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析公共行政学发展之路
美国公共行政学百年发展路径探析
美国公共行政学百年发展路径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美国公共行政学百年发展路径探析引言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政府机构的不断壮大,公共行政学在美国的发展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
它为政府提供了理论基础和实践指导,帮助政府更好地履行职能、提高效率、服务社会。
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也反映了社会对政府管理的需求不断增长,对政府机构的规范化和专业化要求也日益提高。
本文将探讨美国公共行政学的百年发展路径,分析其起源、历程、研究内容、学科体系和未来发展趋势,旨在总结其成就与挑战,展望未来发展方向。
通过对美国公共行政学的探析,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其发展脉络、学科特点和未来趋势,为我国的公共管理实践提供借鉴和参考。
1.2 研究意义美国公共行政学百年发展路径探析引言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关于政府组织和功能的学科,对于理解政府机构运作方式以及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美国公共行政学的百年发展路径进行探析,可以更深入地了解该国政府管理体制的演变过程,揭示出背后的原因和影响因素。
另外,通过对美国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可以为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公共管理实践提供借鉴和启示。
美国作为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之一,其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成果和经验可以为其他国家提供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帮助它们更好地解决行政管理中的各种挑战。
总之,深入研究美国公共行政学的百年发展路径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可以为提升公共管理水平,推动政府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2. 正文2.1 公共行政学的起源与发展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主要经历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关注公共组织的起源和功能,以理解政府机构是如何产生并运作的。
第二个阶段着重于对公共组织运作的研究,包括了人力资源管理、预算管理等方面。
第三个阶段则是对公共行政学的理论建构和批判性思考,探讨公共管理应该如何面对社会变革和挑战。
这三个阶段的发展使公共行政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学术界和实践领域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论述公共行政学的发展阶段
论述公共行政学的发展阶段
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早期发展阶段、现代公共行政学发展阶段和后现代公共行政学发展阶段。
早期发展阶段(19世纪至20世纪中叶):公共行政学在这一
阶段主要是以行政法学为基础。
该阶段的焦点是行政法的发展和规范公共行政的权力运行。
行政法学主要关注行政机关的组织结构、权力来源和权力运行等问题,旨在规范行政行为,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
在这一阶段,人们对于公共行政的研究主要是以法律和法规为基础,探索和规范行政活动的合法性。
现代公共行政学发展阶段(20世纪中叶至20世纪末):在现
代公共行政学发展阶段,行政学开始从法律领域向独立学科的转变。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行政学的理论建设和方法论的发展。
现代公共行政学关注行政组织的管理、行政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行政决策的过程和行政效能的提升等问题。
行政学主要应用社会学、政治学、经济学、心理学等多学科理论和方法,以实证研究为主,深入探讨公共行政活动的本质和规律。
后现代公共行政学发展阶段(20世纪末至今):后现代公共
行政学强调相对主义和多元化的观点,认为公共行政是多元的、复杂的,并受到政治、经济、社会等多种因素的制约和影响。
后现代公共行政学关注权力分配、政策创新、行政伦理、治理网络等问题。
研究方法更加灵活多样,包括案例研究、比较研究、批判理论分析等。
此外,后现代公共行政学还注重公众参与、公正与效率的平衡,强调公共价值观和社会公正的实现。
总之,公共行政学的发展经历了法律规范阶段、理论建设阶段和多元方法论阶段。
随着社会的不断变革和行政实践的深入,公共行政学的研究也在不断发展和完善。
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历史发展
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历史发展篇一:中国公共行政学发展的动力和历史契机中国公共行政学发展的动力和历史契机恩格斯在致康·施莱特的信(1890年10月27日)中曾经这样讲道:不论在法国或是德国,哲学和那个时代的文学的普遍繁荣一样,都是经济高涨的结果.经济发展对这些领域的最终的支配作用,在我看来是无疑的…….经济在这里并不重新创造出任何东西,但是它决定着现有思想资料的改变和进一步发展的方式,而且这一作用也是间接发生的,而对哲学发生最大直接影响的则是政治的, 法律的和道德的反映.[1]在这里,恩格斯阐明了经济因素的变化以及引起的其它领域的变化对科学研究的推动和影响.从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重建以来,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动力直接来自于中国社会的变化以及这种变化对公共行政学科的需求.概括起来,中国行政学发展的动力主要来自四个主要的方面:1.政府改革与创新.中国传统上一直是政治权力和行政权力占主导地位的行政国家.中国社会的许多问题,正如邓小平同志所讲,多多少少都与政府有着密切的关系,不对政府体制进行改革,其它领域的改革如经济改革,社会改革均难以进行.要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必须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作用,而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作用,其前提就是要取消和减少政府对微观经济活动的干预,合理界定政府的经济职能,使政府有所为和有所不为.要建立和发展市场经济,必须确立企业在市场中的主体地位,而其前提条件之一便是要使企业摆脱政府的附属地位,实现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欲建立适应社会变化的新的社会管理体制,必须逐步还权于民,实现政社分开, 政事分开等.从上个世纪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这种变化主要体现在经济体制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社会型态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社会结构从封闭走向开放,政治体制逐步走向民主和法治.面对经济,社会和政治不断发展的新形势,政府体制出现了许多不适应的方面,如政府职能转变不到位,政府直接干预微观经济活动的现象仍然很多,市场监管体制不完善,社会管理体制不健全,公共服务体系薄弱等.与此同时,政府管理自身也出现了许多急待解决的问题,突出表现为:公共服务赤字(公共服务不能满足公民的需要),财政赤字(主要在地方政府,特别是县以下政府财政赤字),制度赤字(政府管理的许多方面缺乏制度的保障),能力赤字(政府能力不能适应社会快速变化的需要),绩效赤字(官僚主义和效率不彰),信任赤字(腐败,滥用权力导致的公民对政府信任的降低).诸如此类的问题,不仅影响了政府全面履行其职能,而且制约了经济社会发展.改革与创新政府体制,成为全面深化改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完善市场经济,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的关键所在.改革政府需要科学的理论作为指导,如何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体现科学发展观,促进和谐社会发展的政府体制是时代对中国行政学发展的要求.政府改革与创新直接成为中国行政学发展的推动力,亦成为中国行政学研究的核心主题.2.