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行为学课程
《组织行为学》课程说明
课程标准第一部分大纲说明一、课程性质、目的与任务1.课程性质组织行为学课程是面向工商管理类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
本课程主要授课对象是已经简单掌握人力资源管理基本应用知识的学生,主要任务是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组织中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行为、领导行为等知识,以适应社会对大学生基本管理素养的要求,同时为后续管理类课程的学习打下基础。
2.教学目的和要求通过组织行为学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比较全面地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结构的基本知识,造就现代企业管理人才。
本课程学习难度一般,具有一般管理理论基础、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基础和管理心理学理论基础的学生均能很快地适应本课程的学习。
但为了更好地掌握这门课程,学生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特别是按照实训设计的内容进行实习是非常必要的。
在学习过程中,学生还应该注意完成一定的课后习题,这有助于学生对问题的进一步理解。
授课的老师应该注重在授课过程中尽量能够结合实例,用比较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学生理解供应链管理比较深奥的理论,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
任课教师还可自编一定的习题,让学生通过做题目来理解书本中的内容。
3.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本书共其个学习情境,包括:组织行为学认知、个体行为与管理、激励理论与应用、群体行为与团队、领导行为与艺术、组织行为与变革、构建健康组织等内容。
二、课程的教学层次在课程中,对教学内容分成了解、掌握、运用三个层次要求。
对于书中案例分析、参考资料部分的部分,以学生自学为主,不作考试要求。
第二部分教学过程建议一、教学形式建议1.本课程的教学以学生学习文字教材的基本内容为主,系统全面地学习组织行为学七个学习情境的基本内容。
各教学点应聘请有一定经验的人力资源管理心理学教师进行面授辅导。
2.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帮助学生讲解一些习题及关键的案例。
3.整个教学过程中,各教学点可根据实际情况,安排学生书面作业3~4次,教师应该批改,对学生普遍出现的问题在公开场合予以纠正。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组织行为学 - 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简介
本课程介绍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和实践应用。
学生将研究有关个体行为、小组和团队动力以及领导行为的概念和原则。
研究目标
-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模型。
- 掌握分析和解决组织行为问题的工具和技能。
- 培养个体和团队在组织中的有效沟通和合作能力。
- 培养领导和管理能力以推动组织发展和创新。
课程大纲
1. 引言
-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范围
- 组织行为学对组织管理的重要性
2. 个体行为
- 个体个性与行为
- 感知与决策
- 动机与激励
3. 小组和团队动力
- 小组动力与有效团队合作- 冲突与冲突管理
- 组织文化和组织认同
4. 领导行为
- 领导力的概念和原则
- 领导风格与影响力
- 变革和创新的领导
5. 组织行为的应用
- 组织结构与设计
- 组织变革与发展
- 组织绩效管理
评估方式
- 课堂参与度:20%
- 个人作业:30%
- 期末考试:50%
参考教材
- Robbins, S. P., Judge, T. A., & Campbell, T. T. (2018). Essentials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14th ed.). Pearson.
