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美的分类
第三章美的本质
梅花的形象不等于梅花。美是客观
的观点,其错误是把“象”和“物” 混淆
起来了。“物”是实在的世界,“象” 是
知觉的世界。形象——这种非实在 的形式是不能离开人的意识的,包 含有人的创造。借郑板桥的话,物 的形象不是机械反映的“眼中之竹”, 而是主动、创造性看后形成的“胸中 之竹”。 •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 影、雾气,皆浮动于疏技密叶之 间。胸中勃勃,遂有画意。其实, 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
• 心和物不是两个东西。马祖道一说:“凡所见色,皆是 见心。心不自心,因色故有。”
中国古典美学中的意象世界
• 中国传统美学认为,审美活动就是要在物理世界之外构 建一个情景交融的意象世界 。意象是美的本体,意象 也是艺术的本体 。
• 中国美学在意象的一个最一般的规定就是情景交融。王 夫之说“情景名为二”,好像是两个东西,“而实不可 离” 。
• 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先生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 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 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来看此花时,此花 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 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王阳明《传习录》)
(二)主观论
主观论认为,美在心,即美是主 体心灵的产物。
高尔泰认为是美感决定美: “客观的美并不存在,美只要有
人感受到它,它就存在,不被 人感到,它就不存在。” “人的心灵,是自然美之源泉, 也是艺术美之源泉” “美与美感虽然体现在人物双方, 但是绝不可能把它们割裂开来。”
• “我们凝望着星星。星星是无言的,冷漠的,按照大 自然的律令运动着,然而我们觉得星星美丽,因为 它纯洁,冷静,深远。实际上,纯洁,冷静,深 远,……等等,和星星无关,因为这是人的概念。 星星自身原始地存在着,无所谓冷静,纯洁,深远。 它们是无情的,因为它们没有意识,它们是自然。”
美学概论第三章社会美和自然美
美学概论第三章社会美和自然美美学作为一门较为综合的学科,关注的不仅是艺术作品的审美特征,还包括社会美和自然美。
社会美和自然美是美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美的存在和价值,丰富了美学的内涵。
社会美是指人类社会中的美。
人作为社会性动物,其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社会的参与和交往。
社会美主要是研究人类社会中的美的表现形式和价值。
社会美一方面表现在社会生活中的艺术形式,如艺术作品、音乐、舞蹈等,它们不仅是个体审美体验的载体,更是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体现;另一方面,社会美还包括社会制度的优美、道德行为的美等方面。
社会制度的优美体现在合理公正的社会分配、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等方面,道德行为的美则体现在人们对他人的关爱、互助与奉献等。
社会美不仅是一个社会共识,更是社会的凝聚力和向往的目标。
自然美是指自然界中的美。
自然界是人类生活的基础,自然美主要是研究自然界中的美与人的交往。
自然美表现在自然景观、自然物体和自然现象等方面。
自然景观是自然美的集中体现,如山川河流、林木湖水等,其壮丽和优美给人以心灵享受和精神愉悦;自然物体的美指的是其形态、颜色、纹理等方面的审美特征,如花草树木、鸟兽虫鱼等,它们不仅给人以视觉上的享受,更是人与自然之间的纽带;自然现象的美是指自然界中具有审美性的现象,如日出日落、雷电暴雨等,它们的美在于其独特的形态和奇妙的变化,给人以震撼和启发。
总之,社会美和自然美是美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它们从不同的角度去探讨美的存在和价值。
社会美研究人类社会中的美,探索人与人之间的美的关系;自然美研究自然界中的美,探索人与自然的美的关系。
社会美和自然美相互交融、相得益彰,丰富了人们的审美体验和美的观照。
在当今社会中,我们更应该重视和保护社会美和自然美,通过艺术创作和社会行为的美来构建和谐的社会关系,同时保护和维护自然界的美,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第三章 自然美与社会美(课件)
海市蜃楼
4、生物
动物
植物
动物1(东北虎)
动物2(丹顶鹤)
动物3(鱼类)
植物1(千年杉王)
植物2(花卉)
梅花
(二)经过人类生产劳动加工 改造的自然物的美
特征
经过人类生产劳动实践活动,直接地、
不同程度地改变了原有的外貌,如:
如:山上建的山门,
如:湖中的堤
杭州西湖
西湖荷花
空间距离
天街小雨细如酥 草色遥看近却无
时间距离
如唐代诗人陈子昂当
年怀着旷世之材无法 施展的遗憾和对燕昭 王筑台求士的无限向 往,登临幽州台,情 不自禁地产生了了思 古幽情,发出了: “前不见古人,后不 见来者,念天地之悠 悠,独怆然而涕下” 的感慨.
