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合格品审理人员管理制度
路桥工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路桥工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f8b67b74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d3.png)
路桥工程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一、总则1.为规范施工单位在路桥工程中不合格品管理的行为,减少不合格品对工程质量造成的不良影响,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特制定本管理制度。
2.本管理制度适用于本单位施工单位在路桥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所有类型的不合格品管理。
3.施工单位在工程项目实施过程中,如发现不符合规范要求的材料、构件、工艺的情况,经现场测定或检验发现,应立即视为不合格品,应依据本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二、责任主体1. 项目经理总经理2. 项目部工程部3. 质量部安全部4. 监理单位、业主代表三、管理措施1. 沿街走查制度2. 工程部专人专项负责3. 配备质量专班4. 报告流程化5. 质量责任状6. 罚则完善具体7. 罚责到人四、管理要求1. 工程前期在施工前,施工单位应对工程设计文件进行认真仔细的审查,对于实测数据与设计要求不符的情况要及时向设计单位反馈并与设计单位协商解决。
同时,要提前准备好必要的检测设备和工具,以便对施工过程中的材料和构件进行实时监测。
2. 施工过程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要加强对材料和构件的质量控制,确保材料及构件符合国家标准和工程施工规范,避免出现不合格品。
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同时,工程部应加强对施工人员的培训和监督,确保施工人员严格按照要求操作,提高工程质量。
3. 竣工验收在工程竣工验收阶段,施工单位要对整个工程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品要及时整改,并向监理单位和业主代表报告。
只有确保工程质量合格,才能顺利通过验收。
五、处理流程1. 发现不合格品施工单位在施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使用,并通知现场负责人和质量部门。
2. 检验确认质量部门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合格品进行检测确认,并制定整改措施。
3. 整改处理根据检测结果,施工单位应立即采取相应的整改措施,并确保整改到位。
4. 处理报告施工单位应向监理单位和业主代表报告不合格品的处理情况,同时记录整改过程和结果。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范本(四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范本(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bae15c57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640f242.png)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范本1、不合格品的确定质量检查人员在对工程质量监督、抽查过程中,发现任一分项或分部质量达不到合格要求时,该分项或分部即为不合格品。
上级质量监督部门在对工程质量监督、抽查过程中,发现任一分项或分部质量不合格,该分项或分部即为不合格品。
采购物资的进货检验和试验报告中,任一项经确定不合格的,均应认为该批物资为不合格品。
2、不合格物资的标识、评审和处理进场的物资经检验和试验发现不合格,材料设备科采购人员负责在《材料物资验收报告单》上作好记录,并按《检验和试验状态》的规定,对该批物资挂“不合格”标识牌,严禁投入使用。
对判定为不合格的物资,由项目总工程师召集工程部、物资部及安质部的相关人员作出评审,提出处置意见。
拒收的不合格物资由物资设备部负责处理,原则上____小时内撤离现场,降级使用的物资需经规定程序批准。
根据处置意见,物资设备部负责填写《供应商不良记录表》,并按照合同或协议的规定,对供应商作出处理,严重的取消供应商对本项目的供货资格。
3、不合格品的标识、评审和处置施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由项目质检工程师进行记录。
一般不合格品由质检工程师____相关人员和作业队负责人进行评审,确定处置方法,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项目总工程师应确认;纠正措施____实施后,质检工程师重新核定,符合纠正措施及质量要求后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全过程由质检工程师填写“不合格品处理汇总表”并记录在案。
较大不合格品,由项目总工程师____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经项目总工程师明确后,对纠正措施____实施落实,并按照规定程序重新核定,符合纠正措施及质量要求后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全过程由质检工程师填写“不合格品处理汇总表”,并记录在案。
按返修、返工处置的不合格品应有重新检验的书面记录。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范本(二)1.目的为防止不合格品的散失,以及由于疏忽而使用、销售不合格品,对不合格品需进行特殊的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和处置。
不合格管理制度模版
![不合格管理制度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dd1a8381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99.png)
不合格管理制度模版一、背景与目的1、背景:公司为了确保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在不断追求卓越的过程中,对不合格品进行及时追踪和整改的能力要求逐渐提高。
