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区域中心城市的动力与前景
榆林发展心得体会
榆林发展心得体会榆林作为陕北地区的主要城市,近年来在经济发展方面取得了长足的进步。
在我参观榆林时,我对榆林的发展做了一些观察和思考,并得出了以下的心得体会:首先,榆林在能源资源的开发利用方面做得非常好。
榆林以煤炭资源为主,积极推进以煤为基础的能源产业发展,建设了许多大型煤炭企业。
同时,榆林还充分利用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资源,推动绿色能源的发展。
通过全面开发利用能源资源,榆林在经济发展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其次,榆林注重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
榆林积极推动传统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方向转型,加大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力度。
榆林在汽车制造、装备制造、新材料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果。
同时,榆林还积极引进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团队,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
这些举措将为榆林的经济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再次,榆林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榆林深刻认识到生态环境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积极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榆林加大了对环境污染治理力度,改善了城市空气质量,提高了人民生活质量。
同时,榆林还积极开展资源节约型和环保型产业的开发,推动绿色发展。
这些举措使榆林成为了一个生态宜居城市。
最后,榆林注重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发展。
榆林在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科研机构等方面投入了大量的资源,加强了人才队伍的培养和建设。
榆林建设了一批高水平的大学和科研院所,吸引了众多的优秀人才来榆林工作和创业。
同时,榆林还积极改善教育设施和教育资源,提高了教育质量。
这些措施为榆林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了坚实的人才支撑。
综上所述,榆林的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榆林在能源资源开发利用、产业升级和创新发展、生态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人才培养和教育事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榆林政府和全体榆林人民的辛勤努力和共同奋斗。
希望榆林能够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同时,我也希望其他地区能够借鉴榆林的经验,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路径,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的和谐进步。
横山,未来榆林的新中心
横山,未来榆林的新中心——横山县推进城乡一体榆横一体战略纪实雷雨虹2010-08-26王圪堵水库旅游服务基地效果图住宅小区美如画昔日龙须沟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旅游文化中心夜景效果图。
6月30日,榆林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
榆林市市长胡志强在政府工作报 ...王圪堵水库旅游服务基地效果图住宅小区美如画昔日龙须沟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旅游文化中心夜景效果图。
6月30日,榆林市三届人大一次会议开幕。
榆林市市长胡志强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力争5年内完成横山、米脂、佳县三个县的撤县设区工作。
此次榆林市人代会的一号议案则是《强力推进榆横一体化进程,加快榆林百万人口中心城市建设》。
议案提出,由于横山距离榆林最近,在发展上接受着榆林的辐射,从榆林、横山长远发展关系来看,两地不断靠近融合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
目前,榆林市区已突破地域限制向横山方向发展,横山也向着榆林方向对接。
推进榆横一体化的条件初步形成,横山作为榆林百万人口扩容提质的一个组团条件已经具备……榆横一体化必将实现产业一体化、城市建设一体化、交通运输一体化、人文建设一体化、资源利用一体化。
事实上,从2007年起,横山县委、县政府就在准确把握宏观形势、科学分析县情实际的基础上,提出了横山县城乡一体、榆横一体化发展规划设想,即以“两区、一库、一带”为重点,加速建设榆横工业园区和工业产业集群,修复榆—横经济带沿线的生态景观,建设三个基地、一个中心,打造一张名片,将横山建成晋陕蒙能源经济区和榆林经济圈的新中心,进而跻身陕西省经济强县行列。
霓衫蝶羽舞翩跹,嫩蕊娇姿美若仙。
横山正用现代的城市语言和细腻的城市细节,表达着自己在城市建设中的个性;横山人民正以饱满的热情,投身到城市建设的滚滚热潮中,打造着榆林市的“后花园”和“新中心”。
随着横山撤县设区步伐的加快,祖祖辈辈生活在横山的农民,也许有一天一觉醒来,会忽然发现自己的身份发生了变化,由“县民”悄然变成了“区民”。
榆林重点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
榆林重点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分析榆林是陕西省的重要城市,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独特的地理位置优势。
随着国家对西部地区的发展重视程度不断提高,榆林作为区域经济中心,其重点行业发展受到了关注。
本文将分析榆林重点行业的现状,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一、煤炭工业榆林拥有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工业一直是榆林的支柱产业。
目前,榆林的煤炭产量居全省之首,并且拥有较高的煤炭资源储量。
然而,随着环保政策的加强和能源结构转型的需求,榆林的煤炭产业面临着挑战。
未来,榆林的煤炭行业将更加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强环境保护措施,并逐渐向高端煤化工和清洁能源发展,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冶金工业榆林是陕北的冶金工业中心,拥有丰富的铁矿资源和富硒铁精矿。
目前,榆林的铁合金、钢铁和铁矿石产量居全省之首。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环保要求的提高,榆林的冶金工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压力。
