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新疆紫草组织培养的研究进1

新疆紫草组织培养的研究进1

新疆紫草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摘要: 新疆紫草作为一种多用途的植物, 它的提取物紫草宁衍生物, 广泛应用于医疗、食品等方面. 本文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学者为解决新疆紫草资源短缺和保护环境所作的努力, 详细介绍了新疆紫草组织培养方面的研究进展. 主要包括愈伤组织的诱导及培养、细胞悬浮培养、反应器发酵培养等几方面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新疆紫草; 组织培养; 植株再生新疆紫草( Ar nebia euchroma ( Royle. )Jo hnst. ) , 习称软紫草, 属于紫草科药用多年生草本植物, 生长于海拔2 500~4 200 m 高山丛林中或向阳坡地, 分布于新疆. 新疆紫草的根粗壮, 外表紫红色, 作为中药, 在本草纲目中以解表凉血、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广谱疗效被列为上品. 新疆紫草根中的多种萘醌类色素( 紫草宁及其衍生物) 作为其有效成分, 具有抗肿瘤、抗病毒、抗菌、消炎和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功能. 外用可以治疗皮肤癌、红斑狼疮、湿疹、带状泡疹和烧烫伤; 内服可用于绒毛膜上皮癌、病毒性肝炎、肺癌及肝癌放化疗的辅助治疗. 另一方面, 因为新疆紫草色素的色价高、附着力强, 并具有较强的吸收紫外辐射的功能, 被国际誉为红色素之王. 所以新疆紫草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现在已经得到的紫色萘醌类化合物有: 紫草素( shikonin) ; 乙酰紫草素( acety lshikonin) ; , ′二甲基丙烯酰紫草素( , ′-dim ethylacrylshikonin) ; -羟基异戊酰紫草素( -hy dro -x yisovalerylshikonin) 等等。

虽然我国紫草资源较为丰富, 但随着人们的大量采集, 野生资源已接近枯竭. 所以寻找合适的培养方法快速生产紫草宁及其衍生物以解决市场的需求, 势在必行. 组织培养是一种可行的方法, 它对于紫草科植物的快速繁殖、种质保存及优良品系的筛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早在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 日本学者T abata 等最早成功诱导出硬紫草( Lithosp ermum erythrorhiz on) 的愈伤组织, 并对影响紫草宁及其衍生物产量的条件进行了研究[ 1, 2] . 八十年代后期, 我国学者也对紫草的组织培养进行了多方面的研究. 鉴于紫草科中以新疆紫草的质量最好, 现将新疆紫草组织培养方面的报道做1.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再分化将新疆紫草的幼叶接种在M SB+ 0. 4 mg / LNAA + 1. 5 mg / L KT 培养基上, 可直接长不定芽[ 3, 4] . 但大多数情况下, 要得到再生苗, 首先要诱导出愈伤组织. 国内很多学者都对愈伤组织的诱导进行过研究. 他们发现, 不同的外植体都能够诱导产生愈伤组织, 只是脱分化能力不同. 相比较来说, 嫩芽特别是芽尖比幼叶易脱分化, 胚轴、子叶、幼叶又比根、成叶叶段、幼根易脱分化在激素种类及配比方面, 浓度较低的生长素, 特别是低浓度的2, 4-D, 诱导效果较好, 同时有利于愈伤组织扩增及后续[ 4]6-BA) , 也可以得到比较好的诱导结果. KT 浓度范围在0. 5~1. 0 m g/ L, 6-BA浓度在0. 6 mg / L 左右的浓度比较合适, 而且以0. 4 m g/ L NAA + 0. 2疆紫草的无性系容易发生变异, 对其长期继代培养的愈伤组织进行观察, 发现染色体的数目和结构都发生改变, 所以在新疆紫草细胞工程研究中, 一方面可以利用这一特点作为选择优良株系的基础; 另一方面, 还可以进一步探讨无性系变异机制以及保持优良无性系遗传稳定的途径研究表明通过M S+ 0. 4 m g/ L KT + 1 mg / L。

重要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重要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

重要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植物是人类所赖以生存的重要资源。

药用植物作为人类的重要医学资源,在传统医学、现代医学和中草药治疗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采摘和利用生产方式的不合理,导致药用植物资源日益减少。

在这种情况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成为了一种重要的补充和替代手段。

本文将从重要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入手,讨论其现状和发展趋势,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科研人员和从业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什么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在人工条件下,利用植物组织的生命活力和再生能力,在不断的培养条件下,得到和保存植物组织的一种技术。

植物组织包括茎、叶、花、果实、种子和根等,这些组织可以进行无菌处理后,通过培养基和生长调节剂的调控,实现植物的生长、分化和再生。

二、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现状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药用植物的有效成分为人类的健康疾病治疗做出了重要贡献。

然而,由于采摘和利用方式的不合理,导致许多珍稀药用植物的资源日益减少。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一种有效的补充手段,成为保护和开发药用植物资源的重要技术之一。

目前,国内外多数研究人员将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应用于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和提取。

这种技术不仅可以提高药用植物成分的产量和效率,还可以对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合成过程进行深入研究和探索。

其中,鱼腥草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药用植物之一。

据报道,鱼腥草的次生代谢产物包括香茅醇、柠檬烯酮、木犀草醇等多种有益于人体健康的抗菌、抗炎、镇痛等成分。

目前,许多研究人员利用组织培养技术从鱼腥草中提取这些活性成分,并对其生物合成过程进行深入研究。

这不仅为鱼腥草的种植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思路,也为其他药用植物的保护和开发提供了参考。

三、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趋势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不仅是药用植物资源保护和开发的重要手段,也是解决人类食品安全和营养问题的重要途径。

因此,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在未来的发展中,将呈现以下几个趋势:1. 高效性。

