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周周练(第一章).docx
八年级物理上册周周练(第一章机械运动)新人教版(new)

A.甲B.乙C.丙D.丁
8.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下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
A.10 cm/sB.9 cm/sC.8 cm/sD.7 cm/s
尊敬的读者:
本文由我和我的同事在百忙中收集整编出来,本文档在发布之前我们对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不尽如人意之处,如有疏漏之处请指正,希望本文能为您解开疑惑,引发思考。文中部分文字受到网友的关怀和支持,在此表示感谢!在往后的日子希望与大家共同进步,成长。
This article is collected and compiled by my colleagues and I in our busy schedule. We proofread the content carefully before the release of this article, but it is inevitable that there will be some unsatisfactory points. If there are omissions, please correct them. I hope this article can solve your doubts and arouse your thinking. Part of the text by the user's care and support, thank you here! I hope to make progress and grow with you in the future.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周周练(第1节、第2节).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图文制作整理周周练(第1节、第2节)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扬州中考)如图,是荣获金奖的扬州玉器“八角素瓶”,玉器在加工过程中不发生变化的是()A.质量B.体积C.密度D.重力2.(柳州中考)实验室测量质量的常用工具是( )A.刻度尺B.量筒C.钟表D.天平3.某同学用托盘天平测一物体的质量,测量完毕后才发现错误地将物体放在了右盘,而将砝码放在了左盘.因无法重测,只能根据测量数据来定值.他记得当时用了50 g、20 g和10 g三个砝码,游码位置如图所示,则该物体的质量为()A.81.4 g B.78.6 gC.78.2 g D.81.8 g4.(梧州中考)对于密度公式ρ=m/V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成正比B.密度ρ与物体的体积V成反比C.密度ρ与物体的质量m和体积V都有关D.密度ρ在数值上等于物体的质量m与体积V的比值5.下面列举的语句都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如果从物理学角度来解读,也别有生趣,其中分析不正确的是() A.“只要功夫深,铁棒磨成针”,此过程中铁棒的质量减小B.“蜡炬成灰泪始干”,蜡烛燃烧时的体积减小C.“锲而不舍,金石可镂”,镂后金石的密度不变D.“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水流的过程中密度减小6.有一体积为30 cm3的均匀固体,用天平测得它的质量为237 g,则()A.用天平测质量时,固体应放在天平右盘B.此固体的密度为7.9 g/cm3C.把此固体截去一半,剩余部分密度减小D.只改变此固体形状,它的质量减少7.小明同学阅读了下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0 ℃、1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水 1.0×103冰0.9×103水银13.6×103干松木0.4×103酒精0.8×103铜8.9×103煤油0.8×103铝 2.7×103A.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B.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大C.物质状态变化时密度不变D.体积相同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质量较大8.装载500 t散装甘油的货轮抵达某港口,并由油罐车队装载运输至光辉油漆厂.已知甘油密度为1.25×103 kg/m3,每辆油罐车最多可装载12 m3的甘油,油罐车队一次就将500 t甘油装载运输完毕,则该油罐车队至少拥有的油罐车数量为()A.41 B.42C.33 D.34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6分)9.小华调节天平平衡时,将游码移到零刻度后,发现指针停在分度盘的右侧,如图甲所示,要使天平平衡,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填“左”或“右”)移动;当他用天平测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右侧,这时应该______(填“增加”或“减少”)砝码;若天平再次平衡时所用的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乙所示,则被测物体的质量为______g.10.小赵同学在暑假的时候,有一天回到家时非常热,他为了快点喝到冷的饮料,急急地将一听汽水放入冰箱的冷冻柜中,但一转身忘了.数小时后想了起来,赶紧拿出来一看,可不得了,汽水的听罐被胀得严重变了形!他感觉非常奇怪,上网“百度”了一下,才知道,原来汽水中的水凝固成冰后,密度变小,质量________、体积________,所以饮料听罐被胀坏了!(填“变大”“变小”或“不变”)11.(黑龙江中考)如图所示是A、B两种物质的质量m与体积V的关系.由图像可以获得的信息: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成________;两种物质密度的关系:ρA______ρB(填“>”“<”或“=”).第11题图12.如图所示,一个瓶子里有不多的水,乌鸦喝不到水,聪明的乌鸦就衔了很多的小石块填到瓶子里,水面上升到瓶口,乌鸦喝到了水.若瓶子的容积为450 mL ,内有0.2 kg 的水,乌鸦投入其中的石块的体积是________,石块的质量是________.(石块密度为2.6×103 kg/m 3)第12题图13.酒精的密度为0.8×103千克/米3,其单位读作______________.一只杯子最多可盛质量为0.2千克的水,它一定________(填“能”或“不能”)盛下质量为0.2千克的酒精,如果用此杯子盛满浓盐水,则盐水质量一定________(填“大于”“等于”或“小于”)0.2千克.(ρ酒精<ρ水<ρ盐水)14.如图,有形状和质量相同的3个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3种不同的液体,它们分别是盐水、酒精、硫酸,请根据图形通过公式V =mρ判断出甲杯中盛的是________,乙杯中盛的是________,丙杯中盛的是________.物质 密度(kg/m 3) 盐水 1.03×103 酒精 0.8×103 硫酸1.8×10315.小王把天平放在水平台上,将游码拨到零刻度处后,指针静止时出现图甲的情形,此时应向______调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由图乙、丙可知烧杯的质量为________g ,烧杯中液体的质量是________g.三、实验题(12分)16.(安顺中考)在探究“物体的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时,小明同学把收集到的数据填入下表.但他漏填了第二次测量的质量和体积,其质量和体积的读数如图所示.实验 次数 测量 对象 质量(g ) 体积(cm 3)质量/体积(g/cm 3) 1 铁块1 46.8 6 7.80 2 铁块2 3 铁块3 156 20 7.80 4 塑块1 7.5 6 1.25 5 塑块212.5101.256塑块325 20 1.25 (1)请你帮他完成表格中漏填的三个数据: 、 、 ;(2)分析表格中的数据,写出可得出的结论: .(写一个即可)(3)小明与其他同学交流后,发现从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由同种物质组成的不同物体其质量与体积之间存在一个关系,请写出此关系.四、计算题(12分)17.一个商人为了赢利,用一个最多能装5 kg 水的塑料桶装豆油,当作5 kg 豆油卖给顾客,如果按每千克豆油7.00元计算,顾客买一桶豆油要多花多少元钱?(豆油的密度是0.9×103 kg/m 3)参考答案周周练(第1节、第2节)1.C 2.D 3.B 4.D 5.D 6.B 7.D 8.D 9.左 减少 83.2 10.不变 变大 11.正比 > 12.250 cm 3 0.65 kg 13.千克每立方米 不能 大于 14.硫酸 酒精 盐水 15.左 32.4 50 16.(1)78、10、7.8 (2)同种物质,其质量与体积的比值相等 (3)答:质量与体积之间的关系是: 17.由ρ=m V 得出桶的容积为:V =m 水ρ水=5 kg 1.0×103 kg/m 3=5×10-3 m 3,实际桶内最多装豆油的质量m 油=V 油ρ油=5×10-3 m 3×0.9×103 kg/m 3=4.5 kg ,每桶豆油多花的钱数为:7.00元/kg ×(5 kg -4.5 kg)=3.50元.初中物理试卷灿若寒星制作。
八年级物理上册周周练(第1节第2节)

周周练(第1节第2节)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1.(遵义中考)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2.(扬州中考)下列图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3.在练习使用体温计时先测得甲的体温是37.5 ℃,若没有甩过就直接用它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为36.5 ℃和38.5 ℃,那么在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时,该体温计显示的读数分别是多少( )A.36.5 ℃和38.5 ℃ B.36.5 ℃和37.5 ℃C.37.5 ℃和38.5 ℃ D.38.5 ℃和38.5 ℃4.蜡烛点燃后,烛心周围出现了“蜡水”,在起风的时候,“蜡水”就流到旁边,滴下后又变成固体,如图所示,在上述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只有凝固过程 B.只有熔化过程C.先凝固后熔化的过程 D.先熔化后凝固的过程5.用质量相等的0 ℃的水与0 ℃的冰冷却热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者冷却效果相同B.冰比水好,因为冰在冷却物体时熔化吸热C.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冷D.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使用方便6.如图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图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在第2 min时是固态 B.甲在ab段不吸热C.甲的熔点是48 ℃ D.乙是蜡烛7.(大连中考)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把碎冰装在大试管中,将大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水的质量相同,大试管在水中的深度也相同,用常温水而不用开水的好处是( ) A.