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法试题及答案
经典刑法试题及答案
经典刑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刑法中的“犯罪”是指:A. 违反社会道德的行为B. 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C. 违反刑法规定的行为D. 违反民法规定的行为答案:C2.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客观方面答案:B3. 下列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杀人B. 过失致人死亡C. 正当防卫D. 盗窃答案:C4. 刑法中规定的“故意”是指:A.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B.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希望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C. 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D. 知道自己的行为可能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认为不会发生答案:A5. 下列哪种情况可以适用缓刑?A.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B. 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C.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D.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答案:A6. 刑法中规定的“过失”是指:A. 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B.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希望避免这种结果的发生C. 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D. 不知道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答案:A7. 刑法中规定的“正当防卫”是指:A. 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B. 为了报复他人,而采取的暴力行为C. 为了自己的利益,而采取的欺诈行为D. 为了逃避法律追究,而采取的隐瞒行为答案:A8.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项不属于刑罚的种类?A. 管制B. 拘役C. 有期徒刑D. 罚款答案:D9. 下列哪种情况可以适用假释?A. 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B. 被判处死刑的犯罪分子C.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D. 被判处拘役的犯罪分子答案:A10. 刑法中规定的“累犯”是指:A. 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B. 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又犯新罪的C. 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后,又犯新罪的D. 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后,五年以内再犯新罪的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可以认定为自首?A. 犯罪后主动投案B. 犯罪后被抓获C. 犯罪后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D. 犯罪后主动赔偿受害人答案:AC2. 下列哪些行为属于犯罪的主观方面?A. 故意B. 过失C. 动机D. 目的答案:AB3.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可以认定为立功?A. 揭发他人犯罪行为B. 协助司法机关抓捕其他犯罪嫌疑人C. 犯罪后主动赔偿受害人D. 犯罪后主动投案答案:AB4. 下列哪些情况可以认定为犯罪的客观方面?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目的答案:AB5. 根据刑法规定,下列哪些情况可以认定为从犯?A. 在共同犯罪中起次要作用的B. 在共同犯罪中起辅助作用的C. 在共同犯罪中起主要作用的D. 在共同犯罪中起策划作用的答案:AB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完毕以后,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不构成累犯。
刑法试题及答案
刑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犯罪行为的构成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动机C. 犯罪行为D. 犯罪结果答案:B2.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刑法中的“故意”?A. 直接故意B. 间接故意C. 过失D. 无意识行为答案:C3. 以下行为中,哪一项构成故意杀人罪?A. 因争吵而推倒对方,导致对方头部撞击地面死亡B. 因误会而误伤他人,导致他人受伤C. 因自卫而击打他人,导致他人轻伤D. 因意外而致他人死亡答案:A4. 根据刑法,以下哪一项不属于正当防卫?A. 防卫过当B. 正当防卫C. 紧急避险D. 特殊防卫答案:A5. 刑法中规定的“累犯”是指什么?A. 犯罪后再次犯罪B. 犯罪后在五年内再次犯罪C. 犯罪后在一年内再次犯罪D. 犯罪后在三个月内再次犯罪答案:B6. 根据刑法,以下哪一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盗窃他人财物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C. 捡到他人遗失物后归还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7. 刑法中的“共同犯罪”是指什么?A. 一个人同时犯两个罪B. 一个人犯多个罪C. 两个人或两个人以上共同犯罪D. 一个人犯一个罪答案:C8. 以下哪一项不是刑法中的刑罚种类?A. 罚金B. 有期徒刑C. 死刑D. 社区服务答案:D9. 根据刑法,以下哪一项不属于犯罪的客观要件?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答案:C10. 刑法中规定的“自首”是指什么?A. 犯罪后主动投案B. 犯罪后被抓获C. 犯罪后逃避侦查D. 犯罪后不认罪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1.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A. 因争吵而故意伤害他人B. 因误会而误伤他人C. 因自卫而击打他人D. 因意外而致他人轻伤答案:A12. 刑法中的“犯罪预备”包括哪些行为?A. 购买犯罪工具B. 寻找犯罪机会C. 制定犯罪计划D. 实施犯罪行为答案:A、B、C13.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认定为“正当防卫”?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而防卫B. 为了保护他人合法权益而防卫C. 为了保护个人财产而防卫D. 为了保护个人生命安全而防卫答案:A、B、C、D14. 刑法中的“犯罪未遂”是指什么?A. 犯罪行为已经开始实施,但未完成B. 犯罪行为已经完成C. 犯罪行为未开始实施D. 犯罪行为因意外原因未能完成答案:A、D15.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贪污罪”?A. 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公共财物B. 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 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单位财物D. 利用职务之便非法占有国家财物答案:A、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6. 犯罪行为的主观要件包括故意和过失。
