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合集下载

肺癌骨转移最好的治疗方案

肺癌骨转移最好的治疗方案

肺癌骨转移最好的治疗方案第1篇肺癌骨转移最好的治疗方案一、背景概述肺癌作为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在病程进展过程中,部分患者可能出现骨转移,导致严重的疼痛和功能障碍。

针对肺癌骨转移的治疗,需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因素,制定合法合规的个性化治疗方案。

二、治疗方案1. 诊断与评估(1)完善相关检查:包括但不限于胸部CT、全身骨扫描、MRI、PET-CT 等,明确肺癌原发病灶及骨转移灶的位置、大小、数量和范围。

(2)病理学检查:通过支气管镜、经皮穿刺等方式获取病理学诊断,明确肺癌的组织学分型。

(3)分子生物学检测:包括EGFR、ALK等基因突变检测,为靶向治疗提供依据。

2. 内科治疗(1)化疗:根据患者病情和体质,选择合适的化疗方案,如顺铂+长春瑞滨、卡铂+紫杉醇等。

(2)靶向治疗:针对具有特定基因突变的肺癌患者,如EGFR突变、ALK重排等,选用相应的靶向药物。

(3)免疫治疗:评估患者是否符合免疫治疗条件,如PD-L1表达情况,可选用免疫检查点抑制剂。

(4)支持治疗:包括止痛、抗骨溶解、补充钙和维生素D等,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

3. 外科治疗(1)对于孤立性骨转移灶,且无其他远处转移的患者,可考虑手术切除,术后辅助内科治疗。

(2)对于脊柱转移导致的神经压迫,可行减压手术,缓解症状。

4. 放射治疗(1)外照射:针对骨转移灶进行姑息性放疗,缓解疼痛,控制病情。

(2)放射性核素治疗:如钐[153]治疗,适用于多发骨转移的患者。

5. 综合治疗根据患者病情、治疗反应及并发症,制定个性化综合治疗方案,包括但不限于以下治疗手段:(1)化疗与靶向治疗的联合应用。

(2)放疗与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

(3)骨转移灶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的结合。

三、治疗监测与评估1. 定期复查:包括血常规、肝肾功能、肿瘤标志物等,评估治疗效果。

2. 影像学检查:每3-6个月进行一次全身骨扫描或CT检查,了解病情变化。

骨转移瘤诊疗规范

骨转移瘤诊疗规范

骨转移瘤诊疗规范一、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一)概述骨骼是晚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随着抗癌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不断延长,患者出现骨转移及骨骼并发症的风险也随之明显增加。

骨转移常见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胃癌、肾癌、甲状腺癌、宫颈癌、骨及软组织肉瘤等恶性肿瘤。

晚期恶性肿瘤的骨转移发生率:乳腺癌65%〜75%,前列腺癌65%〜75%,鼻咽癌67%〜75%,肺癌30%〜40%,甲状腺癌60%,黑色素瘤14%〜45%,肝癌13%〜41%,肾癌20%〜25%,结直肠癌1%〜7%,胃癌13%,其他头颈癌25%。

多发性骨髓瘤累及骨骼所致的骨病发生率为70%〜95%。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弄清。

癌细胞转移至骨骼导致RANK/RANKL系统的平衡破坏被认为是恶性肿瘤骨转移和骨破坏的主要发病机制。

恶性肿瘤细胞转移到骨骼并释放可溶介质,激活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

激活的破骨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又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分泌骨溶解介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恶性肿瘤骨转移常导致严重的骨疼痛和多种骨并发症,其中包括骨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 SREs)。

骨相关事件是指骨转移所致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为缓解骨疼痛进行放射治疗、为预防或治疗脊髓压迫或病理性骨折而进行的骨外科手术等[12]。

骨转移所致的骨骼病变及骨相关事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威胁患者的生存。

恶性肿瘤骨转移虽然都是肿瘤疾病晚期预后差,但是合理的治疗对患者仍然有积极意义。

止痛药治疗、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均在骨转移治疗中起重要作用。

控制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变,常常需要接受多种方法综合治疗。

因此,深入认识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变、综合治疗骨转移病变可减少骨转移并发症,减少或避免骨相关事件,是改善骨转移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策略。

(二)诊断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一旦出现骨疼痛、病理性骨折、碱性憐酸酶升高、脊髓压迫或脊神经根压迫或高钙血症相关症状等临床表现,应进一步检查排除骨转移病变。

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

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

肺癌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肺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是肺癌病情进展的常见并发症。

肺癌骨转移的发生率较高,一旦发生骨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将受到严重影响。

因此,肺癌骨转移的诊疗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介绍肺癌骨转移诊疗的基本原则、临床实践、现状与问题,并提出专家共识建议。

