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经典阅读—论语
《论语》简介——推荐阅读
论语导读一、《论语》简介《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张、教育原则、伦理观念、品德修养、文学理论等。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全书共20篇、492章,首创“语录体”(指对自己或他人语言的记录和摘录)。
南宋时,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为“四书”。
二、《论语》的影响力北宋宰相赵普认为半部《论语》可治天下,就是说《论语》是最精深的政治学。
朱熹将《论语》编入四书,成为科举考试最基本的教材。
就是说《论语》是教育人、培养人的基石。
《论语》对中华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
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三、孔子简介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
祖籍宋国夏邑,出生于鲁国陬(zou)邑。
东周春秋末期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
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曾带领部分弟子周游列国十四年,晚年修订了六经(分别为:《诗经》、《尚书》、《礼记》、《乐》、《周易》、《春秋》)。
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弟子七十二人。
孔子去世后,其弟子及其再传弟子把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语录和思想记录下来,整理编成了儒家经典《论语》。
孔子在古代被尊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duo)”,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文宣皇帝、文宣王。
其儒家思想对中国和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孔子被列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他的思想和学说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四、孔子的学生孔子号“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
其中孔门优秀学生有:1、颜回:字:子渊,亦颜渊,鲁国人,孔子最喜欢的学生,得意门生。
——大智若愚成一家,呕心沥血理《易经》。
自汉代以后,子渊被列为七十二贤之首,他吸取了孔子儒学之精髓,并创立“颜氏之儒”;《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回也不改其乐”(有一口饭吃,一点水喝,就算是在烂屋小巷子里生活,子渊依旧自得其乐),这说明子渊是一个不注重权利和名誉之人,他追求的是一种平淡、朴真的生活,他又是一个天生的乐观主义者,可就是这样的一个智者,起初被同学说成是“愚者”。
《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语》原文及翻译《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论语》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参考借鉴。
第一篇:学而篇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有子曰:“其为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鲜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乱者,未之有也。
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
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子曰:“道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
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曾子曰:“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
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
”有子曰:“礼之用,和为贵。
先王之道,斯为美。
小大由之,有所不行。
知和而和,不以礼节之,亦不可行也。
”有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恭近于礼,远耻辱也。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子贡曰:“贫而无谄,富而无骄,何如?”子曰:“可也。
未若贫而乐,富而好礼者也。
”子贡曰:“《诗》云:'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其斯之谓与?”子曰:“赐也,始可与言《诗》已矣,告诸往而知来者。
专题01《论语》十二章(解析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01 《论语》十二章(一)(2023·上海浦东新·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选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子曰:“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贤哉,回也!”——《雍也》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
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述而》【乙】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
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
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
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温袍敞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
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丙】元好问列传(节选)好问字裕之,七岁能诗,年十有四,从陵川郝晋卿学,不事举业①。
淹贯②经传百家,六年而业成。
下太行,渡大河,为《箕山》《琴台》等诗。
礼部赵秉文见之,以为近代无此作也,于是名震京师。
…… 晚年尤以著作自任,以金源氏③有天下,典章法度几及汉、唐,国亡史作,己所当任。
时金国实录在顺天张万户家,乃言于张,愿为撰述,既而为乐夔所阻而止。
好问曰:“不可令一代之迹泯④而不传。
”乃构亭于家,著述其上,因名.曰《野史》。
凡金源君臣遗言往行,采遮所闻,有所得辄以寸纸细字为记录,至百余万言。
(节选自《金史》,有删减)【注释】①举业:指科举时代专为应试的诗文、学业。
②淹贯:深通广晓。
③金源氏:指金国。
④泯:灭,尽。
1.【甲】文出自儒家经典著作《___________》,【乙】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____2.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
(1)主人日再食.( )(2)因名.曰《野史》 ( )3.用现代汉语翻译【甲】文的画线句。