刑法试题及答案
刑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下列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C. 捡到钱包后及时归还D. 盗窃他人财物答案:C2. 犯罪既遂的判断标准是什么?A. 行为人实施了犯罪行为B. 行为人具有犯罪故意C. 行为人的行为造成了法定的危害结果D. 行为人的行为被司法机关发现答案:C3.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种情形不适用死刑?A. 故意杀人B. 强奸妇女C. 贪污数额特别巨大D. 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人答案:D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行为可能构成贪污罪?A.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C.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进行非法活动D. 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并收受财物答案:ABCD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故意伤害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轻伤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重伤C.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D.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但未造成任何伤害答案:ABC三、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因与李某有矛盾,遂于某日深夜潜入李某家中,用铁锤击打李某头部,致使李某重伤。
张某逃离现场后,被警方抓获。
问题:1. 张某的行为构成什么罪?2. 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既遂?答案:1. 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2. 张某的行为构成犯罪既遂,因为他的行为已经造成了李某重伤的危害结果。
四、简答题简述《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的相关规定。
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的人身权利、财产权利不受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侵害行为的行为。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正当防卫行为不负刑事责任,但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刑法的试题及答案
刑法的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项不属于犯罪的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客观方面答案:B2. 甲在公共场合故意放火,造成重大财产损失,甲的行为构成:A. 故意杀人罪B. 故意伤害罪C. 放火罪D. 盗窃罪答案:C3. 乙在没有得到车主同意的情况下,将他人汽车开走,乙的行为构成:A. 盗窃罪B. 侵占罪C. 诈骗罪D. 抢劫罪答案:A4. 丙因过失造成他人重伤,丙的行为构成:A. 故意伤害罪B. 过失致人重伤罪C. 故意杀人罪D. 抢劫罪答案:B5. 丁在醉酒状态下,无意识地伤害了他人,丁的行为:A. 构成故意伤害罪B. 构成过失伤害罪C. 不构成犯罪D. 构成故意杀人罪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作为犯罪的主观方面?A. 故意B. 过失C. 意外D. 无罪答案:A, B2. 以下哪些情形属于正当防卫?A. 甲在被乙持刀攻击时,反击致乙受伤B. 丙在看到丁偷窃他人财物时,将其制服C. 戊在被己追赶时,逃跑途中不慎将己撞倒D. 庚在被辛抢劫时,用随身携带的防身器械反击答案:A, D3.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他人财物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私人财物D. 非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占有公共财物答案:A4.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视为犯罪的客观方面?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手段答案:A, B, D5.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A. 甲故意用毒药毒死乙B. 丙在与丁争吵后,用棍棒将丁打死C. 戊在醉酒状态下,无意识地将己打死D. 庚在自卫过程中,不慎将辛打死答案:A, B三、判断题(每题2分,共10分)1. 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故意和过失。
刑法测试题及答案
刑法测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我国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动机D. 犯罪结果答案:C2. 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B. 为了保护他人人身权利,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C. 为了保护个人财产,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行为D. 为了报复,对已经停止侵害行为的人进行攻击答案:D二、填空题1. 根据我国刑法,_________是指为了使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对不应有的损害,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正当防卫2. 我国刑法规定,_________是指在紧急情况下,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本人或者他人的人身、财产等权利,不得已而采取的损害另一合法权益的行为,对不应有的损害,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紧急避险三、简答题1.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故意犯罪的定义。
答案:故意犯罪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决意使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2.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过失犯罪的定义。
