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点汇总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总复习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最低纲领:消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历史时期的总任务: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风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现代化,把我国建设为高度文明、高民主的社会主义国家※“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的两层含义: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初级阶段持艰苦风斗的作风※《共同纲领》内容包括:新中国的国体和政体的规定;新中国的基本民族政策;新中国的外交工作原则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的条约——《中英南京条约》2、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被侵略的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反侵略的斗争——三元里斗争4、中国近代史上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林则徐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带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资政新编》6、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对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作出比较完整表述的——冯桂芬7、中国近代史上创办的第一个翻译学堂——京师同文馆8、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组织——兴中会9、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10、中国近代史上第一套资产阶级共和国建国方案——三民主义学说1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宪法法典——《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2、新文化运动的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鲁迅13、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五四运动14、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地方共产党组织——上海共产主义小组15、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提出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的会议——中共二大16、中国近代史上第一次工人运动的高潮——香港海员大罢工(为起点)17、中国近代史上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18、毛泽东第一次明确的提出工农武装割据思想的文章——《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19、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20、抗战中,国民党的第一次大捷——台儿庄战役21、抗战中第一次重大胜利——平型关战役22、中国政府第一次提出“四个现代化”目标的会议——三届人大一次会议23、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土地法——1928年12月井冈山土地法24、中华苏维埃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江西瑞金县叶坪村召开2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代表人民利益的政府——中华苏维埃政府(1931年)26、苏联第一个照会中国政府,决定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外交关系——1949.10.227、中国人民政府颁布新中国第一部法律——《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1950.528、中国爆炸了第一颗原子弹——1964.1029、中国爆炸了第一颗氢弹——1967.730、中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70.4六、重大理论1、两对主要矛盾和两大历史任务的内容及关系:答:(1)两对主要矛盾及其关系➢两对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是两对主要矛盾,而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是各种矛盾中最主要的矛盾。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
自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知识汇总1.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主要矛盾和历史任务近代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半殖民地半封建。
主要矛盾是:1.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历史任务是:1.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2.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富裕。
2.如何认识近代中国社会的落伍中国封建社会的基本生产结构是自给经济,自然经济占主要地位。
这种小农经济限制生产力的发展,对新的生产方式具有较强的排斥力和抵抗力。
中国封建政府还实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
在社会内部,缺乏促使工业迅速发展和社会结构深刻变动的有效机制,造成封建经济发展的迟滞。
中国封建社会政治的基本特征是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在和大程度上抑制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生机和活力。
中国封建社会的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保守性日益增强,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中国封建社会的文化思想体系以儒家思想为核心,融入佛教、道教和法家思想,实行文化专制统治。
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结构是社会前进缓慢甚至迟滞,并造成不可克服的周期性政治经济危机。
18世纪的中国走到了封建社会的末世,危机四伏,而且闭关锁国,固步自封,而工业革命使许多西方国家迅速强大,因此中国与新兴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拉开了很大的差距。
近代中国社会因此而落伍了。