公共行政的职业化.公职人员是推动国家建设的基石和发展动力,其素质和能力乃一国施政的成败所在.为适应建立现代化公共行政的需要,中国政府急需一支掌握公共行政专门知识和技能,具有职业精神和伦理的公职人员队伍.随着党和政府的工作重点转移到现代化建设方面,建设一支精明强干的公职人员队伍便成为具有战略意义的选择.改革开放初期,邓小平便提出要实现干部队伍的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和专业化.1980 年中共中央就发布了关于加强干部教育工作的意见,认为干部教育是实现四个现代化的根本大计.从20世纪80年代至今,中国公职人员的教育和培训逐步走向经常化,制度化和正规化.特别是从80年代末,90年代初中国实施国家公务员制度以后,中国公职人员的发展逐步走向职业化的发展方向.公共行政的职业化,最根本的在于确保公职人员的专业能力与能力胜任(competence).确保公职人员的能力,除了淘汰不胜任或不敬业的公务员这种消极的做法外,更具建设性的做法便是建立一套有效的公务人员培训教育制度, 积极发掘公务人员的潜能,培养主动创新及负责任职的前瞻性途径.1993 年在《国家公务员暂行条例》中,明确提出国家行政机关要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按照职位的要求,有计划地对公务员进行培训教育.1996年中共中央印发《1996 -2000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国家人事部也发布了《九五公务员培训工作纲要》.2001年中共中央印发《2001-2005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2006 年中共中央印发《2006-2010 年全国干部教育培训规划》都对公职人员培训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原则,任务以及保障措施作了明确规定.从这些文件中可以看出,除了政治理论的教育和培训以外,经济理论与管理,公共行政与公共政策,依法行政成为公职人员学习的重点.公职人员的大规模,经常化,制度化的教育培训为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研究和学习公共行政,为公务职务做好准备,同时结合技术与管理训练,提升公职人员的管理能力,都为公共行政学科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土壤.3.公共领域的问题与危机.公共行政学,在本质上是一门如何透过有效的集体行动解决公共问题的科学.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取得了举世公认的成就,但在社会经济领域,亦出现了诸多问题,面临许多的危机和挑战,最突出的是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问题,环境污染和生态危机问题,能源与能源安全问题,社会矛盾和社会稳定问题,粮食和粮食安全问题,公共卫生问题,反贫困与分配不公问题等等.当代社会在公共事务领域所遭遇的问题实在太复杂,且大多属于公共政策上所谓的结构不良的问题,公共行政与公共政策的知识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实际的社会问题.事实上,公共行政学科的价值完全系于其解决公共问题的能力, 因为在社会和政治的系络(context)中发展解决问题的活动,是公共行政的重要面向,尽管不是公共行政学的全部内容.在当今社会,公民对政府解决诸多社会问题寄予更大的期望,并要求其承担更大的责任,这便大大改变了公共行政的本质和角色.公共行政不再仅仅是执行政策的工具,而是设计并执行经济,科技, 政治和社会变迁的主导力量.事实上,正是当代社会出现的问题,对公共行政的研究取向构成了影响.新的社会问题促使公共行政的理论者和实践者寻找新的解决问题的方式,以创新和前瞻的态度和行为解决问题.4.学(来自: 小龙文档网: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历史发展)科的分化与整合的影响.中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也得益于其它学科的发展.从20世纪80年代起,社会科学的其它学科如经济学,政治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都得到了重建或发展,这些学科的发展,亦为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因为,公共行政学是综合的,科际整合的,研究行政学必须有政治学,心理学,法律学,经济学,管理科学,统计学,历史学等相关的知识,诸如此类的专业化的知识,为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提供了诸多专门领域的知识来源.三,中国公共行政学科发展的基本成就从20世纪80年代公共行政学科恢复和重建以来,公共行政学科在中国发展的速度,规模都是令人感到欣喜的.总的看来,公共行政学科的发展展现了从不成熟到逐步走向成熟的过程,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已开始展现了专业化的特征.之所以做出这样的判断,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考虑.1.自我意识的觉醒与学科认同的确立.如前所述,在人类历史的发展过程中,行政的知识一直都是存在的,而且对社会所发挥的作用也被人们所认同,之所以称为学科(尽管大多数人是在宽泛和不严谨意义上使用它)或专业,那是近代以后科学分化和专业化的结果,它标明的是知识社群的某种自我意识或者信仰,即把公共行政作为一种致力于科学的事业.80年代初,中国老一辈的行政学家(夏书章,黄达强,刘怡昌等)极力呼吁行政学学科的发展和建立.最初的年代,公共行政学科一直被视为政治学的分支学科.1984年,国务院办公厅和当时的劳动人事部在吉林召开全国行政科学研讨会,会议论证了开展行政科学研究和教育的重要性,建议筹建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从1986年开始,在高等教育政治学一级学科中设立行政学二级学科,1987年中国人民大学设立国内首家公共行政的专门研究机构,1988年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成立.1997年我国首次在研究生教育中增设公共管理一级学科. 1998 年之后,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复旦大学等高等院校先后获取行政管理博士学位授予权.1999 年起,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正式批准试办公共管理专业硕士(MPA).从这个简单的历史回顾我们可以看出,在这30年的发展历程中,公共行政研究社群的自我意识觉醒并不断得到强化.与此同时,随着改革开放对公共行政的时代需要,公共行政作为一门科学研究的领域,其地位得到了社会科学界的认同和政府主管部门的认同.这种自我意识觉醒产生的一个结果便是学科发展趋于自主性,趋于专门化,公共行政逐渐从政治学科和其它学科中分离出来,拥有了合法的身份.当然,这里讲的分离只是相对意义上而言的,仅指学科的地位而言.2.专业学术团体的建立和发展.专业化的学术团体的建立和发展,是任一学科发展和成熟的标志之一.1984年在国务院领导的重视和支持下,成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筹备组,1988年10月经国务院批准正式成立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是全国性的公共行政学术团体,其宗旨在于组织全国从事公共行政理论研究者和实务者,开展公共行政理论研究,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行政管理学体系,推动行政学科的发展; 研究中国行政管理的现实问题,促进行政改革,为政府改革起咨询参谋作用;普及和宣传公共行政的知识与理论,提升理论者和实务者的水平;促进公共行政学科的国际交流.中国行政管理学会成立以后,在促进科学研究,传播公共行政科学知识,为政府提供咨询方面做了卓有成效的工作,这些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公共行政无论是作为一门学科还是一个职业的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已有全国性会员近万人.专业学术团体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形式在于地区性的和专业领域的学术组织的发展.到目前为止,全国已有30多个地方性的行政管理学会.此外,专业领域的学术组织亦得到迅速发展,目前中国行政管理学会已建立了六个专业领域的研究组织:全国行政管理教学研究会(1987 年),县级行政管理研究会(1990年),政策科学研究会(1992年),后勤管理研究会(1994年),公安管理研究会(1996年),绩效管理研究会(2006年).地区性和专业领域的学术组织的发展, 标志着公共行政的研究向着更广泛和更纵深的方向发展.3.学院化和专业发展.近二,三十年,中国公共行政学发展的最突出的特点或者成就在于公共行政的学院化,越来越多的大学兴办公共行政的教学和研究机构,这不仅仅表明公共行政学作为一门专业领域的广泛认同,也标志着学科和专业发展的繁荣.