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专题突破要点

合集下载

7.1 题型特点和命题规律-2017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全突破含解析

7.1 题型特点和命题规律-2017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全突破含解析

【考点解读】高考对该部分的要求有“区域存在的环境与发展问题及其产生的危害,以及有关的治理保护措施”、“流域开发的地理条件,开发建设的基本内容,综合治理的对策措施"、“区域能源、矿产资源的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等。

大都以荒漠化地区分布为背景,考查某一区域的自然、人文地理特征.结合某区域地理事件考查荒漠化发生的历史、危害。

结合“十一·五”我国生态环境治理的相关政策,考查我国荒漠化的现状及治理措施。

结合实例考查森林、湿地减少的原因及开发利用和保护其的措施。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涉及我国南方有色金属、内蒙古白云鄂博矿区、甘肃金川矿区等,可以是当地、全国、乃至是世界上重要资源能源,多国计民生具有重大意义的,对区域发展有着主导作用的,如山西省能源基地建设、德国鲁尔区等典型的区域能源综合开发及循环利用。

以区域洪涝、干旱灾害为背景,以流域重大工程建设为题材的材料,考查大江、大河的综合治理河流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从地理背景到治理措施合理性评价,如中国长江、黄河,京杭运河的治理、红水河的梯级开发、淮河的治理,以及世界上重要河流,对区域发展意义重大、对其他地区河流、流域开发具有指导性作用的实例等。

【频次统计】【题型展示】例1:(全国2卷第36题,24分)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罗讷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冰川,在法国境内的流域面积占流域总面积的94%,历史上曾是一条“野性”河流,经常洪水泛滥。

19世纪以来,法国对罗讷河进行多次整治,并于1931年成立“国立罗讷河公司”,作为罗讷河综合整治和开发的唯一授权机构。

下图示意罗纳河流域的地形.(1)分别指出罗讷河上游(瑞士境内)、北部支流(索恩河)和地中海沿岸支流径流量的季节变化.(2)表格列出罗讷河整治不同阶段的主要措施.请在下列整治和开发目标中进行选择,完成表格。

请将选出的各整治和开发目标填写在答题卡的相应位置。

2017高考地理考点归纳分析

2017高考地理考点归纳分析

2017高考地理考点归纳分析2017高考地理考点归纳分析(九大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1、判断依据: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年雨型。

2、位置:纬度位置:大致在南北纬10度之间。

海陆位置:主要分布在非洲的刚果盆地,南美的亚马孙流域,亚洲印度尼西亚群岛等。

3、气候特点:常年高温多雨。

4、气候形成原因:终年受到赤道低气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多对流雨。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雨林带;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雨林;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猩猩、河马;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砖红壤。

6、该气候区内分布的城市:新加坡的首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的首都雅加达,著名旅游城市万隆、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尼日利亚的首都都拉各斯,民主刚果首都金沙萨、古巴首都哈瓦那,巴拿马的首都巴拿马,厄瓜多尔的首都基多。

秘鲁城市伊基托斯。

7、该气候区内的农业活动情况:随时播种随时收获,以热带经济作物为主。

热带草原气候1、判断依据:第一步,根据最冷月、最热月判断南北半球。

若最冷月为1月、最热月7月,则该地处在北半球;若最冷月为7月、最热月1月,则该地处在南半球。

第二步,确定最冷月的温度值范围,即>15。

第三步,判断降水的季节分配类型,夏雨型。

2、位置:纬度位置:南北纬10度至南北纬23之间;海陆位置:非洲中部大部分地,澳大利亚的北部和东部,南美的巴西高原。

3、气候特点:全年高温,一年有明显的干湿季。

4、气候形成原因:受赤道低气压带(湿季)和信风带(干季)交替控制。

5、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陆地自然带:热带草原带;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植被类型:热带草原;该气候条件下所分布的典型动物:长颈鹿,羚羊;该气候条件下所形成的典型土壤:燥红土。

2017年高考地理热点(原创整理)

2017年高考地理热点(原创整理)

2005-2016年中国人口总量及增速

2.性别结构:从性别结构看,2016年末男性人口70815万 人,女性人口67456万人,总人口性别比为104.98(以女 性为100),相比2015年末的105.02变化不大。从年龄构 成看,16周岁以上至60周岁以下(不含60周岁)的劳动 年龄人口90747万人,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5.6%;60周岁 及以上人口23086万人,占总人口的16.7%;65周岁及以 上人口15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 3.城乡结构:城镇常住人口7929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 2182万人,乡村常住人口58973万人,减少1373万人,城 镇人口占总人口比重(城镇化率)为57.35%。
政治
与《文化生活》知识的结合

“二十四节气”对于农事的指导功能逐渐减弱,但在当 代中国人的生活世界中依然具有多方面的文化意义和社 会功能,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人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规律 和适应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彰显出中国人对宇宙和自然 界认知的独特性及其实践活动的丰富性,与自然和谐相 处的智慧和创造力,也是人类文化多样性的生动见证。

2017高考地理热点—人口:“全面二孩”

【热点新闻】

中国“全面二孩”政策实行满一周年,中国国家卫生和 计划生育委员会公布,去年中国出生人口达1786万人, 比前年多131万人,是2000年以来出生人口最多的一年, 二孩或以上占比超过45%。 中国2000年出生人口是1771万人,2002年下滑至1647万 人,2003年到2013年在1600万人上下波动,2015年回升 至1655万人,2016年进一步上升至1786万人,是2000年 以来出生人口最高的一年。 纵观全国各省市,山东省去年新生儿达164万2200人,远 高于全国水平,被称为“最敢生”的省份。专家解释: 东部和城市地区符合“全面二孩”政策的人较多,加上 北方有“羊年效应”,也推高该区生育率。

2017年高考地理时政重点预测免费范文

2017年高考地理时政重点预测免费范文

2017年高考地理时政重点预测【热点透视】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转移一直是一个高频考点,2016年以来,由于我国工业整体增速进一步放缓,传统产业面临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巨大压力。

随着“一带一路”“中国制造2025” “互联网+”行动计划等战略的加快推进,以及智能制造、小微企业扶持、技术改造等政策措施的不断推出与落实,我国工业增速逐步趋稳,严峻形势得到部分缓解,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新亮点。

