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拓展阅读:花开的方向

合集下载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散文二篇)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散文二篇)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部编八年级上册语文散文二篇)16* 散文二篇精彩开篇词对现代很多人来说奢华的物质享受比单薄的精神养料更实在,更有价值。

然而真的是这样吗?“与其在这个浮躁与肤浅的社会里行尸走肉般地游荡下去,毋宁读一点有思想、有内容的书,对于干裂的心田,它可以说是一注清泉。

”蒙田的话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

学习目标1.研读课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2.学习作者从自身生活经历谈起,表达独特的情感体验和深刻的人生感悟的写法。

3.学习《永久的生命》中欲扬先抑的写作手法。

4.用心领悟字里行间传达的真诚与睿智,感受作者博大的胸怀和境界。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新课导入在忙碌、悠闲、快乐、忧愁中,日子一天一天流逝,我们一天一天老去。

有没有谁思考过:你为什而活着?你想怎样活着?(学生短暂交流)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一篇散文《要生活得写意》,一起去领略蒙田的智慧!二、自学指导(一)——预习与交流1.请给下面加点的汉字注音。

写意(xiè)松懈(xiè)遵循(xún) 点缀(zhuì)兴味(xìng) 洗涤(dí)卑微(bēi) 土壤(rǎng)牛犊(dú) 茸毛(róng)繁殖(zhí) 蔓延(màn)凋谢(diāo)2.解释下面的词语。

洗涤:冲荡,清洗。

又作除去罪过、积习、耻辱等。

卑微:地位低下而渺小。

蔓延:向四周扩展延伸。

井然有致:形容非常有条理。

3.作者链接(1)蒙田(1533-1592):法国文艺复兴后期、十六世纪人文主义思想家。

他是启蒙运动以前法国的一位知识权威和批评家,是一位人类感情的冷峻的观察家,亦是对各民族文化,特别是西方文化进行冷静研究的学者。

他的散文主要是哲学随笔,因其丰富的思想内涵而闻名于世,被誉为“思想的宝库”。

主要作品有《蒙田随笔》《蒙田意大利之旅》《热爱生命》等。

(2)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人。

《永久的生命》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永久的生命》教案2021-2022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3.重点难点解析:在讲授过程中,我会特别强调文章的修辞手法和结构思路这两个重点。对于难点部分,我会通过具体例句分析、比较不同生命现象来帮助大家理解。
(三)实践活动(用时10分钟)
1.分组讨论:学生们将分成若干小组,每组讨论一个与生命意义相关的实际问题。
2.实验操作:为了加深理解,我们将进行一个简单的写作练习。这个练习将演示如何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表达对生命的感悟。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品味精彩的语言表达。
3.掌握文章的结构和思路,理解作者如何从具体的生命现象引申到对生命永恒的思考。
4.领悟文章的主旨,思考生命的价值,培养珍爱生命、敬畏生命的情感。
二、核心素养目标
《永久的生命》核心素养目标:
1.提升文学鉴赏能力,通过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语言的敏感性和审美情趣。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生命的意义、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应用以及文章的结构思路。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生命意义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这些知识点,并在日常生活中珍视生命、热爱生活。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2.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感悟,引导他们从课文中体会生命的价值和意义,形成积极向上的人生观。
3.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通过探讨文章中的观点和论证,提升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4.强化文化传承意识,让学生了解和尊重生命观念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多样性,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5.提高学生的表达交流能力,通过课堂讨论和写作练习,促使学生能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永久的生命》-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教案

