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药的自主研发到上市的过程
新药研制的过程和成功案例
![新药研制的过程和成功案例](https://img.taocdn.com/s3/m/9ab218a0dc88d0d233d4b14e852458fb770b38dc.png)
新药研制的过程和成功案例在现代医学中,药物研制一直是一个受人关注的话题。
药物的研制和开发,是一项漫长、复杂的过程,需要经过大量的实验和测试,以验证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只有通过各种实验的验证,药物研制才能真正获得成功。
一、新药研发的流程新药的研发是一项非常复杂的过程,主要包括药物发现、药物设计、药物毒理、药物代谢、药物药理、临床试验等多个环节。
1. 药物发现在药物研发的过程中,寻找适合用于治疗疾病的新药物是第一步。
寻找新药物可以从天然产物、化学改造、分子筛选等多种途径的尝试。
药物的发现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筛选,筛选出的化合物需要进一步的研究。
2. 药物设计药物的设计是将发现的机理作用与患者需要进行结合,设计出适合治疗疾病的有效药物。
在药物的设计中,需要遵循安全性、有效性、特异性等多项准则。
药物设计的结果需要进行一系列的测试,以确保药物的质量和有效性。
3. 药物毒理药物毒理研究是为了验证药物在体内的毒性。
药物毒性的研究需要结合药物质量、药物代谢的情况,进行实验验证。
药物毒性的研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至关重要的一步,它能够有效地评估药物的安全性,减少患者的伤害。
4. 药物代谢药物代谢是指人体对药物物质进行代谢的过程。
这一步需要进行药物在人体中的代谢动力学研究和动物模型研究,来评价药物的代谢产物、药物在体内的稳定性和代谢作用。
药物的代谢特征能够为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5. 药物药理药物药理是指药物的药理作用,即药物对人体内某种物质进行作用的过程。
药物的药理学研究步骤主要包括体外实验和体内实验。
研究结果可以为药物治疗提供重要指引,并为临床应用提供有效支撑。
6. 临床试验最后一个环节是药物的临床试验,这是验证药物作用的最后一步。
临床试验是药物研发中最为重要的环节,是药物能否面世的决策性因素之一。
二、新药研发的成功案例1. 奥沙利铂奥沙利铂是一种钯源型的抗癌药物,用于治疗卵巢癌、前列腺癌、肺癌等多种癌症。
它的研发历程经历了长达30年的时间,最终于1995年获批上市。
新药研究开发与上市流程图
![新药研究开发与上市流程图](https://img.taocdn.com/s3/m/7ec51feeb90d6c85ed3ac6b1.png)
新药研究开发与上市流程图人们生活水平提高要求更多更好的新药,药物科学的发展为新药开发提供了理论基础和技术,市场经济竞争也促进了新药快速发展。
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近十年来每年批准上市的新药都在20种以上。
我国近年来引进新药品种很多,但需要加快创新。
新药开发是一个非常严格而复杂的过程,各药虽然不尽相同,药理研究却是必不可少的关键步骤。
临床有效的药物都具有相应的药理效应,但具有肯定药理效应的药物却不一定都是临床有效的药物。
例如抗高血压药都能降低血压,但降压药并不都是抗高血压药,更不一定是能减少并发症、延长寿命的好药。
因此新药开发研究必需有一个逐步选择与淘汰的过程。
为了确保药物对病人的疗效和安全,新药开发不仅需要可靠的科学实验结果,各国还对新药生产上市的审批与管理制定了法规,对人民健康及工商业经济权益予以法律保障。
新药来源包括天然产物、半合成及全合成化学物质。
过去选药主要方法是依靠实践经验,现在可以根据有效药物的植物分类学找寻近亲品种进行筛选或从有效药物化学结构与药理活性关系推断,定向合成系列产品,然后进行药理筛选。
近年来对于机体内在抗病物质(蛋白成分)利用DNA基因重组技术,即将DNA 的特异基因区段分离并植入能够迅速生长的细菌或酵母细胞,以获得大量所需蛋白药物。
此外,还可对现有药物进行化学结构改造(半合成)或改变剂型,也可获得疗效更好,毒性更小或应用更方便的药物。
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新药研究过程大致可分三步,即临床前研究、临床研究和售后调研。
临床前研究包括用动物进行的系统药理研究及急慢性毒性观察。
对于具有选择性药理效应的药物,在进行临床试验前还需要测定该药物在动物体内的吸收、分布及消除消除过程。
临床前研究是要弄清新药的作用谱及可能发生的毒性反应。
在经过药物管理部门的初步审批后才能进行临床试验。
目的在于保证用药安全。
临床研究首先在10~30例正常成年志愿者观察新药耐受性,找出安全剂量。
再选择有特异指征的病人按随机分组、设立已知有效药物及空白安慰剂双重对照(对急重病人不得采用有损病人健康的空白对照),并尽量采用双盲法(病人及医护人员均不能分辨治疗药品或对照药品)观察,然后进行治疗结果统计分析,客观地判断疗效。
新药的开发流程及周期
![新药的开发流程及周期](https://img.taocdn.com/s3/m/4d9914efbb4cf7ec4afed0d3.png)
正好这几天在研究国内的新药研发申请审批流程,一般来说,一种新药(创新药)其大致的流程可以用下图概括:具体来看,各个阶段其耗时也是有差异的:立项(4个月)→临床前研究(9-24个月)→CDE待批临床(大于1年)→临床试验(3-5年)→CDE待批生产(1年-n年)→批文生产转移(约6个月),尤其是重磅新药其从立项到最后获得生产批准文号,直到通过GMP认证上市销售起码要8-10年。
拿金赛药业的重磅创新药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注射液为例,从2005年获批临床,到今年1月获生产这份流程图和这篇文章给出了药物研发的成功率以及每个步骤所花费的时间。
总体来看,每5种进入临床的药物中只有1种能进行所有的试验和批准过程。
新药开发阶段如下:临床前试验:由制药公司进行的实验室和动物研究,以观察化合物针对目标疾病的生物活性,同时对化合物进行安全性评估。
这些试验大概需要3.5年的时间。
研发中新药申请(Investigational New Application, IND):在临床前试验完成后,公司要向FDA提请一份IND,之后才能开始进行药物的人体试验。
如果30天内FDA没有发出不予批准的申明,此IND即为有效。
提出的IND需包括以下内容:先期的试验结果,后续研究的方式、地点以及研究对象;化合物的化学结构;在体内的作用机制;动物研究中发现的任何毒副作用以及化合物的生产工艺。
