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童年的发现》 PPT

合集下载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讲解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讲解知识点教材分析:这是前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写的一篇儿童文学作品。

本课讲的是作者童年时的一个发现,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

文章以第一人称叙事,以一个儿童的眼光去思考和探索人的起源这个科学性很强的问题。

文章展示了“我”对这个问题思考与探究的过程,即从“迷惑不解”到“似懂非懂”到“独立发现”到“得到证实”。

课文先概述了作者童年时的发现,然后具体叙述这项发现的经过,最后写这个发现在几年后老师讲课时得到证实。

课文的重点是写作者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这个过程大体经历了三个相互联系的阶段:先是梦中飞行;由梦中飞行引出了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及老师对此所作的解释;由老师的解释引出了人究竟是怎么来的疑问以及对这个疑问的大胆猜想,这个猜想就是作者的童年发现。

作者语言幽默,对自己童年的发现颇引以自豪,对因童年的发现而被老师误解有一丝的愤懑。

作者介绍:费奥多罗夫:苏联儿童文学作家,曾是莫斯科国立 A.H.柯西金纺织大学实用艺术系教授、苏联美术科学院通讯院士。

其编著的资料集《伊·伊·列维坦:书信、文件与回忆》(回忆录部分出版时名为《回忆列维坦》)是研究俄罗斯最伟大的抒情风景画大师列维坦必备的最基本的资料汇编。

形近字:绞(绞刑)痴(痴迷)胚(胚胎)赋(天赋)窘(窘态)饺(饺子)疾(疾病)脂(脂肪)武(威武)室(教室)多音字:朝cháo(朝着)zhāo(朝阳)旋xuán(盘旋旋律)xuàn(旋风旋子)禁jīn(情不自禁)jìn(禁区禁令)他禁(jīn )不住满园的春色,闯入了花园的禁(jìn )区。

近义词:惩罚——处罚迷恋——痴迷澄澈——清澈轻盈——轻巧妨碍——阻碍困窘——窘迫羞愧——惭愧驱逐——驱赶反义词:独立——依赖迷恋——厌恶澄澈——污浊轻盈——笨重理解词语:【胚胎】本课指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动物体。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三课童年的发现第二课时课件

部编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十三课童年的发现第二课时课件

联系实际说说童年生活 中有哪些有趣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尽管有时 别人会觉得可笑,甚至会招 来麻烦,可是却希望你们每 个人都有一双好奇的眼睛去 发现,去享受发现的快乐, 拥有自己美妙的童年的发现。
2020/5/16
以《童年趣事》为题 写一篇作文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30






2020/5/16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31
6.体味作者秘密被证 实后的感受。
(1)学生自读课文说说作者的 秘密被是怎样被证实的。
(2)引导理解“我明白了──世界上重 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 逐和迫害的危险”这句话的意思。
2020/5/16
➢通过举例说说对这句话 的理解。引导学生说出哥 白尼、布鲁诺、伽利略等 人的遭遇理解这句话。
语文·人教版·五年级下
第二课时
pēi
huò huàn
chè
胚胎 祸患 清澈
天赋fù




惊讶 颠覆 伊人 娜娜
jiǒng
困窘
2020/5/16

jiǎo
身躯 绞尽脑汁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3
1.自由读第一、第二 自然段。 “我”发现了什么?
发现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
2.体会作者发现胚胎 发育规律时的欣喜和 自豪,及当众受到惩 罚的愤懑。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0
7.通过朗读体会作者 内心愤懑的感受。
从课文中,你觉得文中 作者是个怎样的孩子?
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 是个怎样的孩子。通过学生 的读书,感悟,交流,知道 费奥多罗夫是个天真无邪、 求知若渴、善于探究和想象, 并有着执著精神的孩子。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童年的发现》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下册语文-第23课《童年的发现》知识点 人教部编版

【五年级】部编版语文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一、多音字禁jīn(情不自禁) jìn(禁区禁令)朝cháo(朝着)zhāo(朝阳)旋xuán(盘旋旋律)xuàn(旋风旋子)二、理解词语胚胎:本课指在母体内初期发育的动物体。

滑翔:某些物体不依靠动力,而利用空气的浮力和本身重力的相互作用在空中飘行。

澄澈清澈透明。

本课指湖水清澈见底。

岂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不止”。

本课指远古时代的人不止是鸟。

困窘:为难。

本课指“我”面对老师的误解和同学的嘲笑,不知道怎么办好。

绞尽脑汁:费尽脑筋。

本课形容“我”费尽心思思考问题。

三、课文结构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写“我”九岁时发现了有关胚胎发育的规律,然而这一发现却给“我”带来惩罚。

