大学物理实验:电磁感应与磁悬浮实验报告
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物理实验-电磁感应与磁悬浮
![华中科技大学大学物理实验-电磁感应与磁悬浮](https://img.taocdn.com/s3/m/8b11bc0802020740be1e9b38.png)
【实验背景及原理】 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实验中发现, 当通过一闭合回路所包围的面积的磁通量(磁感应强 度B的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就产生电流,这种 电流称之为感应电流 。法拉第在1831年11月24日向 英国皇家学院报告了《电磁学的实验研究》的结果, 他将电磁感应的条件概括为:①变化的电流;②变化 的磁场;③运动的稳恒电流;④运动的磁铁;⑤在磁 场中运动的导体。
量精度应如何改进? 4.本实验采用什么方法测量轴承转速?若要提高测量转速的稳
定性应如何改进实验装置?
5.铝盘转速与磁悬浮和磁牵引力有什么关系?
【实验仪器】
本实验的基本装置由电磁感应与磁悬浮综合实验仪、力传感器,光电传感 器,步进电机、步进电机控制器、铝盘、磁悬浮测试底座和传感器支架、 带有小辐轮和永磁体的轴承等组成。
【注意事项】
1. 在安装力传感器和永磁体时,要注意检查磁 体与铝盘是否有摩擦,摩擦可能导致永磁体飞 出,造成伤人事故!
2. 传感器支持杆松动下滑,会导致永磁体飞出, 立柱上的固定螺丝一定要拧紧!
3、轴承附带的磁铁不要取下
【数据和结果分析】
1.用多项式拟合不同转速与磁牵引力的依赖关系,确定其函数 形式和相关系数。 2.用多项式拟合不同转速与磁悬浮力的依赖关系,确定其函数 形式和相关系数。 3.用多项式拟合拟合铝盘不同转速对轴承转速的依赖关系,确 定其函数形式和相关系数,计算其传动比。 4.拟合磁悬浮力,磁牵引力随距离改变的变化规律。
* 根据磁悬浮力的方向重新装配力传感器和永磁体
* 磁铁铝盘两层垫片的距离。 *频率从最小测到最大,每个频率测量三组数据。
3. 测量铝盘不同转速对轴承转速的影响。
如何使轴承转 速更稳定?
每个频率测量 六组数据
磁悬浮系列实验
![磁悬浮系列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9a3c47a771fe910ef12df87f.png)
磁悬浮系列实验学生姓名:李函 学号U3 应物1002班一、实验目的:磁悬浮是一系列技术的通称,它包括借助磁力的方法悬浮、导引、驱动和控制等。
磁悬浮的主要方式分为电磁吸引悬浮EMS ,永磁斥力悬浮PRS ,感应斥力悬浮EDS ,其基本原理源于电磁感应。
本实验要求学生用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研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导致的磁悬浮力、磁牵引力等磁悬浮现象的规律性,通过数据拟合给出经验公式,并学会灵活运用电磁感应定律进行磁悬浮的各种应用设计。
二、实验原理:楞次定律:闭合回路中的感应电流方向,总是企图使感应电流本身所产生的通过回路面积的磁通量,去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改变。
或者说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总是阻碍原来的磁场的变化。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不论任何原因使通过回路面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此通量对时间的变化率成正比, 即dt d i k φε-= (式中负号,表明了感应电动势的方向,k 为比例系数,其值决定于式中各物理量所用的单位。
如果使用国际单位制,则k=1。
如果感应回路是N 匝串联,那么在磁通量的变化时,每匝线圈都将产生感应电动势,若每匝中通过的磁通量相同,则有dt N d N dt d i )(φεφ-=-= (习惯上把N φ 称为线圈的磁通量匝数。
对本实验装置,在金属铝盘与永磁体做相对运动时,产生的“磁悬浮力”和“磁牵引力”可以理解为与通过铝盘单位面积内磁通量的大小有关。
请查阅相关资料和文献写出实验原理和实验方案。
三、实验仪器:本实验的基本装置由电磁感应与磁悬浮综合实验仪、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步进电机、步进电机控制器、铝盘、磁悬浮测试底座和传感器支架等组成。
四、实验内容程序:参照下图装配磁悬浮测试架,调节底座的水平。
根据实验装置的结构,先思考铝盘在永磁体产生的空间磁场中运动时,电磁相互作用力的大小和方向,若要测量磁悬浮力,力传感器和永磁体应如何装配?在粗略分析永磁体在空间的磁力线分布之后,再将力传感器和永磁体安装到立住上,并锁紧螺丝。
磁悬浮电磁感应
![磁悬浮电磁感应](https://img.taocdn.com/s3/m/c102916b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56.png)
磁悬浮电磁感应
磁悬浮(Maglev)技术是一种利用电磁力使物体悬浮在磁场中的技术。
它利用电磁感应原理来实现。
当一个导体(比如一根金属轨道)处于一个变化的磁场中时,它会感应出一个涡流(eddy current),这个涡流会产生一个与原磁场方向相反的磁场。
根据楞次定律,这个感应产生的磁场会抵消掉原来的磁场,从而产生一种反磁场的效应。
在磁悬浮系统中,通常会有两组磁场,一组是固定在地面上的,另一组则是内置在悬浮物体(比如列车或磁悬浮列车)中的。
当悬浮物体接近固定磁场时,它会感应出涡流,产生一个反磁场,这样就会产生一个推斥力,使悬浮物体浮在空中。
通过控制涡流的大小和位置,可以实现对悬浮物体的稳定悬浮和控制运动的目的。
总的来说,磁悬浮技术利用了电磁感应的原理,通过控制磁场和涡流来实现物体悬浮和稳定运动,从而应用于磁悬浮列车、磁悬浮风力发电等领域,具有高效、无摩擦、低噪音等优点。