在上世纪80年代末,仅有少数的大学(中国人民大学,中山大学,北京大学等)设立公共行政专业.到目前为止,在全国高等院校中已开设与公共行政学科相关的专业的学院共有320余所,其中设立行政管理专业的有100余所.2000年, 有24 所高等院校获准试办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学位(MPA).截至目前,已有120 多家高等院校获准举办公共管理专业硕士.公共行政的学院化发展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也是复杂的:一是教育主管行政部门对学科地位的认同和确认;二是公共行政现代化对公共行政专业人才的需要以及公共管理专业学位的推动;三是高等院校扩展和发展新专业的冲动.学院化和专业的迅速发展固然产生了一些问题, 如快速扩张导致的质量问题,但是由于大学本身的独特地位,快速扩张也带来了明显的好处,一是公共行政的社会地位和影响的扩大;二是公共行政理论和知识的广泛传播;三是培养了一大批公共行政管理的专门人才;四是促进了学科的研究和发展.4.公共行政研究领域的拓展和深化.在早期恢复和重建时期,公共行政的研究领域相对比较狭窄,主要偏重于公共行政一般理论的介绍和研究,经过二,三十年的发展,中国公共行政研究在宏观,中观以及微观层面都有更大的拓展.从宏观研究方面,公共行政的研究逐步拓展到研究政府与市场,政府与社会,政府与企业,政府间关系等领域.在中观层次上,更加关注公共政策的制定,执行与评估问题以及具体公共事务领域的政策与管理问题(如公共卫生政策与管理,环境政策与管理,土地资源政策与管理, 教育政策与管理,能源政策与管理等等).在微观层面的研究上,研究的核心更加关注政府内部体系的科学管理问题(如公共组织的管理,公共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公共财政与预算的管理,公共部门绩效的管理,公共部门的战略管理等等). 研究领域的不断拓展,使得中国的公共行政研究更趋于符合中国的行政现实,更趋于以解决公共问题为导向,更趋于运用多学科的知识研究行政问题.5.公共取向和公共责任的展现.公共性的提升既是公共行政研究的目的之一,亦是公共行政理论工作者和实务者的责任所在.可能在一些人看来,公共取向可能有悖于公共行政作为一门科学的努力和信念,但在我看来,这恰恰是公共行政作为一门科学努力中最重要的地方,是事业发展的核心所在.在近三十年中国行政学发展的历程中,行政学者展现了一种强烈的公共责任感,这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公民教育.在大学中向大学生们传授了中国政府管理的理念,体制,机制和公共政策方面的知识, 使他们了解中国的行政现实,理解自己作为一名公民的权利,义务和责任;二是为公共机构和官员提供教育和培训.无论是大学的公共行政院系,还是专门的行政官员的教育培训机构(如国家和地方行政学院,党校),公共行政知识的传授均占有相当的重要地位.公共行政知识的传授使官员了解如何更加明智地做出选择,如何更有效率的工作,如何以更负责任的精神为公众服务;三是为政府提供政策研究和管理咨询.几十年来,围绕着政府管理和改革中的许多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如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人事制度改革,公共财政改革,公共服务体制与机制改革,政策制定的民主化与科学化,公共危机管理,环境保护体制改革,公共医疗体制改革,反腐败……等等,公共行政学者皆提供了诸多有价值的政策建议.6.国际化:学习,借鉴与交流.社会科学研究的国际化乃是当代社会科学本身发展的需要,亦是开放社会的需要.社会科学国际化的本质是跨国之间的学术组织和研究者交流信息,相互学习,共享知识,创造知识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而言,中国行政学科的发展始终都是伴随着国际化的步伐并在此过程中得到发展的.这主要表现在:(1)以开放的姿态,大胆学习和借鉴国外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经验.国内多家学术研究机构(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山大学等)和学者组织国内的学术力量翻译了一大批国外公共行政领域的经典著作,教材,向国内学术界和实务界介绍了西方公共行政理论和实践的最新发展动态,推动了国内公共行政教学和科研的发展.(2)举办国际性的学术研讨会.从1984年开始,我国政府和学界承办了多次大型国际公共行政研讨会(如1984年联合国文官制度改革研讨会,1991 年东部地区行政组织第14次大会,1995年世界反贪大会,1996年国际行政学会第三届国际大会等).与此同时,中国行政管理学会,中国人民大学和美国公共行政学会联合举办了多次国际研讨会,研讨会的主题涉及当代公共行政面临的许多重大问题;(3)学者之间的交流.近20多年,国内行政学研究的组织每年均向国外派遣交流学者,留学生,与此同时,国外许多著名的公共行政学者先后到国内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学术交流活动.(4)国际合作研究.国内许多大学,研究机构,学者和国际机构(如联合国计划开发署,世界银行,亚洲开发银行)在共同关心的许多议题领域如政府改革,环境管理,治理与发展,公共服务等领域开展共同研究.总的看来,公共行政研究的国际化活动出现良好的局面.可以讲, 公共行政研究的国际化是推动中国公共行政繁荣的一个重要因素.四,走向繁荣的公共行政学:未来的挑战在短短的二,三十年中,中国行政学的发展成就是值得令人欣喜的.事实上, 公共行政学在发展的过程中,亦出现了诸多问题,诸如合法性危机,身份危机和研究品质危机,对这些问题,国内许多学者也进行了反思和批判,这些反思和批判均是十分中肯的.应当看到,中国公共行政学科所产生的问题是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公共行政学在中国作为一门年轻的学科,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亦是正常的现象.现在看来,公共行政学科的发展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机遇.这种历史机遇就在于中国的改革开放以及政府现代化运动对公共行政理论的需求.公共行政学在多大程度上回应了时代的需求,就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进步和繁荣.公共行政学科未来的发展和繁荣,可能受到许多外部因素(如良好宽容的学术环境,政府的支持,研究资源的获取以及有效使用等)的影响,但重要的是公共行政学者本身以及其科学研究本身.笔者认为,未来中国公共行政学科的发展在以下几个方面做出努力是重要的.1.公共行政研究者的问题意识与研究态度.20 世纪著名的哲学家卡尔·波普尔认为,科学开始于问题,而不是开始于观察,尽管观察可以引出问题来.科学家面前自觉的任务,总是通过建立解决这篇二:公共行政学的演进公共行政学的演进简述公共行政学演进的几个历史阶段?⒈早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⒉传统公共行政研究时期;⒊修正公共行政研究时期;⒋整合公共行政研究时期。
美国公共行政学百年发展路径探析
美国公共行政学百年发展路径探析美国公共行政学是一门研究公共管理和政策制定的学科。
其发展历程可追溯到20世纪初,巴纳德和威尔逊等人的研究奠定了公共行政学的基础。
本文将探析美国公共行政学的百年发展路径,并分析其对公共管理实践的影响。
公共行政学的起源可追溯到20世纪初,当时巴纳德等人提出了科学管理理论,强调通过专业化和规范化来提高公共部门的效率和效能。
威尔逊在其经典著作《公共行政》中进一步阐述了公共行政的研究对象和方法。
这些早期学者的研究为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同时也为政府改革和现代化提供了理论依据。
20世纪中叶,公共行政学开始关注公共管理的民主化和参与性。
杜邦等人提出了“公共选民为公共行政学服务”的理念,强调政府管理需要更多地考虑公众意见和社会参与。
在此背景下,公共行政学开始研究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和决策的参与性。
20世纪末至21世纪初,全球化和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全球化使公共行政学关注全球问题和国际合作,涌现了一批研究国际组织和全球治理的学者。
新公共管理理论则强调市场化和经济效益,提出了“公共部门的企业化”和“以绩效为导向”的管理理念。
这些理论为公共行政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和思路。
美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路径不仅在学科理论层面对公共管理实践产生了重要影响,也在政策制定和改革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美国联邦政府在20世纪中叶进行了一系列的政府改革,如杰克逊时代的行政改革和尼克松时代的行政重组。
这些改革往往受到公共行政学的理论指导和研究成果的影响。
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也对美国州和地方政府的管理产生了重大影响。
20世纪60年代的城市危机催生了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兴起,促进了城市管理和城市问题研究的发展。