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4.根据以上作品内容,完成表格。
5.【甲】文孔子对“不义而富且贵”的态度是__________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乙】文中面对同舍生。
五年级经典诵读-论语
目录学而第一1.学而有何乐 (1)2.三面镜子 (3)3.尊师重道 (5)4.为人处世 (7)为政第二5.孔子的自剖 (9)6.诗的伟大 (11)7.大政治家的风范 (13)8.最高的智慧 (15)9.如何学习 (17)八佾第三10.追的哲学 (19)里仁第四11.仁者精神 (21)12.仁义值千金 (23)13.仁的境界 (25)14.孝子之仁 (27)公冶长第五15.盖棺定论 (29)16.想的太过 (31)学而第一1.学而有何乐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yuè)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注释】1.子:中国古代对于有地位、有学问的男子的尊称,有时也泛称男子。
《论语》书中“子曰”的子,都是指孔子而言。
2.学:孔子在这里所讲的“学”,主要是指学习西周的礼、乐、诗、书等传统文化典籍。
3.时:时常地或者按照一定的时间;习,复习或者实习4.说:同悦,愉快、高兴的意思5.有朋:一本作“友朋”。
旧注说,“同门曰朋”,即同在一位老师门下学习的叫朋,也就是志同道合的人。
6. 愠:生气,发怒;【译文】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从心里感到高兴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生气,不也是有德的君子吗?”【故事】孔子学琴孔子年轻的时候,曾向鲁国一位叫师襄子的乐官学琴,这位乐官名襄,被人尊称为襄子,师不是他的姓,而是周朝对乐官的称呼。
孔子跟师襄子学琴以后,师襄子对孔子说:“这首曲子你已经弹得不错了,可以学新的曲子。
”孔子回答:“不行啊,我还没有掌握它的弹奏技巧呢。
”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对孔子说:“你现在已经掌握了这首曲子的弹奏技巧,可以学新曲子了。
”孔子说:但我还没有体会到这首曲子的意境啊。
又过了一段时间,师襄子说:“你已经体会到它的意境,这回可以学新曲子了。
”孔子却说:“我还不知道这首曲子是谁作的啊。
《论语》五篇阅读练习及答案(2023年内蒙古通辽市中考题)
领略了古诗文的“山川之美”后,彤彤再来请你一起学习中国古代文化经典——《论语》。
【甲】(1)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2)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节选自《论语》)【乙】(4)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①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②。
君子笃③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不遗,则民不偷④。
”(5)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节选自《论语》)【注释】①葸(xǐ):过分拘谨,胆怯懦弱。
②绞:说话尖酸刻薄,出口伤人;太急切而无容忍。
③笃:诚实,厚待。
④偷:刻薄。
9. 请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
(1)为人谋而不忠乎____________(2)四十而不惑____________(3)故旧不遗____________(4)天下有道则见____________10. 请你用“/”给【乙】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限断两处)。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11. 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
12. 请你从以上五则《论语》中任选一则,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的理解和认识。
答案:【9~12题答案】【答案】9. ①. 替②. 迷惑,疑惑③. 遗忘④. 出仕做官10. 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11. (1)时光像流水一样消逝,日夜不停。
(2)国家政治清明而自己却无所作为,贫穷低贱,这是可耻的。
12. 示例一:由“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可知,人们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成熟,对生活的和人生就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示例二:由“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可知,时间飞逝,岁月不等人,我们要珍惜时光,进德修业,孜孜不倦,永不停息。
论语全文及译文
论语全文及译文《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经典之一,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堪称中国古代伦理道德的百科全书,对后世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本文将为大家介绍《论语》的全文及译文。
一、《论语》的全文《论语》是一部由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所组成的文集,包含了22篇,约有500余段。
它不是按时间顺序编排的,而是按主题和内容分类整理的,其中包括“学而篇”、“为政篇”、“仁篇”、“义篇”、“礼篇”等。
具体来说,《学而篇》主要探讨的是教育问题,包括学习态度、为人处世等方面的问题。
重要的章节有“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君子不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
《为政篇》则主要关注的是政治问题,探讨如何做一位好的领袖,如何治理国家。
重要的章节有“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等。
《仁篇》则论述的是仁爱之道,探讨如何做一位道德高尚的人。
重要的章节有“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人能弘道,非道弘人”等。
《义篇》则探讨的是如何能做到正直,着眼于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
重要的章节包括“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等。
《礼篇》则关注的是社会文化方面的问题,探讨如何做到礼貌得体。
重要的章节有“弟子入则孝,出则弟”、“朝闻道,夕死可以矣”、“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等。
二、《论语》的译文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学习中文和中国文化。
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够深入理解《论语》的思想精髓,本文提供一份《论语》的英文译文供大家参考。
