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音》教学设计
乐音doc
科目物理年级八主备者韩廷强执教人韩廷强
课题
二 乐音
课时
第四课
初备
2015年11月15日
复备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课程
目标
1、知道乐音的三个特征,能正确区分声音的响度、和音调的概念,知道决定音调的因素
2、知道不同的声源发出音色不同的声音。
重点
老师:对于这个现象,大家有什么想法?
学生总结:响度还应该与距离有关。
【音色】
做“由声猜人”游戏:找一学生闭住眼睛,只从声辨别是谁在说话。并提问:你没看见,怎么知道谁在说话?(因为不同的物体有不同的声音。)
乐音的第三个特征————音色,即不同物体的声音有自己的特色,音色也叫音品。平时我们能听声辨人,听声辨物,就是利用了音色。
四、小结
乐音三要素及其影响因素
榆阳区中学理化生活页教案 第2+2页
作业布置
课本87页1、2、3、4
板
书
设
计
二 乐音
1、音调(高低):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2、响度(大小):振幅越大,响度越大。
人到声源的距离
3、音色(品质)
反
思小结
榆阳区中学理化生活页教案 第3页
学生实验:利用长刻度尺,改变尺面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注意听振动时发出的声音高低有什么不同?
发现:尺面伸出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尺面露出得越短,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音调由频率决定,振动快,频率越大,音调高。并介绍频率的概念、单位。
【响度】
教师拿起一面鼓,同时用鼓槌一次比一次用力敲击鼓面
学生:由振幅,而且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教师点拨
北师大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案《乐音》ppt
《乐音》本节内容是北师大版八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二节的内容,教材将乐音的三要素按音调、响度、音色的顺序进行讲授,生活经验当中,我们常常将“音调”和“响度”两个概念混淆起来,在讲授这两个内容时要特别注意区分不同点,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区分开。
《乐音》是在学习《声音的产生与传播》之后,学生在学习这节课之前已经知道“声音是由于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和“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这两个重要的概念,因此这是学习声音的特性基础,本节课通过了解乐音的三个要素及其影响这些特性的因素,加深对声音的了解,也为后面《噪声和环保》的《声现象在科技中的利用》做铺垫,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
【知识与能力目标】1.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2.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3.知道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
【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2.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教学重点】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其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多媒体课件、钢尺、示波器、碎纸屑、鼓面等。
一、新课导入:悠扬的琴声令人陶醉,美妙的歌声使人愉悦。
我们把听起来优美动人的声音称为乐音。
本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乐音的特性。
二、新课教学:(一)音调1.研究:声音的高低是由什么因素决定的将一根较窄的、长度约为30cm的钢尺紧压在桌面的边沿,使钢尺的绝大部分都伸出桌面。
改变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分别拨动钢尺的端部,可以看出它在振动。
观察钢尺振动频率随其伸出桌面长度的变化情况,注意听钢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高低有什么不同。
《乐音》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 新北师大版
尊敬的用户:感谢您下载使用本文件。
本文件是2020年底制作,经过制作、修改、完善等步骤,将大量优秀教师的一手资料进行整合,再继续深挖、编辑。
使之成套系,使之更适用于课堂教学与日常练习。
经过进一步加工、提炼,期待能够使您在使用中,得到更加完美的体验。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任何问题,请搜索微信订阅号:fifteen1617,联系客服,会有更大的惊喜等着您哦!使用本资源,您将得到非常完美的体验,感谢您的下载使用!~《二、乐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
2、常识性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习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重点和难点音色是本节的难点。
乐音三特征中,音色对于学生难于从形成机理上做具体分析,只能通过生活实例使学生体会到乐音除音调和响度外还有音色的区别。
教学过程(一)情景创设、提出问题开个小型音乐会,在活跃的气氛中,对乐音下定义。
提出同样是乐音它们有什么区别的问题。
启发学生自己得出声音有大小、高低之分,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有区别的。
然后总结出乐音的三特征。
再提出这些特征与声源振动情况有什么关系的问题。
(二)过程展开1、实验探究音调的高低组织学生用刻度尺做此实验。
在学生观察的基础上进行讨论:刻度尺伸出桌面的长度不同,所发生的振动现象有什么不同?由此听到的声音有什么不同?主观感受的音调高低和刻度尺振动的快慢有什么关系?再次提出频率的概念,并复习其单位。
强调一下音调决定于声源振动的频率,一般情况下声源振动的频率大,主观感受的音调就高。
指导学生阅读“一些声的频率表”,重温人耳可听声的频率范围及其对超声、次声的定义。
八年级物理上册《乐音》教案、教学设计
