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问题五 中国制造,中国智造
盘点“两会”企业声音让“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
点“两会”企业声音:让冲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文/李国庆2021年全国“两会”如期举行。
跨越极不平凡的2020年,今年的“两会”更加吸引国内外的目光。
代表委员们的 提案关乎国计民生,也关系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
在一系列 以5G 、人工智能、云计算、工业互联网、制造业转型和科技强国等为关键词的提案被热议的同时,也为我们观察智能制造行业的发展趋势提供了良好的窗口。
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迈进已经成为强国发 展的必由之路。
然而,越来越多的发展问题也摆在前进的路 上,需要我们共同面对。
智能制造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全 新的产业链如何构建?数字化技术如何落地与下沉?技术“卡脖子”问题如何彻底解决?对此,今年“两会”现场, 众多行业企业代表纷纷建言献策,为我们逐一解答“时代之问”。
本刊将部分内容梳理如下,希望为行业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
工程机械篇推进工程机械智能化与绿色化闫丽娟表示,2020年,习近平总书记做出“中国承诺”,我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在2021年第2期-13-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
工程机械绿色化指的是发展新能源工程机械,2020年11月举办的第十届中国国际工程机械、建材机械、矿山机械与工程车辆及设备展览会上,徐工以多款“世界之最”产品集中展示国际化实力,其中就有一款行业最大吨位纯电动挖机XE270E。
现在市面上的新能源工程机械车辆还不多,抢抓新能源工程机械发展机遇,不仅是减少燃料能源的利用,也是兑现“中国承诺”。
2021年“十四五”开局之年,闫丽娟展示了这样一张徐工科技发展战略图,画面以珠穆朗玛峰峰顶为标尺,对应着时间和明确的科技发展目标。
“2025年实现工程机大目标。
”闫丽娟表示,“目前工程机械研发已经由逆向研发转为正向研发阶段,产品迭代更新、核心技术突破已经成为行业内争夺的焦点,只有将掌握的核心技术提升到的高度,才能顺利实现徐工’珠峰登顶'的战略目标。
2016年国考时政热点: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我们还要走多远
2016年国考时政热点: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我们还要走多远2015-11-13 10:48 公务员考试网/文章来源:华图教育【时事链接】1.4月28日,中央以最高规格对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进行表彰,惠而浦(中国)董事长金友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金友华以一名企业家的责任和担当,在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提升中国家电产业国际竞争力等方面作出了突出贡献。
一直身处制造业的金友华对制造充满感情,他在多个场合都表达了同一个观点,即制造业是一切行业的基础,国家是否强大,制造业是最重要的体现之一,像中国这样的大国,必须依靠强大的制造业作为战略支撑。
但完成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蜕变,金友华认为应该先把工业基础筑牢。
之所以提出这种观点,源于金友华对制造业的深刻洞察。
他认为,智能不单单指产品的智能化,从单个零件、单个设备,到质量体系、安全体系都要具备智能化,整个生产体系要自动化、智能化,操作这个系统的员工也要具备相应的素质,企业内部要形成循环的、智能的数据收集整理体系,只有建立了这种人机交互的智能体系,企业才能和外部联系起来。
2.当地时间5月20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里约热内卢参观中国装备制造业展览。
李克强总理在里约热内卢参观中国装备制造业展览,他在巴西里约热内卢州长陪同下,登上中国北车长春客车公司为里约奥运专线制造的地铁列车,体验其启动、加速、减速停车等运行的全过程。
总理最关心的是乘客乘坐是否平稳舒适,并向巴西驾驶员了解驾驶使用感受,询问他有何需要调整和改进的地方。
此外,李克强总理还在里约登上中国产“面包山”号渡轮,巡航瓜纳巴拉湾。
中国装备因其安全、舒适、静音等优良性能,深受乘客青睐。
总理也事无巨细,先后察看各舱室功能,体验座椅是否舒适。
他告诫中方建造者,质量是企业的金名片。
从地铁列车到渡海轮船,李克强总理“立体式”的亲身体验,是中国装备在海外的又一种“阅兵”。
在多次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总理就用大幅篇章来勾勒中国装备走出去的蓝图。
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
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摘要】中国制造业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着诸多问题,主要包括成本上升、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不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制造业需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品质管理和品牌建设、推动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对策。
只有积极应对这些问题,中国制造业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制造业的未来发展需要面对这些挑战,通过不断改进和创新,才能在全球市场中保持竞争力并实现长期发展目标。
【关键词】中国制造业发展,主要问题,对策,成本上升,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品牌建设,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科技创新,品质管理,绿色制造,循环经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可持续发展。
1. 引言1.1 中国制造业发展面临的主要问题及对策中国制造业作为世界制造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发展面临着一系列挑战和问题。
当前,中国制造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成本上升、缺乏自主创新能力、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不足、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等。
成本上升主要受到人工成本、土地成本和原材料价格等因素的影响,造成企业利润率下降,竞争力下降。
缺乏自主创新能力导致产品技术含量低,降低了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产品质量和品牌建设不足使得中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形象受损,无法抵御外部竞争。
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严重问题亟待解决,制约了中国制造业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中国制造业需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是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大研发投入,培养创新人才,提高企业创新意识。
其次是加强品质管理和品牌建设,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树立良好的品牌形象。
推动绿色制造和循环经济,加大环保投入,提升企业环保意识,实现可持续发展。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优化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制造业转型升级。
中国制造业发展需面对问题,积极应对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通过有效的对策措施,中国制造业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实现更好更快的发展。
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智造”
的 重 要 支 撑 和 实 现 路 径 。智 能 制 造 的 目标 是 构 建 未 来 工 厂 。 智能制造将使制造过程的物料流 、 信 息流、 能量 流 和 资金 流高 效 、 调 、 协 顺 畅 .从 而 大 大 提 升 制 造 业 的 效 率 和 效
未来十年 中国制造业的发展
对 于 未 来 十 年 我 国制 造 业 的走 势 , 我 有几 个 基 本 判 断 。第一 中国 制 造 业 在未 来 十 年 内仍 然是 国 民经济 增 长 的 重 要动 力 第 二 我 国 制 造 业 在 未 来 的 十
年 内仍 将 保 持 一 定速 度 的持 续 增 长 j 第
全 国外 贸 出 口总 额 的 9% ,从 业人 员 占 0
制造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支柱
我 国制 造业 已 发展 成 为 国民经 济 的
4 中 制 业 息 2 1- , 0 国 造 信 化・ 1a21 0 E
我 国全 部 工业 从 业 人 员 的 9 %。 制造 业 0
主 要产 品 的产 量 已居 世界 第 一 ( 表 1 。 见 )
 ̄ 0 51 54.
