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生平事迹

合集下载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韩愈主要内容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韩愈主要内容

宗师列传唐宋八大家韩愈主要内容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东郡临汾(今山西省临汾市)人,唐朝文学家、思想家、政治家,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文学作品和思想主张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称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本文将介绍韩愈的生平事迹、文学成就和思想主张。

一、生平事迹韩愈出身于书香世家,父亲韩朗是当地一位有名的学者,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

在父亲的影响下,他自幼勤奋好学,深得父亲的赏识。

后来,韩愈考取了进士,开始在朝廷任职,先后担任过秘书省校书郎、翰林学士等职务。

在朝廷任职期间,韩愈多次上疏劝谏,为政治改革和廉政建设提出了许多宝贵的意见。

他曾经提出"以法正政"的主张,主张对贪官进行清洗,以挽救朝廷的声誉和政治形象。

由于当时政治腐败严重,他的建议没有得到重视,甚至遭到了一些人的排挤和打压。

韩愈在政治上屡受挫折,但他并没有气馁,反而更加努力地投身文学创作和学术研究。

他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一位杰出的作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不仅在当时享有盛誉,而且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文学成就韩愈的文学作品具有独特的风格和特点,主要包括诗、赋、文等多种体裁。

他的诗歌以坚实的实践活动为主题,反映了他对社会、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

他的七律《马诗》被誉为"千古绝唱",描写了壮志豪情和不畏艰险的英雄气概,被后人广为传诵。

韩愈的散文作品也很有特色,主要表现在语言简练、思想深刻、情感真挚。

他的文学批评理论开创性地提出"格调之争"、"摹仿之误"等概念,为后来中国文论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韩愈还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的学术研究成就也颇丰。

他主张"经义",对儒家经典进行了深入研究和解读,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学术体系,被后人视为经学大家,对儒学的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

三、思想主张韩愈的思想主张以"格物致知"为核心,主张用实践活动来认识事物,通过观察、实验和思考来获得真知。

韩愈的生平简介

韩愈的生平简介

韩愈的生平简介韩愈,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韩愈的生平简介,希望对你有用!韩愈简介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

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

后因论事而被贬阳山,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

元和十二年(817年),出任宰相裴度的行军司马,参与讨平“淮西之乱”。

其后又因谏迎佛骨一事被贬至潮州。

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

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元丰元年(1078年),追封昌黎伯,并从祀孔庙。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后人将其与柳宗元、欧阳修和苏轼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他提出的“文道合一”、“气盛言宜”、“务去陈言”、“文从字顺”等散文的写作理论,对后人很有指导意义。

著有《韩昌黎集》等。

韩愈人物生平困苦童年大历三年(768年),韩愈出生。

他的祖辈都曾在朝或在地方为官,其父韩仲卿时任秘书郎。

韩愈三岁时,韩仲卿便逝世。

他由兄长韩会抚养成人。

大历十二年(777年),韩会因受元载牵连,贬韶州刺史,到任未久便病逝于韶州任上。

韩会早逝后,韩愈先是随寡嫂回河阳原籍安葬兄长,但却不得久住,只得随寡嫂郑氏避居江南宣州,韩愈这一时期便是在困苦与颠沛中度过的。

韩愈自念是孤儿,从小便刻苦读书,无须别人嘉许勉励。

科举之路贞元二年(786年),韩愈离开宣城,只身前往长安。

其间韩愈赴河中府(即蒲州,今山西永济)投奔族兄韩弇,以得到河中节度使浑瑊的推荐,却毫无收获。

贞元三年(787年)秋,韩愈取得乡贡资格后再往长安。

韩愈的一生主要事迹

韩愈的一生主要事迹

韩愈的一生主要事迹导语: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下面是为大家的韩愈的一生主要事迹,欢迎阅读。

一、人物生平韩愈长庆四年,韩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

韩愈是北魏贵族后裔,父仲卿,为小官僚。

韩愈3岁丧父,后随兄韩会贬官到广东潮州。

兄死后,随嫂郑氏辗转迁居宣城。

7岁读书,13岁能文,从独孤及、梁肃之徒学习,并关心政治,确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

唐贞元二年(786年)韩愈十九岁,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一连三次均失败,直至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进士考试才考取。

按照唐律,考取进士以后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韩愈又三次参加吏选,但都失败;三次给宰相上书,没有得到一次回复;三次登权者之门,均被拒之门外。

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韩愈二十九岁,受董晋推荐,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

这是韩愈从政开始。

韩愈在任观察推官三年中,边指导李翱、张籍等青年学文,边利用一切机会,极力宣传自己对散文革新的主张。

贞元十六年冬,韩愈第四次参吏部考试,第二年(801年)通过铨选。

这时期写的《答李翊书》,阐述自己把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古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主张,这是韩愈发起开展古文运动的代表作。

这年秋末,韩愈时年三十四岁,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韩愈步入京师政府机构任职开端。

任职四门博士期间,积极推荐文学青年,敢为人师,广授门徒,人称“韩门第子”。

贞元十八年(802年)写了名作《师说》,系统提出师道的理论。

冬,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在任不过两个月,为了体恤民情,忠于职守,上书《论天旱人饥状》,因遭权臣谗害,贬官连州阳山令。

韩愈三年任职阳山令,深入民间,参加山民耕作和鱼猎活动,爱民惠政德礼文治,《新唐书·韩愈传》因此特书“有爱于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

”在阳山令任上,一大批青年慕名投奔韩愈门下,与青年学子吟诗论道,诗文着作颇丰,今见之《昌黎文集》有古诗二十余首,文数篇。

唐宋八大家韩愈的事迹

唐宋八大家韩愈的事迹

唐宋八大家韩愈的事迹韩愈:唐宋八大家中的文学巨匠韩愈,唐代著名的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与柳宗元并称为“韩柳”,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代表作品如《师说》、《获麟解》等,至今仍被广大读者传颂。

生平简介韩愈出生于一个书香门第,自幼便受到良好的教育。

他早年曾任监察御史,因关中旱灾,上疏请免徭役赋税,遭谗被贬为连州阳山令。

后随宰相裴度平淮西藩镇之乱,任行军司马,官复刑部郎中、知江陵府。

在政治生涯中,韩愈多次因直言敢谏而触犯权贵,但他的忠诚和勇气却赢得了后世的尊敬。

文学成就韩愈在文学上的成就堪称卓越。

他主张文以载道,强调文章应以内容为主,形式为辅,这一观点对后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此外,韩愈还积极倡导古文运动,提倡写作要回归自然、质朴,摒弃浮华、矫揉造作的文风。

他的理论主张和创作实践,为唐代文学的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个性特点与品质韩愈性格刚直,敢于直言不讳,这种个性特点在他的文学作品中得到了充分体现。

同时,他好学不倦,精通经史百家,这为他在文学领域的卓越成就奠定了坚实基础。

韩愈的忠诚、勇敢、好学等品质,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文人墨客。

社会影响韩愈的事迹对当时及后世的社会文化发展产生了积极意义和深远影响。

他的文学作品不仅丰富了人们的精神世界,也提高了文学创作的整体水平。

此外,韩愈敢于直面社会问题、关注民生的精神品质,也激励着后来的文学家和政治家们积极投身于社会改革和进步事业。

对比其他作家在唐宋八大家中,韩愈与其他作家相比,具有独特的文学风格和思想观点。

例如,与柳宗元相比,韩愈的文学风格更为雄浑豪放,而柳宗元则更注重细腻描绘;与欧阳修相比,韩愈更强调文章的思想性和教育意义,而欧阳修则更注重文学的艺术性和审美价值。

