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论文.
关于实验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探索
关于实验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作为21世纪,我们正处在一个信息爆炸、科技迅速发展的时代。
在这样一个快速变化的社会环境中,创新教育和创新人才培养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实验创新教育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成为培养创新人才不可或缺的一环。
本文将探讨实验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相关问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一、实验创新教育的定义及特点实验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为目标的一种教育形式。
在这种教育模式下,学生将通过实验、研究项目等实践性活动,来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实验创新教育更注重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自主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和创新能力。
实验创新教育的特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以学生为中心。
实验创新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教师则更多地充当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
2. 实践性强。
实验创新教育强调通过实践活动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让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去感知和理解知识,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3. 多样性。
实验创新教育形式多样,包括实验课、研究课、创新项目等多种形式,能够更好地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和兴趣。
4. 促进学科交叉。
实验创新教育能够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跨学科创新能力。
实验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
在当今社会,创新成为了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培养创新人才成为各国教育界的重要任务。
实验创新教育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有效途径,具有以下几点重要意义:通过实验创新教育,学生将更好地掌握知识,具备创新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未来社会发展的领军人才。
实验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和巨大的潜力。
三、实验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及挑战尽管实验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之间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但目前在实践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1. 实验创新教育资源不足。
实践创新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探索
DOI 编码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7 - 0 0 7 9 . 2 0 1 3 . 1 0 . 0 9 8
2 0 1 3 年 第 1 0 期
实践创 新基地 建 设与创新人 才培 养探 索
王 军 李 明 牛小玲 毛会琼
出了新的要求 。『 1 《 中共教育部党组关 于教育系统认 真学习贯彻
级、 校级科 研训练计 划接受创新基 本素质教育, 培养创新 意识
和 创 新 思维 能力 。
党 的十八大精神 的通知》中明确提 出要 “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培 养学生社会责任感 、 创新 精神 、 实践能力” 。 中国矿业 大学 “ 智能控制与系统大学生实践 创新基地 ”( 以
关键词: 实践创新基地 ; 创新教育; 科技竞赛
作者简介: 王军 ( 1 9 8 1 一 ) , 男, 山东曲阜人 , 中国矿业大学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电工电子教学实验中心副主任, 讲师; 李明( 1 9 6 2 一 ) , 男, 安
徽淮南人 , 中国矿业大学图文信息中 心主任,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江苏 徐州 2 2 1 1 1 6 ) 基 金项 目: 本文 系教 育部人 文 社会 科 学基金 ( 项 目编 号: o 9 J DS Z3 0 3 8 ) 、江苏省教育厅 高校 哲学社会 研 究项 目( 项 目编号:
2 0 1 0 S J D8 8 0 0 5 7 ) 的研 究成 果。
中图分类号: G 4 8 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7 — 0 0 7 9( 2 0 1 3 ) 1 0 — 0 1 9 8 一 O 3
现代社会需要高素质、 复合型、 创新 型人 才, 对 高等 教育提
教育学论文-浅论多样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浅论多样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探索与实践马蓉魏敏李霞【摘要】论文针对“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如何培养适应性强的创新型人才,提出应从市场需求出发来培养学生,从学生需求出发来开展教学改革,并给出了教改具体方案,三年的实践证明,新方案确实提高了该校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
【关键词】人才培养模式实践教学改革创新能力【Abstract】Considering characteristic of machine design, manufacture and automation speciality, a new teaching reforming project according to both market demand and learners’ needs was proposed, which benifits to cultivate innovative talents with strong adaptability. Practice for three years proved that the new talent-training plan was effective to encourage students to participate practical activities and foster students’innovation ability.【Key words】Talent training mode Practice teaching reform Innovative ability一、前言在新时期,如何培养创新型人才是高等院校面临的新课题,我校以实践教学改革为重点,开展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多样化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构建的探索与实践。
由于在传统的模式下,专业培养方案(计划)是静态的,制定一次,使用四年。
在许多应用型的学科领域,譬如机械工程学科,四年内存在较多的知识更新,社会需求也在不断变化。
创新教学实践基地建设(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创新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成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文从创新教学实践基地的内涵、建设原则、实施策略以及预期效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旨在为我国创新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提供参考。
一、引言创新教学实践基地是集教学、科研、实践、培训、交流等功能于一体的综合性教育平台,旨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在当前教育改革的大背景下,创新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创新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进行探讨。
二、创新教学实践基地的内涵1. 教学功能:创新教学实践基地应具备完善的教学设施和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
2. 科研功能:创新教学实践基地应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提升科研水平。
3. 实践功能:创新教学实践基地应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践机会,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
