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届理二轮复习:选择题考点过关练(六)+然环境与人类活动+作业(全国通用)含解析
环境与人类健康复习题(完整版)
一.请解释下列各个名词:1. 环境问题:分为两类,一类是环境污染,另一类是生态破坏;实质是由于人类活动超出了环境的承受能力,对其所赖以生存的自然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产生了破坏作用,导致人与其生存环境的不协调。
2. 温室效应:大气中对长波辐射具有屏蔽作用的温室气体的浓度增加使较多的辐射能被截留在地球表面而导致温度上升的现象。
3. 光化学烟雾:排入大气中的氮氧化物(NOx)和碳氢化合物(HCs)等一次污染物在强烈紫外线的作用下,发生一系列的光化学反应生成的光化学氧化物等二次污染物,这些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的混合物在大气中蓄积可呈浅蓝色烟雾状,具有很强的刺激性。
4. 生物入侵:由于自然或人类因素的影响,某种生物从外地自然传入或人为引种后成为野生状态,并对本地生态系统造成一定危害的现象。
5. 大气逆辐射:大气吸收地面长波辐射的同时,又以辐射的方式向外放射能量。
6. 电磁污染:指电磁辐射强度超过了人类所能承受的程度或仪器的容许限度从而对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的现象。
起作用的是电磁波。
7. 化学需氧量(COD):在一定条件下,用一定量的强氧化剂氧化水样中的有机物所消耗的氧化剂的量,以氧的mg/L表示,它是指示水体被还原性物质污染的主要指标。
二、简要回答下列各个问题:1. 简述生物多样性减少的原因。
1,人口迅猛增加2,生存环境的破碎化3,环境污染4,外来物种入侵2. 什么是室内污染,有什么特点?室内污染指的是家庭居住场所和公共场所的环境污染,特点:1,影响范围广2,接触时间长3,污染物浓度高4,污染物种类多5,污染物排放周期长6,受污染的程度和时间不同3. 简述臭氧层破坏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危害。
臭氧层破坏,吸收紫外辐射的能力大大减弱,导致到达地球表面的紫外线明显增加,阳光紫外线UV—B的增加对人类健康有严重的危害作用,潜在的危险包括引发和加剧眼部疾病,皮肤癌和传染性疾病;长期暴露于强紫外线的辐射下,会导致细胞内的DNA改变,人体免疫系统的机能减退,人体抵抗疾病的能力下降4. 什么是环境激素,有哪些危害?由人类活动而释放到环境中的化学物质,包括许多人工合成的化学物质具有与人和生物内分泌激素作用类似的物质,能引起生物内分泌紊乱的物质;危害:1,影响机体的正常内分泌功能2,导致人类生殖功能异常3,“三致”作用:致癌,致畸,致突变5. 什么是转基因食品,它的安全性如何?转基因食品是转基因生物的产品或者加工品,可以是活体,也可以是非活体的。
老高考适用2023版高考地理二轮总复习第1部分专题突破篇专题6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课件
8题
查淡水资源。
题难度中等,考查
2020年 卷Ⅰ 选择,第9~ 以 长 白 山 岳 桦 林 为 背 形 式 上 选 择 题 、 综
全国卷
11题
景,考查气候变暖。 合题都有,以选择
卷Ⅲ 选择,第9~ 以堪察加半岛雪线为背 题为主。
题考查频率较
年全
国卷 乙 非选择,第 结合以色列的海水淡化,考查 高 , 内 容 较 多 ,
卷 36题
缓解淡水资源短缺的措施。 主 要 集 中 在 气 候
变暖的影响,
年份
题型、题号
考查角度
备考导航
2021年 全国卷
乙卷
选择,第9题
以气候变暖为背景,考 以某区域为背景考
查苔原带变化。
查灾害的成因、危
以下二图分别为青藏高原东南部冰川分布图,和青藏高原东南部暖季平 均气温和降水量变化图。据此完成1~2题。
1.当地冰川进退的不一致性,反映了当地气温变化具有 ( D )
A.均匀性
B.间歇性
C.稳定性
D.波动性
2.1976~1981年间,该区域冰川进退变化的总趋势是 ( C )
A.增温增水,冰川前进 B.降温增水,冰川前进
通出行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解析】 第1题,由材料可知,该冰面呈现绿色环保属性,表明 其环保性能高,不会加剧气候变暖,A错误;其能效提高,且余热可回 收,所以制冰成本和维护成本不会增加,B、D错误;二氧化碳跨临界 直冷制冰技术的大规模使用,减少了氟利昂等传统制冷剂的使用,有利 于减少臭氧层破坏,C正确,故选C。第2题,目前工业产污量不可能完 全没有,减少碳排放和吸收抵消一部分已排放的碳就是实现碳中和的有 效途径,①错误;积极利用沼气、太阳能等新能源,可减少化石燃料的 使用,利于实现碳中和,②正确;减少过度包装可保护植被,公交出行 可减少私家车碳排放,③④均有利于实现碳中和目标。②③④正确,故 选D。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练习题(附答案解析)