磁悬浮实验总结
![磁悬浮实验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2681ab0bdeb19e8b8f67c1cfad6195f312be8a5.png)
磁悬浮实验总结磁悬浮技术是一种利用磁力将物体悬浮在空中的技术,它具有很多优点,如无接触、无摩擦、无噪音、无污染等。
因此,磁悬浮技术被广泛应用于高速列车、磁悬浮飞行器、磁悬浮轴承等领域。
在本次实验中,我们将学习磁悬浮技术的基本原理,并通过实验验证其可行性。
实验原理磁悬浮技术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磁场的相互作用,将物体悬浮在空中。
在磁悬浮系统中,通常有两个磁体,一个是固定在地面上的磁体,另一个是悬浮在空中的磁体。
当两个磁体之间的磁场相互作用时,会产生一个向上的力,使得悬浮磁体悬浮在空中。
实验步骤本次实验中,我们将使用以下材料:1. 磁悬浮装置2. 磁体3. 电源4. 电线实验步骤如下:1. 将磁悬浮装置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将电源插入电源插座。
2. 将磁体放在磁悬浮装置上,并将电线连接到电源上。
3. 打开电源,调节电压,使得磁体悬浮在空中。
4. 调节磁体的位置和高度,使得磁体稳定悬浮在空中。
5. 测量磁体悬浮的高度和距离,记录数据。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以下结果:1. 磁体可以稳定悬浮在空中,且不会接触到地面。
2. 磁体的悬浮高度和距离可以通过调节电压和磁体的位置来控制。
3. 磁悬浮技术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实验分析通过本次实验,我们可以看出磁悬浮技术的优点和局限性。
磁悬浮技术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应用于高速列车、磁悬浮飞行器、磁悬浮轴承等领域。
但是,磁悬浮技术的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电力和设备支持,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结论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磁悬浮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验证了磁悬浮技术的可行性。
磁悬浮技术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应用于高速列车、磁悬浮飞行器、磁悬浮轴承等领域。
但是,磁悬浮技术的成本较高,需要大量的电力和设备支持,因此在实际应用中还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磁悬浮线圈实验报告
![磁悬浮线圈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33dfc28793e0912a21614791711cc7931b77831.png)
磁悬浮线圈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搭建磁悬浮线圈实验装置,实现磁悬浮效果,并分析探究磁悬浮原理及相关现象。
2. 实验原理磁悬浮是利用磁力的作用,使物体在无接触的情况下悬浮并保持稳定的一种技术。
磁悬浮线圈实验装置包括底座、磁铁和控制系统。
通过在底座上设置磁铁,根据磁力定律将磁铁自然悬浮于底座上。
3. 实验步骤3.1 搭建实验装置将磁悬浮线圈实验装置的底座固定在实验台上,并将磁铁嵌入底座的孔中。
确保磁铁的位置和角度适当。
3.2 连接电路将线圈上的两个端子分别连接到电源和电流表上,并将电源连接到稳定电压源。
3.3 开启电源根据实验需求设置合适的电流值,通过调节电源输出电压来控制线圈中的电流。
逐渐增加电流,观察磁铁的运动情况。
3.4 磁悬浮效果观察当电流逐渐增加时,磁铁会开始漂浮于线圈之上。
记录漂浮的高度和稳定时磁铁的位置。
3.5 实验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绘制磁铁漂浮高度随电流的变化曲线。
通过观察曲线的形状和拟合直线,可以得到磁铁漂浮力和电流之间的关系。
4. 实验结果与分析经过实验观察和数据分析,得到磁铁漂浮高度随电流的变化曲线。
根据实验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 磁铁的漂浮高度随电流的增加而增加,呈线性关系。
2. 一定电流下,磁铁漂浮高度会趋于稳定,即磁铁悬浮于一定高度上。
3. 通过数据拟合可以得到磁铁漂浮力与电流之间的关系,进一步验证了磁悬浮的物理原理。
5. 实验总结与改进通过本次实验,我们成功搭建了磁悬浮线圈实验装置,并观察到磁铁在无接触情况下悬浮并保持稳定的现象。
同时,通过数据分析和拟合,进一步加深了对磁悬浮原理的理解。
然而,本实验仍有一些改进的空间:1. 实验装置的精度和稳定性还可进一步提高,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2. 可以通过改变线圈的形状、大小等参数,进一步探究磁悬浮的影响因素。
3. 结合其他相关实验,进一步研究磁悬浮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和限制。
总之,本次实验为我们深入理解磁悬浮原理提供了有力支撑,并对如何更好地探究磁悬浮现象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大学物理实验:电磁感应与磁悬浮实验报告
![大学物理实验:电磁感应与磁悬浮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0eaab11f78a6529647d5329.png)
一、电机频率与磁牵引力的关系
1、实验测得数据