答案:过失犯罪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某日,甲在公共场合故意伤害乙,造成乙轻伤。
请分析甲的行为是否构成犯罪,并说明理由。
答案:甲的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轻伤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案例中甲明知自己的行为会伤害乙,并且希望这种结果发生,符合故意犯罪的定义,因此构成故意伤害罪。
五、论述题请论述我国刑法中关于犯罪未遂的法律规定及其意义。
答案:犯罪未遂是指行为人已经开始实施犯罪,但由于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行为的状态。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未遂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犯罪未遂的法律规定体现了刑法预防犯罪、保护社会秩序的目的,通过处罚未遂行为,可以有效地震慑潜在的犯罪行为,减少犯罪的发生。
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
刑法试题及答案解析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未经许可擅自砍伐树木答案:C解析: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非法侵入他人住宅、未经许可擅自砍伐树木均可能构成犯罪。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属于正当行为,不构成犯罪。
2. 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主观方面包括以下哪些要素?A. 故意B. 过失C. 动机D. 目的答案:A、B解析:犯罪的主观方面主要包括故意和过失两种形式,动机和目的属于犯罪的客观方面。
3.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正当防卫?A. 甲在被乙追赶时,为了逃脱,将乙推倒致其受伤B. 甲在乙家中盗窃时,乙发现后将甲打伤C. 甲在乙家中盗窃时,乙发现后用枪将甲击毙D. 甲在乙家中盗窃时,乙发现后用棍棒将甲打伤答案:D解析:正当防卫是指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对侵害者采取的防卫行为。
选项A中甲的行为属于逃避,不属于正当防卫;选项B中乙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但选项D更符合题意;选项C中乙使用枪支超出了正当防卫的范围。
4-20. (此处省略类似题目及解析)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故意杀人罪?A. 甲在与乙争吵中,用拳头击打乙,导致乙死亡B. 甲在与乙争吵中,用刀具刺伤乙,导致乙死亡C. 甲在与乙争吵中,用棍棒击打乙,导致乙轻伤D. 甲在与乙争吵中,用石头砸伤乙,导致乙重伤答案:A、B解析:故意杀人罪是指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
选项A和B中的行为均可能导致他人死亡,构成故意杀人罪。
选项C和D中的行为虽然造成了伤害,但未导致他人死亡,不构成故意杀人罪。
2-5. (此处省略类似题目及解析)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错误)解析:犯罪预备行为是指为了实施犯罪而进行的准备行为,根据我国刑法,犯罪预备行为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构成犯罪。
2-10. (此处省略类似题目及解析)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我国刑法中关于犯罪构成要件的基本内容。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试题一、单项选择题1. 刑法的阶级本质是由()决定的。
A.执政党的性质B.政体C.国家的阶级本质D.国体2. 《刑法》第65条第1款规定:"被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的犯罪分子,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在五年以内再犯应当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之罪的,是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但是过失犯罪除处。
"这一刑法条文中的"但书"所表述的情况是()。
A.前段的例外B.前段的递进C.对前段的补充D.对前段的限制3. 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之一是()。
A.主客观相一致B.罪责自负C.罪责刑相适应D.刑法人道主义4. 我国现行刑法一共是()条。
A 192条B 452条C 189条D 552条5.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我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的()。
A.适用我国刑法B.可以适用我国刑法C.有条件地适用我国刑法D.按照犯罪地的法律不受处罚的,不适用我国刑法6. 我国刑法对空间效力的规定,采取的是()。
A.属地原则B.属人原则C.保护原则D.以属地原则为主,兼采属人原则、保护原则和普遍原则7. 犯罪的本质特征是()。
A.一定的社会危害性B.刑事违法性C.应受刑罚惩罚性D.犯罪的阶级性8. 我国刑法第13条规定的“但书”,即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应理解为()。
A.是犯罪不以犯罪论处B.是犯罪不以犯罪处罚C.不构成犯罪D.是缩小打击面的特殊策略9. 犯罪的直接故意行为人对自己行为必然或者可能发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
A.应当预见并希望发生B.已经预见并希望发生C.认识到并希望发生D.明知并希望发生10. 我国刑法规定,故意犯罪()。
A.可以负刑事责任B.必须负刑事责任C.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D.应当负刑事责任11. 甲盗得某单位价值100万元的汽车一辆,后因害怕法律的制裁而主动将汽车还给该单位。
甲的行为( )。
A.可以不以犯罪论处B.构成盗窃罪(犯罪中止)C.构成盗窃罪(犯罪既遂)D.构成盗窃罪(犯罪既遂),可以参照犯罪中止处理12. 甲乙二人共同开枪杀丙。
刑法学的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的试题及答案1、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A.不认为是犯罪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C.可以认定是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D.可以认定是犯罪2、狭义上的刑法是指()。
A.刑法典B.单行刑事法律C.附属刑事法规D.单行刑事法律和附属刑事法规3、某外国公民劫持甲国民航公司一架客机降落在我国某国际机场,则对其适用()刑法。
A.中国B.某外国C.甲国D.中国或者甲国4、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经过外国审判后()。
A.我国刑法不予追究B.仍可以以我国刑法追究C.特殊情况才追究D.一般情况不追究5、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
