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③必修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高中地理必修3优质教学设计15:5.1 资源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标分析本节内容的课标要求是“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由此可见,西气东输仅是一个案例而已。
教师除将西气东输作为典例以外,还要拓展引进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川气东送和北煤南运等内容,使学生进一步明确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性及其对调出区和调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
教材分析自然资源的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我国的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很大。
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对能源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而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丰富的能源资源却得不到充分的开发利用。
针对上述情况,我国实施了西气东输工程。
实施西气东输工程,有利于调配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促进国家东西部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的双赢。
本节内容以西气东输为案例,说明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于区域发展和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的重要意义。
但我们应该拓展视野,去探讨南水北调、北煤南运和西电东送的原因和现实意义,以进一步了解我国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是国家通过宏观调控来实现资源优化组合的重要举措,将有助于我国自然资源分布与生产力分布不协调问题的解决,是实现东西或南北双赢的战略。
学情分析从学生知识掌握程度看,学生已经学习了我国资源分布状况和经济发展情况,对我国资源调配有一定知识基础,学生对西气东输有一定感性认识,但对此项工程的认识不够系统和深入。
从学生地理学习能力看,学生通过前一阶段学习已经具备一定的图表分析能力和区域分析能力且比较适应自主、合作、探究的课堂教学模式。
从学生实际的生活经验看,学生对天然气在生活中的使用有一定了解,但不具备资源跨区域调配相关知识的完整认识。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我国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主要原因,我国天然气资源开发的主要原因。
2、理解我国油气资源开发和利用在东西部的差异。
3、资源开发对经济发展、环境保护的重要意义。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教案: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第五章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重点:1.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2.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掌握结合事例分析的能力。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情感价值观:培养学生关注中国能源现状,启发其节约和合理利用资源。
课时:3课时教学过程: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⑴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且自然资源依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⑵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2.我国在实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的大型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例——西气东输程(2002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实现全线贯通)1.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2.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3.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4200千米。
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主干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气120亿立方米。
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如图5.2所示)——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⑴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拥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能源消费量很大。
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却是能源资源极度贫乏的地区,一次能源基本上全靠区外供给。
⑵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五章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共4页)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五章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共4页)-----------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标要求】〔1〕经过实例,从资源地域散布存在不平衡性及社会经济开展需求来看法资源跨区域分配的必要性;(2)罗列有关实例,剖析资源跨区域分配对资源调出区和资源调入区杜会经济、天文环境等方面所发生的影响。
【教学目的】1、知识与技艺:(1) 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必要性及实施路途。
(2) 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对经济、社会、生态可继续开展的意义。
2、进程与方法:经过争辩的方式,对天文信息和资科停止剖析和加工,并用恰当的方式表达自己的见地,初步掌握效果研讨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辩证思想才干和团队协作看法,构成迷信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和难点】西气东输对区域开展的影响。
【争辩要求】l、〝三不〞原那么:不可念资料,不可停止人身攻击,不可抛开辩题滔滔不绝。
2、发言需起立,争辩有次第;观念明白言语需精练,论据有力思绪宽,声响洪亮吐字清,思绪偏时立上岸,时机有限需争取,英勇应战立场坚。