2、目的:制定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目的是为了建立一套科学、规范的管理模式,确保不合格品能够得到有效的控制和处理,最终达到提高产品质量的目标。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各部门的不合格品管理工作,包括生产、采购、仓储等环节。
三、主要内容1、责任主体各部门负责人及相关工作人员对本部门的不合格品管理负责。
2、不合格品定义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产品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的产品,包括实际缺陷、外观缺陷以及功能缺陷等。
3、不合格品的分类与标识根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其分为A类、B类和C 类不合格品,并按照相关标识要求对其进行标识。
4、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1)收集:各部门及时收集和登记不合格品信息,并将其汇总到质量管理部门。
(2)评审:质量管理部门组织相关人员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确定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处理措施。
(3)处理:对不同类别的不合格品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退货、返工、报废等。
(4)整改:质量管理部门及时跟进不合格品整改情况,确保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5)复审:对整改后的产品进行复审,判断是否符合要求。
5、不合格品的责任与追责根据不同情况,对造成不合格品的责任单位和责任人进行追责,确保不合格品问题的解决和防止类似问题再次发生。
6、不合格品的统计与分析质量管理部门定期对不合格品进行统计分析,总结问题的原因和改进措施,为提高质量水平提供参考依据。
7、不合格品管理的监督与审核公司领导对不合格品管理工作进行监督与审核,确保该制度的有效实施和持续改进。
四、制度的执行和遵守1、制度执行:各部门必须严格按照该制度的要求执行,并确保不合格品的管理工作顺利进行。
2、违反制度的处罚:对违反制度的行为,将依据公司相关管理制度进行处理,包括批评教育、警告、罚款等。
五、附则1、该制度由质量管理部门负责解释和修订。
不合格品管理规章制度
![不合格品管理规章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a3257211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be.png)
不合格品管理规章制度对于不及格品的处理方式与过程体现了一家公司对于产品的与顾客的态度,良好的处置管理制度很重要。
店铺为你整理了不合格品管理规章制度,希望你喜欢。
不合格品管理规章制度篇一一、目的为控制、提高产品质量,确保不合格品得以控制,防止其非预期使用或交付,特制定本规定,各相关部门遵照执行。
二、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法(一)外购、外协件不合格品处理管理规定1.不合格品的判定(1).检验员对外购、外协产品进行检验或验证,发现不合格品告知相关负责人将不合格品进行标识、隔离存放以防止误用,填写≤不合格品处置单≥,相应责任人分别填写其内容:①.质检部经理负责判定并决定处置不合格品的方法,以及批准不合格品是否让步使用。
②.生产部对外协的不合格品提出处置建议,执行质检部的处置意见。
③.供应部对采购的不合格品提出处置建议,执行质检部评审意见。
(2).检验员负责将不合格品责任部门填写处理建议后的≤不合格品处置单≥送质检部负责人,质检部提出对不合格品进行返工、返修、报废或退货的处理意见。
检验员对评审意见跟踪落实,并将不合格品的处置情况填写在“不合格品处置记录栏”中。
2.不合格品的处理(1).需返工的不合格品,由技术部下发《返工单》,责任单位根据《返工单》技术要求进行返工。
返工后的产品,检验员应重新对其进行检验,以证实其是否符合有关技术要求。
(2).经评审确定退货的不合格品,检验员填写“退货通知单”交供应部办理。
(3).评审确定的废品,检验员填写“废品通知单”,质检部经理签字后按要求将废品转移至废品库并标识。
3.不合格检验记录所有不合格品的检验记录,以及重新检验的记录均由质检部收集、整理保存,保存期为五年。
(二)车间生产产生的不合格品处理管理规定1.不合格品区域的规划①、操作工当场检测出来的不合格品和质检员检测出来的不合格品,都集中存放在规定的不合格品存放区。
各车间不合格品存放区由车间主任负责根据车间所生产产品种类、特点具体规划。
不合格管理制度
![不合格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c31447f1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d7.png)
不合格管理制度是指企业或组织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规定了一套处理不合格品或工作的具体措施和步骤。
它对于企业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管理不合格品或工作,减少损失,提高质量。
不合格管理制度的设计和实施需要考虑以下几个要点:1. 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分类: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企业制定的质量标准和要求的产品或材料。
企业需要明确不合格品的定义,将其划分为严重不合格品和轻微不合格品,以便进行不同处理。
2. 不合格品管理的责任分工:企业需要明确不合格品管理的责任分工,确定不同部门和个人在不合格品管理中的职责和权限。
只有明确责任,才能确保不合格品管理的高效进行。
3.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企业需要制定不合格品处理流程,明确不合格品的整改、处理和处置的具体步骤和要求。
流程中需要包括不合格品的报告、评审、整改和复核等环节,以确保不合格品得到妥善处理。
4. 不合格品记录和分析:企业需要建立不合格品记录和分析制度,记录每一次不合格品的发现、整改和处置情况,并进行定期的统计和分析。