2、拟合函数
由MATLAB进行数据拟合得到电机频率与牵引力符合以下函数:f(x) = 3.31e-05*x + 0.01282(95%置信度)
3、拟合函数图像
二、电机频率与磁悬浮力的关系
1、实验测得数据
2、拟合函数
由MATLAB进行数据拟合得到电机频率与牵引力符合以下函数:f(x) = 5.736e-06*x - 0.06576(95%置信度)
3、拟合函数图像
三、(1)磁牵引力随距离变化曲线
1、实验测得数据
2、数据拟合函数
由MATLAB进行数据拟合得到电机频率与牵引力符合以下函数:f(x) = 0.6908 * x ^ -0.8036 + -0.1516(95%置信度)3、拟合函数图像
(2)磁悬浮力随距离变化曲线
1、实验测得数据
2、实验数据拟合函数
由MATLAB进行数据拟合得到电机频率与牵引力符合以下函数:f(x) = -0.08735 * x ^ 0.2204 + 0.1266(95%置信度)
3、实验数据拟合函数图像
四、电机频率与转速的关系
1、实验测得数据
2、实验数据拟合函数
由MATLAB进行数据拟合得到电机频率与牵引力符合以下函数:f(x) = 0.009542 * x + -37.85(95%置信度)
3、实验数据拟合函数图像
五、电机频率与发电电压的关系
1、实验测得数据
2、实验数据拟合函数
由MATLAB进行数据拟合得到电机频率与牵引力符合以下函数:f(x) = 0.0001191 * x + 0.05747(95%置信度)3、实验数据拟合函数图像。
超导磁悬浮实验报告
![超导磁悬浮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af4ac859a200a6c30c22590102020740be1ecd39.png)
超导磁悬浮实验报告本实验旨在通过超导磁悬浮技术,研究超导体在低温下的磁性特性,并探索其在磁悬浮领域的应用潜力。
在实验中,我们使用了液氮冷却系统,将超导体冷却至临界温度以下,观察其在外加磁场下的悬浮效应,同时测量其磁化曲线和临界电流等参数,以期获得有关超导体磁悬浮性能的实验数据。
首先,我们准备了液氮冷却系统和超导体样品,并将超导体样品置于液氮中进行冷却。
随着温度的逐渐下降,我们观察到超导体表面开始出现磁悬浮效应,即超导体在外加磁场下产生的抗磁性使其悬浮于磁场中,呈现出稳定的悬浮状态。
这一现象与超导体的迈斯纳效应密切相关,表明超导体在临界温度以下具有完全抗磁性。
随后,我们对超导体样品在不同外加磁场下的悬浮效应进行了观察和测量。
实验结果显示,随着外加磁场的增加,超导体的悬浮高度呈现出非线性变化,这与迈斯纳效应的特性相符合。
同时,我们还测量了超导体在不同温度下的临界电流值,结果表明临界电流随温度的降低而增加,这也与超导体的抗磁性质相关。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还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例如,超导体样品的制备和冷却过程需要严格控制,以确保样品能够达到超导态并保持稳定的悬浮状态。
此外,超导体在外界振动和扰动下容易失去稳定悬浮状态,因此需要在实验环境中进行有效的隔振和稳定控制。
综合以上实验结果和分析,我们得出了以下结论,超导体在临界温度以下具有完全抗磁性,并能够在外加磁场下实现稳定的磁悬浮效应;超导体的悬浮高度和临界电流受外加磁场和温度的影响,呈现出特定的非线性变化规律。
这些结论为超导磁悬浮技术的应用提供了重要的实验数据和理论基础。
总之,本实验通过超导磁悬浮技术的研究,深入探讨了超导体在低温下的磁性特性和磁悬浮效应,并取得了一系列有意义的实验结果。
这些结果对于超导磁悬浮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验价值,也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磁悬浮实验报告
![磁悬浮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16a3d837ddccda38376bafdd.png)
实验报告课程名称:工程电子场与电磁波 指导老师:________熊素铭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_______实验名称:_ 磁悬浮 _实验类型: 动手操作及仿真 同组学生姓名: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 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 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 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 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 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和要求1、观察自稳定的磁悬浮物理现象;2、了解磁悬浮的作用机理及其理论分析的基础知识;3、在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力求深化对磁场能量、电感参数和电磁力等知识点的理解。
二、实验内容1、观察自稳定的磁悬浮物理现象2、实测对应于不同悬浮高度的盘状线圈的激磁电流3、观察不同厚度的铝板对自稳定磁悬浮状态的影响实验原理1、自稳定的磁悬浮物理现象 由盘状载流线圈和铝板相组合构成磁悬浮系统的实验装置,如图2-6所示。
该系统中可调节的扁平盘状线圈的激磁电流由自耦变压器提供,从而在50 Hz 正弦交变磁场作用下,铝质导板中将产生感专业: 姓名:学号: 日期: 地点:应涡流,涡流所产生的去磁效应,即表征为盘状载流线圈自稳定的磁悬浮现象。
2、基于虚位移法的磁悬浮机理的分析在自稳定磁悬浮现象的理想化分析的前提下,根据电磁场理论可知,铝质导板应被看作为完纯导体,但事实上当激磁频率为50 Hz时,铝质导板仅近似地满足这一要求。