3.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过程(通过条约内容来展现)列强通过迫使清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侵占中国领土,勒索巨额战争赔款,并享有一系列的特权,使中国丧失了主权,进而在中国形成资本主义与封建主义联合统治的局面,使中国社会陷入了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状态:《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勒索白银2100万银元,规定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等5个港口城市为通商口岸,规定英国商人进出口货物的税率,要有中英两国“秉公议定则例,是使中国丧失了海关自主权;《天津条约》又开放了10个口岸,规定外国商船可以自由在各通商口岸转口,而不需要重新课税,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北京条约》割九龙半岛南端的九龙司,开放天津;《中葡会议草约》规定葡萄牙”永驻管理澳门“。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整理
- 抗日战争的爆发与过程-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与巩固- 抗日战争的胜利及其意义
第七章:为建设新中国而奋斗
- 重庆谈判与《双十协定》(1945)- 解放战争(1946-1949):战略防御、战略进攻、战略决战、渡江战役与南京解放- 新中国的成立(1949):背景、过程、意义
中国近代史纲要自考重点整理
章节/主题
重点内容
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
- 鸦片战争(1840-1842):背景、过程、影响(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860):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签订《北京条约》,俄国割去大片领土- 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背景、过程、影响(签订《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背景、过程、影响(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第二章: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
- 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金田起义、定都天京、天京事变、《天朝田亩制度》与《资政新篇》- 洋务运动(1861-1895):背景、目的、内容(自强、求富)、影响(未使中国走上富强之路)
第三章:辛亥革命
- 背景:民族危机加深、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资产阶级革命派形成- 过程:武昌起义、中华民国成立- 影响:推翻清朝统治,结束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
- 改革开放的决策与启动- 改革开放的全面推进与成就-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与发展
第十一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 新时代的背景与特征-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基本方略-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成就与展望
第四章过程、影响(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1):背景、过程、意义(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要点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复习要点总结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1、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了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近代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一系列侵略战争,迫使中国政府签订不平等条约,勒索大量战争赔款,直接割占中国大片领土。
设立租界,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列强严重破坏了中国领土完整。
严重破坏了中国的主权。
列强通过公使驻京直接向清政府发号施令,通过领事裁判权破坏中国司法主权,通过控制中国海关直接干预中国内政外交,他们还扶植收买代理人,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帝反封建斗争,从而把中国当权者变成自己的代理人和驯服工具。
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的特权,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通过协定关税,使中国在对外贸易中处于被宰割的地位,同过大规模的商品倾销和资本输出,使中国逐步沦为外国侵略者的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掠夺地,并操纵了中国的主要经济命脉。
列强还对中国进行文化渗透,一些传教士披着宗教的外衣,进行侵略活动,他们还宣扬“种族优劣论”,“黄祸论”,目的是为了帝国主义侵略有理论制造舆论。
所以,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封建势力对人民的压迫,是中国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第二,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组滞了中国近代化的进程。
虽然,列强在侵华的时候也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把西方资本主义的及其技术带入中国,刺激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生。
但是,其主观上并不希望中国成为独立自主富强的近代化国家。
因此,总是千方百计的压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阻挠和破坏中国社会的进步。
历史证明,只有推翻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在中国的统治,中国才有可能走上独立富强的道路。
2、近代中国进行的反侵略战争具有什么意义?第一,近代中国人民进行的反侵略战争,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侵华的野心,粉碎了他们瓜分中国和把中国变成完全殖民地的图谋。
帝国主义列强一次次对中国发动侵略战争,绝不仅仅是为了通商,而是为了掠夺和扩大殖民地,为了他们自身的殖民扩张利益。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点
江南大学法学院社工1103整理by 黄泽炀一,名词解释:⏹ 1.《南京条约》1.《南京条约》:近代史上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1842年8月29日,在英军炮口威逼下,清政府在南京与英国签订。
主要内容为:中国向英国赔款2100万元;割让香港;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英商应纳进出口货税、饷费,中国海关无权自主,均须“秉公议定则例”。
该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司法等主权,开创了用条约形式使资本主义掠夺和奴役中国“合法化”先例。
从此,西方资本主义打开了中国的门户,各国侵略者接踵而来,逐步把中国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 2. 《马关条约》⏹ 2.《马关条约》:日本强迫清政府订立的关于结束中日甲午战争的不平等条约。
1895年4月17日,清政府代表李鸿章与日本政府代表伊藤博文在日本马关签订。
主要内容为:中国承让朝鲜为“完全无缺之独立自主”;中国割让台湾全岛及所有附属各岛屿、澎湖列岛和辽东半岛给日本;赔偿日本军费二亿两;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为通商口岸;日本臣民在中国通商口岸任便设立工厂、输入机器,只交所订进口税。