【辩手义务】一辩:列出要点——长篇大论(到讲台发言)工辩:查漏质疑——切中关键三辩:答疑解惑——灵敏应变四辩:总结陈词——画蛇添足(到讲台发言)【争辩思绪指点】一、课本知识结构二、争辩思绪剖析:1、跨区域分配资源的缘由的剖析思绪该缘由肯定是资源散布区与消费区的差异,要明白该资源散布规律及散布较多的地域:同时明白该资源紧缺区的紧缺缘由,包括为何散布较少,为何需求量大,应用进程中存在的效果等。
2、资源跨区域分配的影响的剖析思绪留意输上天和输上天的双向剖析,留意利和弊的双向剖析,留意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双向剖析。
对输上天侧重说明将资源优势变为经济优势,并进一步促进经济开展,促进基础设备树立等,对输上天那么突出说明处置了资源充足的效果,促进经济的可继续开展,以及促进该地域生态环境树立等方面。
3、跨区域资源分配线路选择的剖析思绪要保证动摇、平安的资源供应;要思索线路的造价,要思索沿线地形。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教案
教案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一、教案背景1.模块:必修32.年级:高中二年级3.所用教材版本:人民教育出版社4.所属的章节:第五章第一节5.学时数:40分钟(教室授课)二、教学设计1、教学三维目标:①.知识与技能(1)能说出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概况,如起点、终点、经过的主要省区。
(2)能通过读教材中附图,分析西气东输的主要原因,培养学生的理解与概括能力。
(3)能理解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
(4)了解其他三大跨区域调配工程的线路及对区域发展来的影响。
②.过程与方法(1)总结归纳法:让学生对教材内容整理归纳,加强理解。
(2)逻辑分析法:运用相关图表及文字信息,分析“西气东输”的原因,进而归纳我国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意义。
③.情感态度和价值观(1)认识资源对人类发展的重要性及其不均衡性,看到我国为协调资源分配、促进区域发展所做出的不懈努力,养成节约能源资源的好习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2)从正反两方面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输出区和输入区地理环境的影响,学会辩证的看问题,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2、内容分析:本节内容选自新课标教材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3)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高中地理“必修1”,介绍自然地理环境的各要素及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必修2”,介绍人类活动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必修3”在上述基础上,以区域为研究对象,结合“区域可持续发展”,将人类与地理环境协调发展的基本原理应用于实践。
第五章是前四章内容的总结、递进和深化。
本节内容以“西气东输”为例,让学生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不仅要关注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的影响,而且还要关注对资源调配中所涉及的有关区域的影响。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要求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和调入区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
人教版必修三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与技能方面:重点是让学生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地理背景及其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难点在于如何引导学生运用地理知识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和实际操作过程。
2.过程与方法方面:重点是培养学生通过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地理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合作交流与思辨能力。难点在于如何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分析方法。
1.作业布置要注重层次性和针对性,以适应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主动探究,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给予及时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果。
4.作业完成情况将作为评价学生学习本章节内容的重要依据,请同学们认真对待。
五、课堂小结
1.让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西气东输工程的特点和意义。
2.强调资源跨区域调配在地理学科中的重要性。
六、课后作业
1.结合教材,绘制西气东输工程的路线图。
2.撰写一篇关于西气东输工程的小论文,谈谈自己对这一项目的认识。
二、学情分析
在本章节的学习中,学生已经掌握了基础的地理知识,对我国地理环境、资源分布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念和意义具备一定的认知基础,但对于具体的调配工程,如西气东输工程,了解可能还不够深入。在知识层面,学生需要通过本章节的学习,进一步提升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认识,理解其实际运作过程及其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我将组织以下活动:
1.分组: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4-6人。
2.提出问题:让学生围绕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地理意义等方面展开讨论。
3.小组讨论:各小组针对问题进行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
人教版必修三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2.利用学生已有的地理知识,帮助他们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提升对资源调配的认识。
3.通过实例分析,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的深度。
4.针对学生个体差异,实施差异化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高。
5.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提高他们在探究问题时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人教版必修三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我国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
2.掌握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起点、终点、途径地区、输送介质等。
