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力平衡说课课件演示文稿

合集下载

二力平衡公理ppt课件

二力平衡公理ppt课件

二力平衡公理的物理意义
力的合成与分解
二力平衡公理是力的合成与分解的基础,通过二力平衡公理可以理 解力的合成与分解的方法和意义。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
当物体受到的力不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发生改变;而当物体 受到的力满足二力平衡条件时,物体的运动状态保持不变。
实际应用
二力平衡公理在工程、物理、化学等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如天平、 杠杆、滑轮等装置的工作原理都基于二力平衡公理。
二力平衡公理与其他物理原理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
二力平衡公理与牛顿第三定律密切相关。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在二力平衡的情况下,这两个力作用于同一个物体上,使得物体保持平衡状态。
动量守恒
在某些情况下,二力平衡公理与动量守恒原理相结合。例如,在不受外力作用或所受外力相互抵消的 系统内,动量守恒定律成立。
05
CATALOGUE
二力平衡公理的扩展与深化
对二力平衡公理的进一步理解
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公理指出,当一个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该物体所受的 力是平衡的。这意味着物体所受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条 直线上。
动态平衡
除了静态平衡外,二力平衡公理还可以应用于动态平衡,即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 受的力平衡的情况。例如,在抛体运动中,重力与空气阻力相平衡。
THANKS
感谢观看
02
CATALO述
01
02
03
平衡状态
物体在受到两个大小相等 、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同一 直线上的力时,将处于静 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平衡条件
两个力的大小相等,方向 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
平衡状态的性质
平衡状态是相对稳定的, 因为任何微小的干扰都会 使物体偏离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 PPT课件(人教版)

二力平衡  PPT课件(人教版)

感悟新知
(3)由图甲和丙可知:__物__体__处__于__平__衡__状__态__时__不__一__定__只__受____ _两__个__力__作__用___;
感悟新知
解析:图甲和丙中,小球都处于静止状态,图甲中小 球受到重力和拉力两个力的作用而静止;图丙 中小球受到两个拉力和重力作用,即三个力共 同作用使小球处于静止状态,可见,物体处于 平衡状态时不一定只受两个力作用。
感悟新知
知识点 4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
知4-讲
1. 协力 当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 果相同时,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协力。
协力并不总是分力之和。
感悟新知
知4-讲
特别提醒: 两个力的协力,最大的协力为这两个分力之
和,最小的协力为这两个分力之差。
感悟新知
2. 同一直线上二力的合成规律
感悟新知
4. 物体受平衡力与物体不受力的区分 (1)从运动状态上看,物体受平衡力与不受力是等效的, 物体都将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从物体是否产生形变来看,物体受平衡力会产生形 变,物体不受力不会产生形变。
深度理解: 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几个力共同作用的效果相互抵消,
相当于不受力,所以受平衡力作用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变。
感悟新知
(2)使F1=F2,扭转小车,使F1 与F2 不在同一直线上,发现 小车会产生转动,直到F1 与F2 在同一直线上时,小车 才会停止转动。 探究一对平衡力的大小是否作用 在同一直线上。
感悟新知
(3)使F1=F2,且在同一直线上,但方向相同,发现小车朝 F1、F2 的方向运动。 探究一对平衡力是否反向。
体在没有受到外力或只受平衡力作用时,它将保持静
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二力平衡》力和运动课件演示文稿

《二力平衡》力和运动课件演示文稿

演示文稿2023-11-09contents •引言•二力平衡的基本概念•二力平衡的应用•力和运动的关系•二力平衡与运动实例•总结与回顾目录01引言二力平衡是力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是理解和分析物体运动状态的基础。

本课件将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帮助学生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和特点。

主题概述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和条件。

掌握二力平衡的特点和应用。

能够运用二力平衡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学习目标课程结构课件分为五个部分:二力平衡的概念、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的特点、二力平衡的应用和总结。

每个部分都包括理论讲解、实验演示和问题解答三个环节。

学生可以通过观看视频、阅读文本和参与讨论等方式进行学习。

02二力平衡的基本概念定义二力平衡是指物体受到两个力作用时,处于平衡状态。

性质二力平衡是物体受力平衡的一种,表现为物体受到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的力作用时,既不发生运动也不发生转动。

定义与性质两个力的大小必须相等。

大小相等两个力的方向必须相反。

方向相反两个力的作用线必须在同一直线上。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平衡条件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相对静止状态物体处于二力平衡时,表现为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处于二力平衡时,与参照物保持相对静止状态。

03平衡状态02 01物体处于二力平衡时,表现为静止状态。

03二力平衡的应用实际物体受力分析物体在静止状态下,由于表面不平滑,可能存在静摩擦力。

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取决于物体所受的其他力。

静摩擦力物体在运动状态下,由于表面接触,会产生动摩擦力。

动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同样取决于物体所受的其他力。

动摩擦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物体所受的支持力总是与重力相反,方向竖直向上。

支持力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我们称之为平衡状态。

平衡条件物体要处于平衡状态,需要满足合力为零的条件,即所有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其合力等于零。

