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精编

合集下载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一.停车场的组成部分1.出入口2. 行车通道3. 停车位4. 绿化隔离带5. 附属设施:休息室、管理室、修车场、加油站。

1. 出入口位置(1))公用停车场的停车区距离公共建筑出入口的距离宜采用50 ~100M 。

(2))风景名胜区考虑到环境保护需要或受用地限制时,距主要入口可达150 ~200M 。

(3))机动车出入口距离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不小于70M 。

(4))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小于15M ;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

2. 出入口数量停车泊位数越多,出入车辆就越多,出入口的数量也需要相应增加。

(1)50 辆机动车停车场,可设置 1 个出入口。

(2)50—300 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 2 个出入口。

(3))大于300 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

(4))大于500 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3 个。

(5))当停车场设置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m 。

(6))大于300 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分开设置的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 。

3.出入口宽度停车场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其净距宜大于10m ;条件困难或停车容量小于50 个时,可设一个出入口,但其进出通道的宽度宜采用9-10 m。

4.通道及转弯半径:行车通道可分为单车道和双车道。

(1))一侧通道一侧停车(2))中间通道两侧停车(3))两侧通道中间停车(4))环形通道四周停车停车场通道转弯半径:5.通道坡度(1))与广场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0.5 %~2%为宜。

(2))困难时最大纵坡度不应大于7%,积雪及严寒地区不应大于6%。

(3))在出入口应设置纵坡缓坡段≤2%。

6. 车辆类型及车身基本尺寸:7. 停车坪布置平行式停车:垂直式停车:斜列式停车:6.残疾人车位布置:(1))办公、科研、文化、纪念、观演、体育、交通、医疗、学校和园林建筑的停车位应设无障碍设计。

(2))距离建筑入口及车库最近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一.停车场的组成部分1.出入口2.行车通道3.停车位4.绿化隔离带5.附属设施:休息室、管理室、修车场、加油站。

1.出入口位置(1)公用停车场的停车区距离公共建筑出入口的距离宜采用50~100M。

(2)风景名胜区考虑到环境保护需要或受用地限制时,距主要入口可达150~200M。

(3)机动车出入口距离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不小于70M。

(4)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小于15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2.出入口数量停车泊位数越多,出入车辆就越多,出入口的数量也需要相应增加。

(1)50辆机动车停车场,可设置1个出入口。

(2)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2个出入口。

(3)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

(4)大于5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

(5)当停车场设置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m。

(6)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分开设置的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

3.出入口宽度停车场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其净距宜大于10m;条件困难或停车容量小于50个时,可设一个出入口,但其进出通道的宽度宜采用9-10m。

4.通道及转弯半径:行车通道可分为单车道和双车道。

(1)一侧通道一侧停车(2)中间通道两侧停车(3)两侧通道中间停车(4)环形通道四周停车停车场通道转弯半径:5.通道坡度(1)与广场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0.5%~2%为宜。

(2)困难时最大纵坡度不应大于7%,积雪及严寒地区不应大于6%。

(3)在出入口应设置纵坡缓坡段≤2%。

6.车辆类型及车身基本尺寸:7.停车坪布置平行式停车:垂直式停车:斜列式停车:6.残疾人车位布置:(1)办公、科研、文化、纪念、观演、体育、交通、医疗、学校和园林建筑的停车位应设无障碍设计。

(2)距离建筑入口及车库最近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3)停车位的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1.2M的轮椅位置,使乘轮椅者能直接进入人行道到达建筑入口。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一。

停车场的组成部分1。

出入口2.行车通道3.停车位4.绿化隔离带5.附属设施:休息室、管理室、修车场、加油站.1.出入口位置(1)公用停车场的停车区距离公共建筑出入口的距离宜采用50~100M。

(2)风景名胜区考虑到环境保护需要或受用地限制时,距主要入口可达150~200M。

(3)机动车出入口距离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不小于70M。

(4)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小于15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2.出入口数量停车泊位数越多,出入车辆就越多,出入口的数量也需要相应增加.(1)50辆机动车停车场,可设置1个出入口.(2)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2个出入口。

(3)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4)大于5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5)当停车场设置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m。

(6)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分开设置的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 3。

出入口宽度停车场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其净距宜大于10m;条件困难或停车容量小于50个时,可设一个出入口,但其进出通道的宽度宜采用9-10m.4.通道及转弯半径:行车通道可分为单车道和双车道。

(1)一侧通道一侧停车(2)中间通道两侧停车(3)两侧通道中间停车(4)环形通道四周停车停车场通道转弯半径:5.通道坡度(1)与广场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0.5%~2%为宜.(2)困难时最大纵坡度不应大于7%,积雪及严寒地区不应大于6%。

(3)在出入口应设置纵坡缓坡段≤2%。

6.车辆类型及车身基本尺寸:7.停车坪布置平行式停车:垂直式停车:斜列式停车:6。

残疾人车位布置:(1)办公、科研、文化、纪念、观演、体育、交通、医疗、学校和园林建筑的停车位应设无障碍设计。

(2)距离建筑入口及车库最近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残疾人专用停车位.(3)停车位的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1。