为此,在本实验装置的构造中,铝质导板设计的厚度b还必须远大于电磁波正入射平表面导体的透入深度d(b )。
换句话说,在理想化的理论分析中,就交变磁场的作用而言,此时,该铝质导板可被看作为“透不过的导体”。
对于给定悬浮高度的自稳定磁悬浮现象,显然,作用于盘状载流线圈的向上的电磁力必然等于该线圈的重量。
本实验中,当通入盘状线圈的激磁电流增大到使其与铝板中感生涡流合成的磁场,对盘状载流线圈作用的电磁力足以克服线圈自重时,线圈即浮离铝板,呈现自稳定的磁悬浮物理现象。
电磁感应及应用研究_物理实验报告
![电磁感应及应用研究_物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d6474bfb4afe04a1b071de26.png)
电磁感应及应用研究第一部分磁牵引力与悬浮力测量实验目的:1. 了解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所受的牵引力和悬浮力的产生机理;2. 研究磁悬浮力、磁牵引力的规律性;3. 学会灵活运用电磁感应定律进行磁悬浮的各种应用设计;4. 学会利用数据拟合以及经验公式的方法研究物理现象的规律性。
实验原理:楞次定律:闭合回路中的感应电流方向,总是企图使感应电流本身所产生的通过回路面积的磁通量,去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磁通量的改变。
或者说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总是阻碍原来的磁场的变化。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不论任何原因使通过回路面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对时间的变化率成正比在金属铝盘与永磁体做相对运动时, 通过铝盘单位面积内磁通量的大小发生改变,根据以上定律,产生了作用于永磁体(传感器)的“磁悬浮力”和“磁牵引力”。
电机转速(角速度)与频率的换算关系为ω=πf/1600 其中f 为脉冲频率实验仪器:电磁感应与磁悬浮综合实验仪、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步进电机、步进电机控制器、铝盘、磁悬浮测试底座和平移台、带有小辐轮和永磁体的轴承等。
实验内容:由于悬浮力与牵引力方向不同,根据支架上的标签所画箭头方向为传感器可以测量的力的方向,正确装配传感器和永磁体。
调节平移架,使磁铁位于铝盘上方0.300cm 处。
在水平方向前后左右调节磁铁,找到牵引力最大位置。
从最小频率开始,逐级加大脉冲频率,到最大频率为止,测量铝盘不同转速对应磁牵引力的大小,每一个转速下测量三组数据,取其平均值。
磁悬浮力测量与测量磁牵引力的步骤类似,但要根据磁悬浮力的方向重新装配力传感器和永磁体,同样测量三组数据,取其平均值从初始距离铝盘0.300cm处,调节平移架,改变传感器与铝盘的距离,每隔1mm测量3组牵引力(磁悬浮力)值,直到牵引力(磁悬浮力)变化缓慢并接近于0,取其平均值。
安装带有小辐轮和永磁体的轴承。
从最小频率开始,到最大频率为止,测量铝盘不同转速对轴承转速的影响,每个频率测量六组数据,并记录下来。
电磁感应与磁悬浮
![电磁感应与磁悬浮](https://img.taocdn.com/s3/m/218c6db8f121dd36a32d82b5.png)
f 1.8 2 f 16 360 1600
传感器支架,箭头 方向为传感器可以 测量的力的方向。
步进电机安装在金属底座上, 并与铝盘相连。底座上还安装 有一个传感器支架,可以用来 固定磁铁,同时支架上的传感 器可以用来测量磁铁的受力情 况,力的大小可从数显窗口上 直接读出。支架上的标签所画 箭头方向为传感器可以测量的 力的方向,因为悬浮力与牵引 力方向不同,因此测量时需要 注意传感器和永磁体的装配位 置。
【实验仪器】
本实验的基本装置由电磁感应与磁悬浮综合实验仪、力传感器,光电传感 器,步进电机、步进电机控制器、铝盘、磁悬浮测试底座和传感器支架、 带有小辐轮和永磁体的轴承等组成。
对本实验装置,在金属铝盘与永磁体做相对运动时,测量产生的“磁悬浮 力”和“磁牵引力”。
步进电机可以将电脉冲转化为角位移,当步进驱动器接收到 一个脉冲信号,它就驱动步进电机按设定的方向转动一个固 定的角度(即步进角),在非超载的情况下,电机的转速不 受负载变化的影响。
楞次定律:闭合回路中的感应电流方向,总是企图使感应电流 本身所产生的通过回路面积的磁通量,去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 磁通量的改变。 或者说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总是阻碍原来磁 场的变化。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不论任何原因使通过回路面积的磁通 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对时间的变 化率成正比,即
电磁感应与磁悬浮
磁悬浮是一系列技术的通称,它包括借助 磁力的方 法悬浮、导引、驱动和控制等。
磁悬浮的主要方式分为: 电磁吸引悬浮( Electro Magnetic Suspension ) 永磁斥力悬浮( Permanent Repulsive Suspension ) 感应斥力悬浮( ElectroDynamics Suspension)
电磁感应与磁悬浮实验指导书
![电磁感应与磁悬浮实验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2182f69e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d33bab0.png)
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磁通量变化率成正比。
3
楞次定律
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总是阻碍原磁场的变化。
