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骚对偶教案
《离骚》教学设计3篇
《离骚》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时常需要用到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把教学各要素看成一个系统,分析教学问题和需求,确立解决的程序纲要,使教学效果最优化。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学设计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离骚》教学设计,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离骚》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和《离骚》,领悟其爱国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诵读课文,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语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诗的能力。
3、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及《离骚》艺术特色。
教学重点和难点:1、了解《离骚》的艺术特色。
2、鉴赏重要语句,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时间:2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有一个名字,永久地留在我们的记忆当中。
每年端午节,当我们在品尝香喷喷的粽子的时候,竞渡龙舟,其实是在纪念这位伟人,让我们一起深情的呼唤这个名字——,他是谁呢?二、补充背景资料1、作者其人。
2、“离骚”的含义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由于楚辞中最有代表作的作品是屈原的《离骚》,所以后人也以指称楚辞“骚”,《诗经》被称为“风”,二者合称“风骚”。
(补充)《离骚》是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在诗坛当中光芒四射,可与日月争辉。
不仅有着丰富的内容,浪漫的想像,还有强烈的感情,自成一格的写作手法,历来备受推崇。
司马迁对《离骚》的题解,是“离骚者,犹离优也”。
“离”——遭遇,“骚”——忧愁,“离骚”即作者遭遇忧愁而写成的诗句。
也有其他的见解认为“离别的忧愁”。
三、诵读课文1、注意骚体诗的朗读节奏:一般每句三至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碎而夕替。
2、“兮”字是语气助词,没有实在意义,读时应拉长语气。
“兮”用在上下句中间,使全诗具有回环往复的旋律,增强了诗歌的节奏感。
3、此诗中连词是划分节拍的标志之一,连词前划为一拍。
四、解析第一节1、生自读第一自然段或生范读2、疏通难字词兮:语气助词,无意义。
高中必修二《离骚》教案(精选5篇)
高中必修二《离骚》教案(精选5篇)高中必修二《离骚》篇1【教学目标】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能力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了解《离骚》语言风格特点,理解文章节选部分的主旨【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鉴赏《离骚》中的诗句,学习屈原忧国忧民、追求美政的高尚品德鉴赏诗歌的比兴手法难点引导学生掌握骚体诗的形式特点,培养他们的鉴赏能力引导学生初步掌握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特征,体会诗歌象征手法的运用【教学过程】导入相信大家都听过我国爱国诗人屈原投江自尽的故事。
为了纪念屈原,在端午节这天,家家户户都要吃粽子、赛龙舟。
这个习俗延续至今。
今天,我们通过学习《离骚》来认识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我们学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在诗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风骚”具有一定的涵义。
“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则是《离骚》中的“骚”。
所谓“风骚”,指的是《诗经》和《楚辞》。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
这两部作品风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
而且,并称的两个“第一”始终在我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
屈原简介屈原(约前339~约前278),中国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其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等23篇。
其中,《离骚》是屈原的代表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屈原的作品是他坚持“美政”理想,与腐朽的楚国贵族集团进行斗争的实录。
他的“美政”理想表现在作品中,就是“举贤而授能兮,循绳墨而不颇”(《离骚》)。
同时,他的作品还深刻揭露了楚国政治的黑暗、楚国贵族集团的腐朽和楚王的昏庸,表现了他坚持“美政”理想、坚持节操,“虽九死而犹未悔”的斗争精神;同时表现了他忧国忧民、爱国爱民、矢志献身于祖国的决心。
必修二《离骚》优秀教案
必修二《离骚》优秀教案人教版必修二《离骚》优秀教案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必修二《离骚》优秀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必修二《离骚》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生平,理解诗人热爱祖国、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从而培养学生爱国忧民的思想感情。
2、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通过鉴赏重要语句,让学生理解并感受诗中作者的爱国忧民情感及追求理想九死不悔的精神。
【教学重点】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2、鉴赏重要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教学难点】1、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课时安排】二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影片《屈原》的几组镜头:屈原被越王放逐,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并配以主题歌曲。
提问你们知道屏幕上这位历经坎坷,依然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吗?(学生答:屈原)端午节时民间有一个习俗:吃粽子、赛龙舟(放出粽子,赛龙舟图画)就是为了纪念屈原的。
(二)自主合作探究1、关于作者及《离骚》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及有关工具书介绍屈原,教师予以补充,多媒体出示有关屈原的镜头及生平简介。