未来,榆林的冶金工业将加强技术改造,推动环保水平提升,加大对高端产品研发的投入,提高产业附加值,实现冶金工业的可持续发展。
三、能源与化工工业榆林不仅拥有丰富的煤炭和铁矿资源,还具备开发能源化工的条件。
榆林的能源与化工工业起步较晚,但在近年来取得了较快的发展。
目前,榆林已经建设了多个煤化工项目,并且成为能源化工产业基地。
未来,榆林的能源与化工工业将进一步拓展产业链,加大对新能源和新材料领域的研发与投资,提高产业附加值和创新能力。
四、农业与农村经济榆林地处保护区和黄土高原腹地,农业资源丰富。
目前,榆林的农业主要以粮食种植为主,同时兼顾畜牧业和水产养殖。
农村经济是榆林的重要支柱产业,贡献了大量就业机会和农民收入。
未来,榆林将继续推进农业现代化建设,加大农业科技创新与技术推广力度,提高农产品质量和农民收入水平。
综上所述,榆林的重点行业在自然资源和区位优势的支持下取得了长足发展。
然而,随着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求变化以及环保要求的提高,榆林的重点行业也面临着转型和升级的压力。
未来,榆林的重点行业将加大技术改造和创新投入,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保护水平,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和转型升级,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榆林的前景
榆林的前景榆林是陕西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北纬36°51’-39°35’,东经107°45’-111°56’之间,地理位置优越,拥有得天独厚的资源条件,具备良好的发展潜力。
以下将从经济、旅游、教育等多个方面进行介绍,展望榆林的前景。
经济方面,榆林地处陕西省中北部经济带,交通便利,具备良好的区位优势。
榆林拥有丰富的煤炭和石油资源,煤炭产业在当地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产区规模在全国名列前茅。
同时,榆林还具备石油、天然气等资源,使得榆林成为陕北石油化工重要生产基地。
随着石油化工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榆林的经济将迎来新的提升。
旅游方面,榆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资源。
榆林市以榆神山、红石峡、崇岳寺等一系列名胜古迹闻名,这些风景名胜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
同时,榆林还是中国北方最大的沙漠——毛乌素沙漠的北侧边缘,具有得天独厚的沙漠旅游资源,开展沙漠旅游将为榆林带来更多的经济收益。
教育方面,榆林市拥有完善的教育体系和优质的教育资源。
榆林有一所知名的高等学府——榆林学院,学院拥有一流的师资力量和丰富的教学资源,为榆林培养了大批人才。
此外,榆林还有一批优质的中小学,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
教育资源的丰富将为榆林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智力支持。
与此同时,榆林政府也积极推动城市发展和产业升级。
政府出台各种优惠政策吸引投资,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榆林积极发展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现代农业等产业,以及旅游业,通过引进项目和招商引资,加大人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投入,逐步提升榆林的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
总结来看,作为陕西省的一个地级市,榆林具备了扎实的基础和丰富的资源条件,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
榆林在经济、旅游、教育等多个领域都有着巨大的潜力和优势。
相信在政府的扶持下和全体市民的共同努力下,榆林必将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实施项目带动战略 推动榆林经济跨越发展
实项带 战 推榆经跨发 施 目动 略 动林济越展
口 陕西省榆 林市发展 和改革委 员会 副主任 赵文伦
实 施 项 目带 动 战 略 , 学 规 划 园 区 , 力 泰 氯 碱 2 万 吨 聚 氯 乙烯 扩 建 完 成 可 研 和 科 着 O 项 目是 聚 集 资 金 、 术 、 才 等 生 产 推 进 项 目 , 技 人 目前 “ 区 六 园 ” 局 基 本 形 初 两 格 靖
3 .推 进 了现 代 特 色 农 业 基 地 建 设 。
重 大前 期 项 目计 划 的3 个 项 目 , 计 可 完 醇 、 水 井 40 吨 煤 矿 、 元 化 工 2 万 吨 20 年 共 安 排 涉 农 重 点 项 目2 项 , 投 资 5 预 凉 0 万 天 5 07 8 总
成 投 资2 0 元 , 2亿 占年 度 计 划 的 128 市 煤 焦 油 轻 质 化 等 项 目建 成 投 产 , 元 化 工 17 元 , 0. %; 北 2亿 当年 安 排 财 政 资 金 1亿 元 , 中 1 其 级 重点 项 目2 1 ,预计 可完 成 投 资 7 亿 2 万 吨 聚 氯 乙 烯 扩 建 取 得 省 发 改委 备 案 ; 市 级 财 政 资 金 2 3 元 ,预 计 全 年 实 际完 4项 O 5 .亿 2
地一中心” 设 , 建 积极 实施 项 目带 动 战 略 , 新 开工 建设 ,有 6 前 期 项 目已经 开工 , 亿 元 ;园 区 内 主 要 支 撑 项 目延 长集 团 10 个 5 5 深 入 开展 “ 目建 设 年 ” 动 , 大 项 目有 个 前 期 项 目具 备 了 开 工 条 件 。 其 中 , 林 万 吨 甲醇 已取 得 省 发改 委 备 案 。吴 堡 煤 焦 项 活 重 榆 序推进 , 固定 资 产 投 资 连 创 新 高 , 力 地 经 济 开 发 区华 宝 玻 璃 一 期 、 化 科 技 2 万 化 区 确 定 了项 目业 主 ,规 划 实 施 “53 3 有 煤 0 15 3
榆林概念规划方案 (2)
榆林概念规划方案概述:本文旨在介绍榆林市未来发展的概念规划方案,包括城市定位、区域发展战略以及城市空间规划等方面的内容。
城市定位榆林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是陕北经济带中心城市,也是中部地区重要的能源和能源化工基地。
未来,榆林市将积极推进城市转型升级,注重产业发展转型、环境建设和城市规划,加快实现经济高质量增长和人居环境高质量改善。
具体城市定位如下:1.产业定位:以新能源和化工产业为主导,推进装备制造等领域的发展,形成“1+3+N”产业体系,即以新能源产业为主,以化工、能源技术服务、先进材料为支撑,形成以县域经济为基础、以城市经济为中心、以区域经济合作为支撑的产业体系。
2.城市功能定位:以“重资产型、智能型”为基本特征,构建生态宜居、智慧拥享、创新活力、核心引领的空间结构体系,打造北部新能源中心、黄河峡谷旅游集散地、人居生态放心区、城市产业创新中心等核心功能区。
区域发展战略1.区域一体化发展:榆林市将主动应对环渤海经济区、长江经济带、西安、南北方向铁路等重大发展机遇,着力加强区域一体化发展战略,推进陕西与内蒙古的经济交流合作,促进区域经济协同发展。
2.产业协同发展:加强黄河流域沿线城市经济一体化合作,推进新能源和化工产业对接,打造榆阳河流域黄河文化旅游区,实现产业带动城市发展和城市支撑产业升级的有机融合。