如毛泽东同志来到北戴 河,面对白浪涛天的大 海和碣石山,不禁吟诵 到“往事越千年,魏武 挥鞭,东临碣石篇.萧 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心理距离
是指审美主体在观赏自然景物时,抛开某些功利的需
要,把自然物作为一种纯粹的审美对象加以欣赏、体 验,使二者在心理上产生的的某种间隔。 瑞士心理学家布洛的著名论断:要欣赏对象的美,必 须与对象保持适当的心理距离,不能太近也不能太 远。。 如建筑学家进森林,如果他带有选用建筑材料的目的 测量、观看树木,那他就不会作为审美主体对欣赏植 物的根、枝、叶的美,也不能会引起更多的联想。可 是如果抛开这些目的,而是以一个纯粹的观赏者的身 份去感受,就能进入审美状态,获得审美享受。所以, 心理学家布洛说:“距离”也是一条审美原理
二、自然美的分类
依据:有没有经过人类生产劳动的加工
改造。 (一)没有经过人类生产劳动加工改造 过的自然美。 (二)经过了人类生产劳动加工改造过 的自然美。
美的领域与分类
• 另一种情况是:人体不美而心灵美。《巴 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加西莫多,既驼背 又聋哑,生得奇丑,然而他却是个忠诚、四妃嫫姆据说也是“貌 甚恶而德充”。
• 还有一种情况是:人体美,心灵也美。相 传唐代刘三姐确实是个年轻美貌的农村姑 娘,同时她也是个聪明伶俐、能歌善舞、 敢于和恶势力斗争的人。这种和谐一致是 最美的。
– 在原始公社较为成熟的旧石器时代的后期,原 始人已能制造各种简单的工具,有了相互表达 思想感情的语言。他们在从事实践活动之后, 产生了对从这种实践活动中得到的愉快进行再 体验的需要,用一定的手段再现那些活动的情 景和主观感受的原始艺术,就被创作出来了。
• 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的分工,使艺术生产 成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精神生产部门。
• 人体美和人格美,在每一个具体人物身上 常常表现出极为复杂的情况。一种情况是: 人体美而心灵不美。《红楼梦》中王熙凤 可真算得上是一个美人儿了,她“身量苗 条,体格风骚”,那副打扮“恍若神妃仙 子”。可是她却是个“嘴甜心苦,两面三 刀”、“上头笑着,脚地下就使绊子”、 “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的人。
(二)私有制社会中的社会美
• 在私有制社会中,异化劳动在一定程度上 造成人的自由自觉劳动本质的丧失。如, 在我国为人们广为传说的“孟姜女哭长城” 的故事,反映了修筑长城开始并不是出于 人民的意愿。 • 但私有制又是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 物,是生产力发展的表现。
• 以劳动者的贫困、畸形为代价的异化劳动, 毕竟仍创造着美;人的自由创造的本质, 也依然随着生产力的跃进而大幅度地发展 着。迄今为止无数宏伟精美的物质产品, 大都产生于私有制社会。私有制条件下被 压迫被剥削的劳动群众,掀起革命风暴, 推动社会发展,充分显示出创造历史的人 类自由自觉的创造特性。这是阶级社会中 最伟大的崇高之美。在日常的工作、学习、 交往、爱情、友谊等方面,只要显示了人 的健康向上的本质力量的,符合进步道德 观念的,都是社会美的表现。
美的类别
2、 多变性。自然美无比丰富,多姿多彩。 多变性。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如滴, 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惔而如睡。” (郭熙:《林泉高致 山川之训》)。不 仅四季,实际上一地之形态会随时而变, 一瞬万变。自然美对自然环境依赖性强, 环境的微小变化,都会使自然美发生或 大或小的变化。
3、 奇特性。自然美原始而又多变, 、 奇特性。 带有自然天工的神奇诡异。一 山一水,一草一木。绝不会完 全一样。“上天入地难寻觅”。 人们常以“雄”、“险”、 “奇”、“幽”等等来形容著 名风景区的独特风采。 如“夔门天下雄”的三峡 夔门,由于长江急流从山峡穿 过,“峰与天关接,舟从地窟 行”,故显其雄。 “自古华山一条路”的华 山,四壁陡立,犹如一方天柱, 昂然挺立在秦岭之中,由青柯 坪向主峰攀登,真是惊险至极。
