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本市进一步放权松绑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若干意见》的通知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本市进一步放权松绑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公布日期】2023.04.01•【字号】沪府办规〔2023〕10号•【施行日期】2023.04.2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科研机构与科技人员正文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本市进一步放权松绑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府办规〔2023〕10号各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委、办、局:《关于本市进一步放权松绑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若干意见》已经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按照执行。
上海市人民政府办公厅2023年4月1日关于本市进一步放权松绑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若干意见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科技政策落实落地,进一步对各类创新主体和人才“松绑”“解绑”,现就本市进一步放权松绑、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提出若干意见如下:一、总体要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两院院士大会、中国科协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一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聚焦高校院所、科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人才等广大创新主体感受比较深、“绳子”绑得比较紧的重点环节,提升政策供给和创新服务能级,进一步转职能、补短板,更大力度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以关键点的突破引领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二、工作举措(一)扩大高校院所科研活动自主权1.推进依章程管理。
坚持简政放权与有效监管相结合,进一步组织推动本市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等科研事业单位制定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事业单位章程。
章程要紧紧围绕国家和本市经济社会与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目标,规定单位的宗旨目标、功能定位、业务范围、运行管理机制等,并明确人员绩效评价、科技创新激励、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等制度,业务主管部门支持相关科研事业单位依照章程管理运行。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加快建设科技强国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快建设科技强国作者:张维真路向军来源:《求知》2021年第02期坚持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科技创新事业不断前进的根本政治保证。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加快建设科技强国,并强调实现“十四五”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
正是坚持党的领导,我们才能不断深化对创新发展规律、科技管理规律、人才成长规律的认识,科技创新顶层设计能力、创新体制机制建构能力、创新资源集聚能力才能不断提升,进而推动我国科技实力跃上新的大台阶,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奠定坚实基础。
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加快建設世界科技强国,要求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贯彻党把方向、谋大局、定政策、促改革的要求,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万众一心为实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一、以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和价值导向为引领,科技强国建设始终要以人民为中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科学的根本目的是指导进一步的社会实践,科技对经济社会的渗透和影响,从来就是要有价值判断的。
马克思曾对此进行过深刻阐述。
马克思生活在19世纪,当时正是第二次科学革命和技术革命孕育兴起的时期,他曾预言:“自然科学正在准备一次新的革命。
蒸汽大王在前一世纪中翻转了整个世界,现在它的统治已到末日,另外一个大得无比的革命力量……将取而代之。
”马克思探讨了科学技术发展、应用与社会制度的关系。
在探求资本及其运动规律的过程中,马克思剖析了资本与科学技术的内在联系,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下科学技术的许多重要属性。
马克思指出,科学和技术具有多种社会功能,具有多维价值指向,并剖析了资本主义制度下技术异化的问题。
中国共产党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科技观,在领导科技事业数十年的发展历程中,始终注重把握科技发展的正确方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山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完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考核机制激发创新活力的建议
山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完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考核机制激发创新活力的建议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山东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公布日期】2019.04.18•【字号】•【施行日期】2019.04.18•【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正文关于完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考核机制激发创新活力的建议杨伟伟委员:您提交的《关于完善国有企业科技创新考核机制激发创新活力的建议》收悉。
现就您的提案答复如下:一、协调落实情况感谢您对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工作的关注,收到您的提案后,我委高度重视,及时组织有关处室进行了专题研究,提案建议对我委进一步推进科技创新工作,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为更好的落实提案建议,结合推进省属企业科技创新考核工作的主要做法,制定了下步工作措施。
二、推动省属企业科技创新的主要做法省国资委积极引导省属企业围绕新旧动能转换,深入贯彻创新驱动战略,加快提升自主科技创新能力,在重点产业领域取得一批技术创新成果,为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提供了有力支撑。