缓慢加热 B.均匀受热C.增大受热面积 D.缩短实验时间8.(滨州中考)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出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冰是晶体B.冰的熔点是0 ℃C.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9.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如图所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若用图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填“有”或“无”)一定的熔点.11.细心的小明在万德隆超市里发现出售的海鲜周围都铺着一层碎冰块,很快他想明白了,这是因为冰块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所以能起到降温保鲜的作用.12.(佛山中考)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中________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其熔化过程需要________min.13.大家爱吃蛋清完全凝固而蛋黄还没完全凝固的溏心蛋,你可听说过蛋黄凝固而蛋清还稀溜溜的“温泉蛋”?原来蛋黄超过60 ℃即可凝固,蛋清在80 ℃以下不会凝固,所以控制水温在________℃之间即可做出温泉蛋,未必非得使用温泉水了.三、简答题(第14题5分,第15题9分,共14分)14.十月末的一个夜晚,抚顺下了一场小雨,早晨小明和小东一起上学,他们发现地上的积水已经结冰了,小明说昨晚的气温一定降到了0 ℃;而小东却说昨晚的气温一定降到了0 ℃以下,你认为谁的说法正确?请写出理由.(已知此时水的凝固点为0 ℃)15.夏季的市场上有一种凉垫出售,它的外包装上写着“主要成分为优质晶体”,这种凉垫在使用时里面的晶体会逐渐熔化.(1)请你解释坐在凉垫上人为什么会感到凉快?(2)长时间坐在凉垫上人还会感到凉快吗?(3)此时应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再次发挥它的作用?四、实验探究题(第16题15分,第17题9分,共24分)16.(青海中考)如图1是“探究物质熔化规律”的实验装置.实验时先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用酒精灯加热,观察固体的熔化过程.(1)将固体物质和温度计分别放入试管内,再将试管放入大烧杯的水中进行加热的好处是____________________.(2)如图2所示为读取温度计示数的方法,正确的是________(填“A”“B”或“C”).(3)该固体熔化的图象如图3,由图象可知该物质是__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该物质的熔化过程用了________min,BC段该物质处于________态.17.“晶体的熔点与晶体是否纯净有没有关系呢?”为了研究解决这一问题,小楠设计了一个实验,将水和少量酒精混合后放入冰箱的冷冻室,每隔2分钟用温度计测一次温度,她把观察到的现象与(2)该实验能否解决“晶体的熔点与晶体是否纯净有没有关系”这一问题?________.(3)下面关于这个实验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________(可多选).A.在水中加入酒精后,凝固点会下降B.只要向水中加入了酒精后,凝固点就是-6 ℃C.这个实验表明利用水和酒精的凝固点不同可以将水和酒精分开D.从实验结论中可以推想,冬天雨雪天后,可通过向马路上撒盐等方法来降低冰雪的熔点,从而避免路面结冰造成交通意外参考答案周周练(第1节、第2节)1.B 2.D 3.C 4.D 5.B 6.B 7.A 8.C 9.35 ℃~42 ℃39.2 10.凝固熔化有11.熔化吸收12.乙70 10 13.60~80 14.水凝固成冰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凝固点,二是能够不断放热,只有气温降到0 ℃以下水才能够向外放热,才会凝固,因此小东的说法正确.15.(1)当人坐在凉垫上时,里面的晶体会熔化吸热,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会升高,凉垫的温度低于人体的温度,所以人会感到凉快.(2)长时间坐在凉垫上,当里面的晶体全部熔化,且温度升高到与人体相同时,达到热平衡,热传递停止,人就不再感到凉快了.(3)这时可将凉垫放在冰箱冷藏室或放在凉水中一段时间,使其温度降低后再使用.16.(1)固体受热均匀(2)B (3)晶体9 固液共存17.(1)-6 (2)能(3)BC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有关物质的密度,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密度跟物体的质量有关,质量越大,密度越大B.密度跟物体的体积有关,体积越大、密度越小C.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当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其密度也不会改变D.密度跟物体的质量和体积都无关,当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时,密度可能会改变2.甲、乙两个实心正方体放在细沙面上,沙面凹陷程度如图所示,则A.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大B.甲的质量一定比乙小C.甲的密度一定比乙大D.甲的密度一定比乙小3.如图所示,两条光线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b点,在虚线框内放入甲透镜后光线将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c点;在虚线框内放人乙透镜后,光线将会聚于主光轴MN上的a点,则()A.甲是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B.乙是凸透镜,可用于矫正近视眼C.甲是凸透镜,可用于娇正远视眼D.乙是凹透镜,可用于矫正远视眼4.许多照相机镜头到胶片的距离是可调的。
八年级物理上册周周练(第一章机械运动)

周周练(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1.(泉州中考)小蒋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 )A.实心球成绩为40 mB.立定跳远成绩为10 mC.跳绳1 s跳100次D.1 000 m跑步用时4 min2.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刻度尺的位置放得不正确 B.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平行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D.图中读数为1.20 mm3.(泰州中考)“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段诗词蕴含多个科学道理.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山 B.船 C.地面 D.河岸4.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它由30颗地球非同步卫星和5颗地球同步卫星组成.如图是三颗地球同步卫星(从地球上看,每颗好像悬挂在空中不动)轨迹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卫星1相对于卫星2是运动的 B.卫星1相对于卫星2是静止的C.卫星1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D.卫星2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5.(成都中考改编)小李每天坚持用“微信运动”来统计当天行走的步数,如图为她在6月12日的步行情况.按照正常成年人的身体指标和通常的步伐及频率,可以估测出( )A.小李的身高大约为170 dm B.小李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为10 m/sC.当天小李走过的路程大约为3 000 m D.步行后小李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为4 s6.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他在这3秒内( )A.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 B.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 m/sC.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 m/s D.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7.(玉林中考)如图是某汽车通过某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8.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下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A.10 cm/s B.9 cm/s C.8 cm/s D.7 cm/s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9.某同学测量了一些数据,但忘了写单位.请给他补上合适的单位:半场足球赛的时间为45________;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是1________.10.(烟台中考)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一幅海边风景照片.由照片所示的情景,可以分析判断出甲船的运动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船的运动状态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0题图第11题图11.如图所示为某同学体育测试时参加坐位体前屈的场景,该同学坐位体前屈的成绩为________cm;该同学在1 000 m长跑测试中的平均速度达18 km/h,合________m/s.12.沿同一条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A、B,运动时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物体B的运动速度为________m/s,当t=4 s时,物体A、B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m.第12题图第14题图13.(凉山中考)端午节,贝贝全家一起在海河岸观看划龙舟比赛,发令枪响,几艘龙舟上的参赛选手奋力划桨,龙舟如离弦之箭向前疾行,贝贝激动地说:“龙舟跑得真快啊!”,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其中一艘龙舟前半段路程的速度为4 m/s,后半段路程的速度为6 m/s,则该龙舟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14.