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讲座).ppt (恢复)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人为什么需要有信仰?
1、人或人类为了生存、享受和发展的需要,作为每 个个体在生活中总有自己要面对的而又解决不了 的问题与冲突,总要面对生存的压力和死亡的恐 惧。而个体的人作为有限的生命存在,总是以理 性认识能力的有限性对无限的宇宙奥秘、人生真 蒂进行追问,以至终极关切、终极关怀。 2、纵观宗教的发展史,我们看到,宗教信仰实际上 是人类需要的心理折射,心理需要是宗教信仰的 一个深层动力和重要原因。
“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把人同动物区别开来”; “人的类特性恰巧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马克思说:“动物只是按照它所属的那个种 的尺度和需要来建造,而人却懂得按照任何 一个种的尺度来进行生产,并且懂得怎样处 处都把内在的尺度运用到对象上去;因此, 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两把尺度)
动物的本能需要与人的生命活动的需要的本质区别 在于,有意识的生命活动,是在人与自然、人与社 会的生产和交往活动关系中,能够把握自己所处自 然、社会历史环境和条件,遵循“客体的性质”所 决定的客观尺度,达到对自己处境的真理性认知; 在人与自身的关系中,即从主体自身方面来说,能 够按照自己在对象化活动中展示和确证的本质力量 或能力、按照自己本性的需要,在自我意识中作为 内在的尺度——价值尺度和评价尺度来安排生产生 活,为自己的目的服务。 结论:人的三条命交织在一起综合地发展着;人 的需要就是人的本性的现实(6页)
二、价值的特性:
1、价值不是一种实体,也不是实体的属性,而是一 种关系性存在。(关系质、关系态) 2、价值不是一般的关系,而是指一定的对象物与主 体人的需要的关系。 3、一定对象的存在、属性和功能与人的生存和发展 需要的关系,不是静态的存在和简单的一一对应的, 而是交错重叠的、相互包含的、相互作用的关系, 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中的动态的关系。 4、人作为主体,可以有不同的存在方式,有不同的 层次,每一层次的主体、每一个主体,都是一种相 对独立的相对完整的存在,都可以与种种对象发生 价值关系。 5、价值的根本特性在于它的“属人性”,或“主体 性”特征。换句话说,价值是以人自身为尺度的。
六、价值尺度(标准)与评价标准的关系。
价值尺度(标准)是人们在传统文化的学习、熏染中积 淀在观念意识乃至人格心理要素当中的。它实际上是人 们意识深处的愿望、要求、兴趣、意志、信念、信仰、 理想等等情感和知识因素构成的。当我们进行价值评价 活动时,它就变成了评价标准。评价标准作为人们心目 中的尺度、天平,它本身既是主观的,又是客观的。 价值标准和评价标准是“第一性”和“第二性”的 关系,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反映前者。 价值尺度(标准)和评价标准总是以主体的需要为 轴心。 评价活动见下图
一、从人的需要和生产方式来理解现实的人 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点。 二、人的本性是什么样,人的需要和求得满 足的方式就是什么样。 三、在同马斯洛的需要理论比较中加深理解 马克思的需要理论。 四、人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即人和人类社会 是在人的生命活动过程中生成的。
一、从人的需要和生产方式来理解现实的人 是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基点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的前提和出发点是从 有生命的个人以及人们之间的物质联系来 揭示人类社会历史之谜的。在马克思看来, “人们之间是有物质联系的,这种联系是 由需要和生产方式决定的”,因此,从人 的需要和求得满足的方式——生产和交往 的方式出发,来理解人的生命活动的性质, 就成为合理理解现实的人和各种社会关系 的基础。
最后,在认识中,认识主体尽可能“无己”, 在评价中,认识主体必定“有己”。换句话说: 评价总是包含着主体的“自我相关”——即我评 价的总是某事物对我或对我们这个群体有没有价 值、有什么价值。评价包含着一定的态度、情感、 意志等因素在内。
