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举考试制度与现今各类考试制度之比较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与联系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与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e95b82021711cc7931b716cd.png)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与联系H07820209 07公共事业管理(2)班王玲波我们知道18世纪后期的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而传统的贵族世袭制、君主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封建政治体制极大地束缚了其在政治上的发展。
于是当他们在为自己谋求一个更为“公平”、“自由”的制度时,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成了西方工业资产阶级激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蓝本。
虽然西方官职任用制度经过自己一路的演变与发展,但可以说其与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有着巨大的差异。
一、联系(共同点)(1)考试的某些原则上相同“机会均等”、“择优录取”原则,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倡导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权向平民开放,标榜公平取士,唯才是举;而这一点与西方资本主义倡导的“自由”、“平等”不谋而合。
在现代西方的文官制度中,都无一例外地规定了政府官员均须经公开竞考择优录用。
(2)考级奖惩制度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实行严格的官吏考核制度,如在汉武帝时的“十三部刺史”、唐代的吏部等,对官员的政绩加以考核,并将其与职位的晋升挂钩;而在现代西方各国普遍实行功绩制,根据较为客观的标准确定的业务能力和其它工作素质,决定文官的录用、升降和奖惩。
这些制度无疑对保证政府管理效率和政治清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3)影响上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改变了自魏晋以来的世袭、察举等人为的选举制度,打破了“士族阀门”的不合理现象,使一般的平民得以通过科举向上层流动。
同时也为统治者扩大了其统治基础,招揽了更广阔的人才,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巩固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而西方资产阶级通过建立与改革现代的公职任用制度打破了早期“个人赡徇”、“政党分肥”官员制度,有效防止了政党关系及血缘门第。
同时公平、自由的考试也吸取了社会各方面的人才,从而更好地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
二、区别(不同点)(1)法制化现代西方的文官制度,严格地纳入法制范围,文官或公务员只对法律或法定职权负责。
科举制度与当今考试制度
![科举制度与当今考试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154c7e1e10a6f524ccbf85a9.png)
科举制度与当今考试制度一古代科举制度与当代高考制度之比较从有了人类开始,就有了教育。
爱迪生说“教育之于心灵,犹雕刻之于大理石”。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这些足以道出了教育的重要性。
我国古代有科举制度,当代有高考制度。
科举制度作为中国古代一种以考试方式进行的选官制度,历经隋朝的起源、唐朝的完善、宋朝的改革、明代的鼎盛,最终在清代走向灭亡,在中国历史上延续了1300年之久,给中国带来了深远的影响。
现代高考制度是选拔多方面的人才,而不仅仅是为了当官,它也给当今社会带来了不同的影响。
本文从科举制度与当代高考制度的含义、产生背景、影响来比较古代科举制度与当代高考制度。
中国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通过公开考试选拔官吏的政治制度,其内涵是公开考试,竞争择录取人才。
高考是考生选择大学和进入大学的资格标准,是国家考试之一。
是由国家统一组织调度,国家或省专门组织命题,统一时间考试。
古代科举制度与当代高考制度均产生了不同影响。
古代科举制度含义:古代科举制度是古代封建统治者为选拔人才资源,而设置的一种考试制度,让读书人参加的人才选拔考试,学而优则仕的一种制度。
科举制的殿试部分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
古代科举制度产生的背景:魏晋以来,采用九品中正制,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
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
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
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我国科举制度正式诞生。
古代科举制度的影响:(一)科举制度的积极影响1.科举制冲破了世家大族垄断仕途的局面,起到了抑制门阀、加强并巩固中央集权的作用。
由于科举制采用考试的办法来选拔官吏,而且坚持“自由报考,统一考试,公开张榜,择优录取”的原则,使政权在一定意义上向全社会开放,从而根本打破了之前数百年来世族门阀垄断仕途、把持国家大权的局面,起到了抑制门阀、加强中央集权的作用。
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之比较与分析
![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之比较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f4d176fc700abb68a982fbd1.png)