公共行政学研究者还通过参与美国各级政府的政策制定和项目实施,为政府管理提供了实用性的建议和解决方案。
美国公共行政学也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公共行政学存在理论和实践之间的鸿沟,部分研究成果难以应用到实际管理中。
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启示公共行政学是一门研究政府行政机构和政策的学科。
它诞生于20世纪初,与西方现代国家的发展和民主化进程紧密相连。
公共行政学在西方国家发展起来的同时,也逐渐传入中国,并逐渐适应和发展成为适合本土国情和国家需要的学科。
本文将从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以及对我国公共行政的启示两个方面进行分析和探讨。
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是公共行政学的形成期、发展期和成熟期。
公共行政学的形成期大约是在20世纪初到20世纪20年代期间。
在这个阶段,公共行政学主要关注的是公共管理如何遵循科学的方法和标准,以达到有效管理公共部门并实现公共利益的目的。
因此,这个时期的公共行政理论研究着重于公共管理的流程和手段,如绩效评估、组织设计和人力资源管理等。
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期是在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之间。
在这个阶段,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围逐渐扩大,开始关注公共部门对社会公正和公共服务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公共行政学逐渐形成了公共政策分析和实现的理论基础,并将政治、社会和法律因素引入公共行政学的研究范畴中。
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启示,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认识和处理我国的公共行政问题。
首先,公共行政是一种科学的管理形式。
公共行政是为人民服务的,需要依靠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来实现公共利益的最大化。
因此,我们需要重视公共行政学的学科建设,发展公共行政学科课程以及研究人员的培养。
其次,公共行政需要注重公共政策领域的研究。
公共政策是公共管理的核心问题,公共政策的制定、实施和评估对于公共行政的成功非常重要。
因此,我们需要注重公共政策领域的研究,如公共政策分析、公共政策实现等。
再次,我们需要发展完善适合本土国情的公共行政制度。
公共行政制度是公共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直接影响到公共管理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
因此,我们需要根据国情和国家需要,发展符合本土情况的公共行政制度,加强制度创新和改革。
公共行政、公共管理的历史演进过程
公共行政、公共管理的历史演进过程从历史的观点来看,公共行政学自产生后100多年以来,经历了许多重大发展阶段,形成了许多理论流派。
(1)传统公共行政。
主要是指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30年代的公共行政。
传统公共行政学着重从制度、体制的构架与研究上寻求提高公共行政效率的途径。
所以,威尔逊、泰勒、法约尔、韦伯、古立克、厄威克等着重研究的是公共行政的组织结构与原则,以及分工、层级节制体系、法令规章及工作标准,把专业分工原理广泛地引入公共行政之中,提出了职能化、专业化管理的原理;总结概括出了管理幅度和管理层次原理;倡导“理性化一法律化”的组织形态,强调公共行政运作应以法律为规范。
(2)行为科学公共行政。
主要是指从20世纪30年代到60年代的公共行政。
行为科学公共行政学着重从人和组织行为对效率的影响上寻求提高公共行政效率的途径。
所以,以巴纳德为代表的社会系统学派,以西蒙为代表的决策理论学派,以波齐曼、凯特尔、普雷斯曼、韦达夫斯基等为代表的公共政策分析与执行学派综合运用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学科方法分析公共行政行为及其活动,使公共行政研究从体制结构的研究转向了公共行政行为的研究,将公共行政所关注的问题由体制结构转移到了公共项目及其产生的结果上。
传统公共行政和行为科学公共行政这两个发展阶段,使用了不同的概念、理论、方法与研究模型。
公共行政研究根植于领导艺术、经济效率与政党关系等方面;以管理学为其理论基础,科学管理在公共行政学理论中占据了主导地位;公务员的专长也受到高度重视;平等与公正的问题在公共行政学理论中没有受到重视。
以效率、效益为导向的技术视野是这两个阶段上公共行政的标志。
(3)系统权变公共行政。
20世纪60年代后期,以塔尔科特˙柏森斯、卡斯特、罗森茨韦克、高斯、里格斯等为代表的行政学家采用系统分析方法,从整个公共行政活动及其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探寻公共行政的解决途径和公共行政内部各个部分之间的关系,致力于谋求公共行政与其环境之间及公共行政内部各部分之间的动态的、具体的一致性,以保证公共行政的高效能、高效率。
美国公共行政学百年发展路径探析
美国公共行政学百年发展路径探析公共行政学是指研究政府管理和行政机构如何运作的学科。
它的发展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期。
美国被认为是公共行政学的公认发源地。
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路径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公共行政学的起步(1860-1920年代)1869年,美国约翰斯·霍普金斯大学成立了国家最早的公共行政学和政治经济学部门,公共行政学自此开始了它的发展道路。
在这个时期,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是管理技能和政治哲学,研究方法则是从经验和案例中分析出成功的管理模式。
在这个阶段,公共行政学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结合,这些研究成果被广泛地应用于政府管理中。
20世纪20年代末至60年代初期是公共行政学的鼎盛时期,这也是一个理论研究和认识深化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从单一的管理技能和政治哲学扩展到更广泛和复杂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因素。
公共行政学开始从实践和经验中提炼普遍规律和理论,这些理论逐渐形成了公共行政学的重要概念和理论框架,如行政法、政策分析、预算学、公共选择理论等。
20世纪60年代至今,公共行政学进入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期。
在这个时期,公共行政学研究的范围不再局限于政府管理,而是涵盖了更广泛的公共领域,包括非营利组织、社会服务、环境保护等领域。
研究方法也更加多样化,包括定量和定性研究方法、历史研究和实验研究等。
同时,随着全球化趋势的加强,公共行政学的研究对象和方法也在不断地向全球公共问题拓展。
总之,公共行政学在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发展之后,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学科体系,为政府、企业和非营利组织提供了重要的管理思想和方法。
公共行政学
公共行政学公共行政学是一门研究公共事务管理的学科,主要研究国家、地方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的组织和运行方式,以及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互动关系。
本文将对公共行政学的起源、发展和重要概念进行论述,以增进读者对该领域的理解。
一、公共行政学的起源公共行政学这一学科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欧洲与美国。
当时,工业革命的发展使得国家与社会的关系变得更加复杂,政府的职能也随之扩大。
早期的公共行政学主要探讨政府如何提供公共服务,并提出了一系列管理原则,如行政效能、行政透明度等。
二、公共行政学的主要发展阶段1. 传统公共行政学阶段:在这个阶段,公共行政学主要侧重于政府组织的理论研究,如韦伯的官僚制理论、泰勒的科学管理等。
此外,行政的法理学、职位评估和决策理论也成为研究热点。
2. 行政改革与新公共管理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公共行政学随着行政改革的推进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
新公共管理理论的出现,强调市场机制在行政中的应用,追求行政效能与公共价值的平衡。
3. 公共治理与社会创新阶段:21世纪以来,随着全球政治、经济和社会环境的变化,公共行政学开始关注更广泛的社会参与与治理问题。