该约是继《南京条约》后又一个苛刻的不平等条约,它适应了列强对中国进行资本输出的要求,大大加深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化和民族危机。
⏹ 3.《辛丑条约》3.《辛丑条约》:1900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
1901年(辛丑年)9月7日,英美俄德日奥法意西荷比十一个国家的代表,与清政府代表李鸿章在北京签订。
主要内容为:中国赔款银4.5亿两,分39年还清,本息折合9.8亿两,以海关税、常关税和盐税作抵压;将东交民巷划为使馆界,界内由各国驻兵管理,中国人概不准居住;拆毁大沽炮台及有碍京师至海通道之各炮台,外国军队驻扎在北京和从北京到山海关沿线的十二个重要地区;永远禁止中国人民成立或参加“与诸国仇敌”的各种组织,违者处死;清政府惩办首祸诸臣;改总理衙门为外务部,班列各部之前。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
一、清朝灭亡 1. 封建制度衰落:中国封建社会的失败,主要表现在农民剥削、官僚专制、重农轻商、宗法混乱、租金上涨、军阀割据等方面。
2. 外部冲击:从1840年开始,英法及其他帝国主义国家的侵略成为中国近代史上重要历史事件之一,各种协定的签订、对华战争的发生,使中国受到了极大的灾难性打击,引起了政治、经济、文化上的巨大损失,恶化了封建社会的病症,加速了清朝灭亡的时间。
3. 民族解放战争:由辛亥革命派、孙中山领导的中国民族解放战争,最终推翻了清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中华民族的解放。
二、20世纪发展 1. 五四运动:1919年5月4日,中国学生发起了反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五四运动”,推动了中国近代史上民主思想的进步。
2. 共产党的建立:1921年7月1日,中国共产党在上海正式成立,标志着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开端。
3. 北伐战争:1926年7月,中国共产党发动了对国民党的北伐战争,最终在1949年10月解放了整个中国大陆,建立了新中国。
4. 改革开放:1978年,中国政府开始实施改革开放政策,进行了经济和社会的改革,使中国经济得到了飞速发展。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整要点汇总
中国近代史纲要完整要点汇总(纯手工制作,欢迎支持!)分享首次分享者:爱如空气已被分享1次评论(0)复制链接分享转载举报1.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2.、三元里人人民的抗英斗争是中国近代史上人民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3.林则徐是近代中国开眼看世界的第一人4.1895年,严复写了《救亡决论》一文,响亮的喊出了“救亡”的口号5.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第一,戊戌变法是一场爱国救亡运动。
第二,戊戌变法是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良运动。
第三,戊戌变法更是一场思想启蒙运动。
第四,,维新派在改革社会风气方面也提出了许多新主张,其移风易俗,开启社会新风的效用不可低估6.邹容写了《革命军》,以“革命军中马前卒”的名义,热情讴歌革命。
7.毛泽东指出:中国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革命,正规的说起来,是从孙中山先生开始的8.辛亥革命失败的主观原因: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同盟会内部组织比较松懈,派系复杂,缺乏一个统一和稳定的领导核心9.简答在192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至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前的期间,中国存在着三种主要的政治力量:一是地主阶级和买办行的大资产阶级,他们是反动势力,民主革命的对象。
二是民族资产阶级。
他们是中间势力,民主革命的力量之一。
三是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
他们是进步势力,民主革命的主要力量,其政治代表是中国共产党10.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后,三种政治力量提出了三种不同的建国方案:第一种是地主阶级和买办行的大资产阶级的方案,他们主张继续实行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的军事独裁统治,使中国继续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道路。
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方案。
他们的基本政治主张是建立一个名副其实的资产阶级共和国。
第三种是工人阶级和其他进步势力的方案。
他们主张首先进行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喜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即新民主主义革命,以便建立一个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共和国,即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并经过这个国家,逐步达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11.为什么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行不通?是由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和国内阶级关系的情况决定的。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重点整理一、晚清时期(1840年-1911年)1. 鸦片战争:鸦片战争发生在1840年至1842年间,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战争导致中国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被迫割让香港,并向英国支付巨额赔款,还开放了多个港口。
2. 太平天国起义:太平天国起义发生在1850年至1864年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农民起义。
领导人洪秀全提出了农民解放的主张,并建立了太平天国政权。
3. 戊戌变法:戊戌变法发生在1898年,袁世凯和康有为等一些官员致力于改革中国传统政治制度,包括金元法票、学堂改革、兵制改革等,但最终未能成功。
4. 辛亥革命:辛亥革命发生在1911年,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伟大革命。
在湖北武昌爆发的起义之后,清朝被推翻,成立了中华民国,标志着封建帝制的终结。
二、中华民国时期(1912年-1949年)1. 北洋政府与军阀混战:中华民国成立后,政权持续动荡,各地军阀纷纷割据一方,国内军阀混战严重,给中国社会和经济带来了巨大破坏。
2. 文化与思想的新潮流:新文化运动兴起,一批国内外知识分子涌现,他们主张民主、科学、自由,对传统文化和社会观念提出挑战,影响了中国社会的发展。
3. 中共的建立和发展: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通过不同的斗争形式,如土地革命和抗日战争,逐渐发展壮大,成为中国革命的主力军。
4. 日本的侵华战争:日本在1931年发动了侵略中国的战争,直至1945年日本投降。
这场战争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创伤和损失,也促使了中国人民的团结与抗战精神的兴起。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发展(1949年至今)1. 新中国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于1949年10月1日正式成立。
中国共产党成为中国的执政党,推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与农村土地改革。