以上为《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欢迎学生们参与课堂讨论和实践活动,共同探索组织行为学的奥秘和应用。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这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必修课程。
本课程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和政治学的知识,从个体行为、群体行为和组织行为三个层面来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通过课堂讲解、案例分析和最新学术成果的配合,可以加深学生对相关理论的认识,并将其应用于实践,使学生既具备人文精神,又具有科学素养。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熟悉组织行为学相关基本概念和原理1.1了解组织行为学相关概念1.2 掌握组织行为学研究内容与方法课程目标2:从个体、群体、组织三个层面理解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提高学生理论应用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学生实践奠定基础2.1了解个体层面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并能应用于实践2.2了解群体层面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并能应用于实践2.3了解组织层面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并能应用于实践(三)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课程内容的对应关系表1:课程目标与课程内容、毕业要求的对应关系表三、教学内容第一章组织行为学概述1.教学目标:(1)理解组织行为学概念和内容;(2)了解组织行为学发展历程;(3)掌握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
2.教学重难点:(1)组织行为学概念和内容;(2)组织行为学发展历程;(3)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
3.教学内容:(1)组织行为学概念和内容;(2)组织行为学发展历程;(3)组织行为学研究方法。
4.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比较、案例。
5.教学评价:思考组织行为学研究对人力资源管理实践的价值。
第二章个体差异1.教学目标:(1)了解个性理论和行为;(2)了解能力理论和行为;(3)了解价值观理论和行为。
2.教学重难点:(1)个体行为受到哪些因素影响?(2)个体行为的理解对管理者的启示3.教学内容:(1)个性理论和行为;(2)能力理论和行为;(3)了解价值观理论和行为。
4.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比较、举例分析。
5.教学评价:利用“大五”模型测试一下你自己的人格特征,分析结果并讨论如何完善自己的人格第三章工作态度和行为1.教学目标:(1)掌握态度的含义和构成;(2)了解典型的工作态度;(3)了解典型工作行为2.教学重难点:(1)态度的含义和构成;(2)典型工作态度和行为。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一、引言本教学大纲将为学生介绍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通过本课程,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组织行为学对于组织管理和个体成功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应用这些理论和原则来改进团队合作和领导力。
二、课程目标1. 培养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和了解程度;2. 使学生了解和掌握组织行为学中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模型;3. 培养学生发展和运用组织行为学知识的能力;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领导能力;5. 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和应对挑战的能力。
三、课程大纲1. 组织行为学概述a.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范畴b.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和发展c. 组织行为学在管理实践中的应用2. 个体行为和决策a. 个体特质与行为b. 个体动机和满足感c. 个体学习与创新d. 个体决策与意愿3. 组织文化与价值观a. 组织文化的定义和作用b. 组织文化的形成和影响因素c. 组织价值观的重要性和影响d. 组织文化管理和价值观塑造4. 团队协作和领导力a. 团队协作的定义和重要性b. 团队发展和团队角色分配c. 高效团队决策和冲突管理d. 领导力的概念和影响5. 组织结构与设计a. 组织结构的类型和特点b. 组织结构的优劣与选择c. 组织设计的原则和实施过程d. 组织变革与创新四、教学方法1. 授课:通过教师讲解和展示案例分析等形式,向学生传递相关知识和概念。
2. 讨论:组织小组讨论和学生互动,促进学生之间的思考和合作。
3. 案例分析:基于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讨论,帮助学生将理论应用于实际问题解决。
4. 个人和团队项目:学生将独立或合作完成个人或团队项目,以应用所学的知识。
5. 实地考察:参观企业或组织,了解其组织行为学实践和案例。