平衡条件的应用平衡状态的判断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物体受到共点力的作用,如果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称这个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力和运动课件演示文稿

《二力平衡》力和运动课件演示文稿
物体在一定范围内力的微小改变都可以保 持平衡状态。
详细描述
二力平衡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1. 随遇平衡
物体在任何一个力的作用下都可以保持平 衡状态。
02
二力平衡的条件
力的平衡条件
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两个力的大小相等。
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两个力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二力平衡的条件
两个力作用在两个不同的物体上。 两个力的方向相反。
实验数据分析
通过对实验数据的分析和处理,可以进一步验证二力平衡理论并发现新现象。
物理现象观察
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可以更直观地理解二力平衡的原理及应用。
04
二力平衡的拓展
多个力的平衡
多个力平衡的概念
当一个物体受到两个或更多力的作用时,如果这些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那么这些力就彼此平衡,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的特点
总结词
平衡状态的特点
详细描述
二力平衡的特点是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不会出现加速度。同时,物体 所受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并且作用在同一个物体 上。
二力平衡的分类
总结词
平衡的分类
3. 不稳定平衡
物体在一定范围内力的微小改变都可以使 物体失去平衡状态。
2. 稳定平衡
运动和力的平衡关系实例
简单机械的平衡
以简单机械为例,介绍如何通过力的平衡来实现物体的静止 或匀速直线运动。
实际物体的平衡
介绍实际物体的平衡问题,包括静止在斜面上的物体、悬挂 的物体等。
06
二力平衡的总结
力的平衡的基本概念和条件
同一性
平衡力的性质必须相同,即作用力和反 作用力只能为同性质的力。

《二力平衡》课件(共27张ppt)

《二力平衡》课件(共27张ppt)

04
通过实验,理解二力平衡的 条件,即两个力等大、反向 、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实验二:平衡小球
01
02
03
04
准备一个小球,将其放在一个 稳定的平面上。
在小球的一侧施加一个已知的 力,观察小球的平衡状态。
改变施加的力的方向和大小, 观察小球的平衡状态变化。
通过实验,理解二力平衡的条 件在小球上的应用。
二力平衡的条件
二力平衡是指物体只受两个力作 用时保持平衡状态。
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两个力大小相 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
上。
当满足二力平衡条件时,物体将 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03
二力平衡的应用
物体在平面上的二力平衡
当物体在平面上只受到两个力作用,且这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 一直线上时,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二力平衡。
实验三:平衡陀螺
准备一个陀螺,将其放在一个稳定的 平面上。
改变施加的力的方向和大小,观察陀 螺的平衡状态变化。
在陀螺的一侧施加一个已知的力,观 察陀螺的平衡状态。
通过实验,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在陀 螺上的应用,并了解物体平衡时力矩 平衡的原理。
05
总结与回顾
二力平衡的要点回顾
二力平衡的定义
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如果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则称物 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称为平衡力。
01
二力平衡的概念是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基础,有助于深入理解
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解决实际问题
02
二力平衡知识广泛应用于日常生活和工程领域,如建筑、机械、
交通等,掌握二力平衡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03