3.空间布局优化:优化城市功能布局,推进市域空间布局调整,按照“一轴六带”总体布局,着力构建城市空间新格局,完善城市细节空间,打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空间环境。
城市空间规划1.城市核心区规划:榆林市将以市政府所在区域为核心,规划城市标志性建筑群、城市功能区、城市交通及绿化等,形成城市高端品质形象,提升城市综合实力。
2.城市副中心规划:榆阳区、安塞区、绥德县等区县将打造城市副中心,以其优势产业和特色文化为依托,建设行政办公区、商务金融区、文化旅游区,形成城市功能交叉互动的整体运营管理。
3.城市新区规划: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榆阳湖生态城、西湖综合体、北郊商务区等城市新区将以新能源、化工产业为依托,建设创新中心、智能社区、高端商务服务区,打造城市新的发展空间。
榆林资源型城市向中心城市转型
榆林:资源型城市向中心城市转型作者:张宝通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1年第01期一、转型战略资源型城市与中心城市。
资源型城市是以资源开发利用为基础的,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资源开发利用有一个上升、稳定和下降的过程,资源型城市一般都要经历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几个阶段,都存在一个可持续发展的问题。
中心城市除经济实力较强外,一要产业结构多元,二要城市功能完善,三要发展环境优越,四要社会发展协调,以便发挥较强的辐射带动作用。
中心城市按其辐射带动范围可分为全国性的和区域性的,区域中心城市又有跨行政区域的和行政区域范围的。
中心城市由于经济实力较强,产业结构多元,城市功能完善,发展环境优越,社会发展协调,对资源的依赖程度相对较小,产业发展的余地相对较大,抗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强,因而发展具有可持续性。
资源型城市向中心城市转型。
由于资源型城市存在可持续发展问题,中心城市发展具有可持续性,向中心城市转型是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榆林资源型城市要可持续发展,必须调整产业结构,在重点发展能源产业的同时,大力发展非能源产业,形成以能源化工产业为基础的多元化产业格局,逐步减少对能源资源的依赖性,增强经济的抗风险能力。
必须完善城市功能,在重点建设能源化工基地,打造能源之都的同时,大力发展加工制造业和第三产业,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向区域中心城市发展,发挥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
要不断改善发展环境,促进社会协调发展,提升中心城市发展水平。
只有完成了资源型城市向中心城市的转型,榆林才能真正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成长期资源型城市的转型。
榆林属于成长期资源型城市,资源开发正处在上升阶段,产业发展前景好,经济增长速度快,地方财政实力强,正在实现跨越发展。
与衰退期资源型城市不同,有条件、有能力主动调整产业结构,完善城市功能,改善发展环境,促进协调发展,发展为中心城市。
只要未雨绸缪,提前转型,就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与资源枯竭城市不同,其重点不是发展非资源接替产业,而是延伸拓展能源资源产业链,推进产业结构多元化,促进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
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
《榆林市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一是科学构建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
规划提出,坚持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的互动战略,形成由古城区(城市历史文化休闲区)、西沙区(城市商务金融、市级行政教育中心)、铁西区(新版城市总体规划确定的城市未来发展的重要区域,是能源化工基地研发区、生活服务区、物流区、产业加工区)为一体的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大城市,真正把榆林建设成为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城市、陕甘宁蒙晋接壤区百万人口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大漠宜居城市。
二是以榆林为中心,神木、靖边和绥德为副中心,打造一小时经济圈,打破行政壁垒,延长主导产业链、发展相关产业,共同构建“一主三副”200万人口“大榆林”城镇群。
三是发挥榆林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接壤区的地理优势,围绕城市发展、产业布局、人口分布以及对外经济联系对交通运输提出的要求,按照“适度超前、统一规划、突出重点、多元化投资”的原则,建设五省通衢,打造区域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形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重点打造双“人字形”城镇发展轴和“三沿三型”(沿“人”字型千里工业走廊、沿交通主干线、沿河流川道;“三型”为产业型、服务型、生态型)城镇空间发展格局,构建“13899”(1个中心城市,3个副中心城市,8座县城,99个建制镇)城镇空间体系。
规划蓝图能源经济充分发挥煤、气、油、盐等矿产资源优势,以“三个转化”为重点,全力打造煤电材料、煤制油、煤盐化工和油气化工“四大产业链”,同时考虑用市场机制启动风能、太阳能、生物能等再生能源项目建设,打造新能源产业。
当前要重点搞好能源化工基地跨越式发展的规划编制,抓好列入陕西省32个重大项目的建设工作。
城市经济建设能源化工基地服务中心,打造为能源化工产业配套的装备制造业、精细化工产业、以能源化工产品物流为主的商贸业以及特色旅游、金融、信息为主的服务业,形成功能互补、协作有序、关联度较高的产业集群。
榆林转型举棋不定
一
但 部分 主政 者认 为 ,榆林 刚刚进 入 现 ,煤 炭 资 源 转 化 率 不 低 于 5 %成 为 最 核 尔多斯地区生产总值2 6  ̄ 元 ,同比增长 0 1 1L
工 业化 阶段 ,未 来仍 要 加 速 实 施 工 业 化 , 而工 业 化 的核 心 ,就 是 挖 煤 。
西 大 开 发 。 ,
-9 8
资源综合依 赖症 的覆辙 ?”榆林市发改委 关于 陕北 能 源 化 工 基地 综 合 开 发 战略 合 作 许 是 规 划 者 刻 意 忽 略 了其 近 邻 鄂 尔 多斯 的
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位不愿具 名的官员如此感叹 。
框 架协 议 。仔细 研读 这份 协议 ,不 难发 存 在 。 以 2 0 年 度 GD 对 比 , 当 年 ,鄂 09 P
林 建 设 区域 中心 这 一提 法 遭 遇 否 定 :陕 西
左腾右挪的转型之路
陕 西 省 省 委 书 记 赵 乐 际 显 然 对 此 有 着 深 刻 的 认 识 。 2 0 年 甫 一履 新 ,赵乐 际 07 就 对 榆 林 市 煤 炭 工 业 发展 提 出 了 “ 地 转 就 化”的新思路。
能 源 集 团 公 司 董 事 长 吴耀 文 、 总 经理 王 安
一
( 下称 《 划 》 )显 示 ,这 座 地 处 陕北 的 规
