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试验结果的比较与评价
第二章-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毒理学安全性与功能性评价PPT课件
体内试验和体外试验各有其优点和局限性,应主要根据实 验研究的目的要求,采用最适当的方法,并且互相验证。
25
3. 人体观察
通过中毒事故的处理或治疗,可以直接获得关 于人体的毒理学资料,这是临床毒理学的主要 研究内容。有时可设计一些不损害人体健康的 受控的实验,但仅限于低浓度、短时间的接触, 并且毒作用应有可逆性。
是在人类生活的外界环境中存在、可能与机体接 触并进入机体,在体内呈现一定的生物学作用的一些化 学物质,又称为“外源生物活性物质”。
内源化学物
是指机体内原已存在的和代谢过程中所形成的产 物或中间产物。毒理学研究外源化学物对机体的有害作 用,而不是有益作用(如营养作用、治疗作用等)。
3
毒理学的目的 任何一种化学物质在一定条件下都可能是
❖ 毒理学实验可采用整体动物、游离的动物脏器、组织、 细胞进行。根据所采用的方法不同,可分为体内试验 (in vivo test)和体外试验(in vitro test)。毒理学还 利用限定人体试验和流行病学调查直接研究外源化学 物对人体和人群健康的影响。
21
表1-1
化学物 乙醇 氯化钠 硫酸亚铁 硫酸吗啡
第二章 天然产物有效成分的 毒理学安全性和功能性评价
✓ 毒理学评价
✓ 安全性评价 ✓ 功能性评价
1
一、毒理学安全性评价
❖ 毒理学(toxicology)
是研究化学、物理和生物因素对机体的损害作用、 生物学机制(biologic mechanisms)、危险度评价 (risk assessment)和危险度管理(risk management)的科学。毒理学主要分为三个研究领域, 即描述毒理学、机制毒理学和管理毒理学。
南通大学《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复习要点
南通⼤学《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复习要点《试验设计与数据处理》复习要点第⼀章误差分析⼀、真值与平均值1、真值:指在某⼀时刻和某⼀状态下,某量的客观值或实际值。
2、平均值(1)算术平均值:x =x1+x2+?+x nn =x in同样试验条件下,多次试验值服从正态分布,算术平均值是这组等精度试验值中的最佳值或最可信赖值。
(2)加权平均值:x w=w1x1+w2x2+?+w n x nw1+w2+?+w n =w i x iw i(3)对数平均值:x L=x1?x2ln x12=x2?x1ln x21,试验数据的分布曲线具有对称性(4)⼏何平均值:lg x G=lg x in(5)调和平均值:H=n1i⼆、误差的基本概念1、绝对误差=测得值-真值,结果可正可负。
2、相对误差=绝对误差/真值≈绝对误差/测得值,结果可正可负。
3、算术平均误差?=x i?xn4、标准误差(1)样本标准差s=(x i?x )2n?1=x i2?x i2/nn?1(2)总体标准差σ=(x i?x )2n =x i2?x i2/nn三、误差来源及分类根据误差的性质或产⽣原因,可分为随机误差、系统误差、粗⼤(过失)误差。
1、随机误差:在⼀定试验条件下,以不可预知的规律变化着的误差;2、系统误差:在⼀定试验条件下,由某个或某些因素按照某⼀确定的规律起作⽤⽽形成的误差;3、粗⼤(过失)误差:⼀种显然与事实不符的误差。
四、试验数据的精准度1、精密度:反映随机误差⼤⼩的程度,是指在⼀定的试验条件下,多次试验值的彼此符合程度或⼀致程度;2、正确度:指⼤量测试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与真值或接受参照值之间的⼀致程度,反映了系统误差的⼤⼩,是指在⼀定的试验条件下,所有系统误差的综合;3、准确度:反映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综合,表⽰了试验结果与真值或标准值的⼀致程度。
五、试验数据误差的统计检验1、随机误差的检验随机误差的⼤⼩可⽤试验数据的精密程度来反映,⽽精密度的好坏⼜可⽤⽅差来度量,所以对测试结果进⾏⽅差检验,即可判断随机误差之间的关系。
第二章 定量分析中的误差及结果处理
增加平行测定次数
三、消除系统误差 (一)对照试验 —— 检验有无方法误差
(二)空白试验 —— 检验有无试剂误差
试样 + 试剂 试剂 则 样品含量
同一条件 同一条件
测定结果 X1
测定结果 X0 ( X0—空白值
二、偏差与精密度
思考题:
甲乙两位同学对同一样品进行了五次重复测定, 测定结果分别如下: 甲: 0.3,0.2,0.3,0.3,0.4, x = 0.3 乙: = 0.3 0.1, 0.6, 0.2, 0.1, 0.5,
x
(1)甲同学测定的几个结果中哪个结果更好?乙同 学的呢? (2)两位同学的测定水平哪个更好?如何评价?
5 前面是偶数 —— 舍
5 后面全为 0 或无数字 尾数= 5时 5 后面有任一不为 0 的数 —— 入 5 前面是奇数 —— 入
例:将下列数字修约为三位有效数字
0. 3216 解: 0.322 21. 2499 21.2 10. 2500 10.2 10. 3500 10.4 3.42 3.415 10. 25001
36.50 37.00
平均值
37.50
38.00
真值
(三)准确度和精密度的关系
1、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高。( ) 2、精密度高,准确度一定低 ( ) 3、精密度的高低不会影响准确度( ) 4、要有高的准确度,必须要有高的精密度( )
精密度是保证准确度的先决条件.精密度差, 所测结果不可靠,就失去了衡量准确度的前提, 高的精密度,不一定能保证高的准确度.
主要来源有
仪器误差:
试剂误差: 操作误差 :
药物分析 第二章 药物的鉴别试验
药物分析教研室
1
主要内容
第一节 药物鉴别试验的定义及目的
第二节 药物试验的项目 第三节 鉴别方法 第四节 鉴别试验的条件及方法验证
2
第一节 药物鉴别试验的定义及目的
▪ 定义:根据药物的分子结构、理化性质,采用 物理、化学或生物学方法来判断药物的真伪。
▪ 目的:不是对未知物进行定性分析,而是证实 贮藏在有标签容器中的药物是否为其所收载的 药物。
HO—CH—COOH
水浴中
HO—C—COONH4
2Ag+
+2NH3+2H2O
HO—C—COONH4
18
(三)芳香第一胺类
稀盐酸
供 试
+ 0.1mol/L亚硝酸钠
品
碱性-萘酚试液
N2+Cl-.
橙黄色到猩红色 沉淀
+NaNO2+2HCl
+NaCl+2H2O
N2+Cl-.