《永久的生命》-2023-2024学年初中语文八年级上册同步教案
五、教学反思
今天我们在课堂上一起学习了《永久的生命》,这节课让我感受到了学生们对生命话题的浓厚兴趣。在导入新课的时候,我提出了关于生命意义和价值的问题,看到大家认真思考的样子,我觉得很欣慰。通过这个问题,我们顺利地进入了课文的学习。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尝试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例子来解释生命的概念,引导学生感受作者对生命的独特见解。我发现,对于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生命意义的探索,学生们掌握得还不错,但有些同学在理解生命抽象概念上还存在一定难度。这让我意识到,在今后的教学中,我需要更加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采用更多直观、生动的方式来进行讲解。
2.引导与启发:在讨论过程中,我将作为一个引导者,帮助学生发现生活中的生命之美,分析生命中的困境与希望,并探讨如何珍惜生命。
3.成果分享:每个小组将选择一名代表来分享他们的讨论成果。这些成果将被记录在黑板上或投影仪上,以便全班都能看到。
(五)总结回顾(用时5分钟)
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了生命的概念、课文中对生命的描绘以及生命的意义和价值。同时,我们也通过实践活动和小组讨论加深了对生命主题的理解。我希望大家能够将这些感悟融入到日常生活中,珍惜每一刻的生命。最后,如果有任何疑问或不明白的地方,请随时向我提问。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理解课文内容:《永久的生命》中作者对生命意义的思考与表达,要求学生能够准确把握课文的主旨,理解作者如何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生命的顽强与美好。
举例:如课文中“生命就像一朵花,虽然它会凋谢,但它曾经那么鲜艳地绽放过”一句,表达了生命的短暂与美好,是教学中的重点。
(2)分析文学手法:识别并赏析课文中所运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等,如比喻、拟人等,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举例:课文中“大地把它们孕育出来,又把它们紧紧地拥抱在自己的怀抱里”一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地描绘了大地与生命的紧密联系。

《永久的生命》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永久的生命》阅读练习及答案(部编人教版八年级语文上册第16课)

《永久的生命》阅读练习及答案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脑门上的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或者就是你那整个的青春。

那些东西和那消逝了的岁月一样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已离开了你,就永不会再返回。

即令你是一个智者又怎么办呢!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作主。

生命不像一件衬衫,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你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你如果曾经为什么事忧虑过,顶多你只能尽力地去忘却它,你却不能取消它存在过的印迹。

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然而,一切还都是乐观的。

这是由于生命自身的伟大;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这是一件平常的事,也是一个奇妙的魔术。

就像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地从土壤里钻出来,欣喜地迎着春天的风,似乎对那过去的残酷一无所知一样。

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跳着蹦着的小牛犊,它那金黄色的绒毛像是刚从太阳里取得的。

我不得不想到永久不朽的意义。

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并不是一个暂时的东西。

它仿佛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也许只是暂时地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了,但它是永远存在的。

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这该是如何值得赞叹的一件事!我的伙伴们,看起来我们应该更加勇敢了。

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我们的心就应该更加光明。

让我们以全部的信心喊出我们所找到的真理吧;没有一种永久的、不朽的东西能被那些暴君们杀害掉的!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永久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工作、以爱情来赞美它。

它是一朵永不会凋谢的花,它将永远给世界以色彩,永远给以芬芳。

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答:________2.第二段文章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答:________3.最后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的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答:________4.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答:________答案:解析:1.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最新人教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语文《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

永久的生命【教材分析】《永久的生命》是第四单元(散文单元)的一篇自读哲理散文课文。

本单元选入文章分别是写人记事、托物言志、借景抒情、议论性散文的典范。

将不同类型的文章集中在一个单元,意在呈现不同散文的特点。

《永久的生命》从现象出发,先谈个体生命的短暂易逝,进而歌颂生命自身的神奇和不朽,向读者宣示了自己对生命的思考。

学习这篇文章需把握哲理散文形象化说理的特质,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和思考,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教学目标】1.运用朗读,批注,品味关键句来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2.把握哲理散文形象化说理的特质。

【预习提示】一、日积月累1.积累的字词(字音和字形)2.积累的美句二、边读边悟1.生命有终点吗?作者对生命有着怎样的理解和感悟?“永久的生命”中“永久”指的是什么?2.默读过程中试勾画出能概括每段的关键句,并请试着用我们积累过的古诗文给文章做批注。

如当你读到“过去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会不会想起孔夫子在河畔咏叹的“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三、学贵有疑预习中,我遇到的困惑是:【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生命这个话题深邃而博大,古往今来无数的文人墨客思考过它。

“花和人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不幸,但是生命的长河是无止境的。

”这是宗璞先生在《紫藤萝瀑布》中由花儿的自衰到盛,转悲为喜,感悟到人生的美好和生命的永恒。

现代著名作家严文井先生的《永久的生命》中对生命又有着怎样的思考和感悟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吧!二、初读初悟(一)请同学们自由大声地朗读课文,扫清字词障碍,初步理清作者思路,揣摩作者情感。