五、课程评估1. 学生参与度:包括课堂互动、讨论参与和小组合作等。
2. 个人和团队项目报告评估。
3. 期中和期末考试:对于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行测试。
4. 课程论文:鼓励学生深入挖掘和分析组织行为学相关话题,以展示其综合能力。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编号:课程中文名称:组织行为学课程英文名称:OrganiZationaIBehavior课程性质:专业核心课程开课专业:工商管理经济学开课学期:6总学时:32(其中理论32学时)总学分:2二、课程目标组织行为学课程是工商管理专业的一门专业核心课。
本课程以组织管理中人的因素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提高管理者对组织成员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能力,以实现组织目标。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应使学生了解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的一般规律,并能够运用组织行为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三、教学基本要求(1)培养学生具有理解和应用行为科学知识的能力,具备“人本管理”的意识。
(2)培养学生掌握个体、群体和组织行为的一般规律,能够运用组织行为学方法解决企业中人员管理的相关问题管理。
(3)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人际技能。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分配1绪论(2学时)1.1组织行为学的含义内容与研究方法1.2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过程2知觉(4学时)2.1知觉的一般问题2.2.社会知觉与社会知觉的偏差2.3与行为(4学时)3.1个性的含义内容和影响因素3.2个性倾向性3.3个性心理特征3.4(6学时)4.1激励的含义与过程4.2激励理论4.3激励的常用方法与原则4.4行为(6学时)5.1群体的一般问题5.2群体决策5.3群体中的人际关系5.4群体冲突5.5(4学时)6.1领导的一般问题6.2领导特质理论6.3领导行为理论6.4领导权变理论6.5行为(4学时)7.1组织理论组织设计与组织变革7.2组织文化7.3核(2学时)五、教学方法及手段1.课堂讲授与案例教学相结合。
2.课堂教学中穿插若干心理测试。
3.在硬件条件具备时,采用多媒体教学。
六、实验(或)上机内容无七、前续课程、后续课程前续课程:管理学八、参考教材及学习资源[1]陈春花.组织行为学(第2版).机械工业出版社.2013年[2]张德.组织行为学(第4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年[3]斯蒂芬・P・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14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年。
组织行为学 课程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一、引言1.1 课程介绍1.2 目标与学习结果1.3 教学方法二、组织行为学概述2.1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与背景2.2 研究范畴与重要性2.3 组织行为学在现代管理中的应用三、个体行为3.1 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3.2 人格与个人态度3.3 动机与激励3.4 工作满意度与情绪3.5 个体决策与问题解决四、团队行为4.1 团队动力与合作4.2 领导与管理4.3 沟通与协作4.4 冲突与决策4.5 组织文化与变革管理五、组织行为5.1 组织结构与设计5.2 权力与权威5.3 绩效管理与员工评估 5.4 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5.5 知识管理与学习型组织六、案例分析与实践活动6.1 个案分析6.2 小组讨论6.3 实践活动6.4 学生报告七、课程总结与评估7.1 主要知识点回顾7.2 课程成果评估7.3 反馈与建议八、参考文献该课程大纲是为了帮助学生全面了解组织行为学的理论与实践,同时培养学生在现实工作环境中应对个体、团队和组织行为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理解人的行为与组织运作之间的关系,从而更好地应对各类管理挑战。
课程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案例分析、小组讨论和实践活动等。
通过学生参与实际案例分析与团队合作,培养其解决问题和协作能力。
同时,学生将通过实践活动,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工作场景,提升其实践操作能力。
课程内容包括个体行为、团队行为和组织行为三个重要方面。
在个体行为部分,学生将学习个体与环境的相互作用、动机与激励、工作满意度和个人决策等内容。
在团队行为部分,学生将深入了解团队的动力与合作、领导与管理,以及沟通与决策等关键因素。
在组织行为部分,学生将学习组织结构与设计、绩效管理与员工评估,以及职业道德与社会责任等内容。
课程还包括案例分析与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实际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将理论知识与实际问题相结合,提升问题解决能力。
学生还将参与实践活动,通过在实际工作场景中应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培养其实践操作能力。