人体美充分表现了人的生 命力、丰满与健康,是对人 的生命价值的肯定。人类很 早就开始欣赏人体美。古希 腊人体雕塑,中国古代《诗 经》中的《卫风·硕人》诗 就是明证。如《世说新语》 的人物品藻:嵇康身长七尺八寸,
风姿特秀。见者叹曰:「萧萧肃肃, 爽朗清举。」或云:「肃肃如松下 风,高而徐引。」山公曰:「嵇叔 夜之为人也,岩岩若孤松之独立; 其醉也,傀俄若玉山之将崩。」
2、 对自然美的顿悟 、
通过对自然美的感知,会产生一种朦胧的审美愉快,审美主体还要通过 “完形”,进一步去领悟其意蕴。自然美是多变的、不确定的,主体也有个 体差异,领悟会有不同。一花一鸟,一山一水,无不满载着无限的深意,无 边的深情。
宋 郭熙 《窠石平远图》
《富 春 山 居 图 》 望 公 黄 元
2) 内容重于形式。美都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但是社会美与自然美相
所尊敬和爱戴。有的人尽管长相很好,但可能会以品德恶劣、举止粗
美学原理第3章 美的分类
第三章美的分类自然物本身无所谓美丑,自然美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自然美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与人的社会实践有关,是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与人类的社会属性的统一。
第一节自然美一、自然美的定义:客观自然界中自然生成的事物的美。
自然美是客观事物本身具有的自然属性,是脱离人而独立存在的。
自然物本身无所谓美丑,自然美是人的主观意识的产物。
自然美是人与自然相互作用的结果,与人的社会实践有关,是自然物的自然属性与人类的社会属性的统一。
自然美的发展:致用——比德——畅神二、自然美的特性:问题:自然与自然美的区别何在?1.自然性2.形式性从主体考察形式美,分为两个层次:A.从感官的可接受性到生理心理的愉悦性B.审美主体的观念性意义:形式美中沉淀着丰富的社会性内容——3.变易性(1)自然物自身的运动规律使然:四季、阴晴、朝暮、云雨(2)人为因素:审美主体的情、意及视角有关:同是“月”,有关山之月:“秦时明月,汉时关”;慷慨之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浩淼之月:“海上明月共潮生”;朦胧之月:“人约黄昏后,月上柳梢头”;抒怀之月:“举杯望明月,对影成三人”;萧杀之月:“人迹板桥霜,鸡声茅店月”;静谧之月:“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宜人之月:“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第二节社会美一、社会美的涵义人类实践创造的体现社会事物发展规律和丰富性,与人的实践意愿、审美理想相和谐的社会生活的美就是社会美。
二、社会美的主体——人的美1.形体美:画面:古希腊《阿波罗》、《掷铁饼者》、《维纳斯》、米开朗基罗的雕塑《大卫》比例,对称、均衡、和协是人体美的具体体现。
2.心灵美:以思想意识、道德情操、精神意志、智慧才能等为内容。
画面:《巴黎圣母院》中的敲钟人等第三节艺术美一、艺术美的含义:存在于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
艺术美与丑(1)丑是一种背景,用以衬托美的丽质音乐:《天鹅湖》选段(2)丑比美更能揭示内在的真实,更能揭发深刻的美感画面:罗丹《欧米哀尔》雕象(3)对丑的揭露、谴责和批判是令人愉快的《红楼梦》有关王西凤的描述(4)对丑的美的表现,会使人产生和谐、愉快的审美反映法国诗人波德莱尔说:“丑恶经过艺术的表现化而为美,带有韵律和节奏的痛苦使精神充满了一种平静的快乐,这是艺术的奇妙的特权之一。
美学原理第三章审美形态论教学课件
单 纯 , 确 定 性
匀
称 , 和 谐 , 秩
复 杂 , 混 沌
序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秀雅 合适
蛇形线与人体
博克:小;光滑;各处方位有变化;无棱角;娇柔纤 细的结构而非强壮有力;颜色洁净明快;若有耀眼色, 需有其他色
(2)产生这种差异的根源在于西方主客两 分的自然观与中国天人合一的自然观的不同
