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汉语语法知识之文言文特殊句式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文言特殊句式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文言特殊句式

高中语文文言文语法讲解: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

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性曹。

3.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者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4.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谓之间加“是”。

如: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5.“者”“也”都不用,即“……,……”式。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6.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司马迁《鸿门宴》7.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8.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

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司马光《赤壁之战》二、被动句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常见的被动句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被动。

即“谓语+于……”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触龙说赵太后》2.在动词前边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词类活用【小结回顾】名词的活用活用为一般动词/ 使动词/ 意动词活用作状语(普通名词/ 时间名词/ 方位名词)动词的活用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 为动用法形容词的活用活用为名词/ 一般动词/ 使动/ 意动数词的活用活用作动词特殊句式四大类: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倒装句一、判断句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表示判断的句子,叫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是”来表判断。

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代词用,很少把它当作判断词用。

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常见的判断句式有以下几种:1. 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2. 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而谓语后面不用“也”,即“……者……”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3. 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面用“者也”表示判断,即“……,……者也”式。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4. 主语后面不用“者”表示停顿,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即“……,……也”式。

这种判断句式中“也”同样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谓之间加“是”。

如:和氏壁,天下所共传宝也。

(司马迁《廉颇蔺相如列传》)5. “者”“也”都不用,即“……,……”式。

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是”。

如:刘备,天下枭雄。

6. 用动词“为”表示判断,即“……为……”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司马迁《鸿门宴》)7. 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范仲淹《岳阳楼记》)③拾视之,非字而画。

(《促织》)8. 用“是”作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

一张图掌握四种文言特殊句式

一张图掌握四种文言特殊句式

一张图掌握四种文言特殊句式一、判断句在现代汉语中,一般用“是”表示判断。

文言文中,在少数地方也用到了“是”来表示判断,如:“不知木兰是女郎。

”“问今是何世。

”但是古汉语中判断句的主要特点是不用判断词,其常见的句式有:1.在主语后加“者”表停顿,在谓语后加“也”表判断,基本形式有:(1)A者,B也。

这是文言文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

◇陈涉者,阳城人也。

所以……者……也”(表示因果关系的判断句。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的缘故,是因为……)◇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2)(2)A者,B。

◇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3)(3)A,B也。

◇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4)A,B。

无标志,直接判断:既不用判断词,也不用语气词,通过语意直接表示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

◇秦,虎狼之国。

2.用“乃”“则”“即”“因”“皆”“悉”“”必(副词)/ “是”“此”(代词)/“为”/“非”(表否定判断)等词语表判断。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环滁皆山也。

◇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梁父即楚将项燕。

◇此亡秦之续耳。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此天子气也。

被动句文言文中,被动句的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的行为被动者、受事者,而不是主动者、施事者。

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一是有标志词的被动句,即借助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又叫意念被动句。

(一)1.用“为”/“为……所……”或“……为(之)所……”表被动。

◇不者,若属皆且为(刘邦)所虏。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3.用“于”或“受……于……”表被动。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

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以及一些常见的固定用法。

这是翻译文言文的重点,凡被翻译的文句中有这些句式和用法,根本上都是要作为得分点考查的,必须牢牢掌握。

不但要记住一定量的常见句式、用法,而且要死死记住它们的对照翻译。

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认判断的句子。

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方: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