4. 培训功能:创新教学实践基地应定期举办各类培训活动,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5. 交流功能:创新教学实践基地应搭建交流平台,促进教师、学生之间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三、创新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原则1. 以学生为本:创新教学实践基地建设应关注学生的需求,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育资源。
2. 实践性原则:创新教学实践基地应以实践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3. 开放性原则:创新教学实践基地应打破学科界限,实现资源共享,促进跨学科交流。
4. 创新性原则:创新教学实践基地应鼓励创新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5. 可持续性原则:创新教学实践基地应注重资源的合理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
四、创新教学实践基地实施策略1. 完善课程体系:根据学生需求,设置多样化的课程,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2. 建设实践基地:利用校内外资源,建设一批具有特色、高水平的创新教学实践基地。
3.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引进和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教师,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4. 开展科研活动:鼓励教师和学生开展科研活动,提升科研水平。
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探索与实践
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探索与实践随着科技信息时代的到来,创新人才的培养成为了一个国家发展的关键因素。
传统的人才培养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社会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因此探索和实践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对创新人才培养途径进行探索与实践,希望能够为这一重要课题提供一些新的思路与方法。
一、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的必要性创新人才是指具有创造性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人才,他们在科技创新、产品研发、管理创新、社会发展等领域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传统人才培养模式注重灌输知识,忽视了创新思维和能力的培养,导致了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
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径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1. 教育体制创新传统的教育体制以课堂教学为主,注重知识的灌输和考试成绩的评定,而忽视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
需要在教育体制上进行改革,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教师培养等方面进行创新,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2. 实践教学模式实践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
通过实验、实习、科研等实践活动,学生可以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应该加强实践教学的力度,丰富实践教学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
3. 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建立一套科学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是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的关键。
这包括制定培养计划、培养规划、培养目标等,为学生提供个性化的培养方案,激发其内在的创新潜能。
在学校设置创新教育课程,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
这些课程既可以是专门的创新教育课程,也可以是通过对主干课程进行改革,注入创新元素和创新方法。
2. 加强实验室建设实验室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场所,通过实验和科研活动,学生可以锻炼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学校应该加强实验室建设,提供更多的实验设备和科研资源,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3. 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创新创业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学校可以举办创新创业大赛、创业实践基地,鼓励学生开展创新创业活动,培养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新能力。
加强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培养实践创新人才论文
加强职业教育基地建设培养实践创新人才让教育走出课堂,让校园、家庭、社会共同发挥育人功能,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
综合实践教育活动注重教育与当代现实生活的联系,它强调的是学生的亲身经历,重视的是学生的体验、感受,以学生兴趣和内在需要为基础,以主动探索为特征,以实现学生主体能力综合发展为目的。
我们结合实际,紧扣现实生活,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活动方式,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校本课程资源,开展了以学生为主体,以实践性、自主性、趣味性、创新性为主要特征的综合实践教育活动,既适应了学生个性发展的需要,又适应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为他们的自主学习、创新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的形成提供了机遇,奠定了基础。
而我校随着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的进一步深化,职业教育基地的进一步发展和完善,在综合实践教育活动作为校本课程的资源开发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有着广阔的前景和丰富的内涵。
我们在深化农村初中办学模式改革,加强职业教育基地建设的同时,广泛的开展了综合实践教育活动,加强了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也为初等职业教育增添了新的活力。
一、加强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深挖校本课程资源,广泛开展综合实践教育活动(一)挖掘校本资源,加强综合实践教育活动校本课程开发校本课程是由学校自行设计、“量身定做”的个性化课程。
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我们经过探索,开拓了两条渠道:一是根据学生、学校和社区的特点,通过选择、改编、整合、补充、拓展等方式,对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进行再加工、再创造,使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成为学校新的校本课程;二是学校在当地社区和学校课程资源的基础上,以学校和教师为主体,自行设计开发旨在发展学生个性特长的、多样的、可供学生选择的校本课程。
基于对校本课程的认识,我们在校本课程开发的实践中不断地进行反思,并对学校过去的一些做法进行了剖析,深深地体会到:一所学校,本身就是一笔校本课程的资源。
为此,我们加强职业教育基地建设,深挖乡土资源,开发校本地域课程。
基于创新基地建设的创新教学实践与探索
基于创新基地建设的创新教学实践与探索
创新基地建设可以促进学校的创新教育和实践,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的教学资源和学习环境,助力学生成长成为有竞争力的创新人才。
首先,创新基地可以提供实践机会。
学生在创新基地里能够参与实际的项目研究,了解现实问题和市场需要,学习核心技能,并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
例如,在创新基地里的工程师培训班中,学生可以学习机械设计、代码编写和电子元器件的使用技巧,进而开发电子产品原型,并将其推向市场,从而建立起自己的实践技能和创新能力。
其次,创新基地可以提供交流平台。
学生可以在创新基地和企业、科研机构、创业团队和其他学生团体等多个方面进行交流,探讨和分享创新理念、技术和经验,从而拓展自己的视野和认识,并获取更多学习机会和资源。
例如,在创新学院里,学生可以与企业家和专业人士交流,参加研讨会和比赛,共同探讨行业趋势和前沿技术,从而获得更多的创新和提升机会。
最后,创新基地可以提供文化氛围。