(二)崇高 1、崇高的内涵与特点 ◆特征: 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 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 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 恢宏的尊严之美。
2、对崇高的理论探讨
◆古希腊时期,郎吉努斯的《论崇高》第 一次较为明确的把崇高与优美并列讨论。
如孔子曰:“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 怒,温柔敦厚。”(情与理的统一)
3.艺术领域。此中的优美体现在内容与形式 的完美统一。
如:古希腊的雕塑,尤其是女性的雕像女神 维纳斯,黑格尔说 它具有“优雅、温柔和 爱的魔力”,罗丹说它身体具有一种“委婉 的运动”、“安静、平衡、全身具有稳健的
(二)崇高
对立冲突。
地位焉,万物育焉。
“中” / “和”
从喜怒哀乐的对立中求统一; 对立的两个因素或两个极端的中间; 天人合一。
感情的发作必须有节 制,从而达到和谐、 顺遂的境界。
中和的审美特征
一、适度 1.情感的适中
2.人格精神的和谐
“子曰:君子周而不比,小人 比而不比”/“君子和而不同, 小人同而不和。” /“质胜文 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 然后君子。”
(一)“崧”与“崇”: 在中国古代汉语中,“崧”和“嵩”
都是“崇”的异体字,指体积的巨大, 并且包含美的含义,用以形容自然美、 艺术美和人格美。
美的历程章节概括
美的历程章节概括摘要:一、美的研究1.美的本质2.审美价值3.审美标准二、美的历史1.古希腊时期2.中世纪时期3.文艺复兴时期4.现代社会三、美的类型1.优美2.壮美3.和谐美四、美的体验1.美的感受2.美的体验3.美的欣赏五、美的价值1.美的价值判断2.美的价值取向六、美的创造1.艺术家的创作2.观众的接受七、美的批评1.美的批评方法2.美的批评标准八、美的意义1.美的社会意义2.美的文化意义九、美的未来1.美学研究的未来发展2.美的普遍性3.美的包容性十、美的世界1.全书总结2.美的普遍性3.美的包容性正文:《美的历程》是一本关于美学发展的著作,分为十章,详细阐述了美的观念的演变过程、美的类型、美的体验、美的价值、美的创造、美的批评、美的意义以及美的未来。
在第一章“美的研究”中,作者探讨了美的本质、审美价值和审美标准等问题。
第二章“美的历史”回顾了美的观念从古希腊时期到现代社会的演变过程。
第三章“美的类型”介绍了不同类型的美,如优美、壮美、和谐美等。
第四章“美的体验”讲述了美的感受、体验和欣赏。
在第五章“美的价值”中,作者讨论了美的价值判断和价值取向。
第六章“美的创造”探讨了美的创造过程,包括艺术家的创作和观众的接受。
第七章“美的批评”讲述了美的批评方法和标准。
在第八章“美的意义”中,作者分析了美的社会意义和文化意义。
第九章“美的未来”展望了美学研究的未来发展,强调了美的普遍性和包容性。
最后一章“美的世界”总结了全书内容,使读者对美的历程有了更为全面的认识。
美的类型课件
美的类型课件可以包括以下内容:
1. 美的定义:介绍美的概念和本质,说明美的普遍性和多样性。
2. 自然美:介绍自然美的定义、特点、表现形式等,例如大自然中的山水之美、动植物之美等。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乐等形式展示自然美的不同表现形式。
3. 社会美:介绍社会美的定义、特点、表现形式等,例如人类社会中的文化之美、艺术之美、人文景观之美等。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文字等形式展示社会美的不同表现形式。
4. 艺术美:介绍艺术美的定义、特点、表现形式等,例如绘画、音乐、文学、舞蹈等艺术形式中的艺术之美。
可以通过图片、视频、音频等形式展示艺术美的不同表现形式。
5. 对比与比较:通过对比和比较自然美、社会美和艺术美之间的异同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美的不同类型和表现形式。
6. 实践与创造:通过实践活动和创造活动,例如户外写生、音乐创作、舞蹈编排等,让学生亲身体验和创造不同类型的美丽。
7. 审美态度:介绍审美态度的重要性,例如如何培养审美意识、提高审美鉴赏力等。
可以通过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形式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审美态度。