高中地理《自然环境与人类社会》练习题(附答案解析)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一、单选题1.全球气候变暖引起的后果有()①全球陆地面积缩小②喜马拉雅山雪线降低③中纬度耕作区将会退化成草原④高纬度地区因变暖而蒸发加强,比原来降水更少A.①②B.②③C.①③D.②④2.下列地理事物基本不受全球气候变化影响的是()A.南极冰川面积B.地震发生频率C.动物栖息地范围D.农业耕作方式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3.若①是自然资源,②是能源,则③不可能是()A.常规能源B.水资源C.矿物能源D.可再生能源4.若①是矿产资源,②是燃料原料,则③可能是()A.煤、石油、核能B.铁矿、水能、沼气C.地热、天然气、煤D.石油、水能、铁矿内蒙古兴安里湿地自治区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首个高纬度地区森林湿地,该自然保护区的建立对维持、改善、提高海拉尔河流域和呼伦贝尔大草原的生态环境及调节区域淡水资源数量和提高水资源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内蒙古兴安里湿地的支撑服务体现在()A.维持生物多样性B.净化空气和水质C.提供美丽的风景D.提供动植物资源6.内蒙古兴安里湿地的多种服务功能()A.是无条件的B.可永续利用C.是同时存在的D.经常相互冲突7.下面四幅图中能基本反映可再生资源与非可再生资源数量随时间变化的是(Q表示资源量,t表示时间)()A.B.C.D.盐穴是古人利用水溶开采方式在地下较厚的盐层或盐丘中采矿后形成的地下洞穴,体积巨大密封性好,具有将裂缝自动愈合的特点。
它可用于支撑电网削峰填谷、也可用于为电网提供备用电源。
其运行原理如图,完成下面小题。
8.空气储能电站的运行时间()A.用电低谷时耗电放气B.用电低谷时充电充气C.用电高峰时发电充气D.用电高峰时发电放气9.盐穴空气储能电站()A.西北分布较广B.能源浪费降低C.占用土地较多D.投资成本较高在过去20年的时间里,由于高山冰川融化加剧,青藏高原大约70%的湖泊正在扩张,湖泊面积从2.56万平方千米增加到3.23万平方千米。
2019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部分 专题四 人地关系 专题强化练(十二)环境问题
专题强化练(十二) 环境问题一、选择题(2018·安徽江淮十校4月联考)洋垃圾,指进口固体废弃物,有时又特指以走私、夹带等方式进口国家禁止进口的固体废物或未经许可擅自进口属于限制进口的固体废弃物。
中国曾是全球最大的“洋垃圾”进口国,洋垃圾的进口热潮开始于20世纪末。
2017年7月18日,中国正式通知世界贸易组织,从2017年年底开始将不再接收外来垃圾,包括废弃塑胶、纸类、废弃炉渣与纺织品。
面对中国的禁令,英美两国正在积极制定政策彻底解决塑料垃圾问题,但是在相关技术研制成功以及政策出台前,英美两国在塑料等垃圾处理上仍以寻找替代中国的垃圾出口“接盘侠”为主。
据此完成1~2题。
1.中国曾大量进口“洋垃圾”的主要原因是( )A.废弃物处理能力强B.弥补工业原料短缺C.产业结构调整需要D.环境承载力大2.最有可能成为替代中国的垃圾出口“接盘侠”的国家是( )A.加拿大B.乌克兰C.新加坡D.印度尼西亚解析:第1题,改革开放初期,中国制造业快速发展对原材料需求增大,进口“洋垃圾”可以弥补部分工业原料不足,节约制造成本,从而满足人们对工业产品的需要。
第2题,“洋垃圾”虽然有着巨大的经济利益,但是会对环境造成破坏。
为保护环境和人民健康,发达国家对固体废弃物进口有着严格的法律法规和管理体制。
而经济发展水平低的国家为追求更高的经济利益,对固体废弃物进口监管较松,所以成为“洋垃圾”的出口市场。
答案:1.B 2.D(2018·广西桂林市、百色市、崇左市联考)读内蒙古某地土地利用变化趋势图。
回答3~4题。
3.据图推测,从1950—2005年该地区( )A.开垦荒地,耕地总面积最大B.退耕还草,草地面积总体增加C.城市扩张,建设用地增加D.发展放牧业,未利用地先减后增4.该地区草地的变化可能导致( )A.生态环境趋于好转B.生物多样性减少C.农业熟制发生变化D.风沙天气增多解析:第3题,依据图中信息,我们可知图中纵坐标表示该类土地的变化面积,不表示总面积,选项A中表示耕地变化面积最大,而不是“耕地总面积最大”说法错误,故A错;读图1950—1980年,草地面积减少了约700 km2,1980—2005年约增加了100 km2,草地面积总体减少,故B错;未利用地先增后减,D错;建设用地一直增加,C正确。
高二地理关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模拟题
高二地理关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模拟题(实用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教育资料,如幼儿教案、音乐教案、语文教案、知识梳理、英语教案、物理教案、化学教案、政治教案、历史教案、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educational materials for everyone, such as preschool lesson plans, music lesson plans, Chinese lesson plans, knowledge review, English lesson plans, physics lesson plans, chemistry lesson plans, political lesson plans, history lesson plans, and other sample text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stay tuned!高二地理关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的模拟题本店铺将为大家带来高中地理的关于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模拟题的介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专题练习(六)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含解析)-人教版高三全册地理试题
