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通气临床的应用

合集下载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引言机械通气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它可以提供机械辅助通气以支持呼吸系统功能。

在临床实践中,机械通气被广泛应用于许多不同的疾病和患者群体中。

本文档旨在提供机械通气临床应用的指南,包括适应症、通气模式的选择、参数的调整与监测等方面的内容。

适应症机械通气的适应症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种情况: - 严重呼吸衰竭:如重症肺炎、ARDS等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

- 大手术后:如心脏手术、创伤手术等,需要暂时辅助通气恢复呼吸功能。

- 神经肌肉疾病:如肌无力、重症脊髓损伤等,导致呼吸肌无力。

- 严重中毒:如吸入性中毒、药物过量等,导致呼吸中枢功能受抑制。

通气模式选择机械通气的通气模式有多种选择,根据不同的情况选择合适的通气模式可以提高治疗效果。

常用的通气模式包括: - 辅助控制通气(ACV):患者每次呼吸都由机械通气来触发并控制。

- 压力支持通气(PSV):患者自主呼吸时由机械通气提供一定的压力支持。

-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机械通气和患者自主呼吸交替进行。

- 压力控制通气(PCV):机械通气时以设定的压力作为目标,实现控制通气。

在选择通气模式时,需要考虑患者的病情、呼吸机的性能和临床经验等因素。

各种通气模式都有其适应的场景,医护人员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合理选择。

参数调整与监测机械通气参数的调整和监测对于治疗效果至关重要。

下面介绍一些常用的参数及其调整方法: - 潮气量(VT):表示每次呼吸时进入患者肺部的气体量,一般根据患者的身高、体重和病情来确定合适的潮气量。

- 呼气末正压(PEEP):用于保持肺泡的稳定,增加氧气输送和改善气体交换。

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和氧合情况来调整PEEP水平。

- 呼吸频率(RR)和吸气时间(Ti):通过调整RR和Ti可以控制每分钟通气量和吸气时间,从而适应患者的需求和病情。

- 触发灵敏度:指的是机械通气触发器对患者信号的敏感程度,可以通过调整触发灵敏度来提高患者的通气舒适度。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用呼吸机对病人进行人工通气,支持病人肺的呼吸功能,称为机械通气。

【目的】1.维持适当的通气量,使肺泡通气量满足机体要求。

2.改善气体交换功能,维持有效的气体交换。

3.减少呼吸肌的做功。

4.肺内雾化吸入治疗。

5.预防性机械通气,用于开胸术后或败血症、休克、严重创伤情况下的呼吸衰竭预防性治疗。

【适应证】1.严重通气不足:如常见的慢性阻塞性肺疾患并发急性呼吸衰竭、哮喘持续状态、中枢性呼吸衰竭如麻醉药中毒、呼吸肌麻痹等。

2.严重换气障碍同时合并通气功能障碍:如老年人肺部感染、婴儿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肺水肿给氧无效时。

3.其它:胸部和心脏手术、严重胸部创伤时预防呼吸衰竭。

【禁忌证】凡是病人出现呼吸衰竭,都应进行机械通气。

严格上讲,用呼吸机治疗没有绝对的禁忌证。

对于一些特殊疾病,需要采取一定的必要措施才能进行机械通气或采取特殊的通气方式,否则给病人带来不利。

以下情况属于相对禁忌证。

1.大咯血或严重误吸引起的窒息性呼吸衰竭。

2.伴有肺大泡的呼吸衰竭。

3.张力性气胸。

肺气肿合并心肌梗死。

4.心肌梗死继发的呼吸衰竭。

【呼吸机的种类和选择】机械通气装置即呼吸机,有如下类型:1.定容型(容量转换型) 能提供预定的潮气量,通气量稳定,受气道阻力及肺顺应性影响小,适用于气道阻力大、经常变动或无自主呼吸的危重患者。

2.定压型(压力转换型) 输送气体到肺内,当压力达到预定数值后,气流即中止。

其潮气量受气道阻力及肺顺应性影响较大,但结构简单、同步性能好,适用于有一定自主呼吸、病情较轻的患者。

3.定时型(时间转换型) 能按预定吸气时间送气入肺。

通气量一般较稳定,具有定容和定压两型的一些特点。

4.高频通气机能提供大于正常呼吸频率2倍以上而潮气量小于解剖无效腔的机械通气方式。

用于不适于建立人工气道的外科手术及呼吸窘迫综合征等的治疗。

5.简易球囊式呼吸器结构简单,携带方便,价格低廉。

由于全系手工操作,其工作参数不易掌握。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机械通气是指通过机械装置给予病人持续、正压的气道通气,是临床上治疗呼吸衰竭和危重病人不可替代的重要手段。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广泛,涉及到多个领域,包括重症医学、麻醉学、急诊医学等。

本文将介绍机械通气的主要临床应用及其相关内容。

一、机械通气的适应症机械通气主要适用于以下情况:1. 呼吸衰竭:包括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和慢性呼吸功能不全。

急性呼吸功能不全常见于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心源性肺水肿、严重的肺炎等疾病。

慢性呼吸功能不全主要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2. 大面积烧伤或创伤:大面积烧伤或创伤可能导致胸部压力增高,从而影响呼吸功能,机械通气可改善呼吸衰竭症状。