44. 17 4
99t 12 5
l
l
汽车 4 31 6 1
17 30
19 4 1 0 5 8
l
l l
麓 电设 鲁 ‘ 瓦 , )千 机床 C 台 , 万
生产 型 制 造 转 到 服 务 和产 品 并重 、 为客 户 提 供 增值 服 务 和解 决 方 案 为主 体 的服 务 型 制 造 四是 从 世 界 制 造 业价 值 链 低
值 约 占全 国 G P的三 分 之一 上 交税 金 D 占全部 工 业 的 9% ,工业 制 成 品 出 口 占 0
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理解和认识
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可以被理解为中国制造业的升级和转型过程。
传统的中国制造业主要依靠廉价劳动力和低成本生产优势,生产的产品大多数量多质量一般。
而中国智造则强调技术创新、智能制造和高质量产品的生产。
中国智造的核心是技术创新和研发能力的提升。
中国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政策和战略,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高技术创新能力。
同时,中国也加强了知识产权保护,以提供更好的创新环境。
中国智造注重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例如,在智能制造方面,中国企业开始引入机器人、自动化设备等先进技术,以提高生产效率和减少人工错误。
在产品质量方面,中国企业开始注重研发和设计,提高产品的品质和附加值。
中国智造也强调可持续发展和绿色制造。
中国企业开始关注环境保护和资源节约,通过绿色技术的应用和环境友好的生产方式,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智造的目标是提升中国制造业的竞争力,实现产业结构的升级和工业转型。
它不仅是中国制造业的内在要求,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需要。
通过中国智造,中国企业可以更好地适应全球竞争,并在全球价值链中占据更高的位置。
中国制造中国精造中国创造的题目
中国制造中国精造中国创造的题目《中国制造、中国精造、中国创造》1. 中国制造的起源中国制造一词最早可以追溯到20世纪70年代,在中国经济改革开放的背景下,中国开始大规模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逐步建立了自己的工业体系。
这一阶段的中国制造主要以规模化生产和低成本制造为主,产品质量和创新力相对较弱。
2. 中国精造的崛起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中国制造逐渐由大规模制造向精细化制造转变。
从简单的加工制造到工艺精湛的产品制造,中国的制造业不断升级。
在这一阶段,中国制造开始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水平,加大创新力度,提高产业附加值,走向精细化生产。
3. 中国创造的探索与实践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中国制造逐渐向中国创造迈进。
中国正在积极探索自主研发和创新能力,在很多领域不断涌现出卓越的产品和技术。
从高铁、无人机到人工智能和5G技术,中国的创造力正在走向世界舞台。
4. 个人观点和理解中国制造、中国精造、中国创造的发展,不仅是中国经济发展的缩影,也是中国智慧和实力的体现。
从国际上的“Made in China”到“Created in China”,中国正以自身的创新力量改变着世界对中国制造的认知。
总结回顾中国制造、中国精造、中国创造的演变,是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缩影,也是中国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的体现。
走过了引进模仿、跟踪追赶、自主创新的发展历程,中国制造业已经站在了世界的前沿,成为了全球范围内的创新引领者。
在今天的中国,我们所谈论的不再是制造业的简单生产,而是中国的智造、精造和创造。
这个过程不仅提高了中国的产业技术水平,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带来了新的动力。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新时代的中国,我们相信中国制造、中国精造、中国创造的故事还会继续书写,为世界贡献更多更好的产品和技术。
(字数未统计)中国的发展历程中,制造业一直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从最初的简单制造到如今的智慧制造,中国制造业的发展经历了一个漫长而又不断进步的过程。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例子 -回复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例子-回复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例子,是中国近年来迅猛发展的产业转型升级的一个缩影。
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制造业大国,一直以来以低成本、大规模生产而著称,但由于成本逐渐上升和国际市场竞争激烈,中国开始加快转型,提升创新能力和技术含量,从而实现由制造业向智能制造、智慧制造的转变。
一、中国制造业的现状中国制造业在全球市场占有重要地位,但长期以来主要依赖低端产品、中低技术的生产模式,存在着劳动力成本上升、环境污染等问题。
在当前全球经济下行压力和贸易保护主义上升的背景下,中国制造业面临的压力日益加大。
二、制造业转型升级的背景为了应对制造业发展面临的艰难局面,中国开始着手进行产业升级和技术创新。
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科技进步的加速,智能制造越来越成为国际制造业的发展趋势。
中国意识到必须从规模型经济向质量、效率和创新型经济转变,加快推进制造业的智能化和信息化。
三、中国智造的支撑环境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政策,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创新能力。