2M的轮椅位置,使乘轮椅者能直接进入人行道到达建筑入口.(4)停车场一侧的轮椅通道与人行通道地面有高差时,应设宽1。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一.停车场的组成部分1. 出入口2. 行车通道3. 停车位4. 绿化隔离带5. 附属设施:休息室、管理室、修车场、加油站。

1. 出入口位置(1)公用停车场的停车区距离公共建筑出入口的距离宜采用50〜100M。

(2)风景名胜区考虑到环境保护需要或受用地限制时,距主要入口可达150〜200M。

(3)机动车出入口距离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不小于70M。

(4)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小于15M ;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2. 出入口数量停车泊位数越多,出入车辆就越多,出入口的数量也需要相应增加。

(1)50辆机动车停车场,可设置 1 个出入口。

(2)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2个出入口。

( 3)大于300 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

(4)大于5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

(5)当停车场设置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m。

(6)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分开设置的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 3. 出入口宽度停车场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其净距宜大于10m;条件困难或停车容量小于50个时,可设一个出入口,但其进出通道的宽度宜采用9-10m。

4. 通道及转弯半径:行车通道可分为单车道和双车道。

(1)一侧通道一侧停车(2)中间通道两侧停车(3)两侧通道中间停车(4)环形通道四周停车停车场通道转弯半径:5. 通道坡度(1)与广场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0.5%〜2%为宜。

(2)困难时最大纵坡度不应大于7%,积雪及严寒地区不应大于6%。

(3)在出入口应设置纵坡缓坡段<2o6. 车辆类型及车身基本尺寸:7. 停车坪布置平行式停车:垂直式停车:斜列式停车:6. 残疾人车位布置:(1)办公、科研、文化、纪念、观演、体育、交通、医疗、学校和园林建筑的停车位应设无障碍设计。

(2)距离建筑入口及车库最近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3)停车位的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1.2M的轮椅位置,使乘轮椅者能直接进入人行道到达建筑入口。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一.停车场的组成部分1.出入口2.行车通道3.停车位4.绿化隔离带5.附属设施:休息室、管理室、修车场、加油站。

1.出入口位置(1)公用停车场的停车区距离公共建筑出入口的距离宜采用50~100M。

(2)风景名胜区考虑到环境保护需要或受用地限制时,距主要入口可达150~200M。

(3)机动车出入口距离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不小于70M。

(4)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小于15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2.出入口数量停车泊位数越多,出入车辆就越多,出入口的数量也需要相应增加。

(1)50辆机动车停车场,可设置1个出入口。

(2)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2个出入口。

(3)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

(4)大于5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

(5)当停车场设置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m。

(6)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分开设置的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

3.出入口宽度停车场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其净距宜大于10m;条件困难或停车容量小于50个时,可设一个出入口,但其进出通道的宽度宜采用9-10m。

4.通道及转弯半径:行车通道可分为单车道和双车道。

(1)一侧通道一侧停车(2)中间通道两侧停车(3)两侧通道中间停车(4)环形通道四周停车停车场通道转弯半径:5.通道坡度(1)与广场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0.5%~2%为宜。

(2)困难时最大纵坡度不应大于7%,积雪及严寒地区不应大于6%。

(3)在出入口应设置纵坡缓坡段≤2%。

6.车辆类型及车身基本尺寸:7.停车坪布置平行式停车:垂直式停车:斜列式停车:6.残疾人车位布置:(1)办公、科研、文化、纪念、观演、体育、交通、医疗、学校和园林建筑的停车位应设无障碍设计。

(2)距离建筑入口及车库最近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3)停车位的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1.2M的轮椅位置,使乘轮椅者能直接进入人行道到达建筑入口。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1. 引言停车场在城市和建筑设计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良好的停车场设计不仅能够提供便利的停车环境,还能够提升整个城市和建筑的景观效果。