3.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能源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4.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关注国家资源调配政策,增强社会责任感。
(二)教学设想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展示我国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引发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关注。
-提问:“为什么我们需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激发学生的思考。
2.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分发学习资料,让学生自主学习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
-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的影响,培养学生合作探究能力。
5.撰写一篇关于西气东输工程的小论文,要求观点明确、论述充分、结构合理,字数在800字左右。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需按时完成作业,确保作业质量,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2.鼓励学生在完成作业过程中积极思考、交流与合作,提高问题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师在批改作业时,要及时给予反馈,关注学生个体差异,指导学生提高学习效果。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三教案:5.1.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三维目标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天然气资源的特点,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和利用开发现状,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学会分析跨区域资源调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利用开发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
通过活动设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我国资源开发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分析,培养学生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
通过对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和西电东送工程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油气资源分布和开发现状。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之间协调发展。
3.理解西电东送工程原因、意义。
教学难点1.与煤炭资源相比较,天然气、水能资源具有的特点、分布和开发现状。
2.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改善能源生产和利用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教具准备我国水土资源分布图,收集西气东输工程和我国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关材料,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资料包括图片,通过多媒体进行课堂演示。
课时安排共3课时第一课时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第二课时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第三课时西电东送工程教学过程第一课时导入新课我国的四大标志性工程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青藏铁路。
它们的主要作用是实现了区域的交流与合作,促进了跨区域资源调配。
对于这些我国著名的资源调配工程,我们怎样才能全面、客观地了解它呢?今天这节课,我们就以西气东输为案例,来讨论我国资源调配的一系列问题。
板书:第五章区际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师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正在建设的大型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之一。
它以新疆天然气资源为基础,以长江三角洲作为天然气的目标市场,建设从塔里木盆地至上海的输气管道。
板书: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一、西气东输线路师(教师运用媒体创设问题情境。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1. 背景1.1 西气东输的意义西气东输是中国油气资源向东部地区输送的重要管道工程,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自2004年开始,西气东输工程已投资超过2600亿元,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天然气输送工程。
1.2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性资源跨区域调配是指不同地区的资源互相调配,以满足各地区的需要。
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正是一种跨区域资源调配的典型案例。
通过经济手段,使得国内石油气资源合理配置,充分实现了地区资源的共享和优化,为我国的能源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2. 西气东输的建设2.1 工程概况西气东输工程全长约4300公里,由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投资建设,投资总额超过2600亿元。
该工程主要由四条管道组成,分别为西北、中间、东北和中海油线路。
其中,西北线路和中间线路已建成投产,东北和中海油线路正在建设中。
2.2 工程进展情况西气东输工程建设历经了10多年的时间,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成就。
其中,西北线路于2004年开始建设,2005年投入运营;中间线路于2007年开始建设,2010年通气;东北线路于2012年动工,目前正在建设中;中海油线路于2013年开始建设,目前正在建设中。
目前已形成完整的西北、中间和中海油三大输气干线,以及多条支流。
3. 西气东输的意义3.1 促进能源利用的有效性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使得西部地区的天然气资源能够有效地输送至东部沿海地区,充分利用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
同时,西气东输工程还能够带动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促进了国家的区域协调发展。
3.2 保障国内能源供应通过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我国不再仅依靠对外进口天然气,而是实现了国内资源的大规模调配,保障了国家的能源供应安全。