但仍有一些问题需要关注:地区工业经济增长两极分化问题凸显,区域产业转移仍面临巨大阻力。

随着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不少企业为维持利润空间和市场竞争力,采取裁员降薪等措施,中西部地区人才吸引力逐渐下降,抑制了部分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动力。

另一方面,中西部地区产业配套的基础尚待进一步完善,公共服务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知识链接】1.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有很多,其中,劳动力、内部交易成本、市场是影响国际产业转移的三个重要因素。

(1)劳动力因素。

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劳动密集型工业在全世界的产业转移比较典型。

(2)内部交易成本因素。

发达国家的社会内部交易成本很高,推动企业家向国外转移产业;发展中国家通过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吸引发达国家投资――东亚的出口加工区。

(3)市场因素。

日本、韩国以及欧美的汽车制造企业到我国兴办汽车厂,主要是因为我国拥有庞大的汽车消费市场。

(4)其他因素。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国家政策的调整、原生产地用地紧张、地价昂贵、环境污染严重等,都会促使企业产业的国际转移。

2.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促进区域产业结的调整。

①对发达国家或地区:原主导产业向国外转移,为产业结构的顺利调整创造了条件;日本自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已经历了两次工业结构调整,现在正在进行第三次工业结构调整。

②对发展中国家或地区:接受发达国家的产业转移,可以加快本国或地区的经济结构调整,缩短产业升级的时间,从而加快工业化的进程。

2017年高考地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0 区域地理

2017年高考地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0 区域地理

专题10 区域地理【考向解读】1.区域定位的方法。

2.世界主要国家,特别是日本、印度、俄罗斯、美国、巴西和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区域特点。

3.世界主要地区,特别是东南亚、中东、欧洲西部、撒哈拉以南非洲和极地地区的区域特征、成因及其对人类的影响。

4.我国主要地区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及其影响。

【命题热点突破一】区域空间定位1.地理坐标定位法(1)直接从(区域)经纬网图中读出经纬度。

(2)根据纬度确定南北半球,再根据纬度的高低确定大体位置。

如北回归线附近有撒哈拉沙漠,红海,阿拉伯半岛,恒河三角洲,我国的云南、广西、广东、台湾四省级行政区,夏威夷群岛,墨西哥高原;40°N纬线附近有伊比利亚半岛、土耳其海峡、里海、塔里木盆地、北京、华盛顿等。

(3)根据经度确定东西半球,再根据具体的经线确定大致位置。

本初子午线经过伦敦、西班牙东部、非洲西部,120°E经线经过北京、台湾海峡、菲律宾西部、澳大利亚西部,180°经线经过太平洋中部,90°E经线经过印度洋中部。

2.海陆位置定位法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内部,有的地理事物位于大陆边缘(临海),有的被海洋包围(如岛屿),利用这一特性可以确定地理事物的大致位置。

3.通过地理事物的轮廓、形状定位国家、地区都有自己特殊的轮廓特征,河流、湖泊也有自己的形状。

要善于发挥想象,把轮廓、形状特征作为判断地理事物分布的一把钥匙。

如根据重要水域的轮廓特征定位:图10­34.根据地理事物的相对位置定位(1)借助熟悉的点,根据相对位置定位。

如要判断P(45°N,125°E)在哪儿,可以联想到与其距离较近的北京(40°N,116°E),可知该点在北京东北,由此可以确定P点在我国东北地区。

(2)借用熟悉的地理事物,根据相对位置定位。

这是最常用的定位方法之一,就是以我们已经熟悉的河流、湖泊、海峡、海湾、内海、山脉、铁路、城市等为参考系,来确定未知点的位置。

2017年高考地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7 中国地理

2017年高考地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7 中国地理

专题17 中国地理【考向解读】从考查形式上看,主要以区域图、示意图、统计图等多种形式呈现信息,结合文字材料综合考查区域定位、区域地理特征(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尤其是区域发展、区域环境建设以及区域环境问题的治理以及资源的综合开发。

因此,复习时应将重点地区的经纬度范围、自然和人文地理特征、区域环境问题、区域资源综合开发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梳理。

【命题热点突破一】中国区域定位的方法1.根据经纬度定位2.根据突出的区域特征定位(1)突出的生态问题,如西南地区多滑坡和泥石流;(2)突出的气候特征,如吐鲁番盆地夏季最热;(3)特有的动植物,如青稞、牦牛为青藏高原所特有;(4)典型的土壤特征,如江南丘陵多红壤,四川盆地多紫色土;(5)突出的地貌特征,如云贵高原喀斯特地貌奇特等。

只要熟悉了上述地区突出的区域特征,区域的具体位置或名称也就容易确定了。

例1、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分别是衡量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发展速度的重要指标。

下面为近年来五省市人均GDP和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的统计图,图中X轴表示人均GDP增长率与全国平均值之比,Y轴表示人均GDP与全国平均值之比。

各省市括号中的数值为其万元产值能耗,全国平均值为0.74(单位:吨标准煤/万元)。

完成1~2题。

1.(2016·浙江文综,7,4分)关于五省市经济发展状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山西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湖北B.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C.湖北经济发展水平高于江苏D.广西经济发展速度低于全国【答案】B 【解析】人均GDP反映经济发展水平,从Y轴看,山西<湖北<江苏,说明山西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湖北,湖北经济发展水平低于江苏,A、C错;人均GDP增长率反映经济发展速度,从X轴看,上海<江苏,广西>全国,说明上海经济发展速度低于江苏,广西经济发展速度高于全国,B对、D错。

2.(2016·浙江文综,8,4分)从万元产值能耗看( )A.山西最高,应优化工业结构以降低能耗B.广西较低,应承接东部地区高耗能工业C.上海和江苏较低,应大力发展重型工业D.湖北较高,应发展资源密集型工业以降低能耗【变式探究】读“我国四大盆地地形剖面示意图”,回答(1)~(2)题。

2017年高考地理热点分析资料

2017年高考地理热点分析资料

2017届高考地理热点分析一.沙尘暴【知识链接】1.沙源地2.形成沙尘暴的天气系统3.危害【典型试题】[2001年津晋卷] 图2是北半球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天气图。

