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恋和诉求互动模式访谈
教师成人依恋、关系预期与师生互动风格的调查
教师成人依恋、关系预期与师生互动风格的调查敬爱的老师:您好!工作辛苦了!首先,要衷心地感谢您在百忙之中抽出时间协助我的工作。
其次,我要申明两点:1、调查结果仅供研究之用,任何他人和组织都无权知道您的结果。
如果您想了解有关您个人的统计结果或相关建议,可以通过个人的方式与研究者联系。
2、希望您能如实准确地填写,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可靠的研究结果,也只有这样才能获得对实践具有真正指导意义的理论。
这不是测验也不是考察,您在填写时不必紧张,也不必过多思考,只需凭第一感觉快速选择符合要求的选项就行了。
1. 性别 [单选题] *○男○女2. 年龄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 教龄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 文化程度 [单选题] *○本科○专科○硕士5. 所教年级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 任教科目 [填空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7. 是否是班主任 [单选题] *○是○否8. 婚姻状况 [单选题] *○已婚○未婚○离异9. 我担心我会失去爱人的爱 [单选题] *○非常不赞成○比较不赞成○有点不赞成○不确定○有点赞成○比较赞成○非常赞成10. 我常常担心我的爱人并不真心爱我 [单选题] *非常不赞成○1○2○3○4○5○6○7非常赞成11. 我很担心我的夫妻关系 [单选题] *非常不赞成○1○2○3○4○5○6○7非常赞成12. 当我向爱人表露我对他她的感受时,我担心他/她不会有同样的感受 [单选题] *非常不赞成○1○2○3○4○5○6○7非常赞成13. 爱人有时会毫无缘由地改变他/她对我的感情 [单选题] *非常不赞成○1○2○3○4○5○6○7非常赞成14. 得不到爱人给予我所需要的爱和支持,我会发疯的 [单选题] *非常不赞成○1○2○3○4○5○6○7非常赞成15. 我不愿意在爱人面前表现出自己内心深处的感受 [单选题] *赞成○1○2○3○4○5○6○7成16. 与爱人亲近,我感到很舒服 [单选题] *非常不赞成○1○2○3○4○5○6○7非常赞成17. 一旦爱人想与我非常亲近,我就会感到不舒服 [单选题] *非常不赞成○1○2○3○4○5○6○7非常赞成18. 对我来说,与爱人亲近并不困难 [单选题] *非常不赞成○1○2○3○4○5○6○7非常赞成19. 我能与爱人深入地谈论一些事情 [单选题] *非常不赞成○1○2○3○4○5○6○7非常赞成20. 依赖爱人,让我感觉很舒服 [单选题] *非常不赞成○1○2○3○4○5○6○7非常赞成21. 与爱人保持深厚的感情对我来说很容易 [单选题] *非常不赞成○1○2○3○4○5○6○7非常赞成22. 当爱人对我过于亲近时,我会感到紧张 [单选题] *非常不赞成○1○2○3○4○5○6○7非常赞成23. 如果爱人不在眼前,我就会担心他/她会喜欢上别人 [单选题] *非常不赞成○1○2○3○4○5○6○7非常赞成24. 我有想与他人非常亲近的欲望,有时会把人吓跑 [单选题] *赞成○1○2○3○4○5○6○7成25. 我发现很难让自己依赖爱人 [单选题] *非常不赞成○1○2○3○4○5○6○7非常赞成26. 我感到依赖爱人很容易 [单选题] *非常不赞成○1○2○3○4○5○6○7非常赞成27. 我的爱人非常懂得我及我的需要 [单选题] *非常不赞成○1○2○3○4○5○6○7非常赞成28. 我常常担心我的爱人会不愿意与我呆在一起 [单选题] *非常不赞成○1○2○3○4○5○6○7非常赞成29. 我常希望爱人对我的感情同我对她/他的感情一样强烈 [单选题] *非常不赞成○1○2○3○4○5○6○7非常赞成30. 我极少担心爱人会离我而去 [单选题] *非常不满意○1○2○3○4○5○6○7非常赞成31. 我担心爱人关心我的程度没有我关心他她的程度深 [单选题] *非常不赞成○1○2○3○4○5○6○7非常赞成32. 我的爱人使我不自信 [单选题] *非常不赞成○1○2○3○4○5○6○7非常赞成33. 与爱人分享我的内心想法和感受,我会感觉很舒服 [单选题] *赞成○1○2○3○4○5○6○7成34. 我发现与爱人亲近是一件较容易的事情 [单选题] *非常不赞成○1○2○3○4○5○6○7非常赞成35. 我发现爱人并不愿意像我所希望的那样亲近我 [单选题] *非常不赞成○1○2○3○4○5○6○7非常赞成36. 我会把所有的事情都告诉爱人 [单选题] *非常不赞成○1○2○3○4○5○6○7非常赞成37. 向爱人敞开心扉,我会感觉不舒服 [单选题] *非常不赞成○1○2○3○4○5○6○7非常赞成38. 我担心自己达不到他人的标准 [单选题] *非常不赞成○1○2○3○4○5○6○7非常赞成39. 我不愿意与爱人过于亲近 [单选题] *非常不赞成○1○2○3○4○5○6○7非常赞成40. 我并不经常担心被爱人抛弃 [单选题] *非常不赞成○1○2○3○4○5○6○7非常赞成41. 在我需要帮助的时候,求助于爱人是很有用的 [单选题] *非常不赞成○1○2○3○4○5○6○7非常赞成42. 只有在我生气的时候,爱人似乎才会在乎我 [单选题] *赞成○1○2○3○4○5○6○7成43. 我担心一旦爱人了解了我,他/她会不喜欢真实的我 [单选题] *非常不赞成○1○2○3○4○5○6○7非常赞成44. 我常常与爱人一起讨论我的问题和担忧 [单选题] *非常不赞成○1○2○3○4○5○6○7非常赞成45. 我感到我是一个有价值的人,至少与其他人在同一水平上 [单选题] *很不符合○1○2○3○4非常符合46. 我感到我有许多好的品质 [单选题] *很不符合○1○2○3○4非常符合47. 归根结底,我倾向于觉得自己是一个失败者 [单选题] *很不符合○1○2○3○4非常符合48. 我能像大多数人一样把事情做好 [单选题] *很不符合○1○2○3○4非常符合49. 我感到自己值得自豪的地方不多 [单选题] *很不符合○1○2○3○4非常符合50. 我对自己持肯定态度 [单选题] *很不符合○1○2○3○4非常符合51. 总的来说,我对自己是满意的 [单选题] *很不符合○1○2○3○4非常符合52. 我希望我能为自己赢得更多的尊重 [单选题] *53. 我确实时常感到毫无用处 [单选题] *很不符合○1○2○3○4非常符合54. 我时常认为自己一无是处 [单选题] *很不符合○1○2○3○4非常符合以下问题旨在了解您对自己学生的总的看法和评价。
依恋模式与人际关系中的沟通方式
依恋模式与人际关系中的沟通方式人际关系中的沟通方式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能够直接影响着人们之间的情感连结与互动方式。
而在人际关系中,依恋模式是一种重要的因素,对沟通方式产生深远的影响。
在本文中,将探讨依恋模式与人际关系中的沟通方式之间的关系,并提出相关建议和解决方案。
一、依恋模式概述依恋模式是指个体在儿童期形成的对依赖他人的期望和应对方式。
根据心理学家Ainsworth的研究,依恋模式分为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焦虑型依恋。
