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尝试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才能一、弄清知识内容,把握事物的显著特征 在低年级自然教学中,要求学生”认识周围自然界党见事物的显著特征。
”这里的显著特征是一个个自然物体的外部特征、外表现象,都是以感觉器官或借助简单仪器(如放大镜)直接感知的,而不是经过大脑的抽象、概括、分析、综合、推理害思维活动形成的。
如教学《茎的共同特征》一课,就是通过指导学生先观察、比较几种植物的茎,然后根据观察结果来认识萎的显著特征。
如柳树、蓖麻等植物的茎比较明显,节也比较明显,再观察南瓜、玉米、高梁等多种植物的茎,发现它们的茎上边都有节,于是可以引导学生归纳出没有看到没有节的茎,由此可以推断:各种植物的茎都有节.这样,根据低年级学生的特点,在教学中引导他们通过观察来抓住事物的显著特征,就可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才能。
二、弄清定性观察的含义,使学生掌握感官观察方法 在教学中对低年级学生观察才能的要求是"用感官进展观察",这类观察属于定性观察。
凭借感官直接对事物进展感知,也就是用眼、耳、鼻、舌、手五种感觉器官进展观察:用眼区分物体的形状、颜色、大小,用耳瓣别物体的声啻,用鼻区分物体的气味,用舌区分物体的味道,用手区分物体的冷热、软硬、粗糙、光滑等。
如教学《水》一课,在指导学生认识水的物理性质的,应当指导学生利用各种感觉器官来感知:用眼看到水是无色透明的,用鼻子闻到水是无气味的,用舌尝到水是无味道的。
最后经过归纳概括得出"水是没有颜色,没有气味。
没有味道,透明的液体”的科学结论。
三、弄清简单实验要求,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低年级学生实验才能方面要求学生学习简单的实验操作。
在实验课上,通过老师指导,学生亲自动手,使他们掌握有关的知识和操作技能。
同时老师还可以要求学生把实验过程中观察到的现象用语言或文字表达出来,从而检验和加深他们对现象的理解。
如在教学《溶解》一课时,为了让学生认识什么是溶解,建立初步的”溶解”概念,老师宿导学生利用课前准备好的食盐、白糖、细砂进展厚解的实验操作。
培养学生语言组织概括能力的认识与实践
培养学生语言组织概括能力的认识与实践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特级教师肖俊宇(本文刊2011年第4期《福建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阅读就是把厚的文章读薄,把长的文章读短,把多的文字读少。
阅读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感受、体验、感悟,更重要的是要在此基础上引导梳理出文章的思路,搜刮出文章的要点,抽象出文章的意思,做到一段话,几段话或一部分内容能用一词一句来表达,这就是语言的组织概括能力。
培养语言的组织概括能力是阅读教学的高级目标,甚至是终极目标。
如何培养呢?一、层层拓词,培养概括能力用一个字,一个词,一个词组或一个句子来概括某部分内容意思,其概括的详尽程度是不同的。
怎样做到惜墨如金又准确概括?主意意思和次要意思怎么处理?一层意思与几层意思如何取舍?这些训练能十分有效地培养概括能力。
《普罗米休斯》一课,有这么两段话——“普罗米修斯的双手和双脚戴着铁环,被死死地锁在高高的悬崖上。
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尽管如此,普罗米修斯就是不向宙斯屈服。
狠心的宙斯又派了一只凶恶的鹫鹰,每天站在普罗米修斯的双膝上,用它尖利的嘴巴,啄食他的肝脏。
白天,他的肝脏被吃光了,可是一到晚上,肝脏又重新长了起来。
这样,普罗米修斯所承受的痛苦,永远没有尽头了。
”宙斯从哪两方面惩罚普罗米修斯呢?第一段话,如果都用一个字来概括,你会用什么字?学生大多说用“锁”;如果用两个字呢?学生多数能用“死锁”。
如果用四个字呢?学生议论纷纷:“死死的锁、死锁手脚、死锁悬崖……”概括能力的强弱立即就见高低。
这时启发讨论,引导学生感悟:“死死的锁、铁环死锁、”与“死锁”表达的意思并无多少区别,“死锁”肯定得控制了手脚。
只有“死锁悬崖”既表明了控制人又表明了控制在险要地,最为恰当。
如果用八个字呢?学生纷纷举手:“死锁悬崖、不能动弹,死锁悬崖、不能睡觉,死锁悬崖、日夜风吹,死锁悬崖,遭受痛苦,死锁悬崖、永不屈服,死锁悬崖、风吹雨淋……”概括能力的高下更见分晓。
小学语文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
教学实务小学语文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策略分析苏少妮摘要:概括能力是小学语文综合素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部分,是小学生进行语文学习必须具备的一种能力。
在进行小学语文教学活动时,让学生学会概括梳理课文内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其更加完整、准确地理解课文内容,促进学生语文学习效率的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文学习 概括能力 思维能力《语文课程标准》提出了这样的要求:要让小学生能够了解别人讲话的主要内容。
这就意味着小学生要学会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中心思想。
具体而言,即在小学阶段的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式,以提升学生的语文概括能力。
一、培养学生概括能力应遵循的原则由于小学阶段学生的认知能力较弱,对于课文知识的把握不够深刻。
所以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同时,应该认识到学生自身的不足。
在追寻教学目标的同时,有方法、有技巧地教会学生如何进行概括。
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时,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1.由易到难在培养学生概括能力时,应遵循由易到难的认知规律。
罗马城不是一天建成的,学生的概括能力也不是一下子就形成的。
教师要想让学生对整篇课文进行概括,可以让他们先对自然段进行概括,由易到难、由小到大,循序渐进地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2.有章可循事物发展是有普遍规律的,在教会学生学概括时,也是有方法和技巧的。