行 时 ,赵 乐 际 就 希 望 中煤 集 团 公 司 能够 能源 新城 正 式提 出 了其 宏 伟 目标 :建设 陕 北描 述 成 为 全 省 经 济 发展 重 要 增 长 极 ” , 但 显 然 ,榆 林 市这 一诉 求 没 有 得 到 回 应 。 几乎 同时 ,榆 林 市 市 长 陆治 原 向赵 乐 际诉
榆林可行性研究报告
榆林可行性研究报告榆林可行性研究报告摘要:榆林作为陕西省的重要城市,发展潜力巨大。
本研究对榆林的可行性进行了深入研究,包括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榆林的市场需求、资源禀赋、政策支持等进行分析,得出榆林未来发展的可行性,并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一、引言榆林是陕西省的重要城市,位于陕西省北部。
榆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
本次研究旨在分析榆林的发展潜力和可行性,为榆林的未来规划和发展提供科学依据。
二、榆林的经济状况1. 榆林拥有丰富的资源禀赋,特别是煤炭、石油等能源资源,为榆林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 榆林的工业部门主要以能源、冶金和化工为主导,产业链比较完善,形成了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3. 榆林的农业部门主要以小麦、玉米、油菜等作物为主,农业发展潜力大。
三、榆林的社会环境1. 榆林拥有良好的教育和医疗资源,为居民提供了优质服务。
2. 榆林的居民收入水平较低,消费能力相对较弱,需要进一步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3. 榆林的交通条件相对较差,需要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
四、榆林的市场需求1. 榆林的市场需求主要集中在能源、冶金和化工等传统产业,但需要进一步开发新的市场需求。
2. 榆林的旅游业潜力巨大,需要加大对旅游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宣传力度。
3. 榆林的农产品市场需求较低,需要加强农产品的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
五、榆林的政策支持1. 国家对榆林的能源产业给予了政策扶持,为榆林的能源业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持。
2. 地方政府对榆林的产业发展给予了一定的税收和土地优惠政策,降低了企业成本。
六、榆林的可行性分析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榆林的发展潜力巨大,并具有一定的可行性。
榆林可以进一步发展能源、冶金和化工等传统产业,并加大对旅游和农产品等新兴产业的开发。
同时,榆林可以加大对交通基础设施的投资,提高居民的收入水平,并加强对企业的政策支持。
七、建议1. 加大对榆林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和宣传力度,提高旅游业的发展水平。
048.榆林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扩张特征及规划策略
榆林中心城区土地利用扩张特征及规划策略*兰天泽,吴左宾摘要:随着城市空间发展逐渐从增量转向存量,城市土地利用也向紧凑的用地模式演进。
本文以榆林中心城区为研究对象,在比较分析两个时期2000-2005、2005-2017年土地利用现状的基础上,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土地利用强度、土地利用均衡性等手段解析榆林土地利用扩张特征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榆林中心城区土地利用规划策略。
结果表明:(1)榆林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存在土地规模超前扩张、区域用地跳跃式发展、土地结构失衡三个方面的问题。
(2)基于此提出土地利用规模调整、土地结构优化转型、土地布局多元发展三大规划策略。
(3)在规模方面控制城市增长边界,土地开发减量提质;在结构方面塑造沙漠绿洲的整体空间格局及城丘共生的城市绿地体系;在布局方面生态协同、多元发展。
本研究在科学认知土地利用变化特征的基础上提出规划策略,有助于科学合理的指导榆林中心城区土地利用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土地利用,扩张特征,规划策略,榆林中心城区1 前言随着中国40年的改革开放,城市化水平的不断提高,城镇化率由17.44%上升到58.52%,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格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土地利用迅猛扩张、用地结构不平衡、空间分布不合理等问题突显,带来了城市用地资源的极大浪费,使得城市土地利用变化研究成为热点[1]。
同时随着城市化进程逐步走向深水区,集约式的城市扩张模式成为大部分城市未来发展趋势[2]。
现阶段有关土地利用的研究主要以研究土地覆被变化(LUCC)为主,大多数研究城市发展变化往往只研究建成区与非建成区的变化情况,对于城市用地类型变化的空间格局研究较少。
榆林作为典型资源型城市,自西部大开发政策实行以来,其发展经历了巨大的起伏变化,城市新区建设迅猛,城市蔓延加剧,但老城区发展却面临基础设施滞后、公共服务不均衡等诸多问题。
本研究利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及土地利用强度、土地结构均衡性等概念,借助地理信息手段和技术,从时间、空间、地类三个层面分析城市土地扩张的过程与格局,分析总结城市扩张特征,研究城市用地发展策略,对于榆林城市土地利用策略的制定,实现城市发展逐渐回归理性、回归本源具有重要的意义[3]。
《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年)》解读②
《榆林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2016—2030年)》解读②来源:榆林日报发表时间:2016年07月08日编辑:ylzf8字号[大中小] [打印文本] [关闭窗口]《总体规划》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综合评估空间开发潜力、资源环境承载能力,评价空间开发适宜性,在1∶10000比例尺上确定生态、城镇、农业三类空间,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文物紫线、城镇开发边界、产业园区开发边界、基础设施廊道等控制线,形成人口、经济、资源环境相协调的空间格局,建成生态美、生活美、生产美的“大美榆林”。
空间发展分区——将市域划分为生态、城镇、农业“三类空间”依据主体功能区规划,利用地理国情普查成果和基础测绘成果,通过空间开发评价、三类空间识别,在与“多规合一”“一张图”充分协调的基础上,将市域划分为生态、城镇、农业“三类空间”。
生态空间:主要承担生态服务和生态系统维护等功能的地域,包括禁止开发区、重点生态功能区、生态脆弱区、生态保护区、地质灾害区等,总面积27039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空间面积的63%。
城镇空间:主要承担城镇建设和发展城镇经济等功能的地域,包括城镇建成区、城镇规划建设区以及建成和规划的产业园区等,总面积2125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空间面积的4.95%。