行政管理专业《组织行为学》课程教学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一、课程基本信息课程名称:组织行为学(英文名称:OrganiZationa1BehaViOr)课程编号:00405029学分数: 3 (其中讲授学分:3 实践学分:0)学时:48 (其中讲授学时:48 实践学时:0)适用专业:行政管理先修课程:管理学课程类别:专业方向课二、课程说明本课程是的一门基础课,主要采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综合运用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生理学、生物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知识,研究一定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从而提高各级领导者和管理者对人的行为的预测和引导能力,以便更有效地实现组织预定的目标。
这是一门以人为中心的现代管理学,是多学科相交叉的边缘性学科,是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应用性科学。
三、课程性质与课程目标(-)课程性质本课程教学的指导思想是通过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使学生对组织中人的行为的规律有较明确的了解,并能结合实际充分发挥和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的实现组织目标,取得最佳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人才。
(二)课程目标课程目标1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理解和掌握以下4个层次的知识: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人性的认识,对个体心理因素中知觉、价值观、个性和态度的认识,以及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及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窕;对群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群体的功能、分类、压力、规范、冲突、竞争等方面的研究;对组织的心理及行为规律的研究,并应用这一理论对组织设计、组织变革和组织发展进行研究;对社会环境的研究。
研究组织与社会的交换关系,社会环境和文化对组织行为的影响等。
(对应毕业要求:5、6)课程目标2: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形成以下三个层次的能力:能分析人类在工作中的行为;能评价个体的差异、激励和授权、管理组织中的群体;能考察工作设计、目标设定及工作压力。
(对应毕业要求:7、8、9、10、11)课程目标3: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具备以下素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协调人际关系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会权变的思想,权变地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并能够运用组织行为学的原理和方法解决管理中的实际问题。
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
组织行为学课程大纲一、课程简介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理解组织行为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实践应用。
通过课程学习,学生将能够深入了解组织中个体和团队的行为特征、组织结构和设计、领导力和决策等方面的重要考量。
二、课程目标1.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核心概念和基本理论,包括个体行为、组织结构、领导力等;2. 理解和分析组织行为学的实践应用,包括人力资源管理、员工培训和发展等;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和领导力,提高其组织行为学方面的综合素养;4.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和批判思维能力,提高其在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研究能力。
三、课程安排1. 第一模块:组织行为学导论- 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演变- 组织行为学的理论框架和基本模型2. 第二模块:个体行为分析- 个体特征和个性对组织行为的影响 - 动机理论及其应用- 情绪与情感管理- 个体决策与创新3. 第三模块:组织结构与设计- 组织设计的原则和方法- 组织文化与组织变革- 权力和政治在组织中的作用- 组织间关系与联盟策略4. 第四模块:领导力与团队管理- 领导力理论与实践- 团队动力与团队建设- 冲突管理与解决- 跨文化管理与全球团队5. 第五模块:组织行为学的实践应用 - 人力资源管理与员工激励- 组织员工培训与发展- 组织沟通与信息管理- 组织创新和知识管理四、教学方法本课程将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包括但不限于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演示和实践等。