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提高科技创新的活跃性和质量。
建立了一系列研发机构和科技创新平台,为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创新资源。
加快推进信息化建设,提升数据分析、云计算等核心技术的发展水平。
四、中国智造的典型案例(一)以华为为例华为是中国知名的科技公司,始终将技术创新视为企业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近年来,华为在5G技术研发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成为全球领先的通信设备制造商。
华为在研发上的投入非常大,聚焦于核心技术的突破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取。
通过引入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使得华为在智能制造领域具备了较高的竞争力。
(二)以远大智能装备为例远大智能装备是一家专注于智能制造设备研发和生产的公司。
该公司针对制造业的技术需求和市场需求,积极推动设备智能化,研发了一系列高质量、高性能的智能制造设备。
远大智能装备的产品在国内外市场上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为中国制造业的智能升级做出了积极贡献。
由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
如何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李毅中原工业和信息化部部长课程前言如何突破核心技术,实现产业升级转型,企业如何适应国际国内经济变革的新情况、新问题,应该思索我们自己理念和行为可以有哪些变化创新?我准备了发言,讲讲三个问题。
第一,说一说当前国民经济的增速由高速转向中高速这个历史阶段。
第二,说一说全球经济的深度调整变革给我们带来的压力和机遇。
最后,我想说一下我们怎么样适应新形势新情况新常态,企业如何创新,增强应变能力。
一、国民经济增速由高速转向中高速的历史阶段先讲第一个问题,国内经济经历了30多年高速发展,进入了中高速发展的历史阶段,当前我国经济正处在发展速度的转换期、调整改革的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的消化期,合起来讲是三期叠加,增加了经济运行的复杂性。
长期积淀形成的一些深层次问题和结构性矛盾凸显出来制约经济健康发展,已经到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有哪些问题?我不展开说,点个题目。
比如说科技创新能力不足,资源环境严重过载,部分行业产能严重过剩,实际上不是部分行业,是多数行业都是过剩的,发展的质量和效益不高,数量很大,规模很大,但是质量效益不高,以及实力经济脱实向虚,地方负债过量,银行潜在风险,社会分配不公等,这些问题点起来不少。
首先肯定成绩,看到深层次问题已经到了非解决不可的时候了。
那么用什么办法?只有用全面深化改革,因此改革和调整就不惜可能要禁受的阵痛,甚至要付出伤筋动骨的代价。
综合分析国民经济的潜在增速已经回落,有必要加强改进宏观调控,把发展的深度适当降下来,这样有利于我们减轻对自然环境压力,有利于我们记住精力去搞改革去搞调整。
所以对此我们应该有冷静的镇定的分析思考,经济运行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和深层次矛盾交织在一起,虽然增加困难和压力,但是如果我们把握住发展速度的上下限,符合市场规律,这就是新形势下的新常态,我们企业要以积极的态度看待当前的新问题、新的情况,进而谋求自己的生存发展,创新应该成为动力的源泉。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中国汽车产业的“由弱到强”早已不容小觑。
如果说被西方媒体称作“不可想象”的产销攀升是数字之间的简单量变,那么,对核心技术的牢牢掌控则是其更具深意的“质变”。
此间,作为共和国汽车工业长子,一汽功不可没。
我国第一款自主研发的“V”型12缸發动机的点火,自主柴油机核心控制技术的攻克,双离合器变速器(DCT)控制技术的突破,智能互联整车级实时虚拟仿真测试技术的应用……汗水落地的回响,亦是中国汽车工业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的足音。
乘用车领域:锋芒新生,续写传奇曾经,第一代红旗研发者在“乘‘东风’,展红旗”的群情振奋之下,造出了中国人自己的红旗轿车,给彼时共和国弱小的汽车工业注入了一支强心剂。
此后,伴随着改革开放的脚步,一汽人将国外的先进经验消化吸收、夯实基础,开发出拥有全部自主知识产权的红旗世纪星中高级轿车,迎来了中国轿车崛起的收获季节;他们潜心研制红旗检阅车、红旗礼宾车,用完全自主研发、拥有全部知识产权、具有世界领先水平的高级轿车为祖国献礼,在世人瞩目的时刻尽显“中国力量”。
迈进了新千年,新一代红旗研发者以L5、H7、H5等产品续写经典,取得了三项实质性技术创新成果和一项集成创新成果。
在技术创新方面,研发出适合于中国城市复杂路况的智能安全控制系统,创立新的改进离差原理正则化方法与试验技术,解决了安全、智能和舒适技术难题。
创建了底盘独立悬架系统与机电液一体化转向系统多维度协同精准设计技术,解决了大型四轮驱动轿车对操纵平稳、转向灵活、行驶平顺需求高的技术难题,在国内首次实现高级轿车底盘自主研发。
创建了以“五要素”定量分析为核心的汽油机燃烧系统设计和试验技术,基于多场、多相、多维装配有限元分析的气缸“精圆”设计技术、V型发动机关键结构设计技术,解决了高效低污染的技术难题,填补了国内空白。
在集成创新方面,建立了基于功能驱动和模块化的网络系统设计及基于整车数字化模型的网络硬件在环仿真验证方法,建立了基于市场信息的可靠性目标分解及达成技术,突破了车身大型覆盖件和V型发动机等先进制造技术。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思考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思考——再谈教育创新与人才培养问题技术创富是主流欧美人似乎比非洲人更早熟悉“中国制造”,服装鞋帽、旅游纪念品、电子产品等不一而足。
如果细细观察,从这些琳琅满目的中国货中,会发现一个很重要的特点:近年来,“中国制造”在美国开始向高端发展,衣服、鞋帽的比重有所下降,电子和家电产品逐渐打入美国市场,海尔、华为等中国自主品牌出现在美国大型连锁店里已经是司空见惯的事了。