专题练习(六)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读图填图·回扣基础]1.全球气候变化示意图的判读(1)由图1可知,地质时期气温波动特点是波动变化、冷暖干湿相互交替,变化周期长短不一。
(2)由图2可知,近现代气温波动特点是气温呈波动上升,特别是1980年以后气温上升速度加快。
(3)全球变暖的自然原因是目前全球气候正处于温暖期,人为原因是温室气体的排放、城市化、森林砍伐、过度放牧等。
(4)解决全球气候变暖的对策有: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增加温室气体吸收;采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加强国际间合作。
2.自然资源利用与社会发展关联图的判读(1)按自然资源的再生性质可分为可再生资源(如气候资源、水资源、土地资源、生物资源)和非可再生资源(如矿产资源等)。
(2)列表归纳自然资源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历史阶段农业社会阶段工业社会阶段后工业化阶段生产力水平低中高对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强较强减弱自然资源的开发利用X围与规模小中大利用方式单一中等多样化利用率低中高自然资源对产业布局的影响自然条件比较好、自然资源相对丰富的地区农业文明才得以发展矿产资源对资源性产业和工业布局有着决定性影响自然资源在地区发展中的作用下降,对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的影响日趋弱化3.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图的判读(1)图中自然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有地震、火山、滑坡,属于气象灾害的有风暴,属于水文灾害的有洪水、海啸。
(2)由图可知,世界主要自然灾害带主要分布在环太平洋自然灾害带和北纬20°~50°之间的环球自然灾害带。
(3)为什么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灾害频发?提示:①我国处于两大灾害带的交会处;②多山的地貌;③强烈的地壳运动;④不稳定的季风环流等。
[考点集训·融会贯通]考点一地形与人类活动康斯坦察位于罗马尼亚东南部,是该国著名的疗养胜地。
下图示意康斯坦察周边等高线地形状况。
读图完成1~3题。
1.影响图示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纬度B.河流C.海洋D.地形2.图示地区公路分布体现的选线原则不包括( )A.尽量沿等高线延伸B.尽可能多的连接聚落C.避免跨越河流D.在陡坡处呈“之”字形弯曲3.图示四个公路选址方案中,最有可能建设的是( )A.方案一B.方案二C.方案三D.方案四解析:1.D 2.A 3.A 第1题,根据聚落符号,图示区域聚落主要分布在沿海平原地区,影响图示地区聚落分布的主要因素是地形,D对。
2018-2019学年高中地理学业水平测试复习专题四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业水平过关
专题四 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业水平过关(四)一、单项选择题I由世界银行委托撰写的一份最新研究报告显示,如果人类不能采取有效行动应对气候变化,到21世纪末,全球气温将上升 4摄氏度,并引发一系列灾难性的变化。
据此回答 1〜2题。
1 •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消融,珠穆朗玛峰的冰川大量消融最可能导致的环境问题是 ( )A. 河流中上游水土流失加剧B. 河流中下游洪涝灾害频发C. 南亚各国的粮食产量不断提高D. 影响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2 •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主要有 ()①石油、煤炭等燃烧时大量释放温室气体 ②对森林资源的过度索取③人类在使用冰箱、空调等电器时排放出氟氯烃A. ①② B .①③ C.②③D.①②③解析:第1题,全球变暖导致珠穆朗玛峰冰川大量融化,最可能对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产生影响。