读图2,回答9~11题9.图2中a、b、c三地气压P相比较A.P a>P b>P c B.P a<P b<P aC.P b>P c>P a D.P b<P c<P a10.当图2所示天气系统影响我国时,我国北方地区不可能出现的自然现象是A.沙尘暴B.干旱C.泥石流D.暴雪11.此时可能出现的现象是A.地球公转到远日点附近B.太阳耀斑爆发C.我国大部分地区太阳早于6:00升起D.太阳直射北半球答案: 9 A 10 C 11 B[2002年广东卷]近年,浮尘、扬沙和沙尘暴天气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

据报道,2002年4月中旬,在世界四大沙尘暴中心之一爆发的一场强沙尘暴扬起的沙尘,随高空气流运行,导致瑞士山地的一场“泥雨”,将雪白的山峰染成了咖啡色。

回答1—3题。

1.这次沙尘暴的源地是A.中亚和中国西北部B.北美中南部C.撒哈拉大沙漠南部D.澳大利亚中部2.导致在瑞士降泥雨的主要原因是A.自东向西的海洋气流与含有沙尘的气流在山地相遇B.含有沙尘的北上气流与冷空气在山地相遇C.由东向西的含沙气流在迎风坡被抬升D.含沙气流在阿尔卑斯山的背风坡下沉3.中国北方一些大城市附近地区,春季频发扬沙天气的主要原因是A.高压脊过境,下沉气流“冲击”地表,造成就地扬沙B.裸地面积扩大,急行冷锋经过,导致近程扬沙C.西北的沙漠有充足的沙源,盛行风产生远程扬沙D.热岛效应导致强烈的对流,使高空的沙尘降落答案: C B D[2005年北京卷] 2005年4月28~30日,华北地区经历了一次沙尘天气,造成许多地方空气污染指数(API)增高,主要污染物是可吸入颗粒物。

读图1,回答1——2题。

1.造成该沙尘天气的天气系统是()A.气旋、冷锋B.气旋、暖锋C.反气旋、暖锋D.反气旋、冷锋2.该沙尘天气先后经过呼和浩特、北京、石家庄,它们依次是图中的()A.①②③B.②①③C.③②①D.②③①答案:D B[2004年全国卷] 36.(36分)图6所示的平原地区在20世纪60年代频发沙尘暴。

9环境保护()-2017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

9环境保护()-2017年高考地理考纲解读与热点难点突破含解析

【2017年高考考纲解读】结合近年高考命题可以看出:从考查内容看,环境问题的成因、危害及预防、治理措施等内容是考查重点,尤其关注气候变化、水污染、大气污染、森林破坏等环境问题.从考查形式看,结合区域图、统计图及文字材料,以综合题形式,考查基本知识及应用。

在复习过程中应注意:(1)结合重大环境问题,结合图文材料考查区域环境问题的形成、危害及治理等。

(2)结合区域资源开发,考查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短缺原因及应对措施等.(3)结合国际、国内重大时事,考查主要生态危机的成因、生态系统的作用和保护等。

题型解读考纲1.环境问题成因及危害2。

当前人类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3。

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形成过程4.我国不同区域的主1.举例说明人类与环境的相互关系,形成正确的环境伦理观2.说出环境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及危3.归纳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4.主要的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和合理利用资源的具体措【重点、难点剖析】一、环境问题与管理1.环境要素包括自然环境要素和社会环境要素两大类:自然环境要素:水、空气、生物、土壤、岩石、阳光等。

社会环境要素:生产力、科学技术、社会制度、宗教信仰等. 2.当前人类所面临的主要环境问题表现为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两大方面。

可概括为三类:①全球性的环境污染:温室效应引起的全球变暖、臭氧层破坏、酸雨;②大面积的生态破坏:森林面积减少、物种灭绝与生物多样性锐减、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③突发性的严重污染事件:如2011年3月日本地震引发的核电站泄漏事故造成严重的大气、水、土壤等的污染。

3.环境问题大多数是由人为因素引起的,是由经济、社会发展与环境关系不协调而引起的:①工业生产的高速发展;②人口数量的高速增长;③科技进步的负面作用.环境问题带来的危害:①威胁生态平衡;②危害人类健康;③直接制约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4.环境管理目的在于协调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防止环境污染和破坏,维护生态平衡。

2017高考地理热点专题

2017高考地理热点专题

2017高考地理热点专题2017高考地理热点知识(一)2017高考地理热点知识(二)“黄金水道”长江1、长江腹地宽广:干流横贯东西,众多支流南北分布,深入到内地许多城市和农村。

长江干流以及汉水,嘉陵江8大支流均可通航,对沟通城乡联系起着重要作用。

2、长江直通海洋,可以江海联运。

3、长江通航能力大,通航里程长达7万千米,成为我国内河运输的大动脉。

4、长江通航能力大,每年的客、货运量占全国内河运输量的70%以上。

5、长江沿岸的上海,南京、镇江、武汉、重庆等十几个港口对外轮开放,外轮进江、国轮入海,极大地促进了沿江外向型经济的发展。

2017高考地理热点知识(三)农业及农产品1、北方地区:以旱地为主的耕地,是我国冬小麦、棉花、花生的主要产区,耕作制度东北地区主要为一年一熟,华北地区主要是二年三熟。

黄土高原以出产谷子为主。

东北平原以黑土著称。

这里是我国产小麦、玉米、大豆、高梁、甜菜的主要产区。

北方是我国苹果、葡萄、梨、桃、杏、棉等温带水果的重要产区,其中辽东半岛和山东半岛苹果的产量最大。

东北的大,小兴安岭和长白山是我同最大的天然林区。

存在问题,华北地区淡资源紧张;耕地大部分是中、低产田;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严重;水旱灾害较频繁,尤以麦旱最为严重。

2、南方地区:本区农作物可以一年两熟至三熟,田地是常年绿野芳菲。

水稻是本区的主要粮食作物,但小麦、油菜、棉花、甘薯的产量也很大,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是我国重要的粮棉产区,河、湖、鱼塘等水域盛产淡水鱼等水产品。

