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课件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什么是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既是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结合,又是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和工具将信息技术与学科
课程的教与学融为一体。
它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课程结构、课程资源等有机地整合在一起,构成一个互动的课程整体,改变了传统的教学模式
;同时,它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将试听技术、计算机及网络技术集于一身,具有存储量大、传递速度快、交互性好、反馈效率高的特点,可创设优
质的教学环境。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意义在于它有效地促进教学观念的变革、课程资源的变革,建立起了更有利于信息化的理想课程环境。
现代教育技术的课件第8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础
信息化学习支持环境的特点
• 环境的开放性,为学校和教室提供与外部世界相 联系的通道;
• 资源的共享性,为学习者提供的多样化,可全球 共享的数字化学习材料和学习对象。
• 学习界面的人本性,为学习者展现可以个性化选 择的学习界面;
• 学习过程的协作性,为学习者提供进行远程协商 讨论通讯手段;
• 学习方式要以主题为中心,以任务来驱 动;
• 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 • 教学结构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
的精神。
(1)学习方式要以主题为中心, 以任务来驱动
• 把课程学习内容联系生活和社会,综合其 它学科的知识,提出各种问提并形成主题 任务,进行任务驱动式教学;
• 把学生置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 题、探究问提,解决问题的动态过程中学 习。
现代教育技术的课件第8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基础
我国基础教育信息化的基本任务
一、全面开设信息技术课程 二、实施校校通工程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教学整合
四、大力开发教学资源 五、开展信息技术教育应用试验研究 六、建立教师教育技术标准,提高教师信息素养 七、发展与应用现代远程教育
一、概 述
1.信息技术教育有两个方面的涵义:一是指学 习与掌握信息技术的教育。二是指采用信息 技术进行教育活动。
• 具体目标: ⑴培养学生具有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 ⑵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信息素养; ⑶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领域
① 信息技术作为学生必须掌握的一类学 习内容——信息技术课程。
② 教师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 教学工具。
③ 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进行学习—— 认知工具。
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PPT精选课件
18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式
1.利用计算机中现有工具进行整合教学。 2.利用计算机信息加工能力进行整合教学 3.利用计算机进行模拟实验的整合教学。 4.利用网站进行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
如何有效开展 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
1
微信公众号 名 称:能力提升培训交流 公众号:wkm2016 二维码:
这么开心的音乐课
2
目录
1 整合的发展历程 2 如何有效开展深度融合? 3 PPT制作技巧
3
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 发展历程
4
著名的乔布斯之问
为什么计算机改变了几乎所有领域, 却唯独对学校教育的影响小得令人吃惊!
1. 营造信息化教学环境是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的基本内容
19
如何有效开展深度融合?
20
一、“教育系统结构性变革”的确切内涵
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就是通过将信息技 术有效地融合于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种信息 化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充分发挥教师主导作用 又能突出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 作”为特征的新型教与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 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 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由教师为中心的 教学结构转变为“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
逐步普及专家引领的网络教研,提高教师网络学 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9
《2013地平线报告》
美国新媒体联盟(基础教育版)
近期趋势 1-2年
中期趋势 3-5年
长期趋势 5-更长
驱动学校应用教育技术的关键趋势 10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课件8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
第八章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案例
一级 二级 指标 指标
评价要素
评价指标 教学
目标
教学目标的描述明确、具体、符合新课程标准,切合学习实际,具有可操作 性。知识、能力、情感目标设计合理,能实现学科教学目标及提高学生的信 息修养