学生将通过课堂参与、小组项目和论文撰写等方式提高其对组织行为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五、评估方式1. 平时表现(包括出勤率、讨论参与等):20%2. 个人或小组项目:30%3. 期中考试:20%4. 期末论文:30%六、参考教材1. Robbins, S. P., Judge, T. A., & Sanghi, S. (201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Pearson Education India.2. Kinicki, A., & Fugate, M. (2016).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 Practical, Problem-Solving Approach. McGraw-Hill Education.3. Colquitt, J. A., LePine, J. A., & Wesson, M. J. (2019). Organizational Behavior: Improving Performance and Commitment in the Workplace. McGraw-Hill Education.以上为组织行为学课程的大纲,希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理论和实践,提高其在组织中的个体和团队行为表现以及领导力水平。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全)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一)章节名称:组织行为学概述教学目标:1. 理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2. 掌握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3. 了解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组织行为学的定义、研究内容、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2.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和发展。
教学内容:1. 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介绍组织行为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内容:讲解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如个体行为、群体行为、组织文化和组织变革等。
3. 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阐述组织行为学在组织管理和发展中的作用。
4. 组织行为学的应用领域:介绍组织行为学在企业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组织设计和组织变革等方面的应用。
5. 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和发展:概述组织行为学的发展过程和重要里程碑。
教学活动:1. 导入:通过引入实际案例或问题,引发学生对组织行为学的兴趣。
2. 讲解:进行PPT演示,讲解组织行为学的概念、研究内容、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3. 讨论: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组织行为学的历史和发展。
4. 总结:对本次课程进行总结,强调组织行为学的重要性和应用领域。
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参与程度和表现。
2. 小组讨论报告:评估学生对组织行为学历史和发展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组织行为学》教学教案(二)章节名称:个体行为分析教学目标:1. 理解个体行为的概念和特点。
2. 掌握个体行为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3. 了解个体行为对组织的影响。
教学方法:1. 讲授:讲解个体行为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
2. 案例分析:分析实际案例,引导学生理解个体行为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教学内容:1. 个体行为的概念:介绍个体行为的定义和特点。
2. 个体行为分析的方法:讲解个体行为分析的常用方法,如心理分析、行为科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等。
3. 个体行为分析的技巧:介绍个体行为分析的实用技巧,如观察、调查和数据分析等。
《组织行为学》课程说明
《组织行为学》课程说明一、课程性质与任务《组织行为学》是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开放教育试点”项目中工商管理本科专业开设的统设必修课程,也是工商管理专业专升本的入门必学课程。
《组织行为学》是管理专业的一门核心课程,是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各项专业管理的理论基础,在工商管理专业的教学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本课程共4学分,72学时。
本课程的基本任务是:通过教学使学员掌握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以及最新发展动态,使学员对组织中人的行为规律有较明确的了解,并能结合实践解决管理中的相关问题,在实现组织目标中,成为一个合格的管理者。