第二部分(第3-13自然段)具体写“我”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

第三部分(第14-19自然段)讲“我”在课堂上得知自己几年前的发现竟然与进化论一致时笑出了声,结果被老师误解受到处罚。

但“我”从中也深有感悟。

四、重点句子解析1.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

此句是过渡句,起承上启下的作用。

后半句引起下文,是作者要说的真正意思,体现了作者是个幽默的人。

作者之所以说“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是因为这样重大的科学问题,九岁的孩童,通过自己独立的思考就能发现,在常人眼里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2.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这句话表现了“我”求知若渴、追根究底的特点。

3.“梦里飞行,说明你们是在长身体呀。

”老师解释说。

老师的这个解释很容易让人产生疑问。

围绕老师的解释引出下文,“我们”提出了很多问题。

4.“岂止是鸟!人是由简单生命进化来的。

最开始是草履虫,后来是鱼,是青蛙,是猴子……所有这些知识,等你们升入高年级,上课时老师都会给你们讲解。

”省略号表示列举的省略,说明除此之外,还有许多生物。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童年的发现》教案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童年的发现》教案

23 童年的发现一、课前解析关注课文:《童年的发现》是一篇略读课文,作者是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

文章用倒叙手法,通过讲述“我”童年时发现“胚胎发育规律”这件趣事,反映了儿童求知若渴、寻根究底的特点和惊人的想象力,鼓励孩子们要大胆求知、勇于探究。

文中对九岁儿童丰富的内心世界和有趣言行的描述,充满童真童趣,令人忍俊不禁。

关注作者:瓦西里·弗奥多罗维奇·费奥多罗夫,苏联天文学家。

1827年毕业于杰尔普特大学(今塔尔图大学)。

1837年起任基辅大学教授,1843-1847年任校长。

曾创建该校天文台并任第一任台长。

1832-1837年测定了西伯利亚一些地方的地理坐标。

曾参加1842年和1851年日全食的观测。

关注主要人物:费奥多罗夫是一个富于幻想,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孩子。

二、教学目标1.认识“胚、祸”等10个会认字,正确读写“胚胎、祸患”等词语。

2.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

3.感受作者童年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大胆想象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体会课文幽默风趣的语言风格。

四、教学难点理解课文内容,领悟作者童年是求知若渴、寻根究底和富于想象的精神。

五、课前准备多媒体课件六、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读题质疑,激发兴趣。

1.教师引导:童年是最无忧无虑的,天真可爱的我们总会有一些奇思妙想。

今天我们跟随苏联作家费奥多罗夫一起回到他的童年,探索他童年的奥秘。

(板书课题:童年的发现)2.教师引导:看到这个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预设1:作者在童年的时候有什么发现呢?预设2:作者是怎么发现这个秘密的呢?预设3:作者的发现是怎么得到证实的?……3.认识作者:教师引导:瓦西里•弗奥多罗维奇•费奥多罗夫,是苏联天文学家,也是生物学家,他一生取得了很多瞩目的成就。

现在就让我们带着这些疑问,跟随我们的作者,一起走进课文,去寻找答案吧。

(设计意图:谈话导入,一方面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激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可以更深入地理解文本。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优质PPT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优质PPT课件

二、根据课文内容判断对错,对的画“√”, 错的画“×”。
1.“我”在九岁的时候就发现了有关胚胎发
育的规律。
(√)
2.“我”的发现起始于一本科幻书。( × )
3.按照达尔文的观点,母腹中的胎儿再现了
人类历史发展的每个阶段。
( ×)
课外练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抄写喜欢的句子。 2.动手写写你的童年发现,和同学分享交流。
“我”的发现竟与进化论观点一致, 这不由得使“我”心花怒放。
这时候我才意识到,老师误解了我 的笑声,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我”的笑声
没有恶意
羞愧难当
老师误解
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面
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自我安慰
思考:说说你是怎样理解这句话的? 愤慨之情
前后呼应 陈述事实 评说“发现”
词语解释 澄澈:水清见底。文中指 湖水很清,一眼能看到底。
这儿的河水澄澈见底。
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的心 意,想怎样就怎样。文中指 我在梦中想怎飞就怎么飞。
今天,爸妈带我去郊游,我可以随心所欲, 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
绞尽脑汁:形容费尽心思。 文中指我认真思考 “人为什 么是九个月才出生?”这个 问题的答案。
听完这句话,你大概忍不住会哈哈大笑,愿
意笑你就笑吧,反正笑声不会给你招来祸患。我
跟你可不同 ,事情过去了三年,有一次我想起了
自己的发现,情不自禁笑出了声音,竟使我当众
受到了惩罚。 制造悬念
自豪之情
愤懑之情
了解过程 梦