+
+NaOH
+NaCl+2H2O
31
(三)荧光反应鉴别法 ①药物本身在可见光下发射荧光
如:硫酸奎宁溶液显蓝色荧光 ②药物及适当试剂反应后发射荧光
如:氯普噻吨+HNO3后,紫外下显绿
碱性 VB1 K3Fe(CN)6 硫色素(蓝色荧光)
32
(四)气体生成反应鉴别法 ①大多数伯胺(铵)类药物、酰尿类以及某些酰
胺类药物,可经强碱处理后加热产生氨气。 红色石蕊试纸变蓝 硝酸亚汞试液湿润的试纸显黑色
对照品法:将供试品与对照品在同样的条件下绘制 红外图谱,彼此对比是否一致的方法。可消除不 同仪器和操作条件造成的误差。USP多采用对照 品法。
药物分析第二章药物的鉴别试验
5、芳香第一胺类
供试品 + 稀盐酸 + 亚硝酸钠 + 碱性β 萘酚试液 ----橙黄色到猩红色沉淀
6、托烷生物碱类 供试品+ 发烟硝酸(在水浴上蒸干)---------黄色殘渣(冷却)
乙醇(2D)+氢氧化钾(1粒)
------------------------------------------深紫色 (三)专属鉴别试验 在一般鉴别试验的基础上,证实是某一种药物(详见各论)。
E:制备氧化铝方法代号
原点至色谱斑点中心的距离 (2)比移值Rf == -----------------------------------------原点至展开剂前沿的距离 供试品的Rf值与标准品的Rf值比较,由此确定供试品的成份.
例:硫酸阿米卡星的薄层色谱法鉴别试验(P35) (1)布板:硅胶H (2)配溶液(供试品)
折光率(20℃):指光线在空气中进行的速度与供试品中 进行速度的比值 n t
D
t 比旋度:一定波长与温度下,偏振光透过长1dm且每1ml中含 [ ]D 有旋光性物质1g的溶液时测得的旋光度
例:称取葡萄糖10.00g,加水溶解并稀释至100.0mL, 于20℃用2dm测定管,测得溶液的旋光度为+10.5°, 求其比旋度? 解:溶液厚度:2dm: +10.5 ° 1dm: +5.25 ° 浓度:10g/100ml=0.1g/ml 比旋光度: +5.25 °×10=+52.5°
4、核磁共振(NMR) H核或C核的化学位移
(三)X射线粉末衍射法 布拉格方程
(四)色谱鉴别法 1、薄层色谱 将吸收剂或支持剂均匀铺在玻璃板上(或聚酯薄膜塑料或 铝箔上),把要分离分析的样品点在薄层色谱板上,用溶剂展 开,在日光或紫外光下观察所获得的斑点,从而达到分离、 分析、鉴定目的。 例: 药物中特殊杂质的检查 (醋酸可的松中其他甾体的检查) (1)布板 (2)点样 (3)显色
试验数据处理
2.1.2 常用统计量
一. 极差R
又称为变异幅,是一组数据中最大值同最小值 之差。 R xmax xmin 它表示一组数据中的最大离散程度。
二. 和、平均值
和指数据的总和, 常用T表 x i 为观察值。 示: T x , 平均值是表示平均水平的定量指标,
n i 1 i
x
1 n
N
E(x) 表示了 {xi } 的集聚中心位置。 标准差 表示确定了分布曲线的胖瘦。 越小, {xi } 分布的越窄,说明测定时误差小的占 优势,测定值对真值的离散程度小、精度高。
(1) 的大小决定于测定条件。尽管N次等精度测定的误差 的大小和正负都不同,但它们的 是相同的,单次测定的 质量都可用一个 来评定。 (2)标准差计算时,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a 已知真差 b 测量中不存在系统误差 c 测量次数尽量多,最好是 N
2.3.1 出现“坏值”时先做以下处理
(1)检查测量过程中是否读错、记错、写 错,如肯定无误,则应从某瞬变原因方面 查找(如电压突变等),原因找到后即可 去掉坏值。 (2)如条件允许,可在误差大处加大测量 次数,借以发现大误差的原因。 (3)用已知的统计学判据,确认“坏值” 的存在。
2.3.2 剔除坏值的莱依塔判据
S T ( xi x )
i 1
四.自由度与平均偏差平方和(方 差)、标准差
• 自由度f就是平均偏差平方和中独立平方的数据个 数。 • 存在目标值 x0 时 , f n • 不存在目标值 x0 时, f n 1 1 n VT ( xi x0 ) 2 • 存在目标值时,总的方差: n i 1 • 不存在目标值时,总的方差: 1 n 2
3. 随机变量x、y的协方差
第二章实验数据处理与分析结果的可靠性评价
2013-7-13
上页
下页
回主目录
返回上一级
结束
11
第二节
一、评价指标
表示方法:误差
误差越大,准确度越低 绝对误差:测定值与真实值之差。 相对误差:绝对误差占真实值的百分率。
2013-7-13
上页
下页
回主目录
返回上一级
结束
12
第二节
一、评价指标
重点注意
绝对误差相等,相对误差并不一定相同; 绝对误差相同,被测定的量较大时,相对误差较小; 相对误差比绝对误差表示准确度更确切; 绝对误差和相对误差的正值表示分析结果偏高,负值 表示分析结果偏低; 真实值实际上是无法获得,常用
系统误差 随机误差
项目
产生原因 分类 性质 影响
消除或减 校正 小的方法
2013-7-13
固定的因素 方法误差、试剂误差、 仪器误差、、主观误差
不定的因素
重现性、单向性(或周 不恒定性、有统计 期性)、恒定性 规律 准确度 精密度 增加平行测定的数
下页
回主目录
上页
返回上一级
结束
28
第二节
不当
指示剂选择不当 或改进方法
空白试验
试剂误差 纯度不够
2013-7-13
上页
下页
回主目录
返回上一级
结束
22
第二节
二、误差的来源 原因及校正方法
原因 实例 刻度不精准等 校正 校正仪器, 使用校正值 对照试验
名称 Instrument 够
仪器误差 仪器精度不 灵敏度低、器皿
al Errors
结束
33
第二章
第三节 实验数据的处理
混凝土材料强度试验
混凝土材料强度试验混凝土是建筑领域中常用的材料之一,其强度试验是评估混凝土质量和性能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材料强度试验的目的、步骤和相关标准,以及试验结果的分析与评价。
一、试验目的混凝土材料强度试验的主要目的是确定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
抗压强度是指混凝土在受到压力作用下能够承受的最大力量,是评价混凝土抗压性能的重要指标。
而抗拉强度则是指混凝土在受到拉力作用下能够承受的最大力量,是评价混凝土抗拉性能的关键参数。
二、试验步骤1. 取样:从混凝土搅拌均匀的地方取样,一般要求每批次取样量不少于3个。
2. 制作试件:将取样的混凝土倒入模具中,采用振动台或手工敲打来达到密实度的要求。
3. 养护试件:试件制作完成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通常是在湿润环境中保存一定时间,以保证混凝土充分硬化。
4. 试验:待试件养护完成后,使用试验机进行实验。
对于抗压强度试验,通常是将试件放在试验机上,以一定速率施加压力直到试件断裂;对于抗拉强度试验,一般采用拉力试验机,将试件夹在两个夹具之间,施加一定的拉力直到试件断裂。
5. 记录数据:在试验过程中,需要准确记录试件的尺寸、试验过程中的载荷值和变形数据等。