在制作课件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选择合适的内容和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不同类型的美丽。
优美与崇高--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美学》第三章第三节讲义
正保远程教育旗下品牌网站 美国纽交所上市公司(NYSE:DL)自考365 中国权威专业的自考辅导网站官方网站: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辅导《美学》第三章第三节讲义优美与崇高优美与崇高是审美实践活动发展中最基本的两种审美形态。
古罗马时期的哲学家西塞罗,就明确地把美分成“秀美”和“威严”两大类。
他说:我们可以看到,美有两种:一种美在于秀美,另一种美在于威严,我们必须把秀美看作是女性美,把威严看作是男性美。
他所谓的“秀美”和“威严”,实际上包含着优美和崇高的含义。
一、优美(一)优美(俄:Прёкрасное)的概念:优美是理想人生境界与人生存在实践完满统一的现实呈现和展示,是和谐化一的人生存在至境。
在优美这种审美形态中,自然感性形式往往具有对称、均衡、圆润、柔和、比例协调的特点,与之相适应的是生理的快感、情感的松弛快适、心灵的共鸣,并且激发人们产生对于人生美好事物的丰富联想。
作为优美审美形态的审美对象,一般具有小巧、轻缓、柔和等的形式特征,对于优美的对象,常常以清新、秀丽、柔媚、娇小、纤巧、精致、幽静、淡雅、素静、轻盈等加以描述。
优美的审美形态使人产生优美感,优美感一般具有和谐、平静、松弛、舒畅的心理特征。
优美感的心理特征,表现出对象与主体之间的和谐。
作为最早被人类所认识和把握的美的范畴,优美是美最一般的形态。
所以在西方早期,美和优美往往混为一体。
因此,在广义上,美包括崇高、优美、悲剧、喜剧、丑和荒诞等形态,但在狭义上,美则主要指的是优美。
(二)优美的内涵与特点:a )在自然领域,优美的审美形态中不是作为人类社会的对立面出现的,而是成为人生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成为物性与人性完美和谐的统一。
b )在社会人生领域,优美的内涵从本质上说就是真善美最大限度的和谐统一。
c )优美的内涵:①是超然优雅的人生境界的真实表现。
在审美主体的感受中,人的存在得以自我观照,从而呈现出一种轻松愉快的和谐状态。
这应该是优美的最基本的意象内涵。
第三章:美的分类
▪
▪ 自然美的广义与狭义:
▪
一种是广义的理解,指自然界的全部的美,
包括人们未加工过的自然和被加工过的自然。
▪ 第二种是狭义的理解,指纯粹的自然,天生
自在 ,不渗透人的精神的自然物的美 。
(二)自然美根源于社会实践
▪
对于自然美产生根源的多种说法:人类心灵作用的结
1.形式胜于内容
2 . 与社会直接联系 3. 与社会功利性相联系 ▪ 4. 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联
(三)社会实践主体——人的美
▪ 社会美的核心是人的美。
▪ 生产斗争也好,阶级斗争也好,都是以人为主体展开 的,所以,人才是社会美的核心。人的美是自然美与社会 美的有机统一,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有机统一。人的美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外在美,另一个内在美。
▪ 自然美的存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存在于未
经人类劳动改造过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上,如海 洋、瀑布、原始森林、雨雪风霜等纯自然状态下 的事物。
▪ 另一类则存在于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自然物 和自然现象上。
(三)自然美的特征
▪ 1.自然美的自然性
▪
与社会美不同,自然美最大的特性不在于社会性,而
恰恰在于其未加修饰的自然性.自然物自己的特征仍是自
上海世博会新加坡馆
上海世博会日本馆