这些差异使得韩愈在唐宋八大家中独树一帜,成为了一位具有独特魅力的文学巨匠。

总结韩愈的一生英勇无畏、积极向上,他的文学成就和品质为后世留下了丰厚的宝贵遗产。

作为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愈在文学领域的卓越贡献和深远影响,使得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举足轻重的地位。

韩愈的一生主要事迹

韩愈的一生主要事迹

韩愈的一生主要事迹韩愈的一生主要事迹导语:后人对韩愈评价颇高,明人推他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作品都收在《昌黎先生集》里。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韩愈的一生主要事迹,欢迎阅读。

一、人物生平韩愈长庆四年,韩愈因病告假,十二月二日,因病卒于长安,终年五十七岁。

韩愈是北魏贵族后裔,父仲卿,为小官僚。

韩愈3岁丧父,后随兄韩会贬官到广东潮州。

兄死后,随嫂郑氏辗转迁居宣城。

7岁读书,13岁能文,从独孤及、梁肃之徒学习,并关心政治,确定了一生努力的方向。

唐贞元二年(786年)韩愈十九岁,怀着经世之志进京参加进士考试,一连三次均失败,直至贞元八年(792年)第四次进士考试才考取。

按照唐律,考取进士以后还必须参加吏部博学宏辞科考试,韩愈又三次参加吏选,但都失败;三次给宰相上书,没有得到一次回复;三次登权者之门,均被拒之门外。

贞元十二年(796年)七月,韩愈二十九岁,受董晋推荐,出任宣武军节度使观察推官。

这是韩愈从政开始。

韩愈在任观察推官三年中,边指导李翱、张籍等青年学文,边利用一切机会,极力宣传自己对散文革新的主张。

贞元十六年冬,韩愈第四次参吏部考试,第二年(801年)通过铨选。

这时期写的《答李翊书》,阐述自己把古文运动和儒学复古运动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主张,这是韩愈发起开展古文运动的代表作。

这年秋末,韩愈时年三十四岁,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这是韩愈步入京师政府机构任职开端。

任职四门博士期间,积极推荐文学青年,敢为人师,广授门徒,人称“韩门第子”。

贞元十八年(802年)写了名作《师说》,系统提出师道的理论。

冬,韩愈晋升为监察御史,在任不过两个月,为了体恤民情,忠于职守,上书《论天旱人饥状》,因遭权臣谗害,贬官连州阳山令。

韩愈三年任职阳山令,深入民间,参加山民耕作和鱼猎活动,爱民惠政德礼文治,《新唐书·韩愈传》因此特书“有爱于民,民生子以其姓字之。

”在阳山令任上,一大批青年慕名投奔韩愈门下,与青年学子吟诗论道,诗文着作颇丰,今见之《昌黎文集》有古诗二十余首,文数篇。

韩愈的简介和作品有哪些故事

韩愈的简介和作品有哪些故事

韩愈的简介和作品有哪些故事韩愈是唐代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被誉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他的文学成就以“韩草”和“雅正书”著名,更以其办学事迹和文化思想影响深远。

一、韩愈的生平韩愈(AD 768年-824年),字退之,汉族,山东沂山人。

在唐代中期出生,是当时最重要的文学家之一。

韩愈在长安进士,曾被命仕长才、侍御史、太常丞等官职。

由于他的政治观点与李林甫家族和他的文学敌人不同,因此几次被贬到边远的地方。

他曾经历了三次贬谪,但他坚持不懈地追求学问并与世人分享他的知识和见解。

他撰写的书信、文集和论文记录了他的精神旅程。

二、韩愈的创作韩愈的文学风格集中体现在他的“韩草”和“雅正书”之中。

他的韩草语言流畅,中英混杂,诙谐而生动。

这些作品包括诗歌、散文和书信,涵盖了许多主题,例如自然、历史、伦理、宗教和政治。

其中,代表性的作品包括《师说》《原道》《进学解》等。

韩愈的“雅正书”则表现出一种对文字规范和文化准则的高度重视。

这些作品以经典作品为灵感,表现韩愈对文化认同的强烈热情和对孔子思想的深刻理解。

其中最著名的作品是《进学解》和《师说》等。

这些作品不仅对中国文化和语言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也对中国文化及其教育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韩愈的办学事迹韩愈作为一名著名的文学家,他的教育思想也同样出彩。

他一生严谨治学,提出了“九大疑状”并倡导“治学严格,立论正直”的学风。

他的字号“退之”,意为退隐读书,他非常看重教育,把自己半生中从各地搜集到的珍藏品,甚至家乡的土地都奉献给了儒学教育事业。

一个具有浓郁文化气息的“致公堂”,就是韩愈的博学之所。

韩愈任教期间,众多弟子成才,传值不绝,不仅充实了当时的文化思想界,而且还推广了儒学教育。

他弘扬了一种精神,就是责任与担当,开拓兼容并包、尊儒素泽的儒家教育新思路。

四、韩愈的文化思想韩愈的文化思想对后世影响巨大。

他推崇儒学思想,坚信“儒学之宝,人生之常”,注重传承和创新,倡导教育平等和人文精神,早就预感到了“文化问题”和“教育问题”的深层次危害,提出“学习贵在性命”的名言,鼓励人们要从心底里学习和提升自己的品德和气质。

韩愈的简介资料及诗词作品

韩愈的简介资料及诗词作品

韩愈的简介资料及诗词作品韩愈是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

他的诗词作品被誉为具有高度人道和文化内涵的杰作,为后人所津津乐道。

以下是对韩愈简介资料及其代表作的详细介绍。

一、韩愈的生平简介韩愈,原名韩退之,字退之。

生于唐朝贞元十一年(公元817年),卒于宣宗天复二年(公元873年)。

其家族为汉朝时期的三公之一韩信后裔,而韩愈后来也成为了一位著名的思想家和文学家。

韩愈幼年丧父,由母亲一手抚养成人。

自幼好学,学有所成,十八岁时便通过了科举考试。

在任国子监博士期间,他积极倡导新学说,主张典礼主义与道家思想相结合,并在唐代文坛上崭露头角。

但随着唐代政治动荡的加剧,韩愈身陷朝政斗争中。

曾被监禁、贬谪多次,直到晚年才得以重归政治舞台,担任太子少傅的职务,为官方提供“新儒家”思想与文化建设的倡导。

二、韩愈的诗词作品韩愈以其绝世的诗词作品著称于世。

他的诗词作品注重表现人类情感,崇尚自然,极具人文主义的色彩。

以下是韩愈的三首著名的诗词作品:1、《竹石赋》《竹石赋》是韩愈的代表作。

该文描写了一组竹石的形象和特征,并借此抒发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整篇文章以“竹石”为载体,表现了一种超越物质的精神追求,深刻揭示了人类思想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2、《庐山谣》《庐山谣》又称《庐山谣辞》,是韩愈创作于太和元年(公元827年)的一首赞美名山美景的诗词。