6. 数据处理: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出混凝土的强度参数,并进行结果分析和评价。
三、相关标准混凝土材料强度试验需要参考相关的标准规范,以确保试验的准确性和可比性。
国际上常用的标准有ASTM国际标准、ISO国际标准;在中国,一般采用国家标准GB/T 50081-2002《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标准》和GB/T 50082-2009《混凝土抗拉强度试验方法标准》。
四、试验结果分析与评价试验完成后,根据试验数据计算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抗拉强度,并将结果进行分析与评价。
通常,我们可以通过与设计要求或相关标准进行比较,评估混凝土的质量和性能是否符合要求。
如果试验结果不理想,需要及时找出问题原因,并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
总结:混凝土材料强度试验是评估混凝土性能的重要手段。
第二章 试验设计的基础知识
2.4 试验设计的基本要求
二、试验条件要有代表性
试验条件具有代表性,试验结果才能进行扩大生产。
三、试验的重现性
相同条件下再进行试验,能重复获得与原试验相类似的结果。
四、选择适当的试验指标果最基本的分析方法是方差分析。因此,试验结果数 据须满足方差分析的基本模型要求,如正态、独立、等方差 等要求;若不能满足则须采取相应的措施,如数据转换等。
试验设计的广义理解是指整个试验过程的设计。 应当包括三个组成部分:
1)确定试验处理方案; 2)观察资料的收集与整理; 3)统计分析方法。 进行试验设计,首先要明确几点:试验目的,考 核和评价的指标,考察的因素。然后根据试验的目的 来合理设计试验方案,组织试验的具体实施,最后对 试验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试验设计中根据试验目的的不同,可以选择一个试验 指标,也可以同时选择多个试验指标,前者称为单指标试 验,后者称为多指标试验。
二、试验因素(factor):
在试验设计中,可能对试验指标产生影响的条件称 为试验因素或因子。因素可看作被考察的自变量,亦称 作激励(activation)。 一般用大写英文字母A、B、 C…...来标记。 例如:在悬挂犁牵引阻力试验:研究对象为悬挂犁; 土壤坚实度、土壤水分、土壤质地、土壤结构和土壤茬 口对悬挂犁的牵引阻力有很大的影响,这些就是影响牵 引阻力的因素。 定量因素:若因素的取值可以在某一区间内连续变 化,称其为定量因素;(如:加温温度、保温时间等) 定性因素:若因素只能取有限个类别,称之为定性 因素;(如原材料产地、原材料品种等)。
举例: 为了评价A、B和C三种测定维生素C方法的好坏,有 甲、乙、丙三人进行试验,为了减少随机误差,遵循“重 复”原理,每个方法重复三次,共9次试验(即9个处理) 每人做三次试验设计方法如下:
分析化学 第2章定性分析1-2节
K+、Na+、NH4+
可溶组, 可溶组,钠组
2011-11-29
二、 第一组阳离子分析
(一)本组离子的分析特性 1. 离子的存在形式 ⑴本组三种离子均无色。 本组三种离子均无色。 ⑵银和铅主要以Ag+、Pb2+形式存在, 形式存在, 银和铅主要以 ⑶ 亚汞离子是以共价键结合的双聚离子 +Hg:Hg+, 故记为Hg 故记为 22+ 在水溶液中有如下的平衡: 在水溶液中有如下的平衡:Hg22+= Hg2++ Hg↓ 溶液中有如下的平衡
• ⑵ 银与亚汞的分离及亚汞的鉴定
3. 防止生成胶性沉淀
氯化银沉淀易生成难以分离的胶性沉淀
2011-11-29
(三)本组离子的系统分析
1. 本组离子沉淀 本组离子 离子沉淀 分析试液 性 检查其酸 检查其酸碱性 以HCl和HNO3中和至微酸 和
加入适当过量的盐酸( 浓度应为0.5mol/L,H+浓度 加入适当过量的盐酸(C1-浓度应为 , 大于2.0mol/L)此时如有白色沉淀产生,表示本组存在。 )此时如有白色沉淀产生,表示本组存在。 大于 离心管以流水冷却 1mol/lHCl洗涤作鉴定分析。 洗涤作鉴定分析。 洗涤作鉴定分析 问题:本组离子沉淀条件? 浓度过大的后果 过大的后果? 问题:本组离子沉淀条件? C1-浓度过大的后果? H+浓度过小 的后果? 如何控制? 的后果 H+如何控制?
2011-11-29
2. 难溶化合物
本组离子具有18或18+2的电子外壳,所以都有很强的极化作 本组离子具有 或 的电子外壳, 的电子外壳 用和变形性,能同易变形的阴离子如 用和变形性,能同易变形的阴离子如C1-、Br-、I-、CN-、 CO32-、SO42-、PO43-等生成共价化合物,难溶于水。 等生成共价化合物,难溶于水。
《循证医学》慕课学堂云试题集答案
《循证医学》慕课学堂云试题集答案第一章绪论1.世界上第一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是关于()A 狂犬病疫苗预防狂犬病B 吸烟与肺癌关系C 青霉素治疗战伤感染D 维生素C预防坏血病E 链霉素治疗肺结核2.世界上第一个RCT的设计者是()3.A Richard Doll B Austin Bradford Hill C Archie Cochrane D David SackettE Iain Chalmers4.被誉为“循证医学之父”的是()5.A Richard Doll B Austin Bradford Hill C Archie Cochrane D David SackettE Iain Chalmers6.循证医学正式诞生于哪一年()A 1992B 1990C 1995D 1989E 19965.循证医学决策的最佳证据来源是()A 队列研究B 病例对照研究C 随机对照试验D临床经验E病例报道6.以下哪一个不是临床决策的三大环节()A 获取信息B 选择信息C 评价信息D利用信息7.医生获得决策所需要的信息包括()A 患者的临床资料B 患者对预后的期望C 个人的临床实践经验D 外部的规定E 以上均是8.根据循证医学的证据水平, 队列研究属于哪一级的证据()A 1 B3 C4 D5 E69.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A RCT是提供所有医学实践问题最好方法B 患者是循证医学的核心C 循证医学并非把临床实践简单化D 临床经验和研究证据互为补充、缺一不可E 评价诊断试验的准确性往往只需要横断面的研究10.中国发展循证医学面临的挑战()A绝大多数临床试验在非华人群体中完成B 绝大多数医学文献以英文发表C 多数临床医生检索证据的意识和能力较低D 我国现行的医疗卫生体系布局和发展不平衡E 以上均是11.循证医学的基础是(ABCDE)A 素质良好的医生B 当前最佳的研究证据C 临床流行病学的基本方法和知识D 必要的医疗环境E 患者的参与及合作12.