第2题,大量燃烧化石燃料,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加剧全球变暖; 毁坏森林,减少植被对二氧化碳的吸收转化,也是全球变暖的原因之一。
答案:1.D2.A读“塔里木盆地”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 绿洲就在冲积扇的中下部。
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
据此回答 3〜4题。
3.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 ( )B.山谷地带D.山前冲积扇A.山间低地 C.盆地中部4 •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A. 地形B.气候C. 水源D. 土壤解析:第3题,从图中可以看出:塔里木盆地城镇主要分布在河流出山口处一即山前冲积扇上,因此D正确。
第4题,塔里木盆地深居内陆,远离海洋,降水稀少。
因此决定人口密度大小的因素是水源,水源充足,人口就多,才会形成较大的城镇,进而铁路就会修通。
因此C正确。
答案:3.D 4.C我国是自然灾害多发的国家。
结合所学知识,回答5〜7题。
5. 下列灾害中,属于地质灾害的是()A. 泥石流B.干旱C.洪涝D.台风解析:本题考查地质灾害与气象灾害的区别。
高考地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专题练习(含答案与解析)
1( )3.我国稀土资源储量从20世纪70年代占世界总量的74%,到2009年仅占36%,其主要原因是( )①世界稀土资源的储量基数提高②世界稀土资源的开采量增多③我国稀土资源的过度开采④我国稀土资源的消费量下降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4.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看,我国在稀土资源开发利用方面应采取的合理措施是( )①减少初级矿产品的出口②针对稀土资源储量丰富的优势大力开采③对稀土资源进行保护性开采④进一步扩大稀土资源在世界上的出口份额A.①②B.①③C.②④D.②③(2016·河南郑州模拟)读“北极冰川面积逐月变化图”,完成5~6题。
5.北冰洋冰川面积最小值推迟至9月份出现的原因是( )A.此时北极地区极昼时间较长B.海洋水体升温较慢C.秋季北极地区晴天多D.此时北极冰川融化快6.为减小北极冰川面积变化的幅度,下列做法均合理的有( )①发展城市公共交通②大力发展高新技术工业③利用太阳能发电④改进农业灌溉技术⑤提高能源利用效率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③④⑤D.①②③⑤(2016·安徽合肥一中月考)西北航道是指从北大西洋经加拿大北极群岛进入北冰洋,再进入太平洋的航道。
最新卫星观测图像显示,北极冰层覆盖面积逐年减小。
据此回答7~8题。
7.气候变暖给全球带来了巨大影响。
下列事象不会受其影响的是( )A.海陆间循环B.极昼极夜的范围C.格陵兰岛的形状D.珠穆朗玛峰的海拔8.西北航道海冰的不断融化对下列哪一国家经济发展的负面影响最大( )A.丹麦B.加拿大C.巴拿马D.日本(2016·山东济宁二模)在地理研究中,可用重心移动反映地理事物和现象空间分布的变化,下图表示我国1978~2005年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
完成9~10题。
9.能源生产总量、能源消费总量与GDP重心变化轨迹分别对应图中的( )A.a.b.c B.c.b.a C.c.a.b D.b.c.a10.当前能缩小能源生产重心与能源消费重心东西间距的是( )A.西电东送B.西气东输C.陕西煤炭资源开发D.东海油气资源开发二、非选择题11.(2016·湖南省高三四校联考)阅读下面材料,回答问题。
高考地理二轮复习 第一篇 专题与热点 专题三 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第2讲 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
第2讲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时间:50分钟满分:90分一、选择题(11小题,每小题4分,共44分。
每小题后面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
)[2017·云南省11校调研]我国第三大水电基地雅砻江流域将建设我国首个全流域的“风光水互补”清洁能源示范基地,充分利用雅砻江水电站群的调节性能,实现三种清洁能源的优化利用、打捆外送。
根据材料完成1~2题。
1.从“风光水互补”来看,光伏发电量最多的季节是( )A.春夏季 B.夏秋季 C.秋冬季 D.冬春季答案 D解析雅砻江主要流经季风气候区,该流域冬春季节降水少、晴天多,太阳辐射能丰富,为光伏发电量最多的季节。
2.“风光水互补”清洁能源示范基地的建成,可以( )A.改善雅砻江流域的生态环境B.改善我国中东部地区的大气环境质量C.促进京津唐地区的经济发展D.促进东南亚地区能源结构的调整答案 B解析“风光水互补”清洁能源示范基地的建成,可以保障能源的稳定供应,但不能改善雅砻江流域的生态环境;雅砻江流域的清洁能源大量外送至我国东部和中部地区,可以减少这些地区煤炭等传统能源的使用量,使其大气环境质量得到改善;该能源示范基地对京津唐地区的经济发展影响不大,也不能促进东南亚地区能源结构的调整。