教学 对象 遵循学生的年龄、个性、背景特征,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及操作能力
4
一级 二级
指标评指标价指标
评价要素
教学
情绪饱满,教态亲切自然,仪表端庄,具有亲和力;语言规
基本功 范、流畅、精炼、逻辑性强;教具演示规范熟练
教学
教师 基本
能力
素质
信息 技术 的运用
善于运用创设合适的教学情景,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 化解难点,重点突出;组织教法科学,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注重及时反馈,课堂调控能力强;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 素;主体思想教育始终贯穿渗透全课,有实效
,此时教师应提醒进度较慢的学生加快进度,并对学习
202遇4/8到/30困难的学生提供帮助和支持。
28
学习者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及网络状况
学习者的计算机操作能力会对学生的学习活动 的进行产生较大的影响,如果学生的计算机操 作能力较差,会对这种学习方式产生排斥情绪 。
在进行学习活动设计时要考虑到网络状况,如 果有大量的视频信息要传送,而网络速度又较 慢,也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
的作用。
难点:
正确把握作品的深刻内涵和思想。
2024/8/30
7
[设计思路]
本课的设计,注重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 与空间。在阅读活动中,学生要开展思维,要体会、理解、感 悟、思考,这一切都有赖于对文本的充分阅读。如果学生没有 充分的时间与空间,势必由老师来包办代替,也势必导致语文 教学满堂灌的结果。因此,设计中,让学生多次阅读课文,以 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去发现问题,思考问题,从而有所领悟 。
信息技术和课堂教学整合-PPT课件
整合 就是优化一个系统内各要 素的整体协调,互相作用,使系统 各要素发挥最大效益。
现代教育的整合观
所谓整合就是把信息技术融入教和学 的全过程中,包括课程设计、课程实施和 课程评价等各个环节,通过教和学方式转 变,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要拓宽应用的途 径,关注信息技术的规模质量效益
整合相关概念知识
问题
评价 综合 分析 应用 理解 识记 目标
范 型实例
教材地位和作用
教学重点与难点
1。教学重点 2。教学难点
过程分析 归纳总结
3。目标分析
导入新课
讲解新课
演示课件
重点质疑
讨论 练习
教学设想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 情感目标
评价分析
重庆巫山中学高中数学说课教案
范 型实例
教材简析
说教材 该课在教材中出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多媒体教学法
说教法
情景教学法
说学法
导入新课 比较分析法 讨论分析法
说教学过程 明确目标 讲练`结合法
学习新课
双基目标 思想目标 审美目标
课堂练习
板书与总结
重庆市计算机职业高中语文说课教案
范 型实例
说教材
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教学目的
教学重难点
说教法学法
教法 学法
知识教学要求 能力培养 思想教育要求
实证论
充满发现和定论的科学
信息化教育(课程)
以对话为模式,改变了参与对话者和所讨论内容的性质
人文合理性
讲求个人发展
从全球观念出发
通则概说
双向互相作用 折衷的倾向 复合性
信息化 教育(课
即席发挥 多元并进
程模式)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
(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实现知识重构.
二、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信息技术课程整合
1、从计算机辅助教学到信息技术和课程整合—基于实践 的反思 . 2、计算机辅助教学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异同 . (1)理念 . (2)信息技术的作用. (3)范畴 . (4)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要达到的目标 (5)实施——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方式
下一页
实施的具体内容
(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要求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基本策略 (3)利用信息化学习环境和资源进行课程学 习的三种基本方式 (4)根据信息技术作为认知工具的应用环境 和方式的不同,又可分为以下三种模式.
实例参考 下一页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层次 (如图)
1、阶段一:封闭式的、以知识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2、阶段二:开放式的、以资源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3、阶段三:全方位的课程整合
返回
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
①利用资源进行学习;
②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的学习;
③学会利用网络通讯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 式的学习;
④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 造的学习.
返回
信息素养包含的三个基本要点
①信息技术的应用技能 . ②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 . ③能够运用信息并具有融入信息社会的 态度和能力.
XX中学 XXX
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1、大整合论
2、小整合论
(1)要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 施课程教学活动.
(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使其成为学 习者的学习资源.
息化的学习资源,并提供给学习者共享.