下列关于Cochrane协作网正确的描述是(BDE)A Cochrane协作网是一个营利性且独立的国际组织B 1993年在英国成立C Cochrane协作网是Cochrane图书馆的主要产物D 可以制作、保存、传播和更新医疗卫生各领域防治措施的系统综述E Cochrane协作网为WHO的卫生决策提供建议13.以下提高了循证医学证据的质量的是(ACDE)A RCT报告标准B 动物试验伦理制度C 临床试验注册制度D 系统综述的报告标准和注册制度E meta分析的报告标准和注册制度14.“循证医学”在中国的发展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BD)A “循证医学”这一术语首次在中国由王吉耀教授正式提出B 中国第一个Cochrane中心成立于1996年C 中国临床试验注册中心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成立D 中国第一个Cochrane中心成立于复旦大学E 2000年11月广州成立了广东省循证医学科技中心15.循证医学实践的步骤包括(ABDE)A 提出临床问题B 检索和收集现有最好证据C 获取患者的情况和意愿D 评价证据的准确性和结论的外推性E 制定临床的合理方案第二章临床实践中1.临床问题不包括(D)A目标人群B 重要的干预措施C 干预措施D 动物试验的结果E 干预措施对临床经济学影响2.对于高发与多发病例,我们重点研究的临床问题是(C)A 诊断问题B 病因问题C 预防问题D 治疗问题E 预后问题3.关于临床问题的来源,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B)A 循证医学的临床问题是围绕临床决策的B 疾病的临床表现属于临床发现C 临床问题可以涉及临床的各个方面D 正常参考值也属于临床问题的一种E 生命质量属于疗效评估的问题4.对于疾病预后的研究最佳的研究方法是(A)A 队列研究B 病例对照研究C RCTD 病例报告E 横断面研究5.关于构建好的临床问题,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A)A 背景问题的构建按PICO原则确定B PICO原则一般包括4个基本部分C 有的临床问题没有对比措施D 研究对象的描述必须简洁、准确E 干预措施必须具有专指性6.如何构建好的临床问题(E)A 为临床决策服务为根本B 结合临床实践多思考C 掌握构建良好临床问题的要素D 合理确定临床问题的范围E 以上均是7.如何选择优先回答的临床问题(E)A 根据对病人生命健康的重要性B 根据临床实践的重要性C 根据与临床工作需要的关系D 根据在有限时间内能解决的程度E 以上均是8.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B)A 提出问题是查找证据的第一步B 提出问题只针对研究者而言C 好的临床问题需要结合可靠的研究方法D 根据临床问题才能制定证据的搜集策略E 提出问题是循证医学的第一步内容9.既是循证医学的研究者又是应用者的是(E)A信息工作者B 统计学家C 患者D 社会学家 E 临床医生10.临床上患者主要关注的临床问题不包括(C)A 病因B 治疗方案C 患病率D 预后情况E 诊断措施11.提出临床问题的重要性在于(ABCD)A 提出好的问题能保障临床研究的质量B 有助于解决临床问题的针对性C 有助于制定证据收集的策略D 有利于医学的发展E 是修订临床实践指南的基础12.临床问题来源包括(ABCDE)A临床表现B 病因研究C诊断研究D治疗与预后E自身提高13.临床问题的分类包括(BD)A 病因学问题B背景问题C 预防问题D 前景问题E 经济学问题14.PICO原则的内容包括(BCDE)A评价B病人C干预措施D结局E比较15.找准临床问题需要具备(ABCDE)A综合分析和判断能力B人文科学和社会、心理知识C 扎实的临床基本技能D 对患者的责任心E 丰富的医学基础知识第三章临床科研方法学1.科研选题遵循的基本原则不包括(E)A 创新性B科学性C实用性D可行性E前瞻性2.设立对照的目的(E)A 保证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B 避免受试者产生安慰剂效应C 避免研究者或受试者的测量性偏倚和主观偏见D 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重复性E 使研究基线情况保持一致具有可比性3.关于研究对象的确定,不准确的说法是(B)A 根据一定诊断标准确定的目标人群B 纳入标准相当于诊断标准C 必须符合纳入标准D 不可能纳入各型患者进行研究E 会影响研究结论的可靠性4.样本量的估算以下说法正确的是(D)A 样本量越大,越容易得到假阴性结果B 第I类错误的概率通常设定0.1C 检验效能=1-αD 治疗措施的效应差别越大,需要的样本数越少E 样本量越大越好5.随机化的目的(A)A 保证试验组和对照组具有相似的临床特征和预后因素B 为了证明两组结果差异和程度C 使得研究基线保持一致D 为了消除非试验因素的干扰E 避免测量性偏倚和主观偏见6.关于安慰剂效应,以下说法错误的是(C)A 对照组给予安慰剂以达到盲法效果B 安慰剂效应是一种非特异性效应C 安慰剂组不会出现不良反应D 可以由于环境、心理因素引起E 安慰剂一般见于治疗性研究7.以下说法正确的是(B)A 前人研究过的问题就没有创新性了B 合适的研究方法能够体现临床研究的科学性C 科学性设计是整个科研过程的纲领D RCT的可行性优于队列研究E诊断方法的研究可以采用病例对照研究8.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C)A 资料搜集必须全面、客观、准确B 资料整理指的是将原始资料按照一定的方法转化成可分析的数据格式C 统计推断指的是对估测数据的数量特征进行客观如实的描述和表达D 要根据推断目的、资料性质、实验设计类型、样本大小选择统计分析方法E 结果总结和报告的方式包括科研论文撰写和课题鉴定总结9.以下说法错误的是(E)A偏倚就是系统误差B 偏倚主要分为选择、信息、混杂偏倚C 入院率偏倚属于选择偏倚D 多中心研究方法可以减少入院率偏倚E 志愿者偏倚属于混杂偏倚10.关于临床研究的伦理考量,以下说法不准确的是(A)A 从伦理学考量,治疗研究不能按照试验性研究来设计B 研究对象要有充分知情同意C 尽量规避伦理上弱势群体和特殊人群D 不能将明显有害因素作为干预因素E 使研究对象尽可能多获益,少承担风险11.临床实践EBM的步骤包括(ABCDE)A 提出临床可回答的问题B 寻找证据C 评价证据的可靠性D 将证据应用于临床实践E 评价实践效果12临床研究的基本程序包括(ABCDE)A 选题B设计C观察和实验D资料整理和数据分析E总结13临床研究的基本要素(BCD)A 研究目的B 研究对象C 研究因素D 效应指标E 研究方法14.临床研究的基本原则包括(BCDE)A 前瞻B 重复C 对照D 随机E 盲法15.我国卫计委第11号令“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审查办法”的基本原则包括(ABCDE)A 坚持生命伦理的社会价值B 合理的风险和获益比例C 知情同意书规范D研究方案科学E 尊重受试者权力第四章临床研究证据的评价1.