如图所示,“4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这两个标志牌处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________min.三、实验探究题(第15题9分,第16题12分,共21分)15(1)请在图中画出一种测量圆直径的方法.(2)他的测量数据中是否存在错误,如果有请写出错误数据有哪些.(3)他这次测量的结果应该为多少?16.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 点沿直线运动到F 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 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2)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mm ,小球从B 点运动到D 点的路程是________cm ,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3)小球在__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4)如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能反映该小球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四、计算题(第17题9分,第18题6分,共15分)17.如图所示是小明乘坐出租车后获得的车费发票,车票上显示了一些数据,试根据其中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由于受到雨淋,车票上金额一项已无法看清,小明在出租车的车门上看到如下信息:“起步价10元,限2 km ,按起步价加上超过的里程以2.60元/千米收费.”根据这些信息,车票的金额应该为多少元?(保留到1元)18.草原上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捕食战.野兔在草地上以10 m/s 的速度向前方50 m 处的树洞奔逃,同时秃鹰在野兔后方110 m 处以30 m/s 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通过计算判断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上车13:41 下车13:56 起步价10.00元 路程7.2 km 金额××××元参考答案周周练(第一章)1.D 2.C 3.B 4.A 5.C 6.B 7.B 8.B 9.min m/s 10.向左行驶,且速度大于风速 静止、向右行驶、向左行驶且速度小于风速 11.17.55 5 12.1 4 13.河岸或岸上站立的观众 4.8 14.从此地到西大桥限速40 km/h 12 15.(1)因为是圆,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圆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测量方法如图:(2)分析五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17.7 cm 分度值与其他四个数值不同,17.18 cm 与其他数据相差太大,故这两个数据是错误数据 (3)测量的结果应该为其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l =17.72 cm +17.69 cm +17.71 cm3=17.71 cm. 16.(1)变速 (2)1 4.00 0.1 (3)EF (4)C 17.(1)小明13:41上车,13:56下车,出租车行驶时间:t =13:56-13:41=15 min =0.25 h v =s t =7.2 km0.25 h =28.8 km/h (2)根据计费标准可分段计费,0~2 km ,10.00元;2 km ~7.2 km 共计5.2 km ,按照2.60元/千米收费,故总金额为10.00元+5.2 km×2.60元/千米=23.52元≈24元 18.野兔跑到树洞所用时间t =s v =50 m 10 m/s =5 s 秃鹰和野兔的速度差Δv =30 m/s -10 m/s =20 m/s ,则由等量关系式可求得追击距离s =Δv×t=20 m/s×5 s=100 m <110 m ,说明追不上,野兔能安全逃进树洞.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密度知识与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下列关于密度的一些说法中正确的是A.乒乓球不慎被挤瘪但无破损,球内气体密度变大B.1kg冰与1kg水的密度相等C.为减轻质量,比赛用自行车采用强度高、密度大的材料制造D.节日放飞的气球可以飘在空中,是因为气球内部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大2.我国研制的“全碳气凝胶”是目前世界上密度最小的固态材料,其密度仅为0.16 kg/m3,则 ( ) A.该材料体积越大,密度越大B.1 m3的该材料质量为0.16 kgC.该材料制成的物品带到太空,质量减小D.该材料适合作打桩用的重锤3.人眼的晶状体就是一个凸透镜。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2024新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第一章测试卷班级:姓名:学号: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小题3分,共21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下列是小明经常使用到的球类器材,其中直径最接近4cm的是( )A.排球B.篮球C.足球D.乒乓球2.小明坐在行驶的汽车中,看到路边的树木、房屋、路灯都向后运动,他选择的参照物是( )A.乘坐的汽车B.树木C.房屋D.路灯3.小明在校园运动会上,参加了初中男子组50m短跑比赛.他正常完成比赛所用的时间可能是( )A.2sB.8sC.1 minD.0.1 h4.下列关于误差和错误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在测量中,误差和错误都是不允许的B.选用更精密的测量仪器可以减小误差C.不遵守测量仪器的使用规则,会造成实验误差D.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可以消除误差5.下列工具中,最适合用于测量立定跳远成绩的是( )A.卷尺B.直尺C.三角尺D.游标卡尺6.如图所示,天舟六号货运飞船距离天和核心舱19m,正以相对核心舱0.2m/s的速度向核心舱匀速直线运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图中天舟六号货运飞船距离天和核心舱的距离为190cmB.9.5s后天舟六号到达天和核心舱C.天舟六号货运飞船的匀速直线运行不属于机械运动D.以天舟六号为参照物,天和核心舱是运动的第 1 页共 10页第 2 页 共 10页 7.姐姐和弟弟在同一所学校上学.某一天吃过早餐后,姐弟俩约定从小区门口出发去学校大 门口会合.作出他们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图象分别如图所示,其中弟弟的图线为直线.下列指大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μm的颗粒物,其中,2.5μm = m .9.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 的.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以竹排为参照物,青山是 (选填“运动”或“静止”)的;诗词“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我们说轻舟上的人是静止的,所选参照物是 (选填“山”或“轻舟”).10.如图甲所示,在用刻度尺测量物块长度的过程中,读数时视线正确的是 (选填“A”或“B”),所测物块的长度为 cm.图乙中秒表的读数为 s.11.速度是表示物体 的物理量.某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5m/s ,其中5m/s 读作 ,它所表示的物理意义是 .【体育运动主题】体育运动不仅有利于增强学生体质,而且对培育学生坚韧不拔的意志、团结协作的精神和遵守规则的意识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游泳和跑步是常见的两种体育运动.请运用有关的物理知识完成12、13题.12.小明在一次游泳训练中,游25m 所用时间为50 s ,则他游泳的平均速度是 m/s ;如果以正在游泳的小明为参照物,那么池边的坐椅是 的;如果以游泳池为参照物,那么池边的坐椅是的.13.在百米赛跑过程中,某时刻甲、乙两运动员的位置如图所示.两名运动员中, 的速度较快,因为在相等的时间内该运动员通过的 较大;已知乙运动员的成绩是13 s ,他的平均速度约是 m/s(结果保留两位小数).判断正确的是( )A.弟弟比姐姐早5m in 离开家B.弟弟和姐姐的平均速度相同C.弟弟和姐姐行走时的速度相等,均为100m/ minD.姐姐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二、填空题:本大题共7小题,每空 1分,共21分. 8.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 ,时间的基本单位是 .PM_{2.5} 是14.甲、乙、丙三辆小车同时、同地向同一方向运动,它们运动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象可知:运动速度相同的小车是和;经过5s 后,跑在最前面的小车是 .三、作图题:本题7分.15.(1)在图甲中画出以5m/s的速度做匀速运动的物体的v−t图象.(2)一个骑车者与一个跑步者运动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乙所示.另有一辆汽车以v=40m/s的速度(假设汽车一直做匀速直线运动)跟他们在同一地点同时出发,请在图中画出该汽车行驶的路程(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3)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其通过的路程与时间记录如下表:路程/m10203040时间/s5101520在图丙和图丁中分别画出该物体的s−t图象及v一t图象.第 3 页共 10页。
八年级物理上册周周练(第1节、第2节)