字词读音预设:臼齿()兴味()洗涤()牛犊()词语释义:不朽:炫耀:(二)合作有感情地朗读,深入体会作者情感变化,初步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思考。

永久的生命严文井(女1)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合)(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女1)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就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

第16课《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第16课《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教学课件)— 初中语文部编版八年级上册

理解生命
你对生命有哪些思考?请用比喻的修辞,写几句话和同桌交流。
Hale Waihona Puke 课文小结生命是什么?它是青藏高原上那辽远的天穹,它是峡谷中那激荡的长江水, 它是内蒙古高原一望无际的绿色。生命是一次性的筷子,每个人只有一次,生 命是徐徐升起的风筝,只能高飞岂能停滞,生命是崎岖不平的山路,只能走下 去,尽管你会摔倒…… 我们的生命可以伟大,也可以渺小,但不管怎样我们要 挺直生命的脊梁,把生命努力进行到底,善待生活、善待自己,过好自己的生 活,这大概就是生命的定义吧!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 些什么,这就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
从身边现象入手,让我们形象地感受到生命在我们身上走 过的印迹,这些日常现象往往被我们忽略,一经作者提起,便 感同深受生命的流逝。
“衬衣” 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衫,当你发现它脏了破 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生动形象写出个体生命的不可逆性
“小草”
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 后,它们依然一棵棵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 去的寒冷从未存在。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
“卑微”“柔弱”让我们看到了小草外在的形象特点; “依然”“钻”却让我们感受到小草内在生命的顽强; “欢乐地”一词是对小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生命的感动与赞叹。 “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流动的生命就这样繁殖着,蔓延着,让 我们看到了生命的不朽
字词积累
臼齿( jiù ) 蔓延( màn )
茸毛( róng )
听读课文,严文井先生论述了一个什么问题? 文中哪些词语可以体现?
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 可怜!”为什么这样说? 2.第二段文章用“小草”“牛犊”为例论证什么? 3.第三段“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 ?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语文教案

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语文教案教材信息:教材名称:部编版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编写出版:人民教育出版社适用地区:全国适用年级:八年级上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通过学习本课文,学生能够掌握以下知识和能力:1.了解文学作品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发展;2.理解并解读作者表达的主题和情感;3.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思维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本课文,培养学生对生命的珍视和对母爱的感恩之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理解并解读作者表达的主题和情感。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教学过程:活动一:导入学习1.教师以问题导入:“你有没有想过,如果人类能够永久不死,会出现什么样的问题?”2.学生思考并回答,教师引导思考探讨。

活动二:阅读与分析1.学生课前预习,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预习的收获和问题。

2.学生个人阅读课文《永久的生命》,并回答以下问题:a.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b.文章通过哪些细节描写了主题?c.作者想要传达给读者什么样的情感和价值观念?活动三:文本解读与理解1.教师以小组形式进行文本解读,鼓励学生进行课文的剖析和理解。

2.教师引导学生探究作者通过哪些手法表达主题和情感,如描写、对话等。

3.教师提问,引导学生理解课文中的隐含意义和象征意义。

活动四:情感体验与展示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感悟和思考,回答以下问题:a.课文中哪个情节或人物让你印象最深,为什么?b.你从课文中获得了什么启发和思考?2.学生以小组形式展示他们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可选择朗诵、演讲、绘画等方式。

活动五:拓展延伸1.教师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文学作品或探讨相关话题,拓展他们的视野和知识面。

评价与反思:教师进行课堂点拨和总结,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与反思,鼓励他们不断提高阅读理解和鉴赏能力。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5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2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上册教学设计15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2

《永久的生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简单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观点;2、把握哲理散文的特点,得到有益的人生启迪。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朗读、批注、赏析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板书课题)2、作者简介:严文井,原名严文锦,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级中学,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

1937年出版散文《山寺暮》。

1938年5月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

3、背景介绍:《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

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一)、严文井先生论述了一个什么问题?文中哪些词语可以体现?三、听读课文,领会观点,在文中圈点勾画回答以下问题• 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是这样可怜!”为什么这样说?•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会再回来,你的力量是那样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 2.第二段文章用“小草”“牛犊”为例论证什么观点?•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 3.第三段“分开来”“合起来”分别指什么?•分开来是指个体的生命,合起来是指永不休止的繁殖、蔓延。