二、课程的目的和要求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要提高各级管理人员对所属员工的心理和行为的预测、引导和控制的能力,及时地协调个人、群体、组织之间的相互关系,充分发挥和调动人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实现组织目标。
学习本课程,要求掌握其基本理论和基本分析方法,并在学习中处理好全面与重点、理解与记忆、原则与方法的关系。
在学习与理解过程中,还要注意本课程理论性较强的特点,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能比较完整地掌握现代管理中组织行为学的基本理论构架,并能把它们运用于实践当中。
三、教学媒体本课程有四种学习媒体供学员自主学习之用。
1.文字教材:约51万多字,《组织行为学》,孙成志(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08年,2.音像教材:15学时,其中录像教材6学时,录音教材9学时;3.网上IP课件:9学时;4.网上视频或文本答疑辅导。
四、课程主要内容以及本课程与其他课程联系1.本课程的主要内容第一章组织行为学导论第一节组织的类型与作用一、组织的概念二、组织的要素三、组织的一般性质(特征)四、组织的分类五、组织的功能(基本作用)第二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与学科性质一、组织行为学的概念二、组织行为学的性质与特点三、研究和应用组织行为学的意义四、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机会和挑战第三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一、科学的研究方法应遵循的基本原则二、模型三、行为变量的测量四、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具体方法第四节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与发展一、组织理论或组织思想发展史二、管理科学的发展与组织行为学的产生三、组织行为学形成的理论基础四、组织行为学是行为科学的新发展五、组织行为学的发展动向第二章个体行为第一节人的行为分析一、组织中的人的行为特征二、影响人的行为的因素第二节关于人性假设的研究一、在管理工作中的人的因素二、关于人性的假设三、对人性假设理论的分析四、人性化管理(人本管理)第三节知觉一、知觉的概念二、影响知觉选择的因素三、知觉错误四、管理者知觉与管理方式第四节个性理论一、个性的概念与特点二、影响个性形成的因素三、个性理论四、个性理论的应用第五节气质、能力和性格一、气质差异与应用二、能力差异与应用(注意IQ和开发培养创造力)三、性格差异与应用第六节价值观与态度为一、价值观二、态度三、工作满意度与工作绩效第七节情绪与情感一、情绪与情感的概念二、情绪情感的理论研究(EQ)三、情绪与情感的管理实践第三章激励第一节激励概述一、激励的含义二、激励机制三、激励的作用四、激励理论的发展五、激励的基本模式第二节内容型激励理论一、需要层次论二、双因素论三、ERG理论四、成就需要激励理论第三节过程性激励理论一、期望理论(弗鲁姆、波特和劳勒的理论)二、公平理论第四节行为改造型激励理论一、强化理论二、归因理论与轨迹控制三、挫折理论(包括压力)第五节综合激励模式一、综合激励模式的内容二、综合激励模式对我们的启示第六节如何提高激励水平一、进行有效激励的要求(一)奖励组织所需要的行为(二)善于发现和利用差别(三)掌握好激励的时间和力度(四)激励时要因人制宜(五)系统设计激励策略体系二、激励的手段和方法(一)思想工作(二)奖惩(三)工作设计(四)参与管理(五)培训(六)榜样第四章群体行为第一节群体行为的一般问题一、群体的概念与类型:二、个人与群体的关系三、群体的发展阶段四、群体的规模五、群体的结构六、群体规范第二节群体互动一、社会助长作用与社会抑制作用二、群体压力与从众行为三、群体的内聚力四、群体冲突第三节群体中的人际关系一、人际关系的概念和内容二、人际关系的类型三、人际关系的特点、功能和研究人际关系的重要意义四、人际关系的确立和发展五、人际交往的原则第四节沟通一、信息沟通二、谈判第五节工作团队一、工作团队的类型和作用二、工作团队的管理第六节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一、弱势群体的概念与成因二、弱势群体的保护与管理的意义三、弱势群体的心理与行为特征四、弱势群体的保护与人本管理思想五、弱势群体保护与管理的措施第五章领导行为第一节领导的概述一、领导的概念二、领导的实质与作用三、构成领导的要素(权力与政治行为)第三节领导理论的研究一、领导特性论1.对伟人论的否定2.国外对领导者特性的研究3.我国对领导者素质的研究二、领导行为论(一)三种领导方式理论(二)领导连续流(三)管理系统理论(四)四分图理论(五)管理方格图理论三、领导权变论(一)菲德勒模式(二)“途径-目标”理论(三)领导规范模式(四)生命周期理论(五)阿吉里斯的不成熟—成熟理论四、领导理论新发展第三节领导决策一、领导决策心理特征二、领导决策的误区三、领导决策科学化与民主化(包括群体决策)第四节领导效能一、领导者的标准与自身素质二、领导者选聘三、领导班子结构四、领导者的责权利五、领导艺术第五节领导行为的评估一、领导行为的监控(问责制、弹劾制)二、领导行为的评估方法(奖惩)第六章组织行为第一节组织理论一、古典组织理论二、行为组织理论三、现代组织理论第二节组织设计一、组织设计概述(一)组织设计的概念和作用(二)组织设计的要素(三)组织设计的原则(四)组织设计的程序二、组织结构设计(一)组织结构的概念(二)组织结构的内容与形式(三)组织结构设计的理论(四)组织结构设计的方法三、工作设计(一)工作设计的概念(二)工作设计的发展过程(三)工作设计的原则(四)工作设计的理论与方法第三节组织文化一、组织文化的概念与作用二、组织文化的结构与内容三、组织文化的功能四、组织文化建设五、跨文化研究取向与作用第四节组织环境一、组织与环境的关系二、组织环境的特征三、组织内部环境四、组织外部环境五、营造适合组织发展的环境第五节组织变革与对策一、组织变革的基本动因二、组织变革的内容三、组织变革的阻力及对策四、组织变革的基本模式五、组织变革与发展的环节的选择和措施第六节组织发展一、组织发展的概念二、组织发展的趋势(分立化、扁平化、柔性化、虚拟化)三、科学发展观1.可持续发展2.工作生活质量3.危机管理与风险管理4.学习型组织与知识管理四、组织发展战略措施第七节组织行为的评估一、组织结构的合理化二、组织运行要素的有效性三、组织气氛的和谐性2.与其他课程的联系组织行为学是一门多学科、多层次相交叉和渗透的边缘性、综合性的学科,它既要以一定前期课程的学习为基础,也为其他后续课程的学习奠定一定的基础。