周周练(第1节、第2节)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1.(兰州中考)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质量的大小与地理位置无关B.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密度小C.冰熔化成水,密度变小D.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2.(常德中考)下列情况中,铁块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铁块磨掉一个角 B.铁块熔化成铁水C.铁块轧成薄铁片 D.铁块从地球运到月球3.托盘天平调好之后,在称量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这时应当( )A.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 B.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C.把游码向右移 D.把砝码换小些4.下图的各现象中,可作为“物质质量与体积有关”事实依据的有( )A.(1)与(2) B.(2)与(3) C.(2)与(4) D.(1)与(4)5.(黔东南中考)小明同学阅读了如表后,归纳了一些结论,其中正确的是( )A.B.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C.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的密度大D.相同质量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6.(苏州中考)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液体密度为2 g/cm3 B.该液体密度为1.25 g/cm3C.量杯质量为40 g D.60 cm3该液体质量为60 g第6题图第7题图7.商店常用如图所示台秤称量货物的质量,有关称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A .货物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B .若砝码磨损了,称量的结果比货物实际质量大C .若秤盘下粘了一块泥,称量的结果比货物实际质量小D .若调零螺母的位置比正确位置向右多旋进了一些,称量的结果比货物实际质量大8.装载500 t 散装甘油的货轮抵达某港口,并由油罐车队装载运输至光辉油漆厂.已知甘油密度为1.25×103 kg/m 3,每辆油罐车最多可装载12 m 3的甘油,油罐车队一次就将500 t 甘油装载运输完毕,则该油罐车队至少拥有的油罐车数量为( )A .41B .42C .33D .34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9.哈密瓜有“瓜中之王”的美称,含糖量在15% 左右.其形态各异、风味独特,有的带奶油味、有的含柠檬香,但都味甘如蜜,其香袭人,享誉国内外.哈密瓜不但好吃,而且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一天,墨墨买了一个质量为3 kg =________t 的哈密瓜,他将哈密瓜切成小块后,再次称量,发现哈密瓜的质量没变,说明物体的质量与________无关.10.(扬州中考)在“用天平测一枚回形针的质量”实验中,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的________处,发现指针如图所示,他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使天平横梁平衡.测出100枚回形针的质量为m ,则一枚回形针质量是________.第10题图 第11题图11.(临夏中考)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关系的图象,根据图象分析,密度ρ甲________ρ乙(填“>”“<”或“=”);质量为1.8 kg 的乙物体的体积为________dm 3.12.(黑河中考)某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5 kg/m 3,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________kg/m 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 g 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其体积增大了________cm 3.(ρ冰=0.9×103 kg/m 3)13.通过实验探究某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并写出该液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式m =________.14.酒精、硫酸.请根据表格通过公式V =mρ判断出甲杯中盛的是________,乙杯中盛的是________,丙杯中盛的是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第15题6分,第16题18分,共24分)15.几个同学在探究泥沙水的含沙量与其密度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两种方案: a .在已配制好的泥沙水中,多次加入清水,求出每次泥沙水的密度ρ和含沙量x ; b .在已配制好的泥沙水中,多次加入泥沙,求出每次泥沙水的密度ρ及含沙量x. 他们选择其中一种方案进行了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1)从表中的数据可知,泥沙水的密度随泥沙水的含沙量的增大而________. (2)从表中的数据可知,同学们实际采用的是方案________(填字母).16.李明和张斌在做“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1)比较________(填实验次数编号)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2)由上述实验我们引入了密度的概念.可见,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________(填“无关”或“有关”).(3)达珍注意到铝块1有一部分磨损了,那么磨损掉一部分的铝块与完整的铝块相比,它的密度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上述实验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的________图线反映了铝块的实验情况. 四、计算题(10分)17.(义乌中考)随着人们节水意识日益增强,节水型洁具已进入了百姓家庭.小明家新安装了一套每次耗水量为5升的节水型洁具,替换了原来每次耗水量为9升的普通型洁具.(1)以小明家平均每天使用15次计算,每天可节约用水多少千克?(2)洁具正常情况下使用时间可达十多年,若节水型洁具价格为600元,而普通型洁具价格为300元,水费平均为3元/吨.试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家购买节水型洁具是否合算?(每月按30天计算)参考答案周周练(第1节、第2节)1.A 2.A 3.C 4.D 5.D 6.D 7.B 8.D 9.3×10-3形状 10.零刻度线 左m10011.> 2 12.2.5 50 13.0.8 g/cm 3·V 14.硫酸 酒精 盐水 15.(1)增大 (2)a 16.(1)1、2 相同 不同 (2)无关 (3)不变 (4)a 17.(1)小明家平均每天使用15次节约水的体积V =(9 L -5 L)×15=60 L =60 dm 3=0.06 m 3 由ρ=m V 得,每天可节约用水的质量:m 1=ρV =1.0×103 kg/m 3×0.06 m 3=60 kg (2)节水型洁具比普通型洁具多花的钱数是600元-300元=300元,300元钱相当于节约水的质量m 2=300元3元/吨=100吨=1×105kg 节水型洁具节省100吨水所用的时间是t =1×105kg60 kg ×360≈4.6年<10年,所以小明家购买节水型洁具合算.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质量的大小与地理位置无关B.由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密度小C.冰熔化成水,密度变小D.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2.在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时,发现指针略向左偏,以下做法可行的是A.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右移B.将天平的平衡螺母向左移C.将天平的游码向右移D.将天平的游码向左移3.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当烛焰、凸透镜、光屏处于如图所示的位置时,恰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清晰的像。
初中八年级物理上册 周周练第1节、第2节

周周练(第1节、第2节)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1.(兰州中考)关于质量和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质量的大小与地理位置无关B.同种物质组成的物体,体积大的密度小C.冰熔化成水,密度变小D.物质的密度与质量成正比2.(常德中考)下列情况中,铁块的质量发生变化的是( )A.铁块磨掉一个角 B.铁块熔化成铁水C.铁块轧成薄铁片 D.铁块从地球运到月球3.托盘天平调好之后,在称量物体质量时,发现指针指在如图所示的位置,这时应当( )A.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移 B.把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右移C.把游码向右移 D.把砝码换小些4.下图的各现象中,可作为“物质质量与体积有关”事实依据的有( )A.(1)与(2) B.(2)与(3) C.(2)与(4) D.(1)与(4)5.(1标准大气压下部分物质的密度(kg/m3)煤油0.8×103干冰0.4×103酒精0.8×103冰0.9×103水 1.0×103铝 2.7×103水银13.6×103铜8.9×103A.同种物质的密度一定相同B.不同物质的密度一定不同C.固体物质的密度一定比液体物质的密度大D.相同质量的实心铜块和铝块,铜块的体积较小6.(苏州中考)为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了液体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了m-V图象,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液体密度为2 g/cm3 B.该液体密度为1.25 g/cm3C.量杯质量为40 g D.60 cm3该液体质量为60 g第6题图第7题图7.商店常用如图所示台秤称量货物的质量,有关称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货物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B .若砝码磨损了,称量的结果比货物实际质量大C .若秤盘下粘了一块泥,称量的结果比货物实际质量小D .若调零螺母的位置比正确位置向右多旋进了一些,称量的结果比货物实际质量大8.装载500 t 散装甘油的货轮抵达某港口,并由油罐车队装载运输至光辉油漆厂.已知甘油密度为1.25×103kg/m 3,每辆油罐车最多可装载12 m 3的甘油,油罐车队一次就将500 t 甘油装载运输完毕,则该油罐车队至少拥有的油罐车数量为( )A .41B .42C .33D .34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6分)9.哈密瓜有“瓜中之王”的美称,含糖量在15% 左右.其形态各异、风味独特,有的带奶油味、有的含柠檬香,但都味甘如蜜,其香袭人,享誉国内外.哈密瓜不但好吃,而且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一天,墨墨买了一个质量为3 kg =________t 的哈密瓜,他将哈密瓜切成小块后,再次称量,发现哈密瓜的质量没变,说明物体的质量与________无关.10.(扬州中考)在“用天平测一枚回形针的质量”实验中,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移至标尺的________处,发现指针如图所示,他应将横梁右端的平衡螺母向________调,使天平横梁平衡.测出100枚回形针的质量为m ,则一枚回形针质量是________.第10题图 第11题图 11.