本文将介绍停车场设计的规范,包括停车场布局、绿化设计、交通组织等方面的内容。

2. 停车场布局2.1 车位布局•车位尺寸:停车位的尺寸应符合相关规范,能够容纳各种类型的汽车。

•车位排列:车位应按照行和列的方式进行排列,确保车辆的通行和停车便利。

•行车道宽度:行车道的宽度应考虑到车辆的转弯半径和通行安全,一般不应小于X米。

•车位标线:车位标线应清晰可见,能够准确指示车辆停放位置。

2.2 出入口设计•出入口位置:出入口的位置应考虑到交通流量、道路通行能力和周边环境等因素,尽量减少对周边道路的影响。

•出入口数量:根据停车场规模和预计的交通流量,合理安排出入口的数量,确保车辆能够快速进出停车场。

•出入口宽度:出入口的宽度应能够容纳大型车辆的通行。

一般情况下,出入口宽度不应小于X米。

3.1 植被选择•植物种类:在停车场周边和车位之间可以选择适合当地气候条件的植物,如常绿树种、灌木等。

•植物布局:根据停车场布局和绿化目标,合理布置植物,形成绿色景观。

•抗污染性:选择具有抗污染性的植物,能够减少车辆尾气等污染物对植物的影响。

3.2 绿化设施•花坛和绿化带:在停车场中可以设置花坛和绿化带,增加绿意,提升景观效果。

•草坪:在停车场周边可以铺设草坪,使得停车场与周边环境更为融合。

•防护设施:合理设置护栏、绿篱等设施,保护植物免受车辆碰撞等损坏。

4. 交通组织4.1 车辆通行规划•车辆流线:合理规划车辆的通行流线,避免交叉和堵塞,确保车辆能够高效通行。

•车辆分流:对于大型停车场,可以考虑设置不同进出口和通行线路,将车辆流量分散,减少拥堵风险。

4.2 步行与非机动车通行规划•步行道设计:在停车场周边设置步行道,方便行人进出停车场。

•非机动车通行道设计:对于需要非机动车进入的停车场,合理设置非机动车通行道,确保非机动车与机动车之间的安全通行。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一.停车场的组成部分1.出入口2.行车通道3.停车位4.绿化隔离带5.附属设施:休息室、管理室、修车场、加油站。

1.出入口位置(1)公用停车场的停车区距离公共建筑出入口的距离宜采用50~100M。

(2)风景名胜区考虑到环境保护需要或受用地限制时,距主要入口可达150~200M。

(3)机动车出入口距离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不小于70M。

(4)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小于15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2.出入口数量停车泊位数越多,出入车辆就越多,出入口的数量也需要相应增加。

(1)50辆机动车停车场,可设置1个出入口。

(2)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2个出入口。

(3)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

(4)大于5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

(5)当停车场设置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m。

(6)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分开设置的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

3.出入口宽度停车场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其净距宜大于10m;条件困难或停车容量小于50个时,可设一个出入口,但其进出通道的宽度宜采用9-10m。

4.通道及转弯半径:行车通道可分为单车道和双车道。

(1)一侧通道一侧停车(2)中间通道两侧停车(3)两侧通道中间停车(4)环形通道四周停车停车场通道转弯半径:5.通道坡度(1)与广场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0.5%~2%为宜。

(2)困难时最大纵坡度不应大于7%,积雪及严寒地区不应大于6%。

(3)在出入口应设置纵坡缓坡段≤2%。

6.车辆类型及车身基本尺寸:7.停车坪布置平行式停车:垂直式停车:斜列式停车:6.残疾人车位布置:(1)办公、科研、文化、纪念、观演、体育、交通、医疗、学校和园林建筑的停车位应设无障碍设计。

(2)距离建筑入口及车库最近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3)停车位的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1.2M的轮椅位置,使乘轮椅者能直接进入人行道到达建筑入口。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一、停车场的组成部分1、出入口2、行车通道3、停车位4、绿化隔离带5、附属设施:休息室、管理室、修车场、加油站。

1、出入口位置(1)公用停车场的停车区距离公共建筑出入口的距离宜采用50~100M。

(2)风景名胜区考虑到环境保护需要或受用地限制时,距主要入口可达150~200M。

(3)机动车出入口距离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不小于70M。

(4)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小于15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2、出入口数量停车泊位数越多,出入车辆就越多,出入口的数量也需要相应增加。

(1)50辆机动车停车场,可设置1个出入口。

(2)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2个出入口。

(3)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与入口应分开设置。

(4)大于5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

(5)当停车场设置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m。

(6)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分开设置的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

3、出入口宽度停车场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其净距宜大于10m;条件困难或停车容量小于50个时,可设一个出入口,但其进出通道的宽度宜采用9-10m。

4、通道及转弯半径:行车通道可分为单车道与双车道。

(1)一侧通道一侧停车(2)中间通道两侧停车(3)两侧通道中间停车(4)环形通道四周停车停车场通道转弯半径:5、通道坡度(1)与广场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0、5%~2%为宜。

(2)困难时最大纵坡度不应大于7%,积雪及严寒地区不应大于6%。

(3)在出入口应设置纵坡缓坡段≤2%。

6、车辆类型及车身基本尺寸:7、停车坪布置平行式停车:垂直式停车:斜列式停车:6、残疾人车位布置:(1)办公、科研、文化、纪念、观演、体育、交通、医疗、学校与园林建筑的停车位应设无障碍设计。

(2)距离建筑入口及车库最近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3)停车位的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1、2M的轮椅位置,使乘轮椅者能直接进入人行道到达建筑入口。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一.停车场的组成部分1.出入口2.行车通道3.停车位4.绿化隔离带5.附属设施:休息室、管理室、修车场、加油站。

1.出入口位置(1)公用停车场的停车区距离公共建筑出入口的距离宜采用50~100M。

(2)风景名胜区考虑到环境保护需要或受用地限制时,距主要入口可达150~200M。

(3)机动车出入口距离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不小于70M。

(4)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小于15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2.出入口数量停车泊位数越多,出入车辆就越多,出入口的数量也需要相应增加。