[2017·江西调研五]由于往年枯干的芦苇容易引发火患且消耗养分,宁夏沙湖景区多采用放火烧的方式来清除。
2017年景区摈弃了以往火烧的做法,组织400余人对15 000亩芦苇进行人工或简单的机械收割。
结合所学知识完成3~5题。
3.沙湖景区15 000亩芦苇的价值主要体现在( )A.增加景区经济收入B.防治景区沙漠化C.美化景区环境D.净化空气、改变景区气候答案 C解析注意材料中的“景区”这个关键信息,则可以判断景区内植被的主要作用在于美化环境;芦苇生长在湿地内,湿地内不会存在沙漠化现象。
4.沙湖景区对芦苇进行收割的季节是( )A.初春 B.初夏 C.初秋 D.初冬答案 D解析初冬芦苇已经停止生长,处于干枯状态,适宜进行收割。
1.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同步训练)(附答案)—湘教版(2019)地理高二下学期选择性必修3
1.1 自然资源与人类活动(同步训练)一、选择题在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中,自然资源的种类、数量、规模、范围都在不断变化。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多,人类开发资源的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齐全,人类甚至用现代科技研制出一些能源的替代品,但仍有许多资源短缺、枯竭。
据此完成第1~2题。
1.下列物质属于自然资源的是()A.铁矿、塑料B.石油、农田C.森林里的树木、地下水D.煤炭、化肥2.下列关于人类与自然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人类的生产生活资料都来源于自然资源B.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社会进步不受自然资源的限制C.人类社会进步,人口急剧增加,自然资源也会急剧增加D.工业文明时期,随着经济发展,自然资源消耗量也增加我国天然气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陆上的陕甘宁、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地区、四川盆地川东地区、新疆塔里木盆地、青海柴达木盆地和南海南部等气源区。
据此完成第3~4题。
3.下列关于天然气资源的叙述,正确的是()A.属于可再生资源B.属于生物资源C.属于非可再生资源D.属于气候资源4.天然气在我国的分布说明了自然资源具有()A.地域性B.有限性C.多用性D.社会性资源枯竭型城市是指矿产开发累计采出量已达到可采储量70%以上的城市。
资源型城市必然要经历“建设—繁荣—衰退—转型—振兴或消亡”的过程,其经济转型是个世界性的难题。
据此完成第5~6题。
5.下列关于资源枯竭型城市寻找新出路的举措,不合理的是()A.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升级B.大力发展投资少、消耗低、污染小、效益高的产业C.坚持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环境保护相协调D.禁止开采煤炭、石油,寻找绿色替代能源6.在经济转型过程中,资源枯竭型城市()A.应因地制宜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发展新兴产业B.可将人口大量迁往其他城市或郊区就业C.第一、第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D.GDP一定会随着资源的枯竭而下降马斯达尔位于阿联酋首都阿布扎比(约24°N,54°E)西侧的沙漠中,是阿联酋思考“石油之后”的问题后,计划在沙漠中打造的一个100%由可再生能源提供动力、100%零排放、节电75%、饮用水需求量减少一半的完全环保的未来城市。
2019高中地理 第一章 环境与环境问题 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练习(含解析)中图版选修6
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能力提升读图,完成第1~2题.1有关渔业产量的叙述,与上图不相符的是( )A。
当捕鱼量达到C点时,鱼群就耗竭到无法再生产,无鱼可捕B.Ox表示与最大捕捞量相适应的最大资源再生量C.通过控制捕捞量可以使渔业产量持续增长D。
一旦捕捞量超过x点,渔业产量将开始下降2湖南省宣布东部洞庭湖区实行“冬季休渔”,其目的是( )A.冬季太冷,鱼类很少B.为本区可持续发展采取的一项措施C。
每年冬季有许多鱼类在此过冬,为保护珍稀鱼类不减少1题,解题的关键是理解图示曲线所代表的意义.OB段捕鱼量与再生量呈正相关,在BC段则呈负相,表示最大每年再生量,y在横坐标上,表示最大每年再生量前提下的最大捕鱼量。
D项中x是最大每年再生量,y才是保证渔业产量稳定的最大捕捞量。
第2题,冬季休渔是为了促进渔业资源的恢复,。
D 2.B4月22日,是一项世界性的环境保护活动。