另外,IND必须得到制度审核部门(the Institutional Review Board)的审核和批准。
同时,后续的临床研究需至少每年向F DA提交一份进展报告并得到准许。
临床试验,Ⅰ期:此阶段大概需要1年时间,由20~80例正常健康志愿者参加。
这些试验研究了药物的安全性方面,包括安全剂量范围。
此阶段的研究同时确定了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以及药物的作用持续时间等项目。
临床试验,Ⅱ期:此阶段需要约100到300名志愿患者参与进行一些控制研究,以评价药物的疗效。
新药研发流程
![新药研发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19ba33a0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d0ada8a.png)
新药研发流程新药研发是一个复杂而又漫长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阶段的严格筛选和测试。
下面将为大家详细介绍新药研发的整个流程。
首先,新药研发的第一步是药物发现阶段。
在这个阶段,科学家们需要进行大量的实验和研究,以寻找新的药物化合物或者发现已有药物的新用途。
这个阶段通常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因为需要对成千上万种化合物进行筛选和测试,以找到具有潜在药理活性的化合物。
一旦确定了潜在的药物候选化合物,接下来就是药物评价阶段。
在这个阶段,科学家们需要对候选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包括其药理学、毒理学、药代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评估是为了确保候选化合物在体内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及了解其在体内的代谢和排泄情况。
经过药物评价阶段的筛选,合格的候选化合物将进入临床前研究阶段。
在这个阶段,科学家们将进行动物实验,以评估候选化合物在活体内的药效和毒性。
这些实验将为后续的临床试验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一旦候选化合物通过了临床前研究的测试,就会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临床试验是新药研发过程中最为关键和复杂的阶段之一,通常分为三个阶段,I期临床试验、II期临床试验和III期临床试验。
这些临床试验需要经过严格的审批和监管,以确保试验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最后,经过临床试验的验证,合格的候选化合物将提交给药品监管部门进行审批。
一旦获得批准,新药将正式上市销售。
但即使新药上市后,科学家们也需要进行后续的监测和评估,以确保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总的来说,新药研发是一个需要经历多个严格阶段的过程,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资源。
但正是这些严格的筛选和测试,才能确保新药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多的选择和希望。
中药新药开发流程和周期
![中药新药开发流程和周期](https://img.taocdn.com/s3/m/52e1ca2684254b35effd34e3.png)
中药新药开发流程和周期新药申请从研发到生产上市,需要漫长的时间才能获批,而这几年的医药市场瞬息万变,各种不确定因素非常之大,因此可以说,新药研发是一项开发周期长、资金投入大、不可预测因素多的系统工程,具有较高的风险性。
一般药品研发的大致流程及相应花费时间如下:立项(4—6月)→临床前研究(18—36月)→CDE待批临床(大约1年)→临床试验(3年左右)→CDE待批生产(1年-n年)→批文生产转移(约6个月)总计:至少8年以上注:CDE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英文缩写,其职能主要对新药、仿制药、补充申请等进行审评.具体如下:1、立项:简单的说在确定开发某品种前,需要进行一系列市场调研工作,通过对市场,流行病学,技术,疗效和安全,知识产权,成品成本,国家政策,企业自身条件等方面的考察,来确定研发品种或治疗某类疾病药物上市后的市场潜力,从而选择适合本企业的品种。
一般需要几个月时间来立项.立项决定了该品种的将来市场,因此立项至关重要。
2、临床前研究:一般对于中药品种的研发流程如下:小试产品→初步药效筛选→化学成分研究→处方、药效筛选→药理毒理→药剂工艺制备研究→质量标准→中试放大→稳定性实验→资料整理报批由于这个过程是从发现药用原料的潜在价值到确认其开发价值的过程(成药性研究),需要对要用原料做大量的多学科基础研究,这个过程需要1-2年;进入工艺制剂、质量标准和稳定性试验,即使最简单的品种一般也需要12-24月研究过程;因此基本都需要24个月到36个月时间研究。
该阶段可能影响时间的关键在于原料的化学成分研究和药效学研究,不确定因素较多,是否顺利决定了时间的长短。
药物临床前研发,一定要研究透彻,不仅利于申报后尽可能少的发补资料甚至不发补,尽快获批,更有利于将来获批后顺利生产上市。
3、CDE待批临床:根据药品注册管理办法相关规定,省局30日内完成资料的形式审查,注册现场核查等,但可能由于补充资料等等事宜,往往时间会超过30天。
新药研发的过程和技术
![新药研发的过程和技术](https://img.taocdn.com/s3/m/fe178678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9f52e7a.png)
新药研发的过程和技术新药研发是一个十分复杂而漫长的过程。
一般来说,新药从研发开始,到上市需要至少10年的时间,而研发费用也极其高昂,据统计一种新药的研发费用可以达到20亿美元左右。
这也意味着,良好的研发和创新将会成为制药企业取得成功的关键。
一、新药研发的过程新药的研发过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并且需要具备以下几个阶段附上简要的介绍:1.药物发现:这个阶段的主要目标是找到有潜在治疗价值的新化合物并对其进行初步筛选。
此外还需要对这些化合物进行各种质量和物性的评价,以确定它们是否适合用作药物。
