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及环境建设指南
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操作须知
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项培训注册与学习操作须知各参培教师:根据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项培训的相关要求,现将参加此项培训的操作方法介绍于后,请各位教师认真阅读以下内容,按相应操作要求参加远程培训!一、注册与激活:1、登录网址:(方法一)登录:(四川省教育资源公共平台)点击“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图片后出现:点击“学员登录”后出现:接着进行如下操作:(方法二:直接登陆)选择“注册”后,进入下页:2、注册:依次输入相应的内容(账号..由县国培办根据上面要求统一下发)..及密码后,点击“提交”后,进入下页:(账号激活)3、激活账号此界面要求输入教师资格证号(因个别教师未及时提供教师资格证号,所以临时编写了一个,凡以LSJS开头的均为临时编写的,待以后向镇校教科室提供后更改。
),点击“提交”后,当出现“激活成功”时,表示账号激活成功了。
(请老师们务必牢记账号、密码!)二、学习:当参培教师注册账号被激活后,方可进行网上学习。
登录:有两种方法(见前述)简捷登陆:依次输入成功注册并激活的个人账号、登录密码、验证码后点击“登录”后将出现:点击“我的信息”后将在右侧出现:(此处如果有些项目信息不正确,待以后再由各镇校核实后上报再行修改。
)点击“我的培训”出现:(1)培训签到:(首次进入界面须签到)(2)诊断测评:(很关键的哟)点击“去诊断”后出现:点击“确定”即可进行培前诊断评价工具中共设92个问题,请参培老师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选择“属实”、“不属实”或“不确定”,平台会根据诊断结果提供学习内容。
(每位参培教师有且仅有....一次机会参与诊断!)说明:每个培训项目均须先进行诊断!(3)远程培训:选择培训项目,点击右侧的“去培训”即可开始远程培训。
*未尽事宜,另行通知*祝各位老师学习愉快!威远县国培项目办公室 2014.11.10温馨提示:如有疑问:请致电。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学习类APP等移动应用程序专项整治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学习类APP等移动应用程序专项整治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四川省教育厅•【公布日期】2019.01.10•【字号】川教函〔2018〕16号•【施行日期】2019.01.1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教育督导正文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开展学习类APP等移动应用程序专项整治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川教函〔2018〕16号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近年来,随着移动互联网快速发展,一些含有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及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等内容的APP进入部分中小学校园,影响学生身心健康和正常学习。
为营造良好的“互联网+教育”育人环境,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教育厅决定自即日起至2019年1月31日开展学习类APP等移动应用程序专项整治行动。
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高度重视清理整治违法违规学习类APP等移动应用程序,事关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保护。
各地要充分认识专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将学习类移动应用程序纳入管理,引导学校、教育培训机构、学生合理使用学习类移动应用程序。
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工作方案,明确责任分工,依法依规开展专项整治工作,坚决防止有害APP进入校园。
二、全面排查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中小学校要结合四川省教育厅重大事项督办通知要求认真排查,对中小学生使用APP情况进行摸排和自查,重点排查学习类、社交类青少年使用较多的移动应用程序,及时掌握校园学生使用移动应用程序基本情况,建立工作台账,凡发现包含色情暴力、网络游戏、商业广告等内容及链接,或利用抄作业、搞题海、公布成绩排名等应试教育手段增加学生课业负担的APP,要立即停止使用,退订相关业务,卸载APP,取消关注有关微信公众号,依法清理整顿传播色情、低俗信息等违法违规和不良信息的移动应用程序。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及环境建设指南》的通知-川教函〔2017〕220号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及环境建设指南》的通知正文:----------------------------------------------------------------------------------------------------------------------------------------------------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及环境建设指南》的通知川教函〔2017〕220号各市(州)教育行政部门:近年来,各地认真实施《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行动计划(2011-2020年)》,加快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步伐,教育信息化已成为有效破解教育均衡发展、提高教育质量等难题的重要手段,成为推动教育变革与创新的重要抓手。