学生可以在创新基地里感受到更具创新和学术气息的生活氛围,拥有更多的鼓励和支持,进而激发自己的创新潜能和学习热情。
例如,在创新实验室里,学生可以见证各种创新项目的成果和经验,了解不同领域的创新思路和解决方案,不断激发自己的创新精神,并从其中汲取灵感和能量。
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探索与实践
创新人才培养途径探索与实践随着时代的不断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创新人才的培养已经成为各个领域的焦点。
创新人才的培养不仅仅需要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更需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在这样的背景下,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的探索与实践显得尤为重要。
一、基础教育中的创新人才培养基础教育是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阶段,而如何在基础教育中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是当前教育领域的一大挑战。
传统的教学模式注重的是学生的记忆和应试能力,而缺乏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在基础教育中,教师需要开展创新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索和实践。
可以通过设计创新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会解决问题和创新思维。
学校也可以组织一些科技竞赛和创新项目,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创新能力。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而如何在企业中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也是当前企业发展的重要话题。
在企业中,可以通过制定创新人才培养计划,为员工提供创新技能和知识培训。
企业也可以鼓励员工参与创新项目和创新活动,给予相应的奖励和认可。
通过这样的方式,可以激发员工的创新意识和潜能,为企业的发展注入新的动力。
跨学科合作是推动创新的重要路径,而如何在跨学科合作中进行创新人才的培养也备受关注。
在跨学科合作中,可以通过组织跨学科团队进行创新项目和创新研究,让不同专业的学生相互合作,共同解决问题。
这样的跨学科合作不仅可以促进学生的创新能力发挥,更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和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素养和团队协作能力。
创新人才的培养途径需要学校、企业和社会各界共同努力,共同探索和实践。
只有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才能真正培养出大批创新人才,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希望未来在创新人才的培养上,我们可以不断进行探索和实践,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做出更大的贡献。
基于创新基地建设的创新教学实践与探索
基于创新基地建设的创新教学实践与探索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创新已经成为现代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
为了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学生,许多学校纷纷探索创新教学实践的方法。
基于创新基地建设的创新教学实践成为一种较为广泛采用的方法。
创新基地是指为学生提供创新学习和实践活动的场所,它可以是一个实验室、一个工作室或者一个创客空间。
创新基地的建设旨在为学生提供一个自由、开放的学习环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通过创新基地的建设,学校可以将传统的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创新。
在创新基地中,学生可以参与各种创新项目和实践活动。
他们可以自由地利用各种资源和设备,进行科学实验、制作实物模型、设计电路、编写程序等等。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感兴趣的项目,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还可以与同学和老师进行合作,共同完成各种项目,锻炼团队合作和沟通协作的能力。
除了进行各种实践活动,创新基地还可以举办各种创新教育活动,如讲座、研讨会、比赛等。
通过这些活动,学生可以了解最新的科技发展动态,与专家学者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并展示自己的创新成果。
这些活动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创新基地的建设需要学校提供必要的资源和支持,同时也需要教师的积极参与和指导。
教师可以担任创新基地的导师,引导学生进行创新活动,解答学生的问题,提供专业知识和指导。
教师还可以通过组织创新教学研讨会、交流分享等方式,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不断更新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
基于创新基地建设的创新教学实践与探索
基于创新基地建设的创新教学实践与探索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创新已成为推动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
在教育领域,创新教学已成为学校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通过创新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工作做好准备。
而基于创新基地建设的创新教学实践与探索,正是为了更好地推动创新教学工作的开展,培养更多的创新人才,促进教育改革和发展。
一、创新基地的建设与特点创新基地是指以创新教学为主要任务的教学实践基地,旨在通过建设实验室、科研中心、工作室等多种形式,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学习环境和条件,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创新教学资源和机会。
创新基地的特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提供创新资源支持:创新基地为学生提供专业的实验设备、科研资源和学术支持,让学生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发现,激发创新潜能。
2. 集聚创新人才:创新基地聚集了一批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和教师,形成了一支强大的创新团队,为学生提供了优秀的学习、交流和合作机会。
3. 融合产学研资源:创新基地与实际产业和科研机构紧密合作,将学校和社会资源进行有机融合,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创新实践平台。
1. 实施课程创新:利用创新基地的资源和平台,开发多种类型的创新课程,鼓励学生自主、探究式的学习,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在计算机专业创新基地开设了移动应用开发课程,学生可以结合实际项目进行学习和实践,提高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开展科研创新项目:创新基地设立科研项目基地,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创新项目,培养学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建立了人工智能实验室,学生可以在此开展人工智能相关项目的研究和实践,提高创新水平和综合应用能力。
3. 实施工程实践课程:创新基地与企业合作,将工程实践融入课程设计,让学生在实际项目中进行工程设计、制造、测试等活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机械专业创新基地开设了工程设计课程,学生可以在课程中进行机械设计、制造等活动,提高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在当前经济发展日新月异的时代,高校的创新人才培养已成为社会公认的重要任务。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高校只有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进行探索与实践,才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培养更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本篇文章将从“创新意识培养”、“创新课程设置”和“创新实践平台建设”三个方面论述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与实践。
一、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意识是创新能力的源头,也是高校创新人才培养的基础。
在传统学科学习中注重的是知识的传授,而创新人才的经典特质便是拥有自觉的探究精神,现代大学需要更多地在思想教育上下功夫。