2. 三大改造运动: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开展了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和工商业改造的“三大改造运动”,推动了社会主义经济的转型和发展。
3. 文化大革命:文化大革命发生在1966年至1976年,由毛泽东发起,目的是推动社会主义革命。
中 国近代史纲要_重点知识点整理
中国近代史纲要_重点知识点整理中国近代史是一段充满屈辱、抗争与变革的历史,从 1840 年鸦片战争开始,到 1949 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结束。
这段历史对于我们理解中国的现状和未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中国近代史一些重点知识点的整理。
一、鸦片战争1840 年,英国以虎门销烟为借口,发动了鸦片战争。
这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战争的结果是清政府被迫签订了《南京条约》,这是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
条约规定割让香港岛给英国,赔偿英国巨额赔款,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以及协定关税等。
《南京条约》的签订破坏了中国的领土完整和关税主权,使中国开始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二、太平天国运动19 世纪中叶,洪秀全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农民起义。
太平天国运动提出了《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平均分配土地,实现“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理想社会。
但由于这一制度具有空想性,未能真正实施。
后期洪仁玕提出的《资政新篇》,是近代中国第一个具有资本主义色彩的改革方案,但由于当时的历史条件限制,也未能付诸实践。
太平天国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的统治和外国侵略势力,但最终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下失败。
三、洋务运动19 世纪 60 年代至 90 年代,清政府内部的一些有识之士发起了洋务运动。
洋务派主张“师夷长技以自强”,以“中体西用”为指导思想,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近代工业。
他们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如安庆内军械所、江南制造总局等;同时也创办了一些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煤矿等。
洋务运动还创办了新式学堂,派遣留学生出国深造,建立了新式海军。
然而,洋务运动并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的道路,其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的封建统治,且在不改变封建制度的前提下进行改革,注定无法成功。
四、甲午中日战争1894 年,日本发动了甲午中日战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完美版)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复习资料大全(完美版)(最全的纲要复习资料,涵盖本科目所有知识点)《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总复习提纲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第一节鸦片战争前的中国与世界1、中国经历了二千多年的封建社会,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地主阶级与农民阶级的矛盾。
2、乾隆朝后期,清王朝由盛转衰。
3、中国封建社会前后延续了两千多年,中国的封建社会的特点包括(1)经济上封建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2)政治上实行高度中央集权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3)文化上以儒家思想为核心(4)社会结构上是族权与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等级制度4、简述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达衰的主要表现。
答:(1)政治上,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官僚职能扩大,官僚机构膨胀,官吏贪污腐败严重,巧取豪夺,无所不用其极;(2)经济上,史无前例的人口大增长、各级官吏和地主大肆兼并土地,造成人均土地占有量逐年下降,无地或少地的农民日益增多,流民不断增多。
地租剥削、赋税征收、苛捐杂税、徭役摊派逐年加重,广大农民生活日渐困苦;(3)思想文化上,厉行专制主度,大兴文字狱,读书人动辄以只言片语获罪,整个社会万马齐喑,一片死寂。
(4)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八旗军无所事事,不劳而获,绿营军纪茫然,不堪一击;(5)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严格限制对外贸易,使中国处于与世隔绝的状态。
第二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的演变1、1842年,中英间签署《南京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为通商口岸。
2、1860年,英法联军攻占北京,抢劫焚毁了有“万园之园”美誉的皇家园林——圆明园。
3、1894年11月,日军制造的连续4天大屠杀,造成30万中国居民死亡的旅顺大屠杀惨案。
4、1900年,俄国军队侵入中国东北,制造了江东六十四屯惨案。
5、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通商口岸是天津。
6、1860年,《北京条约》开放的陆路商埠是伊犁和喀什噶尔。
7、1858年清政府与英、法、美、俄签订《天津条约》,允许外国公使常驻北京。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汇总
中国近代史纲要知识点汇总一、五次侵华战争1、鸦片战争:近代史开端,签订《南京条约》,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程度进一步加深。
3、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签订《马关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4、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完全形成。
5、日本侵华战争(抗日战争):1931 年九一八事变爆发,蒋介石实行不抵抗政策,东北沦陷。
1937—1945 年,1937 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全面抗战开始。
二、中国近代不平等条约1、割地:①英国通过《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
②俄国割占领土最多,共割去 150 多万平方公里土地。
③日本通过《马关条约》割去台湾、澎湖列岛等。
2、赔款①《南京条约》赔款 2100 万元②《马关条约》赔款 2 亿两白银③《辛丑条约》赔款 4.5 亿两白银3、攫取中国的特权①《南京条约》:规定了协定关税权。
②《马关条约》:日本首先取得开设工厂的特权。
③《辛丑条约》:赔款最多;体现清政府完全成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三、列强侵华罪行1、两次洗劫北京:①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洗劫并焚烧圆明园。
②八国联军侵华期间,1900 年八国联军攻占北京,烧杀抢掠,无恶不作。