四、浏览课文,理清思路•第一层(第1自然段)谈生命的易逝,表现出人对生命的无奈。

部编版八上语文《永久的生命》

部编版八上语文《永久的生命》
①在写法上,先谈生命的易逝,欲扬先抑,再谈 生命的永久,正面展开。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 命的凯歌。
②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 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 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的热 情回报生命。
整体感知
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 三个层次: 先谈生命的易逝; 再谈生命的永久; 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3.课文写对生命的感悟,开始说“我们都非常可
怜!”后来又说“这就是奇迹”。这样写有什么
好处? 使用了欲扬先抑的写法
①先写生命的易逝,人们的无奈与可怜,感情转 入低谷;
②接着用“不应该悲观”一转,描写生命的神奇, 个体生命有限,集体生命无穷,生命永久不朽,值得 赞美;
③最后联系生活实际,要以爱情来赞美生命,感 情高亢,如金声玉振,给人以磅礴的力量。这样写, 前后对比,把对生命的思考引向深入,同时使行文有 了波澜,更能够打动人心。
16* 散文二篇 第1课时《永久的生命》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 揣摩文章中的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知作者பைடு நூலகம்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
调。
精彩课堂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孔子) 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抛弃时间的人,时间也抛弃他。(莎士比亚) 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情景导入 生成问题
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 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 永久的生命。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

部编版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教案

部编版2019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四单元15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教案

15* 散文二篇1.知识与技能目标:激发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感受生命的意义。

2.过程与方法目标:揣摩文章中的重要语句,理解其哲理意蕴。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感知作者的情感变化,把握作者的感情基调。

学习联想和想象,理解生命的本质。

讲授法、自主学习法、读书指导法、讨论法。

课件。

第1课时《永久的生命》一、情景导入生成问题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二、自学互研生成新知步骤一知识梳理夯实基础1.作者简介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人,作家。

主要著作有《严文井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等。

2.读准字音,记准字形,给加点的字注音。

臼.齿(jiù) 茸.毛(róng) 蔓.延(màn)凋.谢(diāo) 洗涤.(dí)3.记住重点词语的词义。

【洗涤】洗。

【臼齿】磨牙的通称。

【茸毛】指人或动物的绒毛;植物体上的细毛。

【蔓延】像蔓草一样向周围扩展。

【凋谢】(草木花叶)脱落;指老年人死。

步骤二整体感知走进文本1.教师朗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读音,并勾画出不太理解的语句。

2.学生互读课文,一人读、一人听,纠正读音。

3.选三位同学示范读课文,每人读一部分,其余同学点评。

【交流点拨】朗读时要注意语调的把握。

感情激烈处声音要响亮,情调应激昂;感情平静处要读得深沉些。

三、合作探究生成能力步骤三精读课文深层探究1.第1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为什么这样说?【交流点拨】因为过去了的日子永不再回,你的力量是那样的小,对于生命上的事你丝毫不能做主。

2.文章第2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喻什么?【交流点拨】①生命自身的伟大;②生命能够不绝地创造新的生命。

3.作者为什么赞美生命?【交流点拨】因为它充满了希望,永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着它的快乐和威势。

第16课《永久的生命》课件(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16课《永久的生命》课件(共20张ppt)++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永久的生命》
严文井
作者简介
严文井(1915-2005),原名 严文锦,湖北武昌(今属武汉) 人,作家。主要著作有《严文井 散文选》、《严文井童话集》、 《严文井童话寓言集》等,曾获 全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奖、首届 全国优秀散文杂文奖、第二次全 国少年儿童文艺创作荣誉奖。
生字生词:
臼齿(jiù) :位于口腔后部两侧的牙齿。 茸毛(róng) :一般指动物初生柔软的细毛。 蔓延(màn) :向四周扩展延伸。 凋谢(diāo) :指(草木花叶)脱落、衰落、零落。 洗涤(dí) :冲荡;清洗。又作除去罪过、耻辱等。
4.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李清照 5.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了解生命而且热爱生命的 人。 ——罗曼·罗兰
找出打动了你的语句,读 一读,并分析文章的语言特点。
通俗易懂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变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 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 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
个人生命不像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 以脱下它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在每个严寒 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面钻出来,欢乐地迎 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一万年前是这 样,一万年后也是这样!
“分起来”指个体的生命; “合起来”是指流转、延续着的生命史。
这句话的意思是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而流转、 延续着的生命史是永久的。
“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里的花朵里永存,不断地世界
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凋谢”和“永存”矛盾吗?
花儿地凋谢,看似是生命地终结,但只不过是生命 变换了一种存在的方式,它孕育出了果实。用自己地生 命滋养下一代,同时也让生命得以延续,生生不息。