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强化政策培训,打造科技创新联动机制。
4月12日,组织召开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培训会,聚焦如何发挥省属企业在科技创新工作中的引领作用,邀请中科院山东综合技术转化中心有关负责同志介绍中科院院企合作情况。
邀请省科技厅有关负责同志重点对国家、省在税收、人才引进、资金补助等方面鼓励企业创新的优惠政策进行了全面、系统的解读。
目前,省国资委已与省科技厅就推进省属企业科技创新工作形成联动机制,围绕新旧动能转换重点产业和重点领域,共同探索定向委托省属企业承担重大科技创新研发计划的有效机制。
(二)强化政策引导,营造企业创新氛围。
一是联合省财政厅研究制定《关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升省属企业科技创新能力的意见》,在科技投入、平台建设、人才激励、创新考核、营造环境等方面给予企业支持。
“揭榜挂帅”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揭榜挂帅”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作者:褚振江来源:《中国军转民》 2021年第6期褚振江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可以探索搞揭榜挂帅,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实行“揭榜挂帅”作为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的重要内容。
自2020 年10 月以来,“揭榜挂帅”已先后写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2021 年全国科技工作会议等报告,并被写进《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进一步提出,要改革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式,推广“揭榜挂帅”等机制。
这一切都释放出越来越清晰的信号,就是要通过科研管理方式的改革,千方百计挖掘和激发创新潜能,把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尽快搞上去。
这充分体现了中国坚持创新驱动、建设科技强国的雄心壮志与务实举措,在“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的语境下具有特殊意义。
千军易得,一将难求。
揭榜挂帅,就是“把需要的关键核心技术项目张出榜来,英雄不论出处,谁有本事谁就揭榜”,具有不论资质、不设门槛、选贤举能、惟求实效的特征。
“揭榜挂帅”以开放的姿态拥抱有兴趣、有能力、有知识的人才,是求贤纳才、攻坚克难的一方良策,体现的是“英雄不问出处”的广阔胸怀,传递的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用人导向。
揭榜挂帅,是当下我国实现科技自立自强的迫切需要。
在国际环境日趋复杂,国内新旧动能转换,全球科技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下,大国科技竞争已上升为国家行为,必须加强体系化竞争力量,实施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工程,尽快解决一批“卡脖子”问题。
揭榜挂帅在清晰标示“问题单”后,唯成果兑奖,这种结果导向有利于调动各创新主体的积极性,从而解锁更多产业发展短板、战略必争领域等的关键核心技术,提供更多高水平的科技供给。
揭榜挂帅,是抢抓新科技革命先机的必然选择。
时下,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演进,科技创新呈现交叉、融合、渗透、扩散的鲜明特征,科研体系向“开放科学”转型,知识分享和跨界交流合作成为常态。
观察员参加会议发言稿
大家好!我是本次会议的观察员,非常荣幸能够参加这次盛会,并在此发表我的看法。
在此,我要感谢主办方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良好的交流平台,让我们能够共同探讨、共同进步。
首先,请允许我简要介绍一下本次会议的主题。
本次会议以“创新驱动,绿色发展”为主题,旨在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现高质量发展。
在这个主题下,我们将围绕科技创新、绿色发展、产业升级、人才培养等方面进行深入研讨。
作为一名观察员,我对本次会议的召开感到十分振奋。
以下是我对本次会议的几点看法:一、创新驱动发展,科技引领未来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
在当今世界,科技创新已经成为国家竞争的核心要素。
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
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创新这个牛鼻子,加大科技创新力度,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1. 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
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要充分发挥企业在创新中的主导作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和企业家。
2.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要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
3. 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关键,要加大人才培养力度,培养一大批具有国际视野、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科技人才。
二、绿色发展,构建美丽中国绿色发展是当今世界的发展潮流,也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我们要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快构建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1. 推进能源结构调整。
大力发展清洁能源,降低能源消耗强度,减少污染物排放,实现能源消费革命。
2. 加强生态环境保护。
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3.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加快淘汰落后产能,发展绿色低碳产业,提高产业竞争力。
三、产业升级,培育新动能产业升级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我们要紧紧围绕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的措施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是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举措。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从教育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着手,全面推动教育、科技和人才的融合发展。
一、教育体制改革1. 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优化学校布局、调整课程设置、完善师资培训等措施,提高教育资源的有效配置,推动教育质量的全面提升。
2. 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创新人才。
积极推进素质教育,注重学生全面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适应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人才。