这对于国家在能源领域的战略布局具有重要的意义。
4.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启示4.1 资源配置要考虑跨区域调配资源配置是建设我国资源能力和保障能源供应的基础,而跨区域调配是实现资源优化利用的重要手段。
人教版必修3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优秀教学案例
1.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如参观天然气加工厂、输气管道等,加深对西气东输工程的了解。
2.开展课外研究活动,如让学生调查我国其他跨区域调配工程,了解其背后的地理意义。
3.邀请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进行讲座,增加学生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了解和认识。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本节课的导入我将采用多媒体展示的方式,首先向学生展示一系列我国东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对比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我国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接着,我会提出问题:“为什么我国需要进行资源跨区域调配?”从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如:“你在分析西气东输工程问题时,遇到了哪些困难?如何克服?”
2.组织学生进行互评、自评,评价他人的成果,如:“请同学们互相评价一下,哪个小组的分析最为全面?”
3.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评价,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如:“同学们在本次课程中,表现出了很高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地理素养,希望大家继续保持。”
5.作业小结:在本节课的最后,我设计了一份具有针对性的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应用能力。作业的内容可以是结合我国其他跨区域调配工程,分析其背后的地理意义。同时,我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拓展学习,如查阅相关资料、实地考察等,以加深对资源跨区域调配的了解和认识。这样的作业小结,使学生在课后能够更好地复习和应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线路、意义及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和方式,认识我国资源分布的不均衡性。
3.学会分析实际问题,从地理角度提出解决问题的策略。
(二)过程与方法
高中地理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3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标要求】课标要求: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课标分析:资源是人类文明进步与发展的最重要也是最基本的物质基础。
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的国家之一。
但是由于气候、地质、地貌、水文等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使得我国资源空间分布很不平衡。
不论是地表资源还是地下资源,在区域分布上都存在着相对富集和相对贫乏的现象。
比如我国的水资源南多北少,东多西少;能源矿物南少北多,西多东少;水能资源集中在西部和西南的部分省区;金属矿产资源基本上分布在西部高原到东部丘陵的过渡地带。
这种资源的整体性分布与我国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技术先进却普遍面临着资源短缺、能源匮乏的困境;西部广大地区资源丰富,却因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而得不到大规模的合理开发,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
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更好地利用我国现有的资源,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制定了若干跨区域资源调配方案,如南水北调、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晋煤外运等。
本课标的制定完全符合我国的国情,也是我国今后区域发展的主导方向。
因此,应通过两步来实现这一课标:首先通过对西气东输这一案例进行剖析、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对整个区域的社会、经济、生态环境的持续发展所带来的巨大影响;其次引导学生对案例进行归纳、总结,使学生从“个”推知“类”,掌握普遍的规律性原理,能宏观分析我国其他的资源跨区域调配方案。
【教材分析】自然资源的分布和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不平衡,使得当前世界各国、各地区的经济联系和相互依赖程度空前紧密。
本章内容即从区域之间的联系入手,着重研究了跨区域之间的资源调配以及区域之间应该如何协调发展两个问题,从现象入手,溯因释果。
本节内容首先从资源区域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一般不具有流动性以及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两个方面,说明了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然性和必要性;然后以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为案例,从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调整能源消费结构和油气开发的战略重点转移等方面剖析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然后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等方面,阐述了西气东输的积极影响和应注意的问题。
人教版必修3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3.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地图、图表、视频等,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地理知识,提高学习效果。同时,结合GIS软件,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掌握地理信息分析技能。
4.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如小组合作探究、模拟规划、实地考察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提高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学情:
1.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较浓厚,但学习主动性和探究能力有待提高。
2.学生在地图、图表分析方面有一定基础,但在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进行综合分析时,可能存在一定难度。