《学而篇》中的几个重要章节的英文译文如下:“Is it not a pleasure to have friends coming from distant quarters?” (Chapter 1)“The wise find pleasure in water; the virtuous find pleasure in hills. The wise are active; the virtuous are tranquil. The wise are joyful; the virtuous are long-lived.” (Chapter 6)“The Master said, "In archery it is not going through the leather which is the principal thing; - because people's strength is not equal. This was the old way." (Chapter 9)“The Master said, "The cautious seldom err." (Chapter 16)《为政篇》中的几个重要章节的英文译文如下:“The Master said, "It is only the man who is possessed of the most complete sincerity that can exist under heaven, who can give its full development to his nature. Able to give its full development to his own nature, he can do the same to the nature of other men." (Chapter 1)“The Master said, "A. youth, when at home, should be filial, and, abroad, respectful to his elders. He should be earnest and truthful. He should overflow in love to all, and cultivate the friendship of the good. When he has time and opportunity, after the performance of these things, he should employ them in polite studies." (Chapter 2)“The Master said, "The man who is fond of daring and is dissatisfied with poverty, will proceed to insubordination. So will the man who is not virtuous, when you carry your dislike of him to an extreme." (Chapter 8)《仁篇》中的几个重要章节的英文译文如下:“Tzu-kung asked about the practice of virtue. The Master said, "The mechanic, who wishes to do his work well, must first sharpen his tools. So must the teacher do likewise." (Chapter 1)“Tsze-lu said, "The ruler of Wei has been waiting for you, in order with you to administer the government. What will you consider the first thing to be done?" The Master replied, "What is necessary is to rectify names." (Chapter 13)“The Mas ter said, "When a man stands in the proper relation to his fellow-men, he has fulfilled the relation to them; when he stands in the proper relation to his ruler, he has fulfilled the relation to his ruler. (Chapter 20)《义篇》中的几个重要章节的英文译文如下:“The Master said, "With coarse rice to eat, with water to drink, and my bended arm for a pillow; - I have still joy in the midst of these things. Riches and honors acquired by unrighteousness, are to me as a floating cloud." (Chapter 7)“The Master said, "The cautious seldom err." (Chapter 16)“The Master said, "A horse is called a faithful beast, and there are others who are faithful without being called so. Li Yi* behaved with conspicuous fidelity to the purposes of his friend." (Chapter 22)《礼篇》中的几个重要章节的英文译文如下:“The Master said, "The object of the superior man is truth. Food is not his object. There is plowing; - even in that there is sometimes want. So with learning; - emolument may be found in it. The superior man is anxious lest he should not get truth; he is not anxious lest poverty should come upon him." (Chapter 1)“Tsze-chang asked, saying, "What is the way of a man?""The Master said, "The way of a superior man is threefold, virtuous; he is free from anxieties; wise; he is free from perplexities; bold; he is free from fear.""(Chapter 16)“The Master said, "Being in a state of superior distress, it is still necessary to have friends." (Chapter 22)三、总结《论语》是中国古代文化中的重要经典,它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包含了22篇,约有500余段。
经典阅读《论语》
〃三岁的孔子失去父亲,生活贫寒交迫。 〃十七岁的孔子失去母亲,独自面对冷 漠的人生。 〃年轻的孔子希望一展抱负,却在士大 夫的仇视下,被迫当一个乡野的教书先 生。 〃五十五岁的孔子,理想无法实现,率 领弟子周游列国,奔波四方。
〃到了卫国的他,遭到莫名的诽谤。 〃到了陈国的他,经历了被困的窘境。
〃到了楚国的他,断粮七日,险些丧命。
场景一:语文课上,我和同桌轻声 讨论一个生字的读音,老师发现了, 当众批评我上课说话,此时我的内 心:
场景二:场景二:班长竞选结束了, 我失败了。同学们都说我性格内向, 不合群,不喜欢和他们交往,不热 爱这个集体。其实我只是不善于表 达而已啊,我是喜欢这个班级和同 学们的!这时候我
子曰:“学而时习,不亦说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到了郑国的他,颠沛流离,被人喻为 “丧家之犬”。
〃六十八岁的他,重新回到自己的故乡 鲁国,可是他的儿子和最钟爱的弟子相 继离开了人世。
〃七十三岁的孔子,病逝在自己茅庐之 中。
谢 谢!
孔
子
至圣先师
万世师表
天之木铎
《论语 》
儒家经典著作之一
儒 粮 店
道 药 店
释 百 货 店
—— —— 南 怀 瑾
——
——
子曰:“学而时习,不亦说 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 子乎?”