但在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应用中,由于缺乏全面系统的科学指导,一些地方和学校在“深度融合”和“应用驱动”等方面仍然存在较大差距,重视硬件建设、轻视软件应用的问题还比较突出,影响了教育信息化作用的发挥,制约了教育信息化的持续健康发展。
为进一步加强对全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建设的指导,依据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三五”规划》的有关要求,结合我省实际,制定了《四川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及环境建设指南》(以下简称《指南》)。
《指南》适用于我省所有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含九年一贯制学校)及普通高中学校。
各地要按照《指南》要求,结合实际统筹推动本地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环境建设,不断提升环境建设的科学化水平;通过深化应用和融合创新,使教育信息化更好地推动教育教学理念的转变,推动教育教学的变革与创新。
现将《指南》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
实施中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报告教育厅。
附件:《四川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及环境建设指南》四川省教育厅2017年5月4日——结束——。
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
附件1四川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打造具有较高信息素养的新时代高素质教师队伍,经研究,决定组织实施全省中小学教师(含幼儿园、中职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
现制定实施方案如下。
一、总体目标采取“以点带面、分类实施、整校推进、学用融合”的推进策略,到2022年底,完成全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全员培训,构建以校为本、基于课堂、应用驱动、注重创新、精准测评的教师信息素养发展新机制,基本实现校长和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和培训指导团队信息化指导力显著提升,全面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发展。
二、主要任务1.培训全体中小学教师,提升信息化教学能力紧紧围绕多媒体教学、混合学习、智慧学习3种环境下的学— 1 —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4个维度30项信息技术应用微能力(以下简称能力点,详见附件2),分层分类开展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
到2022年底,三年内每人培训不少于50学时,其中线上课程不少于20学时,实践应用不少于30学时。
加强深度贫困县乡村教师、民族地区教师、村小(教学点)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精准帮扶。
依托“四川云教”,通过“三个课堂”等开展线上协同研修、协同教学,探索“双师教学”模式陪伴式教师培训改革,提升乡村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助力教育脱贫攻坚与均衡发展。
鼓励有条件的地区和学校应用大数据、虚拟现实、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探索跨学科、智能化教育教学改革,打造信息化教学创新团队,开展个性化教学实践探索,提升教育教学创新能力。
2.培训校长及管理团队,提升信息化领导力组建由校领导担任首席信息官(CIO),校长领衔、相关管理人员构成的学校信息化管理团队。
依据《中小学校长信息化领导力标准(试行)》,结合学校教育教学改革发展目标,以学校信息化发展规划的制订与落实为主线,分级开展面向所有学校管理团队的专项培训,提升信息化领导力。
四川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装备标准
外部信息接口类型为光纤、DDN、ADSL卫星宽带接收等,接入带宽应该满足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
实施绿色上网工程
☆接入基础教育专网并共享基础教育资源
*接入教育城域网
*共享卫星教学资源
县(市、区)级示范性小学
1间计算机网络教室(计算机不少于50台),机房面积按照1.8㎡/座设置。
多媒体备课室
多媒体投影系统
系统软件
应用软件
高中
国家级示范性高中
3间计算机网络教室(计算机不少于150台),机房面积按照1.8㎡/座设置。
备课使用的多媒体计算机不少于20套
多媒体教室3间,多媒体投影系统不少于6套
适合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相应系统软件
适合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应用软件及教学光盘
校园网管理中心面积不小于30㎡,品牌服务器不少于3台,完成综合布线,外部信息接口类型为光纤、DDN、卫星宽带接收等,接入带宽应满足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