2.前临床阶段:在这个阶段,研究人员需要对候选药物进行初期的毒理和药代动力学研究。
毒理学研究是必须的,因为它可以帮助研究人员确定药物的计量范围,而药代动力学研究则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和代谢情况。
3.临床前阶段:在此阶段,需要进入动物模型,对候选药物进一步评估。
研究人员需要将药物注射到动物体内,例如老鼠、猴子等,并详细研究药物的毒性和疗效。
4.临床研究:这是最重要的阶段之一。
在此阶段,研究人员需要在临床环境中对候选药物进行测试。
对于一个新的药物,临床测试一般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研究临床毒性,第二阶段研究药物是否可以治疗疾病,第三阶段是大规模的三期临床试验,这个阶段的试验看似简单,其实大量的试验和数据分析工作任重道远。
5.审批和上市:当通过必要的临床试验后,研究人员需要准备大量药物质量控制文件,以便向药品管理机构提交注册申请。
经过审核和审批后,新药才能在市场上销售。
二、新药研发的技术1.基因组学:基因组学正在逐渐成为新药研发的重要技术。
基因组学可以通过检查病人的基因,预测他们对某些药物有良好的反应,而对其他药物则没有反应。
使用基因组学数据,可以确定适合哪些病人实施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式和药物计划。
2.数字技术:在新药研发过程中,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正在逐渐增加。
例如,利用计算机模拟技术来优化药物分子的结构,以及评估它们可能的作用机理。
新药研发流程
![新药研发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9bc6eb52312b3169a451a41b.png)
药物从最初的实验室研究到最终摆放到药柜销售平均需要花费12年的时间。
进行临床前试验的5000种化合物中只有5种能进入到后续的临床试验,而仅其中的1种化合物可以得到最终的上市批准。
总的来说新药的研发分为两个阶段:研究和开发。
这两个阶段是相继发生有互相联系的。
区分两个阶段的标志是候选药物的确定,即在确定候选药物之前为研究阶段,确定之后的工作为开发阶段。
所谓候选药物是指拟进行系统的临床前试验并进入临床研究的活性化合物。
研究阶段包括四个重要环节,即靶标的确定,模型的建立,先导化合物的发现,先导化合物的优化。
一、靶标的确立确定治疗的疾病目标和作用的环节和靶标,是创制新药的出发点,也是以后施行的各种操作的依据。
药物的靶标包括酶、受体、离子通道等。
作用于不同的靶标的药物在全部药物中所占的比重是不同的。
以2000年为例,在全世界药物的销售总额中,酶抑制剂占32.4%,转运蛋白抑制剂占16.0%,受体激动剂占9.1%,受体拮抗剂占10.7%,作用于离子通道的药物占9.1%等等。
目前,较为新兴的确认靶标的技术主要有两个。
一是利用基因重组技术建立转基因动物模型或进行基因敲除以验证与特定代谢途径相关或表型的靶标。
这种技术的缺陷在于,不能完全消除由敲除所带来的其他效应(例如因代偿机制的启动而导致的表型的改变等)。
二是利用反义寡核苷酸技术通过抑制特定的信使RNA对蛋白质的翻译来确认新的靶标。
例如嵌入小核核糖核酸(snRNA)控制基因的表达,对确证靶标有重要作用。
二、模型的确立靶标选定以后,要建立生物学模型,以筛选和评价化合物的活性。
通常要制订出筛选标准,如果化合物符合这些标准,则研究项目继续进行;若未能满足标准,则应尽早结束研究。
一般试验模型标准大致上有:化合物体外实验的活性强度;动物模型是否能反映人体相应的疾病状态;药物的剂量(浓度)——效应关系,等等。
可定量重复的体外模型是评价化合物活性的前提。
近几年来,为了规避药物开发的后期风险,一般同时进行药物的药代动力模型评价(ADME评价)、药物稳定性试验等。
新药研发基本流程
![新药研发基本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7012e376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67f81b2.png)
新药研发基本流程新药研发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涉及药物发现、药物研究、临床试验等多个环节。
下面,我将详细介绍新药研发的基本流程。
1.药物发现阶段:药物发现是新药研发的起点,旨在寻找具有治疗特定疾病潜力的化学物质。
这个阶段的核心是药物筛选,包括目标酶筛选、化合物库筛选、高通量筛选等。
通过这些筛选手段,研究人员可以找到具有活性的候选药物。
2.药物优化阶段:在药物发现阶段得到候选药物后,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的优化。
这个阶段的目标是改善候选药物的活性、药物代谢、药物耐受性等特性。
研究人员通过化学修饰、结构优化等手段,对候选药物进行改良,以提高其疗效和安全性。
3.体外和动物实验阶段:在药物优化阶段,需要对优化后的化合物进行进一步的体外和动物实验验证。
这些实验旨在评估药物的活性、毒性、药物动力学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等特性。
实验结果将为下一步的临床试验提供重要的依据。
4.临床试验阶段:临床试验是新药研发中至关重要的环节,旨在评估新药的有效性、安全性和耐受性。
它分为三个阶段:Ⅰ期临床试验、Ⅱ期临床试验和Ⅲ期临床试验。
在第Ⅰ期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对健康志愿者进行试验,以评估新药的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
在第Ⅱ期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选取患者进行试验,以评估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第Ⅲ期临床试验中,研究人员广泛招募患者进行试验,以验证新药的疗效和副作用。
临床试验结果将提交给监管机构,用于新药上市许可申请。
5.新药上市申请和审批:在临床试验阶段取得积极的结果后,研究人员将提交新药上市的申请材料给监管机构。
监管机构会对这些材料进行全面审查,以评估新药的效果和安全性,并决定是否批准新药上市。
审批过程中,监管机构可能会提出进一步的要求和问题,要求研究人员提供额外的数据和信息。
6.上市后监测:一旦新药获得上市许可,它将被推向市场并广泛应用于患者。
在新药上市后,监管机构会继续对药物进行监测和评估,以确保其疗效和安全性。