【课程思政教学设计案例】《组织行为学》课程
一、课程介绍1.课程概述:组织行为学是研究一定类型组织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提高管理人员预测、引导和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顺利实现组织预期目标和提高组织成员个人满意度的科学。
作为工商管理类专业基础课,具有一定的通识性、综合性、交叉应用性。
组织行为学课程综合运用了心理学、社会学、人类学、经济学和政治学等多门学科的知识,研究组织情境中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全面深入地理解和把握西方和中国组织情境中个体、群体、组织、领导的心理和行为的特点、规律性及异同,树立正确的组织生态观、发展观,实现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统一。
学会运用心理学、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有效地激励人的行为,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培养和提高理论联系实际、不断创新和组织管理能力,培养创新思维,弘扬时代精神。
课程采用线上线下混合式的形式展开。
2.课程思政教学整体设计思路:本课程的课程思政从两方面展开:一方面将传统文化纳入到组织行为的比较分析框架,如在组织部分深入对比不同文化下现代组织管理理论的发展,对中国本土家长式领导理论与西方领导-成员交换理论的比较等,不仅传授管理知识,更让同学们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智慧与魅力,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另一方面,价值观及组织公民行为塑造本身就是组织行为学的重点内容,结合课程所采用的马工程教材,开展新时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深化认识、提升感悟、锻炼成长,把健康身心、开拓创新、自由平等、自强合作作为重点内容,教育引导学生把远大抱负落实到个体、组织与社会和谐发展的理念与行动中,提升学生的政治认同、国家意识、文化自信与公民人格。
二、课程思政案例设计1.案例类型:1个知识点+N个案例2.所属章节:领导理论3.所属知识点:变革型领导及其中国情境下的发展4.本节课的思政目标:本知识点选取的案例遵循着由古到今、由政到商的内在逻辑:纵向涵盖历史-现代,体现变革型领导理论的演化发展;横向涵盖企业-非企业组织,体现变革型领导的组织影响力。
《组织行为学》课程思政设计与教学反思
《组织行为学》课程思政设计与教学反思一、引言《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思政设计与教学反思是一项重要的工作,旨在通过课程内容的选择和教学方法的运用,引导学生提高个人素质、培养良好的道德品质,以及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本文将对《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思政设计与教学反思进行详细的分析和探讨。
二、思政设计1. 系统思维导向在《组织行为学》课程的设计过程中,我们应以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引导学生采用系统思维的方式去分析问题。
通过引入组织行为学的相关理论和概念,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组织内外部的各种因素对组织行为的影响,以及组织行为与个体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
2. 强调个人责任感在教学中,我们应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和责任意识。
通过案例分析和讨论,引导学生反思自身在组织中的角色与责任,并明确个人在组织中应承担的职责与义务。
同时,要激发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强调个人责任感与集体利益的统一。
3. 打造公平公正的组织环境组织行为学的核心之一是组织的公平性。
在思政设计中,我们应着重让学生了解公平的内涵,并引导他们思考如何在自己的未来职业生涯中营造公平公正的工作环境。
通过组织行为学案例的分析和讨论,学生可以更好地认识到公平对于组织的重要性,并在实际工作中践行公平原则。
三、教学反思1. 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组织行为学》课程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因此我们应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除了传统的课堂讲授和案例分析,还可以引入团队项目、角色扮演和实地考察等活动,让学生能够全面了解和应用课程中的知识。
2. 强化实践环节组织行为学课程的学习需要结合实际案例来进行分析和解决问题,因此我们应重视实践环节的设计和实施。
可以通过企业访问、实习实训、社会实践等方式,让学生亲身参与到组织行为的实际操作中,从而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组织行为学》课程的思政设计与教学反思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组织文化是组织成员的共有信念及价值观,用以指导员工的行为。组织文化的研究围包它对业绩的影响,以及如何增强和改变组织文化。