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他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应对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派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因受小人陷害,他两次被流放,最后投汨罗江而死,以明忠贞爱国之怀。
《离骚》教案
《离骚》教案第一篇:《离骚》教案《离骚》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了解浪漫主义诗歌特征。
体会诗歌象征手法运用的效果。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诗人高贵的个人品格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教学重点:1、通过鉴赏《离骚》的优美诗句,学习屈原追求美政、忧国忧民的高尚品德。
2、品味、鉴赏诗歌的比兴艺术手法,艺术价值。
教学难点:1、引导学生对诗作中疑难的字、词及表达含蓄的句子的理解。
2、有感情、有节奏地诵读并背诵课文。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讨论法课时安排:四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语引导学生鉴赏的《屈子行吟图》(补充:画面通过古树野花,顽石曲径的简明勾勒,大块空白大地的随意铺设,造成一个荒寒凄凉、萧瑟幽寂的深山古道意境,渲染了屈原流放独行的环境。
屈原愁眉锁眼、面容憔悴、髯髯垂须、昂首遥视,人物表情忧郁寂苦,但决不变心从俗的坚强意志,溢于言表。
画面以挺劲飞畅的线条勾画衣着的褶纹,夸张了服饰的奇伟,并在腰间配一随步摆动的飘带,进而加强了屈原飘然远行的气氛,使屈原显出庄重、傲岸的神态和气宇轩昂的样子。
)陈洪绶带着自己对屈原的了解,用一支画笔绘出了文化名人屈原的外形内神,究竟是否属实呢?最有发言权的当然还是屈原自己,下面我们就借屈原的代表作《离骚》走进屈原内心。
二、解题我们学过毛泽东的词《沁园春•雪》,在诗句“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中,“风骚”指什么?明确:“风”指的是《诗经》中的《国风》,“骚”则是楚辞中的《离骚》。
这两部作品风别开创了我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风。
而且,并称的两个“第一”,始终在我国文学史上“独领风骚”。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楚辞》是我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诗歌。
《离骚》是屈原一生寻求爱国真理并为之奋斗不息的一个缩影,也是“楚辞体”(骚体诗)的重要代表作品,人们往往以“骚体诗”来统称屈原的全部诗作,它在我国文学史上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离骚》教案合集六篇
《离骚》教案《离骚》教案合集六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离骚》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离骚》教案篇1【教学要点】1、掌握作家作品以及文学体裁常识。
2、理解运用比兴手法的艺术效果。
3、翻译并背诵全文。
【教学设想】难文浅教,重在落实,先译后析,趣味背诵。
【教学流程】一、出示对联和诗歌,初步感知,导入课文1、对联和诗歌:深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
何处招魂,香草还生三户地;当年呵壁,湘流应识九歌心。
沅湘流不尽,屈子怨何深!日暮秋风起,萧萧枫树林。
2、阐释对联诗歌内容:屈原一生忠君爱国,但不被理解,反被排斥、流放,最后自投汨罗江而死。
屈原是伟大的诗人,《招魂》《九歌》是他的作品。
屈原在诗歌中,往往用香草比喻自己,表现自己的高尚品德。
二、掌握文学常识,落实基础知识。
学生课前查阅资料,课堂上师生交流,进一步明确知识点1、屈原:名平,字原,第一位浪漫主义诗人,开创了由集体创作转为个人独立创作的新纪元。
有作品25篇,《九歌》11篇,《九章》9篇,另有《离骚》《天问》《远游》《卜居》《渔父》等作品,保存在西汉人刘向辑录的《楚辞》中。
其中,《九歌》是祭神的乐曲,充满生活气息;《天问》表现屈原的学术造诣和历史观、自然观;其余以《离骚》为代表,表达内心的情愫。
《离骚》是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也是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2、楚辞: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新诗体。
源于楚地歌谣,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
每句以四六字为主,多用“兮”字,辞藻华丽。
楚辞的概念最早见于《史记》。
刘向把屈原宋玉及汉代模拟这种题材所写的作品汇辑成书,定名《楚辞》,于是,楚辞又成了诗歌总集的名称。
因为楚辞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离骚》,后人以“骚”来称楚辞。
而《诗经》中最有代表性的作品是“国风”,后人以“风骚”称《诗经》和《离骚》所开创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传统。
《离骚》教案模板5篇
《离骚》教案模板5篇《离骚》教案模板5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
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离骚》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离骚》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楚辞”这种诗歌样式及屈原与楚辞的关系。
2.体会骚体诗的节奏。
3.了解《离骚》所体现的积极浪漫主义创作精神。
4.理解并背诵课文二、能力培养目标1.借助注释,较为准确的理解课文。
2.能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培养初步鉴赏《离骚》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通过了解屈原的生平及鉴赏《离骚》优美的诗句,感受诗人的忧伤心事、高尚情操、纯洁德行、政治理想和嫉恶如仇的品性。
【重点、难点】《离骚》是我国诗歌史上首次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抒情诗。
屈原以他思想的博大、构思的奇特,利用和借鉴当时南方楚国民歌,多用“兮”字的句式及方言,大量运用比喻,难字较多,意思也较艰深,极大地增加了理解诗歌的难度。
因此,疏通诗句,准确诵读,把握诗人情感,就成了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解决办法】1.疏通诗句,反复诵读,体悟情感。
2.鉴赏诗歌是艺术手法、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
2.学习屈原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接受高尚情感的熏陶。
【学生活动】1.第一课时,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句,反复诵读,熟悉骚体的体例。
2.第二课时,鉴赏诗歌是艺术手法、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借助注释,读准字音,尽量疏通诗句。
二、导入我国文学“风骚”并举。
