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遗传的基本定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b/aB或Ab/Ab)
贝特逊香豌豆试验(图)
紫花、长形花粉×红花、圆形花粉 (相引组)
PPLL
ppll

紫花、长形花粉
PpLl

紫、长:紫、园:红、长:红、园
试验结果 4831 : 390 : 393 : 1388 理论比例 3910.5 : 1303.5 : 1303.5 : 434.5
Σ=6952
一般是两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距离越远, 其互换的比率越大,距离越近,互换率 越小,因此交换值的大小就可以用来表 示基因间距离的长短。
①两点测交(two-point testcross): 每次只测定两个基因间的遗传距离,这 是基因定位的最基本方法。
需要分别进行三次杂交和三次测交 双交换无法检出,因为在两个基因之间 双交换的结果等于没交换。
2)显性性状(dominant character): F1中表现出来的亲本一方的性状。 3)隐性性状(recessive character): F1中不表现出来的性状。
(二)杂交常用的名词
1、亲代(parent generation):相对于 后代而言,两个杂交的生物体就叫亲代, P。
2、子一代(first filial generation):亲 代杂交所产生的下一代,F1。
四、连锁交换定律 (linkage)
相引组(coupling phase):
具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其中1 个亲本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 另1亲本具有两对相对性状的隐性性状这
样的组合称相引组。 (AB/ab)
相斥组(repulsion phase):
具两对相对性状的两个亲本杂交,其中1 个亲本具有第1对相对性状的显性性状和 第2对相对性状的隐性性状,另1亲本具 有第1对相对性状的隐性性状和第2对相 对性状的显性性状这样的组合称相斥组。
二、分离定律
1、孟德尔的豌豆一对性状杂交试验
2、分离定律的基本内容:形成性细胞的 时候,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 而各自进入一个性细胞。
特点∶ ① F1只表现1个亲本性状 ② F2分离3∶1其中显性个体中1/3真实 遗传,2/3个体在F3中继续分离。
问题∶ 多代自交会有什么效果?
3、分离定律的验证 ①测交法:杂种一代(F1)与其隐性纯 合体亲本(P)的交配。 Rr × rr → Rr:rr=1:1
园:皱=(315+108) :( 101+32)=423:133=3.18:13/4:1/4
规律:
①两对性状的全部可能组合在F2均有出 现
②每对wk.baidu.com状的世代间传递分别符合分离 规律
③ F2各种表现型的出现比例符合独立事 件的积事件概率。
2、独立分配定律的基本内容:具有两对 以上相对性状的个体,在其形成配子时, 不同对的遗传因子的两个成员各自独立 地进行分离,不同对的遗传因子自由地 组合在一起,当雌雄配子受精结合时, 不同性别的配子的结合是随机的。
(SSrr),那么需要做多少次杂交, F2
统计学原理在遗传研究中的应用
1、概率原理的应用
⑴积事件原理∶两个以上独立事件同时发
生的概率为各事件单独发生概率的乘积。
上例∶F2粒色中
黄∶绿=
3:1 44
粒型的
园∶皱=
3:1 44
出现 黄粒圆形的几率=
3 4
3 4
9 16
⑵和事件原理 两个以上互斥事件发生的 概率为各自发生概率之和。
分 现 合离概显定率性律是个的纯体表 合 出现 显 现中 性 概, 个 率显 体( 性 出2 表 现1现 概)型率之个(和14体()与出3 杂)
3、子二代(second filial generation): F1自交或F1 个体相互交配所产生的子代 叫子二代,F2。
4、正交和反交(reciprocal cross, 互 交):用甲乙两种不同遗传特性的亲本 杂交时,如以甲作母本、乙作父本的杂 交为正交,则以乙作母本、甲作父本的 杂交为反交。两者和起来就叫互交。
作用∶后代的分离比例反映了待测个体 的配子比例。
②自交法:F2自交产生F3代,观察F3代的 性状分离。 作用∶后代的分离比例等于待测个体的配 子比例的平方。子2代能否真实遗传反应 了子1代个体的基因型
③花粉测定法
4、分离定律的应用
①自交的情况下性状的分离和性状的纯 合是同时发生的,其结果是杂合体越来 越少,纯合体越来越多。
4
4
2、二项展开式的应用
二项展开式∶
(p+q)n
=C
0 n
p
n
C
1 n
p n1q1
C
2 n
p n2 q 2
Cnk p nk q k
C
n n
q
n
Cnk
n! k!(n k)!
⑴推断理论符合几率 例∶典型分离规律现象 AA×aa