(临夏中考)如图所示为甲、乙两种物质的质量跟体积关系的图象,根据图象分析,密度ρ甲________ρ乙(填“>”“<”或“=”);质量为1.8 kg 的乙物体的体积为________dm 3.12.(黑河中考)某医院急诊室的氧气瓶中,氧气的密度为5 kg/m 3,给急救病人供氧用去了氧气质量的一半,则瓶内剩余氧气的密度是________kg/m 3;病人需要冰块进行物理降温,取450 g 水凝固成冰后使用,其体积增大了________cm 3.(ρ冰=0.9×103 kg/m 3)13.通过实验探究某种液体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记录的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请根据表中数据归纳并写出该液体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式m =________.V/cm 210 20 30 40 50 60 m/g8162432404814.如图,有形状和质量相同的3个烧杯,分别盛有质量相等的3种不同的液体,它们分别是盐水、酒精、硫酸.请根据表格通过公式V =mρ判断出甲杯中盛的是________,乙杯中盛的是________,丙杯中盛的是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第15题6分,第16题18分,共24分)15.几个同学在探究泥沙水的含沙量与其密度关系的实验中,设计了两种方案: a .在已配制好的泥沙水中,多次加入清水,求出每次泥沙水的密度ρ和含沙量x ; b .在已配制好的泥沙水中,多次加入泥沙,求出每次泥沙水的密度ρ及含沙量x. 实验次数 1 2 3 4 x/kg1601208040物质 密度(kg/m 3) 盐水 1.03×103 酒精0.8×103 硫酸1.8×103ρ/(kg·m-3)1.08 1.06 1.04 1.02(1)从表中的数据可知,泥沙水的密度随泥沙水的含沙量的增大而________. (2)从表中的数据可知,同学们实际采用的是方案________(填字母).16.李明和张斌在做“探究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实验时,得到如下数据:(1)比较________(填实验次数编号)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同种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是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比较2、3两次实验数据,可得出结论:不同物质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一般是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的.(2)由上述实验我们引入了密度的概念.可见,密度是物质本身的一种特性,与物质的质量和体积________(填“无关”或“有关”).(3)达珍注意到铝块1有一部分磨损了,那么磨损掉一部分的铝块与完整的铝块相比,它的密度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上述实验图象如图所示,图象中的________图线反映了铝块的实验情况. 四、计算题(10分)17.(义乌中考)随着人们节水意识日益增强,节水型洁具已进入了百姓家庭.小明家新安装了一套每次耗水量为5升的节水型洁具,替换了原来每次耗水量为9升的普通型洁具.(1)以小明家平均每天使用15次计算,每天可节约用水多少千克?(2)洁具正常情况下使用时间可达十多年,若节水型洁具价格为600元,而普通型洁具价格为300元,水费平均为3元/吨.试通过计算说明小明家购买节水型洁具是否合算?(每月按30天计算)实验次数 物体 m/g V/cm 3 m V /(g/cm 3)1 铝块1 54 20 2.72 铝块2 108 40 2.73 松木1 108 216 0.54 松木2 10 20 0.5参考答案周周练(第1节、第2节)1.A 2.A 3.C 4.D 5.D 6.D 7.B 8.D 9.3×10-3形状 10.零刻度线 左m10011.> 2 12.2.5 50 13.0.8 g/cm 3·V 14.硫酸 酒精 盐水 15.(1)增大 (2)a 16.(1)1、2 相同 不同 (2)无关 (3)不变 (4)a 17.(1)小明家平均每天使用15次节约水的体积V =(9 L -5 L)×15=60 L =60 dm 3=0.06 m 3由ρ=m V 得,每天可节约用水的质量:m 1=ρV=1.0×103kg/m 3×0.06 m 3=60 kg (2)节水型洁具比普通型洁具多花的钱数是600元-300元=300元,300元钱相当于节约水的质量m 2=300元3元/吨=100吨=1×105 kg 节水型洁具节省100吨水所用的时间是t =1×105kg60 kg×360≈4.6年<10年,所以小明家购买节水型洁具合算.。
八年级物理上册 周周练(第1节 第2节)(新版)新人教版

周周练(第1节第2节)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1.(遵义中考)下列温度值最接近实际的是( )A.健康成年人的体温是39 ℃B.让人感觉温暖而舒适的室内温度是25 ℃C.洗澡时淋浴的适宜水温是60 ℃D.在一个标准大气压下盐水的凝固点是0 ℃2.(扬州中考)下列图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 )3.在练习使用体温计时先测得甲的体温是37.5 ℃,若没有甩过就直接用它去测量乙和丙的体温,已知乙和丙的实际体温为36.5 ℃和38.5 ℃,那么在测量乙和丙的体温时,该体温计显示的读数分别是多少( )A.36.5 ℃和38.5 ℃B.36.5 ℃和37.5 ℃C.37.5 ℃和38.5 ℃D.38.5 ℃和38.5 ℃4.蜡烛点燃后,烛心周围出现了“蜡水”,在起风的时候,“蜡水”就流到旁边,滴下后又变成固体,如图所示,在上述过程中,发生的物态变化是( )A.只有凝固过程B.只有熔化过程C.先凝固后熔化的过程D.先熔化后凝固的过程5.用质量相等的0 ℃的水与0 ℃的冰冷却热的物体,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二者冷却效果相同B.冰比水好,因为冰在冷却物体时熔化吸热C.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冷D.冰比水好,因为冰比水使用方便6.如图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图象,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 )A.甲在第2 min时是固态B.甲在ab段不吸热C.甲的熔点是48 ℃D.乙是蜡烛7.(大连中考)在探究“冰熔化时温度与时间的关系”实验中,把碎冰装在大试管中,将大试管放在水中加热.水的质量相同,大试管在水中的深度也相同,用常温水而不用开水的好处是( ) A.缓慢加热B.均匀受热C.增大受热面积D.缩短实验时间8.(滨州中考)小明利用如图甲所示装置探究冰的熔化特点,他每隔相同时间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观察物质的状态.绘制出的图象如图乙所示,下列分析错误的是( )A.冰是晶体B.冰的熔点是0 ℃C.冰的熔化过程持续了15分钟D.冰在熔化过程中吸收热量,但温度不变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9.监测中东呼吸综合征等呼吸系统传染病时要测量体温.如图所示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________.若用图示这支未甩过的体温计去测量一个正常人的体温,测量结果可能是________℃.10.物理老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上联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下联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上述过程说明冰________(填“有”或“无”)一定的熔点.11.细心的小明在万德隆超市里发现出售的海鲜周围都铺着一层碎冰块,很快他想明白了,这是因为冰块__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__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所以能起到降温保鲜的作用.12.(佛山中考)如图所示是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曲线,其中________物质是晶体,它的熔点是________℃,其熔化过程需要________min.13.大家爱吃蛋清完全凝固而蛋黄还没完全凝固的溏心蛋,你可听说过蛋黄凝固而蛋清还稀溜溜的“温泉蛋”?原来蛋黄超过60 ℃即可凝固,蛋清在80 ℃以下不会凝固,所以控制水温在________℃之间即可做出温泉蛋,未必非得使用温泉水了.三、简答题(第14题5分,第15题9分,共14分)14.十月末的一个夜晚,抚顺下了一场小雨,早晨小明和小东一起上学,他们发现地上的积水已经结冰了,小明说昨晚的气温一定降到了0 ℃;而小东却说昨晚的气温一定降到了0 ℃以下,你认为谁的说法正确?请写出理由.(已知此时水的凝固点为0 ℃)15.夏季的市场上有一种凉垫出售,它的外包装上写着“主要成分为优质晶体”,这种凉垫在使用时里面的晶体会逐渐熔化.(1)请你解释坐在凉垫上人为什么会感到凉快?(2)长时间坐在凉垫上人还会感到凉快吗?(3)此时应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再次发挥它的作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周周练(第1节、第2节).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图文制作整理周周练(第1节、第2节)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下列关于生活环境中的一些常见温度的说法中,你认为最符合实际的是() A.人感觉到温暖而又舒适的房间温度是23 ℃B.火柴的火焰温度是37 ℃C.人的正常体温是47 ℃D.我国历史上的最低气温是0 ℃2.如图所示是用温度计测量液体温度的示意图,其中温度计使用正确的是()3.如图所示是一支常用体温计.下列关于该体温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它的示数是8 ℃B.它的分度值是1 ℃C.它不能离开被测物体读数D.它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4.北方的冬天,在地窖里放几桶水可以防止菜冻坏,其主要原因是()A.水蒸发吸热B.水降温,凝固放热C.水的凝固点较低D.水可以保持菜湿润5.如图是海波和蜡烛的熔化实验图像,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甲在第2 min时是固态B.甲在ab段不吸热C.甲的熔点是48 ℃D.乙是蜡烛6.(常德中考)小华尝试比较地沟油和花生油的物理性质,她将这两种油放入冰箱的冷藏室降温,发现当这两种油的温度都降到7 ℃时,地沟油变成了固态而花生油仍为液态,这说明地沟油和花生油具有不同的()A.密度B.硬度C.凝固点D.沸点7.现代建筑出现一种新的设计:在墙面装饰材料中均匀混入小颗粒状的小球,球内充入一种非晶体材料.当温度升高时,球内材料熔化吸热;当温度降低时,球内材料凝固放热,使建筑内温度基本保持不变.下面四个图像中表示该材料熔化的是()8.(郴州中考)如图所示,是一定质量的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由图像可知()A.该物质是非晶体B.该物质的熔点是50 ℃C.该物质在熔化过程中吸热且温度升高D.该物质在第15分钟时,处于固液共存状态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2分)9.生活中的“粘”字常与一些物理现象有关,如:吃冰棒时会感到粘舌头,这是由于水发生了________现象.10.