2.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能力。充分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适当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
3.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同时鼓励学生在小组合作中发挥个人优势,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3.鼓励学生课后继续探索乐音的奥秘,如了解不同乐器的制作工艺、音乐厅的声学设计等。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乐音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本节课所学的乐音基本概念,选择一种乐器,分析其音调、响度和音色的特点,并撰写一份简要的乐器分析报告。
2.设计一个简单的声音测量实验,要求学生在家中或学校实验室完成。实验内容可以包括测量不同距离、角度下的声音响度变化,或比较不同材质对声音传播的影响。实验后,学生需提交实验报告,包括实验过程、数据和结论。
6.让学生选择一篇关于乐音科学研究的文章进行阅读,并撰写阅读笔记,总结文章的主要观点和自己的感悟。
作业布置时,教师应关注以下几点:
1.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不过于繁重,以免增加学生负担。
2.鼓励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参与作业完成,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和创新能力。
3.作业反馈要及时,针对学生的完成情况,给予评价和建议,帮助他们不断进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热情,激发学生学习乐音相关知识的内在动力。
2.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乐音现象,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提高审美情趣。
3.强调乐音在人类文化、科技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时代责任感。
4.通过学习乐音知识,使学生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培养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乐音》教学设计
《乐音》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乐音》一、教材分析《乐音》是小学音乐教材中的一册,主要内容包括音乐听力、音乐知识、音乐游戏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学习这本教材,学生可以培养对音乐的兴趣,提高音乐欣赏能力和创造力。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简谱、音高及音名的概念并掌握基本知识;(2)了解和唱几首常见的童谣;(3)通过音乐游戏,提高学生对音乐的感知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故事情境的创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2)通过团队合作的方式进行音乐游戏,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3)通过观察、听力训练等活动,培养学生的注意力和集中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2)通过合作与分享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3)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美的欣赏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和热爱;(2)通过音乐游戏提高学生的听力和创造能力;(3)掌握简谱、音高及音名的基本知识。
2.教学难点:(1)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和协调能力;(2)提高学生的音乐感知能力;(3)掌握简谱、音高及音名的基本知识。
四、教学过程1.导入(1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一段优美的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并引导学生讨论这段音乐给他们带来的感受。
2.分组活动(2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取一首喜爱的歌曲,由小组成员轮流演唱一段。
通过合作与分享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
3.音乐游戏(30分钟)教师介绍一个音乐悬念游戏:教师演奏一段音乐,学生根据音乐的节奏和旋律来猜测音乐的名字。
游戏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互相交流,共同解决问题。
4.音乐知识学习(30分钟)教师通过课件和实物展示,讲解简谱、音高及音名的概念。
然后,教师通过唱歌的方式,教学生几首简单的童谣,并带领学生一起唱歌。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于发音不准确的学生要予以引导和纠正。
北师大版物理八年级上册:4.2《乐音》教案
§4.2《乐音》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乐音》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声现象》的第二节内容,本节课要引导学生探究乐音。
它是声现象的基础,更是本章的重点、难点。
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声现象。
真正地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根据学生已有的基础知识及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初中物理教学课标的要求,设计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道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弄清音调、响度、音色是乐音的三要素以及与什么因素有关。