▪ 指的就是色彩、声音、形体等感性质料在空间和时间 中的组合规律。主要地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涉及量的关 系的形式规律主要有整齐一律、平衡对称;其二,涉及质 的关系的形式规律,主要是比例、对比和调和;其三,涉
及度的关系的形式规律主要是节奏与和谐。
复习思考题
▪ 1、什么是社会美,它有什么特点?怎样理解人 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
谈美读后感
谈美读后感谈美读后感正文:第一章:引言作为一门学科,美学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重点之一。
通过阅读《谈美》,我对美的本质和美的价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在本章中,我将分享我对这本书的读后感。
第二章:美的定义在《谈美》中,作者从不同的角度阐述了美的定义。
他指出美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事物中,也存在于人类的文化艺术作品中。
美是一种感知的体验,是一种对事物的欣赏和享受。
通过阅读,《谈美》帮助我认识到美是多样化的,每个人对美的理解是不同的。
第三章:美的分类《谈美》中提到了不同的美的分类,比如自然美、艺术美、道德美等。
通过对这些美的分类的学习,我认识到美在不同领域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
无论是自然界的美景还是艺术作品的美感,它们都是值得我们欣赏和尊重的。
第四章:美的价值《谈美》还探讨了美的价值问题。
美不仅仅是一种感官享受,它还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美能够启发人们的思考,激发人们的情感,让人们感到愉悦和满足。
通过欣赏美,我们能够更好地理解世界,提高我们的审美能力。
第五章:美的讨论《谈美》中对美的讨论十分广泛且深入。
作者通过各种案例和论证,展示了美的多样性和复杂性。
他还提出了一些有关美的问题,引发了我对美的思考。
通过阅读,《谈美》激发了我关于美的更深层次的思考,并给予我一定的启示。
结尾:通过对《谈美》的阅读,我对美的本质和美的价值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我认识到美是多样化的,每个人对美的理解是不同的。
美不仅仅是一种感官享受,它还具有一定的意义和价值。
美能够启发人们的思考,激发人们的情感,让人们感到愉悦和满足。
附件:本文档附有《谈美》的书摘和精彩片段,供参考学习。
法律名词及注释:1:美:在法律层面,通常指作品具有审美价值,对社会具有正面的影响。
2:自然美:指自然界中的美,比如美丽的风景、壮丽的山川等。
3:艺术美:指艺术作品中的美,比如绘画、音乐等。
4:道德美:指在道德层面上具有美的感受和体验。
美的领域与分类课件
03
美的感受
美的感知
01
02
03
感知美的存在
通过观察、感知和体验, 发现美的事物和现象,培 养对美的敏感性和洞察力 。
感知美的表现
理解美的表现形式和特征 ,包括色彩、形态、声音 、气味等方面,以及它们 如何引发美感。
感知美的情感
详细描述
艺术美是艺术创作的核心,它通过艺术家的创作和表现,将美的理念和情感融入 到作品中,使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美的内涵和价值。艺术美可以激发 人们的审美想象力和创造力,促进人们的精神成长和文化发展。
02
美的分类
壮美
总结词
宏大、雄伟、强劲
详细描述
壮美是一种强烈的、令人震撼的美,常常表现为宏大的规模、雄伟的气势和强劲的力量。它让人感受 到崇高和庄严,产生敬畏和钦佩的情感。壮美的例子包括壮丽的自然景观、宏伟的建筑和英勇的英雄 事迹。
美的传播需要注重受众的接受和认同,要考虑到 受众的文化背景和审美习惯,以更好地传递美的 信息和价值。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感受美所带来的情感体验 ,如愉悦、宁静、兴奋、 感动等,以及它们如何影 响人的心理状态。
美的体验
体验美的情感
体验美的创造
通过参与和互动览等。
尝试创造美的作品或表达方式,如绘 画、音乐、文学等,以表达个人的审 美观念和情感体验。
体验美的价值
理解美的价值所在,包括审美价值、 文化价值、历史价值等,以及它们如 何影响人们对美的认知和评价。