总结:新药研发的基本流程包括药物发现、药物优化、体外和动物实验、临床试验、上市申请和审批以及上市后监测。
简述新药研发的基本过程
![简述新药研发的基本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d6a93c42df80d4d8d15abe23482fb4daa48d1d68.png)
简述新药研发的基本过程新药研发是一个系统的、复杂的过程,涉及药物发现、预临床研究、临床研究和上市后监测等多个环节。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环节的具体内容。
一、药物发现药物发现是新药研发的第一步,旨在找到具备治疗特定疾病潜力的化合物。
这一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靶点识别和验证:研究人员首先选择一种已知与目标疾病发生关联的分子靶点,例如特定的酶、蛋白质或受体。
然后,使用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学等技术验证这个靶点的生物学功能和疾病相关性。
2.药物筛选:在靶点确认后,研究人员进行大规模的化合物筛选,以寻找与特定靶点有相互作用的潜在药物化合物。
这可以通过高通量筛选和虚拟筛选等方法完成。
3.筛选优化:从药物筛选中鉴定出的候选化合物将进一步进行优化。
这包括改变其分子结构,以提高药物的生物活性、选择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质。
这一过程通常涉及化学合成、生物鉴定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等方面的研究。
二、预临床研究预临床研究是在新药通过动物试验前进行的一系列研究,旨在评估其安全性、毒性和功效,为后续临床试验提供依据。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药代动力学研究:药代动力学研究主要通过药物在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等过程来确定药物在机体内的动态变化。
这一研究可以通过体内实验、体外实验和计算机模拟等方式完成。
2.安全性评估:在动物模型中,研究人员通过研究药物的急性毒性、亚急性毒性和慢性毒性等方面,评估其对动物的安全性。
3.药效学研究:药效学研究旨在评估药物对特定疾病的治疗效果。
研究人员会选择相应的动物模型,并通过测量各种指标来评估药物的疗效。
4.毒理学研究:毒理学研究主要评估药物对机体造成的有害效应,包括对多个器官系统的影响。
这一研究会涉及到急性毒性、慢性毒性、致癌性、遗传毒性和生殖毒性等方面的评估。
三、临床研究临床研究是指在人群中开展的研究,用于评估新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剂量选择等方面的信息。
临床研究一般分为四个阶段:1.临床前研究:这个阶段主要包括临床前试验和药代动力学试验。
新药研发过程范文
![新药研发过程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4d2f28e3294ac850ad02de80d4d8d15abf23007b.png)
新药研发过程范文新药研发是一项复杂而费时的过程,通常需要多年的时间和大量的资源投入。
以下是新药研发的一般程序:1.发现新药靶点:新药研发的第一步是确定需要治疗的疾病,并发现适用于该疾病的新药靶点。
研究人员通过对疾病发生机制的研究和生物化学实验,发现可能对疾病起作用的分子。
2.靶点筛选:一旦新药靶点被确定,就会进行大量的化学筛选实验,寻找能与该靶点结合的化合物。
研究人员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对上千种化合物进行筛选,寻找具有治疗潜力的化合物。
3.优化化合物:从筛选出的化合物中选择最有潜力的几个,然后进行结构优化。
研究人员对这些化合物进行改良,以提高药物的选择性、活性和药代动力学性质。
4.前期临床试验:在通过体外和体内实验验证了化合物的活性和安全性后,进入前期临床试验。
这些试验主要是为了评估药物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代动力学特性。
5.临床试验:如果前期临床试验结果良好,新药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临床试验分为三个阶段:I期试验评估药物的耐受性和安全性,II期试验评估药物的治疗效果和剂量,III期试验评估药物在大规模患者中的疗效和安全性。
6.上市申请和审批:在完成临床试验后,药物的研发企业需要向相关药品监管机构提交上市申请。
监管机构会评估新药的安全性和疗效,并决定是否批准该药物上市。
7.上市后监测:一旦新药上市,监管机构会继续监测药物的安全性。
在市场中使用新药时,可能会发现一些不良反应或其他安全问题。
药物监测可以帮助确认药物的安全性,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
总结:新药研发是一个复杂而费时的过程,通常需要多年的时间和大量的资源投入。
从发现新药靶点到药物的上市,研发团队需要经历靶点筛选、化合物优化、前期临床试验、临床试验,以及上市申请和审批等多个环节。
新药的成功研发可以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选择,但也需要面对治疗效果、安全性和成本等挑战。
新药研发基本流程
![新药研发基本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35c5784b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fd.png)
新药研发基本流程概述近年来,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我国的生物医药产业正在成为发展最活跃的产业,医药研发进展可谓日新月异。
鉴于药监局的监管政策在不断更新,从事医药研发的企业和人员越来越多.考虑到从事医药研发的新人的增加,有必要将新药研发的基本流程做一个简单梳理。
现代药物的概念除了我们传统意义上的小分子化合物(如阿司匹林,青蒿素),还包括多肽、蛋白质和抗体,(寡)核苷酸,小分子-抗体复合物,还有疫苗。
下面以传统的小分子化合物药为例,就新药(主要以1.1类创新药为例)研发从无到有,到最后上市的基本流程做一个概述。
新药的发现(Drug Discovery)1.药物作用靶点(target)以及生物标记(biomarker)的选择与确认早期人们对药物作用靶标认识有限,往往只知道有效,但不知如何起效。
