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中数学必修一第一册第一章 讲义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1讲集合的概念与性质(含答案)

合集下载

【新教材】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讲义:第1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新教材】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期末复习讲义:第1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A B 图1U A A B图2高一数学第一学期期末第一章复习总结归纳,复习指导1. 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2. 集合的表示:列举法,描述法(①语言描述法,②Venn 图)3. 区分元素与集合(a ∈A ),集合与集合的关系(B A ⊆),注意符号4. 非负整数集(即自然数集)N ;正整数集:N*或 N+ ; 整数集:Z ;有理数集Q ; 实数集R5. 集合间的基本关系:B A ⊆有两种可能(1)A B (真子集);(2)A=B (集合相等)6. 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Φ7. 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8. 若非空集合A 中有n 个元素,则有2n 个子集,(2n -1)个真子集,(2n -2)个非空真子集9. 集合基本运算:(1)并集:A B ={x|x ∈A ,或x ∈B} (2)交集:A B={x|x ∈A ,且x ∈B }B B A A B AB A A B =⋂⇔⊆=⋃⇔⊆(3)补集:C U A=},|{A x U x x ∉∈且10.全称量词命题和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1)全称量词命题p :)(,x p M x ∈∀ 它的否定:)(,x p M x ⌝∈∃(2)存在量词命题p:)(,x p M x ∈∃ 它的否定:)(,x p M x ⌝∈∀1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1)q p ⇒ p 是q 的充分条件; q 是p 的必要条件(2)q p ⇔ p 与q 互为充要条件习题演练,考点检测一、单选题1.已知集合{}ln(2)0A x x =-≥,{}22950B x x x =--<,则AB =( ) A .()2,5B .[)2,5C .[)3,5D .()3,5 2.已知集合301x M xx ⎧⎫-=≤⎨⎬+⎩⎭,{}3,1,1,3,5N =--,则M N =( ) A .{}1,3 B .{}1,1,3- C .{3,1}- D .{}3,1,1--3.已知集合{}0A x x =>,{}3B x x =≤,则集合A B =( )A .{}33x x -≤≤B .{}30x x -≤<C .{}03x x <≤D .{}3x x ≥-4.集合{|32}x x ∈-<N 用列举法表示是( )A .{1,2,3,4}B .{1,2,3,4,5}C .{0,1,2,3,4,5}D .{0,1,2,3,4}5.集合{}1,2的子集的个数为( )A .2B .3C .4D .8 6.已知集合{}2,4,6A =,{}1,3,4,6B =,则A B 中元素的个数是( ) A .2 B .5 C .6 D .77.在东莞市第一高级中学2021届高三第一学期入学考试中,理科数学试卷的第一题是考查集合,第二题是考查复数.某数学老师为了了解学生对这两个知识点的掌握情况,对高三(5)班和(12)班的答题结果进行了统计,得到如下数据:问两题都答错的人数是( )A .5B .6C .8D .10 8.如果集合{}1P x x =>-,那么( )A .0P ⊆B .{}0P ∈C .P ∅∈D .{}0∈P 9.命题“x R ∀∈,210x x -+≥”的否定是( )A .x R ∀∈,210x x -+<B .x R ∀∈,210x x -+≤C .0x R ∃∈,20010x x -+<D .0x R ∃∈,20010x x -+≤10.“a b =”是“22a b =”的什么条件?( )A .充分不必要B .必要不充分C .充要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 二、多选题11.已知集合{}33M x Z x =∈-<<,则下列符号语言表述正确的是( )A .2M ∈B .0M ⊆C .{}0M ∈D .{}0M ⊆ 12.下列命题中是假命题的是( ).A .x R ∀∈,30x ≥B .0x R ∃∈,303x =C .x Q ∀∈,31x ≥D .0x N ∃∈,303x = 13.设x ∈R ,则“2210x x +->”成立的一个充分不必要条件是( )A .12x >B .1x <-或12x >C .2x <-D .1x <- 14.已知全集{1,2,3,4,5,6}U =,集合{3,4,5}M =,{1,2,5}N =,则集合{1,2}可以表示为( ) A .M N ⋂ B .()U M N C .()U N M D .(())U M N N ⋂⋂ 15.已知命题:p x R ∃∈,2220x x a ++-=为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可以是( )A .1B .0C .3D .3-三、填空题16.用列举法表示方程220x x --=的解集为______________.17.用∈或∉填空:0________N18.已知集合{}{}(,)46,(,)4A x y x y B x y x y =+==-=,则AB =_______. 19.若命题x R ∃∈,使得()2110x a x +-+<成立是真命题,则实数a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20.若“,64x ππ⎡⎤∃∈⎢⎥⎣⎦,tan x m ≤”是真命题,则实数m 的最小值为______.四、解答题21.设已知全集U =R ,集合{{|3215},2A x x B x x =-<-<=≤-或}0x ≥,求A B , ()U A B ,()U A B ⋂22.设集合U =R ,{}260A x x x =--<,{}2540B x x x =-+≥,{}C x x a =<(1)求图中阴影部分表示的集合;(2)若BC C =,求a 的取值范围参考答案1.C 2.A 3.D 4.D 5.C 6.B 7.B8.D 9.C 10.A 11.AD 12.ACD 13.ACD 14.BD 15.AC 16.{1,2}- 17.∈ 18.{(2,2)}- 19.()(),13,-∞-+∞ 20321.由已知得{|13}A x x =-<<,∴{|03}A B x x ⋂=≤<,{|2A B x x ⋃=≤-或1}x >-,∴(){|21}U A B x x ⋃=-<≤-, 又{1U A x x =≤-或}3x ≥, ∴(){2U A B x x ⋂=≤-或}3x ≥.22.(1)由不等式26(3)(2)0x x x x --=-+<,解得23x -<<,即{}23A x x =-<<由不等式254(1)(4)0x x x x -+=--≥,解得1x ≤或4x ≥,即{1B x x =≤或4}x ≥, 又由题中阴影部分为()U A B ,且{}U 14B x x =<<,所以阴影部分用集合表示为(){}U 13A B x x ⋂=<<. (2)因为B C C =,可得C B ⊆又因为{1B x x =≤或4}x ≥,{}C x x a =<,可得1a ≤,所以a 的取值范围是(,1]-∞。

高中数学第1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集合的概念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高中数学第1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集合的概念第1课时集合的含义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解] 由题意可知,a=1或a2=a, (1)若a=1,则a2=1,这与a2≠1相矛盾,故a≠1. (2)若a2=a,则a=0或a=1(舍去),又当a=0时,A中含有元素1和 0,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符合题意. 综上可知,实数a的值为0.
1.(变条件)本例若去掉条件“a∈A”,其他条件不变,求实数a的取 值范围.
点、易混点)
自主预习 探新知
1.元素与集合的相关概念 (1)元素:一般地,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常用小写的拉丁字母 a,b,c,… 表示. (2)集合: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常用大写拉丁 字母 A,B,C,… 表示. (3)集合相等:指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 的. (4)集合中元素的特性:确定性 、互异性和无序性 .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例2】 (1)下列所给关系正确的个数是( )
①π∈R;② 2∉Q;③0∈N*;④|-5|∉N*.
A.1
B.2
C.3
D.4
(2)已知集合A含有三个元素2,4,6,且当a∈A,有6-a∈A,那么a为
() A.2
B.2或4
C.4
D.0
(1)B (2)B [(1)①π是实数,所以π∈R正确; ② 2是无理数,所以 2∉Q正确;③0不是正整数,所以0∈N*错误; ④|-5|=5为正整数,所以|-5|∉N*错误.故选B. (2)集合A含有三个元素2,4,6,且当a∈A,有6-a∈A,a=2∈A,6-a =4∈A, 所以a=2, 或者a=4∈A,6-a=2∈A, 所以a=4, 综上所述,a=2或4.故选B.]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 集合的概念 第1课时 集合的含义
学习目标
核心素养
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难点) 1.通过集合概念的学习,逐步

【高中数学必修】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公式、定理、结论图表)

【高中数学必修】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公式、定理、结论图表)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公式、定理、结论图表)1.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元素的三大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 (2)元素与集合的两种关系:属于,记为∈;不属于,记为∉. (3)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4)五个特定的集合2.3.集合的基本运算集合的并集 集合的交集集合的补集符号表示A ∪BA ∩B若全集为U ,则集合A 的补集为∁U A图形表示集合表示{x |x ∈A ,或x ∈B }{x |x ∈A ,且x ∈B }{x |x ∈U ,且x ∉A }4.集合的运算性质(1)A ∩A =A ,A ∩∅=∅,A ∩B =B ∩A . (2)A ∪A =A ,A ∪∅=A ,A ∪B =B ∪A .(3)A ∩(∁U A )=∅,A ∪(∁U A )=U ,∁U (∁U A )=A . 5.常用结论(1)空集性质:①空集只有一个子集,即它的本身,∅⊆∅; ②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即∅⊆A ); 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若A ≠∅,则∅A ).(2)子集个数:若有限集A 中有n 个元素,则A 的子集有2n 个,真子集有2n -1个,非空真子集有22n -个.典例1:已知集合{}2,4,8A =,{}2,3,4,6B =,则A B ⋂的子集的个数为( ) A .3 B .4 C .7 D .8【答案】B【详解】因为集合{}2,4,8A =,{}2,3,4,6B =,所以{}2,4A B =, 所以A B ⋂的子集的个数为224=个.故选B.典例2:已知集合{}2N230A x x x =∈--≤∣,则集合A 的真子集的个数为( ) A .32 B .31 C .16 D .15【答案】D【详解】由题意得{}{}{}2N230N 130,1,2,3A x x x x x =∈--≤=∈-≤≤=∣∣, 其真子集有42115-=个.故选D.(3)A ∩B =A ⇔A ⊆B ;A ∪B =A ⇔A ⊇B .(4)(∁U A )∩(∁U B )=∁U (A ∪B ),(∁U A )∪(∁U B )=∁U (A ∩B ) . 6.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的概念若p ⇒q,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p ⇒q且q ⇏p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p ⇏q且q ⇒pp是q的充要条件p ⇔q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p ⇏q且q ⇏p7.充分、必要条件与集合的关系设p,q成立的对象构成的集合分别为A,B.(1)p是q的充分条件⇔A⊆B,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A B;(2)p是q的必要条件⇔B⊆A,p是q的必要不充分条件⇔B A;(3)p是q的充要条件⇔A=B.8.全称量词和存在量词量词名称常见量词符号表示全称量词所有、一切、任意、全部、每一个等∀存在量词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有些、某些等∃9.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名称全称命题特称命题形式语言表示对M中任意一个x,有p(x)成立M中存在元素x0,使p(x0)成立符号表示∀x∈M,p(x)∃x0∈M,p(x0)10.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知识记忆小口诀>集合平时很常用,数学概念有不同,理解集合并不难,三个要素是关键,元素确定和互译,还有无序要牢记,空集不论空不空,总有子集在其中,集合用图很方便,子交并补很明显.<解题方法与技巧>集合基本运算的方法技巧:(1)当集合是用列举法表示的数集时,可以通过列举集合的元素进行运算,也可借助Venn图运算;(2)当集合是用不等式表示时,可运用数轴求解.对于端点处的取舍,可以单独检验.集合常与不等式,基本函数结合,常见逻辑用语常与立体几何,三角函数,数列,线性规划等结合.充要条件的两种判断方法(1)定义法:根据p⇒q,q⇒p进行判断.(2)集合法:根据使p,q成立的对象的集合之间的包含关系进行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的应用,一般表现在参数问题的求解上.解题时需注意:(1)把充分条件、必要条件或充要条件转化为集合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集合之间的关系列出关于参数的不等式(或不等式组)求解.(2)要注意区间端点值的检验.尤其是利用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求解参数的取值范围时,不等式是否能够取等号决定端点值的取舍,处理不当容易出现漏解或增解的现象.(3)数学定义都是充要条件.。

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基础知识

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基础知识

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元素: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用表示元素三大性质:,,.2集合:一些元素组成的叫做集合,简称集,用表示.3集合相等:两个集合BA,的一样,记作BA=.4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属于:a A; 不属于:a A.5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自然数集;正整数集;整数集;有理数集;实数集.6集合的表示方法:①列举法:把集合中的所有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花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①描述法:把集合中所有具有共同特征)P的元素x所组成的集合表示为(x的方法;①图示法(Venn图):用平面上封闭曲线的内部代表集合的方法.7集合间的基本关系:子集:真子集:8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用表示;空集的性质,空集是任何集合的,是任何的真子集.9集合的基本运算:并集;交集;补集(U为全集,全集是含有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运算性质:A∪B=B⇔; A∩B=A⇔; A∪∅=;A∩∅=; C U(C U A)=; C U∅=; C U U=;(C U A)∩(C U B)=; (C U A)∪(C U B)=;10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p⇒,称p是q的充分条一般地,“若p,则q”为真命题,p可以推出q,记作q件,q是p的必要条件;p是q的条件的四种类型:若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若则p是q的必要充分不条件;若则p是q的充要条件;若则p是q的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11全称量词及全称量词命题:短语,在逻辑中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成为全称量词命题.12存在量词及存在量词命题:短语,在逻辑中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成为存在量词命题.13全称量词命题与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全称量词命题的否定是;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是.库尔勒市第四中学。

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 集合的概念(南开题库含详解)

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章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  集合的概念(南开题库含详解)