风:《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十五国风”,简称“风”;骚:《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离骚》,简称“骚”。
简介屈原、《楚辞》与《离骚》。
屈原名平,字原。
相传是现在湖北秭归县人。
年轻时辅助楚怀王,做过左徒、三间大夫。
主张变法图强,革新政治;东方联合齐国,西方抗击强秦。
《离骚》教学设计15篇
《离骚》教学设计《离骚》教学设计15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时常需要准备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连接基础理论与实践的桥梁,对于教学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具有沟通作用。
那么什么样的教学设计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离骚》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离骚》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诵读,了解骚体诗诵读特征;通过自主、合作,了解屈原的身世和《离骚》的文学地位,掌握“名”“字”的词类活用和“不吾与”的宾语前置现象;探究以“香草”、“美人”喻美德、君王的手法,归纳诗人的艺术形象,感受诗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洁品质,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并运用所学鉴赏托物言志类诗歌。
【教学重点】熟练朗读诗歌1-6节分析诗句,归纳形象理解“香草”、“美人”的虚指义【教学难点】本课的文本时代久远,生僻字较多,学生在朗读和内容理解上均有不小的难度;诗中作者对自己的美化,也是学生的认知误区;“香草”、“美人”的虚指义需要点拨。
【教学策略】教师范读和学生自主朗读,把握骚体诗的诵读特点学生自主、合作,理解诗歌大意问题导读,让学生探究归纳人物形象,澄清认知误区。
问题引导与教师讲授相结合,掌握以“香草”、“美人”喻美德、君王的手法【辅助教学】CAI【课型】新授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导语幻灯片展示民俗活动,导入新课。
设计语:这条静静流淌着的清澈的江水叫汨罗江,与它相关的民俗有很多。
赛龙舟、吃粽子、挂荷包、喝雄黄酒、插艾草。
这些风俗是关于什么节日的?这个节日是在哪一天?与哪一位历史人物有关系?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屈原的《离骚》。
二、作者作品幻灯片展示文学常识。
教师要求学生对重点内容做笔记。
设计内容:屈原(约前339~约前278)名平,字原。
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战国末期楚国人人,楚武王熊通之子屈瑕的后代。
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屈原的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招魂》等23篇。
以《离骚》为代表。
《离骚》教案六篇
《离骚》教案六篇《离骚》教案六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常常需要准备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离骚》教案6篇,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离骚》教案篇1【教学目标】理解本诗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与共同探讨相结合。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内容、步骤】一、导引:请大家猜一下这幅对联和哪个人物有关?对联:哀怨托离骚,生而独开诗赋立。
孤忠报楚国,余风波及汉湘人。
(屈原)二、作者简介:屈原(约公元前339――约前278),战国时期的楚国诗人、政治家,“楚辞”的创立者和代表作者。
20世纪中,曾被推举为世界文化名人而受到广泛纪念。
屈原出身楚国贵族,任楚国三闾大夫,位尊贵显。
在矛盾的旋涡中,屈原如果要保住自己的权力和地位,他只要不说话或是少说话就行了。
他在遭受楚怀王猜忌的情况下,仍然忠心耿耿,他是爱国者,他的眼睛中只有“国”之命运,不一定有“君”的权威;他实在是因为看到了楚国人民的苦难(“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而并不在意楚王爱不爱他。
这些是“民为贵,社稷次,君为轻”的思想在他行为原则中的体现。
以楚王为代表的“国”不爱他,并不妨碍他的爱民和爱国……三、《离骚》简介:是屈原的代表作,全诗共三百七十三句,两千四百多字。
《离骚》用第一人称和浪漫主义的象征手法,塑造了一个高大的神话式的艺术形象“吾”――“灵均”。
《离骚》是屈原生平思想最深刻的写照……对“离骚”二字的解释历来众说纷纭。
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里说:“离骚者,犹离忧也。
”东汉班固的《离骚赞序》说:“离,犹遭也;骚,愁也。
”东汉王逸的《离骚经序》说:“离,别也;骚,愁也。
”教科书节选的是第一部分。
作品表现了诗人崇仰真理,矢志报国的高尚品格,同时表现出他忧国民忧民的思想同楚国黑暗政治之间的矛盾。
四、布置学生结合文下注释将原诗译成现代文。
参考:我本是古帝高阳氏的后裔,号叫伯庸的是我已故的父亲。
《离骚》教案范文锦集7篇
《离骚》教案《离骚》教案范文锦集7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离骚》教案7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离骚》教案篇1一、课文悟读屈原,作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位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其英名和诗作千古流芳、万代传诵。
其人、其文同在中国和世界人格和文学的境地树立起令人敬仰的巍峨丰碑。
其抒发情怀、叙写心境的长诗《离骚》当是其中最有影响、最具说服力的明证。
高阳苗裔、伯庸后人,孟陬庚寅,从天而降;皇赐之名正则,授之字灵均。
像屈原这样集天地灵秀于一身的天才人物,世上可谓稀而又少。
然而,即便是一颗璀璨无比的星斗,落入污秽遍地的肮脏环境中,也难彰其美。
一个爱国爱民的王室重臣,却因“哀民生之多艰”进谏昏庸无能的楚怀王,落了个“朝谇而夕替”的可悲结局。
令人痛惜!正如《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所述:“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而作《离骚》。
”由此可见其行文的背景及感情的基调。
课文节选的这一部分是《离骚》的主体,也是它的精华。
从中,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一位“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或忧郁悲哀或仰天长啸或低头苦吟的诗人形象;仿佛可以想像到阴霾蔽日、黑云压城的险恶环境,仿佛可以感受到这样的环境里苦吟诗人热血的冲涌、脉搏的跳动;仿佛可以谛听到使人悲郁感怀、哀国哀民的无奈叹息;仿佛……“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是他热爱祖国、关注民生、关心民众的真实写照;“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是他坚持真理、献身理想的铮铮誓言;“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是他恪守清白、保全节操的有力呐喊;“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是他坚守志向、忠贞不移的坚定信念……凡此种种,都足以使我们对这位千古诗圣赞叹不已,敬仰有加。