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
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法令行为B.紧急避险C.正当防卫D.自救行为6、精神病人在()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A.无意识或者无法控制B.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C.不能辨认或者能控制D.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7、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时候()的人不适用死刑。
A.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C.不满16周岁D.不满18周岁8、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
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
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主观罪过?A.间接故意B.直接故意C.疏忽大意的过失D.过于自信的过失9、王某毒杀其父,其父服毒尚未死亡,王某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
王某的行为属于()。
A.故意杀人未遂B.犯罪中止C.故意杀人既遂D.意外事件10、梁某与程某共同盗窃了某一珍贵文物“铜鼎”之后,二人又用斧子将铜鼎砍碎,目的是便于销赃。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项不是刑法规定的犯罪构成要件?A. 犯罪主体B. 犯罪客体C. 犯罪主观方面D. 犯罪客观方面答案:B2.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遗失物后归还失主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3. 刑法中关于犯罪的主观方面,下列哪项表述不正确?A. 故意犯罪B. 过失犯罪C. 无过错犯罪D. 间接故意犯罪答案:C二、判断题1. 犯罪预备行为不构成犯罪。
(错误)2. 犯罪未遂与犯罪既遂在量刑上没有区别。
(错误)3. 犯罪中止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正确)三、简答题1. 简述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的法律规定。
答案:正当防卫是指为了保护国家利益、公共利益或者个人的人身、财产等合法权益,对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害行为采取制止行为,造成侵害者损害的行为。
正当防卫不负刑事责任,但防卫行为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不应有的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处罚。
2. 什么是犯罪的既遂与未遂?答案: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完成,达到了犯罪构成要件的全部要求。
犯罪未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开始实施,但由于犯罪人意志以外的原因未能完成犯罪构成要件的全部要求。
四、案例分析题案例:某日,甲在公园内发现一名小孩在玩耍时不慎落水,甲见状立即跳入水中将小孩救起。
在救助过程中,甲不慎将小孩的手表弄丢。
事后,小孩的家长要求甲赔偿手表损失。
问题:甲是否需要对手表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答案:根据刑法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甲的行为属于正当防卫,其目的是为了救助落水的小孩,保护小孩的人身安全。
在正当防卫过程中,甲不慎将手表弄丢,属于正当防卫过程中的意外损失,甲不需要对手表的损失承担赔偿责任。
五、论述题1. 论述刑法中关于犯罪预备行为的法律规定及其意义。
答案:犯罪预备行为是指为了实施犯罪而进行的准备工作,如准备工具、制造条件等。
刑法规定,犯罪预备行为构成犯罪的,可以追究刑事责任,但可以比照犯罪既遂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刑法学的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的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下列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选出并填在答题框)1、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犯罪是指危害社会的,依法应当受到刑罚处罚的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
A.不认为是犯罪 B.也应当以犯罪论处 C.可以认定是犯罪也可以不认为是犯罪 D.可以认定是犯罪2、狭义上的刑法是指()。
A.刑法典 B.单行刑事法律 C.附属刑事法规 D.单行刑事法律和附属刑事法规3、某外国公民劫持甲国民航公司一架客机降落在我国某国际机场,则对其适用()刑法。
A.中国 B.某外国 C.甲国 D.中国或者甲国4、中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罪,经过外国审判后()。
A.我国刑法不予追究 B.仍可以以我国刑法追究 C.特殊情况才追究 D.一般情况不追究5、陈某抢劫出租车司机甲,用匕首刺甲一刀,强行抢走财物后下车逃跑。
甲发动汽车追赶,在陈某往前跑了 40米处将其撞成重伤并夺回财物。
关于甲的行为性质,下列哪一选项是正确的?()A.法令行为 B.紧急避险 C.正当防卫 D.自救行为6、精神病人在()自己行为的时候造成危害结果,经法定程序鉴定确认的,不负刑事责任。
A.无意识或者无法控制 B.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 C.不能辨认或者能控制D.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7、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时候()的人不适用死刑。
A.已满16周岁,不满18周岁 B.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 C.不满16周岁 D.不满18周岁8、某医院妇产科护士甲值夜班时,一新生婴儿啼哭不止,甲为了止住其哭闹,遂将仰卧的婴儿翻转成俯卧,并将棉被盖住婴儿头部。
半小时后,甲再查看时,发现婴儿已无呼吸,该婴儿经抢救无效死亡。
经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婴儿系俯卧使口、鼻受压迫,窒息而亡。
甲对婴儿的死亡结果有何主观罪过?A.间接故意 B.直接故意 C.疏忽大意的过失 D.过于自信的过失9、王某毒杀其父,其父服毒尚未死亡,王某急送其父到医院抢救,但抢救无效死亡。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下列哪个行为属于犯罪构成要件中的“行为”要件?A. 故意杀人B. 持刀砍人C. 殴打他人D. 确定作案计划答案:C2. 犯罪构成要件中的“主观方面”包括以下几个要素?A. 犯罪主体和犯罪主客观要件B. 作案动机和作案工具C. 故意和违法D. 犯罪主体和违法行为答案:C3. 以下哪项属于故意犯罪的要素?A. 预谋和预备B. 蓄意犯罪动机和明确犯罪目的C. 犯罪时间和地点D. 使用特定工具实施犯罪答案:B4. 刑法中的“不作为犯”指的是以下哪种情况?A. 主动阻止犯罪的发生B. 拒不履行法定职责C. 发现他人犯罪行为却不报告D. 法定情节减轻法律责任答案:B5. 刑法中的加重处罚为以下哪种情况?A. 累犯B. 预谋犯罪C. 故意伤害D. 入室盗窃答案:A二、判断题1. 故意犯与过失犯属于犯罪构成的客观要件。