〔【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

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

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

〔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那么寡人之罪也。

〔【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

句中“那么〞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

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④臣本布衣。

⑤且相如素贱人。

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

妻之美我者,私我也。

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

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

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

比方:1.用“……,……者也〞表判断例如:莲,花之君子者也。

〔【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

〔【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例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式总结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句;以及一些常见的固定用法..这是翻译文言文的重点;凡被翻译的文句中有这些句式和用法;基本上都是要作为得分点考查的;必须牢牢掌握..不但要记住一定量的常见句式、用法;而且要死死记住它们的对照翻译..下边我们根据所学文言文;举例加以说明:一、判断句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示判断..一用其他判断词表示判断例如:此则寡人之罪也..勾践灭吴翻译:这是我的罪过啊..句中“则”译为“是”;即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判断词..此外还有:“即”“乃”“皆”“本”“诚”“亦”“素”“非”等等;例句:①今天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②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③梁将即楚将项燕..④臣本布衣..⑤且相如素贱人..⑥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采用“……者;……也”的方式构造判断句例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译为:廉颇;是赵国的优秀的将领..妻之美我者;私我也..译为: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私爱我..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比如:1.用“……;……者也”表判断例如: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2.用“……者;……”表判断例如: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安国平父;安上纯父..游褒禅山记3.用“……;……也”表判断例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译为: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注意;本句句末的“者”是“的人”的意思;不是结构助词..4.用“……;……”表判断例如: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二、被动句1、用“为”、“为……所……”或“……为所……”表被动..介词“为”引进行为动作的施事者;与引进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状语..例如:⑴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上⑵若属皆且为所虏鸿门宴⑶梁父即楚将项燕;为秦将王翦所戮者也..史记.项羽本纪2、用“于”或“受……于……”表被动..介词“于”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与引进的名词或名词性词组构成介词结构;在句中作补语..例如:⑷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⑸或脱身以逃;不能容于远近..张溥五人墓碑记⑹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从;受制于人..赤壁之战3、用“见”或“见……于……”“见”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表被动..例如:⑺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⑻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廉颇蔺相如列传⑼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4、用“被”表被动..“被”引出动作的主动者;这种形式和现代汉语的被动句类似..例如:⑽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张溥五人墓碑记⑾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贾生列传⑿国一日被攻;虽欲事秦;不可得也..战国策齐策一5、没有标志词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一般要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进行判断..⒀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被兵势所逼耳..”资治通鉴⒁冀复得兔;兔不可复得..韩非子五蠹⒂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阿房宫赋三、省略句1主语的省略旦日;客从外来;邹忌与坐谈;邹忌问之客曰……邹忌讽齐王纳谏永州之野产异蛇;蛇黑质而白章……捕蛇者说2谓语的省略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曹刿论战3动词宾语的省略以相如功大;拜之;指蔺相如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4介词宾语的省略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桃花源记5介词的省略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补充1、主语的省略例如: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是蛇黑质而白章;蛇触草木;草木尽死;蛇以啮人;人无御之者..承前省主语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曰:‘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诗经.七月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4对话省..如:“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曰:‘不若与人..’”2、谓语的省略就是把谓语省略掉..例如“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3、修饰语和中心词的省略..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吾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吾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省修饰语行一不义事;杀一无罪人;而得天下;不为也..中心词的省略4、宾语与兼语的省略..文言文不但常省略动词宾语;也常省略兼语结构中的兼语..如:赵括尝与其父言兵事;赵奢不能难之;然不谓之善..杞子自郑使人告于秦..郑穆公使人视客馆..屠惧;投之以骨..狼5、介词和介词宾语的省略..如: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于河南;臣战于河北..试与他虫斗;他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臣言..此人一一为之具言所闻旦日;客从外来;与其坐谈..邹忌讽齐王讷谏6、分句的省略..如:然力足以至焉;而未至;于人为可讥;而在己为有悔..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亦可致远;功在不舍古今汉语都有成分省略;但又有所不同..这不同又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古汉语中省略的情况更多;二是现代汉语习惯上不能省的古汉语也可省..省略句总结句子成分的省略;在文言文和现代汉语中都有;不过;文言文中的活力句更普遍..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形:1、省略主语有承前面的主语省略;有呼应下文省略;在对话中也常常省略主语..文言文中的第三称代词“之”、“其”不能作主语;也是文言文中主语多省略的原因之一..如:“自吾氏三世居是乡;积于今六十年矣;而乡邻之日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号呼而转徒;饥渴而顿踣;触风雨;犯寒暑;呼嘘毒疠;往往而死者相藉也..”有时一个复句或一段话中多处省略主语;这些主语并不一贯;即所指不是同一对象;在阅读和翻译时要注意..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在翻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的主语要补充出来..2、省略谓语为主是句子里最重要的成分;一般是不能省略的..但在特定情况下也有承接上文、呼应下文或因对话而省略的..如:“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六则后一分句省略了谓语“择”..在译成现代汉语时;被省略的为主要补充出来..3、省略宾语宾语的省略有两种情况:省略动词的宾语和省略介词的宾语..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这句话就省略了动词谓语“拜”的宾语“之”又如:“竖子不足与谋”鸿门宴这句话中省略了介词“与”的宾语“之”..在文言文中;介词“以”、“为”、“与”的宾语"之"往承上文省略..在译成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动词宾语或介词宾语要补充出来..4、省略介词在文言文中;介词“于”和“以”常被省略..如:“后数日驿至;果地震陇西..”张衡传句中省略了介词“于”..又如:“赐之彘肩..”鸿门宴句中省略了介词“以”..