2024年度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课件
未来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将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和全面发展,同 时新兴技术如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将在教育领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面临的挑战
在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深度融合的过程中,需要克服诸多挑战,如提高教师的 信息素养、优化教育资源配置、保障信息安全等。
2024/2/2
7
02
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策略
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了解不同国 家的文化和习俗,培养跨文化交际能 力,提高英语综合应用能力。
16
其他科目
信息技术可以模拟真实的实验 环境,让学生在虚拟实验室中 进行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 的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和
安全意识。
通过信息技术,学生可以接触 到更多的实验数据和现象,加 深对科学原理和方法的理解和
提供知识产权侵权的案例 分析和防范措施,增强师 生的风险意识和应对能力 。
ABCD
2024/2/2
探讨课件制作中的知识产 权问题,如素材来源、引 用规范等,避免侵权行为 发生。
鼓励原创性课件制作,支 持师生自主创作和分享优 质教育资源。
30
网络道德规范宣传教育活动设计
01
02
开展网络道德规范宣传教育活动 ,提高师生的网络素养和道德意 识。
2024/2/2
4
学科融合意义与价值
提高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能够以更直观、生动的 方式呈现学科知识,激发学生的
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
2024/2/2
拓展学习空间
信息技术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让学生可以随时随地进行学习, 拓展了学习空间。
培养创新型人才
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深度融合有利于 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和创新能力, 为未来的创新型人才培养奠定基础 。
谈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
谈谈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我国21世纪基础教育教学改革的一个新途径,与学科教学有着密切的联系和继承性,同时又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新型教学结构类型。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把信息技术仅仅作为辅助教或辅助学的工具,而是强调要把信息技术作为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认知工具和情感激励工具,利用信息技术所提供的自主探索、多重交互、合作学习、资源共享等学习环境,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使学生的创新思维与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这正是创新人才培养所需要的。
由此可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改变传统教学结构、实施创新人才培养的一条有效途径,也是目前国际上基础教育改革的趋势与潮流。
一、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1.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不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我们理解其含义的关键。
在系统科学方法论中,“整合”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程、物质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凝聚成较大整体的过程及结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可以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
2.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1)在以多媒体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环境中实施课程这是指教师教和学生学的活动在信息化的环境中进行。
这里的信息化环境是指利用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教室、校园网络乃至互联网等和相应的学习内容、教学方法、学习方式结合在一起的施教环境。
教师和学生的活动在这种环境中展开。
(2)对课程教学内容进行信息化处理后成为学习者的学习资源。
(3)利用信息加工工具让学生进行知识重构3.信息技术整合于课程的表现方式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不是零敲碎打的行为,而应该进行系统性的思考与规划,要有明确的目标,找到整合实践点,形成一套比较全面的、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才能使课程整合有效进行和持久发展。
二、技术整合的问题与策略1、整合的问题:1).观念上的错误──为了整合而整合把信息技术神化、把整合看作时尚,堂堂课、样样课都要与信息技术搭边,没能从思想观念上意识到整合的客观必要,只是将整合形式化和表面化,纯粹是为了整合而整合,反映在教学上的不良后果就是,让课堂学习停留在了感官和直观学习水平上,弱化了对学生抽象思维能力的培养,降低了学生学习的内在质量,达不到应有的教学效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概述