活动旨在唤起人类爱护地球、保护家园的意识,促进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进而改善地球的整体环境。
2016年世界地球日的主题为“节约集约利用资源,倡导绿色简约生活”。
根据这段材料,完成第3~5题。
3材料说明人与环境的关系是( )A.对立B.统一和谐C。
征服自然 D.崇拜自然4人类提出可持续发展道路,是因为()①人类面临多个严重的全球性问题②人类活动与地理环境关系十分和谐③人类反思了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④可持续发展是使人地协调发展的必由之路A.①②③B。
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③④5节能减排、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是我国现阶段的重要任务,关于下图所示的经济发展模式,叙述正确的是()A。
能加速资源的利用B.能加剧生态破坏C。
能兼顾当代人与后代人的利益3题,人类在发展过程中逐渐认识到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生产方式是不对的。
只有人与环境协调,才,因此,面对当前出现的各种环境问题,必须要对环境加以保护和治理.第4题,面对越来越严重的环境问题和人地矛盾的激化,人类重新审视自己的行为,反思传统发展模式所带来的种种弊端,认识到要想继续生存和发展就必须改变目前的发展方式,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人教版高三地理二轮复习课件:专题巩固通关练: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共24张ppt)
A.河流水量大
B.滑坡体量大
C.河谷宽而深
D.两侧山体较陡峭
解析 由“山体滑坡,致金沙江断流,形成堰塞湖”,可判断滑坡是金沙 江堰塞湖形成的主要直接因素。
答案 B
12.为了排除险情,下列处置措施中最为恰当的是( )
①在堰塞体上开挖泄流槽 ②下游水库放水腾空库容
③上游干流截流控制流量 ④加固堰塞体防止溃坝
1.在农业社会,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是( )
A.谷地面积文字材料可知,该县 90%以上土地不适宜耕种和聚落建设,主要 集镇位于较大的山间谷地,所以谷地面积是制约该县聚落规模的主要条件。
答案 A
2.这些集镇住宅二层和三层都开外门,主要是为了( )
A.通风
答案 D
8.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来说,既有正面影响也有负面影响,下列叙述 正确的是( )
A.气温升高将使森林树种大量增加 B.高山冰川出现减少和退缩 C.各地农作物产量都会大幅度减少 D.气候变暖,会使各地人们的新陈代谢变慢,增强身体活力
解析 气温升高,树木将易于患病和遭受害虫侵袭,森林树种有可能减少, A 项错误;气温升高,高山冰川融水增加,高山冰川出现减少和退缩,B 项正 确;气候变暖使高纬度地区积温增加,使作物增产,C 项错误;气候变暖使热 带、亚热带地区炎热天气出现的频率增加,从而加快或者扰乱人体新陈代谢, 威胁人体健康,D 项错误。
季节 春 夏 秋 冬 旱灾/次 29 57 29 5 (1)描述陕北地区旱灾发生的时空分布特点。 (2)分析陕北地区夏季易发生旱灾的原因。 (3)为减少陕北地区旱灾发生的次数,请提出合理的建议。
解析 (1)直接获取图表信息即可得出答案,注意空间事物分布可从分 布均衡性、分布差异或趋势角度描述。(2)可从水资源的供需矛盾角度分析, 供应包括降水、地表储存水,以及夏季蒸发损失等角度分析;需求可从夏 季正是农作物生长期而需水量大等方面分析。(3)可从农业结构、农作物结 构调整、水利工程建设,以及节水措施(喷灌、滴灌)、生态恢复等角度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选择题考点过关练(六)自然环境与人类活动A级——基础提速练(2018·潍坊统考)据统计,最近三十多年来我国沿海海平面上升速率为3.2mm/年,不同省份、不同季节海平面升降状况存在差异。
导致海平面变化的因素十分复杂,海平面上升会给沿海地区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如图示意天津市沿海2015年、2016年与常年同期海平面逐月变化。
读图完成1~3题。
1.与常年同期相比,2016年天津市沿海海平面上升幅度最大的月份是()A.4月B.7月C.9月D.11月2.与2015年相比,2016年天津市沿海海平面变化带来的影响可能是()A.河口发生咸潮的次数减少B.陆地面积增大C.海水入侵造成的危害减弱D.海岸侵蚀程度加大3.影响天津市沿海常年同期海平面变化的主要因素是()A.气候变暖B.热带气旋C.入海径流量D.盛行风解析:1.A 2.D 3.D第1题,根据图中信息可以判断,与常年同期相比,2016年4月海平面上升了超过190mm,是四个选项所示月份中上升幅度最大的,A正确。
与常年同期相比,2016年7月海平面上升了50mm左右,9月、11月海平面上升了160mm左右,均没有4月上升幅度大,B、C、D错误。
第2题,海平面上升,海水侵蚀作用增强,对海岸的侵蚀程度加大,D正确。
海平面上升,更容易出现海水倒灌,河口发生咸潮的次数增加,海水入侵造成的危害增强,A、C错误;海平面上升淹没沿海低地,陆地面积减小,B 错误。