高校要通过诸如科创型、实验型和研究型教学模式的建立,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同时,强化学生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自觉地通过探究从而激发创新意识。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该更加强调开放性的思维,鼓励学生多样化的见解和思考方式,培养学生做出自主性判断和决策的能力。
二、创新课程设置由于传统的教育方式注重的是知识静态的传授,很难帮助学生成为掌握实际应用场景的复杂技能人才,特别是面对日新月异变化的技术环境,因此在创新课程设置中,要培养学生面对挑战的勇气,以及从从现有文献和材料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特别是对财经类专业的学生来说,实际上经济全球化和科技进步已经把过去看似清晰的知识边界打破,现代的经济学问题很难再单靠经济学本身解决,因此进行大胆实践和跨学科的极致整合就显得尤为重要。
同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国家科技政策和行业前沿,高校应该根据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开设多样化的创新课程和实践课程,探索实践性教育的内涵,不断调整创新教学方案和培养目标。
三、创新实践平台建设绝大部分的创新才能只能通过实践来发掘和培养,高校需要积极探索面向未来的教学模式,注重构建开放、育人的实践现场。
创新实践平台更是高校探索和发展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措施之一。
通过实践,能够深入挖掘学生的潜力,营造协作诠释,提升创意孵化、项目孵化等专业领域的应用能力,培养学生解决现实问题和创造新技术、新商品、新服务的创新能力。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
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论文创新人才培养不仅是世界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共同趋向,而且也是高等教育最具时代特色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品格。
西方发达国家极为重视高校创新教育的实施和开展,着力培养大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形成了项目模式、课程模式、科技园模式和导师制模式等卓有成效的个性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以下是店铺为大家精心准备的: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全文如下:摘要:培养创新人才已经成为世界高等教育界共同的价值追求,其不仅是理论问题,更是重要的实践课题。
高校建立或构筑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内涵的根本目标是培养创新人才,至少应包括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和人才成长环境两大部分。
我国高校在培养创新人才方面目前仍存在认识层面、制度层面、办学层面的问题。
通过对电子科技大学教学实践的总结,对高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进行了探讨经济化社会不断发展,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已经不能满足新世纪的要求,提高创新能力是国家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点战略目标。
通过自主创新的道路,提高我国的国际竞争力,实现科教兴国。
通过创新人才为我国提高综合竞争力,创造出系统性的人才培养体系,为创新人才培养带来更大的帮助。
一、创新人才培养的中心思想创新人才培养主要体现在能力本位之上,能力本位以学生为核心,重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并且培养学生专业能力与发展个性为辅助。
所以,培养创新人才需要坚持以下中心思想。
(一)跟随国家需求国家每个不同的发展阶段,对人才的需求有很大区别,高校必须根据国家政策需求,定位学校的发展方向。
目前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许多高校进行了扩招,学校的办学目标也有很大变化。
类型不同的高校需要明确办学目标,并且结合国家发展策略,培养出适合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世纪创新人才。
在决定办学目标的过程中,需要定位发展目标、服务方向、办学性质,并且制定出明确的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构建知识、能力、素质的培养结构。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践研究随着时代发展和科技的不断进步,人类社会也在不断改变和发展。
无论是社会、经济还是技术领域,都需要具备强烈创新能力的人才支撑。
因此,在创新人才的培养方面,极为重要。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在创新人才培养方面,需要关注以下几个方面:人才选拔、培养内容、培养方式和培养手段。
首先,人才选拔是创新人才培养的第一步。
早期的人才选拔主要是通过国家试题和语文、数学等基础科目的成绩来筛选优秀人才,并让他们通过一定的考试来检验自己的能力。
但是这样的选拔模式忽略了创新能力的考核,容易培养出缺乏创新能力的人才。
因此,现代人才选拔应更注重综合素质评价,包括学科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等。
其次,培养内容也非常重要。
培养内容需要紧紧围绕培养目标具体制定,需要把握培养人才的方向,针对不同的人才需求进行差异化培养。
同时,不同的领域需要不同的培养内容和方式,例如技术领域需要更注重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而且需要更加注重实用性和实用性。
第三,培养方式也是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
传统教育方式注重一次性给学生塞入大量的知识,更加注重知识的积累和复习。
但是针对创新人才的培养,我们需要更注重其创新能力的发掘和挖掘。
因此,在创新人才培养中,创造性思维和多元化教育方式等都是必备的。
最后,创新人才培养手段是需要关注的另一个方面。
如今,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新兴的技术手段也层出不穷,如互联网、人工智能、移动设备等,都为创新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更加多样化和创新化的手段。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研究在实践研究方面,许多机构、学校和企业已经加入了创新人才的培养中。
例如,一些高校学院设置了创新实践基地和创新实验室,为学生提供实践环境和学术交流平台,促进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同时,一些创业公司也以培养创新人才为目标,为人才提供不同的培训和实践机会,以唤醒他们的创新潜能。
除此之外,社会组织和政府也进行了不少实践研究。
基于创新基地建设的创新教学实践与探索
基于创新基地建设的创新教学实践与探索随着创新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不能满足市场、社会和科技的需求。
因此,建设创新基地成为目前教育行业的新热点,越来越多的高校开始注重创新教学,尝试以创新的方式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
基于此,本文将从创新基地建设的角度,介绍如何实践和探索创新教育。
一、创新基地建设背景首先,我们需要了解创新基地建设的背景和意义。
由于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兴技术的不断涌现,使得信息泛滥成灾,如何将这些信息进行整合和应用已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因此,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适应这种变化,需要从根本上进行改变。
创新基地建设就是为了满足这种需求而诞生的。
创新基地建设是指在学校内部或外部开辟一些特定的场所,用于学生的实践教学、实验和科技创新活动。
这些场所一般由学校或企业等组织提供,学生可以在这些场所里学习和实践相关知识和技能。
创新基地建设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和平台,让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科技应用技能,培养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也可以促进产学研深度融合,为学生成长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支持。
二、创新教学实践创新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创新和实践为目标,以教师为引导,注重方法和手段的一种新型教学模式。
创新教学的实践需要遵循以下原则:(1)创新教学必须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2)创新教学必须注重实践,并建立科技实验中心、创新基地等机构。
(3)创新教学必须保证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具备科技创新能力。
创新教学的实践需要在创新基地的支持下进行,其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1)提供教育资源,开设多种形式的创新实践课程,鼓励学生广泛参与,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2)建立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组织,如学生科技协会、科技比赛团队等,鼓励学生自主实践和参与多种竞赛活动。
