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染控制微生物课后题答案
微生物污染控制工程
微生物污染控制工程PCR技术:一种体外扩增核酸序列从而得到多个核酸拷贝的技术。
FISH:放射性原位杂交的方法。
土壤中的微生物的作用?答:①分解动植物尸体为简单的有机物。
②固定大气中的氮供植物使用。
③维持自然界的碳循环。
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的三个经典实验:①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②噬菌体感染实验。
③病毒的拆开与重建实验Hershey和chase(1952)用跟踪同位素法证明了上述。
磷酸+脱氧核糖+碱基=脱氧核苷酸微生物的变异包括突变和基因重组。
F因子:又称为致育因子,是一种质粒,为环状DNA,它可以决定细菌的性别。
诱变育种:利用物理、化学等因素,诱发基因突变,并从中筛选出具有某一优良性状的突变体。
基因工程:用人为的方法将所需要的某一供体生物的遗传物质,在离体条件下用适当的工具酶进行切割后,把它与作为载体的DNA分子连接起来,然后与载体一起导入更易生长、繁殖的受体细胞中,从而获得新物种的一种崭新的技术。
协同氧化作用,又称共代谢作用,是指微生物在有它可利用的唯一碳源存在时,对原来不能利用的物质也能分解代谢的现象。
合成洗涤剂的主要成分为表面活性剂,根据表面活性剂在水中的电离性状分为:阴离子型,阳离子型,非离子型和两性电解质四大类。
通常的曝气方式有鼓风曝气,表面加速曝气和射流曝气。
废水中的产荚膜细菌可分泌出粘性物质,并相互连接形成菌胶团。
废水的生物学处理系统是通过人工控制的微小生态系统,在这个生态系统中,微生物对有机物转换效率之高是任何天然的生态系统所不可比拟的。
与好氧生物处理方法相比,厌氧法处理废水的有点:①厌氧法处理废水可直接处理高浓度有机废水,耗能少,运行费用低。
②污泥产率低。
采用好氧法处理废水,微生物繁殖速度快,剩余污泥生成率高。
③需要附加的营养物少。
④厌氧处理废水可以回收沼气。
原生动物营养方式:动物性营养,植物性营养,腐生性营养,寄生性营养。
细胞壁基本结构(不变结构)原生质体:细胞膜,细胞质及核质细菌的结构可分为特殊结构:荚膜、鞭毛、芽孢(可变结构)菌丝分有隔菌丝和无隔菌丝。
【哈工大市政环境工程学院】污染控制微生物、水分析化学1997-2013全套优秀考研资料汇总
★哈尔滨工业大学012市政环境学院污染控制微生物、水分析化学2013内部辅导全套考研资料库、试题笔记库★【◆2011年10月—2015年10月更新◆】适用专业:0830环境科学与工程(含083001环境科学、083002环境工程两个二级学科)、081403市政工程、085213建筑与土木工程(工程硕士)、085229环境工程(工程硕士)、★081420城市水资源、085229环境工程稀贵套餐:Ⅰ.旗舰级黄金套餐★★★Ⅱ.尊贵领袖级套餐★★★★Ⅲ.超级套餐VIP白金版★★★★哈工大硕博联合团队信度认证:Ⅰ、证件照片:哈尔滨工业大学本科学生证、学生卡、研究生证、研究生卡、饭卡、图书卡、团队成员博士录取通知书、研究生录取通知书、各院辅导班多年听课证数码照片。
Ⅲ、票据照片:中国邮政EMS国内特快专递、国内快递包裹、国内慢速包裹、国内挂号印刷品、顺风快递1000张邮寄回执收据清晰数码照片Ⅳ、资料照片:可欣赏团队空间各学院全套王牌资料高清晰全集数码照片进行验证。
Ⅴ、联系方式:QQ为VIP会员,两部业务电话24小时开机。
Ⅵ、团队面购:哈尔滨地区考生可预约后持本人学生证来工大本部或工大二区直接购买资料。
所有资料在其各自领域都是之最,突破了连续6年获得"考生最爱之王牌资料"的殊荣!『品牌资料、王牌资料、金牌资料、名牌资料』全套“精华版▲上乘”笔记、经典VIP笔记、课件、资料、教案、录音、指南需要满足的条件,是:1、抄写者必须是哈工大本院专业课方面突出并且字体俊美善于记录的女生(男生如果各项指标高也可)2、字体必须清晰幽美、抄写必须详尽并有条理性和逻辑性,以供参看。
(乱七八糟的坚决不在本列)3、抄写者必须是专业课单科考试成绩非工科130~140分、工科110~120分的牛人。
4、该笔记必须是第一次原版经典复印,而非二次、三次、N次粗糙复印。
(很多卖家都是N次复印)5、辅导班录音必须用高清晰录音笔或者品牌MP3进行录制,有杂音的不在本范围内。
污染控制微生物课后习题解析--第十五章
污染控制微生物课后题答案(第十五章生物修复技术)第十五章生物修复技术1、什么是生物修复?同物理、化学方法相比有什么优缺点?利用生物特别是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去除或消除环境污染的一个受控或者自发进行的过程,称为生物修复。
优点:费用低;环境影响小;最大限度降低污染物浓度;处理其他技术难以应用的场地;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同时处理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
缺点:微生物不能降解所有进入环境的污染物;生物修复需要具体考察;生物修复只能降解特定物质;微生物活性受温度和其他环境条件影响。
2、生物修复受哪些因素影响?微生物营养盐、电子受体(氧、有机物分解的中间产物和无机物)、共代谢基质、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的物理化学性质、污染现场和土壤的特性。
3、土壤的生物修复有哪些方法?原位处理法:在受污染地区直接采用生物修复技术,不需要将土壤挖出和运输。
一般利用土著微生物处理,有时也加入经过驯化和培养的微生物以加速处理。
适用于处理污染时间较长、状况已基本稳定的地区或者受污染面积较大的地区。
具体方式包括生物通风、地耕处理等异位处理包括挖掘堆置处理、反应器处理、堆肥法。
挖掘堆置处理法是将受污染的土壤从污染地区挖掘起来,防止污染物向地下水或更广大的地域扩散,将土壤运输到一个经过各种工程准备的地点堆放,形成上升的斜坡,并在此进行生物修复的处理,处理后的土壤再运回原地。
反应器处理法是将受污染的土壤挖掘起来,与水混合后,在接种了微生物的反应器内进行处理,其工艺类似于污水生物处理法。
堆肥法是将污染土壤和水、营养物、泥炭、稻草和动植物肥料混合后,使用机械或压气系统充氧,同时加石灰调节PH值。
经过一段时间的发酵处理,大部分污染物被降解,标志堆肥完成。
4、地下水生物修复有哪些方法?地下水生物修复技术包括原位处理法、物理阻拦、地上处理等方法。
物理阻拦是指使用暂时的物理屏障以减缓并阻滞污染物在地下水中的进一步迁移。
地上处理是将受污染的地下水从地下水层中抽取出来,然后在地面上用一种或多种工艺处理之后,再将水注入底层。
水污染控制工程(唐玉斌) 课后习题答案+考试重点