通过分析不合格品的原因和规律,企业可以找出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措施,从而减少不合格品的发生。
5. 不合格品与品质改进的关联:企业需要将不合格品管理与品质改进相结合,通过不合格品管理的过程中不断改进工艺、技术和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工作效率。
只有持续改进,企业才能不断提高竞争力。
6. 不合格品处理的法律法规要求:企业需要了解并遵守相关的法律法规要求,对不合格品的处理进行合规操作。
这有助于企业规范管理,避免不合格品处理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7. 不合格品责任追究机制:企业需要建立不合格品责任追究机制,对不合格品的责任人进行追究,以提高不合格品处理的认真程度和效率。
责任追究制度对于提高员工的责任心和工作积极性有着重要作用。
8. 不合格品处理结果的反馈:企业需要对不合格品处理的结果进行反馈,及时通知相关部门和人员,并进行总结和分析。
通过及时反馈,可以避免同样的问题再次发生,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水平。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ddbc9363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9b.png)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标题:不合格品管理制度引言概述: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是企业质量管理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合理的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能够帮助企业及时发现和处理不合格品,防止不合格品流入市场,保障消费者权益,维护企业声誉。
一、不合格品的定义和分类1.1 不合格品的定义:不合格品是指不符合规定标准或要求的产品或材料。
1.2 不合格品的分类:按照不合格程度可分为轻微不合格、一般不合格、严重不合格。
二、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2.1 不合格品的发现:不合格品可以通过自检、质检、客户投诉等途径发现。
2.2 不合格品的处理:及时对不合格品进行记录、隔离、处置,并对不合格品原因进行分析和改进。
2.3 不合格品的追踪:建立不合格品追踪记录,确保不合格品的处理情况得到跟踪和监督。
三、不合格品的责任追究3.1 生产部门责任:生产部门应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负责,并采取措施避免再次发生。
3.2 质量部门责任:质量部门应加强对不合格品的监督和管理,确保不合格品得到及时处理。
3.3 管理部门责任:管理部门应加强对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执行情况监督,推动不合格品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四、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建立和完善4.1 制定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建立完善的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明确不合格品的定义、分类和处理流程。
4.2 培训员工:对员工进行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培训,提高员工对不合格品管理的重视和执行力度。
4.3 定期检查和评估:定期对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进行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五、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效果评估5.1 产品质量改善:通过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执行,可以有效提升产品质量水平。
5.2 生产效率提高:及时处理不合格品,避免不合格品对生产进度的影响,提高生产效率。
5.3 成本降低:通过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完善,可以减少不合格品造成的损失,降低企业成本。
结语: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是企业质量管理的重要环节,对于保障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不合格品检查管理制度模版
![不合格品检查管理制度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5e4f985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edb77d3.png)
不合格品检查管理制度模版一、目的与适用范围1. 目的:为确保产品质量,规范不合格品检查工作流程和要求,提高产品合格率,提供本单位内部不合格品检查的管理规范。
2. 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单位各个生产环节的不合格品检查工作,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装配、包装、质量检验等环节。
二、责任与权限1. 部门负责人:负责组织和实施本部门的不合格品检查工作,并对检查结果负责。
2. 专职质量检查人员: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分类、记录、分析和处理,并提出改进意见。
三、流程与要求1. 不合格品发现与分类1.1. 不合格品的发现应立即进行记录,并按照不合格品分类要求进行分类。
1.2. 不合格品分类分为三类:严重不合格品、一般不合格品和轻微不合格品。
1.3 不同类别的不合格品应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严重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使用,一般不合格品应进行返工或者重新生产,轻微不合格品可进行局部修复或者调整。