3. 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教育现代化水平。
借助信息技术手段,推动教育教学方式的创新,实现教育资源共享和教学内容个性化,提升教育整体水平。
二、科技创新1. 加强科研项目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
加大对科研项目的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鼓励科研人员开展前沿科研工作,并加快科技成果向产业化转化的速度。
2. 打造创新创业评台,培育科技企业。
建设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和科技园区,为创新企业提供场地和资金支持,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企业。
3.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技人员创新活力。
改革科研机构管理体制,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激发科技人员的创新热情和活力。
三、人才培养1. 优化人才培养机制,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改革高等教育招生和培养机制,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复合型人才。
2. 加强国际人才交流,引进国际优秀人才。
加大对国际人才的引进力度,吸引国际优秀人才来华工作和创业,促进人才资源的国际化。
3. 建设人才培养基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建设产学研结合的实训基地和科研评台,促进学校、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深度合作,培养具有实际应用能力的人才。
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推进,需要从教育体制改革、科技创新和人才培养等多个方面综合施策,全面推动教育、科技和人才的融合发展。
只有不断深化改革,加大投入,优化资源配置,才能实现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的良性循环,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关于深化我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建议
关于深化我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改革的建议近年来,我国科技创新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但也必须认识到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仍面临挑战。
为了进一步深化我区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提高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率,我结合地方实际,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首先,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
科技创新需要大量的资金支持,我区政府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资金投入。
可以通过增加科技创新专项资金的规模,加强科技项目的申报和管理,提高科技项目的审批效率,吸引更多的资金流入科技创新领域。
同时,还可以建立科技创新基金,通过对优秀科研机构和创新型企业的支持,激励更多的科研人员和企业家投身科技创新,提高我区的科技创新能力。
其次,在科技创新人才培养方面,我区应加大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
可以通过建立科技人才培养体系,推进科技教育,加强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提高科技人才的培养质量。
同时,还可以加大对高层次科技人才的引进力度,通过给予高层次科技人才优厚的待遇和条件,吸引他们来我区从事科技创新工作,提升我区的科技创新能力。
第三,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是相互促进、相互依赖的关系,必须通过深化科技创新体制机制,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深度融合。
可以建立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联动机制,加强对科技创新项目与产业发展的对接,提高科技创新的市场化水平。
同时,还可以加强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合作,通过建立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的合作机制,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第四,加强科技创新的法律保障。
科技创新受到法律约束,必须建立健全科技创新的法律制度和政策体系,提供全方位的法律保障。
可以通过制定科技创新方面的法律法规,推动科技创新的顺利开展。
同时,还可以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科技创新的创造性和技术含量。
此外,还可以建立科技创新的评估机制,对科技创新项目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估,提高科技创新的质量和效果。
最后,加强科技创新的国际合作。
科技创新是全球性的挑战,我区应加强与国际科技创新领域的合作与交流。
坚持把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作为强大动力
坚持把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作为强大动力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也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进一步打造县域发展新引擎、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以创新支撑引领县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时期。
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走向现代化的国家,都是科学基础雄厚的国家;那些抓住科技革命机遇成为世界强国的国家,都是在重要科技领域处于领先行列的国家。
深刻认识到,建设世界科技强国,必须面向世界科技前沿,厚植科学基础,在若干重要科技领域跻身全球领先行列。
一、坚持把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作为强大动力(一)围绕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推进改革改革的目标只有一个,那就是要进一步打通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之间的通道。
目前的主要矛盾是科技与经济结合不够紧密。
推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发展深度融合,是推动科技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从实验室技术到商业化应用,一般要经过小试、中试等步骤才能实现量产,需要解决一系列复杂的工程技术问题,具有较高的失败风险,学者们将这一阶段称为死亡之谷。
科研成果跨越死亡之谷是一个全球性的难题,在我国表现得尤为突出。
因此,要牢牢抓住这一主要矛盾,取消一系列影响创新链条顺畅运转的体制机制关卡,坚持把企业作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的主体,广泛调动科技人员、高校、科研院所等积极性,动员多方面力量,着力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通道的最后一公里。