3. 麻醉和手术:麻醉和手术过程中,通过机械通气可维持气道通畅和呼吸功能。

二、机械通气的模式机械通气的模式有很多种,根据不同的临床需求和病情判断,选择合适的模式对于治疗效果的提高至关重要。

其中一些常用的模式包括:1. 控制通气(CMV):通气模式中最常用的一种,通过设定好呼吸频率和潮气量,机器可以为病人提供固定的通气。

2. 辅助控制通气(ACV):在控制通气的基础上,鼓励患者主动的呼吸。

3. 压力支持通气(PSV):在每一次呼吸开始时,机器会提供一定的压力,辅助患者呼吸。

4. 增强压力通气(APV):与PSV类似,但是在每次呼吸开始时提供的压力比PSV更高。

三、机械通气的机器和装置机械通气的机器和装置主要包括以下几种:1. 呼吸机:呼吸机是机械通气的核心设备,可以调节和维持氧气和空气的流量、潮气量和呼吸频率。

2. 呼吸机管道:呼吸机管道用于输送气体到病人的呼吸道。

3. 面罩和气氛:面罩和气氛是用于给予病人氧气和空气的装置,可以通过这些装置调整氧气浓度和湿化气体。

四、机械通气的注意事项和并发症机械通气是一项复杂的技术操作,需要严格的监测和管理。

在进行机械通气治疗时,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 避免气源感染:定期更换呼吸机管道和面罩,保持机器的清洁和消毒。

机械通气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

机械通气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

压力支持通气
根据患者的呼吸努力,提供一 定程度的气流支持,适用于能 均衡吸气及呼气肌力的患者。
机械通气的并发症和风险
1 肺损伤
过度通气或过度压力可能 导致肺组织损伤。
2 气胸
过度压力可能导致气体通 过损伤的肺泡进入胸腔。
3 泌尿系统并发症
长时间机械通气可能导致 泌尿系统感染和功能损害。
机械通气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案例
机械通气在急危重症中的 应用
急危重症是指生命威胁或器官功能障碍严重威胁患者生命的疾病,机械通气 是在此类疾病中常用的救治手段。
机械通气的定义和目的
机械通气是通过使用呼吸机来替代或辅助患者的自主呼吸,以提供足够的通气和氧合,维持机体的氧合和通气 功能。
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
机械通气通过正压作用,帮助患者进行呼吸,通过调节压力、流量和时间等参数来实现气体交换。
机械通气的适应症和禁忌症来自适应症呼吸衰竭、昏迷、颅脑损伤等急危重症需要辅助通气的患者。
禁忌症
严重心律失常、气胸、大量咯血等不适合机械通气的病情。
常见的机械通气模式
控制通气模式
呼气相进行机器控制,患者被 动接受机器推送的通气量,适 用于呼吸肌功能减退的患者。
辅助通气模式
呼气相由患者自主完成,机器 通过额外的通气来辅助患者的 呼吸,适用于部分呼吸功能障 碍的患者。
1
Case 1
一名因低氧血症入院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通过机械通气成功维持氧合功能。
2
Case 2
一名因严重外伤导致呼吸麻痹的患者,在机械通气辅助下逐渐恢复自主呼吸。

机械通气的应用指征

机械通气的应用指征

机械通气的应用指征机械通气是一种重要的医疗技术,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领域。

它通过人工的方式辅助患者的呼吸,使患者能够维持正常的气体交换和呼吸功能。

下面将详细介绍机械通气的应用指征,以期对临床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首先,机械通气适用于呼吸衰竭的治疗。

呼吸衰竭是指导致肺功能严重受损,无法维持正常气体交换的疾病。

常见病因包括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等。

机械通气可以通过增加氧气浓度和调节呼吸频率、潮气量等参数,帮助患者恢复正常气体交换,缓解呼吸困难。

其次,机械通气适用于手术中的麻醉管理。

在某些手术操作中,需要将患者全身麻醉,使其完全丧失自主呼吸能力后进行操作。

机械通气可通过呼吸机与患者的气道连接,确保在全身麻醉状态下患者能够正常呼吸,维持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除。

另外,机械通气适用于危重病患者的抢救和监护。

危重病患者往往因各种原因导致呼吸衰竭或心肺功能丧失,需要进行紧急抢救。

机械通气可以提供紧急的生命支持,维持氧气供应和二氧化碳排除,给予患者必要的时间和条件,以便进行病因治疗和病情稳定。

此外,机械通气在新生儿和儿童医学中也有广泛应用。

由于新生儿和儿童呼吸功能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容易发生呼吸困难和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可以提供必要的呼吸支持,保证氧气供应,维持正常气体交换,帮助婴儿和儿童渡过生命最脆弱的阶段。