第十三章废水生物处理的基本理论概念:①底物和基质:在废水生物处理中,废水中能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化学反应的物质②比基质利用率:每单位重量微生物体对基质的利用速率q=(dS/dt)u /X③产氯系数:单位质量的基质被利用后增长的微生物的质量Y=dX/dS④比增长速率:每单位重量的微生物的增长速率u=(dX/dt)g /X⑤污泥龄:曝气池中工作着的活性污泥总量与每日排放的剩余污泥数量之比值。
⑥内源呼吸系数Kd:指单位微生物体内单位反应时间内由于内源呼吸而消耗的微生物的量1、好氧生物处理和厌氧生物处理有何区别?答:①起作用的微生物不同。
好氧处理中是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微生物起作用,而厌氧处理中有两大类群微生物起作用,先是厌氧菌和兼性菌,后是另一类厌氧菌。
②产物不同。
好氧处理中,有机物转化为CO2、H2O、NH3或NO2-、NO3-、PO43-、SO42-等,且基本无害,处理后的水无异臭。
厌氧处理中,有机物转化为CH4、NH3、胺化物或者氮气、H2S等,产物复杂,出水有异臭。
③反应速率不同。
好氧处理中,由于氧气作为电子受体,有机物氧化比较彻底,释放的能量多,因而有机物转化速率快,废水在设备内的停留时间短,设备体积小。
厌氧处理中有机物氧化不彻底,释放的能量少,所以有机物的转化速率慢,需要反应的时间长,设备体积庞大。
④对环境条件的要求不同。
好氧处理要求充分供氧,对环境条件要求不太严格。
厌氧处理要求绝对厌氧环境,对条件(PH、温度等)要求甚严。
2、在废水生物处理过程中,起作用的微生物主要有哪些?各种微生物所起的作用是什么?答:主要有:细菌(真细菌)(1吸附和分解有机物2为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提供良好的生存条件和附着场所)、古菌(用于有机废水的厌氧处理、用于极端水环境的生物修复工程)、真菌(在活性污泥曝气池中,真菌菌丝形成的丝状体对活性污泥的凝聚起着骨架作用)、藻类(利用光能CO2NH3PO43-生成新生细胞并释放氧气为水体供养)、原生动物(1起辅助净化作用2起指示生物作用)、后生动物(可对水体的污染状况做出定性判断)。
微生物课后习题题目及答案
微⽣物课后习题题⽬及答案微⽣物学课后习题及答案第⼀章绪论1.什么是微⽣物和微⽣物学答:微⽣物是指⾁眼难以看清的微⼩⽣物,包括病毒,亚病毒,细菌,古⽣菌,真菌,单细胞藻类和原⽣动物。
微⽣物学指研究微⽣物在⼀定条件下的形态结构,⽣理⽣化,遗传变异,基因和基因组以及微⽣物的进化,分类,⽣态等⽣命活动规律以及其应⽤的⼀门学科。
2.微⽣物的主要特征是什么答:个体⼩,结构简单,繁殖快,易培养,易变异,分布⼴3.为什么说微⽣物与⼈类的关系⾮常重要并不能被其他⽣物所代替答:微⽣物给⼈类带来了巨⼤的利益,也涉及到⼈类的⽣存。
许多重要产品如⾯包,奶酪,抗⽣素,疫苗,维⽣素和酶的⽣产离不开微⽣物,同时参与地球上的物质循环,是⼈类⽣存环境中必不可少的成员。
但它也给⼈类带来许多灾难,许多疾病及⾷品腐败等也是由微⽣物引起的。
4.虎克,巴斯德和柯赫对微⽣物学形成与发展的重要贡献答:虎克:利⽤⾃制显微镜发现了微⽣物世界巴斯德:a.彻底否定了“⾃然发⽣”学说b.发现将病原菌减毒可诱发免疫性,⾸次制成狂⽝病疫苗,进⾏预防接种c.证实发酵是由微⽣物引起的d.创⽴巴斯德消毒法柯赫:a.证实了炭疽病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证实肺结核的病原菌c.提出柯赫原则d.创⽴了分离纯化微⽣物的技术等5.简述微⽣物学在⽣命科学发展中的地位,根据你的观点描述发展前景答:a.20世纪40年代,随着⽣物学的发展,许多⽣物学难以解决的理论和技术问题⼗分突出,特别是遗传学上的争论问题,是微⽣物这样⼀种简单⽽⼜具有完整⽣命活动的⼩⽣物成了⽣物学研究的“明星”,微⽣物学被推到⽣命科学发展的前沿,获得迅速发展,为声明科学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
b.未来微⽣物学更加绚丽多彩,多学科交叉,基因组研究的深⼊和扩展将使微⽣物的基础研究及其应⽤将呈现前所未有的局⾯第⼆章微⽣物的纯培养和显微技术1、为什么要进⾏微⽣物的分离纯化?什么叫⽆菌技术?因为在天然条件下,所采集的⽤于培养的材料中,多种微⽣物呈共⽣关系,⽽⼀般情况下只有纯培养物才能提供可重复的结果,故需进⾏微⽣物的分离纯化。
(完整版)污染控制微生物课后题答案
(完整版)污染控制微⽣物课后题答案第⼀章绪论1、何谓微⽣物?微⽣物有何特点?微⽣物⼀词并⾮⽣物分类学上的专⽤名词,⽽是指所有形体微⼩单细胞的,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细胞,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甚⾄电⼦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低等⽣物的通称。
微⽣物类群⼗分复杂,其中包括不具备细胞结构的病毒,单细胞的细菌和蓝细菌,属于真菌的酵母菌和霉菌,单细胞藻类和原⽣动物、后⽣动物等。
微⽣物具有个体微⼩,分布⼴泛;种类繁多,代谢旺盛;繁殖快速,易于培养;容易变异,利于应⽤特点。
2、何谓原核微⽣物和真核微⽣物?⼆者有何区别?凡是细胞核发育不完全,仅有⼀个核物质⾼度集中的核区,不具核膜,核物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的界限,没有分化的特异细胞器,只有膜体系的不规则泡沫结构,不进⾏有丝分裂的细胞成为原核细胞,由原核细胞构成为微⽣物称为原核微⽣物。
反之,凡是具有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有核膜,有⾼度分化的特异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尔基体),进⾏有丝分裂的细胞成为真核细胞,由真核细胞构成的微⽣物称为真核微⽣物。
3、概述微⽣物在环境污染控制中的作⽤。
a、在给⽔⼯程中的应⽤⽔中往往存在致突变污染物,这些物质可以利⽤微⽣物检测出来。
另外,藻类⼤量滋⽣时会堵塞给⽔⼚的滤池,并会使⽔中带有异味和增加⽔的⾊度和浊度等,因此,在给⽔⼯程中应尽可能出去这些微⽣物,以提供符合标准的⽣活饮⽤⽔和⼯业⽣产⽤⽔。
同时,也可利⽤⼯程菌形成固定化⽣物活性炭,来消除⽔中的微量有机物;利⽤微⽣物⽣产⽣物絮凝剂,取代⽆机和有机絮凝剂,以进⼀步提⾼⽔质、b、在排⽔⼯程中的应⽤可以利⽤各种微⽣物的分解作⽤,对废⽔中的污染物进⾏降解和转化,使之矿化且使⽔中的重⾦属得以适当转化。
另外,在受污染⽔体的⽣物修复技术中,微⽣物起着极为重要的作⽤。
c、在⼟壤净化中的作⽤⼟壤环境⽇益恶化,被我污染的⼟壤通过对地下⽔和地表⽔形成⼆次污染和经⼟壤-植物系统由⾷物链进⼊⼈体,直接危及⼈体健康。
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