物理老师写了一副对联,上联是“杯中冰水,水结冰冰温未降”,下联是“盘内水冰,冰化水水温不升”.上联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下联包含的物态变化是________;上述过程说明冰______(填“有”或“无”)一定的熔点.11.细心的小明在万德隆超市里发现出售的海鲜周围都铺着一层碎冰块,很快他想明白了,这是因为冰块______(填物态变化名称)时要______(填“放出”或“吸收”)热量,所以能起到降温保鲜的作用.12.(广元中考)如图所示是某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根据该图像你能获得哪些有价值的信息,请写出其中两条:信息一:____________________;信息二:____________________.13.如图所示A、B是两种物质熔化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其中______是非晶体的熔化曲线;另一种物质的熔点是______℃,该物质在12~18 min内是______(填“吸热”“放热”或“既不吸热也不放热”)的.三、简答题(第14题7分,第15题10分,共17分)14.十月末的一个夜晚,抚顺下了一场小雨,早晨小明和小东一起上学,他们发现地上的积水已经结冰了,小明说昨晚的气温一定降到了0 ℃;而小东却说昨晚的气温一定降到了0 ℃以下,你认为谁的说法正确?请写出理由.(已知此时水的凝固点为0 ℃)15.夏季的市场上有一种凉垫出售,它的外包装上写着“主要成分为优质晶体”,这种凉垫在使用时里面的晶体会逐渐熔化.(1)请你解释坐在凉垫上人为什么会感到凉快?(2)长时间坐在凉垫上人还会感到凉快吗?(3)此时应采取什么措施才能再次发挥它的作用?四、实验探究题(第16题9分,第17题12分,共21分)16.(北京中考)小刚通过实验探究冰的熔化规律.(1)实验前小刚观察到的温度计的示数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为______℃.(2)实验中持续加热,每分钟记录一次实验数据,如下表所示.根据表中的数据可知冰是______(填“晶体”或“非晶体”),冰的熔点是______℃.时间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min温度/℃-4 -2 0 0 0 0 0 0 0 0 0 1 2 317.在探究“冰的熔化特点”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是小明根据实验数据作出的冰加热时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像.分析图像可知,冰的熔点是______℃,其熔化过程的特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第6 min该物质处于__________________(填“固态”“液态”或“固液共存状态”).(2)另一个小组为了使物质更快受热,实验装置如图乙所示,你认为该装置存在的不足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周周练(第1节、第2节)1.A 2.D 3.D 4.B 5.B 6.C7.A8.D9.凝固10.凝固熔化有11.熔化吸收12.该物质是晶体该物体的熔点是80 ℃13.B45吸热14.水凝固成冰需要两个条件:一是温度达到凝固点,二是能够不断放热,只有气温降到0 ℃以下水才能够向外放热,才会凝固,因此小东的说法正确.15.(1)当人坐在凉垫上时,里面的晶体会熔化吸热,且在熔化过程中温度不会升高,凉垫的温度低于人体的温度,所以人会感到凉快.(2)长时间坐在凉垫上,当里面的晶体全部熔化,且温度升高到与人体相同时,达到热平衡,热传递停止,人就不再感到凉快了.(3)这时可将凉垫放在冰箱冷藏室或放在凉水中一段时间,使其温度降低后再使用.16.(1)26(2)晶体017.(1)0吸收热量温度保持不变固液共存状态(2)试管内物质受热不均匀,温度升高太快,实验现象不明显初中物理试卷灿若寒星制作。
八年级物理上册周周练(第一章机械运动)(附模拟试卷含答案)

周周练(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选择题(每题5分,共40分)1.(泉州中考)小蒋同学参加中考体育测试,结果最可能达到的是( )A.实心球成绩为40 mB.立定跳远成绩为10 mC.跳绳1 s跳100次D.1 000 m跑步用时4 min2.用刻度尺测量木块的长度,如图所示,以下叙述正确的是( )A.刻度尺的位置放得不正确 B.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平行C.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 D.图中读数为1.20 mm3.(泰州中考)“满眼风波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这段诗词蕴含多个科学道理.其中“看山恰似走来迎”所选取的参照物是( )A.山 B.船 C.地面 D.河岸4.到2020年,我国将建成自主研制的“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它由30颗地球非同步卫星和5颗地球同步卫星组成.如图是三颗地球同步卫星(从地球上看,每颗好像悬挂在空中不动)轨迹示意图.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卫星1相对于卫星2是运动的 B.卫星1相对于卫星2是静止的C.卫星1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 D.卫星2相对于地球是静止的5.(成都中考改编)小李每天坚持用“微信运动”来统计当天行走的步数,如图为她在6月12日的步行情况.按照正常成年人的身体指标和通常的步伐及频率,可以估测出( )A.小李的身高大约为170 dm B.小李步行的平均速度大约为10 m/sC.当天小李走过的路程大约为3 000 m D.步行后小李心跳一次的时间大约为4 s6.小东在百米赛跑中第1秒内通过的路程是3米,第2秒内通过的路程是5米,第3秒内通过的路程是7米,则他在这3秒内( )A.前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 B.后2秒内的平均速度为6 m/sC.3秒内的平均速度为7 m/s D.最后1秒内的平均速度为5 m/s7.(玉林中考)如图是某汽车通过某一平直公路时记录的v-t图象,甲、乙、丙、丁四个过程中,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8.在“测量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实验中,当小车自斜面顶端下滑时开始计时,滑至斜面底端时停止计时.如图所示,此过程中小车的平均速度是( )A.10 cm/s B.9 cm/s C.8 cm/s D.7 cm/s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24分)9.某同学测量了一些数据,但忘了写单位.请给他补上合适的单位:半场足球赛的时间为45________;一个成年人正常的步行速度是1________.10.(烟台中考)如图所示是小明同学拍摄的一幅海边风景照片.由照片所示的情景,可以分析判断出甲船的运动状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船的运动状态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第10题图第11题图11.如图所示为某同学体育测试时参加坐位体前屈的场景,该同学坐位体前屈的成绩为________cm;该同学在1 000 m长跑测试中的平均速度达18 km/h,合________m/s.12.沿同一条直线向同一方向运动的物体A、B,运动时相对同一参考点O的距离s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此可知:物体B的运动速度为________m/s,当t=4 s时,物体A、B之间的距离为________m.第12题图第14题图13.(凉山中考)端午节,贝贝全家一起在海河岸观看划龙舟比赛,发令枪响,几艘龙舟上的参赛选手奋力划桨,龙舟如离弦之箭向前疾行,贝贝激动地说:“龙舟跑得真快啊!”,她所选择的参照物是________,其中一艘龙舟前半段路程的速度为4 m/s,后半段路程的速度为6 m/s,则该龙舟跑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14.如图所示,“40”表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在遵守交通规则的前提下,从这两个标志牌处到达“西大桥”,匀速行驶的汽车最快需________min.三、实验探究题(第15题9分,第16题12分,共21分)15(1)请在图中画出一种测量圆直径的方法.(2)他的测量数据中是否存在错误,如果有请写出错误数据有哪些.(3)他这次测量的结果应该为多少?16.如图所示是一小球从A 点沿直线运动到F 点的频闪照片,频闪照相机每隔0.2 s 闪拍一次.分析照片可知:(1)小球在做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直线运动.(2)所使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________mm ,小球从B 点运动到D 点的路程是________cm ,平均速度为________m/s.(3)小球在________两点间的平均速度最大.(4)如图中四个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能反映该小球运动情况的是________.四、计算题(第17题9分,第18题6分,共15分)17.如图所示是小明乘坐出租车后获得的车费发票,车票上显示了一些数据,试根据其中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1)出租车行驶的平均速度是多少?(2)由于受到雨淋,车票上金额一项已无法看清,小明在出租车的车门上看到如下信息:“起步价10元,限2 km ,按起步价加上超过的里程以2.60元/千米收费.”根据这些信息,车票的金额应该为多少元?(保留到1元)18.草原上正在进行着一场激烈的捕食战.野兔在草地上以10 m/s 的速度向前方50 m 处的树洞奔逃,同时秃鹰在野兔后方110 m 处以30 m/s 的速度贴着地面飞行追击野兔.通过计算判断野兔能否安全逃进树洞?上车13:41 下车13:56起步价10.00元 路程7.2 km金额××××元参考答案周周练(第一章)1.D 2.C 3.B 4.A 5.C 6.B 7.B 8.B 9.min m/s 10.向左行驶,且速度大于风速 静止、向右行驶、向左行驶且速度小于风速 11.17.55 5 12.1 4 13.河岸或岸上站立的观众 4.814.从此地到西大桥限速40 km/h 12 15.(1)因为是圆,需要用两块直角三角板把圆夹在中间,放到刻度尺上测出它的直径.测量方法如图:(2)分析五次测量数据可以发现,17.7 cm 分度值与其他四个数值不同,17.18 cm 与其他数据相差太大,故这两个数据是错误数据 (3)测量的结果应该为其他三次测量的平均值:l =17.72 cm +17.69 cm +17.71 cm 3=17.71 cm. 16.(1)变速 (2)1 4.00 0.1 (3)EF (4)C 17.(1)小明13:41上车,13:56下车,出租车行驶时间:t =13:56-13:41=15 min =0.25 h v =s t =7.2 km 0.25 h=28.8 km/h (2)根据计费标准可分段计费,0~2 km ,10.00元;2 km ~7.2 km 共计5.2 km ,按照2.60元/千米收费,故总金额为10.00元+5.2 km×2.60元/千米=23.52元≈24元 18.野兔跑到树洞所用时间t =s v =50 m 10 m/s=5 s 秃鹰和野兔的速度差Δv =30 m/s -10 m/s =20 m/s ,则由等量关系式可求得追击距离s =Δv×t=20 m/s×5 s=100 m <110 m ,说明追不上,野兔能安全逃进树洞.2019-2020学年八上物理期末试卷一、选择题1.