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章1.1 集合的概念(南开题库)一、选择题(共40小题;共200分)1. 集合的元素个数有A. 个B. 个C. 个D. 无数个2. 设集合,,那么" "是" "的A. 充分而不必要条件B. 必要而不充分条件C. 充分必要条件D. 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条件3. 若,则的值为A. B. C. D. 或4. 设集合,,定义,则中元素的个数为A. B. C. D.5. 用列举法可以将集合表示为A.B.C.D.6. 下列说法正确的有①与表示同一个集合;②由,,组成的集合可表示为或;③方程的所有解的集合可表示为;④集合是有限集.A. 只有①和④B. 只有②和③C. 只有②D. 以上四种说法都不对7. 下面关于集合的表示正确的个数是①;②;③.A. B. C. D.8. 若集合,,则中元素的个数是A. B. C. D.9. 设集合,,则“且”成立的充要条件是A. B. C. D.10. 设集合,若(为自然对数底数),则A. B.C. D.11. 已知集合,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是A. B. C. D.12. 已知集合,,则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A. B. C. D.13. 设集合,,,则中的元素个数为A. B. C. D.14. 已知集合,则中元素的个数为A. B. C. D.15. 下列集合中,是空集的是A.B.C.D.16. 设集合,,若,则A. B. C. D.17. 设集合,集合,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是A. B. C. D.18. 若正方体的棱长为,则集合中个元素的个数为A. B. C. D.19. 若集合,则集合中的元素个数是A. B. C. D.20. 若集合,则实数的取值集合是A. B.C. D.21. 已知集合,,则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A. B. C. D.22. 设,为两个非空实数集合,定义集合,若,,则中元素的个数是A. B. C. D.23. 若集合满足对任意的,有,则称集合为“闭集”,下列集合中不是“闭集”的是A. 自然数集B. 整数集C. 有理数集D. 实数集24. 已知集合,,则中所含元素的个数为A. B. C. D.25. 若集合,则实数的值的集合是A. B.C. D.26. 已知集合,集合中至少有个元素,则A. B. C. D.27. 已知,则集合的子集的个数是A. B. C. D.28. 已知集合,集合,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A. B. C. D.29. 设是实数集的非空子集,如果,,,则称是一个“和谐集”.下面命题中假命题是A. 存在有限集,是一个“和谐集”B. 对任意无理数,集合都是“和谐集”C. 若,且均是“和谐集”,则D. 对任意两个“和谐集”,,若,,则30. 已知集合,,,则A. 或B. 或C. 或D. 或31. 函数的定义域为,图象如图1所示,函数的定义域为,图象如图2所示,若集合,,则中元素的个数为A. B. C. D.32. 已知集合,,定义集合,则中元素的个数为A. B. C. D.33. 已知集合,,定义集合,则中元素的个数为A. B. C. D.34. 设集合,则A. 对任意实数,B. 对任意实数,C. 当且仅当时,D. 当且仅当时,35. 在整数集中,被除所得余数为的所有整数组成一个“类”,记为,即,,,,,,给出如下四个结论:①;②;③若整数,属于同一“类”,则;④若,则整数,属于同一“类”.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是A. B. C. D.36. 用表示非空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定义若,,且,设实数的所有可能取值构成集合,则A. B. C. D.37. 已知集合,,,且,,.设,则A. B. C. D. 以上都不对38. 设是实数集的非空子集,如果,有,,则称是一个“和谐集”.下面命题为假命题的是A. 存在有限集,是一个“和谐集”B. 对任意无理数,集合都是“和谐集”C. 若,且,均是“和谐集”,则D. 对任意两个“和谐集”,,若,,则39. 设是整数集的非空子集,如果对任意的,,有,则称关于数的乘法是封闭的.若,是的两个不相交的非空子集,,且对任意的,,,有,对任意的,,有,则下列结论恒成立的是A. ,中至少有一个关于数的乘法是封闭的B. ,中至多有一个关于数的乘法是封闭的C. ,中有且只有一个关于数的乘法是封闭的D. ,关于数的乘法都是封闭的40. 若集合且,且,用表示集合中元素个数,则A. B. C. D.二、填空题(共40小题;共200分)41. 集合,当时,若,则称为的一个“孤立元素”,则中孤立元素的个数为.42. 设集合,则.43. 集合中的最小整数为.44. 元素与集合的概念(1)把统称为元素,通常用表示.(2)把叫做集合(简称为集),通常用表示.45. 定义集合运算,设集合,,则集合.46. 集合的元素个数有个.47. 含有三个实数的集合既可表示成,又可表示成,则.48. 已知关于的不等式的解集为,,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49. 已知,,则.50. 下列各组对象不能形成集合的是.(填序号)①大于的所有整数;②高中数学的所有难题;③被除余的所有整数;④函数图象上所有的点.51. 已知,若集合中恰有个元素,则的取值范围为.52. 已知集合,若,则实数的值为 .53. 已知集合,若中元素至多有个,则的取值范围是.54. 集合与集合的元素个数相同,则的取值集合为.55. 已知集合,若,则的值为.56. 设,,,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个.57. 将,,,,这个正整数分别写在三张卡片上,要求每一张卡片上的任意两数之差都不在这张卡片上.现在第一张卡片上已经写有和,第二张卡片上写有,第三张卡片上写有,则应该写在第张卡片上;第三张卡片上的所有数组成的集合是.58. 已知集合,则集合中元素的个数是.59. 已知集合,且,那么实数的取值范围是.60. 从集合中随机取一个点,若的概率为,则的最大值是.61. 已知是集合的非空子集,且当时,有,记满足条件的集合的个数为,则,.62. 若集合中只有一个元素,则.63. 已知集合,若集合中至多有一个元素,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64. 设集合,对于,如果且,那么是的一个“孤立元”,给定,由的个元素构成的所有集合中,不含“孤立元”的集合共有个.65. 已知集合,若存在,使得集合中所有整数的元素的和为,则的取值范围是.66. 若集合,且下列四个关系中有且只有一个是正确的:①;②;③;④.则符合条件的有序数组的个数是.67. 已知集合,存在,使得集合中所有为整数的元素和为,则的取值范围是.68. 已知集合,若对于任意,都存在,使得成立,则称集合是“垂直对点集”.给出下列四个集合:①;②;③;④.其中是“垂直对点集”的序号是.69. 已知集合,集合,定义集合,之间的运算“”:,则集合中最大的元素是,集合所有子集的个数为.70. 已知集合,若表示集合中元素的个数,则.71. 以下关于命题的说法正确的有(填写所有正确命题的序号).①“若,则函数(,且)在其定义域内是减函数”是真命题;②命题“若,则”的否命题是“若,则”;③命题“若,都是偶数,则也是偶数”的逆命题为真命题;④命题“若,则”与命题“若,则”等价.72. 若集合,则实数的取值范围是.73. 设,,均为非零实数,则的所有值为元素组成的集合是.74. 对于任意实数,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如,.定义在上的函数,若,则中所有元素之和为.75. 设全集,,,,则集合,.76. 设表示不超过的最大整数,集合中的元素个数为个.77. 若自然数使得加法运算均不产生进位现象,则称为"给力数",例如:是"给力数",因为不产生进位现象;不是"给力数",因产生进位现象.设小于的所有"给力数"的各个数位上的数字组成集合,则集合中的数字和为.78. 已知数集()具有性质对任意,其中,均有,若,则.79. 在边长为的正方形中,以为起点,其余顶点为终点的向量分别为,,;以为起点,其余顶点为终点的向量分别为,,.若为的最小值,其中,,则.80. 已知集合,对于元素和,有,(填“”或“”) .三、解答题(共20小题;共260分)81. 已知集合.(1)若中有两个元素,求实数的取值范围;(2)若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实数的取值范围.82. 若数集具有以下性质:对任意的,,与两数中至少有一个属于,则称数集具有性质.分别判断数集与是否具有性质,并说明理由.83. 已知集合中至多有一个元素,求实数的取值范围.84. 已知,若,求实数的值.85. 已知集合,试用列举法表示集合.86. (1)已知,非空集合.若是的必要条件,求的取值范围.(2)本例条件不变,问是否存在实数,使是的充要条件.(3)本例条件不变,若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求实数的取值范围.87. 已知集合各元素之和等于,求实数的值.88. 集合中的元素为正整数,且满足“若,则”.(1)试写出只有一个元素的集合;(2)试写出全部的有两个元素的集合;(3)满足上述条件的集合总共有多少个?89. 数集满足条件:若,则.(1)若,试求中必须含有的其它所有元素;(2)自己设计一个数属于,然后求出中必须含有的其它所有元素;(3)从上面的解答过程中你能悟出什么道理,并大胆证明你发现的"道理".90. 设数集满足条件:①;②且;③若,则.(1)若,则中至少有几个元素?(2)证明:中不可能只有一个元素.91. 已知集合,其中,由的元素构成两个相应的集合:,,其中是有序数对.若对于任意的,总有,则称集合具有性质.检验集合与是否具有性质,并对其中具有性质的集合,写出相应的集合和.92. (1)设集合,,,求集合中的元素个数;(2)设,集合,求的值.93. 已知集合,集合.(1)当时,求;(2)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3)若,求实数的取值范围.94. 已知数集满足条件:,若,则.(1)若,则集合中还有哪些元素?(2)请你任意设集合中的一个元素(实数),再探讨该集合中其他元素;(3)从上面两题的解答过程中,你领悟到什么结论?并加以证明.95. 已知集合,,用列举法表示集合.96.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的正约数组成的集合;(2)大于且小于的实数组成的集合;(3)图中阴影部分的点(不包括边界)组成的集合.97. 已知集合.在下列条件下分别求实数的取值范围:(1);(2)恰有两个子集;(3).98. 已知数集且有性质:对任意的,,与两数中至少有一个属于.(1)分别判断数集与是否具有性质,并说明理由;(2)证明:,且;(3)当时,证明:,,,,成等差数列.99. 已知集合.对于,,定义;;与之间的距离为.(1)当时,设,,求;(2)证明:若,,,且,使,则;(3)记.若,,且,求的最大值.100. 已知集合,其中,,称为的第个坐标分量,若,且满足如下两条性质:中元素个数不少于个;,,,存在,使得,,的第个坐标分量是;则称为的一个好子集.(1)为的一个好子集,且,,写出,;(2)若为的一个好子集,求证:中元素个数不超过;(3)若为的一个好子集,且中恰有个元素,求证:一定存在唯一一个,使得中所有元素的第个坐标分量都是.答案第一部分1. B2. B3. C 【解析】提示:由两个集合相等可知,或,当时,无意义,所以.4. D5. C【解析】集合中的元素是点,故A,B不对.又,分别可以取或,故选C.6. C 【解析】①错;表示元素不是集合;②对;考查集合中元素的无序性;③错;考查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④错;为无限集.7. B 【解析】因为集合的元素具有无序性,•故①不正确;中的元素为,表示直线上的点组成的集合,中的元素是,表示函数的值域,故②不正确;和均表示大于的数组成的集合,故③正确.所以正确的说法只有③.8. B 【解析】由已知,得.由,得的取值只可能是和,从而,所以中含有个元素.9. D10. C11. C 【解析】集合的元素来源于集合,且是集合中两元素的差值,因为集合中不同任意两元素的差分别是,,,,当两元素相同时,差为,所以集合.12. B13. B 【解析】因为集合中的元素,,,所以当,时,.当,时,.由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可知.即,共有个元素.14. A15. D【解析】因为方程的判别式,所以方程无实根,故D选项为空集,A选项中只有一个元素,B选项中有无数个元素,即抛物线上的点,C选项中只有一个元素.16. C 【解析】已知,所以,则,所以,所以,,所以.17. C 【解析】当时,;当时,.所以集合B中的元素个数是.18. A 【解析】因为正方体的棱长为,,,,所以所以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19. A20. D【解析】时,满足条件;时,由题意知且,得,所以.21. D22. B 【解析】当时,;当时,;当时,.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知中有,,,,,,,共个元素.23. A 【解析】取自然数集中两个值,,而.24. D25. D【解析】当时符合题意;当时,相应一元二次方程中的,得.综上得.26. C27. B28. B29. D 【解析】A显然正确;B,对任意无理数,取,,,则,,所以是“和谐集”,正确;C,任意“和谐集”中一定含有,所以,正确;D,取,,但既不属于也不属于,所以,D为假命题.30. B31. C32. C 【解析】当时,,而,此时,,则中元素的个数为.当时,,而,此时,.由于,时,中的元素与前面重复,故此时与前面不重复的元素个数为,则中元素的个数为.33. C 【解析】或或,共个点;,共个点.由,知;同理由,知.当或时,可取;当时,可取.故中共有元素个.34. D35. C【解析】由于,对于①,除以等于余,所以,所以①对;对于②,,被除余,所以②错;对于③,因为,是同一类,可设,,则能被整除,所以,所以③正确;对于④,若,则可设,,即,,不妨令,,,,,,,则,,,所以,属于同一类,所以④正确.故正确的有①③④.36. B 【解析】由,则或,,当时,符合题意;当,,符合题意.综上,.37. B 【解析】要判断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只要看能否写成,,,,,的形式即可.,,分别是,,中的元素,分别可以写成,,,,,的形式,对它们进行运算即可.设,,,,,,则由于,所以.38. D 【解析】方法一:显然集合{}是和谐集,选项A为真命题;对任意无理数,,,,,所以集合都是“和谐集”,选项B为真命题;若,且,均是“和谐集”,显然,,则,选项C为真命题.故选D.方法二:显然,均是“和谐集”,且,,而,选项D是假命题,故选D.39. A 【解析】由于,则整数一定在,两个集合中的一个中.不妨设,则,由于,,,则,即,从而对乘法封闭;另一方面,当非负整数,负整数时,关于乘法封闭,关于乘法不封闭,故D不对;当奇数,偶数时,,显然关于乘法都是封闭的,故B和C不对.40. A【解析】对于集合,当时,、、可取、、、,故个数为;当时,、、可取、、,故个数为;当时,、、可取、,故个数为;当时,、、可取,故个数为;所以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对于集合,当时,可取、、、;当时,可取、、;当时,可取、;当时,可取;故、组共可取个,同理,、组也可取个,所以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为.因此,.第二部分41.【解析】当时,;当时,;当时,;当时,;综上可知,中只有一个孤立元素.42. 143.44. (1)研究对象小写拉丁字母 .(2)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大写拉丁字母45.【解析】当,时,;当,时,;当,时,;当,时,.所以.46.【解析】容易解得,于是集合中的元素个数为个.47.48. 由于,即不满足集合,则或,得.49.50. ②【解析】①③④中的对象是确定的,能够形成集合;②中的对象不确定,故不能形成集合的是②.51.【解析】因为中恰有个元素,所以,故的取值范围为.52. 或53. 或54.【解析】由于集合中只有等式这一个元素,所以集合中也只有一个元素.当时,;当时,,.55.【解析】因为,所以或.当,即时,,此时集合中有重复元素,所以不符合题意,舍去;当时,解得或(舍去),此时符合题意.所以.56.57. 二,【解析】显然不在第一张卡片上,也不在第三张卡片上,所以只能在第二张卡片上;因为第一张卡片上已经写有和,所以不在第一张卡片上,又第二张卡片上写有,所以也不在第二张卡片上,故在第三张卡片上;,不在第三张卡片上,不在第二张卡片上,所以在第一张卡片上,在第二张卡片上;在第三张卡片上.58.【解析】当,时,;当,时,;当,时,;当,时,;当,时,;当,时,;当,时,;当,时,;当,时,.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知,中元素有,,,,,共个.59.【解析】因为,所以不满足集合中的不等式,所以,故.60.【解析】从集合中随机取一个点,共有种情况,即,;,;,,的概率为,即的情况有种,即,,,,,,则的最大值是.61. ,【解析】将,,,分为组,和,和,,和,为一组,每组中的两个数中必须同时属于或同时不属于一个满足条件的集合,每组属于或不属于,有两种情况,的可能性有,排除一个空集,的个数为,故,.62. 或【解析】若,则,符合题意;若,则由题意得,解得.综上,的值为或.63. 或【解析】由题意知或解得或.64.【解析】符合题意的集合是:,,,,,,共个.65.【解析】不等式可化为,当时,集合,此时集合中所有整数的元素的和不可能为,不符合题意;当时,集合,此时集合中所有整数的元素的和为,不符合题意;当时,集合,要使集合中所有整数的元素的和为,则.66.【解析】由于题意是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所以①不成立,否则②成立,即可得.若,则或;若,则;若,则或或.所以共有个.67.【解析】不等式可化为.当时,集合,此时集合中所有为整数的元素和不可能为,不符合题意;当时,集合,此时集合中所有整数的元素和为,不符合题意;当时,集合,要使集合中所有为整数的元素和为,则.68. ③④【解析】由题意可得集合是“垂直对点集”等价于对于过曲线上任意一点与原点的直线,都存在过曲线上另一点与原点的直线与之垂直.①,假设集合是“垂直对点集”,则存在两点,,满足,化为,无解,因此假设不成立,即集合不是“垂直对点集”;②,取,则不存在,满足,因此集合不是“垂直对点集”;③,结合图象可知,集合是“垂直对点集”;④,结合图象可知,集合是“垂直对点集”.综上可得,只有③④是“垂直对点集”.69. ,70.【解析】因为,,,,,因为,,,,成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所以易知该等差数列的项数为.所以.71. ②④【解析】对于①,若,则,所以函数在其定义域内是增函数,故①不正确;对于②,依据一个命题的否命题的定义可知,该说法正确;对于③,原命题的逆命题是“若是偶数,则,都是偶数”,是假命题,如是偶数,但和均为奇数,故③不正确;对于④,不难看出命题“若,则”与命题“若,则”互为逆否命题,因此二者等价,所以④正确.综上可知正确的说法有②④.72.【解析】因为,所以,所以或解得.73.【解析】,,均为正数时,;,,均为负数时,;,,两正一负或两负一正时,.74.75.【解析】,由知,所以,即.所以,,故,所以,.76.【解析】设.当时,;当时,;当时,;当时,;当时,;当时,.所以在时,,由上知可以取,若,则只取个值,故集合中共有个不同元素.77.【解析】"给力数"的个位取值有,,三种情况,"给力数"的其他数位取值有,,,四种情况,所以,故集合中的数字和为.78.【解析】当有,即,又因为,所以,故,由已知,又,,所以,即.又,且,故或,若,则,与已知矛盾,所以,即.同理可得出,故,故,.79.【解析】正方形如图所示,由题可知,,,;,,;因此,,,;再结合,当,时,如上图,,可算得为的最大值,则相应的,时,最大,且此时与夹角为,所以.80. ,【解析】因为,所以与均为整数,且.令,即,所以解得即二元方程有解,所以 .对于,即,令无整数解;再令亦无整数解.因此,.第三部分81. (1)因为中有两个元素,所以关于的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数根,所以,且,即所求的范围是且.(2)当时,方程为,所以集合;当时,若关于的方程有两个不相等的实数根,则也只有一个元素,此时;若关于的方程没有实数根,则没有元素,此时,综合知此时所求的范围是或.82. 由于与均不属于集数,所以该数集不具有性质.由于,,,,,,,,,均属于数集,所以该数集具有性质.83. 或.84. .85. .86. (1)由,得,所以,由是的必要条件,知.则所以,所以当时,是的必要条件,即所求的取值范围是.(2)若是的充要条件,则,所以方程组无解,即不存在实数,使是的充要条件.(3)由例题知,因为是的必要不充分条件,所以且.所以.所以或所以,即的取值范围是.87. 或.忽略集合的互异性,由直接得到,所以.漏解,此时.88. (1),即,则.(2),.(3)共有个,分别为,,,,,,.89. (1),则,即.则,即;则,即;所以中必须含有的其它所有元素为.(2)答案不唯一,如:若,则中必须含有的其它所有元素为.(3)分析以上结果可以得出,中只要含有元素,就至少含有个元素,分别是,且三个数的乘积为.证明如下:若,则有,且,所以又有,且,进而有.又因为(因为,则,而方程无解),同理,所以中至少含有个元素,它们分别是,且三个数的乘积是.90. (1)若,则,所以.所以.所以中至少有,,三个元素.(2)假设中只有一个元素,设这个元素为,由已知,则,即,此方程无解.这与中有一个元素矛盾,所以中不可能只有一个元素.91. 集合不具有性质.集合具有性质,其相应的集合,.92. (1)因为集合中的元素,,,所以当时,,此时;当时,,此时.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可知,.即,共有个元素.(2)因为,,所以,得,所以,,所以.93. (1)当时,,则.(2)由知解得,即实数的取值范围为.(3)当,即时,满足;当,即时,要满足,需有或,解得或,所以.综上,实数的取值范围是.94. (1)由已知,得,即,,即,,即,所以,.所以集合中还有,.(2)不妨设,则,即,,即,,即,所以,.(3)由( 1)( 2)猜测中仅有三个元素,即,,.下面证明这三个数在集合中且互不相等.先证存在.因为,所以存在且不等于,所以.由,可知.而,即时,有意义.再证互不相等.若,则,又,故无实数解,即,同理,.综上所述,集合中必有这三个互不相等的元素,而,因此中有且仅有这三个元素.95. 因为,,,,,,,所以.96. (1)的正约数有,,,,是个有限集,因此采用列举法表示为.(2)采用描述法表示为.(3)采用描述法表示为且.97. (1)若,则关于的方程没有实数解,则解得;(2)若恰有两个子集,则为单元素集,则关于的方程恰有一个实数解.①当时,,满足题意;②当时,解得.综上,的取值集合为.(3)若,则关于的方程在区间内有解.因为所以.98. (1)因为与均不属于集合,所以数集不具有性质.因为,,,,,,,,,均属于集合,所以数集是具有性质.(2)因为对任意的,与两数中至少有一个属于,所以与中至少有一个是数列中的项,因为数列是递增有限数列,且,所以,故.从而.所以,因为,所以,故.所以.又因为,所以,所以,,,,,即.所以.(3)由知,当时,有,,即,因为,所以,所以,所以.由,得,且,所以,即,所以,,,,是首项为,公差为的等差数列.99. (1)当时,由,得所以.(2)设,,.由,使,即得所以,使得,其中.由此与同为非负数或同为负数.从而(3)首先证明如下引理:设,则有.证明如下:因为,,所以即成立.结合上述引理,得上式等号成立的条件为,或,所以.对于,,有,且综上,的最大值为.100. (1);(2)对于,考虑元素,显然,,,,对于任意的,,,不可能都为,可得,不可能都在好子集中,又因为取定,则一定存在且唯一,而且,且由的定义知道,,,,这样,集合中元素的个数一定小于或等于集合中元素个数的一半,而集合中元素个数为,所以中元素个数不超过.(3),定义元素,的乘积为:,显然 .我们证明:“对任意的,,都有.”假设存在,使得,则由知,此时,对于任意的,不可能同时为,矛盾,所以.因为中只有个元素,我们记为中所有元素的乘积,根据上面的结论,我们知道,显然这个元素的坐标分量不能都为,不妨设,根据的定义,可以知道中所有元素的坐标分量都为.下面再证明的唯一性:若还有,即中所有元素的坐标分量都为,所以此时集合中元素个数至多为个,矛盾.所以结论成立.。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1-1集合的概念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一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1-1集合的概念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一