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答案污染控制工程是一门涉及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的重要学科,通过研究和应用各种技术手段,旨在减少或消除环境中的污染物。
在学习这门课程时,我们会遇到各种习题,下面是一些常见的习题及其答案,供大家参考。
1. 什么是大气污染?列举几种常见的大气污染物。
大气污染指的是大气中存在的有害物质超过了一定浓度,对人类健康和环境造成危害。
常见的大气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氮氧化物、颗粒物、臭氧等。
2. 请解释一下废水处理中的生物处理方法。
生物处理是一种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物和氧化无机物的方法。
常见的生物处理方法包括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生物滤池法。
这些方法通过培养和利用微生物群落,将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3. 请简要介绍一下固体废物处理的方法。
固体废物处理的方法包括填埋、焚烧和回收利用。
填埋是将废物掩埋在地下,焚烧是通过高温将废物燃烧为灰渣,回收利用则是将废物中有价值的物质进行回收再利用。
4. 什么是环境影响评价?为什么要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评价是指对建设项目、规划方案或政策措施进行环境影响的预测、评价和控制的过程。
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的目的是为了保护环境、协调发展,确保项目或政策在环境方面的可持续性。
5. 请解释一下噪声污染的成因和治理方法。
噪声污染是指超过人体听觉和生理承受能力的噪声对人类健康和生活环境造成的危害。
噪声污染的成因包括交通噪声、工业噪声和社会生活噪声等。
治理方法包括降低噪声源的噪声产生、传播和接受三个环节,如加装隔音设备、优化交通组织、建设隔音屏障等。
6. 请简要介绍一下环境监测的方法和意义。
环境监测是指对环境中污染物浓度、物理参数等进行定量监测和分析的过程。
环境监测的方法包括现场监测、采样分析和遥感监测等。
环境监测的意义在于了解环境质量状况,评估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为环境保护和污染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7. 请解释一下环境风险评估的概念和步骤。
微生物生长与控制习题及答案
第七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习题、名词解释1.微生物连续培养2.抗微生物剂3.抗生素4.抗代谢物5.微生物的抗药性6.灭菌7.消毒8.生长曲线9. 深层液体培养:、填空题1.一条典型的生长曲线至少可分为、、和4 个生长时期。
2.测定微生物的生长量常用的方法有、、和。
而测定微生物数量变化常用的方法有、、和;以生物量为指标来测定微生物生长的方法有、和。
3.获得细菌同步生长的方法主要有(1)和(2),其中(1)中常用的有4. 控制连续培养的方法有5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有等。
6•对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物品可用进行灭菌;而对牛奶或其他液态食品一般米用灭菌, 其温度为,时间7 .通常,细菌最适pH的范围为,酵母菌的最适pH范围,霉菌的最适pH值范围是杀灭或抑制微生物的物理等。
9.抗生素的作用机制有10.抗代谢药物中的磺胺类是由于与相似,从而竞争性地与二氢叶酸合成酶结合,使其不能合成三、选择题1. 以下哪个特征表示二分裂?()A、产生子细胞大小不规则 B 、隔膜形成后染后体才复制C、子细胞含有基本等量的细胞成分 D 、新细胞的细胞壁都是新合成的2. 代时为0.5h的细菌由103个增加到109个时需要多长时间?()A、40h B 、20h C 、10h D 、3h3. 如果将处于对数期的细菌移至相同组分的新鲜培养基中,该批培养物将处于哪个生长期?()A、死亡期B 、稳定期C、延迟期D、对数期4. 细菌细胞进入稳定期是由于:①细胞已为快速生长作好了准备;②代谢产生的毒性物质发生了积累;③能源已耗尽;④细胞已衰老且衰老细胞停止分裂;⑤在重新幵始生长前需要合成新的蛋白质()。
A、1,4 B 、2,3 C 、2,4 D 、1,55. 对生活的微生物进行计数的最准确的方法是()。
A、比浊法 B 、显微镜直接计数C、干细胞重量测定 D 、平板菌落记数6. 下列哪咱保存方法全降低食物的水活度?()A、腌肉B、巴斯德消毒法C、冷藏D、酸泡菜7. 连续培养时培养物的生物量是由()来决定的。
污染控制微生物学试题
污染控制微⽣物学试题季污染控制微⽣物试题C⼀、填空(0.5分×30)1.微⽣物⼀词并⾮(⽣物分类学上)的专⽤名词,⽽是指所有(形体微⼩)、(结构较为简单),⼀般须借助光学显微镜甚⾄电⼦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低等⽣物的(统称),包括病毒、(原核⽣物)、(真菌)、(单细胞藻类)以及(原⽣动物)和(后⽣动物)等。
2. ⽆论是动、植物病毒或噬菌体,其增殖过程基本相同,⼤致分为(吸附)、(侵⼊和脱壳)、(⽣物合成)和(装配与释放)等连续⼏个阶段。
3. 微⽣物数量的测定可以采⽤:显微镜计数法、(⽐浊)法、(平板菌落计数)法和(薄膜过滤计数)法等。
4. 基因重组的主要⽅式包括(转化)、(接合)和(转导)。
5. 有机废⽔的厌氧⽣物处理,主要依靠(产酸发酵菌群)、(产氢产⼄酸菌群)、(同型产⼄酸菌群)和(产甲烷菌群)等四⼤类群微⽣物作⽤完成的。
6. 组成RNA的碱基包括(A )、(G )、(C )和(U )等四种。
7. 有机废⽔厌氧⽣物处理中,常见的产酸发酵类型有(⼄醇型发酵)、(丙酸型发酵)和(丁酸型发酵)等三种。
⼆、术语解释(2分×10)1. 异染粒:⼜称捩转菌素,主要成分是多聚偏磷酸盐,具有较强的嗜碱性或嗜中性。
因为它被蓝⾊染料(如甲烯蓝)染⾊后不呈蓝⾊⽽呈紫红⾊⽽得名。
⼀般认为它可能是磷源和能源性贮藏物。
2. 菌胶团:产⽣荚膜与粘液层的细菌,相互粘连在⼀起,形成具有⼀定形态的细菌集团,具有共同的粘液层,内含许多细菌。
3.培养基:由⼈⼯配制的,供给微⽣物⽣长繁殖或积累代谢产物所⽤的营养基质,叫做培养基。
它是科学研究、⽣产微⽣物制品及应⽤等⽅⾯的基础,由于各种微⽣物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不同,所以培养基的种类也很多。
为此,在配制培养基时需要针对微⽣物不同的营养类型,满⾜特定的⽣长条件,并根据不同的培养⽬的,选择适宜的培养基。
4. 固有酶与适应酶:微⽣物⽣活过程中分泌的,与其作⽤底物存在与否⽆关的酶称为固有酶;⼀般情况下并不表达,只有在⼀定条件刺激下才会分泌的酶称为适应酶。