子以四教:文、行、忠、信。 ( 《论语〃述而》)
子曰:敏于事而慎于言,可谓好学 也已。” ( 《论语〃学而》)
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 人也。”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 之者乎?” 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子曰:“仁者乐山,智者乐水。”
《论语》文学常识+重点注释+重点译句+课后问题+中考预测-2023年中考语文文言文考点(解析版)
1.学而时习..之(按时)(温习,复习)2.有朋自..远方来(志同道合的人)(从)3.人不知.而不愠.(了解)(生气,发怒)4.不亦君子..乎(指道德上有修养的人)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泛指多次)(自我检查、反省)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真诚,诚实)7.传.不习乎(老师传授的知识)8.三十而立.(独立做事情)9.四十不惑.(迷惑,疑惑)10.不逾矩..(越过,超过)(规矩,规范)11.温故.而知新.(学过的知识)(新的理解与体会)12.学而.不思则罔.(却)(迷惑,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13.思而不学则殆.(疑惑)14.可以为...师矣(可以)(凭借)(做)15.人不堪.其忧(能忍受)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的人)17.好之者不如乐.之者(以……为乐趣)18.饭疏食...饮水.(吃饭)(粗粮)(冷水)19.曲肱..而枕之(弯曲胳膊)20.不义..而富.且贵.(不正当的手段)(富有)(尊贵)21.于.我如.浮云(对于)(好像,如同)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几个人)(在其中,在里面)23.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跟从,学习)24.子在川.上曰(河,河流)25.逝.者如斯.夫(流逝)(这,指河水)26.不舍.昼夜(舍弃,放弃)27.三军..可夺帅也(军队的统称)28.匹夫..不可夺志.也(普通人,男子汉)(志气,志向)29.博学而笃.志(忠实,坚守)30.切问..(恳切地提问)(多考虑当前的事)..而近思1.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只是)读书而不思考就会感到迷茫而无所适从,(只是)空想却不读书就会疑惑不解。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我十五岁就有志于做学问,三十岁能独立做事情,四十岁能通达事理,不为外物所迷惑。
3.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
别人都忍受不了那穷困的忧愁,颜回却依然自得其乐。
4.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
广泛地学习而且能坚守自己的志向,恳切地提问并且能多考虑当前的事情。
《论语》6-9篇及全文注释
《论语》6-9篇及全文注释《论语》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6、《论语》》之《雍也篇》【原文】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译文】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
”(1)【原文】仲弓问子桑伯子。
子曰:“可也,简。
”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大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译文】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
孔子说:“此人还可以,办事简要而不烦琐。
”仲弓说:“居心恭敬严肃而行事简要,像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吗?(但是)自己马马虎虎,又以简要的方法办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这话你说得对。
”(2)【原文】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
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译文】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
不幸短命死了。
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3【原文】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
子曰:“与之釜。
”请益。
曰:“与之庾。
”冉子与之粟五秉。
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
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济富。
”【译文】子华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
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
”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
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
”冉求却给他八十斛。
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
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4【原文】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
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译文】原思给孔子家当总管,孔子给他俸米九百,原思推辞不要。