诗人的品格是高尚的,意志是坚定的,节操是清白的,才华是横溢的,但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环境中或许只能遭遇不幸,这是诗人的悲哀,更是历史的悲哀。
《离骚》教案(精选12篇)
《离骚》教案(精选12篇)《离骚》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离骚》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离骚》教案篇1教案示例第一课时教学重点: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并朗读和串讲课文;2.理解诗中所表现出的诗人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
教学难点:对其中文言词语的理解和掌握。
教学过程:一、导语:我们刚刚学习了《诗经》三首,从中感受到了我国古代诗歌的一些特点,例如,真实地反映了当时的生活现状;在形式上四言一句,琅琅上口,又广泛运用赋、比、兴的艺术手法,等等。
而今,我们将要学习的我国伟大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诗作《离骚》,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形式上,与《诗经》相比,都发生了一些变化,有的变化还是很大的。
另外,屈原有两句脍炙人口的名言:“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也恰恰是出自《离骚》之中。
下面就让我们在阅读这首诗的过程中,去发现和归纳这些变化、体会诗人的那种“上下求索”的精神吧!二、学习有关文学常识(一)引导学生阅读课前、课下、课后的提示、注释、资料等文字。
设计三个问题帮助学生快速阅读1.诗人屈原是怎样的一个人物?2.《离骚》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它与诗人的经历有什么关系?3.被后世称为“楚辞体”或“骚体”的诗歌有那些特点?教师明确:1.屈原是一位爱国主义诗人。
作为当时楚国的左徒和三闾大夫是负有内政、外交重任的。
所谓“联齐抗秦”的主张恰恰是为了维护国家利益。
他的政治理想就是要使祖国独立富强,以至统一长期分裂的中国,达到所谓唐虞三代之治。
其具体主张就是举贤授能和修明法度。
上述思想便是所说的“美政”的具体含义。
2.参见教材第33页资料的结尾那句话(从“诗中通过这样的抒写”到完),而“离骚”这个词的解释就是“遭遇忧患”。
此诗的写作时间又正是在诗人因受到谗言第一次被放逐,诗人是被迫远离故土的,因此,其忧国忧民的思想随处可感亦在情理之中。
《离骚》教案范文五篇
《离骚》教案范文五篇《离骚》教案范文五篇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有必要进行细致的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离骚》教案5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离骚》教案篇1一.关于教材我所说课的目是两千年前的爱国主义诗人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它是高中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具体编排在第三册第一单元(古典诗歌)的第二。
该单元所选古代古体诗8首,其中《诗经》中3首,汉魏晋五言诗3 首,《孔雀东南飞》并序以及《离骚》节选。
在该单元中,《离骚》节选占有及其重要的位置。
一方面,以屈原的作品为代表的楚辞是继北方黄河流域出现《诗经》之后,在南方长江流域出现的具有独特艺术魅力的新诗体,其本身在诗歌发展史上具有重要地位;另一方面,楚辞作品,尤其是屈原的《离骚》从词句的角度看,地方特色鲜明,学生理解的难度较大。
从作品的内容看,《离骚》是一首规模宏伟的政治抒情长诗,全诗373句2400余字,既具有诗人自传的性质,又具有某些幻想性的浪漫主义成分,整首诗歌感情回环激荡,撼人心魄。
课文节选了长诗的第一节,内容主要是诗人自述身世、品质、政治理想以及自己的忠诚不为君王理解的苦闷之情,表现了屈原坚持“美政”、至死不渝的高尚情操,抒发了诗人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情感。
二.关于教学方法结合作品特点,按照课程标准对高中阶段在古典诗歌方面阅读能力的要求,我把《离骚》节选的教学目的确定为以下两点:一是了解屈原的生平,理解诗人忧国忧民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的爱国忧民的感情;二是反复诵读,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典诗歌的能力。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当我们向自己的学生教授新知识的时候,自然要考虑到我们的教学对象在学习本课知识时的原有基础、现有困难及某些学习心理特征,从而有针对性地确定学习的重点、难点及教学对策。
高中二年级学生,具有一定的古代诗歌的能力,但对于时代久远的楚辞作品,的前提――读懂诗歌的内容方面,仍存在困难,根据大纲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以及特点,我确立重点及难点如下:教学重点:鉴赏重要的语句,感受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离骚教案设计大全(21篇)
离骚教案设计大全(21篇)(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工作总结、工作报告、党团范文、工作计划、演讲稿、活动总结、行政公文、文秘知识、作文大全、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our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work reports, Party and Youth League model essays, work plans, speeches, activity summaries, administrative documents, secretarial knowledge, essay summaries, and other material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离骚教案设计大全(21篇)导语。
《离骚》教学设计
《离骚》教学设计《离骚》教学设计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从其《离骚》一文中可以感知其高贵的个人品质和忠君爱国的思想。
下面店铺给大家整理了这篇文章的教学设计,欢迎阅读。
《离骚》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①了解“楚辞”和“骚体诗”的形式特点,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
②反复诵读,理解诗歌大意,体悟情感,培养学生初步鉴赏古诗文的能力。
③了解屈原的理想和追求,理解诗人爱国忧民情感和九死未悔的精神,培养学生爱国主义精怀。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鉴赏诗歌语言,感受诗人情怀。
难点: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写作特色。
【教学方法】勾画加注法、诵读法、师生研讨法【教学安排】二课时【教学内容】第一课时一、导入:“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