能力形成·合作探究 类型一 元素与集合的相关概念(数学抽象、逻辑推理)
1.下列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 ①全国所有的优秀医护人员;②所有的钝角三角形; ③2020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④大于等于 0 的整数;⑤我校所有聪明的学生. A.①②④ B.②⑤ C.③④⑤ D.②③④ 【解析】选 D.由集合中元素的确定性知,①中“优秀医护人员”和⑤中“聪明的学 生”不确定,所以不能构成集合.
(4)把1,2,3三个数排列,共有6种情况,因此由这三个数组成集合有6个.( × ) 提示:×.因为集合中的元素满足无序性,故由1,2,3三个元素只能组成一 个集合.
2.已知集合 Ω 中的三个元素 l,m,n 分别是△ABC 的三边长,则△ABC 一定不 是( ) A.锐角三角形 B.直角三角形 C.钝角三角形 D.等腰三角形 【解析】选 D.因为集合中的元素是互异的,所以 l,m,n 互不相等,即△ABC 不 可能是等腰三角形.
【补偿训练】
已知 A 中含有 3 个元素 1,x,y,集合 B 中含有 3 个元素 1,x2,2y,若 A=B,则
x-y=( )
A.12
B.1 C.14
D.32
【解析】选 C.根据集合元素互异性:
假设 x=x2,y=2y,
即 x=0,y=0 或 x=1,y=0 不满足条件;
假设 x=2y,y=x2,
D.a+1∉A
【解析】选 A.a= 2 + 3 < 4 + 4 =4<5,所以 a∈A.
a+1< 4 + 4 +1=5,所以 a+1∈A,
a2=( 2 )2+2 2 × 3 +( 3 )2=5+2 6 >5,所以 a2∉A,
1
a

1 2+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一节 集 合一、基础知识1.集合的有关概念(1)集合元素的三个特性:确定性、无序性、互异性.元素互异性,即集合中不能出现相同的元素,此性质常用于求解含参数的集合问题中. (2)集合的三种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图示法. (3)元素与集合的两种关系:属于,记为∈;不属于,记为∉. (4)五个特定的集合及其关系图:N *或N +表示正整数集,N 表示自然数集,Z 表示整数集,Q 表示有理数集,R 表示实数集.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 ,B ,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 中的元素,则称A 是B 的子集,记作A ⊆B (或B ⊇A ).(2)真子集:如果集合A 是集合B 的子集,但集合B 中至少有一个元素不属于A ,则称A 是B 的真子集,记作A B 或B A .A B ⇔⎩⎪⎨⎪⎧A ⊆B ,A ≠B .既要说明A 中任何一个元素都属于B ,也要说明B 中存在一个元素不属于A .(3)集合相等:如果A ⊆B ,并且B ⊆A ,则A =B .两集合相等:A =B ⇔⎩⎪⎨⎪⎧A ⊆B ,A ⊇B .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符合B 中元素的特性,B 中任意一个元素也符合A 中元素的特性.(4)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空集是任何集合A 的子集,是任何非空集合B 的真子集.记作∅.∅∈{∅},∅⊆{∅},0∉∅,0∉{∅},0∈{0},∅⊆{0}.3.集合间的基本运算(1)交集: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B,即A∩B={x|x∈A,且x∈B}.(2)并集: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或属于集合B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并集,记作A∪B,即A∪B={x|x∈A,或x∈B}.(3)补集:对于一个集合A,由全集U中不属于集合A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相对于全集U的补集,简称为集合A的补集,记作∁U A,即∁U A={x|x∈U,且x∉A}.求集合A的补集的前提是“A是全集U的子集”,集合A其实是给定的条件.从全集U中取出集合A的全部元素,剩下的元素构成的集合即为∁U A.二、常用结论(1)子集的性质:A⊆A,∅⊆A,A∩B⊆A,A∩B⊆B.(2)交集的性质:A∩A=A,A∩∅=∅,A∩B=B∩A.(3)并集的性质:A∪B=B∪A,A∪B⊇A,A∪B⊇B,A∪A=A,A∪∅=∅∪A=A.(4)补集的性质:A∪∁U A=U,A∩∁U A=∅,∁U(∁U A)=A,∁A A=∅,∁A∅=A.(5)含有n个元素的集合共有2n个子集,其中有2n-1个真子集,2n-1个非空子集.(6)等价关系:A∩B=A⇔A⊆B;A∪B=A⇔A⊇B.第二节命题及其关系、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一、基础知识1.命题的概念用语言、符号或式子表达的,可以判断真假的陈述句叫做命题.其中判断为真的语句叫做真命题,判断为假的语句叫做假命题.一个命题要么是真命题,要么是假命题,不能模棱两可.2.四种命题及其相互关系3.充分条件、必要条件与充要条件(1)如果p⇒q,则p是q的充分条件;①A是B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指:A⇒B且B A;②A的充分不必要条件是B是指:B⇒A且A B,在解题中要弄清它们的区别,以免出现错误.(2)如果q⇒p,则p是q的必要条件;(3)如果既有p⇒q,又有q⇒p,记作p⇔q,则p是q的充要条件.充要关系与集合的子集之间的关系设A={x|p(x)},B={x|q(x)},①若A⊆B,则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②若A B,则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q是p的必要不充分条件.③若A=B,则p是q的充要条件.二、常用结论1.四种命题中的等价关系原命题等价于逆否命题,否命题等价于逆命题,所以在命题不易证明时,往往找等价命题进行证明.2.等价转化法判断充分条件、必要条件p是q的充分不必要条件,等价于非q是非p的充分不必要条件.其他情况以此类推.第三节简单的逻辑联结词、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一、基础知识1.简单的逻辑联结词(1)命题中的“且”“或”“非”❶叫做逻辑联结词.①用联结词“且”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得到复合命题“p且q”,记作p∧q;②用联结词“或”把命题p和命题q联结起来,得到复合命题“p或q”,记作p∨q;③对命题p的结论进行否定,得到复合命题“非p”,记作非p.❷❶“且”的数学含义是几个条件同时满足,“且”在集合中的解释为“交集”;“或”的数学含义是至少满足一个条件,“或”在集合中的解释为“并集”;“非”的含义是否定,“非p”只否定p的结论,“非”在集合中的解释为“补集”.❷“命题的否定”与“否命题”的区别(1)命题的否定只是否定命题的结论,而否命题既否定其条件,也否定其结论.(2)命题的否定与原命题的真假总是相对立的,即一真一假,而否命题与原命题的真假无必然联系.(2)命题真值表:命题真假的判断口诀p∨q→见真即真,p∧q→见假即假,p与非p→真假相反.2.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3.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4.全称命题与特称命题的否定二、常用结论含逻辑联结词命题真假的等价关系(1)p∨q真⇔p,q至少一个真⇔(非p)∧(非q)假.(2)p∨q假⇔p,q均假⇔(非p)∧(非q)真.(3)p∧q真⇔p,q均真⇔(非p)∨(非q)假.(4)p∧q假⇔p,q至少一个假⇔(非p)∨(非q)真.。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1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集合1.1.1第1课时集合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第一册ppt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1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集合1.1.1第1课时集合课件新人教B版必修第一册ppt
所以 2∉Q 正确;③0 不是正整数,所以 0∈N*错误;④|-5|=5 为正
整数,所以|-5|∉N*错误.故选 B. (2)集合A含有三个元素2,4,6,且当a∈A,有6-a∈A,a=
2∈A,6-a=4∈A, 所以a=2, 或者a=4∈A,6-a=2∈A, 所以a=4, 综上所述,a=2或4.故选B.]
判断元素与集合关系的2种方法 (1)直接法: ①使用前提:集合中的元素是直接给出的; ②判断方法:首先明确集合是由哪些元素构成,然后再判断该 元素在已知集合中是否出现即可.
(2)推理法: ①使用前提:对于某些不便直接表示的集合; ②判断方法:首先明确已知集合的元素具有什么特征,然后判 断该元素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特征即可.
的应用,培养逻辑推理素养.
用.(重点、易混点)
NO.1 情境导学·探新知
问题 同学们是如何理解集合及集合中的元素这些概念的?
知识点一 元素与集合的概念 1.集合:把一些能够确定的、不同的 对象汇集在一起,就说由 这些对象组成一个集合(有时简称为集),通常用英文大写字母A, B,C,…表示.
(1)某班所有的“帅哥”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2)某班身高高于175 cm的男生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提示] (1)某班所有的“帅哥”不能构成集合,因为“帅哥”没 有明确的标准. (2)某班身高高于 175 cm 的男生能构成一个集合,因为标准确定.
<-π2<1,故D正确.]
1234 5
3.下列各组对象不能构成一个集合的是( ) A.不超过20的非负实数 B.方程x2-9=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 C. 3的近似值的全体 D.某校身高超过170厘米的同学的全体
1234 5
C [A项,不超过20的非负实数,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 无序性,能构成一个集合.B项,方程x2-9=0在实数范围内有解, 元素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能构成一个集合.C项, 3 的 近似值的全体,元素不具有确定性,不能构成一个集合.D项,某 校身高超过170厘米的同学,同学身高具有确定性、互异性、无序 性,能构成一个集合.故选C.]