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之比较与分析摘要: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本文将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加以比较,并总结科举制度的利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借鉴到我国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之中。
关键词:科举制度;公务员考试制度;比较;借鉴产生于隋朝,发展于唐朝的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绵延长达1300余年。
科举制度给中国古代社会留下的痕迹即使在今天看起来也还是清晰而浓重,而公务员制度在当代社会发挥的作用正在变得日益巨大而深远。
1933年,罗纳德曾经这样写道:“几乎所有的西方学者都没有注意到当今世界现存的高级公务员制度起源于中国这样一个事实。
我们有足够的证据证明中国对这一制度的影响,而它往往被西方学者所忽视。
”自1905年清廷下谕彻底废除科举制至今已超过100周年。
在21世纪的当今,之所以人们会重新提出并讨论已经废止了100多年的这项制度,无疑有着社会文化方面的深刻原因。
正如《从考官到考学》一文的作者所言:“百年来,科举制虽废,但考试作为选拔人才的一种重要手段,在新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不断发展。
科举文化之精华,如统一考试的形式,公平竞争,择优选才的精神,以考促学的机制,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所借鉴,对高校统一招生考试,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国家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形成和完善产生重要积极的影响。
”本文对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加以比较分析,总结科举制度的利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把它合理之处借鉴到我国现行公务员考试制度中去。
一、科举制度与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比较(一)考试内容和录用程序历史往往出现轮回的现象,科举制废除百年之后,在中国的土地上又出现了国家公务员“逢进必考”的制度。
其一,国家公务员的考试不是考学(即并非升入高一级学校的考试),而是考官(即通过考试选拔国家公务员)—从这一意义上讲,两者之间的目的是完全相同的。
科举制度与当今考试制度
![科举制度与当今考试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86c09c6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9e.png)
科举制度与当今考试制度简介: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人才制度,历史上持续了1300多年。
而现今的考试制度则是现代社会普遍采用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
科举制度和当今考试制度在一定程度上有着相似之处,但在很多方面又存在着明显的区别。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选拔标准、教育目的等方面对科举制度和当今考试制度进行比较,并探讨其优缺点和现代教育改革的启示。
一、历史背景科举制度起源于唐朝,成熟于宋朝,直到清朝末年被废止。
这个制度主要是为了选拔政府官员,以文化素质作为主要的选拔标准。
而当今考试制度则是在现代教育体系中逐渐形成的一种选拔人才的方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
考试制度的出现与社会的发展、经济的变革等因素密切相关。
二、选拔标准科举制度的选拔标准主要是以文化素养为基础,包括经义、史书、文学、经济等多个学科的考试。
在当时,科举考试对于一些家庭条件不好的人来说是一个追求上升通道的机会。
而当今考试制度更加多元化,不仅仅注重学科知识的掌握,还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社会实践经历、创新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
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使其具备更强的社会适应能力。
三、教育目的科举制度的教育目的主要是培养合格的政府官员,使他们能够胜任政务工作。
而当今考试制度的教育目的更加注重个体的成长和发展,追求每个学生的个体价值的完善。
现代教育倡导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批判性思维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其具备自主学习和持续学习的能力。
四、优缺点比较科举制度的优点在于选拔的公平性,它不受家族背景、财富等因素的影响,注重考查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才智。
然而,科举制度也存在一些缺点,比如过分注重知识的记忆和应试能力,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而当今考试制度强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发展,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创新能力。
然而,当前的考试制度也存在竞争过于激烈、课程负担过重等问题。
五、现代教育改革的启示科举制度和当今考试制度的比较使我们意识到,教育制度需要不断调整和改进。
科举制度与高考制度的对比及启示
![科举制度与高考制度的对比及启示](https://img.taocdn.com/s3/m/fd184366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8a.png)
科举制度与高考制度的对比及启示发布时间:2021-02-26T10:29:53.963Z 来源:《中小学教育》2020年11月31期作者:李月[导读]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李月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部北京市海淀区100875摘要: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选拔官吏的制度,为学子们提供了进入官场施展才华的机会。
