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人是不是都有颈动脉斑块

合集下载

专家讲解颈动脉斑块形成原因

专家讲解颈动脉斑块形成原因

专家讲解颈动脉斑块形成原因
一、概述
颈动脉斑块这些对某同事来说都是比较陌生的,但是一般的医院都说不能进行治疗,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主要是发生在老年人身上,之前有在网上查过资料但是都没有找到好的方法,便是关于右颈动脉斑块是怎么形成的问题,这个老年奶奶对某同事是很好的,但是某同事不知道是不是可以治疗,但是自从上次有个认识的老奶奶就得了这个病,本文特为大家分享的内容,
二、步骤/方法:
1、而在生活中,如年龄、性别、家族中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高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高甘油三酯血症、肥胖、高血压、糖尿病、吸烟等,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右颈动脉斑块出现的主要原因,动脉粥样硬化的出现多是与下列因素有关的,
2、尤其是颈总动脉分叉部、颈内动脉起始段,血小板、脂质成分在损伤处沉积,血流在此容易形成涡流,内膜,高血压、动脉硬化可直接侵害颈动脉,久而久之涡流会损伤该处的动脉慢慢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由于血流动力学的缘故,
3、当然还有强化降脂治疗当然这都是治疗的关键一步,主要的药物是治疗控制血压、血糖,还有抗血小板治疗,当然还是少不了用药物进行治疗,颈动脉狭窄主要是由于颈动脉分叉部粥样斑块形成引起的,如果实在是比较严重的话最好可以用手术进行治疗,
三、注意事项:
如合理饮食,还有预防往往比治疗更好,所以平时加强自身的预防才是最重要的,当然也可以加强自身的锻炼来提高自身的免疫力,比如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

颈部动脉有斑块是怎么回事

颈部动脉有斑块是怎么回事

颈部动脉有斑块是怎么回事现在有很多人会发现自己的颈部动脉有斑块,当出现这个现象的时候,很多人都不知道是怎么回事,虽然不清楚是怎么回事,但是有些人会对颈部动脉出现斑块比较重视,会到医院进行检查,但是有些人就会置之不理。

如果发现颈部动脉有斑块的现象,一定要引起重视,因为这很可能是全身的动脉出现了粥样硬化,所以要及时的到医院进行检查,早发现早治疗。

这样可以更好的预防出现脑中风的情况,现在就说说颈部动脉有斑块是怎么回事,什么人群更容易出现这个情况。

★情况一颈动脉是为脑部提供血液供应的主要动脉,因其位于颈部、位置表浅现已成为反映“动脉粥样硬化程度”最常用的检查部位。

正常情况下,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约为0.8-1.0 mm,当其数值大于1.5 mm则称之为颈动脉斑块。

★情况二颈动脉斑块是机体老化的自然属性,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局部表现, 50岁以上老年人或多或少都会出现颈动脉斑块,程度不同而已。

★情况三彩色多普勒超声是检查颈动脉最常用的检查方法,全面解读颈动脉彩超报告依据:颈动脉是否存在斑块,斑块是否导致管腔狭窄,是否影响了颈动脉的血流,是否引发头晕或“小中风”的症状。

★情况四颈动脉斑块需要切除吗?当颈动脉斑块造成管狭窄程度小于70%,每年行双侧颈动脉彩超检查,以关注颈动脉斑块的进展情况。

当颈动脉管腔狭窄程度大于70%,应择期手术治疗。

★情况五当颈动脉斑块为不稳定性斑块而引发“小中风”(一侧肢体活动不灵、语言障碍、眼睛黑朦)症状发作时,应引起高度重视,此时哪怕狭窄程度不到70%也应该及时接受手术治疗。

★情况六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及吸烟的人群更容易长颈动脉斑块,控制“三高”、戒烟、清淡饮食及锻炼可控制颈动脉斑块的发展;但是,目前尚没有一种药物可消除颈动脉斑块,因此不要轻信任何民间偏方。

★情况七颈动脉内膜剥脱(开刀手术)或放置支架(微创手术)是处理颈动脉斑块的两大手术方法,当管腔重度狭窄或出现症状时才考虑此疗法。

心血管健康知识:颈动脉粥样硬化——也是一种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健康知识:颈动脉粥样硬化——也是一种心血管疾病

心血管健康知识:颈动脉粥样硬化——也是一种心血管疾病颈动脉粥样硬化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主要发生在中老年人。

它的发生与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吸烟、肥胖等因素有关。

颈动脉粥样硬化会引起颈动脉狭窄或闭塞,从而导致供血不足,引起脑血管疾病,严重的还会导致中风等重大危害。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与危害:颈动脉是人体的重要血管,其主要的功能是供应头部和颈部的血液。

当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时,血管壁中的脂质成分沉积,形成斑块,随着时间的推移,斑块逐渐增多,血管壁逐渐变硬,甚至出现钙化和纤维化的现象。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危害是颈动脉狭窄或闭塞,其病变程度越严重,危害也就越大。

轻度的颈动脉狭窄可能不会有什么明显的症状,但是当其严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引起供血不足,从而导致脑缺血和脑血管疾病,这些疾病会影响人们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人们的生命。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预防和治疗:预防是最好的治疗,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应该坚持以下几个方面:1、饮食控制。