答案:错误2. 在刑法中,罪刑法定原则意味着刑法不允许溯及既往。
答案:错误3. 根据刑法规定,对未成年人的犯罪行为一般不予刑事追究。
答案:错误4. 为了追求个人利益,通缉犯在上网威胁他人,构成敲诈勒索罪。
答案:正确5. 刑法中的阻却能力特殊性原则适用于紧急避险行为。
答案:错误三、简答题1. 什么是罪刑法定原则?请简要解释。
答:罪刑法定原则是指国家对犯罪行为的认定和刑罚的确定应当以法律为依据,法律应明确规定哪些行为构成犯罪以及对应的刑罚。
罪刑法定原则保障了公民的合法权益,规范了刑事司法实践。
2. 简述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
答:故意犯罪是指犯罪主体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导致犯罪结果,却有目的地进行,这种行为是有预谋和意图的;而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主体在明知或应知的情况下,由于疏忽大意或者未按法定标准尽到注意义务而造成犯罪结果,这种行为是违反法律规定但没有经过犯罪预谋和故意。
3. 简述刑法中的累犯概念及其法律后果。
答:累犯是指在一定的时间内,一个人犯有多个犯罪行为,并已经判决定罪的情况。
刑法学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1-20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试题要求的。
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1、下列行为中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
A、走私毒品B、贩卖毒品C、决水D、拐卖妇女、儿童2、在下列犯罪构成的一般要件中,提示犯罪实质特征的要件是().A、犯罪客体B、犯罪客观方面C、犯罪主体D、犯罪主观方面3、甲离婚后嫌才三个月的女儿乙累赘,某日将乙一人留在家中,自己锁门外出。
甲五天后回家,乙已经死在摇篮里,法院判决甲构成故意杀人罪。
甲属于()A、纯正的不作为犯B、不纯正的不作为犯C、纯正的作为犯D、结果加重犯4、我国客轮停靠在美国纽约港时,德国人甲在轮船上窃取我国公民乙价值4000元人民币的财物。
对本案确立我国刑法效力的依据是()。
A、属人原则B、保护原则C、普遍管辖原则D、属地原则5、下列选项中错误的说法是()A、犯罪既遂与犯罪未遂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目的B、犯罪未遂与犯罪预备区别的关键在于是否着手实行犯罪C、只有在造成法定损害结果时才处罚过失行为D、未完成罪只存在于直接故意犯罪过程中6、甲为投身恐怖主义活动而参加了某国际恐怖主义组织,法院认定甲构成参加恐怖组织罪。
甲的行为属于()。
A、预备犯B、实行犯C、帮助犯D、未遂犯7、想象竞合犯之所以被认为是实质的一罪,是因为()A、只触犯一个罪名B、只造成一个危害的结果C、只侵犯一个客体D、只有一个行为8、如果犯罪行为所造成的不法状态存在,则犯罪行为仍然存在。
具备这一特征的是()A、连续犯B、想象竞合犯C、牵连犯D、继续犯9、甲因为男友不忠而生恨意,决定杀乙。
某日把乙引到家中将一瓶安眠药(50片)掺入咖啡让乙喝下。
乙在床上昏睡,甲离家到附近一座山上打算自杀。
甲在山上犹豫徘徊一昼夜,心生悔意急回家,发现乙已被人送医院抢救,未死.甲大喜过望.对甲( )。
A、按既遂犯处罚B、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减轻或者免除处罚C、可以比照既遂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应当免除处罚。
2020年司法考试《刑法》题目及解答一
2020年司法考试《刑法》题目及解答一一、选择题1. 下列属于特殊主观方的是()。
A. 故意B. 过失C. 故意和过失D. 直接故意正确答案:D2. 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
A. 客观要件B. 主观要件C. 结果要件D. 所有选项都正确正确答案:D3. 非法剥夺他人人身自由罪的行为客观上要求()。
A. 使用暴力或者其他方法B. 限制对方的人身自由C. 违背法定程序D. 惩罚犯罪分子正确答案:B4. 非法侵入住宅罪的客观要件包括()。
A.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B. 未经许可C. 惩罚犯罪分子D. 所有选项都正确正确答案:D5. 犯罪的刑罚种类包括()。
A. 主刑B. 附加刑C. 剥夺政治权利D. 所有选项都正确正确答案:D二、简答题1. 简述故意犯罪与过失犯罪的区别。
故意犯罪和过失犯罪是两种不同的主观故意形态。
故意犯罪是指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具有犯罪性质,但仍然故意实施犯罪行为的情形。
而过失犯罪是指犯罪人在明知或应知的情况下,由于疏忽、粗心或疏于管理等原因,未能采取必要的注意措施,致使犯罪结果发生的情形。
2. 简述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构成要件。
非法侵入住宅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客观要件包括:非法侵入他人住宅和未经许可。
主观要件是犯罪人的故意,即犯罪人明知自己的行为是非法的,并有意实施非法侵入住宅的行为。
3. 什么是犯罪的主体?犯罪的主体指的是犯罪行为的实施者,即犯罪人。
犯罪人可以是自然人或者法人,只有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才能成为犯罪主体。
4. 简述犯罪的刑罚种类。
犯罪的刑罚种类包括主刑和附加刑。
主刑是对犯罪人直接施加的刑罚,如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死刑等。
附加刑是在主刑之外对犯罪人的其他权利进行限制或剥夺,如剥夺政治权利、罚金、没收财产等。
5. 简述犯罪的构成要件。
犯罪的构成要件包括客观要件和主观要件。
客观要件是指构成犯罪所必须具备的客观行为和客观结果。
主观要件是指犯罪人实施犯罪行为时的主观故意或过失。
刑法试题库及答案
刑法试题库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规定,以下哪种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盗窃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非法侵入他人住宅答案:C2. 刑法中所称的“故意”,是指行为人对行为的什么具有明确认识?A. 社会危害性B. 法律后果C. 行为性质和可能造成的后果D. 行为结果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下列哪些行为可以被认定为正当防卫?A. 阻止正在进行的抢劫行为B. 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对小偷使用暴力C. 对于正在进行的非法侵入住宅行为进行反击D. 对于已经停止的侵害行为进行反击答案:A, B, C2. 根据刑法规定,以下哪些情形可以减轻或者免除刑事责任?A. 自首B. 立功C. 犯罪预备D. 犯罪中止答案:A, B, C, D三、判断题1. 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答案:正确2. 精神病人在不能辨认或者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时候犯罪,不负刑事责任。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刑法中“故意”与“过失”的区别。
答案:在刑法中,“故意”是指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决意使这种结果发生的心理状态。
而“过失”则是指行为人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心理状态。