例如,在对一篇记叙文进行概括时,教师要让学生学会抓住事件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以及起因、经过、结果,以使其对整个文章脉络有十分清晰明了的认知,以此提升学生的概括总结能力。
3.熟能生巧众所周知,要想掌握一门技能,只有多加练习才能达到精通。
所以要想让学生学会概括,练习是必不可少的。
语文教师要抓住有效的课堂时间对学生进行概括训练。
当然,进行概括训练也不仅仅局限于课堂上,也可以开展一些小活动来达到训练的效果。
例如,举办一些讲故事大赛,让学生对别人的故事进行概括、评价等。
如何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就这样,贫困生也掌握了缩句的方法,为培养学生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做了准备
学生当堂就可以完成400字左右的草稿,当然,这些学生占全班的三分之一。一个小时后,所有学生的草稿都完成了,再一次引导学生动笔概括自己文章的主要内容,这样会分散难度变得容易。然后,同桌交换作文动笔概括主要内容,之后交流。
事实证明,这一方法是有效的,但是文章是学生的作品,贴近学生的生活体验,文章内容浅显易懂,对于培养学生的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的能力,没有挑战性,这也是她的缺点。
当然,我有时操之过急,有点急于求成,导致学生没有及时消化吸收;还有学生出现问题时,没有做到细致耐心的剖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及时正确的引导。
课堂上,我有条不紊的与学生互动学习着,学生开始动笔整理课文的主要内容。突然,我觉得时间过得很慢,原来三分钟过去了没有同学整理好拿来给我看,直到五分钟时才有同学来,而且整理的不理想,有的字数太多,有的是不完整┄我指导10个同学,发现时间还剩15分钟就下课了,我只好把这个任务留到课后,进行下一个环节,学生在我的引导下顺利地抓住一系列的描写,体会到了文章的主旨。
如何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能力
学习一篇课文或一段文字,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学生很茫然,不知该怎样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其实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有法可循。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高年级同学应该具备的能力。培养学生进一步掌握概括内容的主要方法,为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表达能力、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下课了,我的本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了,但是我的心中却有一个大问号,为什么同学在课堂上的表现和我预想的不一样呢?问题究竟在哪呢?看来培养学生概括课文主要内容能力的路还很长。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尝试
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尝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应该注意思维发展的阶段性,在中学数学教学中,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与教学内容的要求,制定培养数学思维能力总的计划,在初一年级则应特别注重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下面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的问题谈谈我的做法。
1引领学生参与形成定义的过程在初一年级的数学教学中,给某个名词或术语下定义的过程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过程。
要引领学生参与形成定义的整个过程,摒弃那种定义是规定的单调模式,教师要提供丰富的实际材料使学生了解定义产生的背景和给出某个定义的必要性,激发学生自己作出定义的动机,引导学生对感知的材料进行加工提炼,帮助学生对本质属性进行恰当的综合,共同剖析定义的构造,进而对定义加以应用以求巩固和发展。
例如,对于绝对值的定义,我的做法是从实际生活中的事例入手(如出租汽车的行程问题,只需考虑汽车的行驶路程,不需考虑汽车的行驶的方向),使学生了解绝对值的定义产生的实际背景与必要性,指出+5公里与-4公里如果不考虑方向就可以记作5公里和4公里,引导学生从这两者中抽出其中只具有度量性的属性,舍去其方向的属性,再结合数轴上的点表示有理数,进一步理解度量性的属性的几何意义(即点到原点的距离),经过这样的提炼,进一步使学生抽象出:一个数的绝对值是一个非负数,最后要求学生概括出数的绝对值与原来的数的关系,这样做对提高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是十分有益的。
除了正面的引导以外,还可以采取反面引导的方法,“迫使”学生修正错误的认识,概括出正确的定义:x+13(∵x+13=13(x+7) 不是分式)进而引导学生对分式的本质属性的重新认识,修正错误的认识,最后作出正确的概括。
2促进学生知识体系的“结构化”数学知识是一个系统化的逻辑体系,在数学教学的适当时刻,引导学生将已获得的知识结构化使认识深化,是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的关键。
我的教学中的做法是,要求学生学完一个阶段内容后,从纵横两个方向梳理知识体系,将数学知识整理成系统的知识结构图。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策略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策略
嘿,同学们!咱今儿来聊聊怎么培养那超厉害的概括能力呀!
你想想看,概括能力就像是一把神奇的钥匙,能帮你打开知识宝库的大门呢!比如说读一本书,要是你能快速抓住重点,把那厚厚的书给精炼一下,多牛呀!就好像你能一下子就找到藏在书里的宝贝一样。
那怎么培养这厉害的本事呢?首先呀,要多读!读各种不同的东西,故事书、报纸、杂志啥的。
读的时候别光顾着看情节,时不时地停下来,问问自己:这一段主要说了啥呀?整篇文章讲的是啥事儿呀?就像在脑子里过筛子一样,把重要的留下来,不重要的筛掉。
然后呢,学会找关键词。
就像在一大片草丛里找那些特别显眼的小花一样。
这些关键词能帮你快速串起整个内容。
比如老师讲了一节课,你抓住那些关键的知识点,不就等于把一节课给浓缩了嘛!