评价与认知又是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 • 当我们学习掌握某些规范原则时,这个过程就是一个认 知的过程。当我们把这些规范原则从在我之外的对象通 过学习过程内化为我的观念对象,积淀在我的人格心理 要素时,变他律为自律,它已成为我们的内在价值尺度 或标准。而当我们用这些尺度、标准去衡量自己或某人 的思想或行为时,这些尺度、标准就转化为评价标准。 一切在我过去经历过的储存在我记忆当中的经验事实或 某种观念,只要它能成为我内心充满信任感的、我所依 赖的信念或某种现实,都有这样一个由认知意识到价值 意识相互转化的过程。举例 :“恭、宽、信、敏、 惠 ……”。 • 要区分认知与评价,一定要在主客体的对象性活动 中来区分。
二、人的本性是什么样,人的需要和求得满 足的方式就是什么样
人的需要不同于生物与其它动物的需要,在于 人的需要是由人的本性决定的。这里的关键在于如 何理解人的本性、人的本质。马克思和恩格斯指出: “人们是什么,人们的关系是什么,这种情况反映 在意识中就是关于人自身、关于人的生存方式或关 于人的最切近的逻辑规定的观念”。这就是说,人 们根据自己经验的事实,在观念意识中进行反观时, 可将自身展现为三重生命本性的存在,即“人直接 地是自然存在物”、“个人是社会存在物”、人是 “自由的有意识的生命活动”的存在物 。
再次,认知与评价在对象和结构上也不同。认 知结构为主体和客体相互作用,对象是客观事物。 评价的对象是价值,价值就是一定对象事物对人 的需要的满足关系,评价主体往往同时又是价值 主体。评价是主体以一定尺度和标准来衡量对象 的观念活动,表现出一种规范意识的特征。评价 中的争论,根本上或归根结底是关于评价标准是 否合理、是否正当的争论。
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揭示 最初的历史的四个因素、四个方面之后,他们紧 接着又说: “语言也和意识一样,只是由于需要, 由于和他人交往的迫切需要才产生的”。从这里 可以清楚地看出,“需要”这个范畴在理解和描 述现实的人与现实的社会和历史的过程之中所具 有的重要地位和意义 。 然而,长期以来,我们忽视了人的需要与生 产在人类历史演进中同样都作为动力因素起着相 互促进的作用。
三、人的本性所决定的需要是人的客观性需要,
不同于主观上的“想要”。 1、客观需要体现在外部对象的实际与主体人自 身本性需要的契合;区分客观性需要与主观 上的“想要” 的检验标准还是实践。
2、主体需要的共同性,形成了共同的价值, 主体需要的差异性,形成了不同的价值。
四、真理与价值的辨证统一是马克思主 义的一个重要原则。
引领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 的理论研究及实践意义
前
言
如果说世界观是以科学态度认知人与自 然、人与社会、人与自身的关系及其方 法,价值观是以合理的价值标准和评价 标准为依据引导人的对象活动以及思考 人生价值意义的话,那么世界观、价值 观落实并体现在人生观上,就是人们对 人生目的和人生价值(意义)的根本看法 和态度。其核心问题就是个人人生信仰 和社会理想信仰问题,也是个“使命感” 和“责任感”问题。
一、价值定义 二、价值的特性 三、人的本性所决定的需要是人的客观性需要。 四、真理与价值辨证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原则 五、事实认知与价值评价 六、价值尺度(价值标准)与评价标准的关系
一、价值定义 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价值论的理解: 价值在本质上是一个关系范畴,是客 体的存在、属性和运动变化与主体需 要的一致性和统一,即客体满足主体 需要的关系,或客体对主体的意义。 (这里说的价值不同于经济学上说的 价值和使用价值;价值观通俗地说就 是个“好坏”观)
首先,“人直接地是自然存在物”。
(着重理解:人与自然的关系;生物遗传进化改变 着下一代的自然生理基础)
其次,“个人是社会存在物”,而 社会是人们交互活动的产物”。
1、人的后天获得性遗传;2、在实践活动中,追求 真理与创造价值高度的统一;3把个人与社会联系 起来的动力因素。(第5页)
第三,人还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 动”的存在物。
基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基础之上的价值 哲学,坚持三大基本原则: • 1、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 2、真理与价值的统一; • 3、个人主体与人民主体的统一。 马克思主义价值论实际上是一种主体性哲 学,对人的现实生活实践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第一节 从现实的人的需要及其求得满足的方 式来理解人的本性,进而达到对人的实践本质 的认识。