本节课重点是理解乐音的三要素,难点是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二、学情分析从学生的年龄与认知特点来看,八年级年龄阶段学生,爱动手、爱发表见解,希望得到老师的表扬。
但理性思维尚未形成,以形象思维为主。
从知识基础上来看,这节课的内容同生活实际联系较密切,学生理解难度不大。
三、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乐音的特征,知道乐音的三要素。
2.知道乐音的音调是由发声体的振动频率决定。
3.知道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还跟人与发声体的距离有关。
4.知道不同的发声体发出的乐音的音色不同。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概括出发声体振动快慢与音调高低之间的关系,响度的大小与振幅和与发声体距离的关系,通过课堂活动,感受不同的发声体的音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唤起学生保持良好音色的意识。
四、重点难点重点:乐音的三要素。
难点: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五、教法和学法教法:情感激励法、直观教学法、实验认知法。
学法:归纳法、猜想法、类比法。
六、教具学生器材:准备12组实验器材:一把钢尺。
演示器材:一面小鼓、一包纸屑、音叉、小锤。
七、教学设计策略本节课一是内容比较多,不仅有乐音的三要素:音调、响度、音色,还有频率、响度等概念;二是对声音的特征的认识上,由于学生在生活中有一些先入为主的错误认识,如声音的高低与声音的大小往往混淆不清,对本节课的教学产生不利的影响,必须在教学过程中充分注意。
乐音教案设计
《乐音》教学设计课题乐音教材分析在初中物理中,《声现象》只有一章,内容只是学习声音的基本物理概念,没有涉及到很难的知识。
直到高中才会再次接触声现象。
本节“乐音”是对第一节声音的产生的进一步认识,同是也是为后面噪声、声与现代科技的学习做好铺垫的,是本章的一个重点章节。
本节内容教材在学生已学知识的的基础上、结合音乐知识,加上学生生活体验来引导学生完成对本课的科学探究过程,教材很好的实践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如注重全体学生的发展,改变学科本位的观念,教材中用了分组实验的形式来探究音调的决定因素,物理和音乐有机的结合起来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完成对物理知识的学习,很符合这一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
学情分析课堂因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来进行学习。
从学生的知识上分析:在声音的第一节课学生已经学习了声音产生的原因,声源,声音是以声波的形式进行传播等知识,具备用声音软件通过产生不同响度和不同音调的声音进行波形的分析的能力。
从学生的学习规律上分析:在本课学习中,我设置了多个合作实验探究,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采用观察法、实验法、分析法、归纳法、讨论法来进行实验,得出实验的结论,以期获得最好的学习效果。
知识与技能1、知道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离声源的远近、声音的集中程度有关2、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3、知道音调高低与物体的外在特点的关系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会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2、通过对小组合作探究实验,培养学生独立、合作的探究实验能力3、通过水杯琴的实践活动,提升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际能力的能力教学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2、通过对声音响度和音调的认识、探索,从合作探究实验中获得探索科学规律的乐趣,多动手,多体验,激发学生热爱物理的兴趣。
4.2乐音教案
什么叫乐音?什么叫频率,他的单位及符号是什么?什么叫音调?什么叫超声波和次声波?
3分钟后动手完成“做一做”,说明音调由谁来决定,如何决定?
2分钟后结合图4-13说说音调高低不同的波形有什么区别?
自学指导二:
观察老师演示实验并学习“响度”部分内容,思考:
1、什么叫响度?
个人复备
检测:
1.医生在诊病时使用听诊器,听诊器()
A、能使心脏振动的振幅增加,响度增大
B、能改变心跳的频率,使音调变调
C、能改变心跳的音色,使声音好听些
D、能减小声音传播过程中的能量损耗
2.下面形容声音的“高”指的是音调的是()
A.说话嗓门高B.引吭高歌
C.她是唱女高音的D.高声喧哗
3.某同学先后对同一鼓面轻敲和重击各一次,两次发出声音的( )
(3)响度大的波形振幅大。
3、音色:声音的音质或音品。
(1)影响因素:材料、结构和振动方式。
(2)不同音色的波形不同。
三、超声波和次声波:
教后反思
A、音调不同B、频率不同
C、响度不同D、音色不同
4.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说声音“震耳欲聋”,这是指它的________很大;我们能够辨别不同乐器发出的声音,是由于它们的________不同。
5.唐诗《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中的钟声是因为钟受到僧人的撞击产生发出的,客船上的人能辨别出传来的是“钟声”,他是根据声音的来判定的。
B . "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音调高
C . "闻其声知其人",说明可以根据音色来判断说话者
D . "隔墙有耳",说明固体能传声
初中物理乐音教案
初中物理乐音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实验和观察,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 让学生掌握音调、响度和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3. 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乐音的三个特征:音调、响度和音色。
2. 音调、响度和音色与声源振动的关系。
3. 实验:探究乐音的三个特征。
三、教学过程:1. 导入:(1)教师播放几种不同乐器演奏的乐音,让学生分辨出它们的特点。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教师总结乐音的三个特征。