在保护知识产权方面,坚决革新知识产权保护的体制机制,破解侵权易、维权难的突出难题。
在激励科技人员方面,启动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允许管理人员和科研人员持有股份,激发创新主体转化成果的内生动力。
在金融支持方面,推动上海证券交易所设立科创板并试点注册制,积极推动投贷联动金融服务模式创新,积极破解科技成果转化的融资难问题。
(二)推进科技体制改革和经济体制改革统筹协同创新是一个系统工程,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政策链相互交织、相互支撑,改革只在一个环节或几个环节搞是不够的,必须全面部署,坚定不移推进。
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
加快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抓创新就是抓发展,谋创新就是谋未来。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构建支持全面创新体制机制,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体制机制一体改革,强调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提升国家创新体系整体效能。
这是从党和国家战略发展全局的高度对全面创新体制机制进行的改革谋划和系统部署,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大举措,为塑造全面创新发展新优势新动能提供了根本遵循。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创新能力显著增强,实现了从跟跑逐步向并跑、领跑的转变,在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中由2012年的第34位上升至2023年的第12位。
也要看到,我国科技创新能力同世界先进水平仍有差距,一些关键核心技术仍然受制于人。
新征程上,我国发展的内外环境发生了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发挥好创新“增量器”作用,找准全面创新的方向和重点,通过改革的有力举措,促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充分融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领域各环节,以深化改革促全面创新活力,向全面创新要高质量发展动力。
教育、科技、人才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基础性、战略性支撑。
党的二十大突出强调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并对教育优先发展、科技自立自强、人才引领驱动作出系统的战略部署。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在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前瞻性思考、全局性谋划、战略性布局基础上,根据全面创新发展的新趋势新要求,进行顶层设计和组织保障,统筹推进发展体系、运行机制、资源配置、完善制度等方面的深化改革,进一步打通教育、科技、人才良性循环的堵点卡点,促进三者协同发力、一体融合发展,最终形成系统完备、灵活高效的全面创新发展格局。
以教育之强成就人才之强,赋能科技之强。
从教育大国到教育强国是一个系统性跃升和质变,必须以改革创新为动力。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主要解决怎样培养人的问题,尤其是培养国家战略人才和急需紧缺人才。
加快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统筹推进育人方式、办学模式、管理体制、保障机制改革。
创新发展战略(3篇)
第1篇一、引言当前,全球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国经济发展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
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要素。
本文旨在探讨创新发展战略,分析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并提出我国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
二、创新对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1. 提升经济增长质量创新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提升经济增长质量。
通过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企业可以不断优化生产流程,提高产品质量,增强市场竞争力。
2. 优化产业结构创新有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产业升级。
新兴产业、高技术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将逐步取代传统产业,形成以创新为核心的经济增长模式。
3. 增强国家竞争力创新是提高国家竞争力的关键。
通过科技创新,我国可以在全球产业链中占据更高位置,提升国际话语权。
4. 促进就业和民生改善创新能够创造新的就业岗位,提高劳动者素质,从而改善民生。
同时,创新成果的推广应用,有助于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
三、我国创新发展战略的实施路径1. 强化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政府应将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纳入国家战略,制定相关政策措施,明确创新发展的目标和任务。
加强创新体系建设,优化创新资源配置,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的创新主体。
2.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改革科技管理体制,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建立健全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推动科技成果与市场需求有效对接。
3. 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建设加大研发投入,支持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培育创新人才。
加强国家实验室、国家重点实验室等创新平台建设,提升我国在全球创新网络中的地位。
4. 优化创新生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促进创新资源流动和共享。
5. 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产业附加值。
6. 加强区域创新协同发展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推动区域创新协同发展。
生态环境部关于深化生态环境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实施意见