绞股蓝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绞股蓝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进行 。 21 基本培养基 .
对扩大种植 、 加速绞股蓝 的开发利用、 解决资源 匮乏等具有重
大的现实意义。本研究对绞股蓝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进行
了综述 , 旨在为开发利用该资源提供参 考。
1 外 植 体 的选 择 与 处 理 ‘
外植体的取材和处理是组织 培养成功与否 的关键 。不 同 植物用于诱导培养的外植体 的选 材和处理也不尽相 同。常选 用 的外植体有 : 、 根 须根、 、 茎 块茎、 鳞茎 、 球茎 、 、 叶、 芽 子 叶片、 叶柄 、 鳞片 、 花蕾 、 花序 、 花芽 、 花瓣 、 花药、 花丝 、 子房 、 果肉、 果 实 、 生质 体、 原 珠芽等植物体 的各个 部位 。目前 为止 , 股蓝 绞 进行过离体培养 的有 5种 外植 体 , 包括 茎段 、 茎尖 、 叶片 、 叶 柄、 花芽等。 在适宜 的培养条件下 , 选取不 同产地 、 同品种、 同生 不 不
种子繁殖 、 分株繁殖 、 扦插繁殖 等方法扩大 资源 , 由于耗费 但 种材多 、 有性繁殖系数低 、 后代 性状不整齐 、 地上茎 和地 下根
状茎扦插繁殖多代后有退化现象 , 且受 季节 限制大 , 远远不能 满足生 产需要 , 严重制 约了开发 利用进程 。因此 , 国内外 研究者采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 , 建立了绞股蓝组 培快 繁体 系,
中振荡 消毒 7~1 n 或用次氯酸钠 消毒 2 i) 无菌去 0mi( 5r n 一 a 离子水冲洗 5— 6次一置于灭菌培养皿 中一切小段 ( 0 5~ 长 . 15c 带有 1个腋芽或顶芽 , 除药液 接触过的伤 口) . m, 切 一接 种一诱 导培养 J 。 2 培养基及培养条件筛选 培养基是外植体生 长的营养基 础 , 是植 物离体 培养成功 与否的重要因素。不 同植物所使用的培养基有所差别 。常用 的培养基有 MS B 、 i 、 ee、 R、 ic 、 T等 。此外 , 、 5 Wht H U r E Nt h N e s 激素 、 碳源 、 光照 、 温度 、 气体状况 、 季节 、 H值 等 因素对培养 p 也有较大的影响。在适 宜 的培养 条件下 , 绞股蓝 外植体 的愈 伤组织诱导 、 殖 、 代培 养 、 根及 移 植成 活 都 比较 容 易 增 继 生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研究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研究进展一、概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一种在无菌条件下,通过人工操作将离体的植物组织、细胞或器官培养在适当的培养基上,以进行繁殖或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生物技术,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该技术的出现不仅极大地推动了植物科学研究的深入,也为农业、林业、园艺、医药等领域的发展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不断发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也得到了不断的优化和创新。

从培养基的改良、外源激素的应用到基因工程的介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经逐步从传统的形态学观察迈向了分子水平的研究。

同时,该技术在植物脱毒、快速繁殖、遗传转化、次生代谢产物生产等方面也取得了显著的应用成果,为现代农业和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

尽管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展,但仍存在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如何提高培养效率、优化培养条件、减少培养过程中的污染和变异等,都是当前植物组织培养技术面临的重要问题。

进一步加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不仅有助于推动植物科学研究的深入,也将为农业、林业、园艺、医药等领域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本文旨在综述近年来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的研究进展,重点介绍该技术在植物脱毒、快速繁殖、遗传转化、次生代谢产物生产等方面的应用成果,同时探讨当前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以期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定义与重要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又被称为植物细胞工程或植物离体培养,是一种在无菌条件下,通过人工控制环境,使植物细胞、组织或器官在离体状态下进行再生和分化,最终形成完整植株的现代生物技术。

此技术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已逐渐发展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植物科学研究、农业生产和生物工程等领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定义上,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主要涉及到植物细胞的离体培养、脱分化、再分化以及植株再生等多个关键步骤。

离体培养是指将植物组织或细胞从母体中分离出来,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中进行培养脱分化是指离体细胞失去原有的结构特性和生理功能,转变为具有分生能力的细胞再分化则是指这些分生能力强的细胞进一步分化成具有特定形态和功能的细胞或组织通过适宜的培养条件和调控手段,这些细胞或组织能够再生成为完整的植株。

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一项现代化的技术手段,为药用植物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手段。

菊花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进步,药用菊花的组织培养技术也得到了广泛应用和深入研究,为药用菊花的开发和利用提供了新的方法。

一、药用菊花的生物学特性菊花(Chrysanthemum indicum L.)是菊科植物的一种,是我国重要的中药材之一。

其主要化学成分是挥发油,还含有花青苷、黄酮类、烷醇类等多种成分。

药用菊花具有止痛、镇痉、降压、解热、抗菌、抗氧化等多种药理作用,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和保健领域。

1.芽分化培养芽分化培养是将离体苗培养在富含植物激素的培养基上,使其萌发芽尖并生长。

芽分化培养技术在药用菊花的组织培养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可用于快速繁殖优良的菊花品种和实现对菊花形态、生理特性的改变。

2.愈伤组织培养愈伤组织是体细胞向幼芽态转化的产物,能够快速增殖并形成组织。

药用菊花的愈伤组织培养技术可以用于快速繁殖和改良优良的菊花品种、生产菊花活细胞浸膏等。

同时,愈伤组织培养也是进行基因工程改良的重要手段之一。

3.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药用菊花中的次生代谢产物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组织培养技术可以通过调控培养环境中的生理、生化因素,使次生代谢产物的含量得到提高。

例如,在合适温度条件下,加入一定比例的甘露醇,可以使菊花中挥发油的含量明显增加。

4.菊花的遗传改良药用菊花的遗传改良可以通过诱导基因突变、基因工程等手段实现。

组织培养技术可用于菊花生物的转化和选择,是进行遗传改良的基础性技术。

药用菊花的组织培养技术是实现其优良特性的快速繁殖、生产一定特定次生代谢产物、生物转化等方面的重要技术手段。

组织培养技术还可以为药用菊花的遗传改良等方面提供基础条件。

因此,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在中药材的开发和利用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药用菊花(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是一种广泛栽培的观赏和药用植物,在中医药领域具有重要的地位。