2. 讲解:(1)音调:音调的高低与声源振动的频率有关。
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2)响度: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离声源越远,响度越小;离声源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音色是区分不同乐器的重要特征。
3. 实验:探究乐音的三个特征(1)实验一:探究音调与频率的关系学生用刻度尺做实验,观察不同长度的刻度尺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高低。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2)实验二:探究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学生用尺子做实验,观察不同振幅的尺子振动时发出的声音的响度。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响度与振幅的关系。
(3)实验三:探究音色学生用不同乐器演奏,观察发出的声音的音色。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出音色与发声体的关系。
4. 应用: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如:如何提高音响的音质、如何选择合适的乐器等。
四、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讲解、实验操作和课后应用,检查学生对乐音三个特征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刻度尺、尺子、乐器等。
2. 教学课件:乐音三个特征的图片、音频等。
六、教学建议:1. 注重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验乐音的三个特征。
2. 结合实际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更好地理解乐音的三个特征。
3. 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
4. 注重学生物理思维的培养,引导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乐音说课稿
八年级物理《乐音》说课稿高生一、说教材:1.内容的地位:《乐音》是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八年级物理教材第四章《声现象》的第2节内容,本节课要引导学生探究乐音。
它是声现象的基础,更是本章的重点、难点。
学习了本节课的知识,将有助于我们正确认识和解释生活中常见的声现象。
真正地从自然走向物理,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
2.课程目标及重难点的制定:根据学生己有的基础知识及本节课的地位和作用,结合初中物理教学课标的要求,所以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知道乐音与噪声的区别;弄清音调、响度、音色是影响乐音的三要素以及什么因素有关。
本节课重点是理解乐音特征的三要素,难点是音调与响度的区别。
二、说教法: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改理念,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取了以下教学方法:1、情感激励法:第斯多惠说过:“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本节课本着“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的原则,在多处设置激励的语言,创设生动活泼的物理情景,激励每一位学生学习、表现的动机,引起其探究的意向。
”以学生为主体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这是教学的宗旨,本节采用:引导——探究、自学——指导和互动的教学方式。
2、直观教学法:本节课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让声、像、画、字于一体,为课堂增添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加之大量的乐器的运用、演示实验,通过强烈的声光视觉效果给学生强烈的感染力,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情感得到熏陶,能力得到培养,知识得到升华。
3、实验认知法: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之者,好之者莫如知之者”,教学过程应成为学生一种愉悦的情绪生活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本节课设计了许多学生活动,将大量的实验过程、知识技能蕴寓其中,使学生区分乐音、噪音,理解响度、音调、音色各由什么决定的等等,使学生感悟到“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三、说学法:古人云“善学者师逸而功倍,不善学者师勤而功半”,一种科学的学习方法的获取比掌握知识更为重要,“授之鱼,不如授之以渔。
《乐音》 教学设计
引入新课
播放周杰伦、阿宝的歌曲片段,启发学生思考声音有什么不同,由此引入音调的学习
提问:阿宝和周杰伦的音调相同吗?
男低音、女高音音调有什么不同?
启发学生利用梳子、硬纸片发出高低不同的声音,观察振动情况
教师巡视,进行指导
请小组代表到前面进行实验展示,介绍本组结论
引导学生看书回答频率的概念,启发学生思考音调与频率之间有着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分小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并进行实验
小组代表展示
学生思考得出结论: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
学生自学教材,了解人耳的听力范围,超声波,次声波
学生观察,体会声音有大小之分,知道用响度表示
知道调节音量就是调节声音的响度
学生进行活动后,回答大声啊时振动幅度大
学生观察并思考,得出猜想:响度与振动的幅度有关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看书回答
播放音乐,演示提高音量后,声音有什么不同。启发学生发现声音有强弱之分,引入响度的学习,对响度和音调进行区分
指导学生用手摸着喉咙,小声说啊,大声说啊,体会振动幅度有什么不同?