(3)搭建沟通交流平台,组织学生参观科技文化展览、互联网技术讲座等活动,促进产学研合作,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探索创新教育在探索创新教育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1)推动多元化人才培养,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探索新型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支创新型人才队伍。
关于实验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探索
关于实验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探索
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全球经济的竞争加剧,创新已成为各个领域必不可少的驱动力。
在
这个背景下,实验创新教育已经成为了高校教育中不容忽视的一项内容,它为培养具有创
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人才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首先,实验创新教育必须与当前的技术、经济、文化等社会背景相匹配。
这不仅需要
高校时刻关注社会发展的趋势,还需要不断调整和更新实验创新教育的内容和方式。
例如,在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技术领域,高校可以通过开设实验课程、竞赛等形式,激发学生的兴趣和热情,引导他们在实践中掌握相关技能和知识。
其次,实验创新教育需要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
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实验创新的
主体,在教育过程中不能只是传授理论知识,还要让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验和项目中,从中
体会和感受创新的源动力和创造的乐趣。
因此,高校需要创设多样化的实验创新平台,为
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实践机会和资源。
最后,实验创新教育还需要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
在实验和项目中,学生需要与不同专业、不同背景的同学共同协作,协调各自的能力和贡献,完成任务
并从中获得成就感和归属感。
同时,还需要通过实践,深入了解行业的内部运作和特点,
增强实际操作能力。
总之,实验创新教育是高校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
通过与社会背景相匹配、注重
学生主体性和创造性、培养团队合作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高校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综合
素质和实战能力。
同时,还能促进知识的创新与传播,使高校教育更加符合当代社会的需求。
关于实验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探索
关于实验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探索一、引言实验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是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
在知识经济时代,创新能力成为社会发展与个人成功的关键要素。
教育部门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实验创新教育在培养创新人才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目前中国的实验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存在一些问题,本文将对其进行探讨。
二、实验创新教育的内涵与重要性实验创新教育是指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创新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教育方法。
其核心在于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发现、分析和解决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
实验创新教育对于培养创新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实验创新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实践中学习和实践理论知识。
实验创新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动手能力,使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能力。
实验创新教育能够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团队合作能力,使学生能够在团队中合作解决问题。
虽然中国对实验创新教育与创新人才培养重视,但目前仍存在一些问题。
实验创新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不高。
由于担心实验教学会耽误教学进度,很多学校将实验教学放在了次要位置,导致学生缺乏实际操作经验。
实验创新教育的资源不足。
很多学校没有足够的实验室和器材,不能提供学生进行实验创新的必要条件。
实验创新教育的评价体系不完善。
目前,对于实验创新教育成果的评价主要是通过考试成绩来评价,忽略了学生的实际能力。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索和改进。
提高实验创新教育在学校中的地位。
学校应该给予实验创新教育更多的时间和资源,充分发挥实验教学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效果。
加强实验创新教育的资源建设。
学校要投入更多的资金和人力,建设先进的实验室和设备,创造良好的实践环境。
改进实验创新教育的评价体系。
除了考试成绩外,可以采用多种评价方式,如学术论文、实验报告、项目作品等综合评价学生的实际能力。
五、结语。
基于创新基地建设的创新教学实践与探索
基于创新基地建设的创新教学实践与探索1. 引言1.1 背景介绍当代教育教学面临着日新月异的挑战,传统的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学生个性化、跨学科等多元化需求。
为了适应这一挑战,创新教学实践成为了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和应用,人们对教育的期待日益增加,希望通过创新教学模式培养出更具有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人才。
基于创新基地建设的教学实践与探索,已经成为推动教育创新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多的创新基地得以建立,为教师和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创新空间和资源支持。
这些基地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促进跨学科合作和创新实践的平台,为教学活动注入了更多的活力和创造性。
本文旨在探讨基于创新基地建设的教学实践与探索,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证研究,探讨创新基地建设对教学效果的影响,以期为教育领域的创新发展贡献一些思考和实践经验。
通过对创新基地建设的探讨与研究,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创新教学实践的意义和价值,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提供一些借鉴与启示。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通过探究基于创新基地建设的创新教学实践与探索,深入了解其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和影响。
具体目的包括:一是探讨创新基地建设对教学效果的提升和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的作用机制,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实践基础和理论支撑;二是探索创新教学实践的模式,寻找适合不同学科和不同教学环境的创新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三是研究基于创新基地的跨学科合作实践,探讨不同学科间的融合与互动,促进知识的整合与创新;四是通过案例分析与实证研究,总结基于创新基地建设的创新教学实践经验,为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借鉴和参考。
通过这些研究目的的实现,旨在促进教育教学体系的创新发展,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推动教育教学的变革与进步。
1.3 研究意义在当今知识经济时代,创新已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经济发展的关键力量。
教育作为培养创新人才的重要环节,创新教学实践的探索和促进已成为教育领域的研究热点之一。
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论文.