比如,百年来,人们知道阿司匹林(aspirin)具有解热、消炎、止痛、抗血栓,甚至抗癌作用。
直到1971年,英国人John R。
Vane 在《Nature》期刊发文才阐明了Aspirin作用机理为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并于1982荣获Nobel生理和医学奖.现代生物医学的研究进展,以及人类基因图谱的建立,让人类对疾病的机理了解更加准确,为新药开发提供了明确的方向、具体的靶标。
2.先导化合物(lead compound)的确定一旦选定了药物作用的靶标,药物化学家(medicinal chemist)首先要找到一个对该靶标有作用的化合物。
这个化合物可以来自天然产物(动物、植物、海洋生物);也可以是根据靶标的空间结构,计算机模拟设计、合成的化合物;还可以根据文献报道或以前其它项目的研究发现。
比如,某一类化合物具有作用于该靶标的药理活性或副反应等等。
治疗勃起障碍的药物Viagra就是由其副作用开发而成。
目前我们常用的方法是跟踪国外研发机构对某一靶标的药物开发,以他们的化合物作为先导,希望设计出更优秀的化合物。
3.构效关系的研究与活性化合物的筛选围绕先导化合物,设计并合成大量新化合物,通过对所合成化合物活性数据与化合物结构的构效关系分析,进一步有效的指导后续的化合物结构优化和修饰,以期得到活性更好的化合物。
新药研发的六个主要步骤
![新药研发的六个主要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15ff0ef7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d0.png)
新药研发的六个主要步骤新药研发是一个复杂而费时费力的过程,通常分为六个主要步骤。
下面将详细介绍每个步骤。
步骤一:发现和验证潜在的药物靶点新药研发开始于对潜在药物靶点的发现。
这可以通过多种方法来实现,包括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分子生物学和生物信息学等技术。
一旦找到了一个潜在的药物靶点,就需要验证它是否可以成为有效的治疗目标。
这通常通过实验室内体外和体内动物试验来进行。
步骤二:药物发现和制备一旦找到了一个有效的药物靶点,接下来就需要进行药物发现和制备。
这包括使用化学合成方法合成大量的化合物库,并通过高通量筛选技术来评估这些化合物的活性。
最有活性的化合物将进行结构修饰和优化,以提高其活性、选择性和药用性。
步骤三:临床前研究在将新药进入人体之前,必须进行一系列的临床前研究。
这包括在体外和体内评估药物的药理特性、生物利用度、代谢途径等,以及进行非临床安全性评估。
同时,还需要进行动物试验来评估药物的毒性和药效,并确定合理的剂量范围。
步骤四:临床试验一旦通过了临床前研究,新药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临床试验分为三个阶段:1.第Ⅰ期临床试验:这是药物首次在人体中进行测试。
主要目的是评估药物的安全性、耐受性和药动学特性。
2.第Ⅱ期临床试验:在第Ⅰ期试验成功之后,药物将进入第Ⅱ期试验。
这一阶段主要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通常在较大范围的患者群体中进行。
3.第Ⅲ期临床试验:如果第Ⅱ期临床试验成功,药物将进入第Ⅲ期试验,这是最后一个临床试验阶段。
这一阶段通常在数千名患者中进行,目的是更全面地评估药物的疗效、安全性和可应用性。
步骤五:药物注册和审批如果在第Ⅲ期临床试验中药物显示出显著的疗效和较低的风险,制药公司将提交注册申请,以便将新药纳入市场。
这个过程包括向监管机构提交临床试验结果、质量控制数据和药物制造信息等。
监管机构将评估这些数据,并根据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决定是否批准该药物上市销售。
步骤六:市场监测和后续研究一旦药物获得批准上市,制药公司将继续进行市场监测和后续研究。
简述新药研发基本流程
![简述新药研发基本流程](https://img.taocdn.com/s3/m/c1574585970590c69ec3d5bbfd0a79563c1ed4e2.png)
简述新药研发基本流程
新药研发的基本流程包括药物筛选、临床试验、注册审批等环节。
首先,研究人员会通过各种手段对候选药物进行筛选,筛选出具有潜在疗效的药物分子。
然后,对这些药物分子进行进一步研究和试验,确定其药效、副作用等性质,并进行动物实验和人体试验,评估其安全性和有效性。
最后,根据临床试验的结果,对药物进行评估和审批,获得上市许可,进入市场销售。
整个新药研发过程需要经过多个环节的严格审查和评估,确保药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新药开发从实验室到临床的关键步骤
![新药开发从实验室到临床的关键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1f26c1b6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80.png)
新药开发从实验室到临床的关键步骤新药的开发从实验室到临床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需要经历多个关键步骤。
这些步骤包括药物发现、药物评价、药物优化以及临床试验。
每一个步骤都是新药开发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以下将详细介绍这些关键步骤。
一、药物发现药物发现是新药开发的第一步,它旨在发现具有潜在治疗作用的化合物。
这一阶段一般由化学家和药物专家共同参与,他们通过模拟和实验,寻找对目标疾病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
常见的方法包括高通量筛选、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和天然产物筛选等。
在这个阶段,大量的候选药物将被发现和制备。
二、药物评价药物评价是对候选药物进行广泛而深入的研究和评估。
在这个阶段,化合物的药物性质、生物活性、毒性和安全性等方面将被仔细研究。
针对药物的活性和靶点,进行各种试验,包括体外实验、动物模型实验和药物代谢动力学等。
这些评价结果将有助于筛选出最有潜力的候选药物。
三、药物优化在药物评价的基础上,优化药物结构和性能以进一步提高其治疗作用和减少副作用至关重要。
这个阶段常常需要进行大量的合成、化学修饰和筛选工作,以得到更有效、更安全的化合物。