教师演示:在鼓面上放一些泡沫球,演示轻敲、重敲,引导学生观察鼓面的振动情况,提出猜想
启发学生利用钢尺,发出强弱不同的声音,观察振动的幅度有什么不同
调动课堂气氛,使课堂达到教学高潮
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板书设计
§4.2乐音
一、音调
1、表示声音的高低
2、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二、响度
1、表示声音的强弱
2、振动幅度越大,响度越大:振动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三、音色
表示物体发出的声音的特有品质
学生分小组讨论,确定实验方案,得出结论
《乐音》教学设计
《乐音》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乐音及其三要素:音调、响度和音色。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概括出发声体振动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声音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发声体与听者之间的距离的关系,感受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激发学生研究自然现象的兴趣。
二、本节重点通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得出音调和响度的概念。
三、本节难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四、教学方法启发式教学法,自主、合作、探究式综合教学法。
五、教学器材钢尺、音叉、示波器、玻璃杯、多媒体设备。
六、教材分析本节介绍了乐音及其三要素。
物理名词较多,比较抽象,对于学生来说要完全理解是比较困难的,教师在这些名词上不必多费口舌,要把握本节的教学目标。
这些名词在实际生活中和高中物理课的学习中,还可以进一步加深理解。
在教学中要注重学生的实践活动,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让学生自己发现声音的性质。
教学中还要充分利用录音、示波器等直观手法,使学生轻松、自然地掌握乐音的三要素。
七、教学过程(一)导入(播放音乐《日不落》,组织同学们共同演唱。
)教师:同学们刚刚你听到的音乐并演唱之后有什么感受?学生:开心、好听、悦耳……教师:像这样优美动听,令人愉快的声音就叫乐音。
(课件显示:优美动听的声音称为乐音。
)教师:老师还有一项才艺要展示给大家。
请大家听听老师谈的是什么呢?(演奏两只老虎,不改变电子琴音量,改为低音部再演奏一次。
)教师:这两只老虎有什么不同呢?学生:声音的高低不同了。
(二)讲授新课1.音调(1)音调的概念。
教师:声音的高低用音调来描述。
(2)频率的概念。
教师:那么音调的高低与什么有关呢?请你动手试一试,如何能让钢尺发出声音?学生:(动手操作)教师:请你带着这三个问题进行实验。
(PPT展示问题)学生操作,教师指导。
教师:请小组派一名代表来回答上述问题。
学生:钢尺伸出桌面的部分在振动,伸出越长,振动越慢,音调越低。
《乐音》 word版 公开课一等奖教案-新北师大版
尊敬的用户:感谢您下载使用本文件。
本文件是2020年底制作,经过制作、修改、完善等步骤,将大量优秀教师的一手资料进行整合,再继续深挖、编辑。
使之成套系,使之更适用于课堂教学与日常练习。
经过进一步加工、提炼,期待能够使您在使用中,得到更加完美的体验。
如果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任何问题,请搜索微信订阅号:fifteen1617,联系客服,会有更大的惊喜等着您哦!使用本资源,您将得到非常完美的体验,感谢您的下载使用!~《二、乐音》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能从日常生活的直接感受中知道乐音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的区别;(2)常识性知道音调的高低与声源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的大小与声源振动的振幅和离声源的远近有关,不同发声体发出的音色不同。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声波的图形,初步学会利用仪器进行探究,观察图形进行分析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观察波的图形,使学生初步体会到科学探究不能光凭人的感观,还要借助于仪器,初步建立利用仪器进行测量的观念。
重点和难点重点:乐音的三个特征难点:音色的认识教学过程老师: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第二节“乐音的三个特征”,先请大家来欣赏一段音乐(播放),大家觉得这段音乐好听吗?学生:好听老师:我们把悦耳的声音叫做乐音。
相反,杂乱的声音就是噪声1、音调老师:这儿有八个烧杯,里面装有不等量的水,老师用小棒敲击这八个杯子,请大家观察声音有何不同?学生:调子变了。
老师:这八个装水的杯子就是老师自制的水琴。
请大家再听一下这两个音又什么不同(再次敲击水琴的1和ī)学生:第一个更低,第二个更高。
老师:对,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乐音三特征中的第一个特征,音调。
(边说边在乐音定义的上方板书课题:第二节乐音的三特征,并在乐音定义的下一行板书音调)老师:现在请同学们用你们准备的刻度尺、橡皮筋或梳子,看看能否改变音调。
(学生纷纷动手,试着改变音调,教师巡回指导)老师:请大家都来交流一下,看如何改变音调?学生1:(利用展台展示并介绍)我是利用长刻度尺,改变尺面伸出桌面的长度,用相同的力拨动,发现现音调变了,且尺面伸出越短,音调越高。