农业空间:主要承担农产品生产和农村生活等功能的地域,包括基本农田、一般农田等农业生产用地以及集镇和村庄等农村生活用地,总面积13756平方公里,占全市国土空间面积的32.05%。
空间保护格局——突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和文物保护三大保护主题依据区域自然环境和资源承载力,综合考虑不同区域的生态功能、开发程度和保护方式,突出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基本农田保护和文物保护三大保护主题,构建无定河、秃尾河、榆溪河三大生态廊道,北部防风固沙生态屏障、南部黄土高原水土流失防治带、东部黄河沿岸水土流失防治带三条生态防治带,以及四片优质耕地集中连片区和重要文物古迹的“三廊三带四片多点”总体保护格局。
榆林繁荣心得体会
榆林繁荣心得体会榆林是陕西省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陕西省北部,是陕北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
近年来,榆林市在经济、文化、旅游等方面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了陕北地区的繁荣城市。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榆林繁荣的心得体会。
经济发展榆林市的经济发展迅速,主要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榆林市位于陕北地区的中心位置,是连接陕西省和内蒙古自治区的重要交通枢纽,这为榆林市的经济发展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近年来,榆林市政府积极引进外资,加强与国内外企业的合作,推动当地产业升级和转型。
榆林市的主要产业包括煤炭、化工、机械制造、食品加工等,这些产业的发展为当地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
此外,榆林市还积极发展旅游业,通过打造旅游品牌和提升旅游服务水平,吸引了越来越多的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度假。
榆林市的旅游资源丰富,包括秦岭山脉、黄河壶口瀑布、神木大峡谷等,这些景点的开发和利用为当地的经济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化传承榆林市是陕北地区的文化中心,拥有丰富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榆林市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传承和保护,通过加强文化产业的发展和文化遗产的保护,推动当地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榆林市的文化遗产包括秦岭山脉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如秦岭大峡谷、秦岭神木、秦岭古道等。
此外,榆林市还有许多历史文化名胜,如榆林古城、榆林文庙、榆林城隍庙等。
这些文化遗产的保护和开发,不仅为当地的文化传承提供了重要的支撑,也为当地的旅游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
社会进步榆林市的社会进步得益于当地政府的改革和创新。
榆林市政府积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提升社会治理能力和水平。
榆林市的社会治安状况良好,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和满意度不断提高。
此外,榆林市还积极推进教育事业的发展,加强对教育的投入和管理,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
榆林市的教育资源丰富,包括中小学、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为当地的人才培养和社会进步提供了重要的支撑。
总结榆林市的繁荣发展得益于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持和优越的地理位置。
榆林市政府工作报告
榆林市政府工作报告榆林市政府工作报告尊敬的市政协委员、市人大代表、各位政协副主席、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各位市政府领导、各位市直部门领导、各位县(市、区)人民政府主要负责人、各位媒体代表,大家好!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
回顾过去一年,我们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省委、市委的决策部署,着力打造晋西北区域中心城市,强化产业、生态、城市、基础设施等方面建设,加强社会保障和民生服务,积极应对各种风险挑战,全力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努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加快城市现代化建设,为推动全市经济高质量发展、深化改革开放、完成全面小康目标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同时也存在一些不足和问题,我们将认真总结、及时改进,继续努力,推动榆林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一、经济发展2019年,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20.8万户,工业总产值预计为2700亿元,农业总产值为264亿元,旅游收入为63亿元。
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7.5%、8.1%。
工业结构调整有序进行,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不断提升,服务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
在推动产业集聚方面,我们明确提出“三大基地”发展战略,即米脂高质量发展产业基地、榆阳工业新城、神木生态文明建设与特色产业强化发展基地。
除此之外,我们还在推动高端制造业、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发展,促进产业升级,推动榆林经济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
在招商引资方面,我们始终坚持以项目为抓手,优化招商引资环境,加强对外宣传,严格评价评估项目,提升项目服务水平。
2019年,全市签约工业项目89个,总投资478亿元,其中合作式项目35个,总投资263亿元。
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我们也更加重视方案的可行性和社会效益,坚决避免盲目投资和污染环境的风险。
二、城市建设城市建设是榆林发展的重要方向。
2019年,我们继续加强城市规划和建设,推动新型城镇化步伐加快,全市常住人口规模、城镇化率等主要城市化指标持续稳步提高。
榆林可行性分析报告
榆林可行性分析报告一、概述榆林市是陕西省的一个地级行政单位,位于黄土高原的北部。
榆林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如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以及较好的生态环境,这些条件为榆林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契机。