药物化学家和药物专家通过多种方法和技术,对候选药物进行改良和调整,使其更具活性和选择性,同时考虑药代动力学和药物代谢特性的改进。
四、临床试验在经过药物发现、评价和优化之后,候选药物需要进行临床试验,以评估其在人体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临床试验分为四个阶段:I、II、III和IV期。
在I期临床试验中,小规模的志愿者将接受新药的初步评估,研究其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
II期临床试验将扩大样本量,进一步研究药物的疗效和安全性,确定适当的剂量。
III期临床试验将在更大规模的患者群体中进行,比较新药与现有治疗的疗效差异,并继续评估其安全性。
最后,IV期临床试验是在药物获得上市许可后进行的观察研究,以进一步收集药物的长期安全性和有效性数据。
总结起来,新药开发从实验室到临床是一个严谨而复杂的过程,需要经历药物发现、药物评价、药物优化和临床试验等多个关键步骤。
新药从研发到上市的全流程(全文)
![新药从研发到上市的全流程(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d40adc2c998fcc22bcd10deb.png)
新药从研发到上市的全流程(全文)新药研发一直被认为是高风险、高收益的活动,过去业界一直流传着“双十”的说法,意思是:新药研发需要耗时十年,耗资十亿美金。
无论是利益的驱动,还是拯救万千患者的成就感,药企的这一行为都值得我们尊敬。
每款新药的成功研发顺利上市,最终受益的是我们每一个人!那么一款新药从研发到上市都需要经过哪些流程?每一步又有哪些经验可以借鉴?本文以小分子药物为例,试着做了一个梳理,希望能对您有所帮助。
1、临床前研究1.研究开发(一般2-3年)实验室研究,寻找治疗特定疾病的具有潜力的新化合物。
药物靶点的发现及确认这是所有工作的起点,只有确定了靶点,后续所有的工作才有展开的依据。
化合物的筛选与合成根据靶点的空间结构,从虚拟化合物库中筛选一系列可匹配的分子结构,合成这些化合物,它们被称为先导化合物。
活性化合物的验证与优化不是所有先导化合物都能符合要求,在这个阶段需要通过体外细胞试验验证,初步筛选出活性高、毒性低的化合物,并根据构效关系进行结构优化,这些化合物称为药物候选物。
同时也存在一个化合物对目标 A 靶点没有作用,却有可能对其他的 B 靶点、C 靶点有非常好活性的情况,暂且不表。
2.临床前实验(一般2-4年)这一阶的段目的,一是评估药物的药理和毒理作用,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ADME)。
二是进行生产工艺、质量控制、稳定性等研究(CMC)。
第一部分的实验需要在动物层面展开,细胞实验的结果和活体动物实验的结果有时候会有很大的差异。
这一步的目的是确定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
第二部分需要在符合GMP要求的车间完成。
药理学研究包括:药效学、药动学毒理学研究急毒、长毒、生殖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情况制剂的开发总不能弄点化合物就直接往嘴里倒吧,制剂开发是药物应用的一个重要环节。
比如有的药口服吸收很差,就需要开发为注射剂。
有的药在胃酸里面会失去活性,就需要开发为肠溶制剂。
有的化合物溶解性不好,这也可以通过制剂来部分解决这个问题。
新药的自主研发到上市的过程
![新药的自主研发到上市的过程](https://img.taocdn.com/s3/m/2b817ade6c85ec3a86c2c581.png)
新药的自主研发过程新药的自主研发过程指的是从新化合物的发现到新药成功上市的过程,其中包括以下四个步骤:——通过计算机药物分子设计或通过植物、动物、矿物、微生物、海洋生物等各种途径获取新的化学物质,然后将这些物质在特定的体外或体内药理模型上进行筛选评价,以发现具有新颖结构类型和显著药理特性的先导化合物。
――合成一系列与先导化合物结构类似的物质,进行构效关系研究,以优化化合物的治疗指数,选择一个最佳化合物作为临床候选药物。
——提出新药临床研究申请,并严格遵循GCP进行I、U、川期临床试验,如果证明新药是安全、有效、稳定的,则可申请注册。
――新药的注册申请。
与新药自主研发相比,一种难度和风险都较小的研发方式一一模仿创新已日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
模仿创新是一种渐进性创新活动。
它以市场上已获得成功的率先研究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为榜样,并以其创新产品为示范,跟随它的思路,充分吸收率先者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对率先创新进行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开发和生产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参与竞争。
A.相对于率先创新而言,模仿创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第一,由于有现成的成功范例,模仿创新者可以从中学习到先进的方法并吸取失败的教训,因此降低了技术难度。
第二,曼斯费尔德曾对美国化工、医药、电子等行业的48项产品的率先创新和模仿创新的成本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模仿创新相对于率先创新而言,成本约为前者的65 %, 耗时约为前者的70 %,研发成本较低。
第三,模仿创新在其产品市场占有率上与率先创新者基本相当。
也有学者认为模仿创新者在市场份额、市场引导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率先者产品的不完善及市场开发具有一定的难度影响了其一部分利益市场。
模仿创新之所以具有如此多的优势,其根本原因在于率先创新者的一部分利益溢出:如新思想对跟进者的启迪、创新中的经验教训以及对新市场的开辟等。
模仿创新者可以无偿地拥有这一部分利益溢出,促进其自身创新活动的进行。
一分钟告诉你,药是怎么从研发到上市的
![一分钟告诉你,药是怎么从研发到上市的](https://img.taocdn.com/s3/m/f8b7b3a1dd36a32d7375818d.png)
化学制药:一分钟告诉你,药是怎么从研发到上市的我们都知道,化学药物研发是个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活。