VI群体行为的基础
VII群体行为与工作团队管理
VIII人际沟通
XI领导
X权利与政治
XI
第四篇组织过程与结构
XII组织结构的基础
XIII工作设计
XIV组织文化
XV组织发展与管理变革
四授课方式(LecturingMethod)
本课采用教师讲授、案例讨论、角色扮演、特邀讲座、座谈相结合的授课方式。力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使学生能通过本课程了解一些基本理论,形成一些理念,熟悉一些方法,从而有效地指导将来的工作。
通过学员间的交流学习,获得经验和启示和建立管理人员所必备的(诸如人际个体、团体合作等)技能。
三教学容及结构(CourseContentandStructure)
第一篇总论
I组织行为学概况
第二篇个体过程与行为
II个体行为的基础
III知觉和个人决策
IV价值观、态度和工作满意度
V激励及其应用
第三篇群体过程与行为
二是指个人参与课堂教学讨论等活动(以个人单独评分)。
七作业题目(TermPaper)
请结合你现在或曾经工作过的的企业或机构,就下列任一专题进行讨论。
企业文化
组织发展
绩效评价
变革管理
工作设计
激励与绩效
领导风格员工绩效
团队建设与竞争优势
论组织政治的利与弊
工作压力及其预防
要求:
1 .结构要严谨,容要充实。
2组织(Organization):是一种有意协调的社会单元,由两个以上的人组成,在一个相对连续的基础上运行,以达到共同的目标或一系列目标。
3管理的功能: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4管理者的角色
人际角色:头面人物、领导者、联络者
信息传递角色:监控者、传播者、发言人
决策角色:创业者、混乱处理者、资源分配者、谈判者
2 .恰当应用相关的案例提供旁证。
3 .分析精辟,逻辑性强,见解独特,实用。
4 .字数要3000字或以上。
5 .作业容至少包含封面页、前言、正文、结论以及必
要的参考文献。
6 .作业最好电脑打字,排版清晰。
第一章总论
I.组织行为学简介
1管理者(Manager)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他们作决策、分配资源、指导别人的行为以达到工作目标。
五教材及参考书(TextBook&References)
组织行为学(第七版),斯蒂芬×罗宾斯,中国人民大学,1997年版
六考核说明(Assessment)
课堂出勤(10%)案例报告(70%)课堂参与(20%)
*专题报告:一篇综合案例专题分析报告(个人课后完成)。
*课堂参与:一是指在课堂上以小组为单位发言(成员分数相同);
组织行为学
一课程简介(CourseDescription)
组织行为学是现代管理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一门以心理学、社会学、文化人类学和政治学等学科为基础,组织中人的心理活动和行为反应模式为研究对象的学科。组织行为学的畴可以分为四大类。
个体行为:包括个体特征、性格、态度(尤其是工作态度)、工作动机,以及工作设计。研究个体行为的目的是弄清楚每个员工的特点,按照每个人的特点来设计工作,及对员工作出相应的激励,从而提高他们的生产能力。
二课程目标(CourseObjective)
通过三天的学习与研讨,学员将:
比较系统地了解和掌握组织行为学的重要的概念和基本理论,以便了解组织中人的活动的一些重要问题。
从工作行为中的个体、群体与组织三个层次水平分析了解影响组织绩效的有关因素,
了解人的工作行为的实质,从而提高各级管理人员的人的行为的预测、协调和控制能力,从而激发人们的工作热情,最大限度地发挥人的工作潜能,有效地实现组织的目标。
组织结构的另一研究容为组织变迁和发展。由于社会环境不停的在改变,组织也必须不断地改变来适应新环境。当面对这些变迁时,员工会由于各种原由而尝试抗拒,如何顺利推行组织部的改革和发展是组织行为学的一项容。
人际交往的技巧:组织的每一成员都必须与别人交往,上司、下属、部门的同事,以及组织之外的人,如股东、客户、供应商、政府部门,甚至是机竞争对手,因此每个人都应懂得同人交往的技巧。组织行为学研究的人际交往技巧包括沟通技巧、领导技巧、谈判技巧、权利运用和组织政治。
群体行为:在一般情况下,员工不会单独工作,他们大都会以小组或部门形式来工作,因此我们有必要清楚认识如何提高小组和部门的生产能力。群体行为包括工作组的建立,正式或非正式小组对组织和组员的影响,在小组的决策方法,小组的凝聚力及规(Norms)对小组表现的影响。群体行为也包括小组间的交流,尤其是小组间的合作与竞争对小组成员及组织的影响。
沟通活动:交换日常信息并处理书面资料;
人力资源管理:奖励、训练、管理冲突、安置、培训;
网络活动:社交、政治活动、与外部交往
7 组织行为学(OB):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部的影
响,以便利用这些知识来改善组织的有效性。
关心人在组织中的活动,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
关注的是与工作岗位、缺勤、员工流动、生产率、绩效和管
缺勤(absenteeism)
流动(turnover)
工作满意度(Jobsatisfaction)
理有关的行为。
8组织行为学面临的挑战与机会
改善质量和生产率(再造工程)
改善人际技能
管理劳动力多化
回应全球化
授权
激发革新和变革
处理临时性
员工忠诚心减弱
9对组织行为学有贡献的学科
心理学
社会学
社会心理学
人类学
政治学
10组织行为学的模型
因变量(dependentvariable)
生产率Productivity效果effectivieness效率efficiency
5管理技能(Robert Katz)
技术技能(Technical skills):应用专门知识或技能的能力
人际技能(Human skills):与人共事、了解别人、建立别人的能力
概念技能(Conceptual skills):利用心智分析诊断复杂的情况的能力
6管理者进行的活动:
传统的活动:决策、计划和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