2、镇压中国人民革命:①成立“洋枪队”(华尔),镇压太平天国运动;②组成八国联军,镇压义和团运动;③抗战胜利后,美国扶蒋反共3、制造大屠杀:抗日战争期间,1937 年日本制造了南京大屠杀。
4、制造事变:1931 年九·一八事变(沈阳);1937 年七七事变(北京卢沟桥);四、人民的反抗1、人民群众的斗争①洪秀全领导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太平天国运动②反帝爱国的义和团运动③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人民组织抗日义勇军抗击日军入侵(杨靖宇)。
2、爱国官兵的英勇斗争①禁烟运动:1839 年林则徐虎门销烟②鸦片战争:关天培在虎门,英勇牺牲。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_知识点汇总
《中国近代史纲要》(简答/论述题大全)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简答题1、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社会危机的表现?清朝乾隆后期也出现前朝的“周期律”,开始由盛而衰。
其表现有五个方面,其中三个方面是前所未有的,如,政治上,中央集权强化,官制废弛,官僚整体性腐败腐化。
经济上,土地兼并严重,地租高利贷加重,无地少地农民增加,农民生活困苦不堪。
军事上,军力衰败,军备废弛。
八旗军、绿营兵腐化无战斗力。
思想文化上,带着满族异族统治的味道,大兴文字狱,压制异端,万马齐喑。
对外关系上,实行闭关锁国政策,几乎处于与世隔绝状态。
清朝的危机其实与前面各个封建王朝一样,出现了改朝换代的迹象,但历史已经没有给中国建立另一个封建王朝的机会。
大的世界参照系已经变了,西方资本主义的到来,将改变中国命运。
2、为什么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从1840年至1949年,中国逐步形成并加深地演变为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状态。
首先,半殖民地化了。
这是从政治主权角度看。
主权受侵犯,领土完整遭破坏,成了有其名无其实的国家。
其次,半封建化了。
这是从经济基础和经济结构角度看。
(1)封建时代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开始解体,商品经济有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中国农业经济成为依附于世界资本主义市场的一个部分。
(2)在西方资本主义的刺激下,中国城乡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并有所发展。
3、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特点有哪些?(1)资本帝国主义掌控中国经济和政治命脉,决定并支配中国。
(2)中国封建势力已经与侵略者勾结一体,是列强压迫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3)自然经济虽遭破坏,但地主土地所有制仍存。
(4)中国资本主义虽然产生并有一定发展,但始终软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体。
(5)中国的政治经济发展极不平衡,中国内部不统一。
这与资本—帝国主义争斗和间接控制、与中国地方性农业经济基础上的地方割据、中国地域广大等有关。
(6)中国人民政治权力和生活极端贫困化。
4、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特点?(1)分作上层和中下层。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点汇总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点汇总地理城规专版(仅作参考,遥感后突击专用)综述一、入侵的前兆,内外形式的变化1、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而衰,高度集权/君主专制/小农经济自给自足/政治腐败/技术经济落后2、西方:资产阶级政权/经济技术发达/夺取市场和原料/武装夺取殖民地二、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1、半殖民地半封建的历程鸦片战争(英国)《南京条约》开始沦为第二次鸦片战争(俄美英法)《天津条约》、《北京条约》加深中日甲午战争(日本)《马关条约》大大加深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英、俄、法、日、美、意、德、奥匈帝国)《辛丑条约》完全沦为2、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半殖民地: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和司法主权,中国丧失了完全独立的地位。
但同时,由于中国是一个长期统一的大国,加上中国人民顽强持久的反抗以及帝国主义列强间的矛盾,使得他们无法建立直接的殖民统治。
半封建:自然经济被破坏,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出现,中国已经不是完全的封建社会。
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关系的变动1、出现了新的被压迫阶级——工人阶级。
工人阶级在这样的社会下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资本主义的三重压迫。
2、出现了两类资产阶级:官僚买办资本家(大官僚与大买办的结合),与外国人关系密切,拥有特权;民族资本家,规模较小、设备落后。
四、两大主要矛盾。
1、中华民族与资本-帝国主义的矛盾,是最主要矛盾;2、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
第一章反对外来侵略的斗争第一节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一、军事侵略发动侵略战争,屠杀中国人民日:旅顺大屠杀八国联军:杀义和团民与平民俄:江东六十四屯惨案侵占中国领土,划分势力范围英国:割让香港、九龙;势力范围长江流域葡萄牙:抢占澳门俄国:割让东北、西北150万平方公里土地;租借旅顺口、大连湾;以东北为势力范围日本:割让台湾及澎湖列岛,以福建为势力范围(后取得东北南部)德国:抢占胶州湾,以山东为势力范围;法国:强租广州湾,以广东、广西、云南为势力范围;此外,还有各通商口岸的租界,俨然“国中之国”。
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
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重点知识点整理《中国近代史纲要》是一本系统总结中国近代史发展脉络和重要历史事件的教材。
下面是我整理的重点知识点:第一章中国近代史的发展脉络1.近代史的起点:19世纪中叶,中国逐渐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近代史的特点:帝国主义侵略、封建社会和专制制度的动摇、爱国主义思潮的兴起等。
第二章帝国主义侵略与中国的历史变革1.第一次鸦片战争:英国发动,签订南京条约,开启中国被迫开放的大门。
2.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满清政权,建立中华民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重大转折点。
第三章新文化运动与中国的新思潮1.新文化运动:以胡适、陈独秀为代表,提倡实用主义和科学主义,呼吁变革封建文化。
2.运动的影响: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潮传入中国,培养了一批新的文化和政治领袖。
第四章五四运动与中国的民主革命潮流1.五四运动:反对帝国主义侵略,主张民主和科学,在当时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
2.五四运动的影响:推动了中国共产党的建立和城乡工人运动的兴起,为中国的民主革命开辟了道路。
第五章巩固民众革命力量的探索与坚持1.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以国共两党合作为基础,推翻北洋政府,建立联俄联共的政权。
2.在土地革命和江西苏区建设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农村革命道路。