肺癌骨转移诊疗基本原则肺癌骨转移的临床表现主要包括疼痛、骨折和神经压迫等。

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

治疗目标主要包括缓解疼痛、减轻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

针对不同的转移情况,肺癌骨转移的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放疗、手术和免疫治疗等。

药物治疗是骨转移的基本治疗手段,包括双膦酸盐类、镇痛药、抗肿瘤药物等。

放疗可以缓解疼痛、减轻症状,延缓病情进展。

手术适用于有脊髓压迫、骨折等严重并发症的患者。

免疫治疗是近年来兴起的治疗方法,通过调节免疫反应,抑制肿瘤生长。

在临床实践中,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

同时,应注意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应重视患者的心理疏导和生活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肺癌骨转移的诊疗已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存在一些问题。

骨转移的诊断方法尚不够敏感和特异,需要进一步提高诊断准确率。

骨转移的治疗方法尚不够完善,需要探索更加有效的治疗方法。

骨转移患者的生存期和生活质量仍需进一步提高。

为了进一步提高肺癌骨转移的诊疗水平,我们提出以下专家共识建议:建立完善的诊断体系:加强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和病理学诊断的综合应用,提高诊断准确率。

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注重药物治疗、放疗、手术和免疫治疗的综合应用。

患者的生活质量:在诊疗过程中,应重视患者的心理疏导和生活护理,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加强随访观察:对于骨转移患者,应加强随访观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延缓病情进展。

开展多中心协作研究:通过多中心协作研究,进一步探讨骨转移的发生机制、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案,为临床实践提供更多依据。

骨转移瘤诊疗规范

骨转移瘤诊疗规范

骨转移瘤诊疗规范一、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一)概述骨骼是晚期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部位。

随着抗癌治疗方法的不断改进,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时 间不断延长,患者出现骨转移及骨骼并发症的风险也随之明显增加。

骨转移常见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胃癌、肾癌、甲状腺癌、宫颈癌、骨及软组织肉瘤等恶性肿瘤。

晚期恶性肿瘤的骨转移发生率:乳腺癌65%〜75%,前列腺癌65%〜75%,鼻咽癌67%〜75%,肺癌30%〜40%,甲状腺癌 60%,黑色素瘤14%〜45%,肝癌13%〜41%,肾癌20%〜25%,结直肠癌1%〜7%,胃癌13%,其 他头颈癌25%。

多发性骨髓瘤累及骨骼所致的骨病发生率为70%〜95%。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确切发病机制尚未完全弄清。

癌细胞转移至骨骼导致RANK/RANKL系统的平衡 破坏被认为是恶性肿瘤骨转移和骨破坏的主要发病机制。

恶性肿瘤细胞转移到骨骼并释放可溶介质,激活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

激活的破骨细胞释放细 胞因子又进一步促进肿瘤细胞分泌骨溶解介质,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恶性肿瘤骨转移常导致严重的骨疼痛和多种骨 并发症,其中包括骨。

骨相关事件是指骨转移所致相关事件(skeletal related event, SREs)的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高钙血症、为缓解骨疼痛进行放射治疗、为预防或治疗脊髓压迫或病理性骨折而进行的骨外科手术等[12]。

骨转移所致的骨骼病变及骨 相关事件,不仅严重影响患者自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而且还威胁患者的生存。

恶性肿瘤骨转移虽然都是肿瘤疾病晚期预后差,但是合理的治疗对患者仍然有积极意义。

止痛药治疗、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放射治疗、手术治疗等方法均在骨转移治 疗中起重要作用。

控制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变,常常需要接受多种方法综合治疗。

因此,深入认识恶性肿瘤骨转移病变、综合治疗骨转移病变可减少骨转移并发症,减少或避免骨相关事件,是改善骨转移患者生活质量的重要策略。

(二)诊断确诊为恶性肿瘤的患者,一旦出现骨疼痛、病理性骨折、碱性憐酸酶升高、脊髓压迫或脊神经根 压迫或高钙血症相关症状等临床表现,应进一步检查排除骨转移病变。

判断骨转移最简单方法

判断骨转移最简单方法

判断骨转移最简单方法骨转移是恶性肿瘤最常见的转移途径之一,严重影响患者生命质量和预后。

因此,早期发现和诊治骨转移及时,对提高患者生存率、延长生存时间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判断骨转移最简单方法是通过影像检查和临床症状判断。