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四川盆地是我国蚕丝的主要产区。

两个、闽、台盛产甘蔗。

海南岛、雷州半岛、云南南部是天然橡胶的生产基地。

本区是亚热带和热带水果的重要产地,其中以柑橘的产量最大。

本区的经济林林有:茶、油茶、油桐、漆树、毛竹、松树、樟树等。

存在问题:长期以来,由于滥伐森林、陡坡开荒、使长江中上游地区森林植被大量减少,水土流失加强,江河湖泊严重淤积,所以国家要营造"长江中上游"防护林。

2017年高考地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3环境保护

2017年高考地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3环境保护

专题13环境保护【考向解读】1.环境与环境问题。

2•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3.生态环境问题与生态环境保护。

4•环境污染与防治。

5.环境管理。

【命题热点突破一】资源问题与资源的利用和保护1 •主要资源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2.资源不合理利用造成的环境问题3.资源的利用、保护措施(1)非可再生资源储量有限,在开发利用中不断减少,无法持续利用,必须实行保护性开发,以便重复利用或尽可能延长利用期限。

(2)可再生资源利用要采取积极措施,在利用过程中,促进其存量的扩大和质量的提高。

例1. (2016 •课标卷川,44, 10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长江刀鱼是洄游性鱼类,每年春天从长江口进入长江干流、支流以及通江湖泊湿地产卵、孵化。

长江刀鱼曾经是寻常百姓家餐桌上的美味佳肴。

近年来长江刀鱼资源严重衰竭。

分析导致长江刀鱼资源衰竭的原因并提出保护措施。

【解析】长江刀鱼数量的减少主要与过度捕捞,以及湿地;咸少、水体污染等造成生存环境破坏有关。

晃外,水利工程的建设也会对长江刀鱼的迥游产生影响。

针对长江刀鱼减少的原因,可以从禁止过度捕捞、加强人工养殖、保护湿地和治理河流污染等方面说明保护扌昔施。

【答案】原因:过度捕捞;河湖湿地减少;水体污染。

(6分)(其他合理答案酌情评分)措施:禁止过度捕捞,规定休渔期;保护湿地;治理河流污染;人工孵化,放养鱼苗等。

(4分)【变式探究】(2016 •江苏地理,30D, 10分)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图1为库布齐沙漠和巴丹吉林沙漠位置示意图。

材料二库布齐沙漠东北部分布着大面积的裸岩,这种岩石成岩程度低,沙粒较大,沙粒间胶结程度差, 结构强度低,遇雨即溃,逢风即散。

2为库布齐沙漠材料三在2015年巴黎气候大会上,内蒙古库布齐沙漠生态治沙模式引起了世界关注。

图生态治沙模式示意图。

图2(1)裸岩对当地生态环境问题产生的影响有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

(2分)(2)与巴丹吉林沙漠相比,库布齐沙漠治理的有利条件有_______________ 、 ________ 。

2017全国高考文科综合知识点总结(地理部分)

2017全国高考文科综合知识点总结(地理部分)

2017高考知识点总结(地理部分)「地理」一词最早见于中国《易经》: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

一、描述某地位置特点:①纬度位置(高纬中纬低纬 ) ②海陆位置③相对位置(与该地著名地理事物的关系)二、气候1.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①太阳高度角(纬度决定) ②大气状况(天气、气候)③海拔高低(海拔高,空气稀薄,削弱作用弱。

太阳辐射强)④日照长短2.影响气温高低的因素: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 ②地形地势(海拔闭塞背风坡迎风坡对气流阻隔 )③大气环流④海陆位置及海陆分布(冬季大陆气温低于海洋,夏季高于海洋)⑤洋流⑥下垫面热容量,反射率等(植被状况)3.影响降水多少的因素:①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季风环流;大气活动中心) ②洋流③有充足水汽、有凝结核、有上升气流④地形(迎风坡背风坡气流阻隔 )⑤海陆位置(离海远近离岸风、向岸风 )4.影响气压大小的因素:①地势(海拔)→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②气温→同一高度气温高气压低5.影响气候的因素: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决定热量) ②大气环流(降水)③下垫面(海陆位置,地形,洋流,地表状况等) ④人类活动(影响小气候和全球变暖)6.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①纬度位置(纬度越高,气温年较差越大)②下垫面A.海陆位置(海陆热容量差异) B.地势高低(H上升,T差下降)7.影响气温日较差大小的原因①大气状况②海陆位置(热力性质差异) ③下垫面(植被覆盖状况,植被类型) ④纬度8.我国冬季气温南北温差大的影响因素①纬度位置(太阳辐射):冬季太阳直射南半球,南方纬度低,正午太阳高度比北方大,昼长大于北方,获得的太阳辐射比北方多②北方离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加剧了北方的严寒,且受寒潮影响大9.我国夏季南北温差小的因素①夏季太阳直射北半球,北方正午太阳高度虽比南方小,但白昼时间比南方长,故获得的太阳光热不比南方少②南方雨季长,云雾多10.影响吐鲁蕃盆地夏季炎热,形成高值中心的原因①深居内陆,夏季增温快②海拔低,气温高③山地环绕,地形闭塞,热量不易扩散④气候干旱云量少,晴天多,太阳辐射强⑤焚风影响11.云贵高原少受冬季风影响的因素①离冬季风源地较远②北面东西走向的山脉(如:秦岭)的隔挡③高原地形,地势高12.长江流域“三江大炉”的形成因素①地处河谷地带,地形闭塞,不易散热②位于夏季风背风坡,且气流下沉增温③深居内陆,气候大陆性强,夏季增温比较快④7、8月份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天气晴朗,太阳辐射强,气温高(伏旱) ⑤城市规模大,热岛效应强13.台湾火烧寮年降水量全国第一的影响因素①位于山坡迎风坡,夏季受东南季风和台湾暖流影响,降水丰富②冬季,东北季风经过海洋表面温度湿度增大,受山地抬升,降水丰富14.吐鲁蕃盆地中托克逊年降水量全国最少的影响因素①深居内陆,海洋气流难以到达②地形闭塞,山地环绕,水汽难以进入15.气候非地带性分布影响因素①地形起伏②洋流③海陆分布16.影响暴雨形成的因素:①源源不断水汽供应②强烈上升气流③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17.俄罗斯冬季漫长而寒冷的因素分析①纬度位置高。