个信学息科化教教学育的深的化特改点革:都离不开信息技术理论的指导和以计算机为基础 的教教材学多环媒境体的支化持、。资源全球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 活动协作化、管理自动化、环境虚拟化
• 信息时代要求课程的内容结构、表现形式、实施手段 都应符合促进“信息”型认知结构发展的需要
• 信息技术为课程的设计与实施提供的前所未有的手段,
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化 >>教育信息化概述>>教育信息化的含义
• 教育信息化的概念是在20世纪90年代伴随着信息高速公路的 兴建而提出来的。
• 美国克林顿政府于1993年9月正式提出建设“国家信息基础设 施”(National Information Infrastructure,简称 NII), 俗称“信息高速公路”(Information Superhighway)的计 划,其核心是发展以Internet为核心的综合化信息服务体系和 推进信息技术(Information Technology,简称IT)在社会 各领域的广泛应用,特别是把IT在教育中的应用作为实施面向 21世纪教育改革的重要途径。
信息技术与教育信息化
>>信息技术的内涵与现代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的内涵
• 感测技术:感觉器官功能的延长。 • 通信技术:传导神经网络功能的延长。 • 计算机和智能技术:思维器官功能的延长。 • 控制技术:效应器官功能的延长。
通信技术 (获取信息)
计算机和智能技术 (加工/再生信息)
通信技术 (传递信息)
谈谈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
谈谈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理解
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 document is for reference only-rar21year.March
谈谈你对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目标的认识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死读书,读死书”的状态上打开一个缺口,让更新鲜的雨露来滋润学生那颗对知识急切渴望的心灵。
我相信没有哪个孩子是与生俱来会排斥新事物,拒绝用知识来武装自己的,用通俗一点的话来说,没人不希望自己是才高八斗的,但一直以来为什么会很多孩子对学习感到排斥,究其原因,没有兴趣占很大一部分比例,为什么会没有兴趣,这就与学习的方式方法有关了,这包括自主学习的方式以及教师的授课方式。
然而,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到了一起,我的们期待便有了曙光。
在课堂上,教师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把原本枯燥的书本内容转化为生动的视听内容,不局限于呆板的概念,而将其扩张为日常生活中的运用或是在学科前沿的动向,我想,这不仅能让学生更后的了解,记忆,更能让学生感到其乐无穷,毕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这一切也为培养未来的专业人才打下了坚固的基础。
除了传统的去图书馆翻阅那些陈旧的典籍外,运用信息技术,我们学生也就有了一条能够更有效的解决疑问的途径,而在这个方面,我们显的更主动一点,结果自然就更令人欣喜了。
其次,当我们再交流时,我们会相互借鉴,谁的方法更简便,谁获得的收获更多,久而久之,我们会寻求最高的效率。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符合这个信息时代的要求,面对每天遇到的各种问题,我们急切的期盼一种有效的方法来解决它们,而信息技术不光在学术层面达到了这个要求,我想在生活中的其他地方,它也在散发着光芒。
2。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模式与方法
<现代教育技术>
6.信息技术作为研发工具
很多工具型教学软件都可以为研究性教学和 研究性学习提供良好的支持。如几何画板软 件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可为学生提供自我动 手、探索问题的工具。使用几何画板自己做 实验来发现、总结一些学习的规律。如三角 形的内角和为180度、圆周率的存在及近似 值的计算等。
• 具体来讲,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的技术: 1、感测与识别技术2、信息传递技术3、信息处 理与再生技术4、信息使用技术
<现代教育技术>
它的内涵包括两个方面: (1)手段。
即各种信息媒体。如印刷媒体、电子媒体、计 算机网络等,是一种物化形态的技术;
(2)方法。 即运用信息媒体对各种信息进行采集、加工、
2、华南师大李克东教授认为:信息技术与课 程整合是指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把信息技术、信息 资源、信息方法、人力资源和课程内容有机结, 共同完成课程教学任务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式。
3、华东师大祝智庭教授认为:课程整合是指 把技术以工具的形式与课程融合,以促进对某一 知识领域或多学科领域的学习。技术使学生能够 以前所未有的方法进行学习。只有当学生能够选 择工具帮助自己及时地获取信息、分析与综合信 息并娴熟地表达出来时,技术整合于课程才是有 效的。技术应该像其他所有可能获得的课堂教具 一样成为课堂的内在组成部分。
三个层面的关系图
全方位的课程整合
封闭的,以知识 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开放的,以资源 为中心的课程整合
(二)整合的实质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一种基
于信息技术的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包 括信息技术与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 程资源、教学环境及课程教学实施等全 方位的融合,以促进学科课程的整体变 革。