水污染控制练习题含答案
水污染控制练习题含答案一、单选题(共70题,每题1分,共70分)1、某城市污水处理厂,进水BOD5为80mg/L,氨氮为45mg/L,但在实际运行过程中经常出现氨氮去除率大于90%,而TN去除率仅为40%的现象,下面哪一项可能是导致系统TN去除率较低的原因?( )A、进水C/N比低B、曝气不充分C、污泥回流比高D、污泥龄长正确答案:A2、凝聚和混凝法一般用来分离( )污染物。
A、胶体态B、离子态C、悬浮物D、分子态正确答案:A3、扩散渗析的推动力是( )。
A、能量差B、电位差C、浓度差D、压力差正确答案:C4、厌氧消化过程中,甲烷细菌生长最适宜的pH值范围是( )。
A、6.8~7.2B、6.5~7.5C、6.8~7.0D、7.0~7.2正确答案:A5、下列不属于《污水综合排放标准》中规定的第一类污染物的是( )。
A、总砷B、六价铬C、氰化物D、烷基汞正确答案:C6、工业废水与城市污水的水量、水质都是随时间而不断变化,为了改善废水处理设备的工作条件,在许多情况下需要对水量进行( ),对水质进行( )。
A、均和,均和B、均和,调节C、调节,调节D、调节,均和正确答案:D7、剩余活性污泥含水率达( )。
A、0.99B、0.69C、0.79D、0.89正确答案:A8、厌氧消化过程中,首先发生的是酸性消化阶段,参与这一阶段的微生物主要是( )。
A、产酸细菌B、非酸性腐化细菌C、非水解细菌D、产甲烷细菌正确答案:A9、污泥处理与废水处理相比( )。
A、设备简单,管理容易,费用较少B、设备复杂,管理麻烦,费用昂贵C、工艺几乎相同,相差无几D、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B10、下列关于水体净化和生态修复工程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
A、污水土地处理的微生物净化机理,主要是利用土壤中含有的大量自养型微生物,对悬浮性有机固体和溶解性有机物进行生物降解B、厌氧生物塘常应用于废水脱氮处理、废水中溶解性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或二级处理出水的深度处理C、人工湿地对废水中含有的重金属及难降解有机物的净化能力不足,因此对工业废水和农业废水等并不合适D、污水的土地处理工程是利用土壤一微生物一植物组成的生态系统的自我调控和人工调控机制,对污水中的污染物进行净化的过程正确答案:D11、污水的厌氧反应全过程要经历( )阶段。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含答案
水污染控制工程作业标准答案第一章1.简述水质指标在水体污染控制、污水办理工程设计中的作用。
答:水质污介入标是评论水质污染程度、进行污水办理工程设计、反应污水处理厂办理成效、展开水污染控制的基本依照。
2.剖析总固体、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及挥发性固体指标之间的相互联系答:水中所有残渣的总和称为总固体( TS),总固体包含溶解性固体( DS)和悬浮性固体( SS)。
水样经过滤后,滤液蒸干所得的固体即为溶解性固体(DS),滤渣脱水烘干后即是悬浮固体( SS)。
固体残渣依据挥发性能可分为挥发性固体( VS)和固定性固体( FS)。
将固体在 600℃的温度下灼烧,挥发掉的即市是挥发性固体( VS),灼烧残渣则是固定性固体( FS)。
溶解性固体一般表示盐类的含量,悬浮固体表示水中不溶解的固态物质含量,挥发性固体反应固体的有机成分含量。
3.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指标的含义是什么?剖析这些指标之间的联系与差别。
答:生化需氧量( BOD):水中有机污染物被好氧微生物分解时所需的氧量称为生化需氧量。
化学需氧量( COD):在酸性条件下,用强氧化剂将有机物氧化为CO2、H2O所消耗的氧量。
总有机碳( TOC):水样中所有有机污染物的含碳量。
总需氧量( TOD):有机物除碳外,还含有氢、氮、硫等元素,当有机物全都被硫等,此时需氧量称为总需氧量。
这些指标都是用来评论水样中有机污染物的参数。
生化需氧量间接反应了水中可生物降解的有机物量。
化学需氧量不可以表示可被微生物氧化的有机物量,别的废水中的复原性无机物也能耗费部分氧。
总有机碳和总需氧量的测定都是焚烧化学法,前者测定以碳表示,后者以氧表示。
TOC、TOD的耗氧过程与 BOD 的耗氧过程有实质不一样,并且因为各样水样中有机物质的成分不一样,生化过程差别也大。
各样水质之间 TOC或TOD与 BOD不存在固定关系。
在水质条件基真同样的条件下, BOD与TOD或TOC之间存在必定的有关关系。
水污染控制工程 课后答案
第10章试说明沉淀有哪些类型?各有何特点?讨论各类型的联系和区别。
答:自由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固体之间互不干扰,颗粒各自单独进行沉淀, 颗粒沉淀轨迹呈直线。
沉淀过程中,颗粒的物理性质不变。
发生在沉砂池中。
絮凝沉淀:悬浮颗粒浓度不高;沉淀过程中悬浮颗粒之间有互相絮凝作用,颗粒因相互聚集增大而加快沉降,沉淀轨迹呈曲线。
沉淀过程中,颗粒的质量、形状、沉速是变化的。
化学絮凝沉淀属于这种类型。
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悬浮颗粒浓度较高(5000mg/L以上);颗粒的沉降受到周围其他颗粒的影响,颗粒间相对位置保持不变,形成一个整体共同下沉,与澄清水之间有清晰的泥水界面。
二次沉淀池与污泥浓缩池中发生。
压缩沉淀:悬浮颗粒浓度很高;颗粒相互之间已挤压成团状结构,互相接触,互相支撑,下层颗粒间的水在上层颗粒的重力作用下被挤出,使污泥得到浓缩。
二沉池污泥斗中及浓缩池中污泥的浓缩过程存在压缩沉淀。
联系和区别:自由沉淀,絮凝沉淀,区域沉淀或成层沉淀,压缩沉淀悬浮颗粒的浓度依次增大,颗粒间的相互影响也依次加强。
2、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和平流式沉砂池有何区别?答:设置沉砂池的目的和作用:以重力或离心力分离为基础,即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从而能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以免这些杂质影响后续处理构筑物的正常运行。
平流式沉砂池是一种最传统的沉砂池,它构造简单,工作稳定,将进入沉砂池的污水流速控制在只能使相对密度大的无机颗粒下沉,而有机悬浮颗粒则随水流带走,从而能从污水中去除砂子、煤渣等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
曝气沉砂池的工作原理:由曝气以及水流的螺旋旋转作用,污水中悬浮颗粒相互碰撞、摩擦,并受到气泡上升时的冲刷作用,使粘附在砂粒上的有机污染物得以去除。