还有啊,和同学们多讨论也很有用呢!大家一起说说对一个事情的看法,你听听别人怎么概括的,说不定就有新的启发。
这就像一起去探索一个神秘的地方,每个人都能发现不同的风景。
平时呢,自己也可以多练习练习。
看完一部电影,试着用几句话把主要情节说出来;经历了一件好玩的事儿,给别人讲的时候也概括概括。
这就像练功一样,越练越厉害。
你说,要是咱有了这超强的概括能力,那学习起来得多轻松呀!写作文也能一下子抓住重点,老师一看就明白咱想说啥。
以后工作了,汇报工作啥的也能简洁明了,多棒呀!所以呀,同学们,别小瞧了这概括能力,赶紧行动起来,把它练得杠杠的!咱可不能落后呀,要做那能在知识海洋里畅游的高手!加油吧!。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小学数学课堂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数学是一门充满逻辑和思维的学科,对于小学生来说,培养他们的抽象概括能力是数学学习中的重要任务。
抽象概括能力不仅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数学知识,还能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那么,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如何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呢?一、利用直观教具和生活实例,帮助学生建立抽象思维小学生的思维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对于直观、具体的事物更容易理解和接受。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利用直观教具,如实物、模型、图片等,帮助学生将抽象的数学概念与具体的形象联系起来。
例如,在教授“长方体和正方体”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拿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实物模型,让学生观察它们的面、棱、顶点等特征,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动手摸一摸、数一数,从而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概念有一个直观的认识。
此外,教师还可以结合生活中的实例,如教室中的桌椅、书本、粉笔盒等,让学生找出哪些是长方体,哪些是正方体,进一步加深他们对这两种立体图形的理解。
通过直观教具和生活实例的展示,学生能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数学概念的本质特征,逐渐建立起抽象思维。
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和比较,培养概括能力观察和比较是培养抽象概括能力的重要方法。
在数学课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数学对象的特点,发现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并进行比较和分析。
比如,在学习“整数的加减法”时,教师可以给出一些算式,如 5 +3、8 2、7 + 1 等,让学生观察这些算式中数字的特点和运算符号,然后引导他们比较这些算式的计算方法,概括出整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再如,在学习“三角形的分类”时,教师可以展示不同形状、大小的三角形,让学生观察它们的角的特点,然后将三角形按照角的大小进行分类,并概括出锐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定义。
通过观察和比较,学生能够发现事物的本质特征和规律,从而提高概括能力。
三、组织小组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交流与思考小组合作学习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如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如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作者:张晓雯来源:《语文世界(小学版)》2022年第03期统编教材在单元语文要素目标的表述中,多次涉及概括能力,足见在阅读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的重要性。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该如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呢?理解是概括的基础,理解段落的内容是概括文章内容的基础。
因此,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需要从基础做起,从抓住关键语句训练开始。
如《花钟》这篇课文借助泡泡提示语和课后练习,对第1、2自然段提出了抓住关键语句概括段落大意的训练要求。
对此,在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认真阅读两个自然段的课文内容,然后分别从课文中找出关键语句。
在这个过程中,学生找到一段话中的关键语句与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之间能不能画等号,这是学习《花钟》一课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重点和难点所在。
因为学生找出的两个关键语句,都不能直接用来总结这段话的意思。
其中,第一个关键语句表述不够全面,需要对它进行提煉,删去一些多余的内容,就可以概括该段的内容了——一天之内,不同的花开放的时间是不同的;第二个关键语句是问句,不适合用来概括段意,需要进行适当的改写,即把问句改写成肯定句——不同植物开花的时间不同是有原因的,就能够概括第2自然段的大意了。
由此可见,学生找到一段话中的关键语句,有时候还必须有一个提炼的过程,才能概括该段的段意。
概括能力在阅读教学中的直接体现是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一篇课文的内容本来有多方面,也有一定的篇幅,最后用几句话说出来,就需要借助一定的策略,这就要抓住作者的表达思路,这种思路体现在课文中就是表达顺序。
学生找准了表达顺序,理清了课文的思路,概括主要内容就是水到渠成的事了。
如《一只窝囊的大老虎》这篇课文的篇幅比较长,学生概括主要内容也比较吃力。
在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从文本中寻找作者写了哪些内容:期盼着表演露脸、接受表演不说话的老虎、排练节目中遇到的困难、表演节目时砸锅了、寻找表演失败的根源等。
再结合课文题目,学生可以知道作者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作的,所写的事情是“我”表演老虎,写了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由此可以概括出课文的主要内容:作者回忆了读小学时期盼有上台表演获得露脸的机会,来的机会是在《兄妹历险记》中表演一只不说话的老虎,在努力排练之后,表演却砸锅了,但“我”一直弄不明白自己那么期盼的表演为什么没有做好。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概括能力“六法”