2. 不合格品记录与分析2.1. 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品应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不合格品的种类、数量、发现时间、发现地点等信息,并及时上报给上级负责人。
2.2. 对于不同类别的不合格品应进行分析,找出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3. 不合格品处理3.1. 针对严重不合格品,应立即停止使用,并追溯其影响范围,进行必要的退货或召回措施。
3.2. 针对一般不合格品,应分析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进行返工或调整,确保产品达到合格标准后方可继续使用。
3.3. 针对轻微不合格品,应进行局部修复或调整,确保产品的外观和功能符合要求后方可继续使用。
四、改进与监控1. 改进措施1.1. 根据不合格品检查的结果统计,定期召开改进会议,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并由相关部门负责人负责推进。
1.2. 对于频繁出现的不合格品问题,应采取针对性的改进措施,提高产品质量。
2. 监控措施2.1. 在不合格品处理过程中,应进行严格的监控,并记录处理过程中的细节和问题。
2.2. 定期对不合格品检查工作进行评估,了解其工作效果,并对不合格品处理流程进行调整和改进。
不合格品检查管理制度范本
![不合格品检查管理制度范本](https://img.taocdn.com/s3/m/d01c9289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2d.png)
不合格品检查管理制度范本1. 目的本制度的目的是明确不合格品检查的管理流程,确保产品质量符合标准和客户要求,保护客户权益,提高企业竞争力。
2.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公司所有生产环节中的不合格品检查管理,包括原材料、生产过程和成品检查等。
3. 术语定义3.1 不合格品:指未达到产品标准或客户要求的产品。
3.2 检查:指对不合格品进行系统的检测和评估,确定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和客户要求。
4. 责任与权限4.1 生产部门负责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检查,并及时报告不合格情况。
4.2 质量部门负责对原材料和成品进行不合格品检查,并提出处理建议。
4.3 质量主管具有批准或拒绝不合格品的权力,并提出改进意见。
5. 不合格品检查流程5.1 不合格品发现5.1.1 生产部门在生产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立即停产并通知质量部门。
5.1.2 质量部门在原材料或成品检查中发现不合格品,立即停用并通知相关部门。
5.2 不合格品评估5.2.1 生产部门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进行初步评估,包括不合格品数量、原因和影响等。
5.2.2 质量部门负责对原材料和成品不合格品进行详细评估,包括不合格品来源、性质和处理建议等。
5.3 不合格品处理5.3.1 生产部门根据评估结果和质量部门的建议,制定不合格品处理方案。
5.3.2 质量部门对原材料和成品不合格品进行处理,包括退货、返工或报废等,并记录处理结果。
5.4 不合格品分析5.4.1 质量部门负责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和改进措施,并报告给相关部门。
5.4.2 质量部门对原材料和成品不合格品进行分析,找出供应商或生产环节中的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5.5 不合格品追踪5.5.1 质量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追踪,确保处理措施有效,并记录追踪结果。
5.5.2 生产部门根据质量部门的追踪结果,及时采取纠正措施,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6. 不合格品记录与报告6.1 生产部门应当对生产过程中的不合格品进行详细记录,包括不合格品的数量、原因和处理措施等。
不合格品管理办法
![不合格品管理办法](https://img.taocdn.com/s3/m/baa7de1b0722192e4536f6e8.png)
不合格品管理办法一、总则(一)目的为了有效的识别原材料及外购产品入厂、生产及最终检验中的不合格产品的识别、隔离和控制,以及防止产生不合格产品,特制订本办法。
(二)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所有产品的入厂检验、首件检验、过程检验、最终检验、以及质量反馈中的不合格产品。
(三)职责1.技术经营部负责不合格产品的监督、检查,并建立生产过程中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确保不合格产品不流到下一道工序。
2.检查员发现不合格品后负责将不合格品信息及时反馈到责任单位。
3.责任单位接到信息后,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处理提出纠正或预防措施。
4.生产单位及使用单位发现产品、原辅材料及备品备件等不合格,应及时反馈到相关部门进行处理。
5.质量评审小组负责制定整批或数量较大(大于70%)的质量不合格、对公司影响较大的、涉及多个部门的、质量退货数量较大的不合格品的处理方案,并签署意见。
—1—(四)术语和定义1.返工/返修:为使不合格符合要求对其所采取的措施。
2.让步接收:一般采购物料、生产产品未经检验,或者经检验判定为不合格,但并不影响其功能及主要性能指标,并满足客户使用要求。
3.让步放行:产品未经检验,或者经检验判定为不合格,但并不影响其功能及主要性能指标,为轻微瑕疵,满足客户使用要求。
4.拒收:经检验不合格的原材料、辅助材料、备品备件等一律由采购部门与供方联系作退货处理;经检验不合格的在制品、成品的接收方有权拒收,退回上工序。
5.降级改作他用:产品因长期放置不符合当前用户的要求,但达到相应技术标准可以转拨给其它符合要求的用户。
6.报废:不符合企业、行业标准或客户要求的产品,也不能被转化为他用。