泽为现代汉语时;省略了的介词也要补充出来..四、倒装句文言文句中;某些句子语序与现代汉语不同;我们称之为倒装句..其倒装现象主要有:主谓倒装、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等..一主谓倒装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晏子春秋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做官的横行气盛;衙役庸俗粗野;是多么厉害呀袁宏道虎丘记快哉此风宋玉风赋美哉;我少年中国..二宾语前置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于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两种:1.否定句中的宾语前置现象否定句中;当谓语部分被否定副词修饰时;该谓语所带宾语一般会前置..例如:三岁贯汝;莫我肯顾..硕鼠“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这样的否定副词一般有:“不”、“未”“毋”、“无”、“莫”等..再如: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苏轼石钟山记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师说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苏轼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离骚屈原东望愁泣;若不自胜..柳毅传李朝见大王爱女牧羊于野;所代词;“之人”不忍视..柳毅传李朝威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而良人未之知也..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2.疑问代词宾语前置现象文言文疑问句中;当使用疑问代词做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时;该宾语往往要放在谓语动词或介词的前面..例如:良问曰:“大王来何操”鸿门宴“何操”应理解为“操何”;意为“带了什么东西”..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噫微斯人;吾谁与归岳阳楼记“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意为“和谁同道”..这样的疑问代词一般有:“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再如:沛公安在鸿门宴此外;还有一些比较固定的“宾语前置”的表达结构..比如:唯余马首是瞻冯婉贞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庄子·秋水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削币说吾孰与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孟子〉彼且奚适也逍遥游〈庄子〉彼且恶何乎待哉逍遥游〈庄子〉沛公安在鸿门宴〈史记〉夫晋;何厌之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烛之武退秦师〈左传〉吾实为之;其又何尤怨祭十二郎文韩愈洞庭君安在哉柳毅传李朝威无情郎安在柳毅传李朝威3、介词宾语提前: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战国策〉不为者与不能者之形情形;何以异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吾王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鼓乐也何以能田畋猎也庄暴见孟子〈孟子〉不然;籍何以至此鸿门宴〈史记〉余是以记之..石钟山记苏轼将子无怒;秋以为期..氓〈诗经〉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陈情表李密是以君子远庖厨也..齐桓晋文之事〈孟子〉奚以知其然也逍遥游〈庄子〉4、特殊结构:用“之”、“唯惟……是”、“唯惟……之”将宾语提前;强调宾语..前世不同教;何古之法效法哪一个古代宋何罪之有宋国有什么罪过成语:惟命是听;惟利是图;唯才是举惟马首是瞻冯婉贞惟兄嫂是依祭十二郎文韩愈惟你是问..当臣之临河持竿时;心无杂虑;唯鱼念之列子.汤问古人有言:“牝鸡无晨;牝鸡之晨;惟家之索..”史记.周本纪5、用“……之谓也”或“其……之谓也”“其……之谓乎”“其……之谓矣”这类句式;表示总结性的判断..这是宾语放在动词“谓”之前的格式;意思是“说的就是……啊”“这就叫……啊”..用这种格式;就表达方式来说;它们是总结性的判断;用这种格式;往往是作者先提出一首诗或一个典故例如: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听到许多道理;以为没有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三定语后置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1、中心词+定语+者或中心词+之+定语+者楚人有涉江者..察今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石钟山记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赤壁赋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张溥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列子〉2、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带长铗之陆离兮;冠切云之崔嵬..涉江3、中心词+数量词定语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鸿门宴四状语后置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因此;出现后置状语的现象..例如: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鸿门宴译为:将军在河北作战;我在河南作战..“战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介宾短语“于河南”作状语;后置到了动词中心语“战”的后边..再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此所谓战用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鸿门宴〈史记〉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烛之武退秦师〈左传〉虽董之以严刑;振震之以威怒谏太宗十思疏魏征孰与君少长——与君孰少长鸿门宴〈史记〉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劝学〈荀子〉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劝学〈荀子〉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韩愈为坛而盟;祭以尉首..陈涉世家〈史记〉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邶风.静女〈诗经〉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赤壁赋苏轼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苏轼五主语后置: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例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列子〉甚矣;乌纱之横;皂隶之俗哉虎丘记袁宏道快哉此风宋玉风赋“美哉;我少年中国..五、固定句式一表示疑问1.奈何:怎么办、怎么、为什么①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阿房宫赋2.何如:怎么、怎么样、怎么办例: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寡人之于国也3.何以:根据什么……凭什么……为什么怎么会①一旦山陵崩;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触龙说赵太后②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为什么要讨伐它呢4.何所:所……的是什么例: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木兰诗5.奈若;如……何:对……怎么办①虞兮虞兮奈若何垓下歌②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愚公移山6.孰与……;与……孰:跟……比较;哪一个……例:我孰与城北徐公美邹忌讽齐王纳谏我跟城北徐公比谁漂亮7.何故:什么原因;为什么例: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列传二表示反问8.何……哉也:怎么能……呢例:何可胜道也哉游褒禅山记9.何……为:为什么要……呢例: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10.何……之有:有什么……呢、怎么能……呢例:苟得闻子大夫之言;何后之有勾践灭吴11.如之何……:怎么能……呢例: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季氏将伐颛臾12.岂其……哉乎;耶;邪:哪里……呢难道……吗①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报任安书②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伶官传序13.安……哉乎:哪里……呢、怎么……呢①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②然豫州新败之后;安能抗此难乎赤壁之战14.不亦……乎:不是……吗例: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论语15. ……非……欤:……不是……吗例:子非三闾大夫欤屈原列传16.宁……耶:哪里……呢例: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祭妹文17.顾……哉:难道……吗例:顾不如蜀彼之僧哉为学18.独……耶乎:难道……吗①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乎信陵君窃符救赵②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伶官传序三表示感叹19.何其:为什么那么、怎么这样、多么、怎么那么……啊①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20.直……耳:只不过……罢了①王变乎色曰:“寡人非能好先王之乐也;直好世俗之乐耳庄暴见孟子21.惟……耳:只是……罢了例:吾已无事可办;惟待死期耳谭嗣同22.一何:何等、多么、为什么……例:吏呼一何怒石壕吏23.亦……哉:也……啊例:且立石于其墓之门;以旌其所为..呜呼;亦盛矣哉五人墓碑记24.……何如哉:该是怎样的呢①视五人之死;轻重固何如哉五人墓碑记②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报任安书四表示揣度25.