这充分说明中国品牌在逐步走向海外市场,并受到世界的关注。
更重要的是,中国品牌和中国服务业不断在国际舞台树立起“中国智造”的形象。
一个国家能否在国际竞争中长久地保持优势,取决于其科技进步的速度和自主创新能力。
在国外,这早已成为潮流。
微软、谷歌、雅虎、Facebook……美国当之无愧是最具有创新精神的硅谷。
对于中国而言,技术创新比地产创新或金融创新更加具有实际意义。
华为,在研发策略上一直采取跟随策略,在行业的技术领先的情况下,投入大量资源进行产品级的开发。
每年华为都会花费10%的营业收入在研发上。
华为的定义是“以客户需求驱动研发流程。
围绕提升客户价值进行技术、产品、解决方案及业务管理的持续创新。
商业模式是趋势”制造业转型的关键是要扩大行业的盈利点。
就具体某家制造业企业而言,则是在整个行业的盈利点中找准自己的盈利点,这一切正是商业模式所解决的问题。
(这个好深奥啊……)正如马云所说,在新的属于互联网的时代的商业文明中,大规模标准化的制造遭到摒弃,制造者将以消费者的意志为标准进行定制还的生产。
而阿里巴巴就是不断创新的模式,最终打造这样一个以消费者为开端和核心,由消费者、渠道商。
制造商、电子商务提供商的生态系统。
文化创新是标尺在全球化的时代,一个民族的文化复兴,必然要求走出创新之路,创新之路也就是从“文化制造”到“文化智造”的必由之路。
时下文化创意产业的崛起正是“中国智造”的一个重要的突破口。
文化创新设计是每个服装品牌的灵魂所在,波司登就是以流行趋势为设计亮点。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申论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申论一、引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推进,我国制造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逐步提升。
然而,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存在产品质量难以保证、品牌形象提升受阻、国民热衷海外消费等问题。
为实现我国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必须从“中国制造”迈向“中国智造”。
本文将围绕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分析其背景、挑战及对策,探讨如何推动我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二、背景分析1. 国际竞争压力增大:近年来,发达国家纷纷提出重振制造业的战略,新兴市场国家也在加快发展制造业。
在国际竞争愈发激烈的背景下,我国制造业需要提高竞争力,实现由大到强的转变。
2. 国内资源环境约束:随着人口红利逐渐消失,资源环境约束加强,传统制造业的发展模式已不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3. 科技创新能力提升: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大成果,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了有力支撑。
三、挑战1. 创新能力不足:尽管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果,但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
创新能力不足成为制约我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因素。
2. 产业链条不完善:我国制造业产业链条存在一定程度的脱节,上下游企业协同创新能力较弱,制约了制造业整体竞争力的提升。
3. 人才短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兴领域对人才需求较高,但我国目前人才储备尚不足以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四、对策建议1. 加强创新能力培育:政府和企业应加大研发投入,提高创新能力。
同时,加强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为实际生产力。
2. 完善产业链条:政府要发挥引导作用,推动产业链条上下游企业加强合作,实现产业链条的优化升级。
3. 培育人才队伍: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提高人才素质。
同时,加大对职业教育的支持力度,培养一批具备创新能力、国际视野的制造业人才。
4. 推动智能化改造:加强智能制造、工业互联网等新兴技术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5. 提升品牌形象:加强品牌建设,提升品牌形象,增强消费者对国产品牌的信心。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目前,3D打印应用服务中心共有已 授权和申请中的发明专利45项,授权实 用新型专利42项,授权外观专利24项,
以制造业数字化智能化为核心的第 三 次 工 业革命即 将 到 来,从加 工贸易起 步、以资源环境过度消耗为代价、依 赖 低 廉 劳 动力成 本、缺 乏 核心 技 术 和自主 品牌之痛的“中国制造”形象正在远去, “中国智 造”将成 为中国制 造 业由大 到 强、实 现 跨 越 式 发 展、在创 新 和 综 合 竞 争力进入世界前列的新名片。
在 蓝色创 业 谷 创 新 创 业 孵 化平台 的 作用 下,三合 永 新 能 源、先 临 三 维、 德瑞博新能源汽车、威翼光电等一大批 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 术企业在 这 里 发 展 壮 大。截 止 到 现 在,进 驻 企 业 1 2 0 多 家,技 术领 域 涉及 到 高 端 装 备 制 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领域,成为众 多“中国智造”企业的温床。
从 19 5 6 年 开 始 至今,中国重 汽已 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重型汽车生产基 地,产品出口全 球 9 6 个 国家,连 续1 2 年 位 居 全 国重卡行业 出口首位。在中国重 汽的每一个工 业园区里,“用人品打造 精品,用精品奉献社会”这句标 语总会 出现 在 最 显眼的位 置。这不 仅仅是 一 个宣传口号,更 是 对“中国制造”沉甸 甸的责任。
