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阵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山西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领会诗歌的意境和情感。

(3)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提高文学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通过朗读、默写等方式,体会诗歌的韵律美。

(3)学会从多角度分析诗歌,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典诗词的兴趣。

(3)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培养关爱他人、珍惜生命的品质。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字词理解和句子翻译。

2. 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的分析。

3. 诗歌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把握。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一些生僻字词的理解。

2. 诗歌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的鉴赏。

3. 从诗歌中提炼出作者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的内涵。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进行详细解读。

3. 采用合作讨论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古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简要介绍作者辛弃疾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内容,体会作者的情感。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诗歌解析:(1)详细解读诗歌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子。

(2)分析诗歌的韵律、节奏和修辞手法。

5. 情感体验:(1)让学生闭目聆听朗读,感受诗歌的意境。

(2)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情感体验,体会诗歌的价值。

6.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巩固知识点。

(2)强调诗歌的韵律美和情感价值。

晏殊破阵子教案

晏殊破阵子教案

晏殊破阵子教案教案标题:晏殊《破阵子》教案教案目标:1.使学生了解晏殊和他的作品《破阵子》的背景和意义。

2.通过分析诗歌的结构和语言特点,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3.通过阅读和讨论,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情感和主题,并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教案步骤:步骤一:导入(10分钟)1.介绍晏殊是北宋时期的一位重要诗人,他的诗作对中国古代文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2.简要介绍《破阵子》这首诗的背景,它是晏殊的代表作之一,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痛苦和对家园的思念之情。

步骤二:诗歌分析(20分钟)1.分发《破阵子》的诗歌原文给学生,让学生自己默读一遍。

2.引导学生分析诗歌的结构,包括诗的篇幅、韵律和押韵方式。

让学生发现诗歌中的押韵和平仄的规律。

3.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比喻和修辞手法,如“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等。

4.引导学生探讨诗歌中的意象和象征意义,如“铁马冰河”代表战争的残酷和破坏。

步骤三:情感和主题分析(15分钟)1.引导学生讨论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如对战争的痛苦、对家园的思念等。

2.帮助学生理解诗歌中的主题,如战争的破坏力、对家园的眷恋等。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并与其他同学进行讨论和辩论。

步骤四:扩展阅读(10分钟)1.推荐学生阅读其他晏殊的作品,如《浣溪沙》等,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晏殊的诗歌风格和主题。

2.鼓励学生自己写一首与《破阵子》主题相关的诗歌,发挥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步骤五:总结与评价(5分钟)1.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对晏殊和《破阵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高。

2.鼓励学生提出对本节课的评价和建议,以便改进教学方法和内容。

教学资源:1.晏殊《破阵子》的诗歌原文2.其他晏殊的诗歌作品3.黑板/白板和粉笔/马克笔4.课堂讨论和辩论的指导问题教学评估:1.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表现,包括他们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收集学生的写作作业,评估他们对诗歌主题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3.通过课堂讨论和辩论,评估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表达能力。

破阵子教学设计

破阵子教学设计

破阵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理解《破阵子》这首词的含义和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

2、引导学生掌握词中的重要字词、典故和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提高其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理解词的内容,感受词中描绘的战争场景和壮志豪情。

掌握词中的用典和对比手法。

2、难点体会作者复杂的情感,理解壮志难酬的悲愤。

引导学生将词中的意境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深入思考人生的价值和意义。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理解词的大意。

2、讲解法:对词中的重点字词、典故、修辞手法进行详细讲解,帮助学生理解。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的主题、情感和艺术特色,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词中的氛围和情感。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古代战争的视频或图片,引导学生进入战争的情境。

提问学生对战争的感受和理解,从而引出本节课要学习的《破阵子》。

2、作者及背景介绍简单介绍作者辛弃疾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讲述《破阵子》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当时的处境和心情。

3、初读诗词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内容。

4、词句讲解逐句讲解词的意思,重点解释“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等句子。

讲解词中的重要字词,如“挑灯”“梦回”“麾下”“炙”等。

分析词中的用典,如“八百里”“的卢”等,让学生了解典故的出处和含义。

5、内容分析引导学生分析词的上阕,描绘了怎样的战争场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分析词的下阕,体会作者从回忆战场到回到现实的情感变化,理解作者壮志难酬的悲愤。