磁悬浮技术原理
磁力排斥型
利用同极性磁铁的相互排斥力实现物体的悬浮。
磁力吸引型
利用异性磁铁的相互吸引力和稳定化机构实现物体的悬浮。
磁力混合型
结合排斥型和吸引型的优点,实现更高效和稳定的悬浮。
磁悬浮技术的应用场景
学习磁悬浮技术
总结词
了解磁悬浮技术的原理和实现方式,掌握磁悬浮列车和磁悬浮轴承的基本工作 原理。
详细描述
通过实验操作,了解磁悬浮技术的概念和分类,掌握磁悬浮列车的工作原理和 特点,以及磁悬浮轴承的基本原理和应用。通过实验操作,观察磁悬浮物体的 现象,深入理解磁悬浮技术的实现方式和应用前景。
掌握实验操作流程
实验结束后,清理实验现场,确 保实验室整洁。
06
实验报告撰写要求
实验目的与意义
实验目的
通过电磁感应与磁悬浮实验,探究磁 场变化与感应电流之间的关系,理解 磁悬浮现象的基本原理。
实验意义
本实验有助于加深学生对电磁感应和 磁悬浮理论知识的理解,培养其动手 实践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实验过程描述
• 实验准备:准备好实验器材,包括线圈、磁铁、电流表、 电源等。
设定实验参数
设定电源电压
根据实验需要,调整电源电压,以控制电磁场强度。
选择磁铁材料和尺寸
根据实验目的,选择适当的磁铁材料和尺寸,以确保磁悬浮效果。
设定实验温度
保持实验环境温度恒定,以减小温度对实验结果的影响。
开始实验并记录数据
启动实验
接通电源,启动实验装置。
观察实验现象
观察磁悬浮现象,记录悬浮高度、电流等数据。
磁悬浮报告
![磁悬浮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077831aef524ccbff121846d.png)
磁悬浮报告一、磁悬浮的诞生利用磁力使物体处于无接触悬浮状态的设想是人类一个古老的梦,但实现起来并不容易。
因为磁悬浮技术是集电磁学、电子技术、控制工程、信号处理、机械学、动力学为一体的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新技术)。
然而随着电子技术、控制工程、信号处理元器件、电磁理论及新型电磁材料的发展和转子动力学的进展,磁悬浮逐渐的变成了现实。
而具体的磁悬浮技术是起源于德国,在1922年德国工程师赫尔曼·肯佩尔就提出了电磁悬浮原理,并于1934年申请了磁悬浮列车的专利。
二、磁悬浮的基本原理:磁悬浮指的是一系列技术,它包括了借助磁力的方法悬浮,借助磁力的引导以及驱动等等,而磁悬浮的基本技术原理是来源于电磁感应效应,自从1831年法拉第在试验中观察到了电磁感应现象,即当通过一线圈回路的面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候,线圈回路中便会产生相应的感应电动势,而这个时候如果回路线圈是闭合的话,在回路中便会产生了相应的感应电流。
而法拉第电磁感应的条件概括为:变化的电流、变化的磁场、运动的稳恒电流、运动的磁铁、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
而经过了多次的实验,法拉第发现,回路中的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通过回路中的磁通量的变化成正比,感应电动式的方向有楞次定律决定,即:感应电动势产生的感应方向总是是感应电流磁场通过回路的磁通量,阻碍原磁通量的变化,其表达是如下:=-k t d d ϕε式中的ϕ为通过回路的磁通量,t 为时间,k 为比例系数,负号表示的是方向,而采用适当的单位比例系数K 将为1。
如果回路是N 匝串联,则磁通量的发生变化时,每匝线圈都将产生感应电动势,若通过每匝线圈的磁通量相同,则有:=-Nt d d ϕε 上式中假设每一匝的比例系数均为1,而线圈匝数为N 。
而磁悬浮技术就是在电磁感应技术的发展中产生了。
磁悬浮技术的系统,是由转子、传感器、控制器和执行器4部分组成,其中执行器包括电磁铁和功率放大器两部分。
假设在参考位置上,转子受到一个向下的扰动,就会偏离其参考位置,这时传感器检测出转子偏离参考点的位移,作为控制器的微处理器将检测的位移变换成控制信号,然后功率放大器将这一控制信号转换成控制电流,控制电流在执行磁铁中产生磁力,从而驱动转子返回到原来平衡位置。
实验3磁悬浮实验
![实验3磁悬浮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2065e2d2a58da0116c174957.png)
实验3 磁悬浮实验一、 实验内容与数据处理1.检查磁悬浮导轨的水平度,检查测试仪的测试准备把磁悬浮导轨设置成水平状态。
水平度调整有两种方法:(1)把配置的水平仪放在磁悬浮导轨槽中,调整导轨一端的支撑脚,使导轨水平。
(2)把滑块放到导轨中,滑块以一定的初速度从左到右运动,测出加速度值,然后反方向运动,再测出加速度值,若导轨水平,则左右运动减速情况相近。
检查导轨上的第一光电门和第二光电门有否与测试仪的光电门I 和光电门II 相连,开启电源,检查测试仪中数字显示的参数值是否与光电门挡光片的间距参数相符,否则必须加以修正,并检查“功能”是否置于“加速度”。
2.匀变速运动规律的研究调整导轨成斜面,倾斜角为θ(不小于2°为宜)。
把光电门I 放在导轨上0P 处,光电门Ⅱ依次放在,,,321P P P ……处。
每次使滑块由同一位置P 从静止开始下滑,依次测得挡光片x ∆通过,,,210P P P ……i P 处光电门的时间为i t t t ∆⋯⋯∆∆10,及由0P 到i P 的时间i t 。
i)/(2s cm a i)(-0cm P P s i i = )(0ms t ∆)/(0s cm v)(ms t i ∆)/(s cm v i)(ms t i1 38.46 20 68.50 43.79 50.92 58.91 393.09 2 34.46 25 67.59 44.38 49.34 60.80 476.373 33.33 30 68.24 43.96 47.92 62.60 559.22 4 34.95 35 66.07 45.40 44.33 67.67 637.05 5 34.554067.5944.3843.4868.99712.14以i s 为横坐标2i v 为纵坐标作图。