《二力平衡》说课稿ppt课件

《二力平衡》说课稿ppt课件
11
三、说教学过程
1.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2min) 2.分析归纳 设置疑问(5min) 3.观察体验 尝试探究(25min) 4.讨论交流 归纳总结(10min) 5.总结回顾 布置作业(3min)
12
1.创设情景 引入新课
苹果为什 么能静止 在桌面上?
13
2.分析归纳 设置疑问
阻力
N
牵引力
3
1.说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二力平衡》出自人教版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运动和力》中的第六节,主要涉及 到的内容有三个方面:即力的平衡概念、二力 平衡条件及其应用。
知识特点:本节教材使用学生最熟悉及特
征和规律最易于总结,生活中随处可见的现 象 ,来引导学生学习。
4
知识地位
二力平衡是力与运动关系的知识要点,是 初中力学的一个重点,也是学生进行力与运动 关系分析的基础。
作业:课本49页,交流讨论 23
四、说板书设计
12.6 二力平衡 一.平衡的描述
1.平衡状态 2.平衡力 3.二力平衡 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1.等大 2.反向 3.共线 4.共体 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24
五、说教学预测
通过自制教具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能有效地突 破教学重点和难点。同时,注重培养学生探究学习能 力,使其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 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知 水平,从而有效地实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学生物理 思维能力及解题能力还要在课后练习及讲解中进一步 地提高。
依据:教学目标和其在教材中的作用,生基础
和思维水平。
难点: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实际问题。
依据:教学目标和学生在学习中难于理解和接
受。
8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教材分析
三、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二力平衡条件的探究。 教学难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一、教材分析
四、教具学具
多媒体课件 小车 滑轮 细线 钩码 弹簧测力计 塑料片
二、学情分析
学生已有力及运动方面的知识为本节内容的学习 提供了知识基础;
学生经过一年多的物理学习基本掌握了探究这种 学习方法,这为本节课的学习提供了有利的方法保证;
第四环节 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张开伞匀
速直线下降,在此过程中运动员
和伞的总重为750N ,则他们所
受到的空气阻力为
N。
二力平衡的状态 二 力 平 衡 条 件
物体受力的大小
一辆向左行驶的小车受到50 N的拉力和30 N的阻力,车怎 样运动?
vN
F1=50 N
G
F2=30 N
已知物体受力 二 力 平 衡 条 件
1、放在水平桌面上的书所受力中,属于平衡力的( C ) A.书对桌面的压力与书所受的重力; B.书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C.书所受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D.书对桌面的压力加上书的重力与桌面对书的支持力。
2、关于运动和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D ) A.物体处于静止,一定不受外力。 B.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状态。 C.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作匀速直线运动。 D.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一定作匀速直线运动。
二力平衡说课课件演示文稿
优选二力平衡说课课件
教材分析 学情分析 教法学法 教学过程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教材分析
一、教材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之后,对力的 平衡进行研究,包括其定义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这节课内容是对牛顿第一定律的进一步阐释(不受力和 受平衡力),也对后面学习摩擦力、压强、浮力奠定了重 要基础,二力平衡是分析力学问题不可缺少的理论和方法, 所以本节课是整个九年级物理的重点,在中招考试中经常 作为考察内容。
3、起重机以1 m/s的速度匀速吊起一个重物,钢丝 绳对重物的拉力是6 000 N。若起重机吊着这个物体以2 m/s的速度匀速下降,这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是( B )
A、12 000 N C、3 000 N
B、6 000 N D、无法判定
第六节 二力平衡
一、平衡状态和平衡力
一、教材分析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归纳二力平 衡的条பைடு நூலகம்;会利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掌 握基本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会总结实验结论,会应用二 力平衡条件分析简单的物体平衡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小组实验,体会并融入 探究学习合作氛围,提高主动参与意识;会用二力平衡条 件分析生活现象,感受知识的力量,提高学习的自信心。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叫做“平衡状态”。
下列情况哪些是平衡状态:
静止的演员
荡秋千的小孩
匀速直线飞行的飞机
正在行走的秒针
生活中的二力平衡现象
F2
F1
两人同时推门,门没有被推动
拔河时势均力敌,双方处于僵持状态
它们各处于怎样的状态?它们分别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F




G
F浮



F




员 G
1、以小车或塑料片为研究对象,先按住物体保持静止状 态,再施加不同的拉力,松手后观察物体的运动情况。
2、观察两个力作用在小车或塑料片上的四种不同情况。 3、完成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记录表格:
实验
物体在水平方向所受二力的情况
运动状态
大小
方向 是否在一条直线上 是否改变
一 不相等
相反
在同一条直线上
二 相等 成一定角度 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物体运动状态
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如图,台灯的重力是5N,则它放 在桌面上时对桌面的压力多大?方向 如何?它受桌面的支持力多大?方向 如何?这三个力中哪两个是平衡力? 哪两个力是相互作用的?请作图画出 这三个力。
相同点: 大小相同 、方向相反、 在同一直线上
不同点: 一对平衡力 : 作用在同一物体上 互相独立 相互作用力 : 作用在不同物体上 同时变化
学生还存在一定的思维障碍。比如当我们推讲桌 推不动时,学生往往会认为这是推力小于阻力的原因, 这样就会造成学生对一个物体在平衡状态下,对平衡 力的理解和应用产生思维障碍。
三、教法学法
教法:情景教学法、实验探究法 学法:“实验探索——思考深入——归纳总结”
的实验探究法。
四、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第二环节:提出疑问,形成概念 第三环节: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第四环节: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第一环节 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第二环节 提出疑问,形成概念
复习提问: 回顾牛顿第一定律内容。
物体不受力时
静止状态 或
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运动状态不变
静止的瓷器
静止的运动员
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
匀速直线上升的货物
FN
FN
.
G
G
G
F
匀速直线行驶的列车
匀速直线上升的货物

N
G

物体在受几个力作用时,如果几个力的作用效果 相互抵消,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 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2、实验器材上的创新:把课本上钩码对小车的拉力改为弹簧测力 计拉动,便于学生直接读出拉力的大小,方便学生的操作。
3、实验内容上的创新:增加了学生对塑料片所受二力平衡的实验 研究,强化学生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
4、实验材料上的创新:在塑料片周边打上多个小孔,灵活选择力 的作用点,还可以用剪刀把塑料片从中间剪开,从而验证一对平衡力 只能作用在一个物体上。
三 相等
相反
不在同一物体上
四 相等
相反
在同一条直线上
展示交流实验结果:
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 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 就彼此平衡。
同体 等大 反向 共线
实验创新:
1、实验方法上的创新:改过去的教师设计实验步骤、固定实验器 材、学生按步操作,变为学生自选器材、自主实验探究。
F浮
G
匀速上浮潜水艇
静止的G轮船
第三环节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下列情况,两力平衡了吗?为什么?
F1=3 N
A
F2=5 N
F1=5 N
C
F2=5 N
F1=5 N B
F2=5 N
F2=5 N
D
F1=5 N
实验目的: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器材:小车、弹簧测力计;细线、滑轮、钩码、塑料片。
实验注意事项和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