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论文2019-01-19论文摘要:以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为切入点,以创新设计和创新竞赛为手段,论述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并提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论文关键词: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设计创新竞赛近年来,我校开展以创新设计为手段的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通过机械CAD/CAM专业教学实践,创造性地将学生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传统优势与创新设计相结合,在落实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培养的学生具备了较扎实的创新设计能力。
通过创办CAD协会及积极开展创新设计教学活动,创造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学习氛围,通过举办创新设计竞赛,为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提供实践的舞台,极大地促进了我校机械CAD/CAM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但现阶段的教学工作欠缺厚实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条件,还不足以形成一套系统的运行管理机制,经费使用方面也欠缺保障,跨部门的组织工作难以协调,虽然在教学中已形成创新的风气,但未能上升到教学模式的层次,受益面有限。
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课程实施必须思考的问题。
我校机电系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韶关学院省级重点实验室――现代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整合实验室资源,建立创新设计实践基地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践基地建设则是实现实训和实习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以前,学校的实验室按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单独设立,实验内容分散且有相互重叠之处,学生为完成实验而实验,尤其是验证性实验所占比例偏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相对偏少,学生思维方式僵化,教学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学生接收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培养适应社会挑战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析强化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
析强化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论文摘要:近年来华北电力大学学生在各类大学生创新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
文章介绍了华北电力大学在依托实验室建设一批创新实践基地,在基地开展丰富多彩的创新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方面所做的工作及取得的成效。
论文关键词:创新实践基地;创新实践活动;创新能力;创新成效一、创新实践基地初具规模二、创新实践活动丰富多彩1.电工创新实践基地电工创新实践基地是依托于国家级工程训练中心建立起来的,定位在培养掌握职业技术操作的基本技能和创新技能,熟悉电力行业设备运行过程,具有一定的解决现场问题的智力技能型人才。
基地能够开展“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系列设计性实验”、“机电拖动与控制系列设计性实验”等近30个设计性实验,这些项目全部是工程实际项目,面向不同专业、不同层次学生开放,进行设计性、综合性工程实践。
学生选修电工实践课程后,可利用自己的空余时间,如双休日、寒暑假以及晚自习的时间进行实践活动。
这样学生可以有独立进行计划工作的机会,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可以自行组织、安排自己的学习行为。
学校将基地开出的课程作为公共选修课,将学分纳入毕业基本学分要求,并计入学生成绩档案。
这一制度大大激励和调动了学生参与工程实践的积极性、主动性,使得学生的电工技术动手实践能力锻炼成为必修项目。
2.机械设计创新实践基地机械设计创新实践基地采用项目教学法,学生通过自己设计、动手组装和建造有一定功能的项目作品,可以掌握各种机械结构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常用电子元器件作用、原理、使用技巧,常用的编程方法与串口通讯方法等。
自2006年9月开始,基地利用慧鱼创新系统平台开设科技创新实验课程,已经有650余人完成课程项目的制作与开发;基地还开设了“机器人制作与开发”课程的培训,已经有200余人完成课程项目的制作与开发,并组织学生参加了亚太大学生机器人大赛。
基地目前已经成功组织两届校内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选拔优秀学生参加了全国大学生机械创新设计大赛,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课题研究论文:创新性卓越人才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研究
121687 教育理论论文创新性卓越人才工程实践教育基地建设研究引言:全面提高工程教育人才培养质量,面向社会需求培养造就一大批创新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各类型工程技术人才,是当前高等教育面临的迫切需求和殷切期望,也是高等教育义不容辞的重大使命和任务[1]。
为此,《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xx年)》和《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xx年)》都提出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这一重大改革项目。
“卓越计划”旨在对现行的培养模式与培养方案进行大刀阔斧的改革与创新,使学校按通用标准和行业标准培养工程人才,实现行业企业对培养过程的深度参与,以此强化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和创新能力[2]。
一、传统工程实践教学问题剖析(一)人才培养理念与机制的束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一直是高等教育发展的薄弱环节。
理念的束缚、制度的羁拌、资源的约束都制约了改革与创新的步伐[4]。