2017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及模拟题

2017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及模拟题

2017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及模拟题热点一:雾霾【热点材料】新华社石家庄2016年12月20日电:连日来,华北地区持续雾霾,其中河北省石家庄市空气质量指数多次出现爆表,甚至有检测点PM2.5和PM10一度双双突破1000微克/立方米。

北京、天津等地虽然雾霾严重程度不及石家庄,但当地已发出紧急通知要求中小学停课。

资料图:12月20日,一列地铁行驶在北京雾霾中。

中新社记者苏丹摄【背景】雾霾,是雾和霾的组合词。

雾霾常见于城市。

中国不少地区将雾并入霾一起作为灾害性天气现象进行预警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

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可吸入颗粒物这三项是雾霾主要组成,前两者为气态污染物,最后一项颗粒物才是加重雾霾天气污染的罪魁祸首。

它们与雾气结合在一起,让天空瞬间变得灰蒙蒙的。

雾霾天气自古有之,刀耕火种和火山喷发等人类活动或自然现象都可能导致雾霾天气。

不过在人类进入化石燃料时代后,雾霾天气才真正威胁到人类的生存环境和身体健康。

急剧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导致能源迅猛消耗、人口高度聚集、生态环境破坏,都为雾霾天气的形成埋下伏笔。

近年来,雾霾天气在我国影响范围广、持续时间长、污染浓度高,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

【预测题型一】下列图中表示的是气温随高度垂直变化的分布情形,其中一般不会形成雾霾天气的是()【答案】D。

解释:前三项分布情形使得大气层低空的空气垂直运动受到限制,空气中悬浮微粒难以向高空飘散而被阻滞在低空和近地面。

故容易形成雾霾天气。

【预测题型二】读图回答以下两个问题。

1、从雾霾的分布来看,该天雾霾最严重的区域位于我国__________地区。

试分析该地区雾霾最严重的原因。

2、结合所学地理知识,试说说面对近年来日趋严重的雾霾,应采取的措施。

【参考答案】1、华北原因:①我国冬季受冬季风影响,降水少,空气中的尘埃不容易降落到地面上,空气中灰尘多;②我国北方地区冬季盛行西北风,西北风会把西北地区的沙尘吹来;③北方地区冬季寒冷,燃煤取暖会向空气中排放大量烟尘;④建筑工地和道路交通产生的扬尘。

2017年高考地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5地理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2017年高考地理(考点解读命题热点突破)专题15地理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

专题15 地理试题的解题方法与技巧【命题热点突破一】地理信息的分类、提取与应用1.地理要素信息的分类(1)数字信息:数字信息一般包括两类,一类是绝对数值,体现某地理要素的状态,该类问题多从地理要素的定性角度进行考查;另一类是变化数值,一般由一组不同数字组成,体现地理要素的变化特征,该类问题多考查地理要素随时间或空间的变化及区域差异。

(2)自然地理要素信息:包括材料中涉及的所有自然地理要素,这些信息包含在题干、图示、图例中。

如气候、河流、植被、湖泊、地质构造、地形、气压、风向等要素。

(3)人文地理要素信息:包括材料中涉及的所有人文地理要素,如城市、居民点、农田、工业区、道路、桥梁、建筑等要素。

2.各种地理要素信息的解题应用(以例1为例)题目答案的得出,是基于题目所提供的各类信息来完成的。

只有明确题目信息,对信息进行分析加工,并联系所学知识,才能保证答案的准确性。

解题时可遵循提取信息——分析信息——还原信息的步骤。

(1)提取地理信息将材料、图片(包括正图、图名和图例)、题干所包含的各种地理要素信息先提取出来,并且按照自然、人文、数字进行分类。

一般情况下,题目中的各种信息都是有用信息,从题目的严密性出发,无用或干扰信息一般不会出现。

所以提取信息时要将各类信息找准、找全。

第一步:找材料信息,从材料中获取地理事物定性、定量的信息。

比如地名、区域特征、地理位置、地理事物分布等。

第二步:找图表信息,从图表的正图、图例、图名、附图、表格中提取人文、自然地理要素信息或数字信息。

第三步:找题干信息,从题干的设问中找到题目要求,对应前两步的信息找到关键信息。

如例1:①自然地理信息:气候、山脉、山峰、河流、湿地。

②人文地理信息:城市、辐射松、甜瓜生产基地、纸浆。

③数字信息:海拔、气温、降水量、水位。

(2)分析地理信息对各类信息的分析,要结合题干,一是把握地理要素的特点,二是注意各地理要素间的联系。

可先从单一要素出发,由简入繁,然后分析各要素之间的联系。

【高中地理】2017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10份) 通用8

【高中地理】2017年高考地理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10份) 通用8

专题05 地球的公转1.掌握地球公转的轨道、方向、周期和速度。

2.理解黄赤交角的产生及其影响。

3.理解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季节变化、纬度变化及其成因。

热点题型一昼夜长短变化规律及应用例1、(2015·北京)2014年11月7日至12日APEC北京会议放假期间,河南省针对北京游客实行景区门票减免优惠。

据此,回答下题。

放假期间,()A.时值我国立冬到小雪之间B.太阳直射点向赤道移动C.黄山6点前日出东北方向D.南极大陆极夜范围扩大【提分秘籍】利用“对称法则”突破地球运动规律的技巧(1)同一天中,位于南北半球纬度数的两点昼夜长短相反。

如40°N昼长为13个小时,则40°S 夜长为13个小时。

(2)一年中,同一纬度的地方,二至日前后相同的时间,昼夜长短相同,即日出日落时刻相同。

如某地7月22日前后日出时间5时,则5月22日前后日出5时。

(3)一年中,同一纬度的地方,二分日前后相同的时间,昼夜长短相反,如春分日后一个月(4月21日左右)和前一个月(2月21日左右)昼夜长短大致相反。

(4)以太阳直射的纬线为对称轴,在南北对称分布的纬线上,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如太阳直射20°N,则50°N和10°S正午太阳高度相等。