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1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1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6 集合的3种表示方法之描述法
一般地,设A是一个集合,我们把集合A中所有具有共同特征P(x)的元素x
所组成的集合表示为{ x ∈A|P(x)},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
例如,我们可以把奇数集表示为{ x ∈Z| x =2k + 1(k∈Z)},
偶数集表示为{ x ∈Z| x =2k(k∈Z)};
如{x|x < −1或x > 2}
6 课堂练习
请用描述法表示下列集合:
(1)方程x 2 − 4 = 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A;
(2)由大于10而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B.
解:(1)A={| x 2 − 4 = 0}
(2)B={∈Z|10 < < 20}
7 表示集合的三种方法各有什么特点?
同,那么它们就是相等的集合。{1,2,3}和{3,2,1}是
同样的集合
3 集合和元素怎么表示?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一般来说:用大写拉丁字母A、B、C…等表示集合
用小写拉丁字母, , …等表示元素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如果是是集合A的元素,那么就说属于集合A,记作∈A;
如果是不是集合A的元素,那么就说不属于集合A,记作∉A;
比如,3∈自然数集;4∉奇数集
4 常用的数集比如自然数集怎么表示?
注意写法
【自然数集】全体自然数组成的集合,0,1,2…,记作N,也叫非负整数集
【正整数集】全体正整数组成的集合,记作N*或N+;
【整数集】 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记作Z;
【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记作Q;
【实数集】 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记作R;
确定性
对于一个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也就是说,对于

新人教A版新教材学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讲义

新人教A版新教材学高中数学必修第一册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集合间的基本关系讲义

最新课程标准:(1)在具体情境中,了解空集的含义.(2)理解集合之间包含与相等的含义,能识别给定集合的子集.知识点一子集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图形语言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 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对任意元素x∈A,必有x∈B,则A⊆B(或B⊇A),读作A包含于B或B包含A错误!“A是B的子集”的含义是:集合A中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即任意x∈A都能推出x∈B.知识点二集合相等文字语言:一般地,如果集合A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的元素,同时集合B的任何一个元素都是集合A的元素,那么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B.符号语言:若A⊆B,且B⊆A,则A=B.错误!1.若A ⊆B,又B ⊆A,则A=B;反之,如果A=B,则A ⊆B,且B ⊆A.2.若两集合相等,则两集合所含元素完全相同,与元素排列顺序无关.知识点三真子集文字语言:如果集合A⊆B,但存在元素x∈B,且x∉A,就称集合A是集合B的真子集(proper subset).符号语言:A B(或B A).错误!在真子集的定义中,A B首先要满足A ⊆B,其次至少有一个x∈B,但x∉A.知识点四空集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规定: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知识点五子集的性质1.任何一个集合都是它本身的子集,即A⊆A.2.对于集合A,B,C,若A⊆B,B⊆C,则A⊆C.[教材解难]教材P8思考{a}表示含有一个元素a的集合,{a}⊆A表示集合A包含{a},这是两个集合之间的关系;a∈A,表示a是A的一个元素,这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基础自测]1.下列四句话中:1∅={0};2空集没有子集;3任何一个集合必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子集;4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其中正确的有()A.0个B.1个C.2个D.3个解析:由空集的性质可知,只有4正确,123均不正确.答案:B2.集合{0,1}的子集有()A.1个B.2个C.3个D.4个解析:集合{0,1}的子集为∅,{0},{1},{0,1}.答案:D3.已知集合A={x|—1—x<0},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A.0⊆AB.{0}∈AC.∅∈AD.{0}⊆A解析:集合A={x|—1—x<0}={x|x>—1},所以0∈A,{0}⊆A,D正确.答案:D4.已知集合A={—1,3,2m—1},集合B={3,m2},若B⊆A,则实数m=________.解析:∵B⊆A,∴2m—1=m2,∴m=1.答案:1题型一集合间关系的判断[经典例题]例1(1)下列各式中,正确的个数是()1{0}∈{0,1,2};2{0,1,2}⊆{2,1,0};3∅⊆{0,1,2};4∅={0};5{0,1}={(0,1)};⑥0={0}.A.1B.2C.3D.4(2)指出下列各组集合之间的关系:1A={—1,1},B={(—1,—1),(—1,1),(1,—1),(1,1)};2A={x|x是等边三角形},B={x|x是等腰三角形};3M={x|x=2n—1,n∈N*},N={x|x=2n+1,n∈N*}.【解析】(1)对于1,是集合与集合的关系,应为{0}{0,1,2};对于2,实际为同一集合,任何一个集合是它本身的子集;对于3,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对于4,{0}是含有单元素0的集合,空集不含任何元素,并且空集是任何非空集合的真子集,所以∅{0};对于5,{0,1}是含有两个元素0与1的集合,而{(0,1)}是以有序数组(0,1)为元素的单元素集合,所以{0,1}与{(0,1)}不相等;对于⑥,0与{0}是“属于与否”的关系,所以0∈{0}.故23是正确的,应选B.(2)1集合A的代表元素是数,集合B的代表元素是有序实数对,故A与B之间无包含关系.2等边三角形是三边相等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是两边相等的三角形,故A B.3方法一两个集合都表示正奇数组成的集合,但由于n∈N*,因此集合M含有元素“1”,而集合N不含元素“1”,故N M.方法二由列举法知M={1,3,5,7,…},N={3,5,7,9,…},所以N M.【答案】(1)B (2)见解析根据元素与集合、集合与集合之间的关系直接判断1234⑥,对于5应先明确两个集合中的元素是点还是实数.方法归纳判断集合间关系的方法(1)用定义判断首先,判断一个集合A中的任意元素是否属于另一集合B,若是,则A⊆B,否则A不是B的子集;其次,判断另一个集合B中的任意元素是否属于第一个集合A,若是,则B⊆A,否则B不是A的子集;若既有A⊆B,又有B⊆A,则A=B.(2)数形结合判断对于不等式表示的数集,可在数轴上标出集合的元素,直观地进行判断,但要注意端点值的取舍.跟踪训练1(1)若集合M={x|x2—1=0},T={—1,0,1},则M与T的关系是()A.M TB.M TC.M=TD.M T(2)用Venn图表示下列集合之间的关系:A={x|x是平行四边形},B={x|x是菱形},C={x|x是矩形},D={x|x是正方形}.解析:(1)因为M={x|x2—1=0}={—1,1},又T={—1,0,1},所以M T.(2)根据几何图形的相关知识明确各元素所在集合之间的关系,再画Venn图.如图答案:(1)A (2)见解析错误!(2)学习完知识点后,我们可以得到B ⊆A,C ⊆A,D ⊆A,D ⊆B,D ⊆C.题型二子集、真子集及个数问题[教材P8例1、2]例2(1)写出集合{a,b}的所有子集,并指出哪些是它的真子集.(2)判断下列各题中集合A是否为集合B的子集,并说明理由:1A={1,2,3},B={x|x是8的约数};2A={x|x是长方形},B={x|x是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解析】(1)集合{a,b}的所有子集为∅,{a},{b},{a,b}.真子集为∅,{a},{b}.(2)1因为3不是8的约数,所以集合A不是集合B的子集.2因为若x是长方形,则x一定是两条对角线相等的平行四边形,所以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错误!(1)题写出集合的子集时易忘∅,真子集是在子集的基础上去掉自身.(2)题先确定集合A,B中的元素,再根据子集的定义判断.教材反思1.求集合子集、真子集个数的三个步骤2.若集合A中含有n个元素,集合A的子集个数为2n,真子集的个数为2n—1,非空真子集的个数为2n—2.跟踪训练2(1)已知集合A={x∈R|x2—3x+2=0},B={x∈N|0<x<5},则满足条件A C B的集合C的个数为()A.1B.2C.3D.4(2)已知集合A={x∈R|x2=a},使集合A的子集个数为2个的a的值为()A.—2B.4C.0 D.以上答案都不是解析:(1)由x2—3x+2=0,得x=1或x=2,所以A={1,2}.由题意知B={1,2,3,4},所以满足条件的C可为{1,2,3},{1,2,4}.(2)由题意知,集合A中只有1个元素,必有x2=a只有一个解;若方程x2=a只有一个解,必有a=0.答案:(1)B (2)C错误!(1)先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B,然后根据A C B确定集合C.(2)先确定关于x的方程x2=a解的个数,然后求a的值.题型三根据集合的包含关系求参数[经典例题]例3已知集合A={x|1<ax<2},B={x|—1<x<1},求满足A⊆B的实数a的取值范围.【解析】(1)当a=0时,1A=∅,满足A⊆B.(2)当a>0时,A=错误!.又∵B={x|—1<x<1},且A⊆B,∴错误!2∴a≥2.(3)当a<0时,A=错误!.3∵A⊆B,∴错误!∴a≤—2.综上所述,a的取值范围是{a|a=0,或a≥2,或a≤—2}.错误!1欲解不等式1<ax<2,需不等号两边同除以a,而a的正负不同时,不等号的方向不同,因此需对a分a=0,a>0,a<0进行讨论.2A ⊆B用数轴表示如图所示:(a>0时)由图易知,错误!和错误!需在—1与1之间.当错误!=—1,或错误!=1时,说明A 与B的某一端点重合,并不是说其中的元素能够取到端点,如错误!=1时,A=错误!,x 取不到1.3a<0时,不等式两端除以a,不等号的方向改变.方法归纳(1)分析集合关系时,首先要分析、简化每个集合.(2)此类问题通常借助数轴,利用数轴分析法,将各个集合在数轴上表示出来,以形定数,还要注意验证端点值,做到准确无误,一般含“=”用实心点表示,不含“=”用空心点表示.(3)此类问题还应注意“空集”这一“陷阱”,尤其是集合中含有字母参数时,初学者会想当然认为非空集合而丢解,因此分类讨论思想是必需的.跟踪训练3设集合A={x|x2—8x+15=0},B={x|ax—1=0}.(1)若a=错误!,试判定集合A与B的关系.(2)若B⊆A,求实数a的取值集合.解析:(1)由x2—8x+15=0得x=3或x=5,故A={3,5},当a=错误!时,由ax—1=0得x=5.所以B={5},所以B A.(2)当B=∅时,满足B⊆A,此时a=0;当B≠∅,a≠0时,集合B=错误!,由B ⊆A得错误!=3或错误!=5,所以a=错误!或a=错误!.综上所述,实数a的取值集合为错误!错误!(1)解方程x2—8x+15=0,求出A,当a=错误!时,求出B,由此能判定集合A与B的关系.(2)分以下两种情况讨论,求实数a的取值集合.1B=∅,此时a=0;2B≠∅,此时a≠0.易错点忽略空集的特殊性致误例设M={x|x2—2x—3=0},N={x|ax—1=0},若N⊆M,求所有满足条件的a 的取值集合.【错解】由N⊆M,M={x|x2—2x—3=0}={—1,3},得N={—1}或{3}.当N={—1}时,由错误!=—1,得a=—1.当N={3}时,由错误!=3,得a=错误!.故满足条件的a的取值集合为错误!.【正解】由N⊆M,M={x|x2—2x—3=0}={—1,3},得N=∅或N={—1}或N={3}.当N=∅时,ax—1=0无解,即a=0.当N={—1}时,由错误!=—1,得a=—1.当N={3}时,由错误!=3,得a=错误!.故满足条件的a的取值集合为错误!.【易错警示】错误原因纠错心得错解忽略了N=∅这种情况空集是任何集合的子集,解这类问题时,一定要注意“空集优先”的原则课时作业2一、选择题1.能正确表示集合M={x|x∈R且0≤x≤1}和集合N={x∈R|x2=x}关系的Venn图是()解析:N={x∈R|x2=x}={0,1},M={x|x∈R且0≤x≤1},∴N M.答案:B2.已知集合A={1,2,3},B={3,x2,2},若A=B,则x的值是()A.1B.—1C.±1D.0解析:由A=B得x2=1,所以x=±1,故选C.答案:C3.已知集合A={—1,0,1},则含有元素0的A的子集的个数为()A.2B.4C.6 D.8解析:根据题意,含有元素0的A的子集为{0},{0,1},{0,—1},{—1,0,1},共4个.答案:B4.设A={x|2<x<3},B={x|x<m},若A⊆B,则m的取值范围是()A.m>3B.m≥3C.m<3D.m≤3解析:因为A={x|2<x<3},B={x|x<m},A⊆B,将集合A,B表示在数轴上,如图所示,所以m≥3.答案:B二、填空题5.已知集合:(1){0};(2){∅};(3){x|3m<x<m};(4){x|a+2<x<a};(5){x|x2+2x+5=0,x∈R}.其中,一定表示空集的是________(填序号).解析:集合(1)中有元素0,集合(2)中有元素∅,它们不是空集;对于集合(3),当m<0时,m>3m,不是空集;在集合(4)中,不论a取何值,a+2总是大于a,故集合(4)是空集;对于集合(5),x2+2x+5=0在实数范围内无解,故为空集.答案:(4)(5)6.已知集合A={1,3,5},则集合A的所有子集的元素之和为________.解析:集合A的子集分别是:∅,{1},{3},{5},{1,3},{1,5},{3,5},{1,3,5}.注意到A中的每个元素出现在A的4个子集,即在其和中出现4次.故所求之和为(1+3+5)×4=36.答案:367.若集合A{1,2,3},且A中至少含有一个奇数,则这样的集合有________个.解析:若A中含有一个奇数,则A可能为{1},{3},{1,2},{3,2};若A中含有两个奇数,则A={1,3}.答案:5三、解答题8.已知{1,2}⊆A{1,2,3,4},写出所有满足条件的集合A.解析:∵{1,2}⊆A,∴1∈A,2∈A.又∵A{1,2,3,4},∴集合A中还可以有3,4中的一个,即集合A可以是{1,2},{1,2,3},{1,2,4}.9.已知M={2,a,b},N={2a,2,b2},且M=N,试求a与b的值.解析:方法一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有错误!或错误!解得错误!或错误!或错误!再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得错误!或错误!方法二∵两个集合相同,则其中的对应元素相同.∴错误!即错误!∵集合中的元素互异,∴a,b不能同时为零.当b≠0时,由2得a=0或b=错误!.当a=0时,由1得b=1或b=0(舍去).当b=错误!时,由1得a=错误!.当b=0时,a=0(舍去).∴错误!或错误![尖子生题库]10.已知集合A={x|—3≤x≤4},B={x|2m—1<x<m+1},且B⊆A.求实数m的取值范围.解析:∵B⊆A,(1)当B=∅时,m+1≤2m—1,解得m≥2.(2)当B≠∅时,有错误!解得—1≤m<2.综上得m≥—1.即实数m的取值范围为[—1,+∞).。