<现代教育技术>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与方法ppt课件
7
1
Web Quest(基于网络的探究)阶段
Web Quest:(基于网络的探究)阶段(大致从 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至 2003 年);由美国圣地亚哥州立大学教育技术系两 位教授伯尼.道格 和汤姆.马奇首创的。
主要方法:在网络环境下,由教师引导,以一定任务驱动学生 进行自主探究学习。
要求:教师依据这种方法建立了自己的webquest主题网页,并 应用于教学中。
Web Quest具有相对稳定的结构。
8
2
TELS(运用技术加强理科学习)阶段
时间
大致从 2003 年 至 2008 年
TELS 项目的实 施
是美国(乃至所 有西方国家 )从 只关注课外整合 模式开始转向重 视课内整合模式 的一个特明征显标志
特别关注课程设
计;
特别关注信息化
学习环境的创设
与营造
实施(四个环 节)
这种整合模式在 贯彻、 实施过程中 特别强调教师应具备 TPACK 知识,并要充 分发挥教师在整合过 程中的重要作用。
11
三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途径
1.运用先进的理论为指导
2.运用“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
整合的过程是教育深化改革的 过程,既然是改革,就必须要有先 进的理论作指导。在国内外的信息 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践中,建构主 义理论成为指导整合实践的重要理 论之一。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途径与方法
1
“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教学的整合,鼓励在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广 泛应用信息技术手段,并把信息技术教育融合在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 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 。 ——陈至立
信息技术培训课件实用PPT(73张)
(collaboration and building)
创造与创新
(creativity and innovation)
2020/10/2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4
一、我们的教学应教什么?
教学组织架构必须改革
强调以“真实性问题”为核心的教学(学习 )目标要求教学有所改变
✓ 打破传统教室中听课的限制
2020/10/2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6
对课程的理解和解释
你认为 课程的定义和解释应该是怎
样的?
2020/10/2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7
课程与教学
二者之间的关系取决于对课程与教学内涵的 理解,尤其是对课程内涵的理解
课程是“跑道”。教学就是以课程为指南, 旨在实现教育目的的、以课堂为主渠道的、 由师生双方共同参与的实践活动。(并列关 系)
或进入职业领域的资格的教学内容和具体教材的总计划;
课程是对教师、学生、学科和环境等组成要素的一种方法论 探究;
课程是学校的生活和计划……一种指导生活的事业; 课程是一种学习计划;
2020/10/2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14
对课程的理解和解释
课程是在学校的指导下,为推动学习者个人的社会能力不断 地、有目的地向前发展,通过对知识和经验有组织地重构而 形成的系统阐述的有计划、有指导的学习经验和预期的学习 结果;
7
二、提出“整合”的背景
目前,广大中小学教师(乃至整个教育
界)仍对IITC存在片面甚至是错误的
认识 三个方面:
* 目标(方向)不清楚 * 内涵(本质)不了解 * 途径(方法)不明确
2020/10/25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谈怎样结合信息技术应用上好某一堂课一、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含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源于何处现已很难查明,但可以认为最初是源于课程整合的概念。
整合一词,来源于英语的"integrative"意为:"使结合(with);使并入(into);使一体化,使其成为一体"。
课程整合(Curriculum Integration)意味着对课程设置、各课程教育教学的目标、教学设计、评价等诸要素作系统的考虑与操作,也就是说要用整体的、联系的、辩证的观点,认识、研究教育过程中各种教育因素之间的关系。
比较狭义的课程整合通常指的是,考虑到各门原来割裂课程之间的有机联系,将这些课程综合化。
刘茂森教授在全国教育技术学校"十五"课题开题研讨会上说:"所谓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教育课程的目的、任务与学科课程教学的目的、任务整合在同一教学过程中。
”这里明确地界定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的整合即课程的综合化。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而不是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这是我们理解其含义的关键。
在系统科学方法论中,“整合”表示为由两个或两个以上较小部分的事物、现象、过程、物质属性、关系、信息、能量等在符合具体客观规律或一定条件的前提下,凝聚成较大整体的过程及结果。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定义可以分为“大整合论”和“小整合论”两种。
“大整合论”所理解的课程是一个较大的概念。
这种观点主要是将信息技术融入到课程的整体中去,改变课程内容和结构,变革整个课程体系。
“小整合论”则将课程等同于教学。
这种观点,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等同于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