【举一反三】下表是我国某地连续三个月21日的日出和日落时刻(北京时间)。

据此,完成下题。

从a月21日到c月21日期间()A.该地昼长夜短且昼逐渐变短B.该地正午太阳高度逐渐增大C.该地月平均最高气温出现在b月D.太阳直射点位于北半球且先向北移再向南移热点题型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及计算例2、(2015·浙江)下图为某地地方时12时的太阳周年位置轨迹示意图。

若甲、乙两个位置的太阳高度之和为90°,则乙位置太阳高度为()A.47°B.43°C.23.5°D.21.5°【提分秘籍】极昼区一天最小(地方时24:00)最大(正午)太阳高度之和为直射点纬度的2倍。

2017年高考地理知识点

2017年高考地理知识点

2017年高考地理知识点推荐文章2018高考地理热点素材热度:高考地理知识归纳热度:2016重庆高考地理知识热度:高考复习区域地理知识点热度: 2021地理高考冲刺知识大全热度:在2017年的高考备战阶段,要怎样复习地理的每个知识点呢?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2017年高考地理知识点,相信这些文字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2017年高考地理知识点(一)城市地理位置的特殊性,往往决定了城市职能性质的特殊性和规模的特殊性。

矿业城市(如大同等)一定邻近大的矿体;大的工商贸易港口城市如武汉、广州、上海、天津等必定滨临江河湖海;城市腹地的大小、条件和城市与腹地间的通达性决定了上海比天津、广州、武汉要发展得大,而不可能颠倒过来。

城市地理位置是绝对个性化的特点。

地球表面充其量只有某些方面地理位置相似的城市,而没有地理位置完全相同的城市。

这是因为自然、经济、政治地理要素包括的内容异常丰富;城市与这些要素的空间组合关系又千变万化;各种要素本身在历史上又在不断地变化之中,尤其是人文要素变化更加频繁;即使是变动相对较小的自然条件,对城市发生的作用过去、现在和将来也不断有所变化。

如果城市位于某一区域的中央,则城市与其以外各个方向的联系距离都比较近。

这种有利的中心位置既便于四面八方的交通线向中心会聚,也有利于从中心向外开辟新的交通线,因而促使城市的发展。

一国的首都位于一国中心位置的例子并不鲜见,如马德里对于西班牙,布拉格对于捷克,柏林对于历史上的德意志帝国等。

美国独立战争以后,纽约是临时首都,1789年底首都向南迁到费城,1801年又向南迁到组成美国东部最初13个州的中心位置华盛顿。

日本的首都也有变动,709年从大阪迁到奈良,793年从奈良迁到京都,1819年从京都迁到日本的中心位置东京后,再没有变动。

国内城市位于某一区域中心位置的例子也很多。

太原盆地的农业条件并没有南部的运城盆地好,但其得益于中心位置而历来成为山西的首府;再如贵阳位于贵州省的中心,成都处于四川省的中心,广州处于广东省的中心。

2017年高考地理复习热点问题小结

2017年高考地理复习热点问题小结

2017年高考地理复习热点问题总结点地区与热点问题考点一世界热点区域的判定区域热点主要涉及区域内发生的、在国际国内有重大影响的、或对社会经济产生重大作用的事件。

从高考复习要关注的热点问题来看,值得关注的区域热点主要有以下一些区域类型:(1)地缘政治敏感区:中东、中亚、印度半岛、巴尔干半岛、朝鲜半岛、中美与加勒比海地区等。

(2)民族矛盾尖锐区:印巴矛盾、阿以争端、车臣问题、巴尔干半岛、北爱尔兰等。

(3)自然灾害多发区:地质灾害如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日本地震、海啸等)、地中海一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气象灾害如洪水(南亚孟加拉)、台风和飓风(东南亚、美国、孟加拉国等)、干旱(非洲)等。

(4)生态环境破坏区:亚马孙平原的热带雨林急剧减少、极地的臭氧空洞、非洲与中亚草原的土地沙漠化、海上航线的石油泄漏、核电站的核泄漏、沿海赤潮等。

(5)重要资源分布与出口区:中东石油的运输路线、澳大利亚、巴西铁矿石的运输路线、中缅、中哈、中俄输油管线的建设等。

(6)区域政治经济军事合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欧盟、亚太经合组织、北美自由贸易区、上海合作组织等。

(7)探险旅游活动区:伦敦奥运会等重大国际活动的举办地,自然与文化遗产分布地区,极地探险、海洋科考所到之处等。

考点二中国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1.目前我国能源紧张的原因及解决措施(1)原因:我国经济发展速度快,能源需求量增长迅速;我国高耗能的工业发展快,加速了能源紧张;能源利用率低,浪费严重;能源勘探、开采跟不上国民经济发展的需求;国际油价上涨;缺少石油储备体系。

(2)解决措施:采取多元化进口石油战略;建立石油储备体系;加大石油勘探、开发力度,特别是西北、沿海等重点地区的勘探力度,提高能源产量;加快西电东送、西气东输、川气东输等工程建设;稳妥发展核电(我国已在常规能源资源少、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且能源需求量大的东部沿海地区,建设了大亚湾、岭澳、秦山、田湾和阳江等核电站。