多媒体计算机不少于6套
多媒体教室1间,多媒体投影系统不少于3套
适合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相应系统软件
配备适合信息技术教育和教学的应用软件及教学光盘
外部信息接口类型为光纤、DDN、ADSL卫星宽带接收等,接入带宽应满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
实施绿色上网工程
☆接入基础教育专网并共享基础教育资源
*接入教育城域网
同上
备注:1、高中按照36个教学班计算,初中按照24个班计算、小学按照24个班计算,计算机的数量应确保每班每课时每台机器不超过2人上机。增加班额须适当增加相应的信息技术装备。
2、“☆”表示按照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的要求,分阶段实施。
3、“*”号表示在有条件的学校实施。
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研究中心2019年度课题指南
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应用与发展研究中心2019年度课题指南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积极推进“互联网+教育”发展,落实《教育信息化十“十三五”规划》、《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等文件精神,本中心特制定2019年度课题指南。
课题申请人可参照本指南所提出的研究领域和方向,根据自身的研究基础和特长,自拟课题名称申报。
1.教育信息化与教育现代化2035理论研究
2.人工智能教育理论研究
3.网络安全与保障能力研究
4.网络扶贫扶智研究
5.建国70年来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历程、成就和经验研究
6.大数据与教育教学评价改革研究
7.智慧教育创新发展研究
8.教育治理能力理论与应用研究
9.信息化与一流学科(专业)建设研究
10.智能校园建设与管理研究
11.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与创新应用研究
12.教育资源建设、应用与服务研究
13.信息化与高校“课堂革命”理论与实践研究
14.教育管理干部信息化领导力提升策略与机制研究
15.智慧教育示范区建设与应用研究
16.师生信息素养培养与提升研究
17.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理论与实践研究。
2024-2024年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南
2024-2024年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指南目标本指南的目标是为学校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提供指导,帮助学校实现教育信息化的全面发展。
背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互联网的普及,教育信息化已经成为学校发展的重要方向之一。
通过合理利用信息技术,可以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加强学校管理等方面的工作。
建设原则- 独立决策:学校的信息化建设决策应独立进行,不依赖用户的帮助和意见。
- 简单策略:学校应采用简单的策略进行信息化建设,避免法律复杂性的问题。
- 透明可信:所有引用的内容都应能够得到确认,不引用无法确认的内容。
建设步骤1. 制定信息化建设规划:学校应制定详细的信息化建设规划,明确目标、策略和实施计划。
2. 优化基础设施:学校应优化网络设备、服务器、电脑等基础设施,确保信息化建设的基础条件。
3. 教师培训与支持:学校应加强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和支持,提高教师的信息素养和教学能力。
4. 教学资源建设:学校应积极推进教学资源的数字化建设,建立和完善教学资源库。
5. 学生研究平台:学校应建立学生研究平台,提供在线研究资源和交流平台,促进学生的自主研究和合作研究。
6. 学校管理系统:学校应建立完善的学校管理系统,提高学校管理的效率和透明度。
建设保障- 资金保障:学校应合理安排资金,确保信息化建设的资金保障。
- 人才保障:学校应加强对信息技术人才的引进和培养,保障信息化建设的人才保障。
- 安全保障:学校应加强信息系统的安全防护,确保教育信息的安全和可靠性。
结论通过遵循本指南的原则和步骤,学校可以顺利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提升教学质量和学校管理水平,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务。
成都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与管理
第三部分成都市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建设与管理1.中小学现代教育技术建设及装备标准成都市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标准<小学18个班>说明:1、学校规模为28-54个班,应增加一套多媒体电教系统、一间计算机网络教室。
2、学校规模为55个班及以上应增加两套多媒体电教系统、两间计算机网络教室。
3、课堂演示系统包括实物展台、录音机、彩电、DVD,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将彩电更换为背投、前投,彩电规格至少为寸。
4、校园闭路播控系统包括调制器、混合器、解调器、放大器、分配器、DVD、监视器等,3-6路节目源(含有线电视),并实施到班布线。
5、非线性编辑系统包括数码摄像机、带非编卡的计算机非编系统等。
6、校园广播系统包括功放、调音台、话筒、卡座、DVD等,并实施广播布线。
7、多媒体电教系统包括计算机、背投或前投、银幕、中控台等。