高考是当代社会选拔人才的制度,为学子们提供进入高等院校接受教育的机会。
二者虽处于不同时代,但在本质上都是国家选拔人才的制度,有很多共通之处。
本文将通过两种制度之间的对比,吸取科举制度的经验教训,以古鉴今,为高考改革提出可行的建议和思路。
关键词:科举,高考,对比,启示一、科举制度与高考制度概说(一)科举制度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历史上通过考试选拔官员的一种基本制度,始于隋,立于唐,完备于宋,兴盛于明清。
科举考试分为乡试、会试殿试三个等级,学子经过层层选拔才有机会走上仕途。
历经六个朝代的发展,科举制度为古代社会选拔了大批官吏,促进了社会的流动和发展。
(二)高考制度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的建立源于中国古代科举的考试传统,鉴于西方现代的考试制度,是中国现代教育的产物。
文革十年,高考制度遭到废除,大多数学子们失去了进入大学接受教育的机会。
1977年,国务院正式批准教育部意见,宣布当年恢复高考,至此,我们迎来了新时代的高考并延续至今。
二、科举制度与高考制度的对比科举制度和高考制度在考试目的、考试内容、考试程序、考试结果、社会影响等方面存在较多关联,笔者将从这几个方面进行对比,同时将二者在发展中面临的突出问题进行比较,以古鉴今,力图提出可行的改革思路。
(一)考试目的科举制度和高考制度的根本目的都是为社会选拔人才,但二者在直接目的上存在差异。
科举考试的直接目的是选拔政府官员,从科考到直接用才,中举者可获得相应官位,因此科举考试既是教育考试制度也是人事考试制度;而高考制度则是高等院校新生入学考试制度,学子通过考试获得相应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并无任何政治待遇,因而只是一种教育考试制度。
简析科举制度与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比较与借鉴
![简析科举制度与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比较与借鉴](https://img.taocdn.com/s3/m/ae077d6bcaaedd3383c4d38e.png)
简析科举制度与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的比较与借鉴内容摘要:科举制度产生于隋、发展于唐、完善强化于宋元、衰败于明清,距今已有1500多年。
虽然它存在诸多弊端,但是作为中国古代封建国家最有代表性的选官制度,在巩固封建统治基础的同时,对现代文官制度和科层制度的产生和发展也起了重大影响,尤其对我国的公务员制度产生和发展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公务员制度从产生到发展,不断完善,可以说科举制度的作用是功不可没的,我国公务员制度正处于不断改革和完善的重要时期,其中录用制度是重要组成部分。
公务员制度可以说是经由科举制度的不断发展而演变过来的。
因此,研究科举制度的历史意义,寻找其对我国公务员制度、特别是对我国现代公务员录用制度的借鉴之处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实践意义。
关键词:科举制度;公务员录用制度;比较;借鉴科举制度在中国封建历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自隋代始便拉开了帷幕,直至清光绪二十七年,才退出了一千三百多年历代王朝都籍由此方式选拔任用官吏的历史舞台。
在这一千三百多年中,科举制度对中国封建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它是组成中国传统政治文化中重要的一部分,创造出中国整个官僚阶层的具体制度,也塑造出中国无数代知识分子的面貌、精神。
它从中国文化土壤中生长出来,又再创造了中国文化。
科举制度对当代影响深远,对我国公务员制度的影响尤为重大,同时也塑造出科举制烙印的中国式公务员制度。
中国现代的公务员考核录用制度脱胎于科举制,经过发展、完善,最后以法律形式固定下来,但在公务员考试录用制度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弊端。
本文通过对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录用制度加以比较分析,总结科举制度的利弊,借鉴其合理之处,为深化和逐步完善我国公务员录用制度,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公务员录用制度服务。
一、科举制度的演变及其对中国古代社会的影响(一)科举制度的演变科举制度最早的雏形——选举制度,在汉武帝以后逐渐趋于定型,历史上称为乡举里选①。
三国时代,陈群创设九品中正制②,然而这种制度亦仅能针对当①杨阳主编终归政治制度是纲要(第二版)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7,6 第132页前弊端,不能一直延续使用,直到隋朝隋炀帝大业三年时,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发展的变化,加强中央集权,才开设进士科,用考试,即考绩试用的方法来选拔人才。
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之比较与分析
![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之比较与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8335fcf804a1b0717fd5dde5.png)
結合当今公务员考试制度论述科举制度的现代启示科举制度,是我国古代延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一种官吏选拔制度。
本文将科举制度与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加以比较,并总结科举制度的利弊,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合理借鉴到我国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之中。
从科举制度看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一)政治角度1、科举制它极大地拓宽了官员选拔的渠道,从而打破豪门世族对行政权力的垄断。