本报告旨在对榆林市的可行性进行分析,探讨榆林的发展潜力和可能面临的挑战。
二、经济概况榆林市的经济以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的开发为支柱产业,同时也涉及工业制造、农业产业、旅游业等领域。
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和能源需求的不断增长,榆林市的能源产业有着较好的前景。
同时,榆林市还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和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大了农产品加工和销售渠道的开发,有望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三、优势分析1. 丰富的资源储备:榆林市具有丰富的煤炭、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储量,这为当地的能源产业提供了巨大的发展空间。
2. 自然条件优越:榆林市位于黄土高原,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这为发展旅游业提供了有利条件。
3. 地理位置优越:榆林市地处陕北地区,紧邻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区位优势明显,便利的交通条件有助于扩大市场的覆盖范围和优化资源配置。
四、挑战分析1. 资源枯竭压力:随着能源资源的开采,煤炭、石油等资源的储量逐渐减少,这会给榆林市的经济发展带来一定的挑战。
2. 生态环境保护:经济发展过程中,榆林市需要妥善处理好资源开发和生态保护的平衡问题,以保护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3. 城乡发展不平衡:榆林市目前城乡发展不平衡,城市化和农村产业发展仍存在差距,需要加强城乡一体化的改革和发展。
五、发展战略1. 多元化发展:榆林市应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调整,降低对传统能源产业的依赖,积极发展新兴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2. 加大创新力度:榆林市应加大对科技创新的支持,提升自主研发能力,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竞争力。
3. 加强生态保护:榆林市应加大对环境保护的投入,推动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的有机结合,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建设的良性循环。
榆林目前的发展趋势
榆林目前的发展趋势
榆林目前的发展趋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经济发展:榆林市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加大对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新兴产业的支持力度。
如加大对能源、化工、装备制造等传统产业的改造提升,促进其转型升级;同时推动互联网、文化创意、旅游等新兴产业的发展,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
2.资源环境保护:榆林市坚持绿色发展理念,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
加强对煤炭等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推动清洁能源的发展和利用,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同时,积极推进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加强环境管理,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3.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榆林市注重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公路、铁路、机场等交通设施的建设和改善,提高交通网络的覆盖范围和质量。
这将有助于促进榆林市与周边地区的交流和合作,对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4.教育和科技创新:榆林市注重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加强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的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和水平。
同时,加大对科技研发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加大科技创新投入,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总体来说,榆林目前的发展趋势是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资源环境保护、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教育科技创新。
这些发展趋势将为榆林市的经济社会发展提供
有力支撑。
榆林市企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
榆林市企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摘要】榆林市是陕西省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其企业发展现状备受关注。
本文通过调查分析榆林市企业数量及分布情况,发现多数企业集中在城区和经济开发区。
主要经营领域以煤炭、石油化工和建筑为主,企业规模和产业结构相对单一。
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包括市场竞争激烈、人才短缺、环保压力加大等。
随着政府扶持政策的推进,榆林市企业发展正逐步转型升级,趋势向好。
综合分析表明榆林市企业发展仍存在诸多挑战和机遇,建议政府应加大创新引领、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的政策支持,以促进企业持续健康发展。
【关键词】榆林市、企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数量、分布情况、经营领域、规模、产业结构、主要问题、发展趋势、综合分析、政策建议。
1. 引言1.1 榆林市企业发展现状调查分析榆林市作为陕西省重要的经济发展区域,其企业发展现状备受关注。
本文旨在通过对榆林市企业发展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全面了解该市企业的数量、分布情况,以及主要经营领域、规模和产业结构等方面的情况。
通过调查分析,我们将深入挖掘榆林市企业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探索其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方向。