二、不合格品管理办法(一)采购物资入厂过程中的不合格品的控制1.原材料检查人员按《物资采购管理办法》中的规定对原辅材料入厂进行外观检查和内部组织检查,经检验判定为不合格品时,检查员应及时反馈给工艺技术人员,并将意见反馈给库房管理人员。
对其判定为退货的,由库房管理人员做出不合格品的标识,通知采购人员与供方联系作退货处理。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两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两篇)](https://img.taocdn.com/s3/m/9dff5e53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3c4b520.png)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二)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二)一、引言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过程中或者产品交付后出现不符合规定要求的产品,严重影响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为了加强不合格品的管理,确保产品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公司制定了不合格品管理制度。
本文是对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补充,旨在进一步完善该制度。
二、不合格品评审与处理流程1. 不合格品评审委员会公司成立了不合格品评审委员会,由质量部门、生产部门、技术部门等相关部门的代表组成。
委员会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评审和处理,并确保所有不合格品都得到妥善处理。
2. 不合格品评审流程当生产过程中或者产品交付后发现不合格品时,相关人员需立即报告质量部门。
质量部门将组织不合格品评审委员会进行评审,流程如下:- 确定不合格品的性质、数量、影响范围等。
- 对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找出产生不合格品的根本原因。
- 根据评审结果,制定处理方案:包括退货、整改、报废等。
- 对不同处理方案进行评估,确定最优方案并予以执行。
- 监督处理过程,确保不合格品得到妥善处理。
3. 不合格品处理流程根据不合格品评审委员会的决定,对不合格品进行相应的处理:- 退货处理:对于产品质量不符合要求、无法修复或重工的不合格品,可选取退货处理方案。
- 整改处理:对于产品质量问题可以修复的不合格品,应进行整改处理。
质量部门将制定整改方案,生产部门负责组织实施,确保不合格品得到修复,达到合格品标准。
- 报废处理:对于无法修复或整改的不合格品,应进行报废处理,质量部门将制定相应的报废流程和记录。
4. 不合格品追溯与分析为了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公司强调对不合格品进行追溯与分析。
具体步骤如下:- 确定不合格品的生产时间、生产批次等信息。
- 对不合格品进行原因分析,找出造成不合格品的根本原因。
- 根据分析结果,进行技术改进,以预防同类问题再次出现。
- 记录不合格品的追溯过程和分析结果,以备将来参考。
三、不合格品数据的统计与分析1. 不合格品统计公司要求各部门每月或每季度进行不合格品统计,包括不合格品数量、种类、原因等。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版(3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版(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5bdcb7d905f804d2b160b4e767f5acfa1c78384.png)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版1.目的为防止不合格品的散失,以及由于疏忽而使用、销售不合格品,对不合格品需进行特殊的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和处置。
2.适用范围适用于从原材料进厂直至成品出厂全过程不合格品的纠正、处置的控制。
3.职责3.1质检部负责不合格品的判别、标识、记录和隔离工作,并判定处置;负责不合格品的分析和提出处置意见。
3.2办公室和生产部分别负责对原材料、包装材料的不合格品的拒收和处置工作。
4.工作程序4.1不合格品鉴别质检部按企业的有关规定对产品、原辅料、包装材料进行检验,凡检验结果有一项不合格,判为不合格品。
4.2标识和隔离凡判为不合格品,必须做好识别标记并进行隔离保管,严禁与合格品混存,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动用不合格品。
4.3评审对不合格品批量较大,造成经济损失较大或严重影响生产进度等,由总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对出现的不合格品进行质量分析和评定,以确定适当的处理方式,不合格数量较小时,由质检部直接提出处理方式。
4.4不合格品的处理4.4.1原辅料、包装材料不合格的处理。
4.4.1.1对外购的原辅料进厂验收不合格的可予以拒收退货处理;4.4.1.2对保管过程中出现的原辅料变质或超过保质期应做报废处理。
4.4.2生产过程的不合格品的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返工,不能转序。
4.4.3成品的不合格品的处理。
4.4.3.1销毁处理:凡含有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不可接受的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因素的不合格品应予以销毁,如卫生指标超标的产品等;4.4.3.2降等销售或用于企业内部的使用:凡属于理化指标不合格的不合格品可以用于降等销售或企业内部使用。
4.5质检部保存不合格品评审记录和处置记录。
5.记录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版(2)一、目的和适用范围为了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和提高不合格品的处理效率,制定不合格品管理制度,适用于公司生产制造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品的管理。
二、定义不合格品是指在生产制造过程中不符合质量标准和技术要求的产品或材料。