安全型依恋的个体相信自己能够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关爱,回避型依恋的个体倾向于避免与他人产生亲密关系,而焦虑型依恋的个体则常常担心他人的拒绝和抛弃。
二、依恋模式对沟通方式的影响1. 安全型依恋安全型依恋的个体更加容易与他人建立良好的沟通,并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他们能够倾听他人的观点,并积极寻求共同点。
在沟通中,他们更注重对话的平等和尊重,从而维护着良好的人际关系。
2. 回避型依恋回避型依恋的个体避免与他人产生亲密关系,通常会选择避免直接面对沟通的问题,或者通过轻描淡写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观点。
他们往往更关注自己的感受,而忽视他人的需求和情感。
这种沟通方式容易造成与他人的疏远和误解。
3. 焦虑型依恋焦虑型依恋的个体在沟通时往往表现出过度关注他人的反应和回应。
他们容易过度解读他人的言行,产生不必要的焦虑和担忧。
这种沟通方式常常造成误会和矛盾,阻碍了有效的沟通和互动。
三、改善依恋模式对沟通方式的影响的建议1. 增加安全感针对回避型依恋和焦虑型依恋的个体,可以通过增加安全感来改善他们的沟通方式。
建立可靠的支持系统和亲密关系,增强个体对他人的信任和依赖,有助于他们主动参与和表达自己的观点。
2. 倾听与尊重在沟通中,倾听和尊重对任何依恋模式的个体都非常重要。
通过倾听他人的观点和需要,表达对他人的尊重,并关注双方的共同点,能够促进良好的沟通和理解。
3. 心理辅导针对依恋模式对沟通方式产生负面影响较为明显的个体,心理辅导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培养健康的依恋关系的技巧和策略
培养健康的依恋关系的技巧和策略依恋关系是人与人之间最初建立的重要关系之一,对个体的发展和幸福感具有重要影响。
一个健康的依恋关系可以带来安全感、支持和满足感,而不良的依恋关系则常常伴随着焦虑、不安和冲突。
因此,培养健康的依恋关系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介绍一些培养健康依恋关系的技巧和策略。
第一,建立良好的沟通渠道。
良好的沟通是依恋关系中不可或缺的一环。
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沟通方式和需求,因此双方需要相互理解、包容与尊重。
在沟通中,要学会倾听对方的观点和感受,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想法,并寻求共同的解决方案。
此外,保持平等和开放的心态,避免指责和批评,能够促进双方的理解和信任,从而建立起健康的依恋关系。
第二,培养共同的兴趣和爱好。
共同的兴趣和爱好是依恋关系中的纽带,可以拉近两个人的距离。
共同的兴趣可以使双方有更多的话题和活动,增加交流和互动的机会,提高依恋关系的质量。
因此,双方可以共同寻找感兴趣的事物,并定期安排共同参与的活动,如运动、旅游或学习等,以加深彼此间的了解和亲密感。
第三,建立健康的界限和独立性。
在依恋关系中,个体之间的独立性和界限是非常重要的。
双方需要清晰地知道自己的需求和界限,并表达出来。
同时,也要尊重对方的需求和界限。
建立健康的界限可以避免双方依赖关系过重,保持个体的独立性,从而更好地平衡个人发展与依恋关系之间的关系。
第四,培养积极的依恋模式。
依恋模式是人们在依恋关系中形成的行为和态度习惯。
有些依恋模式可以促进健康的依恋关系,如互助、支持和尊重;而有些依恋模式则可能影响到依恋关系的质量,如嫉妒、控制和依赖等。
因此,在培养健康的依恋关系中,我们需要提高自我意识,关注自己的依恋模式,并积极改变不利于依恋关系的负面行为和态度。
第五,寻求专业帮助和支持。
有时候,依恋关系中出现问题是难以自行解决的。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可以寻求专业的帮助和支持。
专业人士,如心理咨询师或婚姻家庭治疗师,可以提供针对性的建议和策略,帮助双方解决依恋关系中的问题,并提高依恋关系的质量。
你将如何回忆我?依恋风格有话说
你将如何回忆我?依恋风格有话说依恋,可以表达为一种依赖。
你对你以往的事情是怎么依恋的?这种依恋的风格将会影响到你之后的感情道路哦。
一个在以往日子得到充足感情的人,对感情态度会乐观向上。
反之,则会成为一种对感情缺乏安全感的人。
你会如何回忆我?带着笑或是很沉默?人们对他人的回忆和他们的依恋风格(attachment style)有关。
你有着怎样的依恋风格,它又怎么影响着你的社会活动?和你一样关心这些问题的,还有发育心理学领域的心理学家们。
*婴儿对养育者的依恋依恋作为发展心理学的研究主题已经很久了。
一开始,心理学家们对婴儿和养育者(通常是母亲)的情感依恋进行调查。
约翰·鲍尔比(John Bowlby)将这种情感称之为依恋关系。
他认为如果孩子在早期的生活里受到充分的照顾和保护,在和养育者的关系中体验到爱和信任,他就会觉得自己是值得被爱的,生活环境是安全的,从而形成“安全型”的依恋风格。
在安全的环境中,这样的孩子倾向于积极探索周围新鲜事物,和陌生人玩耍互动。
长大后,安全型依恋的孩子也更加容易拥有良好稳固的恋爱关系。
婴儿和养育者之间的关系奠定了婴儿在早期的依恋风格。
然而,如果孩子早期的需求没得到满足,或是养育者忽略孩子的感受,他就可能会对自己形成一个不好的印象,觉得没人爱自己,发展为“不安全型”依恋。
此类型的孩子在和母亲分离时会体验到焦虑和不安,一看不到妈妈就会大哭大闹,甚至在母亲回来之后依然不能平复情绪。
这种类型的孩子长大后很有可能会变成没有安全感的恋人,时时刻刻问“你爱不爱我”,或者喜怒无常。
也就是所谓的“作男作女”。
*依恋风格影响回忆依恋风格不仅仅会影响人们和恋人、朋友的互动模式。
来自纽约大学拉贝特分校的马修·达金斯(Matthew J. Dykas)和他的合作者们发现,依恋风格还会关系到人们如何评价和回忆第一次见面的陌生人。
189名平均年龄为16.5岁的青少年参加了达金斯的研究。
依恋与情感健康深入了解心理依恋模式
依恋与情感健康深入了解心理依恋模式依恋与情感健康:深入了解心理依恋模式心理依恋模式是指个体在亲密关系中的情感依恋方式和模式。
它与人们的情感健康息息相关,对于个体的情感发展、人际关系以及个人成长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深入探讨依恋与情感健康的关系,并对心理依恋模式进行进一步了解。
一、依恋与情感健康的关系依恋是指个体对于他人的需要依赖感和依附倾向。
人类从婴儿期开始就具备了依附的需求,而依恋关系的质量将对个体的情感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
1.1 安全依恋与情感健康安全依恋是指个体在与他人的关系中感觉到安全感和信任感的依恋模式。
具备安全依恋的个体往往拥有对他人的正面期待、积极情感和良好的社交能力。
这种依恋模式有助于个体的情感健康发展,促进人际关系的良好互动,提升个人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1.2 焦虑依恋与情感健康焦虑依恋是指个体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表现出担心、不安全感和依赖需求过度的依恋模式。
焦虑型依恋的个体常常担心被他人拒绝或背叛,对待亲密关系过度依赖,并且具备不稳定的情感状态。