4 6 - 社会 - SOCIETY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如何提升“中国制造”的质量水平,夯实“中国制造”的质量基 础是当前亟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同时也是实现“中国智造”的重 要保障。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例子 -回复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例子-回复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转变是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随着科技进步和创新意识的提升,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关注产品质量、创新能力以及国际竞争力。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以几个例子为主题,展示中国制造业如何转变为中国智造业,并探讨背后的原因和影响。
第一个例子是华为。
华为作为中国最大的电信设备制造商之一,一直致力于技术创新和研发投入。
在全球范围内,华为一直是5G技术的领导者。
华为的成功关键在于其持续不断的研发投入,以及对技术创新的重视。
华为也积极开展与全球顶尖大学的合作,并吸引了世界各地的优秀人才。
这些举措使得华为能够在全球市场上与其他手机厂商竞争,并成为中国智造的代表之一。
第二个例子是小米。
小米是一家以智能手机和消费电子产品闻名的中国公司。
小米在产品设计和用户体验上注重创新,并把消费者需求放在首位。
小米不仅仅制造手机,还提供了一整套生态系统,包括智能家居设备、智能穿戴设备等。
小米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成为全球销量排名前列的智能手机品牌之一。
小米的成功证明了中国企业不仅可以通过创新提高产品质量,同时也能够赢得国际竞争力。
第三个例子是海尔。
作为中国最大的家电制造企业之一,海尔一直以来致力于推动智能家居的发展。
海尔利用物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使其产品变得更加智能化和便捷。
海尔还引入了用户共创平台,鼓励用户参与产品设计和创新。
海尔通过持续不断的创新,成功打造了一系列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智能家电产品。
以上三个例子展示了中国制造业如何从传统制造转变为智能制造的过程。
这个转变的原因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点:首先,中国政府一直致力于推动创新和技术发展。
政府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和举措,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和创新能力,同时提供财政支持和税收优惠等政策措施。
这些政策的推动为中国制造业的创新提供了坚实基础。
其次,中国企业逐渐重视产品质量和用户需求。
传统上,中国制造业以低成本和大规模生产闻名。
然而,随着品牌竞争的加剧和消费者意识的提高,中国企业开始注重提高产品质量,并积极与消费者互动和沟通。
智造专题: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现状及趋势
智造专项: 中国智能制造发呈现状及趋势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向制造领域旳加快渗入, 现代工业信息化发展已迈入发展智能制造旳历史新阶段。
为了紧抓这一发展机遇, 在制造强国战略旳指引下, 各领域公司间加快融合创新, 推动生产管理方式、商业模式等方面发生重大变革, 一系列新模式、新业态、新特性日益凸显。
针对于此, 本报告根据建立旳国内智能制造动态监测信息库, 对目前国内智能制造发展特性进行了归纳总结, 并对下一阶段发展趋势进行研判, 提出了推动我国智能制造发展旳方略建议。
一、发呈现状及特性1制造强国战略出台并实行, 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推动地区规划政策贯彻我国制造业步入新常态下旳攻坚阶段, 制造强国战略开始推动实行。
通过数年迅猛发展, 我国已稳居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 对全球制造业旳影响力不断提高。
但随着全球经济构造深度调节, 我国制造业面临“前后夹击”旳双重挑战。
从国内来看, 经济发展正处在增速换档和构造调节阵痛旳核心节点,制造业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
总体来看, 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以中高速、优构造、多挑战、新动力为特性旳新常态阶段。
5月8日, 国务院出台制造强国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中国制造2025》, 全面部署推动制造强国战略实行, 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 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以《中国制造2025》为总纲, 各地方陆续出台智能制造领域旳扶持政策。
在《中国制造2025》这一国家战略旳指引下, 各级地方政府因地制宜, 陆续出台有关行动计划, 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
江苏、广东、福建、四川、安徽等省份借助《中国制造2025》战略支点, 分别出台了《江苏行动纲要》、《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25)》、《福建省实行行动计划》、《四川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等政策, 以抢占将来产业竞争制高点, 加快制造强省旳建设步伐。