”每当读到这首诗,就会想到在瑟瑟的秋风里,在木叶飘零的洞庭湖边,一位满眼忧伤的诗人孤独地站在那儿,他郁郁沉重,面对着浩浩汤汤的洞庭波涛,长歌当哭,他便是我们民族的文化符号屈原,一座爱国主义的精神丰碑。
今天,我们学习《离骚》,走进诗人的心灵,感受他的痛苦,体味他的人生,感悟他的理想和追求。
二、诗人简介:屈原(约前340~约前278)名平,字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出身贵族,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早年深受楚怀王的宠信,曾做过左徒、三闾大夫等官。
他心怀天下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力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成为一个强国。
但由于与楚国腐朽贵族集团的矛盾,遭受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后来顷襄王即位,受子兰等人的诬陷,被放逐江南。
顷襄王二十一年(前278),秦攻破郢都楚灭,屈原悲愤难捱,自沉汨罗江。
屈原开创了一种新的诗体楚辞,突破了《诗经》的表现形式,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将《楚辞》与《诗经》并称为“风骚”,成为中国诗歌史上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两大源头。
三、楚辞: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关于《离骚》教案3篇
《离骚》教案关于《离骚》教案3篇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离骚》教案3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离骚》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楚辞”这种诗歌样式及屈原与楚辞的关系。
2.体会骚体诗的节奏。
3.了解《离骚》所体现的积极浪漫主义创作精神。
4.理解并背诵课文二、能力培养目标1.借助注释,较为准确的理解课文。
2.能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培养初步鉴赏《离骚》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通过了解屈原的生平及鉴赏《离骚》优美的诗句,感受诗人的忧伤心事、高尚情操、纯洁德行、政治理想和嫉恶如仇的品性。
【重点、难点】《离骚》是我国诗歌史上首次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抒情诗。
屈原以他思想的博大、构思的奇特,利用和借鉴当时南方楚国民歌,多用“兮”字的句式及方言,大量运用比喻,难字较多,意思也较艰深,极大地增加了理解诗歌的难度。
因此,疏通诗句,准确诵读,把握诗人情感,就成了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解决办法】1.疏通诗句,反复诵读,体悟情感。
2.鉴赏诗歌是艺术手法、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
2.学习屈原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接受高尚情感的熏陶。
【学生活动】1.第一课时,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句,反复诵读,熟悉骚体的体例。
2.第二课时,鉴赏诗歌是艺术手法、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借助注释,读准字音,尽量疏通诗句。
二、导入我国文学“风骚”并举。
风:《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十五国风”,简称“风”;骚:《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离骚》,简称“骚”。
简介屈原、《楚辞》与《离骚》。
屈原名平,字原。
相传是现在湖北秭归县人。
年轻时辅助楚怀王,做过左徒、三间大夫。
主张变法图强,革新政治;东方联合齐国,西方抗击强秦。
后来因有人挑拨而被怀王疏远。
语文课文《离骚》教学设计(通用13篇)
语文课文《离骚》教学设计语文课文《离骚》教学设计(通用13篇)作为一名教学工作者,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学设计,教学设计是教育技术的组成部分,它的功能在于运用系统方法设计教学过程,使之成为一种具有操作性的程序。
教学设计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语文课文《离骚》教学设计,欢迎阅读与收藏。
语文课文《离骚》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学习掌握有关屈原和楚辞的文学知识;2.重点理解屈原的爱国精神和人格节操;3.学习理解本诗以比喻、象征为主的表现手法及所与作者理想的关系;一、对联导入天问千声悲故国, 江咽万语吊斯人.沉思高举洁白清忠,汨罗江上万古悲风.二、读《离骚》1、听朗读正音2、自由朗读读顺3、接龙朗读,读清三、说《离骚》1、读后觉得《离骚》有什么特点,学生说一说。
由此引入楚辞的介绍。
2、本文选自《楚辞》。
(投影)楚辞是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是以屈原以及宋玉的作品为主体的诗歌总集。
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屈原的代表作:《离骚》,因此后人又把楚辞的体裁称为骚体。
《离骚》与《诗经》在文学史上并称风骚,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对后世有着深远的影响。
三、解《离骚》1、学生根据文章描绘屈原的外貌。
《离骚》涉及屈原外貌的主要是第三、四节,学生描绘过程中重点解析此两节。
学生释义,教师幻灯出示译文,并且出示屈原图片。
大声朗读,读好。
当场背诵。
2.学生说说所了解的屈原,教师补充。
由此引入第一、二节的学习。
学生翻译,教师幻灯出示译文。
大声朗读,读好。
当场背诵。
[明确]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寻道夫先路也,诗人身披香草用以表明自己高洁的品质,诗歌从第一句帝高阳之苗裔兮开始,诗人使用大量笔墨,从多方面描述自我的美好而崇高的人格。
他自豪地说明他是楚王同姓之臣,既指出自己有高贵的身份,又表示自己对楚国的兴亡有义不容辞的责任。
他记叙自己降生在一个祥瑞的时辰(寅年寅月寅日〕被卦兆赐命以美好的名字,又强调自己禀赋卓异不凡。
《离骚》教案合集七篇
《离骚》教案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弄通教材内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
那么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离骚》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离骚》教案篇1【教学目标】一、知识教育目标1.了解“楚辞”这种诗歌样式及屈原与楚辞的关系。
2.体会骚体诗的节奏。
3.了解《离骚》所体现的积极浪漫主义创作精神。
4.理解并背诵课文二、能力培养目标1.借助注释,较为准确的理解课文。
2.能够有感情、有节奏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培养初步鉴赏《离骚》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目标通过了解屈原的生平及鉴赏《离骚》优美的诗句,感受诗人的忧伤心事、高尚情操、纯洁德行、政治理想和嫉恶如仇的品性。