药用菊花具有清热解毒、散风燥湿、平肝明目等药理作用,被广泛应用于治疗感冒、发热、咳嗽、头痛等疾病。

传统的药用菊花种植方式存在着种子传播慢、资源利用不充分、耕地占用大等问题。

菊花的组织培养技术逐渐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

菊花的组织培养技术主要包括愈伤组织培养、植株再生和快速繁殖技术等。

愈伤组织培养是通过在无菌条件下培养菊花的受伤组织,使其再生出大量的愈伤组织,并通过愈伤组织诱导植株再生。

目前,研究人员已成功地应用愈伤组织培养技术对菊花进行了高效的快速繁殖,实现了对菊花种质资源的有效保护与利用。

植株再生技术是指通过愈伤组织的诱导和培养,使其再生出完整的植株。

对菊花进行植株再生可以有效地提高繁殖效率、缩短繁殖周期,并保持种质的遗传稳定性。

研究表明,不同的培养基成分、激素浓度、光照强度和温度等因素对菊花的植株再生能力有重要影响。

优化培养条件是提高菊花植株再生效率的关键。

快速繁殖技术是指通过组织培养技术,使得菊花在短时间内大量繁殖,并获取大量的种苗。

目前,常用的快速繁殖技术包括愈伤组织诱导、悬浮培养和生根培养等。

研究人员发现,通过愈伤组织诱导培养可以使菊花的愈伤组织快速繁殖,得到大量的幼苗。

悬浮培养技术可以使愈伤组织形成悬浮状态,进而实现大规模的快速繁殖。

生根培养则是通过在含有适量激素的培养基中培养愈伤组织,使其形成根系,并最终形成苗种。

除了研究菊花的组织培养技术,近年来还有一些研究将生物技术与组织培养相结合,通过基因转化技术对菊花进行改良。

利用转基因技术成功地实现了对菊花中花青素合成酶基因的转化,使得菊花的花色变得更加多样。

药用菊花的组织培养技术已取得了一定的研究进展,并为快速繁殖和改良菊花提供了新的途径。

目前的研究还存在着培养基优化、激素浓度调控和组织培养的产业化问题等待进一步研究和解决。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一、本文概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一种在无菌条件下,通过人工操作将离体的植物组织、细胞或器官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使其再生为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自其诞生以来,就在生物学、农业、林业、医药等领域引发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本文旨在全面综述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探讨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潜力与挑战,以期为推动该领域的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本文将首先回顾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发展历程,梳理其从早期的摸索阶段到现代的精细化、高效化发展的主要历程。

接着,我们将重点关注近年来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方面取得的重要突破,包括培养基的优化、外植体选择的新策略、基因编辑技术在组织培养中的应用等。

我们还将探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植物育种、脱毒、次生代谢产物生产、生物反应器等方面的应用,并分析其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和局限性。

我们将对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未来发展进行展望,探讨如何通过技术创新和方法优化,进一步提高植物组织培养的效率和质量,以满足日益增长的农业生产需求和社会经济发展要求。

我们也将关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重大问题中的潜在作用,以期为推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新的思路。

二、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又称为植物微繁殖或植物细胞培养,是一种通过控制环境条件,利用植物细胞或组织的再生能力,在无菌条件下进行植物繁殖或遗传改良的技术。

其基本原理主要基于植物细胞的全能性,即植物体的每一个活细胞都含有该物种的全套遗传信息,并有能力发育成完整的植株。

植物组织培养的基本方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从植物体上获取所需的外植体(如叶片、茎尖、花药等)。

然后,通过表面消毒和切割处理,将外植体接入含有适当营养成分和植物生长调节剂的培养基中。

这些调节剂如细胞分裂素和生长素,对细胞的分裂和分化起着重要的调控作用。

接着,将接种后的外植体置于适宜的光照、温度和湿度条件下进行培养。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案例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案例

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案例植物细胞培养技术是一门现代生物技术领域的重要技术,其通过体外培养植物细胞或组织,实现植物的无性繁殖、基因转化等目标。

这项技术在农业、园艺和药物生产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本文将对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与应用案例进行探讨。

一、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1. 培养基优化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成功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培养基的配方。

目前,许多研究致力于优化培养基的成分和浓度,以满足不同类型植物细胞的需求。

例如,通过添加适量的激素,可以调控植物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从而提高培养效果。

2. 组织培养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在组织培养方面也取得了显著进展。

通过培养某些植物的组织片段,如茎段、叶片等,可以实现新的植株生长。

这种方法在植物繁殖和无性系育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3. 基因转化植物细胞培养技术还可以用于基因转化。

通过导入外源基因到植物细胞中,可以改良作物的性状,增加抗病虫害的能力,提高产量等。

目前,已经成功地培育出多个基因转化作物,如转基因玉米、大豆等。

二、植物细胞培养技术的应用案例1. 植物生产药物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大量生产药用植物中所含的有效成分,如利用紫杉醇酶培养细胞生产癌症治疗药物紫杉醇。

这种方法不仅能够减少对天然植物的采集,还可以提高药物的纯度和稳定性。

2. 无性繁殖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以实现植物的无性繁殖,即通过植物细胞的培养和再生,获得与母本相同的大量无性繁殖植物。

这种方法广泛应用于苗圃生产、林业育种和观赏植物繁殖等领域。

3. 耐逆性提高通过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以诱导植物细胞形成耐逆性,如耐盐、耐寒、耐干旱能力。

这对于改良作物品种、提高耕作环境适应能力具有重要意义。

4. 蓝色假丝酵母植物生产利用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可以使植物细胞表达蓝色假丝酵母的酶系统,进而生产出丰富的蛋白质,如抗体和酶等。

这一技术对于生物制药和工业生产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植物细胞培养技术在研究进展和应用案例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果。

药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研究进展

药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的研究进展[通信作者] *高文远,Tel/Fax:(022)87401895,E-mail:pharmgao@1934年,White首次成功地进行了植物细胞的体外培养。

1939年,White和Gautheret首次用实验方法建立了植物组织和器官的人工无菌培养技术。

1940—1976年,科学家们开展了大量的工作进行培养基的筛选和培养方法的探索,使植物细胞和组织培养技术发展成一门精细的实验科学,在选材消毒、接种培养、诱导筛选、继代保存、分离鉴定等方面已经建立了一套标准的操作程序。

1956年,第一个应用细胞培养技术生产天然产物的专利诞生了。

到目前为止,通过药用植物细胞培养研究过的药用植物超过400种,从培养细胞中分离到的次级代谢产品在600种以上,其中60多种药用植物代谢物含量超过或等于原植物的含量。

药用植物细胞培养研究的大部分内容是通过高产组织或细胞系的筛选与培养条件的优化等,以期降低成本及提高次生代谢产物的产量,或者通过对次生代谢产物生物合成途径的调控来达到相同的目的[1]。

同时,许多科学家向药用植物工业化培养方面进行了不懈的努力。

1 药用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条件的优化1.1 药用植物悬浮细胞培养中物理因素的优化对于药用植物悬浮细胞培养来说,环境中的许多物理因素对细胞的生长、目标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具有很大的影响。