(1)50辆机动车停车场,可设置1个出入口。

(2)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2个出入口。

(3)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

(4)大于5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

(5)当停车场设置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m。

(6)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分开设置的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

3.出入口宽度停车场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其净距宜大于10m;条件困难或停车容量小于50个时,可设一个出入口,但其进出通道的宽度宜采用9-10m。

4.通道及转弯半径:行车通道可分为单车道和双车道。

(1)一侧通道一侧停车(2)中间通道两侧停车(3)两侧通道中间停车(4)环形通道四周停车停车场通道转弯半径:5.通道坡度(1)与广场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0.5%~2%为宜。

(2)困难时最大纵坡度不应大于7%,积雪及严寒地区不应大于6%。

(3)在出入口应设置纵坡缓坡段≤2%。

6.车辆类型及车身基本尺寸:7.停车坪布置平行式停车:垂直式停车:斜列式停车:6.残疾人车位布置:(1)办公、科研、文化、纪念、观演、体育、交通、医疗、学校和园林建筑的停车位应设无障碍设计。

(2)距离建筑入口及车库最近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3)停车位的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1.2M的轮椅位置,使乘轮椅者能直接进入人行道到达建筑入口。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一.停车场的组成部分1.出入口2.行车通道3.停车位4.绿化隔离带5.附属设施:休息室、管理室、修车场、加油站。

1.出入口位置(1)公用停车场的停车区距离公共建筑出入口的距离宜采用50~100M。

(2)风景名胜区考虑到环境保护需要或受用地限制时,距主要入口可达150~200M。

(3)机动车出入口距离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不小于70M。

(4)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小于15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2.出入口数量停车泊位数越多,出入车辆就越多,出入口的数量也需要相应增加。

(1)50辆机动车停车场,可设置1个出入口。

(2)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2个出入口。

(3)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

(4)大于5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

(5)当停车场设置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m。

(6)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分开设置的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

3.出入口宽度停车场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其净距宜大于10m;条件困难或停车容量小于50个时,可设一个出入口,但其进出通道的宽度宜采用9-10m。

4.通道及转弯半径:行车通道可分为单车道和双车道。

(1)一侧通道一侧停车(2)中间通道两侧停车(3)两侧通道中间停车(4)环形通道四周停车停车场通道转弯半径:5.通道坡度(1)与广场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2%为宜。

(2)困难时最大纵坡度不应大于7%,积雪及严寒地区不应大于6%。

(3)在出入口应设置纵坡缓坡段≤2%。

6.车辆类型及车身基本尺寸:7.停车坪布置平行式停车:垂直式停车:斜列式停车:6.残疾人车位布置:(1)办公、科研、文化、纪念、观演、体育、交通、医疗、学校和园林建筑的停车位应设无障碍设计。

(2)距离建筑入口及车库最近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3)停车位的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的轮椅位置,使乘轮椅者能直接进入人行道到达建筑入口。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一.停车场的组成部分1.出入口2.行车通道3.停车位4.绿化隔离带5.附属设施:休息室、管理室、修车场、加油站。

1.出入口位置(1)公用停车场的停车区距离公共建筑出入口的距离宜采用50~100M。

(2)风景名胜区考虑到环境保护需要或受用地限制时,距主要入口可达150~200M。

(3)机动车出入口距离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不小于70M。

(4)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小于15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2.出入口数量停车泊位数越多,出入车辆就越多,出入口的数量也需要相应增加。

(1)50辆机动车停车场,可设置1个出入口。

(2)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2个出入口。

(3)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

(4)大于5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

(5)当停车场设置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m。

(6)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分开设置的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

3.出入口宽度停车场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其净距宜大于10m;条件困难或停车容量小于50个时,可设一个出入口,但其进出通道的宽度宜采用9-10m。

4.通道及转弯半径:行车通道可分为单车道和双车道。

(1)一侧通道一侧停车(2)中间通道两侧停车(3)两侧通道中间停车(4)环形通道四周停车停车场通道转弯半径:5.通道坡度(1)与广场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2%为宜。

(2)困难时最大纵坡度不应大于7%,积雪及严寒地区不应大于6%。

(3)在出入口应设置纵坡缓坡段≤2%。

6.车辆类型及车身基本尺寸:7.停车坪布置平行式停车:垂直式停车:斜列式停车:6.残疾人车位布置:(1)办公、科研、文化、纪念、观演、体育、交通、医疗、学校和园林建筑的停车位应设无障碍设计。

(2)距离建筑入口及车库最近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3)停车位的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的轮椅位置,使乘轮椅者能直接进入人行道到达建筑入口。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一.停车场的组成部分1.出入口2.行车通道3.停车位4.绿化隔离带5.附属设施:休息室、管理室、修车场、加油站。

1.出入口位置(1)公用停车场的停车区距离公共建筑出入口的距离宜采用50~100M。

(2)风景名胜区考虑到环境保护需要或受用地限制时,距主要入口可达150~200M。

(3)机动车出入口距离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不小于70M。

(4)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小于15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2.出入口数量停车泊位数越多,出入车辆就越多,出入口的数量也需要相应增加。