、它是对血统论和世袭制的彻底倾覆。
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社会阶层界限的凝固化,从而为社会成员提供了较多的机会和希望,缓和了因社会地位差别形成的冲突,在一定程度上维系了社会的稳定。
2、科举制又极大地强化了“读书做官”的官本位意识—这一点才会形成“学而优则仕”的浓厚社会文化氛围和强烈的社会文化心理。
3、古代的科举考试是由各级政府组织进行的。
这一作法也许是当时的权力构架下的唯一选择。
而在现代社会中则不可取。
而由另一个权威的专门考试机构专司此事,就有可能把此种弊病降到最小程度。
由人大组织实施,更能够保证考试的公平和公正。
(二)经济角度科举把国民的注意力和聪明才智引向做官这一渠道,冷落了其他学科和行业,形成了“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社会观念和风气。
思想自由发挥,这大大钳制了人的思想,限制了人能力的发挥,从而经济也得不到很好的发展。
(三)文化角度1、科举制将文化水平的高低作为选拔官员的标准,这无论如何都是一个正确的原则。
因为任何社会都必需要有较高文化修养的人来进行管理,文官执政与武士专权两者相比,其优劣高下一目了然。
三、科举制度对我国公务员考试制度的启示科举制度作为封建社会的人才选拔制度,在中国延续了1300多年,从它的产生到最后的消亡,其原因并不是考试制度本身,而是考试内容的僵化,导致它的灭亡。
它对我国现行的公务员考试制度有以下值得借鉴之处。
(一)实行多式考试制度,全面选拔社会良才1、科举选才实行的是有效的竞争机制。
而我国现行的公务员选拔制度,招考的大多是中、低级、主任科员以下,非领导职务的公务员,竞争客体范围较小,层次低,缺乏足够的吸引力,竞争也不够激烈,从而不利于广泛的获取人才资源。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与联系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与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e95b82021711cc7931b716cd.png)
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代西方文官制度的区别与联系H07820209 07公共事业管理(2)班王玲波我们知道18世纪后期的工业革命极大地促进了工业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而传统的贵族世袭制、君主恩赐制、政党分肥制等封建政治体制极大地束缚了其在政治上的发展。
于是当他们在为自己谋求一个更为“公平”、“自由”的制度时,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成了西方工业资产阶级激进政治体制改革的蓝本。
虽然西方官职任用制度经过自己一路的演变与发展,但可以说其与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也有着巨大的差异。
一、联系(共同点)(1)考试的某些原则上相同“机会均等”、“择优录取”原则,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倡导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权向平民开放,标榜公平取士,唯才是举;而这一点与西方资本主义倡导的“自由”、“平等”不谋而合。
在现代西方的文官制度中,都无一例外地规定了政府官员均须经公开竞考择优录用。
(2)考级奖惩制度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实行严格的官吏考核制度,如在汉武帝时的“十三部刺史”、唐代的吏部等,对官员的政绩加以考核,并将其与职位的晋升挂钩;而在现代西方各国普遍实行功绩制,根据较为客观的标准确定的业务能力和其它工作素质,决定文官的录用、升降和奖惩。
这些制度无疑对保证政府管理效率和政治清明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3)影响上我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改变了自魏晋以来的世袭、察举等人为的选举制度,打破了“士族阀门”的不合理现象,使一般的平民得以通过科举向上层流动。
同时也为统治者扩大了其统治基础,招揽了更广阔的人才,从而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巩固了统治阶级的统治基础;而西方资产阶级通过建立与改革现代的公职任用制度打破了早期“个人赡徇”、“政党分肥”官员制度,有效防止了政党关系及血缘门第。
同时公平、自由的考试也吸取了社会各方面的人才,从而更好地为资产阶级统治服务。
二、区别(不同点)(1)法制化现代西方的文官制度,严格地纳入法制范围,文官或公务员只对法律或法定职权负责。
科举制与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比较分析
![科举制与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比较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2743418f804d2b160a4ec039.png)
科举制与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比较分析摘要:科举制是我国古代的一项选官制度,我国当代的公务员考试制度与之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将二者进行比较,总结科举制衰亡的历史经验,借鉴吸收其可取之处,以完善我国目前的公务员考试制度。
关键词:科举制公务员考试制度比较近年来,我国公务员考试备受推崇,为数以百万计的群众提供了一条通往仕途的道路。
面对公务员考试高烧不退的现象,人们不禁提出这样的疑问:当前的公务员考试是科举制的死灰复燃吗?为此,本文将通过对二者产生的时代背景、招考对象、目的方式、考试内容等方面进行比较,来分析二者的异同,在总结科举制的利弊的基础上,合理借鉴到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当中。
中国封建社会有着两千多年的历史,在封建专制制度下,封建君主必然要借助一定的力量来维护巩固其统治,而这个力量就是官员。
正是由于官僚队伍是封建专制统治的支柱,而吏治的状态又关系到国家的兴衰,因此中国古代社会很早便有了严密的官员选拔制度。