【重点、难点】《离骚》是我国诗歌史上首次文人独立创作的长篇抒情诗。
屈原以他思想的博大、构思的奇特,利用和借鉴当时南方楚国民歌,多用“兮”字的句式及方言,大量运用比喻,难字较多,意思也较艰深,极大地增加了理解诗歌的难度。
因此,疏通诗句,准确诵读,把握诗人情感,就成了本文教学的重点和难点。
【解决办法】1.疏通诗句,反复诵读,体悟情感。
2.鉴赏诗歌是艺术手法、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
2.学习屈原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接受高尚情感的熏陶。
【学生活动】1.第一课时,学生借助注释,疏通诗句,反复诵读,熟悉骚体的体例。
2.第二课时,鉴赏诗歌是艺术手法、人物形象和思想情感。
【课时安排】2课时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一、课前预习借助注释,读准字音,尽量疏通诗句。
二、导入我国文学“风骚”并举。
风:《诗经》是我国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其中成就最高的是“十五国风”,简称“风”;骚:《楚辞》是我国浪漫主义文学创作的源头,其中成就最高的是《离骚》,简称“骚”。
简介屈原、《楚辞》与《离骚》。
屈原名平,字原。
相传是现在湖北秭归县人。
年轻时辅助楚怀王,做过左徒、三间大夫。
主张变法图强,革新政治;东方联合齐国,西方抗击强秦。
离骚对偶教案
离骚对偶教案【篇一:《离骚》优秀教案】离骚一、解题:“离骚”释义“离”,通“罹”,“遭遇”义;“骚”,“忧愁”义。
“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
《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是一篇热爱祖国,伸张正义,鞭挞黑暗,追求光明的杰作。
大约作于屈原放逐江南之时,是屈原的代表作。
作者作品二、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
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约九年之久。
顷襄王21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屈原悲愤不已,遂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
概述生平:出身贵族,学识渊博辅佐怀王,变法图强信而被疑,忠而被谤辗转沅湘,自沉罗江屈原: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2.开创了全新的诗体:骚体。
3.开创了重幻想的浪漫主义诗风。
4.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波兰哥白尼、英国莎士比亚、意大利但丁)屈原5.农历五月初五是其投江自沉的纪念日。
6.推崇“美政”:圣君贤相7.作品:《离骚》、《天问》、《九歌》(11篇)、《九章》(9篇)、《招魂》,共23篇。
8.《离骚》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是我国古代浪漫主义文学的源头。
三、“楚辞”与《楚辞》“楚辞”:“楚辞”是屈原等人在楚国民歌的基础上创立的一种新诗体。
(“??皆书楚语,作楚声,记楚地,名楚物,故谓之楚辞。
”)《楚辞》:继《诗经》之后的又一部诗歌总集,是西汉人刘向搜集屈原、宋玉等人的诗作而成集。
其特点是:句式长短不一,多用“兮”字。
四、文章结构:《离骚》的主题是表达忧国忧民的爱国热情和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
课文节选部分共13节(每4句为1节)、52句,分两部分:一(前七节):自述受屈遭贬的原因,表示宁死也不同流合污。
精选《离骚》教案4篇
精选《离骚》教案4篇精选《离骚》教案4篇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那么你有了解过教案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离骚》教案4篇,欢迎大家分享。
《离骚》教案篇1教学目标1、了解屈原的生平,领悟其爱国的实质,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
2、诵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疏通诗句,培养学生初步鉴赏、评价古诗文的能力。
3、了解“骚体诗”的形式特点,理解并掌握诗中的关键语句。
4、了解浪漫主义诗歌传统的特征。
重点1、了解屈原生平及<<楚辞>>的一般特点。
2、鉴赏重要语句,感觉屈原高尚的人格美。
难点1、对关键词语的疏通理解。
2、欣赏诗中的比喻手法,了解<<离骚>>的浪漫主义特色。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步骤:预习1、正音苗裔孟陬揆扈芷汩搴骐骥申椒昌被惮踵荃謇羌2、朗读课文,注意语调和感情。
第一课时一、导入使用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观看几组有关屈原的照片:屈原被楚怀王流放,形容枯槁,行吟泽畔,抱石沉江。
提问:你们知道照片上这们历经坎坷,依然忠君爱国的诗人是谁吗?(学生答:屈原)(老师深情的说)因政治上的不得志,饱经忧患的屈原于公元前278年农历的5月4日这一天投汨罗江自杀。
后人为了纪念这们守节不移的伟人,于是在端午节这一天兴起了吃粽子、赛龙舟习俗。
二、有关资料1、屈原生平屈原,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名平,字原,丹阳(今湖北秭归)人。
他出身于楚国贵族,与怀王同祖。
屈原学识渊博,对天文、地理、礼乐制度以及周以前各代的治乱兴衰等都很熟悉,善外交辞令。
在政治上他推崇“美政”,即圣君贤相的政治,认为只有圣君贤相才能把国家治理好,有强烈的忧国忧民,忠君致治的思想。
屈原“美政”的另一体现是民本思想。
这在他的作品里也有很清晰的表述,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屈原曾任左徒,辅佐怀王,参与议论国事及对应宾客,起草宪令及变法;对外参加合纵与秦斗争,两度出使齐国。
离骚教案对偶句
离骚教案对偶句教案标题:离骚教案对偶句教案目标:1. 了解对偶句的定义和特点;2. 掌握对偶句的写作技巧和运用方法;3. 能够运用对偶句的写作技巧,创作具有对偶结构的诗歌或散文。
教学准备:1. 离骚文本;2. 板书或投影仪;3. 学生练习纸。
教学过程:引入:1. 呈现离骚文本的片段,引起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2. 引导学生思考离骚文本中是否存在对偶句,为后续学习做铺垫。
探究对偶句:1. 定义对偶句:对偶句是指在结构上呈现对称、平衡的句子,通过对比、对称的表达方式,使文本更富有韵律感和修辞效果。
2. 分析对偶句的特点:对偶句通常由两个相对或对立的意象、词语或句子构成,通过平衡的结构和韵律的呈现,使文本更加生动、有力。
3. 举例说明对偶句的运用:通过离骚文本中的对偶句例子,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对偶句的运用方法和效果。
对偶句的写作技巧:1. 平衡结构:对偶句的特点之一是结构平衡,通过对称的排列方式使句子呈现平衡感。
2. 对比对照:对偶句常常通过对比、对照的方式表达相对或对立的意象,增强表达的力度和效果。
3. 韵律节奏:对偶句往往具有一定的韵律感,通过运用押韵、平行句式等手法,使句子更富有节奏感。
实践运用:1. 学生分组合作,选取一段离骚文本或自选其他文本,尝试创作具有对偶结构的诗歌或散文。
2. 学生展示自己的作品,互相欣赏和评价,提出改进意见。
总结:1. 回顾对偶句的定义和特点;2. 强调对偶句的写作技巧和运用方法;3. 激发学生对对偶句的兴趣和创作欲望;4. 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对偶句,提高文学修养和写作水平。