无乃……与:恐怕……吧、只怕……吧①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②今君王既栖于会稽之上;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勾践灭吴26.得无......耶;得无……乎:大概……吧、该不是……吧①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②曰:“日食饮得无衰乎”触龙说赵太后27.其……欤兼表反问:难道……吗①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师说28.……庶几……欤:……或许……吧例:吾王庶几无疾病欤我们的国君大概没有生病吧五表示选择29.与其……孰若……:与其……不如……①与其有誉于前;孰若无毁于其后;与其有乐于身;孰若无忧于其心..送李愿归盘谷序30.……欤耶;……欤耶:是……还是……呢①先生在民间;审知故扬州阁部果死耶;抑未死耶梅花岭记31.其……其……也:是……还是……呢例:其真无马耶其真不知马也马说六表设问:32.何者、何则:为什么呢例:百仞之山;任负车登焉..何则陵迟故也..七表陈述语气33、无以、无从: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①幽邃浅狭;蛟龙不屑;不能兴云雨;无以利世..愚溪诗序34、有以:有用来……的办法;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①袁人大愤;然未有以报也..书博鸡者事35、有所:有……的人、物、事;有什么……;有……的原因①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陈情表②民生各有所乐兮;余独好修以为常36、无所:没有……的人、物、事;没有什么……;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①余虽不合于俗;亦颇以文墨自慰;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愚溪诗序②今入关;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此其志不在小..鸿门宴37.比及:等到……的时候①对曰:“方六七十;如五六十;求也为之;比及三年;可使足民..”子路、曾皙……侍坐八连词42.诚……则……:如果……那么就……例: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谏太宗十思疏43、否则:如果不……就……、不然的话……就……否则不能继述先烈遗志且光大之;而徒感慨于其遗事;斯诚后死者之羞也..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44、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例:而适类于余;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愚溪诗序45.向使:假如;如果①向使三国各爱其地;齐人勿附于秦;刺客不行;良将犹在;则胜负之数……或未易量..六国论46.自非:如果不是;除非是例: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三峡47.然而:这样却;但是;既然这样;那么①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寡人之于国也②然而成败易变;功业相反也..过秦论48.虽然:虽然如此;但;即使如此①虽然;吾自今年来;苍苍者或化而为白矣;动摇者或脱而落矣..祭十二郎文九复音虚词49、得以:能够例:五人亦得以加其土封;列其姓名于大堤之上五人墓碑记50、俄而:不久;一会儿例:俄而百千人大呼;百千儿哭;百千犬吠..口技51、而况:何况;况且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石钟山记52、何乃:何况是;岂只是;为什么竟例: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53、既而:随后;不久例: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五人墓碑记54、既……且……:又……又……例:既替余以蕙纕兮;又申之以揽茝..离骚55.可得:可以;可能例:今之乐犹古之乐也..曰:“可得闻与”庄暴见孟子56.可以: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①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寡人之于国也②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劝学57.乃尔:竟然如此;这样例:何其相似乃尔..58.且夫:再说;而且例: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殽函之固;自若也..过秦论59.是故:所以;因此例: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师说60.是以:所以;因此;因而例: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61.所谓:所说的;所认为例:①此所谓战胜于朝廷..邹忌讽齐王纳谏②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师说62.未尝:从来没有;不曾例:①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怀..兰亭集序②齐人未尝赂秦;终继五国迁灭;何哉..六国论63.谓……曰……:对……说;告诉……说;把……叫做……①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鸿门宴64.谓之:称他是;说他是;称为;叫做例:游褒禅山记王安石褒禅山亦谓之华山..游褒禅山记65.无何:没有多久;不久;一会儿例:无何;见宫殿数十所;碧瓦飞甍;始悟为山市..山市66.毋宁;无宁:宁肯;宁愿;莫不是;不是例:与使吾先死也;无宁汝先吾而死..与妻书67.无庸:不用;无须例:请姑无庸战..勾践灭吴68.无由:不可能;无法;无从例:无由会晤;不任区区向往之至答司马谏议书69.相与:互相;相互;彼此;同你;一起;共同;相处;相交①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兰亭集序②相与枕藉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赤壁赋70.一切:一律;一概;权宜;暂且例:既而风定天清;一切乌有;惟危楼一座;直接霄汉..山市71.所以:……的原因;之所以……;为什么……;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东西;是用来……的;用来……的地方;用来……的人事;靠它来……的①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②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兰亭集序72.以故:所以例: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而卒葬之;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褒禅山记73.以……故:因为……的缘故例:皆山水之奇者;以余故;咸以愚辱焉..愚溪诗序74.以……为……:认为……是……;把……当作……①齐曰:“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②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秋水75.以至于:一直到;结果例:一丝而累;以至于寸;累寸不已;遂成丈匹..乐羊子妻76.因而:据此而;借此而;因此;所以例:夜间闻子清歌;因而问及杜十娘怒沉百宝箱77.于是:对……;然后就;于是①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质于齐;齐兵乃出..触龙说赵太后78.……之谓也:叫做;就是;才算;这就叫做;就是;说的就是例:夫子之谓也..齐桓晋文之事79.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结果;终究;到……结局;到……时候①今三世以前;至于赵之为赵;赵主之子孙侯者;其继有在者乎..触龙说赵太后②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三、倒装句
倒装句语法公式: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定语)主语+[状语]谓语(补语)+(定语)宾语(补语)
主谓倒置
特殊句式
18
(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臵 格式:主+否定词(不、未、无、莫、毋、弗)+宾 (余、吾、尔、自、之、是)+动
典型例题
①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齐桓晋文之事》) 译文:这样还不能称王天下,没有这样的事。 ②时人莫之许。(《隆中对》) 译文:可当时的人并不赞许他(这么看)。 ③秦人不暇自哀。(《过秦论》) 译文:秦人来不及哀叹自己。 ④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 译文:邹忌不相信自己。
特殊句式 19
从上面的例句中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否定句中 宾语代词前臵,必须具备两个条件: 第一,宾语必须是代词; 第二,全句必须是否定句,即必须有否定副词 “不、未、毋(无)”等或表示否定的不定代词 “莫”。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否定词之后。
特殊句式
20
2.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臵 (1)宾语放在动词前面 格式:主+宾(谁、奚、胡、何、曷、安、恶、焉) +动 典型例题
练习: 1、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项的句式特点不相同的一 项是 答案: A A.吾属今为之虏也 B.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C.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D.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
解析: A项为被动句,“为”表被动。 B项副词“则”构成判断; C项“……者,……也”构成判断; D项“……者也”构成判断。
特殊句式 17
4、……者也 在句末连用语气词“者也”,表示加强肯定语气, 这时的“者”不表示停顿,只起称代作用,而且这种 判断句式在文言文中也比较常见。 例: 10、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战国策· 齐 策》) 11、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鸿门宴》) 12、宴婴,齐之喜辞者也。(《宴子使楚》) 5.无标志判断句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有的没有任何标志,直接由名 词对名词作出判断。 刘备天下枭雄。(《赤壁之战》)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在文言文中有时为了加强判断的语气,往往在动 词谓语前加副词“乃、必、亦、即、诚、皆、则”