Aa 得到24粒种子 ↓× 后代出现3∶1分离的概率
设∶p(显性个体理论比例)=3/4 q(隐性个体理论比例)=1/4
第一章 遗传的基本定律
一、与遗传有关的概念
(一)性状、相对性状及性状的显隐性
1、性状:生物体的形态特征和生理特性 的统称。
2、单位性状:每一个具体的性状在遗传 学研究中被作为一个单位看待,故称为 单位性状。
任何性状的表现都是基因型和内外环境 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
1)相对性状:同一单位性状的相对差异 称为相对性状。
4、连锁交换定律的基本内容
①连锁遗传是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 基因间的遗传现象。
②一般来说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基因也作为一 个单位随染色体行动,但少部分性母细胞在染 色体联会时会发生非等位基因之间的染色单体 的节段互换,形成少量的交换类型配子,从而 产生少量的交换类型个体。
③连锁遗传不像独立遗传那样F2代和测交后代 各类型间有一定的比例关系,而是不同基因间 有不同的表现。
=27+9+9+9+3+3+3+1
⑶推断基因型比例∶
(a+b)n的展开式的系数为基因型比例∶
Cnk
=
C nk n
当研究的对象为数量性状时有效基因数 目相同的基因型,性状表现程度也相同
设a为有效基因,a2代表有两个有效基因;
b为无效基因,n为基因的个数
C
k n
=
C nk n
为展开式的系数
(a+b)n
=
C
0 n
a
n
Cn1a n1b1
C
2 n
a
n2
b
2
C
k n
a
n
k
b
k
C
n n
b
n
当n=2(1对基因)∶
(a+b)2 =a2+2 ab+ b2
基因型比例为1∶2∶1
当n=4(2对基因)∶
(a+b)4 =a4+4 a3b+ 6a2 b2+4 ab3+ b4 基 因 型 比 例 为 1∶4∶6∶4∶1
3、卡方测验
不完全连锁(incomplete linkage): 位于同一染色体上的2个或2个以上的非 等位基因,不总是作为一个整体传递到 子代去的现象。
3、连锁基因的交换值及测定方法
交换值(%)=
测交后代交换类型个体 测交后代的总个体数

10(0 %)
重组值(%)=
新组合
(%)
亲本组合+新组合
×100
细胞遗传学中的“交换”与遗传学中的 “重组”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只有当同 一座位上的基因为杂合体时,才有可能 检测出遗传重组的发生。
2、连锁遗传的特点: ① 生F的1代4种都类表型现个出体高数度不的符一合致独性立,分F2配代定所律产 所预计的理论值,而是亲本组合类型远 多于重组合类型,并且两个亲本组合类 型基本相等,两重组类型基本相等。
②连锁遗传有相引组和相斥组的区别。
③完全连锁(complete linkage):一 对同源染色体上的两个非等位基因—连 锁基因,它们是作为一个整体分配到配 子中去的,不发生交换,这种现象称之 为完全连锁。
②配子只含有等位基因的一员,不再产 生分离,因此,利用花粉植株加倍就可 得到纯合的二倍体。
③分离定律奠定了常规育种的理论基础
④解释许多遗传现象。
三、独立分配定律 (自由组合定律)
1、亲组合(parental combination): 亲本原有的性状组合。
重组合(recombination):亲本品种 原来没有的性状组合叫重组合。
紫花、园形花粉×红花、长形花粉 (相斥组)
PPll
ppLL