不合格品审理人员管理制度
![不合格品审理人员管理制度](https://img.taocdn.com/s3/m/3b45f69e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ff.png)
不合格品审理人员管理制度一、制度目的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规范不合格品审理工作流程,提高不合格品审理人员的工作效率和质量,特制定此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所有参与不合格品审理工作的人员,包括但不限于不合格品审理人员、质量控制人员、生产人员等。
三、工作职责1.不合格品审理人员是不合格品的处理专业人员,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鉴定和处理。
2.不合格品审理人员要了解公司的产品标准和工艺要求,具备专业的产品知识和鉴定技巧。
3.不合格品审理人员必须熟悉不合格品的处理流程和相关规定,严格按照标准操作程序完成工作。
4.不合格品审理人员要及时向上级报告不合格品情况,提出合理的处理建议。
5.不合格品审理人员要参与并提供有关产品质量问题的经验总结,为质量改进提供支持和建议。
四、工作流程2.不合格品鉴定:不合格品审理人员要进行不合格品的鉴定工作,包括对不合格品的外观、性能等进行检测和测试,明确不合格品的原因和表现。
3.不合格品分类:不合格品鉴定完成后,不合格品审理人员根据不同的问题和情况,将不合格品进行分类,如工艺问题、材料问题、操作问题等。
4.不合格品处理:根据不同的不合格品分类,不合格品审理人员要提出相应的处理方案,如返工、报废、调整工艺参数等,不合格品审理人员还要制定相应的处理流程和操作规范。
5.处理结果跟踪:不合格品审理人员要及时跟踪不合格品的处理结果,了解返工、报废等处理情况,确保不合格品得到有效处理。
五、绩效考核与激励1.不合格品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将根据所处理的不合格品数量和质量、工作效率、改进提案等综合因素进行考核。
2.绩效考核结果将作为不合格品审理人员晋升、评优以及奖金等方面的依据3.公司还将根据不合格品审理人员的绩效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和精神激励,以激发其工作积极性。
六、培训与提升1.公司会不定期组织不合格品相关的培训与学习活动,以提高不合格品审理人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素质。
2.不合格品审理人员也可以根据自身需要和发展目标,主动参与培训并申请学习相关岗位的技能和知识。
不合格品处置负责人职责范围
![不合格品处置负责人职责范围](https://img.taocdn.com/s3/m/e5869ee2172ded630b1cb64f.png)
不合格品处置负责人职责范围
一、参与制定修改《不合格品控制程序》等有关质量管理文件。
二、监督公司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执行情况,发现问题及时建议
改进。
三、收集、整理所有不合格品信息,尤其是用户反映的质量信
息,及时与有关部门沟通,查明产生不合格品的原因,采
取纠正措施。
四、对检验、巡检中发现的原材料、半成品、成品不合格品,
质检员、巡检员要及时向不合格品处置负责人汇报,由不
合格品处置负责人监督有关人员对不合格品注明标识并隔
离存放,未经不合格品处置负责人批准,不得转序、放行,更不能。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精选16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精选16篇)](https://img.taocdn.com/s3/m/c4cc7a97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02.png)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精选16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接触到制度,制度泛指以规则或运作模式,规范个体行动的一种社会结构。
这些规则蕴含着社会的价值,其运行表彰着一个社会的秩序。
那么相关的制度到底是怎么制定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不合格品管理制度,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篇1第一条为加强本经营单位食品质量管理,严厉打击制售假冒伪劣食品活动,确保依照法定条件和要求从事食品经营活动、销售符合法定要求的食品,维护本经营单位声誉,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不合格食品退市,是指在本经营单位内对已经进入销售领域的食品,发现其质量不合格或者有其他违法问题,采取停止销售、退回供货整改、销毁、召回等措施退出市场的行为。
第三条下列食品为不合格食品,应停止销售,退出本经营单位:(一)腐烂变质、污秽不洁的;(二)包装破损和其他不符合食品卫生要求的;(三)超过安全使用期或者保质日期的;(四)应当检验、检疫而未检验、检疫,或检验、检疫不合格的;(五)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偷工减料的;(六)使用非食用色素或其它非食用物质加工的;(七)伪造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厂名、厂址,在商品上伪造或冒用认证标志、名优标志、国际标准采用标志、防伪标志等质量标志等,对商品质量作引人误解的虚假表示或使用绝对宣传用语的;(八)假冒他人的注册商标,或者擅自使用知名商品特有的名称、包装、装潢、造成和他人的知名商品相混淆,使购买者误认为是该知名商品的;(九)行政监管机关公布属于不合格食品的;(十)其他违反法律、法规规定的.,或者存在隐患,可能对人体健康和生命安全造成损害的。
第四条发现所销售的食品属本制度所列的不合格食品,应立即停止销售该食品,并采取下列措施:(一)立即清点不合格食品,并登记造册;(二)将不合格食品撤出市场,通知生产企业或供货方,配合召回已售出食品,并向有关监督管理部门报告;(三)对有毒有害、腐烂变质的食品应交同有关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或销毁;第五条对已出售的严重危害人体健康、人身安全的不合格食品,应选择能够覆盖销售范围的新闻媒体予以公告,或者在营业场所内公示,通知购货人退货,将不合格食品追回和销毁。