综上所述,机械通气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指征。

它适用于呼吸衰竭、手术麻醉、危重病患者抢救和监护,以及新生儿和儿童医学等多个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医务人员需要根据具体病情和患者情况,选择合适的机械通气模式和参数,以确保患者的安全和康复。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PPT课件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PPT课件
PC or VC; PS, CPAP
Pinsp
CPAP
“PEEP”
T-tube FIO2
(P)atient (C)ontrolled P, C
VT I time
constant (usually) decelerate
rising constant
P, C (synch with patient) P only
compliance, effort compliance, effort compliance, effort
.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22
机械通气常用通气模式选择
A/C 或 PC SIMV+PSV
PSV
.
23
呼吸机的参数设定
▪ 潮气量(每分通气量) ▪ 呼吸频率 ▪ 吸呼比(吸气流速) ▪ 吸气压力 ▪ 吸氧浓度 ▪ 触发灵敏度(Trigger) ▪ 报警界限
.
25
呼吸机常规参数的设置
Vt (潮气量):400-500ml f (频率): 12-20次/min Vi (吸气流速):40-100L/min Ti (吸气时间):0.8-1.2s FiO2(吸氧浓度): PEEP(呼吸末正压):3-5cmH2O I:E (吸呼比):1:2
.
26
潮气量(Tidal volume, VT)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北京协和医院急诊科
呼吸机的基本结构
1.呼吸机的动力来源:压缩气体、电力 或二者相结合。气动靠压缩气体推动呼吸 机的阀门、活瓣,运用气体射流原理调控 呼吸机的运行。电动呼吸机则靠电力来驱 动呼吸机运转。
.
2
2.具有灵敏而准确、可变的通气 压力及通气容积的调控装置。
3.具有可调节吸、呼转换和控 制呼吸频率、气体流速的装置。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处理:排除管道漏气;增加辅助通气参数;
如自主呼吸频率不快可用MMV模式并设置合
不张、肺栓塞、支气管痉挛,循环功能改变,精神因素,机
械通气早期不适应等。处理原则:人机对抗严重者,首先让
病人脱离呼吸机,用简易呼吸囊通气。检查呼吸机及管路,
查体特别是胸部体征,胸片及血气分析等。排除呼吸机故障,
处理人工气道问题,调整呼吸参数;针对病人情况适当处理
如:做好心里护理,应用镇静、镇痛、肌松剂、降温、解痉, 胸穿抽气或置管引流等。
担了大部分呼吸做功。和完全自主呼吸相比:获
得相同潮气量时病人做功较少,相同的吸气强度
获得较大的潮气量。常单独或和其他模式配合用 于撤机。
持续气道正压(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CPAP)用于有自主呼吸的病人, 起辅助呼吸作用。病人通过持续正压气流或 启动按需活瓣系统进行吸气,正压气流大于 病人吸气气流;同时对呼出气流给予一定的 阻力,使吸气期和呼气期的气道压均高于大 气压。
3、人机对抗:自主呼吸与呼吸机不同步,不配合。患者烦 躁不安,自主呼吸频率过快,呼吸困难;心率加快,血压升 高,PaO2降低,PaCO2升高。呼吸机频频报警,气氛紧张。 人机对抗常见原因有(1)呼吸机调节不当或失灵;(2)人 工气道问题如阻塞,漏气及位置错误等;(3)患者本身的 原因:频繁咳嗽,发热、抽搐、疼痛、烦躁、发生气胸、肺
肺功能的监护(1)血气分析:机械通气开始后30min应作 首次血气分析,尽可能应用较低的吸氧浓度,而使PO2维 持在8.0PA(60mmHg);PaCO2为观察通气的指标,但不 急于使PaCO2恢复至正常,最好维持在5.33~ 6.67kPa(40~50mmHg).(2)呼出气监护:有些呼吸机有 CO2分析仪,可监测呼气末的二氧化碳浓度以间接了解体内 的二氧化碳变化(正常人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约5%).(3) 呼吸功能监护:机械通气时需监测潮气量、肺部顺应性、 吸气峰压、气道阻力、吸氧浓度等,应用现代呼吸机可在床 边迅速读出这些指标.(4)胸部X线片:可帮助确定插管 位置、发现肺水肿及并发症(气胸、皮下气肿)、发现肺 部感染、肺不张等,胸部创伤性检查后,应常规摄胸部X线 片;(5)血流动力学监测:测定心输出量以监测血容量及选 择最佳PEEP,并可测定肺动脉楔压.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最新版本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最新版本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06年)一、引言二、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选择三、人工气道的管理四、机械通气的目的和应用指征五、无创正压通气(NPPV)六、机械通气的基本模式七、机械通气参数的调整(结合血流动力学与通气、氧合监护)八、机械通气的并发症九、呼吸机撤离一、引言重症医学是研究危重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危重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学科。

器官功能支持是重症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机械通气从仅作为肺脏通气功能的支持治疗开始,经过多年来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呼吸机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涉及气体交换、呼吸做功、肺损伤、胸腔内器官压力及容积环境、循环功能等,可产生多方面影响的重要干预措施,并主要通过提高氧输送、肺脏保护、改善内环境等途径成为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

机械通气不仅可以根据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分为“有创”或“无创”,因为呼吸机具有的不同呼吸模式而使通气有众多的选择,不同的疾病对机械通气提出了具有特异性的要求,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循证医学数据的增加使对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更加趋于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规范性。

在这种条件下,不难看出,对危重患者的机械通气制定规范有明确的必要性。

同时,多年临床工作的积累和多中心临床研究证据为机械通气指南的制定提供了越来越充分的条件。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循证医学的证据为基础,采用国际通用的方法,经过广泛征求意见和建议,反复认真讨论,达成关于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方面的共识,以期对危重患者的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进行规范。

重症医学分会今后还将根据医学证据的发展及新的共识对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进行更新。

指南中的推荐意见依据2001年IS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表1)。

指南涉及的文献按照研究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推荐意见的推荐级别按照Delphi分级分为A~E级,其中A级为最高。

表1 Delphi分级标准推荐级别A 至少有2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B 仅有1项I级研究结果支持C 仅有II级研究结果支持D 至少有1项III级研究结果支持E 仅有IV级或V研究结果支持研究课题分级I 大样本,随机研究,结论确定,假阳性或假阴性错误的风险较低II 小样本,随机研究,结论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的风险较高III 非随机,同期对照研究IV 非随机,历史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V 系列病例报道,非对照研究和专家意见二、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选择人工气道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是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常见的抢救措施之一。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重症医学分会2024)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重症医学分会2024)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2024年)引言重症医学是探讨危重病发生发展的规律,对危重病进行预防和治疗的临床学科。

器官功能支持是重症医学临床实践的重要内容之一。

机械通气从仅作为肺脏通气功能的支持治疗起先,经过多年来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呼吸机技术的进步,已经成为涉及气体交换、呼吸做功、肺损伤、胸腔内器官压力及容积环境、循环功能等,可产生多方面影响的重要干预措施,并主要通过提高氧输送、肺脏爱护、改善内环境等途径成为治疗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的重要治疗手段。

机械通气不仅可以依据是否建立人工气道分为“有创”或“无创”,因为呼吸机具有的不同呼吸模式而使通气有众多的选择,不同的疾病对机械通气提出了具有特异性的要求,医学理论的发展及循证医学数据的增加使对呼吸机的临床应用更加趋于有明确的针对性和规范性。