曝气沉砂池沉砂中含有机物的量低于5%;由于池中设有曝气设备,它还具有预曝气、脱臭、防止污水厌氧分解、除泡以及加速污水中油类的分离等作用。
第四版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周群英)
环境工程微生物学课后习题答案(周群英第四版)目录环境工程微生物学................................................................................... 错误!未定义书签。
绪论 (2)1、何谓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 (2)2、何谓真核微生物?它包括哪些微生物? (2)3、微生物是如何分类的? (2)6、写出大肠埃希氏杆菌和桔草芽孢杆菌的拉丁文全称。
(2)7、微生物有哪些特点? (2)第一章病毒 (2)第二章原核微生物 (7)1、细菌有哪几种形态?各举一种细菌为代表。
(7)2、细菌有哪些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它们各有哪些生理功能? (7)3、荚膜、粘液层、菌胶团和衣鞘 (7)第三章真核微生物 (12)第四章微生物的生理 (15)第五章微生物的生长繁殖与生存因子 (20)第六章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28)第七章微生物的生态 (35)第八章微生物在环境物质循环中的作用 (40)第九章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 (44)第十章有机固体废物与废弃的微生物处理及微生物群落 (48)第十一章有机固体废物与废气的微生物处理及其微生物群落 (54)1,何谓堆肥法,堆肥化和堆肥? (54)2,叙述好氧堆肥的机理。
参与堆肥发酵的微生物有哪些? (54)3,好氧堆肥的运行条件有哪些? (55)4,好氧堆肥法有几种工艺?简述各个工艺的过程。
(55)第十二章微生物学新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60)1. 酶制剂剂型有几种? (60)2. 何谓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 (60)3. 酶和酶菌体固定化方法有哪几种?各用什么载体? (60)4. 固定化酶和固定化微生物有什么优点?存在什么问题? (60)5. 生物膜是固定化微生物吗?为什么? (60)6. 何谓表面活性剂?生物表面活性剂有哪几类? (60)7. 絮凝剂有几类?微生物絮凝剂在污水生物处理中起什么作用? (60)8. 叙述污水处理中微生物絮凝剂的作用原理? (60)9. 微生物制剂有哪些用途? (60)10. 有几种产氢微生物?它们是如何产氢的? (61)11. 请叙述微生物产氢电池的工作原理。
08真题—污染控制微生物
一、名词解释(2分×10)1.氧化磷酸化2.孢子与孢芽3.裂解量4.无氧呼吸5.6.7.载体蛋白8.生态演替9.基因工程10.生态幅11.呼吸与发酵12.同型分裂二、填空(20×1)1.放线菌的孢子繁殖方式有()()()2.病毒的化学组成()()3.微生物在自然界碳素循环中的作用是()和()4.米门方程的推导依据是()5.乳糖蛋白胨培养基中甲酚紫的作用是()6.EMP途径的产物是()()()7.根据碳源的不同将微生物分为()()8. ()()和结构基因构成构成操纵子9.根据()()()实验证明核酸是遗传物质三、单选()1.细菌形成荚膜在()期(答案C.稳定期)2.检验水中病毒的方法()(答案B.蚀斑检验法)3.产甲烷菌能将哪些物质转化为甲烷(答案B.一碳有机物)4.使蛋白质变性导致酶促反应速度下降的因素是C.温度D.抑制剂5.下列哪项不是芽胞的作用A.繁殖B.休眠四.简答(10×5)1.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区别2.底物浓度与酶促反应关系3.为何湿热灭菌效果优于干热灭菌?4.解释由于反硝化作用引起二沉池沉淀效果变差的原因5.铁细菌的营养方式,在输水管线中的危害6. 赤潮的微生物学原理7.细胞壁的化学组成及生理功能8.配置培养基基本原则9.举例说明在废水生化处理系统中的竞争关系10.诱变育种主要过程五.实验1.利用比浊法及活菌计数法均能测得细菌的生长曲线,两者有何异同2.怎样筛选出目标微生物六.论述10描述活性污泥中微生物的演替规律和指导作用七.综述25分析A/O工艺中有机污染物在系统内的转化规律08真题手写版(根据老师上课记录)。
《环境微生物》课后答案完整版
《环境微⽣物》课后答案完整版第⼀篇微⽣物学基础第⼀章⾮细胞结构的超微⽣物——病毒1 病毒是⼀类什么样的微⽣物?它有什么特点?答:病毒没有合成蛋⽩质的机构——核糖体,也没有合成细胞物质和繁殖所必备的酶系统,不具独⽴的代谢能⼒,必须专性寄宿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依靠宿主细胞合成病毒的化学组成和繁殖新个体。
其特点是:病毒在活的敏感宿主细胞内是具有⽣命的超微⽣物,然⽽,在宿主体外却呈现不具⽣命特征的⼤分⼦物质,但仍保留感染宿主的潜在能⼒,⼀旦重新进⼊活的宿主细胞内⼜具有⽣命特征,重新感染新宿主。
2病毒的分类依据是什么?分为哪⼏类病毒?答:依据是:病毒是根据病毒的宿主、所致疾病、核酸的类型、病毒粒⼦的⼤⼩、病毒的结构、有或⽆被膜等进⾏分类的。
根据转性宿主分类:有动物病毒、植物病毒、细菌病毒(噬菌体)、放线菌病毒(噬放线菌体)、藻类病毒(噬藻体)、真菌病毒(噬真菌体)。
按核酸分类:有DNA病毒和RNA病毒。
3病毒具有什么样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答:病毒的化学组成有蛋⽩质和核酸。
还含有脂质和多糖。
整个病毒体分两部分:蛋⽩质⾐壳和核酸内芯,两者构成核⾐壳。
蛋⽩质⾐壳是由⼀定数量的⾐壳粒按⼀定的排列组合构成的病毒外壳。
核酸内芯有两种:核糖核酸(RNA)和脱氧核糖核酸(DNA)。
4叙述⼤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
答:⼤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繁殖过程有:吸附、侵⼊、复制、聚集与释放。
⾸先,⼤肠杆菌T系噬菌体以它的尾部末端吸附到敏感细胞表⾯上某⼀特定的化学成分,或是细胞壁,或是鞭⽑,或是纤⽑。
噬菌体侵⼊宿主细胞后,⽴即引起宿主的代谢改变,宿主细胞内的核酸不能按⾃⾝的遗传特性复制和合成蛋⽩质,⽽由噬菌体核酸所携带的遗传信息所控制,借⽤宿主细胞的合成机构复制核酸,进⽽合成噬菌体蛋⽩质,核酸和蛋⽩质聚集合成新的噬菌体,这个过程叫装配。
⼤肠杆菌T系噬菌体的装配过程如下:先合成含DNA的头部,然后合成尾部的尾鞘、尾髓和尾丝,并逐个加上去就装配成⼀个完整的新的⼤肠杆菌T系噬菌体。
微生物课后答案