我国古代的选官制度经历了禅让制、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等阶段,但持续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则是科举制。
科举制度是指分科考选官吏后备人员的制度,是我国古代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自隋朝开创到清朝末期废除,绵延1300余年。
古代科举制主要经历了五个阶段:隋朝初设、唐朝完备、宋朝发展、明朝鼎盛、清朝衰败。
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标志着我国科举制度的诞生。
唐宋时期,科举分为常科和制举两类,科举制度得到进一步确认、发展和完善,既丰富了考试内容,又确定了一整套考试录用程序,并建立了严格的监察体制、惩罚体制和管理体制。
明代科举考试大致分四级:即童试、乡试、会试、殿试,考试形式、答题方式也严格规范化,然而就在这一时期出现了危害极大的“八股文”,把科举考试制度引向绝路。
科举制发展到清代,日趋没落,由于科举制本身的弊病,舞弊越演越烈,科举制最终消亡。
科举制是我国封建社会中后期推行时间最长的一种官员选拔任用制度,是建立在小农经济基础上并与君主专制统治相适应的官员选拔制度,也是一种与教育紧密相联的考试制度,在历史上曾起过非常重要的作用。
宋朝科举考试与语文高考的制度比较
![宋朝科举考试与语文高考的制度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3a2396262af90242a895e53c.png)
试论宋朝科举考试与语文高考的制度比较作者简介:全燕利,女,(1992.09-),湖南张家界人,武汉大学文学院2012级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学科教学(语文)摘要:同为人才选拔和考试评价制度的科举考试与当今的高考有着许多的相似之处。
我国古代社会教育内容主要是诗书经典,组成科举考试的主要内容也是儒家经典著作,因此科举制度在语文高考上更具有可比性。
宋朝正处于科举制度的上升时期,各种制度都逐渐形成定制。
本文试图以宋朝科举考试为例比较科举考试与当今语文高考的异同,并从这些比较中探讨当今语文高考对科举考试的传承以及对现今学习的启示。
关键词:科举考试语文高考启示考试是评价的主要形式。
而在我国教育史上,科举考试是很长时间里唯一的对教育成果进行评价的方式,对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直接或间接的多重作用。
我国的科举制度作为一种人才选拔考试制度,发源于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自隋朝始创,经唐朝而体制初备,在国家的教育生活以及政治文化生活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进入宋代,科举制度进一步完善定型,体制日渐细密周全,规模也逐步扩大,对政治文化教育的影响也更为广泛深刻,成为构成中国古代封建的官僚制度和学校教育制度的有机部分,对于学术思想、文化艺术等广义的文化现象也产生着一定的导向和制约作用。
一、宋朝科举考试制度与语文高考制度比较宋朝科举确立了州试、省试、殿试的三级考试制度,完善考试规程,考试内容及做法形成定式,在很多方面尤其是考试制度上与现今的高考有许多相似之处。
(一)弥封和誊录宋朝科举的一个突出特色是实行一系列的防作弊、提高考试公平性的做法。
科举发展至宋,已经历几百年的发展,不可避免地滋生出许多作弊手段如在收买考官等,试卷弥封的做法就是为了防止考生与考官串通作弊。
弥封又称封弥,起源于唐朝时期的“糊名”制,是指将试卷上的考生姓名、籍贯、家世等基本信息密封起来或去掉代以字号的做法。
但这样做之后考生还是通过在试卷上做记号、认识字迹等手段使考官认出自己的试卷,于是产生了另外一种办法:派专人将考生试卷誊录一遍之后再送考官批阅。
从科举制反观现代考试制度
![从科举制反观现代考试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9fa42fcf61fb7360b4c6543.png)
从 科 举 制 反 观 现 代 考 试
郭文 良 葛广昱 贾 麟
( 津工业大学 人文与法学院 , 津 天 天
摘 要 : 举 制 度 作 为 中 国 封 建 社 会 的 选 官 制 度 . 有 科 具 公 正 、 明 、 实等 显 著 优 点 , 也 存 在 学 而 无 用 、 坏 学 风 、 严 务 但 败 损 身 害体 的缺 陷 。 们应 以 史 为鉴 . 过 科 举 制 反 观 现 代 考 试 我 通 制 度 , 示 科 举 制 影 响 下 现 代 考 试 的 利 弊 。 采取 明 确 考 试 目 揭 并 的、 改革 考 试 内容 等 方 式 对 现 代 考 试 制 度 进 行 改 革 . 而 遵从 从 教 育 规律 , 进 学 生 全 面发 展 促 关键 词 : 举 制 现 代 考 试制 度 学生 全 面 发展 科
积 极 性 和 主 动 性 ( ) 视 中 国传 统 文化 的影 响 , 三 正 打破 传 统 思 维 。
其严 明 的纪 律 和 有 效 的措 施 确 保 了它 的严 肃 性 与 权 威 性 。文 化考 试 要 经 过 层 层 选 拔 、 汰 , 求 极 为 严 格 。历 代 对 考 生 健 淘 要 康 也 有 要 求 , 唐 代 考 中后 , 由史 部 组 织 再 “ 身 ” 即 考 察 如 要 试 , 外 貌 和 健 康 状 况 : 代 规 定 “ 有 残 疾 、 疾 并 不 得 予 解 ”元 宋 其 笃 , 代规定“ 废疾” 不得应试。 患 者
一
制 度
30 8 ) 0 3 7
进 中举 ” 极 而亡 的悲 剧 喜 二 、 革现 代 考 试 制 度 . 进 学 生 全 面 发展 改 促 ( ) 一 明确 考 试 目的 . 革 考 试 内容 。 改
古代科举制与高考制度的比较
![古代科举制与高考制度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b2220924dd36a32d737581a6.png)
古代科举制与高考制度的比较1.相同点:两者都是特定时代的产物科举制的发展经历了开端发展高潮衰落的阶段社会发展需要大批人才,不管是私塾还是现代的学校,它们的发展都为社会选拨大批优秀人才,在这个过程中需要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与之相适应时代的更替和发展,需要制度的变更和完善,科举制和高考制度的形成是时代发展的产物,受社会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影响,对社会的发展起着不可忽略作用和地位2.两者都是竞争性的选拔考试采用公平竞争考试,择优录取的原则,以考试成绩作为标准,在成绩面前人人平等在封建社会中,存在严重的等级制度,科举制的出现,给一些平民和知识分子提供公平竞争进入官僚系统的机会。