);因地制宜发展太阳能、沼气、水能、风能、海洋能等新能源;加大技术革新,提高能源利用率;加强宣传,提高公民的节能意识;实现产业升级,适当限制耗能大的工业发展。

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细致讲解课件高考前瞻

2017届高考地理二轮复习热点重点难点细致讲解课件高考前瞻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地理(DB)
高考前瞻
3.结合生活实际,学以致用,突出地理学科观念 2016 年全国Ⅰ卷文综地理试题多以现实生活、生产情 境为背景,紧扣课标的基本理念之一——‚让学生学习有用 的地理‛,引导考生关注社会,关注未来,关注自己的发展, 关注全球人口、 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要开阔眼界,多角 度地考虑地理问题,倡导学以致用的学风,注重渗透正确的 地理观念,突出对地理学习能力的考查。 例如,第 1~3 题、第 36 题‚陶瓷产业的发展变化‛‚茉 莉花茶产业的发展变化‛,体现了可持续发展的观念;第 4~6 题 ‚城市的发展变化‛ , 体现了地理事物发展与变化的观念; 第 7~9 题、 第 10~11 题、 第 37 题 ‚贝壳堤与海岸线的关系‛ ‚土壤中磷累积量的垂直变化状况‛ ‚堪察加半岛地理环境 和生态之间的关系‛, 体现了地理事物相互联系的观念。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地理(DB)
高考前瞻
8.提高语言组织能力,规范答题习惯 如何解答地理综合题是众多考生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 丢分现象严重。 题答综合题要做到书写逻辑严密、 文意顺畅, 这样比较容易‚踩点‛得分。对地理学科术语的使用尤为重 要,复习时要关注文字的措辞严谨,要达到准确使用学科术 语,必须回归教材,或者从历年高考试题的答案中获取答题 技巧。 例:(2014 年全国Ⅰ卷)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下图所示区域海拔在 4500 米以上,冬春季盛行西风,年 平均大风(≥8 级)日数 157 天,且多集中在 10 月至次年 4 月。 青藏铁路在桑曲和巴索曲之间的路段风沙灾害较为严重,且 主要为就地起沙。 风沙流主要集中在近地面 20~30 厘米高度 范围内。
热点重点难点专题透析· 地理(DB)
高考前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7年高考地理时事热点专题突破知考情·析规律热点事件、现象的成因、影响、应对措施及背后的地理规律、原理运用;热点地区自然、人文地理特征分析。

2016全国卷Ⅰ考查一览:①城市问题——以荷兰兰斯塔德地区空间规划中的“绿心”问题为背景。

②海岸地貌问题——以渤海湾沿岸某地区贝壳堤为背景。

③旅游热点——以“民宿”旅游形式为背景。

析知能·巧攻略【复习攻略】(一)理解热点问题、掌握应对策略1.理解——功夫在诗外:热点问题本身不是高考考查的主要内容,多作为命题的背景或切入点,不刻意追求知识与热点结合,往往采用隐性的方式创设试题情景,使试题既立足于教材之上,又游离于教材之外,也即“题在书外,理在书中”。

2.策略——“地理眼,看世界”:(1)热点问题地理化。

要运用地理学科知识来剖析热点问题,分析探究教材知识与热点问题的联系,并用教材的主干知识对热点涉及的知识进行一次条理化“修订”。

(2)热点问题区域化。

要把热点问题放在特定的区域中去复习,落实到图上,细化热点地区的特征。

如位置、轮廓,便于空间定位,增强判断的准确性。

(3)热点问题考点化。

弄清问题发生的地点及背景,注意这些问题与教材主干知识的密切结合,把握其因果缘由及影响,使热点问题考点化。

注意不要过于关注热点问题,忽略地理基础知识的巩固与运用。

(二)长效热点问题整合分析【注意】粮食安全和能源安全是长效热点的重点。

保证粮食安全的根本措施:保护耕地、提高单产,提高土地生产力。

我国目前耕地减少的主因是土地荒漠化和水土流失,城市、交通等建设占用耕地是次要因素。

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要注意分析我国能源资源的分布、消费结构特点及变化等。

保障能源安全的措施:进口途径多元化,石油储备基地建设,促进新能源的应用等。

(三)世界热点区域整合分析(四)短期热点问题整合分析(2016—2017地理十二大时事热点透析与针对性练习)一、重大宇宙太空探索事件●长征七号运载火箭:2016年6月25日从新建的海南文昌航天发射场首次成功发射,将载荷送入预定轨道;6月26日,长征七号搭载的缩比返回舱着陆,任务目标全部实现。

●天宫二号空间实验室:2016年9月15日22时04分12秒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天宫二号主要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

●神舟十一号飞船发射成功: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神舟十一号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掌握空间交会对接技术,开展地球观测和空间地球系统科学、空间应用新技术、空间技术和航天医学等领域的应用和试验。

【模拟试题】(2016江苏七校联考地理)神舟十一号飞船于北京时间10月19日凌晨3时31分与天宫二号于距离地面393公里的轨道上成功实施自动交会对接。

景海鹏和陈冬两名航天员随后进驻天宫二号,开展空间科学实验。

图1为神舟11号飞船与天宫二号交会对接示意图,读图完成1-2小题。

1. 于当地午间新闻及时播报该消息的最有可能是A. 伦敦(零时区)B. 纽约(西5区)C. 旧金山(西8区)D. 莫斯科(东3区)2. 最有可能干扰航天器与地面指挥系统通信联系的是A.云雾 B.流星C.太阳辐射 D.太阳活动答案:1.C 2.D二、重大体育赛事和盛会●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第31届夏季奥林匹克运动会,又称2016年里约热内卢奥运会,2016年8月5日到2016年8月21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

巴西也由此成为了第一个承办奥运会的南美洲国家,里约热内卢成为奥运史上首个主办奥运会的南美城市,同时也是首个主办奥运会的葡萄牙语城市。

【模拟试题】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2016年8月5日至21日,第31届奥运会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

图l为南美洲局部地区略图。

图2为里约热内卢科科瓦多山顶的耶稣像。

材料二:图3为图l中A、B两城市的气候统计图。

(1)图中安第斯山区多铜矿,分析A地北侧铜矿开采导致水土流失,分析其成因。

(3分)(2)比较A、B两城市降水特征差异,并解释其原因。

(6分)(3)分析A地沿岸夏季海雾多发的原因。

(3分)(4)奥运会开幕时间为北京时间8月6日早上7点,开幕时里约当地的区时是8月日时,并描述奥运会期间里约热内卢的耶稣像正午影长的变化过程。

(3分)答案:(1)受东南信风影响,降水量大;山区地形坡度大;开矿导致植被破坏。

(2)差异:A城市比B城市年降水量小很多。

原因:A城市位于东南信风背风坡,降水少;沿岸秘鲁寒流的降温减湿作用,终年降水少。

B城市地处来自海洋东南信风的迎风坡;沿岸暖流增湿作用,全年降水丰富。

(3)低纬海洋蒸发旺盛,空气中水汽含量高;秘鲁寒流经过,水汽遇冷水面易凝结成雾;该地大气较稳定(易出现逆温),雾不易扩散。

(4)8月5日20点逐渐变短三、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申遗●中国“二十四节气”申遗成功:“二十四节气”是中国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认知一年中时令、气候、物候等方面变化规律所形成的知识体系和社会实践。