乐音教学设计
课题 4.2乐音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音调、响度和音色是乐音的三特征,会用音调响度和音色区别乐音。
2.知道频率决定音调的高低,知道频率的单位。
3.了解一般人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
4.知道声音的强弱用响度表示,声源振动振幅的大小决定声音的响度。
5.知道发声体材料、结构不同,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
能力目标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研究物理学的方法。
情感目标体会现实世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是丰富多彩的,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
教学重点乐音的三特征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概括的能力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和实验探究法教学资源课件和视频课时一课时教学流程教学环节一、音调:声音的高低小实验1:感觉声音的高低你能让他们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吗?频率:物体1秒钟内振动的次数。
单位是赫兹(Hz)结论:音调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振动快,频率越高,音调越高。
振动慢,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人的听觉有一定的范围(20HZ——20000HZ)次声波:低于20Hz的声波叫做次声超声波:高于20000Hz的声波叫做超声波。
二、响度:声音的大小(强弱)小实验2:感觉声音的大小(强弱)你能让他们发出大小不同的声音吗?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响度与振幅的有关,还与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远,响度小距离近,响度大三、音色:声音的特色音色又叫音质或音品,不同的发声体音色不同,音色是由发声体本身决定的。
决定因素: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小结一、音调1、音调:声音的高低2、频率:1秒内振动的次数。
3、音调与频率的关系:二、响度1、响度:声音的强弱2、振幅:振动物体离开原来位置的最大距离。
3、响度与振幅的关系,还与人到声源的距离有关三、音色1、音色:声音的特色。
2、决定因素:由发声体本身决定。
《乐音》WORD教案3###803b8b51c1c345ac98f7e7c470d35a62
1、知识与技能1.了解声音的特性。
2.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3.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2、过程与方法1.通过做“音调与频率有关的实验”和“响度与振幅有关的实验”进一步了解和学习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现实世界中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情感。
【课前准备】布置有复读机的学生将其带到课堂上来,带音乐磁带。
【教学过程设计】教师用吉它弹出几个音,让学生说出它们是否相同?让学生用口琴吹几个音,说一说与吉它的音能否分辨出来?教师自己直接提出问题,平时我们听到的声音千差万别,这是为什么呢?音调探究引导学生思考有的声音听起来音调高,有的音调低。
提出问题: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高低?要求学生阅读课本自己设计实验和进行实验通过分析和论证得出结论。
进行交流。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用别的器材、方法能否探究?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由振动快慢不同,音调不同,引出频率的概念。
再由人耳听到声音的频率范围,引出超声波和次声波的概念。
让学生自己阅读课本回答其中的问题。
可以联系本章章题图中的大象应用次声波来进行交流的现象。
指出声和声音之间的区别:声音是人能听到的声,而有些声我们不能听到。
人能听到声音的频率为20Hz~20000Hz,其中最敏感的频率2000Hz~3000Hz。
老年人的听觉随着年龄而衰退,能听到的频率约为50Hz~12000Hz。
人的歌唱声的频率不同,大约男低音的频率为60Hz,女高音的频率为2500Hz,通常男子说话声的频率为95Hz~142Hz,而女子说话声的频率为272Hz~553Hz。
关于超声波和次声波的资料很多,教学中可以向学生补充有关的知识,例如海豚是如何利用超声波的,动物在地震前的一些异常反应与次声波的关系等。
男同学的声带较厚。
简介:CD唱片和MP3音乐格式的区别,就有考虑人耳不能听到的音频去掉使声音文件变小。
2022年精品 《乐音》优教优秀教案2
二、乐音核心素养通过对乐音以及乐音的三个特征的学习,使学生形成音色、音调和响度的物理观念,通过实验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别分析概括出发声体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和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能力和科学的思维。
教学目标1.乐音及其三个特征。