3.重力加速度g 的测量两光电门之间距离固定为s 。
改变斜面倾斜角θ,滑块每次由同一位置滑下,依次经过两个光电门,记录其加速度0a 。
磁悬浮物理实验报告
![磁悬浮物理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7c26d3701fd9ad51f01dc281e53a580216fc5077.png)
磁悬浮物理实验报告篇一:磁悬浮实验报告实验报告课程名称:__工程电磁场与波____指导老师:_____姚缨英_____实验名称:磁悬浮_实验类型:____ ____同组学生姓名:____一、实验目的和要求(必填)二、实验内容和原理(必填)三、主要仪器设备(必填)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五、实验数据记录和处理六、实验结果与分析(必填)七、讨论、心得一、实验目的1、观察自稳定的磁悬浮物理现象;2、了解磁悬浮的作用机理及其理论分析的基础知识;3、在理论分析与实验研究相结合的基础上,力求深化对磁场能量、电感参数和电磁力等知识点的理解。
二、实验原理(1)自稳定的磁悬浮物理现象由盘状载流线圈和铝板相组合构成磁悬浮系统的实验装置,该系统中可调节的扁平盘状线圈的激磁电流由自耦变压器提供,从而在50 Hz正弦交变磁场作用下,铝质导板中将产生感应涡流,最终表征为盘状载流线圈自稳定的磁悬浮现象。
(2)基于虚位移法的磁悬浮机理的分析将盘状载流线圈和铝板组合看成一个磁系统。
为简化分析,将铝板看作为一半无限大完纯导体。
事实上当激磁频率为50 Hz 时,只有当铝板表面相对扁平盘状线圈足够大,而厚度b 远大于该频率下铝板的透入深度d,才能作这一理想化假设。
在此前提下,应用镜像法,可导得该磁系统的自感为式中,a ——盘状线圈被理想化为单匝圆形线圈时的平均半径;N ——线匝数;R ——导线被看作圆形导线时的等效圆半径。
当通入盘状线圈的激磁电流增大到使其与铝板中感生涡流合成的磁场,对盘状载流线圈作用的电磁力足以克服线圈自重时,线圈即浮离铝板,呈现自稳定的磁悬浮物理现象。
此时,作用于盘状载流线圈的向上的电磁力必然等于该线圈的重量。
现应用虚位移法来求取作用于该磁悬浮系统的电动推斥力。
对盘状载流线圈和铝板组合的磁系统,其对应于力状态分析的磁2场能量为Wm=L*I/2。
式中,I 为激磁电流的有效值。
其次,取盘状载流线圈与铝板之间相对位移h(即给定的悬浮高度)为广义坐标,按虚位移法可求得作用于该系统的电动推斥力,也就是作用于盘状载流线圈的向上的电磁悬浮力从而,由稳定磁悬浮状态下力的平衡关系,即式中,M ——盘状线圈的质量(kg);g ——重力加速度(9.8 m/s2);即可得对于给定悬浮高度h 的磁悬浮状态,系统所需激磁电流为三、实验内容(1)观察自稳定的磁悬浮物理现象(2)实测对应于不同悬浮高度的盘状线圈的激励电流四、操作方法和实验步骤1、观察自稳定的磁悬浮物理现象在给定厚度为14 mm的铝板情况下,通过调节自耦变压器以改变输入盘状线圈的激磁电流,从而观察在不同给定悬浮高度h的条件下,起因于铝板表面层中涡流所产生的去磁效应,而导致的自稳定的磁悬浮物理现象2、实测对应于不同悬浮高度的盘状线圈的激磁电流在厚度为14 mm的铝板情况下,以5 mm为步距,对应于不同的悬浮高度,逐点测量稳定磁悬浮状态下盘状线圈中的激磁电流,记录其悬浮高度h与激磁电流I的相应读数。
电磁感应与磁悬浮
![电磁感应与磁悬浮](https://img.taocdn.com/s3/m/218c6db8f121dd36a32d82b5.png)
【注意事项】
1. 在安装力传感器和永磁体时,要注意检查磁体与铝盘是否有 摩擦,如有摩擦则在铝盘高速旋转时可能导致永磁体飞出, 造成伤人事故! 2. 为了防止在铝盘高速转动时的震动导致传感器和永磁体随支 持杆下滑,导致永磁体飞出,立柱上的固定螺丝一定要拧紧!
【实验程序】
1. 磁牵引力的测量。从最小频率开始,逐级加大脉冲频率,到 最大频率为止,测量铝盘不同转速对应磁牵引力的大小,每 个频率测量三组数据(可以暂停后重新旋转再测量下一组数 据),并记录数据。 2. 磁悬浮力的测量。根据磁悬浮力的方向重新装配力传感器和 永磁体。从最小频率开始,逐级加大脉冲频率,到最大频率 为止,测量铝盘不同转速对应磁悬浮力的大小,每个频率测 量三组数据,并记录数据。 3. 为设计并测量磁悬浮传动系统。测量铝盘不同转速对轴承转 速的影响,每个频率测量六组数据。要求思考如何使轴承转 速读数更稳定。 4. (选做)改变磁铁和铝盘的距离,分析磁牵引力与悬浮力随距 离的变化规律。
步进电机频率 (Hz)
铝盘角频率 (rad/s)
磁牵引力(N)
磁悬浮的主要方式分为: 电磁吸引悬浮( Electro Magnetic Suspension ) 永磁斥力悬浮( Permanent Repulsive Suspension ) 感应斥力悬浮( ElectroDynamics Suspension)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楞次定律:闭合回路中的感应电流方向,总是企图使感应电流 本身所产生的通过回路面积的磁通量,去反抗引起感应电流的 磁通量的改变。 或者说感应电流产生的磁场总是阻碍原来磁 场的变化。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不论任何原因使通过回路面积的磁通 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产生的感应电动势与磁通量对时间的变 化率成正比,即
电磁感应与磁悬浮
![电磁感应与磁悬浮](https://img.taocdn.com/s3/m/218c6db8f121dd36a32d82b5.png)
电磁感应与磁悬浮
磁悬浮是一系列技术的通称,它包括借助 磁力的方 法悬浮、导引、驱动和控制等。
步进电机频率 (Hz)
铝盘角频率 (rad/s)
磁牵引力(N)
【注意事项】
1. 在安装力传感器和永磁体时,要注意检查磁体与铝盘是否有 摩擦,如有摩擦则在铝盘高速旋转时可能导致永磁体飞出, 造成伤人事故! 2. 为了防止在铝盘高速转动时的震动导致传感器和永磁体随支 持杆下滑,导致永磁体飞出,立柱上的固定螺丝一定要拧紧!