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导语:《论语》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写而成,至汉代成书。
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孔子《论语》全文及译文,供各位阅读和借鉴。
《论语》全文及译文1、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译文孔子说:“学了又时常温习和练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恼怒,不也是一个有德的君子吗?”2、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3、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译文曾子说:“我每天都要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出主意做事,是否忠实?交友是否守信?老师传授的知识,是否复习了呢?”4、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译文孔子说:“君子吃不追求饱足,住不追求安逸,做事灵敏,言谈谨慎,时时改正自己的错误,就算好学了。
”5、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6、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译文孔子说:“《诗经》三百(零五)首,用一句话可以概括,即:‘思想纯正,没有邪恶的东西。
’”7、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岁,(掌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8、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译文孔子说:“复习旧知识时,又能领悟到新的东西,就可以凭着做老师了。
《论语》原文_翻译_完整版
《论语》原文_翻译_完整版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翻译:孔子说:“学习并时常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完整版:《论语》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整理而成,成书于战国前期。
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及儒家学派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子姓,孔氏,名丘,字仲尼,鲁国陬邑(今山东曲阜市)人,祖籍宋国栗邑(今河南省夏邑县),中国古代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大成至圣先师”。
《论语》原文_翻译_完整版原文: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翻译:孔子说:“我十五岁就立志学习,三十岁能够自立,四十岁不再感到困惑,五十岁懂得了天命,六十岁能顺从天命,七十岁能随心所欲而不越出规矩。
”完整版:《论语》作为儒家经典,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它不仅记录了孔子的言行,还反映了其弟子的思想。
书中充满了关于道德、政治、教育等方面的智慧。
孔子的教导强调了个人修养与社会责任,鼓励人们追求知识和道德的完善。
这些思想至今仍对个人和社会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论语》的每一章都包含了深刻的哲理和实用的智慧,适合不同年龄和背景的人阅读。
通过学习和实践《论语》中的教诲,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道德水平,增强社会责任感,从而在个人和社会层面都取得进步。
《论语》原文_翻译_完整版原文:子曰:“君子不器。
”翻译:孔子说:“君子不应局限于某一方面的才能。
”完整版:《论语》不仅是一部哲学著作,更是一部关于如何成为君子的指南。
孔子强调,君子应该具备全面的才能和品质,不应被某一方面的才能所限制。
他认为,真正的君子应该具备仁、义、礼、智、信五种美德,这样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之才。
论语全书原文注释译文
论语全书原文注释译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以下是《论语》的部分原文、注释及译文:1.学而篇:1.原文: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2.注释:1.子:《论语》中“子曰” 的“子” 都是孔子的学生对孔子的敬称。
2.时:时时,经常。
3.习:演习,复习。
4.说:同“悦”,高兴。
5.愠(yùn):恼怒,怨恨。
3.译文:孔子说:“学了,又经常复习它,不也是高兴的吗?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怨恨,不也是君子吗?”2.为政篇:1.原文: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
”2.注释:1.为政以德:以道德原则治理国家。
2.北辰:北极星。
3.共:同“拱”,环绕。
3.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自己便会像北极星一般,在一定的位置上,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
”3.八佾篇:1.原文:孔子谓季氏:“八佾舞于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2.注释:1.季氏:鲁国正卿季孙氏。
2.八佾(yì):古代乐舞的行列,一行八人叫一佾。
按照礼的规定,天子用八佾,诸侯用六佾,大夫用四佾,士用二佾。
季氏是大夫,按规定只能用四佾,却用了天子的八佾,这是严重的越礼行为。
3.忍:忍心,这里指容忍。