该作品通过描绘庐山的景色,反映了韩愈的自然观和审美情趣。

其中“芳林新叶催陈叶,残峰浅翠闭苍烟”一句,被誉为唐代山水诗的代表作之一。

3、《秋雨行》《秋雨行》是韩愈在贬谪途中创作的一首诗。

该诗通过描述秋雨的形象和特征,与自己的境遇相对比,表达出愁苦与孤独。

诗中那悲壮豪放的气质,淋漓尽致地表现了韩愈的个性和情感体验。

三、韩愈的思想贡献韩愈的思想和文化建设对唐代社会发展和中国文化历史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他倡导新学说,强调了中心主义和人文主义思想,对当时典章制度和文化传承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韩愈的简介和

韩愈的简介和

韩愈的简介和韩愈,唐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是中国古代文化史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人物之一。

他的一生充满了坎坷和波折,但也因为他独特的视角和对社会发展的深刻思考,成为了唐代文化的重要代表之一。

本文就韩愈的生平事迹、思想和作品进行分析和介绍。

一、生平事迹(1)早年经历韩愈于公元768年出生于河南南阳人,出生在一个不算富裕的家庭。

他十分聪明,自小勤奋好学,对于经典文化有着浓厚的兴趣。

在14岁的时候,他考入了洛阳的大学学习。

自此,他开始了人生的另一个阶段,着手研究网络安全。

(2)官场生涯韩愈在唐朝时期成为了一位重要的官员,在多个地方的政府和宫廷都有过任职。

他曾在唐玄宗和唐肃宗的朝廷上担任过散骑常侍、礼部侍郎和集贤宾等职务。

但考虑到他固执的性格和对朝廷的批判态度,他被迫多次辞职和落职。

最终,他辞去了所有官职,成为了一名自由写作家和学者。

二、思想韩愈是中国文化史上著名的文化观念家之一,他的思想相对于当时的主流思想更为开放和包容。

他在《师说》、《进学解》等著作中,阐述了自身的教育思想,并强调了学生自由发展的重要性。

他也非常重视道德修养和人格的完善,提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强调必须要对国家和人民负责。

三、文学作品韩愈的文学功底精湛,作品风格优美,涵盖了诗歌、散文、小说等多种类型。

其中,最为著名的是他的散文作品,包括《师说》、《进学解》、《原毁》等,它们具有极高的文学和思想价值。

四、传世佳话韩愈的一生给后人留下了很多佳话和故事。

其中最著名的就是他被授予了文学殿试上状元的头衔的故事。

据说当时他手写了一篇辩论文章,三日三夜不合眼,最后获得了殿试的最高分数。

这个故事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一,鼓励人们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五、影响韩愈的作品和思想超越了唐代,成为了中国文化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的开放和包容的思想影响了后来的文化发展,为后代的文化进步做出了贡献。

在韩愈的一生中,他不断地探索和思考,对中国文化史和文学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愈生平简介

韩愈生平简介

韩愈生平简介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韩愈生平简介,希望对大家有帮助!韩愈(768~824)字退之,号昌黎,故世称韩昌黎,谥号文公,故世称韩文公,唐朝河南河阳(今河南孟州)人,另有祖籍*州一说,是唐宋八大家之一。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郡望”一词,是“郡”与“望”的合称。

“郡”是行政区划,“望”是名门望族,“郡望”连用,即表示某一地域国范围内的名门大族。

而韩愈世居昌黎,故又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倡导者,故与其并称为“韩柳”,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提出了“文以载道”和“文道结合”的主张,反对六朝以来骈偶之风。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等。

有“文起八代之衰”的美称。

【评价】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宋代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指韩愈的古文提振八代的萎靡文风。

),明人推崇他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杜牧把韩文与杜诗并列,称为“杜诗韩笔”,有“文章巨公”和“百代文宗”之名。

著有《韩昌黎集》四十卷,《外集》十卷,《师说》等。

25岁中进士,29岁登上仕途,却在功名与仕途上屡受挫折。

德宗贞元十九年(803)被贬为阳山(今广东阳山县)县令。

顺宗永贞元年(公元805年),又量移为*陵府法曹参*。

赴任途中,自郴至衡,路过耒阳,专程拜谒了杜甫墓,并作长诗《题杜工部坟》以吊之,最先认识到杜诗的价值。

与衡州刺史邹儒立会于石鼓山合*亭,留题古诗二十韵。

《题合*亭寄刺史邹君》全诗凡二百言,一韵到底,一气呵成,音调铿锵,气势磅礴,为自唐以来题咏石鼓千古传诵、脍炙人口之杰作,亦为后世文人学士所推崇,步其韵而歌者不乏其人。

尤其是“瞰临渺空阔,绿净不可唾”两句,已成为后世人们广为传诵的名句。

明万历中(1587~1598),与李宽、李士真、周敦颐、朱熹、张栻、黄干同祀石鼓书院七贤祠,世称石鼓七贤。

韩愈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

韩愈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

韩愈的简介资料作品有哪些韩愈是唐代文学史上的一位重要作家和学者,他的作品涵盖了文学、哲学、历史等多个领域,深受唐代文学界和后世学者的推崇和追捧。

本文将从他的生平经历、主要作品和代表作品三个方面来介绍韩愈。

一、生平经历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汉族,河南河阳人,祖籍河南滑县。

咸阳元年(785年)考中进士,进入太子洗马的职位,后被任命为殿中侍御史,历任吏部侍郎、礼部尚书等职位。

因为他在言辞和行为上甚为刚直和不拘礼法,在朝廷上与李林甫等人发生了激烈的争论和斗争,后被贬为黔州刺史。

期间他刻苦钻研文学、历史、哲学等方面的知识,产生了大量的著作,成为唐代文坛上的著名作家和学者。

晚年因病返回故里逝世。

二、主要作品韩愈的主要作品包括诗、文、论、史、赋等多种文体,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1.《文赋》《文赋》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影响最大的一篇赋。

它以“章、句、点、画”四个方面解析文学艺术的构成要素,讲述了文章的构思、写作、收尾等方面的方法技巧和原则,成为了后代人文学写作的重要指南。

2.《进学解》《进学解》是韩愈的另一篇文论名篇,主要讲解功名、文章、治道、忠良四个方面。

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出“精于心,则神明;高于物,则雅俗;深于事,则通达;简于礼,则寡尤”的标准,极大地推动了唐代文学的发展和进步。

3.《杂说》《杂说》是韩愈在免职黔州期间所著的一部随笔集,分为十二卷,内容涉及文化、历史、政治、诗词等多个方面,精辟深刻。

这部著作以张载的“气学”为依据,主张“气质”为“道德”的核心,在唐代文化思想中占据了重要的地位。

4.《师说》《师说》是韩愈主张教育改革的名篇,他在这篇文章中提出“以实事求是、以诚意尽力、以言语思欲陶冶、以德行相扶持”等方面的创新性建议,对后世教育理论和实践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三、代表作品除了上述的主要作品之外,韩愈还有很多代表作品,这里列举几个:1.《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是韩愈的一首诗,通过对春景和忧国忧民之情的描绘,表达出他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和担忧。