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概括能力“六法”概括能力在智力活动中的作用非常重要,没有概括就没有概念,没有概念就无法进行逻辑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概括能力,指的是把事物的共同特点归结在一起的能力,用简明扼要的语言(文字)把所读所听的内容准确表达出来的能力,从现象中揭示本质、能把具体形象抽象化的能力,其主要的形式有概括段落大意、概括中心思想和写作特点等。
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有利于学生深入阅读,有利于学生准确表达,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一、课题扩展法题目是文章的眼睛,透过题目我们往往能捕捉到文章的中心、主要内容及其作者的情感等关于课文的很多信息。
归纳这类文章的主要内容,我们可以借助课题。
有的课题就是文章内容的高度概括。
如《莫泊桑拜师》一课,可以围绕课题展开提问:莫泊桑为什么要拜师?他是怎样拜师的?拜了几次?结果怎样?通过从课文中找答案,把课题扩展成几句话,逐步地丰满,使概括更加恰当、完整。
有的课题是文章的中心句,可以围绕中心句,引导学生展开提问,紧扣关键问题,将课题读厚,进而把握文本主要内容。
二、段意归并法一篇文章是由很多段落组成的,因为文章的段落之间本来就存在着很大的逻辑联系,我们可以通过概括出每段段意,再根据文章内容分清主次,舍掉次要的和重复的,把主要的段意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一篇文章可以分为几段,每一个段落大意都概括了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
段意归并法并不等于各段大意的总和,概括时一定要注意区别重点段落与次要段落,做到有详有略、重点突出。
三、要素串联法不同的文体类型,文章的要素不同。
例如写人叙事类的文章,一般都具有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包括起因、经过、结果)等基本要素,只要弄清楚这几个要素,并加以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能把握了。
如《飞夺泸定桥》一课,首先要把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信息筛选出来:时间是1935年5月,地点是大渡河,人物是红四团,事件是围绕红军飞夺泸定桥这一中心事件来写的。
阅读理解教学方法总结如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阅读理解教学方法总结如何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阅读理解是学生学习过程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则是提高他们阅读理解水平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几种有效的阅读理解教学方法,以帮助学生提高他们的归纳概括能力。
一、预测与揣测通过预测与揣测的方式,可以培养学生对文章内容的推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老师可以在学生阅读一段文字前,先让他们预测接下来的内容,并解释他们的预测依据。
接着,在阅读过程中,要求学生根据文章的细节和线索,进行揣测作者的意图、推断事件发展的可能性等。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归纳概括能力,还能提高对文章的理解和解读能力。
二、主题句法主题句法是一种帮助学生抓住文章主题和主旨的方法。
通过教授学生如何在文章中找到主题句,学生可以更加准确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并能够从中提炼出关键信息。
老师可以给学生一些练习,让他们找出一篇文章或段落的主题句,并解释其在文章中的作用。
这种方法能够让学生在阅读理解过程中更加有针对性地进行归纳概括。
三、思维导图思维导图是一种图形化的方法,帮助学生将文章的主要观点和细节进行整理和分类。
学生可以将文章中的关键信息通过线条、图标和文字等方式,组织成一个结构清晰的思维导图。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更加直观地理解文章的结构和关系,并提取出重要信息进行归纳概括。
思维导图是一种强大的工具,可以在辅助学生整理思路和归纳概括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四、讨论和合作学习讨论和合作学习是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通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角色扮演等形式,让学生共同研究和理解文章的内容,并分析和总结他们的观点和结论。
这种方式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性,培养他们的合作精神和团队意识,同时也可以通过他人的不同观点和思路,促使学生进行更深层次的思考和归纳概括。
五、多样化的练习除了以上几种方法,老师还可以设计各种类型的练习,提供多样性的阅读材料,以培养学生的归纳概括能力。
例如,让学生阅读不同类型的文章,如新闻报道、科学文献、散文等,让他们从中归纳整理出各种类型的信息和观点。
培养和提高学生语文概括能力的尝试
首先 , 以单 元为 单位 进行 归纳 总 结。新编 中学语 文教
材 , 科书本 身 以文 体组 织单 元 , 难 易排 列顺序 , 分 系 教 按 划 统而科 学 , 单 元所 选 文章 都 有 一定 的 共性 , 合 单 元知 每 结 识 进行 概括 , 出规律 性 的东 西来 。九年 级语 文 上册 第一 找
络。
质 。所 以在 阅读教 学 中, 一定 要运 用各 种方 法培 养 学生抽
象概 括 的 能力 。
比如 郦 道 元《 三峡 》 文 , 现 了三 峡 两 岸 绮 丽 的 景 一 表 色 , 章通 过描 写 几 幅 风景 后 点 明主 旨, 文 学生 固然 也 能接 受 , 其抽 象 概括 的 能力未 得 到锻 炼。 但 为培养 学 生 的能力 , 这样 的文 章 我们 可 以让 学生读 课 文 画图 , 即选其 中两三处 风景 语 段让 学 生 去读 , 完 之 后制 成 图画 , 课 时先让 学 读 上 生用 自 己的语 言描 绘 自 己所 画之 图 , 以写 下 来 , 可 然后 翻 看原 文 , 两相 对 照 , 出 自己描 绘 的风 景 之所 以不 如原 文 找 有韵 味 的原 因, 除语 言 不够 准确 外 , 主要是 缺少 了什 么 , 学 生很容 易 可 以发现 自己在 景物描 写 方面 的不足 , 者是 词 或
可 以从 以下三 个方 面入 手 :
一
“ 客将 至 , 不冠 不 袜 ” 中的“ ” “ ”《 冠 和 袜 ( 大铁 椎传 》 等 等。 ) 我 们仔 细研 究这 些名 词所 处 的位置 , 就会 从具 体 句子 的分 析 中找 出它们 活用 的条 件 和规 律 ,进 而 上升 到 理论 的高 度 : 1 名词 放在 “ 字后 面 , 用为 动 词 , 前一 例 ;2 () 所” 活 如 () 名 词放 在 能愿 动 词 后面 , 活用 为 动词 , 中间 两句 ;3 名 如 () 词放 在 副词后 面 活用 为动 词 , 后 两句就 是这 种情 况 。让 最 学 生掌 握透 过 现 象看 本质 的技 能 , 并进 行 抽 象概 括 , 能让 学 生对 已学 的知 识进行 广 泛 的迁 移 , 学生更 好地 掌握 已 对 学知 识 , 为新 知识 的学 习打 下基 础。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冯永霞在数学学习中,学生既要能抓住问题的特征,又要能自觉地排除一些非本质因素的干扰,由此及彼、由表及里地进行分析和综合的能力。