【实验程序】
1. 磁牵引力的测量。从最小频率开始,逐级加大脉冲频率,到 最大频率为止,测量铝盘不同转速对应磁牵引力的大小,每 个频率测量三组数据(可以暂停后重新旋转再测量下一组数 据),并记录数据。 2. 磁悬浮力的测量。根据磁悬浮力的方向重新装配力传感器和 永磁体。从最小频率开始,逐级加大脉冲频率,到最大频率 为止,测量铝盘不同转速对应磁悬浮力的大小,每个频率测 量三组数据,并记录数据。 3. 为设计并测量磁悬浮传动系统。测量铝盘不同转速对轴承转 速的影响,每个频率测量六组数据。要求思考如何使轴承转 速读数更稳定。 4. (选做)改变磁铁和铝盘的距离,分析磁牵引力与悬浮力随距 离的变化规律。
磁悬浮的主要方式分为: 电磁吸引悬浮( Electro Magnetic Suspension ) 永磁斥力悬浮( Permanent Repulsive Suspension ) 感应斥力悬浮( ElectroDynamics Suspension)
磁悬浮实验报告
![磁悬浮实验报告](https://img.taocdn.com/s3/m/98ad7eb7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d6.png)
磁悬浮实验报告磁悬浮技术作为一种现代高科技,近年来在交通运输领域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它通过利用磁力产生的吸引力和排斥力,使物体悬浮在空中,消除了传统固体接触的摩擦力,从而实现了高速、低能耗的运输方式。
本文将探讨磁悬浮技术的原理、应用以及可能的未来发展。
磁悬浮技术的原理基于磁力的相互作用,分为吸引力和排斥力。
当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磁场并且同极相对时,它们会产生排斥力,使物体悬浮在空中;而当磁场相对反向时,会产生吸引力,使物体保持平衡。
这种通过磁场产生的力量可以用来控制物体在空中的位置和运动,并且可以通过调节磁场的强弱和方向来实现对物体的稳定悬浮。
磁悬浮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的应用可谓丰富多样。
最常见的应用就是磁悬浮列车。
相比传统的轮轨列车,磁悬浮列车的优势在于速度更快、噪音更低,且不会受到地面轨道的限制。
在磁悬浮列车上,人们可以享受平稳舒适的乘坐体验,同时也能感受到飞行的刺激。
此外,磁悬浮技术也可应用于货物运输系统,如物流等。
通过磁悬浮技术,货物可以在空中运输,减少了地面设施的需求,大大提高了运输效率。
然而,尽管磁悬浮技术在交通运输领域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但其应用还受到诸多限制。
首先是成本问题。
磁悬浮技术的实现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包括对轨道、磁力发生器、电力系统等的建设与维护。
这使得磁悬浮技术在很多地方仍然无法实现商业化运营。
其次是技术问题。
磁悬浮技术的复杂性和可靠性要求十分高,对系统的设计、控制和维护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再者,磁悬浮技术还面临着环境适应性的挑战。
不同的气候、地理环境对磁悬浮系统的运营都有着一定的要求,这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改进。
未来,磁悬浮技术的发展趋势令人期待。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成本的降低,磁悬浮技术有望在更多领域得到应用。
例如,磁悬浮轨道可以用于城市交通系统,解决交通拥堵问题;磁悬浮技术也可以被应用于航天器、卫星的制造和控制领域,提高航天器的稳定性和精度。
此外,磁悬浮技术还可以与其他先进技术相结合,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从而实现智能化、高效化的运输系统。
电磁感应与磁悬浮
![电磁感应与磁悬浮](https://img.taocdn.com/s3/m/bfe3a2d881c758f5f61f676d.png)
电磁感应与磁悬浮磁悬浮是一系列技术的通称,它包括借助磁力的方法悬浮、导引、驱动和控制等。
磁悬浮的主要方式分为电磁吸引悬浮EMS,永磁斥力悬浮PRS,感应斥力悬浮EDS,其基本原理源于电磁感应。
本实验要求学生用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研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导致的磁悬浮力、磁牵引力等磁悬浮现象的规律性,通过数据拟合给出经验公式,并学会灵活运用电磁感应定律进行磁悬浮的各种应用设计。
【预备问题】1. 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是什么?产生磁悬浮现象的机理是什么?2. 产生磁悬浮的主要方式有那几种?各有什么特点?3.本实验中利用的是稳恒磁场还是交变磁场?是均匀磁场还是非均匀磁场?4.本实验采用什么方法测量磁悬浮力和牵引力的?若要提高测量精度应如何改进?5.本实验采用什么方法测量轴承转速?若要提高测量转速的稳定性应如何改进实验装置?6.铝盘转速与磁悬浮和磁牵引力有什么关系?【引言】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实验中发现,当通过一闭合回路所包围的磁通量(磁感应强度B的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电流称之为感应电流。