(1)50辆机动车停车场,可设置1个出入口。

(2)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2个出入口。

(3)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

(4)大于5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

(5)当停车场设置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m。

(6)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分开设置的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

3.出入口宽度停车场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其净距宜大于10m;条件困难或停车容量小于50个时,可设一个出入口,但其进出通道的宽度宜采用9-10m。

4.通道及转弯半径:行车通道可分为单车道和双车道。

(1)一侧通道一侧停车(2)中间通道两侧停车(3)两侧通道中间停车(4)环形通道四周停车停车场通道转弯半径:5.通道坡度(1)与广场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0.5%~2%为宜。

(2)困难时最大纵坡度不应大于7%,积雪及严寒地区不应大于6%。

(3)在出入口应设置纵坡缓坡段≤2%。

6.车辆类型及车身基本尺寸:7.停车坪布置平行式停车:垂直式停车:斜列式停车:6.残疾人车位布置:(1)办公、科研、文化、纪念、观演、体育、交通、医疗、学校和园林建筑的停车位应设无障碍设计。

(2)距离建筑入口及车库最近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3)停车位的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1.2M的轮椅位置,使乘轮椅者能直接进入人行道到达建筑入口。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一。

停车场的组成部分1。

出入口2.行车通道3.停车位4.绿化隔离带5。

附属设施:休息室、管理室、修车场、加油站。

1。

出入口位置(1)公用停车场的停车区距离公共建筑出入口的距离宜采用50~100M。

(2)风景名胜区考虑到环境保护需要或受用地限制时,距主要入口可达150~200M。

(3)机动车出入口距离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不小于70M.(4)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小于15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2。

出入口数量停车泊位数越多,出入车辆就越多,出入口的数量也需要相应增加。

(1)50辆机动车停车场,可设置1个出入口。

(2)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2个出入口.(3)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

(4)大于5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

(5)当停车场设置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m。

(6)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分开设置的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 3。

出入口宽度停车场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其净距宜大于10m;条件困难或停车容量小于50个时,可设一个出入口,但其进出通道的宽度宜采用9-10m.4。

通道及转弯半径:行车通道可分为单车道和双车道。

(1)一侧通道一侧停车(2)中间通道两侧停车(3)两侧通道中间停车(4)环形通道四周停车停车场通道转弯半径:5.通道坡度(1)与广场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0.5%~2%为宜。

(2)困难时最大纵坡度不应大于7%,积雪及严寒地区不应大于6%。

(3)在出入口应设置纵坡缓坡段≤2%。

6。

车辆类型及车身基本尺寸:7.停车坪布置平行式停车:垂直式停车:斜列式停车:6.残疾人车位布置:(1)办公、科研、文化、纪念、观演、体育、交通、医疗、学校和园林建筑的停车位应设无障碍设计。

(2)距离建筑入口及车库最近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3)停车位的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1。

2M的轮椅位置,使乘轮椅者能直接进入人行道到达建筑入口。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一.停车场的组成部分1.出入口2.行车通道3.停车位4.绿化隔离带5.附属设施:休息室、管理室、修车场、加油站。

1.出入口位置(1)公用停车场的停车区距离公共建筑出入口的距离宜采用50~100M。

(2)风景名胜区考虑到环境保护需要或受用地限制时,距主要入口可达150~200M。

(3)机动车出入口距离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不小于70M。

(4)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小于15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2.出入口数量停车泊位数越多,出入车辆就越多,出入口的数量也需要相应增加。

(1)50辆机动车停车场,可设置1个出入口。

(2)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2个出入口。

(3)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

(4)大于5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

(5)当停车场设置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m。

(6)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分开设置的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

3.出入口宽度停车场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其净距宜大于10m;条件困难或停车容量小于50个时,可设一个出入口,但其进出通道的宽度宜采用9-10m。

4.通道及转弯半径:行车通道可分为单车道和双车道。

(1)一侧通道一侧停车(2)中间通道两侧停车(3)两侧通道中间停车(4)环形通道四周停车停车场通道转弯半径:5.通道坡度(1)与广场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0.5%~2%为宜。

(2)困难时最大纵坡度不应大于7%,积雪及严寒地区不应大于6%。

(3)在出入口应设置纵坡缓坡段≤2%。

6.车辆类型及车身基本尺寸:7.停车坪布置平行式停车:垂直式停车:斜列式停车:6.残疾人车位布置:(1)办公、科研、文化、纪念、观演、体育、交通、医疗、学校和园林建筑的停车位应设无障碍设计。

(2)距离建筑入口及车库最近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3)停车位的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1.2M的轮椅位置,使乘轮椅者能直接进入人行道到达建筑入口。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一.停车场的组成部分1.出入口2.行车通道3.停车位4.绿化隔离带5.附属设施:休息室、管理室、修车场、加油站。

1.出入口位置(1)公用停车场的停车区距离公共建筑出入口的距离宜采用50~100M。

(2)风景名胜区考虑到环境保护需要或受用地限制时,距主要入口可达150~200M。

(3)机动车出入口距离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不小于70M。

(4)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小于15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2.出入口数量停车泊位数越多,出入车辆就越多,出入口的数量也需要相应增加。