理念的束缚表现在适应社会发展的新兴办学理念缺位,对培养目标定位和如何培养缺乏理性思考;制度的羁拌不仅表现在学校办学的自主权弱,也表?F在教师学术权力的不足,弱化了教师参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动力和能力;而资源的约束既表现在教育经费的短缺,也表现在有工程实践经验的师资短缺、优质课程资源的短缺。
(二)单一课程体系无法满足需求课程体系是实现培养目标的重要载体与手段。
根据用人单位的反馈,目前高校毕业生普遍存在着动手能力差,分析问题能力和批判性思维较弱等问题,且欠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经验。
在卓越计划3+1培养模式下,即3年在校学习, 1年在企业实习和完成毕业设计(论文),导致课程教学计划由4年压缩到3年,学生的课时压力大,基础掌握不牢,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不高。
此外课程教学内容是否合理衔接也对学生的知识学习与掌握有很大影响。
针对这些问题,必须解决课程体系结构与教学内容的优化问题。
(三)教学体系不健全卓越计划的主旨在于着力解决当前高等工程教育中“工程性"和"创新性"不足的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探索实践论文
2019-01-19
论文摘要:以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的有机结合为切入点,以创新设计和创新竞赛为手段,论述高校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的改革,并提出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论文关键词: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创新人才培养创新设计创新竞赛
近年来,我校开展以创新设计为手段的促进大学生创新能力培养的改革,通过机械CAD/CAM专业教学实践,创造性地将学生在计算机辅助设计方面的传统优势与创新设计相结合,在落实素质教育与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找到一种切实可行的途径,培养的学生具备了较扎实的创新设计能力。
通过创办CAD协会及积极开展创新设计教学活动,创造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学习氛围,通过举办创新设计竞赛,为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提供实践的舞台,极大地促进了我校机械CAD/CAM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但现阶段的教学工作欠缺厚实的物质基础和实践条件,还不足以形成一套系统的运行管理机制,经费使用方面也欠缺保障,跨部门的组织工作难以协调,虽然在教学中已形成创新的风气,但未能上升到教学模式的层次,受益面有限。
创新型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所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已成为当前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尤其是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已成为当前课程实施必须思考的问题。
我校机电系在培养学生学习能力的基础上,对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以韶关学院省级重点实验室――现代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为依托开展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整合实验室资源,建立创新设计实践基地
实践教学是培养创新人才和提高学生动手能力的重要环节,实践基地建设则是实现实训和实习教学目标的重要保证。
以前,学校的实验室按课程的开设情况进行单独设立,实验内容分散且有相互重叠之处,学生为完成实验而实验,尤其是验证性实验所占比例偏大,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相对偏少,学生思维方式僵化,教学效果不理想,不利于学生接收最新的科学文化知识和培养适应社会挑战的能力,不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更不利于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开发。
通过认真的分析和研究,我校将现有的实验室资源进行有机的整合并投入大量的资金,建立了以省级重点实验室为核心的创新设计实践基地。
该实验室既建立起与专业培养目标相适应的实践教学体系,同时又是培养学生操作技能和创新能力的实践基地。
它包括现代设计实验分室、现代制造室、测试与分析
室及机电一体化室,完成了机械类专业从设计、制造、测试、分析及机电一体化等相关学科实验教学。
建成的重点实验室年均可接纳学生、教师2000多人次,可同时容纳教师、学生100多人进行实验和科研工作。
尤其是引进了大量的现代实验设备,如快速成型机、加工中心、ANSYS分析软件和测试仪器、特种加工设备和常用CAD/CAM应用软件,以适应不同年级及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验需求。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为了培养学生创新思维,我们更新实验课程,压缩演示性实验,增加动手操作性实验,将演示性、验证性实验向综合性、设计性实验转变;打破单一课程的局限,把设计与制造有机结合,开设CAD/CAM一体化数控编程和数控加工实验”。
省级重点实验室的建成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实验基地,也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提供了良好的实践基地。
通过技能培训和科技创新培训,围绕先进实用设计制造技术开设各类工程实用技能培训,培养学生适应设计与制造技术的工程应用能力;通过设立学生科技创新协会并组织参加校内外的各项课外科技活动和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建立一支新型的`教师队伍
高校能否为国家培养出合格人才,关键在于教师,在创新人才培养过程中,更需要有一支高水平的教学与科研相结合的师资队伍,还要有一支结构合理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如果一名高校教师只能单纯地从事教学,不能开展科研活动,不仅本身的学术水平难以提高,在教学上也会因为知识狭窄而影响教学水平的提高。
近年来,我校机电系教师积极参加各项科研活动,组织各类科技学术讲座,增强学生参加科研和创新活动的意识,有效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并且开辟了第二课堂,开展社会实践活动,吸收学生参加教师的科研工作,建立大学生科研工作基地,真正起到培养学生工程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作用。
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的关键所在。
一方面积极引进人才,另一方面根据专业特点,要求现有的专业教师积极参加产品设计和开发活动,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鼓励教师到厂矿企业生产一线进行专业训练,提高工程技术应用能力。