新的概念和模型,如网络治理、社会创新等,进一步丰富了公共行政学的理论体系。
三、公共行政学的重要概念1. 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公共行政学强调政府与市场的互补关系。
政府的作用是通过公共政策和行政手段来引导市场,解决市场失灵问题,保障公共利益的实现。
2. 组织与管理:公共行政学也关注政府组织的结构与管理。
从官僚制到新公共管理,不同的组织模式对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务产生了不同的影响。
3. 公共参与与民主治理:公共行政学认为公众参与是现代治理的基础。
通过民主决策、公共咨询等手段,政府可以增强公众对政策和行政决策的满意度,提高治理质量。
4. 行政伦理与职业道德:行政过程中的伦理问题愈发凸显。
公共行政学强调行政人员应恪守职业道德,遵循公共利益、公正公平的原则,确保行政决策的合法性和公信力。
美国公共行政学百年发展路径探析
美国公共行政学百年发展路径探析1. 引言1.1 背景介绍从历史的角度看,美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经历了漫长而丰富的历程。
从19世纪末的行政改革运动到20世纪的新公共管理理论,美国公共行政学在不断探索和发展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
在当代社会,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全球化的影响加剧,公共行政学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通过回顾美国公共行政学的起源与发展、审视影响公共行政学发展的因素、分析当代美国公共行政学的特点以及展望未来发展趋势等方面,探讨美国公共行政学百年发展的路径和特点。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全面地了解美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程和未来走向,为公共管理实践和研究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对美国公共行政学百年发展路径的探析,深入了解其起源、历程、影响因素、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揭示其在学科建设、研究方向、教育培养和实践应用等方面的重要贡献和影响。
通过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历程进行梳理和分析,探讨其在不同历史阶段所面临的挑战和变革,总结其取得的成就和经验,探寻其内在规律和发展趋势,为公共管理实践和理论研究提供参考和启示。
通过对当代美国公共行政学的特点和未来发展趋势的分析,为我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和建设提供借鉴和借鉴,探讨其在全球范围内的影响力和地位,为推动公共管理学科的跨国交流和合作做出贡献。
2. 正文2.1 公共行政学的起源与发展首先是政府改革时期,这一阶段主要是由理性公共管理运动引领的。
在这一阶段,人们开始重视科学管理和效率,试图通过规范化和集中化管理来提高政府的效率和效能。
接着是新公共管理时期,这一时期强调市场化和私营化的理念,试图将市场机制引入公共部门,以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随后是公共治理时期,这一时期强调社会参与和网络化的理念,试图通过建立多元的治理结构来解决纷繁复杂的社会问题。
在当今时代,公共行政学正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全球化的加深,公共行政学正逐渐向着数字化、网络化和全球化的方向发展。
公共行政学发展脉络
八、后现代公共行政学
• 福克斯、米勒:《后现代公共行政》,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 麦克斯怀特:《公共行政的合法性》,中国人民 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 法默尔:《公共行政的语言》,中国人民大学出 版社2005年版。
2003年版。 • 奥斯本:《摒弃官僚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2年版 • 莱恩:《新公共管理》,中国青年出版社2004年 版。
十一、新公共管理的批评者
• 登哈特:《新公共服务》,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年版。 • 全钟燮:《公共行政的社会建构》,北京大学出 版社2008年版。
十二、治理与全球化、现代化
• 罗森布鲁姆:《公共行政学:管理、政治和法律
的途径》,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 Jay D. White & Guy Adams(1994). Eds. Research in Public Administration. Sage Publication.(中译本 《公共行政学研究》,刘亚平译,清华大学出版 社2007年版)
• 罗西瑙:《没有政府的治理》,江西人民出版社2001 版。 • 伯克斯:《公民治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 版。 • 约瑟夫· 奈:《全球化世界的治理》,世界知识出版社
2003年版。
• 亨廷顿:《现代化理论与历史经验的再探讨》,上海
译文出版社1993年版。
十三、公共行政学的多元化研究途径
九、公共行政与制度分析
• 奥斯特罗姆:《美国公共行政的思想危机》,上
海三联书店1999年版。 • E· 奥斯特罗姆:《公共事物的治理之道》,上海 三联出版社2000年版。 • 霍恩:《公共管理的政治经济学》,中国青年出 版社2004年版。
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及中国的研究历程
.公共管理与行政管理基础理论.行政管理学的演进(发展历程)一、早期行政管理思想中国古代行政管理思想,如唐代吴兢的《贞观政要》,宋代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和明末清初王夫之的《续通鉴论》。
西方: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亚里士多德《政治学》;古罗马谢雪卢《共和国》;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政治家马基雅弗利《君主论》,法国让·布丹《共和六论》;近代英国洛克《政府论》,法国孟德斯鸠《论法的精神》,卢梭《社会契约论》。
二、行政管理学的产生一)产生历程①1845年,法国科学家M·A·安培曾设想建立一门专门管理国家的科学,有人认为这是行政学产生的胚芽;② 1865-1868年,德国学者斯坦因在发表的七卷本《行政学》中,首次从行政法的角度使用“行政学”一词;③美国开国之初,“行政天才”汉密尔顿就很重视政府行政问题,他指出“决定行政管理是否完善的首要因素是行政部门的强而有力”,而“使行政部门强而有力,所需要的因素是:第一、统一;第二稳定;第三,充分的法律支持;第四,足够的权力。
”④1887年,曾任普林斯顿大学校长和美国第28届总统的伍德罗威尔逊在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政治学季刊》上发表《行政学之研究》一文,主张政治与行政分离,第一次明确提出应把行政管理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来研究,从而开行政学理论研究之先河。
⑤1900年,曾任美国霍普金斯大学校长的古德诺发表《政治与行政》一书,扬弃了传统的立法、司法、行政三分法,明确指出“政治是国家意志的表达,行政是国家意志的执行。
”标志着这行政学从政治学中正式分离出来。
⑥1926年,怀特出版《行政学概论》一书;1927年,魏洛比发表《行政学原理》1;1928年,费富纳发表《行政学》一书。
这三大行政学教科书的发表标志着行政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⑦1930年,国际行政科学学会在西班牙首都马德里成立。
二)产生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行政学的产生有其自身的理论基础和实践基础:行政学产生的理论基础:①西方近代政治学说,尤其是国家学说。
美国公共行政学百年发展路径探析
美国公共行政学百年发展路径探析美国公共行政学起源于19世纪末期的新公共管理运动,它始于1890年代的美国,在经历了100年的发展,进而形成了今天的体系。
现今,美国公共行政学领域的研究命题已经变得更加广泛和复杂,反映了公共行政学乃是一个复杂的研究领域。
在这个百年发展过程中,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时期来回顾和探索。
第一时期(1890年代-1920年代)在这一时期,美国公共行政学的研究领域更加重视公共政策和公共管理员的作用。
实践者开始重视规划、计划、直接控制和规范的方法。
针对这种趋势,学者们呼吁将社会科学纳入公共行政学的核心范围,使研究范围更具科学性。
在这期间,美国学者赫伯特·西蒙提出了行政规划的概念。
在这一期间,美国进入了大规模的国家主义时期,公共行政学乘势而起,成为了一个学科和研究领域。