还要有发现问题中条件的细微变化的能力,抓住问题的关键点和切入点,从而进行尝试和突破。
然而由于数学本身的抽象性,导致一些学生理解上的偏差,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善于引导学生进行抽象概括,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学会把本质的和非本质的东西区分开,把具体问题抽象概括为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能力。
我个人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一)在创设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所谓问题情境,就是教师通过设立一系列有难度的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从而营造一种强烈的课堂求知气氛。
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内容,根据学生实际情况,不失时机地结合学生的认知需要,把握各部分的内在联系,运用综合、联系、分析、比较的方法,捕捉每个机会,提出发人深思的问题,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更深层次的认识兴趣和求知欲望,引导学生想象、探讨,发展学生积极思考。
它与问题不同,问题指的是个人不能理解的事物与确定的客观世界的矛盾。
问题与情境是两个不同的概念,但又有联系。
问题情境的产生必须依赖于问题。
没有了问题,学生也就不会产生心理困境。
因此问题情境应该具备三要素:第一,新的、未知的事物(目的),这是产生问题情境的核心要素。
第二,思维动机(如何达到),即对未知事物的需要。
第三,学生的知识能力水平(察觉到问题),包括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学生已达到的知识水平。
1、创设的问题情境,要有趣味性,激发学习兴趣。
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对科学学习有着重要的影响。
因此,在创设问题情境时,一定要保证所设情境能诱发学生的认知冲突,造成学生心理上的悬念,从而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学习兴趣,把学生带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去,进行有效的学习。
也就是说教师可根据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背景材料,采用猜谜、讲故事、竞赛等形式,创设一个个富有儿童情趣的问题情境,使学生产生学习兴趣,主动参与学习。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概括能力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概括能力培养一、概述概括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指学生能够通过阅读、观察、分析等手段,对事物的本质特征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
这种能力的培养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具体策略(一)强化阅读训练阅读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
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加强阅读训练,让学生逐渐掌握概括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阅读一篇文章后,让他们用自己的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或者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共同总结一篇文章的主要观点和思想。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不仅能够提高自己的概括能力,还能够增强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二)注重思维训练概括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思维的发展。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学生的思维训练,通过引导学生思考、分析、比较、归纳等方法,帮助学生掌握概括的方法和技巧。
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比较不同事物的异同点,从而总结出它们的共同特征;或者让学生通过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从而归纳出事物的本质特征。
通过这样的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都能够得到提高。
(三)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基础。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例如让学生养成做笔记、圈点勾画、批注等习惯。
这些习惯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内容和思想,从而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同时,教师还应该鼓励学生多读一些优秀的文学作品,拓宽自己的阅读视野,提高自己的文学素养。
(四)开展实践活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开展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锻炼自己的概括能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演讲比赛、辩论赛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倾听、表达、交流,从而锻炼自己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参观博物馆、参加志愿者活动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生活,从而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和综合素质。
数学学习中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探析
数学学习中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探析一、概括能力的重要性二、培养概括能力的方法和策略1. 强化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首先要确保他们掌握了数学的基础知识。