(1)50辆机动车停车场,可设置1个出入口。

(2)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2个出入口。

(3)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

(4)大于5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

(5)当停车场设置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m。

(6)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分开设置的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

3.出入口宽度停车场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其净距宜大于10m;条件困难或停车容量小于50个时,可设一个出入口,但其进出通道的宽度宜采用9-10m。

4.通道及转弯半径:行车通道可分为单车道和双车道。

(1)一侧通道一侧停车(2)中间通道两侧停车(3)两侧通道中间停车(4)环形通道四周停车停车场通道转弯半径:5.通道坡度(1)与广场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0.5%~2%为宜。

(2)困难时最大纵坡度不应大于7%,积雪及严寒地区不应大于6%。

(3)在出入口应设置纵坡缓坡段≤2%。

6.车辆类型及车身基本尺寸:7.停车坪布置平行式停车:垂直式停车:斜列式停车:6.残疾人车位布置:(1)办公、科研、文化、纪念、观演、体育、交通、医疗、学校和园林建筑的停车位应设无障碍设计。

(2)距离建筑入口及车库最近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3)停车位的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1.2M的轮椅位置,使乘轮椅者能直接进入人行道到达建筑入口。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一.停车场的组成部分1.出入口2.行车通道3.停车位4.绿化隔离带5.附属设施:休息室、管理室、修车场、加油站。

1.出入口位置(1)公用停车场的停车区距离公共建筑出入口的距离宜采用50~100M。

(2)风景名胜区考虑到环境保护需要或受用地限制时,距主要入口可达150~200M。

(3)机动车出入口距离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不小于70M。

(4)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小于15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2.出入口数量停车泊位数越多,出入车辆就越多,出入口的数量也需要相应增加。

(1)50辆机动车停车场,可设置1个出入口。

(2)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2个出入口。

(3)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

(4)大于5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

(5)当停车场设置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m。

(6)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分开设置的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

3.出入口宽度停车场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其净距宜大于10m;条件困难或停车容量小于50个时,可设一个出入口,但其进出通道的宽度宜采用9-10m。

4.通道及转弯半径:行车通道可分为单车道和双车道。

(1)一侧通道一侧停车(2)中间通道两侧停车(3)两侧通道中间停车(4)环形通道四周停车停车场通道转弯半径:5.通道坡度(1)与广场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2%为宜。

(2)困难时最大纵坡度不应大于7%,积雪及严寒地区不应大于6%。

(3)在出入口应设置纵坡缓坡段≤2%。

6.车辆类型及车身基本尺寸:7.停车坪布置平行式停车:垂直式停车:斜列式停车:6.残疾人车位布置:(1)办公、科研、文化、纪念、观演、体育、交通、医疗、学校和园林建筑的停车位应设无障碍设计。

(2)距离建筑入口及车库最近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3)停车位的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的轮椅位置,使乘轮椅者能直接进入人行道到达建筑入口。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一.停车场的组成部分1.出入口2.行车通道3.停车位4.绿化隔离带5.附属设施:休息室、管理室、修车场、加油站。

1.出入口位置(1)公用停车场的停车区距离公共建筑出入口的距离宜采用50~100M。

(2)风景名胜区考虑到环境保护需要或受用地限制时,距主要入口可达150~200M。

(3)机动车出入口距离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不小于70M。

(4)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小于15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2.出入口数量停车泊位数越多,出入车辆就越多,出入口的数量也需要相应增加。

(1)50辆机动车停车场,可设置1个出入口。

(2)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2个出入口。

(3)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

(4)大于5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

(5)当停车场设置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m。

(6)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分开设置的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

3.出入口宽度停车场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其净距宜大于10m;条件困难或停车容量小于50个时,可设一个出入口,但其进出通道的宽度宜采用9-10m。

4.通道及转弯半径:行车通道可分为单车道和双车道。

(1)一侧通道一侧停车(2)中间通道两侧停车(3)两侧通道中间停车(4)环形通道四周停车停车场通道转弯半径:5.通道坡度(1)与广场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2%为宜。

(2)困难时最大纵坡度不应大于7%,积雪及严寒地区不应大于6%。

(3)在出入口应设置纵坡缓坡段≤2%。

6.车辆类型及车身基本尺寸:7.停车坪布置平行式停车:垂直式停车:斜列式停车:6.残疾人车位布置:(1)办公、科研、文化、纪念、观演、体育、交通、医疗、学校和园林建筑的停车位应设无障碍设计。

(2)距离建筑入口及车库最近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3)停车位的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的轮椅位置,使乘轮椅者能直接进入人行道到达建筑入口。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设计规范

一.停车场的组成部分1.出入口2.行车通道3.停车位4.绿化隔离带5.附属设施:休息室、管理室、修车场、加油站。

1.出入口位置(1)公用停车场的停车区距离公共建筑出入口的距离宜采用50~100M。

(2)风景名胜区考虑到环境保护需要或受用地限制时,距主要入口可达150~200M。

(3)机动车出入口距离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不小于70M。

(4)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小于15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2.出入口数量停车泊位数越多,出入车辆就越多,出入口的数量也需要相应增加。