如温度、光照、pH、电场、磁场、电磁辐射、机械力以及超声波等在药用植物悬浮细胞培养过程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在药用植物组织培养中,通常培养温度控制在20~28 ℃,最适温度为(25±2)℃[2],但不同植物的最适温度不同,且植物细胞生长和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所需的温度很多时候并不一致,因此选择合理的培养温度并进行相应的调控对于细胞生长以及产物合成十分关键。

Hoopen等[3]曾对长春花Catharanthus roseus细胞的培养过程,Takeda等[4]对草莓细胞的培养过程分别进行温度的阶段性调控,结果都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产物的产率。

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菊花是一种常见的观赏植物,也是一种药食兼用的中药材,其具有清热解毒、平肝清热、消肿止痛、散血止血等功效,因此深受人们的喜爱。

随着现代生物技术的发展,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已成为现代研究开发新型中药材和传统中药材的重要手段之一。

下面本文将着重探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

一、菊花组织培养的研究历程早在1970年代,我国就开始对盆栽菊花及其组织培养进行研究。

1980年代初,我国的研究人员开始通过体细胞胚胎发生、突变体选育、花卉组培快速繁殖、观赏花卉遗传转化等技术,对菊花的开发利用尤其是新品种育成进行了一系列的研究。

如鲍达先等在20个菊花品种中筛选出胚性突变体,并以炮台绞推出的白花突变体为始祖株仍然广泛应用;1990年代,在菊花组织培养方面,研究人员主要将其用于花卉细胞微染、花卉基因转化和花卉产生多倍体等研究。

随着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的不断发展,研究人员发现,组织培养可以使菊花在不同生长条件下不断更新叶、茎、花、胚等各个部位的细胞,从而研究菊花的生长发育、培育功能菊花种质资源,也可用于药用材料的优化栽培及制备等研究。

目前,菊花组织培养已在以下三个方面得到广泛的应用:1.切花花杆保存切花的耐水性、色泽、卫生度时效等是影响切花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在切花上应以组织培养为基础,使切花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

界定出不同部位的组织培养方法,如花茎直接悬挂于液体主基质中、塑料凹槽培养、饰扣下悬挂培养、浸泡与一般放置均可保证切花质量及生理活性。

2.组织培养繁殖简单有效的组织培养繁殖技术已是繁殖植物的理想方法。

在菊花组织培养中,可进行性状突变、繁殖育种、多倍体育种、同时进行栽培及配合试验等。

多倍体的实现可以改变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和形态特征,使新品种的形态性状与性能发生明显差异,该方法可显著地提高新品种的生产速度和数量。

3.二次代谢产物制备菊花中含有多种二次代谢产物,包括黄酮类、芳香族化合物、萜类化合物等。

金线莲组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金线莲组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

金线莲组培技术现状及发展趋势金线莲是一种药用植物,具有重要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

为了满足人们对金线莲的需求,研究人员利用组织培养技术对其进行研究和发展,以达到高产高效的目标。

对于金线莲的组培技术,涉及到体细胞培养、愈伤组织培养、细胞悬浮培养等方面。

本文主要介绍了金线莲组培技术的现状以及其未来的发展趋势。

金线莲的组织培养主要是通过体外培养的方式来获得大量幼苗和苗木,其主要是利用组织培养的技术来进行。

目前,金线莲组织培养技术主要涉及以下方面:1.基础研究上的探索研究人员主要从金线莲的生长生态和细胞营养代谢等方面入手,对其组织培养方法进行了探索。

如利用解剖学分析分析金线莲营养器官的发育过程,鉴定金线莲的优质生长环境,建立金线莲的完整体系。

2.经济生产上的研发金线莲在经济方面具有很高的价值,特别是其药用价值被广泛认可。

因此,研究人员需要开发高效的培养技术,以满足工业生产的需要。

目前,金线莲的组织培养技术已经在工业生产上得到了应用,形成了一套完整的生产模式。

3.基于遗传转化的探索在金线莲的遗传转化方面,研究人员对其进行了基因改良和遗传转移,积极探索其适应性更强的新品种。

同时,对其细胞的分化和生长机制等方面进行了研究,以进一步提高其产量和经济效益。

未来,金线莲组培技术将会在以下方面得到发展:1.基于细胞工程技术的探索随着生物组织培养技术的快速发展,细胞工程技术的研究也越来越受到关注。

这种技术可以利用金线莲细胞的代谢能力来生产大量的药用物质。

因此,未来金线莲组培技术将会再次探索基于细胞工程技术的培养方法,进一步提高其经济效益。

2.差异化培养技术随着对金线莲组培技术的深入研究,研究人员已经发现不同培养条件会对其生长产生不同的影响。

因此,未来的金线莲组培技术将会更加强调差异化培养技术的应用,以更好地满足不同生产环境下的需求。

3.遗传改良和遗传转化技术的应用由于金线莲存在一定的遗传缺陷,因此未来的组培技术重点将在遗传改良和遗传转化技术上。

【精品】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精品】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摘要植物组织培养技术作为一种科研手段,发展异常迅猛。

从组织培养的原理、培养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前景和展望这3方面综述了我国近几年植物组织培养的新研究。

关键词:组织培养;存在问题;措施;发展20世纪后半叶,植物组织培养发展十分迅速,利用组织培养,不仅可以生产大量的优良无性系,并可获得人类需要的多种代谢物质;细胞融合可打破种属间的界限,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性障碍,在植物新品种的培育和种性的改良中有着巨大的潜力;还可获得单倍体、三倍体及其它多倍体、非整倍体;组织培养的植物细胞也成为在细胞水平上分析研究的理想材料[1]。

因此,植物组织培养广泛应用于植物科学的各个分支,如植物学、植物生理学、遗传学、育种学、栽培学、胚胎学、解剖学、病理学等,并广泛应用在农业、林业、医药业等多种行业,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被认为是一项很有潜力的高新技术。

1 组织培养的基本原理1.1 植物组织培养的概念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是指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如根尖、茎尖、叶、花、未成熟的果实、种子等)、组织(如形成层、花药组织、胚乳、皮层等)、细胞(如体细胞、生殖细胞等)、胚胎(如成熟和未成熟的胚)、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给予适宜的培养条件,诱发产生愈伤组织或潜伏芽等,或长成完整的植株的技术[2]。