这种依恋模式会对个体的情感健康造成影响,增加焦虑和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也会影响人际关系的稳定性。
1.3 回避依恋与情感健康回避依恋是指个体在与他人的关系中表现出对亲密关系的回避和疏远的依恋模式。
回避型依恋的个体常常对亲密关系保持一定的距离,并且对他人的情感需求不够敏感。
这种依恋模式会影响个体的情感健康,增加孤独感和不满足感,并且也会阻碍人际关系的发展。
二、心理依恋模式的深入了解了解个体的心理依恋模式对于促进情感健康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将介绍两种常见的心理依恋模式:安全依恋和不安全依恋。
2.1 安全依恋模式安全依恋模式是一种稳定、健康的依恋方式。
具备安全依恋的个体能够积极地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并且对他人保持信任和支持。
他们有良好的情感调节能力,能够在人际关系中体验到情感的满足和稳定。
安全依恋模式的个体常常能够建立稳定、长久的爱情关系,对自己和他人都有积极的影响。
心理学中的依恋理论与人际互动
心理学中的依恋理论与人际互动心理学中的依恋理论是对人与人之间情感联系的一种解释和描述。
它关注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依赖和依恋,并探讨这种依恋对个体的发展和行为产生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依恋理论的主要内容以及其在人际互动中的应用。
一、依恋理论的相关概念与研究依恋理论是由英国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和玛丽·艾恩斯沃斯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
他们通过对儿童与母亲之间的亲密关系进行观察和分析,得出了依恋理论。
依恋理论主要包含以下几个关键概念。
1. 依恋对象:在依恋理论中,依恋对象指的是个体所依恋的对象,通常是指亲密关系中的家人、朋友或伴侣等。
2. 依恋行为:依恋行为是指个体在面临不安全或恐惧情境时,寻求与依恋对象的亲密接触和保护的行为。
3. 分离焦虑:分离焦虑是指个体对与依恋对象的分离或离开产生的焦虑和不安。
4. 安全基地:安全基地指的是个体对依恋对象的信任和依赖,以及面临挑战和困难时,借助依恋对象来获取支持和安慰的能力。
除了这些概念,鲍尔比和艾恩斯沃斯还提出了依恋类型的分类。
他们认为,个体对依恋对象和分离情境的感受会对依恋类型产生影响,主要分为安全型依恋、回避型依恋和焦虑型依恋。
二、依恋理论在人际互动中的应用依恋理论在人际互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它帮助我们理解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依赖和依恋行为,并对个体的行为和情感产生影响。
以下将介绍依恋理论在人际互动中的应用。
1. 影响亲密关系:依恋理论认为,个体在亲密关系中的依赖和依恋是建立和维持关系的重要因素。
安全型依恋的个体更容易建立稳定和健康的亲密关系,而回避型依恋和焦虑型依恋的个体则更容易出现关系的困扰和紧张。
2. 理解情感困扰:依恋理论还可以帮助解释和理解个体在人际关系中的情感困扰和冲突。
回避型依恋的个体可能会避免亲密关系,而焦虑型依恋的个体则可能过度依赖和担心失去依恋对象,这些情感困扰在人际互动中显现。
3. 矫正不健康依恋模式:依恋理论的应用还包括了矫正不健康依恋模式。
依恋模式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和意义
依恋模式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和意义依恋模式是指个体在婴幼儿期与主要照顾者建立的一种情感连接方式,可以对个体在后续的人际关系中产生深远的影响和意义。
本文将就依恋模式对人际关系的影响和意义进行探讨。
一、依恋模式的类型及其对人际关系的影响依恋模式主要分为安全型、回避型、焦虑型和混合型四种类型,每种类型对人际关系产生不同的影响。
1. 安全型依恋模式安全型依恋模式是最健康的一种模式,表现为婴幼儿与照顾者建立了稳定、可信赖的关系,对于他们日后的人际关系具有积极的影响。
他们更容易与他人建立亲密的关系,能够表达自己的情感需求并积极寻求支持。
安全型依恋模式的个体通常对自己和他人都持有积极的评价,能够体验到更多的人际满足和情感联系。
2. 回避型依恋模式回避型依恋模式的个体往往与照顾者建立了冷漠、疏离的关系,不太信任他人,并常常选择独立解决问题而不寻求他人的支持。
他们在人际关系中可能表现出回避和隐蔽的特征,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对于他人的需求和情感可能缺乏关注。
回避型依恋模式的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可能会面临孤独和疏离的困境。
3. 焦虑型依恋模式焦虑型依恋模式的个体通常由于照顾者的不可预测性或反应不一致而形成了对他人关系的强烈需求和焦虑。
他们担心被拒绝、被抛弃,往往过度依赖他人的支持和验证,容易过度关注他人的反应和评价。
焦虑型依恋模式的个体在人际关系中可能过度敏感和依赖,容易陷入困扰和情绪波动。
4. 混合型依恋模式混合型依恋模式是指个体在不同的情境下表现出不同类型的依恋模式。
这类个体的依恋模式可能在不同情感需求和情境下发生转变,对人际关系产生的影响也会随之变化。
二、依恋模式对人际关系的意义1. 塑造人际交往方式依恋模式在婴幼儿期形成,并对个体后续的人际交往方式产生重要影响。
安全型依恋模式有助于个体建立积极健康的人际关系,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满足他人的需求,展现亲和力和友善。
而回避型和焦虑型依恋模式则可能导致个体在人际交往中出现问题,如难以与他人建立深入联系、不信任他人等。
依恋与人际互动的关联
依恋与人际互动的关联依恋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建立的情感联系和倾向,包括与父母、朋友、伴侣等各种人际关系。
依恋与人际互动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关联,这种关联不仅影响个体的情感发展和成长,也直接影响人际关系的质量和稳定性。
一、依恋与婴幼儿期人际互动的关联在婴幼儿期,依恋的形成与父母之间的人际互动密切相关。
根据心理学家约翰·鲍尔比的研究,婴儿会通过与主要照料者的接触和亲密交往来建立依恋关系。
当父母对婴儿的需求得到及时、恰当地满足时,婴儿会培养出安全的依恋风格;反之,则可能形成不安全的依恋风格,如回避型、焦虑型或混合型。
二、依恋与儿童期人际互动的关联随着儿童的成长,他们开始与各种社会环境中的他人进行更为复杂的人际互动。
在儿童期,良好的依恋风格有助于他们建立和维护与同伴的友谊关系。
研究表明,安全依恋风格的儿童更容易建立亲密的友谊关系,并能够在关系中展示积极的人际互动行为,如分享、协作和妥协等。
而那些具有不安全依恋风格的儿童,往往难以与他人建立亲密关系,更容易出现冲突和依赖问题。
比如,回避型依恋的儿童可能因为害怕受伤而避免与同伴接触,导致孤立和内向;焦虑型依恋的儿童则常常表现出过度依赖和自我中心的行为,容易引发同伴之间的冲突和矛盾。
三、依恋与青少年期人际互动的关联随着青少年进入青春期,他们与他人的人际关系变得更为复杂和多样化。