3.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汇报等活动中,需要加强独立思考和团队协作能力的培养。
4.学生在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需要进一步引导和培养,使其关注国家大事,增强环保意识。
人教版必修3地理: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和意义,掌握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起止点、途径省份、输气能力等。
2.学会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我国天然气资源的分布特点,掌握资源跨区域调配对我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3.掌握地理信息系统(GIS)的基本操作,通过GIS软件分析西气东输工程对沿线地区经济发展、能源结构调整、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影响。
4.设计实践活动,如模拟西气东输工程规划、分析沿线地区经济发展等,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地理知识和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国家大事的情感,增强国家意识。
2.培养学生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意识,提高环保素养。
3.增强学生对我国能源战略的认识,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公开课(人教版必修3)
2.西气东输工程在建设过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难?是如何克服的?
3.你认为我国还需要进行哪些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为什么?
每个小组可以选一个代表进行汇报,其他同学也可以随时补充。通过讨论,希望大家能够更深入地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重要性。
(四)课堂练习,500字
(五)总结归纳,500字
2.教学步骤: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能源分布的不均衡现象,引发学生对资源调配的思考。
-基础知识讲解:详细介绍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包括起止点、输气量、工程规模等。
-深入分析:探讨西气东输工程对我国东部地区经济发展、能源结构调整、环境保护等方面的积极影响。
-案例拓展:引导学生分析其他资源跨区域调配案例,如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总结共同特点和差异。
(二)讲授新知,500字
西气东输工程的建设过程、技术难点、输气量、受益地区等方面都是我们需要了解的知识点。通过学习这些内容,我们可以看到我国在资源跨区域调配方面取得的巨大成就,同时也体现了我国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实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下面,请同学们分成小组,结合教材和刚才我所讲的内容,讨论以下问题:
5.1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高一地理公开课(人教版必修3)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的背景、意义和方式,掌握我国西气东输工程的基本情况、实施过程及影响。
2.学会运用地图、图表等工具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路径及效益,提高地理信息解读能力。
3.掌握地理学科研究方法,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资源跨区域调配过程中,你认为政府、企业和个人分别应承担哪些责任?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3第5章第1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课标要求举例说明产业转移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教材分析本节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3)》中“资源的跨区域调配”部分内容。
按照新课标要求,本节内容分为两课时,教师可自行调整进度。
本节教材通过对我国的西气东输工程这一典型案例的剖析,抓住为什么要进行资源的跨区域调配和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这两个核心问题,揭示出资源跨区域调配深刻的内在原因及复杂的历史背景,确立区域社会经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思想,为分析我国其他的若干资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做了必要的知识铺垫。
学情分析对于高二的学生来说,他们在初中及高一地理中已学习了我国资源分布状况、我国区域经济状况等知识,对我国资源的调配已有了一定的理论基础;同时,学生通过看报刊、广播、电视等多媒体的宣传报道,对西气东输工程已有了感性认识,但对此工程的认识尚不够系统和深入,另外学生的读图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对课堂知识的整合能力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三维教学目标1.了解我国资源分布的不均衡状况,以及对区域经济建设带来的影响;通过西气东输实力,能够运用有关文字、图表和多媒体等资料,综合分析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对个区域的影响2.通过对西气东输对地理环境的影响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生读图分析,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
3.通过学生对天燃气跨区域调配工程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点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学难点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4W(what、where、why、how)原因?(结合课本P84活动)How(怎么样)【教师引导】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本P84—P85,图5.4“西气东输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总结归纳西气东输对西部的影响?【学情预设】我们的家就在东部地区,代表东部地区的组可以从我们身边生活和环境的改变来总结一下西气东输对东部的影响?最后让学生归纳出对全国和社会环境的影响全班分为两大组,分别是西气东输的“输出区”居民和“输入区”居民。
高中地理必修3优质教学设计3:5.1 资源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教案: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分三课时说课稿)从容说课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资源总量丰富、种类齐全的国家之一。
但由于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很大,我国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