美的表现需要深入挖掘和提炼 主题和内涵,通过具体的形象 和形式来表达深层次的美感和 意境。
美的传播
3美的类型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 独怆然而涕下!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 ···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克罗齐:“造型艺术是幻象或直觉”, “直觉只能来自情感,基于情感”,“造 型艺术的直觉总是抒情的直觉。”
第三章:美的类型
关于美的类型的一般划分 狄德罗:实在的美和相对的美 康德:自由美和附庸美 鲍桑葵:浅易的美和艰奥的美
社会美 自然美 艺术美
第一节 自然美
我见青山多妩媚 料青山见我应如是
----辛弃疾
北 宋 · 马 远 · 踏 歌 图 轴
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 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 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论语· 先进》
A、艺术即模仿(模仿自然,模仿生活,制造幻象 即第二自然) 古希腊美学主张艺术模仿自然,宇宙和人的关系 是原型和模仿的关系。 “在许多重要的事情上,人类是动物的学生:我 们从蜘蛛学会了纺织和缝纫,从燕子学会了造房 子,从天鹅和夜莺等鸣鸟学会唱歌,都是模仿他 们的。”—德谟克利特
苏格拉底:艺术从模仿自然转向模仿人的生活。
克尔希奈说:“我的画幅是譬喻,不是模 仿品。形式与色彩不是自身美,而是那些 通过心灵的意志创造出来的才是美。”
八大山人
国破家亡鬓总皤, 一囊诗画作头陀。 横涂竖抹千千幅, 墨点无多泪点多! --郑板桥
麦田上的乌鸦群
走过麦田,我听到一声枪响,一颗子弹射进了梵高的胸膛, 他三十七岁。波德莱尔说,他生下来,他画画,他死了。麦 田里一片金黄,一群乌鸦惊叫着飞过天空。
(1)自然美的根源问题
关于美的分类
作者: 杨清尘
作者机构: 湘潭县九中
出版物刊名: 求索
页码: 51-52页
主题词: 美的分类;生活美;艺术美;外在美;现实美;理想美;内在美;社会美;客观事物;人化自然
摘要: <正> 首先,从美的源流来看,可分为生活美和艺术美。
所谓生活美,并不是车尔尼雪夫斯基所说的“美是生活”,而是泛指生活中的各种各样的美。
艺术美是不是生活美呢?不是的,因为生活美与艺术美的关系有如生活与艺术的关系一样,生活美是艺术美的源泉,例如生活中有孔雀的美,艺术中就有孔雀舞、孔雀画之类的艺术美。
这说明生活美是源,艺术美是流,源和流既不能颠倒,也不能合二而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形式美
▪ 从严格意义上讲,形式美是指美的对象 在形式方面所呈现出来的某些具有共同性 的美的要素和规律,它是从无数具体的感 性的美的事物形式中所抽象概括出来的, 包括构成事物外形的自然物质属性(形、 色、声)以及它们之间的组合原则(如平 衡、对称、比例、节奏等)。
▪ 形式美的构成因素:
(三)自然美的多面性
首先,自然物及其属性 的无限丰富, 向人们呈现 多方面的美。
其次,自然物与人的 关系的多种多样性,也使 自然物具有美的多面性。
最后,由于审美主体 的文化背景不同,也使自 然美具有多面性。
二、社会美
(一)涵义
▪
社会美又叫生活美,它是现实美的一种,在现实生
活中除了自然美以外,凡是社会现象、社会事物的美,
▪ 自然美的存在可分为两大类:一类存在于未
经人类劳动改造过的自然物和自然现象上,如海 洋、瀑布、原始森林、雨雪风霜等纯自然状态下 的事物。
▪ 另一类则存在于经过人类劳动加工的自然物 和自然现象上。
(三)自然美的特征
▪ 1.自然美的自然性
▪
与社会美不同,自然美最大的特性不在于社会性,而
恰恰在于其未加修饰的自然性.自然物自己的特征仍是自
然美形成的必要的条件和基础。
泰山天下雄,“雄”字概括了泰山自然美的总特征。
黄山天下奇,“奇”字概括了黄山自然美的总特征
九寨沟以水美天下
华山天下险
▪ (二)自然美侧重于形式
▪
外部世界的三种属性——形状、色彩和声音,是具
有明显的审美意义的属性,即可传达和获得某种感情意味
的属性。
▪ 构成形式美的物质材料,必须按照一定的组合规律组 织起来,才会具有一定的审美特征。常有的组合规律有整 齐、秩序、比例、对称、均衡、对比、调和、节奏、变化、 多样、统一、和谐等等。