用图来表示
评价主体
评价客体 价值主体 价值客体
第三节 观念形态的价值意识 ——信念、信仰和理想
• 信念:是人对某种现实或观念抱有深刻信任感的 精神状态。 • 信仰:是人们心目中占统摄地位的最高的信念, 是人们对其认定体现着最高生活价值的某种对象 (或精神实在)的始终不移的信赖和执著不渝的 追求。 • 理想:是以信念、信仰为基础的价值目标体系; 以实际形象为标志;它为人的思想及其结果提供 着自觉的典范和样板。理想并不仅仅停留在信仰 的水平上,它还意味着把信仰的对象同现实的条 件及其未来发展联系起来,使之成为一种具体的 具有现实感的形象体系。
•个人自我的空间时间坐标 系 空间
宇宙 世界 国家 民族 集体 家庭 先人 祖辈 父母 生命之身 器官 细胞 分子以下 个 体 生 命
子女 世世
眼前 一生 一生 代代
时间
引领大学生世界观、价值观、人生 观的实践意义
见20页 (片32)
第二节 从人的需要及其满足关系来理解价 值的本质,并在价值哲学相关基本原理的比 较当中厘定人的价值意识。
1、马克思:真理与价值是人在实践活动 中的两把尺度。 2、列宁:实践作为真理的标准,也作为 价值的标准、作为检验人的价值观念的唯 一标准。 3、毛泽东:一切从从实际出发;为人民 服务 。 4、江泽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
五、事实认知与价值评价
首先,认知活动的目的和使命是要揭示客体、 对象的本来面目,掌握对象是什么和为什么,是 一种掌握和了解物的尺度的活动。而评价则在于 掌握客体、对象、事物对人的生存和发展的意义 和价值。评价是对价值这种特殊事实(主体性事 实)的反映,是掌握价值的观念活动。 其次,认知的任务和功能是提供知识,评价的 功能则是指导活动、确定选择、为活动定向,是 为选择、决策(决定)服务的。
早期原始宗教发生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需要。 道德宗教根源于人们安全和伦理道德的需要。 宇宙宗教是人类认知与理性探索的需要,宇宙 宗教是伴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规律合理性的一种 惊叹和折服。(例如牛顿、爱因斯坦-知识圆圈)。 命运宗教是人类对终极价值的关怀和自我实现 的需要,或者说是人类对自身命运的关注和对 自我价值实现的欲求。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类 最高的精神需要,它表现为对终极价值的关怀 。
• 我们的出发点在于: • 一、从现实的人的需要及其求得满足的方式来理 解人的本性,达到对人的实践本质的认识。让同 学们自觉意识到,正常的人与人类社会是一个开 放的系统,人的“自我的境界”是一个随着人的 需要及其求得满足的方式不断升华的过程。 • 二、从人的需要及其满足关系来理解价值的本质, 并在价值哲学基本原理的比较当中厘定价值意识。 三、信念、信仰和理想是价值意识的核心问题, 引领同学们尽早确立科学信仰,并把个人人生信 仰和社会理想信仰有机地结合起来;引领那些有 加入党组织要求的同学坚定马克思主义即共产主 义理想信仰。
三、在同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斯洛的需要理论比较中加深理解
马克思的需要理论
1、对马斯洛需要理论的简要评介
2、马克思主义需要理论与马斯洛需要理论之异同
(1) 两者的理论基础和研究问题的角度方法不同
(2)两者在本质内容上有根本区别 马克思侧重研究社会历史活动的人; 马斯洛侧重研究自然人与精神意识活动的人。
四、人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即人和人类社会是在人 的生命活动过程中生成的。 马克思深化了对人类社会历史发展一定阶段人的一 般本性和在每个时代历史地发生了变化的人的本 性的认知。深化了对人的三重生命的本性既有相 对的稳定性,又处在绝对易变的生成过程之中的 认知。当马、恩从人的三重生命本性的需要,以 及他们求得满足的方式上来理解人的生命活动的 性质时,就把人的存在方式看作是一个生命成长 的过程,把社会看作一个随着人的需要和生产方 式不断发展而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无限超越的 过程。人之谜、历史之谜在更深层本质上得到澄 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