6、艺术特色探讨讨论词中的对比手法,如“醉里挑灯看剑”与“可怜白发生”的对比,突出作者的无奈。

分析词的语言特色,如简洁明快、豪迈奔放等。

7、情感体会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理解,谈谈对作者情感的体会。

引导学生思考在现实生活中如何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差距。

辛弃疾破阵子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辛弃疾破阵子教案市公开课一等奖教案省赛课金奖教案

辛弃疾破阵子教案一、教学背景与目标《辛弃疾破阵子》是一首由宋代文学家辛弃疾所创作的抒发爱国情怀的词作。

本教案的教学对象为高中语文课程的学生,旨在通过教授《辛弃疾破阵子》一词,培养学生对于古代文学作品的理解和欣赏能力,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内容与重点教学内容:《辛弃疾破阵子》词曲分析、文本解读、情感表达教学重点:通过词曲分析了解《辛弃疾破阵子》的艺术特点;通过对文本的解读掌握作品的内涵;通过情感表达提升学生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三、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呈现一幅艺术画作或播放一段与《辛弃疾破阵子》相关的音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词曲分析:a.请学生阅读《辛弃疾破阵子》这首词,询问学生对于词曲的第一印象,并以学生的回答为基础展开讨论。

b.引导学生分析词曲的特点,如平仄、押韵、对仗等。

通过分析,使学生对辛弃疾的作品有更深入的了解。

3.文本解读:a.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共同解读《辛弃疾破阵子》的内容。

帮助学生理解辛弃疾通过这首词所表达的情感和思想,以及其中所蕴含的爱国情怀。

b.让学生运用词语、句法等语言要素分析辛弃疾破阵子的豪迈和激昂之处。

4.情感表达:a.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运用表演、朗诵等形式将《辛弃疾破阵子》词曲中所表达的情感进行演绎和传达。

b.鼓励学生通过绘画、写作等方式,表达自己对于《辛弃疾破阵子》的理解和感受,加深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四、教学评价a.针对学生的参与度、表现出色的学生进行表扬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b.通过学生的朗诵、表演等形式,评价学生对于《辛弃疾破阵子》的理解程度和情感表达能力。

五、拓展延伸a.鼓励学生阅读更多的辛弃疾的词作,进一步了解辛弃疾的创作风格和主题。

b.推荐学生阅读相关研究资料,了解辛弃疾在宋代文学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六、教学反思通过本教案的教学活动,学生能够通过词曲分析深入了解《辛弃疾破阵子》的艺术特点,通过文本解读掌握作品的内涵,通过情感表达提升对作品的理解和欣赏。

七年级《破阵子》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七年级《破阵子》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

七年级《破阵子》的课堂教学设计案例教学目标1.了解《破阵子》的背景、作者及创作背景。

2.能够流畅朗读《破阵子》。

3.理解《破阵子》的意思,能够理性地分析文学作品,并能描述文学作品的心理特征和人物形象。

4.向学生介绍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规范。

二、教学重点1.回答《破阵子》的创作背景和社会背景问题。

2.掌握《破阵子》的重点内容,理解诗歌表达的内涵。

3.学习诗歌的语言规范。

三、教学难点1.学生阅读理解诗歌的内涵。

2.学生对诗歌语言规范的掌握程度。

3.学生关于诗歌背景的了解。

四、教学策略1.课前导入: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文化背景和语言规范。

2.语音教学:通过朗读诗歌,帮助学生掌握语音规范,增强学生朗读流畅度。

3.小组活动:让学生分组讨论《破阵子》的创作背景和社会背景问题。

4.课堂讲解:详细分析诗歌内容,解释情感、心理、人物形象。

5.个人书写:让学生单独完成韵文风格的诗歌创作,加深对古代诗歌的理解和应用。

五、教学过程1.课前导入先通过简要介绍古代诗歌的文化背景和语言规范,以便学生更好地了解《破阵子》的核心内涵。

教师可以使用多种方式来介绍,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总体结构,比较古代汉字和现代汉字;学习诗歌的韵律,了解韵脚和诗歌体裁的性质。