应该少食多餐,避免摄入过多的高脂肪、高胆固醇、高糖分和大量的盐分的食物,尽量选择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

2、健康的生活方式。

禁止吸烟、限制饮酒、适当运动和保持健康的生活态度,可以保持心血管健康,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3、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针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疾病进行控制,可以有效地减少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恶化。

4、手术治疗。

对于颈动脉粥样硬化已经导致颈动脉狭窄或闭塞的患者,可以进行颈动脉血管成形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等手术治疗。

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危害不容小觑,尤其是对于中老年人来说,更需要重视颈动脉粥样硬化的防治。

我们应该逐步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树立健康的生活态度,在日常的饮食、运动、休息等方面注重保护自己的心脑血管健康,预防和控制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

如果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应该积极治疗和管理,控制病情的发展,保护自己的心血管健康。

颈动脉斑块需要治疗吗

颈动脉斑块需要治疗吗

颈动脉斑块需要治疗吗?近年来颈动脉超声检查普遍开展,很多患者或健康查体者被发现有颈动脉斑块,我国中老年人颈动脉超声检查结果大约60.3%的人有颈动脉硬化斑块。

常常有患者为此焦心不已:听说“颈动脉斑块”脱落后就会发生“中风”,于是有的人连转个脖子都要小心翼翼,生怕斑块“啪”的一下就掉下来…为何“颈动脉斑块”这么高发?它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真的会掉下来就中风那么恐怖吗?、颈动脉斑块者需要应用他汀治疗吗?这是临床上经常被患者问到的问题。

这个问题无法一概而论,应结合患者的颈动脉狭窄程度、是否存在心脑血管病或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以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综合考虑。

可以按照以下方法做出初步决定:一、若颈动脉斑块导致了颈动脉明显狭窄(狭窄≥50%)其处理原则与确诊冠心病或缺血性卒中相同(均属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应该立即接受他汀治疗,将LDL-C 控制在 2.0mmol/L(最好 1.8mmol/L)以下。

并且,多数患者还应考虑接受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疗。

二、若颈动脉斑块未导致明显狭窄(狭窄程度<50%)则需要评估患者是否存在心脑血管病或其他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

可有以下几种情况:1、已确诊冠心病或缺血性卒中:无论颈动脉有无明显狭窄均应立即接受他汀治疗,将LDL-C 控制在 2.0mmol/L(最好 1.8mmol/L)以下;2、无冠心病和缺血性卒中,但患有糖尿病并伴高血压:也应服用他汀将LDL-C 控制在2.0mmol/L(最好1.8mmol/L)以下;3、患有糖尿病,且LDL-C>2.6 mmol/L:需要接受他汀治疗;4、慢性肾病(III 期或IV 期)且LDL-C>2.6 mmol/L:需要接受他汀治疗;5、存在高血压或其他危险因素、且LDL-C>3.4 mmol/L:建议应用他汀治疗将LDL-C 降至<3.4 mmol/L。

以上是一种简单的判定方法,在临床上还应全面分析患者其他情况综合判断。

中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中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

中老年人群颈动脉斑块的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动脉粥样硬化是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病因之一。

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是一个进展缓慢而又隐匿的病变过程。

在造成相应器官损伤之前很难发现其病理改变。

然而一旦发现,干预措施也只能延缓它的进程,却很难逆转其病理改变。

近年研究发现,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及斑块与心脑血管事件密切相关,颈动脉可以作为“窥视”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窗口。

也是可靠的全身血管病变的替代指标。

2010年美国心脏协会已经建议,在对无症状的成年人进行心脑血管疾病筛查时,要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天坛医院和唐山开滦(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的医务科技人员,在该公司员工体检中随机分层抽取40岁以上的在职和离退休职工共计6330人为研究调查对象。

进行统一问卷调查,血液生化及颈动脉超声检查,并对相应危险因素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

据研究人员所知,这是国内首次报道大样本人群颈动脉不稳定斑块的检出情况。

斑块检出情况:1,不同性别斑块检出情况。

总的斑块检出率为41.3%。

其中男性为51.5%;女性为26.2%。

男性高于女性。

其中不稳定斑块检出率为22.1%;稳定斑块检出率为19.2%。

男性不稳定斑块检出率(29.0%)高于女性(11.8%)。

2,不同年龄组斑块检出情况。

根据年龄分组40~50岁组斑块检出率最低,为16.5%。

>70岁组斑块检出率最高,为84.1%。

随着年龄的增长斑块检出率增加。

女性人群在50岁以后,呈现同样的特点,随着年龄的增长斑块检出率增加。

可见,增龄是不可逆的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之一。

年龄每增长10岁,发生斑块的危险就明显增加。

其中70岁以上老年人发生不稳定斑块的危险是50岁以下的48.5倍。

这就提醒有高血压的中老年人朋友,在体检时,应该进行颈动脉超声检查,以便早期发现自身潜在的高危因素,尽早采取干预措施。

与稳定斑块相比,不稳定斑块与心脑血管事件的关系更为密切。

本研究发现,除了性别、年龄这两项不可改变的因素以外。

颈动脉斑块的标准

颈动脉斑块的标准

颈动脉斑块的标准
颈动脉斑块是指在颈动脉内部形成的一种堆积物,由脂质、胆固醇等物质组成。

颈动脉斑块的标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形态:斑块呈圆形或不规则形状,直径一般在2mm以上。