在这个时期,依恋关系对青少年的情感发展和自我认同起着重要的作用。
研究表明,安全依恋的青少年往往表现出更高的自尊、更强的适应能力和更健康的心理状态。
然而,不安全依恋的青少年则容易出现问题行为、情绪不稳定和自我认同困惑等现象。
比如,回避型依恋的青少年可能更倾向于独立和自立,但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缺乏可以依赖的内心支持;而焦虑型依恋的青少年则表现出对他人过度依赖和过度关注,容易陷入人际关系的困境。
四、依恋与成人期人际互动的关联随着个体步入成人期,他们的依恋关系逐渐从父母转向伴侣。
成年人的依恋模式往往与他们儿童时期的依恋风格相关。
依恋与亲密关系伴侣沟通的七种eft对话
一、介绍依恋与亲密关系依恋是人类早期形成的一种情感连接模式,对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恋爱关系中,依恋模式对伴侣关系的形成和持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亲密关系伴侣之间的交流,不仅仅是简单的信息传递,更是情感的交流和连接。
有效的交流可以增进彼此的理解和信任,维系健康的恋爱关系。
二、依恋与亲密关系交流的重要性1. 依恋模式对亲密关系的影响依恋模式分为安全型、回避型和焦虑型,不同的依恋模式会影响个体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和期望。
安全型依恋者更愿意寻求支持和表达情感,而回避型和焦虑型依恋者可能在交流中存在障碍。
2. 交流对亲密关系的重要性有效的交流可以促进伴侣之间的情感连接,增进理解和支持。
另交流不畅会导致误解和矛盾,甚至破坏亲密关系。
三、依恋与亲密关系伴侣交流的七种EFT对话1. 发现依恋焦虑在交流中,一方伴侣可能表现出焦虑的依恋模式,表现出对彼此关系的过分关注和担忧。
通过发现依恋焦虑的对话,可以帮助伴侣了解自己的情感需求,并寻求支持。
2. 情感对接情感对接对话旨在增强伴侣之间的情感连接,促进更深层次的理解和认同。
通过情感对接,伴侣可以更好地感知对方的感受和需求,从而增进亲密关系的质量。
3. 复述与共鸣复述与共鸣对话是指一方伴侣复述对方的情感体验,并表达理解和共鸣。
通过这种方式,伴侣可以感受到彼此的关注和支持,增进亲密关系的稳固性。
4. 梳理情感步骤通过梳理情感步骤的对话,伴侣可以共同探讨彼此的情感互动过程,找到交流中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这有助于促进更有效的交流方式和更健康的亲密关系。
5. 探索情感体验通过探索情感体验的对话,伴侣可以更深入地了解彼此的情感需求和期望。
这对于建立更加贴近和融洽的亲密关系至关重要。
6. 调整依恋模式在交流中,伴侣可以共同探讨自己的依恋模式,了解对方的期望和需求,并寻求共同的理解与调整。
这有助于促进更健康的依恋连接和更稳定的亲密关系。
7. 重塑亲密连接重塑亲密连接的对话旨在帮助伴侣建立更加紧密和深刻的亲密关系。
聚焦依恋的家庭治疗读书感悟
聚焦依恋的家庭治疗读书感悟一、家庭系统排列理论家庭系统排列理论,作为家庭治疗的经典理论之一,为我们理解家庭角色和互动模式提供了全新的视角。
根据这个理论,我们的行为和反应方式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与家族中的其他成员紧密相连,遵循着一定的规律和秩序。
在这个理论中,家庭被划分为四个基本维度:亲子关系、夫妻关系、父母与子女关系以及兄弟姐妹关系。
每个维度都有其独特的权威和角色定位,而这些角色又通过一系列的动态过程相互影响,形成了一个错综复杂但又有规律的家庭网络。
我特别注意到,家庭系统排列理论强调的是角色而非个人特质。
无论一个人的性格如何,他她在家庭中的角色都是固定的。
在亲子关系中,父亲可能被视为提供者,而母亲则被视为照顾者。
这种观念在一定程度上颠覆了我以往对家庭角色的认知,让我更加开放地看待每个家庭成员在家庭系统中的位置和作用。
该理论还解释了为什么某些行为在家庭中会被视为“正常”,而在其他家庭中则可能被视为问题。
过于严厉或溺爱孩子的父母在某些文化中被视为正常,但在其他文化中却可能受到批评。
通过理解这些差异背后的系统运作机制,我们可以更加客观地看待家庭问题,并寻找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家庭系统排列理论为我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思考框架来理解家庭关系和互动。
它不仅帮助我看到了家庭系统的复杂性和多样性,还让我更加深入地理解了每个成员在其中的角色和责任。
这个理论将继续引导我在家庭治疗的工作中不断探索和创新。
1.1 系统理论的基本概念家庭系统理论将家庭视为一个整体系统,强调家庭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影响的关系。
依恋是家庭系统理论的核心概念之一,它描述了婴儿与父母之间最初的情感联系,以及这种联系对个体后续情感发展和家庭功能的影响。
根据系统理论,个体的情感和行为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早期亲子关系的影响。
一个安全型依恋的儿童,在成长过程中会形成对父母的信任和依赖,这种依恋关系有助于他们形成健康的人格和稳定的人际关系。
如果儿童在早期经历的是不安全型依恋,他们可能会在以后的生活中出现情感障碍和行为问题。
依恋恋爱模式_你是哪种依恋类型
伯人:“没接到电话难道你不会打回来吗!!”达淑:“知道了,下次我会注意的。
”伯人心中:“不知道他是不是偷偷跑去外面野了,我要去看一下”骑了一个小时到达淑的家楼下,左看看右看看,看到达淑的车位还是空的盯着空的车位,一小时、两小时…达淑下班回来了。
伯人默默地离开达淑楼下。
OS:如果时间到了车还没回来的话他还会继续等下去…故事2竹:“我好想他哦,怎么办?”林:“那你就打电话给他啊,干嘛问我?”竹:“可是我怕他嫌我烦啊,而且真的找他又觉得好累不知道要说一些什么才好,啊!”林:“那就不要想他,好好地做你的工作啊?”竹:“可是可是,我怕我不找他他会生气……”林:“那你到底想怎么样?”竹:“我也不知道,看不到他觉得好烦,可是如果和他在一起我又忍不住和他吵架,在一起总觉得哪里都不舒服……”林:“我有事先走了……”故事3可胖:“我们认识多少年了?”琳:“ 5年了。
”可胖:“那,结婚吧?”琳: “哦,好啊。
”故事4林:“亲爱的,我觉得我们之间需要多点沟通。
”徐:“哦,你想怎样沟通?”林:“我觉得最起码……我们隔了一年多没见,唯一的联络都是通过QQ好像不太妙?”徐:“我不觉得这样有问题啊?”林:“可是,说真的,我觉得我们这样好像一点也不像是一对恋人吧?”徐:“那你想怎样?”林:“要不?至少每个月能让我见到你一次好不好?或者至少至少我们至少每周能打一通电话行吗?”徐:“我每天上班很累了,不想说话。
”林:“可是我会很想你很难过。
”徐:“所以你是说我有必要照顾你的情绪吗?”林:“不敢……”各位看官看得爽吗?那让各位猜猜哪一个是哪一种类型?Fine,其实他们是什么类型也许不是那么重要啦!我们需要知道的是我们自己是哪种类型,还有自己的另一半是什么类型,因为在知道了这些的前提上,我们可以更容易避开对方的雷区,也更能理解为什么对方就是爱踩你的雷区。
So有兴趣的朋友等下要记得去测测看哦~好吧,也许你们发现了我到现在还没有认真地解释一下什么叫做依恋风格,所以我现在就装个逼,来说说什么是依恋风格。
成人依恋访谈 Adult Attaehlnent Interview AAI