在这种条件下,不难看出,对危重病人的机械通气制定规范有明确的必要性。

同时,多年临床工作的积累和多中心临床探讨证据为机械通气指南的制定供应了越来越充分的条件。

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以循证医学的证据为基础,采纳国际通用的方法,经过广泛征求看法和建议,反复仔细探讨,达成关于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方面的共识,以期对危重病人的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进行规范。

重症医学分会今后还将依据医学证据的发展及新的共识对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进行更新。

指南中的举荐看法依据2024年ISF提出的Delphi分级标准(表1)。

指南涉及的文献依据探讨方法和结果分成5个层次,举荐看法的举荐级别依据Delphi分级分为A E级,其中A 级为最高。

表1 Delphi分级标准举荐级别A 至少有2项I级探讨结果支持B 仅有1项I级探讨结果支持C 仅有II级探讨结果支持D 至少有1项III级探讨结果支持E 仅有IV级或V探讨结果支持探讨课题分级I 大样本,随机探讨,结果清楚,假阳性或假阴性的错误很低II 小样本,随机探讨,结果不确定,假阳性和/或假阴性的错误较高III 非随机,同期比照探讨IV 非随机,历史比照和专家看法V 病例报道,非比照探讨和专家看法危重症患者人工气道的选择人工气道是为了保证气道通畅而在生理气道与其他气源之间建立的连接,分为上人工气道和下人工气道,是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常见的抢救措施之一。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精品医学课件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精品医学课件

(2)吸气压力水平 (Pi-Level:0~10kPa)? (3)呼气末正压 (PEEP:0.1 kPa~3kPa)
(4)吸、呼压力触发灵敏度 (PT: -2kPa~+2kPa) (5)呼吸机的工作压力、气源压力。

低压:(60~70) cmH2O,高压:>120kPa
容量和流量参数及其符号
一、呼吸系统的解剖和生理
鼻 咽 喉
气管 气管隆突 ( Carina )
右肺 右肺上叶 右肺中叶 右肺下叶
上气道(Upper airways) 下气道(Lower airways)
左肺 左肺上叶 左肺下叶
解剖
喉 气管 气管隆突
肺泡管 肺泡
主支气管
叶支气管 段支气管 细支气管 呼吸性细支气管
解剖
通气模式的选择
完全通气支持(呼吸机提供患者的整个分钟通气量) CMV(控制或辅助-控制通气)包括VCV和PCV SIMV(当设定呼吸频率接近正常呼吸频率时) 压力调节容量控制通气(PRVC)
部分通气支持(分钟通气量由呼吸机和患者的自主呼吸两 部分构成) 低频率的SIMV 或SIMV+PSV 压力支持通气(PSV) 容积支持通气(VSV) 压力释放通气(APRV) BiPAP 和CPAP等。
9. 高压报警
三、常用通气模式
医学的很多领域都进展迅速,但有一个领域除外, 那就是机械通气支持。
J.Rasanen,MD
1. 控制通气(CV,IPPV): 完全由机器来控制呼吸频率、潮气量和吸呼时比,容量
和压力控制 2. 辅助通气(AV):
由病人触发,机器以预定条件提供通气 3. 辅助-控制通气(A-CV):
结合AV、CV的特点,由病人触发,以CV频率作为备用

机械通气及临床应用

机械通气及临床应用

机械通气及临床应用机械通气及临床应用一、简介机械通气是指通过生物医学设备将气体输送至患者肺部,以维持呼吸功能的方法。

机械通气在临床应用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可以用于急救、危重病患者的治疗和监测等方面。

本文将详细介绍机械通气的原理、设备及其在临床中的应用。

二、机械通气原理1、呼吸机的工作原理呼吸机是机械通气的主要设备,它通过负压或正压的方式,将气体输送至患者的肺部。

负压通气通过负压引起患者自主呼吸,而正压通气则通过正压将气体推送至患者的肺部。

2、机械通气的模式机械通气有多种模式,包括辅助控制通气、压力支持通气、同步间歇强化通气等。

不同的模式适用于不同的病情,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模式。

三、机械通气设备1、呼吸机呼吸机是机械通气的核心设备,它通过控制气体输送和压力等参数来实现机械通气。

呼吸机有多种型号和功能,需要根据患者的需求来选择合适的呼吸机。

2、监测设备机械通气过程中需要监测患者的呼吸频率、氧饱和度等指标。

监测设备如呼吸频率监测器、氧饱和度监测仪等能够提供实时的监测数据,帮助医生判断机械通气的效果。

四、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1、急救机械通气在急救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可以提供氧气和支持呼吸功能,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稳定。

2、危重病患者的治疗机械通气可以用于危重病患者的治疗,例如呼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等。

通过控制呼吸参数,机械通气能够帮助患者维持氧气供给和呼吸功能。

3、正压通气治疗正压通气治疗在某些疾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如肺部感染、气胸等。