如宋代统治者为避免孤寒竞进,实行严格的科场规并声称尤轸聊虑,孜孜然唯恐失一寒唆也。
当今的高考制度被认为最公平的考试制度之一,在高考面前,只要分数达到一定标准就可以继续深造。
无论科举制还是高考制度都出现过如考试作弊录个人经验自由裁量,经验型甚至是粗放型的管理居多,严重制约着高考考试内容与形式的改革与科举制相比,高考在一定程度上不重视考试内容学生为了进入大学,不得不参加高考但高考重视学生升学,学生为了能够顺利进入大学,非常重视书,本知识的识记从历年高考试卷中,可发现考试内容重视书本知识,与现实性联系较少不同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考试目的不同科举主要是为国家和君王选拨官员和政治人才,是为社会政治服务科举制在当时成为许多学子跨入政府官员的主要途径也成为一些学子们毕业和具有一定资格的途径也就是说,科举制不仅是教育制度,同时也是人事选拔制度但高考主要是为国家选拔优秀人才,作为学生进入大学的一个门槛,不受政治的影响2.报考条件考试内容不同科举制的报考条件非常的严格,尤其是在进入三年一次的考试时,必须由官员和有身份的人推荐,否则不准参加科举考试内容狭窄,四书五经是主要考试的内容;高考的报考限制性条件少,考试内容紧跟时代步伐,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和主观能动性3.在社会中的地位不同科举在当时社会和教育结构中的地位远远要比当代高考地位高由于科举录取的人数规模小,如状元榜眼探花各一名,在明清时代,录取率不到1% 但高考录取的人数规模大,部分省录取率达到60% 科举选拔官员,而高考培养人才,因此科举在社会和教育结构中的地位远远要比高考地位高。
科举制的利弊与高考制度的改革
![科举制的利弊与高考制度的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ef7a407711661ed9ad51f01dc281e53a580251c4.png)
科举制的利弊与高考制度的改革科举制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选拔人才的制度,而高考制度是现代中国的选拔人才的方式。
两者都有其利弊,并且对高考制度进行改革也是有必要的。
科举制的利益:1. 公平公正:科举制通过严格考试标准,使得普通人也有机会通过努力进入官僚机构,实现了一定程度的社会公平。
2. 选拔人才: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有才能的人才进入官场,保证了官员的素质相对较高,提高了政府机构的能力。
3. 保持社会稳定:科举制起到一定的社会稳定作用,它使得社会秩序相对稳定,减少了特权阶层的出现。
高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1. 评价方式单一:高考制度强调单一智力因素,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特长。
对于那些在学科方面相对薄弱但在其他方面有潜力的学生,高考制度容易忽略他们的潜能。
2. 压力过大:高考制度下,学生和家长面临巨大压力,中学生的生活质量和身心健康受到威胁。
一些学生为了追求高分而牺牲了其他方面的发展。
3. 制度僵化:高考制度忽视了个体差异和学生发展的多样性,过于强调统一标准。
这使得教育系统更倾向于培养机械化、重复性思维的学生,而不是培养创新和多样化的人才。
高考制度的改革方向:1. 多元评价:在高考制度中引入多元评价的方式,考察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专业技能、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等。
2. 个性化培养:注重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兴趣,提供多样化的学习机会和途径,鼓励学生发展多样化的才能。
3. 减轻学业负担:减少考试科目和内容的压力,提供更多自主选择的机会,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和兴趣课程。
科举制和高考制度都有其利弊,高考制度的改革也是必要的。
改革方向包括多元评价、个性化培养和减轻学业负担等。
这样的改革可以更好地发现和培养各类人才,实现教育的多样化和个性化发展。
历史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与现代教育制度的比较
![历史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与现代教育制度的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d6e3a3e5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a351b5a.png)
历史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与现代教育制度的比较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是一种选拔人才、任用官员的制度,追溯至唐朝。
该制度在中国700多年的历史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现代教育制度则是一种为了培养学生能力、提供平等教育机会的制度。
虽然两者面向的对象和目标不同,但它们在选拔人才、培养学生等方面也存在一些共同之处。
本文将就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与现代教育制度进行比较,并分析其优缺点。
一、选拔人才的方式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通过举行科举考试,选拔优秀的人才进入官员队伍。
这些考试分为三级——乡试、会试和殿试,要求考生掌握经典,精通文学等领域的知识。
在未被废止前,科举制度一直是中国历史中选拔官员的主要手段。
现代教育制度通过学业考试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方式,选拔具有优异能力的学生进入优质高等学府。
学业考试注重学生对各学科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的考察,而综合素质评价则评价学生的综合素质、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
两种制度选择人才的方式存在差异。
科举制度更加注重知识的考察,而现代教育制度则更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注重人才的培养和发展。