8、计算机网络教室:城市学校按60台/间或每生一台配备,其他学校按30台/间或每两生一台配备。
9、教学用机指学科教师使用的计算机。
管理用机指行政办公使用的计算机。
10、教育教学资源软件包括录音带、录像带、DVD、VCD、光盘等,指与学科配套满足教育教学需要的各类正版音像资料、软件系统、资源库。
成都市义务教育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标准 <初中 18个班>说明:1、学校规模为30-63个班,应增加一套多媒体电教系统、一间计算机网络教室。
2、学校规模为64个班及以上应增加两套多媒体电教系统、两间计算机网络教室。
3、课堂演示系统包括实物展台、录音机、彩电、DVD,条件较好的学校可以将彩电更换为背投、前投,彩电规格至少为29寸。
4、校园闭路播控系统包括调制器、混合器、解调器、放大器、分配器、DVD、监视器等,3-6路节目源(含有线电视),并实施到班布线。
5、非线性编辑系统包括数码摄像机、带非编卡的计算机非编系统等。
6、校园广播系统包括功放、调音台、话筒、卡座、DVD等,并实施广播布线。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川教函〔2016〕698号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指南(试行)》
的通知
正文:
----------------------------------------------------------------------------------------------------------------------------------------------------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指南(试行)》的通知
川教函〔2016〕698号
各市(州)教育局,省属中等职业学校:
为贯彻落实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议关于加速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总体部署,按照《四川省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行动计划(2011-2020年)》关于“大力推进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全面提升教学、实训、管理、服务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要求,为规范和推动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促进信息技术与职业教育的深度融合,我厅制订了《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指南(试行)》,请参照执行。
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是需持续完善和优化的系统工程,各地各校要结合自身需求,循序渐进地逐步推进;要坚持应用驱动、需求导向,避免出现建、用“两张皮”的现象;要以学生为中心,突出职教特色,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要建立共建共享机制,将数字校园建设作为推动职业教育信息化工作的重要抓手,吸引多方力量参与,形成强大合力,共同加快职业教育信息化进程,提升中职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附件:四川省中等职业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指南(试行)
四川省教育厅
2016年12月30日——结束——。
四川省中小学数字化校园建设手册详解
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指导手册(试行)四川省教育厅印制二〇一二年九月前言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我省按照国家的整体安排部署,实施了以“农远工程”、“农薄计划”等为代表的一系列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信息化的软硬件设施得到极大提升,为我省教育信息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随着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步伐日益加快,越来越多的中小学校开始重视基于网络的数字化校园建设,各地教育城域网、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不断推进,但是,各地对教育城域网以及数字化校园建设理解不一,全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缺乏统一的标准规范指导。
教育信息孤岛普遍存在,教育信息的互联互通难以实现,因此急需建立统一、科学、规范的教育信息化建设标准。
为了加快推进全省中小学校“数字校园”建设,指导各市州、县区及学校科学、合理、规范建设基础设置以及各类应用,在广泛征求专家和市州、县及学校意见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本手册,并作为全省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指导性标准,供各市(自治州)、县(区)和各类学校在规划、建设时参考。
本手册主要包括“数字校园”建设三类模式简介、学校“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数字校园应用软件建设三部分,以及附录(市、县两级平台建设指南、数字校园管理制度指南)。
本指导手册是集体智慧的结晶。
在此谨向所有参与编撰标准的同志们表示衷心感谢!由于时间仓促,规范在编撰中疏漏、考虑不周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大家批评指正。