3.译文:孔子谈到季孙氏说:“他用天子的舞蹈阵容在自己的宗庙里舞蹈,这样的事可以容忍,什么事不能容忍?”4.里仁篇:1.原文:子曰:“里仁为美。
择不处仁,焉得知?”2.注释:1.里:居住。
2.仁:有仁德的地方。
3.处:居住。
4.知:同“智”,智慧。
3.译文: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才是好的。
选择住处,不居住在有仁德的地方,怎么能说是明智的呢?”5.公冶长篇:1.原文:子谓公冶长:“可妻也。
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
从《论语》看孔子的人文思想
从《论语》看孔子的人文思想引言《论语》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作为中国历史上最重要的哲学思想家之一,孔子对于人文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
本文将从《论语》中选取几个重要的章节和记录,探讨孔子的人文思想。
一、尊重礼仪与道德孔子非常强调礼仪与道德的重要性。
在《论语》中,他多次强调了坚守传统礼教和正确行为准则的重要性。
例如,“君子不器”、“不愿佞”,表达了他对于高尚品质和诚实正直态度的追求。
通过遵守规范道德准则,人们能够建立起和谐有序的社会秩序。
二、敬爱慈祥心态在《论语》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对待学生和同事都表现出敬爱慈祥的态度。
他给予智者以鼓励、背离者以忠告、困扰者以安慰,并且永远保持着耐心和善意。
孔子强调人与人之间的情感和关系,他认为只有相互尊重、理解和关爱才能实现真正的和谐。
三、谦逊与好学精神孔子一生都保持着好学精神,并鼓励他的学生们也要如此。
在《论语》中,他提到了自己虚心向他人请教并且总是愿意接受新知识的态度。
他认为没有最高明的智慧,而只有不断追求进步才能达到更高境界。
四、重视仁爱与公正仁爱和公正是孔子人文思想的核心价值观。
在《论语》中,孔子经常强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即要以同样的标准对待别人如同对待自己一样。
他主张道德行为需要建立在对他人利益和幸福的尊重基础上。
结论《论语》是研究孔子思想的重要文献之一,其中体现了孔子深厚的人文思想。
通过尊重礼仪与道德、敬爱慈祥心态、谦逊与好学精神以及重视仁爱与公正,孔子提出了对人类行为和社会秩序的根本要求。
他的思想影响了几千年来中国人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国学瑰宝《论语》全文、注释及译文(泰伯篇)
国学瑰宝《论语》全文、注释及译文(泰伯篇)《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泰伯篇第八【本篇引语】本篇共计21章,其中著名的文句有:“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任重而道远”;“死而后已”;“民可使由之,不可使知之”;“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等。
本篇的基本内容,涉及到孔子及其学生对尧舜禹等古代先王的评价;孔子教学方法和教育思想的进一步发挥;孔子道德思想的具体内容以及曾子在若干问题上的见解。
【原文】8·1 子曰:“泰伯(1),其可谓至德也已矣。
三(2)以天下让,民无得而称焉(3)。
”【注释】(1)泰伯:周代始祖古公亶父的长子。
(2)三:多次的意思。
(3)民无得而称焉:百姓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赞扬他。
【译文】孔子说:“泰伯可以说是品德最高尚的人了,几次把王位让给季历,老百姓都找不到合适的词句来称赞他。
”【评析】传说古公亶父知道三子季历的儿子姬昌有圣德,想传位给季历,泰伯知道后便与二弟仲雍一起避居到吴。
古公亶父死,泰伯不回来奔丧,后来又断发文身,表示终身不返,把君位让给了季历,季历传给姬昌,即周文王。
武王时,灭了殷商,统一了天下。
这一历史事件在孔子看来,是值得津津乐道的,三让天下的泰伯是道德最高尚的人。
只有天下让与贤者、圣者,才有可能得到治理,而让位者则显示出高尚的品格,老百姓对他们是称赞无比的。
【原文】8·2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1),慎而无礼则葸(2),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3)。
君子笃(4)于亲,则民兴于仁,故旧(5)不遗,则民不偷(6)。
”【注释】(1)劳:辛劳,劳苦。
(2)葸:音xǐ,拘谨,畏惧的样子。
(3)绞:说话尖刻,出口伤人。
五年级下册经典与阅读论语20条
五年级下册经典与阅读论语20条五年级下册经典与阅读论语20条:1、德不孤,必有邻。
—《论语·里仁》2、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敏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论语·学而》3、不患人之不已知,患不知人也。
《论语·学而》4、子谓——《韶》:“尽善矣,尽美矣。
”一《论语八佾》(尽善尽美)5、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一《论语·颜渊》6、过而不改,是谓过已。
—《论语·卫灵公》7、发奋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论语·述而》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论语·子罕》9、知者乐水,仁者乐山。
知者动,仁者静。
知者乐,仁者寿。
一《论语·雍也》10、巧言令色,鲜矣仁。
—《论语·学而》11、见贤思齐焉,见不紧而内自首也。
—《论语·里仁》12、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论语·述而》13、君子不可小知而可大受也,小人不可大受而可小知也—《论语·卫灵公》14、自古皆有死,民无信不立。
—《论语:颜渊》15、文质彬彬,然后君子。
—《论语·雍也》16、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论语·泰伯》1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