科举制度的优点在于能够筛选出知识渊博的优秀人才,但其缺点在于忽略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潜在能力。
现代教育制度更加注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但也容易存在一些应试教育的问题。
二、培养学生的教育理念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度注重经典的传授和学生的应试能力培养。
学生需要背诵和理解大量的经典著作,尤其是四书五经。
而在应试过程中,学生需要展示对经典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科举制度的核心目标是为了选拔具备一定文化背景和知识基础的官员。
现代教育制度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能力培养。
现代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实践能力等。
现代教育的核心理念是培养具备综合素质的人才,而不仅仅是掌握知识。
科举制度与现代教育制度的教育理念存在差异。
科举制度更注重知识的传授与应试能力的培养,而现代教育则更加注重学生的素质和能力的培养。
两者各有优缺点,都应该在一定程度上引用。
科举制与高考制度的联系
![科举制与高考制度的联系](https://img.taocdn.com/s3/m/739d54ab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03.png)
科举制与高考制度的联系
科举制和高考制度都是历史上的选拔人才制度,但在学科设置、考试内容和方式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科举制是古代中国的选拔人才制度,由封建王朝主导,考试内容主要涉及儒家经典的考试,如《四书五经》等,以及文化、历史、政治、经济等相关知识。
而高考制度则是现代中国的选拔人才制度,考试内容主要围绕中学阶段的学科知识,涵盖文科、理科等多个学科。
其次,科举制采取的是阶梯选拔的方式,分为县试、省试、会试和殿试等多个层次的考试,考生需经过多次选拔才能晋级。
而高考制度则是一次性选拔,考生通过一次考试的成绩来决定是否能够进入大学。
此外,科举制在考试方式上注重文化素养和书法造诣,考生需要在考卷上作答并进行书法表现。
而高考制度则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注重考生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在联系方面,高考制度可以说是科举制的现代形式,两者都是为了选拔具备学术才能和综合素质的优秀人才。
高考制度借鉴了科举制的一些优点,如注重知识体系的全面性和重视考生的综合素质,但在考试内容、方式和选拔范围上都进行了适应现代社会的调整和改革。
中国古代科举制与现阶段公务员制度之比较
![中国古代科举制与现阶段公务员制度之比较](https://img.taocdn.com/s3/m/da24dded1a37f111f1855b98.png)
中国古代科举制与现阶段公务员制度之比较作者:赵九州来源:《党政干部学刊》2014年第09期[摘要]科举制始于中国隋朝,是中国古代封建制度下选拔官僚的重要人事制度。
公务员制度是现代社会国家权力机关、行政机关、司法机关选拔人才的重要人事制度。
虽然公务员制度源于西方的文官制度,但是,中国当下的公务员制度与中国古代的科举制在某种程度上具有相关的渊源,有人认为,当下的中国公务员制度就是现代社会的“科举制”。
因此,本文通过对古代科举制与现代公务员制度进行比较研究,综合分析阐明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对过往制度的借鉴,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为现代的公务员制度提供更好的完善建议。
[关键词]科举制;公务员制度;选拔机制[中图分类号]K24;D6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426(2014)09-0077-042013年国家公务员考试报考人数达138.3万,招聘岗位人数约两万,最热门职位报名与录取比例达9000:1,与历史资料记载的广大学子进京赶考的盛大场面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之处,为此,本文通过二者之间的比较,归纳出二者之间的异同,并为当下的制度完善提供历史的借鉴。
一、中国古代科举制发展的历史考察科举制即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封建王朝选拔人才充实其官僚系统,以实现王朝统治的稳定为目的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
科举制始于隋代大业三年(公元607年)至清代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止。
共经历1300余年,是贯穿于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重要人事选拔制度。
(一)科举制产生的历史背景及发展历程在隋朝建立之前,中国古代封建官僚选拔制度变迁大概分为三个阶段,秦代之前以西周的分封制为主要代表,宗法制和血缘关系成为官僚选拔的重要手段。
秦代伊始,军功制成为官僚任用的重要考量手段。
秦实现国家统一后,战争的机会相对较少,军功制的选拔机制逐渐让位于贵族制。
汉代,实行举孝廉,由此举荐制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人才选拔制度,道德修养成为重要的考量标准。
中国科举制度与公务员考试制度比较研究
![中国科举制度与公务员考试制度比较研究](https://img.taocdn.com/s3/m/5f36ab3b03768e9951e79b89680203d8ce2f6ad5.png)
3、注重候选人的实际能力和专业知识。科举制度中,考生需具备一定的文化 素质和理论知识,现代公务员制度也应注重候选人的实际能力和专业知识,确 保其胜任工作岗位,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3、公共服务导向:现代公务员 制度强调公共服务导向
1、强化公平性和公正性原则。在人才选拔过程中,应建立健全的考试制度和 监督机制,确保每个公民都有平等的参与机会,防止不正之风的出现。
文献综述
科举制度是中国古代最为著名的选拔人才方式之一,起源可以追溯到隋唐时期。 科举制度通过分科考试,按成绩选拔人才。随着历史的发展,科举制度不断演 变和完善,成为中国古代最为重要的官员选拔渠道。然而,自清朝末期开始, 科举制度逐渐衰落,最终在1905年被废止。