联系上下文,中 飞用小标题总结“我”是怎问老样
发现这个规律的。 行师仔来自大细胆


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23课 童年的发现 课件

部编人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 第23课 童年的发现 课件

我家有一个大花园,这花园里蜜蜂、蝴蝶、蜻蜓、 蚂蚱,样样都有。蝴蝶有白蝴蝶、黄蝴蝶。这种蝴蝶 小,不太好看。好看的是大红蝴蝶,满身带着金粉。 蜻蜓是金的,蚂蚱是绿的。蜜蜂则嗡嗡地飞着,满身 绒毛,落到一朵花上,胖乎乎,圆滚滚,就像一个小 毛球似的不动了。
多姿多彩、生机勃勃
寓情于景
读一读这个句子,体会“我”的内心感受。
活动二
园中的 活动
祖父
祖父 栽花
“我”“我”
就栽花
祖父 拔草
祖父 种菜
祖父 铲地
“我” “我” “我” 就拔草 就溜土 也铲地
祖父教“我”区 分谷子和狗尾草
祖父 浇菜
“我”吃黄瓜, “我”浇水,
追蜻蜓,采倭瓜 用草帽遮脸
花,捉蚂蚱
睡觉
从字里行间可以体会到,“我”在祖父的园子里是_自__由__快___乐__的。
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会给 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
这篇文章处处都流露出作者的——童真、童趣
联系生活,趣说“发现”
活动二:联系生活,趣说“发现”。 和同桌交流自己有过什么“发现”,分享“发现”过程
中的喜怒哀乐。(提示:可以交流某次观察或实验中的发现, 也可以交流自己设想的某种“发现”。)
《祖父的园子》选自《呼兰河传》,作者是萧红。
查找资料,了解作者萧红以及《呼兰河传》。
走近作者
萧红(1911—1942),原名张 迺莹,黑龙江呼兰(今哈尔滨市呼 兰区)人。中国女作家。1933年开 始文学创作。她的作品文笔细腻, 抒情色彩浓烈,颇具散文化倾向。
代表作品:小说《生死场》 《呼兰河传》等。
写了太阳下园中的景物。
聚焦景物,体会情感
请大家默读课文第1自然段,想一想: 这是一个怎样的园子?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学设计

部编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公开课教学设计23* 童年的发现教学目标:1.会认“胚、祸、患”等10个生字。

2.通过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3.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讲述自己童年的“发现”。

教学重难点:1.通过作者发现胚胎发育规律的过程,体会作者童年的探索趣味。

2.感受课文风趣的语言,讲述自己童年的“发现”。

教学策略:1.识字写字本课采用随文识字的方法,区别形近字并组词。

重点强调“胚、娜、窘”的字音。

2.阅读理解出示阅读提示,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学会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讨论法,抓住重点语句理解课文。

3.语言运用感受作者自嘲式的语言风格,讲述自己童年的“发现”,训练学生讲述的能力。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

人们常说童年生活是美好、幸福的,那是因为处于童年时代的孩子活泼好动、富有朝气,他们对事物常带着好奇,充满幻想,并且善于探索。

课文中的“我”在童年的时候就有一个小小的发现。

板书课文题目,齐读课文题目。

(板书:童年的发现)2.质疑课文题目。

读了这个题目,大家有哪些疑问?(课文写谁的童年发现?“我”在童年时发现了什么?怎么发现的?)【设计意图】谈话导入,激发学生学习课文的兴趣。

质疑课文题目,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阅读提示,学生自学课文。

课件出示:●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为了弄清楚这些问题,“我”经历了怎样的探究过程?●结果怎样?(1)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由朗读课文,读完后在文中找出这些问题的答案并画上线。

(学生自学课文)(2)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四个问题。

(学生自由讨论)2.集体反馈自学情况。

(1)人为什么会在梦中飞行?(因为睡梦中,人在长身体;人的细胞回想起了远古时代,那个时候,人还是飞鸟。

)(2)人究竟是从哪里来的?(母亲怀胎九个月生下来的。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ppt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八单元ppt课件