1.2 植物组织培养的依据植物组织培养的依据是植物细胞“全能性”及植物的“再生作用”。

1902年,德国著名植物学家GHaberlanclt根据细胞学理论[3],大胆地提出了高等植物的器官和组织可以不断分割,直到单个细胞,即植物体细胞在适当的条件下具有不断分裂和繁殖,发育成完整植株的潜力的观点。

1943年,美国人White在烟草愈伤组织培养中,偶然发现形成一个芽,证实了GHaberlanclt的论点[4]。

在许多科学家的努力下,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其理论和方法趋于完善和成熟,并广泛应用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诱导子影响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诱导子影响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

诱导子影响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进展【摘要】药用植物次生代谢物在植物药效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对植物外施诱导子可以诱导植物次生代谢物积累。

诱导子作为植物生长调节信号,可以调控植物新陈代谢途径,促进植物愈伤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进而提高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在农业生产中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文章重点就现阶段对于药用植物愈伤的研究概况及诱导子在其次生代谢产物合成过程中的功能机理等内容做一综述。

系统阐述了诱导子的分类、诱导子的作用机制以及诱导子对愈伤组织次生代谢产物累积的影响。

关键词:诱导子;药用植物;愈伤组织;次生代谢产物中国是药用植物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对药用植物的发现、使用和栽培有着悠久的历史。

药用植物含有的微量的次生代谢物质,具有重要的药理活性作用,是医药、食品添加剂和工业产品的生产原料。

目前,药用植物主要以传统的人工栽培方式进行生产,生产周期长、成本高,难以满足中药资源不断增长的需求。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可在离体培养的微环境中,通过调节各种生长参数和因素控制植物成分的生长和生产,其中有些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含量大于或等于原植物的含量,如人参皂苷、紫杉醇、青蒿素等的离体培养生产已经达到了工业化水平。

通过代谢工程手段定向诱导目标次生代谢产物的合成,为药用植物次生代谢调控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利用外源诱导子(elicitor)诱导细胞积累次生代谢产物,是目前植物次生代谢领域的研究热点。

诱导子能改变次生代谢途径中催化酶的活力,诱导植物体内关键酶基因表达,从而提高特定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

本文对目前应用广泛的非生物和生物诱导子影响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生产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进行系统综述,以期为系统认知和深入探索外源诱导子提高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产量提供参考[1]。

1诱导子的定义与分类1.1诱导子的定义诱导子是一类特殊的触发因子,从广义上来讲,诱导子是能增强有关酶活力并改善细胞次生代谢水平的一种外部因素;从狭义上讲,诱导子是指一种信息,通过在植物细胞内的传导,诱导相关基因的表达从而引起植物的各种生化反应,改变细胞酶活力进而提高次生代谢产物含量。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

•目前利用单倍体和多倍体培养技术培育得到新品 种的药用植物有党参、 黄芪、 丹参、 枸杞、 薄 荷等, 其中部分品种已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原生质体培养在药用植物上的应用相对滞后。从 目前的研究进展来看, 枸杞、 峨参、 决明、 防风、 人参、 龙胆、 绞股蓝、 川芎、 前胡等已实现了 以原生质体培养获得繁殖获得植株,繁殖系数高
•2.不受季节限制,可周年大规模工厂化生产
•3.经济效益高 •4.所用繁殖材料少,特别是繁殖材料较少的情况下。 •5.种苗去除病毒、真菌、细菌等病害 •6.能够获得具有高度一致而同时具有优良表型的组培苗
无性系
•7.生长快,周期短,重复性强 •8.药用植物生理活性物质的生产和次生代谢产物的生产
谢谢~
应用:
• 1 进行药用植物的大规模快速无性繁殖
• 2 建立基因库, 保存药用植物的优良种质资源 • 3 培养无病的药用植物新品种, 促进良种栽培 • 4 培养单倍体植株, 以获得药用植物的新品种 • 5 生产药物活性成分
• 6 培养产生新的化合物和转化药用成分
目前获得的药用植物有金线莲、 白芨、 番红花、 铁皮石斛、 绞股蓝、 苦丁茶、 南洋金花、 海巴 戟等 100余种, 其中大多数为珍贵的药用植物。 利用组织培养法每年可获得几万至数百万倍的小 幼苗, 如苦丁茶每株试管苗每次继代培养繁殖 5 倍, 按平均每 40 d切割继代 1次计算, 每年可继 代 9次, 每株苗理论上可繁殖出将近 200万株苗。
胚接入培养基后 1d 颜色变白; 2~3d 后增大; 5~7d 少数 胚轴开始伸长,子叶颜色变绿并伸长,开张; 10d 后大 部分胚均萌发变绿,此时可移至光照条件小培养, 2 周 后将芽较长者移至试管内继续培养,20~30d后根长可达 5cm,大部分长出侧根,同时长出嫩芽,形成完整幼苗 。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一、名词解释:1、初代培养:从植物体上分离下来的第一次培养叫初代培养,或叫第一代培养。

2、继代培养:以后将培养物转移到新的培养基上进行培养称为继代培养,也可细分为第二代培养,第三代培养。

3、药用植物组织培养: 是以现代生命科学理论为基础,结合化学学科的科学原理,采用先进的生物工程技术手段,以药用植物为研究对象,进行其组织器官的发生、培养和细胞融合、转化以及次生代谢产物和药材组培苗工厂化生产研究的一门新兴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4、外植体:是指由活植物体上切取下来以进行培养的那部分组织和器官。

5、培养基:根据植物营养原理和植物组织离体培养要求而人工配制的营养基质。

它通常含有无机元素、维生素、氨基酸、糖类、植物生长调节物质、固化物、活性炭、天然提取的营养物、水组成。

是植物组织生长的物质基础,也是植物组织培养能否成功的重要因素之一。

6、愈伤组织:原指植物在受伤之后于伤口表面形成的一团薄壁细胞。

在组织培养中,则指在人工培养基上由外植体上长出来的一团无序生长的薄壁细胞。

7、胚状体:指的是在植物组织培养中起源于一个非合子细胞(合子细胞:两性配子相融合形成的新细胞),经过胚胎发生和胚胎发育的过程形成双极性的胚状结构。

8、细胞分化:是细胞功能特化的过程9、细胞脱分化:是指一个成熟细胞回复到分生状态或胚性细胞状态的现象。

即失去已分化细胞的典型特征。

10、细胞再分化:是脱分化的分生细胞重新恢复细胞分化能力,沿着正常的发育途径,形成具有特定结构和功能的细胞。

11、外植体:是指用于无菌培养的离体植物材料。

即泛指第一次接种所用的植物组织、器官等一切材料。

选择合适的植物材料是进行组织培养关键的一步。

12、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愈伤组织在培养基上生长一段时间以后,由于营养物质枯竭,水分散失,次生代谢产物的积累,原有的培养基已不适宜愈伤组织的生长,必须转移到新鲜培养基上培养,这个过程叫做愈伤组织的继代培养。