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

高中数学新教材必修第一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集合的概念1.集合的描述: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2.集合的三个特性:(1)描述性:“集合”是一个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它同平面几何中的“点”、“线”、“面”等概念一样,都只是描述性地说明.(2)整体性:集合是一个整体,暗含“所有”、“全部”、“全体”的含义,因此一些对象一旦组成了集合,这个集合就是这些对象的总体.(3)广泛性:组成集合的对象可以是数、点、图形、多项式、方程,也可以是人或物等.3.集合中元素的三个特性:(1)确定性:对于给定的集合,它的元素必须是确定的.即按照明确的判断标准(不能是模棱两可的)判断给定的元素,或者在这个集合里,或者不在这个集合里,二者必居其一.(2)互异性:一个给定的集合中的元素是互不相同的.也就是说集合中的元素是不能重复出现的. (3)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排列无先后顺序,任意调换集合中的元素位置,集合不变.4.集合的符号表示通常用大写的字母A,B,C,…表示集合,用小写的字母a,b,c表示集合中的元素.5.集合的相等当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时,就说这两个集合相等.集合A与集合B相等记作A B=.6.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1)属于:如果a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属于集合A,记作a A∈,读作a属于A.(2)不属于:如果a不是集合A中的元素,就说a不属于集合A,记作a A∉,读作a不属于A.7.集合的分类(1)有限集:含有有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有限集.如方程21x=的实数根组成的集合.(2)无限集:含有无限个元素的集合叫做无限集.如不等式10x->的解组成的集合.8.常用数集及其记法数学数学数学 2(1)正整数集:全体正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正整数集,记作*N或N.+(2)自然数集: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自然数集,记作N.(3)整数集: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整数集,记作Z.(4)有理数集: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叫做有理数集,记作Q.(5)实数集: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叫做实数集,记作R.9.集合表示的方法(1)自然语言:用文字叙述的形式描述集合的方法.如所有正方形组成的集合,所有实数组成的集合.例如,三角形的集合.(2)列举法: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其格式是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逗号隔开,然后用花括号括起来.例如,我们可以吧“地球上的四大洋”组成的集合表示为{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把“方程(1)(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表示为x x-.{1,2}(3)描述法:通过描述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描述法.一般格式为{()}x p x,其数学数学数学 3中x是集合中的元素代表,()p x则表示集合中的元素所具有的共同特征.例如,不等式73x-<的解集可以表示为∈-<=∈<.x R x x R x{73}{10}1.2集合间的基本关系1. 子集一般地,对于两个集合A,B,如果集合A中任意一个元素都是集合B中的元素,我们就说这两个集合有包含关系,称集合A为集合B的子集,记为A B或(B A)读作集合A包含于集合B(或集合B包含集合A).集合A是集合B的子集可用Venn图表示如下:数学数学数学 4数学 数学 数学 5或关于子集有下面的两个性质: (1)反身性:A A ⊆;(2)传递性:如果A B ⊆,且B C ⊆,那么A C ⊆. 2.真子集如果集合A B ⊆,但存在元素x B ∈,且x A ∉,我们称集合A是集合B 的真子集,记为A B ⊂≠(或B A ⊃≠), 读作集合A 真包含于集合B (或集合B 真包含集合A ). 集合A 是集合B 的真子集可用Venn 图表示如右.数学 数学 数学 63.集合的相等如果集合A B ⊆,且B A ⊆,此时集合A 与集合B 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记为 A B =.集合A 与集合B 相等可用Venn 图表示如右. 4.空集我们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记为∅.我们规定空集是任何一个集合的子集,空集是任何一个非空集合的真子集,即 (1)A ∅⊆(A 是任意一个集合); (2)A ⊂∅≠(A ≠∅). 1.3集合的运算 1.并集自然语言:一般地,由所有属于集合A 或属于集合B 的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与B的并集,记作数学 数学 数学 7A B ⋃(读作“A 并B ”). 符号语言: {,}A B x x A x B ⋃=∈∈或. 图形语言:理解:x A ∈或x B ∈包括三种情况:x A ∈且x B ∉;x B ∈且x A ∉;x A ∈且x B ∈. 并集的性质: (1)A B B A ⋃=⋃;(5) A =BA (4)B B(3)A (2)A 与B 没有有公共元素(1)A 与B 有公共元素,相互不包含(2)A A A⋃=;(3)A A⋃∅=;(4)()()⋃⋃=⋃⋃;A B C A B C(5)A A B⊆⋃;⊆⋃,B A B(6)A B B A B⋃=⇔⊆.2.交集自然语言: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记作A B⋂(读作“A交B”).符号语言:{,}⋂=∈∈A B x x A x B且.图形语言:数学数学数学8数学 数学 数学 9理解:当A 与B 没有公共元素时,不能说A 与B 没有交集,只能说A 与B 的交集是∅. 交集的性质: (1)A B B A ⋂=⋂; (2)A A A ⋂=;BA(5)A=B,A B=A=B(4)B A,A B=B(3)A B,A B=AA B(2)A 与B 没有公共元素,A B=(1)A 与B 有公共元素,且互不包含数学 数学10(3)A ⋂∅=∅;(4)()()A B C A B C ⋂⋂=⋂⋂; (5)A B A ⋂⊆,A B B ⋂⊆; (6)A B A A B ⋂=⇔⊆. 3.补集(1)全集的概念:一般地,如果一个集合含有我们所研究问题中涉及的所有元素,那么就称这个集合为全集,通常记作U . (2)补集的概念自然语言:对于一个集合A ,由属于全集U 且不属于集合A 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集合A 相对于全集U 的补集,记为UA .符号语言: {,}UA x x U x A =∈∉且图形语言:数学 数学 数学 11补集的性质 (1)()U A A ⋂=∅; (2)()U A A U ⋃=; (3)()()()U U UA B A B ⋃=⋂; (4)()()()U U UA B A B ⋂=⋃.1.4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 1.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一般地,“若p ,则q ”为真命题,是指由p 通过推理可以得出q .这时,我们就说,由p 可推出q ,记作p q⇒,并且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在生活中,q是p成立的必要条件也可以说成是: q⌝⇒p⌝(q⌝表示q不成立),其实,这与p q⇒是等价的.但是,在数学中,我们宁愿采用第一种说法.如果“若p,则q”为假命题,那么由p推不出q,记作/p q⇒.此时,我们就说p不是q的充分条件,q不是p的必要条件.2.充要条件如果“若p,则q”和它的逆命题“若q则p”均是真命题,即既有p q⇒,又有q p⇒就记作⇔.p q此时,我们就说p是q的充分必要条件,简称为充要条件.显然,如果p是q的充要条件,那么q也是p 的充要条件.概括地说,如果p q⇔,那么p与q互为充要条件.“p是q的充要条件”,也说成“p等价于q”或“q当且仅当p”等.1.5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数学数学数学121.全称量词与存在量词(1)全称量词短语“所有的”,“任意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全称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常见的全称量词还有“一切”,“每一个”,“任给”,“所有的”等.含有全称量词的命题,叫做全称量词命题.全称量词命题“对M中的任意一个x,有()p 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p x,x M,()读作“对任意x属于M,有()p x成立”.(2)存在量词短语“存在一个”,“至少有一个”在逻辑中通常叫做存在量词,并用符号“”表示.常见的存在量词还有“有些”,“有一个”,“对某个”,“有的”等.含有存在量词的命题,叫做存在量词命题.存在量词命题“存在M中的元素x,使()p x成立”可用符号简记为p x,∃∈,()x M数学数学数学13数学 数学 数学 14读作“存在M 中的元素x ,使()p x 成立”. 2.全称量词命题和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 (1)全称量词命题的否定 全称量词命题:x M ,()p x ,它的否定:x M ∃∈,()p x ⌝.全称量词命题的否定是存在量词命题. (2)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 存在量词命题:x M ∃∈,()p x ,它的否定:x M ,()p x ⌝.存在量词命题的否定是全称量词命题.第二章一元二次函数、方程和不等式2.1等式性质与不等式性质1.比较原理>⇔->;a b a b=⇔-=;a b a ba b a b<⇔-<.2.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 如果a b=,那么b a=;性质2 如果a b=,b c=,那么a c=;性质3 如果a b=,那么a c b c±=±;性质4如果a b=,那么ac bc=;性质5 如果a b=,0=.c≠,那么a bc c数学数学数学15数学 数学 数学 163.不等式的基本性质性质1 如果a b >,那么b a <;如果b a <,那么a b >.即a b b a >⇔<性质2 如果a b >,b c >,那么a c >.即a b >,b c >a c ⇒>.性质3 如果a b >,那么a c b c +=+. 由性质3可得,()()a b c a b b c b a c b +>⇒++->+-⇒>-.这表明,不等式中任何一项可以改变符号后移到不等号的另一边. 性质4 如果a b >,0c >,那么ac bc >;如果a b >,0c <,那么ac bc <. 性质5 如果a b >,c d >,那么a c b d +>+. 性质6 如果0a b >>,0c d >>,那么ac bd >. 性质7 如果0a b >>,那么n n a b >(n N ∈,2n ≥).数学 数学 数学 172.2 基本不等式 1.重要不等式,a b R ∀∈,有222a b a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2.基本不等式 如果0a >,0b >,则2a b+≤,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2a b+叫做正数a ,b 的算术平均数a ,b 的几何平均数.基本不等式表明:两个正数的算术平均数不小于它们的几何平均数. 3.与基本不等式相关的不等式 (1)当,a b R ∈时,有数学 数学 数学 1822a b ab +⎛⎫≤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2)当0a >,0b >时,有211a b≤+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3)当,a b R ∈时,有22222a b a b ++⎛⎫≤ ⎪⎝⎭,当且仅当a b =时,等号成立. 4.利用基本不等式求最值 已知0x >,0y >,那么(1)如果积xy 等于定值P ,那么当x y =时,和x y +有最小值;数学 数学 数学 19(2)如果和x y +等于定值S ,那么当x y =时,积xy 有最大值214S .2.3 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 1.一元二次不等式只含有一个未知数,并且未知数的最高次数是2的不等式,称为一元二次不等式. 2.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不等式的解的对应关系第三章函数的概念与性质3.1 函数的概念及其表示1.函数的概念设A,B是非空的实数集,如果对于集合A中的任意一个数x,按照某种确定的对应关系f,在集合B中都有唯一确定的的数y和它对应,那么就称:f A B→为从集合A到集合B的一个函数,记作数学数学数学20数学 数学 数学 21()y f x =,x A ∈.其中,x 叫做自变量,x 的取值范围A 叫做函数的定义域,与x 的值相对应的y 值叫做函数值,函数值的集合{|(})f x x A ∈叫做函数的值域,显然,值域是集合B 的子集. 2.区间:设a ,b 是两个实数,而且a b <,我们规定:(1)满足不等式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闭区间,表示为[,]a b ; (2)满足不等式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开区间,表示为(,)a b ;(3)满足不等式a x b ≤<或a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叫做半开半闭区间,分别表示为:[,)a b , (,]a b . 这里的实数a ,b 都叫做相应区间的端点.数学 数学 数学 22(4)实数集R 可以表示为(,)-∞+∞,“∞”读作“无穷大”,“-∞”读作“负无穷大”,“+∞” 读作“正无穷大”.满足x a ≥,x a >,x b ≤,x b <的实数x 的集合,用区间分别表示为[,)a +∞ ,(,)a +∞ (,]b -∞,(,)b -∞.这些区间的几何表示如下表所示.注意:(1)“∞”是一个趋向符号,表示无限接近,却永远达不到,不是一个数.(2)以“-∞”或“+∞”为区间的一端时,这一端点必须用小括号.3.函数的三要素(1)定义域;(2)对应关系;(3)值域.值域随定义域和对应关系的确定而确定.4.函数的相等如果两个函数的定义域和对应关系分别相同,那么就说这两个函数是同一个函数.5.函数的表示方法(1)解析法用数学表达式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叫做解析法.数学数学数学23数学 数学 数学 24解析法是表示函数的一种重要的方法,这种表示法从“数”的方面简明、全面地概括了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图象法用图象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叫做图象法.图象法直观地表示了函数值随自变量值改变的变化趋势,从“形”的方面刻画了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说明:将自变量的一个值0x 作为横坐标,相应的函数值0()f x 作为纵坐标,就得到坐标平面上的一个点00(,())x f x .当自变量取遍函数的定义域A 中的每一个值时,就得到一系列这样的点,所有这些点组成的图形就是函数()y f x =的图象.函数()y f x =的图象在x 轴上的射影构成的集合就是函数的定义域,在y 轴上的射影构成的集合就是函数的值域.函数的图象既可以是连续的曲线,也可以是直线、折线、离散的点,等等. (3)列表法通过列表来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对应关系的方法叫做列表法.例如,初中学习过的平方表、立方表都是表示函数关系的.数学 数学 数学 256.分段函数(1)分段函数的概念有些函数在其定义域内,对于自变量x 的不同取值区间,有着不同的对应关系,这样的函数称为分段函数.如 (1),0,(),0x x f x x x x -<⎧==⎨≥⎩ , (2)22,0,(),0x x f x x x ⎧≤⎪=⎨->⎪⎩. 说明:①分段函数是一个函数,而不是几个函数.处理分段函数问题时,要先确定自变量的取值在哪个区间,从而选取相应的对应关系.②分段函数在书写时用大括号把各段函数合并写成一个函数的形式.并且必须指明各段函数自变量的取值范围.③分段函数的定义域是自变量所有取值区间的并集,分段函数的定义域只能写成一个集合的形式,不能分开写成几个集合的形式.④分段函数的值域是各段函数在对应自变量的取值范围内值域的并集.数学26(2)分段函数的图象分段函数有几段,它的图象就由几条曲线组成.在同一坐标系中,根据每段的定义区间和表达式依次画出图象,要注意每段图象的端点是空心点还是实心点,组合到一起就得到整个分 段函数的图象. 3.2 函数的基本性质函数的性质是指在函数变化过程中的不变性和规律性. 1.单调性与最大(小)值 (1)增函数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I ,区间D ⊆I .如果∀1x ,2x D ∈,当12x x <时,都有12()()f x f x <,那么就称函数()f x 在区间D 上单调递增.特别地,当函数()f x 在它的定义域上单调递增时,我们就称它是增函数.数学 数学 数学 27(2)减函数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I ,区间D ⊆I.如果∀1x ,2x D ∈,当12x x <时,都有12()()f x f x >,那么就称函数()f x 在区间D 上单调递增.特别地,当函数()f x 在它的定义域上单调递减时,我们就称它是减函数. (3)单调性、单调区间、单调函数数学 数学 数学 28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D 上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那么就说函数()y f x =在区间D 上具有(严格的)单调性,区间D 叫做()y f x =的单调区间.如果函数在某个区间上具有单调性,那么就称此函数在这个区间上是单调函数. (4)证明函数()f x 在区间D 上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基本步骤如下: ①设值:设12,x x D ∈,且 12x x <; ②作差:12()()f x f x - ;③变形:对12()()f x f x -变形,一般是通分,分解因式,配方等.这一步是核心 ,要注意变形到底; ④判断符号,得出函数的单调性. (5)函数的最大值与最小值 ①最大值: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y f x =的最大值.数学 数学 数学 29②最小值:设函数()y 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存在实数m 满足:(1)对于任意的x I ∈,都有()f x m ≥; (2)存在0x I ∈,使得0()f x m =. 那么我们称m 是函数()y f x =的最小值.2.奇偶性 (1)偶函数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x I ∀∈,都有x I -∈,且()()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就叫做偶函数.关于偶函数有下面的结论:①偶函数的定义域一定关于原点对称.也就是说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为偶函数的一个必要条件; ②偶函数的图象关于y 轴对称.反之也成立;③偶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上的增减性相反. (2)奇函数设函数()f x 的定义域为I ,如果x I ∀∈,都有x I -∈,且()()f x f x -=-,那么函数()f x 就叫做奇函数.数学30关于奇函数有下面的结论:①奇函数的定义域一定关于原点对称.也就是说定义域关于原点对称是函数为奇函数的一个必要条件; ②奇函数的图象关于坐标原点对称.反之也成立;③如果奇函数当0x =时有意义,那么(0)0f =.即当0x =有意义时,奇函数的图象过坐标原点; ④奇函数在关于原点对称的两个区间上的增减性相同. 3.3幂函数 1.幂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形如y x α=(R α∈,α为常数)的函数称为幂函数.对于幂函数,我们只研究1α=,2,3,12,1-时的图象与性质.2.五个幂函数的图象和性质x 12xx -1数学数学数学31数学 数学 数学 323.4函数的应用(一) 略.第四章 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4.1 指数1.n 次方根与分数指数幂 (1)方根如果n x a =,那么x 叫做a 的n 次方根,其中1n >,且*n N ∈.①当n 是奇数时,正数的n 次方根是正数,负数的n 方根是负数.这时,a 的n表示. ②当n 是偶数时,正数的n 次方根有两个,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这时,正数a 的正的n表示,负的n次方根用符号. 正的n 次方根与负的n 次方根可以合并写成0a >). 负数没有偶次方根.0的任何次方根都是00=.根式,这里n 叫做根指数,a 叫做被开方数. 关于根式有下面两个等式:n a =;数学 数学 数学33,,a n a n ⎧⎪=⎨⎪⎩为奇数为偶数..2.分数指数幂(1)正分数指数幂m na =0a >,m ,*n N ∈,1n >).0的正分数指数幂等于0. (2)负分数指数幂1=m nmnaa-=0a >,m ,*n N ∈,1n >).0的负分数指数幂没有意义. (3)有理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①r s r s a a a +=(0a >,r ,s Q ∈); ②()r s rs a a =(0a >,r ,s Q ∈);③()r r r ab a b =(0a >,0b >,r Q ∈).3. 无理数指数幂及其运算性质 (1)无理数指数幂的概念当x 是无理数时,x a 是无理数指数幂.我们可以通过有理数指数幂来认识无理数指数幂.当x 的不足近似值m 和过剩近似值n 逐渐逼近x 时,m a 和n a 都趋向于同一个数,这个数就是x a .所以无理数指数幂x a (0a >,x 是无理数)是一个确定的数.(2)实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整数指数幂的运算性质也适用于实数指数幂,即对于任意实数r,s,均有下面的运算性质.①r s r s=(0a a a+∈);a>,r,s R②()r s rs=(0a a∈);a>,r,s R③()r r r=(0ab a b∈).a>,0b>,r R4.2 指数函数1.指数函数的概念函数x=(0y aa≠)叫做指数函数,其中指数x是自变量,定义域是R.a>,且12.指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一般地,指数函数x=(0y aa>,且1a≠)的图象和性质如下表所示:数学数学数学344.3 对数1.对数的概念数学数学数学35数学 数学 数学 36一般地,如果x a N =(0,1)a a >≠,那么数x 叫做以a 为底N 的对数,记作Nx a log =.其中a 叫做对数的底数,N 叫做真数. 当0a >,且1a ≠时,log N x a a N x =⇔=. 2. 两个重要的对数(1)常用对数:以10为底的对数叫做常用对数,并把10log N 记为lg N .(2)自然对数:以e (e 是无理数, 2.71828e =…)为底的对数叫做自然对数,并把log e N 记作ln N . 3. 关于对数的几个结论 (1)负数和0没有对数; (2)log 10a =; (3)log 1a a =. 4. 对数的运算如果0a >,且1a ≠,0M >,0N >,那么数学 数学 数学 37(1)log ()log log a a a MN M N =+; (2)log log log a a a MM N N=-;(3)log log n a a M n M =(n R ∈).5. 换底公式log log log c a cbb a=(0a >,且1a ≠,0b >,0c >,1c ≠).4.4 对数函数 1. 对数函数的概念一般地,函数log a y x =(0a >,且1a ≠)叫做对数函数,其中x 是自变量,定义域是(0,)+∞. 2.对数函数的图象和性质数学数学数学38数学 数学 数学 393. 反函数指数函数x y a =(0a >,且1a ≠)与对数函数log a y x =(0a >,且1a ≠)互为反函数,它们的定义域与值域正好互换.互为反函数的两个函数的图象关于直线y x =对称. 4. 不同函数增长的差异对于对数函数log a y x =(1a >)、一次函数y kx =(0k >)、指数函数x y b =(1b >)来说,尽管它们在(0,)+∞上都是增函数,但是随着x 的增大,它们增长的速度是不相同的.其中对数函数log a y x =(1a >)的增长数学 数学 数学 40速度越来越慢;一次函数y kx =(0k >)增长的速度始终不变;指数函数x y b =(1b >)增长的速度越来越快.总之来说,不管a (1a >),k (0k >),b (1b >)的大小关系如何,x y b =(1b >)的增长速度最终都会大大超过y kx =(0k >)的增长速度;y kx =(0k >)的增长速度最终都会大大超过log a y x =(1a >)的增长速度.因此,总会存在一个0x ,当0x x >时,恒有log x a b kx x >>.4.5 函数的应用(二) 1. 函数的零点与方程的解 (1)函数零点的概念 对于函数()y f x =,我们把使()0f x =的实数x 叫做函数()y f x =的零点.函数()y f x =的零点就是方程()0f x =的实数解,也是函数()y f x =的图象与x 轴的公共点的横坐标.所以方程()0f x =有实数解⇔函数()y f x =有零点⇔函数()y f x =的图象与x 轴有公共点.数学 数学 数学 41(2)函数零点存在定理 如果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上的图象是一条连续不断的曲线,且有()()0f a f b <,那么,函数()y f x =在区间(,)a b 内至少有一个零点,即存在(,)c a b ∈,使得()0f c =,这个c 也就是方程()0f x =的解. 2. 用二分法求方程的近似解对于在区间[,]a b 上图象连续不断且()()0f a f b <的函数()y f x =,通过不断地把它的零点所在区间一分为二,使所得区间的两个端点逐步逼近零点,进而得到零点近似值的方法叫做二分法. 给定精确度ε,用二分法求函数()y f x =零点0x 的近似值的一般步骤如下:(1)确定零点0x 的初始区间[,]a b ,验证()()0f a f b <. (2)求区间(,)a b 的中点c .(3)计算()f c ,并进一步确定零点所在的区间: ①若()0f c =(此时0x c =),则c 就是函数的零点; ②若()()0f a f c <(此时0(,)x a c ∈),则令b c =; ③若()()0f c f b <(此时0(,)x c b ∈),则令a c =.(4)判断是否达到精确度ε:若a bε-<,则得到零点的近似值a(或b);否则重复步骤(2)~(4). 由函数零点与相应方程解的关系,我们可以用二分法来求方程的近似解.3. 函数模型的应用用函数建立数学模型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过程如下:Array这一过程包括分析和理解实际问题的增长情况(是“对数增长”“直线上升”还是“指数爆炸”);根据增长情况选择函数类型构建数学模型,将实际问题化归为数学问题;通过运算、推理、求解函数模型;用得到的函数模型描述实际问题的变化规律,解决有关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往往需要利用信息技术帮助画图、运算等.数学数学数学42第五章三角函数5.1 任意角和弧度制1.任意角(1)角的概念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成的图形.射线的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射线在起始位置和终止位置分别叫做角的始边和终边. (2)正角、负角、零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所成的角叫正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所成的角叫负角;一条射线没有作任何旋转而形成的角叫零角. 这样,我们就把角的概念推广到了任意角. ABO数学数学数学43数学 数学 数学 44(3)象限角当角的顶点与坐标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 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除端点外)在第几象限,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如果角的终边落在坐标轴上,这时这个角不属于任何象限. (4)终边相同的角所有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连同角α在内,可构成一个集合{}|360,S k k Z ββα==+⋅︒∈即任一与角α终边相同的角,都可以表示成角α与整数个周角的和. 终边相同的角不一定相等,但相等的角,终边一定相同; 终边相同的角有无数多个,它们相差360︒的整数倍; 象限角的表示: 第一象限角的集合{}|36090360,k k k Z αα⋅︒<<︒+⋅︒∈第二象限角的集合数学 数学 数学 45{}|90360180360,k k k Z αα︒+⋅︒<<︒+⋅︒∈第三象限角的集合{}|180360270360,k k k Z αα︒+⋅︒<<︒+⋅︒∈第四象限角的集合{}|270360360360,k k k Z αα︒+⋅︒<<︒+⋅︒∈终边落在坐标轴上的角在以后的学习中很重要,它们的表示如下表.2. 弧度制(1)弧度的概念长度等于半径长的圆弧所对的圆心角叫做1弧度的角.在半径为r的圆中,弧长为l的弧所对的圆心角为αrad,那么lα=.r正角的弧度数是一个正数,负角的弧度数是一个负数,零角的弧度数是0.(2)弧度与角度的换算数学数学数学46数学 数学 数学47(3)关于扇形的几个公式设扇形的圆心角为α(rad ),半径为R ,弧长为l ,则有①l R α=; ②212S R α=; ③12S lR =.5.2 三角函数的概念 1. 三角函数的概念 (1)三角函数的定义一般地,任意给定一个角R α∈,它的终边OP数学 数学 数学48与单位圆相交于点(,)P x y .把点P 的纵坐标y 叫做α的正弦函数,记作sin α,即sin y α=;把点P 的横坐标x 叫做α的余弦函数,记作cos α,即cos x α=;把点P 的纵坐标与横坐标的比值yx 叫做α的正切函数,记作tan α,即tan yxα=(0x ≠). 正弦函数、余弦函数和正切函数统称为三角函数,通常将它们记为: 正弦函数 sin y α=,x R ∈; 余弦函数 cos y α=,x R ∈;正切函数 tan y α=,2x k ππ≠+(k Z ∈).数学 数学 数学 49设α是一个任意角,它的终边上任意一点P (不与原点 重合)的坐标为(,)x y ,点P与原点的距离为r =可以证明:sin yr α=; cos xr α=; tan y xα=. (2)几个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0,2π,π,32π的三角函数值如下表所示:数学 数学 数学 50(3)三角函数值的符号(4)诱导公式(一)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值相等.sin(2)sin k απα+⋅=, cos(2)cos k απα+⋅=, tan(2)tan k απα+⋅=,其中k Z ∈.2. 同角三角函数间的基本关系tan αcos αsin α。