—《论语·卫灵公》18、益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
—《论语·季氏》19、看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论语·里仁》20、君子不器。
—《论语·为政》。
古文阅读阅读论语学而并解释孔子的教育思想
古文阅读阅读论语学而并解释孔子的教育思想古文阅读:阅读论语《学而》并解释孔子的教育思想论语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儒家经典之一,其中的《学而》是孔子的言行录,记录了他的一些教育思想和主张。
通过阅读《学而》,我们可以了解孔子对于教育的重视以及他的教育理念。
本文将对《学而》进行阅读解读,并解释孔子的教育思想。
首先,孔子的教育思想体现在他对学习的强调上。
《学而》中,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于学习的态度,认为学习应该是不断积累和持续的过程。
他主张学习应该有规律地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取得进步和成长。
孔子强调了“时习”,这意味着学习需要有一定的时间安排和计划,不能浅尝辄止。
他还提到“不亦说乎”,表达了他对于学习带来的快乐和满足之情。
可以看出,孔子将学习视为人生的一种追求和境界,他认为通过不断学习可以使人变得更加有才干和有修养。
其次,孔子注重的是人的德行和品德的培养。
在《学而》中,孔子提到了“君子”的概念。
他说:“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
”这说明了孔子认为德行高尚的人才能够自觉地用心去学习,而人品恶劣者只会追求功利和私利。
孔子强调了通过学习来培养人的道德,使他们具备善良的品质和操守。
他认为,只有通过德行的修养才能够达到真正的人格完善。
因此,孔子的教育理念不仅关注知识的传授,更注重人格的塑造和培养。
第三,孔子强调了教育的个性化。
在《学而》中,他说:“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这句话表明了孔子对于每个人教育需求的认识。
他认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教育需要针对个体差异进行个性化的安排和指导。
他主张学生要敢于提出问题,虚心向他人请教,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孔子倡导了开放的教育方式,鼓励学生展现出自己的特长和才能,不拘泥于传统的教育模式。
他的这种推崇个性化的教育理念,在现代教育中仍然具有启发意义。
最后,孔子还提出了教育的目标和意义。
在《学而》中,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论语原文及翻译
论语原文及翻译《论语》被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之一,是儒家经典之一。
其原文呈现了中国古代智慧和人文价值观的精髓,带给人们不仅是思考与启发,更是与人相处、演变与发展的宝贵经验。
本文将从《论语》的概述、原文特点及翻译三个方面来深入探讨这一古代经典的魅力。
一、《论语》的概述《论语》是中国古代各家思想的集中体现,是中国文化的千年传承。
它由孔子的学生及其后代编辑而成,每一章节都记录了孔子的言行,和他与弟子间的对话。
它不仅包含了儒家思想的精髓,还有儒家思想的理论和实践,是我们了解中华传统文化、了解儒家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二、《论语》原文特点《论语》原文以文言文的形式呈现,具有极高的文化内涵和厚重的文化底蕴。
它的文风简练明确,语言精炼,内容深刻,条理清晰。
可谓体现了古代中国文化的优秀特征,也具有了极高的美学价值。
以下为《论语》原文中的三个代表性章节及其翻译: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孔子说:“学习后需要反复练习,这样不是很开心吗?有好友从远方来是不是很欢乐?人家不了解我,我也不烦恼,这岂不是君子的表现吗?”2. 子曰:巧言令色,鲜矣仁!?孔子说:“言辞华丽,脸蛋儒雅,这不是真正的德行。
”3. 子曰: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
孔子说:“君子通过原则去确定人生目标,而小人通过私利去谋求自己的利益。
”三、《论语》的翻译因为《论语》原文是古代文言文,很多现代读者可能无法直接理解其含义,所以对其进行的翻译在传承和推广方面具有极大的重要性。
本部分将从两个角度来介绍《论语》的翻译。
1. 问题从《论语》的翻译来看,有时可能会出现疏漏或误解,或者是难以反应其思想意图。
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因为译者理解和激励力的局限。
此外,翻译过程的难点也在于如何让读者充分理解每个词语的内涵和含义,而不是单纯翻译。
2. 新的尝试为了达到更好的翻译效果,现代学者们致力于探索不同的翻译方法,如更为精准的翻译或配合其他语言的翻译等。
中学生经典阅读:推荐与注释
中学生经典阅读:推荐与注释中学生经典阅读推荐与注释导语:书籍是人们进步的阶梯,阅读是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
中学生阶段是人生成长的重要阶段,适当地进行经典阅读,对于丰富人生阅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和培养独立思考能力都具有很好的作用。
这里,我们推荐一些适合中学生阅读的经典作品,并对其进行注释,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消化。
一、《论语》1.《论语》简介《论语》是儒家学派的代表作品,是我国文化史上最早、最著名的一篇散文,主要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和思想。
作品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简短而精炼,表达了儒家道德观念和人文精神,被后人尊称为“孔子的言行录”。
2.《论语》注释推荐为了帮助同学们更好地阅读《论语》,我们推荐阅读权威注释版本的《论语》,如《注解论语》《论语译注》等。
这些注释对于字词的解释、句子的翻译以及哲学思想的分析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和情感。