通过正压通气,可以改善患者的通气和氧合功能,促进康复。

附件:本文档涉及附件A: 呼吸机型号比较表本文档涉及附件B: 监测设备使用手册法律名词及注释:1、机械通气:通过机械设备提供气体输送至患者肺部的治疗方法。

2、正压通气:通过正压将气体推送至患者肺部的机械通气模式。

3、呼吸机:用于机械通气的设备,通过控制气体输送和压力等参数实现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一、引言1.1 背景介绍1.2 目的与范围二、机械通气的定义与原理2.1 机械通气的定义2.2 机械通气的原理与机制三、适应证与禁忌证3.1 适应证3.1.1 严重通气不足3.1.2 严重呼吸性酸中毒3.1.3 血氧饱和度低于90%3.1.4 其他适应证3.2 禁忌证3.2.1 无预期的生命威胁3.2.2 无法维持适当通气和氧合的原因3.2.3 绝对禁忌证3.2.4 相对禁忌证四、机械通气模式与参数选择4.1 机械通气模式的选择4.2 机械通气参数的选择4.2.1 呼吸频率4.2.2 潮气量4.2.3 氧浓度4.2.4 吸气流速4.2.5 通气时间比4.2.6 呼气末正压五、机械通气的监测与调整5.1 机械通气的监测5.1.1 呼气末二氧化碳监测5.1.2 血氧饱和度的监测5.1.3 呼吸系统压力的监测5.1.4 普通生命体征的监测5.2 机械通气的调整5.2.1 通气参数的调整5.2.2 模式的切换与调整六、机械通气的并发症与处理6.1 呼吸系统并发症6.1.1 机械通气相关肺炎6.1.2 气胸6.1.3 呼吸机相关肺损伤6.2 心血管系统并发症6.3 意识状态变化并发症七、机械通气的撤机与转人工气道7.1 机械通气的撤机时机7.2 机械通气的撤机程序7.3 机械通气的转人工气道八、附件附件1:机械通气操作步骤示意图附件2:机械通气的常见问题解答九、法律名词及注释法律名词1:《医疗器械管理条例》注释1:该条例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制定,用于规范医疗器械的生产、销售、使用等方面的管理。

法律名词2:《医疗事故处理办法》注释2:该办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用于规范医疗事故的处理流程与责任追究。

法律名词3:《医疗纠纷处理办法》注释3:该办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用于规范医疗纠纷的处理流程与权益保护。

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无创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1. 简介1.1 定义:无创机械通气是指通过口鼻面罩或鼻罩,将氧气和正压通气应用于患者的呼吸道,以改善呼吸功能和治疗呼吸衰竭的一种方法。

1.2 优势:相比有创机械通气,无创机械通气具有以下优势:- 减少呼吸道感染的风险- 提高患者的舒适度和合作性- 降低氧气护理的费用- 减少患者住院时间2. 适应症2.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 COPD急性加重期- COPD在基线状态下的通气障碍2.2 心力衰竭- 心衰伴有CO2潴留或通气不足2.3 肺水肿- 不伴有严重意识障碍的急性肺水肿2.4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SAS)- 中度至重度SAS患者无法耐受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时- 无法接受或无法持续使用CPAP治疗的SAS患者2.5 其他适应症- 严重哮喘- 神经肌肉疾病导致的呼吸衰竭- 重症肌无力等3. 设备选择与应用3.1 设备选择- 正压通气机: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正压通气机器。

- 口鼻面罩或鼻罩:根据患者的面部形态和舒适度选择合适的面罩。

- 雾化器:根据患者的需要选择是否需要雾化治疗。

3.2 使用方法- 将患者舒适地安置于床上或椅子上,保持正确的体位。

- 适当调整面罩或鼻罩,确保与面部的贴合度。

- 设置合适的正压通气机参数,包括压力、流量和氧气浓度等。

4. 患者监测与护理4.1 监测指标- 血氧饱和度:使用脉搏氧饱和度仪(SpO2)监测患者的血氧水平。

- 呼吸频率:观察患者的呼吸频率是否正常。

- 平均气道压:根据患者的需要,调整正压通气机的平均气道压。

4.2 护理措施- 定期检查面罩或鼻罩的密封情况,确保气密性。

- 定期清洁设备,包括面罩、鼻罩、管道等。

- 监测患者的症状和呼吸情况,及时调整正压通气机参数。

5. 风险与合并症5.1 压疮:由于长时间佩戴面罩或鼻罩,容易造成面部压疮。

5.2 通气不耐受:部分患者可能无法耐受正压通气,需要酌情调整或停止应用。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辅助通气(AV)
定义:由病人触发呼吸机通气,呼吸频率 由病人控制,其他参数预先设置,呼吸机 承当了大部分呼吸做功,用于有自主呼吸 但呼吸较弱的病人。 AV靠患者吸气来启动,无触发就不提供通 气辅助。故常与控制模式联用。 应用的关键是预设的潮气量和触发灵敏度 要恰当。
辅助—控制通气(A-CV)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设置如下参数:
1.潮气量(VT) 2.吸气时间(Tinsp) 3.呼吸频率(Freq)4.吸气流量(Flow) 5.吸气氧浓度(O2) 6.呼气末正压(PEEP) 7.触发流量(Trigger)
SIMV参数设置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
机械通气参数的设置
7.触发灵敏度:可选用流速触发或压力触发, 压力触发水平一般设定在基础压力下0.51.5cmH2O,流速触发一般设定在基础气流下 1-3L/min。触发水平设置过低或系统存在漏 气都可引起呼吸机自动触发,使呼吸频率 加快。具体根据病人自主吸气力量大小调 整。
机械通气常见报警原因及处置
CAPA(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不良反应:增加气道峰压和平均气道压, 减少回心血量和肝肾等重要器官血流灌注。 临床上多用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 和急性充血性心力衰竭患者。 一般与其他模式联用,可用于撤机。
CAPA(持续气道正压通气)
设置参数如下: PEEP
CAPA参数设置
PSV(压力支持通气)
机械通气参数的设置
5.呼气末正压(PEEP):以能恰好对抗肺泡 或气道陷闭为原则,一般3-5cmH2O,在低 血容量、低血压、颅内高压和肺严重过度 充气的患者应注意严格控制PEEP。 6.吸气流速:成人一般为30-70 L/min,可根 据病人的体质状况、病情等因素作适当调 整。安静、睡眠时可降低流速,发热、烦 躁、抽搐等情况时要提高流速。