新2024秋季高一必修数学第一册人教A版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集合的概念》

新2024秋季高一必修数学第一册人教A版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集合的概念》

教学设计:新2024秋季高一必修数学第一册人教A版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集合的概念》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数学抽象:学生能够理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包括集合的元素、表示方法及基本性质,并能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集合模型。

2.逻辑推理:通过实例分析,学生能够识别集合中的元素,理解集合的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培养初步的逻辑推理能力。

3.数学表达:学生能够用数学符号(如大括号“{}”)准确表示集合,并能用自然语言描述集合的元素。

4.问题解决:能够运用集合的概念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如分类、计数等,培养问题解决能力。

教学重点•集合的基本概念:元素、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描述法)。

•集合的基本性质: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

教学难点•理解集合的互异性和无序性,并能准确应用这些性质解决问题。

•灵活运用描述法表示集合,特别是涉及条件语句的集合表示。

教学资源•教材《新2024秋季高一必修数学第一册人教A版》第一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相关内容。

•多媒体课件(包含集合概念讲解、实例分析、练习题)。

•黑板及粉笔或白板及电子笔。

•学生作业及练习册。

教学方法•讲授法:系统讲解集合的基本概念、表示方法及基本性质。

•实例分析法:通过具体实例,引导学生理解集合的抽象概念,并学会应用。

•练习法:设计多样化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所学知识。

•讨论法: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集合概念的理解和应用心得。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通过展示一组图片(如水果、动物、文具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图片中的对象有哪些共同特征,从而引出集合的概念。

•问题驱动:提问学生:“如何将这些具有共同特征的对象归为一类?”引导学生思考集合的必要性和意义。

新课教学1.集合的定义•讲解集合的基本概念,强调集合是由具有某种特定性质的事物组成的总体。

•引入元素的概念,说明元素是构成集合的基本单位。

2.集合的表示方法•列举法:通过具体实例(如班级学生名单),讲解列举法表示集合的方法,并强调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

高中数学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章1.1集合的概念

高中数学教材必修第一册第一章1.1集合的概念
【答案】 D
2.下列三个关系式:① 5∈R;②14∉Q;③0∈Z.其中正确的个数是( )
A.1
B.2
C.3
D.0
【解析】 ①正确;②因为14∈Q,错误;③0∈Z,正确. 【答案】 B
3.a,b,c,d 为集合 A 的四个元素,那么以 a,b,c,d 为边长构成的四边形
可能是( )
A.矩形
B.平行四边形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集合的概念
情景导学
情景1:“集合”是日常生活中的一个常用词,现代汉语 解释为:许多的人或物聚在一起. 康托尔(G.Cantor,1845-1918).德国 数学家,集合论创始人.人们把康托尔于 1873年12月7日给戴德金的信中最早提出集
合论思想的那一天定为集合论诞生日.
还可以把奇数集合表示为 {x | x 2k 1, x Z}
又如所有偶数的集合怎样表示?
{ x∈Z | x=2k , k∈Z}
描述法:用这个集合所含元素的共同特征表示集合
的方法.
{x I | p( x)}
代表元素
共同特征
取值范围
注意:如果从上下文的关系来看, x∈R ,x∈Z 是明确的,那么x∈R ,x∈Z 可以省略,只写元素x. 例如 { x∈R | x<10 } = { x | x<10 }
思考:
上述每个问题都由若干个对象组成,每组对象的全体都能组成集合吗? 我们把研究的对象统称为元素,元素分别是什么?
集合定义的理解
1.是一定范围内的确定的对象; 2.是不同的对象; 3.是这些对象的全体.
归纳总结
一般地, 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 通常用小写拉丁字母a,b,c,...来表示. 我们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简称为集). 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B,C,...来表示.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1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集合的概念(第2课时)集合的表示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新教材高中数学第1章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1.1集合的概念(第2课时)集合的表示课件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

集合表示方法的综合应用 [探究问题] 下面三个集合: ①{x|y=x2+1};②{y|y=x2+1};③{(x,y)|y=x2+1}. (1)它们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2)它们是不是相同的集合?
提示:(1)集合①{x|y=x2+1}的代表元素是x,满足条件y=x2+1中的 x∈R,所以实质上{x|y=x2+1}=R;
A.{(-2,2)} B.{-2,2}
C.{-2}
D.{2}
2.用描述法表示函数y=3x+1
C [该集合是点集,故可表示
图象上的所有点的是( )
为{ (x,y)|y=3x+1} ,选C.]
A.{x|y=3x+1}
B.{y|y=3x+1}
C.{(x,y)|y=3x+1}
D.{y=3x+1}
3.用描述法表示不等式4x- 5<7的解集为________.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的 3 个步骤 1求出集合的元素; 2把元素一一列举出来,且相同元素只能列举一次; 3用花括号括起来. 提醒:二元方程组的解集,函数图象上的点构成的集合都是点的集合, 一定要写成实数对的形式,元素与元素之间用“,”隔开.如{2,3, 5,-1}.
1.用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 (1)满足-2≤x≤2且x∈Z的元素组成的集合A; (2)方程(x-2)2(x-3)=0的解组成的集合M; (3)方程组2x-x+y=y=18, 的解组成的集合B; (4)15的正约数组成的集合N.
集合②的代表元素是y,满足条件y=x2+1的y的取值范围是y≥1,所 以实质上{y|y=x2+1}={y|y≥1};
集合③{(x,y)|y=x2+1}的代表元素是(x,y),可以认为是满足y=x2 +1的数对(x,y)的集合,也可以认为是坐标平面内的点(x,y)构成的集 合,且这些点的坐标满足y=x2+1,所以{(x,y)|y=x2+1}={P|P是抛物 线y=x2+1上的点}.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 集合的概念讲义 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A版高一第

高中数学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 1.1 集合的概念讲义 新人教A版必修第一册-新人教A版高一第