由于政治和经济形势的转变,美国政府把重点放在了科技、医疗和教育等社会服务领域的开发和升级上。
同时,政府不断扩大其职能范围,引导公共行政学家对公共政策分析和评估等方面进行更为深入的研究,以提高职能的效率和质量。
在这一时期,公共行政学正式进入了政策实现阶段。
随着社会生活和政治经济状况的不断变化,学者们也展开了更多的研究。
政府和政策制定者开始重视在公众利益和制约方面执行新的决策,公共行政家们不断努力研究如何规范管理、加强监督和评估结果以实现当时的目标。
此时,科技和信息技术快速发展正在改变公共行政学的研究方向和实践方式。
政府持续关注社会医疗、金融、计划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等领域,而公共行政家们也在不断利用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来优化政府治理,创造区别于传统形式的公共服务体验和服务范围。
为总结以上五个阶段,美国公共行政学在诸如政策制定、政府削减、技术进步和公共合作的大环境下逐渐演变成为一个有目的的、科学的、具有远见的领域。
通过对以上几个时期的总结和回顾,我们可以发现,公共行政学虽然发展历程不断变化着它的定义和主题,但我们仍应该重视该学科在现代社会的重要性和实用价值。
公共行政学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_赵书山 (1)
第28卷第1期孝感学院学报VOL.28 NO.1 2008年1月J O URNAL OF X I AOGAN UN I VERS I TY J AN.2008公共行政学的历史演变和发展趋势赵书山(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广东东莞523106)摘 要:关于公共行政学的历史演变,无论是按照历史阶段划分还是从范式转换角度探讨,都不能很好地理清百余年来公共行政学演变过程及公共行政学与公共管理学之间的关系。
按照历史唯物主义的分析方法,我们认为公共行政百余年来始终贯彻着公共意志这一条主线,呈现出从学科的提出与形成到丰富与发展,直到今天的成熟与繁荣时期。
即使按照库恩的范式理论来分析,公共管理学实质上仍是公共行政学的延伸,即融汇了公共管理范式理论的公共行政学并非是自身的结束,而是其进一步的丰富和发展,是走向成熟的标志。
关键词:公共行政学;历史演变;发展趋势;公共管理学中图分类号:D6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2544(2008)01-0014-0518世纪末美国学者W.威尔逊的 行政之研究 一文的发表,标志着公共行政学的诞生。
在这百余年时间里,公共行政学经历了一个快速发展过程,呈现出多范式的理论模式。
但公共行政思想的发展是如何演变的,是否真的存在一个范式的替代与转换过程,并在范式的转换过程中实现了公共行政学领域内的科学革命,对此,理论界争论不一。
本文力图对前辈的探讨进行比较系统的梳理,在此基础上分析揭示出西方公共行政学的历史演变过程,并展望其发展趋势。
一、关于公共行政学历史演变阶段的划分及范式转换的争论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研究领域或学科,公共行政学特别是以 行政 作为研究对象的政府管理研究形成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它的研究方向是1887年威尔逊的 行政之研究 一文所确定的,其相对独立的学术框架建立于20世纪20年代至30年代,以怀特的 行政学研究导论 和1927年威洛比的 公共行政原理 两本书的出版为标志。
美国公共行政学百年发展路径探析
美国公共行政学百年发展路径探析美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受到了政治、经济和社会等因素的影响。
公共行政学在20世纪初期得到了快速发展的契机,这主要得益于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
随着城市人口的增长和政府扩大的需求,公共行政学作为实践和研究的学科开始受到重视。
美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与政府改革运动息息相关。
20世纪初,美国政府面临着诸多问题,例如腐败、效率低下和不合理的行政结构等。
为了应对这些问题,政府改革运动在美国兴起,并促进了公共行政学的发展。
不仅政府内部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还创立了政府机构和组织研究中心,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改进公共行政。
美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经历了不同的学派和理论框架的竞争和演变。
在20世纪初期,行政科学学派兴起,强调科学管理和效率。
后来,行政学派与社会学派的观点相结合,形成了公共行政学的实践导向理论。
该理论强调公共行政的社会目标和公平正义。
还出现了新公共管理学派,其主张市场化管理和效能导向。
以上理论和学派的出现和发展,丰富了公共行政学的理论体系,也为公共行政实践提供了一定的指导。
美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受到了国际影响。
随着全球化和国际合作的深入发展,公共行政学开始关注跨国和跨文化的问题。
国际组织如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联合国等在公共行政领域的合作和研究成果,为美国公共行政学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实践经验。
美国公共行政学也积极与其他国家的公共行政学开展交流和合作,促进不同国家之间的经验共享和互学互鉴。
美国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路径具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一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美国公共行政学强调理论与实践的互动和相互促进。
理论为实践提供了指导和支持,而实践也为理论提供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二是多学科交叉融合。
美国公共行政学吸收了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和法学等多学科的研究成果,形成了一种综合性的学科体系。
三是强调效能和公正。
美国公共行政学注重行政效能和公平正义的实现,追求行政改革的目标。
四是国际化发展。
美国公共行政学积极借鉴和吸收国际先进经验,与其他国家的公共行政学开展交流与合作,推动公共行政学的发展和全球治理。
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启示
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以及对我国的启示公共行政是指政府和行政机构在行使职能时的组织和管理方式。
自公元前5世纪雅典实行民主政治以来,公共行政理论就开始发展。
在现代社会,公共行政是国家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对于国家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经历了学派交替、理论不断更新的过程,为我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提供了很多启示。
公共行政理论的发展历程1. 福特德制度学派福特德制度学派是公共行政理论发展的开端。
该学派由美国学者福特德(F.W.Taylor)于1895年提出,组织管理学的思想开始被应用到公共行政领域。
福特德制度学派认为,科学管理可以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务水平,形成一定的规范管理。
2. 韦伯理论学派韦伯理论学派是公共行政理论发展的重要阶段。
学派的创始人韦伯(M.Weber)提出了“官僚机构”概念,强调行政机构应具有规范性、预测性、换位思考能力和专业技能。
同时,他还提出了权力三分制的理论,并将行政权力的合理性、合法性归纳为三个方面的权力。
3. 行政行为学派行政行为学派认为,行政机关的行为不应只限于法律规定,而应涵盖道德原则和人性化理念。
该派别主张,行政行为应该体现人民利益,与社会公正和荣誉原则相结合。
同样,行政行为也应具有大众参与和透明度特点。
4. 新公共管理学派新公共管理学派强调以市场机制为导向,将公共行政市场化、专业化和私有化。
该学派主张,公共行政应该向管理学领域转移,且应该注重效率、效、服务等市场方面的因素,才有利于提高公共行政效率。
1. 加强公共行政系统建设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需要具备权威、高效、公正、透明的政府部门作为保障。
我国在推进政府部门的现代化建设中,需要从人员、制度、程序等方面全面推进,不断优化公共行政体系。
2. 强化公共服务意识西方现代公共行政理论强调公共服务是行政机构发展和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这对我国来说也同样适用。
提高公共服务意识,优化公共服务项目和服务质量,对于满足人民群众对公共服务的需求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美国公共行政学百年发展路径探析