佛山、南京等在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以及省级行动计划旳指引下, 进一步分析产业特色, 陆续制定与《中国制造2025》相衔接旳制造业发展计划, 找准转型升级基础, 引领制造业向中高品位迈进。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例子 -回复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例子-回复文章题目: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的崛起:云从技术的新革命引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迅速崛起为全球制造业的中心。
然而,在全球竞争日益激烈的背景下,中国正逐渐从简单的制造业转向高端智能制造领域。
在新的产业革命中,云从技术成为推动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
本文将从多个方面介绍中国制造业向中国智造的转变,并探讨云从技术在此过程中的作用。
一、中国制造业的崛起中国在过去几十年间成为全球制造业的工厂,以其低成本和大规模生产的优势在全球市场中连续获得竞争优势。
这使得中国成为全球制造业的龙头,众多跨国公司纷纷将制造基地转移到中国。
中国制造业的迅速崛起对中国经济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暴露了一些问题。
二、中国制造业的问题与挑战1. 低附加值产品问题:中国制造业主要以生产低附加值产品为主,产品竞争力依赖于低工资和廉价原材料。
这导致中国制造业在全球价值链中仍然处于较低的位置。
2. 研发和创新投入不足:中国在研发和创新投入方面相对落后。
中国制造业缺乏核心技术和知识产权,高端技术和产品主要依赖于国外引进。
3. 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随着中国制造业规模的扩大,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问题日益突出。
传统制造业模式对环境的破坏以及对能源和原材料的浪费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
三、中国智造的崛起中国政府意识到中国制造业的困境和挑战,积极推动中国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
中国智造的核心是提升制造业的技术水平,并加强研发和创新能力。
一项重要的推动力是云从技术(Industrial Internet of Things,简称IIoT)的快速发展。
1. 云从技术与中国智造的关系云从技术是指通过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先进技术将各个环节的设备、工厂和供应链连接起来,实现智能化管理和高效运营的技术体系。
云从技术为中国智造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有助于解决传统制造业面临的问题。
2. 云从技术的应用领域a) 智能制造:云从技术可通过实时数据采集与分析,实现生产过程的智能控制和优化。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
中国工业和信息化 |CHINA INDUSTRY & INFORMATION TECHNOLOGY
总编辑 曾纯
这样的用户需求变局,让全球所有的制造企业,包括GE、海尔、西门子在内,都 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竞争的焦点在于谁更了解客户,谁能更好地满足用户个性化的需 求。而客户的“个性化”的需求又与制造企业的“规模化”制造形成了矛盾,谁能更 好、更智能地解决这些矛盾呢?
要适应这样的需求,不管2C企业还是2B企业,都得建立以用户交互为核心的商业 模式。以用户为中心,意味着企业必须成为“社会化商业企业”,企业与生态链、与用 户在同一个平台上建立“零距离”的关系,拆掉企业“围墙”,从内部协同实现社会化 协同,因为只有社会化的大范围协同,才有可能快速、个性化、高质量地满足用户需 求。这是“用户的鼠标点击决定工业形态”的时代,要求商业和生产实现一体化。
除了消费者“口味”变化带来的产业变局外,我们看到的另一个巨大变量来自基础 技术变局。人工智能、云计算、大数据、移动通信等技术,将在我们正在进入的智能时 代“无孔不入”,深刻影响未来的产业变革,它们“赋能”各行各业,为产业创新提供 强劲的动能。
在2019世界制造业大会期间举办的“国家制造强国建设专家论坛”上,各位嘉宾围 绕“‘中国智造’新路径”进行的种种阐释,恰好为我们展示了从“中国制造”到“中 国智造”的发展逻辑和实现途径。
卷首语
From the Editor
浅谈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因由
从中国制造迈进中国智造之缘起中国,坐拥世界上最大的钢铁生产国、水泥生产国、汽车生产国等名号,其世界工厂的身份是铁一般的事实。
但因我国的制造业长期处于国际制造业分工的下游,缺乏核心竞争力的中国制造不免被冠以质量低劣、低价倾销的恶名。
而随着改革的深化,中国的劳动力已不再廉价,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发展模式亦不再奏效,为此,我国不得不提出推进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变的战略决策。
在我看来,这一战略决策的提出除了有着直接的触发口、导火线,同样也有着根本性的要求、本质上的追求。
从表面上看,各发达国家陆续将设在中国的制造业基地回迁是倒逼着中国制造业转型的一大诱因。
如福特、通用将一部分制造业搬回美国;苹果斥资1亿美元在国内生产MAC电脑;日本的松下、大金、夏普等公司将制造业回迁本土;优衣库、耐克、富士康、三星纷纷在东南亚和印度开设新厂,加快了其撤离中国的脚步。
受美联储加息的影响,我国境内资本不止外流,越来越多的企业会选择撤资逃离。
而越南、印度等系列发展中国家,正慢慢去扮演产业链低端,通过低劳动力成本的优势来获得外国一些制造业外加工的机会,进而慢慢侵蚀中国制造业的份额,中国尴尬了,必须转型。
然而,我国现今仍旧处于发展中国家的阶段,在经济转型导致的企业缩减效果的作用下,企业数量势必减少,就业岗位也必然减少。
但实际上,我国的服务业尚没有足够的市场,因而非但制造业岗位会被淘汰,就连服务业部分岗位也不例外。
最好的例子就是阿里巴巴正在消灭零售实体店。
零售门店的从业人员正面临巨大的失业威胁。