有创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进展

有创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进展

04
有创机械通气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新技术和新方法的出现
智能通气模式
肺部保护策略
随着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的发展, 智能通气模式能够根据患者的生理参 数和通气需求进行自动调整,提高通 气效果和患者舒适度。
针对机械通气对肺部的损伤,新型肺 部保护策略如低潮气量、压力控制等 被广泛应用于临床,以减轻肺部负担 和保护肺功能。
有创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 进展
• 引言 • 有创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和类型 • 有创机械通气在临床的应用 • 有创机械通气的发展趋势和未来展望 • 结论
01
引言
背景介绍
01
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重要 手段,有创机械通气是其中一种 常用的方式。
02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有创 机械通气在临床应用中取得了显 著的进展。
适应症和禁忌症
适应症
主要用于治疗各种原因引起的呼 吸衰竭、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等 ,以及在麻醉和手术过程中进行 呼吸管理。
禁忌症
对于存在严重呼吸道狭窄、呼吸 道损伤、气胸、肺大泡等患者应 慎用或禁用有创机械通气。
03
有创机械通气在临床的应用
呼吸衰竭的治疗
总结词
有创机械通气是治疗呼吸衰竭的有效手 段,能够显著改善患者氧合和通气功能 。
总结词
有创机械通气可以作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辅助治疗手段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以持续气流受限为特征的可以预 防和治疗的疾病,气流受限呈进行性发展,与气道和肺对 有毒颗粒或气体的慢性炎症反应增强有关。有创机械通气 能够通过调节潮气量、呼吸频率等参数,改善患者的通气 功能,缓解呼吸困难症状。此外,有创机械通气还能降低 患者呼吸肌做功,减轻疲劳感,提高生活质量。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在临床实践中,机械通气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广泛应用于危重病患者的抢救和治疗过程中。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旨在规范机械通气的操作方法,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一、适应症机械通气适用于以下情况:1. 呼吸衰竭:包括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无法维持正常呼吸功能。

2. 意识障碍:患者意识丧失或明显受损,无法保持呼吸通畅。

3. 手术麻醉:手术期间需要维持人工通气状态。

4. 重度呼吸肌疲劳:呼吸肌力量不足,无法满足正常呼吸需求。

5. 全身性疾病导致呼吸困难:如脑血管意外、脑外伤等引起的呼吸问题。

二、设备准备在进行机械通气前,需准备以下设备:1. 呼吸机:选择适合患者病情和身体条件的呼吸机。

2. 气管插管:保持通畅无堵塞。

3. 气囊面罩:用于无法气管插管的患者。

三、操作步骤进行机械通气时,需按照以下操作步骤进行:1. 保持呼吸机正常运转状态。

2. 设置合适的通气模式和参数。

3. 监测氧合和二氧化碳排出情况。

4. 定期调整通气参数,根据患者病情变化进行调整。

5. 随时观察患者呼吸情况和生命体征,保持与患者沟通。

四、并发症预防在使用机械通气过程中,需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包括但不限于:1. 感染:保持呼吸机和气管插管清洁,定时更换气管插管。

2. 气压伤:避免气压过高引起气压伤。

3. 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预防呼吸道感染。

4. 肺泡损伤:避免过度膨胀引起肺泡损伤。

五、临床监测在机械通气治疗过程中,需定期监测以下指标:1. 血氧饱和度: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2. 动脉血气分析:及时监测动脉血气指标,调整通气参数。

3. 呼吸频率和潮气量:观察患者呼吸情况,调整通气参数。

4. 循环情况:监测心率、血压等生命体征。

六、护理措施进行机械通气护理时,需注意以下事项:1. 定期翻身,避免压疮和肌肉萎缩。

2. 做好口腔护理,避免口腔感染。

3. 保持患者情绪稳定,提供心理支持。

综上所述,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指南是临床医护人员必须掌握的重要知识,正确操作机械通气设备,严格遵循操作步骤和护理措施,可以提高治疗效果,降低并发症风险,确保患者安全。

机械通气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

机械通气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

机械通气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摘要机械通气是一种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为急危重症患者提供持续的呼吸支持。

本文将介绍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适应症和不良反应等相关知识,并着重探讨机械通气在急危重症患者中的应用。

基本原理机械通气是通过呼吸机向患者的肺部输送气体并维持气道的通畅,帮助患者实现正常的呼吸功能。

呼吸机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两类:自然通气模式和机械通气模式。

自然通气模式是基于患者的自主呼吸,呼吸机通过补充额外的氧气和调节呼气末正压(PEEP)等方式来支持患者的呼吸;机械通气模式则是完全由呼吸机控制患者的呼吸,包括呼吸频率、潮气量、吸气流速等参数。

适应症机械通气适用于许多急危重症患者,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情况:1.严重的肺部感染或ARDS(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2.严重的创伤或手术后呼吸衰竭;3.窒息或窒息性事件(如洋葱或其他异物卡住气道);4.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如脑损伤或深度昏迷);5.代谢性酸中毒或低氧血症等。

不良反应机械通气也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和副作用。

其中最常见的包括:1.肺损伤:过度的潮气量和过度的吸气压力可能会导致肺泡过度膨胀和肺泡损伤。

2.感染:机械通气不仅不能预防感染,反而可能增加病原体进入呼吸道和肺部的风险。

3.低血压:机械通气会增加胸腔内压力,从而影响心脏和血管功能,导致低血压。

应用机械通气在急危重症中的应用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患者的病情进行诊断和调整。

在应用机械通气之前需要进行认真的评估,包括评估气道通畅性、肺功能、血氧饱和度和酸碱平衡等,以便确定最适合患者的通气模式和参数。

根据不同的情况和疾病,机械通气可以采用不同的控制方式,包括:1.控制通气模式:呼吸机控制患者的吸气和呼气时间、潮气量和呼吸频率,可以有效地维持患者的呼吸功能。

2.支持通气模式:在患者自主呼吸的基础上,呼吸机提供额外的氧气和调节呼气末正压来帮助患者更好地呼吸。

3.间歇控制通气模式(IMV):呼吸机将机械通气和患者自主呼吸相结合,可以避免患者自主呼吸过度疲劳和自主呼吸不足的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机械通气临床应用机械通气是RICU中最常用的抢救措施,而且通过提高氧输送、肺脏保护、改善内环境等途径成为MODS的重要治疗手段。