语文 五年级 下册
第二课时
深入探究
上节课我们初读课文,学习了文中的生 字和新词,并阅读了解了课文内容,理 清了文章结构。这节课我们继续阅读课 文,了解作家丰子恺笔下的五根手指各 有什么特点和作用。
深入探究
大拇指特点:大拇指在五指中,形状实在算不上美。身材矮 而胖,头大而肥,构造简单,人家有两个关节,他只有一个。 但在五指中,却是最肯吃苦的。
理清结构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每个人都有十根手指,一只 手上的五根手指各有所长,各有所短。(总写) 第二部分(第二至五自然段):写五根手指的不同姿态 和性格。(分写) 第三部分(第六自然段):最后阐明了一个道理“五根 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就根根有用, 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弱、美丑之分了。”(总写)
课堂作业
二)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
(2)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 ) 2.(1)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 )
课堂作业
三、读一读,填一填。 《杨氏之子》选自南朝 刘义庆 的《世说新语·言语》 ,这部书是一部主要记载汉末至晋代士族阶层闲谈 轶事的小说。本文讲述了梁国姓杨的一家中的九岁 男孩的故事。故事情节简单,语言幽默,饶有情趣
食指特点:他的姿态可不如其他三指窈窕,都是直直落落 的强硬的曲线。他的工作虽不如大拇指吃力,却比大拇指复杂。
中指特点:五指中地位最优、相貌最堂皇的,无如中指。他 居于中央,左右都有屏障,他身高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 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一文一武,片刻不离。他永远 不受外物冲撞,所以曲线优美,处处显示着养尊处优的幸福。
交流平台
④手指的全体,同人群的全体一样,五根 手指如果能团结一致,成为一个拳头,那 就根根有用,根根有力量,不再有什么强 弱、美丑之分了。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3《童年的发现》说课稿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3《童年的发现》说课稿

统编教材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23 《童年的发现》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童年的发现》是一篇描写作者童年时代科学探索的短文。

文章以生动有趣的事例,讲述了作者小时候对科学的痴迷和好奇心,以及他在探索科学的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趣事。

这篇课文内容丰富,富有教育意义,适合五年级学生阅读。

通过学习这篇课文,学生可以了解到科学家小时候的好奇心和对科学的热爱,激发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二. 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理解能力,对生活中的事物有了一定的认知。

但在科学知识方面,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激发。

针对这一学情,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科学知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课文内容,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和过程。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和好奇心,培养他们勇于探索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课文内容,掌握科学探索的方法和过程。

2.难点: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探究课文中的科学知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教师引导相结合的方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小组讨论等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科学家小时候的图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的童年,激发他们对课文的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了解大意,回答相关问题。

3.合作探究:分组讨论课文中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进行探究。

4.教师引导:讲解课文中的难点知识,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

5.课堂小结:让学生总结课文内容,分享自己的学习收获。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课文主题和科学探索的过程。

可以设计如下板书:1.好奇心与探索精神2.科学探索的方法和过程3.热爱科学,勇于探索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

新语文园地八教学课件ppt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新语文园地八教学课件ppt五年级语文下册部编版
《手指》一文中把手指当作人来写,作者把五根各有特点 的手指与现实中的人联系在一起,语言生动活泼,妙趣横 生,让我们明白了虽然每个个体都不一样,但只要团结起 来,就会有巨大力量的道理。
《童年的发现》中,“世界上的重大发现,有时还 会给人带来被驱逐和被迫害的风险”这句自我安慰的 调侃话,读起来确实让人忍俊不禁,又很巧妙地让我 们联想到世界上很多伟大的人物在发现真理时不被人 们认可的悲哀。
第四单元 9 古诗三首 从军行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0 青山处处埋忠骨 11 军神 12* 清贫 习作:他____了 语文园地
第五单元 13 人物描写一组 摔跤 他像一棵挺脱的树 两茎灯草 14 刷子李 习作例文:我的朋友容容 小守门员和他的观众们 习作:把一个人的特点写具体
(3)云朵在天上轻悠悠地飘荡,好像一群绵羊在悠闲地散步。
我拓展,我积累。
小朋友,你还 知道哪些像这 样的句子?
(1)细细的春雨就像春姑 娘纺出的线一样。
(2)茫茫的草原像一张无 边无际的地毯。
(3)夜空中的星星就像无 数只眼睛似的一眨一眨的。
❉读一读,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自己的想法的,再照样子写一段话。
❉体会下列句子表达的特点,再选择一个情景说一说。
他个子最高,无名指、食指贴身左右。像关公左右的关平、周仓,左
膀右臂,片刻不离。
这个体操运动员在高低杠上的动作真灵巧,就像猴子在树林中攀缘、
穿行。
这两个句子都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第一句把
读一读, 你发现 了什么?
无名指、食指比作关平、周仓,把中指比作关公,生 动形象地体现出中指的地位。第二句把体操运动员在 高低杠上灵巧的动作比作猴子在树林中攀缘、穿行,
第一单元 1 古诗三首 四时田园杂兴 稚子弄冰 村晚 2 祖父的园子 3* 月是故乡明 4* 梅花魂 口语交际:走进他们的童年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精美PPT课件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23课《童年的发现》精美PPT课件