检索研究证据是,可采取以下原则将临床问题转化为可检索的问题(B)A FIREE原则B PICO原则C PICOS原则D RCT原则E S原则2.下面哪项是治疗性研究的基本特点(B)A全面性 B 可靠性 C 有效性 D 逻辑性 E 无害性3.关于盲法原则的描述错误的是(E)A 指的是研究者或受试者都不知道试验对象的分配情况B 包括单盲、双盲、三盲C 避免研究者或受试者的测量性偏倚和主观偏见D “三盲”指的是研究者、受试者、资料分析者均不知道分配情况E 使研究基线情况保持一致具有可比性4.关于研究终点的选择,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A)A 与随访期限无关B 评价治疗性干预措施的效果C 观察期过短,易造成假阴性和假阳性的结果D 测量指标通常包括硬指标和软指标E 远期疗效的观察增加了随访难度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B)A 第I类错误通常设定为α为0.05B 第II类错误指的是“拒真错误”C 样本量越大,会增加人力、物力、时间和经济的浪费D 当样本量固定时,α愈小,β愈大E 要同时减小α和β,只有增加样本量6.保证研究组和对照组的可比性的方法不包括(C)A 严格的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B 意向性分析C 增加样本量大小D 采用配对、分层、随机分组的方法E 避免沾染和干扰偏倚影响7.真实性评价指标不包括(C)A 是否是真正的随机对照研究B 意向性分析C 有效性D 依从性E 可比性8关于可信区间,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A 可信区间的准确度反映应在区间的宽度B 99%CI准确度优于95%CIC 当样本含量确定时,准确度和精密度是互相矛盾的D 可信区间的准确度反映在(1-α)E 区间的宽度越窄越好9.以下指标判读正确的是(C)A 如果患者不依从率超过10%,将导致研究效果无法进行判断与评价B 相对危险度下降大于10%才有临床意义C ARR越大越好,越具有临床意义D 通常采用P<0.05表示研究中的效果差异来自单纯机遇的可能性大于5%E 95%CI越宽,对于真实RRR估计越准确10.以下说法错误的是(D)A 治疗性研究中途丢失部分观察患者,称为失访B 统计学意义是分析观察组与对照组间的差异,是否来自干预措施本身的作用C 研究分析报告中应尽可能详细地报告干预措施的内容和具体方法D 治疗性研究结果的评价不包括干预措施的副作用评价E 随机对照研究的临床意义优于非随机对照研究11.下面那些是治疗性研究评价的评价标准(ABCDE)A 是否是真正的随机对照研究B 被研究的对象是否明确C 是否观察和报告了全部的研究结果D 研究中干预措施内容是否明确E 研究结果是否包括了全部的纳入对象12.下面哪些是影响治疗性研究结果的主要因素(ABC)A 对照及安慰剂效应B 沾染与干扰C 样本大小D 随访期限E 终点选择13.治疗性研究常用的设计方案不包括(DE)A 随机对照试验B 队列研究C 历史性对照研究D横断面研究E多因素研究14.设立对照的方法包括(ABCD)A交叉对照B同期随机对照C历史性对照D序贯试验E组内对照15.治疗性研究的步骤包括(ABDE)A研究对象的选择 B 样本大小的估计C随机分组D 效果衡量指标的选择终点的选择E 终点的选择第五章循证医学指导下的临床实践指南1.临床实践指南的定义是(D)A 某些专家的个人见解B 多学科专家代表组成的团队针对具体临床问题的诊疗方案进行共识的结果C 学术组织形成的医疗文件D 指人们针对特定的临床情况,系统制定出帮助医生和患者做出恰当处理的指导意见E 临床诊断、治疗、预后评估的科学依据2.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C)A临床循证指南是在循证医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B 早期临床实践主要参考教材和实践经验C 专家共识优于临床实践指南D 好的临床指南应具备真实性、可靠性、实用性E 临床指南必须多学科参与制定3.关于临床实践指南的现况,以下说法错误的是(E)A 中国临床循证指南的占比很小B 指南每年在不断更新C 绝大多数临床研究在非华人群体中完成D 指南提高更安全、可靠的临床诊治方法E 临床规范诊疗等同于临床实践指南4.临床实践指南的应用正确的是(D)A指南在某些情况下等同于法规B 所有符合指南适用对象的患者必须按照指南要求进行诊治C 医生是临床实践指南应用的中心D 指南的实施必须通过患者的同意和依从E 指南和个体化治疗相矛盾5.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A 临床实践指南可以解决患者的所有临床问题B 临床医师可以根据某些患者特殊情况超越指南以达到个体化治疗C当多个指南推荐意见不同的时候要结合国情、患者意愿、医疗条件等综合考量D国际指南需要结合国情改编后应用E临床医师在指南应用的过程中可以寻找新的临床问题6.牛津循证医学中心证据推荐级别分为几级(B)A 3级B 4级C5级D6级E7级7.指南的实用性需要综合考量以下哪一条除外(C)A 结论的科学性B指南实施的成本效益C 旧版指南的意见D医疗机构的条件E患者的意愿和依从性8.指南制定的文献来源不包括(E)A随机对照研究文献 B meta分析C描述性研究文献D系统评价E文献综述9.以下说法不正确的是(D)A制定临床循证指南的第一步是提出问题B 专门工作小组包括临床医学专家、临床流行病学专家、临床经济学专家等C 二次研究包括meta分析和系统综述D 专家意见通常使用集中讨论的形式获得E 专家意见也有变异度较大的时候10.以下哪一项不是循证医学指导下的临床实践指南的意义(A)A强调临床医生的经验价值B 为患者提供最佳的诊断治疗C 有效规范了医生的医疗行为D 有利于临床医生的继续教育E 便于相关部门的医疗质量控制11.临床实践指南出现的背景(BCE)A教科书已经失去了其指导意义B临床实践的差异性C有限的医疗资源不能满足医疗保健的巨大需求D个体化诊疗的需求增加E 医疗措施的不当使用12.临床实践指南的目的包括(ABCDE)A提高医疗质量B减少医疗水平的差异C减少不合理医疗费用D作为医疗保险机构掌握医疗政策的凭据E 为政府对医疗机构进行质量检查提供依据13.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方法包括(ABCD)A 非正式的共识性方法B 正式的共识性方法C 明晰临床实践指南制定法D 循证医学制定临床指南的方法E汇总多学科专家的意见14.临床实践指南制定的步骤包括(ABCDE)A成立专门工作组 B 收集文献和系统评价 C 征求专家意见D 评估诊断治疗意见的政策问题和临床应用问题E 定稿、出版和更新修正15.临床实践指南的评价标准(CDE)A有效性B独立性C科学性D合理性 E 实用性。
第二章 药物性状检查与鉴别实验 - 2
特点:专属性强,应用较广(固体、液体、气体);
主要用于组分单一、结构明确的原料药,以及结构