《永久的生命》教案-2020年秋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永久的生命》教案-2020年秋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四、教学流程
《永久的生命》教案-2020年秋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一)导入新课(用时5分钟)
同学们,今天我们将要学习的是《永久的生命》这一章节。在开始之前,我想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日常生活中是否曾经思考过生命的意义?”这个问题与我们将要学习的内容密切相关。通过这个问题,我希望能够引起大家的兴趣和好奇心,让我们一同探索生命的奥秘。
3.注重写作能力的培养,引导学生学会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感悟。
4.课后加强辅导,针对学生的疑问和困惑,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
二、核心素养目标
《永久的生命》教案-2020年秋八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
1.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通过品味文章优美的语言,培养他们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2.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引导他们在探讨生命意义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见解和认识。
3.强化学生的文化认同感,通过学习本文,让他们更加了解中华民族关于生命的哲学观念,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通过分析文章中“生命是有限的,可生命的意义却是永久的”等关键句子,使学生深入理解生命的内涵。
(2)掌握重要词语及其含义,如“新陈代谢”、“衰老”、“消逝”等。
-通过具体语境的讲解ຫໍສະໝຸດ 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在文中的意义和作用。
(3)学习文章的写作手法,体会作者如何通过具体事例和生动描绘来表达对生命的感悟。
(3)文章脉络的梳理。
-学生在概括文章各段落要点时可能存在困难,教师应指导学生通过画思维导图等方式,理清文章结构。
(4)将文章主题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进行课后思考。
-学生可能不知道如何将所学内容与个人生活相结合,教师应提供思考方向和示例,引导学生进行深入思考。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针对以上重点和难点内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和策略,如小组讨论、案例分析、生活实例引入等,确保学生能够透彻理解本节课的核心知识,并能够将所学内容内化为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教案与反思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永久的生命教案与反思第【1】篇〗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简单了解作者,熟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观点;2、把握哲理散文的特点,得到有益的人生启迪。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默读、批注等多种方法来理解作品的内容及作者的情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启迪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教学重点难点整体感知,把握课文内容,理解作者对生命的感悟。

精读品味,欣赏富有哲理的语言及欲扬先抑写法的妙处。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1、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妙,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家严文井的答案吧!(板书课题)2、作者简介:闫文井,原名严文锦,1934年毕业于湖北省立高级中学,次年到北京图书馆工作,并开始以“严文井”的名字发表作品。

1937年出版散文《山寺暮》。

1938年5月到延安,进入抗日军政大学学习,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39年在延安鲁迅艺术学院文学系任教。

3、背景介绍:《永久的生命》是严文井在1942年写的一篇带有哲理意蕴的散文。

文章揭示出个体的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来说,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要感谢生命,并以自己全部热情回报生命。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通读课文,思考课文讲了哪几层意思明确:课文可以分为三个层次:先谈生命的易逝;再谈生命的永久;最后联系现实生活,高唱生命的凯歌。

三个层次,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2、作者对生命有哪些感悟这些感悟矛盾吗明确:作者先是感悟到生命的易逝,一个人拥有的一切包括青春、健康甚至器官都可能失去,这是无可奈何的事情。

作者又感悟到生命的永久,生命是生生不息的,个体的生命终将以新的形式永久存在。

这些感悟看似矛盾,其实是不矛盾的。

就个体而言,生命是脆弱的,易逝的;就生命的整体而言,它又是延绵不绝的,永久存在的。

16.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6.散文二篇-永久的生命(教案)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永久的生命教材分析《永久的生命》是部编版八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的一篇议论性散文。