2. 什么是刑法中的“共同犯罪”?答案:共同犯罪是指二人以上共同直接参与实施犯罪的行为。
在共同犯罪中,参与者根据其在犯罪中所起的作用和责任大小,可以分为主犯、从犯和胁从犯。
五、案例分析题案例:张某因与李某有矛盾,故意在李某的饮料中投放毒药,导致李某中毒身亡。
请分析张某的行为构成何种犯罪,并说明理由。
答案:张某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规定,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
张某明知投放毒药会导致李某死亡,仍然实施了这一行为,具有明确的故意,并且造成了李某死亡的严重后果,符合故意杀人罪的构成要件。
刑法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项行为不构成犯罪?A.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B. 非法占用他人财物C. 捡到钱包后归还失主D. 未经许可擅自进入他人住宅答案:C2. 犯罪的主观方面通常包括哪些要素?A. 犯罪动机和犯罪目的B. 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C. 犯罪手段和犯罪工具D. 犯罪时间、地点和方法答案:A3.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正当防卫?A. 甲在被乙打时,反击乙造成乙轻伤B. 甲在被乙打时,反击乙造成乙重伤C. 甲在被乙打时,使用枪支反击乙D. 甲在被乙打时,未反击,但报警答案:A4. 根据我国刑法,以下哪种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A. 甲因误会将乙误认为丙,将乙杀害B. 甲因报复将乙杀害C. 甲在自卫过程中将乙杀害D. 甲在执行公务过程中,依法将乙击毙答案:B5. 以下哪种情况属于犯罪中止?A. 甲计划抢劫乙,但在实施过程中放弃B. 甲计划抢劫乙,但在实施过程中被抓获C. 甲计划抢劫乙,但在实施过程中被乙发现D. 甲计划抢劫乙,但在实施过程中被警察制止答案:A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15分)6. 以下哪些行为可能构成贪污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共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款归个人使用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答案:ABC7. 以下哪些情况可以适用缓刑?A. 犯罪情节较轻B. 犯罪后有悔改表现C. 犯罪人是未成年人D. 犯罪人是老年人答案:ABC8.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故意伤害罪?A. 甲因争执将乙打成轻伤B. 甲因争执将乙打成重伤C. 甲在自卫过程中将乙打成轻伤D. 甲在自卫过程中将乙打成重伤答案:AB9. 以下哪些行为可以构成职务侵占罪?A. 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侵吞公司财物B. 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挪用公司资金C. 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D. 企业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答案:AB10.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受贿罪?A.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非法收受他人财物B.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利益C.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索取他人财物D. 国家工作人员利用职务上的便利,为他人谋取不正当利益答案:A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10分)11. 犯罪的客观方面包括犯罪行为和犯罪结果。
经典刑法试题及答案
经典刑法试题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犯罪的构成要件不包括以下哪一项?A. 犯罪行为B. 犯罪结果C. 犯罪动机D. 犯罪主体答案:C2. 我国刑法中规定的“故意犯罪”是指:A. 行为人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但希望或者决意放任这种结果发生B.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没有预见,但由于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C.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有预见,但轻信能够避免D. 行为人对自己的行为可能造成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没有预见,并且应当预见而没有预见答案:A3. 以下哪种行为不属于正当防卫?A.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B. 为了制止即将发生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C. 为了制止已经结束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防卫行为D. 为了制止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而采取的明显超过必要限度的防卫行为答案:C二、多项选择题1. 以下哪些行为构成故意杀人罪?A. 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B.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致人死亡C. 故意制造交通事故,致人死亡D. 故意放火,致人死亡答案:ABCD2. 以下哪些情形可以认定为自首?A. 犯罪后主动向司法机关投案B. 犯罪后在亲友的规劝下投案C. 犯罪后在司法机关的追捕中主动投案D. 犯罪后在司法机关的追捕中被抓获答案:ABC三、判断题1. 犯罪既遂是指犯罪行为已经完成,并且已经造成了法定的犯罪结果。
()答案:正确2. 犯罪预备是指行为人为了实施犯罪,进行了准备活动,但尚未着手实施犯罪。
()答案:正确3. 犯罪中止是指行为人在犯罪过程中,自动放弃犯罪或者自动有效地防止犯罪结果的发生。
()答案:正确四、简答题1. 简述我国刑法对未成年人犯罪的相关规定。
答: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未成年人犯罪是指未满18周岁的人犯罪。
对于未成年人犯罪,刑法有以下相关规定:- 对未成年人犯罪,应当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 对未满16周岁的人犯罪,不适用死刑。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常识判断题下列关于刑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 刑法是规范社会行为的法律B. 刑法主要用于处理民事纠纷C. 刑法只适用于成年人D. 刑法不包括治安管理的规范答案:A. 刑法是规范社会行为的法律2. 单选题下列哪一项不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A. 罪刑法定原则B. 追溯溯及罪刑不清C. 刑罚个别化原则D.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答案:B. 追溯溯及罪刑不清3. 多选题下列哪些是犯罪构成要件:(选择所有正确答案)A. 主体B. 客体C. 行为D. 结果答案:A. 主体 C. 行为 D. 结果二、问答题1. 列举刑法中的三个基本原则,并简要解释其含义。