人工气道模式的选择正压机械通气通常需经气管内插管(无创通气除外)建立人工气道,其插入路径通常选择经口、经鼻、经环甲膜穿刺或气管切开等。

如何选择合理的气管插管路径是临床上常遇到课题。

建立人工气道可首选经口气管插管,操作较易,插管的管径相对较大,便于气道内分泌物的清除,但其对会厌的影响较明显,患者耐受性也较差。

与经口气管插管比较,经鼻气管插管增加医院获得性鼻窦炎的发生,而医院获得性鼻窦炎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病有着密切关系。

因此,若患者短期内能脱离呼吸机者,应优先选择经口气管插管。

对于需要较长时间机械通气的危重症患者,应尽早行气管切开。

与其他人工气道比较,由于其管腔较大、导管较短,因而气道阻力及通气死腔较小,有助于气道分泌物的清除,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

但是气管切开的时机仍有争议。

1989年美国胸科医师协会建议:若预期机械通气时间在10天以内者优先选择气管插管,而超过21天者则优先选择气管切开术,在10至21天之间者则应每天对患者进行评估。

有研究发现,早期选择气管切开术,可以减少机械通气天数和ICU住院天数,同时可以减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改善预后,对于“早期”的确切定义也没有统一,越来越多的研究倾向于2周内可考虑气管切开。

由于气道阻力与管径半径的4次方成反比关系,因此成人气管插管的直径不应小于7mm,直径8mm最佳。

一方面可降低机械通气时高流速模式对气道产生的压力;另一方面可减少撤机过程中患者自主呼吸中额外的呼吸功。

临床上有约10%气管内插管的位置不正确,常见太浅(球囊位于声门附近)或太深(进入一侧主支气管,以右侧多见),因此,在插管时完全依赖听诊器判定气管插管的位置并不可靠,需常规进行床旁胸片检查,插管尖端应位于隆突之上2~3cm,为金标准。

人工气道的管理(1) 气囊压力监测维持高容低压套囊压力在25cmH2O-30cmH2O之间既可有效封闭气道,又不高于气管粘膜毛细血管灌注压,可预防气道粘膜缺血性损伤及气管食管瘘,拔管后气管狭窄等并发症。

现使用低压高容气囊不再提倡定期气囊放气。

(2)气道湿化气道湿化包括主动湿化和被动湿化,不论何种湿化,都要求进入气道内的气体温度达到37摄氏度,相对湿度100%,以更好的维持粘膜细胞完整,纤毛正常运动及气道分泌物的排出,降低呼吸道感染的发生。

近年来多个随机对照临床试验得出结论人工鼻(热湿交换器)与加热型湿化器比较在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发生率上无明显差异。

如采用气管内滴入湿化,24小时气管内滴入水量不应小于200ml。

(3)加强吸痰,保持气道通畅根据气管导管口径的不同,选择吸痰管,吸痰管最大外径应小于气管导管内径的1/2,吸痰前先高浓度氧气吸入1-2分钟,吸引时负压不超过-50mmHg,吸痰应严格无菌操作,最好带无菌手套进行吸痰操作,将吸痰管伸入气管导管,边旋转边吸引,动作一定要轻柔,每次吸痰不超过15秒钟。

机械通气的目的和应用指征目的: 机械通气可纠正急性呼吸性酸中毒、低氧血症,缓解呼吸肌疲劳,防止肺不张,为使用镇静和肌松剂保驾,稳定胸壁。

因此,应用机械通气可达到以下临床目的:(1)纠正急性呼吸性酸中毒;(2)纠正低氧血症:通过改善肺泡通气、提高吸氧浓度、增加肺容积和减少呼吸功耗等手段以纠正低氧血症,PaO2>60mmHg或SaO2>90%为机械通气改善氧合的基本目标;(3)降低呼吸功耗,缓解呼吸肌疲劳;(4)防止肺不张;(5)为使用镇静和肌松剂提供安全保障;(6)稳定胸壁。

应用指征: 严重呼吸功能障碍时应及时实施机械通气, 机械通气过晚,患者会因严重低氧和CO2潴留而出现多脏器受损,机械通气的疗效显著降低。

适应症: 经积极治疗后病情恶化;意识障碍;呼吸形式严重异常,如呼吸频率>35~40次/分或<6~8次/分,或呼吸节律异常,或自主呼吸微弱或消失;血气分析提示严重通气和/或氧合障碍:PaO2<50mmHg,尤其是充分氧疗后仍<50mmHg;PaCO2进行性升高,pH动态下降。

禁忌症: 在出现致命性通气和氧合障碍时,机械通气无绝对禁忌症。

相对禁忌证:气胸及纵隔气肿未行引流者,肺大疱和肺囊肿,低血容量性休克未补充血容量者,严重肺出血,气管-食管瘘。

但在出现致命性通气和氧合障碍时,应在积极处理原发病(如尽快行胸腔闭式引流,补充血容量等)的同时,及早应用机械通气,以避免患者因为严重CO2潴留和低氧血症而死亡。

无创正压通气(NPPV)NPPV是指无需建立人工气道的正压通气,常通过鼻/面罩等方法连接病人。

临床研究证明,在合适的病例中NPPV可以减少急性呼吸衰竭的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需要以及相应的并发症(气道损伤、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改善预后;减少呼吸机的依赖,减少患者的痛苦和医疗费用,提高生活的质量。

但同时不具有人工气道的一些作用(如气道引流、良好的气道密封性等)。

禁忌症:意识障碍,呼吸微弱或停止,无力排痰,严重的脏器功能不全(上消化道大出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等),未经引流的气胸或纵隔气肿,严重腹胀,上气道或颌面部损伤/术后/畸形,不能配合NPPV或面罩不适等。

适应症:具有呼吸功能不全的表现,并且无使用NPPV 的禁忌症均可试用NPPV。

评价:Girault等人总结2年应用NPPV的临床实践表明:64%的急性呼吸衰竭患者避免了气管插管,而NPPV失败后改用有创通气者,其死亡率仅为10.5%,因此NPPV可作为是临床治疗急性呼吸衰竭的一线选择。