下面我们将从影像学和临床两个角度来介绍骨转移的判断方法。

1. 影像学判断骨转移的影像学表现是在骨骼中出现多发或单发的骨质破坏或骨质增生,多数病变呈溶骨性病变。

(1) X线检查X线检查是一种简单、经济的检查方法,能够清晰地显示骨骼的形态、大小、密度和轮廓,对于诊断骨转移有一定的价值。

骨转移的X线表现常常是骨改变的不均一性,包括红、白、混合色块状、星状、建筑样和团块状等不规则骨质破坏。

X线片显示出病灶时,需与良性骨肿瘤、骨髓瘤、骨感染等鉴别。

骨转移可以突出化疗前后病变程度的变化,可作为评价化疗效果的依据。

(2) CT检查CT扫描是目前检测骨转移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之一,其诊断敏感度较高。

骨转移的CT表现为骨质破坏区域密度减低、形态不规则。

常常伴随有软组织肿块和卫星灶的出现。

CT对于骨盆、脊椎等难以在X线上显示的部位,其敏感性更高。

(3) 核磁共振成像(MRI)MRI是显像致密和致密外骨质的最好方法,其优点在于可以显示软组织和硬骨的病变。

由于肿瘤的血管丰富,造成周围水分含量的改变,因此可以看到相应的信号改变。

骨转移的MRI表现多为信号强度值低、信号不均、结构不规则等表现。

MRI对于脊柱的诊断更为准确。

2. 临床症状判断骨转移的临床症状多样化,大多伴有疼痛,常常表现为局部压痛,疼痛可伴随运动而加重。

当骨病变引起骨骼破坏、骨髓压迫和神经根受压时,临床表现疼痛可加重。

其他症状有:(1) 活动障碍当骨转移病变位于关节,可发生活动障碍,关节僵硬,活动受限。

(2) 骨折骨折可能是骨转移的首发表现,因为骨质破坏后骨强度降低。

(3) 骨质变薄、骨折愈合迟缓有些患者由于疼痛、缩骨及其他治疗方法的过度,降低了钙质和维生素D 及其他生理性因素,导致骨质疏松易骨折。

乳癌骨转移的治疗方案

乳癌骨转移的治疗方案

一、引言乳腺癌是全球女性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年来,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乳腺癌的生存率得到了显著提高。

然而,乳腺癌骨转移是乳腺癌晚期患者常见的一种严重并发症,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和生活质量。

本文将对乳癌骨转移的治疗方案进行探讨。

二、乳癌骨转移的诊断1. 临床表现:乳癌骨转移的临床表现多样,主要包括骨痛、活动受限、局部肿胀、病理性骨折等。

2. 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乳癌骨转移的重要手段,包括X射线、CT、MRI、骨扫描等。

3. 生化指标:血清碱性磷酸酶(ALP)、血清钙等生化指标的变化有助于诊断乳癌骨转移。

4. 肿瘤标志物:乳腺癌相关肿瘤标志物(如CA153、CA125等)的升高可能提示乳癌骨转移。

三、乳癌骨转移的治疗方案1. 乳腺癌原发灶治疗(1)内分泌治疗:内分泌治疗是乳腺癌骨转移治疗的重要手段,适用于雌激素受体(ER)阳性和/或孕激素受体(PR)阳性的患者。

常用的内分泌药物包括芳香化酶抑制剂(AI)、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RM)等。

(2)化疗:化疗适用于乳腺癌骨转移进展迅速、症状明显、无禁忌症的患者。

常用的化疗药物包括蒽环类药物、紫杉类药物、长春新碱等。

2. 骨转移灶治疗(1)放射治疗:放射治疗是治疗乳腺癌骨转移的主要手段,可有效缓解骨痛、防止病理性骨折等。

放射治疗可分为局部放疗、全脑放疗和全身放疗。

(2)骨水泥填充术:对于病理性骨折或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可行骨水泥填充术,以减轻疼痛、防止骨折。

(3)药物治疗:针对骨转移灶,可使用以下药物进行治疗:a. 双磷酸盐类药物:双磷酸盐类药物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吸收,常用药物有唑来膦酸、帕米膦酸等。

b. 降钙素:降钙素可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轻骨痛,常用药物有鲑鱼降钙素、鳗鱼降钙素等。

c. 骨生长因子:骨生长因子可促进骨形成,改善骨质疏松,常用药物有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等。