文言文语法之特殊句式

文言文语法之特殊句式

(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 “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 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 +所+动词”。例如: ②茅屋为秋风所破(杜甫《茅屋为秋风所 破歌》) ③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司马迁《陈 涉世家》) ④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司马光《赤壁之 战》) ⑤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苏洵 《六国论》) ⑥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司马迁《鸿门 宴》)
D,中心词+而+定语+者式结构 例: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天下之大, 有几人欤?(《五人墓碑记》) 译:能不改变自己志节的做官人,……
E,中心词+数(量)词式结构 例: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译:一顿有时(就)吃掉一石的粮食。 例:铸以为金人十二。 译:用它铸成了十二个金人。
介词结构后置:
被动句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之间的关系 是被动关系,也就是说,主语是谓语动 词所表示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 不是主动者、实施者。被动句主要有两 大类型: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即借助 一些被动词来表示,二是无标志的被动 句,也叫意念被动句。
(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 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 者”。例如:王建禽于秦。(禽,通“擒”)
注意点: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 很相近,如:“冀君实或见怒也。”(《答司马 谏议书》)这里的“见”不表被动,它是放在动 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的客气说法,像现代汉 语中的“见谅”等就是此种用法。“生孩六月, 慈父见背。”(《陈情表》)其中的“见”不表 示被动,可以理解为“我”。还有,“君既若见 录,不久望君来。”《孔雀东南飞》“兰芝初还时, 府吏见丁宁”(同上)上面的两个“见”都相当 于代词“我”,指的是刘兰芝,后面都接动词。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1)此皆能乘王之醉昏,而求所欲于王者也。
这些都是能趁(乘着)大王您酒酣耳热(酒醉、不清醒)之时向您 索求自己所想要的(东西)的人。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柳宗元《小石潭 记》)
向小石潭的西南方望去,看到溪水像北斗星那样曲折,水流 像蛇那样蜿蜒前行,时隐时现。
4. 根据文章内容,用自己的话说说“客”与赵王谈话的用意是什 么。(2分)
c. 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促织》) d. 且将军大势可以拒操者,长江也 (《赤壁之战》) !动词担任的定语常常后置 ,名词则不后置!
2、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 后。
类别三:中心词+之+定语
a.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司马迁《鸿门宴》)
2、省略谓语
①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曹刿论战》) ②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
(3)省略宾语
a.投(之)以骨 (《狼》) b.君与(之)俱来 (《隆中对》)
(4)省略介词
如: a.林尽(于)水源 (《桃花源记》) b.急湍甚(于)箭。 c.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鸿门宴》)
b.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
!往往是形容词担任定语!
2、定语后置。 古汉语中有时为了突出修饰语,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 后。
类别四:中心词+定语
极少!
3、宾语前置。
类别一:否定句中 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
常见否定词:不、弗、未、非、否、无、莫 常见代词:余,吾,自,汝,尔,之
a.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b.时人莫之许也。(《三国志.诸葛亮传》) c.臣未之闻也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A、沛公安在?
B、大王来何操? C、此臣日夜切齿拊心也
C
D、籍何以至此?
下列句子句式与例句一致的一项是
例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A、是寡人之过也 B、燕王拜送于庭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C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D、夫晋,何厌之有
下列各项与“何厌之有“句式 不相同的一项是 A
A、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 兵革非不坚利也。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四)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宾语往往位于谓语后边,作为谓语 的施动对象。而在文言文中,在某些条件下,宾语往往提 到谓语之前,呈现宾语前置现象。这样的特殊情况一般有 三种:
1. 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置于动词前
例一: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肯顾我) 例二:古之人不余欺也 。(不欺余) 例三:时不我待。 (时不待我)
总 结 :
一、判断句
二、被动句 三、省略句
(一)定语后置 (二)宾语前置 (三)状语后置 (四)主谓倒装
四、倒装句
高考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一般指的是 文言文中不同于现代汉语表达习 惯的某些特殊的句式。主要有: 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和倒装 句等。下边我们举例加以说明:
一、判断句:
现代汉语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判断动词 “是”来表示判断的,但在古汉语里,“是”多作 代词用。因此,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古代汉语需要借 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一)用“乃、则、即、皆、必”等副词表示 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 ①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 ②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③梁将即楚将项燕。
兵势所逼迫。
三、省略句
(1)主语的省略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永州之野产异蛇,黑质而白章…… (2)谓语的省略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3)动词宾语的省略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