生态环境部关于深化生态环境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生态环境部•【公布日期】2019.12.02•【文号】环科财〔2019〕109号•【施行日期】2019.12.02•【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环境科技正文关于深化生态环境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实施意见环科财〔2019〕109号机关各部门、各派出机构、各直属单位,各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科学观测研究站:为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精神以及党中央、国务院有关科技体制改革系列文件要求,经中共生态环境部党组会议审议同意,现就深入推进生态环境科技体制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切实发挥科技创新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文明建设中的支撑与引领作用,加快推进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提出如下意见。
一、完善科技创新能力体系建设(一)构建支撑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科技创新格局引领聚集各方科研力量和科技资源,投入到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和生态环境保护中,更好地发挥科技支撑作用。
针对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和环境管理的科技需求,聚焦重大创新方向,优化调整科研力量布局,完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科技成果支撑引领生态环境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打造高水平科技创新平台争创生态环境领域国家实验室。
以现有的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为基础,进一步凝练重大创新方向和创新目标,在区域大气污染防治、水生态环境质量改善、土壤与地下水保护修复、固体废物资源化、核与辐射安全、生物多样性与生态安全、环境健康与风险防控、气候变化与协同治理、海洋生态修复与环境治理、绿色发展与环境政策综合模拟等领域,支持创建若干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和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等。
给予国家环境保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中心和科学观测研究站等部级科技创新平台稳定的运行维护支持,促进优势学科领域实现国际上的并跑领跑。
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
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助力中国创新实力提升近年来,科技创新一直是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方向,也是推动经济转型升级的关键驱动力。
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力度,建立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好的环境和支持。
随着不断的改革和创新,中国的科技创新能力逐渐走上了快速发展的轨道,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一、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科技创新发展方向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首先需要加强顶层设计,明确科技创新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重要文件和政策,如《中国制造2025》、《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明确了科技创新的发展目标和方向。
在引领下,各级政府和企业都能够更好地遵循国家战略部署,集中全力推动科技创新工作。
二、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设科技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需要加大科技投入力度,建设科技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中国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包括加大科研经费投入、设立风险投资基金、建立科技金融服务体系等,为科技创新提供更多的资源和资金支持。
在这样的政策环境下,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能够更好地开展创新活动,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三、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需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作为科技创新的核心力量,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至关重要。
中国政府加大了对科技人才的培养和激励力度,建立了一系列人才引进政策和奖励机制,吸引了大批高素质科技人才加入科技创新队伍。
这些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了强大的人力支持,推动了科技创新的快速发展。
四、加强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建设,促进制度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健全科技创新体制机制需要加强科技创新制度建设,促进制度创新和科技成果转化。
中国政府不断加大对科技创新政策的改革力度,建立了一系列科技创新撑体制,如知识产权保护制度、科技成果评价机制、科技成果转化平台等。
这些制度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更多便利,促进了科技成果的商业化和产业化,实现了科技创新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科技大会致辞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在这美好的日子里,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参加这次科技大会。
首先,我谨代表主办方,向各位领导和嘉宾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同时,也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我国科技事业发展的社会各界朋友表示诚挚的敬意!科技是国家强盛之基、创新是民族进步之魂。
当今世界,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蓬勃兴起,科技创新已成为国家综合国力竞争的关键。
我国作为世界科技大国,肩负着实现科技自立自强、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历史使命。
在此,我谨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向大家发表以下几点致辞:一、坚定信心,把握科技创新发展趋势面对世界科技发展大势,我们要坚定信心,抢抓机遇,加快科技创新步伐。
要紧跟世界科技发展趋势,密切关注前沿领域,加大基础研究投入,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壮大新兴产业,为我国科技事业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深化改革,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科技创新离不开体制机制的保障。
我们要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破除束缚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激发创新活力。
要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加强产学研合作,构建开放、协同、高效的科技创新体系。