只有在基础知识牢固的基础上,学生才能更好地进行知识的概括和归纳。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基础知识的强化,通过复习和强化基础知识,确保学生站在正确的起点上,为后续的概括能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2. 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是培养概括能力的重要方法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探讨,从而激发学生的思维活跃。
可以通过数学竞赛和数学游戏等方式,提高学生对于数学的兴趣和好奇心,从而促进学生的概括能力的培养。
3. 给予学生探究的机会给予学生探究的机会是培养概括能力的有效途径之一。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和自主学习,让学生自己去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和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培养他们的概括能力。
4. 鼓励学生多做总结总结是概括能力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多做总结,将所学的知识进行整理和概括,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教师还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写总结、做思维导图等方式,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5. 注重案例分析三、结语数学学习中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它不仅是学生学习数学的关键,也是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重要途径。
教师和家长应该共同关注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重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努力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氛围,引导学生掌握数学的精髓,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通过本文的探析,能够引起更多人对于数学学习中学生概括能力的重视和关注。
略谈数学教学中概括能力的培养
略谈数学教学中概括能力的培养数学概括能力是指学生对已学知识的深入思考和总结,从而形成归纳和概括能力,将已有的知识和技能系统化、分类和概括。
在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是很重要的,因为这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还有利于他们的思维发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
那么在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呢?1.进行分类整理在数学知识学习中,同一领域的知识往往有着很多相似之处,这就需要我们进行分类整理,对各个知识点进行分类,建立类别和类别之间的联系。
例如,可以将代数式与方程式,几何图形与等式关系等分类,这样就可以让学生更清晰地理解和记忆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差异。
2.进行对比分析问题的解决往往需要对比分析,将所学知识和所面临问题进行对比,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关键。
例如,学习两个集合的运算时,可以对比两个集合之间的交集、并集和差集,分析它们的特征和作用。
3.提高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思维是数学过程中最为基础和关键的一环,它是学生们在吸收知识的过程中培养好的思维能力的实体表现。
需要培养学生具有开放性思维,包容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以便他们可以更加灵活地运用数学知识。
4.培养应用能力学生掌握了一定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后,就需要将其应用到实际问题中去。
在教学过程中,可以让学生自己设计题目或者通过讲解提供实际问题,让他们尝试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从而不断提升应用能力。
5.注重练习数学学习离不开方法的练习和实践,通过不断的练习可以加深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程度,从而更容易发现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特点。
可以通过练习,让学生不断地积累并不断提高数学概括能力。
综上所述,数学教育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在分类整理、对比分析、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培养应用能力和注重练习等方面下大功夫,最终培养出具有丰富的数学概括能力的学生。
数学学习中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探析
数学学习中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探析数学是一门需要理性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的学科,对于中学生来说,数学学习不仅是为了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其概括能力。
概括能力是指学生通过观察、分类、比较、归纳等方法,能够从具体的事物中抽象出共同性质和规律,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内在联系的能力。
本文将从数学学习的特点、概括能力的培养方法和实践意义等方面对数学学习中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进行探析。
一、数学学习的特点数学学习是一种具有普遍性和抽象性的学科,其学习具有以下几个特点:1. 逻辑性强。
数学是一门逻辑严谨的学科,数学知识之间存在着严密的逻辑关系,要想学好数学就必须善于运用数学的逻辑思维。
2. 抽象性强。
数学知识往往以符号或公式的形式表现,这就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抽象能力,能够将具体问题抽象成一般性的问题进行思考。
3. 概括性强。
数学在解决具体问题时往往需要进行分类、归纳、类比等操作,从而抽象出问题的本质和规律,这就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概括能力。
二、概括能力的培养方法为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以下几种方法:1. 强化实际问题的训练。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实际问题的训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数学知识,同时也能够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提高其概括能力。
2. 注重案例分析。