同时,另一诱因在于中国制造业在里子上也面临着接连遭遇尴尬的困境。
随着国内劳动力、土地、能源成本上升,国内诸多制造型企业深陷短视的漩涡中,不忌后果、相互倾轧,地区间重复竞争问题严重。
再者,“民工荒”现象顽固且深刻,高级技工十分稀缺,经济转型过程中,阵痛频频,挑战四伏。
再有,随着国家产业政策发生变化,出口退税这一新规无疑对本土绝大缺乏核心竞争力的制造业进行了变相的打压,于是,制造业转型升级这条路,非走不可。
2020年高考作文试题猜想 从“中国创造”到“中国智造”
2020年高考作文试题猜想:从“中国创造”到“中国智造”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21世纪的全球,“中国制造”(made in China)无处不在。
2020年,国庆前后,《经济日报》推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整版专题报道,其中一篇“述评”指出。
虽然2020年中国超过美国成为制造业第一大国,制造业产出占世界的比重为19.8%,但总体上还处于国际分工和产业链的中低端;“中国制造”正面临着不少困难与挑战,比如以资源环境过度消耗为代价、依赖低廉劳动力成本、缺乏核心技术和自主品牌之痛。
以及频频遭遇反倾销等贸易壁垒。
专题认为,我国要由制造业大国走向制造业强国,就必须发展“中国智造”。
这不仅有利于破解“中国制造”所面临的困难与挑战。
而且可为我国经济发展注入新动力,向全世界展现“made in China”新的形象与风采。
有人推算。
中国人口红利窗口关闭大约在2033年前后。
新世纪是20年代将进入战略规划期。
对于“中国制造”而言,未来十年中国正处于人口红利的黄金期,更是从中国制造向中国智造转型的关键期。
虽然我们都知晓。
这个跳跃充满着机遇和希望,但也不能忘记。
这种转变肯定会带有痛苦感。
而且时间也会较长。
那么,我们用什么来锻造“made in China”,又怎么来铸造“中国智造”呢?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押题理由以前高考作文命题,都是远离时事,远离热点,但从2020年以来,情况发生了变化。
2020年5月12日,汶川发生特大地震,当年高考全国卷I作文则给出汶川地震救援的材料。
2020年,高考江西卷作文给出佳士得拍卖行拍卖圆明园非法流失的兔首、鼠首铜像的材料。
2020年,全国卷Ⅱ作文给出了当年世界读书日关于“浅阅读”讨论的材料。
2020年,全国课标卷作文又给出了中国作为经济和政治大国崛起的材料。
历年真题充分说明,时事、热点走进作文命题的大门已经敞开,我们绝对不能漠然视之。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科技创新汽车企业——访航天新长征电动汽车技术有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智造”打造国内领先、国际一流的高科技创新汽车企业——访航天新长征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建设制造强国,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我国各型企业在下一阶段应有的放矢,加快推动高新技术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发展。
航天新长征电动汽车技术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航天新长征公司”),作为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下属的一家“年轻”的航天高新技术企业,积极响应“中国制造2025”战略,紧跟国家产业政策和市场需求,充分发挥差异化的技术优势,不仅成为新能源汽车和高端专用车项目的军转民基地,还在细分市场具有差异化的技术竞争优势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本刊近日就该公司的发展历程、核心技术优势、产品及其产业化发展等方面的情况,采访了航天新长征公司的副总经理伊曙东,全方位、多角度地对航天新长征公司进行了深度解读。
编者按刊:航天新长征公司是一家“年轻”的航天高新技术企业,请您简要介绍一下贵公司的基本 情况。
伊:航天新长征公司隶属于中国运载火箭技术研究院,是火箭院下属两家单位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与长征火箭工业有限公司共同出资设立的高新技术企业,公司成立于2011年8月,注册资金1.2亿元,位于北京军民结合产业园区内。
公司秉承航天科技优势,依托北京航天发射技术研究所与长征火箭工业有限公司多年积累的航天技术优势,是集研发、试验、生产、销售等能力为一体的航天技术应用产业经营实体,是航天产业专业的民用技术研发中心和民用产业运营平台。
公司秉承航天科技优势,围绕用户及社会的需求和根本利益,长期致力于新能源专用车、新能源系统及零部件、专用特种车三大板块的运营,在新能源系统及零部件、纯电动短途乘用车、新能源物流车、电视转播车、通信指挥车、高空作业车等细分市场具有差异化的技术竞争优势和较高的市场占有率。
截至2017年底,公司取得了众多科技及管理成果。
在资质方面,公司获得了专用车生产资质、计算机信息系统集成企业三级资质,以及特种设备文/岑 格DOI:10.19385/ki.1009-8119.2019.03.006制造许可证、建筑业企业资质证书(建筑机电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三级)等资质证书;在知识产权方面,公司累计申请专利、软件著作权等共206项,其中包括发明专利13项,软件著作权18项;在管理体系方面,公司已获得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环境管理体系认证、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ATF16949认证,并于2013年获得AAA 级信用单位荣誉,是“高新技术企业”和“北京市级企业科技研究开发机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 2017 年 9 月初新学期开始后,全国有数百万小学生和初中 生使用新编教材、2019 年又有部分省市的高中生使用新编教材。 新编教材最突出的亮点是:在新阶段、新形势下,新教材以“德 育为本、能力为重、基础为先、创新为上”的理念和与时俱进的 内容,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创新的精神,教授学生长远发展所需的 技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这也是本次教材革新的重大意义。