3. 症状缓解治疗(1)镇痛治疗:针对骨痛症状,可使用非甾体抗炎药(NSAIDs)、阿片类药物等进行镇痛治疗。

骨转移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骨转移瘤的诊断及外科治疗

关注, 但是 , 在非骨肿瘤诊治 中心 , 医生更关注 的是 如何进行 骨科 重建。随着骨科技术 的不 断发展 , 恶性骨 肿瘤 的保肢技 术 由过 去的灭活再植 、 异体 骨置换 、 节融合 及人 工关 节置 关
换 等 , 渐 推 陈 出新 , 异 体 骨 与人 工 关 节 结 合 、 血 管 蒂 的 逐 如 带
肿瘤切 除范围符合外科分期为重 , 时 , 于患者 , 肢也是 此 对 截 治 疗 的 必 备 选 择 。疗 效 的 选 择 主 要 观 察 临 床 症 状 : 痛 减 疼 轻 、 动度加大 、 瘤减小 ; 像 学表 现 为肿瘤 边界 清 晰 , 活 肿 影 体 积缩小 , 瘤组织矿 化增加 , 瘤血 管分 布减 少。术前 化疗 肿 肿
国 内有关骨肿瘤学术交 流多年来也十分活跃 , 中华 医学 会骨科 学会骨肿瘤学组 自成立 之初每两年一届 , 至今每 年一
届 ; 国抗 癌 协 会 肉瘤 专 业 委 员 会 每 年 一 届 的 年会 参 加 人 数 中 逐 年 增 多 ; 年 中 国抗 癌 协 会 C C 近 S O组 织 内又 成 立 骨 肉 瘤 专
骨 转 移 瘤 的 诊 断 及 外 科 治 疗
腓骨移植 于异体 骨的结合 、 留关节的人工假体置换 或异体 保
骨 置换 、 童 假 体 的应 用 以 及 骨 运 输 技 术 的应 用 等 。 对 于 骨 儿
肿瘤专业 的医生 , 单纯 的骨 缺损重 建是远 远不 够 的 , 肿瘤 骨
的治愈 , 有循证医学 的证据显 示 , 我们应 更加 重视 原发 恶性
关键 词 : 骨转移瘤 ; 放射性核素显像 ; 核磁共振
中 图分类号 :781 R 3 . 文献标志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22 6 ( 0 1 4 -0 70 10 —6 X 2 1 )00 0 - 2

骨转移的诊断与治疗PPT

骨转移的诊断与治疗PPT
PET-CT检查
PET-CT可发现早期骨转移灶, 并有助于全身病情评估。
骨转移标志物检测
肿瘤标志物
如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 19-9(CA19-9)等,可作为骨转 移的辅助诊断指标。
骨代谢标志物
如骨钙素、碱性磷酸酶等,可反 映骨转移活跃程度。
病理学诊断
穿刺活检
对可疑骨转移部位进行穿刺活检,获 取组织病理学诊断依据。
骨转移的预防与康复
04
预防措施
01
02
03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特别 是针对癌症等高危疾病, 以便早期发现骨转移迹象。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控制基础疾病
积极治疗和控制原发疾病, 降低骨转移的风险。
改善生活习惯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 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和 戒烟限酒等。
康复治疗
物理治疗
通过物理疗法如按摩、电 刺激等,缓解疼痛和肌肉 紧张,改善关节活动度。
骨转移压迫神经根或脊髓可引 起肢体麻木、无力或活动障碍

全身症状
骨转移可引起贫血、消瘦、乏 力等全身症状。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X线平片可发现骨质破坏、骨折 等异常。
CT检查
CT可更清晰地显示骨质破坏程 度和范围,以及软组织侵犯情 况。
MRI检查
MRI对软组织和神经受压情况 显示更敏感,有助于早期诊断 。
精准医疗数据库
建立和完善精准医疗数据库,收集和分析骨转移患者的临床数据和 基因信息,为研究和开发新的治疗方法提供支持。
THANKS.
以达到治疗骨转移的目的。
肿瘤疫苗
研发针对骨转移的肿瘤疫苗,通 过刺激患者的免疫系统来预防和
治疗骨转移。
个体化治疗与精准医疗

恶性肿瘤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之解读

恶性肿瘤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之解读

恶性肿瘤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之解读恶性肿瘤骨转移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并发症,其临床表现和治疗策略的选择往往复杂多变。

为了提供准确而规范的诊疗指导,专家们制定了恶性肿瘤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本文将对这一共识进行详细的解读。

1.骨转移的定义恶性肿瘤骨转移指癌细胞侵袭骨组织,导致骨骼结构的改变和功能的丧失。

骨转移是恶性肿瘤晚期的常见表现,常见原发癌种有乳腺癌、前列腺癌和肺癌等。

临床上,骨转移可引起骨痛、骨折和高钙血症等症状,给患者带来严重的痛苦和不良影响。

2.诊断标准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骨活检等多种方法。

临床症状包括骨痛、活动受限及骨折等,骨转移的存在往往需要通过X线、CT、核磁共振以及骨扫描等影像学检查来确定。

此外,骨活检是确诊骨转移的关键步骤,通过直接取得骨组织样本并行病理学检查,可以明确是否存在癌细胞侵袭。

3.治疗原则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治疗原则包括控制疼痛、防治并发症、改善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

具体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放疗和手术治疗等。

药物治疗包括化疗、内分泌治疗和靶向治疗等,不同的治疗方法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