读一读: 高年级,离我们是那样遥远,而飞行却仍
在继续。和老师的一次谈话,更加激发了我的 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 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 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哪些地方让你读到了他的“痴迷”? 想象“我”研究一条鱼的样子,“我”会
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从河 里抓到一条鱼,我都会翻来覆去地看 个仔细,恨不得从鱼身上发现将来的 人应该具有的某些特征。
不断探索
幽默
体会其幽默活泼的语言风格。
幸亏她没有容我解释,不然的话,同学们听见 我说自己三年前就发现了进化论,还不笑塌房顶! 不过,被轰出教室,站在外面,我倒想出了一条自 我安慰的理由,我明白了——世界上的重大发现, 有时还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险。
这儿的河水澄澈见底。
随心所欲:指随着自己的心 意,想怎样就怎样。文中指 我在梦中想怎飞就怎么飞。
今天,爸妈带我去郊游,我可以随心所欲, 想怎么玩儿就怎么玩儿。
绞尽脑汁:形容费尽心思。 文中指我认真思考 “人为什 么是九个月才出生?”这个 问题的答案。
他绞尽脑汁,终于想出了一条妙计。
困窘:形容为难,感到难办。文 中指我面对老的误解和同学们的 嘲笑,不知道怎么办好。
恋,只要双脚一点,轻轻跃起,就能 离开地面飞向空中。
每到夜晚,我的小伙伴们也就会在梦中飞腾。
“我”发现自己和其他同学都具有“梦中飞行” 的天赋,想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那天,我们几个人决定去见我们的老师,让他 来解答这个奇妙的问题。
“我们”一起找到老谈话,更加激发 了我的想象力。我渴望弄明白,人 究竟是怎么来的。我想得是那样痴 迷,以至于从河里抓到一条鱼,我 都会翻来覆去看个仔细,恨不得从 鱼身上发现将来的人应该具有的某 些特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童年的发现
请你结合全文想 一想,作者为什么会 有这样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
敢于提问 反复思考 大胆想象
求知 若渴
惊人的 想象力
童年的发现
作者“敢于提问、反复 思考、大胆想象”的精神 值得我们学习。
请你对作者说一句话。
童年的发现
生活中,你有 类似的发现吗?请 和同学们交流。
童年的发现
读准这些字:
童年的发现
童年的发现
初读课文, 说说我童年发 现了什么。
童年的发现
再读课文,边读 边画:我是怎样发 现胚胎发育规律的? 又是怎样找到答案 的?
童年的发现
将找到的句子读一读,并谈自己的体会。
1、“我”是在做梦中发现自己总在飞翔,并且发现其 他同学也具有“飞行”的天赋,于是便产生了好奇,想 解决这个奇妙的问题。 2、我们一起找到老师,请他给我们解答。 3、老师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满意的答案,便激发了“我” 的想象力,渴望弄明白人究竟是怎么来的。 4、“我”想得是那样痴迷,以至于亲自抓来鱼,仔细 观察,想从鱼身上发现人应具有的某些特征。 5、“我”经过思考、推算,终于找到了问题的答案。
胚妨碍婴窘驱
考 词语积累:
你 惩罚 自如 随心所欲
一 考
困 么问题和大家 讨论
童年的发现
始于梦中飞行 思考为什么飞行 去问老师
我们来 归纳
引出对人究竟是哪里来的的思考
对这个问题的大胆猜想。
童年的发现
读课文最后一个 自然段,说说你对 这两句话的理解。
童年的发现
1、老师误解了我的笑声, 以为我的笑不怀好意。
2、我明白了——世界上 重大的发明与发现,有时还 面临着受到驱逐和迫害的风 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