有关韩愈的简介资料

有关韩愈的简介资料

有关韩愈的简介资料韩愈是唐代末期、五代时期的著名文学家、政治家和思想家,被誉为“文坛宗师”、“唐宋八大家”之一,影响了数代文学家和思想家,其思想和作品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和文化价值。

本文就对韩愈的生平、思想、文学作品、对后世影响等方面进行简介,以便于理解和学习。

一、韩愈的生平韩愈(768年-824年),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商丘)人。

出身于一户书香门第,先祖为汉武帝时期的大将韩信。

韩愈幼时聪明机敏,善于模仿,父亲能诗善文,母亲通经史,家风严谨。

他自幼好读书,经常去寻找名家讨教,勤奋好学,读书有成就,年仅17岁就中进士,后历任翰林学士、侍读、太学博士、左拾遗等职,官至尚书右丞。

韩愈晚年因反对时任皇帝的“明堂新制”而被贬为封州刺史,直至死去。

他的人生经历给后人留下了很深的印象,成为神话和传说的对象。

他在诗文中对生死、名利、吟诵等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和探讨,有着卓越的思辨能力和高深的诗文才华。

二、韩愈的思想韩愈是唐代文化思想的代表人物之一,主张严谨实用的学术制度,强调以经典为基础,批评荒唐迷信,反对文人以才华为荣,主张诗文笔力要归结于大量读书和深入思考。

他的思想具有现代意义,在学术、政治、文化等方面皆有深入的理论研究。

1. 文化思想韩愈认为中国文化是应该传承下去的,但必须要以胸中有经史为前提,把自己的言行放到大公无私的天地里去;他提倡经学,反对迷信和偏见,主张尊重经典,追求实用性。

同时,他认为自己有责任守护文明,推广经学,以使社会最大限度地受益。

2. 政治思想韩愈对政治制度的关注是从人民利益的角度出发来的。

他主张制定合理的法律制度,坚持实行廉正政治,遏制贪污腐化。

他还强调人民的知情权和选举权的重要性,认为这对于保证人民的自由和权利至关重要。

3. 文学思想韩愈的文学思想强调要学习和模仿,注重实践性,认为诗歌要体现人性,赞美真诚,反对虚伪、浮言。

他强调文学作品的真实性和直接表达,不喜欢华丽的修辞,坚持本真实际的表达,体现了一种现代性的写作思想。

韩愈的故事六则

韩愈的故事六则

韩愈的故事六则说到韩愈,几乎无人不知:唐宋散文八大家之首!可就是这位“文起八代之衰”的文坛领袖,科举却六次落榜,最终也没能考中“博学鸿词科”。

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有关他的故事,希望你喜欢!“公卷”延誉“通榜”推荐唐贞元二年(公元786年)秋,19岁的韩愈赴长安投奔族兄韩弇。

不巧的是,就在韩愈快到长安时,唐德宗命河中节度使浑瑊与吐蕃缔结盟约,韩弇以殿中侍御史为判官前往河中。

当时的科举,能否中第并不完全取决于试卷的水平,名人的“公卷”延誉和“通榜”推荐至关重要。

科考之前,考生要把自己平日所作的诗文呈给朝中硕学名儒传阅评判,以提高自己的地位和影响,这就是“公卷”延誉。

硕学名儒根据自己对考生诗文的评判,向主考官推荐一个预选榜,这就是“通榜”推荐。

科举的试卷并不糊名,由主试者决定取舍。

通常,主考官根据“通榜”推荐和考生临场试卷,综合决定名次高下。

考生如果没有得力名人的“公卷”“通榜”,仅凭试卷水平是很难中第的。

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一个人要想成功,不仅自己要行,还得有人说你行,而且说你行的人得行。

韩愈要想找到为自己“公卷”延誉的名人,只有通过族兄韩弇这一条路。

但当时韩弇重任在身,找关系为韩愈“公卷”延誉只能等到回长安以后。

韩愈到长安不久,便传来吐蕃劫盟的消息,除浑瑊一人逃脱外,其余一千多人全部被吐蕃所擒,韩弇更是遇害。

韩愈的期待落空了。

“长安米贵,居之大不易”,他在长安“穷不自存”,生计成了问题。

万般无奈之际,韩愈想到了故人北平王马燧。

马燧请韩愈到自己家,给两个儿子当老师,韩愈的生活这才有了着落。

四次考进士终进“龙虎榜”稳定下来的韩愈开始准备应考礼部进士试。

他先向一些考中进士的人请教应试方法。

有的拿出礼部考过的赋、诗、策等考试题,韩愈一看,“以为可无学而能”,觉得自己根本不用学就可以答得挺好。

可是,事实远比想象的残酷得多。

此后的三次科考,韩愈都是名落孙山。

但是,韩愈并不气馁。

他认为自己的文章合于古人之道,而当下考试刻意追求形式的四六骈文,毫无价值。

韩愈的生平事迹

韩愈的生平事迹

韩愈的生平事迹韩愈,字退之,世人称之为“韩昌黎”或者“昌黎先生”,是唐代时期著名的思想、文学和哲学家。

下面是店铺搜集整理的韩愈的生平事迹,希望对你有帮助。

韩愈的生平事迹韩愈出生在一个官宦世家,他的祖父和父亲都曾在朝中或者地方为官过。

不过在韩愈三岁的时候,韩愈的父亲就去世了,后来韩愈兄长韩会也早逝,韩愈只得跟着兄嫂相依为命。

由于韩愈聪明好学,七岁便能言,十二岁就能成文,所以对于参加科考是有信心的。

公元789年开始的几年中,韩愈先后参加了四次了科举,却没有一次中第。

后来韩愈的嫂夫人去世,韩愈回到家乡守丧五个月。

虽然韩愈几次参加科举考试均以失败结束,但是这并没有打击到韩愈的自信心。

公元796年,韩愈受到董晋的举荐,从而有机会在宣武军出任观察推官一职。

在这三年的任职期间,韩愈一边指导青年才俊的学习,一边极力推广自己对于散文改革上的看法和主张。

后来董晋去世,韩愈扶着其灵柩离境,就在韩愈走后的四天,军中发生了变乱,韩愈因此躲过了一劫。

公元801年,韩愈通过了考试,被任命为国子监四门博士,后又晋升为监察御史。

韩愈为人正直坦率,面对不平之事,他会毫无顾忌的直言说出事情的要害,加上他那铿锵有力的语言艺术,使得说理有深度,有力度,时常会让犯事之人心里不舒服。

关中地区大汉,官员却封锁消息,韩愈著文说理,被犯事人污蔑,后被流放。

韩愈最为著名的直谏就是谏迎佛骨了。

宪宗满怀欣喜迎接佛骨,却被韩愈劈头说道,供奉佛骨是荒唐事,是祸害。

这引得皇帝大为恼怒,韩愈因此被又一次被贬。

后韩愈逢天下大赦,才被调往中原地区。

后来韩愈还以一身凛然正气和忠义之胆,劝诫了镇州的叛乱。

公元824年,韩愈请病在家,年底去世,享年五十七岁。

韩愈的传奇故事相传韩愈被贬在地方为官,心情很是不爽,刚好遇到侄子和修仙道士吕洞宾,说他可以上华山游览风景排解郁闷心情。

韩愈觉得主意不错,可是苦于华山高险难登,于是被吕洞宾用仙法助其来到顶峰,顿时一览众山小。

望着眼前层峦叠嶂,流云飘渺的世界,韩愈的心情顿时大好。

韩愈的典故故事精选十一则

韩愈的典故故事精选十一则

韩愈的典故故事精选十一则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河南河阳(今河南省孟州市)人。

自称“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昌黎先生”。

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被后人尊为“唐宋八大家”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韩愈的典故故事精选十一则,欢迎大家阅读!叩齿庵韩愈来到潮州后,有一天在街上碰见一个和尚,面貌十分凶恶,特别是翻出口外的两个长牙,韩愈想这决非好人,心想着要敲掉他那长牙。