在区域分布上都存在着相对富集和相对贫乏的现象,与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却面临着资源短缺的困境;西部广大地区资源量丰富,却因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而得不到大规模开发。
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更好地利用我国现有资源,实现区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国先后实施若干资源调配工程。
这对我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材“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主要介绍了我国东西部能源资源分布、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
通过比较强调天然气作为能源具有的特点,来突出它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意义。
这是本课时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材“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在上一课时学生了解天然气资源调配原因的基础上,对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具体分析和概述,这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教材运用大量资料,介绍了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的影响。
强调西气东输不仅仅是一条输气干线,而且为沿途各省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真正体现了西气东输工程不仅实现了“东、西部双赢”,还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为了更好地使学生掌握跨区域资源调配有关内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课后设置了“西电东送”研究活动课,使所学内容得到进一步深化。
教学重点1.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油气资源分布和开发现状。
2.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之间协调发展。
3.理解西电东送工程原因、意义。
教学难点1.与煤炭资源相比较,天然气、水能资源具有的特点、分布和开发现状。
2.西气东输工程、西电东送工程对于我国国民经济的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改善能源生产和利用结构所产生的影响。
教具准备我国水土资源分布图,收集西气东输工程和我国油气资源开发利用的有关材料,我国水能资源的分布资料包括图片,通过多媒体进行课堂演示。
必修三5.《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
第五单元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设计【教材内容分析】本节内容以“西气东输”为例,让学生认识到,资源跨区域调配不仅要关注对资源调出区和调入区的影响,而且还要关注对资源调配中所涉及的有关区域的影响。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 要求学生通过实例分析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调出区和调入区地理环境的不同影响。
这种影响需从利弊两方面分析,从而教给学生看问题要“一分为二”,树立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
由于自然条件的地域差异很大,我国资源的空间分布很不平衡。
在区域分布上都存在着相对富集和相对贫乏的现象,与目前的经济地理格局不相适应。
东部沿海地区人口稠密、经济发达,却面临着资源短缺的困境;西部广大地区资源量丰富,却因资金短缺、基础设施和技术落后而得不到大规模开发。
为了尽快改变这种局面,更好地利用我国现有资源,我国先后实施若干资源调配工程。
这对我国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教材“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主要介绍了我国东西部能源资源分布、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
通过比较强调天然气作为能源具有的特点,来突出它在调整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意义。
这是本课时的重点也是难点。
教材“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是在学生了解天然气资源调配原因的基础上,对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具体分析和概述,这是本节内容的重点。
教材运用大量资料,介绍了西气东输工程对东、西部地区的影响。
强调西气东输不仅仅是一条输气干线,而且为沿途各省区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真正体现了西气东输工程不仅实现了“东、西部双赢”,还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知识结构】第一课时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使学生了解天然气资源的特点,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和利用开发现状,学会分析跨区域资源调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利用开发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三教案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
第五章区域联系与区域协调发展§5.1 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2课时)自学导读(领悟基础知识)【学习目标】1、了解西气东输的概况2、理解西气东输的原因及意义3、拓展掌握“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工程概况及意义【学习重点】1、理解西气东输的原因及意义2、拓展掌握“南水北调、西电东送、北煤南运”等工程概况及意义【读书思考】21世纪四大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青藏铁路,其中前三个都是涉及资源的跨区域调配。
那么我们会想,为什么要进行跨区域调配,又有什么样的影响呢,这节课将学习这些内容。
(第1课时)【归纳探究】知识点一: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及影响: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A:自然资源不具有。
B:资源的地区不平衡。
2、影响:A: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输出地区影响:B:资源跨区域调配对资源输入地区影响:知识点二:案例分析——我国西气东输工程1、工程介绍:A:基础:B:目标市场:、珠三角C:终点城市:、香港。
(1)西气东输的原因2、西气东输的原因:①我国能源资源的地区差异大:东部地区经济,对能源需求量大,但能源相对;西部地区因,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②及经济生态协调发展的要求。