放疗主要用于控制疼痛和预防骨折等并发症,手术治疗主要用于支持性治疗和病理性骨折的修复。

4.争议和共识在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疗过程中,仍存在一些争议和不确定因素。

专家们在制定共识时对这些争议进行了充分的讨论,并达成了共识意见。

例如,在药物治疗中,关于化疗与靶向治疗的先后顺序及合理的联合应用,专家们根据大量的临床研究结果进行了权衡,并提出了相应的共识。

此外,共识还对一些重要问题给出了明确的指导,例如骨转移的分期、治疗时机的选择、监测指标的评估和随访策略的制定等。

这些指导将有助于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准确判断和处理骨转移患者,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

5.科学解读共识恶性肿瘤骨转移诊疗专家共识的制定是在对大量临床实践和科学研究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估的基础上进行的。

专家们根据权威的指南和最新的研究成果,对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和治疗进行了系统的归纳和总结,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和共识。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诊断

恶性肿瘤是危及人类健康 的主要 杀手之一。近年来 , 随
着其发 病率 的上 升及诊疗 水平的提高 , 病人 生存期延 长 临床上恶性肿瘤骨转移 的诊 断仍 然依 靠影像学方 法, 包括普通 x线 、 T MR 、 C 、 I放射性 核素 ( 9 m标记 亚 甲基 锝 9
二 磷 酸 盐 T cn t m 9 m l e e ehl edp op oae eh e u 一 9 a l dm tye ihshn t。 i bl n
转移 的发病率也呈逐 年上 升的趋 势。骨骼是继肝脏 、 肺部 之 后第三个容易发生肿瘤转 移的部位 , 几乎可发生 于任何恶性 肿瘤 。尸检证 明 , J约有 7 %~ 0 0 8 %的恶性 肿瘤会 发 生骨转
异性 均存 在较 大的差异 , 别为 6 %~ 0 %、8 10 虽 分 2 10 7 %~ 0 %,
腺激素相关 蛋 白等 , 活成 骨细胞 和破骨细胞 , 激 破骨 细胞释 放的细 胞 因子 , 又进 一 步促进恶 性肿 瘤细胞 释放 骨溶解 介
质, 从而形成恶性循环 , 并最终形成骨转移灶L。 2 J
面有着其他影像学检查无法 比拟 的优 势 , 值得进一步探究 推 广 。放射 性核素 ( c MD ) — P 全身骨扫描 诊断 , 敏感性和 特
关 键词 : 恶性肿瘤; 骨转移; 诊断方法
中图分 类号 :70 文 献标识 码 : 文章编 号 :0764( 10—540 R3. 6 A 10—98 02 503—3 2 )
d i1 . 6  ̄i n10 — 9 8 0 2 5 4 o:03 9 .s.07 6 4 . 1. . 3 9 s 2 00
般规律 。 目前最具说 服力 的学说 即 1 8 年 P gt 出的“ 89 ae提 种 子和土壤 ” 学说 , 为肿瘤 的转 移是特殊 的肿瘤细胞 ( 认 种子 ) 在适宜 的环 境f 土壤) 中生长发展 的结果 , 转移途径 主要可分

《恶性肿瘤骨转移及相关疾病床诊疗专家共识》

《恶性肿瘤骨转移及相关疾病床诊疗专家共识》

1、中国医药报,第B04;2011-02-22; 2、Jennie T.Chang ,et al .Renal failure with the of zoledronic acid pharm. D. The New Englang Journal of
Medicine ,2006-10-23; 3、房桂珍,李为民,刘东刚。双膦酸盐类药物引起的下颌骨坏死。中国肿瘤临床。2007.34(18)
帕米膦酸二钠与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 移疼痛:疗效与安全性对比的Meta分析
Journal of Clinical Rehabilitative Tissue Engineering Research June 25, 2010 Vol.14, No.26
帕米膦酸二钠与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 移疼痛:疗效与安全性对比的Meta分析
骨转移的临床特征
• 通常为多发转移
– 单发转移者仅占10%
• 转移部位:
– 多发生在中轴骨,如脊椎和骨盆,约占80% – 其次是肋骨、股骨、肱骨
• 生存期:
– 中位OS:3~12月不等 – 影响预后因素:原发肿瘤部位、KPS、有无伴发内脏转移、有
无高钙血症、年龄等
Mizumoto M, et al. IJROBP 2011.
• 一般在放疗后3-6周开始,高峰在2-3月
放疗的疗效
• 放疗缓解骨痛的疗效:
– PR+CR:59~88% – CR:20~50% – 对于骨痛缓解者,55~70%的患者不会在原治疗区域复发 – 尚无明确证据证实骨痛缓解率与病理类型相关
• 放疗显效时间:
– 约50%的骨痛在放疗开始后1~2周内出现缓解 – 约90%的疼痛在3月内达到缓解 – 放疗显效前仍需使用止痛药物治疗