药物从最初的实验室研究到最终摆放到药柜销售平均要花费12年时间,需要投入66.145亿元人民币、7000874个小时、6587个实验、423个研究者,最后得到1个药物。
那它都需要哪些过程呢?(一)临床前研究(1)寻找可以开发药物的化合物分子在世界上,可能存在的分子结构数量巨大,比宇宙大爆炸以来流逝的时间秒数还要多。
据估计,它们的数量在10的60次方左右。
无数的分子结构,但是只有极少数可以成为药品研究人员利用他们的专业知识和先进的科学工具,在实验室里把已知的元素结合到一起,创造出数以千计的新合成化合物。
然后,他们对这些化合物进行筛选,找出其中可以开发药物的化合物。
既药物靶点的确认。
(2)寻找最好的化合物在分子水平上对疾病病因的新见解是开始创新战略研究的出发点,这引领了具有选择性作用的新药的产生。
一旦靶点被确认,研究人员即设计出开发方案,显示出候选药物是怎样影响着特定的生理结构或生理特性。
然后研究者对这些候选药物通过进一步化验或计算机程序进行评估。
在这一过程中,候选药物会经常被修改。
(这个阶段的工作主要负责对之前选出的可以开发新药的新化合物结构改造和优化)(3)活性化合物的筛选不是所有合成出来的化合物都能有理想的活性,在这个阶段需要通过生物实验手段筛选出初步有活性的化合物用作备选。
这些化合物叫先导化合物。
得到的活性数据可以结合化合物结构得到初步的构效关系分析。
构效关系可以有效的指导后续的化合物结构优化。
这一步工作主要在细胞实验层面展开。
同时也存在一个化合物对目标A靶点没有作用,却有可能对其他的B靶点C靶点有非常好的活性的情况。
(4).返回到2进行下一步的化合物结构修饰得到活性更好的化合物。
2到4这是一个循环,直到我们得到了活性足够理想的化合物。
(5)开发新疗法:确定药物的有效性与安全性评估药物的药理作用,安全性与毒性,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情况(ADME)。
医药行业新药研发流程揭秘
![医药行业新药研发流程揭秘](https://img.taocdn.com/s3/m/a7a969ce4793daef5ef7ba0d4a7302768e996f11.png)
医药行业新药研发流程揭秘医药行业的新药研发是一个复杂而庞大的过程,需要经过多个阶段的努力和耐心。
本文将揭示医药行业新药研发的流程,并介绍其中的关键步骤和挑战。
第一阶段:研发前准备在开始新药研发之前,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和准备工作。
首先,研发团队需要对相关领域进行广泛调研,确保对该药物治疗需求和市场前景有充分了解。
然后,他们会制定研发计划,明确目标和时间表。
同时,团队还需要准备资金和设备,以支持后续的实验和测试。
第二阶段:药物发现与筛选在这个阶段,研发团队将使用各种方法和技术来寻找潜在的治疗目标和新的化合物。
他们会进行大规模的化合物筛选和药物库筛选,以寻找具备潜力的候选药物。
同时,他们还会进行分子模拟和药物设计,以改进候选药物的性能和效果。
第三阶段:临床前研究在将候选药物带入临床试验之前,需要进行一系列的临床前研究。
这些研究旨在评估候选药物的药理学、毒理学和代谢动力学特性。
在动物模型上进行药物安全性和有效性测试,并评估其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性质。
通过这些研究,研发团队能够获得关于候选药物的更多信息,并决定是否继续推进到临床试验阶段。
第四阶段:临床试验临床试验是验证新药疗效和安全性的重要阶段。
它通常分为三个阶段:I期、II期和III期。
在I期临床试验中,研发团队会对小规模人群进行试验,以评估药物对人体的耐受性和代谢途径。
在II期临床试验中,研发团队会扩大试验样本,评估药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在III期临床试验中,研发团队会进一步扩大试验样本,以证明药物在更广泛条件下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第五阶段:注册和上市一旦新药通过了临床试验,并被证明是安全和有效的,研发团队就可以向监管机构提交注册申请。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提供大量的临床试验数据和其他相关信息,以证明新药的质量和疗效。
一旦获得注册批准,新药就可以投入市场销售,并帮助更多的患者。
总结医药行业的新药研发过程是一个艰辛而充满挑战的旅程。
从研发前准备到临床试验再到注册和上市,每个阶段都需要精心设计和耐心等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药的自主研发过程
新药的自主研发过程指的是从新化合物的发现到新药成功上市的过程,其中包括以下四个步骤:
——通过计算机药物分子设计或通过植物、动物、矿物、微生物、海洋生物等各种途径获取新的化学物质,然后将这些物质在特定的体外或体内药理模型上进行筛选评价,以发现具有新颖结构类型和显著药理特性的先导化合物。
——合成一系列与先导化合物结构类似的物质,进行构效关系研究,以优化化合物的治疗指数,选择一个最佳化合物作为临床候选药物。
——提出新药临床研究申请,并严格遵循GCP进行Ⅰ、Ⅱ、Ⅲ期临床试验,如果证明新药是安全、有效、稳定的,则可申请注册。
——新药的注册申请。
与新药自主研发相比,一种难度和风险都较小的研发方式——模仿创新已日益受到业内人士的关注。
模仿创新是一种渐进性创新活动。
它以市场上已获得成功的率先研究者的创新思路和创新行为为榜样,并以其创新产品为示范,跟随它的思路,充分吸收率先者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并在此基础上对率先创新进行改进和完善,进一步开发和生产富有竞争力的产品参与竞争。
A. 相对于率先创新而言,模仿创新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以下三方面:
第一,由于有现成的成功范例,模仿创新者可以从中学习到先进的方法并吸取失败的教训,因此降低了技术难度。
第二,曼斯费尔德曾对美国化工、医药、电子等行业的48项产品的率先创新和模仿创新的成本进行了比较,结果发现,模仿创新相对于率先创新而言,成本约为前者的65%,耗时约为前者的70%,研发成本较低。
第三,模仿创新在其产品市场占有率上与率先创新者基本相当。
也有学者认为模仿创新者在市场份额、市场引导性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主要原因可能是由于率先者产品的不完善及市场开发具有一定的难度影响了其一部分利益市场。
模仿创新之所以具有如此多的优势,其根本原因在于率先创新者的一部分利益溢出:如新思想对跟进者的启迪、创新中的经验教训以及对新市场的开辟等。