成人依恋访谈Adult Attaehlnent Interview AAI只看楼主收藏回复额额为导弹正式会员5成人依恋访谈(Adult Attaehlnent Interview,AAI)是一个半结构式访谈,是成人依恋表征最重要的研究方法,由George、Kaplan和Main于1985年提出。
最初包括15个顺序设置的问题,现在修订为20个,这些问题要求个体对早期依恋关系、失去依恋对象、与依恋对象的分离等经历进行回顾和描述,并对这些经历在其个人发展及个性形成中的影响进行评价。
评定结果所反映的是个体当前关于其早期依恋经验的心态或者说表征。
(访谈提纲见附录)回复举报|1楼2014-08-13 07:23额额为导弹正式会员5访谈大纲1.你能谈谈你早期家庭的情况吗,比如你们住在哪儿?你是否能告诉我你的出生地,你们是否搬家,你的家庭在不同时间段是靠什么为生?2.我希望你能尝试描述一下你小时候与你父母的关系,尽可能从你能记起的时候开始?3.现在,我想你能选择5个形容词或单词来反映你能回忆起的儿童早期你与你母亲的关系,但是,5岁到12之间更好。
我知道这会花一点时间,因此,呆会儿我会让你想几分钟,然后我会问你为什么选择这些词。
你告诉我的时候我会把它们都记下来。
4.现在,我要你选择5个形容词或单词,反映你儿童期与你父亲的关系,也是尽量从你能回忆得起的时候开始,但是也要说明,5岁到12岁最好。
我知道这可能花较多的时间,所以继续,再思考几分钟,然后我会问你为什么选择它们。
你给我这些词语的时候我会将它们都记下来。
(访谈者如上重复探察)5.现在,我想知道,你是否能告诉我,你感觉你与谁最亲近,父亲还是母亲,为什么?为什么与另一个没有这种感觉呢?6,当你还是一个小孩子的时候,你什么时候会感觉不安呢?你会怎么办呢?7.在你记忆中,你第一次与你父母分离是什么时候?一你有些什么反应?你还记得你父母有什么反应吗?—在你头脑中还有其它分离吗?8.当你是小孩的时候,你感觉到拒绝吗?当然,现在回头来看,你可能意识到它不是真正的排斥,但是,我这里要问你的是,是否你还记得在儿童期的被排斥。
感知价值、地方依恋对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
感知价值、地方依恋对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一、概述随着旅游业的蓬勃发展,游客对旅游目的地的环境责任行为逐渐成为学术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
特别是在国家公园、森林公园等自然和文化遗产丰富的旅游地,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重要性尤为凸显。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作为北京奥运会的重要遗产,不仅具有极高的自然生态价值,也是北京市民及国内外游客休闲观光的重要场所。
研究游客在奥林匹克森林公园的环境责任行为,对于提升游客环保意识、促进旅游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感知价值作为游客对旅游地的主观评价和认知,是影响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关键因素之一。
游客对旅游地的自然景观、文化氛围、服务设施等方面的感知价值越高,越可能产生积极的环保意识和行为。
地方依恋作为游客对旅游地情感联系和认同感的体现,也对游客环境责任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游客对旅游地的地方依恋越强,越可能将自身视为旅游地的一部分,从而更加关注并参与到环保行动中来。
目前关于感知价值、地方依恋与游客环境责任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尚显不足,尤其是在具体旅游地背景下的实证研究较为缺乏。
本研究以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为例,探讨感知价值、地方依恋对游客环境责任行为的影响机制,以期为提升游客环保意识、促进旅游地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1. 背景介绍: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与环境保护的紧迫性随着全球经济的持续增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业已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潜力的产业之一。
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旅游业不仅为人们提供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极大地推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
旅游业的快速发展也带来了一系列的环境问题,如资源过度消耗、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旅游业的可持续发展。
北京奥林匹克森林公园作为北京市内的一颗绿色明珠,以其独特的自然景观和丰富的文化底蕴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游览。
随着游客数量的不断增加,公园内的环境问题也日益凸显。
游客的不文明行为、乱扔垃圾、破坏植被等现象时有发生,给公园的环境保护带来了巨大压力。
精彩访谈实录:让孩子从依恋走向独立
本周四(8月14号)下午两点到四点,亲亲袋鼠国际早教大中华区教育专家杨淼老师将做客最专业的在线育儿聊天室《摇篮网》专家访谈,本次以放飞雏鹰:让孩子从依恋走向独立主题公开课,该聊天室吸引该网众多网友关注,此次公开课不到1个小时网友已经提出近200道问题。
开课前沿: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从一个无限依赖母体的小生命成长为独立个体的过程。
如何在家长适当的爱与陪伴中引导孩一步步走向独立,建立起安全性的亲子依恋关系是大家关心的话题,本期我们请到杨淼老师来跟大家讲讲如何引导孩子从依恋走向独立,从雏鹰变成雄鹰!婴儿期的宝宝喜欢和家长呆在一起,像个”小尾巴“粘着家长,尤其是妈妈,这会让妈妈很有成就感。
而随着宝宝年龄的增长,独立性逐渐增强,此时家长适时的引导和帮助对孩子从依恋走向独立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今天我们很荣幸请到了亲亲袋鼠教育总监、著名亲子教育专家杨淼老师做客摇篮网来跟家长们讲讲如何引导我们孩子从依恋走向独立,一步步成长!欢迎杨淼老师。
主题预告:放飞雏鹰:让孩子从依恋走向独立访谈时间:2014-08-14 14:00-16:00主题简介:孩子成长的过程,就是从一个无限依赖母体的小生命成长为独立个体的过程。
如何在家长适当的爱与陪伴中引导孩一步步走向独立,建立起安全性的亲子依恋关系是大家关心的话题,本期我们请到杨淼老师来跟大家讲讲如何引导... [查看详情] 杨淼早教专家杨淼介绍:儿童心理教育专家儿童音乐教育专家国际早教协会注册亲子教育专家KindyROO大中华区教育总监、高级培训师翻译澳洲专业早教书籍《越动越聪明》中国网络电视台《宝贝来了》活动特约嘉宾太平洋亲子网特约专家,“早教先锋”栏目特约嘉宾网易亲子特约专家2012中国教育事业先进人物回顾访谈精彩答疑:Q:我们的小宝宝从出生就会对亲人产生不同程度的依恋,您如何评价这种依恋关系?专家:依恋是婴儿出生后与其代养人间建立的情绪连结,婴儿期的依恋关系影响着我们后半生的幸福感。