13、植物离体快速繁殖:是指利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进行的一种营养繁殖方法,又称微体快繁。

红花的组织培养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红花的组织培养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

红花的组织培养及基因工程研究进展王岩军(新疆农科院核生所,乌鲁木齐 830091)摘 要:红花是传统的药用植物,也是一种新型的油用和工业资源植物,在其组织培养过程中,试管苗的再生不仅与植株的基因型、苗龄及组织的来源、状态等有关,还受许多外界因素如盐浓度及激素的种类与配比的影响。

在红花的基因工程研究过程中,农秆菌介导法较为常用。

组织培养及外源基因转化技术的日趋成熟,为红花基因工程奠定了良好基础。

对红花组织培养、DNA 转化方法及其基因工程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概述。

关键词:红花;组织培养;基因工程中图分类号:S5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4330(2008)S1-0237-05Advance of R esearch on Tissue Culture and G ene E ngineering of Safflow erW ANG Y an -jun(Institute o f Nuc -tech and Bio -tech ,Xinjiang Academy o f Agricultural Sciences ,Urumqi ,830093)Abstract :Safflower is a new oil and industrial res ource as well as a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al plant which possesses great potentiality for development.In its tissue culture ,the regeneration of tube shoots was ass ociated with plant genotype ,explant day age and res ources ,and als o with salt concentration ,auxin types and s o on.In the studies of gene engineering of safflower ,Agrobac -terium -mediated trans formation was generally used.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echnology of plant tissue culture and trans formation of foreign genes ,g ood basis was founded for gene engineering of safflower.K ey w ords :safflower (Carthamus tinctorius L.);tissue culture ;gene engineering红花(Carthamus tinctorius L.)为一年生草本植物,属菊科红花属,约由20~25种组成。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浅谈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引言概述:药用植物学是研究药用植物的学科,它对于药物的发现与开发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人们对健康意识的提高和对自然疗法的追求,药用植物学在近年来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从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药用植物学的发展现状1.1 传统药用植物的重要性- 传统药用植物在人类历史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是人们治疗疾病的重要来源。

- 传统药用植物在现代医学中仍然具有重要地位,许多药物的原料来自药用植物。

1.2 现代药用植物学的研究进展- 现代药用植物学通过对药用植物的化学成分和药理学特性的研究,揭示了其治疗作用的科学机制。

- 现代药用植物学的研究方法不断创新,包括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化学分析等技术的应用。

1.3 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开发- 药用植物资源的保护是药用植物学发展的重要任务,避免过度开采和滥用药用植物资源。

- 合理开发药用植物资源,通过研究药用植物的种植、采摘、提取和制剂等技术,实现药用植物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二、药用植物学的发展趋势2.1 多学科交叉融合- 药用植物学将与化学、生物学、药学等学科进行深度融合,形成多学科交叉合作的研究模式。

- 多学科交叉融合将推动药用植物学的发展,加速药用植物的发现和开发。

2.2 先进技术的应用- 先进技术的应用将推动药用植物学的研究进程,如基因工程、组织培养、代谢工程等技术的应用。

- 先进技术的应用将加速药用植物的高效筛选、提取和制剂等过程,提高药物研发的效率和质量。

2.3 药用植物的多样性利用- 药用植物的多样性利用将成为未来的发展趋势,包括不同植物部位的利用、药用植物的组合应用等。

- 药用植物的多样性利用将提高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满足不同患者的个性化需求。

三、药用植物学的挑战与机遇3.1 植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利用- 植物资源的保护是药用植物学发展的重要挑战,需要加强对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

- 同时,可持续利用植物资源将为药用植物学提供更多的机遇和发展空间。

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

我国植物组织培养研究进展一、概述植物组织培养,作为一种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器官、组织、细胞或原生质体培养在人工配制的培养基上,使其再生为完整植株或生产具有经济价值的其他产品的技术,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已在全球范围内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我国作为农业大国,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在农业、林业、园艺等领域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近年来,随着生物技术的飞速发展,我国的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基础理论方面,我国的科研工作者深入探讨了植物细胞全能性、细胞分化与再分化、遗传物质稳定性等关键问题,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优化和应用提供了理论支持。

在应用研究方面,我国已成功将植物组织培养技术应用于作物脱毒、种质资源保存、遗传转化、次生代谢产物生产等多个领域,取得了一系列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成果。

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方面仍存在一些差距,如技术普及程度不高、创新能力不足、产业链不完善等。

进一步加强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与应用,提高我国在这一领域的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社会影响。

本文旨在综述我国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分析当前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以期为推动我国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持续发展和应用提供参考和借鉴。

1. 植物组织培养的定义与重要性植物组织培养,也被称为植物细胞培养,是一种在无菌条件下,将离体的植物组织、器官、细胞或原生质体在人工控制的环境中,通过提供适当的营养物质和激素,使其在人工培养基上进行繁殖或产生次生代谢产物的技术。

这种技术自20世纪初诞生以来,已成为现代生物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农业、林业、园艺、医药等多个领域展现出巨大的应用潜力。

植物组织培养的重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它是植物繁殖的一种高效手段,通过微繁殖技术可以快速繁殖稀有和优良品种,提高繁殖系数,满足大规模生产的需求。

组织培养技术为植物遗传转化提供了受体系统,为植物基因工程和分子育种提供了可能。

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

药用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进展药用菊花(Botanical name: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是一种重要的观赏和药用植物,具有广泛的经济和药用价值。

菊花含有丰富的花青素、黄酮类、挥发油等活性成分,具有祛风、清热、镇痛、抗菌等药理作用。

传统的菊花繁育繁衍速度慢,遗传稳定性差,且易受病虫害侵袭,品质难以保证。

菊花组织培养技术成为加快繁育速度、提高菊花品质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综述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植物材料的选择、培养基的组成、培养条件的调控、植株再生、倍数体胚胎学和生物反应器技术的应用等方面。