2.语音教学让学生朗读《破阵子》,并注意语音的变化,与或不同的押韵等。

教师要详细讲解古代诗歌中语音的规律,通俗易懂,让学生能够明确掌握。

3.小组活动讲解《破阵子》的创作背景和社会背景问题,然后让学生分组,讨论并回答问题。

小组讨论时间不少于10分钟。

4.课堂讲解详细分析《破阵子》的内容,解释情感、心理、人物形象等。

5.个人书写要求学生以古代韵文风格,写一首类似《破阵子》的诗歌。

可以尝试探究写作过程中的技巧和规律,以及不同的创作风格和思维模式。

六、教学评估1.课堂练习。

2.日常作业。

3.口语表达和写作能力。

4.课后讨论和评论。

五、教学资源1.课本《破阵子》及相关文学史专业教材。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把握诗歌的主题和情感。

(3)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生活的热爱。

(2)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激发对古代文化的热爱。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基本内容与主题。

2. 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较为深奥的词语和句子的理解。

2. 诗歌主题的深入挖掘。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主题及艺术特色。

2. 互动法: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分享自己的心得体会。

3. 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音乐等手段,营造有利于诗歌欣赏的氛围。

五、教学过程:1. 导入:(2)简要介绍作者辛弃疾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2)让学生结合注释,理解诗歌的基本内容。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和艺术特色。

(2)分享成果:各组选派代表,向全班同学分享讨论成果。

4. 讲解与解析:(1)讲解诗歌的基本内容,深入剖析诗歌主题。

(2)解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应用拓展:(1)让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诗歌中的画面。

(2)让学生尝试创作类似的诗词,提高创作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主题和艺术特色。

7. 布置作业:(1)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分析其他古代诗词,体会其艺术魅力。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讨论积极性和回答问题的情况,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诗歌背诵和创作练习,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完整word版)破阵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完整word版)破阵子公开课教学设计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诵读,体味诗词的意境.能初步掌握诗词赏析的方法.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教学重点.难点:领会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能有感情地诵读诗词.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师:同学们,你们好。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幅对联:上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下联“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课件一:对联)这是郭沫若先生为辛弃疾纪念祠(济南大明湖公园内)题写的对联。

上联写出他的艺术造诣,下联写出他的政治抱负。

你们对辛弃疾有了解吗?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他写的一首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2、破题:“破阵子”是词牌名,(课件二:唐代乐曲中有《破阵乐》。

《旧唐书。

音乐志》记载:“《破阵乐》有象武事,舞者至百二十人,被甲执戟,以象战阵之法。

”)这个词牌名的来源、情调与这首词的内容和感情基调是很相宜的。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给陈同甫写的一首雄壮的词)(课件三: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了,他退居江西上饶附近的“带湖新居”附近有座山峰名叫“鹅湖”。

淳熙十五年,有人骑马来访,马到桥头,跳三次退三次。

此人大怒,拔剑斩断马头,徒步前进。

辛弃疾在楼上看到后大惊,派人去打听此人为谁,谁知那人已到门前,他就是陈亮,字同甫,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

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

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

两人志同道合,畅谈世事,相聚十日才分别,此后两人经常书信来往,诗词酬和,“鹅湖之会”成为词坛佳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由朗读全诗,揣摩停顿、语气、语调,并试着理解全诗的内容。

思考:这首诗词是围绕题目中哪个词展开的?2、指名朗读,请大家正音,教师适当强调个别字句的读音节奏。

把难写的字用手指在课桌上细心的书写几遍。

3、教师范读。

4、全班交流:这首诗词是围绕题目中哪个词展开的?这首词写了些什么内容?5、全班齐读本词。

第12课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2课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第12课词四首《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了解作者,理解诗词大意,能正确流利且有感情地朗读诗词。

2.通过解读诗歌意象了解诗词主旨。

3.反复诵读,感受诗歌意象,感悟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及报国无门和壮志难酬的悲怆之情。

教学内容教学重点:抓住重点词句感受诗歌意境,品味诗歌的内涵。

教学难点:感悟作者在词中所表达的爱国情怀,及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怆之情,激发爱国意识。

教学方法:讲授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教学法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都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但有一个人却例外,他就是“文能提笔安天下,武能上马定乾坤”的辛弃疾,18岁就考中进士的他,一心要继承岳飞遗志——北却金兵,恢复中原。

曾经,他横刀立马带50人突击小分队夜袭有五万之众的金兵大营绑走叛贼,并千里奔驰赶回当时的首都临安,当众将叛徒斩首示众。

真正是“百万军中取敌首级犹如探囊取物"啊!如此剽悍勇猛,吓得只想偏安一隅的南宋小朝廷连忙将其召回,委以文职,让他闲居江南二十多年。

公元1188年的一天,他在居所迎来了一位志同道合的朋友,他们促膝长谈,彻夜不眠,甚是尽兴。

友人走后,心绪难平的辛弃疾挥笔写下了一首流传千古的名作《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这首词。