答案:- 罪刑法定原则:也称法无定罪,即法律规定的犯罪与刑罚,必须以明确的法律条文为依据,个人不能随意创立罪名或刑罚。
这一原则保障了个人的法律权益。
- 刑罚个别化原则:刑罚应根据犯罪行为的性质、危害程度和犯罪人的社会危险性,对不同犯罪个体进行个别的量刑和教育改造,旨在达到惩罚和教育效果的最大化。
-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犯罪需要受到相应的刑罚,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该原则既要求刑罚不能过重,也不能过轻,要根据犯罪的性质和程度进行合理的刑事制裁。
2. 按照我国刑法,什么是自首,自首有哪些法律效果?答案:自首指的是犯罪嫌疑人或已经确定的犯罪人员,主动向司法机关或公安机关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
自首是对犯罪行为的认罪态度,体现了犯罪人员对自己行为的悔过和悔罪。
自首的法律效果主要包括:- 从轻处罚:自首属于法定从轻情节,对犯罪人可以减轻刑事处罚。
- 免除处罚:在某些道义罪和轻罪的情况下,自首可免除刑事处罚。
- 不追究刑事责任:对涉及一般刑事责任的自首人员,可以不再追究法律责任。
三、案例分析某人因故意伤害他人致人重伤被公安机关立案侦查。
经审理,证明该人具备自首情节,请根据刑法相关规定回答以下问题:1. 犯罪嫌疑人的自首情节属于法定从轻情节吗?为什么?答案:是的,根据刑法第67条规定,对自首的犯罪嫌疑人或已经确定的犯罪人员,依法应当从轻处罚。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
刑法学考试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刑法的基本原则?A. 罪刑法定B. 免责原则C. 罪责刑相适应原则D. 禁止追溯溯及不利追溯原则答:B. 免责原则2.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故意犯罪的构成要件?A. 主观方面的故意B. 客观方面的犯罪事实C. 社会危害性D. 合法性要求答:D. 合法性要求3.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正当防卫的限制条件?A. 即时性B. 必要性C. 对等性D. 紧急性答:C. 对等性4.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犯罪教唆的构成要件?A. 故意指使他人犯罪B. 他人接受并实施犯罪行为C. 构成犯罪的行为已经开始D. 犯罪意图答:C. 构成犯罪的行为已经开始5.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盗窃罪的犯罪构成要件?A.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B. 具体的危险行为C. 违法占有D. 故意行为答:B. 具体的危险行为二、判断题1. 同一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只能构成一个罪名。
答:错误,同一行为在实施过程中可能涉及多个罪名。
2. 犯罪主体是指刑法上规定的能够承担刑事责任的人。
答:正确。
3. 协助犯罪行为的人要承担与实施犯罪相同的刑事责任。
答:错误,协助犯罪的人承担较轻的刑事责任。
4. 急迫危险状态下的不法侵害行为可以免责。
答:正确。
5. 某人被判处有期徒刑10年,同时也被判处没收个人财产,这是刑罚的刑法所确定的组成部分。
答:错误,没收财产是附加刑。
三、案例分析某市发生一起意图杀人的案件,犯罪嫌疑人张某持刀将他人捅伤,致对方重伤。
根据案件情况,请回答以下问题:1. 张某的行为属于故意犯罪还是过失犯罪?为什么?答:张某的行为属于故意犯罪。
根据案件描述,张某持刀将他人捅伤,表明他有明确的犯罪意图和主观故意。
2. 张某的行为是否构成谋杀罪?为什么?答:张某的行为构成谋杀罪。
根据刑法规定,故意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构成谋杀罪,而张某持刀捅伤他人致重伤,符合谋杀罪的构成要件。
四、案例分析某公司员工小明因工作压力过大,无法承受,于是在办公室内将一本助理经理留在桌上的笔记本电脑盗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刑法试题及答案:犯罪与犯罪构成1.(因果关系的客观性及其地位)甲、乙二人为中学时代的好友,久别重逢,欣喜异常。
二人热烈拥抱,并像学生时代那样用拳击打对方。
不料甲一拳打到乙某的肚子以后,乙某感到有些不适。
一个小时后即晕倒在地。
甲急忙送乙某去医院急救,但抢救无效死亡。
原因是乙某脾肿大异常,因为受到甲某一拳的外力冲击,脾破裂,在体内大出血而导致死亡。
甲某的行为:( )A.与乙某的死亡结果没有因果关系 B.与乙某的死亡结果有因果关系C.甲某应当负刑事责任 D.甲某不应当负刑事责任2.下列哪些情况认为具有因果关系?( )A.甲希望乙在交通事故中死亡,出资赞助乙乘飞机周游世界,乙果真在途中遏空难而死亡B.甲为了替自己遭到强奸杀害的女儿报仇,在罪犯被押赴刑场执行死刑的途中,来人不备将该罪犯砍死c.甲遭遇乙某强奸,在乙某的紧追之下,不幸失足跌入悬崖摔死D.甲用刀扎伤乙某,当时地处深山,甲背乙走两天两夜才赶到最近的一家医院,到医院之后,乙才因为失血过多而死亡3.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实施下列哪种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 )A.强奸 B.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C.制造毒品 D.绑架4.(相对责任年龄及跨年龄段的犯罪问题)对于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与幼女发生性关系的,下列哪种说法是正确的?( )A.情节轻微、尚未造成严重后果的,不认为是犯罪B.不论情节是否轻微、有无严重后果,一律构成犯罪C.构成犯罪的,应当定奸淫幼女罪D.构成犯罪的,应当定强奸罪5.甲某因为琐事与乙某发生争执,乙某转身离去,甲某则从地上拣起一根道木追上,朝乙某头部猛击。
乙某倒地后,甲某又朝其连击数下,致乙某死亡。
之后,甲某又到乙某办公室乱砸一气。
甲某作案后跳矿井自杀未遂。
经鉴定,甲某为限制刑事责任能力人。
( )A.甲某构成故意杀人罪B.故意伤害罪(致人死亡)C.对甲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D.甲某不负刑事责任6.(特殊主体)关于特殊主体下列哪种提法是正确的?( )A.贪污罪的主体与职务侵占罪的主体各自利用了本人的职务上的便利,共同侵吞国有财产的,根据主犯的身份认定犯罪的性质B.特殊主体的犯罪意味着没有该特殊主体身份的人不可能单独构成该罪的实行犯,但是可以构成帮助犯或者教唆犯c.组织、领导参加黑社会组织罪的组织者,属于特殊主体的身份D.境外黑社会组织成员入境发展黑社会组织罪属于特殊主体的犯罪7.直接故意与间接故意最主要的一个区别是:( )A.意志因素不同 B.认识因素不同C.行为方式不同 D.罪过形式不同8.下列关于过失犯罪的说法,错误的是:( .)A.未满16周岁的人对过失犯罪不负刑事责任B.必须以具备法定的犯罪结果为构成犯罪的要件C.过失可以成立未遂犯D.单位可以构成过失犯罪9.甲、乙二人住在山区,当地野猪危害庄稼的情况严重。
听说邻县使用“电猫”,效果很好。
就去观摩取经,并买回一台“电猫”。
甲、乙二人安装好电猫,并在野猪可能出没的山上拉上棵电线,距地面40厘米。
在裸电线通过的路口上均设置了警告牌,并告知通电的时间为:晚7点开电,早6点收电。
村民丙某盗伐林木,于早5点30分触电死亡。
甲某的行为:( )A.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 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C.过失以危险方法危害公共安全罪 D.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10.甲某带其子(4岁)在公园游乐场玩耍时,其子因与同龄儿童乙某争抢座位从旋转电马上摔下,头部磕起一个大包。