第六章争取民族独立和国家统一斗争的历程1.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抵抗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取得了胜利,成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的重要力量。
2.国共内战:国共两党为了争夺国家政权,展开了长达三年的内战,最终以共产党的胜利结束。
第七章新中国的建立和社会主义革命开展1.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如土地和工商业。
2.文化大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内部的一场重大政治运动,带有浓厚的个人崇拜色彩,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
第八章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1.开放:中国经济和对外开放政策的推进,为中国的经济腾飞和社会进步开辟了道路。
2.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开放以来的一系列举措,如土地承包制度、农村产权制度等。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考点复习资料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点1、1840年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2、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社会发生了两个根本性的变化:①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②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3、近代中国诞生的新兴的被压迫阶级是工人阶级。
中国工人阶级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至50年代外国资本主义在华企业中,它是先于中国的资产阶级而产生的。
中国资产阶级也是近代中国新产生的阶级,它是在原有手工业工厂比较发达的基础上,由手工工场主和包买商等演变而成,主要由一些买办、商人、地主、官僚投资新式企业转化而成。
4、条约:中英:1842 南京条约:香港岛 1843 虎门条约 1860 北京条约:九龙半岛、昂州岛中美:1844 望厦条约中日:1895 马关条约中俄:1858 瑷珲条约:黑龙江 1860 北京条约:乌苏里江以东 1881 改订伊犁条约:西北中法:1844 黄埔条约中德:1898 强租山东胶州湾中葡:1849 澳门半岛 1887《中葡和好通商条约》:永居管理澳门5、反侵略战争失败的原因(论述)社会制度的腐败(根本原因):昏庸愚昧、贪污腐化、贪生怕死、妥协、勾结、压制经济技术的落后:西方:工业革命;武器装备、军队素质、综合实力悬殊;统治阶级错误的方针政策;压制人民群众动员。
6、《天朝田亩制度》从根本上否定了封建社会的基础即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体现了广大农民要求平均分配土地的强烈愿望,是对以往农民战争中“均贫富”和“均平”“均田”思想的发展和超越,具有进步意义。
(优)不过它并没有超出农民小生产者的狭隘眼界,所描绘的理想天国,仍然是闭塞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是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相结合的传统生活方式,同时游视没有商品交换和绝对平均的社会。
这种社会理想,很大程度上具有不切实际的空想的性质。
(不足)7、《资政新篇》政治上,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并学习西方,制定法律、制度;经济上,主张发展近代工矿、交通、邮政、银行等事业,奖励科技发明和机器制造,开始提倡资本主义的雇佣劳动制。
2023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要点
2023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知识要点一、辛亥革命与民主革命1. 辛亥革命的背景与原因2. 辛亥革命的过程与影响3. 民主革命的发展与挫折4. 新文化运动对中国近现代史的影响二、国共合作与北伐战争1. 国共合作的背景与意义2. 北伐战争的发展与结果3. 国共内战的原因与过程4. 中共建政与国共合作的分裂三、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1. 抗日战争的背景与意义2. 中国抗日战争的发展与贡献3. 解放战争的背景与过程4. 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与意义四、社会主义建设与改革开放1. 社会主义建设的初期探索与成果2. 文化大革命的原因与后果3. 改革开放的背景与意义4. 经济改革与现代化建设的成就与问题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新时代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与途径2. 党的十九大与新时代的宣示3. 新时代中国的内外政策与发展战略4. 新时代中国的挑战与展望六、中国近现代史的启示与反思1. 历史经验对国家发展的启示2. 历史教训对社会进步的反思3. 中国近现代史对个人责任的思考4. 中国近现代史的国际意义与价值七、中国近现代史的热点问题与争议1. 对历史事件的评价与解读2. 历史人物的形象塑造与评判3. 历史记忆与国家认同的关系4. 历史教育与社会认知的争议八、中国近现代史在世界历史中的地位与影响1. 中国近现代史的独特性与普遍性2. 中国近现代史的地区影响与国际影响3. 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地位与历史意义4. 中国近现代史的价值与启示以上是2023年版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的知识要点,通过对中国近现代史的梳理与总结,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中国的发展历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推动中国走向更加繁荣富强的未来。
这段历史不仅是国家的记忆,也是人民的奋斗史,每一个时期都有无数的英雄人物和普通百姓为之奋斗和付出。
让我们怀着敬意和感慨,铭记历史,珍惜现在,展望未来。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试要点资料整理第一章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选择题:1、清朝唯一盛世时期是康乾盛世。
2、1640年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爆发,资本主义的发展突出表现在工业革命的爆发上。
3、所谓的殖民地是指商品倾销市场、廉价劳动力、廉价原料的供应地和自由投资市场。
4、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主要有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文化渗透。
文化渗透目的:宣扬殖民主义奴化思想,麻醉中国人民的精神,摧毁中国人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5、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1856年,英法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发动了著名的“火烧圆明园”;1900年,八国联军发动侵华战争并签订《辛丑条约》6、中国割让香港岛给英国,并开放广州、厦门、福州、宁波、上海五处为通商口岸是在中英《南京条约》中规定的。
1860年,又通过中英《北京条约》,割去香港岛对岸九龙半岛南端和昂船洲。
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割去中国台湾全岛及其所属各岛屿和澎湖列岛。