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分析案例,发现问题的共性和规律,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 提倡思维导图。
思维导图是一种将思维过程以图形化的形式展现出来的方法,这种方法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整理和归纳知识,提高其概括能力。
4. 进行问题解决训练。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具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从而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数学学习中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通过实际问题的训练、案例分析、思维导图和问题解决训练等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这对于提高学生的解决问题能力、促进思维发展、培养创新意识和增强自信心都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学生概括能力的起步培养策略
本期
生: 儿童 团员 商 量 怎 么 让 左腿 截 肢 的博 菜克 参 加
检阅。 生 : 童 团 员接 受 检 阅 的情 景 。 儿
习过 程 。 们 可 以通 过 比较 、 空 等 直 观 的 方 式 , 学 我 填 让 生 学 习简 明扼要 的表 达 , 以逐 步 形成 简 约 的意 识 。 例 如 教 学 人 教 版 四年 级 下 册 《 神 贯 注 》 课 , 全 一 教 师 出示 了两 段 学 生 概 括 的 文 章 主要 内 容 ,让 大 家 在 甄 别鉴 赏 中学 会 用简 练 的 语 言概 括 主要 内容 。 出示 主 要 内容 1法 国大 雕 塑 家 罗丹 邀 请 奥 地 利 :
看 自 己 的 动 作 , 这 个 词 在 文 中 圈 出 来 。 生 们 都 将 学
圈 出 了 “ ” 个 词 。 返 回 来 了 ”也 就 是 “ 荡 回来 返 这 “ , 又
的过 程 中 , 晓 了有 趣 的 生活 现 象 , 自然 的 探 索 兴 知 对 趣 油 然 而 生 , 是一 种 情 感 上 的体 验 。 这
本 把 握 文 章 的 主 要 内容 。
师 : 你 觉 得 应 该 怎 么 说? 些 地 方 可 以删 除 7 那 哪
生 修 改 作 品 可 以 不说 , 就 表 示他 在 工作 。 这
生 : 客 人 锁 在 房 间 可 以说 成 忘 记 了客 人 。 把
再 如 教 学 人 教 版 四年 级 下 册 《 蝠 和 雷 达 》 蝙 一 课 , 以运 用 关 系 图 指 导 学 生把 握 文 章 主 要 内 容 , 可 如 将 “ 、 朵 、 碍 物 ” 到 黑 板 上 , 学 生 根 据 文 章 嘴 耳 障 贴 让 内容 用 箭 头 表 示 超 声 波 的 方 向 ,一 张 关 系 图 就 呈 现
学生概括能力培养的实施途径
国 ”包 含 着 爱 国 之 心 、爱 国之 能 、爱 国之 举等 ,爱国 的程 度也
有 深浅 。在 概括 时要帮助学 生理 清思路 ,由现象 到本质 ,从 几个 方面去思考 。
篇 课 文 需 要 概 括 的 层 面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力。
关键词 :概括 能力 实施途径
案例
概括 能力 是语 文教 学 中的重
事 。 答 案 可 为 “范 进 进 学 受
贺—— 范进借 钱被 骂— —范进 卖
语概括课 文脉络 ——“ 欲杀 军马 ” “ 水塘 赴 死 ” “ 痛杀 军 马 ” “ 草
地 联 欢 ” 。
要一项 ,我们 在具体 教学 中如何
“ 落 ” 失 。
理性 角度 : 对 人物形 象和文 章 主 旨的概 括 ,通常要 从理性 的角度 ,当然 也 不要 太 笼 统 ,譬 如 说 某 人 爱 国 ,这 就 比较 含 糊 ,其 实 “ 爱
( )在 理 解 的层 面上 ,有 1
事 、情 、理 等角度 。 事情角度 : 《 个太 阳》,用 几 句 话 概 三 括 情 节— — 中 国 女 画 家 来 到 南
— —
1 、问题 的梯度化
() 由 易 到 难 1
其 次 ,在分 析具体 情节 的基
础 上 ,概括 范进人 物形 象—— 中
有些文段 的概括 ,学 生常 常
是斗 大西瓜无 从下 口,这 时我们 设 计 问题 要 由 易 到 难 ,循 序 渐
举前迂 腐无 能 、逆来顺 受 、卑怯
畏缩 ,中举后开始作 大拿架 子。 再 次 ,概 括 小 说 主 旨 。可 问 :本文讽刺 了什 么社 会现 象及 其 产生 的根 源?在 分析各人 物形 象 的基础上 ,可 以概括 出本 文 的 主 旨:揭示人 们趋 炎附势 的丑陋 嘴脸 ,有力抨 击 了科举制度 毒 害 知 识分子 的罪恶 ,深刻揭露 了封 建 社会的黑 暗现实 。 2 、角度的多元化 概括角 度不 同 ,理解 的深 广 度 也不 同 ,还会产 生意想 不到 的
概括能力在教学中的实践(2篇)
第1篇摘要:概括能力是学生获取知识、提高学习效率的重要能力。
本文从概括能力的内涵入手,分析了概括能力在教学中的重要性,并探讨了如何在教学中实践概括能力,以期为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提供参考。
一、引言概括能力是指对事物进行归纳、总结、提炼的能力。
在教学中,概括能力对于学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探讨概括能力在教学中的实践,以期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二、概括能力的内涵概括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归纳能力:将事物分为若干类别,归纳出共同特征。
2. 总结能力: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规律进行总结。
3. 提炼能力:从事物中提取关键信息,把握核心内容。
4. 比较能力:对事物进行横向、纵向比较,找出异同。
5. 创新能力:在概括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方法。
三、概括能力在教学中的重要性1. 提高学习效率:概括能力有助于学生快速掌握知识,提高学习效率。
2. 培养思维能力:概括能力是思维能力的体现,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创新思维。
3. 促进知识迁移:概括能力有助于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于实际,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增强记忆力:概括能力有助于学生将知识体系化,提高记忆力。
5. 培养自主学习能力:概括能力有助于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提高自主学习能力。
四、概括能力在教学中的实践1. 教师引导(1)创设情境:教师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概括。
(2)提问引导:教师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总结,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3)总结归纳: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及时总结归纳,帮助学生形成知识体系。
2. 学生自主实践(1)课堂讨论:教师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让学生在交流中概括、总结。