法拉第在1831年11月24日向英国皇家学院报告了《电磁学的实验研究》的结果,他将电磁感应的条件概括为:①变化的电流;②变化的磁场;③运动的稳恒电流;④运动的磁铁;⑤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
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无论在科学和技术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电磁感应定律使人类找到机械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方法,为生产部门和各行各业广泛的使用电力创造了条件,大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程,开创了电气新时代的新纪元。
目前磁悬浮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主要集中在磁悬浮列车和磁悬浮轴承上。
第一个提出磁悬浮列车的是美国布鲁克林国家实验室的两位青年物理学家James R. Powell 和 GordonDanby 。
他们设想了一种有超导磁铁感应线圈悬浮的每小时480公里的火车,而德国人海尔曼率先获得开发磁悬浮列车的专利。
于是磁悬浮列车首先在德国,随后在日本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电磁感应与磁悬浮
![电磁感应与磁悬浮](https://img.taocdn.com/s3/m/bfe3a2d881c758f5f61f676d.png)
电磁感应与磁悬浮磁悬浮是一系列技术的通称,它包括借助磁力的方法悬浮、导引、驱动和控制等。
磁悬浮的主要方式分为电磁吸引悬浮EMS,永磁斥力悬浮PRS,感应斥力悬浮EDS,其基本原理源于电磁感应。
本实验要求学生用电磁感应的基本定律,研究导体在磁场中运动而导致的磁悬浮力、磁牵引力等磁悬浮现象的规律性,通过数据拟合给出经验公式,并学会灵活运用电磁感应定律进行磁悬浮的各种应用设计。
【预备问题】1. 产生电磁感应的条件是什么?产生磁悬浮现象的机理是什么?2. 产生磁悬浮的主要方式有那几种?各有什么特点?3.本实验中利用的是稳恒磁场还是交变磁场?是均匀磁场还是非均匀磁场?4.本实验采用什么方法测量磁悬浮力和牵引力的?若要提高测量精度应如何改进?5.本实验采用什么方法测量轴承转速?若要提高测量转速的稳定性应如何改进实验装置?6.铝盘转速与磁悬浮和磁牵引力有什么关系?【引言】1831年,英国科学家法拉第从实验中发现,当通过一闭合回路所包围的磁通量(磁感应强度B的通量)发生变化时,回路中就产生电流,这种电流称之为感应电流。
法拉第在1831年11月24日向英国皇家学院报告了《电磁学的实验研究》的结果,他将电磁感应的条件概括为:①变化的电流;②变化的磁场;③运动的稳恒电流;④运动的磁铁;⑤在磁场中运动的导体。
电磁感应定律的发现,无论在科学和技术上都具有划时代的意义,电磁感应定律使人类找到机械能与电能之间的转换方法,为生产部门和各行各业广泛的使用电力创造了条件,大大地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和人类文明的进程,开创了电气新时代的新纪元。
目前磁悬浮技术的大规模应用主要集中在磁悬浮列车和磁悬浮轴承上。
第一个提出磁悬浮列车的是美国布鲁克林国家实验室的两位青年物理学家James R. Powell 和 GordonDanby 。
他们设想了一种有超导磁铁感应线圈悬浮的每小时480公里的火车,而德国人海尔曼率先获得开发磁悬浮列车的专利。
于是磁悬浮列车首先在德国,随后在日本进行了更深入的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电机频率与磁牵引力的关系
1、实验测得数据
2、拟合函数
由MATLAB进行数据拟合得到电机频率与牵引力符合以下函数:f(x) = 3.31e-05*x + 0.01282(95%置信度)
3、拟合函数图像
二、电机频率与磁悬浮力的关系
1、实验测得数据
2、拟合函数
由MATLAB进行数据拟合得到电机频率与牵引力符合以下函数:f(x) = 5.736e-06*x - 0.06576(95%置信度)
3、拟合函数图像
三、(1)磁牵引力随距离变化曲线
1、实验测得数据
2、数据拟合函数
由MATLAB进行数据拟合得到电机频率与牵引力符合以下函数:f(x) = 0.6908 * x ^ -0.8036 + -0.1516(95%置信度)3、拟合函数图像
(2)磁悬浮力随距离变化曲线
1、实验测得数据
2、实验数据拟合函数
由MATLAB进行数据拟合得到电机频率与牵引力符合以下函数:f(x) = -0.08735 * x ^ 0.2204 + 0.1266(95%置信度)
3、实验数据拟合函数图像
四、电机频率与转速的关系
1、实验测得数据
2、实验数据拟合函数
由MATLAB进行数据拟合得到电机频率与牵引力符合以下函数:f(x) = 0.009542 * x + -37.85(95%置信度)
3、实验数据拟合函数图像
五、电机频率与发电电压的关系
1、实验测得数据
2、实验数据拟合函数
由MATLAB进行数据拟合得到电机频率与牵引力符合以下函数:f(x) = 0.0001191 * x + 0.05747(95%置信度)3、实验数据拟合函数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