公务员考试制度是中国现代社会中最为重要的选拔人才方式之一,其历史可以 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初。公务员考试通常由政府组织,分为笔试和面试两个环 节,通过考试者将获得公务员职位。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公务 员考试制度也不断地进行改革和完善,使得该制度更加科学、公正、透明。
中国科举制度与公务员考试制 度比较研究
01 引言
03 比较分析
目录
02 文献综述 04 参考内容
引言
中国科举制度与公务员考试制度是中国历史上两个重要的选拔人才制度。科举 制度起源于隋唐时期,延续了1300多年,而公务员考试制度则是在20世纪90 年代初开始实施。虽然两种制度在时间和历史背景上存在较大差异,但它们都 是选拔人才的重要手段。本次演示旨在比较中国科举制度与公务员考试制度之 间的异同点,分析其产生的原因和影响,以期为现代考试制度改革提供借鉴。
2、建立科学的考核机制。根据不同岗位的需求,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标准 和方法,准确地评估公务员的能力和表现,以便更好地选拔和任用人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科举考试制度与现今各类考试制度之比较
科举考试制度是一种以考试为核心的选士制度,它起始于隋、确立于唐、发展于宋、成熟、衰亡于明清,历经六个朝代,绵延了一千三百年,对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均产生过重大影响。
而中国现今各类考试制度则是脱胎于科举制,经过发展、完善,最后固定下来的一种人才选拔制度,如当今的高考、公务员等考试制度,有如现代的科举。
从本质来源上讲,可以说,它们都是中国科举考试制度演化的现代版。
所以,科举考试制度与现今的各类考试制度有一些共性,但是,二者也有不同之处,本文通过对我国古代科举制度与现今各类考试制度加以比较分析,总结科举制度的利弊,借鉴其合理之处,以期深化和逐步完善我国现今各类考试制度,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的考试制度。
一、科举考试制度与现今各类考试制度的共性
(一)选拔人才均较为公正客观
科举制在其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一套完备的制度,考试有一定的内容,分级进行考试,不同的科目采用不同的方法,为确保考试的公正合理而建立的一系列防范措施,比以前任何一种选士制度都更为客观公正。
科举考试重视考生的学识和才干,而不是出身和门第,允许平民子弟参加考试。
科举举才依照考试成绩决定是否录取,在分数面前人人平等,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平等原则。
当今的各类考试制度正是体现了公平、公开、公正这一原则,分数面前人人平等。
因此选拔人才更为客观。
(二)程序严密,优胜劣汰
科举考试全程均有严密的控制程序,以规范主考与应考主体的行为,还创立诸多防弊之法,以达到对徇私舞弊之风的防范。
我国现今的考试制度都有明文规定,程序也相当的严密,优胜劣汰。
如我国公务员法明确规定了录用考试的基本原则、资格条件程序、考试办法及考试类型、主考机关,甚至命题、监督及阅卷工作等都有相关文件和法律规定。
近年来随着就业压力的增大,公务员录用比例直线上升,有些热门职位的报考人数达到几百比一,其竞争激烈程度可见一斑。
(三)对象开放,机遇均等
不光科举考试,古代文官制度的考试对象是超阶级的,特别是唐宋时代,科举考试的范围和对象进一步扩大,凡士子皆以自由报考方式参与竞争和接受挑选。
而且,在科举考试存在的1300年间,在录取程序上严格按照成绩优劣,不分门第贵贱。
现今的各类考试制度,又如公务员考试制度,我国现行公务员法规定公务员录用考试一般以公开的方式进行,凡符合报考条件的公民均可参加,不受任何阻挠和歧视,并且,凡符合报考条件的公民均可报名,不受任何其它因素的限制,而且只要考试合格且其他方面都符合报考职位的要求方可录用。
二、科举考试制度与现今各类考试制度的不同之处
[(一)考试目的不同
科举制度是一种以考试为核心的选士制度,为历代统治阶级选拔出了许多优秀人才。
科举考试的内容,主要是考核儒家经义和诗赋、策论等。
另外还考核文字理论和书法、算术等。
明清时还采用八股时文,要想通过考试,必须具备深厚的文化素养,从而保证了官员队伍具有较高的素质,使精英治国的理想成为现实。
我国现今的各类考试制度的建立和发展有着深远的历史渊源和深厚的文化土壤,之所以长期存在,也是适应我国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而产生的。
以高考为例,高考选拔人才的标准更是从更高层次、多渠道选拔的,选拔出的人才更优秀。
但选拔的目的不同于科举制。
我国高考选拔人才,不是为了选拔官员,而是为了向高校输送优秀的人才,更好地提高人才的素质,从而更好地为国家做出贡献。
] (一)考试内容不同
科举考试在唐代还考数学、法律及其它一些应用科学,后来逐渐变成以儒家经典为主,
至明清则成了死板的八股考试,不允许考生思想自由发挥,这大大钳制了人的思想。
而现行的各类考试制度则要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管理诸多方面的科学知识,考试内容注重实际,强调能力,并注意通才和专才相结合,对不同类型的公务员进行不同形式和内容的考试。
(二)考试程序不同
科举考试和现行各类考试制度都有比较严密的录用程序,但是科举制度的录用程序更为纷繁复杂,层级较多。
拿清朝来说,它的考试录用要经过县试、府试、院试、乡试、会试、殿试和任用这样一个过程,及第需耗费大半生时间。
现行的各类考试的录用程序较科举考试比较简单,大体分为四阶段:即招考、考试、录用和试用,其中各个程序都有明确的时间规定,这样人性化的规定有利于考生及时作出选择,而不是唯考是举。
(三)监督机制不同
尽管对科场舞弊者惩处的酷刑令人触目惊心,科举作为成名登科的唯一途径,还是引得不少人敢于科场作弊,冒险一搏。
由于封建王朝的专制集权管理而无法建立起有效、民主的监督机制,这就增添了科举考试的虚假性和不公平。
现今的考试到录用都有一定的监督机制制约,如公务员考试,近年来还实行“阳光招考”,招考方式更加公开,尤其是部分职位的面试还专门设立了旁听席,切实接受社会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综上所述,中国科举史为我国现今各类考试制度的改革留下了丰富的经验与深刻的教训,鉴古可以知今,通过对科举考试制度与现代公务员考试制度的比较分析,可以为当今的各类考试制度的改革,尤其是为高考、公务员考试制度改革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