二、诵读体悟1、观看微课动画,了解作者并给词句划分节奏。

节奏划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2、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体会作者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壮志和英雄迟暮、壮志难酬的悲愤。

三、研读赏析请同学们结合注释和工具书,找到“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中的破阵子、同甫、赋和壮词分别表示什么含义。

破阵子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破阵子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

破阵子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1. 教学目标本次课程的教学目标主要分为两个方面:知识目标和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了解《破阵子》这首古诗的文化背景和内涵;2.学会朗读《破阵子》这首古诗。

能力目标: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能够:1.掌握朗读技巧,如语调、节奏等;2.培养阅读理解能力,能够理解诗歌的表达意义。

2. 教学内容2.1 课程前的铺垫在上课前,老师可以通过简短的介绍、图片或视频资料等途径,让学生对《破阵子》这首诗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比如,简单介绍作者、朝代背景等,或者介绍相关的历史背景资料,如黄巢起义等。

2.2 课堂教学2.2.1 课程引入老师可以通过背景介绍或其他方式引入课程,并引导学生关注与诗歌有关的关键词汇及表达方式。

2.2.2 朗读练习让学生逐句阅读,并根据意义和语调进行模仿朗读。

可先由老师进行示范,然后由学生跟读。

2.2.3 语言解析引导学生对每句话的语言特点进行分析,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诗歌,增强对古文的感性认识。

2.2.4 理解与讨论老师可以适时地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理解诗歌的内涵,并促进学生对诗歌的深入探讨。

2.2.5 诗歌朗诵让学生同步朗诵整首诗歌,从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魅力和美妙。

2.3 课后反思与扩展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学生应该对破阵子有了初步的认识和理解。

在课后,老师可以通过设计相关的课外作业或推荐相关的文献资料,进一步加深学生对该诗歌的理解和认识。

3. 教学反思在本次教学中,我采用了多种手段来教授《破阵子》这首古诗,如预习铺垫、朗读练习、语言解析、理解讨论等,使学生在方便的同时,充分了解了这首古诗的历史背景和文化特点,理解了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情感,增强了对古文的感性认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着一些不足。

如在朗读练习环节,一些学生发音不准确,从而影响了整体效果。

对于这种情况,我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并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朗读技巧。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理解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解释诗中的修辞手法。

(3)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领悟诗歌的主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2)学会从诗歌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

(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2)培养学生热爱文学、传承文化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1. 诗歌的朗读和背诵。

2. 诗歌中关键词语和意象的理解。

3. 诗人的情感变化和诗歌主旨的领悟。

三、教学难点:1. 诗歌中修辞手法的解释。

2. 从诗歌的结构、语言、意象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诗歌内容。

2. 运用案例分析法,对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进行讲解。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辛弃疾及其创作背景。

(2)提问:同学们听说过“破阵子”这个词语吗?它在这里是什么意思?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意境。

(2)学生自主分析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和意象,解释诗中的修辞手法。

3. 合作探讨:(1)小组合作讨论,分析诗人的情感变化,领悟诗歌的主旨。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诗歌的朗读和背诵,以及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

5. 课后作业:(1)熟读并背诵《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2)结合课后习题,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情况以及小组合作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团队合作能力。

3. 单元测试评价:在单元学习结束后,进行一次诗歌理解测试,通过测试成绩了解学生对《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掌握程度。