骨转移癌的诊断及治疗

骨转移癌的诊断及治疗

定期检查与复查
定期进行体检
每年进行一次全面体检,检查骨骼健康状况。
出现症状及时就诊
如出现骨骼疼痛、肿胀等症状,及时就医检查, 以免延误治疗。
定期复查
接受治疗后定期进行复查,监测病情变化,调整 治疗方案。
THANKS
感谢观看
02
骨转移癌的诊断
临床诊断
01 症状观察
观察患者是否有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骨转移 癌的典型症状。
02 病史询问
了解患者是否有恶性肿瘤病史,以及骨痛、骨折 等与骨转移癌相关的病史。
03 体征检查
检查患者是否有压痛、肿胀、关节活动受限等体 征,以及是否有恶病质表现。
影像学诊断
01 X线检查
X线平片可以发现骨质破坏、骨折等异常表现,是 骨转移癌的初步筛查方法。
对于一些易于获取肿瘤组 织的部位,可以通过手术 切除部分或全部肿瘤,进 行病理学检查。
细胞学检查
对于一些体表或易于抽取 的液体,可以通过细胞学 检查发现肿瘤细胞,但阳 性率较低。
03
骨转移癌的治疗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是骨转移癌 的主要治疗方式之一, 包括化疗、靶向治疗
和内分泌治疗等。
化疗药物如铂类、紫 杉醇和吉西他滨等, 可以杀死癌细胞并抑
制肿瘤生长。
靶向治疗药物如针对 HER2阳性的曲妥珠单 抗和帕妥珠单抗等, 能够特异性地攻击癌
细胞。
内分泌治疗药物如抗 雌激素和芳香酶抑制 剂等,可用于激素依 赖性乳腺癌等恶性肿
瘤的辅助治疗。
放射治疗
放射治疗是骨转移癌的常用治疗方法,可以有效 01 缓解疼痛、减轻症状并抑制肿瘤生长。
放射治疗包括外照射和内照射两种方式,外照射 02 常用放疗技术有X线治疗、伽马刀和质子重离子等。

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

肺癌骨转移临床诊疗专家共识肺癌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而骨转移是肺癌晚期患者中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继发病灶。

骨转移不仅会给患者带来剧烈的骨疼痛,还进一步影响骨密度和骨质量,严重时会导致患者的骨折甚至截瘫。

因此,对于肺癌骨转移的临床诊疗,专家们制定了一份共识,旨在提供给临床医生和患者一份权威的指南,以指导肺癌骨转移的治疗。

一、肺癌骨转移的诊断肺癌骨转移的诊断主要依赖于临床表现、影像学和病理学等综合分析。

在临床上,骨疼痛是肺癌骨转移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其中胸椎、腰椎和骨盆区域最为多见。

对于存在骨痛的肺癌患者,应主要考虑骨转移的可能性,并进行进一步的影像学检查。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包括骨X线、CT、MRI和骨扫描等。

其中,骨扫描是目前最常用的筛查检查,但其对于骨转移的特异性较低,需要结合其他影像学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如果疑似骨转移病灶,则需通过穿刺活检或手术切取组织进行病理学鉴定,以确诊骨转移的存在。

二、肺癌骨转移的治疗肺癌骨转移的治疗目标主要包括缓解疼痛、改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期和控制肿瘤进展。

根据患者的病情和转移程度的不同,治疗方案可以分为系统治疗、局部治疗和支持治疗等多个方面。

1. 系统治疗系统治疗主要是通过药物干预来抑制肿瘤的生长和转移。

目前常用的系统治疗药物包括化疗药物、靶向药物、免疫治疗药物等。

其中,化疗药物通常用于控制肿瘤的全身进展,而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药物则可以有针对性地攻击肿瘤细胞,提高治疗效果。

2. 局部治疗局部治疗主要是通过手术、放疗和介入治疗等方式来直接消除或控制骨转移病灶。

手术治疗主要适用于单发病灶或骨折的患者,通过切除或固定病灶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放疗可用于疼痛控制和骨转移的局部控制,通过照射病灶来杀灭肿瘤细胞。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射频消融和介入性动脉栓塞等方法,可以直接破坏骨转移病灶及其供应血管,达到治疗的效果。