拓展活动:学生可以选择其他文本,如诗歌、散文、歌词等,尝试寻找其中的对偶句,并分析其运用效果。
离骚教案模板设计
离骚教案模板设计一、教学目标1.理解《离骚》的创作背景及作者屈原的人生经历。
2.分析《离骚》中的意象、象征手法和修辞技巧。
3.领悟《离骚》所表达的作者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4.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
二、教学重点1.《离骚》中的意象和象征手法。
2.《离骚》的文言文阅读。
三、教学难点1.《离骚》的修辞技巧。
2.《离骚》所表达的政治理想和道德观念。
四、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1.介绍《离骚》的作者屈原及其人生经历。
2.讲解《离骚》的创作背景。
(二)课文阅读1.学生自读《离骚》,感受诗文的意境。
2.教师讲解《离骚》的文言文特点,引导学生掌握阅读技巧。
(三)意象分析1.分析《离骚》中的主要意象,如香草、美人、黄河、长江等。
2.讨论意象在诗中的作用和象征意义。
(四)修辞手法分析1.分析《离骚》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夸张、对偶等。
2.讨论修辞手法对诗歌意境的营造作用。
第二课时(一)政治理想分析1.分析《离骚》中作者的政治理想,如忠诚、清正、廉洁等。
2.讨论政治理想在诗中的体现和意义。
(二)道德观念分析1.分析《离骚》中作者的道德观念,如敬业、正直、刚毅等。
2.讨论道德观念在诗中的体现和意义。
(三)审美鉴赏1.引导学生欣赏《离骚》的美感,如音乐美、建筑美、绘画美等。
2.学生分享自己的审美体验。
(四)课堂小结2.强调《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第三课时(一)课后作业讲解1.讲解课后作业中的重点问题。
2.解答学生的疑问。
(二)拓展阅读1.推荐与《离骚》相关的拓展阅读篇目。
2.学生分享拓展阅读的心得体会。
2.学生反思自己的学习过程,提出改进措施。
五、教学反思2.根据学生的反馈,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质量。
六、教学评价1.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课堂表现和作业完成情况。
2.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如文言文阅读能力、审美鉴赏能力和思辨能力的提升。
七、教学资源1.《离骚》原文及注释。
2.屈原生平简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离骚对偶教案离骚对偶教案【篇一:《离骚》优秀教案】离骚一、解题:“离骚”释义“离”,通“罹”,“遭遇”义;“骚”,“忧愁”义。
“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
《离骚》是中国古代诗歌史上最长的一首浪漫主义的政治抒情诗。
是一篇热爱祖国,伸张正义,鞭挞黑暗,追求光明的杰作。
大约作于屈原放逐江南之时,是屈原的代表作。
作者作品二、屈原:名平,字原。
战国末期楚国人,杰出的政治家和爱国诗人。
屈原为实现楚国的统一大业,对内积极辅佐怀王变法图强,对外坚决主张联齐抗秦,使楚国一度出现了一个国富兵强、威震诸侯的局面。
但由于上官大夫等人的嫉妒,屈原后来遭到群小的诬陷和楚怀王的疏远及顷襄王的放逐。
流放江南,辗转流离于沅、湘二水之间约九年之久。
顷襄王21年(前278),秦将白起攻破楚国都城,屈原悲愤不已,遂自沉汨罗江,以明其忠贞爱国之志。
概述生平:出身贵族,学识渊博辅佐怀王,变法图强信而被疑,忠而被谤辗转沅湘,自沉罗江屈原:1.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伟大的爱国诗人。
2.开创了全新的诗体:骚体。
3.开创了重幻想的浪漫主义诗风。
4.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忧国忧民,热爱祖国)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坚持真理,献身理想)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疾恶如仇,不同流合污)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刚正不阿,一身正气)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洁身自好,自我完善)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
(忠贞不移,至死不变)也是我内心向往的美德啊,即使死上几回我也不会后悔。
七、重点语句翻译■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我长长地叹息,掩泪哭泣啊,哀叹人民的生活多么艰苦。
■ 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也是我内心向往的美德啊,即使死上几回我也不会后悔。
■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
宁可突然死去随水流而长逝啊,也不肯做出世俗小人的这种丑态。
■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
保持清白为正道而献身啊,本来就是前代的圣人所推崇的。
■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
人生各有各的乐趣啊,我独爱美,并且习以为常。
■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即使被肢解我还是不会改变啊,难道我的志向是可以因受挫而改变的吗?八、哪些诗句表现屈原的外在美?他身披香草鲜花,宁死不放弃对美丽的坚持。
——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裁剪荷叶做上衣啊,缀缝荷花花瓣做下装。
■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再加高我高高的帽子啊,再加长我长长的佩带。
■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
佩戴上缤纷多彩的服饰啊,菲菲芳香更加显著。
九、人物形象:外在形象: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唯美高洁佩缤纷其繁饰兮,芳菲菲其弥章内在品质: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宁溘死以流亡兮,余不忍为此态也伏清白以死直兮,固前圣之所厚至善至美民生各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可与日月争光”十、语言特色:1、运用对偶①一个完整诗句里上下句构成对偶。
如: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②两个完整诗句里上下句也分别构成对偶,这种形式也叫错综。
如:固时俗之工巧兮,偭规矩而改错。
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③上下句内部各自构成对偶,上下句之间也构成对偶。
如:屈心而抑志兮,忍尤而攘诟。
对偶之工与唐宋律诗对仗无异。
2、基本句式句式长短参差,自由灵活。
全诗以四句为一节,每节中又由两个用“兮”字连接的若连若断的上下句组成,加上固定的偶句韵,使全诗一直在回环往复的旋律中进行,具有很强的节奏感。
3、比喻①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蕙纕”“揽茝” 比喻高尚的美德)②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灵修”,神仙,喻指君王。