最新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范文(3篇)
![最新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范文(3篇)](https://img.taocdn.com/s3/m/0f96ef4efe00bed5b9f3f90f76c66137ee064ff0.png)
最新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范文一、目的及范围本制度旨在规范公司的不合格品管理,确保产品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客户的要求。
适用于公司内所有生产环节、包括原材料采购、生产加工、成品检验等。
二、定义1. 不合格品:指不符合产品或过程标准要求的产品或材料。
2. 不合格品管理:指对不合格品进行收集、处理、追溯和改进的管理活动。
三、不合格品的分类和处理流程1. 分类根据不合格品的严重程度和影响范围,将其分为三类:关键不合格品、重要不合格品和一般不合格品。
2. 处理流程(1)发现:各生产环节负责人及时发现不合格品,并及时报告上级主管。
(2)收集:不合格品收集人员负责统一收集不合格品,并填写不合格品收集记录表。
(3)评估:由质量管理部门对不合格品进行评估,确定其分类。
(4)追溯:根据不合格品的种类、数量和影响范围,追溯产品或过程的相关信息,找出不合格品的根本原因。
(5)处理:根据不合格品的分类,制定相应的处理措施,包括修复、返工、报废等。
(6)改进:对于发现的不合格品,质量管理部门应组织相关部门进行改进和改善措施的制定。
四、责任和义务1. 相关部门负责人承担所属环节不合格品的发现和处理责任。
2. 不合格品收集人员负责统一收集不合格品,并填写不合格品收集记录表。
3. 质量管理部门负责对不合格品进行评估和追溯,并制定相应的处理和改进措施。
五、监督与检查1. 质量管理部门定期对不合格品进行抽检,确保不合格品管理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2. 内部审核部门对不合格品管理制度进行定期审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
六、培训教育为确保不合格品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定期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不合格品管理的知识和能力。
七、制度修订任何时候,公司都有权对该制度进行修订,修订后应及时通知公司内部各相关部门并进行培训。
八、附件不合格品收集记录表本制度的实施将有助于公司更好地管理不合格品,提高产品质量和客户满意度。
所有相关人员必须遵守该制度,否则将面临相应的纪律处分。
GJB9001C最新完整版《不合格品控制程序》
![GJB9001C最新完整版《不合格品控制程序》](https://img.taocdn.com/s3/m/217ae943fc4ffe473368ab68.png)
不合格品控制程序(依据GJB9001C-2017标准制定)受控状态:编制:审核:批准:贵州XXXX科技有限公司发布1 目的本程序规定了不合格品的标识、隔离、记录、处置要求;不合格品的审理程序,是确保不符合技术要求的产品得到识别和控制,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的使用或交付。
2 范围本程序适用于公司生产的产品从原材料进厂到成品出厂全过程,以及在顾客使用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时处置的程序。
3 职责3.1 总经理3.1.1负责领导不合格品审理委员会工作。
3.1.2负责不合格品审理人员的授权,确保不合格品评审人员独立行使职权。
3.2 技术部3.3.2负责不合格品返工、返修工艺的制定。
3.3.2配合责任部门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制定和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
3.3 质检部3.3.1是本程序的归口管理部门,负责不合格品处理的日常工作,建立不合格品管理台台账;3.3.2负责产品实现过程中发生的不合格品的处理,履行不合格品审理单签字手续。
3.3.3负责不合格品的识别、标识、记录、隔离、报告,并对责任部门制定的纠正措施的正确性、合理性及实施情况进行检查、验证;3.3.4参与不合格品审理及处置结果的监督,并对实施情况进行跟踪落实。
3.4 生产部负责按不合格品审理意见指导各责任班组及时处置不合格品;3.5 责任部门责任者、单位负责人,负责对不合格品的原因分析,制定和实施纠正和预防措施。
4 总则4.1 术语不合格品:不符合合同、图纸、样品、技术条件或其它规定的技术文件中所要求之特性的产品(包括零、部件或成品)。
报废:不能按预期要求使用或不能经济地进行返修的不合格品;返修:经过返修最终能满足规定要求的不合格品;返工: 使不合格品达到合格要求的再加工。
让步接收:产品不符合规定要求,但不影响最终产品质量。
4.2 不合格品的分级严重不合格品:对产品性能、寿命、互换、可靠性和维修性等方面有影响的不合格品、重要材料、成件的不合格品。
一般不合格品:严重不合格品以外的不合格品。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版(四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版(四篇)](https://img.taocdn.com/s3/m/bd6e8019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05.png)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版1.目的为防止不合格品的散失,以及由于疏忽而使用、销售不合格品,对不合格品需进行特殊的标识、记录、评价、隔离和处置。
2.适用范围适用于从原材料进厂直至成品出厂全过程不合格品的纠正、处置的控制。
3.职责3.1质检部负责不合格品的判别、标识、记录和隔离工作,并判定处置;负责不合格品的分析和提出处置意见。
3.2办公室和生产部分别负责对原材料、包装材料的不合格品的拒收和处置工作。
4.工作程序4.1不合格品鉴别质检部按企业的有关规定对产品、原辅料、包装材料进行检验,凡检验结果有一项不合格,判为不合格品。
4.2标识和隔离凡判为不合格品,必须做好识别标记并进行隔离保管,严禁与合格品混存,未经批准,任何人不得动用不合格品。