韩愈回到衙里,看门的人便拿来一个红包,说这是一个和尚送来的。

韩愈打开一看,里面竟是一对长牙,和那和尚的两只长牙一模一样。

他想,我想敲掉他的牙齿,并没说出来,他怎么就知道了呢?韩愈立即派人四处寻找那个和尚。

见面交谈后,韩愈才知道,原来他就是很有名的潮州灵山寺的大颠和尚,是个学识渊博的人。

韩愈自愧以貌看人,忙向他赔礼道歉。

从此,两人成了好朋友。

后人为纪念韩愈和大颠和尚的友谊,就在城里修了座庵,叫“叩齿庵”。

设水布古时候,潮州韩江里的放排工,既要扛杉木,又要扎杉排,一会儿跳下江,一会儿爬上岸,身上的衣服湿了干,干了又湿,常常患上肚痛病和风湿病。

于是他们做工索性光着膀子,不穿衣服。

每天在江边挑水、洗衣服的妇女,看见放排工赤身裸体,就告到官府。

官府交涉过后,放排工只好穿上衣服。

韩愈来到潮州,听闻这件事后,他跑到江边实地查看放排工扎排和放排的情形。

韩愈认为放排工成天穿着一身湿衣服,容易得病。

在回衙后,他便让人到江边通知放排工:今后扎排、放排肘,可以不穿衣服,只在腰间扎块布能遮羞就好了。

这块布后来就成了潮州的放排工和农民劳动时带在身上的浴布,潮州人把它叫“水布”。

性情中人韩愈性格开朗豁达,与人交往,无论对方发迹或是潦倒,他始终态度不变。

年轻时同孟郊、张籍友善,二人声名地位还不高,韩愈不避寒暑,在公卿中赞扬推崇他们。

张籍终于得中进士,荣获官禄。

后来韩愈虽然身份显贵,每当办完公事的闲暇,便同他们一起谈话宴饮,论文赋诗,和过去一样。

韩愈生平与创作简介

韩愈生平与创作简介

韩愈生平与创作简介韩愈,字退之,河南河阳(现在河南孟州)人。

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

唐代文学家。

力反六朝以来的骈偶文风,提倡散体,与柳宗元同为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其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列为“唐宋八大家”之首,有《昌黎先生集》。

《马说》《师说》《祭十二郎文》《送孟东野序》《送董邵南游河北序》等,都是很著名的文章。

一、生平经历韩愈(768-824),字退之,河阳(今河南孟县)人,郡望昌黎(今属辽宁)。

故他又自称昌黎人,世称韩昌黎。

韩愈的高祖、曾祖、祖、父都做过朝官或地方官。

但其“三岁而孤”,由其兄韩会抚养。

韩愈在《与凤翔邢尚书书》中自言“生七岁而读书,十三而能文”,可能与韩会的抚育有关。

父辈能文者有韩云卿,李白称他“文章盖世”。

韩愈也说:“愈叔父当大历世,文辞独行中朝。

”由此看来,韩愈既出生于官宦之家,叔父与兄又都以文章名世,这样的门第对于他后来的趋向有一定的影响。

韩愈时,家道已中落,而且韩会早死,韩愈随寡嫂颠沛流离,《祭郑夫人文》云:“就食江南,零丁孤苦。

”韩愈二十岁时,赴京师求官,又曾“穷不自存”。

韩愈初到长安谋考进士,在《答崔立之书》中说:“仆始年十六时,未知人事,读圣人之书,以为人之仕者,皆为人耳,非有利乎己也。

及年二十时,苦家贫,衣食不足,谋于所亲,然后知仕之不唯为人耳。

乃来京师,见有举进士者,人多贵之。

仆诚乐之,就求其术。

”但此后举进士,三次落第,终于寄食于人。

直到贞元八年(792),韩愈二十五岁,始中进士。

这次考试,由陆贽主考,梁肃、王础为佐,号称得人。

“所与及第者,皆赫然有声”。

除韩愈外,还有李观、李绛、崔群、欧阳詹、王涯、冯宿等,“皆天下之选”。

韩愈此后又应吏部博学鸿词科考试,但前后三年,终于落选。

此后,韩愈便上书宰辅,以求闻达。

贞元十一年(795)三月之内三次上书,竟无消息。

于是离开京师,到地方为佐吏,先佐汴州,又佐徐州。

直到贞元十八年(802),韩愈才得国子监四门博士。

韩愈的简介有哪些故事呢

韩愈的简介有哪些故事呢

韩愈的简介有哪些故事呢韩愈(768年-824年),唐代文学家、思想家,被誉为唐代“经义文学”和“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非常重视道德观念,在唐代古文运动的历史上,创造了新的篇章。

韩愈的简介有很多故事,下面我将针对其代表性的几个故事作进一步的介绍和解释,以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这位伟大文学家和思想家。

故事一:韩愈荐举柳宗元柳宗元是唐朝的一位大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和书法家。

韩愈在唐朝时期时,曾在内阁文学院中荐举柳宗元。

当时柳宗元十分年轻,但是他的才华过人,写了很多备受推崇的古文文章。

在当时的文坛上,柳宗元的才华被很多人瞩目,但由于没有权势,他未能获得官职。

正是在韩愈的推荐下,柳宗元才从内阁文学院入选,成为了一名官员。

这个故事说明了韩愈在唐朝时期被重视的地位,并证明了韩愈的才华和眼光。

值得一提的是,柳宗元在韩愈的影响下,接受了古文运动的思想和书写技法,成为了古文运动的代表人物之一。

故事二:韩愈与李白、杜甫的故事韩愈、李白、杜甫的文学成就都非常显著,因此有许多人常常把他们并列称之为“唐三杰”。

然而,韩愈、李白、杜甫却并不是朋友。

相反,李白和杜甫都曾经批评过韩愈的文学才华和思想。

尽管如此,因为他们的作品都非常重要,这使得在他们的时代和以后的历史上,他们的成就都遭到了高度的认可。

因此,尽管韩愈、李白和杜甫之间并没有特别紧密的联系,但是他们共同书写了唐代文学史上最为重要的一页,展现出来的是唐代文学之好的辉煌局面。

故事三:韩愈的“师说”韩愈曾经提出一个重要的观点,被称为“师说”。

根据这个说法,一个人只有在学习他人的知识的基础上才能够独立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也就是说,培养好的学术背景是发展个人才华的前提。

“师说”的观点反映了韩愈对于人类知识共同体的应否认识和理解,强调人类类固有的互动性和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与他人交流、讨论,不断深化个人认识和理解,创造自己的思考方式,从而以更为深刻的认识来理解整个世界。