相近的同类药物。 方法: 标准图谱法:按指定条件绘制供试品的红外图谱,与《药品 红外光谱集》中的相应标准图谱对比,如果峰位、峰形、相 对强度都一致时,即为同一种药物。 对照品法:将供试品与对照品在相同的条件下绘制红外图
(六)质谱法
将被测物质离子化后,在高真空状态下按离子的质荷比 (m/z)大小分离,而实现物质成分和结构分析的方法。用
于药物的定性鉴别和定量测定。
(七)X射线粉末衍射法
利用晶体对X射线的衍射效应来进行定性、定
量分析的方法。
用于结晶物质的鉴别,将供试品与参照品的X
射线粉末衍射图进行比较。
第二节 药物的鉴别试验 三、鉴别的方法 (三)色谱法 1. 概念:利用不同物质在不同色谱条件下,产生各自的 特征色谱行为(比移值或保留时间)进行的鉴别试验
第二章 药物的性状检查与鉴别试验
第二节
药物的鉴别试验
第二节 药物的鉴别试验 一、鉴别的目的、意义
根据药物的组成、结构、理化性质,利用物理化学及生 物学等方法来判断药物真伪的分析方法。 主要目的:判断药物的真伪,是药品检验中的首项工作
第二节 药物的鉴别试验 二、分类 (一)一般鉴别试验
依据某一类药物的化学结构或物化性质的特征,通过化学反应来 鉴别药物的真伪。 无机物: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特殊反应 有机物:典型的有机官能团反应。
第二节 药物的鉴别试验 二、分类
钠盐 焰色反应:显鲜黄色 焦锑酸钠反应: 钠离子+焦锑酸钾→致密的沉淀焦锑酸钠↓
无机金属盐(Na, K, Ca)
焰色反应:Na显鲜黄色;K显紫色;Ca显砖红色
第二节 药物的鉴别试验 二、分类
第二章农业试验设计概述
第二章
第二节 试验计划和试验方案的拟定
一、试验种类
(1)单因素试验:在同一试验中只研究某一因素的若 干处理称为单因素试验。
(2)多因素试验:在同一试验中同时研究两个或两个 以上的因素,各个因素都分为不同水平。
(3)综合性试验:综合试验方案是把若干因素的不同 水平组在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整体,形成一个综合因子, 由此构成一项试验处理,与另外一个综合因子进行比较 的试验。
试验观察指标必须选得准,因为它关系到试验结果 能否回答所研究的问题。例如对几个甘薯品种作比较试 验,用鲜重作为产量指标就不很妥当。因为不同的品种 含水量会很不相同,如果采用干物重或切干率作指标就 较为合适。
生物体有多种性状和特征,为了要从多方面说明问 题,可以选多个指标,但一定要适当,并不是多多益善。
和无限总体。如研究泰山小麦一号的株高,那么所有泰山 小麦一号的株高构成一个总体。
样本:从总体中抽出的一部分个体叫样本。样本中所 包含的个体数目叫样本容量。
总体
有限总体
总体中包含的个体是有限的。如一个玉米 田的所有果穗,一个畜群的头数等。
总体中的个体是无限个。如某一品种粒
无限总体 重,一块农田中小麦的株数。
(2)一个因素内各简单效应的平均数称平均效应或叫主效应 ,简称主效。如此例中,N的主效为(6+10)/2=8,P的主效 为(8+12)/2=10。
(3)两个因素简单效应间的平均差异称为交互作用效应,简 称互作。它反映一个因素的各水平在另一因素的不同水平中反 应不一致的现象。如此例中,N与P的互作效应可以用下面的 四个图来表示。
简单效应
效应 主效应
互作效应
实验 因素 AP
BP
22实验数据,用以解释各种效应
第二章药物的鉴别试验
与对照图谱比对。
注意事项 :
1)压片法影响因素较多,注意制备条件对图谱形状及各谱带相
表对该药物化学结构的确证。
第二节、鉴别试验的项目
一、性状(description)
包括外观、溶解度、物理常数等。
二、一般鉴别试验(General identification test)
三、专属鉴别试验(Specific identification test
一、性状
(一) 外观:聚集状态、晶型、嗅味
构部分的各个药物单体。
第三节 鉴别方法
化学鉴别法 鉴 别 方 法
呈色反应鉴别法 沉淀生成反应鉴别法 荧光反应鉴别法 气体生成反应鉴别法
测定生成物的熔点
紫外、红外、近红外、
光谱鉴别法
原子吸收、质谱、核磁、X-射线 薄层色谱鉴别法
色谱鉴法
HPLC、GC鉴别法 纸色谱鉴别法
显微鉴别、生物学法、指纹图谱
(1)薄层扫描法(TLC):对照品比较法
(2)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气相色谱法
供试品和对照品色谱峰保留时间一致。
四、显微鉴别法
适用于中药及其制剂的鉴别,通常采用显微镜对药 材的(饮片)切片、粉末、解离组织或表面制片, 以及含饮片粉末的制剂中饮片的组织、细胞或内含 物等特征进行鉴别的一种方法。 选择有代表性的供试品
偶然做一两次的分析或分散性样品的分析则不太适
用。因为建立近红外光谱方法之前必须投入一定的
分析化学 第二章 定量分中误差和数据处理
例
用沉淀滴定法测定纯NaCl(0.6066)中氯的质量
分数,得到下列结果:0.5982,0.6006,
0.6046,0.5986,0.6024。
则平均结果为_______ 0.6009 ____;
平均结果的绝对误差为_____-_0__._0057 ____;
相对误差为___ -0.94%_____;
(1)系统误差产生的主要原因(或分类) :
a. 方法误差 b. 仪器误差 c. 试剂误差 d. 操作误差
e. 主观误差
a.方法误差
这种误差是由于分析方法本身所造成的。例如: 在重量分析中,沉淀的溶解损失或吸附某些杂质而产 生的误差;在滴定分析中,反应进行不完全,干扰离 子的影响,滴定终点和化学计量点的不符合,以及其 他副反应的发生等,都会系统地影响测定结果。
0.0,+0.1, -0.7,+0.2,-0.1,-0.2, +0.5,-0.2,+0.3,+0.1 两组数据平均偏差均为0.24
(二)标准偏差和相对标准偏差
近年来,在分析化学的教学中,愈来愈广泛地采用数理统 计方法来处理各种测定数据。在数理统计中,我们常把所 研究对象的全体称为总体(或母体);自总体中随机抽出 的一部分样品称为样本(或子样);样本中所含测量值的 数目称为样本大小(或容量)。例如,我们对某一批煤中 硫的含量进行分析,首先是按照有关部门的规定进行取 样、粉碎、缩分,最后制备成一定数量的分析试样,这就 是供分析用的总体。如果我们从中称取10份煤样进行平 行测定,得到10个测定值,则这一组测定结果就是该试 样总体的一个随机样本,样本容量为10。
0.0,+0.1, -0.7,+0.2,-0.1,-0.2, +0.5,-0.2,+0.3,+0.1 S2=0.33
2第二章-试验数据的表图表示法1
维生素E消耗
天然维 生素E,
药品 化妆品 食品 其它
维生素E消耗
合成维 生素E
天然维 生素E,
药品 化妆品 食品 其它
14
④ XY散点图
用于表示两个变量间的相互关系,从散点图可以看出变量关系的统 计规律
图2-7可以看出散点大致围绕着一条直线散布 图2-8可以看出散点大致围绕着一条抛物线散布
15
M 2mm 2mm 10(mm / 单位pH值) pH 2pH 0.2
纵轴比例尺为:
MA
2mm 2A
2mm 0.01