在榆林市企业发展现状综合分析的基础上,我们将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推动榆林市企业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为当地经济的繁荣和社会的进步作出积极贡献。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希望为榆林市企业的发展提供有益参考,并为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建议。
将成为我市经济学者和政策制定者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将持续关注并不断更新研究成果,促进我市企业发展的健康和可持续性。
2. 正文2.1 榆林市企业数量及分布情况调查分析榆林市的企业数量及分布情况对于城市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根据最新的调查数据显示,榆林市目前拥有企业总数约为20000家,其中以小微企业为主,占比超过70%。
这些企业主要分布在榆林市区以及各县市,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聚集效应。
在榆林市的企业数量中,以制造业和服务业为主要领域。
制造业涵盖了机械、化工、食品等多个细分行业,其中以机械设备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为主要产业。
关于优化榆林经济结构的思考
和推 广 种 植 适 宜 地 理 环境 的玉 米 、 济 , 么浙江 , 红 那 尤其是宁波 , 温州 的经
2轻重 工业比例 失调 。 . 以资源为 主 枣、 绿豆 、 高粱 、 马铃薯等特色农作物, 济相对来说就更加成熟。浙江省是我 的重 工业 占据 主 导地 位 ,这样 的产业 加 大 财 政 扶 持 力 度 ,建 成 年 产 羊 仔 国的经济大省 ,在经济高速发展的同 红 0 马 0 第 结构配置明显不合理。就以 20 年的 l0 万 只 , 枣 20万亩 , 铃 薯 50 时,也保持着三大产业协调发展 , 08 00
二是 招 商 引资 推 动 了区域 经 济 的 以上 , 成为榆林经济的比较优势 。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 十一 五 ” 间 , 照 陕西 省 委 、 发 展 。“ 五 ” 期 遵 省 十 以来 , 榆林 重 视 招 商 引
政府“ 陕北 要跨越 发展” 的总体要求 , 资、 招才引智工作 , 并制定了招商引资
榆林 全力 推进 “ 四大经 济” 能源 、 ( 城 优惠政策 ,成立 了投资环境 10办公 比, 1 其他工业 以及除工业外的第一 、 第 榆林 的第 市、 生态、 区域)加快建设 “ , 两个基地” 室 , 为投资者保驾护航 , 改善和优化 了 三产业相对落后很多。目前 ,
( 国家 能 源化 工基 地 、 现代 特 色 农 业基 投资环境 ,为企业创造 了良好的生产
东运 的源头 、 电东 送 的枢 纽 、 气 东 稳居 全省第一 位 。 西 西 分析榆 林经济快 速发 了项 目带动 经济发展的战略 目标 , 目 输 的腹地 ,承 担着 国家 能源 安 全 的 责 展 的因素 , 主要有 以下几个方 面 :
榆林的状况
榆林的状况一、榆林的地理位置榆林市位于陕西省的最北部,在陕北黄土高原和毛乌素沙地南缘的交界处,也是黄土高原和内蒙古高原的过渡区,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榆林市位于陕西省最北部,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区)交界接壤地带,位于东经107°28′—111°15′,北纬36°57′—39°34′之间,东临黄河与山西相望,西连宁夏、甘肃,北邻内蒙鄂尔多斯市,南接本省延安市。
晋陕蒙宁区域中心城市。
黄河沿东界南下涉境270多公里,明长城横贯东西700多公里。
地域东西长385公里,南北宽约263公里,总面积43578平方公里。
二、自然环境1、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单元上属华北地台的鄂尔多斯台斜、陕北台凹的中北。
东北部靠近东胜台凸,是块古老的地台,未见岩浆岩生成和岩浆活动,地震极少。
地势由西部向东倾斜,西南部平均海拔1600--1800米,其他各地平均海拔1000--1200米。
最高点是定边南部的魏梁,海拔1907米,最低点是清涧无定河入黄河口,海拔560米。
地貌分为风沙草滩区、黄土丘陵沟壑区、梁状低山丘陵区三大类。
大体以长城为界,北部是毛乌素沙漠南缘风沙草滩区,面积约15813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36.7%。
得到治理的沙滩地郁郁葱葱;海子(湖泊)星罗棋布。
南部是黄土高原的腹地,沟壑纵横,丘陵峁梁交错,水土流失得到初步控制,生态环境有了较大改善。
面积约2230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的51.75%。
梁状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白于山区一带无定河、大理河、延河、洛河的发源地。
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占全市面积11.55%。
地势高亢,梁塬宽广,梁涧交错、土层深厚,水土侵蚀逐步得到治理。
2、气候特征榆林地区属于温带,具有典型的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
生态环境脆弱,灾害频繁。
榆林气候属暖温带和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日差较大,无霜期短,年平均气温10℃,平均降水400毫米左右,无霜期150天左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榆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动力与前景
所谓区域性中心城市是相对于一般城市而言,是指在经济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政治和文化生活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城市,它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辐射能力,同时有着综合的服务能力。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火车头,而作为西部大开发重点地区的榆林及周边地区,在方圆400多平方公里、覆盖1000多万人口的范围内还没有一个中心城市。
近年来,随着神府东胜煤田和定靖油气田的开发,以榆林为中心的秦晋蒙接壤区已成为整个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活跃点;经济增长迅猛之势与城市建设相对滞后之态,其矛盾也日益突出。
为此,我们认为把榆林市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十分必要、非常紧迫也切实可行。
第一节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动力在哪里?
区域中心城市能否具有发展动力,直接影响着城市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最终决定着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
那么,榆林城市发展的动力何在?