紫花、长形花粉
PpLl

紫、长 :紫、园:红、长:红、园
试验结果 226 : 95 : 95 : 1
理论比例 235.8: 78.5 : 78.5 : 26.2
Σ=417
1、性状的连锁遗传现象:F2代分离时亲 本型组合数比理论数高,重新组合数比 理论数少。
②三点测交(three-point testcross): 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同时确定三 对等位基因(即三个基因位点)的排列 顺序和它们之间的遗传距离,是基因定 位的常用方法。
用三点测交能测出双交换,因此更能准 确地反映出连锁基因间的相对距离。
F1配子的基因型



c
sh wx
c
+
+
+
sh wx
判断实际结果与理论比率适合程度,通 常采用法来测验
2 =
(实得数-预测数)2 预测数
也可写成 :
2 =
实得数 2 -观察总数 预测数
假如我们手上有两个番茄品种:一个是
抗病红果肉品种(SSRR),另一个是染 病黄果肉品种(ssrr),抗病S对染病s 是显性,红果肉R对黄果肉r是显性。如
果我们想得到10株抗病黄果肉品种
③采取适当的措施防止良种在有性生殖 中性状的分离和重组。
自由组合定律的发现为我们解释生
物的多样性提供了理论基础。生物变异 的原因很多,其中基因的自由组合是出 现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假如一 个生物有20种性状,每种性状由一对基 因控制,它的基因型的数目就有320=34 亿多,表型的数目为220,超过100万, 而实际上生物的性状远远超过20种。
5、连锁交换定律的应用
①具有多对相对性状的杂交,从后代可 以选育出综合双亲优点的性状重新组合 的新类型。
②连锁遗传后代出现新类型的机会比独 立遗传少得多,因此在育种过程中要种 植更大的杂种群体。可根据该定律预见 杂种后代需要类型出现的概率设计育种 方案
③根据连锁遗传基因间联系在一起而表 现出的性状之间的相关性提高选择效率。
(p+q)=1
F1代有24粒种子即视为试验重复24次,其各种表现型 比例的出现几率符合二项展开式规律。
隐性个体重合的几率为当k=nq=24×3 =6时的概率 4

C
k n
p nk
qk
=
24!
p 246 q 6
6!(24 6)!
6.2 10 23 0.00564 0.000244 0.185 720 6.4 1015
豌豆杂交试验例证:
P(亲代) 黄(子叶)园(粒型)绿(子叶)皱(粒型)
F1(子1代)
黄、园 (显性性状)
F2(子2代)
黄、园:黄、皱:绿、园:绿、皱 315 : 101 : 108 : 32 556
9.844 :3.156 : 3.375 : 1 9:3:3:1
黄:绿=(315+101): ( 108+32)=416:140=2.97:13/4:1/4
+
+
wx
c
sh
+
c
+
wx
+
sh
+
总数
实得籽粒数 2238 2198 98 107 672 662 39 19 6033
在有双交换发生的时候,计算图距时一 定要加上双倍双交换值。
从任何一个三点测交的结果中,可以发 现,所得测交后代的8种可能的表型中, 最多的两种是亲组合,最少的两种是双 交换产物,中间数量的4种是单交换的产 物。
3、独立分配定律的验证:测交法
4、独立分配定律的应用
①通过对不同对基因之间的自由组合, 在杂种后代会出现新的重组合类型—杂 交育种的重要理论基础。
②根据独立分配定律,可以预见杂种后 代各类型的出现概率,为设计育种方案 提供依据,减少工作的盲目性。例:杂 交亲本差异大,要重组的性状多,则后 代群体要大些,反之,则可以小些。
⑵推断表现型的比例∶
当性状为完全显性时,显性个体与隐性个体比例为3∶1 以a代表显性性状b代表隐性性状,如果试验涉及n对性状
则(a+b)n的展开式为表现型的比例。 当n=1 比例为a+b=3+1
当n=2 比例为(a+b)2 =a2+2 ab+ b2=32+3+3+1 当n=3 比例为(a+b)3 =a3+3 a2b+3 ab2+ b3
5、自交(self-cross):雌雄同体的生物, 同一个体上的雌雄交配,一般用于植物。
6、回交(back cross):子一代与亲本 之一相交配的一种杂交方法。
7、测交(test cross):让杂种子一代与 隐性纯合亲本类型交配,是一种用来测 定杂种F1遗传型的方法。
8、纯种(true breeding):相对于某一 或某些性状而言在自交后代中没有分离 而可真实遗传的品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