100 (mm / 单位吸光度 )
可见图2-13的比例尺是合适的 结论:溶液的pH值对吸光度有较大影响
30
XY散点图
注意以下几点
在绘制线图时,要求曲线光滑,并使曲线尽可能通过 较多的实验点,或者使曲线以外的点尽可能位于曲线 附近,并使曲线两次的点数大致相等
定量的坐标轴,其分度不一定自零起,可用低于最小 实验值的某些整数作为起点,高点亦如此
坐标轴上必须标明该坐标轴所代表的变量名称、符号 及所用的单位,一般用纵轴代表因变量
21
例2-1
但是若采用对数坐标系则可以得到比较清楚的曲 线如图2-10。如果将上述数据取对数可得到表2-4 所示的数据,根据这组数据在普通直角坐标系中 作图,得到图2-11。
22
例2-1
比较图2-10和图2-11,可 以看出两条曲线是一致的。 所以没有对数坐标值的情 况下,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处理数据。
23
3、坐标比例尺的确定
坐标比例尺是指每条坐标轴所能代表的物理量的 大小,即坐标轴的分度。
比例尺选择不当会导致图形失真,从而导致错误 的结论
要求:
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指南与实践效果评估
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指南与实践效果评估1. 前言在幼儿园教育中,科学实验活动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教学方法。
通过科学实验活动,幼儿可以在实践中感知世界,培养好奇心和观察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同时也可以增强幼儿对科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科学实验活动在幼儿园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而如何进行科学实验活动、制定科学实验活动指南并对其实践效果进行评估是当前幼儿园教育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2. 科学实验活动指南的制定1. 确定实验主题在制定科学实验活动指南时,首先需要确定实验的主题。
为了吸引幼儿的兴趣,实验主题应具有趣味性和启发性,同时也要与幼儿园的教育目标相符合。
2. 设计实验内容对于幼儿园的科学实验活动,实验内容要求具有趣味性和实用性。
实验内容要与幼儿的认知水平相适应,不能过于复杂,但又不能缺乏挑战性。
3. 确定实验流程在制定科学实验活动指南时,需要逐步确定实验的流程。
实验流程要求清晰明了,方便老师进行指导,同时也要注重实验的安全性。
3. 科学实验活动的实践效果评估1. 观察幼儿的参与状况在进行科学实验活动时,需要观察幼儿的参与状况。
通过观察幼儿的参与度和表现,可以初步评估科学实验活动的吸引力和趣味性。
2. 收集幼儿的学习成果科学实验活动结束后,需要收集幼儿的学习成果。
通过观察幼儿的实验报告、作品或者口头表达,可以评估幼儿对实验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3. 老师和家长的反馈在科学实验活动结束后,可以向老师和家长征求意见和建议。
他们可以提供对实验活动的整体评价,包括实验内容的趣味性、适宜性和实用性等方面的建议。
4. 个人观点与理解对于幼儿园科学实验活动指南与实践效果评估,我认为核心在于活动的设计和实践效果的评估。
在设计活动时,要注意把握幼儿的认知水平和兴趣点,选择合适的实验主题和内容。
在实践效果评估中,需要综合考虑幼儿的参与状况、学习成果以及教师和家长的反馈意见,从多个角度评价实验活动的效果,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指导和借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V
(n1 1)V1 (n2 1)V2 n1 n2 2
x/ n
落在[θ1,θ2]的概率为 1-α=95% α/2 -Zα/2 1-α α/2 0 Zα/2
由给定的 α 查标准正态分布表得-Zα/2,Zα/2 则:-Zα/2< /
x n
< Zα/2
得: x Z / 2 . / n x Z / 2 . / n α=0.05,Zα/2= Z0.025=1.96,代入上式得: 13-1.96×0.3/2<μ<13+1.96×0.3/2 12.71<μ<13.29
x n
< Zα/2
// u
9515.1 x/n 14.0 1.64 在区间内。 .05 / 6
得:-0.18<( x )<0.18;
( x =14.95-15.1=-0.15)
故:H0 成立,即样本与总体得均值差在(-0.18,0.18)区间内。合格! 如果: x =15.3,则: x =0.2 x =14.8,则: x =-0.3 // u=2.19 // u=-3.29
则:H0 不成立,应停止生产,查找原因。
第4章 试验结果的比较与评价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例 2:钢筋直径 σ=2.6mm,取 100 个样 x =11.2mm,可否 认为平均直径>10mm?(α=0.05)? 解:(1)假设 H0 成立:μ=10mm;H1 成立:μ>10mm (2)由 α=0.05,查表得 Zα=1.64 单边检测 n=100; x =11.2; σ=2.6 (3) u
分布,在统计学的许多方面有着重大的影响力。若随机变量X服从一 个数学期望为μ、标准方差为σ2的高斯分布,记为:则其概率密度函
数为正态分布的期望值μ决定了其位置,其标准差σ决定了分布的幅度。
因其曲线呈钟形,因此人们又经常称之为钟形曲线。我们通常所说的 标准正态分布是μ = 0,σ = 1的正态分布。
第4章 试验结果的比较与评价
第4章 试验结果的比较与评价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2.u 检验法
用途:用于总体的均值检验, 两个总体均值比较。 (即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应用条件: ① 总体分布必须是正态分布; ② 比较两总体均值时,两总体是独立的正态总体; ③ 已知总体方差 σ2; ④ 若 σ2 未知,则样本量 n>30 时,样本方差可以代替总体方差。 1) 单总体均值检验 检验统计量: u 样本:x1,x2…xn
试验设计与方法
试验结果的比较与评价
主讲:林颢 江苏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 Email:linhao@
第4章 试验结果的比较与评价
统计量中的各种分布
正态分布
正态分布(normal distribution)又名高斯分布(Gaussian
distribution),是一个在数学、物理及工程等领域都非常重要的概率