九年级语文上册《破阵子》教案、教学设计

九年级语文上册《破阵子》教案、教学设计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情感目标:通过学习《破阵子》,让学生感受诗人李清照的家国情怀,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社会的情感;通过诗词鉴赏,激发学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培养他们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
2.价值观目标:引导学生认识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通过学习诗人的高尚品质,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道德情操,促进他们全面发展。
1.必做作业:
(1)背诵《破阵子》,并准确书写生僻字、词;
(2)结合诗句,用自己的话简要阐述诗人的家国情怀;
(3)分析诗中的一种修辞手法,并举例说明其在诗中的作用;
(4)完成课后练习题,包括填空、翻译、赏析等,巩固所学知识。
2.选做作业:
(1)搜集李清照的其他作品,进行阅读和鉴赏,了解她的创作风格;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需求,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破阵子》,从而实现教学目标。同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他们的文学素养,使他们在学习中得到全面发展。
二、学情分析
九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和古诗文阅读能力,对诗词的基本知识有一定的了解。在此基础上,他们对《破阵子》这首诗的学习将面临以下挑战:首先,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和句式可能给学生带来理解上的困难;其次,学生对诗人李清照的创作背景及情感内涵的把握可能不够深入;最后,学生在鉴赏古诗词时,可能缺乏独立思考和个性化解读的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和教学设想
(一)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一是诗中关键字词的理解和运用,如“破阵子”、“沙场”等;二是诗人李清照的家国情怀及诗歌情感内涵的把握;三是古诗词鉴赏方法的传授和运用。
2.教学难点:一是诗中句式的理解和运用,如对仗、排比等修辞手法;二是学生对诗歌意境的感悟和个性化解读;三是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作的能力。

《破阵子》教学设计

《破阵子》教学设计

《破阵子》教学设计第一篇:《破阵子》教学设计《破阵子》导学案一、学习目标:1、品味关键字词,领会词的内容与意境。

2、体会词人深沉的爱国激情和壮志难酬的悲愤。

二、学习重点与难点:1、重点: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运用丰富的想象描绘出词所表现的画面。

2、难点:感悟词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三、课前学习疏通《破阵子》字词,理解内容。

四、学习过程1、导入理解题目的含义。

2、检查预习,指导诵读⑴请同学朗读《破阵子》,注意读准字音、节奏、停顿。

⑵请同学说出朗读这首词给自己带来的感受,并指导学生朗读的情感。

3、研读宋词,理解情感⑴请同学们反复诵读课文,感受词人笔下的场景,引导学生对字、词进行品味。

⑵体会“可怜白发生!”蕴含的深沉情感。

4、学生品味成诵,教师点拨总结总结:《破阵子》生动地描写了抗金部队壮盛的军容,横戈跃马的战斗生活以及收复祖国河山的远大理想,这些都是作者醉梦中所不能忘怀的,但是他的想法被“可怜白发生”的现实碾碎了。

作者在词中抒发了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悲愤之情。

5、拓展延伸温故并补充古代爱国诗人、词人的作品。

五、作业布置1、背诵全诗。

2、根据词的意境,发挥想象,写一段文字,生动地描写一处场景。

执教者:丁凤教学反思:深入阅读,感悟情感词是非常凝练的,又富有深情。

这次的教学虽然我顺利地完成了教学内容,但是面对相对于平时比较沉闷的课堂,我觉得遗憾,所以主要写下自己的一些不足之处,这些都与自己的问题设计、功底有关,希望引以为戒。

1.教师语言缺乏指导性。

导入部分,赵同学把词的题目的读音与停顿读错了,这里应该多让其他学生一起朗读,从而体会壮词的的意思。

应该纠正学生说的“豪言壮语”。

研读词的时候,学生一直说第一段,第二段,这其实都是错误的,应该纠正“上阕”、“下阕”。

同时,我的语速也过快,在这样的语速下,会造成学生紧张,无法静心下来沉浸文本。

2.在品读上阕时,学生只是简单的对词进行了字面上的翻译,而我也只是肯定这样的做法,但是忽略了追问他们场面有什么特点。

破阵子教学设计

破阵子教学设计

破阵子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词的基本知识,包括词牌名、词的格律等。

2、引导学生理解《破阵子》这首词的含义,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学生诵读和赏析古诗词的能力,提高文学素养。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词的内容,把握词中所描绘的景象和表达的情感。

体会作者通过词所传达的爱国情怀和壮志未酬的悲愤。

2、教学难点理解词中用典的作用和深刻含义。

感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方法1、诵读法:通过反复诵读,让学生感受词的韵律和节奏,体会词的情感。

2、讲授法:讲解词的基本知识和创作背景,帮助学生理解词的含义。

3、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词中的重点词句和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精神。

4、赏析法:引导学生赏析词中的语言、意象和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播放一段激昂的古典音乐,营造出一种豪迈的氛围。

提问学生:“在这样的音乐中,你们能联想到什么样的场景和情感?”引出课题《破阵子》,介绍词牌名的由来和特点。

2、作者及背景介绍介绍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创作风格。

讲述这首词的创作背景,让学生了解作者所处的时代环境和个人遭遇,为理解词的情感奠定基础。

3、初读感知教师范读,要求学生注意字音、节奏和韵律。

学生自由朗读,初步感受词的内容和情感。

指名学生朗读,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纠正。

4、词句理解结合注释,让学生分组讨论词的上阕和下阕的含义。

教师巡视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邀请小组代表发言,分享讨论结果,教师进行总结和补充。