1.1 集合的概念最新课程标准:(1)通过实例,了解集合的含义,理解元素与集合的属于关系.(2)针对具体问题,能在自然语言和图形语言的基础上,用符号语言刻画集合.知识点一 集合的概念1.元素:一般地,我们把研究对象统称为元素. 2.集合:把一些元素组成的总体叫做集合. 3.集合中元素的特征 特征 含义确定性集合中的元素是确定的,即给定一个集合,任何元素在不在这个集合里是确定的.它是判断一组对象是否构成集合的标准互异性给定一个集合,其中任何两个元素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在同一个集合中,同一个元素不能重复出现无序性集合中的元素无先后顺序之分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是相等的.状元随笔 集合含义中的“研究对象”指的是集合的元素,研究集合问题的核心即研究集合中的元素,因此在解决集合问题时,首先要明确集合中的元素是什么,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点,也可以是一些人或一些物.知识点二 元素与集合的表示及关系 1.元素与集合的符号表示表示⎩⎪⎨⎪⎧元素:通常用小写拉丁字母a ,b ,c ,…表示.集合:通常用大写拉丁字母A ,B ,C ,…表示.2.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关系语言描述记法示例a 属于集合Aa 是集合A 中的元素a ∈A若A 表示由“世界四大洋”组成的集合,则太平洋∈A ,长江状元随笔对元素和集合之间关系的两点说明1.符号“∈”“∉”刻画的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个元素a与一个集合A 而言,只有“a∈A ”与“a∉A ”这两种结果.2.∈和∉具有方向性,左边是元素,右边是集合,形如R∈0是错误的.3.数学中一些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全体非负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非负整数集(或自然数集),记作N;全体正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正整数集,记作N*或N+;全体整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整数集,记作Z;全体有理数组成的集合称为有理数集,记作Q;全体实数组成的集合称为实数集,记作R.知识点三集合的表示1.列举法把集合中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并用大括号“{}”括起来表示集合的方法叫做列举法.2.描述法一般地,设A是一个集合,我们把集合A中所有具有共同特征P(x)的元素x所组成的集合表示为{x∈A|P(x)},这种表示集合的方法称为描述法.状元随笔1.列举法表示集合时的4个关注点(1)元素与元素之间必须用“,”隔开.(2)集合中的元素必须是明确的.(3)集合中的元素不能重复.(4)集合中的元素可以是任何事物.2.描述法表示集合时的3个关注点(1)写清楚集合中元素的符号,如数或点等;(2)说明该集合中元素的共同特征,如方程、不等式、函数式或几何图形等;(3)不能出现未被说明的字母.[教材解难]1.教材P2思考例(3)到例(6)都能组成集合例(3)中的元素为“每一个正方形”例(4)中的元素为“到直线l的距离等于定长d的所有点”例(5)中的元素为“方程x2-3x+2=0的所有实数根”例(6)中的元素为“地球上的四大洋”2.教材P3思考(1)能,大于等于0且小于等于9的3的倍数.(2)不能,不等式x-7<3的解集是x<10,元素有无数个,列举不完.3.教材P5思考用自然语言、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时各有各的特点,自然语言只需表达出集合中元素的共同特征,不受形式的限制.列举法和描述法是集合语言,有严格的格式要求.其中列举法非常明确地列出组成集合的元素,适用于表示元素个数较少的集合,但是不易看出元素所具有的特征,且有些集合是不能用列举法表示的,如不等式x-1>0的解集;描述法清楚地表述了元素的共同特征,适用于表示无限集或元素个数较多的有限集,但是不容易看出集合的具体元素.[基础自测]1.下列能构成集合的是( )A.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B.我市跑得快的汽车C.某某市所有的中学生D.某某的高楼解析:A,B,D中研究的对象不确定,因此不能构成集合.答案:C2.下列各组中的两个集合M和N,表示相等集合的是( )A.M={π},N={3.141 59}B.M={2,3},N={(2,3)}C.M={x|-1<x≤1,x∈N},N={1}D.M={1,3,π},N={π,1,|-3|}解析:选项A中两个集合的元素互不相等,选项B中两个集合一个是数集,一个是点集,选项C中集合M={0,1},只有D是正确的.答案:D3.集合{x∈N*|x-3<2}的另一种表示法是( )A.{0,1,2,3,4} B.{1,2,3,4}C.{0,1,2,3,4,5} D.{1,2,3,4,5}解析:∵x-3<2,x∈N*,∴x<5,x∈N*,∴x=1,2,3,4.故选B.答案:B4.设-5∈{x|x2-ax-5=0},则集合{x|x2+ax+3=0}=________.解析:由题意知,-5是方程x2-ax-5=0的一个根,所以(-5)2+5a-5=0,得a=-4,则方程x2+ax+3=0,即x2-4x+3=0,解得x=1或x=3,所以{x|x2-4x+3=0}={1,3}.答案:{1,3}题型一集合的概念[经典例题]例1 下列对象能构成集合的是( )B.sin 30°,sin 45°,cos 60°,1C.全体很大的自然数D.平面内到△ABC三个顶点距离相等的所有点【解析】由于较胖与很大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因此A,C不能构成集合;B中由于sin 30°=cos 60°不满足互异性;D 满足集合的三要素,因此选D.【答案】 D构成集合的元素具有确定性. 方法归纳判断一组对象组成集合的依据判断给定的对象能不能构成集合,关键在于能否找到一个明确的标准,对于任何一个对象,都能确定它是不是给定集合的元素.跟踪训练1 下列各项中,不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A .所有的正数 B .等于2的数D .不等于0的偶数解析:由于接近于0的数没有一个确定的标准,因此C 中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故选C.答案:CC 中元素不确定.题型二 元素与集合的关系[经典例题] 例2 (1)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有( ) ①12∈R ;②2∉Q ;③|-3|∈N ;④|-3|∈Q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2)满足“a ∈A 且4-a ∈A ,a ∈N 且4-a ∈N ”,有且只有2个元素的集合A 的个数是( )A .0B .1C .2D .3【解析】 (1)12是实数,2是无理数,|-3|=3是非负整数,|-3|=3是无理数.因此,①②③正确,④错误.(2)∵a ∈A 且4-a ∈A ,a ∈N 且4-a ∈N ,若a =0,则4-a =4,此时A ={0,4}满足要求;若a=1,则4-a=3,此时A={1,3}满足要求;若a=2,则4-a=2,此时A={2}不满足要求.故有且只有2个元素的集合A有2个,故选C.【答案】(1)C (2)Ca分类处理:①a=0,a=1,a=2;②a=3,a=4还讨论吗?方法归纳判断元素和集合关系的两种方法(1)直接法:如果集合中的元素是直接给出的,只要判断该元素在已知集合中是否给出即可.此时应首先明确集合是由哪些元素构成的.(2)推理法:对于某些不便直接表示的集合,判断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时,只要判断该元素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特征即可.此时应首先明确已知集合的元素具有什么属性,即该集合中元素要符合哪种表达式或满足哪些条件.跟踪训练2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N B.2∈QC.π∉R D.4∈Z解析:A.N为自然数集,0是自然数,故本选项错误;B.2是无理数,Q是有理数集合,2∉Q,故本选项错误;C.π是实数,即π∈R,故本选项错误;D.4=2,2是正整数,则4∈Z,故本选项正确.故选D.答案:DN自然数集;Z整数集;Q有理数集;R实数集.题型三集合的表示[教材P4例题2]例3 试分别用描述法和列举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x2-2=0的所有实数根组成的集合A;(2)由大于10且小于20的所有整数组成的集合B.【解析】(1)设x∈A,则x是一个实数,且x2-2=0.因此,用描述法表示为A={x∈R|x2-2=0}.方程x 2-2=0有两个实数根2,-2,因此,用列举法表示为A ={2,-2}. (2)设x ∈B ,则x 是一个整数,即x ∈Z ,且10<x <20.因此,用描述法表示为B ={x ∈Z |10<x <20}.大于10且小于20的整数有11,12,13,14,15,16,17,18,19,因此,用列举法表示为B ={11,12,13,14,15,16,17,18,19}.找准元素,列举法是把元素一一列举.描述法注意元素的共同特征. 教材反思本例题用列举法和描述法表示集合,关键是找准元素的特点,有限个元素一一列举,无限个元素的可以用描述法来表示集合,需要用一种适当方法表示.何谓“适当方法”,这就需要我们首先要准确把握列举法和描述法的优缺点,其次要弄清相应集合到底含有哪些元素.要弄清集合含有哪些元素,这就需要对集合进行等价转化.转化时应根据具体情景选择相应方法,如涉及方程组的解集,则应先解方程组.将集合的三种语言相互转化也有利于我们弄清楚集合中的元素.跟踪训练3 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组⎩⎪⎨⎪⎧2x -3y =14,3x +2y =8的解集;(2)由所有小于13的既是奇数又是素数的自然数组成的集合; (3)方程x 2-2x +1=0的实数根组成的集合;(4)二次函数y =x 2+2x -10的图象上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解析:(1)解方程组⎩⎪⎨⎪⎧2x -3y =14,3x +2y =8,得⎩⎪⎨⎪⎧x =4,y =-2,故解集可用描述法表示为⎩⎨⎧⎭⎬⎫(x ,y )|⎩⎪⎨⎪⎧x =4,y =-2,也可用列举法表示为{(4,-2)}. (2)小于13的既是奇数又是素数的自然数有4个,分别为3,5,7,11.可用列举法表示为{3,5,7,11}.(3)方程x 2-2x +1=0的实数根为1,因此可用列举法表示为{1},也可用描述法表示为{x ∈R |x 2-2x +1=0}.(4)二次函数y =x 2+2x -10的图象上所有的点组成的集合中,代表元素为有序实数对(x ,y ),其中x ,y 满足y =x 2+2x -10,由于点有无数个,则用描述法表示为{(x ,y )|y =x 2+2x -10}.易错点 忽略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出错例 含有三个元素的集合⎩⎨⎧⎭⎬⎫a ,b a,1,也可表示为集合{a 2,a +b,0},求a ,b 的值.【错解】 ∵⎩⎨⎧⎭⎬⎫a ,b a,1={a 2,a +b,0},∴⎩⎪⎨⎪⎧a +ba +1=a 2+(a +b )+0,a ·ba ·1=a 2·(a +b )·0,解得⎩⎪⎨⎪⎧a =1,b =0或⎩⎪⎨⎪⎧a =-1,b =0.【正解】 ∵⎩⎨⎧⎭⎬⎫a ,b a,1={a 2,a +b,0},∴⎩⎪⎨⎪⎧a +ba +1=a 2+(a +b )+0,a ·ba ·1=a 2·(a +b )·0,解得⎩⎪⎨⎪⎧a =1,b =0或⎩⎪⎨⎪⎧a =-1,b =0.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得a ≠1. ∴a =-1,b =0. 【易错警示】方法归纳选用列举法或描述法的原则要根据集合元素所具有的属性选择适当的表示方法.列举法的特点是能清楚地展现集合的元素,通常用于表示元素个数较少的集合,当集合中元素较多或无限时,就不宜采用列举法;描述法的特点是形式简单、应用方便,通常用于表示元素具有明显共同特征的集合,当元素共同特征不易寻找或元素的限制条件较多时,就不宜采用描述法.课时作业 1一、选择题1.已知集合A 中元素x 满足-5≤x ≤5,且x ∈N *,则必有( ) A .-1∈A B .0∈A C.3∈A D .1∈A解析:x ∈N *,且-5≤x ≤5,所以x =1,2.所以1∈A . 答案:D2.将集合⎩⎨⎧(x ,y )⎪⎪⎪⎭⎬⎫⎩⎪⎨⎪⎧ x +y =52x -y =1用列举法表示,正确的是( )A .{2,3}B .{(2,3)}C .{(3,2)}D .(2,3)解析:解方程组⎩⎪⎨⎪⎧x +y =5,2x -y =1,得⎩⎪⎨⎪⎧x =2,y =3.所以答案为{(2,3)}. 答案:B3.已知集合A 含有三个元素2,4,6,且当a ∈A ,有6-a ∈A ,那么a 为( ) A .2 B .2或4 C .4 D .0解析:集合A 含有三个元素2,4,6,且当a ∈A ,有6-a ∈A ,a =2∈A,6-a =4∈A , 所以a =2,或者a =4∈A,6-a =2∈A ,所以a =4, 综上所述,a =2或4.故选B.答案:B4.下列集合的表示方法正确的是( )A .第二、四象限内的点集可表示为{(x ,y )|xy ≤0,x ∈R ,y ∈R }B .不等式x -1<4的解集为{x <5}C .{全体整数}D .实数集可表示为R解析:选项A 中应是xy <0;选项B 的本意是想用描述法表示,但不符合描述法的规X 格式,缺少了竖线和竖线前面的代表元素x ;选项C 的“{ }”与“全体”意思重复.答案:D 二、填空题5.给出下列关系:(1)13∈R ;(2)5∈Q ;(3)-3∉Z ;(4)-3∉N ,其中正确的是________.解析:13是实数,(1)正确;5是无理数,(2)错误;-3是整数,(3)错误;-3是无理数,(4)正确.答案:(1)(4)6.设集合A ={1,-2,a 2-1},B ={1,a 2-3a,0},若A ,B 相等,则实数a =________.解析:由集合相等的概念得⎩⎪⎨⎪⎧a 2-1=0,a 2-3a =-2,解得a =1.答案:17.已知集合A =⎩⎪⎨⎪⎧⎭⎪⎬⎪⎫x ⎪⎪⎪x ∈N ,126-x ∈N ,用列举法表示集合A 为________. 解析:(6-x )是12的因数,并且x ∈N ,解得x 为0,2,3,4,5. 答案:{0,2,3,4,5} 三、解答题8.已知集合A 含有两个元素a -3和2a -1,若-3∈A ,试某某数a 的值. 解析:因为-3∈A ,A ={a -3,2a -1},所以-3=a -3或-3=2a -1. 若-3=a -3,则a =0.此时集合A 含有两个元素-3,-1,符合题意. 若-3=2a -1,则a =-1,此时集合A 含有两个元素-4,-3,符合题意. 综上所述,满足题意的实数a 的值为0或-1.word9.用适当的方法表示下列集合.(1)方程x(x2+2x+1)=0的解集;(2)在自然数集中,小于1 000的奇数构成的集合.解析:(1)因为方程x(x2+2x+1)=0的解为0或-1,所以解集为{0,-1}.(2)在自然数集中,奇数可表示为x=2n+1,n∈N,故在自然数集中,小于1 000的奇数构成的集合为{x|x=2n+1,且n<500,n∈N}.[尖子生题库]10.下列三个集合:①{x|y=x2+1};②{y|y=x2+1};③{(x,y)|y=x2+1}.(1)它们是不是相同的集合?(2)它们各自的含义是什么?解析:(1)它们是不相同的集合.(2)集合①是函数y=x2+1的自变量x所允许的值组成的集合.因为x可以取任意实数,所以{x|y=x2+1}=R.集合②是函数y=x2+1的所有函数值y组成的集合.由二次函数图象知y≥1,所以{y|y=x2+1}={y|y≥1}.集合③是函数y=x2+1图象上所有点的坐标组成的集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 集合与常用逻辑用语第一讲:集合的概念知识点梳理讲解:一、集合的概念 【知识梳理】1、元素与集合的概念【要点讲解】 准确认识集合的含义(1)集合的概念是一种描述性说明,因为集合是数学中最原始的、不加定义的概念,这与我们初中学过的点、直线等概念一样,都是用描述性语言表述的.(2)集合含义中的“元素”所指的范围非常广泛,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的、听到的、闻到的、触摸到的、想到的各种各样的事物或一些抽象的符号等,都可以看作“对象”,即集合中的元素. 【知识精讲】例1 (1)下列各组对象:①接近于0的数的全体;②比较小的正整数的全体;③平面上到点A 的距离等于1的点的全体;④正三角形的全体;⑤2的近似值的全体.其中能构成集合的组数是( )A .2B .3C .4D .5(2)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理由. ①某个公司里所有的年轻人组成一个集合;②由1,32,64,21 ,12组成的集合有五个元素;③由a ,b ,c 组成的集合与由b ,a ,c 组成的集合是同一个集合.【解】(1)选A “接近于0的数”“比较小的正整数”标准不明确,即元素不确定,所以①②不是集合.同样,“2的近似值”也不明确精确到什么程度,因此很难判定一个数,比如2是不是它的近似值,所以⑤也不是一个集合.③④能构成集合.(2)①不正确.因为“年轻人”没有确定的标准,对象不具有确定性,所以不能组成集合.②不正确.由于32=64,⎪⎪⎪⎪⎪⎪-12=12,由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知,这个集合是由1,32,12这三个元素组成的. ③正确.集合中的元素相同,只是次序不同,但它们仍表示同一个集合.【变式训练】1、下列各组对象可以组成集合的是( ) A .数学必修1课本中所有的难题 B .小于8的所有素数C .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D .