③今后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知识点三: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变优势为优势。
②增加机会;③拉动产业发展;2、对东部地区发展影响①缓解紧缺状况;②优化消费结构;③推动产业发展;3、提高资源的利用率,促进东、西部协调发展将西部地区的优势与东部地区的、优势合理配置,对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
4、对环境的影响①改善东部地区的质量;②沿线农村地区推广使用天然气,缓解(第2课时)典例分析(掌握基本技能)例1、西气东输工程是我国的跨世纪工程之一,已于2004年实现商业运营,据此回答下题:(1)下列属于“西气东输”工程修建的主要原因的是()A、西部地区资源开发成本低B、我国东部地区市场需求量大C、地势西高东低,便于管道输送D、东部靠海,便于天然气大量出口(2)西气东输选择管道运输方式的主要原因是因为管道运输()A、运费最低B、灵活性强C、连续性强D、方便快捷【解析】此题难度不大,只需了解西气东输的概况即可,一般可以解决。
高中地理《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1 新人教版必修3
第五章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案
一、课标要求:
举例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了解实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理解资源跨区域的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1、知识与技能
使学生了解天然气资源的特点,我国天然气资源分布和利用开发现状,理解西气东输工程的意义,学会分析跨区域资源调配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我国天然气资源利用开发现状的分析,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学生阅读分析图表文字信息,提高学生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
通过活动设计,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和探究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分析我国东西部地区资源分布与经济发展之间的矛盾,培养学生运用全面、辩证看待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对天然气跨区域调配工程的了解,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三、教学重点:
分析说明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地理环境的影响。
四、教学策略:
资料分析、案例探究与问题式讨论
五、教学思路(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资源的跨区域调配——以我国西气东输为例教学资源西电东送:“西电东送”工程主要是把贵州、云南、广西、内蒙古等西部省区的电力资源输送到电力紧缺的珠江三角洲、沪宁杭和京津唐工业基地。
“西电东送”将形成3大通道:一是将贵州乌江、云南澜沧江和桂、滇、黔3省区交界处的南盘江、北盘江、红水河的水电资源以及黔、滇两省坑口火电厂的电能开发出来送往广东或珠江三角洲地区,形成南部通道;二是将三峡和金沙江干支流水电送往华东地区或沪宁杭地区,形成中部通道;三是将黄河上游水电和山西、陕西、内蒙古坑口火电送往京津唐地区,形成北部通道。
“西电东送”工程是西部大开发的标志性工程和骨干工程,是促进东西部共同发展的双赢举措。
“西电东送”工程将西北、华北、华中、川渝电网联网,可实现水火互济、丰枯互补和跨域补偿调节,并使3个大区电网的电力结构得到优化和调整。
1.我国能源分布不均。
我国是世界上水能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但水能资源的分布极不均匀,90%的可开发装机容量集中在西南、中南和西北地区,特别是长江中上游干支流和西南地区河流。
由于水电资源分布与用电负荷分布的不平衡,客观上制约了水电的开发和利用。
我国煤炭资源也十分丰富,是世界上煤炭产量最多的国家,但煤炭资源主要集中在山西、陕西、内蒙古西部。
我国的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仅北京、广东、上海等东部7省市的电力消费就占到全国的40%以上,但能源资源非常短缺,只能从外地运煤建火电厂,一是造成大气污染严重,二是交通运输压力很大。
2.开发西部的电力资源应该以水电为主,水火并举。
这是因为,水电与火电相比有很多优点:它运营成本很低,一次性投资建成之后,其发电成本比火电和核电要低得多;水能资源可再生,可永续利用;无污染。
燃煤发电,无论是在煤炭产地建坑口电站,还是在东部消费区建火电厂,燃煤造成的废气污染和炉渣占地、再利用等问题都不好解决,所以说水电的开发对可持续发展的意义非常大。
水电的缺点:一是一次性投入特别大,尤其是大型水利枢纽的建设需要大量资金。
以三峡大坝的建设为例,迟迟不能开工,重要的原因就是当时国家的财力不允许一下子拿出足够的资金。
二是峰谷差值比较大。
汛期水电站可以满负荷运转,发电量最大,而到了枯水期发电量就很小。
所以只有水电形成的电网供电是不稳定的,这就需要火电来调节。
水电开发只是流域开发的一个核心内容,但并不是惟一内容,它应兼顾防洪、航运、灌溉、旅游等,搞综合开发,注重水资源开发的多重效益,这样才能收到开发水电、发展经济、保护生态3大效应。
3. “西电东送”将会是东、西双赢的结果。
东部以深圳、香港、广州为核心的珠江三角洲,以上海为核心的长江三角洲和以北京、天津、大连为核心的环渤海地区为主框架的沿海地区,是我国经济最发达,产业、人口、城镇高密度集聚区,因此也是电力负荷最高的地区。
而东部特别是华东和华南,本身并没有丰富的水、煤资源,那么它的电力缺口就只有靠建立核电站来补充。
如秦山核电站和大亚湾核电站就是为解决这一问题而建设的。
但核电并不是最好的选择,核电技术要求非常高,安全要求特别高,核废料的处理难度大。
东部地区的环保要求特别高,火电环境污染严重。
因此,“西电东送”既补足了东部沿海地区的电力缺口,又改善了环境质量,节约了土地、淡水等稀缺资源,而且能从根本上加快东部地区后工业化进程。
对西部而言,通过开发水电、火电,实行“西电东送”,以资源开发为先导,带动社会、经济的全面发展,是一项最直接、见效最快的方法。
它既可以在当地增加就业、积累资金、提高居民人均收入,又可以在向东部输电的同时,利用剩余电力,结合当地资源,如广西、贵州、云南交界处红水河流域丰富的有色金属和稀有金属资源,进行矿产资源的开采和粗加工,发展有色冶金和相关产业,形成一个产业链,通过横向和纵向经济联系,带动地区经济走上自我发展的良性循环,加快西部地区脱贫致富和工业化的步伐,促进教育、科技、文化等各项社会事业的进步。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 了解实施资源区域调配的原因。
2. 理解资源跨区域调配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地理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归纳和把握事物重点的能力,提高自主学习和探究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全面、辩证地看待问题,树立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教学重、难点1.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地区差异。
2. 油气资源分布和开发现状。
3. 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之间的协调发展。
4. 与煤炭相比,天然气资源具有的特点、分布和开发现状。
突破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