第4章 试验结果的比较与评价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例:已知正态总体 ~N(μ,0.09),随机抽样 4 个独立的观察值: x1=12.6,x2=13.4,x3=12.8,x4=13.2 求总体均值 μ 的置信区间(α=0.05)。
ˆ x xi / 4 13
x ~N(μ,σ2/n)----> x ~ N (0,1) (将非标准正态分布--标准正态分布) / n
第4章 试验结果的比较与评价
标准正态曲线
标准正态曲线N(0,1)是一种特殊的正态分布曲线,以及标准正 态总体在任一区间(a,b)内取值概率
“小概率事件”和假设检验的基本思想 “小概率事件”通常指发
生的概率小于5%的事件,认为在一次试验中该事件是几乎不可能发生 的。这种认识便是进行推断的出发点。
关于这一点我们要有以下两个方面的认识:一是这里的“几乎不可
χ2(n)分布概率密度
12
n1
2 2
n2
)
f(χ2(n))
第4章 试验结果的比较与评价
正态分布总体中各种统计量的分布
4.t 分布
若 x~N(0,1),y~χ2 (n),且 x、y 互相独立, 则t
n=10 n=4 n=1
x ~ t (n) 分布,记作 t~t(n)。 y/n
定理:若 x1,x2…xn 是正态总体 N(μ,σ2)的一个子样, 则: t
(x ) ~ t (n 1) 分布, V /n
其中: x 样本均值;μ 总体均值;V 样本方差;n 样本数。
第4章 试验结果的比较与评价
正态分布总体中各种统计量的分布
t 分布性质:概率分布以 t=0 对称,类似正态分布。 n---->大,趋近于 N(0,1)分布 n---->小,与 N(0,1)分布差别越大。 当: x1,x2…xn y1,y2…yn 分别从总体 N(μ1, σ 2) N(μ2, σ 2) 抽取的样本, 两者相互独立,σ 相同
能发生”是针对“一次试验”来说的,因为试验次数多了,该事件当 然是很可能发生的;二是当我们运用“小概率事件几乎不可能发生的 原理”进行推断时,我们也有5%的犯错误的可能。
第4章 试验结果的比较与评价
正态分布总体中各种统计量的分布
目的:了解各种分布特点以处理各种情况的统计检验。 中心极限定理:若 x1,x2…xn 互相独立,且遵循相同的分 布(可非正态分布),但存在总体均值 μ 和总体方差 σ2,则其 均值 x 的分布随着 n 的增大而逐渐近似正态分布 N(μ, σ2/n)。 当测定值严重不对称分布, n>30 可以认为:x ~N(μ, σ2/n)
F (n1, n2 ) 1 F1 (n2 , n1 )
F(n1,n2)分布概率密度
第4章 试验结果的比较与评价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1.参数估计
目的:根据样本的数据估计总体中的未知数,从而认识总体。 方法:点估计、区间估计。 1)点估计:用一个样本统计量的单一数值估计一个未知总体参数。 常用的方法有: (1) 图估法:是利用概率纸作图的方式估计参数。 (2) 数字特征法(矩法):用样本均值估计总体数学期望,样本方差估计总体
1.均值分布
已知 x~N(μ,σ2),其样本为 x1, x2…xn, 则 x ~N(μ,σ2/n), (其中方差随 n 的增大缩小为 σ2/n,p67)
F(x)
x (n)
第4章 试验结果的比较与评价
正态分布总体中各种统计量的分布
2.均值差的分布 已知: x11, x12, …x1n1 ~ N(μ1, σ12) x21, x22, …x2n2 ~ N(μ2, σ22 则其均值差: ( x1 x2 ) ~ N ( 1 2 , 3. χ2 分布 若总体 x~ N(0,1), 其样本为: x1, x2…xn 当 T= x12, x22, …xn2 则: T~ χ2(n)分布, 即 T 服从 n 自由度的 χ2 分布。
x ~ t (n 1) V/ n
第4章 试验结果的比较与评价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单总体均值检验时, tα(单边检验)或 tα/2(双边检验), 据 α 或 α/2 及自由度 n-1 查 t 分布表求得临界值 tα 或 tα/2。 例 1:为检验安眠药的疗效,抽取 10 名病人服用,平均睡眠增 加 0.82h,σ=1.25h,问疗效(α=0.05)? 解: 病人服药后增加的睡眠 x~N(μ, σ2)。 n=10(<30)采用 t 检验。 假设:H0: μ=0;H1: μ>0 单边检测
正态分布特点
正态分布一种概率分布。具有两个参数μ和σ2的连续型随机变量的 分布,第一参数μ是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的均值,第二个参数σ2是此 随机变量的方差,所以正态分布记作N(μ,σ2 )。 服从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的概率规律为取与μ邻近的值的概率大 , 而取离μ越远的值的概率越小;σ越小,分布越集中在μ附近,σ越大, 分布越分散。 正态分布的密度函数的特点是:关于μ对称,在μ处达到最大值, 在正(负)无穷远处取值为0,在μ±σ处有拐点。它的形状是中间高两 边低 ,图像是一条位于x轴上方的钟形曲线。当μ=0,σ2 =1时,称为标 准正态分布,记为N(0,1)。
x 0.82 0 计算: t V / n 1.25 / 10
由 α=0.05 查 t 分布表:t0.05 得:t>t0.05,H0 不成立,H1 成立,此药有疗效。
第4章 试验结果的比较与评价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2)两个总体均值显著性检验 统计量:
t
( x1 x2 ) ( 1 2 ) ~ t (n1 n2 2) V V n1 n2
ˆ x; 方差。即:估计 μ 和 σ2;就是:
ˆ2 V
(3) 极大似然法:是在待估参数 θ 的一切可能值中取出一个,以样本观察
ˆ 称为 θ 的极大似然估计。 结果概率最大的值作为 θ 的估计值,此估计值 θ
第4章 试验结果的比较与评价
参数估计与假设检验
2)区间估计 样本估计总体,得到是近似值,要了解真值(如μ) ,在置信度为 1-α 所 在区间内的可靠程度,这种估计称为区间估计。 (1)置信区间: 设总体分布中含有一个未知参数 θ, 若由样本确定的两个统计量 θ1(x1,x2…xn),及 θ2(x1,x2…xn)对于给定值 α(0<α<1)有 P(θ1<θ<θ2)=1则:称区间(θ1,θ2)为真值 θ 的 1-α 置信区间, 1-α α/2 α/2 称 θ1 为置信下限,θ2 为置信上限, 称 1-α 为置信水平, 称 α 为显著性水平,为真值不落在置信区间的概率。 (2)显著性水平 α α 的大小是根据问题的要求而定。 一般工程问题,α 常取为 5%,即要求从样本估计总体有 95%正确, 在进行重大决定时 α 取为 1%或更小。 α 又称危险率:是真值不落在(θ1,θ2)内的概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