常见文言文特殊句式一、判断句:在古代汉语中,判断句一般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为谓语而表示判断的。

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判断表示停顿,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判断,形式为:“……者,……也”式。

这种判断句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例如:《齐谐》者,志怪者也;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2、主语后面用“者”,表示停顿,谓语后面不用“也”,形式为:“……者……”。

这种判断句式中的“者”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例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性曹。

3、主语后面不用“者”,谓语后面用“者也”表示判断,形式为:“……者也……”。

例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邹忌讽齐王纳谏》4、主语后面不用“者”,只在谓语后面用“也”,表示停顿,形式为:“……,……也”,在这种判断句中,“也”同样不译,翻译时只在主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例如:和氏璧,天下共传宝也。

5、“者”“也”都不用,形式为:“……,……”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只需在主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例如:刘备,天下枭雄。

6、用“为”表示判断,形式为:“……为……”。

例如:人为刀殂,我为鱼肉。

《鸿门宴》7、用“乃、即、则、皆、必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例如:(1)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2)此则云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8、用“是”做判断动词,文言文中也有,但出现较晚,并且少见。

例如:巨是凡人,偏在远郡。

《赤壁之战》总结:判断的谓语常是名词或名词短语。

二、被动句在古汉语中,主语是谓语所表示行为的被动者的句式叫被动句。

常见的被动有以下几种形式:1、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表示被动。

形式为:“谓语+于……”例如: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触龙说赵太后》2、在动词前面用“见”表示被动,构成“见+谓语”的,形式。

例如:举世混住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定 语
①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后 置 ②“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倒 装 句
宾 语
①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② 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谁、何、奚、曷、
前 胡、恶、安、焉等)
置 ③“之”或“是”作标志
④介宾结构宾语前置
状 语 “于”或”以“为标志 后 置
.
被动句
在古汉语中,被动句主要有两大类型: 一是有标志的被动句 ①见 /于/见…于
3. 状语后置 在现代汉语里, 介词结构常常放在 动词前作状语, 古代汉语里则往往置后
例: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标志: “于”或“以”+宾语
.
五亩之宅, 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寡人之于 国也》〈孟子〉
谨庠序之教, 申之以孝悌之义, 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 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未有之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 (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不知句读,不解惑”
疑问代词“谁”、“何”、“奚”、 “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 来何操? ’”“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 ’”大王来操何?
5.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大之四海
宾语前置
.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 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 “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 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硕鼠》: “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 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忌不信自”
介词宾语提前: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 语,组成介宾结构。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 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例如: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古汉语(主要是文言文)的特殊句式有:1、判断句(1)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

例如:此人力士。

(2)用“为”联系主语和谓语,表示判断。

例如:马超、韩遂尚在关西,为操后患。

(3)用“是”表判断。

例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巨是凡人,偏在远郡……;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4)用副词“非”“乃”“即”“则”等表判断。

对否定判断学生常易忽略,因此要特别注意。

例如:子非我,安知我不知鱼之乐?(你不是我,怎么知道我不知道鱼的快乐?)2、被动句古代汉语表被动的句式主要有四种:(1)用“于”表示被动关系。

用介词“于”引出行为的主动者,“于”放到动词后,它的形式是:“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王建禽于秦。

(齐王建被秦国活捉了。

禽,通擒)[简析]句中的“于”用在动词“禽”的后边,引出动作行为的主动者“秦”,表示被动。

“于”可译为“被”。

这种被动句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语“王建”是受动者。

二是句子里有表示被动的词“于”。

(2)用“见”来表示被动关系。

在动词前用“见”或又在动词后加“于”引进主动者。

它的形式是:“见+动词”或者“见+动词+于+主动者”。

虽欲强聒,终必不蒙见察。

(我虽然想再说一些,但考虑不一定被理解) 句中的“见”,用在动词“察”前,表示被动,“见察”,即“被察”之意。

臣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我担心被您欺骗而对不起赵国)(3)用“为”表示被动关系。

“为”放在动词前边引出行为的主动者,它的形式是:“为+主动者+动词”或者“为+主动者+所+动词”。

例如:①若背其言,臣死,妻子为戮,无益于君。

(如果背弃了他所说的话,我死了,妻子儿女也将被杀,对君王您也没有好处)②茅屋为秋风所破(草房被秋风吹坏了)(4)用“受”“被”“受……于”表示被动关系。

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

例如:①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被”用在动词前表被动。

②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与现代汉语比较而言,文言中存在以下几类特殊句式:1.判断句(包括肯定判断和否定判断)2.省略句3.被动句4.倒装句(主谓倒装、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5.固定格式。