例如,“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这一句,通过“醉”“挑灯”“看剑”“梦回”等词语,营造出一种紧张而又充满期待的氛围,表现了作者对往昔战斗生活的怀念。

5、情感探究引导学生思考:词中描绘了怎样的战争场景?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

教师总结:这首词描绘了雄壮的战争场面,表现了作者渴望杀敌报国、收复失地的壮志豪情,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壮志未酬、英雄迟暮的悲愤之情。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1.1.1 理解《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背景及意义。

1.1.2 分析诗歌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与艺术特色。

1.1.3 掌握诗词的基本韵律、格式和修辞手法。

1.2 过程与方法1.2.1 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诗歌内容。

1.2.2 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高审美情趣。

1.2.3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3.1 感受作者对大自然、人生和社会的热爱与关注。

1.3.2 领会诗词中所蕴含的哲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1.3.3 增强民族自豪感,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教材分析《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是南宋著名词人辛弃疾的作品,描绘了春天燕子归来,词人感慨时光荏苒,抒发了壮志难酬、忧国忧民的情感。

本词以其豪放、激昂的风格,展现了作者坚定的爱国信念和崇高的民族精神。

2.2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已掌握了基本的诗词知识,具备一定的文学鉴赏能力。

但针对本词较深层次的含义和艺术手法,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进一步启发和引导。

2.3 教学重点与难点2.3.1 教学重点:分析《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思想内容、艺术特色和韵律格式。

2.3.2 教学难点:理解词人抒发的忧国忧民之情和民族精神。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春天的图片,引导学生谈论春天的景象,引出本节课的主题《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3.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诗词,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词的基本内容和意义。

3.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分析诗词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手法,分享学习心得。

3.4 课堂讲解教师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讲解,重点分析诗词的主题思想、情感表达和艺术特色。

3.5 实践环节让学生进行诗词朗诵,感受诗词的韵律美,进一步领会作者的情感表达。

第四章: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讨论和实践环节,观察学生在理解、分析和运用方面的表现,评价学生对《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掌握程度。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

《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教学设计(江苏省市级优课)语文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理解《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诗意和背景。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能够背诵并默写《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讨论和分析,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运用意象分析、背景探究等方法,深入理解诗歌内容。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生活的感悟。

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人文素养。

第二章:教学重点与难点2.1 教学重点:理解《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诗意和主题。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

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2 教学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的运用。

对诗歌进行深入分析和解读。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古代诗歌,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激发学生对《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教学内容与活动:阅读并理解《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诗意。

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讨论诗歌的主题和作者的思想感情。

3.3 巩固与拓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引导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或改写,提高学生的文学表达能力。

第四章:教学评价4.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程度,对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4.2 作业与测验:评估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和记忆能力,以及对诗歌内容的分析和解读能力。

4.3 小组讨论: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合作能力和分享表达能力。

第五章:教学资源与材料教师教材《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相关背景资料和文学评论文章多媒体教学设备学生笔记本和文具第六章:教学准备6.1 教师准备:深入学习《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的背景知识和文学特点。

准备相关的教学资源和材料。

制定教学计划和时间安排。

6.2 学生准备:预习《破阵子(燕子来时新社)》诗歌。

查阅相关资料,了解作者辛弃疾的背景。

准备笔记本,做好笔记。

破阵子教案

破阵子教案

破阵子教案教案:破阵子目标:通过学习《破阵子》这首古文诗,让学生了解传统文化,并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教学内容:1. 导读:引导学生通过提问,了解《破阵子》的背景、作者等相关信息。

2. 音韵:教师朗读整首诗,让学生倾听诗的声音、节奏和韵律,感受音韵之美。

引导学生分析韵脚、双句等韵律结构。

3. 诗意表达:分析诗中所表达的情感、意象和思想等,培养学生对流传千年的文化积淀的理解和欣赏。

4. 体裁特点:介绍《破阵子》的体裁特点,如古文诗的规律和特点等。

5. 培养言语表达能力:分组讨论学生对诗的理解与感受,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意见。