2.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分析概括出发声体振动频率与音调的关系,分析声音响度的大小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发声体与听者之间的距离的关系,感受不同发声体的音色不同。
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学生实验和演示实验,引导学生得出音调和响度的概念。
难点:音调与频率的关系。
教学过程课前教师登陆优教平台,发送?乐音?预习任务,学生完本钱节课的预习任务,反应预习情况,教师根据学生预习情况进行针对性讲解,学生提前了解本节课内容,发现薄弱点,针对性听课。
导入新课方案1:激趣导入【深圳特区报讯】“福建奇人用口技杀鼠两万只〞:厦门市杏林区前场村林姓农民,模仿老鼠“吱……吱……〞的叫声惟妙惟肖,十多米内的老鼠一闻其声,好似听到集合的哨声一样成群结队出洞。
出洞的老鼠纷纷死在他的气枪、弹弓、木棍之下。
这位农民是利用声音的什么特性来捕杀老鼠的呢?方案2:图片导入先让学生观察如下图的四幅插图并听这四种声音。
提问:同样是乐音,为什么会有差异?怎样科学地区分它们?推进新课1.音调我们接触到的声音各种各样,有的听起来音调高,有的听起来音调低。
声音为什么会有音调上下的不同呢?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可以先进行大胆的猜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物体的振动有快有慢,音调是否与物体振动有关呢?我们可以进行实验探究。
优教提示:翻开“动画演示:用梳子演示音调〞探究提出问题:什么因素决定音调的上下?音调与物体振动的快慢是否有关?设计和进行实验:如下图,将一把学生用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
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
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
注意使钢尺两次的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分析和讨论:比拟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的音调。
2022年精品 《乐音》优教优秀教案3
2、大声唱和小声唱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
声音为什么会有不同呢?研究问题要追根求源,从本质入手。
回忆:声音是怎样产生的?物体的振动会有什么不同呢?
振动是怎样决定声音的响度、音调的呢?下面我们来探究:
(二)音调
探究音调与什么因素有关
【猜测与假设】
请大胆猜测:
【进行实验】
先分组实验,思考后答复下列问题
优教提示:翻开“动画演示:用梳子演示音调〞
将一把钢尺紧按在桌面上,一端伸出桌边。拨动钢尺,听它振动发出的声音,同时注意钢尺振动的快慢。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再次拨动。注意使钢尺两次振动幅度大致相同。
比拟两种情况下钢尺振动的快慢和发声音调,音调的上下与什么有关,有什么关系?
播放录音: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
讨论:蚊子和老黄牛的叫声相比,哪个音调高?那么哪个响度大?
【注意】音调的上下跟发声物体的形状、尺寸和所用材料的性质等多种因素都有关系。
【超声波和次声波】
优教提示:翻开“动画演示:发声与听觉的频率范围〞
人能感受的声音频率是由一定范围的。大多数人能够听到频率为202120210H的声音。认为把频率高于20210H的声波叫作超声波,把频率低于2021声波叫作次声波。动物的听觉范围一般和人不同,有的动物能听到超声波,有的动物能听到次声波。
五、学生小结
优教提示:翻开“动画演示:乐音的三要素〞
学生总结本节课的知识与收获
六、过程评价
教师评价学生的总结
学生唱、聆听
发言〔自由发言〕
讨论
答复
实验探究
分组实验
思考
学生思考答复
讨论
实验探究
思考
思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乐音》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知道乐音的音调跟发声体的振动频率有关,响度跟发声体的振幅有关。
2.不同发声体发出乐音的音色不同。
1.通过实验进一步了解物理学研究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利用简单的生活用具进行有关声现象的实验,使学生逐步形成利用手边器材进行科学探究的习惯。
情感态度价值观
激发学生对声音探究过程的求知欲,让学生乐于探索其中的奥妙。
体会现实世界物体的发声是丰富多彩的,培养学生更加热爱世界、热爱科学的品质。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
音调、响度、音色的概念及相关因素。
难点
1.对音调高低的辨别。
2.探究决定音调、响度的因素。
仪器材料:
橡皮筋、纸杯、火柴杆、钢尺(或锯条)、笛子、梳子、、硬塑料片、兵乓球;音叉及鼓锤。
教学过程:
板书
4.2 乐音
乐音:发生体有规律的振动发出的,好听悦耳的声音
1.音调:表示声音的高低。
频率:每秒内发声体振动的次数。
单位:赫兹(Hz),简称赫。
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频率越小,音调越低。
次声波〈20 Hz——20 000 Hz〈超声波
2.响度:声音的强弱。
幅度越大,响度越大;幅度越小,响度越小。
距离越大,响度越小;距离越小,响度越大。
3.音色:反映发声体的品质和特色。
与材料、结构、振动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