2. 位置:在颈内动脉和颈外动脉以及其分支处均可能出现,但大多数位于颈内动脉。

3. 厚度:斑块的最大厚度一般在1.5mm以上。

4. 阶段: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等阶段。

早期斑块主要由细胞和胆固醇组成,中期由平滑肌细胞和结缔组织增生,晚期由含钙结节和斑块破裂等变化。

5. 稳定性:斑块分为稳定和不稳定两种类型。

稳定斑块为纤维组织增生,含脂质和胆固醇的含量较低,不易破裂;不稳定斑块则为更多富含脂肪和胆固醇,斑块表面光滑,较易破裂。

6. 症状:颈动脉斑块可能引起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头痛、视力下降等症状,也可能没有任何症状。

总之,颈动脉斑块的标准是综合斑块的形态、位置、厚度、阶段、稳定性和可能引起的症状进行评估。

对于早期发现并采取合理的治疗措施,可以预防其进一步发展并减少相关疾病的发生。

潜伏在颈动脉里的老年斑

潜伏在颈动脉里的老年斑

潜伏在颈动脉里的老年斑作者:时仲省来源:《新天地》2018年第10期老年人脸上、手背、背部等,会出现淡褐色斑疹或扁平丘疹,随年龄增大而增多,俗称老年斑。

老年斑长在皮肤上,看得见,摸得着,有点影响美观,但一般属良性,如无特殊需要也不须治疗。

但它如果长在血管里,那就就像河床内积聚了泥沙,使流速变慢甚至发生堵塞,就必须引起警惕了。

突然摔倒有隐患刘教授76岁,退休后还一直参加一些课题研究。

他有吸烟嗜好,不爱运动。

这天早饭后下楼,他突然感到头晕目眩,站立不稳,摔倒在楼梯上。

人们发现后,立即把他送往医院。

经彩超、磁共振检查发现,刘教授的左颈动脉中有一个1.5×2.7mm的斑块,测血压为172/90毫米汞柱。

原来,突然头晕摔倒与这两个因素有关。

颈动脉斑块是一种老年性的退行性疾病,是颈动脉血管壁出现了故障。

有人说:这就是老年斑长在了血管上。

据研究,60岁以上的老年人几乎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颈动脉斑块。

随着血管的老化,血管出现粥样硬化,颈动脉内斑块就出现了。

长在皮肤上是老年斑的外部表现;长在血管上就是老年斑在体内的表现了。

如何来判断颈动脉斑块的情况呢?是以血管内膜中层厚度(IMT)来确定的。

目前认为正常IMT值应小于1.0毫米;IMT在1.0至1.2毫米之间为内膜增厚;1.2至1.4毫米之间为斑块形成;IMT大于1.4毫米为颈动脉狭窄。

如果颈动脉内膜增厚或颈动脉斑块形成,则提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颈动脉斑块的出现,明显增加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周围血管疾病的危险。

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每增加0.1毫米,心肌梗死危险增加10-15%,卒中危险增加13-18%。

尤其是超声显示低回声的软斑块即不稳定斑块,更容易脱落导致脑卒中。

老年病年轻化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除了年老之外,还有心脑血管疾病、高总胆固醇、高低密度脂蛋白、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糖尿病、肥胖、吸烟、缺乏运动等。

家族遗传也有一定关系。

如果存在多项危险因素,出现颈动脉斑块的几率会明显增加。

关于颈动脉斑块的几个问题

关于颈动脉斑块的几个问题

关于颈动脉斑块的几个问题作者:梁海峰来源:《养生大世界》2021年第04期颈动脉斑块是指脂质沉积在颈部动脉血管壁上形成的表面隆起,内部包有像小米粥一样的脂质成分的斑块。

颈动脉斑块是全身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就像水管中的水垢一样。

颈动脉斑块是由年龄、遗传、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和不良的生活方式等多种危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颈动脉斑块是脑缺血梗死的重要危险因素,大约25%~30%的颈动脉斑块和缺血性脑梗死相关。

颈动脉斑块严重的可以造成颈动脉狭窄,导致脑组织血液灌注不足,出现头晕、黑朦、思维模糊等表现。

往往在突然从卧位改为坐位或从坐位变成站立位时发生。

(一)发现颈动脉斑块,了解斑块是否稳定,是否造成了颈动脉狭窄,这些信息对脑梗死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颈动脉位置表浅,超声容易准确的测量。

因此,颈动脉可以作为反映全身动脉粥样硬化情况的窗口。

在同样的人体内环境下,颈动脉出现斑块可以间接地反映其他部位的动脉,如冠状动脉、颅内动脉的动脉粥样硬化情况。

(三)颈动脉超声可以清楚地测量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和斑块的稳定程度,相对于CT血管造影、核磁等检查,更加方便和经济。

颈动脉超声报告中经常会出现上述名词。

它们是根据颈动脉粥样硬化严重程度划分的,比斑块还轻的称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大于等于1毫米),当内中膜大于等于1.3毫米就被称为斑块,斑块进一步增大就会导致颈动脉狭窄。