目录第一部分数字校园三种建设模式 (5)模式一:直通部署模式 (5)模式二:分布式部署模式 (6)模式三:“多网合一”部署模式 (7)第二部分数字校园基础设施建设 (8)一、建设内容及功能 (8)二、建设规范 (9)2.1、校园网络系统建设规范(中心机房) (9)2.2、“班班通”设备 (14)2.3、计算机网络教室 (16)2.4、多功能厅教室 (19)2.5、电子阅览室 (21)2.6、校园电视系统 (23)2.7、校园广播系统 (25)2.8 卫星接收系统 (27)2.9 校园一卡通 (27)2.10 校园安全监控系统 (29)2.12 终端设备 (30)第三部分数字校园软件 (32)附录一:市、县级数字校园云平台(即教育城域网)建设指南 (41)一、市县级平台的建设目标 (42)二、市、县级平台实现的应用 (42)详见本手册第三部分(数字校园应用软件)列表中相关要求 (42)三、市、县级平台网络架构设计 (42)四、设备选择 (43)(一)路由器的选择 (44)(二)交换机的选择 (44)(三)负载均衡设备选择 (45)(四)上网行为管理设备选择 (45)(五)防火墙的选择 (45)(六)存储的选择 (45)(七)数据备份产品的选择 (46)(八)应用服务器的选择 (46)(九)流控管理的选择 (46)(十)备用电源的选择 (47)附录二:数字校园管理制度指南 (47)一、管理员职责 (47)二、方案审批、竣工验收制度 (48)三、管理人员配置制度及职责范围 (48)四、机房管理制度 (49)五、安全管理制度 (50)附录三:规范性引用文件 (51)一、基础设置建设引用文件 (51)二、数字校园软件标准引用文件 (52)第一部分数字校园三种建设模式数字化校园是以数字化信息和网络为基础,在计算机和网络技术上建立起来的对教学、科研、管理、技术服务、生活服务等校园信息的收集、处理、整合、存储、传输和应用,使数字资源得到充分优化利用的一种虚拟教育环境。
四川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标准
四川省教育厅关于印发四川省中小学
信息技术教育基本配备标准的通知
各市、州教育局:
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和教育部《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精神,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在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川教基[2001]15号)要求,结合我省信息技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我厅修订了《四川省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基本配备标准》(以下简称《标准》),现印发给你们,请遵照执行。
多媒体教室3间,多媒体投影系统不少于6套
适合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相应系统软件
适合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教学的应用软件及教学光盘
校园网管理中心面积不小于30㎡,品牌服务器不少于3台,完成综合布线,外部信息接口类型为光纤、DDN、ADSL、卫星宽带接收等,接入带宽应满足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
实施绿色上网工程
多媒体投影系统不少于3套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城市一般初中
1间计算机网络教室(计算机不少于50台),机房面积按照1.8㎡/座设置。
多媒体计算机不少于5套
多媒体投影系统不少于2套
同上
同上
同上
同上
农村一般初中
1间计算机网络教室(计算机不少于30台),机房面积按照1.8㎡/座设置。
多媒体计算机不少于4套
多媒体投影系统不少于1套
外部信息接口类型为光纤、DDN、ADSL、卫星宽带接收等,接入带宽应满足信息技术教育的需要
实施绿色上网工程
☆接入基础教育专网并共享基础教育资源
*接入教育城域网
实施信息技术上机操作考试
*共享卫星教学资源
县(市、区)级示范性初中
1间计算机网络教室(计算机不少于50台),机房面积按照1.8㎡/座设置。
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2014年8月25日)
4.2 中等职业学校 .............................................................................................................. 18
4.2.1 核心业务 .............................................................................................................. 19
4.3 中小学校 ...................................................................................................................... 20
4.3.1 核心业务 .............................................................................................................. 20
4.3.2 通用业务 .............................................................................................................. 21
4.3.3 中小学特色业务 .................................................................................................. 21
教育管理信息化建设与应用指南
四川省中小学校园网建设规范(草案)
四川省中小学校园网建设规范(草案)定义校园网指校园内信息装置互联运行的局域网络,是由计算机、网络技术和软件等构成的为学校管理、教学和科研服务的集成应用系统,并可通过与广域网的互联实现远距离信息交流和资源共享。