第3题,根据图中海平面变化可知,与常年平均海平面相比,天津市沿海常年同期海平面变化呈现出明显的季节差异,夏季高,冬季低,最主要是因为夏季东南季风(迎岸风)推动导致海平面上升,冬季西北季风为离岸风,导致海平面相对较低。
D正确。
气候变暖导致的海平面升高,不会有季节变化,A错误;热带气旋和入海径流不一定会导致海平面升高,B、C错误。
(2018·山东省实验中学诊断)2017年9月29日兰渝铁路全线通车。
乘车从兰州出发,向南经甘肃、陇南,沿川陕边界进入四川,然后到达重庆,沿途可看到植被景观变化明显。
如图为兰渝铁路沿线示意图,读图完成4~6题。
4.从兰州到重庆,穿越秦岭时,可以明显感受到南北两侧自然植被类型的差异明显。
造成这种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地形B.土壤C.水分D.热量5.兰渝铁路建设中主要克服的困难和障碍有()①跨越长江、黄河水系,翻越秦岭,地质灾害多②重庆境内地下水渗漏严重,溶洞较多③风沙威胁,需铺设草方格沙障④冻土广布,需采用先进的热棒技术A.①③B.②④C.①②D.③④6.兰渝铁路修建的意义,说法正确的是()①完善了我国路网,是连接中国西南、西北之间最便捷、快速的通道②有利于开发沿线各种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③加快老、少、边、穷地区脱贫致富步伐,带动了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④加强了西部地区同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唐地区的联系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解析:4.D 5.C 6.D第4题,秦岭是我国重要的地理界线,是南北方分界线、亚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常绿林和阔叶林的分界线等。
因此从兰州到重庆,穿越秦岭时,随着纬度不同导致热量差异可以明显感受到南北两侧自然植被类型的差异明显。
故选D。
第5题,根据区域定位可知,兰渝铁路跨越了长江水系、黄河水系,穿过秦岭,地质灾害多,重庆境内地下水渗漏严重,溶洞较多;没有经过沙漠地区和高寒冻土地带,因此不用铺设草方格沙障,也不需采用热棒技术。
故选C。
第6题,据图可知,兰渝铁路经过了重庆、四川、甘肃等省区,是连接中国西南、西北之间最便捷、快速的通道;兰渝铁路既有货运也有客运,有利于开发沿线各种资源,将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兰渝铁路沿线有很多老、少、边、穷地区,铁路的修建,会加快其脱贫致富步伐,带动了沿线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据图可知,兰渝铁路没有直接联系珠三角、长三角和京津唐地区,①②③正确,④错误。
故选D。
(2018·湖北八校联考)2017年,我国首次在青海省共和盆地3705m深处钻获200℃以上的大规模可利用干热岩资源。
干热岩是指地层深处不含水或蒸汽的致密不透的热岩体,其主要用于发电,发电成本仅为风力发电的一半,为太阳能发电的十分之一。
读干热岩发电原理示意图,完成7~9题。
7.干热岩属于()A.沉积岩B.化石能源C.玄武岩D.地热资源8.与风能发电相比,干热岩发电()A.不占用土地资源B.不受气象制约C.生产技术要求低D.清洁无污染9.若青海省共和盆地的干热岩大规模开发利用,最可能导致当地()A.地下水位明显下降B.地表温度升高C.太阳能开发会减少D.地壳运动活跃解析:7.D8.B9.C第7题,沉积岩由外力作用形成,具有层理结构和含有化石为其典型特征;化石能源主要是煤炭、石油、天然气;玄武岩为喷出岩,由岩浆喷出地表所致,多气孔。
根据材料,无法得出干热岩为沉积岩、化石能源、玄武岩的依据,A、B、C 错误。
地热资源是指贮存在地球内部的可再生热能,起源于地球的熔融岩浆和放射性物质的衰变。
根据材料“3705m深处钻获200℃以上的大规模可利用干热岩资源”和“干热岩是指地层深处不含水或蒸汽的致密不透的热岩体,其主要用于发电”等信息,可知其属于地热资源。
第8题,风能与气象条件(风)直接相关,干热岩发电过程主要在地下进行,不受气象制约,故选B。
由图可知,干热岩发电需要地面配套设施,A错误;干热岩发电过程复杂,需要技术支持,C错误;风能也是清洁能源,D错误。
第9题,根据材料干热岩发电成本仅为风力发电的一半,为太阳能发电的十分之一,可知最可能导致当地太阳能开发减少,C正确。
据图,干热岩发电利用的温水又通过注入井回灌,A错误;干热岩发电中,热水导出地表被用来发电,并不会导致地表温度升高,B错误;从图中看,干热岩发电过程中水量保持循环,地下水文环境稳定,不会导致地壳运动活跃,D错误。
(2019届高三·莆田联考)根据遭受极端气候的频率、对灾害的敏感度(与贫困程度、人口数、国内稳定程度和对农业依赖程度有关)、对灾害的应对能力等进行综合评价一个国家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
下列表示部分国家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情况(171个国家参与排名)。
据此回答10~11题。
