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林:区域中心城市的动力与前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榆林: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动力与前景
所谓区域性中心城市是相对于一般城市而言,是指在经济上有着重要的地位,在政治和文化生活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城市,它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辐射能力,同时有着综合的服务能力。
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的火车头,而作为西部大开发重点地区的榆林及周边地区,在方圆400多平方公里、覆盖1000多万人口的范围内还没有一个中心城市。近年来,随着神府东胜煤田和定靖油气田的开发,以榆林为中心的秦晋蒙接壤区已成为整个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的一个活跃点;经济增长迅猛之势与城市建设相对滞后之态,其矛盾也日益突出。为此,我们认为把榆林市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十分必要、非常紧迫也切实可行。
第一节区域中心城市发展的动力在哪里?
区域中心城市能否具有发展动力,直接影响着城市发展的质量和速度,最终决定着城市发展战略目标的实现程度。那么,榆林城市发展的动力何在?
1、不断培育城市经济发展的核心竞争力。
城市因“市”而“城”,经济是城市存在和发展最重要的支撑。以建设陕甘宁蒙晋区域中心城市为契机,努力打造独具特色的支柱产业及其产业集群,是培育城市经济发展核心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是辐射、带动周边县域快速发展的引擎,是榆林进一步做大做强的发展动力。
2、不断挖掘文化资源的升值力。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也是一个地区发展的精神动力。现代城市发展理念告诉我们,文化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产业,已经成为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榆林有着厚重的边塞历史文化、优秀的陕北民俗文化、光辉的革命传统文化;打造榆林特色的文化旅游产业,可以提高中心城市的吸附能力。
3、不断打造生态环境的持续力。
城市生态环境是城市唯一有生命的基础设施,是决定人民生活质量的基本前提条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生态城市和重塑生态文明,已经成为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是中心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基础。对于快速发展中的榆林,生态环境建设具有与能源化工产业发展同等重要的地位。
4、不断激发社会管理的创新力。
创新是发展的不竭动力,社会管理创新尤其是制度创新,是中心城市发展动力的要素之一。榆林经济还正处于初创期向成长期过渡阶段。当前亟需推动经济社会全方位转型,具体要从发展理念、发展方式、政府管理、市场机制体制、人力资源等方面进行创新转型,使榆林的发展真正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全面实现经济社会跨越发展。
第二节多元产业链是激活榆林经济的动力突破口:
榆林这些年的高速发展和巨大变化,是与其丰富的矿产资源分不开的。由于能源产业的一支独大,吸纳了最优质的资本和人才,也不可避免挤压了榆林其他产业的发展,比如装备制造业、轻工业等。我们认为,为有效改变这种不均衡发展模式,多元产业链的形成将是激活榆林城市经济、生态经济、区域经济的动力突破口。
1、深度转化,就是要延长产业链,要把煤向电转化、煤电向载能工业品转化、煤油气盐向化工产品转化,即所谓“三个转化”。通过重点打造煤电载能工业、煤制油、煤盐化工和油气化工四大产业链,我们将煤转化为甲醇、烯烃、聚乙烯等,链条拉长了,产业也就做大了。
2、走多元化的路子,借助能源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要上游发展装备制造业,下游发展精细化工业,打造能源化工的产业集群。同时要发挥榆林独有的优势,大力开发风能、太阳能、生物能源等资源的利用潜力。
3、大力发展非能源产业,强力推进生态经济、城市经济和区域经济。比如现代特色农业、畜牧业的规模化生产,可促进榆林的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与调整。
由此,榆林将从一个过度依赖煤炭开采业的资源型城市,转变为一个能源产业与非能源产业并重、辐射周边多个城市经济的区域中心城市。
第三节把榆林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可行措施:
我们要用新的思维,新的办法,应对新的挑战,寻求新的发展途径,那么,把榆林建成区域性中心城市的可行措施有哪些呢?
1、加快推进陕甘宁蒙晋接壤区区域经济协作,实现由竞争向竞争合作转变。接壤区五省(区)七市是中国最大的能源基地,七市各具优势和特点,也面临着共同的矛盾和问题。有必要建立长期合作机制,避免恶性无序竞争和不必要的重
复建设,在竞争和合作中达到共赢。接壤区能源板块也可组成多中心多元的城市连绵带,是区域经济发达的标志。也可在行政隶属关系不变的条件下,形成全国最大的能源经济共同体。
2、大力发展精细化工、装备制造、传统加工、房地产业,使城市第二产业由一元向多元发展转变。一是依托榆林丰富的化工上游产品和城市的技术力量,延长产业链,发展附加值高的精细化工;二是按照能源化工基地需求,发展与之配套服务的装备制造业,使此项服务本地化;三是按照市场需求振兴传统轻工业,如通过改革和重组促进毛纺业和制革业复苏发展,并提升市场前景广阔的医药和造纸业的技术装备和经营水平。四是发展为百万人口安居的房地产业。由此,使中心城区的第二产业结构由单一的化工向多元结构转变。
3、大力发展第三产业,打造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促进城区尽快由第二产业为主体向第三产业为绝对主体转变。未来社会的产业结构是第三产业为主体的产业结构,区域中心城市要率先形成这种结构。要在中心城区大力发展商贸业、信息产业、金融保险业、文化旅游业、科学教育业、交通业、娱乐业。通过发展第三产业,首先在中心城区形成高水平的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把中心城市打造成一个来往便捷、信息畅通、服务周到、生活舒适的现代化城市。然后带动榆林市乃至周边向以第三产业为主过渡。
4、加大经营中心城市的力度,创新融资机制、鼓励民营资本参与“造城”,实现城建的融资、土地征用由政府单一驱动向多元驱动转变。榆林经营城市的重大社会项目、基础设施建设中,资金短缺、用地不足是经常性瓶颈。突破的思路,一是壮大国有城投公司,统一运作城市土地开发、社会事业建设和城市管理,使之成为基础性公益设施建设的融资主体。二是政企合作,让民间资本介入城建,参与“造城运动”。
由此,只要坚持中心城市带动战略,榆林城市化进程将会不断加快。
第四节高起点规划榆林区域性中心城市未来发展蓝图:
“谁持彩练当空舞,日新月异绘蓝图”;榆林市已被政府定位为陕北国家能源化工基地的核心城市、陕甘宁蒙晋接壤区域的中心城市、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沙漠绿洲宜居宜业城市;其未来城市发展蓝图可概括如下:
1、科学构建百万人口区域中心城市。坚持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城市化促进工业化的互动战略,形成由古城区(城市历史文化休闲区)、西沙区(城市商务金融、市级行政教育中心)、铁西区(能源化工基地研发区、生活服务区、物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