6. 朗读和演诵:分角色,进行诗歌的朗读和演诵,让学生体验其中的情感和美感。

7. 创作活动:让学生参考《破阵子》的体裁特点和意象,自行创作一首古文诗,鼓励他们发现周围的美并以文学的方式表达出来。

8. 教学评价:以小组讨论或个人陈述的方式,评价学生对《破阵子》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9. 提问和延伸:通过提问和探究,引导学生对其他古文诗的兴趣,并进行延伸学习。

教学方法:1. 导读法:通过提问学生来激发他们对《破阵子》的兴趣和思考。

2. 听力法:通过诗歌的朗读和欣赏,培养学生对音韵的敏感和审美能力。

3. 分组讨论:让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4. 角色扮演:通过角色扮演,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和体验诗歌中的情感和意境。

5. 创作法:鼓励学生通过创作,提升他们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

评价方式:1. 讨论和问答:以小组讨论或全班问答的方式,评价学生对《破阵子》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2. 书面作业:布置学生写一篇关于《破阵子》的读后感或自己创作的一首古文诗。

教学资源:1. 课文:《破阵子》2. 音频设备:用于诗歌的朗读和欣赏。

3. 诗歌鉴赏指导材料:用于分析诗歌的韵律、意象等内容。

4. 创作材料:提供给学生进行创作活动。

5. 评价标准:用于评价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创作成果。

破阵子教学设计

破阵子教学设计

破阵子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选自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五课《破阵子》。

本课主要让学生理解并掌握课文内容,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领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二、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

3. 分析并领会诗歌的表现手法,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正确朗读和背诵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课本、练习册、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战争场景的视频资料引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战争与英雄的关系。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 课堂讲解:讲解课文的背景,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领会诗歌的表现手法。

4. 例题讲解:选取课文中的典型句子进行讲解,让学生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5. 随堂练习: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6. 课堂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8. 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后背诵课文,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

六、板书设计1. 课题:《破阵子》2. 作者:辛弃疾3. 背景:南宋抗金战争4. 主题:英勇抗战、保家卫国5. 表现手法:比喻、拟人、对偶等七、作业设计1. 背诵课文《破阵子》。

2.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说明。

3. 写一篇关于辛弃疾抗战精神的短文。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视频导入、自主学习、课堂讲解、例题讲解、随堂练习、课堂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让学生充分理解课文内容,掌握诗歌的表现手法。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

课后,让学生背诵课文,完成练习册上的题目,巩固所学知识。

拓展延伸: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以抗战为主题,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通过诵读,体味诗词的意境.能初步掌握诗词赏析的方法.
2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诗词.
教学重点.难点:
领会诗词的韵律美和意境美,能有感情地诵读诗词.
教学过程:
^
:一、导入新课:
1、师:同学们,你们好。

今天我给大家带来一幅对联:上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下联“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

(课件一:对联)这是郭沫若先生为辛弃疾纪念祠(济南大明湖公园内)题写的对联。

上联写出他的艺术造诣,下联写出他的政治抱负。

你们对辛弃疾有了解吗
今天就让我们共同学习他写的一首词《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2、破题:“破阵子”是词牌名,(课件二:唐代乐曲中有《破阵乐》。

《旧唐书。

音乐志》记载:“《破阵乐》有象武事,舞者至百二十人,被甲执戟,以象战阵之法。

”)这个词牌名的来源、情调与这首词的内容和感情基调是很相宜的。

“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是题目,你从题目中知道了什么(给陈同甫写的一首雄壮的词)(课件三:淳熙八年(1181年),辛弃疾被人弹劾罢官了,他退居江西上饶附近的“带湖新居”附近有座山峰名叫“鹅湖”。

淳熙十五年,有人骑马来访,马到桥头,跳三次退三次。

此人大怒,拔剑斩断马头,徒步前进。

辛弃疾在楼上看到后大惊,派人去打听此人为谁,谁知那人已到门前,他就是陈亮,字同甫,也是主张北伐的爱国志士。

为人才气豪迈,议论纵横。

积极主张抗战,因而遭到投降派的打击。

两人志同道合,畅谈世事,相聚十日才分别,此后两人经常书信来往,诗词酬和,“鹅湖之会”成为词坛佳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结合注释自由朗读全诗,揣摩停顿、语气、语调,并试着理解全诗的内容。