第七章1什么是微生物的生长,繁殖?试比较细菌,酵母菌,丝状真菌个体生长的异同?微生物细胞的组分和结构有规律,按照比例地增加的过程称为生长。
微生物生长到一定阶段经过细胞结构的复制和重建引起个体数目的增多的生物学过程称为繁殖。
相同点:细胞的体积的增大,原生质量增加,细胞结构的组建,核和细胞的分裂。
不同点:细菌横隔壁向心生长,最终在中心会合,形成两个子细胞。
酵母菌出芽生殖,形成两个不均等的细胞。
丝状真菌的生长方式是顶端生长。
2何为同步生长?用哪些方法可获得同步生长的微生物?培养物中的群体细胞都处于同一生长阶段,并同时分裂的生长方式称为同步生长。
可以用选择法1离心分离法,2过滤分离法,3膜洗脱法。
二,诱导法1控制温度,2控制培养基成分。
3什么是生长曲线?指出细菌生长曲线各时期的形态和生理特点及其实际应用。
培养间细菌菌数变化规律的曲线称为细菌的生长曲线。
1延迟期特点a生长速率为0,b细胞体积增大,c原生质嗜碱性提高,d诱导酶活性加强,e对不良条件敏感。
2对数期特点a生长速率最大,b细胞平衡增长,各成分均匀,c酶系活跃,代谢旺盛。
应用:噬菌体的最适寄主,发酵生产的种子材料3稳定期a生长速率为0.b细胞产量最高,c产生有害代谢产物,d物化条件不适合。
应用积累代谢产物。
4衰亡期a生长速率为负值,b衰退型细胞增多,c自溶现象,d产芽孢菌大量形成芽孢此生代谢产物增多。
4测定微生物群体生长的方法有哪些?是比较他们的优缺点。
一,细胞数目的测定方法a直接计数法:优点:快速,简便。
缺点:具有一点的局限性,只适用于单细胞或丝状微生物所产生的孢子。
b平板菌落计数法:优点:适用范围广,适用于含菌极少的样品。
缺点:操作复杂。
C薄膜过滤计数法:优点:可以测定空气中的微生物。
缺点:测定量大。
D比浊法:优点;快速,简便。
缺点:灵敏度差。
二,细胞物质总量的测定方法A,称重法:优点:适用范围广,操作简便。
缺点:精确度低。
B,含氮量测定法:优点:精确度高。
周群英《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3版)章节题库(第九章 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
第九章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一、填空题1.好氧活性污泥的结构和功能的中心是______。
【答案】菌胶团【解析】好氧活性污泥的结构和功能的中心是能起絮凝作用的细菌形成的细菌团块,称为菌胶团。
菌胶团是所有具有荚膜或黏液或明胶质的絮凝性细菌互相絮凝聚集成的细菌团块。
活性污泥中的细菌大多数以菌胶团形式存在。
2.普通滤池内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有:______、______及______。
【答案】生物膜生物;生物膜面生物;滤池扫除生物【解析】普通滤池内生物膜的微生物群落有:①生物膜生物,是以菌胶团为主要组分,辅以浮游球衣菌、藻类等,它们起净化和稳定污(废)水水质的功能。
②生物膜面生物,是固着型纤毛虫,游泳型纤毛虫及微型后生动物,它们起促进滤池净化速度、提高滤池整体处理效率的功能。
③滤池扫除生物,具有去除滤池内的污泥、防止污泥积聚和堵塞的功能。
3.好氧生物膜的培养有______、______和______法。
【答案】自然挂膜法;活性污泥挂膜法;优势菌种挂膜4.膨胀的活性污泥有两种:一种是由丝状细菌引起的______污泥;另一种是由非丝状细菌引起的______膨胀污泥。
【答案】丝状膨胀;菌胶团【解析】若SVI在200mL/g以上,标志着活性污泥发生膨胀。
在活性污泥系统运行不正常的情况下,则会形成由丝状细菌引起的丝状膨胀污泥和由非丝状细菌引起的菌胶团膨胀污泥。
这两种原因引起的膨胀污泥的SV30均在95%以上,甚至达到100%,完全沉不下来。
二、判断题1.好氧活性污泥中不含厌氧微生物。
()【答案】错误【解析】好氧活性污泥是由多种多样的好氧微生物和兼性厌氧微生物(兼有少量的厌氧微生物)与污(废)水中有机和无机固体物质混凝交织在一起,形成的絮状体,又称绒粒。
2.污水厌氧处理后出水可以达标排放。
()【答案】错误【解析】厌氧消化过程中,胶体物质、碎纸、破布等均能被分解,经彻底消化的污泥是很好的肥料,既不会引起土壤板结,也不会散发臭气。
水污染控制工程课后习题第十五章
2 什么事活性污泥?其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活性污泥是指由微生物群体及吸附的污水中的有机物和无机物组成的、 有一定活力、具有良好的净化污水功能的絮绒状泥粒称为活性污泥。 特征:①活性污泥从外观上看,为似矾花状的絮绒颗粒,通常称为生物絮凝 体。②菌胶团是活性污泥的主要组成部分,在活性污泥中有着十分正要的作用。 ③活性污泥以好样细菌为主,主要有假单胞菌属、微球菌属、黄杆菌属、芽孢杆 菌属、动胶杆菌属、产碱杆菌属等,且绝大多数是好氧和兼性异氧型原核细菌, 增值速率高。④活性污泥中的细菌含量一般在 107~108 个/mL 之间,原生动物 为 103 个/mL 左右。⑤活性污泥的性能和含水率有关,正常的活性污泥,凝聚、 沉淀性能好, 经 30min 沉降后一般含水率在 99%左右, 其中固体物质仅占 1%左右。
3 活性污泥正常运行的基本条件是什么?
答:①溶解氧活性污泥中的微生物都是好氧菌,因此,在混合液中保持一定 浓度的溶解氧至关重要。 当混合液中溶解氧的浓度保持在 2mg/L 时,能保证活性 污泥系统正常运行。②营养物质 通常碳、氮、磷这三种营养源作为培养为生物 的所需要营养物质的主体构成, 且其比例要满足 BOD: N: P=100:5:1。 ③温度 活 性污泥中微生物的生理状况和其所处环境的温度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每 一种微生物都有一定的适宜温度范围, 在这范围内, 微生物的生长代谢活动活跃, 生长旺盛,繁殖较快,物质代谢作用亦快。活性污泥处理污水中,曝气池的系统 内的水温,以 20~30℃为适宜范围,若水温超出 35℃或者低于 10℃,处理效果 就会明显下降; 若水温超过 45℃或者低于 5℃, 反应速率将降至最低点甚至停止。 ④pH 值 曝气池内的 pH 值对微生物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活性污泥最适 宜的 pH 值范围是 6.5~8.5,pH 值低于 6.5 时,将对真菌生长有利;当 pH 降低 至 4.5 时,真菌将完全占优势,活性污泥絮凝体遭到破坏,产生污泥膨胀现象, 原生动物完全消失处理水质恶化。同样,pH 值高于 9 时,原生动物将由较活跃 转为呆滞,菌胶团黏性物质解体,活性污泥结构亦遭到破坏。⑤有毒物质 毒物 对微生物的影响是破坏它们的细胞结构, 主要破坏细胞质的细胞质膜和机体内的 酶, 使酶失活, 细胞膜遭到破坏, 机体内的细胞质在一定程度上溢出体外, 同时,
周群英《环境工程微生物学》(第3版)课后习题(第九章 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