1、不断培育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城市因“市”而“城”,经济是城市存在和发展最重要的支撑。
以建设陕甘宁蒙晋区域中心城市为契机,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支柱产业及其产业集群,是培育城市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辐射、带动周边县域快速发展的引擎,是榆林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发展动力。
2、不断挖掘文化资源的升值力。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一个地区发展的精神动力。
现代城市发展理念告诉我们,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产业,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榆林有着厚重的边塞历史文化、优秀的陕北民俗文化、光辉的革命传统文化;打造榆林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可以提高中心城市的吸附能力。
3、不断打造生态环境的持续力。
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决定人民生活质量的基本前提条件。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生态城市和重塑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
对于快速发展中的榆林,生态环境建设具有与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
4、不断激发社会管理的创新力。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社会管理创新尤其是制度创新,是中心城市发展动力的要素之一。
榆林经济还正处于初创期向成长期过渡阶段。
当前亟需推动经济社会全方位转型,具体要从发展理念、发展方式、政府管理、市场机制体制、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创新转型,使榆林的发展真正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第二节多元产业链是激活榆林经济的动力突破口:
榆林这些年的高速发展和巨大变化,是与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分不开的。
由于能源产业的一支独大,吸纳了最优质的资本和人才,也不可避免挤压了榆林其他产业的发展,比如装备制造业、轻工业等。
我们认为,为有效改变这种不均衡发展模式,多元产业链的形成将是激活榆林城市经济、生态经济、区域经济的动力突破口。
1、深度转化,就是要延长产业链,要把煤向电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即所谓“三个转化”。
通过重点打造煤电载能工业、煤制油、煤盐化工和油气化工四大产业链,我们将煤转化为甲醇、烯烃、聚乙烯等,链条拉长了,产业也就做大了。
2、走多元化的路子,借助能源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要上游发展装备制造业,下游发展精细化工业,打造能源化工的产业集群。
同时要发挥榆林独有的优势,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等资源的利用潜力。
3、大力发展非能源产业,强力推进生态经济、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
比如现代特色农业、畜牧业的规模化生产,可促进榆林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与调整。
由此,榆林将从一个过度依赖煤炭开采业的资源型城市,转变为一个能源产业与非能源产业并重、辐射周边多个城市经济的区域中心城市。
第三节把榆林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可行措施:
我们要用新的思维,新的办法,应对新的挑战,寻求新的发展途径,那么,把榆林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可行措施有哪些呢?
1、加快推进陕甘宁蒙晋接壤区区域经济协作,实现由竞争向竞争合作转变。
接壤区五省(区)七市是中国最大的能源基地,七市各具优势和特点,也面临着共同的矛盾和问题。
有必要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避免恶性无序竞争和不必要的重
复建设,在竞争和合作中达到共赢。
接壤区能源板块也可组成多中心多元的城市连绵带,是区域经济发达的标志。
也可在行政隶属关系不变的条件下,形成全国最大的能源经济共同体。
2、大力发展精细化工、装备制造、传统加工、房地产业,使城市第二产业由一元向多元发展转变。
一是依托榆林丰富的化工上游产品和城市的技术力量,延长产业链,发展附加值高的精细化工;二是按照能源化工基地需求,发展与之配套服务的装备制造业,使此项服务本地化;三是按照市场需求振兴传统轻工业,如通过改革和重组促进毛纺业和制革业复苏发展,并提升市场前景广阔的医药和造纸业的技术装备和经营水平。
四是发展为百万人口安居的房地产业。
由此,使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结构由单一的化工向多元结构转变。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打造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促进城区尽快由第二产业为主体向第三产业为绝对主体转变。
未来社会的产业结构是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区域中心城市要率先形成这种结构。
要在中心城区大力发展商贸业、信息产业、金融保险业、文化旅游业、科学教育业、交通业、娱乐业。
通过发展第三产业,首先在中心城区形成高水平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把中心城市打造成一个来往便捷、信息畅通、服务周到、生活舒适的现代化城市。
然后带动榆林市乃至周边向以第三产业为主过渡。
4、加大经营中心城市的力度,创新融资机制、鼓励民营资本参与“造城”,实现城建的融资、土地征用由政府单一驱动向多元驱动转变。
榆林经营城市的重大社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中,资金短缺、用地不足是经常性瓶颈。
突破的思路,一是壮大国有城投公司,统一运作城市土地开发、社会事业建设和城市管理,使之成为基础性公益设施建设的融资主体。
二是政企合作,让民间资本介入城建,参与“造城运动”。
由此,只要坚持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榆林城市化进程将会不断加快。
第四节高起点规划榆林区域性中心城市未来发展蓝图:
“谁持彩练当空舞,日新月异绘蓝图”;榆林市已被政府定位为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城市、陕甘宁蒙晋接壤区域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沙漠绿洲宜居宜业城市;其未来城市发展蓝图可概括如下:
1、科学构建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
坚持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的互动战略,形成由古城区(城市历史文化休闲区)、西沙区(城市商务金融、市级行政教育中心)、铁西区(能源化工基地研发区、生活服务区、物流
区、产业加工区)为一体的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大城市。
2、以榆林为中心,神木、靖边和绥德为副中心,打造一小时经济圈,打破行政壁垒,延长主导产业链、发展相关产业,共同构建“一主三副”的“大榆林”城镇群。
3、发挥榆林地处陕甘宁蒙晋五省接壤区的地理优势,围绕城市发展、产业布局、人口分布以及对外经济联系对交通运输提出的要求,建设五省通衢,打造区域交通枢纽和物流中心,形成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适应的现代化综合交通网络体系。
其次,重点打造双“人字形”城镇发展轴和“三沿三型”(沿“人”字型千里工业走廊、沿交通主干线、沿河流川道;“三型”为产业型、服务型、生态型)城镇空间发展格局,构建“13899”(1个中心城市,3个副中心城市,8座县城,99个建制镇)城镇空间体系。
由此,榆林,一个繁华的中心城市;神木、靖边、绥德三个欣欣向荣的副中心城市;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城市环境舒适宜人……,城市建设的前景令人无比振奋。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10年来,榆林的建设日新月异。
区域中心城市是一种景观,是一种气氛,是一种特征或者一种精神;不管我们作出怎样的情感评价,其城市化正以强劲的势头快速推进;榆林的跨越式发展可谓“动力强劲,前景壮丽”。
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一个特色鲜明、文化璀璨、环境优美的陕甘宁蒙晋结合部百万人口新都市,将在黄河与长城的交汇之地崛起;这正是榆林人新的梦想的开始。
……
2010年3月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