第三章:美的分类
审美对象的性质划分,可分为自然美、社会 生活美、精神美、艺术美、形式美五种美的形态;
如果按审美主体的感受、可分为优美、崇高、 悲剧、喜剧(滑稽)等四种美的形态 。
一、自然美
▪ (一)自然美定义: ▪ 指的是自然事物的美,包括日月星辰、
江山湖泊、山水花鸟、草木虫鱼、田野园 林等。即指客观自然界的事物或现象的美,即能
1.形式胜于内容
2 . 与社会直接联系 3. 与社会功利性相联系 ▪ 4. 与社会历史条件密切相联
(三)社会实践主体——人的美
▪ 社会美的核心是人的美。
▪ 生产斗争也好,阶级斗争也好,都是以人为主体展开 的,所以,人才是社会美的核心。人的美是自然美与社会 美的有机统一,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的有机统一。人的美 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个是外在美,另一个内在美。
▪
主要包括色彩、形体和声音。色彩本身就可以成为
美的。对于色彩的欣赏往往包括不同的层面,首先是视觉
效果,有冷、暖色调的区分,其次是表情效果,可以表现
某种情绪;再次具有象征效果。形体是一种空间性的美,
主要由线来构成。单纯的线就可以成为审美的对象。声音
本身也可以成为美的对象,有些单纯音可以给人带来美感。
▪ 形式美的组合规律:
▪
▪ 1.人体美 2.仪表美 3.语言美。
▪ 4.行为美
人的内在美:
▪ 1.知识(智慧)美 2.意志(道德)美
▪ 3.情感美
三、艺术美
指的是存在于一切艺术作品中的美,是艺术 家依据一定的美学观点、审美理想和审美趣味, 遵循美的规律创造出来的一种综合的美。从哲学 认识的角度讲,艺术美是现实美的反应,现实生 活是艺术美的源泉。但艺术对生活的反应并不是 简单的模仿,而是能动的、积极的创造。
果;有人认为是自然本身进化的结果:但在马克思主义美
学看来,自然美是人类实践劳动的结果。
▪
自然的人化有两个途径,一个是人类对自然事物进行
直接改造,使其“人化”,另一个是通过改变人与自然事
物的关系达到自然的“人化”。
▪
正是人类的社会实践才使自然以“自在之物”转化为
“人化的自然界”,成为审美客体。
▪
▪ 自然美的分类:
统统都属于社会美。即指人们在日常对象,并对之做出
审美评价和体验。
▪
社会美一般分为两类:
▪ 一类是生产斗争的美,另一类是阶级斗争的 美。前者是人类为获得生存保障而展开的人与自 然之间的斗争。后者是为维护既得利益而展开的 人与人之间的斗争,这种斗争往往是以阶级之间 的斗争表现出来的。
▪ 2、自然美是如何形成的?未经人类改造的自然 物为什么也会成为美的事物?
▪ 3、什么是艺术美,它的最大特点是什么? ▪ 4、什么是形式美,它的构成因素有哪些,组合
规律是什么? ▪ 5、什么是丑?生活丑转化为艺术美的美学根据
和途径分别是什么?
▪ 艺术美出现的必然性:
▪ 随着人们审美意识的深入发展和渐趋独立,社会生活 中的美和自然中的美都已经无法满足人美的审美需求, 在后两者中,美的事物都过于纷乱,或者侧重于形式, 或者侧重于内容,无法达到内容与形式的有机统一,而 艺术美的出现恰恰解决了这一矛盾。
▪ 艺术美的特征:
▪ 艺术美的特点之一,内容与形式的和谐统一。 特点之二,主观与客观的统一,表现与再现的统 一。特点之三,艺术美具有典型性,这是艺术美 的重要标志。艺术家把生活中分散的、不充分的 美丑因素经过提炼、夸张等手法概括出具有典型 性的艺术形象,从而能够更为本质地反映生活。 特点之四,艺术美具有永恒性,它要比流动的社 会美和变异的自然美具有更强的生命力。特点之
够引起审美主体愉悦的自然物生动形象。
▪
▪ 自然美的广义与狭义:
▪
一种是广义的理解,指自然界的全部的美,
包括人们未加工过的自然和被加工过的自然。
▪ 第二种是狭义的理解,指纯粹的自然,天生
自在 ,不渗透人的精神的自然物的美 。
(二)自然美根源于社会实践
▪
对于自然美产生根源的多种说法:人类心灵作用的结
▪ 指的就是色彩、声音、形体等感性质料在空间和时间 中的组合规律。主要地可以分为三类:其一,涉及量的关 系的形式规律主要有整齐一律、平衡对称;其二,涉及质 的关系的形式规律,主要是比例、对比和调和;其三,涉
及度的关系的形式规律主要是节奏与和谐。
复习思考题
▪ 1、什么是社会美,它有什么特点?怎样理解人 的内在美和外在美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