3.《论语》精彩片段“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这句话是《论语》中的经典之作,体现了孔子的道德观念和人生智慧。
意思是说,如果你不喜欢的事情,不要去强加给别人,因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不容许。
这段话教人要学会尊重他人,不做损人不利己的事情。
4.中学生阅读《论语》心得体会通过阅读《论语》,我深刻感受到孔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和情感,同时也学会了尊重他人、关心他人。
这些价值观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是指导我们做人的准则。
二、《孟子》1.《孟子》简介《孟子》是战国时期著名哲学家孟子及其弟子所作散文的集合,是我国古代儒家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被誉为“亚圣”。
作品以对话的形式展开,阐述了儒家道德观念、人性、政治等方面的思想,以其深刻的思想、优美的语言被誉为“四书”之一。
2.《孟子》注释推荐推荐阅读《孟子》的注释版本,如《孟子译注》《孟子正义》等。
这些注释对字词的解释、句子的翻译以及对哲学思想的分析都具有很高的价值,有助于我们深入理解孟子及其弟子的思想和情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论语》论孝的当代价值
莫雨润 20131003720 思科信息学院计算机6班《论语》对孝进行了较为全面的论述,个人认为,“孝”既为人之“最基本道德”,那么,《论语》中“父母唯其疾之忧”可谓孝之最高境界。
“儿行千里母担忧”,如果能做到让父母只担心孩子生病,那还有比这更好的吗?在中国历代作为孝之标榜的“二十四孝”可以评为孝之至高境界,但与“父母唯其疾之忧”相比,可以说是差了一个层次。
“埋儿奉母”,“卖身葬父”真的是将孝发挥到了极点,令人泪下,但是换过来想,父母恐怕不会因为这个高兴的,还是没有达到《论语》中的标准。
因此,“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就是告诉人们当高堂还在的时候,尽量不要外出,如果非得出走的话,一定要让父母知道你去的地方,以减少他们的担心。
子曰:“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就是说父母健在的时候,观察他的志向,父母去世了,就要观察他的行为,三年不更改父母的为人之道,那么他的行为就能算是孝了。
子曰:“父母之年不可不知也则以喜,一则以忧。
”就是说父母的年纪是不可以不知道的事情,我们一来对他们的寿命感到喜悦,一来又时时刻刻为他们的衰老而担忧。
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就是说父母在的时候,不要出门远游,如果非得要远游在话,就要有一定的方向。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以为孝乎。
”是说,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孝之难就在于孝敬父母的时候的脸色一定要和颜悦色。
有好的食物,要首先拿来孝敬父母。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
是说不要违背父母的意愿。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是说对于父母最担心是他们的身体健康。
孔子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方向自己的弟子解释“孝”,他既有正面的倡导,也有反而的批评,如:子游问孝,孔子就从反面批判了那些“是谓能养”的不孝者,认为他们不能怀着敬爱的心情,以至于和犬马没有区别。
不论是从正面还是反面,我们都能深深地感觉到一点,那就是《论语》谈孝并不是像后世统治者所宣传的那样,使孝成为一种外在、教条的、束缚人的东西,而是认为孝是人内心深处亲情的自然流露,这种孝是一切人际交往社会生活的先天的基础。
孝文化,在当今现实生活中,已经成为一种失落已久的传统,得不到应有的正视和重视。
在我们的人群中也存在着不少对于"孝"的糊涂观念和混乱思想,这就很有必要对孝悌之道重新界定内涵,并赋予时代的内容,形成新的风尚和新的美德。
这个时候就必须统一大家的认识,把孝悌之道作为道德的启蒙教育和终身教育,从而提高国民的整体素质,为国家的现代化和中华古老文明的延续而不懈努力。
当然我们应该认识到,要实现上述孝道和孝文化的作用,就必须对传统的孝道和孝文化的内涵进行创新改造。
我们不能是简单的拿来主义,也不能把古人的话当成是圣旨。
封建孝道是在其小农经济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具有其落后性,所以我们必须要有选择性的继承。
弃其糟粕、吸取精华。
结合时代的特征,在道德建设的实践中不断得到创新。
我们要建立的新孝道,应该是建立在家庭成员和社会成员的人格平等的基础上,符合现代的生活方式,体现民主、科学、人道的新型的伦理道德。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孝道,应该既有传统文化的精髓,又要体
现社会主义的原则和精神,有其自身的科学内涵和鲜明特征。
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新孝道主要通过道德教育、教导、舆论鼓励和批判,启发人民的自觉实践。
但是他也必须是在批判继承传统孝道的基础上,根据社会主义社会的实际,建立和完善必要的明确的规范。
综上所述,从传统文化的角度来说,孔子弘扬华夏先民的优良传统,第一次将孝道文化提高到人文关怀的理论高度,给予了全方位、多角度的阐述,并不遗余力。
身体力行地进行倡导。
孝道文化的内涵,在伴随着中国文明社会的发展进程中,形成了丰富的内容何特定的外延,成为一种永恒的人文精神、普遍的伦理道德,熔铸于儒家伦理道德体系及传统文化之中,以至于对后来中国两千年社会历史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中华文明能够几千年绵延不绝,与中国家庭的超强稳定性和巨大凝聚力是密不可分的,而传统道德在这方面是功不可没的。
我们面对身后的孝文化传统,不应该妄自菲薄,而应该增强自信心,以自豪的情感,博大的胸怀,扬弃传统,综合创新,凝结出新时代的孝文化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