二、知识链接
1.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造纸术、印刷术、火药、指南针。
2.新中国成立以来重大科技成就。社会主义探索时期, 两弹和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研制成功;“文化大革命”时 期,“东方红一号”卫星发射成功和袁隆平的杂交水稻培育;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的载人航天。
https://
4.三次产业革命出现的新兴行业及对经济结构的影响。 第一次工业革命:机器制造业、交通运输业;工业超过农业 。 第二次工业革命:电力工业、电气制造业、化学工业、汽车制 造业、飞机制造业、石油工业;重工业超过轻工业。第三次科 技革命:原子能、生物工程、激光技术、新材料新能源、电子 计算机和空间技术;第三产业上升,新经济出现。
在国际分工体系的角逐中,昔日 “世界工厂”英美日占据国际分工链的 高端。作为今日“世界加工厂”的中国, 既要瞻“前”还要顾“后”。“前”有 发达国家的贸易壁垒与技术鸿沟;“后” 有印度、墨西哥与东欧等地的成本追兵。 中国必须思变,实现由“中国制造”上 升到“中国智造”,从“世界加工厂” 转变为“世界创造基地”。
1.四大发明是中国对人类文明进程的伟大贡献。其中,为欧洲 走出黑暗的中世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条件的是
A.造纸术 B.指南针
C.火药
() D.印刷术
解析:根据所学,印刷术传到欧洲后,为欧洲走出黑暗的中世 纪以及文艺复兴运动的出现准备了条件,故 D 项正确。
2. (2019·山东济南 一模 )明代李 时珍撰 成的《本草 纲目》由朝
3.右图是我国古代某工具的剖面图。这一工
具可用于
()
A.炼制丹药 B.制作纸张
C.印刷书籍 D.测定方向
解析:根据图片中“磁石”“针”等信息可以判断指的是指 南针,因此可用于测定方向,D 项符合题意。
4.“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并使之与古代及中世纪划分开
来,比任何宗教的信仰、任何星象的影响或任何征服者的伟业
说明对近代化进程的促进作用,故 B 项正确;“宗教信仰的弱
化”不是四大发明引起的,故 C 项错误;四大发明起不到遏制
殖民扩张的作用,故 D 项错误。
5.(2019·福建福州一中 5 月模拟)2011 年,美国签署禁令“禁止
美国宇航局与中国进行任何合作”;2013 年,美国国家航空
航天局以国家安全为由,禁止中国籍科研人员参加学术研讨
所起的作用都要大。”培根的上述言论意在说明四大发明( )
A.揭开世界近代史序幕
B.促进世界近代化进程
C.导致宗教信仰的弱化
D.遏制殖民扩张的开展
解析:关于世界近代史的开端,主要有两种观点,文艺复兴和
新航路开辟,四大发明与此无直接联系,故 A 项错误;培根的
言论中心语为“四大发明对于彻底改造近代世界的作用大”,
5.中国错失三次产业革命发展机遇的主要原因。第一次 工业革命时:专制政治和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第二次工业革 命时:清朝封建统治和西方列强的侵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 展极其缓慢。第三次科技革命时:1945~1949 年的解放战争时 期;由于帝国主义国家长期敌视、封锁、包围,缺乏正常的交 流;“左”倾思想泛滥和“文化大革命”。
3.15~20 世纪初西方自然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15~16 世纪,天文学领域的革命标志了近代自然科学的产生;17~18 世纪,牛顿力学体系的创立标志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形成和发 展;18 世纪末~19 世纪中期,电磁学的新成就和道尔顿的原 子论、细胞学说和达尔文的生物进化论的提出,标志着自然科 学的迅速发展;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电的发明和应用及相对 论和量子理论的提出,标志着自然科学的重大突破和系统化。
会,该材料说明
(
)
A.中国航天技术已经崛起
B.中国改革开放大势所趋
C.科技自主创新的重要性
D.科技封锁激发了创造力
解析:美国之所以禁止中国与其合作及禁止中国籍科研人员参 加学术研讨会,说明美国担心中国的航天科技会超越美国,进 而威胁美国的安全,而不是因为中国航天科技非常发达,这从 侧面反映出科技的自主创新是多么的重要,故 C 项正确,A 项错误;中国进行改革开放要求中国融入世界,与题干意思不 符,故 B 项错误;题干没有反映出美国对中国航天科技的封 锁激发了中国人的创造力,故 D 项错误。
廷颁行;清代康熙年间组织人力对疆土进行全面测量,绘
成《皇舆全览图》,至今仍有很大参考价值;清代修建的圆
明园,是我国名园的集锦和缩影,还吸收了西欧园林建筑
的风格。这些成就
()
A.是商品经济繁荣的结果 B.得益于国家力量的支持
C.受到了西方科技的影响 D.促进了向近代社会转型
解析:材料“由朝廷颁行”“康熙年间组织人力”说明国家 力量的支持,故 B 项正确;材料“朝廷颁行”说明不是商品 经济,故 A 项错误; 《本草纲目》是中医药著作不是西方科技, 故 C 项错误;《本草纲目》是对中医药的总结,《皇舆全览图》 是疆土测量,二者都未促进近代社会转型,故 D 项错误。
中
国
制
造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社 会 热 点
, 中 国
五智
造
。
一、社会热点 二、知识链接 三、热点押题
KINGSOFT
一、社会热点
2019 年 2 月 18 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提升科技创新 能力。文章指出“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提高综合国力 的关键支撑,成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变革进步的强大引 领,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 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