植物材料的选择是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研究的关键。

选取健康的外植体作为材料,通常是以茎段、叶片、离体子叶和花蕾为外植体,其幼嫩组织发育潜力较大,易于组织培养。

通过组织培养技术能够快速繁殖优良的杂交品种,提取药用菊花成分,开展抗病虫害等研究。

培养基的组成对菊花组织培养的成功与失败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通常菊花组织培养的基本培养基包括植物激素和维生素等多种成分。

植物激素主要包括生长素、细胞分裂素和胚胎营养素,它们的类型和浓度对愈伤组织的形成和植株再生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培养基的pH值、硬度和添加物质质量浓度等条件也要进行合理的调控。

培养条件的调控是成功进行菊花组织培养的关键。

通常培养过程中的温度、光照和湿度等条件对组织的生长和植株再生有着重要的影响。

菊花组织培养一般在25-28℃下进行,适宜的光照强度和周期有助于维持组织的正常生长发育。

第四,植株再生是菊花组织培养技术的核心环节。

通过外植体的愈伤组织诱导、增殖和分化,可以实现植株再生。

对于菊花的组织培养来说,愈伤组织的诱导率和增殖倍数是评价培养效果的重要指标。

除了传统的愈伤组织诱导外,还可以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和生物学辅助手段对菊花进行改良和良种选育。

第五,倍数体胚胎学是菊花组织培养技术中的重要内容。

通过异源授粉和体细胞胚胎发生,可以获得新的菊花品种。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进展李黎 陈菲 宫伟(黑龙江省科学院自然资源研究所,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摘 要] 现阶段,药用植物的发展存在许多问题,而组织培养作为一个有效的技术手段可以解决部分问题并推动药用植物的发展,本文就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发展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 药用植物 组织培养Study On The Tissue Cultur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H erbLi Li Chen Fei G ong Wei(Natural Resource Research Institute Of Science Academy In Heilongjiang Province )A bstrac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herb in present stage and tissue culture can s olve s ome prob 2lems to prom ote the development.This paper discusses the tissue culture development of medical herb.K ey w ords :medical herb ;tissue culture 随着医疗和保健事业的发展,世界上出现了回归自然、崇尚利用天然药物的潮流,植物药被越来越多地利用于防病、治病中。

由于长期过度采伐,资源日渐萎缩。

人工栽培又面临品质退化、种子带病与农药残留等问题,而且药用植物在不同生态环境中生长,其活性物质的组成与含量也有差异。

药用植物种苗的快速繁殖通过植物组织或器官的离体培养和形态发生,可实现种苗的大量快速繁殖,这对于因病毒病害严重影响产量和质量的药用植物、靠有性繁殖提供种子而种子发育不完善或种子成本高的药用植物、靠无性繁殖提供“种子”而无性繁殖系数低且种子需求量大的药用植物和濒危或濒危药用植物的引种驯化以保护植物资源等都具有重要的科研和生产意义。

本文仅就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发展进行探讨。

1 概述我国传统药材中88%为植物药。

而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即单个细胞在适宜的环境下可分化发育成植株,并具有整株植物所具有的合成化合物的能力。

这为通过植物组织和细胞培养来获得其药用活性成分提供了新的途径。

随着不断的探讨研究,药用植物组织培养方面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如培养方法已从固体、液体、悬浮培养,深层大罐发酵发展到液体连续培养;培养材料也从药用植物的根、茎、叶、胚、果实、种子等组织器官,这些器官诱导出的愈伤组织或冠瘿组织,一直发展到目前的细胞。

目前这项技术已发展成一门精细的实验技术。

在选材消毒、接种培养、诱导筛选、继代保存、分离鉴定等方面建立了一整套完整的技术方法。

2 植物组织培养生产药物的优点211 四季均可生产,不受地区、季节及有害生物的影响。

占地面积少,便于工厂化生产,可对细胞生长自动控制和代谢过程合理调节。

212 便于筛选高产细胞株;利于生物转化,寻找新的有效药物成分。

植物细胞内存在羟基化酶、氧化酶、还原酶、甲基化酶、酯化酶、糖基转移酶、糖苷酶等多种酶,植物培养物作为一种生物反应器转化外源化合物,能够产生原植物所没有的,甚至是至今自然界尚未发现的化合物。

213 个体差异小,生产周期短,设备简单,能节省人力、物力等。

利用组织培养过程中出现的芽变或人工诱变,或进行脱毒,培育新品种,提高药用植物品质。

保存种质资源。

3 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主要着重于四个方面:植株的培养、成分的比较、植物生理和工业化生产的探索311 植株的培养植株的培养方面,首要的培养出新的植株,而能否培养出新的植株关键是培养条件。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已有400多种植物建立了组织和细胞培养体系,并从中分离出600多种代谢产物,其中代表性的研究成果如: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的紫草细胞大规模培养、代中理工大学的红豆杉细胞大规模培养、上海中医药大学的黄芪毛状根大规模培养等。

312 成分的测定及比较药用植物的组织培养价值如何,主要取决于其有效成分与自然植株的差异,有研究表明,以干重微基础的粗人参皂苷,在愈伤组织中的含量(2111%)显著高于天然根(411%)。

紫草中的有效成分萘醌类化合物———紫宁草及其衍生物在我国被用来治疗烧伤、皮肤病和痔疮,并具有抗肿瘤活性,对获得的高产细胞系进行悬浮培养和发酵培养后发现:其细胞生长的最高月产率达22克.干重/升,色素含量达培养物干重的17.5%。

应用10升搅拌式反应器发酵培养,月产率达9.47克.干重/升,色素含量达干重的14.26%,而通常在完整植株中仅含1.5%左右。

在白芷的悬浮培养系统的研究中发现,在培养基中加20克/升吸附剂Amberlite XAD -7可提高其主要成分imperatorin 产量140倍。

(下转第8页)41112 防治措施:(1)药剂处理土壤。

如用50%辛硫磷乳油每667m2200~250g,加水10倍,喷于25~30kg细土上拌匀成毒土,顺垄条施,随即浅锄,或以同样用量的毒土撒于种沟或地面,随即耕翻,或混入厩肥中施用,或结合灌水施入;或用2%甲基异柳磷粉667m22~3kg拌细土25~30kg成毒土,或用3%甲基异柳磷颗粒剂,或3%呋喃丹颗粒剂,或5%辛硫磷颗粒剂,或5%地亚农颗粒剂,每667m2215~3kg处理土壤,都能收到良好效果,并兼治金针虫和蝼蛄。