我们不赞成所有的人都去检查颈动脉超声,但是对于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应当做颈动脉超声检查。

(一)有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吸烟、肥胖、有卒中家族史、年龄大于55岁等危险因素者。

(二)当患者出现脑部缺血症状时要随时检查。

建议没有缺血症状的颈动脉斑块患者一年左右复查一次颈动脉超声。

积极控制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肥胖、吸烟等危险因素,尽量避免饮酒。

对于颈动脉明显狭窄或者狭窄部位呈不稳定状态的患者,或者出现脑缺血症状的颈动脉狭窄患者,需要进行颈动脉支架植入术或外科颈动脉内膜剥脱术。

颈动脉斑块可防可控亦可治

颈动脉斑块可防可控亦可治

颈动脉斑块可防可控亦可治作者:闫剑利杨洋来源:《科学导报》2017年第86期警惕颈动脉斑块预防脑卒中有研究显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39%~70%均有不同程度的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

其中年龄小于60岁的男性有长期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及高血脂症等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为进一步提高广大群众了解劲动脉斑块对人类身心健康造成的危害,深入了解劲动脉斑块的发病原因、发病机制及相关防治措施,12月27日,由山西省科学技术协会主办的专家与媒体面对面活动在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举行。

本期活动专家围绕劲动脉斑块的形成与预防与现在媒体展开了交流与互动。

颈动脉疾病不容小觑董红霖健康365专家、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血管外科主任。

当颈部的主要动脉狭窄或者闭锁时,颈动脉疾病就会发生。

这些动脉叫做颈动脉,负责为你的大脑提供血液。

颈动脉起自胸前止于颅内脑组织。

随着年龄的增长,人们很容易患上颈动脉疾病。

虽然有症状性的颈动脉疾病在50~59岁的成人人群中发生率只有百分之一,但是在80~89岁的人群中的发生率却是百分之十。

健康的动脉内膜本身是光滑且平整的,随着年龄的增大,一些叫做硬化斑块的粘性物质就逐渐形成了。

板块由沉积的胆固醇、钙化灶、纤维组织形成。

当更多的斑块形成时,动脉会变得狭窄、硬化,这个过程被称做动脉粥样硬化或者动脉硬化。

当足够多的斑块减少或干扰了通过颈动脉的血流,医生们称之为颈动脉疾病。

由于颈动脉疾病可以导致中风,因此是一个很严重的健康问题。

一些沉积斑块不是那么坚固,容易被破坏,进而形成粗糙而不规则的动脉内膜。

如果这些情况发生了,你的身体将做出响应的回应,就像你受伤后血小板和凝血细胞向伤口处聚集一样。

大的血凝块可能会在你的颈动脉或其分支形成。

如果这个血凝块的阻碍使得供应大脑的血流减慢或者完全停止,就会导致中风。

更常见的是,斑块的一部分或者是血凝块从斑块脱落并随这血流运行。

一些微粒可能会停留在脑部的小动脉中并将其闭塞而导致中风。

颈动脉斑块的症状

颈动脉斑块的症状

颈动脉斑块的症状
颈动脉斑块实际上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常见表现,通常发生在颈总动脉的分支。

出现这种情况后,老年人缺血性中风的可能性会大大增加,临床上需要根据具体症状进行判断,尽早进行有效治疗。

其实颈动脉斑块往往受多种重要因素分析影响。

大多数患者年龄在60岁以上,许多不同患者有长期高血压、吸烟史或糖尿病等。

这些问题患者在发现学生自己的身体情况出现具有以下几个主要方面时,一定要给予他们足够的重视,以减少对患者生活造成的伤害。

根据是否出现脑缺血相关症状,颈动脉斑块可分为两种类型。

一种类型没有明显的临床病变,另一种类型在许多方面具有明显的病变特征。

对于一组患者,通常只是偶尔感到头晕头痛,高血压有时会昏厥,但这些症状会随着血压缓慢消失。

颈动脉斑块的第二个症状是患者会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这个时候,很多患者会有不同程度的运动障碍,有时一个肢体会突然失去意识,或者暂时性失语、单眼失明等等。

一般这些症状只会持续很短的时间,通常一天之内就能自行恢复。

如果在疾病发作完成后检查身体,则无法通过图像看到病变。

第三个症状是随着病情加重,患者之间出现学生运动功能障碍或失语、肢体失去知觉,也可能导致出现昏迷。

这时,
如果你进行分析身体健康检查,你会发现神经网络系统的一些重要病理迹象。

影像学检查能清楚显示会有一个局部病变。

对于老年人,特别是有长期高血压和糖尿病病史的老年人,如果有这些情况,要及时到医院定期检查,通常有些人需要在家护理,防止晕厥事故。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如何调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如何调治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如何调治作者:来源:《老友》2020年第10期《老友》专家门诊:我今年93岁,在当地医院体检时发现患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现在症状是頸部左边不适,有种“不通气”的感觉。

我大声说话、走路,有时会嗝气。

我担心斑块变大、增多,病情加重。

我年纪大,怕不能手术。

请问: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应该如何调治?贵溪市刘××刘××同志:你体检报告提示:双侧颈动脉内膜稍增厚、欠光滑,且窦部可见数个斑块形成。