通过几年的努力,我校机电系已有4名“双师型”教师,优化了教师队伍结构,为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进行创新技能培训
教育模式应适应社会的发展和时代变化的步伐,过去长期实行的专才教育模式培养出来的毕业生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同时,社会对毕业生的评价标准也发生了变化,越来越欢迎知识面宽、创新能力强、适应能力广的复合型人才,其中创新能力强是复合型人才的关键,它需要具有多面性的知识体系和扎实的基础知识。
为此,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专业本着“加强基础,拓宽专业,重视实践,培养创新”的思路,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对口”人才培养,增加了校内公选课和选修课的比例,为学生个性发展提供了更多的时间
和空间。
定期开设创新技能知识讲座,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活动,先后成立了“CAD协会”和“电子协会”,定期不定期地举行各项交流活动。
同时,举办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班,对成绩合格者颁发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
这些形式多样的创新型技能培训,大大提高了大学生的适应能力和创新能力。
加强创新能力的综合培养
学校成立了CAD协会并积极开展创新设计教学活动,创造一种极具吸引力的学习氛围,通过举办创新设计竞赛,为学生进行创新活动提供实践的舞台。
将培养手段与培养目标紧密结合,极大地促进了机械CAD/CAM专业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的创新能力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通过CAD协会和电子协会鼓励学生科技创新,经常性地举办校内创新竞赛,让更多的学生积极参加创新活动,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开阔学生的知识视野,并定期组织学生参加广东省和全国的创新设计大赛。
经过几年的不断努力,我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
在广东省和全国的多次创新设计大赛中,我校获得省级一等奖4项;在广东省第七届“挑战杯”课外科技竞赛中获自然科学类二等奖1项;广东省“高校杯”软件设计竞赛获奖3项;广东省机械创新设计竞赛获奖12项;在中南地区港澳地区首届大学生创新设计与制造大赛中,2005年获得广州赛区3项一等奖,选送到广西参加中南六省选拔赛获得2个一等奖;在2003年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中有2组获广东赛区三等奖。
CAD协会的比赛作品有9项获得了国家专利,是同类院校中的佼佼者,反映出我校在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已初见成效。
建设开放性实验室,形成新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
对实验教学进行改革,既保留了优良的验证性实验,又更新了实验内容,增强综合性、设计性及创新性实验。
这样,不仅开拓了学生的知识面,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造意识。
但常规的实验教学管理模式已不适应要求,尤其是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的开设,往往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不像一般的基础性实验按实验指导书的规定完成即可,它需要付出创造性的劳动,对优选出来的创新作品需立项并进行制作,以参加更高层次的创新设计竞赛。
现代设计与制造重点实验室对高年级学生及有项目参加创新竞赛的学生开放,学生可以自主选择时间进入实验室,在教师指导下进行研究性实验和创新性实验,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创新水平。
这种实验管理模式的意义还在于:
(1)实验室开放不仅对学生技能训练,而且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开拓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2)实验室开放内容贯彻了“因材施教、讲求实效”的原则,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和要求确定开放内容,内容包括:设计性、综合性、研究性和创新性实验;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等课外科技活动实验;
(3)较好地实现学生参与教师科研,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培养落到实处。
加强了对学生实验素质与技能、创造性思维方法和严谨治学态度的培养;
(4)提高了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通过开展“开放实验交流答辩会”等活动,促进学生实验小组之间的沟通,分享实验成果和,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5)提高了学生的成就感,学生参与开放实验项目取得优异成果者,可向教务处申请学分。
学校每年评选一批在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方面成效突出的开放实验项目作为优秀项目,对参加者和指导教师实行奖励。
建立开放性实验室,是实验教学模式的一种改革,也是实验教学改革的方向,其思路是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参加开放式实验、创新实验、科研和各类社会活动,提高实验教学水平,进一步加强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创新能力,培养创新人才。
面向21世纪科技进步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机械设计及自动化专业的学生需要具有创新品质和发展能力,掌握专业基础知识、应用能力和基本技能,培养在制造行业生产一线从事机电产品设计制造、技术运用与改造、运行管理和经营销售的高级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和创新人才。
通过创新实践基地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实践,系统地对创新人才培养方法及培养目标进行积极的探索。
几年的实践表明,创新实践基地建设对创新人才培养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创新能力、适应能力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参考文献:
[1]白彦茹.浅谈比较教育研究方法的发展趋势[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3,(11).
[2]曾洁珍.若干发达国家教师教育课程的比较分析[J].教育导刊,2003,(10).
[3]胡卓加.中美教育体系的比较与启示[J].高教探索,200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