校园网建设的基本原则1、校园网的建设应本着长远规划、分步实施、突出特色的原则进行。
2、校园网的建立要考虑学校的实际需要和经济条件可能,以教育教学的需要的原则逐步完善。
3、校园网的建设应坚持“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统一规划、统一配置”的原则,防止出现“有路无车、有车无货“的现象。
4、校园网网络结构应基于Internet/Intranet构架;在校园内部实现资源共享,服务于教学、科研以及管理;对外实现校园网与国际互联网的无缝连接,实现学校与社会、学校与学生家庭之间的连接。
5、制定适合本校的校园网安全使用的管理制度。
校园网总体设计原则1、先进性:采用先进的设计思想、网络结构、开发工具。
2、实用性:建网时应充分考虑利用和保护现有资源,充分发挥设备效益。
3、开放性:系统设计应采用开放技术、开放结构、开放系统组件和开放用户接口。
4、灵活性:采用积件式模块组合和结构化设计。
5、可扩展性:网络规划设计应满足用户和技术的发展需求。
6、安全性:提供多层次安全控制手段,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体系。
7、易用性:要保证中文界面功能完善,界面友好,兼容性强。
8、经济性:投资合理,有良好的性能价格比。
校园网硬件建设要求设备连接校园网的建设目标是建立一个覆盖全校范围的校园计算机光纤骨干网络,通过楼内的综合布线联接各教室、功能室、办公室,从而连接学校所有的管理和教学用PC机、音视频设备及嵌入式系统。
并应选择适当的外部接口与教育行政部门及教育系统其他单位、学校实现直接连接。
硬件配备网络系统硬件设备的选型、施工、安装应符合ISO9002标准。
选用设备时应认真研究论证其技术的先进性与成熟性,尽量采用技术成熟稳定、生命周期长且性价比高的产品,网络设备应具备模块叠加性。
川教〔2008〕286号
四川省教育厅文件川教〔2008〕286号四川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意见各市、州教育局:近几年来,在各级政府的领导和广大教育部门的努力下,我省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发展迅速,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全省中小学已基本普及实验教学,有力地促进了九年义务教育的普及,为实施素质教育奠定了一定的物质基础。
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在一些地区和学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对装备工作认识不到位、装备观念滞后、经费投入不足和发展不平衡,不能有效满足素质教育的要求等有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坚持科学发展观,更好地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有力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更好地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服务和提高教育质量,现就我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提出如下意见:一、加强领导,进一步提高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教育技术装备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物质基础,它是实践教学和教育手段现代化的重要物质、技术保障,它对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大力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实践能力具有重要作用。
《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各级人民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重视常规实验教学,因地制宜地加强中小学实验室、图书馆及体育、艺术、劳动技术等教育设施的建设。
”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强领导,转变观念,深化对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把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真正纳入到教育事业发展的整体规划和任期目标考核项目中。
要紧紧抓住当前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汶川地震灾后规划重建,结合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结合“两基”巩固提高工作,统筹规划,分类指导,认真落实好“建、配”,狠抓“管、用、考”,加大“培、研”力度,切实解决好认识不到位、缺乏科学规划、经费投入不足、实验仪器设备陈旧缺乏、实验开出率不高、实验教师待遇低等突出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案,应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包含学习目标、知识构成、学习方法和技能训练等部分。
虚拟实验室,应构建虚拟实验环境以及问题驱动式学习环境,重点提供常规实验室完成困难甚至无法完成、成本过高、危险过大的演示与分组实验、探究实验等。虚拟实验室资源应针对学科教学内容,符合新课程标准以及当地现行教材的要求,探究智慧教学思路、过程与方法。
科研能力
学校主持或参加教学课题研究的教师人数占学校任课教师总数的50%以上。
学校对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课题成果有激励机制,并落实到位。