此种情况从医学角度而言,实际上就是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症的颈动脉病灶。

众所周知,随着年龄的增长,老年人动脉粥样硬化症是必然会发生的,只不过各人发生的年龄和病变程度不尽相同而已,有三高症(高血压、高脂血症、高血糖)者更易早发生。

常见的疾病如冠心病、脑卒中(中风)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等,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症导致的。

故老年人为了身体健康,应尽可能地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症,延缓其发展进程。

你目前颈动脉仅有数个斑块,血管内径无狭窄,血流尚好,可不必过于忧虑。

况且,你当前主诉的“左颈部通气不良”、大声说话和行路有时打嗝等,似乎都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不相干。

建议和经治医师商榷,进一步查查胃、肺等,看是否有可供解释的病因。

当前,单从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防治着手,你可以选服调降血脂、稳定或缩小斑块的他汀类药物(如瑞舒伐他汀、阿托伐他汀等)。

此类药物是胆固醇合成酶的抑制剂,可降低坏胆固醇,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病情的进展,减少心肌梗死和中风的发生。

另外,生活上应保持低脂、低胆固醇饮食,减肥防胖,戒烟限酒,科学运动,心态要良好乐观。

还有,每年要定期复查身体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情况等。

要注意,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一般不采用外科手术治疗。

如斑块增多增大,阻碍颈动脉血流,例如导致颈动脉的管腔内径变狭窄,程度达到75%,影响脑供血,即应考虑行介入治疗,安装颈动脉支架。

教授主任医师罗发瑞。

动脉有斑块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动脉有斑块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动脉有斑块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
导语:动脉有斑块是中老年男性可能会患的一种疾病。

动脉有斑块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是有长期吸烟的男性要更加多多注意。

动脉有斑块对于中老
动脉有斑块是中老年男性可能会患的一种疾病。

动脉有斑块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果是有长期吸烟的男性要更加多多注意。

动脉有斑块对于中老年人来讲是一种痛苦的折磨,所以身为子女的你们应该要好好的帮助父母减轻疾病的伤害。

下面是有关于动脉有斑块的临床表现和治疗方法,可以进来了解一下。

临床表现根据是否产生相关的脑缺血症状,分为有症状性和无症状性两大类(同颈动脉狭窄):
1.症状性
(1)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 可表现为一过性单侧肢体感觉、运动障碍、单眼失明或失语等,一般仅持续数分钟,发病后24小时内完全恢复。

发作过后查体无明确阳性体征,影像学检查无局灶性病变;
(2)缺血性脑卒中常见临床症状有一侧肢体感觉和/或运动障碍、失语,严重者可出现昏迷。

查体可有相应神经系统定位体征,影像学检查可见局灶性病变。

2.无症状性
许多颈动脉硬化性疾病患者临床上没有任何神经系统症状或仅有一些非特异性表现,如头晕、头痛、晕厥等。

治疗颈动脉硬化性疾病的治疗包括生活方式的改变、药物治疗和手术治疗。

1.生活方式的改变
包括戒烟、加强锻炼、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等。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什么是颈动脉斑块

什么是颈动脉斑块

什么是颈动脉斑块一个朋友担心地问,他的颈动脉里面发现了斑块,这是否意味着他将来肯定会有脑血管堵塞?其实颈动脉斑块不一定导致脑血管堵塞,但却是脑梗死的危险因素之一。

只有正确认识颈动脉斑块,才能控制斑块的进展,预防脑梗死的发生,达到“预防性治疗”的效果。

一、颈总动脉斑块许多人像怕老虎一样害怕颈动脉斑块,认为颈动脉斑块的发现意味着它离脑梗死不远。

事实上,颈动脉斑块是一种非常常见的症状,在人群中所占比例非常高。

在现有数据中,以北京为例,50岁人群中有15%有颈动脉斑块,80岁人群中有45%有颈动脉斑块。

因此,颈动脉斑块的发生率与年龄有关,是老年人的常见症状,但脑梗死患者要少得多。

因此,一旦在颈动脉中发现斑块,只要找到其形成的原因,就可以通过健康管理和药物治疗来控制其进展,并且不会出现重大问题。

每个人都应该“从战略上轻视它,从战术上重视它”,不要给自己带来太多的意识形态负担。

二,颈动脉是如何出现斑块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为了更好地控制颈动脉斑块,我们必须从了解它开始。

颈动脉斑块的发生与血管内皮损伤有关。

正常健康的血管内皮光滑致密,血液成分不易渗入其中。

然而,在某些因素的作用下,血管内皮容易受损,这将导致血液中的脂质(主要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进入内皮,然后被氧化产生炎症反应,激活巨噬细胞吞噬LDL-C..然而,巨噬细胞没有分解LDL-C的能力,所以吞噬大量LDL-C的巨噬细胞被转化成泡沫细胞,沉积在血管内皮中,形成充满淡黄色颗粒的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如米粥。

人体颈动脉呈“Y”形分叉,易受高血压影响,内皮容易受损,因此颈动脉容易形成斑块。

因为它靠近身体表面并且便于超声波检查,所以它也被用作反映全身动脉状况的“窗口”。

然而,颈动脉斑块的存在并不一定意味着会发生脑梗死。

容易导致内皮损伤的因素:年龄、吸烟、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肥胖、外伤等因素都会导致血管内皮损伤。