美国公共行政学百年发展路径探析到了1920年代,美国公共行政学开始注重公共政策的制定和执行。
政府不再仅仅是一个行政机构,而是扮演者决策者和政策执行者的角色。
这个时期的研究重点在于政策的制定过程、利益相关者的参与和政策效果的评估等方面。
研究者们也开始关注公共管理的道德和伦理问题,提出了公共服务和公共利益的概念。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国家治理的复杂性增加,20世纪50年代后期,美国公共行政学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学者们开始引入社会科学和管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提出了一些新的概念和理念。
系统理论强调了公共管理的复杂性和相互联动性,公共选择理论研究政府决策的合理性和效率性,管理创新理论研究公共组织的变革和改进等。
这些理论的引入为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研究领域。
20世纪70年代以后,美国公共行政学进一步拓展了研究领域。
学者们开始关注公共行政与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和全球化等的关系。
他们也开始研究公共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公共价值的实现等问题。
这一时期的公共行政学研究更加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强调政策制定者、执行者和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和合作。
进入21世纪以后,美国公共行政学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全球化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加快了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公共行政学需要应对全球性问题和挑战。
政府治理的方式和模式也发生着变化,新公共管理、网络治理等理论的提出和应用为公共行政学提供了新的研究方向。
美国公共行政学经历了从注重行政过程到关注政策制定和执行,再到关注公共管理的复杂性和全球化的发展的百年发展路径。
未来,公共行政学需要与时俱进,关注公共行政实践中的重大问题和挑战,为国家治理和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公共行政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公共行政学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行政管理学诞生于美国。
美国的学者和改革家对此作出了重要贡献。
1887年,威尔逊发表的《行政研究》,1900年,古德诺出版《政治与行政》以及1926年怀特(Leonard D?White 1891~1958)出版的《行政学导论》,对行政管理学的主要内容作了论述,使行政管理学成为一个独立的重要学科。
西方国家公共行政学的阶段行政管理有的学者把西方国家公共行政学划分为三个阶段,即传统的行政管理阶段(大致期间为1900年以后);人性的行政管理阶段(大致期间为1930年以后);系统权变的行政管理阶段(大致期间为1960年以后)。
有的学者把它分为形成阶段——传统管理阶段;成长阶段——科学阶段;科学化阶段——现代化管理时期。
西方国家公共行政学产生的条件:行政管理学于19世纪末萌芽到20世纪初诞生于美国,是有历史必然性的。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美国经济发展到更高阶段,上层建筑也随之发生了重大变化。
就 *** 行政活动的变化而言,主要有:⒈ *** 职能由政治统治扩大到对经济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由消极放任“守夜人”变成积极干预社会生活的“行政国家”。
⒉行政职能加强和行政活动范围扩大,使行政机构迅速增加,行政人员队伍日益壮大;而“功绩制”的实施和“政治中立”原则的确立,更促使行政成为“非政治化”的管理领域。
⒊行政机构臃肿所造成的庞大的财政开支和效率极低的官僚作风,妨碍了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的发展。
上述客观条件,推动了行政管理学产生于当时的美国。
因此,从这一意义上说,行政管理学是资本主义社会经济和政治发展到更高阶段的产物,威尔逊等人则是顺应这一时代需要并进行了理论创造的著名代表。
同时,学科发展也为行政管理学能获得长足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来自中仕学社中国人士终身必备的一站式学习平台。
公共行政的发展历程
公共行政的发展历程——从传统公共行政到新公共管理一、国内关于行政学演进的划分方法自威尔逊提出建立行政学的主张之后,行政学经历了若干发展阶段,迄今为止,已经形成为一门日渐成熟的学科。
关于行政学的发展阶段,国内外的行政学者认识不近相同,因而他们的划分方法也有所差异。
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划分方法:1.西方一般管理(经济管理和企业管理)思想的演变美国著名管理学家雷恩把管理思想史的演变分为三个时代:(1)科学管理时代(19世纪末——20世纪初),(2)社会人时代(20世纪20年代开始),(3)当前时代(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
2.国内学者对行政学的划分法2.1二阶段划分法。
王沪宁把行政学的演变分为二个时代:二次世界大战前的前期阶段(科学管理阶段),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后期阶段(行为科学阶段)。
(《行政生态分析》)。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行政发展和行政改革已经成为一种席卷全球的历史潮流。
2.2三阶段划分法。
台湾学者张润书把行政学的演变分为三个时代:(1)传统理论时期(X理论时期,1900-1930,1898年泰勒开始在贝瑟利恩钢铁公司进行时间研究,1932霍桑实验第二回合结束),(2)行为科学时期(Y理论时期,1930-1960,1961年孔兹发表《管理理论丛林》),(3)系统理论时期(权变理论时期,1960至今)。
《哈佛行政管理全集》(上册)(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年版)把行政学的演变分为三个时代:传统的行政管理阶段(1900-1930),人性的行政管理阶段(1930-1960),系统权变的行政管理阶段(1960年以后)。
小结:上述两种划分方法完全安一致,仅称呼不同而异。
中山大学夏书章教授把行政学的演变分为三个时代:(1)形成阶段——传统管理时期[19世纪末(1887/1900)—20世纪20年代,1898年泰勒开始在贝瑟利恩钢铁公司进行时间研究,1911年泰勒发表《科学管理原理》,1915年科学管理理论形成,1915年-1925年古典组织理论形成],(2)成长阶段——科学管理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后,1924-1927第一回合霍桑实验;1927-1932年第二回合霍桑实验),(3)科学化阶段——现代化管理时期(始于本世纪40年代,1945年现代管理理论丛林, 961年孔兹发表《管理理论丛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简析公共行政学发展之路◆王晋军以1887年美国学者W·威尔逊《行政学研究》一文发表和l900年美国学者古德诺《政治与行政》一书出版为起点,公共行政学发展到现在,已经成为一门具有高度理论性和实践性的学科。
在这一百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涌现了无数杰出的公共行政学家,其中许多都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起到了重要影响和推动作用。
这些代表人物有:被公认为大师级的经典理论家——伍德罗·威尔逊、马克斯·韦伯以及赫伯特·西蒙,也有弗雷德里克森、卡斯特及德罗尔、奥斯特洛姆、登哈特等公共行政学界新一代的理论家,他们的学说反映了当代西方公共行政学的发展脉络和西方公共行政学前沿。
翻阅这些名家的文章和著作,我们不难从中看出公共行政学发展的轨迹是多么曲折和不平凡。
纵观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之路,我们的收获颇丰,启示颇多。
简要归纳如下:一、价值上公平与效率交替从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传统公共行政学到20世纪中叶的新公共行政学,再到近几十年才兴起的新公共管理学,对公共行政价值的偏重呈现出一种从效率到公平、从公平再到效率的交替历程。
正是在这样的交替中,人们发现,无论是公平还是效率都是不可割舍的。
(一)以效率为重时期19世纪末20世纪初,随着自由资本主义向垄断资本主义的过渡,原有的行政管理方法已经不能适应那个时代对政府高效率的要求,迫切需要一门行政科学来指导政府活动,在此背景下,公共行政学应运而生,“公共行政在1900-1920年期间初具形态,在大多数西方国家,这种形态直到20世纪的最后的25年前一直没有发生什么变化。