(1)50辆机动车停车场,可设置1个出入口。

(2)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2个出入口。

(3)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

(4)大于5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

(5)当停车场设置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m。

(6)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分开设置的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

3.出入口宽度停车场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其净距宜大于10m;条件困难或停车容量小于50个时,可设一个出入口,但其进出通道的宽度宜采用9-10m。

4.通道及转弯半径:行车通道可分为单车道和双车道。

(1)一侧通道一侧停车(2)中间通道两侧停车(3)两侧通道中间停车(4)环形通道四周停车停车场通道转弯半径:5.通道坡度(1)与广场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0.5%~2%为宜。

(2)困难时最大纵坡度不应大于7%,积雪及严寒地区不应大于6%。

(3)在出入口应设置纵坡缓坡段≤2%。

6.车辆类型及车身基本尺寸:7.停车坪布置平行式停车:垂直式停车:斜列式停车:6.残疾人车位布置:(1)办公、科研、文化、纪念、观演、体育、交通、医疗、学校和园林建筑的停车位应设无障碍设计。

(2)距离建筑入口及车库最近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3)停车位的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1.2M的轮椅位置,使乘轮椅者能直接进入人行道到达建筑入口。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景观设计规范之停车场
设计规范精编
Document number:WTT-LKK-GBB-08921-EIGG-22986
一.停车场的组成部分
1.出入口
2.行车通道
3.停车位
4.绿化隔离带
5.附属设施:休息室、管理室、修车场、加油站。

1.出入口位置
(1)公用停车场的停车区距离公共建筑出入口的距离宜采用50~100M。

(2)风景名胜区考虑到环境保护需要或受用地限制时,距主要入口可达150~200M。

(3)机动车出入口距离城市主干道交叉口不小于70M。

(4)距地铁出入口、公共交通站台边缘不小于15M;距公园、学校、儿童及残疾人使用的出入口不应小于20M。

2.出入口数量
停车泊位数越多,出入车辆就越多,出入口的数量也需要相应增加。

(1)50辆机动车停车场,可设置1个出入口。

(2)50—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应设2个出入口。

(3)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口和入口应分开设置。

(4)大于5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出入口不得少于3个。

(5)当停车场设置两个以上出入口时,其出入口之间的净距须大于10m。

(6)大于300个停车位的停车场,分开设置的出、入口之间的距离应大于20m。

3.出入口宽度
停车场出入口不应少于两个,其净距宜大于10m;条件困难或停车容量小于50个时,可设一个出入口,但其进出通道的宽度宜采用9-10m。

4.通道及转弯半径:
行车通道可分为单车道和双车道。

(1)一侧通道一侧停车
(2)中间通道两侧停车
(3)两侧通道中间停车
(4)环形通道四周停车
停车场通道转弯半径:
5.通道坡度
(1)与广场连接的道路纵坡度以0.5%~2%为宜。

(2)困难时最大纵坡度不应大于7%,积雪及严寒地区不应大于6%。

(3)在出入口应设置纵坡缓坡段≤2%。

6.车辆类型及车身基本尺寸:
7.停车坪布置
平行式停车:
垂直式停车:
斜列式停车:
6.残疾人车位布置:
(1)办公、科研、文化、纪念、观演、体育、交通、医疗、学校和园林建筑的停车位应设无障碍设计。

(2)距离建筑入口及车库最近的停车位置,应划为残疾人专用停车位。

(3)停车位的一侧,应设宽度不小于1.2M的轮椅位置,使乘轮椅者能直接进入人行道到达建筑入口。

(4)停车场一侧的轮椅通道与人行通道地面有高差时,应设宽1.00M的轮椅坡道。

8.隔离带植物种植:
(1)作用:防止暴晒;保护车辆;净化空气、防尘、防噪音
(2)植物设计要求:
(3)常见停车场绿带布置示意:(4)植物种植与停车位的关系剖面示意:
二.停车场的设计方法
1.确定场地条件:
确定出入口位置、通道、停车数、位置、残疾人车位布置。

2.平面布置:
(1)确定停车场内部交通流线组织。

(2)确定通道布置。

(3)布置停车位。

(4)连接平曲线。

3.竖向布置:
(1)确定停车场通道纵坡。

(2)各控制点的设计标高。

(3)标注各段通道的坡度标。

4.布置雨水口:
5.绿化布置:
(1)确定绿化方式。

(2)选择绿化植被种类。

(3)植被栽种放线定位。

?
停车场设计规范的注意事项
1停车位那些事儿
停车位的大小需根据车型的不同尺寸,最大限度的利用有效的面积设计最多的停车位。


好养护
调查,不同车型的外廓尺寸如下:
经济型、中档车的宽度约为1750~1800mm,长度约4500-4800mm;
中高档车宽度超过1800mm,长度超过5000mm;
小型车的外廊尺寸为4800*1800mm。