老化失控,其他因素也是可控的。

颈动脉斑块会“掉”下来吗

颈动脉斑块会“掉”下来吗

颈动脉斑块会“掉”下来吗作者:陈小云来源:《家庭医药·快乐养生》2019年第05期颈部血管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在我国已经普及到县乡级医院,其作为筛查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的最便捷手段之一,常常出现在体检套餐中。

很多人拿到颈动脉超声检查报告单,发现“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毫米”的报告后非常紧张,担心这个斑块会“掉”下来。

其实,发现颈动脉斑块不必太紧张,只要我们搞清楚下面几个问题,客观对待检查结果,还是可以不让斑块“掉”下来的。

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原本是动脉硬化过程中一种自然现象。

一个人颈动脉的粥样硬化斑块大约从青春期就开始隐隐发生,40岁后变得明显,而到60岁后,颈动脉没有硬化斑块的人就屈指可数了。

动脉粥样硬化是动脉管壁上沉积了一层像蜡样的脂类,使动脉弹性减低、管腔变窄。

当这些蜡样的沉积物一块一块形成时,就称作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这些斑块早期是平齐血管内膜的,通常顺着血管纵向分布,如果继续进展,斑块就慢慢在管壁上向内突入,引起动脉内径不同程度的狭窄;如果有诱发因素,动脉斑块的某个部分破裂,就会像火山喷发一样,诱发一系列的变化,形成血栓或整个血管被血栓堵塞。

这个过程所用的时间因人因病而异。

高血压是促进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

高血压致使血液冲击血管内膜,导致管壁增厚、管腔变细。

管壁内膜受损后容易使胆固醇、脂质沉积,加重动脉粥样斑块的形成。

因此,高血压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子。

颈部的血管壁上有斑块形成,在颈动脉分叉处侧壁及弯曲处的内侧壁和颈动脉窦部,这些部位的血液受血管角度的影响易形成湍流,从而易使内膜受损,有利于脂质沉积和血小板聚集,形成粥样病变。

其他容易诱发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的因素还包括年龄增长、吸烟、血脂异常(尤其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高血糖、缺乏锻炼、经常有炎症、饮食不健康等。

这些会使动脉硬化斑块加速发展或提前出现,也会更多地使动脉粥样硬化的斑块发生“火山喷发”,诱发脑血管病。

常吃一种食物,血管“斑块”或可缩小至消失

常吃一种食物,血管“斑块”或可缩小至消失

常吃一种食物,血管“斑块”或可缩小至消失作者:陈学忠来源:《人生与伴侣·综合版》2024年第06期动脉斑块就像血管里的违章建筑,造成血管狭窄、影响供血,如果脱落变成血栓,还可能导致心梗或脑梗等严重心血管事件。

輕度斑块的出现,是一种自然的老化现象,就好比自来水管时间长了会沉积水垢一样,我国中老年人在超声检查中的颈动脉斑块检出率超过50%。

动脉有了斑块后,还能缩小吗?答案是:有可能45岁以上的中风患者中,八成有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斑块是反映全身动脉健康状况的一个窗口,也是向大脑供应血液的重要渠道之一。

如果颈动脉不能有效向大脑供应血液,势必会造成脑组织的缺血缺氧甚至坏死,形成包括脑梗在内的缺血性脑血管病。

即便颈动脉斑块没有发展到阻塞整个动脉管腔的严重程度,如果斑块破裂,同样可以引起严重后果。

在动脉狭窄没超过50%的时候积极干预,斑块有可能逆转甚至消退。

胆固醇是形成动脉斑块的主要“原料”,没有胆固醇就没有动脉斑块,如果胆固醇降低幅度足够大、水平足够低,已经形成的斑块完全可能缩小甚至消失。

国外一项研究发现,如果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53%,78%的患者斑块实现了逆转。

包括一些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患者。

我们体内会存在部分“好”的胆固醇,那这些多余的“坏”胆固醇是从何而来呢?当然是吃进来的,现代人饮食太过丰富,平时要减少摄入高胆固醇的食物,下面这4种食物,大家最好少吃。

同时也有一位抗击“坏”胆固醇的一把手要介绍给大家!4种常见高胆固醇食物,大家尽量少吃。

1.皮蛋。

皮蛋里面含有大量的胆固醇,100克皮蛋里就含有600多毫克的胆固醇,含量可以说是非常高的。

如果我们经常吃的话,会对血管健康造成很大的危害。

2.骨头汤。

很多人觉得骨头汤大补,冬天尤其喜欢喝。

但我们要搞清楚,大骨头本身含有大量的胆固醇,熬成汤后,胆固醇大多落入汤中,喝汤反而不利于血管健康。

所以,骨头汤我们一定要少喝。

3.动物内脏。

我们都知道动物的内脏通常含有很高的胆固醇,尤其是胆固醇高的人,要避免过多食用动物内脏。

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斑块

颈动脉斑块文章目录*一、颈动脉斑块的概述*二、颈动脉斑块的原因及发病机制*三、颈动脉斑块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四、颈动脉斑块的危害*五、颈动脉斑块的防治方法颈动脉斑块的概述1、定义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好发于颈总动脉分叉处,目前认为与老年人缺血性脑卒中的发生密切相关。