依恋模式与社会支持的互动
依恋模式与社会支持的互动依恋模式和社会支持是两个相互交织的概念,它们之间存在着一种互动关系。
依恋模式是指个体在童年时期与父母或其他主要照顾者的亲密关系中形成的一种工作模式,它对后续的人际关系和社会支持的寻求有着显著的影响。
社会支持则是指个体在需要时能够从他人那里得到实质性或情感上的支持。
本文将探讨依恋模式与社会支持之间的互动关系,并分析其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首先,依恋模式对个体在社会支持寻求中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
研究发现,安全型依恋模式的个体更有可能寻求并接受他人的支持,因为他们相信他人的存在和支持会对自己的困境和挑战产生积极的影响。
相反,不安全型依恋模式的个体更倾向于独自解决问题或回避寻求支持,因为他们可能对他人的回应持怀疑态度或担心被拒绝。
因此,个体的依恋模式会对其社会支持的寻求方式和效果产生影响。
其次,社会支持对个体的依恋模式产生积极的影响。
一项研究发现,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关心能够帮助个体提高安全感和信任感,从而促进其形成安全型依恋模式。
相反,缺乏社会支持和孤独感可能导致个体发展出不安全型依恋模式,因为他们在童年时期可能没有建立起与他人的亲密联系,或者经历了重大的失去和遭遇。
因此,社会支持对个体依恋模式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
依恋模式与社会支持的互动关系还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产生着重要影响。
研究表明,安全型依恋模式和良好的社会支持能够提高个体的自尊和自信心,减少焦虑和抑郁的发生率。
相反,不安全型依恋模式和社会支持的缺乏可能增加个体心理健康问题的风险,使其更易于感受到孤独和无助感,导致心理疾病的发展。
此外,研究还发现,个体对社会支持的满意度与其生活满意度密切相关,得到他人的支持和关心能够提高个体对生活的满意度和幸福感。
综上所述,依恋模式与社会支持之间存在着密切的互动关系。
个体的依恋模式会影响其寻求社会支持的方式和效果,而社会支持又对依恋模式的形成和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2017.成人依恋访谈提纲
请首先描述一下你对幸福家庭的定义是什么?如果对你家庭的幸福感打分,0是最不幸福,10是最幸福,你会给自己的家庭幸福打几分?如果你对自己的自信水平打分,0是最不自信,10是最自信,你给自己打几分?具体解释一下为什么给这样的分数。
你的访谈中至少应该包含下面的内容:(1)编号(代替姓名):性别:年龄:年级:专业:来自的地区:(1)大城市(2)中小城市(3)乡镇(4)农村父亲年龄母亲年龄父亲职业母亲职业父亲的受教育水平:母亲受教育水平:(2)对家庭关系的描述。
如家里几口人(指你出生的那个家庭,几口人都是谁,包括年龄)?住在城里还是乡下?是否经常搬家?父母的职业,父母的基本状况。
在你的成长过程中,是否有其他的成年人对你的影响较大?如爷爷奶奶,亲戚等等。
[如果可能,尽量收集受访者来自的地域,推测地域的养育文化对亲子关系等有影响吗?](3)简单描述你小时候感觉到的父母的婚姻关系,如是否记得他们有过吵架,或者其他冲突。
(4)简要描述你小时候是什么类型的孩子。
(5)尽可能回忆起你小时候,你跟父母的关系怎么样?如那时你是最亲爸爸,还是最亲妈妈?(6)用一些形容词分别描述你的父亲和母亲(5个及5个以上)。
(7)请用一些非常具体的例子证明你上面提到的每一个形容词是有根据的。
(如一些特殊的记忆或者一些特别的事件等,包括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是你亲身的经历还是别人的转述、发生的过程、结果等等)。
(8)想想小时候,当你不高兴或者不舒服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你的父母又是如何反应的?请给出具体的例子。
(如当你生病,或者身体受伤的时候,或者被人家嘲笑,与同伴发生争执的时候)。
(9)请回想一下当你第一次跟父母亲分离的时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如第一次上幼儿园,或者上小学的第一天,或者第一次住在医院的情景,或者是上大学的那一天)(10)在你的儿童时代,是否有过亲人离世的经历?那时你是如何做的?你的父母又是怎样反应的?(11)你小时候,是否曾有被父母拒绝的感觉?请描述那种感觉,以及那时你是如何做的。
依恋关系与咨询来访者的谈话风格
依恋关系与咨询来访者的谈话风格问题:依恋关系与咨询来访者的谈话风格,文章作者在其中的论述你怎么看?问题:来访者总是用一种消极负面的情绪回应我,好像有点不喜欢跟人交流,觉得很累。
请问如何处理呢?依恋关系是指亲子之间、兄弟姐妹之间和祖孙之间建立起来的感情联结。
根据对社会功能损害的大小,依恋类型可以分为安全型、焦虑-回避型和不安全-回避型三种类型。
每个人所拥有的依恋类型都存在着差异性,因此在亲密关系当中,也就表现出了各自独特的谈话方式和沟通模式。
比如说,安全型依恋的儿童更容易与他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和相互适应,但焦虑-回避型的孩子却更加沉默寡言;而不安全-回避型则过度保护自己,拒绝外界刺激。
由此,来访者认为“没什么事”便会用这样一句简单的反馈给我们答案,实际上只要来访者仔细地思考过后,即使她并未直接回应“没事”两字,来访者也能够体察到她已经知道了这件事。
正如上文提及的例子,她之所以用“没事”做为回复,意味着她希望向来访者传达出“她明白这件事并且很重视它”的信息,同时也证明了她愿意倾听和关注来访者想法的积极态度。
对于来访者这样的反馈,除非来访者并不是十分乐意把“没事”挂在嘴边,否则最好还是予以积极的回应。
在心理学家梅雷迪斯的研究报告《依恋类型与父母干涉》当中,就曾提出亲子双方均受挫时,安全型依恋对抗形成的次数较多;在一般依恋对抗中,焦虑型依恋对抗多见;不安全型依恋对抗的几率低些。
所以,假若来访者抱怨的内容恰巧又让来访者能够深刻地体验到她们的共鸣或产生同感的部分,那么,哪怕这件事再微小也能引发来访者强烈的负面情绪,因此,无需等待她们把话说完,来访者已然了解到了自身状况。
倘若来访者回应得有所欠缺,那么她们将从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在长久的沟通过程中,必定逐渐习惯“听”对方诉说,这将打开一条崭新的沟通渠道。
这时候,来访者或许能够在情感交流中找到一丝轻松愉悦。
那么在心理咨询中,具体该采取怎样的策略去支持来访者呢?首先,心理咨询师必须以自身真诚的爱心鼓励和帮助来访者敞开心扉,把困扰的烦恼、失落、悲伤以及各种不合理的情绪宣泄出来,在此基础上才可继续促使来访者接纳自身的不足。
成人依恋表征的测量_访谈与自我报告的比较
成人依恋表征的测量_访谈与自我报告的比较成人依恋表征的测量:访谈与自我报告的比较引言成人依恋表征是指成人在亲密关系中表达、感受和处理情感的方式。