模仿创新者可以无偿地拥有这一部分利益溢出,促进其自身创新活动的进行。
对于新药研发而言,模仿创新是在别人专利药物的基础上,以已知药物结构作为先导化合物进行化学结构修饰和改造,并通过系统的临床前及临床研究,获取自己的专利药,它不同于完全照抄他人化学结构的仿制药。
同时,这种方法无需经历发现先导化合物这一过程,而且有可供借鉴的药理评价体系,目的性强,投资少,周期短,成功率高,目前已得到广泛的使用。
据统计,1975年~1994年间,全世界共上市1061个新化学实体,其中属于模仿创新的共802个,占总数的76%。
由此可见,模仿创新是国际上流行的一种后发优势明显的新药研发方法。
B、研发难度降低
新药研发是一项涉及到化学、生物学、药学、生理学、医学和经济学等学科的复杂的系统的创新活动。
作为一项创新活动,它具有一定的累积性,也就是说:
第一,在大多数情况下,企业、组织以及国家实现创新的可能性是由它们已达到的技术水平决定的;第二,随着创新活动的不断进行,从业人员可以不断地获取新的经验以进行更新的创新活动。
因此新药研发的进步历程大致遵循滞后性模仿-跟随性模仿-模仿创新-率先性创新的发展模式。
目前新药研发过程中一个关键的瓶颈是候选化合物的确定。
常规的方法是在化合物经药效学筛选确定后,再进行药代动力学和安全性的逐项评价。
其中产生的各种不定参数又导致反复的结构优化,最终得到一个最佳的临床候选药物。
由于很少有率先性创新药物R&D的经验,我国在构效关系研究和药物筛选方面的水平是相当低的。
从这个角度看,就目前的现状而言,我国直接进行率先创新药物的研发工作还有相当大的困难。
而模仿创新的技术积累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看中学”,即通过观察、选择、借鉴、模仿已有专利药的发明过程,在观察率先者的成功和失误中学习,在模仿中吸取大量的外部知识,培养、提高自身技能,从而促进自身创新能力的提高,因此它特别适用于科学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或企业。
由此可见,对于研发实力不强的中国制药企业来说,模仿创新则是一条突破瓶颈,自主进行研发的捷径。
通过模仿创新可明显降低新药研发的难度。
另一方面,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我国在化学、生物学等基础学科方面具有相当的实力,且在实施新药专利保护和药品行政保护之前,我国从事新药研发的科技工作者已积累了大量的仿制经验,合成工艺也具有相当的基础。
现在我们不能像过去一样无条件地仿制新药,客观条件要求我国的科研机构把过去的仿制能力转化为创新能力。
而在这种转化过程中,模仿创新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因为通过模仿创新可以有效地整合我国研发方面的优势资源,可在模仿发达国家研发新药研发思路、吸取其失败经验的基础上有效地开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新药。
C、投资风险减少
从经济效益上看,新药研发是一种投资大、周期长、风险高的工作。
目前在美国,一个新药从研究到上市的平均费用超过3亿美元,研究周期为10年左右,甚至还更长。
而且一个新化合物能最终成为新药上市的几率仅为万分之一。
经济学上有一个重要的概念:机会成本。
这一概念是指如果一种生产要素被用于某一特定用途,它便放弃了在其它替代用途上可能获取的利益。
从机会成本的角度考虑问题,就要求人们把每种生产要素集中于可能取得最佳经济效益的用途,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与率先性创新药物的研发相比,在进行模仿创新的过程中,由于已经有现成的先导化合物,可节省大量的人力和资金投入。
另一方面,已有的同类新药的各种试验方案、试验数据可作为参考对照,使模仿创新减少了不必要的投资和弯路。
因此,模仿创新相对来说减少了投资,缩短了周期,也降低了风险。
在我国新药研发资金投入严重不足的情况下,进行模仿创新更符合机会成本原则。
此外,作为一项创新活动,新药研发活动是以其成果的广泛应用为预期和根本目的的。
就整个研发过程而言,新思想、新理论的引入固然很重要,但如何使其成果进一步地投入商业化应用,并向社会扩散,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真正实现研发目标,获取巨额利润,同样非常重要。
模仿创新与率先性创新研发相比,可以把更多的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集中于更具应用性的过程。
因此,特别适合于中国这种资金投入不足、技术相对落后的国家。
在制药界,模仿创新取得极大成功的例子是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
为寻找抑制胃酸分泌,治疗消化道溃疡的药物,史克公司对组胺H、2受体展开深入研究,经历漫长过
程,最终于1976年上市第一个H2受体阻滞剂西咪替丁。
随后,葛兰素和默克公司均在其基础上进行进一步研究,很快便分别开发出了雷尼替丁和法莫替丁,在其后的市场营销中,雷尼替丁的年销售额大大超过西咪替丁,成为世界最畅销的药品之一。
综上所述,模仿创新可谓医药企业创新能力较弱时期的一种合理选择。
这一战略的实施将推动我国新药研发驶入快行道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
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
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
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
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
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
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
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
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
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
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