所有小的正数 【答案】 B【解析】A 中“难题”的标准不确定,不能构成集合;B 能构成集合;C 中“一些点”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点是否在“一些点”中无法确定,因此“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不能构成集合;D 中没有明确的标准,所以不能构成集合.2 考察下列每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 (1)不超过20的非负数;(2)方程x 2-9=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 (3)某班的所有高个子同学; (4)3的近似值的全体.【解】(1)对任意一个实数能判断出是不是“不超过20的非负数”,所以能构成集合; (2)能构成集合;(3)“高个子”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人算不算高个子无法客观地判断,因此不能构成一个集合; (4)“3的近似值”不明确精确到什么程度,因此很难判断一个数如“2”是不是它的近似值,所以不能构成集合.3、判断下列每组对象能否构成一个集合.(1)著名的数学家;(2)某校2020年在校的所有高个子同学; (3)不超过20的非负数;(4)方程x 2-9=0在实数范围内的解; (5)平面直角坐标系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解】(1)“著名的数学家”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人是否“著名”无法客观地判断,因此“著名的数学家”不能构成一个集合.(2)与(1)类似,也不能构成集合.(3)任给一个实数x,可以明确地判断是不是“不超过20的非负数”,即“0≤x≤20”与“x>20或x<0”两者必居其一,且仅居其一,故“不超过20的非负数”能构成集合.(4)类似于(3),也能构成集合.(5)“一些点”无明确的标准,对于某个点是否在“一些点”中无法确定,因此“直角坐标平面内第一象限的一些点”不能构成集合.【方法技巧总结】判断一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的标准及其关注点(1)标准:判断一组对象能否组成集合,关键看该组对象是否满足确定性,如果此组对象满足确定性,就可以组成集合;否则,不能组成集合.(2)关注点:利用集合的含义判断一组对象能否组成一个集合,应注意集合中元素的特性,即确定性、互异性和无序性.二、元素的特性及集合相等【知识梳理】1.集合相等只要构成两个集合的元素是一样的,我们就称这两个集合相等.2.集合元素的特性集合元素的特性:确定性、互异性、无序性.【要点讲解】(1)确定性:作为一个集合的元素必须是明确的,不能确定的对象不能构成集合.也就是说,给定一个集合,任何一个对象是不是这个集合的元素是确定的.(2)互异性:对于给定的集合,其中的元素一定是不同的,相同的对象归入同一个集合时只能算作集合的一个元素.(3)无序性:对于给定的集合,其中的元素是不考虑顺序的.如由1,2,3构成的集与3,2,1构成的集合是同一个集合.【知识精讲】例1、已知集合A有三个元素:a-3,2a-1,a2+1,集合B也有三个元素:0,1,x.(1)若-3∈A,求a的值;(2)若x2∈B,求实数x的值;(3)是否存在实数a,x,使A=B.【解】(1)由-3∈A且a2+1≥1,可知a-3=-3或2a-1=-3,当a -3=-3时,a =0;当2a -1=-3时,a =-1. 经检验,0与-1都符合要求. ∴a =0或-1.(2)当x =0,1,-1时,都有x 2∈B ,但考虑到集合元素的互异性,x ≠0,x ≠1,故x =-1. (3)显然a 2+1≠0.由集合元素的无序性, 只可能a -3=0或2a -1=0. 若a -3=0,则a =3,A ={a -3,2a -1,a 2+1}={0,5,10}≠B . 若2a -1=0,则a =12,A ={a -3,2a -1,a 2+1}=⎭⎬⎫⎩⎨⎧-45,25,0≠B . 故不存在这样的实数a ,x ,使A =B .例2、 已知集合A 中含有两个元素a 和2a ,若1∈A ,求实数a 的值. 【解】若1∈A ,则a =1或2a =1,即a =±1.当a =1时,a =2a ,集合A 中有一个元素,∴a ≠1. 当a =-1时,集合A 中含有两个元素1,-1,符合互异性.∴a =-1.【变式训练】1、已知集合M 中含有三个元素:2,a ,b ,集合N 中含有三个元素:2a,2,b 2,且M =N ,求a ,b 的值. 【解】方法一: 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有⎩⎪⎨⎪⎧a =2a ,b =b 2或⎩⎪⎨⎪⎧a =b 2,b =2a ,解得⎩⎪⎨⎪⎧a =0,b =1或⎩⎪⎨⎪⎧a =0,b =0或⎩⎪⎨⎪⎧a =14,b =12.再根据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得⎩⎪⎨⎪⎧a =0,b =1或⎩⎪⎨⎪⎧a =14,b =12.方法二 ∵两个集合相等,则其中的对应元素相同.∴⎩⎪⎨⎪⎧a +b =2a +b 2,a ·b =2a ·b 2,即错误!∵集合中的元素互异, ∴a ,b 不能同时为零.当b ≠0时,由②得a =0或b =12.当a =0时,由①得b =1或b =0(舍去). 当b =12时,由①得a =14.当b =0时,a =0(舍去).∴⎩⎪⎨⎪⎧a =0,b =1或⎩⎪⎨⎪⎧a =14,b =12.2、已知集合A 中含有三个元素1,0,x ,若2x ∈A ,求实数的值.x 【解】∵2x ∈A ,∴2x 是集合A 中的元素.又∵集合A 中含有3个元素,∴需分情况讨论:①若2x =0,则x =0,此时集合A 中有两个元素0,不符合互异性,舍去;②若2x =1,则x =±1.当x =1时,此时集合A 中有两个元素1,舍去;当x =-1时,此时集合A 中有三个元素1,0,-1,符合题意;③若 2x =x ,则x =0或x =1,不符合互异性,都舍去.综上可知,x =-1.【方法技巧总结】1、元素的无序性主要体现在:①给出元素属于某集合,则它可能等于集合中的任一元素;②给出两集合相等,则其中的元素不一定按顺序对应相等.2、元素的互异性主要体现在求出参数后要代入检验,同一集合中的元素要互不相等.【易错题】【典例】若集合A 中有三个元素x ,x +1,1,集合B 中也有三个元素x ,x 2+x ,x 2,且A =B ,则实数x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A =B ,∴⎩⎪⎨⎪⎧x +1=x 2,1=x 2+x或⎩⎪⎨⎪⎧x +1=x 2+x ,1=x 2.解得x =±1.经检验,x =1不适合集合元素的互异性,而x =-1适合. ∴x =-1. [答案] -1 【易错点】1.上面例题易由方程组求得x =±1后,忽视对求出的值进行检验,从而得出错误的结论.2.当集合中元素含字母并要求对其求值时,求出的值一定要加以检验,看是否符合集合元素的互异性. 【易错点训练】若集合A 中含有三个元素a -3,2a -1,a 2-4,且-3∈A ,则实数a 的值为________. 解析:①若a -3=-3,则a =0, 此时A ={-3,-1,-4},满足题意.②若2a -1=-3,则a =-1,此时A ={-4,-3,-3},不满足元素的互异性. ③若a 2-4=-3,则a =±1.当a =1时,A ={-2,1,-3},满足题意; 当a =-1时,由②知不合题意. 综上可知a =0或a =1. 答案:0或1三、元素与集合的关系 【知识梳理】1、如果a 是集合A 的元素,就说a 属于集合A ,记作a ∈A .2、如果a 不是集合A 中的元素,就说a 不属于集合A ,记作a ∉A . 【要点讲解】(1)符号“∈”“∉”刻画的是元素与集合之间的关系.对于一个元素a 与一个集合A 而言,只有“a ∈A ”与“a ∉A ”这两种结果.(2)“∈”和“∉”具有方向性,左边是元素,右边是集合,形如R ∈0是错误的 3.常用的数集及其记法 (1)数集及其记法(2【知识精讲】题型1判定元素与集合的关系例3 (1)设集合A只含有一个元素a,则下列各式正确的是( )A.0∈A B.a∉AC.a∈A D.a=A(2)下列所给关系正确的个数是( )①π∈R;②3∉Q;③0∈N*;④|-4|∉N*.A.1 B.2C.3 D.4【解析】(1)由元素与集合的关系可知,a∈A.(2)①π∈R显然是正确的;②3是无理数,而Q表示有理数集,∴3∉Q,正确;③N*表示不含0的自然数集,∴0∉N*,③错误;④|-4|=4∈N*,④错误,所以①②是正确的.【答案】(1)C (2)B【变式训练】1 给出下列关系:①12∈R;②2∉Q;③|-3|∉N;④|-3|∈Q;⑤0∉N,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A.1 B.2 C.3 D.4【答案】 B【解析】12是实数,①对;2不是有理数,②对;|-3|=3是自然数,③错;|-3|=3是无理数,④错; 0是自然数,⑤错.故选B.2 用符号 “∈”或“∉”填空. -2________R ;-3________Q ; -1________N ;π________Z. 【答案】 ∈ ∈ ∉ ∉ 3给出下列说法:①R 中最小的元素是0; ②若a ∈Z ,则-a ∉Z ; ③若a ∈Q ,b ∈N *,则a +b ∈Q. 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 .0 B .1 C .2D .3【解析】选B 实数集中没有最小的元素,故①不正确;对于②,若a ∈Z ,则-a 也是整数,故-a ∈Z ,所以②也不正确;只有③正确. 【方法技巧总结】判断元素与集合间关系的方法判断一个对象是否为某个集合的元素,就是判断这个对象是否具有这个集合的元素具有的共同特征.如果一个对象是某个集合的元素,那么这个对象必具有这个集合的元素的共同特征.题型2 根据已知的元素与集合的关系推理 例3 集合A 中的元素x 满足63-x∈N ,x ∈N ,则集合A 中的元素为________. 【答案】 0,1,2【解析】∵x ∈N ,63-x ∈N ,∴0≤x ≤2且x ∈N.当x =0时,63-x =63=2∈N ;当x =1时,63-x =63-1=3∈N ;当x =2时,63-x =63-2=6∈N.∴A 中元素为0,1,2.【变式训练】1 已知集合A中元素满足2x+a>0,a∈R,若1∉A,2∈A,则( )A.a>-4 B.a≤-2C.-4<a<-2 D.-4<a≤-2【答案】 D【解析】∵1∉A,∴2×1+a≤0,a≤-2.又∵2∈A,∴2×2+a>0,a>-4,∴-4<a≤-2.【方法技巧总结】判断元素和集合关系的两种方法(1)直接法①使用前提:集合中的元素是直接给出的.②判断方法:首先明确集合是由哪些元素构成,然后再判断该元素在已知集合中是否出现.(2)推理法①使用前提:对于某些不便直接表示的集合.②判断方法:首先明确已知集合的元素具有什么特征,然后判断该元素是否满足集合中元素所具有的特征.【课堂小测】1.下列选项中能构成集合的是( )A.高一年级跑得快的同学B.中国的大河C.3的倍数D.有趣的书籍【解析】选C 根据集合的定义,选项A,B,D都不具备确定性.2.若以集合A的四个元素a,b,c,d为边长构成一个四边形,则这个四边形可能是( )A.梯形B.平行四边形C.菱形D.矩形【解析】选A 由于a,b,c,d四个元素互不相同,故它们组成的四边形的四条边都不相等.3.有下列说法:①集合N与集合N*是同一个集合;②集合N中的元素都是集合Z中的元素;③集合Q中的元素都是集合Z中的元素;④集合Q中的元素都是集合R中的元素.其中正确的有________(填序号).【解析】因为集合N*表示正整数集,N表示自然数集,Z表示整数集,Q表示有理数集,R表示实数集,所以①③中的说法不正确,②④中的说法正确.【答案】②④4.设由2,4,6构成的集合为A,若实数a∈A时,6-a∈A,则a=________.【解析】代入验证,若a=2,则6-2=4∈A,符合题意;若a=4,则6-4=2∈A,符合题意;若a=6,则6-6=0∉A,不符合题意,舍去.所以a=2或a=4.【答案】2或45.已知集合A中含有两个元素x,y,集合B中含有两个元素0,x2,若A=B,求实数x,y的值.【解】因为集合A,B相等,则x=0或y=0.①当x=0时,x2=0,则B={0,0},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故舍去.②当y=0时,x=x2,解得x=0或x=1.由①知x=0应舍去.综上知x=1,y=0.【课后作业】一、选择题1.已知集合A由x<1的数构成,则有( )A.3∈A B.1∈A C.0∈A D.-1∉A【答案】 C解析很明显3,1不满足不等式,而0,-1满足不等式.2.集合A中只有一个元素a(a≠0),则( )A.0∈A B.a=AC.a∈A D.a∉A【答案】 C解析∵A中只有一个元素a且a≠0,∴0∉A,选项A错.∵a为元素,A为集合,故B错误.由已知选C.3.下列结论中,不正确的是( )A .若a ∈N ,则-a ∉NB .若a ∈Z ,则a 2∈ZC .若a ∈Q ,则|a |∈QD .若a ∈R ,则3a ∈R 【答案】 A解析 A 不对.反例:0∈N ,-0∈N.4.已知x ,y 为非零实数,代数式x |x |+y |y |的值所组成的集合是M ,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0∉MB .1∈MC .-2∉MD .2∈M 【答案】 D【解析】①当x ,y 为正数时,代数式x |x |+y |y |的值为2;②当x ,y 为一正一负时,代数式x |x |+y|y |的值为0;③当x ,y 均为负数时,代数式x |x |+y |y |的值为-2, 所以集合M 中的元素共有3个:-2,0,2,故选D.5.已知集合S 中三个元素a ,b ,c 是△ABC 的三边长,那么△ABC 一定不是( )A .锐角三角形B .直角三角形C .钝角三角形D .等腰三角形 【答案】 D【解析】由元素的互异性知a ,b ,c 均不相等.6.已知A 中元素满足x =3k -1,k ∈Z ,则下列表示正确的是( )A .-1∉AB .-11∈AC .3k 2-1∈AD .-34∉A 【答案】C【解析】令3k -1=-1,解得k =0∈Z ,∴-1∈A ;令3k -1=-11,解得k =-103∉Z ,∴-11∉A ; ∵k ∈Z ,∴k 2∈Z ,∴3k 2-1∈A ;令3k -1=-34,解得k =-11∈Z ,∴-34∈A .7.由实数x ,-x ,|x |,x 2,-3x 3所组成的集合,最多含( )A .2个元素B .3个元素C .4个元素D .5个元素【答案】 A【解析】 由于|x |=±x ,x 2=|x |,-3x 3=-x ,并且x ,-x ,|x |之中总有两个相等,所以最多含2个元素.8.由不超过5的实数组成集合A ,a =2+3,则( )A .a ∈AB .a 2∈A C.1a∉A D .a +1∉A 【答案】 A【解析】a =2+3<4+4=4<5,∴a ∈A .a +1<4+4+1=5,∴a +1∈A .a 2=(2)2+22·3+(3)2=5+26>5.∴a 2∉A .1a =12+3=3-2(2+3)(3-2)=3-2<5. ∴1a∈A . 故选A.二、填空题9.下列所给关系正确的个数是________.①π∈R ;②3D ∈/Q ;③0∈N *;④|-4|D ∈/N *.【答案】 2【解析】∵π是实数,3是无理数,0不是正整数,|-4|=4是正整数,∴①②正确,③④不正确,正确的个数为2.10.如果有一集合含有三个元素:1,x ,x 2-x ,则实数x 的取值范围是________.【答案】 x ≠0,1,2,1±52【解析】由集合元素的互异性可得x ≠1,x 2-x ≠1,x 2-x ≠x ,解得x ≠0,1,2,1±52. 11.已知a ,b ∈R ,集合A 中含有a ,ba ,1三个元素,集合B 中含有a 2,a +b,0三个元素,若A =B ,则a+b =____.【答案】 -1【解析】∵A =B,0∈B ,∴0∈A .又a ≠0,∴b a =0,则b =0.∴B ={a ,a 2,0}.∵1∈B ,a ≠1,∴a 2=1,a =-1或1(舍).由元素的互异性知,a =-1,∴a +b =-1.三、解答题12.已知集合A 是由a -2,2a 2+5a,12三个元素组成的,且-3∈A ,求实数a 的值.解:由-3∈A ,可得-3=a -2或-3=2a 2+5a ,∴a =-1或a =-32. 当a =-1时,a -2=-3,2a 2+5a =-3,不满足集合中元素的互异性,故a =-1舍去.当a =-32时,a -2=-72,2a 2+5a =-3,满足题意. ∴实数a 的值为-32. 13.数集A 满足条件:若a ∈A ,则11-a∈A (a ≠1).若2∈A ,试求出A 中其他所有元素; 解:(1)2∈A ,则11-2∈A , 即-1∈A ,则11+1∈A ,即12∈A ,则11-12∈A , 即2∈A ,所以A 中其他所有元素为-1,12. 证明如下:1()若a ∈A ,a ≠1,则有11-a ∈A 且11-a≠1, 所以又有11-11-a=a -1a ∈A 且a -1a ≠1, 进而有11-a -1a =a ∈A .又因为a ≠11-a (因为若a =11-a,则a 2-a +1=0,而方程a 2-a +1=0无解),故11-a ≠a -1a,所以A 中只能有3个元素, 它们分别是a ,11-a ,a -1a ,且三个数的乘积为-1. 四、探究与拓展14.已知集合A 中有3个元素a ,b ,c ,其中任意2个不同元素的和的集合中的元素是1,2,3.则集合A 中的任意2个不同元素的差的绝对值的集合中的元素是________.【答案】 1,2【解析】由题意知⎩⎪⎨⎪⎧ a +b =1,b +c =2,c +a =3,解得⎩⎪⎨⎪⎧a =1,b =0,c =2, ∴集合A ={0,1,2},则集合A 中的任意2个不同元素的差的绝对值分别是1,2.故集合A 中的任意2个不同元素的差的绝对值的集合是{1,2}. 15.已知集合A 中的元素x 均满足x =m 2-n 2(m ,n ∈Z),求证:(1)3∈A ;(2)偶数4k -2(k ∈Z)不属于集合A .证明 (1)令m =2∈Z ,n =1∈Z ,得x =m 2-n 2=4-1=3,所以3∈A .(2)假设4k -2∈A ,则存在m ,n ∈Z ,使4k -2=m 2-n 2=(m +n )(m -n )成立.①当m ,n 同奇或同偶时,m +n ,m -n 均为偶数,所以(m +n )(m -n )为4的倍数与4k -2不是4的倍数矛盾.②当m ,n 一奇一偶时,m +n ,m -n 均为奇数,所以(m +n )(m -n )为奇数,与4k -2是偶数矛盾.所以假设不成立.综上,4k -2∉A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