在文言的翻译中要注意将其转化为现代汉语的正常语序。

一、判断句判断句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词组为谓语,对主语直接表示判断的句子。

在现代汉语里,一般是在主语和谓语之间用一个判断词“是”来联系。

如:“鲁迅是绍兴人。

”但也有不用判断词的。

如:“鲁迅,绍兴人。

”文言文中的判断句式通常是借助于虚词构成一定格式来表示的,主要表示法有以下几种:1.“……者,……也”格式。

“者”“也”都是语气词,“者”表提顿,“也”表肯定。

这是古汉语判断句的典型结构。

“者也”可以单用,可以双用,可以合用,也可以不用。

如:“刘备者,天下枭雄也。

”(“者也”双用)“刘备者,天下枭雄。

”或“刘备,天下枭雄也。

”(“者也”单用)“刘备,天下枭雄。

”(“者也”不用)“刘备,天下枭雄者也。

”(“者也”合用)2.“……是……”格式。

“是”在文言中表判断,这种情况比较少。

先秦中几无,汉以后出现。

如:“不知木兰是女郎。

”《木兰诗》“自言本是京城女。

”《琵琶行》“同是天涯沦落人。

”《琵琶行》3.动词“为”表判断。

“此为何若人?”(这是怎样的人?)《墨子》4.副词“乃”“即”“则”“皆”表判断。

“若事之不济,此乃天也。

”《赤壁之战》“吾翁即汝翁。

”(我刘邦的父亲就是你项羽的父亲。

)《汉书、项籍传》“此则岳阳楼之在观也。

”《岳阳楼记》“吾村十里皆平原。

”《冯婉贞》5.否定判断。

“人非生而知之者。

”《师说》“人非圣贤,孰能无过。

”以上是判断句常见的表示形式,译成现代汉语时,都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词“是”。

但是,在一些文言句子中,有的原来有“是”字,从表面上看,这个“是”字很像是判断词,其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它不是判断词,而是一个指示代词,复指前文内容,译为“这”“此”。

翻译时,有时要另加判断词“是”。

文言文特殊句式简析

文言文特殊句式简析

文言文特殊句式简析[相关知识梳理]古代汉语常见的特殊句式主要有四种,即判断句、被动句、倒装句、省略句。

一、判断句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加判断动词是”,但在古代汉语里,绝大多数情况下借助语气词来表示判断。

1. 主语后用者”字表示停顿,在谓语后用也”帮助判断,构成“,者,,,也” 式。

这种判断句式,是古汉语中表示判断的典型格式。

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陈涉世家》)有时省去者”,如: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

(〈〈桃花源记》)有时省去也”,如:柳敬亭者,扬州之泰州人本姓曹。

(〈〈柳敬亭传》)有时者”、也”都不用。

如:刘备天下枭雄。

(〈〈赤壁之战》)2. 用动词为”是”表示判断,即“,为(是),,'式。

如: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桃花源记》)6.用乃”即”贝尸皆”必”耳“'等副词表示肯定判断,用副词非”表示否定判断。

如: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世家》)又如: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二、被动句现在被动句常用被”来表示,文言文常用介词为”或亍”来表被动,偶尔也用见”或被”,而且它们的用法也各不相同。

1. 在动词前面加介词为”,构成为+动词”的形式。

如:吴广素爱人,士卒多为用者。

(〈〈陈涉世家》)有时用为”引进主动者,谓语前再加所”表被动,构成为,,所,,”式。

如:其印为予群从所得。

(〈〈活板》)为”的行为主动者有时可以不出现,或被承前省略,变为“,为所,,'的形式。

如:否者,若属且为所虏。

(〈〈鸿门宴》)2. 用介词于”放在动词后,并引出施动者。

如: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3. 用见”表示被动,或见”与亍”配合使用,或见”与被”对举使用。

如: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廉颇蔺相如列传》)4. 没有任何表示被动词语的被动句,这种被动句中没有出现任何被动词,这是一种意念上的被动句,可以根据上下文的意思补出。

文言文特殊句式

文言文特殊句式
3.王曰:“何为者也?” ( 干什么 )
4.微斯人,吾谁与归? (我能和谁一道呢 )
5.子将安之? ( 到哪里 )
.
介词结构后置(状语后置)
介词结构即介宾短语, 标志性词 语:“以”、“于”、“乎” 等。
在文言文中,介词结构作状语往往 都会置于谓语部分后。
.
什么是状语后置?翻译成现代汉语时应注 意什么?
3.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 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
4.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于长勺战