其引起缺血性脑卒中的机制可能为:斑块增大致颈动脉管径狭窄引起颅内低灌注及斑块脱落形成栓子,导致颅内动脉栓塞。

临床上,通过对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及斑块的形态学测定,来对颈动脉斑块进行评价,判断其危害性。

2、症状部位颈动脉3、症状科室血管外科4、常见病因年龄60岁、男性、长期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及高脂血症颈动脉斑块的原因及发病机制颈动脉斑块的形成与动脉粥样硬化相同,受多种因素影响。

其中年龄60岁、男性、长期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及高脂血症等是颈动脉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颈动脉斑块的检查诊断鉴别方法1、颈动脉斑块的检查方法临床上通过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检查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来确定是不是有颈动脉斑块形成。

目前认为正常IMT值应小于1.0毫米,IMT在1.0至1.2毫米之间为内膜增厚,1.2至1.4毫米之间为斑块形成,IMT大于1.4毫米为颈动脉狭窄。

1.1、患者常有血胆固醇、甘油三酯增高,高密度脂蛋白减低,脂蛋白电泳图形异常,多数患者表现为第Ⅲ或第Ⅳ型高脂蛋白血症。

1.2、X线检查可见主动脉伸长、扩张和扭曲,有时可见钙质沉着。

1.3、动脉造影可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所造成的管腔狭窄、病变部位及范围。

1.4、多普勒超声波检查有助于判断颈动脉的血流通畅情况。

2、颈动脉斑块的诊断鉴别方法如果体检报告显示颈动脉内膜增厚或颈动脉斑块形成,则提示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形成。

颈动脉斑块的出现明显增加心肌梗死、卒中以及周围血管疾病如下肢动脉硬化症的危险。

研究表明,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每增加0.1毫米,心肌梗死危险增加10-15%,卒中危险增加13-18%。

脖子上的斑块,你注意到了吗

脖子上的斑块,你注意到了吗

些。 1 过无论 是 硬斑还 是 软斑 ,只要 确 定有 ,
患 者 来 到 医院 之 后,我 们 首先 要为 其 辨 别 足 硬斑 还 是 软 斑 ,并对 狭窄 程 度进 行评 估。如 果 仅 仪是 硬斑 , 多数 只要 控 制好 高 血 压 、高血 脂并 持 改 善 生 活方 式 就 可 以 了。 当有 非 常 明 确 的颁 动脉斑块 且 狭窄程 度大 f 5 0 % 或 易拟的
积 留的 污 垢 ” ,一 旦 出现也 就 预 示 着 可能 仔 住
能 轻 易摸 得 出来 ,需要 仪器 检测 才能 明确 。
2 0 保健 医苑 2 0 1 7 年第 6 期
保健医苑
的 主要血 管, 因此 临床 上我 们 多将 颈 动脉 斑块
与老 年人 “ 缺 血 性 脑卒 中”的 发 生联 系存 ‘ 起。
4 0 . 0 %; 4 5岁以上 的 中老年人 群 中确 诊 为 脑中风 或 短 暂性 脑缺 血 发作 的病 例 ,颈 动脉 斑块 的检 出 率竟 然 接 近 8 0 %; 而6 0岁以 上 的人群 中无 ‘ 斑 块 的 儿乎 没有 ! 如 此 来 说 颈 动 脉 斑 块 算 是 司
空 见惯 _ r 。
就要 肢时 跟踪 并 确 保其稳 定性 和 安全 性 。
如 果把 人体 的血管 比作 高速路 , 那么“ 斑块 ” 就 是 高速 路 上 那 些 或大 或 小 的石 头。 石头 小且
少的 时 候 ,我们 依然 可 以畅 通 无 阻 。当石 头越
软 斑 块 ,我 们 一 般 会 建 议 患 者 : 无沦 『 f I = L 脂 水平 异 常 与否均 应 服 用他 汀类 药 物 ,必要 时可 能 还 会采 取 介入手 术治 疗 等 措 施 。需 要 特 别 强 凋的 是: 一旦确 诊 为易损斑块 ,即使患 者没有 他危 险 因素 ,血 脂 水平 也 处 于正 常范 围,仍 需 要 积 极给 予他 汀冶 . 疗0 如果 患 者 J ‘ 以 耐 受,低 密度 脂 蛋 白水平 要 降 到 2 . 0毫 摩 /升,甚 至 1 . 8毫 摩 /升以 下。

老年人颈动脉病变情况的B超表现特点

老年人颈动脉病变情况的B超表现特点

老年人颈动脉病变情况的B超表现特点目的探讨老年人颈动脉病变情况及B超表现特点。

方法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间门诊或住院患者100例,所有患者均行双侧颈动脉B超检查,对B超检查结果进行分析。

结果100例患者中颈动脉粥样硬化患者85例,阳性率为85.0%;男性阳性率明显高于女性(P<0.05);本组患者颈动脉硬化程度斑块较多占81.76%,斑块很少占11.76%,大量斑块占7.59%;出现较多斑块颈动脉硬化患者中以硬斑比较多见;在大量斑块患者中两种或者三种斑块同时存在的患者较多。