以上就是关于韩愈的简介及其代表性故事的介绍。

韩愈一生的简单概括

韩愈一生的简单概括

韩愈一生的简单概括韩愈,出生两个月,娘没了,三岁时,爹死了。

长兄如父,自此他便跟着大他30岁的哥哥嫂子一起生活。

韩愈9岁时,哥哥韩会因受牵连被贬至如今的广东,三年后哥哥病逝。

之后经历安史之乱,嫂子带着韩愈一起着颠沛流离的生活。

童年凄惨,但他读书勤勉努力。

公元前786年,18岁的韩愈第一次走进长安,参加科举,但因为科举要求写骈文,他却喜欢写古代散文。

直到公元前792年,韩愈四进考场,终考中进士,然恰逢科举制度改革,他又再次落榜。

此时嫂子又病逝,这时韩愈的生活是最差劲的。

之后两次科举,仍然落榜。

这一年韩愈28岁,遇到了董晋°,但仍没有被重用,此时他写出了:"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

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表达了自己郁郁不得志的心情。

公元前801年,33岁的韩愈进入国子监,写下了千古名篇《师说》:"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

"师不必贤于弟子,弟子不必不如师。

"2年后,升任监察御史,因弹劾李实,遭到诬陷,被贬至如今的广东。

公元前805年,唐宪宗上位,韩愈被召回长安。

他又写出了《进学解》:"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后韩愈被派平定兵乱,收回淮西,升任为刑部侍郎。

这一年,韩愈49岁,官场沉浮和岁月流失,都没能消磨他的心性。

公元前819年,皇帝准备迎佛骨,韩愈强烈反对,提交了《谏迎佛骨表》,惹得皇帝大怒,被贬至潮州。

励精图治,大力开荒,受到了百姓的爱戴。

公元前821年,唐穆宗继位。

韩愈被调回京城,当兵部侍郎。

又逢镇州兵乱,前往平叛。

后又遭到写"锄禾日当午"的李绅的弹劾,公元824年韩愈病逝,终年56岁。

韩愈的生平故事

韩愈的生平故事

韩愈的生平故事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思想家,河阳(今河南省焦作孟州市)人,汉族。

祖籍河北昌黎,世称韩昌黎。

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

有关他的历史故事有什么呢?一起来看看吧!一、艰难求学韩愈(公元768──824年),字退之,河阳(在现在河南省)人,唐代文学家。

他曾在地方政府和朝廷任职,多次被贬官。

他提倡的“古文运动”,开创一代文风,对后世产生很大影响。

他的散文,说理透彻,气势磅礴,语言简洁,在唐宋散文八大家中被列在第一位。

韩愈的诗也别具一格。

1、童年韩愈的父母在他很小的时候都去世了。

他就由在京城做官的哥哥韩会抚养。

韩会对弟弟很好,教他认真读书,好好做人。

韩愈十岁的时候,韩会受到别人的牵连,被贬官到韶州(在现在广东省),到韶州不久,韩会就因心情苦闷,又加上水土不服,生病死了。

在朋友们的帮助下,嫂嫂郑氏带着韩愈和儿子,护送着韩会的灵柩,回到了故乡河阳。

安葬了韩会以后,郑氏关心地对韩愈和儿子说:“人生短暂,你们要抓紧时间读书做学问。

虽不求显赫一时,也要不枉度一生。

”韩愈这时候已经很懂事了,他知道这是嫂嫂替哥哥说出的话。

从此以后,每天早上公鸡一叫,他就起床做操,然后回到书房里读书。

韩家历代有人做官,藏书很多。

韩愈就从《论语》、《孟子》读起。

遇到问题,他就向嫂嫂请教。

可当韩愈读到《书经》、《易经》的时候,嫂嫂就不能教他了,韩愈就去找当地有学问的人请教。

就这样,韩愈还读了《老子》、《庄子》、《荀子》等先秦散文著作。

有一年春天,嫂嫂把韩愈叫到身边,对他说:“兄弟,你长大了,去洛阳求学吧。

那里有学问的人多,可以开阔你的眼界。

”第二天,韩愈带着书僮,走上了去洛阳的路。

2、读书像品酒到了洛阳以后,韩愈拜访了一些韩家相识的亲朋故友。

大家见他懂礼貌又有学问,都邀请他住在自己家里。

韩愈谢绝了大家的好意,自己找了两间茅屋住下,开始过起清贫的读书生活。

韩愈身穿布衣,每天只吃两顿饭,其余的时间都用来读书、访友。

韩愈的简介和诗词有哪些故事

韩愈的简介和诗词有哪些故事

韩愈的简介和诗词有哪些故事韩愈是唐代大诗人之一,他的诗文风格独具特色,受到了广泛的赞誉。

他的生平事迹也非常的精彩,下面我们来一一了解他的故事。

一、韩愈的简介韩愈,字退之,唐代大诗人之一,出生于河南南阳。

他的父亲韩武彝是唐朝初期的一位官员,家族世代从事文化事业,韩愈也从小在文化的熏陶中长大。

他十分聪明好学,很早就被誉为“南阳奇才”,在当地名声很大。

韩愈年轻时曾经考取过进士,但是由于一些政治原因没有被及格,之后他离开了京城,返回南阳继续从事文化活动。

他后来也到过不少地方旅行,结交了很多文化人士,丰富了他的文学生涯。

韩愈的诗词作品成就非常高,他笔下的诗歌激情澎湃,独具一格,风格优美,语言清丽,人物形象生动,反应了当时社会现实和人民群众的生活状况。

二、韩愈的诗词故事1、《帝京篇十首》韩愈在年轻时曾经辗转京城,他对这座城市的印象非常深刻,于是便写下了《帝京篇十首》。

这十篇诗歌中,每一首都有描绘京城的细致描写,是一篇三百韵律的七言绝句,富有节奏,旋律优美动听。

这些诗歌描写了京城的壮美繁华,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的社会和人民生活状况,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文化意义。

2、《扬州慢》《扬州慢》是韩愈的一首名篇,这里的“慢”指的是慢板乐曲。

这首诗歌描绘了扬州的美景和文化底蕴,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上一些存在的问题。

这首诗歌的写作背景是韩愈为回报好友下次家乡时所写,在诗歌中韩愈用诗句抒发自己内心的情感和对大好河山的感慨之情。

3、《师说》《师说》是晚唐文化名士韩愈的一篇名篇,这篇文章是韩愈为自己辩白的一篇文章。

在这篇文章中,韩愈认为自己受不住社会诱惑、回归儒学之后的种种震荡,因此变得非常悲观和凝重。

他说:“我相信儒家的道理,但是一旦面对凌驾于道理之上的世俗利益,我就无法自拔。

”这是韩愈的一次自我审问之旅,同时也呼吁读者要坚持正义,不受世俗迷惑。

4、《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这首诗歌是韩愈早年时对名将张十八的赞美之词,诗歌描绘了早春的景象,以及这个时期历史发展的趋势。

韩愈的简介及作品有哪些书法家

韩愈的简介及作品有哪些书法家

韩愈的简介及作品有哪些书法家韩愈是唐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书法家之一,被誉为“唐代巨贤、八达岭”。