第九章水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生态工程及微生物学原理1.什么叫活性污泥?它有哪些组成和性质?答:(1)定义活性污泥是指由各种微生微、真菌、原生动物、微型后生动物和各种有机无机的固体物质混凝交织在一起的一种绒粒,即生物群体及它们所依附的有机物质和无机物质的总称。
(2)组成微生物群体主要包括细菌、原生动物和藻类等。
由外到内为水解细菌、发酵细菌、氢细菌和乙酸菌、甲烷菌、硫酸盐还原菌、厌氧原生动物,其中丝状厌氧菌是厌氧活性污泥的中心骨架,菌胶团是好氧活性污泥的中心骨架。
(3)性质活性污泥颜色各异;含水率高;相对密度与水接近;有沉降性能;有生物活性;有吸附、氧化有机物的能力、有自我繁殖的能力、对进水pH的变化有一定的承受能力、比表面积大。
2.好氧活性污泥中有哪些微生物?答:好氧活性污泥(绒粒)的结构和功能的中心是能起絮凝作用的细菌形成的细菌团块,称为菌胶团。
在其上生长着其他微生物,如酵母菌、霉菌、放线菌、藻类、原生动物和某些微型后生动物(轮虫及线虫等)。
3.叙述好氧活性污泥净化污(废)水的机理。
答:好氧活性污泥净化污(废)水的机理如下:(1)在氧化的条件下,活性污泥绒粒中的絮凝性微生物吸附污水中的有机物。
(2)活性污泥绒粒中的水解性细菌水解大分子有机物为小分子有机物,同时,微生物合成自身细胞。
污水中的溶解性有机物直接被细菌吸收,在细菌体内氧化分解,其中间代谢产物被另一群细菌吸收,进而无机化。
(3)原生动物和微型后生动物吸收和吞食未分解彻底的有机物及游离细菌。
4.叙述氧化塘和氧化沟处理污(废)水的机制。
答:氧化塘(又称氧化沟)一般用于三级深度处理,用以处理生活污水和富含氮、磷的工业废水。
其处理废水机制如下:(1)细菌利用水中的氧将流入氧化塘的有机污(废)水中有机物氧化分解为H2O、CO2、NH3、PO43-、SO42-、NO3-,并利用自身分解含氮有机物产生的NH3和环境中的营养物合成自身细胞物质。
(2)在光照条件下,藻类利用H2O和CO2进行光合作用合成糖类,再吸收NH3和SO42-合成蛋白质,吸收PO43-合成核酸;并繁殖新藻体。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何谓微生物?微生物有何特点?微生物一词并非生物分类学上的专用名词,而是指所有形体微小单细胞的,或个体结构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甚至电子显微镜才能观察到的低等生物的通称。
微生物类群十分复杂,其中包括不具备细胞结构的病毒,单细胞的细菌和蓝细菌,属于真菌的酵母菌和霉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后生动物等。
微生物具有个体微小,分布广泛;种类繁多,代谢旺盛;繁殖快速,易于培养;容易变异,利于应用特点。
2、何谓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二者有何区别?凡是细胞核发育不完全,仅有一个核物质高度集中的核区,不具核膜,核物质裸露,与细胞质没有明显的界限,没有分化的特异细胞器,只有膜体系的不规则泡沫结构,不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成为原核细胞,由原核细胞构成为微生物称为原核微生物。
反之,凡是具有发育完好的细胞核,有核膜,有高度分化的特异细胞器(如线粒体、叶绿体、高尔基体),进行有丝分裂的细胞成为真核细胞,由真核细胞构成的微生物称为真核微生物。
3、概述微生物在环境污染控制中的作用。
a、在给水工程中的应用水中往往存在致突变污染物,这些物质可以利用微生物检测出来。
另外,藻类大量滋生时会堵塞给水厂的滤池,并会使水中带有异味和增加水的色度和浊度等,因此,在给水工程中应尽可能出去这些微生物,以提供符合标准的生活饮用水和工业生产用水。
同时,也可利用工程菌形成固定化生物活性炭,来消除水中的微量有机物;利用微生物生产生物絮凝剂,取代无机和有机絮凝剂,以进一步提高水质、b、在排水工程中的应用可以利用各种微生物的分解作用,对废水中的污染物进行降解和转化,使之矿化且使水中的重金属得以适当转化。
另外,在受污染水体的生物修复技术中,微生物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c、在土壤净化中的作用土壤环境日益恶化,被我污染的土壤通过对地下水和地表水形成二次污染和经土壤-植物系统由食物链进入人体,直接危及人体健康。
利用土壤微生物或筛选驯化的工程菌来进行污染土壤修复的生物修复技术已经成为当前国内外环境保护领域的热点课程。
d、在污染空气净化工程中的作用空气不是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天然环境,利用微生物对污染空气进行净化并不普遍。
例如,城市垃圾中转站的恶臭气体,可以通过向空气中喷洒有效菌群加油净化;在污泥消化过程中产生的含硫化氢的气体,也可以通过生物滤塔得以净化。
另外,在废水、废气、废物的资源化、废旧物质的回收利用、以及环境污染防治中的生物检测和评价等方面,微生物将发挥更大的作用。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1、什么是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基本结构:细胞壁、细胞质膜、细胞质、核质及内含物。
特殊结构:荚膜、芽孢、鞭毛或伞毛等2、细菌细胞各部分结构的化学组成和生理功能?细胞壁:构成细胞壁的主要成分是肽聚糖、脂类和蛋白质,磷壁质是大多数革兰氏阳性细菌细胞壁中组成基质所特有的化学成分。
细胞壁具有保护作用,使细胞免遭外界损伤,维持细胞形状和保持细胞的完整性;细胞壁可以保持原生质体,避免渗透压对细胞产生破坏作用;细胞壁具有多孔性,在营养代谢方面,可以允许水既一些化学物质通过,但对大分子物质有阻挡作用,是有效的分子筛;对于有鞭毛的细菌来说,细胞壁为鞭毛提供支点,支撑鞭毛的运动;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以及噬菌体的敏感性,均决定于细菌细胞壁的化学成分。
细胞膜:化学组成是脂类和蛋白质,少量糖蛋白,糖脂和微量核酸。
细胞膜具有很多重要的生理功能,主要表现为渗透性与转运作用。
细胞膜上特殊的渗透酶和载体蛋白能选择性地转运可溶性的小分子有机化合物及无机化合物,控制营养物、代谢产物进出细胞;转运电子和磷酸化作用,即呼吸作用的场所;排出水溶性的胞外酶,将大分子化合物水解成简单化合物,而后摄入细胞内;生物合成功能。
细胞质:主要成分是水、蛋白质、核酸、脂类、少量的糖类和无机盐类。
细胞质中含有各种酶系统,使细菌细胞与其周围环境不断地进行新陈代谢。
核糖体:由65%的核糖核酸和35%的蛋白质组成,核糖体是合成蛋白质的部位。
间体:由细胞膜以最大量的折皱内陷而形成的层状、管状或囊状物,伸入细胞质内。
间体的存在增大了细胞膜的面积,使酶含量增加。