结论老年人易发生颈动脉硬化,且男性多于女性,以较多斑块最为常见,临床应根据具体情况采取针对性治疗措施。

标签:颈动脉病变;B超;特点;老年动脉粥样硬化是老年人群体中常见的血管疾病,颈动脉距离心脏很近,且血流速度较高,一旦发生病变可影响到患者的全身任何动脉。

B超是临床疾病诊断中最为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为探讨老年人颈动脉病变的B超表现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特选取我院100例行B超检查的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2年9月~2013年9月我院收治的100例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本次研究对象,其中男63例,女37例,年龄60~84岁,平均年龄(73.6±3.4)岁,部分门诊检查和住院患者有明确诊断体检。

1.2仪器和方法所有患者均行双侧颈动脉B超,选用飞利浦HD7超诊断仪,探头频率为(7.5~10)MHZ,患者常规去枕,保持仰卧位置,头偏向接受检查的血管对侧。

然后分别进行纵切、横切扫查,按照顺序显示出颈总动脉主干、分叉位置、颈内动脉以及颈外动脉,向下显示出颈总动脉的起始位置,向上扫查到进颈内动脉头颅前的较高位置。

测量血管内壁厚度,观测血管内是否有斑块形成以及斑块回声、斑块的大小、数量等,计算出斑块位置管腔狭窄的程度和血流动力学情况。

1.3颈动脉粥样硬化诊断标准内膜粗糙,内壁的额厚度大于1.0mm,没有明显的斑块形成。

0537-颈动脉斑块与中风预防

0537-颈动脉斑块与中风预防
2、清理血液栓子 控制静脉血栓
3、控制炎症: 防止斑块集结
中医: 调理肝肾、脾胃为主
NO.10
五、肠净血清: 脑轻松
中风预防的 具体调理方向:
1、上皮细胞代谢 血粘度
2、免疫力方向: 慢性炎症控制
3、营养代谢: 4、药源性损伤:
生命不是为了活着,是为了活着精彩! 活的有价值!有尊严!
为活着:有质量、有尊严 而 努力
中医新东方学校
感恩: 高德荣 主任
扬州江北康复医院 埋线针灸科
提供本次讲座着颈动脉超声的 普及,四十岁以上的中 老年人在体检报告中或 多或少会出现“颈动脉斑 块形成”、“颈动脉硬化” 和“颈动脉狭窄”等字眼 。患者最关心的就是关 于:“颈动脉斑块是否可 以缩小或者消退”的问题 。
NO.01
中医新东方学校疗养院 ·公益课件
颈动脉斑块 谈中风预防
朱山针
医生的紧急责任是:帮助大家预防疾病,宣传保健养生方法
校 训:家家爱健康 人人学中医
中医免费教育:
一切靠自己 健康学中医
医生的紧急责任是:帮助大家预防疾病,宣传保健养生方法
NO.3
自助获得健康:
人生所有的问题都是,靠成功来解决 , 人生所有的成功都是,靠成长来解决 , 人生所有的成长都是,靠学习来解决 , 人生所有的学习都是,靠自己来解决 ,
NO.08
三、中医对于颈动脉斑块调理的方法
1、调理肝脏脂代谢功能: 血脂四项
2、调理降低高危因素: 血糖血压、血粘度
3、生活方式干预: 睡眠、饮食、运动
4、中医长期理疗: 针灸、推拿、整骨 耳穴、泡脚等
5、食疗:益生菌补充 6、内分泌调理:三阴交等
NO.09
四、心血管调理四十岁开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老年人是不是都有颈动脉斑块?
谢谢邀请!虽然近年来很多老年人患有颈动脉斑块,但这并不能说明老年人都有颈动脉斑块的症状,我们要弄清楚颈动脉斑块出现的病因,来更好的定义患者人群。

颈动脉斑块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其中年龄大于60岁的老人、
男性、长期吸烟史、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以及高血脂等是其形成的危险因素。

因此不能顺老年人就一定都有颈动脉斑块症状,像以上说的危险因素都可能导致颈动脉斑块的发生,而其中一些不良的生活习惯很多年轻人也同样有,所以我们要弄清楚颈动脉斑块的病因。

不能以年龄这其中一项因素来判定患者人群。

其次在弄清楚病因后,我们还要了解颈动脉斑块的临床表现,来判别是否患有该病症。

病理方面,颈动脉斑块是颈动脉粥样硬化的表现,临床上通过对颈动脉的狭窄程度及斑块的形态学测定,来对其进行评价,判断其危害性。

临床表现根据脑缺血症状,分为有症状性、无症状性两大类。

症状性包括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缺血性脑卒中,对应的症状是运动障碍,单眼失明或失语等。

无症状性常表现为头晕,头痛,晕厥等。

弄清这些后,我们能够更好的判断病发人群。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颈动脉斑块在生活不规律的年轻人身上也是有发病的可能性,所以我们就要知道如何预防和治疗颈动脉斑块。

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
比如戒烟加强锻炼,控制体重,低盐低脂饮食,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等方式进行预防。

药物治疗方面需要服用控制血压、血糖、血脂的药物;抗血小板治疗,可服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降脂方面可以服用他汀类药物。

手术方面可通过颈动脉内膜剥脱术、支架植入术来预防缺血性脑卒中,进而达到治疗颈动脉斑块的效果。

希望以上的回答能够帮助你,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