(2)药剂处理种子。

当前用于拌种用的药剂主要有50%辛硫磷、50%对硫磷、20%异柳磷,其用量一般为药剂1∶水30~40∶种子400~500;也可用25%辛硫磷胶囊剂或25%对硫磷胶囊剂等有机磷药剂。

或用种子重量2%的35%克百威种衣剂拌种。

亦能兼治金针虫和蝼蛄等地下害虫。

(3)毒谷。

每667m2用25%对硫磷或辛硫磷胶囊剂150~200g拌谷子等饵料5kg 左右,或50%对硫磷或辛硫磷乳油50~100g拌饵料3~4kg,撒于种沟中,兼治蝼蛄、金针虫等地下害虫。

412 病害41211 落叶松褐锈病及防治:(1)发病规律。

主要发生在1~2年生的苗木。

于9月下旬以落地针叶上的冬孢子越冬,越冬的冬孢子在适宜条件下5小时即可萌发,翌年的6、7月就能发病。

一般降雨多、湿度大发病严重;干旱、湿度小发病较轻;冬季温度低,第二年发病轻。

(2)防治措施。

a.可采用百菌清油剂低量喷雾防治苗圃地内发生的落叶松褐锈病,防治效果达到58%。

也可在5~6月发病前喷洒波尔多液、石硫合剂等,能够起到预防作用;b.可于春秋两季把苗圃地内落叶松落叶集中成堆,点燃烧毁,可降低落叶松的发病率,但要注意防火。

在苗圃地内还要注意苗木栽植不能过密,通风降湿,防止徒长,提高抗病力。

41212 立枯病及防治:(1)发病规律。

这是在幼苗出土后发生的一种常见病害,一般在五、六月发生,持续时间较长。

其病状分为猝倒型和根腐型两种。

猝倒型特征是:落叶松幼苗地表根茎部呈轮状腐烂,幼苗倒伏枯萎;根腐型特征是:苗根腐烂、茎叶枯黄。

有的种子幼芽在土壤里就受害腐烂,在被害苗周围土壤呈轮状菌丝体。

(2)防治措施。

a.种子消毒法:在种子催芽处理埋藏前用赛力散拌种,每50kg种子加0125kg赛力散,搅拌均匀后,用麻袋盖严,放一夜后,再进行催芽处理。

也可以用硫酸铜水浸种,施用比例为50kg种子配以015kg硫酸铜;b.土壤消毒法:在落叶松苗床覆沙前,把五氯硝基苯搅拌到沙子中,然后均匀撒于苗床上即可。

施用量为每公顷18175kg~2215kg;c.喷药防治法:波尔多液是防治落叶松幼苗病害效果较好的常用药,不论发病与否,均应施用。

幼苗出土除草后立即喷洒,然后每隔7~10天再喷洒1次,要连续喷洒4~5次。

药液浓度一般是1%~2%,浓度先低一些,以后随着喷洒次数的增多浓度可以再高一些。

波尔多液要即配即用,不可存放时间过长,雨天或苗木茎叶有水时不宜施用,以免降低药效。

此外,五赛合剂(五氯硝基苯与赛力散以3∶1的比例,再加200倍的水配制)、五代合剂(五氯硝基苯与代森锌以3∶1的比例,加200倍的水配制)、代森特(配成1000倍溶液)以及015%的明矾液等等,对防治落叶松立枯病效果较好。

来稿日期:2005-01-07责任编辑:赵 靖(上接第6页)3.3 植物组织及细胞培养给植物解剖生理研究创造了一个适宜条件近几年来,科学工作者对药用植物染色体、亚细胞组织构造的变化等有进行了探索性实验。

如紫草组织培养中研究了紫草素的生物合成及生长规律,亚细胞组织的电镜观察等,并对其胚性组织形成进行了探索研究。

3.4 工业化生产研究药用植物组织培养的工业化生产已经进入了试验阶段,并逐步生产出一些适用于植物工业化生产的玻璃或不锈钢设备,在合成药物成功率低的情况下,从组织培养中筛选药物,开辟了一个新的途径。

当然在目前的生产及技术条件下还存在不少问题,主要是:细胞增殖速度慢,生产成本较高;添加物及一些杂质的除去有一定困难,生产设备及技术达不到工业化生产的需要。

4 药用植物次生代谢产物的研究植物组织培养研究中,发现培养细胞中含有各种特殊的代谢产物、药用成分和各种香精等。

其中有些是微生物;有些是人工所不能合成的物质;有些是整体植物中含量甚微或整株植物十分缺乏,而培养细胞中的含量却很高,如柠檬叶、鸡眼藤的培养细胞中蒽醌含量比完整植株中高10倍。

从细胞培养物中分离得到的有用物质有:酶类(α-淀粉酶、淀粉酶、蛋白水解酶、过氧化氢酶、酸性磷酸化酶、β-糖苷酶、IAA氧化酶、细胞色素氧化酶等);生物碱(利血平、吲哚生物碱、麦角碱等);甾体(地奥甙元、山萆皂甙元、育努皂甙元等);萜类(角鲨烯、羊毛甾醇、环阿屯醇、人参三醇、人参二醇、油烷酸、人参甙等);色素等。

5 总结综上所述,植物组织及细胞培养对生物种植及生产技术方面是一个突破性进展,在植物无性繁殖方面开拓了一个广阔的天地,它可以使不易进行有性繁殖的植物经组织培育出新苗而用于生产;可以加速植物的生长,如半夏、贝母等经组织培养其生长速度大大高于自然生长速度。

可以人为地使一些自然环境中不能生长的植物得以正常生长,使有用的次生成分达到或超过自然生长的原植物;可逐步地过渡到工业化生产,防止大量的采集而药源枯竭。

组织培养在传统药材研究中的应用,尽管尚处于实验室阶段,但近20年来所取得的进展令人鼓舞,前景诱人。

因为传统药材中还蕴藏着人们尚未认识和开发的具有知识产权的新药。

借助组织培养这一手段,人们可望保存和繁殖那些濒临灭绝的药材资源,保持自然界生物的多样性。

人们可望将那些数量极少而又极有价值的新类型化合物进行扩增,满足临床的需求,推动药用植物现代化发展的进程。

来稿日期:2005-01-07责任编辑:于爱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