(2)小组合作: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概括任务。
(3)案例分析:教师提供案例,让学生分析、概括,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
3. 课外拓展(1)阅读训练:教师推荐相关阅读材料,让学生在阅读中锻炼概括能力。
(2)写作练习:教师布置写作任务,让学生在写作中概括、总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尝试
在传统语文教学中,教师往往只重视陈述性的知识教学,琐碎而不成系统,专门的能力
训练远远跟不上,即使有训练,形式也多以单篇课文为主,杂乱无序。
因此,学生对知识的
概括还停留在最初直觉的感性认识上。
对已有知识的概括水平的低下,影响了语文整体成绩
的提高。
从教学实践角度看,学习和运用知识的过程就是概括过程。
没有概括,学生就难以
形成概念以及系统的知识体系,自然对知识的运用就不能开阖自如。
可见,概括能力的培养
对学生来说是十分重要的。
所以,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
从课题入手概括。
文章的题目,一般地都提示了内容的重点,或者是主要人物,如《小
摄影师》;或者是主要事件,如《一次成功的试验》。
分析好标题,对于学生初步了解文本
的主要内容、作者思路等都有一定的作用;对于学生学会审题,提高写作能力也是很有好处的。
对于记叙人物或事情的课文,我教他们想一想记叙的四要素是什么,再结合课题连成一
句话。
如《科利亚的木匣》一课,学生思考:谁?什么时间?在哪儿?做了件什么事?结果
怎样?这样就很很容易概括课文主要内容:战争开始时,科利亚埋下木匣,四年后,他不光
找到了木匣,还懂得了一个道理。
抓关键句概括。
有的文章几个自然段甚至全文都围绕一句话来写的。
这样的语句就是文
章的中心句。
教学《太阳》第二部分时,可引导学生抓住中心句“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很远,但是它和我们的关系非常密切。
”来理解这一部分。
然后找出课文从哪些方面介绍了太阳与人的关系的重点词句,引导学生读、议,感悟、理解对人类的重要性,明白没有太阳就没有我
们这个可爱的世界。
这样学生自然体会到这一中心句的概括作用,也就能将这几个自然段划
分为一段,概括出这一段的段意。
这也有利于其今后类似的写作。
就像中心句一样,过渡句也是一种非常特殊的句型,利用它的特殊作用,我们也能很容
易就可以引导学生来进行分段,概括段意。
《把掌声分给她一半》第6自然段中就有一句过
渡句:“有一双挥洒自如的手固然重要,作为一名优秀的二传手,还必须具有宽大的胸怀。
”
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学生都知道过渡句有承上启下的作用,它的前半句承上,也就是说上
面的自然段是写孙晋芳苦练球技,技艺高超,后半部分启下,也就是说后面几个自然段是写
孙晋芳具有宽大的胸怀。
就是这样一个过渡句,使学生对课文条理有了更清楚的认识,自然
能很容易地分段,概括出这两个部分的大意。
同样,《秦兵马俑》中也有一句过渡句“兵马俑不仅规模宏大,而且类型众多,个性鲜明。
”前面部分就是写秦兵马俑规模宏大的特点,后面部分是写秦兵马俑类型众多,个性鲜明的特点。
掌握了这种方法,学生分段、概括段意都不
会感到困难,在以后的练习中也会显得轻而易举。
合并段意概括。
一篇文章可以分为几段,每一个段落大意都概括了一个段落的主要意思,把各段的段意综合起来,就能归纳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了。
综合组织各段的大意为主要内容,
并不等于各段大意的总和,概括是一定要注意区别重点段落与次要段落,做到有详有略,重
点突出。
如《丰碑》全文可分为四部分:第一部分写一支红军队伍在冰天雪地里艰难的前进;第二部分写将军的思索;第三部分写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在人们心中树起一座晶莹的丰碑;第四部分写红军一定会取得胜利。
从各段大意可以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为:一支红军队伍
在冰天雪地里艰难前进时,军需处长被严寒冻死,他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树起一座晶莹的丰碑。
边读边想概括。
以《珍贵的教科书》为例,简略地谈谈怎样教学生边读边想、边分析边
概括。
首先,一看课题就可以想一想:为什么说是“珍贵的”教科书呢?读完第一第二自然段
又可以想一想:这两个自然段写的是什么呢?概括一下,写的是延安小学的学生学习条件非
常艰苦,没有书,同学们渴望得到书。
进一步与课题联系起来想一想,在一直没有书的情况下,如果得到了书,这书就显得有点“珍贵”了。
读完第二大段,再仔细想一想:这书“是在毛
主席的关怀下印出来的!印书的纸,是党中央从文件用纸里节省出来的!”这是为什么呢?再联系课题,对“珍贵的教科书”为什么“珍贵”,理解得就更深刻了。
读完第三大段,继续想:
为什么张指导员宁肯牺牲自己也要保护教科书呢?这说明了什么?这时候,同学们就会想到
教科书来得真不容易呀!这样的教科书多“珍贵”呀!有了这样的认识和感情,再读课文的最
后一段,张指导员临终嘱咐的话,就会深深地铭刻在学生们的心里,使他们受到更大的教育。
由于学生们围绕着题目,边读边想,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在这个基础上概括全文,总
结中心思想,他们就会觉得容易了。
他们说:为了使孩子们能读到书,党中央节省出印文件
用的纸,张指导员英勇地献出了自己的生命。
从一捆教科书上,我们看到了党和革命先烈对
革命后代的关怀和期望,我们也要珍惜这“珍贵的教科书”啊!
进行口头概述。
在课堂上指导学生概述课文是培养学生概括能力的极好方式。
概述是对
课文的概括性叙述,它要求舍弃课文的具体情节和次要内容,用简明扼要的语言表达课文的
基本内容。
首先要让学生明确概述与复述的区别:概述是概括性叙述,是对课文内容进行抽象、概
括地叙述;复述是重复性叙述,是重复原文或接近原文的叙述。
概述不像复述那样突出地要
求记忆力,从思维方面说,它比复述更多的要求分析、比较综合、归纳。
从语言方面说,它
不像复述过多地重复别人的语言,而更看重组织自己的语言、运用概括性的语言。
概述不论
是理解方面对思维系统的要求,还是表达方面对语言的要求,都对学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
如果一学年能安排三四个口头概述单元训练,练习几十篇文章的口头概述,每个学生登台四
五次,定能收到可喜的效果。
如能辅以课外阅读的口头概述练习,不仅学生的概括能力会提高,而且学生也能开拓视野,增长见识,全班学生的学习兴趣都会被普遍调动起来。
口头概述为笔头概述奠定基础,笔头概述帮助口头概述条理化、严密化,它们在阅读课
文中虽各成独立的训练系统,但又相辅而行。
我相信只要在教学中授之以渔,肯定能使学生
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共同得到提高。
总之,提高学生的概括能力是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对学生阅读能力、抓住重
点能力和提炼能力的一个综合训练。
小学生概括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学
生的学习能力也是参差不齐的。
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必须用持之以恒的耐心,进行科学
的教学,长此以往,我相信在这一块教学中一定会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和更有指导作用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