4.3评审对不合格品批量较大,造成经济损失较大或严重影响生产进度等,由总经理组织有关人员对出现的不合格品进行质量分析和评定,以确定适当的处理方式,不合格数量较小时,由质检部直接提出处理方式。
4.4不合格品的处理4.4.1原辅料、包装材料不合格的处理。
4.4.1.1对外购的原辅料进厂验收不合格的可予以拒收退货处理;4.4.1.2对保管过程中出现的原辅料变质或超过保质期应做报废处理。
4.4.2生产过程的不合格品的处理生产过程中出现的不合格品返工,不能转序。
4.4.3成品的不合格品的处理。
4.4.3.1销毁处理:凡含有对消费者健康造成不可接受的生物性、化学性、物理性因素的不合格品应予以销毁,如卫生指标超标的产品等;4.4.3.2降等销售或用于企业内部的使用:凡属于理化指标不合格的不合格品可以用于降等销售或企业内部使用。
4.5质检部保存不合格品评审记录和处置记录。
5.记录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版(二)1. 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公司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规范不合格品的管理和处理过程。
适用范围包括所有公司生产的产品和材料。
2. 定义2.1 不合格品(不良品):指不符合公司产品质量要求或相关标准的产品或材料。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版(五篇)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版(五篇)](https://img.taocdn.com/s3/m/3ad27cc4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b3.png)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版1、不合格品的确定质量检查人员在对工程质量监督、抽查过程中,发现任一分项或分部质量达不到合格要求时,该分项或分部即为不合格品。
上级质量监督部门在对工程质量监督、抽查过程中,发现任一分项或分部质量不合格,该分项或分部即为不合格品。
采购物资的进货检验和试验报告中,任一项经确定不合格的,均应认为该批物资为不合格品。
2、不合格物资的标识、评审和处理进场的物资经检验和试验发现不合格,材料设备科采购人员负责在《材料物资验收报告单》上作好记录,并按《检验和试验状态》的规定,对该批物资挂“不合格”标识牌,严禁投入使用。
对判定为不合格的物资,由项目总工程师召集工程部、物资部及安质部的相关人员作出评审,提出处置意见。
拒收的不合格物资由物资设备部负责处理,原则上____小时内撤离现场,降级使用的物资需经规定程序批准。
根据处置意见,物资设备部负责填写《供应商不良记录表》,并按照合同或协议的规定,对供应商作出处理,严重的取消供应商对本项目的供货资格。
3、不合格品的标识、评审和处置施工过程中发现不合格品,由项目质检工程师进行记录。
一般不合格品由质检工程师组织相关人员和作业队负责人进行评审,确定处置方法,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项目总工程师应确认;纠正措施组织实施后,质检工程师重新核定,符合纠正措施及质量要求后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全过程由质检工程师填写“不合格品处理汇总表”并记录在案。
较大不合格品,由项目总工程师组织相关部门进行评审,分析不合格品产生的原因,制定纠正措施,经项目总工程师明确后,对纠正措施组织实施落实,并按照规定程序重新核定,符合纠正措施及质量要求后方可转入下一道工序,全过程由质检工程师填写“不合格品处理汇总表”,并记录在案。
按返修、返工处置的不合格品应有重新检验的书面记录。
不合格品管理制度模版(二)1. 目的和范围本制度的目的是为了确保公司产品质量的稳定和可靠,规范不合格品的管理和处理过程。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范本(3篇)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范本(3篇)](https://img.taocdn.com/s3/m/57de6542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8d315f6.png)
不合格品处理制度范本(一)、目的。
建立一个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确认和处理标准操作程序,以达到对不合格医疗器械的控制性管理的目的。
(二)、范围。
适合本企业出现的所有不合格医疗器械。
(三)、责任人。
业务部、配送中心、质管部及部门负责人对实施本sop负责。
(四)、程序1、购进医疗器械经检查验收不合格的,由验收员填写“拒收报告单”报质管部,质管部鉴定后明确拒收意见的医疗器械入退货库(区),保管员登入不合格品台帐,并及时办理退货手续,退原发货单位;或入不合格品库报废处理。
2、(1)在库养护检查,出库复核发现的不合格医疗器械应立即挂黄牌暂停发货,养护员填写“质量复查报告单”报质管部。
(2)、质管部立即进行电脑停售,并填写“停售通知单”报业务部门。
(3)、质管部经复查确认合格的则办理电脑解除停售手续,并填写“解除停售通知单”送业务、仓储部门摘去黄牌继续销售;确认不合格的,则由业务员办理“不合格品移库单”,商品移入不合格品库,保管员登入“不合格品台帐”,已配送出库的,由业务部门发出“产品收回通知单”进行回收。
3、配送退回医疗器械经检查验收不合格的,入不合格品库,保管员登入“不合格品台帐”。
4、经确认的不合格医疗器械,质管部根据《医药商品调拨责任制》的规定,明确鉴定处理意见,即:由供货方负责的按退货处理,由业务部门填写“进货退出通知单”,通知配送中心退货;超出供方负责范围期限的按报废处理,由保管员填写“报损审批表”,报业务、质管、财会部门审核,由总经理审批报损。
5、已办理报损审批手续的报废医疗器械,定期由保管员列出清单,质管部写出“销毁医疗器械报告”(附销毁产品的清单),经分管业务经理审批和有关部门核对签字后,由质管部组织人员进行销毁,销毁过程质管部应做记录,特殊管理医疗器械的销毁应报药监部门监毁。
6、各级医疗器械监督部门抽查检验不合格和文件通知,禁止销售的医疗器械,按有关管理规定进行处理。
7、质管部建立所有不合格医疗器械的确认、报损、报告、销毁记录等内容的质量问题档案8、每半年质管部应会同责任部门对不合格医疗器械的处理情况分别进行一次汇总分析,写出汇总分析报告,报分管质量、业务和储运的副经理,作为进行医疗器械质量分析和质量责任划分的依据,并由责任部门制定预防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