他的诗、文、书法等作品具有很高的文学和艺术价值,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从韩愈的生平经历、主要作品以及其书法艺术等方面进行阐述。

一、韩愈的生平经历韩愈于唐太和七年(公元768年)出生于河南南阳一户寒门书香之家。

由于家庭贫困,他从小对知识渴求极大,勤奋学习。

后来,他发现当时的科举制度和官僚制度严重腐败,韩愈便倡导“士为知己者死”的思想,提出“进士不应当是做官的主要目的,而是为国家做出贡献的手段”。

他的思想理念对后世的政治变革和文化思潮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韩愈在唐代时期的职位非常高,曾任太学博士、集英殿学士等职,是唐代皇帝的重要参谋和文化顾问。

他的多部著作都曾影响了当时的诗、文、经学流派,被誉为“唐代的文学经典之一”。

韩愈的政治理念及家族的寒微之身,曾使他多次遭遇官场风波。

他曾因与国子监监丞蔡沈的意识形态不合,引起两人的长达十年的纠纷;他也曾因与同僚元稹争论文学而引起风波。

但韩愈的高尚品德与才华使得他始终得到时人的敬爱和赞赏。

韩愈于公元824年逝世,享年57岁。

他的去世引起很大的悲痛和感叹,后世几经推崇,被誉为“文坛宗师”。

二、韩愈的主要作品1、《师说》《师说》是韩愈的代表作之一,以言辞犀利、气势磅礴著名于世。

韩愈在文中对当时士人以及老师的责任和义务进行了深刻的论述和批判。

2、《进学解》《进学解》是韩愈的又一经典之作,文章主要讲述了闲话学习的重要性以及进学者应该如何才能获得知识和提升心智,是唐朝士人传统文化的代表作品之一。

3、《希世格言》《希世格言》是韩愈晚年的一部遗著,分为十四卷,内容涉及政治、文化、教育等方面。

该书极富思想深度和启示作用,对唐代后期的文化建设和政治变革起到了推动作用。

4、《梦溪笔谈》《梦溪笔谈》是唐代一部主要的文学、艺术、哲学及科技综合性著作,其思想内容涵盖了许多领域,是韩愈所著书中最具影响力的一部。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韩愈生平事迹篇一:韩愈生平研究韓愈生平研究壹.時代背景韓愈生於唐代宗大曆三年(西元七六八年),卒於穆宗長慶四年(西元八二四年)。

正好處於安史之亂後,朝政日衰、國勢日削的時代。

中唐以後,朝政之所以日益衰敗,宦官專權是最主要的影響因素。

唐代宦官在朝政上得權,是始於玄宗信任宦官高力士。

而安史之亂後,宦官李輔國擁立肅宗登皇位有功,肅宗任為「元帥府行軍司馬」,把兵符軍號都交由其掌管,而太子李豫雖名為天下兵馬大元帥,直至即位為代宗,還得稱李輔國為尚父。

李輔國被殺後,宦官程元振因擁代宗登基有功,繼任為「元帥府行軍司馬」,專制禁軍,權勢更為擴大。

德宗時,藩鎮朱泚攻進長安,德宗離京出走,逃往山南,等到亂事平定,德宗對藩鎮及武官均不敢信任,而宦官竇文場、霍仙鳴隨行有功,特將禁衛軍之左右神策、天威等軍,全交由宦官主管,從此中央軍權被宦官所掌。

此外,中唐以來所設置的樞密使和宣徽使,也交由宦官去擔任,執掌皇室機要,宣傳詔令,在政事上與宰相分掌軍政。

各大小軍區,都由宦官去擔任監軍;宦官有時甚至利用藩鎮以威脅人主或宰相。

因此,宦官能擅入威福,朝廷大臣的進退用捨,也常被宦官所操縱把持,後來皇帝的廢立生殺,都由宦官主導,從肅宗到大唐滅亡,除哀帝外,都是經過宦官所擁立,這些皇帝如對宦官不利或為他們所不滿,就被殺掉而另立一個。

唐代政治禍根,除宦官弄權外,藩鎮割據更是一股惡勢力。

藩鎮禍源的開始,應追溯到天寶元年(西元七四二年),玄宗為充實邊防,在國境邊設置十節度經略使開始,各使所領軍額,合共比當時中央禁衛軍要多出好幾倍,與唐初那種舉關中兵足以制四方的軍勢優勢,已經一去不復返。

唐代邊防軍一般都要屯田或營田,因此由都督發展而來的節度使,必須主管屯田、營田的事,而長駐軍人的家屬也住在邊疆,又必須兼管民政、度支、安撫、觀察等工作,邊防軍系召募的健兒,因長期相處,逐漸變成節度使的私人武裝力量。

邊區節度使便利用這些私人軍力,以及從屯田所得收入作為軍經力量基礎。

反之,中央政府所召募的兵員卻紀律廢弛,形成外強內弱的形式,中政府就不能控制節度使,而地方政府之武備,自從府兵制破壞以後,也廢弛不堪用。

在安史亂後,投誠的安史降將,卻佔據大鎮,在河北、山東廣大地面列鎮相望,甚而心腹地帶,也有他們節度使,自行擴充軍隊,強奪民間土地,徵收賦稅,自委官吏,各鎮間互相聯絡或互相併,這些藩鎮可說是明目張膽的割據自雄。

憲宗元和初年,雖然打敗了若干叛跡昭著的藩鎮,但各鎮的自委官吏,截留稅收,自保軍隊,依然如舊,隨時有再起作亂的可能。

凡忠於大唐王室的臣子,無不憂心忡忡,果然在憲宗被宦官殺不久,藩鎮之亂又暴發,一直到大唐本年都歲無寧。

此外,土地的兼併與兩稅法的實施,導至經濟蕭條,民生凋敝,民亂此起彼落。

在文化上受到佛老學說的影響,使得儒家的學說注入了消極的成分。

韓愈就是生存在這樣動盪的時代之中。

貳.家世一.籍貫韓愈的籍貫原本是河陽(今河南省孟縣),但他卻自稱昌黎(今河北省盧龍縣)人,《舊唐書》及李翱【韓吏部行狀】皆據此而書。

《新唐書》又以李白所撰【武昌宰韓君去思碑】謂「韓仲卿(韓愈之父)南陽人」為據,說韓愈是陽人,而於「南陽」之上加「鄧州」二字。

這些說實有考證的必要;(一)韓愈自稱是昌黎人,乃言其郡望,非實際籍貫。

在唐代,雖然豪族地主己經衰弱,但是社會上仍然存在著重視門閥的觀念,許多出身於普通地主而通過科舉考試進入仕途的人,他們講自己的家世時,往往攀援郡望,把自己說成屬於某郡顯貴的家族,用以誇耀門楣。

由於昌黎韓族頗盛,故韓愈自稱昌黎人。

其實韓愈並不是出身於昌黎韓族。

唐代兩支韓族的遠祖均為西漢韓頹當(韓信之子)。

頹當於漢文帝十四年(西元前一六六年)被封為弓高侯,居河間高縣(今河北省阜城縣)。

其子孫日益繁衍,其中一支派由韓騫徙居南陽郡的赭陽(今河陽省南陽縣),傳至後魏韓播,徙居昌黎棘城,其後裔為昌黎韓族。

唐玄宗時的宰相韓休和唐德宗時的宰相韓滉所屬的就是這一支的世族。

韓頹當子孫的另一支由韓尋徙居穎川(今河南省禹縣),其子孫雖曾徙居武安(今河北省武安縣)、九門(今河北省石家莊東北)、陳留(仱河南省開封西北)等灺,但仍屬於穎川韓族,韓愈應該就是這一族。