关于质量与密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把铁块压成铁片,它的密度变小了B.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不同种物质的密度一般不同C.空气也有密度,而且空气密度的数值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改变D.同一种物质,它的密度跟它的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反比2.a、b两个实心物体的体积与质量的关系如图所示。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周周练(第一章).docx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鼎尚图文制作整理周周练(第一章)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1.当你乘坐出租车来参加中考时,会看到两旁的楼房和树木飞快向后退去,这时以周围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你是静止的()A.路边的树木B.路旁的楼房C.出租车的座椅D.迎面驶来的小汽车2.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数据,你认为明显不符合实际的是()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 mB.中学生骑自行车上学,1 min正常能骑行300 m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75次左右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23 m/s3.(遂宁中考)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 cm、12.36 m、12.35 cm、12.7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A.12.45 cm B.12.34 cmC.12.35 cm D.12.36 cm4.(咸宁中考)假期到了,班上的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地面、列车B.列车、地面C.列车、列车D.地面、地面5.(荆州中考)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 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5 m/s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小李以每分钟通过0.6 km的速度骑自行车匀速前进,则()A.小张先到达B地B.小王先到达B地C.小李先到达B地D.三人同时到达B地6.(杭州中考)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 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 m/s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 m/s7.(广安中考)如图所示的图像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A.A与B B.A与CC.C与D D.B与C8.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前2 s的时间,小华跑得较快D.整个过程中,小华走的路程长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9.孙敏在一篇日记中写道:“当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我骑着自行车行驶在宽阔的大道上,两边的树木不断地往后退去,…学校敞开着大门,两旁的立柱像举起的双臂向我迎来.”在这段话中“太阳升起”的参照物是________;“自行车行驶”的参照物是________;“树木往后退”的参照物是________;“立柱向我迎来”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10.用“频闪摄影”可以记录一个物体相隔同样时间所处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以看出,做变速运动的是______球;你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判定的.11.(无锡中考)无锡地铁1号线将于2014年6月正式通车,1号线全程30 km,列车运行时间60分钟,则列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km/h,当列车驶离站台时,若以列车为参照物,站台是______(填“静止”或“运动”)的.12.一只小虫跌落在小李的新铅笔上,小李突发奇想,驱赶小虫从铅笔的左端爬到右端用时5 s,并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是______cm;那么小虫爬行的平均速度约是______m/s;如果以小虫为参照物,铅笔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13.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 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运动.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 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14.为了监测车辆在隧道内的行驶情况,电子装置会自动记录车辆进、出隧道的时间间隔,并算出车辆在隧道内行驶的平均速度.若某车辆进、出隧道的时间间隔为55 s,隧道长1 100 m,则车辆在隧道内行驶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若隧道限速60 km/h,则该车辆______(填“有”或“没有”)超速.15.遵义市正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三宜城市,为了宜游,正在加快建设遵义到赤水的高速公路.“遵赤”高速由三段组成,已建成的遵义到白腊坎30 km,设计最大时速100 km/h,白腊坎到仁怀60 km,设计最大时速80 km/h,正在建设的仁怀到赤水160 km,设计最大时速80 km/h.我们坐在汽车里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看到周围的景物向后退去,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来描述的,若“遵赤”高速全程通车后,按规定时速行驶,从遵义到赤水最快需________h.三、实验探究题(8分)16.小明在课后设计了一个“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实验方案如图所示.(1)在实验时,小明发现,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小,时间的测量越容易,越准确,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2)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路程/cm 运动时间/s 运动速度/m·s-1全程s1=60t1=0.5v1=上半程s2=30t2=0.3v2=下半程s3=s1-s1=30t3=t1-t2=0.2v3=(3)分析实验数据可以发现,小车上半程的平均速度______(填“<”“=”或“>”)下半程的平均速度,可见小车在斜面上做________运动.四、计算题(第17题10分,第18题16分,共26分)17.(云南中考)如图是根据某小汽车在一段平直的路面上行驶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绘制的示意图.(1)判断图中小汽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2)求图中小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18.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如图所示,某人酒后驾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 m,车在到达某位置时,发现一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5 m/s,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30 m,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2 s,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再经过1 s刚好驶到人的行走路线.(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2)若人以1.5 m/s的速度匀速行走,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提示:该车的宽度约1.8 m)(3)请你为驾驶人员和行人各提出一条文明交通的警示语.参考答案周周练(第一章)1.C 2.D 3.C 4.A 5.C 6.C 7.D 8.C 9.地面 树木 自行车 自行车或自己 10.乙 在相等的时间里,比较通过的路程大小 11.30 运动 12.18.00 0.036 运动 13.变速 1.9 14.20 有 15.汽车 3.05 16.(1)小车下滑的时间较长 (2)1.2 (3)< 加速 17.(1)由图可知,小汽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根据速度公式可知,小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2)小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 =s t =1 200 m 40 s =30 m/s. 18.(1)因为司机的反应时间是1.2 s ,且在这段时间内保持15 m/s 的原速前进.所以s 车=v 车t =15 m/s ×1.2 s =18 m ;(2)汽车从A 点到行人的行走路线用时:t 总=t 反+t =1.2 s +1 s =2.2 s .在这段时间内,行人行走的路程:s 人=v 人t 总=1.5 m/s ×2.2 s =3.3 m .考虑到车的宽度问题,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3)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严禁酒后驾车;行人过马路要注意看信号灯,不要闯红灯.初中物理试卷灿若寒星 制作。
(完整word版)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单元测试题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观察身边的物理现象—-下列估测最接近实际的是()A.演奏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所需的时间约为47sB.我们所用物理教材的宽度约为25cmC.初中物理课本一页纸的厚度约为0。
008mmD.课桌的高度约为1.5 m2。