衡量成人依恋表征的有效方法对于心理咨询、家庭治疗以及心理健康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旨在对比使用访谈和自我报告两种方法测量成人依恋表征的优缺点,并探讨它们的适用场景。
一、访谈法测量成人依恋表征访谈法是一种定性研究方法,通过面对面的沟通,深入探索被试的内心感受和体验。
1. 优点:(a)深入理解:访谈法能够深入了解被试的内心世界,获取详尽的情感体验和回忆,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和描述依恋表征。
(b)灵活性:访谈法允许研究人员根据被试的回答手段和话题进行即时调整,有助于深入探索被试的依恋表征。
2. 缺点:(a)主观性:访谈法依赖于被试提供的口头回忆和描述,受到被试主观判断、记忆失真和修饰的影响,结果可能存在主观偏差。
(b)效率低下:访谈法需要较长的时间和精力,对研究人员和被试都是一种较大的负担。
二、自我报告法测量成人依恋表征自我报告法是一种定量研究方法,通过被试填写问卷或量表来评估自己的依恋表征。
1. 优点:(a)客观性:自我报告法能够提供被试自己的观点,减少了研究人员对于被试内心世界的主观解释,结果相对客观。
(b)高效性:自我报告法可以同时测试多个被试,收集大量数据,提高研究效率。
2. 缺点:(a)自我偏见:自我报告法容易受到被试的自身观念和认知偏见的影响,结果可能存在自我评价的失真。
(b)测量工具差异:不同的自我报告量表可能存在差异,导致研究结果不一致或不具备可比性。
三、适用场景及综合分析(a)访谈法相对适用于小样本研究,需要较深入理解被试的特殊情况下。
例如,对于咨询师或家庭治疗师来说,访谈法可以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个体的依恋表征,从而提供更适当的辅导方法。
(b)自我报告法适用于大样本研究,更注重统计结果和总体趋势。
例如,心理健康相关的大规模调查研究,自我报告法可以提供大量的数据,得出普遍的依恋表征结果。
赢得客户心理的情感诉求话术
赢得客户心理的情感诉求话术在今天竞争激烈的商业世界中,赢得客户的心理认同至关重要。
除了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价格的竞争之外,情感诉求成为了与客户建立深层次联系的有效方式之一。
通过情感诉求话术,销售人员可以更好地理解客户的需求和心理,从而提升销售表现和客户满意度。
1. 倾听和理解客户在与客户交谈时,倾听是赢得客户心理认同的关键。
通过倾听客户的需求、关注点和痛点,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心理动机。
在交流过程中,使用积极肯定的口吻回应客户,表达对客户的理解和共鸣。
这样的转述语句可帮助客户感受到被重视和理解的情感诉求。
2. 引发情感共鸣人们往往在情感上与那些能够引发共鸣的人和事产生联系。
为了赢得客户心理认同,销售人员可以通过故事、案例和实例来打动客户的情感。
通过描述曾经与产品相关的正面情感和成功案例,以及别人对产品的好评,可以激发客户的渴望和信心。
例如,当销售人员向客户介绍一款健身器材时,可以分享一个真实的故事,描述一个曾经使用该器材减肥成功的人的转变故事。
这样的故事不仅能够引发客户的共鸣,还能够激发他们对产品的信任和愿望。
3. 强调产品的情感价值除了产品的功能和特点,情感价值在客户心理认同中也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销售人员可以通过强调产品带来的情感价值来赢得客户的心理认同和情感共鸣。
例如,当销售人员向客户介绍一款高端轿车时,可以强调该车的安全性能,以及驾驶这款车所带来的自豪感和成就感。
通过强调产品的情感价值,销售人员可以让客户在产品中看到更多的价值,使其产生强烈的情感认同。
4. 注重个性化需求每个客户在情感诉求上都有不同的需求,因此销售人员需要注重对客户的个性化需求的理解和满足。
通过积极主动地了解客户的兴趣爱好、生活方式和价值观,销售人员可以向客户传达出对其个性化需求的关注和重视。
例如,当销售人员向客户推销旅游产品时,如果了解到客户是一个喜欢冒险和探索的人,可以强调旅游产品中的冒险元素和特色景点,以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求。
06.夫妻间的依恋模式(下)
06.夫妻间的依恋模式(下).所以我们从以上的这些问题当中,可以反观到依恋类型带来的婚姻互动模式,那也就是说我们还得回到不同的类别当中去,安全型的人,然后还有矛盾,还有安全型的成人,然后还有我们说的冷漠型的和迷恋型的,还有混乱型的人,他们可能在婚姻当中,因为我们这一节讲的是婚姻模式,他们会有什么样不同的表现形式?其实跟前面我们提到的成人的依恋的状态相关,也就是说如果是一个安全型的成人的话,他进入到婚姻的模式的话,他其实这些人可以很容易和爱人接近,我们看刚才的题目很容易跟对方亲近,然后的话并且可以非常惬意的依靠他们的爱人,就是说当我需要你的时候,你会在然后我也可以给你提供我的依靠,你也可以在我这里获得庇护和安全,他们不用担心被抛弃的体验,所以他们不会随时处在紧张和焦虑的状态里,你们要知道有一些人处在非常焦虑的状态里,要不断的查,你像个雷达,大家觉得我有个形象比喻,就像一个雷达,有个监视系统,我要随时跟着你,这让我们想到那些小时候矛盾型依恋的孩子,他们就是随处要监视警觉自己的父母在干什么,我们就会可以很好的去体验那样的一个感受是什么。
所以他们也不会担心别人太过于亲近他,比如说因为我们有依恋需求,好多人其实如果你做妈妈,你会知道让一个人依恋你比其实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因为你在里面要含有很多的东西,所以当你可以敞开自己让对方来依靠你的时候,那也给对方一个感受是ok,我可以去hold住你的一个整个的情感的需求,我们说早先是回避型的孩子,长大以后他们可能是冷漠型的成人。
这一类成人他们如果进入到婚姻的模式当中,他们可能不允许自己依赖他们的伴侣,还记得艾米吗?然后他觉得否认依恋的价值,不想跟别人太过于亲近,也不想别人太亲近于他,所以他们不允许自己依赖自己的伴侣,而且会因为和他人太过于亲密而感到不安。
这个关系当太紧密的时候,其实他们是不安的,他们会觉得不安全很危险。
他们经常会说我宁愿靠自己,我不想靠别人。
所以一方面其实他们好像会显得非常的独立,你们会遇到这样的人就是显得非常的独立,但是独立之外,如果你仔细体会一下,你会感觉到好像缺点什么?就是说那种冷漠的状态,跟我没关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依恋和诉求人际互动模式的具体应用
1550187 经济申晨 1550098 经济柳雨心
摘要:“依恋这一概念,指的是一个特定的人的持续联系,这个特定的人是当孩子感到脆弱或需要保护时就会去寻找的那个人。
”这是鲍尔比依恋理论的关键观点。
本次研究希望通过借助受访者儿时的依恋和诉求互动模式,分析受访者在后来遇到印象深刻的困难时的反应。
关键词:依恋应对困难诉求
正文:
一、采用理论与相应访谈问题设计
主要理论涉及了依恋和诉求互动模式中的依恋理论和诉求分析。
依恋理论最初的提出者是英国的精神分析师约翰•鲍尔比(Bowlby),虽然他主要关注理解婴儿与养育者关系的实质,但他相信人类从“摇篮到坟墓”的全部人生阶段都具有依恋性,而分离焦虑是一种正常的情感反应。
鲍尔比的贡献在于把依恋的需求正常化,认为这种需求应该受到尊重,而不是把其看成是人类与生俱来的弱点。
本次访谈的具体提纲设计如下:
(一)依恋访谈部分
1、你和父母的关系是怎么样的?