三、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培养科技创新人才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
我们要牢固树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为科技创新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要营造良好的创新环境,激发人才的创新潜能,让广大科技工作者在科技创新的舞台上大显身手。
四、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助力经济社会发展科技创新成果要惠及民生,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我们要加强科技成果转化,推动科技成果从实验室走向市场,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要发挥科技创新在脱贫攻坚、生态文明建设、民生改善等领域的积极作用,让科技创新成果惠及广大人民群众。
五、加强国际科技合作,提升我国科技国际影响力国际科技合作是推动全球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科技合作,加强与世界各国的科技交流与合作,共同应对全球性科技挑战。
要推动我国科技事业走向世界,提升我国科技国际影响力。
最后,希望大家以本次大会为契机,加强交流合作,携手共进,为我国科技事业的发展贡献智慧和力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述评
党的十八大以来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述评(上)发布时间:2014-2-28 作者:来源:科技日报编辑:江苏省中小企业网【字体:大中小繁體中文】3月1日,国家科技报告服务系统将正式上线,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计划、863计划等1万份科技报告将向社会公开,公众只要登录相关网站,就可以了解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相关信息。
促进开放共享,加强资源积累,建立国家科技报告制度建设,只是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的一个缩影。
2013年9月30日,北京中关村,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发表讲话时强调,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方方面面的工作,需要做的事情很多,最为紧迫的是要进一步解放思想,加快科技体制改革步伐,破除一切束缚创新驱动发展的观念和体制机制障碍。
今年春节前夕,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上,研究内容之一就是如何管理中央财政科研项目和资金问题。
会议指出,要“使财政科研资金突出助优扶强,流向能创新、善攻坚的优秀团队和符合经济社会重大需求的项目,提高资金配置效率”。
近日,一系列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实招”“真招”相继出台:——财政部、科技部等部门起草文件,回应科技管理热点难点,加快建立统筹协调、职责清晰、科学规范、公开透明、监管有力的科研项目和资金管理运行机制;——中科院启动建设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等5个卓越创新中心,并做出新的制度安排,赋予中心科研管理自主权,加大对优秀人才的支持力度,给予个性化的政策支持,严格评估、动态调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发布《关于2014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请与结题等有关事项的通告》,多项改革直指科研项目申报,旨在进一步优化资助格局,如取消、合并与调整部分项目类型,减少评审的负担,遏制低水平的重复申请,强调基金申请质量,鼓励青年科研人员创新等;与此同时,各地也积极开展有益探索,江苏加强统筹,破解资源碎片化难题;重庆加强科技创新的分类指导和管理;宁夏积极推进研发后补助……一年多来,从中央到地方,从重点突破到全局铺开,从建章立制到营造环境,科技体制改革的脚步越发铿锵稳健!整体设计统筹推进党的十八大提出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创新驱动发展最紧迫的任务在于深化改革。
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IN FOCUS特别策划推进科技成果转化 激发科技创新活力 文/中国科技评估与成果管理研究会 等询机构——专家咨询委员会,根据需要对拟转化科技成果的成熟度、研发投入和价值等进行咨询评议;内控机构由研究所纪委、工会和监审处相关人员组成,负责定期听取成果转移转化处的科技成果转化流程管理工作专题汇报,对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制度、流程执行情况和效果进行督查和监管,对各部门间未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异议事项进行核实调查,并出具核查意见。
4个机构的设立保障了科技成果转化工作的有序开展。
案例:院校合作研发化学药品1类新药项目B。
项目B是由研究所与大学合作研发的一种抗血液肿瘤的化学药品1类新药,对目标激酶的选择性高,可避免因选择性不佳所致的不良反应,毒性小且治疗窗口宽,有望开发为抗急性白血病的个性化治疗药物。
2018年,该成果以独占许可的方式转化,研究所与合作的大学在转化过程中考虑各自的转化制度规定,积极协商价值评估事宜,共同确定了符合双方要求的评估机构。
最终双方签订转化合同,总金额3000万元,另加2%的销售额提成。
研究所按照《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规定,在成果转化收益中,所级提取经费比例为10%—30%,其余的70%—90%留归团队支配,作为成果完成人的奖励和团队的科研经费,由项目负责人根据课题组发展需要确定具体分配比例。
清华大学:瞄准国家战略,推动高价值成果产业化清华大学瞄准市场需求,实行专利的精细化管理,着力培育高价值专利,对重点团队、重点领域进行专利布局与检索,为科技成果服务市场保驾护航。
2018年,清华大学以转让、许可、作价投资方式转化科技成果合同总项数为122项,同比增长48%,合同总金额达7亿元,同比增长52%;现金奖励科研人员1.3亿元,奖励人员达187人次,人均奖励金额达70.1万元。
“三步走”,实现专利和市场的精准对接。
学校自主研发专利管理系统,通过收集、挖掘、发布“三步走”,实现对专利工作的完善和精准市场对接。
上海市关于本市进一步放权松绑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若干意见
上海市关于本市进一步放权松绑激发科技创新活力的若干意见为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科技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科技政策落实落地,进一步对各类创新主体和人才“松绑”“解绑”,现就本市进一步放权松绑、激发科技创新活力提出若干意见如下:一、总体要求聚焦高校院所、科技企业、新型研发机构和科技人才等广大创新主体感受比较深、“绳子”绑得比较紧的重点环节,提升政策供给和创新服务能级,进一步转职能、补短板,更大力度激发各类创新主体活力,以关键点的突破引领科技体制改革向纵深推进。
二、工作举措(一)扩大高校院所科研活动自主权1.推进依章程管理。
坚持简政放权与有效监管相结合,进一步组织推动本市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等科研事业单位制定完善具有可操作性的事业单位章程。
章程要紧紧围绕国家和本市经济社会与科技创新事业发展目标,规定单位的宗旨目标、功能定位、业务范围、运行管理机制等,并明确人员绩效评价、科技创新激励、科技成果转化奖励等制度,业务主管部门支持相关科研事业单位依照章程管理运行。
2.推进绩效评价改革。
引导不同类型的科研事业单位分类制定绩效目标,针对使命驱动型和市场驱动型创新任务不同特点,建立健全差异化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重点体现科技成果产出与应用、人才团队培养、科研平台建设、科学技术普及、科技服务、科研管理创新等方面成效。