教法与学法导航教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学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有关挂图、自制图表等。
学生准备:预习教材,完成预习任务。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自然资源的分布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而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也有差异,往往出现区域资源赋存量和需求量之间的矛盾,为协调区域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应该怎样做?本节我们学习:资源跨区域调配。
讲授新课一、我国资源跨区域调配的概况1. 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必要性(1)自然资源的区域分布是很不均匀的,存在着明显的资源富集区和资源贫乏区。
且自然资源在区域之间一般不具有流动性。
(2)区域间的发展水平不平衡,各区域对自然资源的需求与该区域所赋存的自然资源往往不匹配:需求量大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少,需求量小的区域可能自然资源的赋存量多。
2. 我国正在实施的资源跨区域调配大型工程西气东输、西电东送、南水北调、北煤南运等。
二、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典型案例——西气东输工程包括天然气开发建设、主干管道建设、东部用户管网建设。
(2002年7月正式开工建设,2004年实现全线贯通)1. 基础:新疆天然气资源2. 目标市场:长江三角洲3. 主干管道:西起新疆塔里木盆地的轮南油气田,向东经过甘肃、宁夏、陕西、山西、河南、安徽、江苏,最终到达上海,全长4200千米。
管道工程采取干支结合、配套建设进行,主干管道输气规模设计为年输商品气120亿立方米。
三、实施西气东输的原因1. 我国能源生产和消费的地区差异大(如教材P83图5.2所示)——使东部地区和西部地区各自的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从而影响了各地区的进一步发展。
(1)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达,对能源的需求量大,但是能源相对贫乏,使经济优势得不到充分发挥。
以上海为中心的长江三角洲地区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拥有我国最大的城市群,能源消费量很大。
但是,长江三角洲地区却是能源资源极度贫乏的地区,一次能源基本上全靠区外供给。
(2)西部地区因经济水平的限制,使丰富的能源得不到充分开发利用。
新疆的能源资源非常丰富,仅塔里木盆地的天然气资源量就占全国天然气总资源量的22%。
然而,新疆及其周边省区对能源的需求量都很小。
2. 调整能源消费结构——改变过分依赖煤炭的能源消费结构,提高具有清洁能源优势的天然气比重。
(1)我国能源消费结构现状——煤炭一直占到70%左右。
(2)大量使用煤炭作为能源带来的问题:①可吸入颗粒物的主要来源之一;②造成我国酸雨影响范围大、危害严重(燃煤排入大气的大量二氧化硫);③煤炭的堆放、燃烧的废渣都会造成环境污染;④长期以来北煤南运还给我国的铁路和公路运输造成了很大的压力。
(3)煤炭和天然气作为能源的特点比较A. 从世界范围看,天然气的大规模开发晚于煤炭和石油,原因何在?点拨:从天然气的开采、储运难度大、技术要求高等方面思考。
B. 发达国家在大规模开发天然气之后,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稳步提高,主要原因是什么?点拨:从随着科技进步和人类对环境的认识,煤炭的缺点逐渐明显,加之天然气清洁、使用方便、燃烧效率高、比较价格低等方面思考。
C.2002年,天然气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世界平均为23%,而我国只有2.7%。
由此怎样看待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点拨:通过比较我国和世界能源消费结构,可以预测我国天然气开发利用的前景广阔,其在能源消费结构中的比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 我国油气资源开发的战略重点在西部——这是由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和开发利用现状所决定的(1)我国油气资源的分布总体特征是西多东少、北多南少,陆上天然气主要集中分布在新疆(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川渝(四川盆地)和陕甘宁的鄂尔多斯4大气区。
(2)开发利用现状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东北、华北地区一直是我国石油天然气工业的主要基地。
目前,这些地区的大部分主力油气田开采已到了中后期,陆续进入了产量全面递减阶段,增产难度大,导致东部地区油气供需矛盾日益突出。
西部地区则成为我国油气工业新的战略接替区。
20世纪80年代,我国提出并实施了“稳定东部,发展西部”的油气发展战略,使西部地区的油气勘探、开发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
活动:试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我国西部丰富的天然气资源长期得不到充分勘探、开发的原因。
A. 西部地区天然气主要分布区的自然条件。
点拨:西部天然气资源的主要分布地区,如塔里木盆地、准噶尔盆地、柴达木盆地、鄂尔多斯高原等,气候干旱,人口较少,交通不便,给天然气资源的勘探、开发带来了很大的难度。
B. 西部地区的经济实力。
点拨:相对来说,西部地区经济实力较弱,没有足够的资金支持天然气的勘探、开发。
C.西部地区的技术力量。
点拨:西部地区技术力量较弱,且缺乏作相应研究的配套设施,而天然气勘探、开发的技术要求较高。
D. 西部地区的能源消费需求。
点拨:西部地区人口稀少,经济落后,对能源的需求较少,形不成促使天然气勘探、开发的市场动力。
四、西气东输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从国家层面的意义①有利于调配能源资源地域分布不均的状况,优化我国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改善沿线主要城市的大气质量,促进区域的协调发展。
②为沿途各省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激活沿途省区钢铁、建筑、建材、运输、商业、水泥、土建安装和机械电子等产业的发展潜力。
2. 从具体意义分析(1)对西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西气东输工程的起点在西部地区,气田勘探开发投资的全部、管道投资的3/4都在中西部地区。
西气东输工程的大量投资,将推动中西部地区天然气勘探开发和管道等基础设施建设,增加就业机会,并强力拉动相关产业的发展。
②西气东输工程可以将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转变成经济优势,使之成为当地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2)对东部地区发展的影响①通过管道输送的天然气,稳定可靠,从而缓解东部地区能源紧缺的状况,优化东部地区能源的消费结构。
②发挥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推动天然气化工、发电等产业的发展,以及用户管网等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东部地区的经济发展。
(3)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促进东、西部的协调发展西部地区虽具有资源优势,但对资源的利用效率与东部地区存在着很大的差距。
西气东输则将使西部地区的资源优势与东部地区的经济、技术优势合理配置,对于东、西部地区的协调发展起着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