第四单元的人文主题是“情感哲思”,以散文体裁为主,呈现写人记事、托物言志、写景抒情、说理等不同类型散文的特点。

本单元的学习是在七年级上册“人生之舟”和七年级下册“生活哲理”的学习基础上,进一步阐发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思考,也为九年级“砥砺思想”“浩然正气”主题单元的学习做了情感及价值观的铺垫。

本文是作家严文井1942年创作的,从现象出发,从个人感受出发,揭示出个体生命是卑微柔弱的,但就整个人类而言,生命是永久不朽的,表达了作者对生命的高度赞美以及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告诫人们生命的价值在于奉献,促人上进。

文章哲理深邃,语言通俗,感情充沛,条理清晰,章法井然。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在思维特点上正在由经验型向理论型过渡,对散文知识有初步的认识及学习能力,但社会经验和生活经验尚不成熟。

因此,在此类哲理散文的理解上,会存在些许障碍。

同时,中学生对人生产生惊奇、疑惑,这驱使他们在万花筒里看世界,他们有孤独漫步者的遐想,但随着自我成长,他们的知识逐渐丰厚,自我意识强烈。

他们开始思考探索“一个人从哪里来,要走向哪里”“我是谁,我会死亡吗”等一系列不明晰的问题,这可能让他们焦虑、忧心或迷茫。

上课时,既要引导学生理解文中内容,把握作者观点,学习议论性散文的特点,同时要帮助他们领会课文人文内涵,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大胆发言,深入思考,结合文本,认识生命的意义与可贵。

八年级的语文主题学习主张“课外阅读课内化”。

实践以来,取得了一些变化。

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与积累,阅读速度有所提高,阅读理解能力也有所进步。

在此基础上,课堂内我们将继续采用教读引领课,以“1+X”类比阅读,既拓宽学生的阅读面,又能让学生了解哲理性散文的特点,还能启迪学生对生命有新的思考和认识。

教学目标1.默读课文,找关键句,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2.反复朗读,品味语言,领会作者对生命本质的认识;3.类比阅读,迁移运用,加深自己对生命本质的感悟。

八年级上册语文《永久的生命》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永久的生命》教案

八年级上册语文《永久的生命》教案抒写了生命的卑微、柔弱、易逝,但它又是永久的、充满期望的,我们应当赞美生命,以主动乐观的人生态度去感谢生命,回报生命。

今日在这给大家整理了一些八年级上册语文《永久的生命》教案,我们一起来看看吧!八年级上册语文《永久的生命》教案教学目标:1.反复朗读课文,理清行文思路,理解文章主旨。

2.理解作者对生命本质的熟识。

3.熟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制造永久的价值。

前预习: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2,了解作者,划分层次结构3,理解修辞的作用,概括本文的写作手法4,熟识个体的生命是短暂的,人类的生命是永久的,要用短暂的生命去制造永久的价值后预习:(5分钟)1,初读课文,扫除字词障碍2,了解作者,划分层次结构3,理解修辞的作用,概括本文的写作手法4,问题探究:(1)第一段末尾写道:在这件事上“我们都格外可怜”。

为什么这样说?(2)文章第二段用“地面上的小草”比方什么?(3).最终一段说“我们了解了生命的真实意义”,你觉得“生命的真实意义”指什么?5,作者对生命本质有怎样的熟识?谈谈你的理解,学生自己探究,自由发言。

教法:合作探究课时:一课时过程:一,导入有人说,生命,伟大而神秘,丰富而奇异,永久而不朽;也有人说,世上没有永恒的春天,亦没有永久的生命。

生命到底是怎样的呢?下面让我们来听听作者严文井的答案吧!二,展示:(10分钟)1,生字难字臼齿(jiù) 茸毛(róng) 扩散(màn) 凋谢(diāo) 洗涤(dí) 俯瞰(kàn) 遏制(è)多音辨析口号(hào) 颤栗(zhàn)号颤呼号(háo) 颤抖(chàn)形似辨析点缀(zhuì) 面临(bīn)抽泣(chuò) 频率(pín)2,作者介绍严文井(1915--2005),原名严文锦。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6.永久的生命-部编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教案-16.永久的生命-部编版

永恒的谈论了半天,也没有讨论出结果,班里的同学有加入进来,还是辨不明白,于是老师让他们去读严文井先生《永久的生命》为自己的观点找一找依据,看,还真的找了不少呢!
逐一阐述学生的看法。