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特征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最基本特征是:有先进的教育思想、教学理论的指导、学科交叉性和立足于能力的培养。
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任务驱动式的教学过程: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以各种各样的主题任务进行驱动教学,有意识的开展信息技术与其他学科(甚至多学科)相联系的横向综合的教学。
比如目前的网络游戏,刚进去玩时,系统一般都会提供一系列的新手任务,当你完成这些新手任务后,该游戏的基本操作你也就基本会了,可以说这也是教育技术在游戏中的体现。
2、信息技术作为教师、学生的基本认知工具: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中,强调信息技术服务于学科的内在需求,服务于具体的任务。
教师和学生都已一种自然的方式对待信息技术,把信息技术作为获取信息、探索问题、协作解决问题的认知工具,把各种技术手段完美、恰当的融到课程的教学与学习中去。
3、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相结合的教学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学会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包括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
强调能力的培养也是我国新课改的重中之重,现在的中小学课程改的很厉害,其实说白了就是要求教师在教会学生知识的同时注重学生能力的培养,所以看现在的新课改的教材和示范课你会觉得有些内容或程序总有点多此一举,但其实这都是学生能力培养所必要的必需的,这也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的认真落实。
当然,这样也就无形中加重了老师的负担,但百年大计、教育为本,作为教育工作者,牺牲一点也是应该的。
4、“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在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教学结构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5、个别化学习和协作学习的和谐统一:信息技术能够为我们提供一个开放性的实践平台,是每一位学生在这个平台上可以采用不同的方法、工具来完成同一个任务。
这种个别化教学策略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进行因人而异的学习室很有帮助的。
三、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种类目前,国内许多学者根据自己对这一概念的理解,提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由此使得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扩大化。
但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种:(1)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这--层面的整合结果包括:CAI、Web-based CAI,CMI、校内闭路电视、卫星传输教学节目、电影、幻灯等利用信息媒体展示教学信息而开展教学的模式。
(2)信息技术与学习活动的整合,这一层面整合结果包括:CAL、CSCL、利用计算机网络开展的讨论,在线会议,利用视频会议开展网上讨论学习、在线答疑等模式。
与(1)不同的是,这一层面的整合体现了信息技术不只是作为呈示教学信息和抽象知识的载体,它更多地是作为教与学的互动,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的工具特点。
(3)学科教学与学生学习活动的整合上述(1)、(2)两方面共同构成了目前大多数学者和中小学教师认为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概念。
同时,"整合3"部分显示,学科课程与活动课程,在国外"20世纪50年代以来这两种课程形态由截然分开和彼此对立走向相互融合和趋向统一,熔于一炉,从而形成了以建构主义课程观为基础的'学生本位课程'"。
结合活动开展学科教学,在我国一些学校也有所实施。
但著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指的是下述(4)的内容。
(4)教育的信息化一信息技术与学科以及实践活动的整合"ITE与学科整合"显示,信息技术教育(ITE)学科与其他学科(如语文、数学)以及活动课程的整合,它反映了整合后的综合课程的特征,又指明了在真实活动或学习共同体中体验性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必要性,同时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支持这一学习的信息技术教育课程、学科课程,活动课程之间的整合。
其结果是信息技术环境下基于真实活动的系统化知识技能的主体学习活动。
可是,知识是无穷尽的,就目前情况来看,还没有一个理想方法使得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建构结构化的知识。
学科技能是有限的,可以通过分析学科专家的活动行为使之结构化。
根据上述的讨论,笔者认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结果即信息技术课程与学科课程以及综合实践活动的整合,也就是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综合学习。
比如,将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以及学生的实践活动进行整合,首先我们要考虑语文科的目的和任务是什么。
语文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培养语言能力,任务是通过演练使学生学会利用语言进行表达、交流。