中国古人将太阳周年运动轨迹划分为24等份,每一等份为一个“节气”,统称“二十四节气”。

具体包括: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二十四节气”指导着传统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是中国传统历法体系及其相关实践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国际气象界,这一时间认知体系被誉为“中国的第五大发明”。

“二十四节气”形成于中国黄河流域,以观察该区域的天象、气温、降水和物候的时序变化为基准,作为农耕社会的生产生活的时间指南逐步为全国各地所采用,并为多民族所共享。

【模拟试题】2016年11月30日,二十四节气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列入人类非物遗产代表录。

作为指导农事的补充历法,民间自古流传至今,正如节气歌如言:“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

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

回答1-2题。

1.河北省邯郸地区,冬小麦九月中下旬播种,第二年夏天成熟,全生长期一般在265天左右。

根据节气歌,当地小麦播种与收割时节大致接近于A.秋分芒种B.立秋小满C.立秋夏至D.秋分立夏2.“霜降水泽枯,岁晚木叶落。

”引起诗中所描述天气现象的天气系统及其出现时间是A.暖锋夏末秋初 B.高气压秋末冬初 C.冷锋冬末春初 D.低气压春末夏初答案:1.B 2.B四、大气环境污染与防治问题●雾霾天气:是指造成城市里大面积低能见度的情况。

在早上或夜间相对湿度较大的时候,形成的是雾;在白天气温上升、湿度下降的时候,逐渐转化成霾。

这种现象既有自然原因,也有污染排放原因。

2016年12月,入冬来最持久雾霾天气来临,多个城市达严重污染,影响范围包括京津冀、山西、陕西、河南等11个省市在内的地区。

2017年,李克强总理亲自将“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写入报告。

【模拟试题】(2008高考宁夏卷)阅读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回顾经典)下图所示地区属于北温带季风气候区。

当冷空气缓慢进入并滞留于图中某些地区时,气温下降致使水汽过饱和会产生浓雾,并对人类的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1)甲、乙两路段多发浓雾,试说明其原因;两个路段中哪一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为什么?解析:注意审题,归纳出产生浓雾的要素:1.冷空气进入;2.水汽过饱和。

观察地图,甲和乙的海拔较低,平坦开阔,冷空气容易进入和停留,尤其是乙段有河流,河面水汽充足,所以乙段受浓雾影响频次更多,时间更长。

答案:地势比较低(冷空气容易进入)水汽较多(靠近河流)(易产生浓雾)。

乙路段乙路段地势较甲路段(更)低平,(离山较远,冷空气更易进入),接近(开阔)河谷的路段比甲路段更长(水汽较多)。

五、厄尔尼诺与极端天气●最强厄尔尼诺“李小龙”:2016年6月结束的这轮厄尔尼诺现象被美国气象学家命名为“李小龙”,因为它无论持续时间、累积强度还是峰值强度,都达到了65年来最高水平。

受厄尔尼诺“李小龙”影响,严重干旱、高温热浪、森林大火和暴雨等各种极端天气出现在世界各地。

完美地诠释了地理环境的整体性特征。

●2016年南方洪灾原因:受厄尔尼诺现象的影响,副高加强、西伸,促使大量的水汽从海上输入我国,与南下的冷空气相遇,产生大范围的强降雨。

如果副高稳定在某一区域,雨带就会在一定范围内徘徊,降水更加集中,造成严重的洪涝灾害。

【模拟试题】下图为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太平洋洋面温度距平分布示意图(2015年11月)。

读图完成11~12题。

11.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图中洋流势力增强的是 A.a B.b C.c D.d12. 当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时,对各地地理环境产生的影响表述不正确的是( )A. 秘鲁渔业丰收B. 中国气象灾害增加C. 秘鲁沿海地区降水增加D. 东南亚森林火灾形势严峻答案:11.C 12.A阅读图文材料完成各题。

材料:洞庭湖面积为2625平方公里,最大深度30.80米,容积为188.0亿立方米;鄱阳湖湖体面积4125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4米,最深处25.1米左右,容积约276亿立方米。

2016年入汛以来,中国南方出现持续强降水,造成大面积的洪涝灾害。

1.本次南方洪涝的形成原因和一种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海域海水表面温度持续异常偏高的现象有关,这种现象的名称是。

2.暴雨会导致多种地质灾害的发生,请列举其中两种。

3.描述图中所预测的降水情况。

4.气象卫星监测显示,2016年6月23日鄱阳湖水体面积与近十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增大约23%,与1998年同期水体面积相比增大约48%;6月23日洞庭湖与近十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增大约33.8%,与1998年同期水体面积相比增大约3.2%。

分析:(1)两湖水体面积扩大的原因。

(2)鄱阳湖水体面积与近十年同期平均值相比增大的百分率比洞庭湖小的可能原因。

答案: 1. 厄尔尼诺现象 2. 泥石流、山体滑坡3. 降水主要集中在中国南方,其中云南、藏南谷地、重庆、浙江等地降水较多,北方中部地区,新疆南部,大兴安岭山区等地也有少量降水。

4.(1)长江流域出现大范围持续强降水,河流水位上涨,湖泊水量增加,湖泊发挥调蓄河流水位的作用,水体面积扩大。

(2)鄱阳湖的湖面面积和容积都比洞庭湖大。

六、城市生态环境建设●海绵城市: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净水,需要时将许村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中水利用:城市污水经处理设施深度净化后的水(包括污水处理厂经二级处理再进行深化处理后的水和大型建筑物、生活社区的洗浴水、洗菜水等集中经处理后的水)统称“中水”。

其水质介于自来水(上水)与排入管道内的污水(下水)之间。

中水利用也称作污水回用。

在美国、日本、以色列等国,厕所冲洗、园林和农田灌溉、道路保洁、洗车、城市喷泉、冷却设备补充用水等,都大量地使用中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