(二)李白所說的南陽,是指處於太行山以南和黃河以北的區域(相當今河南省濟源縣至獲嘉縣一帶),它在春秋時屬於晉,在戰國時屬於魏。

河陽正處於這個地區之中,所以李白說韓仲卿是南陽人,實際上是說他是河陽人。

《新唐書》列傳的編撰者宋祁沒有搞清楚,以為李白說的南陽是指荊州的南陽郡(治所在穰縣,今河南省鄧縣),因該郡在唐代屬鄧州,所以他就就在南陽之上另增鄧州二字。

(三)韓氏祖塋在河陽,韓愈之兄長、女兒、息國夫人皆葬於河陽,韓愈本人亦葬於河陽。

所以河陽應為韓愈之鄉里。

二.親屬韓愈祖先可追溯至漢代名將韓信,而其曾祖父韓仁泰曾任曹州(今山東省曹縣西北)司馬;祖父韓叡素,任桂州(今廣西省桂林市)都督府長史。

以下介紹韓愈之父母及其子孫。

(一)父母韓愈的父親是韓仲卿,他和大詩人李白、杜甫都有交誼。

在武昌任縣令時,對姦吏豪紳毫不留情,積極開採縣內礦產,使縣財政大為充裕,縣民收入也日益增加,武昌戶口增達三倍,因此極得當地人民的敬愛。

代宗大曆五年(西元七七○年)卒於祕書郎任內。

時韓愈三歲。

韓愈的母親,姓氏不詳。

自宋以來的韓愈傳記年譜,皆未說明其母之卒年。

韓愈出生才二月,其母即逝世,時間約在代宗大曆三年(西元七六八年)。

唐穆宗長慶元年(西元八二一年),韓愈入朝為國子監祭酒,其母始受追贈為郡國夫人。

(二)兄嫂韓愈之長兄韓會,為一倡導古文的名家.代宗永泰年間與名士盧東美、崔造、張正則四人同寄居上元(江蘇江寧縣),被時人認為才德可媲美后夔,故稱四夔。

韓會做官,是由浙西都團練觀察使李栖筠推薦的,他視韓會為賢者。

元載當國,韓會以有「文學才望」為元載所青睞,任起居舍人。

大曆十四年,因受元載案牽累,由中書起居舍人被貶韶州(廣東曲江),德宗建中元年(西元七八○年),韓會於韶州任所病逝,韓愈時年十三歲,隨嫂鄭氏護柩北歸河陽故里。

韓會之妻鄭氏,滎陽人,韓愈少孤而由鄭氏所撫養。

德宗貞元十年(西元七九四年)鄭氏卒,葬於河陽。

韓愈次兄韓介,為人孝友,在一度出任率府(大子屬官)參軍後就去逝了。

韓愈【祭十二郎文】云:「吾上有三兄,皆不幸早逝。

」因此,韓愈除韓會、韓介外尚有一兄,只是他的名字已不可考了。

(三)妻子韓愈之妻盧氏,范陽人,封高平郡君。

范陽盧氏為唐五大姓(太原王、清河崔、趙郡李、滎陽鄭、范陽盧)之一,所以盧氏為當時的名家女。

(四)子女韓愈有二子。

長子韓昶從樊宗師學文,穆宗長慶四年(西元八二四年)登進士第,任戶部郎中。

篇二:韩愈五箴韩愈五箴人患不知其过,既知之不能改,是无勇也。

余生三十有八年,发之短者日益白,齿之摇者日益脱,聪明不及于前时,道德日负于初心,其不至于君子而卒为小人也昭昭矣!作五箴以讼其恶云2。

折叠游箴余少之时,将求多能,蚤夜以孜孜3;余今之时,既饱而嬉,蚤夜以无为。

呜呼余乎,其无知乎?君子之弃,而小人之归乎?折叠言箴不知言之人,乌可与言4?知言之人,默焉而其意已传。

幕中之辩,人反以汝为叛5;台中之评,人反以汝为倾6;汝不惩邪,而呶呶以害其生邪7!折叠行箴行与义乖,言与法违,后虽无害,汝可以悔;行也无邪,言也无颇9,死而不死,汝悔而何?宜悔而休,汝恶曷瘳10?宜休而悔,汝善安在?悔不可追,悔不可为;思而斯得,汝则弗思。

折叠好恶箴无善而好,不观其道;无悖而恶,不详其故。

前之所好,今见其尤11;从也为比12,舍也为仇。

前之所恶,今见其臧13;从也为愧,舍也为狂。

维仇维比,维狂维愧,于身不祥,于德不义。

不义不祥,维恶之大,几如是为,而不颠沛?齿之尚少,庸有不思,今其老矣,不慎胡为!折叠知名箴内不足者,急于人知;霈焉有余,厥闻四驰14。

今日告汝,知名之法:勿病无闻,病其晔晔。

昔者子路15,惟恐有闻,赫然千载,德誉愈尊。

矜汝文章,负汝言语,乘人不能,掩以自取。

汝非其父,汝非其师,不请而教,谁云不欺?欺以贾憎16,掩以媒怨,汝曾不寤17,以及于难。

小人在辱,亦克知悔,及其既宁,终莫能戒,既出汝心,又铭汝前,汝如不顾,祸亦宜然?折叠说明箴铭是古代文体之一,它用简明、整齐而且协韵的语句,说明历史的经验或者人生的哲理,寓有深刻的教训。

韩愈所写的这篇《五箴》不能视为严肃的说教,而是抒发他对黑暗现实的牢骚和不满,表达他对自己怀才不遇,屡遭排挤打击的坎坷身世的深沉感叹,《序言》是写自己不到四旬就因命运多舛而过早衰老的感叹。

《游箴》表面谴责自己饱食终目,无所作为,实是抒发内心无限愤懑。

《言箴》讽刺当朝权贵昏庸腐朽,不辨是非,不值得跟他们说话。

《行箴》虽然并列当悔与不当悔两层意义,主要是对自己生平事迹的反省,结论则是只要所作所为合乎道义,即使处于困境也不悔恨。

《好恶箴》论证交际之道,所好所恶,以道为准,必须慎重。

《知名箴》通过自持有才,锋芒毕露,必然招致危险的社会经验,含蓄地倾吐了作者对于公侯显贵妒贤害能的不平之声。

“箴”虽有五,但基本内容却包含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作者对于自己”既饱而嬉,蚤夜以无为”的散漫,虚度年华表示了深刻的反省,并警告自己如不改正将被正人君子所抛弃而沦入小人的行列之中。

以道德的继承者自居的韩愈,对此时此刻散漫无为的痛悔,应该说是发自内心的。

二是作者在文中反复地自警自戒要谨慎,并且回顾了两度自任幕僚以及任四门博士期间广收门徒和在御史台遭贬的际遇,初看起来,似乎是自己言多必失的结果。

但透过现象看本质,清晰地呈现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