甲某生气,将乙某拉过打了一个耳光。
乙某母亲见状质问甲某。
乙某乘机咬了甲某手腕一口。
甲某恼怒中顺手将乙某推了一把,乙某踉跄了几步摔倒,头部恰好撞上石阶的破口锐角上,致使头破血流,因神经受压而死亡。
甲某的行为:( )A.属于意外事件,不构成犯罪B.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过于自信的过失C.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属于疏忽大意的过失D.构成故意伤害罪,属于阈接故意11.甲在深山里的一块玉米地常遭野猪糟蹋,某日夜晚持猎枪守候,不久听见玉米中哗哗作响,并隐约见一黑影,甲以为是野猪,即开枪射击,经查看发现是一个偷玉米的人,关于本案说法正确的是:( )A.客体错误B.行为误差C.故意犯罪D.过失致人死亡罪或者意外事件12.某甲偶然发现某乙所开小轿车正是自己几天前失窃的小轿车,即强行夺取。
某乙奋起对抗,二人打斗起来。
某乙不敌某甲,落荒而逃。
某甲将车开回家后,发现该车并非是自己丢失的那辆。
后来,某乙找到某甲索要该车,某甲拒不交还。
某甲的行为: ( )A.不构成犯罪 B.构成侵占罪C.构成抢劫罪 D.构成盗窃罪13.(事实认识错误)甲某为赖掉欠丁某的5万元债务,将丁某杀害,并将尸体肢解,用塑料编织袋打包。
对某乙谎称是毒品,托其从××市运至×市,并声称事成后必有重酬。
某乙按吩咐打出租车将该塑料编织袋打成包裹运至×市,存放在火车站小件寄存处。
( )A.甲某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某不构成犯罪B.甲某构成抢劫罪,乙某构成运输毒品罪(未遂)C.甲某构成故意杀人罪,乙某构成运输毒品罪(未遂)D.甲某构成抢劫罪,乙某构成包庇罪14.甲某经常受乙某的欺负,心怀怨恨。
某日甲某开车,乙某令其停车,甲某故意开车将其撞倒。
甲某以为乙某已经死亡,然后将乙某搬到车上,在路过一大桥时将乙某的尸体抛到河中。
经法医鉴定,乙某是因为溺水而死。
( )A.甲某存在因果关系的认识错误 B.甲某构成交通肇事罪C.甲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既遂) D.甲某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15.属于犯罪构成一般要件的是:( )A.犯罪客体 B.犯罪对象C.犯罪动机 D.犯罪结果16.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对于下列哪些罪行应当负刑事责任?( ) A.放火 B.抢劫C.绑架 D.投放危险物质17.下列哪种情形的认识错误不影响犯罪故意的成立?( )A.行为人发生了法律上的认识错误B.行为人投毒,本想杀害乙某(人),但没料到甲某(人)把投放有毒药的饮料喝下,被毒死了C.行为人欲投毒杀害乙某,没料到所投之毒物因为失效而不具有毒性,没有使乙某中毒D.山民甲某经有关部门批准,猎杀危害其庄稼的野猪。
某日晚,甲某持猎枪看守在庄稼地里,见到一个黑影,以为是野猪,立即开枪射击。
走近一看发现打死了一个人18.间接故意的意志因素是:( )A.希望 B.轻信 C.放任 D.疏忽19.甲,15岁,与乙(20岁)共同绑架儿童丙勒索到5万元赎金后,甲乙二人共同将丙杀害。
( )A.对甲应当以故意杀人罪定罪处罚. B.对甲应当以绑架罪定罪处罚C.对乙应当以绑架罪定罪处罚 D.甲不负刑事责任20.甲17岁,身强体壮,出于以大欺小、以强凌弱或者寻求精神刺激,随意殴打其他未成年人、多次对其他未成年人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公私财物,扰乱学校及其他公共场所秩序。
对于甲的行为:( )A.一般不追究刑事责任B.情节严重的,以抢劫罪定罪处罚C.情节严重的,以寻衅滋事罪定罪处罚D.情节严重的,以扰乱社会秩序罪定罪处罚21.甲(15岁)和乙(17岁)在共同盗窃过程中二人共同使用暴力将被害人丙打成重伤。
( )A.对甲乙抢劫罪(结果加重犯)定罪处罚B.对甲乙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C.对甲以故意伤害罪定罪处罚D.对乙以抢劫罪(蛄果加重犯)定罪处罚22.精神病人甲具有下列哪种情形认为没有刑事责任能力?( )A.完全丧失了辨认能力和控制能力B.完全丧失了辨认能力但还有一定的控制能力C.完全丧失了控制能力但还有一定的辨认能力D.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能力23.只能以个人犯罪论处的情形是:( )A.盗用单位名义实施犯罪,违法所得由实施犯罪的个人私分的B.没有法人资格的私营、合伙企业犯罪的C.为犯罪而设的单位实施犯罪的D.单位设立后专门从事违法犯罪活动的24.甲纺织品公司(具有法人资格)经海关许可进口保税毛料300余吨,货物价值1200余万元。
甲公司将该批毛料加工后,由经理乙决定,业务员丙、丁经手擅自销售给国内的一家大百货商店,由该店在柜台出售。
然后甲公司利用虚假的出口报关单核销了本公司应当出口而在国内销售的该批保税毛料。
偷逃应缴税额400余万元,全部归公司所有。
关于此案,下列哪种说法正确?( )A.甲公司构成偷税罪B.乙是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丙、丁是直接责任人员C.对甲公司判处罚金,对乙、丙、丁判处刑罚D.对乙、丙、丁可以按照作用大小区分主犯、从犯,如果作用相当的也可以不区分主犯、从犯25.关于单位犯罪,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单位犯罪的直接责任人员与犯罪单位是共犯关系B.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与直接责任人员是当然的主犯与从犯的关系C.单位犯罪后单位决定自动投案、如实供述单位罪行的,成立自首D.甲单位与乙单位勾结共同实施单位犯罪的,能成立单位共同犯罪26.甲因遭丈夫乙虐待被迫离家出走。
甲的女儿丙(1986年5月6日出生)在2000年5 月1日前来看望,甲唆使丙用家中的老鼠药拌入饭中毒死乙。
丙于同年5月6日回到家中,在其父亲乙的饭中拌入灭鼠药,将乙毒死。
甲的行为:( )A.构成故意杀人罪 B.故意杀人罪的教唆犯C.故意杀人罪的间接实行犯 D.传授犯罪方法罪27.甲(男,20岁)、乙(男,15岁)合谋盗窃丙。
甲站在丙身边掩护,乙用镊子从丙裤兜内窃得1600元。
丙发现将乙抓住要去派出所。
甲乙为脱身,拔刀将丙刺倒,致其死亡。
甲乙二人如何认定处理?( )A.甲构成抢劫罪 B.甲构成盗窃罪和故意杀人罪C.乙构成故意杀人罪 D.乙构成抢劫罪28.下列哪些情况被认为具有因果关系?( )A.甲遭遇乙绑架,从疾驰的车上跳车避跑时,不幸摔死.B.甲在火车站站台偷乙钱包后跳下轨道逃跑,乙发现后追赶,被进站台的火车撞死 C.甲殴打乙造成小臂骨折,乙搭乘出租丰汽车去医院的途中,发生车祸,乙在车祸中丧生D.甲遭到乙的抢劫,逃跑中被丙的汽车撞死.乙的行为与甲的死亡蛄果29.下列情形中,应认定有因果关系的情形是:( )A.雇主甲在下雨打雷天仍然令雇员G外出干活,G不幸被雷电击死B.医生乙很轻率的地告诉病人N,他怀疑N患有癌症,致使N患上了精神病C.车主丙见小偷S溜进车库盗窃自己的汽车,就对S大喊一声,S被惊吓在逃跑时摔断了腿D.丁在斗殴中使用匕首深深扎入H的腹部造成大出血,医生D经验不足处置不当, H失血过多死亡E.戊醉酒后驾车将行人P撞成重伤,戊驾车逃离现场,P的仇人张三碰巧路过车祸现场,用石头将P砸死。
戊的行为与P死亡之间30.下列不属于犯罪对象的有哪些?( )A.甲为谋取不正当利益送给王法官的价值2万元的手提电脑B.乙厂违反国家毒品管制法规非法制造的3公斤甲基苯丙胺C.丙抢劫时所用的管制刀具D.丁实施杀人后从雇凶者戊某处获得的20万元现金31.下列关于犯罪主观方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某隧道地下暴雨,岩石松动,随时有可能塌方,甲为将机械抢救出来,下令工人冲进隧道抢运,这时发生塌方,致数人死亡,甲属于过于自信过失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B.在年会射击表演中未受过专门训练的甲与人打赌,射击女演员头顶的酒杯而击中女演员致死,甲是间接故意,构成故意杀人罪C.甲与乙在甲的座落于山中的剐墅度假时,二人在阳台上以院中果树上的果子为靶,比试枪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