支持科研事业单位研究提出适合自身使命和特点的绩效目标、绩效评价指标和工作方案,经主管部门审定后实施。
建立长周期综合评价与年度抽查评价相结合的绩效评价机制。
加强绩效评价结果运用,将其作为对相关科研事业单位后续支持力度主要依据。
3.推进综合授权改革试点。
以“综合授权+负面清单”方式,遴选一批高校、科研院所、医疗卫生机构等科研事业单位开展综合授权改革试点,在编制使用、岗位设置、工资总额、职称评定、经费使用等方面赋予更大自主权。
在高校、科研院所试行动态调整绩效工资水平申报制,即相关单位可申请增加一定额度的绩效工资总量,且增加的额度不列入绩效工资核定基数,并适当提高不受绩效工资总量限制的高层次人才比例。
《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感
《努力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有感摘要:一、引言二、我国科技创新现状三、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意义四、如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1.加强基础研究2.深化科技体制改革3.激发创新主体活力4.强化科技创新生态建设5.提升全球科技合作水平五、结论正文: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在一些领域取得了领先地位,而且在一些关键核心技术方面实现了突破。
然而,面对世界科技竞争的新态势,如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进一步巩固和提升我国在国际科技竞争中的地位,成为了摆在我们面前的紧迫任务。
首先,我们要明确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意义。
科技创新是国家发展的重要驱动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柱。
实现这一目标,既能为我国经济增长提供强大动力,也能为全球科技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那么,如何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呢?首先,加强基础研究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基石。
我国科技发展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应用研究,而基础研究相对薄弱。
我们要加大基础研究投入,优化基础研究布局,培养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基础研究人才,为科技创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
其次,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是关键。
我们要进一步激发科技创新活力,就需要消除体制机制的障碍,让科技创新成果更快地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这包括优化科研经费管理、完善科技成果转化激励机制、简化科研项目申报流程等方面。
再次,激发创新主体活力至关重要。
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是我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力量。
我们要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创新能力;支持高校和科研机构开展前沿科学研究;加强科技创新团队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领军人才。
此外,强化科技创新生态建设也不可忽视。
我们要营造良好的科技创新环境,包括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弘扬科学家精神、树立正确的科技创新价值观等。
这样才能让科技创新成为全社会共同参与的事业。
最后,提升全球科技合作水平也是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重要途径。
专题研讨发言人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很荣幸能够在这里参加这次专题研讨会,与大家共同探讨和交流关于我国科技创新与发展的问题。
在此,我谨代表我个人,向组织者表示衷心的感谢,并向各位与会人员表示诚挚的问候。
首先,我想谈谈科技创新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性。
科技创新是推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核心动力,是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关键所在。
近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方面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不仅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全球科技进步作出了积极贡献。
一、科技创新在我国发展中的重要作用1. 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
科技创新是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关键。
我国要实现从“大国”向“强国”的跨越,必须依靠科技创新,培育和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2. 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科技创新是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重要手段。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培育新兴产业,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产业整体竞争力。
3. 改善民生。
科技创新可以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生活质量。
如医疗、教育、环保等领域,科技创新为人民群众提供了更加优质的服务。
4. 推动可持续发展。
科技创新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
通过科技创新,可以有效解决资源环境问题,促进经济社会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二、我国科技创新面临的挑战1.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科技创新能力仍存在较大差距。
部分领域核心技术受制于人,制约了我国科技创新和发展。
2. 科技成果转化率低。
我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率较低,大量科技成果未能有效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3. 科技人才短缺。
我国科技人才总量虽大,但高层次人才相对短缺,难以满足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需求。
4. 科技体制机制不完善。
现行科技体制机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科技创新的活力。
三、应对挑战,推动科技创新1. 加大科技创新投入。
政府要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投入,优化科技创新资源配置,提高科技创新效率。
2.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
推进科技体制机制创新,激发科技创新活力,优化科技资源配置。
3. 加强科技创新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