7、割占中国最多的帝国是俄国,赔款最多的是1901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时签订的《辛丑条约》。
辛丑条约规定列强有权在北京使馆区和北京只大沽口、山海关一线包括天津、唐山等12处“留兵驻守”。
8、1894年日本发动甲午战争后签订的《马关条约》允许日本在中国设厂,各国开始大规模的对华进行资本输出。
9、中国革命的主力军是农民阶级。
中国民族资产的特性是革命性、软弱性或妥协性。
10、中国第一次大规模的反侵略武装斗争是广州三元里人民斗争。
11、鸦片战争战死虎门的将领是关天培,镇南关大捷的指挥大将是冯子材,甲午中日战争中战死的爱国将领有邓世昌、林永升、丁汝昌、刘步蟾。
12、要求中国实行门户开放政策的是美国,列强不能灭亡和瓜分中国的根本原因是中国人民进行了不屈的反侵略斗争。
13、近代中国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人是林则徐,他编写了《四洲志》,魏源的《海国图志》是在综合了世界各国历史,地理及对外政策后提出了“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严复翻译了《天演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近代史纲要》考点汇总《中国近代史纲要》在考研政治中占比例为14%,本文为各位考生汇总了以时间线为主的周年纪念事件,希望帮大家更好的复习这一部分。
日本发动灭亡中国的侵略战争1931年9月18日,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武装侵占中国东北。
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以后,随即开始入侵中国华北地区。
接着,日方又策动华北五省两市“防共自治运动”,制造傀儡政权。
这就是华北事变。
1937年7月7日爆发卢沟桥事变,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由此开始。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1931年九一八事变是中国抗日战争的起点,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局部抗战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
卢沟桥事变是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
一二·九运动在民族危机的重要关头,中国共产党于1935年8月1日发表《为抗日救国告全国同胞书》,即八一宣言,呼吁全国各党派、各阶层、各军队团结起来,停止内战,一致抗日。
中国共产党抗日救亡的正确主张,在全国范围内产生很大影响,有力推动了全国抗日救亡运动的开展。
西安事变1936年12月12日凌晨,张学良、杨虎城在对蒋介石屡次劝谏无效的情况下,发动了西安事变。
事变后,张、杨联合发表通电,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一切内战、开放民众爱国运动等八项抗日主张。
抗日战争胜利的标志1945年8月14日,日本政府照会中、美、英、苏等国,表示接受波茨坦公告。
8月15日,日本天皇裕仁以广播“终战诏书”的形式宣布接受波茨坦公告。
1945年10月25日,中国政府在台湾举行受降仪式。
根据波茨坦公告,被日本占领50年之久的台湾以及澎湖列岛由中国收回。
这成为抗日战争取得完全胜利的重要标志。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和经验(1)中国共产党在全民族抗战中起到了中流砥柱的作用。
表现在:①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创立和发展了毛泽东思想,对抗日战争发挥了重要的指导作用;②中国共产党坚持抗战、反对妥协,坚持团结、反对分裂,坚持进步、反对倒退,成为引导全民族走向抗战胜利的一面旗帜;③中国共产党积极倡导、促成、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最大限度地动员全国军民共同抗战,成为凝聚全民族力量的杰出组织者和鼓舞者;④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制定正确的战略策略,实施动员人民、依靠人民的路线政策,提出持久战的战略总方针和一整套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开辟广大的敌后战场,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⑤中国共产党人以自己最富于献身精神的爱国主义、不怕流血牺牲的模范行动,支撑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成为夺取抗战胜利的民族先锋。
(2)中国人民巨大的民族觉醒、空前的民族团结和英勇的民族抗争,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抗日战争唤起了全民族的危机意识和使命意识,创造了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观,使日本侵略者陷入了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同世界所有爱好和平和正义的国家和人民、国际组织以及各种反法西斯力量的同情和支持也是分不开的。
抗日战争胜利的意义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反抗外敌入侵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战争,是20世纪中国和人类历史上的重大事件,具有重要历史意义。
(1)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彻底打败了日本侵略者,捍卫了中国的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使中华民族避免了遭受殖民奴役的厄运。
(2)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使中国人民在精神上、组织上的进步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促进了中华民族的大团结,弘扬了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
(4)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胜利,对世界人民战胜法西斯、维护世界和平的伟大事业产生巨大影响,为最终战胜世界法西斯势力作出了历史性贡献。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积累的丰富经验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积累的丰富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是中国人民战胜一切艰难困苦、实现奋斗目标的力量源泉。
在抗日战争中,中华民族形成了广泛的抗日统一战线,显示了空前的大团结,形成了真正意义上的全民族抗战。
没有全国各族人民的大团结,就没有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
第二,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是中国人民团结奋进的精神动力。
抗日战争大大丰富和升华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这是抗日战争得以坚持和胜利的重要的思想保证。
第三,提高综合国力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基本保证。
一个国家只有首先自强,才能在世界上自立。
第四,中国人民热爱和平,反对侵略战争,同时又决不惧怕战争。
中国人民进行反侵略战争,是为了捍卫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是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人类和平进步事业的重大贡献。
第五,只有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华民族才能捍卫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权利,才能创造美好的未来。