2、你有印象你和父母第一次分离是什么时候?有什么反应?
3、你感觉你和谁比较亲近?为什么?
4、小时候你生气的时候/需要安慰的时候会去找谁?他们是怎么回应你? (二)主题访谈部分
1、从小到大遇到的印象最深刻的困难是什么?
2、当时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3、你是怎么度过这个困难的?
4、在你心情不好时你寻求安慰的对象是谁?
5、你想和他/她说什么,做什么?
6、那个人是怎么回应你的?
二、具体案例与分析
本次研究我们共有两位访谈对象,所问到的他们印象最深刻的困难都是和男女朋友之间的情感关系相关的,但我们可以通过以下分析看出,她们二人的依恋关系与人际互动模式的不同。
(一)案例一
采访对象的身份:女大二学生,性格温和,待人友善,长得挺可爱,这是大家对她的普遍印象。
遇到的最大困难及心理感受:与大学交往了一年的男友出现了矛盾,她不得不放弃自己的很多生活去配合男友的步调,会忧虑男友不会完全地爱她,没有这样“完全的爱”,她会感到不安全,没着没落,心里空荡荡的;当自己的依恋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容易产生挫折感,如果又不能表达愤怒的情绪,会感受但失望乃至绝望,对生活中的其他事情也提不上劲。
但是男友却和其他的女生走得很近,越发的疏远自己了,她去问他,他又不承认,俩人处于冷战状态。
她很伤心。
二人间的冲突模式:受访者没有安全感,失去自我-男友进入个人空间-二人不再交流-二人关系出现问题。
应对办法:没有告诉其他人,也不愿意分手,总觉得过一段时间男友意识到自己的好了就会主动道歉,然后两人和好。
早期受访者对父亲所形成的依恋关系:小时候,受访者的父亲是个比较强势的人,很少在她身边,但只要父亲回家,总是带些玩具或礼物给她,并且总会把她抱在膝盖上说:“乖乖在家,好好学习,爸爸每次回来都给你带礼物。
”长大后潜意识里,她觉得,惟有当她遵从父亲所说,做个顺从或父亲期望的乖乖女,父亲才会不断地把爱给她,这样,她对父亲的亲密依恋也才能得到满足。
如果不是这样,她不确定父亲是否会爱自己,要是不按其愿望做,离开后的父亲是否还会回来。
依恋类型与分离焦虑类型:矛盾型。
(二)案例二
采访对象的身份:另一位女大二学生,性格开朗、比较外向,说话直来直去,人很漂亮。
她遇到的印象最深刻的困难及心理感受:与交往的第一个男朋友,由于各方压力主动分手。
分手后,她很失落、难过,当时不想学习、不想做任何事情,会和母亲发生经常性地,没有理由,只为发泄的争吵。
她与母亲之间的冲突模式:受访者向母亲没有理由地发脾气-受访者母亲一开始不予以回应-受访者继续吵架希望得到理解式的回应-母女二人开吵-二人吵架没有结果-不再吵架。
这种无理由地发脾气是在她表达希望得到父母的理解和关注的需求时的一种夸大的反应。
她采取的应对办法:没有向父母倾诉,选择了向朋友寻求安慰,等着时间渐渐冲淡一切,后来没多久就忘记了这次失恋,然后顺利地投入了下一段恋情。
早期受访者与父母所形成的依恋关系:比较像是朋友关系,会给她很大的自由与空间,但她还是会听他们的话,会忍不住地去服从、尽力去满足他们的要求,所以会给自己很多压力。
平时因为和母亲相处时间较长,且因为性别相同,所以和母亲比较亲近,更有共同语言。
因为父亲的身份为学校的老师、校长,所以和父亲之间一直保有一定的距离。
受访者对于儿童时期的分离没有印象,上大学才经历第一次分离,自己一开始觉得没什么,感觉自己出来会自由、解放、开心,但还是在看到母亲哭泣时,自己也想哭,很舍不得。
依恋类型与分离焦虑类型:虽然受访者经历过在叛逆期时和母亲的无理由争吵和冲突,也有分事情和父母交流的状况,但通过她对于分离焦虑的态度及个人面对困难时的状态,我们可以看出,她是安全型依恋。
三、总结
案例一中,结合儿时受访者对于父亲的依恋关系,我们可以看出,她的付出、奉献,是为了吻合父亲心目中乖乖女形象而获得关爱形成的情结投到自己的身上,她需要依恋他,同时也希望他依恋自己,这样才有安全感;她也应该意识到,分离焦虑带来的深度不安全感的对象是父亲,如果现在把安全感寄托在男友身上,男友会很累,同时失去了自我,也就失去了作为一个有独立意识的女孩对男生的吸引力,她要明白,父亲的远离并不是自己“不乖”造成的,这会促使她增强自我价值感和自尊;男友也要意识到自己与其他女生不正当的交往,正好重复了女友早年父亲远离所致的深度不安全感的伤害,会导致女友的难过,内疚感会推动他去探索自己的责任和真正的需求。
案例二中,结合儿时受访者与父母的依恋关系,我们可以看出受访者儿童时期不太敢冲父母生气,因为父母会不能以她希望得到的安慰的方式回馈。
以至于她在度过叛逆期、不再经常性地与母亲吵架后,也不会和父母分享她认为父母的反应是哭也没用的事情,所以就会藏起来这种情绪,在朋友处寻求安慰。
这也和后来她在面临失恋问题时的反应相同。
结合上述两个案例我们可以看出,尽管都是通过人际互动模式访谈受访对象面对失恋问题时的态度,但由于二人儿时形成的依恋关系不同,故而二人在后期的情感关系中,所采取的态度与处理方式也有所不同。
我们可以看出,安全型的人比矛盾型的人在恋爱关系中更有自信,且在面对失恋等问题时比较容易走出来,更有安全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