应能够梳理总结出完整的智慧教育示范课。
应能够将智慧教育教学研究成果进行整理和梳理并推广应用。
应能够利用互动教研服务和教师培训服务,记录和反思自己的专业发展过程。
2
学生应用成效
应能够根据教学内容和所选教学模型为学生准备个性化学习的智慧教育支撑资源和环境。
合作学习能力
应能够向其他教师交流、传授智慧教育的思想和理念,并能够指导其他教师进行智慧教育教学设计。
应能够与其他教师合作互助,开展智慧教育实践和研究,并起到示范作用。
应能够影响、带动周围的教师进行智慧教育课堂教学。
优质示范课例应能够大规模的复制和推广到其他区域,有效解决教育供给和教育需求之间的矛盾,实现优质资源区域间、城乡间、学校间、群体间的优化配置,实现智慧教育的高位均衡。
能够构建自己的个人空间,在学校或家自觉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开展网络学习,包括查询资料、搜集与下载资料、收发教师和同学的邮件、网络交流、在线测试、选修课程等。自觉访问校园网、班级空间、教师空间进行自主学习或完成教师布置的作业。并能根据需要对学习空间进行个性化设置(功能设置、页面布局与样式设置等)。
能够正确使用各种学习终端,在课堂内外、校内校外“处处能学、时时可学”。
学习态度转变
学生认同所学内容,对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感兴趣,能激发学习的内动力,主动探究和学习。
学习方式多样化
能充分发挥创造性,应用不少于3种多媒体创作工具创作多媒体作品,并向他人展示和交流课程学习的成果。
增强寻找资源、利用资源的意识和能力,能熟练地利用通讯技术和在线资源(电子邮件、网上讨论等)参与合作解决问题的活动,开展自主学习、协作学习与探究学习。
2
数字化实验室
配备齐全的数据采集设备和各种传感器设备,支持小学科学、中学物理、化器(含配套软件、无线接收器),便携式数据采集器(含配套软件、数据采集器),学生数据采集器(含配套软件、数据采集器),传感器,教具等。
《四川省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及环境建设指南》
一、应用能力建设
序号
内容
应用能力要求
1
教师应用能力
基本信息化教学
能力
应有能力采用正确的教学模型进行课堂教学,能够正确、高效地将学科知识教授给学生。
应能够掌握智慧教育的基本思想和理念,能够将智慧教育内化应用到实际课堂教学中并具有继续深化学习能力。
应具备较高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熟练使用计算机及基本的办公软件,可以自己制作课件和各种类型微课,并为学生准备相应的学件、资源、支撑环境等。
在教学设计中应能够围绕教学目标和知识点创设问题生成的情景,提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究学习、架构和归纳所学知识,形成自主学习、解决学科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
应能够选择适合的教学模型帮助学生实现个性化学习,应用大数据采集与分析正确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方式学习。
三、环境营造建设
序号
内容
要求
1
网络直播互动教室(直录播教室)
有条件的学校至少配备1间专用自动录播教室和一套移动式课堂教学录播系统,为教学智慧物化和传播提供支撑。网络直播互动教室应支持1080P高清录播,至少3机位,集摄像、现场编辑、导播切换、网络直播、后期点播、互动评论、视频会议等功能于一体,提供课堂录播、互动教学、网络直播、远程交互培训、视频会议等功能。
应提供体现智慧教育思想的公开示范课,每节示范课应包含教学设计、课件、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及专家点评等内容。
3
学生学习资源
网络课程资源,能够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及学习需求,包含学科同步学习、专题学习、微课、游戏等学习资源。要求覆盖所有学科,每学科至少提供一个年级。
名师课堂资源,应以特级教师、高级教师、名优教师课堂实录为主,内容应包括课堂实录和相应的教学设计、教学方法创新等,要体现智慧教育的思想,媒体格式为视频、文本等。
教学专题资源,应把与学科主题相关的各种教学资源集成在一起,并具有适时交互性。
4
电子
图书
各类电子图书资源不少于10万册;具备中小学常见电子期刊;数字图书和期刊能在多种终端(笔记本、手机、平板计算机等)上顺畅浏览,下载和播放。
5
特色资源
鼓励各校根据实际情况开展个性化资源建设,既要体现学校教育信息化特色,又能对师生成长发展有切实帮助。
应能够合理运用多种技术资源和手段支撑教学的创新。
应能够针对学生的个性差异和学生的基础采用不同的信息化手段。
应能够应用智慧教育理念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资源的二次开发或选择合适的教学资源。
应掌握文献研究、实验研究、实证研究等教学研究方法,具备教学课题研究的基本能力、掌握教育测评的相关理论和知识。
智慧教育设计能力
内容
要求
1
教师教学资源
能够提供教材同步资源及优质案例资源,同步资源中每一个知识点/课/节所应包含教学指导、教学课件、微课资源、习题等,应覆盖各学段各学科所有课节;优质案例资源应至少包括教学设计、授课课件、课堂实录、说课课件、说课实录、微型课实录中三类以上的资源。
2
教师专业发展资源
能够提供网络培训课程、专家讲座、系列化微课、教研活动的生成性资源等教师教学能力资源;能够提供示范课资源,每节示范课应包含教学设计、课件、课堂实录、课后反思及专家点评等内容。
3
信息技术应用
能力提升
教师和校长积极参加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并按要求修满一定学时,纳入教师绩效考核。
学校能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作为校本研修的重要内容,有针对性地开展校本研修,将教研与培训有机结合,通过名师工作室、课堂观摩、小组研讨等多种方式,帮助教师解决实际问题,促进学用结合。
二、工具资源建设
序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