国家孟加拉国印度马达加斯加尼泊尔莫桑比克气候变化12345脆弱性指数排名国家瑞典爱尔兰冰岛芬兰挪威气候变化167168169170171脆弱性指数排名10.从表中可知,印度的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靠前。
这与印度遭受极端气候的频率有关。
结合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极端天气在印度出现频率最高的可能是() A.台风天气B.暴雪天气C.干热天气D.寒潮天气11.瑞典、爱尔兰、冰岛、芬兰、挪威气候变化脆弱性指数排名靠后的主要原因是() A.经济和技术较发达,对灾害的应对能力较强B.纬度较高,气温变化较小C.人口稀疏和经济落后,对灾害的敏感度较低D.都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极端天气较少解析:10.C11.A第10题,台风天气主要发生在西北太平洋洋面,印度受印度洋影响,不受太平洋影响,没有台风天气,A错。
印度北部有高大的喜马拉雅山脉阻挡,冬季的暴雪、寒潮天气基本影响不到这里,B、D错。
印度纬度低,气温高,容易受到干热天气的影响,C对。
故选C。
第11题,瑞典、爱尔兰、冰岛、芬兰、挪威都是经济发达国家,经济和技术较发达,对灾害的应对能力较强,A对。
这些国家纬度高,山脉少,对极地冷气团、海洋湿润气团的阻挡作用小,气温变化较大,B错。
是世界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之一,C错。
纬度高,深受大西洋影响,常有暴雪天气发生,极端天气较多,D错。
故选A。
B级——重难提分练(2018·济南针对性训练)内蒙古某校地理兴趣小组,为了研究不同厚度的积雪融化后对牧草生长量的影响,在当地选了一块试验地。
根据积雪厚度,设计了同面积的两块样地和一块对照样地。
样地A积雪厚度30cm,样地B积雪厚度10cm,对照样地为无积雪区。
下面为一段时期的实验结果对比图。
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实验可以得出()A.积雪地的牧草生长快于无积雪地B.各样地牧草的生长速度前后一致C.积雪越厚则牧草生长的速度越快D.积雪利于增加牧草地上生物量2.根据实验推测,在牧草发育期,积雪有利于土壤()A.保温B.保土C.增肥D.增湿解析:1.D 2.D第1题,由图可知,4月30日有积雪的A地牧草没有生长出来,而无积雪地生物量已经比较大了,所以不能说积雪地牧草生长快于无积雪地;从图中不同日期的生物量变化可以看出,各样地牧草生长速度前后不一致;积雪厚的样地前期牧草生长速度慢,后期快,并不是积雪越厚牧草生长速度越快;从图示时间段牧草的整体生长情况看,有积雪地牧草生物量高于无积雪地,故可以判断积雪利于增加牧草地上生物量,所以D 正确。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早期样地A的生物量少,而样地A积雪厚,保温效果好,所以在牧草发育期积雪对土壤的保温作用对牧草发育作用不大;积雪在牧草发育期可以增加土壤湿度;积雪中基本没有营养成分;积雪保土作用不大。
所以D正确。
“资源诅咒”多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
丰富的自然资源可能是经济发展的诅咒而不是祝福,大多数自然资源丰富的国家比那些资源稀缺的国家增长的更慢。
经济学家将原因归结为贸易条件的恶化、荷兰病(北海石油依赖症)或人力资本的投资不足等,主要由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
在全球经济增速低速和大宗商品价格波动加剧的背景下,巴西、南非、沙特等资源型国家仍在艰难地探索转型道路,以破解资源依赖引发的国内经济社会问题。
回答3~4题。
3.推断巴西、南非、沙特“资源诅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A.资源过度开采加剧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B.经济结构缺陷导致发展动力不足C.有足够资金投资于人力资源和技术D.资源开发成本较高,国际竞争力弱4.破解“资源诅咒”最合理的措施是()A.进行产业转型,加大教育投入B.扩大资源生产规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C.优化生态环境建设,防止污染D.保护本国资源,从国外进口解析:3.B 4.A第3题,“资源诅咒”多指与矿业资源相关的经济社会问题,主要由对某种相对丰富的资源的过分依赖导致。
巴西、南非、沙特“资源诅咒”的主要原因可能是经济结构缺陷导致发展动力不足,B对。
资源过度开采加剧环境污染和资源短缺不能体现过度依赖,A错。
投资于人力资源的资金不足,C错。
资源开发成本不能体现过度依赖资源,D错。
第4题,破解“资源诅咒”最合理的措施是进行产业转型,加大教育投入,A 合理。
扩大资源生产规模,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会加重相关问题,B不合理。
优化生态环境建设,保护本国资源,从国外进口,不能改变对资源的依赖特点,C、D不合理。
(2018·湖南湘东五校联考)滴灌是利用塑料管道将水通过直径约10mm毛管上的孔口或滴头送到作物根部进行局部灌溉,它是目前现代农田最节水的灌溉施肥技术之一,在世界各地得到大力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