3. 支持治疗支持治疗主要是通过镇痛药物和辅助用药来缓解患者的疼痛和不适感。

36例继发性恶性骨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分析

36例继发性恶性骨肿瘤的诊断及治疗分析
临床 参考 。
1 材料 与方法
1 . 手术治疗 。 我们对 1 .3 2 例股骨颈病理性单纯 骨折患者行手术治疗 , 患侧髋关节置换术。
1 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共 3 例, . 1 6 其中男性 8 , 例 女 1 . 放射治疗 。 对局限部位单发骨转移患者参 .4 2 性 2 例。 8 年龄 3 — 6 , 2 7 岁 平均 5 岁。 4 均经病理学或 考美国放射学会骨转移放射治疗专家组推荐 的方 细胞学检查确诊为乳腺癌 、 前列腺癌 、 肺癌等 , 并经 案 , 在骨转移疼痛部位行局部放疗 。 ET C 全身骨显像及相关的 C 、 R 等辅助检查证实 1 . 双膦酸盐治疗 。 根据不 同时期我们分别采 TM I .5 2
为骨转移 。 均有明显骨痛(A 评分 5 9 vS - 之间1 及骨质 用了一代双膦酸盐氯屈膦酸盐 ,二代双膦酸盐帕米 破坏 , a f y K mo k 评分 i6 a > 0分 ;血常规及肝 肾功能正 磷酸盐 , 三代双膦酸盐唑来磷酸盐 。 常, 无严重心脏病及糖尿病史 , 无周 围神经病变 , 预 1 疗效分析 观察治疗前后患者一般情况 , . 3 卡氏评 计存活I6 > 个月 。其 中椎体转移 2 例 , l 骨盆及髋关 分(a o k 氏) K m f y 及疼痛程度 的变化 。疼痛程度判断 a 节转移 6 , 例 肋骨及肩胛 骨转移 9 , 体 、 例 椎 骨盆 、 标准根据患者主诉疼痛分级法(R ) V S判断疼痛有无
脑 转 移死 亡 , 余 患者 均 带 瘤 生存 , 痛 明显 缓 解 。 论 临 床 医生 应 提 高 对骨 转 移 癌 的认 识 , 现 骨 痛 , 理 骨 折 等 , 其 诊 断 其 骨 结 发 病 尤
为 肺 癌 , 腺 癌 , 列 癌 的 患者 出现 上述 症 状 应 高度 怀 疑 骨 转移 癌 的可 能性 。 规 进 行 E T全 身 骨 显 像及 相 关 的 C 、 R 等辅 乳 前 常 C TM I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多数骨转移病人,即使是晚期癌症病人, 都可能耐受局部姑息性放射治疗。
骨转移放射治疗的体外照射常用剂量及分割方法 有三种:
300cGy/次,共10次; 400cGy/次,共5次; 800cGy/次,单次照射。(骨痛,短期缓解,生存短)
三种方法照射的效果及耐受性相似。骨转移单次照射技术 已取得较肯定的疗效,该方法尤其适于活动及搬动困难的晚期 癌症病人。值得注意的是放射治疗止痛显效需要一定的时间。 因此,对于在放射治疗明显显效前(约3个月内)的病人及放射治 疗不能完全控制疼痛的病人,仍然需要根据病人的疼痛程度使 用止痛药。
双磷酸盐类药物通过抑制破骨细胞活性,减少骨 吸收作用减轻骨疼痛。
骨转移疼痛的止痛遵循三阶梯的五项原则
口服及无创途径给药 按阶梯给药 按时给药 个体化给药 注意细节
轻度疼痛
• 非甾体类抗炎药 • 含有阿片类、非甾体类抗炎镇痛的复合剂
中度疼痛
• 阿片类镇痛药(可待因、双氢可待因,同时予以 非甾体抗炎药或阿片及非甾抗炎镇痛药)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现状
1.乳腺癌、前列腺癌、鼻咽癌可达65-75%;
2.甲状腺癌60%、肺癌可达30-40%、肾癌20-25%、肝 癌13-41%;
3. 胃癌13%、结直肠癌1-7%。
主要发病机制: • 癌细胞转移至骨骼导致OPG-RANK/RANKL系统
的平衡破坏 • 恶性肿瘤细胞转移至骨骼并释放可溶性介质,激