一般小型车垂直车位的尺寸为5300m*2400m。

三种停车方式所占面积平均值:
1、垂直式停车:长24m,宽5.3m的空地,可以停放10辆小型机动车,平均占地12.7㎡/辆。

垂直停车可以从两个方向进、出车,停放较方便,在几个停车方式中所占面积最小,但转弯半径要求较大,行车通道较宽。

2、斜列式停车:长24m,宽5.3m的空地,可以停放7辆小型机动车,平均占地20.2㎡/辆。

斜角停车时进、出车校方便,所需转弯半径较小,相应通道宽度面积较小,但进、出车只能沿一个固定方向,且停车位前后出现三角形面积,因而每辆车占用的面积较大。

3、平行式停车:长24m,宽2.5m的空地,可以停放4辆小型机动车,平均占地15㎡/辆。

平行停车方式车辆进、出车位更方便、安全,但每辆车因进出需要而占用的面积较大。

综上所述,垂直停车所占车位面积最小。

在高层建筑大面积、多跨的地下车库中,应多采用垂直停车方式。

而平行停车与斜角停车,仅应用于柱距较窄的某些跨度内。

2柱网那些事儿
地下车库柱网选择主要应满足停车和行车的各种技术要求,兼顾结构合理,并考虑与上部建筑柱网的统一。

根据规范,停3辆车的柱间净宽应为7200mm,若采用
600×600的柱子,停3辆车的柱网轴线间宽度至少为7800mm,若一边有墙则为8100mm。

对柱网进行优化改进,可以优化地下停车库,增加停车位数量。

①调整柱网尺度,增加停车位数量。

案例:保定一品城购物中心项目
以双行道6米,单行道3米标准,结合不同柱网尺寸,本项目采用11*8.4M的柱距较为经济,可增加29个车位。

②调整柱网尺度,优化车库面积。

如果地块条件满足,控制柱距不超过8.1m,尽量采用三车一柱距;
尽量不出现一车或两车的小柱距,提高停车效率;(一般三车一柱距)
一条车道,两排车位,避免行车道靠外墙布置;
规整地库外轮廓,减少无效面积;
充分利用地库角部空间,布置机房及竖向交通口。

3坡道那些事儿
坡道的类型从基本形式上可分为直线形坡道和曲线形坡道。

在选择车库坡道类型时,并没有固定的模式,由于基地条件的复杂性,往往难于采用单一类型的坡道,常常出现折线形坡道或直线与曲线相结合等坡道。

坡道长短影响车库面积和停车效率:
1、《汽车库建筑设计规范》规定,直线坡道小型车坡道坡度为最大,为15%,应尽量设计直线坡道。

2、若采用曲线坡道,应注意坡道最大坡度为12%,最小转弯半径为6米。

3、根据经验值,汽车环形道的最小内径为3.9~4.2米。

直线坡道坡度
缓坡:坡度7%,最小长度3.6m
等坡段:坡度14%,长度根据高度设定(<17m)
曲线坡道坡度
缓坡:坡度6%,最小长度3.6m
等坡段:坡度12%,长度根据高度设定(<20m)
相较于直线坡道,弧形坡道车道宽度大,容易出现不便使用的异形空间,耗费建筑面积多,在解决好口部转弯半径的前提下直线坡道要比弧形坡道更经济。

弧形车道的优势:
1、设计师首选转圈的弧形坡道,在多层的大型停车库中,坡道集中,螺旋形上升方便驾驶者准确的到达每一层,转圈的弧形坡道比较合理。

弧形车道的劣势:
1、一般中小型汽车库,尤其是地下汽车库,弧形坡道浪费面积。

2、通过转弯半径的分析,从使用上弧形坡道比直线坡道对宽度的要求高,所占建筑面积比直线坡道多,出现不便使用的异形空间;
3、弧形坡道相比直线坡道也不便施工。

4层高那些事儿
地库层高是梁高、净高、通风、喷淋等设备及预留量的总和,一般为3600mm。

地下车库层高的计算公式:
最底层 =(a车库地板滤水层厚度)或b面层厚度*c停车库净高2.2米+(d通风)+(e水喷淋高度)+(f电桥架)+顶板梁高+100富余量
其他层 = c停车库净高2.2米+(d通风)+(e水喷淋高度)+(f电桥架)+顶板梁高+100富余量
备注:其中a、d、e、f四项根据项目的具体情况确定是否设置
地下车库的一般层高:
一般车库层高为3600mm,即700梁高+400风管+200喷淋+100预留+2200净高=3600。

车库室内最小净高应≥2.20米,但局部可≥2.0m。

优化方法:
1、车道处净高为2.2米
保证车道处、及大部分的停车位处的净高为2.2米即可,无需把最不利空间的净高设置为2.2米。

2、设备布置避开主车道
风道、喷淋等设备布置,设备管线交叉点尽量避开主车道,避免车库高度人为增高,减少浪费。

3、设备用房处局部降板
车库与变配电间或水池等设备用房同层设计时,设备用房处局部降板,避免按设备房的高度设置层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