2、通过对课文的梳理理解作者写作意图
同学们,你们能够从文中找出体现作家写作意图的一句话吗?
“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对就是这一句,表明作家写这篇文章是为了赞美生命的永恒,我们就来看看他运用什么手法实现了这个写作意图。

3、通过分析本文布局篇幅,详略安排、写作意图和写作顺序,理解运用
欲扬先抑手法的妙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花开的方向
包利民
①母亲喜欢养花,阳台上摆满了大大小小的花盘,四季的轮换里,总有花儿绽放着。

另外有几盆花是放在母亲卧室里的,同一品种,母亲也叫不出名字。

虽多次搬家,那几盆花母亲始终没有丢弃。

②那几盆花只在每年的夏季里开放,花期半个多月。

花朵并不出奇,比指甲略大些,形状上像极了缩小的葵花,通常是三五聚拢成簇。

它们有一种极浅极淡的香,只在寂静的夜里才能感受得到。

这种花最特别的地方,就是固定地朝着西方开放,无论怎样挪动位置或转动花盆,都不受影响。

母亲就这样宝贝似的把它们放在卧室里,不离不弃。

③母亲爱花,是受姥姥影响。

姥姥家在一个很远的乡村,房前屋后,花木葱茏,其中开得最多最旺的就是母亲卧室里的那种花。

那花想必是姥姥送的了,当时我记得是五盆。

后来我大学毕业,就成了六盘。

而搬到这座城市后,又成了七盆。

仔细回想一下,几乎是以每十年一盆的速度递增着。

直到去年,那花变成了八盆,几乎摆满了母亲卧室的窗台。

④母亲卧室的窗户恰好是向西开的,每年夏季开花的时候,那些花儿便丛丛簇簇地向着窗外,很像隔窗远眺的样子。

在它们的花期里,母亲留在卧室里的时间就多了,常常是坐在床上,向着那些花儿,那眼神飘忽着,仿佛很近,又似乎很远。

⑤去年年末的时候,母亲回了一趟老家,陪姥姥过八十大寿。

临行前显得很是兴奋,一个劲儿地叮嘱父亲,卧室里的那些花几天浇一次水,每次水量多少,直到父亲能背出来,才放心而去。

而阳台上的那些花,母亲则只字未提。

⑥从老家回来后,母亲很高兴,不停地说姥姥的身体很棒,依然伺候着一大院子的花。

望着母亲满足的神情,我忽然心里一动:姥姥八十大寿,母亲的花儿也正好是八盆,是不是姥姥每增加十岁,母亲的花就增多一盆?于是问母亲,母亲深情地看着那些花,笑而不答……
⑦有一天在网上,无意间进入一个花卉论坛,各种花草的图片琳琅满目。

忽然,一个熟悉的画面闯入我的眼帘,正是母亲卧室里的那种花!我终于知道了它的名字,一个让人悠然神飞、魂牵梦绕的名字——望乡。

⑧那些花又到了花期,母亲依然在守望着,目光轻柔地抚摸过那些小小的花朵背影,然后投向西方。

而远远的西方,隔着山,隔着水,隔着风雨云雾,有母亲的故乡,有母亲的母亲!
(选自《美丽中文》有删改)
1.文章第②段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母亲卧室里的花的?
2.赏析文中画线的两句话。

(1)那眼神飘忽着,仿佛很近.,又似乎很远.。

(2)而远远的西方,隔着山,隔着水,隔着风雨云雾,有母亲的故乡,有母亲的母亲!
3. 第⑦段在全文中有何作用?
4.文中的“母亲”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简要概括。

参考答案
1.从花的大小、形状、数量、颜色以及花开的方向等方面来介绍的。

2. (1)句子中加点的“近”和“远”,生动地表现出母亲眼神的飘忽,把母亲对亲人的思念用无声的语言勾勒出来。

(2分)
(2)该句运用排比修辞,三个“隔着”的运用,把阻隔亲情的障碍展示出来,语气强烈,逐步升华,有极强的感染力。

(2分)
3.点明上文记叙的含义,升华了主题,又为下文的抒情做好了铺垫。

4.母亲是一个勤劳、善良,热爱生活和懂得回报亲情的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