”威尔逊的《行政学之研究》一文开创了西方,尤其是美国的公共行政学研究的传统。
威尔逊在文章中强调了行政科学研究的必要性,他指出到l9世纪为止,在对政府事务的研究上,主要关心的是政治哲学、宪法调整和法律制定等事项,而随着经济不断的增长,社会生活日趋复杂,以及随之而来的政府规模的扩大与活动的频繁,使得研究工作重点发生了改变。
因此,应该也必须建立一门行政科学,以力求优化设置政府的组织机构,使政府不走弯路。
所以,在威尔逊看来,行政科学不仅要研究政府人事问题,而且也要研究一般的组织与管理问题,他关心组织的有效性和效率。
马克斯·韦伯在《社会组织与经济组织理论》一书中对官僚制度作了系统分析。
官僚制度被用来表示一种特殊的组织结构安排和一种特殊的作为模式,韦伯将官僚制度归纳为一种建立在权威和理性基础上的最有效率的组织形式,这一制度在指挥和控制现代社会方面发挥主要作用,它在法律上的精确性、稳定性和严格性,在可靠性效率方面也比其他组织形式更加优越。
无论是政治与行政相分离,还是高效率层级节制的官僚制,都是以效率为最高原则,这是以当时的科学管理为背景的。
被称为“科学管理之父”的泰勒,根据他长期的实践写成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提出了一整套工厂、企业科学管理原理。
科学管理理论的产生是管理思想史上的一次革命,是对经验性传统管理的否定与突破,它强调用科学的方法和标准进行企业管理,以提高行政效率。
在泰勒理论的影响下,早期行政学家将官僚组织和行政效率作为他们研究的重点,将效率作为行政管理的主要目标。
他们认为,通过对各种行政现象的研究,可以推出行政管理的基本原则,从而为实施有效行政管理提供各种原则。
其中最重要基本原则的就是效率标准,即以最小的投入获得最好的效果。
因此,这一时期的理论基础是政治与行政二分原理、官僚制和科学管理原理,它们在理论旨趣上具有一致性,即强调“效率中心主义”。
(二)提倡公平时期20世纪40年代开始,政府权力逐渐膨胀、行政效率比较低下、官僚主义十分严重、腐败层出不穷、政府公信力明显下降,人们开始反思古典公共行政的“以效率为中心主义”的价值观的正误。
在此背景下,美国行政学大师沃尔多发起并召开了明诺布鲁克会议(1968),这标志着新公共行政学派的正式诞生。
以弗里德里克森为代表的新公共行政学派猛烈批判古典公共行政的“效率中心主义”,并引入社会公平的概念,他们认为公平有时比效率更重要:“公共行政是政府的艺术与科学跟管理的艺术与科学的联姻。
效率和经济主要属于管理理论的范畴,而社会公平属于政府理论的范畴。
……由此得出的观点是政府能够而且必须既讲效率又追求公平”。
新公共行政学以公平的概念为核心,拒绝了传统行政学的一系列基本观点。
如:他们抛弃了政治——行政二分法的观点,认为古典公共行政是在理性官僚制和政治/行政二分原则下探讨效率,是一种“程序效率”或“形式效率”,而不能真正实现公共行政的社会价值。
同时,他们指出,行政管理者并不是价值中立的管理者,他们既从事行政执行,也从事政策制定,因此,他们应该对实施良好的管理与保证社会的公平作出承诺,以此作为自身的价值理念、奋斗目标或理论基础。
(三)再次强调效率时期20世纪70年代,西方公共行政出现了新的困境,国家各级财政赤字迅速攀升、社会福利政策难以维持、政府机构臃肿庞大、政府公信力再次迅速下降、国际之间的竞争加剧,“政府失败论开始占了上风”。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市场取向的新公共管理诞生了,其基本主张有以下四点:一是广泛引入私营部门的竞争机制和管理方法,以打破政府垄断,提高公共服务的效率与质量;更加重视组织的战略目标和长期计划,强调加强对预算的总量控制。
二是“顾客”导向。
三是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尽力满足越来越多样化的“顾客”的需求,以实现社会公平。
四是放松政府对社会的管制,实行以结果为导向的绩效管理模式。
以“管理主义”为价值取向,追求“三E”目标的新公共管理,很快演变成了一场席卷全球的政府改革运动,而这场改革的核心就是围绕着提高行政管理效率这一中心展开的。
美国的“新公共管理”带有更明显的管理主义或“新泰勒主义”色彩。
从1993年克林顿上台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政府改革——“重塑政府运动”。
其目标是创造一个少花钱多办事的政府,并坚持顾客导向、结果控制、简化程序和一削到底的原则;改革的基本内容是将私营部门成功的管理方法引入公共部门,以提高行政效率,精简机构、裁减政府雇员、放松管制、引入竞争机制以及推行绩效管理。
通过分析这些国家的改革实践,我们可以得出清晰的结论:公共行政学的价值观完成了一次效率的回归交替。
二、实践中政治与行政离合政治与行政的关系,尤其是他们之问相互冲突的关系,一直是西方现代政治与行政的理论和实践的一个基本问题。
对这一问题的争论,直接孕育了公共行政学,并标志出不同时期西方公共行政学发展的学派。
政治与行政的关系是极其复杂的、动态的,从近代以来公共行政学的发展来看,我们可以大概地将其分为:政治化的行政、政治与行政的二分、政治与行政的混合三个阶段。
(一)政治化的行政阶段18至19世纪,西方各国的资产阶级基本上都已取得了政权,开始走上了启蒙思想家所设计的民主道路。
真正从制度上根除和防止封建专制,建构民治政府,是这一时期的政治任务和政治理想。
正如巴林顿·摩尔所指出的,这种民主进程旨在“进行三项密切相关的事情:1、对专制统治者加以控制;2、以公正合理的统治取代专制统治;3、使基本民众在进行统治时分享统治权。
”这一时期在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所发生的政治制度的变革,大部分目的都在于完成这一使命。
作为这一民主进程的结果,同时也是这一时期民治政府的主要特征,他们主要包括:政府是在分权的原则上建构的,其功能被分为立法、行政和司法三个方面,分别由议会、行政机关和司法机关三个独立的机构分别承担。
议会领导地位的确立。
这一点在英国等议会制国家中表现得十分明显。
在美国,尽管联邦党人也有巨大的影响,但是他们受到了来自杰弗逊派的强有力的挑战,这使得在19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美国国会都处于主导地位。
在这一时期,政治角色和行政角色之间并没有明确的界线,尤其是政党分赃制的确立,国家和地方的行政官员实际上被政党控制,完全成了政治性的官员。
因此,尽管早期资本主义国家己明确地区分了政治与行政两种功能并分设了相应的机构,但在这种政府体制的运行过程中,这两种功能并没有真正分开,行政完全是政治化的行政,因为它完全受到政治的影响和控制。
(二)政治与行政二分阶段19世纪中叶以后,西方各国陆续完成了工业革命,社会和经济都得到了迅猛发展。
随着各种新问题,如:劳资冲突、失业,救济、专利事务、国民教育、城市发展等不断的出现,使得进一步扩大政府权力的行政变革成为不可避免。
于是,政府职能被拓展了,政府机构被扩大了,政府人员也逐渐增多了。
实践表明,这一时期,政府行政在社会经济生活中的作用和影响在不断地加强。
现代公务员制度替换了政党分赃制,而在两类公务员的分野产生伊始,诸如伍德罗·威尔逊、弗兰克·古德诺、卢瑟·古立克以及马克斯·韦伯等改革家和思想家就敏锐地把握住这种分野的发展趋势,提出了政治与行政二分法,试图从理论上揭示其内涵,重新界定政治与行政的关系,将政治与行政进行区分。
(三)政治与行政混合然而,政治与行政“由于政治官员履行行政责任和行政人员承担政治责任而严重混淆。
”随着文官队伍的宿命的无可限制的膨胀,这种矛盾,最终还是被理论学界揭露了出来。
上个世纪60年代末、70年代初兴起的“新公共行政学派”把批判威尔逊、古德诺的政治与行政二分原则看作是为了改革当时美国极度腐败的吏治,推行公务员新政策所做的必要的理论或舆论准备,是一种策略上的需要,从而否认了政治与行政二分原则的科学理论意义。
在行政研究的过程中,社会科学家应以其专业的知识和才能从事价值判断,将价值理论放在优先考虑的地位,因此,新公共行政学派坚持认为,公共行政应以社会公平为其首要目标,效率则应该放在次要地位。
继新公共行政学派之后,“新公共管理学派”对政治与行政二分的原则作出了进一步的批评,它在新公共行政学派肯定行政人员的政治价值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对文官的政治控制的要求。
他们认为,行政是具有着浓厚的政治色彩的,公务员与政务官员之间的相互影响是不可避免的。
与其回避他们之间的这种相互影响,倒不如正视这种关系的存在。
基于这样看法,新公共管理主张对部分高级公务员实行政治任命,让他们参与政策的制定过程并承担相应的政治责任,以保持他们的政治敏感性。
新公共管理学派认为,通过政治任命和明确的责任机制使高层公务员对政治家负责,可以加强对高层公务员的政治控制,增强他们对政治的回应性。
通过他们对政治与行政二分法的批判,政治与行政不可绝对分开的判断逐渐被广大理论学者认可。
至此,政治与行政的关系也完成了一轮分分合合。
社会在发展,理论在演进,这是一个永远都不会停止的过程。
公共行政学也是如此,笔者虽然从两个角度分析了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但从许多其它的视角,我们也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论是价值与效率的不断交替,还是行政与政治的分分合合,林林总总,公共行政学在不断地探讨着诸多因素适当地组合搭配,以适应人们不断提升的对自己、对他人、对社会认识和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