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荀子的性恶论看《蝇王》中的人性之恶-论文开题报告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几十年来,特别是1983年戈尔丁获得诺贝尔文 学奖以来,国内外对《蝇王》的研究逐渐增多。 批评界对《蝇王》的研究大致可分为:来源研 究,文类研究,原型研究,主题研究等,并且 从象征主义、女性主义、荣格的集体无意识理 论和探讨其深刻思想内涵。
1.对小说《蝇王》的概述:上个世纪前半叶的两次世界大战不仅 让经历过的人心有余悸,同样也让更多人对人性产生了怀疑。英 国当代小说家威廉▪ 戈尔丁就是其中一员。1954年他的代表作 《蝇王》的问世立即在西方引起了前所未有的轰动。《蝇王》的 悲剧收场打破了人们对人性的盲目乐观,揭露了人性中固有的 “兽性”或“恶"。是一部在1983年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经典之作, 也是一部针对当今世界的警示之作。(①.William Golding. Lord of Flies, Capricorn Books, G.P.Putnam's Sons , New York, 1959. ; ②.何琍. 堕落的灵魂——戈尔丁《蝇王》的人性分析[J]. 人文社会科学专 辑, 2009(35):61-63.)
国内研究现状:以蝇王的人性观为词条进行搜 索,对这篇文章具有借鉴意义的内容。
1.《蝇王》中的人性恶的表现:a《人类的穷途末路——析<蝇王 >的人性恶主题》 范春霞 扬州大学 2008年 b《论<蝇王>的人性 恶艺术表现 孙云云 山东大学 2008年 c 《泯灭的童心,泯灭的人 性--读戈尔丁的<蝇王> 》玉花.外国文学研究1999 d 《人性深处的 黑暗——戈尔丁<蝇王>人物形象分析》
1.从人类内心的黑暗和宗教的救赎方面研究。( Afaf Ahmed
Hasan Al-Saidi, Savagery and the Heart of Darkness in William Golding’s
Lord of the Flies Studies in Literature and Language, 2012, Vol.4 (1), pp.129134)
从荀子的性恶论看《蝇王》中 的人性之恶-论文开题报告
学术价值
理论意义:荀子从两个层面论证了人性之恶,其一
是生理层面的,认为人是天性好物欲的,而且这种本 能是与生俱来的,并且物欲要求并不限于维持人的基 本生活需求,而是满足的越多越好。其二是心理层面 的,表现为对荣辱利害的计较。“夫贵为天子,富有 天下,名为圣王,兼制人,人莫得而制也,是人情之 所同欲也,而王者兼而有是者也。重色而衣之,重味 而食之,重财物而制之,合天下而君之”这就是说无 论君子还是小人,都有好荣恶辱,好厉恶害的本性。 体现了人的本性是对利的追逐,对害的回避。探讨 《蝇王》的主人公——一群学龄前的男童是如何在没 有法律与文明制约的情况下做出邪恶残忍的行为并表 现出兽性和嗜血的事实。
2.荀子的性恶论:荀子是战国时期儒家的杰出代表人物, 主要政治思想包括性恶论和礼治。在先秦时期,根据王 充《论衡-本性》记载主要有四种关于人性的理论:告 子的“性无善无恶”说;世硕的“性有善有恶"说;孟 子的性善论和荀子的性恶论,其中以孟子和荀子的学说 影响最大。荀子性恶论的产生是有其自身的原因的,其 一是与孟子对性的不同理解,也受孔孟政治挫折的影响, 以及稷下学说和当时社会给予他的影响。(①.涂光社. 荀 子的性恶论及其与文学的关系. 辽宁大学学报, 1995; ②.俞吾金. 关于人性问题的新探索——儒家人性理论与 基督教人性理论的比较研究. 复旦学报,1999)
2. 《蝇来自百度文库》中的主题探究: 《论戈尔丁对人类悲剧性认识》沈 美华 华东师范大学 2006年
3. 《蝇王》中的悲剧原因的探讨: a《戈尔丁的人性救赎之路— —兼论<蝇王>透视下的“悲观的乐观主义情怀” 》朱雁芳,伊 静, 2012 b《中国的<蝇王>研究:回顾与前瞻》王卫新,2004
总体来说,国外研究领域和角度比较多。涉及人文社会、生 物医学、环境保护等多方面。
3.从人脑的化学成分和神经系统来分析人类阴暗面的成因。 (John R Skoyles, Avances en Psicología Latinoamericana, 2008, Vol.26 (1),
pp.99 Why our brains cherish humanity: Mirror neurons and colamus humanitatem
2.从环保和生态方面对《蝇王》小说中人物的所作所为, 对荒岛生态的破坏进行研究。(Vanina Carrara Sigrist. Biopolitical
discharges in a literature of megalomaniacs[J]. Via Litterae, 2010, 2(1).
现实意义:
学者对《蝇王》的研究大多单方面的研究其中 蕴含的人性之恶的问题,以象征手法、女性主 义、人物原型、主题等方面进行研究的案例颇 多,而将中国的传统思想与西方文献相结合的 研究方向甚为少见。因此,本文从中国传统文 化层面入手,将其融入于文学研究之中,对于 现如今中西方文化的融合与贯通有着推波助澜 的作用。
关键词:
性恶论:273 人性之恶:20 蝇王:228
全文:
性恶论:14696 人性之恶:29536 蝇王:2149
篇名:
性恶论:133 人性之恶:100 蝇王:567
摘要:
性恶论:1480 人性之恶:914 蝇王:635
以性恶论为关键词进行全文搜索时共有273条 记录,其中分为三类进行阐述:
3.结合荀子的性恶论思想对《蝇王》的人性之恶进行叙
述: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主要从荀子性恶论的角度来 着重探讨《蝇王》中的人物,继而阐释戈尔丁《蝇王》 中人性恶主题。通过分析,探讨《蝇王》的主人公—— 一群学龄前的男童是如何在没有法律与文明制约的情况 下做出邪恶残忍的行为并表现出兽性和嗜血的事实。 (①.王洁. 论荀子的“德育哲学”——兼论荀子性恶论中 的“公义”优先思想[J].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②.朱雁芳,伊静. 戈尔丁的人性救赎之路——兼论 《蝇王》透视下的“悲观的乐观主义情怀” 2012③.冯 友兰, 《中国哲学简史》. 200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