PET-CT
• 能较灵敏的显示骨骼微转移灶,早期诊断骨转移 病变
• 可同时检查全身器官、淋巴结及软组织,从而全 面评估病变范围

• 组织病理学或细胞病理学检查是确诊骨转移的可 靠方法
• 针对骨转移灶,可明确诊断 • 对原发灶未获得病理者,有必要行骨活检 • 要避免病理性骨折
• 经组织病理不或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恶性肿瘤,或 骨病灶活检或细胞学检查诊断为恶性肿瘤骨转移
• 骨病灶经X线、或MR扫描、或CT扫描、或PETCT诊断为恶性肿瘤骨转移
治疗
目标
• 缓解疼痛,恢复功能,改善生活质量 • 预防或延缓骨相关事件的发生 • 对于预期抗肿瘤治疗有效患者,根据病情合理进
行抗肿瘤治疗
活破骨细胞和成骨细胞 • 激活的破骨细胞释放细胞因子又进一步促进肿瘤
细胞分泌骨溶解介质,形成恶性循环。
骨转移后的危害形式
骨痛 高血钙症 病理性骨折 脊髓神经压迫(瘫痪) 肢体活动受限(运动功能障碍)
总之,影响生活质量,甚至死亡。
骨骼相关事件(SRE) skeleton related effects
由于恶性肿瘤骨转移而发生的一系列骨相关事 件,包括: 1.病理性骨折; 2.为减轻骨痛、预防病理性骨折、椎体压迫而进行 的放疗; 3.椎体骨折或压迫; 4.由于治疗骨转移而进行的骨手术; 5.高钙血症。
诊断
• 确诊为恶性肿瘤患者,一旦出现骨疼痛、病理性 骨折、碱性磷酸酶升高、脊髓压迫或脊神经根压 迫或高钙血症相关性症等临床表现,应进一步排 除骨转移
• 对高风险发生骨转移肿瘤患者,可考虑把骨转移 临床检查作为常规项目
放射性核素全身骨显像(ECT)
• 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初筛诊断方法,不作为骨转 移的诊断依据
• 骨转移的敏感性为62-98%,假阴性率3-8%,特 异性66.7-70%,假阳性率33-40%
X线检查
• 是确诊恶性骨转移的主要方法 • 早期诊断敏感性低,仅44-50% • 当骨小梁破坏50%以上,并直径达1-1.5cm才在X
骨代谢生化指标
• 反应溶骨性代谢指标:Ⅰ型胶原碳端肽(ICTP)、 Ⅰ型 胶原氮端肽(NTX)、 Ⅰ型胶原羧基端交联肽(CTX)、 骨唾液酸糖蛋白(BSP)
• 反应成骨性代谢指标:骨特异性碱性磷酸酶(BALP)、 总碱性磷酸酶(ALP)、 Ⅰ型胶原氮端前肽(PINP)
• 不能作为诊断的可靠方法
恶性肿瘤骨转移诊断标准需同时具备两项
手术治疗
固定术用于治疗已发生病理性骨折的病人, 也用于预防性治疗某些有病理性骨折危险的骨 转移病人。尤其是负重部位骨转移的病人。
骨转移肿瘤外科治疗原则
• 预计可存活三个月以上 • 全身状况好,能耐受手术创伤及麻醉 • 预计外科治疗后较术前有更好的生活质量能够立
治疗方法
麻醉止痛药; 双膦酸盐类药物治疗 手术、放疗和放射性药物减轻转移性骨病
的并发症; 化疗减轻瘤负荷,但对骨病无效。
药物治疗
骨转移病灶区的破骨细胞活性增高,局部前列腺 素及炎性因子增多是导致骨疼痛的因素。因此,骨转 移疼痛的药物止痛治疗时,最好合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及双磷酸盐类药物。
阿司匹林、布洛芬、消炎痛、双氯酚酸钠等非 甾体类抗炎药物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而减轻骨转 移疼痛。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诊断与治疗
恶性肿瘤骨转移的现状
1.恶性肿瘤骨转移是晚期肿瘤的常见并发症,几乎所 有恶性肿瘤均可发生骨转移
2.常见于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胃癌、肾癌、 多发性骨髓瘤等
3.由于肿瘤治疗方法的进步,晚期患者生存期不断 廷长,患者出现骨转移及骨骼并发症的风险也不 断升高
4.因此更多的患者在骨转移后仍会面临治疗的问题
片上见骨转移灶
CT扫描
• 是确诊骨转移的方法,灵敏度较X线要高 • 可以确诊某些ECT阳性,而X片阴性的骨转移灶 • 需骨活检的,以CT引导穿刺,提高准确率及安全
MR扫描
• 目前诊断骨转移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的诊断方 法
• 敏感性82-100%,特异性73-100% • 准确显示侵犯部位、范围、及周围软组织受累情
重度疼痛
强阿片类镇痛药(吗啡即释片、缓释片或羟考酮、 芬太尼)
放射治疗用于骨转移治疗
一.是控制疼痛; 二.减轻照射区病灶的进展; 三.是减少病理性骨折的危险。
放射治疗后,照射部位局部止痛有效率约88 %,其中疼痛完全缓解率59%,部分缓解及轻 度缓解率29%。
脊椎、股骨等负重部分骨转移并发病理性、 压缩性骨折的危险约30%,脊椎骨转移压缩性 骨折可导致脊髓压迫及截瘫,病人一旦出现该 并发病,其生存质量明显降低,生存时间明显 缩短。及时负重部位骨转移灶进行姑息性放射 治疗,可减低病理性骨折的危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