晓燕在学校春季运动会百米赛跑中以16s的成绩获得冠军,测得她在50m处的速度是6m/s,到终点时的速度为7.5m/s,则全程内的平均速度是( )A.6m/s B。
6.25m/s C。
6.75m/s D。
7.5m/s3. 汽车速度是36km/h,运动员速度是10m/s,自行车1min通过0。
6km的路程,则A.自行车的速度最大 B.短跑运动员速度最大C.汽车速度最大 D.三者速度一样大4. 甲、乙两小车同时同地同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它们的s—t图像如图所示。
经过6秒,两车的位置关系是()A.甲在乙前面0.6米处B.甲在乙前面1.2米处C.乙在甲前面0.6米处D.乙在甲前面1.2米处5。
有位诗人坐船远眺,写下了著名诗词:“满眼风光多闪烁,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诗人在诗词中前后两次对山的运动的描述,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A.风和水B、船和地面C、山和船D、风和地面6. 使用一个刚从冰箱里拿出来的毫米刻度尺去测量一个机器零件的长度,这样测量的结果将会()A。
偏大B。
偏小C。
正常 D.无法比较7. 从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公式v = s/ t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A。
速度与路程成正比 B.速度与时间成反比C。
速度不变,路程与时间成正比D。
速度与路程成反比8。
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均在操作上沿直线进行跑步训练。
在某次训练中,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如图2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C。
前2s内,小明跑得较快D。
全程中,两人跑步的平均速度相同9。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周周练(第1节~第3节)

周周练(第1节~第3节)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柳州中考)如图是四个透镜实物图,属于凹透镜的是()
2.(曲靖中考)教室里安装的电子白板投影仪,其镜头的焦距为15 cm,为了在白板上得到清晰的像,投影仪镜头到白板的距离应()
A.大于30 cm
B.小于15 cm
C.等于30 cm
D.大于15 cm小于30 cm
3.(盐城中考)如图所示,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其下方的纸上呈现一个并非最小的光斑,这时光斑到凸透镜的距离为1.若凸透镜远离纸的过程中光斑一直变大,则该凸透镜的焦距()
A.一定小于1
B.一定等于1
C.一定大于1
D.可能小于1,也可能大于1
第3题图
4.(厦门中考)如图是宇航员王亚平太空授课时的一个镜头,若她的脸离水球球心的距离是30 cm,则该水球的焦距可能是()
第4题图
A.8 cm B.15 cm
C.20 cm D.40 cm
5.(本溪中考)某同学用如图所示器材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此时光屏上成清晰的像,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学习材料
周周练(第一章)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32分)
1.当你乘坐出租车来参加中考时,会看到两旁的楼房和树木飞快向后退去,这时以周围的哪个物体为参照物你是静止的( )
A.路边的树木B.路旁的楼房
C.出租车的座椅D.迎面驶来的小汽车
2.为了让同学们养成关注生活和社会的良好习惯,物理老师让同学们对身边一些常见的物理量进行估测.以下估测数据,你认为明显不符合实际的是( )
A.教室里的黑板长约4 m
B.中学生骑自行车上学,1 min正常能骑行300 m
C.中学生的脉搏跳动一般每分钟75次左右
D.在中学生运动会百米赛跑中,获得冠军的运动员的平均速度可达23 m/s
3.(遂宁中考)某同学用同一把刻度尺对同一物体的长度进行了4次测量,结果如下:12.34 cm、12.36 m、12.35 cm、12.75 cm,则该物体的长度应记为( )
A.12.45 cm B.12.34 cm
C.12.35 cm D.12.36 cm
4.(咸宁中考)假期到了,班上的几个同学送小明乘列车回家.如图所示,几个同学看着列车徐徐地开动了,小明坐在窗边,却看到同学们渐渐向后退去,原因是几个同学和小明所选择的参照物分别是( )
A.地面、列车B.列车、地面
C.列车、列车D.地面、地面
5.(荆州中考)为了践行“绿色环保”的生活理念,小张、小王、小李从同一地点A沿同一道路同时出发,最终都到达地点B,小张驾驶电瓶车以30 km/h的速度匀速前进,小王以5 m/s的速度跑步匀速前进,小李以每分钟通过0.6 km的速度骑自行车匀速前进,则( )
A.小张先到达B地B.小王先到达B地
C.小李先到达B地D.三人同时到达B地
6.(杭州中考)短跑运动员在某次百米赛跑中测得5秒末的速度为9.0 m/s,10秒末到达终点的速度为10.2 m/s,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在前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4.5 m/s
B.在后5秒内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6 m/s
C.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10.0 m/s
D.在本次百米赛跑中运动员的平均速度为9.1 m/s
7.(广安中考)如图所示的图像中,描述的是同一种运动形式的是( )
A.A与B B.A与C
C.C与D D.B与C
8.课外活动时,小明和小华在操场上沿直跑道跑步,他们通过的路程和时间关系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两人都做匀速直线运动
B.两人都不是做匀速直线运动
C.前2 s的时间,小华跑得较快
D.整个过程中,小华走的路程长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34分)
9.孙敏在一篇日记中写道:“当太阳从东方升起的时候,我骑着自行车行驶在宽阔的大道上,两边的树木不断地往后退去,…学校敞开着大门,两旁的立柱像举起的双臂向我迎来.”在这段话中“太阳升起”的参照物是________;“自行车行驶”的参照物是________;“树木往后退”的参照物是________;“立柱向我迎来”的参照物是__________.10.用“频闪摄影”可以记录一个物体相隔同样时间所处的不同位置.如图所示是甲、乙两个小球运动时的频闪照片,由照片可以看出,做变速运动的是______球;你是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方法来判定的.
11.(无锡中考)无锡地铁1号线将于2014年6月正式通车,1号线全程30 km,列车运行时间60分钟,则列车运行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km/h,当列车驶离站台时,若以列车为参照物,站台是______(填“静止”或“运动”)的.
12.一只小虫跌落在小李的新铅笔上,小李突发奇想,驱赶小虫从铅笔的左端爬到右端用时5 s,并用刻度尺测量铅笔的长度.如图所示,铅笔的长度是______cm;那么小虫爬行的平均速度约是______m/s;如果以小虫为参照物,铅笔是________(填“运动”或“静止”)的.
13.如图是苹果下落过程中拍摄的频闪照片,相机每隔0.1 s曝光一次,由此可判断苹果的运动是________(填“匀速”或“变速”)运动.照片上A与B的间距,所对应的苹果的实际运动路程为57 cm,则苹果在这段路程上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14.为了监测车辆在隧道内的行驶情况,电子装置会自动记录车辆进、出隧道的时间间隔,并算出车辆在隧道内行驶的平均速度.若某车辆进、出隧道的时间间隔为55 s,隧道长1 100 m,则车辆在隧道内行驶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若隧道限速60 km/h,则该车辆______(填“有”或“没有”)超速.
15.遵义市正在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三宜城市,为了宜游,正在加快建设遵义到赤水的高速公路.“遵赤”高速由三段组成,已建成的遵义到白腊坎30 km,设计最大时速100 km/h,白腊坎到仁怀60 km,设计最大时速80 km/h,正在建设的仁怀到赤水160 km,设计最大时速80 km/h.我们坐在汽车里行驶在高速公路上,看到周围的景物向后退去,这是以________为参照物来描述的,若“遵赤”高速全程通车后,按规定时速行驶,从遵义到赤水最快需________h.
三、实验探究题(8分)
16.小明在课后设计了一个“测平均速度”的实验,实验方案如图所示.
(1)在实验时,小明发现,斜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越小,时间的测量越容易,越准确,这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中,测得的数据如下表,则小车通过全程的平均速度是________m/s.
(3)
车在斜面上做________运动.
四、计算题(第17题10分,第18题16分,共26分)
17.(云南中考)如图是根据某小汽车在一段平直的路面上行驶的时间和通过的路程绘制的示意图.
(1)判断图中小汽车是做匀速直线运动还是变速直线运动;
(2)求图中小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
18.研究发现:人在饮酒后驾车的应急反应时间是未饮酒时的2~3倍.反应时间是指司机从看到意外情况到踩刹车需要的这段时间;在反应时间内汽车要保持原速前进一段距离,这段距离叫反应距离.如图所示,某人酒后驾车沿马路直线行驶,车头中央距马路边沿3 m,车在到达某位置时,发现一人正从路边出发闯红灯过人行横道,此时汽车的速度为15 m/s,距离人的行走路线为30 m,若该司机的反应时间为1.2 s,刹车后汽车由于惯性还要继续行驶,再经过1 s刚好驶到人的行走路线.
(1)求这辆汽车的反应距离是多少?
(2)若人以1.5 m/s的速度匀速行走,请计算说明汽车是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提示:该车的宽度约1.8 m)
(3)请你为驾驶人员和行人各提出一条文明交通的警示语.
参考答案
周周练(第一章)
1.C 2.D 3.C 4.A 5.C 6.C 7.D 8.C 9.地面树木自行车自行车或自己10.乙在相等的时间里,比较通过的路程大小11.30 运动12.18.00 0.036 运动13.变速 1.9 14.20 有15.汽车 3.05 16.(1)小车下滑的时间较长(2)1.2 (3)<加速17.(1)由图可知,小汽车在相同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不同,根据速度公式可
知,小汽车做变速直线运动;(2)小汽车全程的平均速度是:v=s
t=
1 200 m
40 s
=30 m/s. 18.(1)因为司机的反应时间是
1.2 s,且在这段时间内保持15 m/s的原速前进.所以s车=v车t=15 m/s×1.2 s=18 m;(2)汽车从A点到行人的行走路线用时:t总=t反+t=1.2 s+1 s=
2.2 s.在这段时间内,行人行走的路程:s人=v人t总=1.5 m/s×2.2 s=
3.3 m.考虑到车的宽度问题,汽车有撞上行人的可能;(3)为了您和他人的安全,严禁酒后驾车;行人过马路要注意看信号灯,不要闯红灯.
初中物理试卷
灿若寒星制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