而信息技术学科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信息的能力,任务是在信息技术环境下开展信息教育,如,通过E-mail与远离自己的其他学校小朋友交换信息,获取解决问题的方法。
如果将两者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进行整合,其结果就变成,利用信息技术工具E -mail开展校际交流,获取所需的信息。
这一过程中既需要用到信息工具,又需要熟练的语言文字的交流、表达的技能。
四、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目标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要达到的宏观目标:建设数字化教育环境,推进教育信息化进程,促进学校教学方式的根本性变革,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素质教育与创新教育。
具体目标可以概述为:1.优化教学过程,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是在先进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的指导下,把以计算机及网络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教学环境的创设工具和促进学生学习的认知工具,应用到各学科教学过程中。
将各种教学资源、各个教学要素和教学环节,经过组合、重构,相互融合,提高教学质量,促进传统教学方法的变革。
2.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获取(包括信息发现、信息采集与信息优选)、分析(包括信息分类、信息综合、信息查错与信息评价)、加工(包括如何有效地利用信息来解决学习、工作和生活中的各种问题)和利用(包括信息的排序与检索、信息的组织与表达、信息的存储与变换以及信息的控制与传输等)信息的知识与能力,为学生打好全面、扎实的信息文化基础,同时具备对信息内容的批判与理解能力,并能在虚拟的环境中具有良好的伦理道德和法律意识。
3.培养学生掌握信息时代的学习方式海量的网络信息,改变了人类的学习方式,学习方式从接受式学习转变为自主学习、探究学习、研究性学习和协作学习。
新的学习方式要求学习者必须能够利用资源进行学习,学会在数字化情境中进行自主发现,学会利用网络通信工具进行协商交流、合作讨论式的学习,学会利用信息加工工具和创作平台,进行实践创造的学习。
4.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态度和能力在信息时代,知识的更新率加快,各学科间相互渗透,出现了更多的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
在这种科学技术、社会结构发生剧变的大背景下,要求学习者能够具有主动汲取知识的愿望并能付诸于日常生活实践,要能够独立自主的学习,能够自我组织,并能控制整个学习过程,对学习进行自我评估。
五、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原则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是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合在各学科教学过程中。
但整合不等于混合,在利用信息技术之前,教师要清楚信息技术的优势和不足,并了解学科教学的需求。
在整合过程中,教师要设法找出信息技术在哪些地方能提高学习的效果,从而使学生用信息技术来完成那些用其他方法做不到或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
1.运用教育理论指导课程整合的实践现代学习理论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在教与学的层面上,每一种理论都具有其正确性的一面。
但是,在教学实践中,没有一种理论具有普适性,无论哪一个理论都不能替代其它理论而成为惟一的指导理论。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在对需要机械地记忆知识或具有操练和训练教学目标的学习中突显出来。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的指导作用,则主要体现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控制和维持学生的学习动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给学生提供建构理解所需要的环境和广阔的建构空间,让学生自主、发现式地学习。
如利用信息技术进行适当的内容重复,帮助学生记忆知识。
通过信息技术设置情景,让学生便于意义建构。
2.根据学科特点构建整合的教学模式每个学科都有其固有的知识结构和学科特点,它们对学生的要求也是不同的。
语言教学是培养学生应用语言的能力。
主要训练学生在不同的场合,正确、流利地表达自己的思想,较好的与别人交流的能力。
数学属于逻辑经验学科,主要由概念、公式、定理、法则以及应用问题组成,教学的重点应该放在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上。
如果需要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那么用计算机的模拟实验全部代替学生的亲手实验,将会违背学科的特点,背离教学目标中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3.根据教学内容选择整合策略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应该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实施多样性、多元化和多层次的整合策略。
对于学习类型和思维类型不同的人来说,他们所处的学习环境和所选择的学习方法将直接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
如有的学生不能主动地对外来信息进行加工,喜欢有人际交流的学习环境,需要明确的指导和讲授。
而有的学生在认知活动中,则更愿意独立学习、进行个人钻研,更能适应结构松散的教学方法或个别化的学习环境。
4.“学教并重”的教学设计理论来进行课程整合的教学设计目前流行的教学设计理论主要有“以教为主”的教学设计和“以学为主”的教学设计两大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