“众女”喻指许多小人。
“蛾眉” 喻指高尚德行)③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绳墨” 喻指准绳、准则)④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鸷”指鹰、雕一类凶猛的鸟,“鸟”指一般的鸟,这里分别比喻诗人自己和周围群小。
鸷鸟不群,方圜不能相合,比喻君子不能与小人同流合污)⑤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初服”比喻原先的志向)⑥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
衣着佩饰都比喻诗人的美德。
(“制芰荷”、“集芙蓉”比喻自己要保持芳洁与美好)重点语句翻译■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
既因为我用香蕙作佩带而贬黜我啊,又因为我采集白芷而给我加上罪名。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谣诼谓余以善淫。
许多女人嫉妒我秀美的蛾眉啊,诽谤我好做淫荡之事。
■何方圜之能周兮?夫孰异道而相安?哪有圆凿和方枘能够相合的啊?哪有道不同能够相安的?■鸷鸟之不群兮,自前世而固然。
鹰不能和凡鸟同群,原来是自古以来就是这样。
■怨灵修之浩荡兮,终不察夫民心。
怨恨君王荒唐啊,始终不能体察民心。
■进不入以离尤兮,退将复修吾初服。
在朝廷做官不被重用还要遭受指责啊,我就退隐回乡重新整理我当初的衣裳。
十一、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
《诗》三百篇,大底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
——司马迁《报任安书》十二、学习这篇文章,你受到了哪些启发?1.一个人即使身处逆境,也要为崇高远大的理想而奋斗。
2.人生的道路是曲折而漫长的,但为了追求真理,应不屈不挠,勇往直前。
3.在污浊的环境中,应保持自己的高洁品质,要热爱祖国。
十三、课文小结:透过《离骚》,我们看到的是诗人披兰佩蕙,芳洁清峻的美好形象和刚直不阿,忠贞执着的伟大人格。
面对现实的污浊险恶,屈原清醒地认识到前途的艰险和命运的多舛,但他不愿屈心抑志,宁愿捍卫自己的人格尊严,九死而未悔。
诗人将自然界和神话传说中的花鸟草树随手拈来,妙笔点染,赋予其不同凡响的比喻义。
大大增强了诗歌的艺术表现力,使全诗散发着迷人的艺术魅力。
【篇二:《离骚》教案】《离骚》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楚辞》、《离骚》的文学价值;掌握?修姱?、?羁?、?谇?、?怨?、?浩荡?、?溘?、?尤?、?反?、?忳?等实词以及?虽?、?兮?、?以?等虚词的意义及用法。
2、过程与方法:吟诵注意节拍、重读和情感,培养学生阅读背诵古诗文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离骚》的思想内容,了解屈原忧国忧民、献身理想的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1、赋与比的写法;2、?香草美人?的意象体系。
教学难点:3、屈原的精神与理想在诗中的体现。
教学方法:讲授法、诵读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第一课时教学目标学会吟诵古诗词,注意节拍、重音。
掌握文言实词、虚词,培养学生阅读古诗文的能力。
一、导入1、提问:毛泽东在《沁园春?雪》中慨叹封建帝王武功有余而文才匮乏时说?唐宗宋祖,稍逊风骚?,这里的?风骚?指的是什么?(《诗经》中的《国风》和《楚辞》中的《离骚》)2、简介: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开创了现实主义的诗风,与之相提并论的《楚辞》则开创了浪漫主义的诗风。
所以,?风骚?就成了文学的代名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楚辞》中的名篇《离骚》。
(板书课题:《离骚》)二、解题1、简介屈原:(约前339—约前278),我国最早的大诗人。
名平,字原,又自云名正则,字灵均。
战国楚人。
初辅佐怀王,做过左徒、三闾大夫。
主张彰明法度,举贤授能,改革政治,东联齐国,西抗强秦,其政治理想的内容是?美政?。
后遭谗去职,两次被流放,因无力挽救楚国灭亡,政治理想无法实现,投汨罗江而死。
其主要作品有《离骚》、《天问》、《九歌》、《九章》等。
其作品2、简介?楚辞?:①诗体名。
屈原吸收楚地民间语言和民歌形式而创作的一种诗歌样式,又称?骚?体。
②总集名。
西汉刘向所辑,收屈原、宋玉及汉代淮南小山、东方朔、王褒、刘向等人的诗歌作品,主要是屈原的作品。
③特色:?楚辞?以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想象,溶化神话传说,塑造鲜明形象;以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的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富有积极浪漫主义精神。
对后世影响很大。
3、解题:《离骚》代表了?楚辞?的最高成就。
它不仅是屈原的代表作,同时也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伟大的长篇抒情诗。
?离?,通?罹?,?遭遇?义;?骚?,?忧愁?义。
?离骚?,即?遭遇忧愁?的意思。
司马迁解释?离骚?为?离忧?;班固解释为?遭遇忧患?;王逸解释为?离别的愁思?;也有人解释为?牢骚?。
现多采用班固的解释。
《离骚》前半部分,作者反复倾诉其对于楚国命运的关怀,表达了他要求革新政治、与权贵集团斗争的强烈意志;后半部分又通过神游天上、追求理想的实现和失败后欲以身殉的叙述,反映出他热爱楚国的思想感情。
作品运用?香草美人?的比喻、大量的神话传说和丰富的想象,形成绚烂的文采和宏伟的结构,表现出积极浪漫主义的精神,对后世文学有深远的影响。
全诗372句,93节,2464字,课文是节选。
三、诵读课文第一遍,要求学生注意听准字音及句子的节奏。
第二遍,让学生轻声跟读。
第三遍,让学生大声朗读。
2、指名学生朗读,指正生字的读音及句子的节奏。
3、教师总结骚体诗的诵读节奏:骚体诗一般是三四个节拍,随文切分。
如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余/虽/好修姱/以鞿羁兮,謇/朝谇/而夕替。
把握诗的节奏骚体诗的节奏要复杂一些,但仍有规律可循,这就是每个诗句都可以分成两半,中间用虚词连接,前一半占两拍,后一半看起来似乎只有一拍,但加上延长音或停顿,其实也是两拍。
所以,它的基本句式是:x——x x 虚词x x(空拍或加语尾助词),一般一句是三四个节拍。
下面试从课文中举几个例子,虚词皆加括号。
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
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离骚》本来是用楚地曲调吟诵的,音乐性很强,诵读时首先要划分好节奏。
诵读时,上分句末字?兮?,犹如现之?啊?,读音要稍长,押韵的字要重读,反复练习,直至口熟。
4、请同学们集体读一遍课文,要读出语气。
体味诗的情感和语气朗读时还要把握每一节的主旨,一节一节地读,边读边体会诗人的感情。
例如:第一部分第1节主要是说他因进谏而遭贬黜,接着就说到朝中小人如何诬蔑他,而君王却执迷不悟,由此他想到当时政治上的坏风气:投机取巧,不顾公理,造谣中伤,产生了孤独感。
但他决不同流合污,把个人的安危置之度外;终于得出?伏清白以死直?的结论,这种精神是极为感人的。
第二部分说既黜之后,该怎么办?反省自己,是否没有看清道路,返回去呢?承着反省的思想,检查自己的进退、制衣,肯定了自己的美好品质及政治主张?苟余情其信芳?,?唯昭质其犹未亏?,信念更加坚定,为了寻求理想,?虽体解吾犹未变兮,岂余心之可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