但对于不同类型的急性呼吸衰竭,NPPV使用的支持证据不同。

对于急性加重期COPD(AECOPD)、急性心源性肺水肿(ACPE)和免疫抑制患者,已有较多的研究表明,较早地应用NPPV可降低这类患者的气管插管率和住院病死率。

对于支气管哮喘持续状态、术后可能发生呼吸衰竭和拒绝插管者,仅有为数不多的研究表明NPPV 可能对这些患者有效,部分患者有避免气管插管的可能,证据尚不充分,临床可以试用,不作为一线治疗手段。

而对于肺炎和和ARDS,目前支持证据很有限,对于病情相对较轻者才可试验性使用,但必须严密观察,一旦病情恶化,立即采取气管插管行有创通气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机械通气模式的选择选择通气模式时应考虑以下3个问题:①为患者提供多大的呼吸功?②需要多高的气道正压?③如何减少或避免气压伤等并发症。

1.呼吸功按照通气机为患者提供的呼吸功是全部或部分代替自主呼吸用力,可将通气模式分为完全通气支持和部分通气支持两大类,属前者的有容积控制通气和压力控制通气,属后者的有AV、A-CV,属不可调性部分通气支持;IMV(SIMV)、PSV、MMV、APRV(IMPRV)、BIPAP、PAV、PRVCV、VSV和VAPSV,属可调性部分通气支持。

可调性部分通气支持可根据患者自主呼吸能力的改变提供不同水平的通气功辅助,更具优越性。

至今临床上最普遍应用的还是 IMV(SIMV)和 PSV,这是因为大多数通气机尚未设有APRV(IMPRV)、PRVCV、VSV和VAPSV的通气功能旋钮,以及这些新通气模式还需更多的临床验证。

选择完全或部分通气支持的依据是患者的疾病、病情和自主呼吸能力。

如果患者的呼吸中枢严重抑制或呼吸停止、呼吸肌麻痹或严重疲劳和衰竭,那么给予控制通气,提供全部呼吸功以代替呼吸肌的工作是必要的。

但在患者呼吸肌疲劳有了恢复,已具备部分自主呼吸能力时,就应及时改用部分通气支持。

有些患者也许在开始建立机械通气时就可应用部分通气支持的方法。

近年来各国学者都十分强调部分通气支持的合理性,这不仅可避免患者的呼吸肌萎缩并因此导致的通气机依赖,也是防治机械通气并发症的良好方法。

通气机易于和自主呼吸同步,正压通气的不良血液动力学影响,如心搏出量和心输出量降低,肝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减少等,可因应用恰当的部分通气支持而减轻。

并可适应患者通气能力的改变逐步调整通气水平,在患者具备完全自主呼吸能力时及时撤机。

2.气道压机械通气的历史,是先有负压通气(吸气时负压),后又发展了正压通气。

1969年Ashbangh等提出了呼气未正压(PEEP)的概念,并应用于救治ARDS等,取得了较好效果,此后即迅速推广,如今已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应用PEEP的好处是:①增加肺泡内压和功能残气量,在整个呼吸周期维持肺泡的通畅,使P(A-a)DO2减少,有利于氧向血液内弥散;②使萎陷的肺泡复张;③对容量和血管外肺水的肺内分布产生有利影响;④改善V/Q的比例;⑤增加肺顺应性,减少呼吸功。

应用PEEP的副作用有:增加气道峰压和平均气道压,减少回心血量,降低心输出量和肝肾等重要脏器的血流灌注,增加静脉压和颅内压。

而高气道峰压增加了肺气压伤的危险。

因为应用PEEP有两面性,所以临床应用时要掌握适应症,并注意选择最佳PEEP水平,所谓最佳PEEP是指达到的治疗作用(增加氧合、减少呼吸功等)最好而副作用又最小时的PEEP。

PEEP最常应用于以ARDS为代表的Ⅰ型呼吸衰竭,通过使水肿和萎陷的肺泡复张,增加功能残气量,减少静脉血混合,对增加PaO2具有确切效果。

至于以高碳酸血症为特征的Ⅱ型呼吸衰竭,习惯上一般不应用PEEP。

因为Ⅱ型呼吸衰竭大多数为通气泵的衰竭;①低氧血症的程度一般较轻,对低水平的氧疗反应良好;②COPD患者常已有肺容量和功能残气量的增加,加用PEEP会进一步增加肺容量,从而降低呼吸肌的收缩效率,增加血流动力学的抑制和气压伤的危险。

但近年研究表明,COPD患者当存在肺过度扩张和内源性PEEP(PEEPi)时,几乎都有动态气道受压和呼气流速限制的情况。

机械通气时加用外源性PEEP,可对抗动态气道受压,以下游阻力平衡PEEPi的上游阻力,只要加用的PEEP水平小于PEEPi,就不会影响呼气流速和肺容量,但如果PEEP>PEEPi,势必减少呼气流速和增加肺容量。

因此,存在一个临界压力(Pcrit)。

Marini等提出,从多方面研究资料分析, Pcrit一般为PEEP 的75%,实际值大概随上游阻力和达到的最大流速而改变。

例如,患者的PEEPi为 1.0kPa (约10cmH2O),那么加用0.75kPa(约7.5cmH2O)的PEEP大致上是恰当的。

Ranieri VM 等(1993)报告,9例COPD伴急性呼吸衰竭应用机械通气的患者,均存在PEEPi(0.98士0.05kPa),当加用低水平的PEEP时,并没有改变肺容量和呼吸系统内PEEP水平,也不影响血液动力学和气体交换,却可减少吸气负荷。

但当PEEP超过PEEPi的85%时,可引起进一步过度充气并影响血液动力学和气体交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