思考:这首诗词是围绕题目中哪个词展开的
2、指名朗读,请大家正音,教师适当强调个别字句的读音节奏。

把难写的字用手指在课桌上细心的书写几遍。

3、教师范读。

4、全班交流:这首诗词是围绕题目中哪个词展开的这首词写了些什么内容
5、全班齐读本词。

]
三、品读诗词,重点点拨。

1、思考:你从词中的哪些具体语句感受到“壮词”(提示:可从人物形象、描写场面、作者情感、语言特点等方面入手。


2、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

预设一:出征前(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兵士们欢欣鼓舞,饱餐将军分给的烤牛肉,军中奏起振奋人心的战斗乐曲,牛肉一吃完,就排成整齐的队伍。

将军神采奕奕,意气风发,秋高马壮,预示了战无不胜的前景。

“八百里”“五十弦”典故讲解,“秋”字点明了季节。

)这是一种怎样的气势怎样把它读出来
预设二:战斗时:(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从“的卢马”的飞驰和“霹雳弦”的巨响中,仿佛看到若干连续出现的画面:敌人纷纷落马,残兵败将,狼狈溃退,将军身先士卒,乘胜追击,一霎时结束了战斗,凯歌入云,欢声动地,旌旗招展。


(1):
(2)补充资料:(课件五:公元1162年,23岁的辛弃疾受北方起义军首领耿京的委派,从山东济南奔赴建康面见宋高宗,呈报和联络共同抗金之事,在完成使命返回山东途中,他听说叛徒张安国杀害了耿京,投降金兵,起义军已溃散。

辛弃疾立即率领50名轻骑兵,深夜突入有五万之众的金兵军营中,生擒张安国,策马飞奔,星夜渡江,直抵建康,将叛徒移交南宋朝廷处置。


预设三:战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4、词人要建功立业赢得美名的愿望实现了吗为什么呢你从哪里看出来的(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挑灯”的动作点出了时间,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思潮汹涌,无法入睡,只好独自吃酒。

吃“醉”后仍然不能平静,便又“挑灯”,又看剑。

看来看去,总算睡着了,可刚一入睡,刚才所想的,又幻为梦境。

)
5、难怪古人要说“但愿长醉不复醒”啊!同学们,醉的也不仅仅是辛弃疾,还有人跟他一起醉。

(课件六: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6、词读到现在,你还觉得这首词雄壮吗()“追往事,叹今吾。

”岁月匆匆,中年的辛弃疾,在经历了人世间的危机和宦海沉浮,他已经无法点兵沙场,只能扶剑长叹“可怜白发生”!当时的辛弃疾是不是已经很老呢(补充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小结:辛弃疾在题目中标明是“壮”词,实际上是以“壮”写“悲”,前九句写军容写雄心都是想象之辞。

末句却是现实情况,以末了一句否定了前面的九句,为加重末五字失望之情。

在说明理想和现实的巨大反差。

因此表面看来,作者心雄志壮,豪情依旧,其实,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报国无门、壮志难酬的沉痛和悲愤,感情极为复杂。

这种艺术手法也正表现了辛词的豪放风格和他的独创精神。

在发出了“可怜白发生”的喟叹同时,让读者不能不为作者的壮志难酬一洒同情之泪。

一位清代文学评论家蒋世焜“词至稼轩,纵横博大,痛快淋漓,风雨纷飞,鱼龙百变,真词坛飞将军也。

”(课件七出示:)辛弃疾没有在战场上实现抱负,却在词的世界中留下不朽的身影,他一生写下600首词。

最后让我们用情、用心再次朗诵《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7、全班配乐朗读。

8、通过我们刚才的学习,我们被辛弃疾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深深感动,作者运用了一些什么写作手法来表现情感的呢请大家来说一说。

(课件八:虚实结合,融梦幻与现实于一体,运用了叙述、描写、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通过剑、角、五十弦等多个意象群营造了豪迈、雄壮又苍凉悲愤的意境。


四、总结,拓展延伸。

\
1206年,宋金再度交战,辛弃疾却在大病中与世长辞,临终最后一句话还是
“杀贼,杀贼”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当后人再次凝望,辛弃疾依旧散发着无尽的人格魅力和风采。

为了更好走近辛弃疾,大家课外可以阅读更多的辛弃疾的作品。

老师推荐几部作品给大家。

(课件九:)
七:附板书: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辛弃疾
醉挑灯看剑
军营生活
梦战斗场面雄壮
功成名就
实可怜白发悲凉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