可能是能量代谢和某些合成代谢的场所,可能与细胞壁合成有关,还可能与核分裂有关。
内含颗粒:异染颗粒,主要成分是多聚偏磷酸盐,一般认为是磷源和能源性贮藏物;聚β—羟基丁酸,是β—羟基丁酸的直链多聚物,是一种碳源和能源性贮藏物;肝糖粒和淀粉粒,二者均可作为碳源和能源被利用;硫粒,是硫素的贮藏物质和能源。
细胞核质和质粒:细菌的核位于细胞质内,为一絮状的核区,核区由一条环状双链DNA分子高度折叠缠绕而成,细菌的核携带遗传信息,其功能是决定遗传性状和传递遗传信息。
质粒是指独立于染色体外,存在于细胞质中,能自我复制,由共价闭合环状双螺旋DNA 分子所构成的遗传因子。
质粒存在与否不至于影响细菌的生存,但许多次生代谢产物的产生受质粒的控制。
荚膜:化学组成主要是多糖类,也有多肽、蛋白质、脂类以及由它们组成的复合物脂多糖、脂蛋白等。
荚膜的功能主要表现为五个方面:对细菌起保护作用,使细菌免受干燥的影响,保护致病菌免受宿主吞噬细胞的吞噬,防止微小动物的吞噬和噬菌体的侵袭,增强对外界不良环境的抵抗力;荚膜有助于细菌的侵染力;荚膜是细胞外贮藏物,当营养缺乏时可作为碳(或氮)源和能源被利用;许多细菌通过荚膜或粘液层相互连接,形成体积和密度较大的菌胶团;堆积某些代谢产物。
芽孢:具有厚而致密的壁,不易透水且含水率低,一般在40%左右,故抗干燥性强;芽孢中DPA含量高,以钙盐的形式存在;在芽孢形成过程中,DPA随即合成,使芽孢具有耐热性,而当芽孢萌发后,DPA释放,则耐热性消失;芽孢中含有耐热酶;芽孢具有高度的折光性,很难着色;芽孢的代谢活力弱,对化学药品、紫外线的抵抗能力强;芽孢的休眠能力是很惊人的,在休眠期间,不能检查出任何代谢活力。
总之,芽孢具有抵抗外界恶劣环境条件的能力,是保护菌种生存的一种适应性结构。
鞭毛:细菌的运动主要是靠鞭毛的作用,鞭毛以很快的速率转动,使细菌每秒钟运动的距离比其细胞长很多倍。
伞毛:细菌表面的一类毛状突起物,比鞭毛细,短而挺直,数量多。
可以分布于整个细胞表面,也可以极生簇出现。
有伞毛的细胞倾向于彼此粘附,在液体培养基的表面形成菌膜;有的伞毛是噬菌体的吸附位点;有的可附着在寄主细胞上;还有的可以作为细菌接合过程中遗传物质的通道。
3、革兰氏染色的主要过程和机理?步骤:先用碱性染料结晶紫染色,再用碘液媒染,然后用酒精脱色,最后用沙黄或番红复染。
机理:一般认为,细胞壁的结构和组成与革兰氏染色反应有关。
在染色过程中,细胞内形成了深紫色的结晶紫-碘的复合物。
由于G+细菌细胞壁较厚,特别是肽聚糖含量较高,网格结构紧密,脂类含量又低,当被酒精脱色时,引起了细胞壁肽聚糖网状结构孔径缩小以致关闭,从而阻止了不溶性结晶紫-碘复合物的浸出,故菌体呈深紫色;相反G-细菌的细胞壁肽聚糖层较薄,含量较少,而脂类含量又高,当酒精脱色时,脂类物质溶解,细胞壁通透性增大,结晶紫-碘复合物也随之被抽提出来,故菌体呈现复染液的红色。
4、什么是菌胶团?菌胶团的功能有哪些?很多细菌细胞的荚膜物质相互融合,连成一体,组成共同的荚膜,内含很多细菌,形成菌胶团。
菌胶团是活性污泥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具有荚膜的功能外,还具有以下功能:具有较强的吸附和氧化有机物的能力;具有较好的沉降性能;防止被吞噬,自我保护。
5、为什么细菌表面带负电荷?细菌体内蛋白质含量在50%以上,菌体蛋白质有很多氨基酸组成。
细菌的等电点在2-5之间,革兰氏阳性菌等电点较低,pI=2-3,革兰氏阴性菌等电点较高,pI=4-5,溶液的ph值比细菌等电点高时,氨基酸中的氨基电离受抑制,羧基电离,细菌带负电。
反之,溶液ph值比细菌等电点低时,羧基电离受抑制,氨基电离,细菌就带正电。
在一般的培养、染色、血清试验过程中,细菌多数处在偏碱性,中性、偏酸性环境中,比所有细菌的等电点都高,所以细菌表面总是带负电。
6、放线菌有哪几种菌丝构成?各种菌丝的功能?基内菌丝:又称营养菌丝,长在培养基内和紧贴在培养基表面,并缠绕在一起形成密集菌落。
主要功能为吸收营养物质。
基外菌丝:又称气生菌丝,是由基内菌丝长出至培养基外,伸向空中的菌丝。
其功能是吸收和输送营养物质,形成繁殖胞器的孢子丝。
孢子丝:作为主要的繁殖体。
孢子丝长到一定程度可以形成孢子,散落的孢子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长出菌丝,最后成为菌丝体。
7、放线菌的繁殖方式。
放线菌主要是通过形成无性孢子的方式进行繁殖。
菌丝长到一定程度,一部分基外菌丝形成孢子丝,孢子丝成熟后便分化形成许多孢子,称为分生孢子。
孢子在适宜环境条件下吸收水分,膨胀萌发,长出一至几个芽管,芽管进一步生长,分支形成许多菌丝。
放线菌孢子的形成有三种方法:凝聚分裂、横隔分裂、孢囊孢子。
8、鞘细菌、滑动细菌、蓝细菌的形态及营养方式。
鞘细菌是由单细胞连成的不分支或假分支的丝状体细菌,由很多个体细菌共同生存在一个圆筒状的鞘内形成的群体。
菌丝体通常呈单丝状,但也有几种具有一个或几个细菌在鞘边上连接,称为假分支。
其中铁细菌丝状体多不分支,在细胞外鞘或原生质内含有铁粒或铁离子,铁细菌营养方式为化能自养型,能将细胞内所吸收的亚铁氧化为高铁,从而获得能量。
球衣菌属具鞘,革兰氏染色阴性,在鞘内成链状排列,大多数具有假分支。
球衣细菌是好氧细菌,在微氧环境下生长最好,能利用多种有机化合物,为化能异养型。
滑动细菌是指至少在发育周期的某一阶段变现有滑行运动的细菌,它们不借鞭毛运动而靠菌体的蠕动进行滑动。
其中能氧化硫化氢、硫磺和其他硫化物生产硫酸,从中获得能量的一类细菌俗称为硫细菌,属于化能自养型生物。
蓝细菌为单细胞生物,个体比细菌大,一般直径或宽度为3-15微米。
蓝细菌通常是在分裂后仍聚集在一起,形成丝状或单细胞的群体。
当许多个体聚集在一起,可形成很大的群体,肉眼可见。
蓝细菌进行放养性的光合作用,为专性光能无机营养型微生物。
9、水华(赤潮)是怎样形成的?当水体中排入大量含氮磷的物质,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则使蓝细菌过度繁殖,将水面覆盖并使水体形成各种不同色彩的现象。
在淡水域称为水华,在海水域称为赤潮。
10、什么是菌落?细菌、放线菌的菌落有什么区别?将细菌接种在固体培养基上,由于单个细胞在局部位置大量繁殖,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菌群体,成为菌落。
细菌的菌落大多湿而粘,小而薄,半透明或者不透明,无色或有色,与培养基结合不紧密,易挑起。
放线菌菌落在基质上生长牢固,不易被接种针挑起,形成的菌落较小而不致扩散,质地较密,表面呈紧密、絮状、粉末状或者颗粒状的典型菌落,菌落正反面往往具有不同颜色,菌落有特殊气味。
11、放线菌与细菌的异同。
二者同属原核微生物,不具有完整的核,无核膜核仁,细胞壁均有粘多糖构成粘性复合体,含有胞壁酸和二氨基庚二酸;某些放线菌生有细菌型鞭毛;放线菌的菌丝直径小,与杆菌相似;抑制细菌的抗菌素对放线菌同样有抑制作用;二者生长的PH范围大都一样,为6.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