遵义会议遵义会议(1935)(1)内容:①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②会议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
③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负责红军的军事行动。
(2)意义: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
在革命的关键时刻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党的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
遵义会议是中共中央政治局1935年在贵州遵义召开的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一次极其重要的扩大会议。
大革命失败后,在纠正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的同时,党内开始滋长一种“左”的急躁情绪。
从1927年7月大革命失败到1935年1月遵义会召开之前,“左”倾错误先后三次在党中央的领导机关取得了统治地位。
其中,尤其以网名为代表的“左”倾胶条主义错误,使中国革命受到严重挫折。
其最大的恶果,就是使红军在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中遭到失败,不得不退出南方根据地实行战略转移——长征。
这次错误使红军和根据地损失严重,其教训是极其惨痛而又深刻的。
长征初期,中共中央领导人依靠共产国际代表,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错误,对红军造成严重损失。
在占领遵义之后,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了扩大会议,即遵义会议。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同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次反“围剿”中的错误。
委托张闻天起草了《中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的总结决议》。
《决议》明确指出反“围剿”失败的主要原因是“军事上的单纯防御路线”;《决议》批判了“左”倾机会主义的军事路线,重新肯定了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正确军事路线。
会后成立了由周恩来、毛泽东、王稼祥组成的新的三人团,全权腐恶红军的军事行动。
会议的一系列重大决策,是在中国共产党同共产国际的联系中断的情况下独立自主地作出的。
遵义会议开始确立实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从而在极其危急的情况下挽救了中国共产党、挽救了中国工农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标志着中国共产党从幼年走向成熟。
从命题角度来看,遵义会议既可能命制单项选择题,也是多项选择题的重要考点,例如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党的什么问题,正确答案应该是军事问题和组织问题。
但同时关于遵义会议的历史地位也要注意,遵义会议是确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的正确路线在中共中央的领导地位,而非毛泽东的领导地位,这是在命制选项时一个重要的干扰项。
新文化运动一百周年纪念1、新文化运动的兴起辛亥革命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国。
但是,民国的成立没有给人们带来预期的民族独立和社会进步。
一些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反思中认识到要确实改造中国,必须进行一场思想启蒙运动,以期廓清蒙昧、启发理智,使人们从封建思想的束缚中即蒙昧状态中解放出来。
这个运动后来被称为新文化运动。
2、新文化运动的代表、刊物和主要内容新文化运动是从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开始的。
1917年,《新青年》编辑部迁往北京。
1918年1月,《新青年》由陈独秀个人主编的刊物改名为《同人》刊物。
李大钊、鲁迅、胡适等参加编辑部并成为主要撰稿人。
《新青年》和北京大学成了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
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口号为民主与科学。
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以及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闻学为文化革命的两大旗帜。
陈独秀提出的文学革命的主张,胡适对白话文的提倡,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新文化运动的基本内容新文化运动提出提倡民主,反对专制;提倡科学,反对愚昧迷信;提倡新道德,反对旧道德;提倡新文学,反对旧文学;提倡个性解放,反对封建礼教。
新文化运动提出的基本口号是民主和科学,即德先生(Democracy)和赛先生(Science)。
4、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1)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
(2)它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从而为外国各种思想流派传入中国敞开了大门,激励着人们去探求救国救民的真理。
5、五四以前新文化运动的局限首先,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
但是,由于资产阶级共和国的方案在中国行不通,所以从根本上说,提倡资产阶级民主主义,并不能为人们提供一种思想武器去认识中国,去有效地对中国社会进行改造。
其次,他们把改造国民性置于优先的地位。
但是,离开改造产生封建思想的社会环境的革命实践,仅仅依靠少数人的呐喊,依靠有限的宣传手段,要根本改造由这种社会环境产生的思想、所造成的国民性,是不可能的。
再次,那时的许多领导人物,还没有马克思主义的批判精神,他们使用的方法,一般地还是资产阶级的方法,表现为肯定和否定一切。
他们中有的人看问题很片面。
这种形式主义地看问题的方法,影响了这个运动后来的发展。
高效的复习有助于考研成绩的提高,以上就是为大家准备的2017年考研政治重要概念,希望对大家有用。
鸦片战争中国近代史的起点林则徐1839年6月(3日至26日)在广东虎门销毁收缴鸦片,英国针对中国禁烟,1840年4月,国会通过对华战争的决定。
1840年6月,鸦片战争正式爆发。
战争的结果:1842年8月29日,清政与英国签订了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南京条约》(后陆续签订的《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1844年7月签订了中美《望厦条约》,10月签订了中法《黄埔条约》。
一系列条约的签订,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化了,鸦片战争就成为中国近代史的起点。
鸦片战争前后的中国和世界一、鸦片战争中国封建社会的主要特点:(多选)在经济上,是以地主土地所有制占主导地位的封建地主制经济。
在政治上,其基本特征是封建的中央集权君主专制制度。
在文化上,文化思想体系是以儒家思想为核心。
在社会上,社会结构的特点是族权和政权相结合的封建宗法制度。
二、资本-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多选)(一)鸦片战争期间的不平等条约1、中英《南京条约》割地、赔款、五口通商、关税协定2、中美《望厦条约》(二)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中日《马关条约》割地(台湾岛和澎湖列岛)、赔款、四地通商、承认“朝鲜独立”帝国主义列强对中国的侵略由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三)《辛丑条约》1901年9月7日,中国同俄、美、英、法、德、日、意、奥、西、比、荷11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