5.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 ( 于败军之际受任,于危难之间奉命 )
6.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 ( 于草庐之中三顾臣,以当世之事咨臣 )
.
主谓倒装(主语后说)
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 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 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 中,就把谓语提到主语前面。
6、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
宾前 + 介词结构后置
.
1.甚矣,汝之不惠
主谓倒装
2.惟利是图
宾语前置
3.尝射于家圃
介词结构后置
4.今子是之不察
宾语前置
5.孔子云: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
6.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定语后置
7.韩告急于齐 介词结构后置
8.何以战
宾语前置
.
句子成分省略是古今汉语常见的现 象,只是古汉语中更为多见。文言 文中常见的省略有以下几种:
.
古代汉语特殊句式 1、判断句 2、省略句 3、被动句
宾语前置句 定语后置句 4、倒装句 介词结构后置句(状语后置) 主语后说(主谓倒装) 5、固定句式
.
现代汉语的句子成分的顺序,一般为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3篇)

文言文特殊句式的类型(3篇)

第1篇一、判断句判断句是文言文中一种特殊的句式,用于表达判断、推理、推断等意义。

其特点是在句中用“是”、“为”、“乃”、“即”、“则”等判断词,将主语和谓语联系起来。

以下列举几种判断句类型:1. 主语+“是”、“为”、“乃”、“即”、“则”+谓语例如:孔子,圣人也。

2. 主语+谓语+“者”,表示强调例如:陈胜者,阳城人也。

3. 主语+谓语+“也”,表示肯定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也。

4. 主语+谓语+“非”,表示否定例如:子非鱼,安知鱼之乐?二、疑问句疑问句是文言文中一种特殊的句式,用于表达疑问、反问、感叹等语气。

其特点是在句末用“乎”、“哉”、“也”、“矣”等疑问语气词。

以下列举几种疑问句类型:1. 主语+谓语+“乎”例如:何故不告也?2. 主语+谓语+“哉”例如:天下谁人不识君?3. 主语+谓语+“也”例如:子路,善哉!4. 主语+谓语+“矣”例如:吾闻之矣,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

三、倒装句倒装句是文言文中一种特殊的句式,指主语、谓语、宾语等成分的顺序颠倒的句子。

以下列举几种倒装句类型:1. 宾语前置例如:吾欲之南海,何如?2. 状语后置例如:天下未尝一日安于危也。

3. 定语后置例如: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4. 谓语前置例如:夫战,勇气也。

四、省略句省略句是文言文中一种特殊的句式,指省略掉某些成分的句子。

以下列举几种省略句类型:1. 省略主语例如:子路,善哉!2. 省略谓语例如:吾闻之矣。

3. 省略宾语例如:孔子,圣人也。

4. 省略定语例如: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五、并列句并列句是文言文中一种特殊的句式,指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的句子并列组成的句子。

以下列举几种并列句类型:1. 主语并列例如:刘备、关羽、张飞,桃园结义。

2. 谓语并列例如: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3. 宾语并列例如: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4. 状语并列例如:春去也,花落也。

总之,文言文特殊句式丰富多样,是古代汉语语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代汉语的特殊句

古代汉语的特殊句


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 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 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 四、省略句 • 文言文特殊句式----省略句 所谓省略句,就是指在不影响 意思表达的前提下有意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句子。 无论是文言文还是现代汉语都有省略句。文言文中语言表 达更为简洁凝练,所以省略句出现得更加频繁。 • 翻译这种句子时,一条重要的原则就是“补”——补出省 略的成分。 • 常见的省略句有以下几种情况: • 1、省略主语 例: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廉颇蔺 相如列传》“伐齐”前面省略主语“廉颇” • 特别提醒:有时省略的主语不是同一对象,翻译这类句子 时,要注意把省略的不同主语都补出来,表意才不至于混 乱。例如:—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 便要还家。
• 2、“……,……也”表判断 • 例:和氏璧,天下所共传宝也。《廉颇蔺 相如列传》译:和氏璧,是天下人一起传 颂的宝贝。(和氏璧,是天下人公认的宝 贝) • 操虽托名汉相,其实(他的实际/真相)汉 贼也。《赤壁之战》译:曹操虽然自称汉 朝的丞相,其实骨子里却是一个想要夺取汉 家天下的贼。
• 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张衡传》 •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荀子•劝学》) • ——君子的本性不是不同于一般人,只是善于利用外 物罢了。 • 3、……者,……。 • 在主语后面用语气词 “者”表示停顿,在谓语不用 “也”,也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是”。不过,这种句式 比少。如: • 1.粟者,民之所种。(晁错《论贵粟疏》) • ——粮食是老百姓种的。 • 2.四人者,庐陵萧君圭君玉,长乐王回深父,余弟 安国平父,安上纯父。(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 ——同游的四个人,就是庐山陵的萧圭,字君玉;长 乐的王回,字深父;我的弟弟安国,字平父,安上,字纯 父。

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举例: 1.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3.驾捌龙之蜿蜿兮,载云旗之委蛇。
用“者”字结构将定语后置
举例: 1.马之千里者。 2.郑人有欲买履者。 3.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定语后置句
定语是用来限制或修 饰中心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 的,一般放在中心词的前面 ,这是古今汉语的共同规律 。但在文言文里,有时为了 强调和突出定语,把它放到 中心词的后面,这种语法现 象就称为定语后置。
被动句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 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 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 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 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文言文中的被动句一般 不用介词“被”来表示,而是借 用其它的词来表示。
用“见,见……于……”表被动
举例: 1.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2.臣诚见欺于王而负赵。 3.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省略介词
举例: 1.至则无所用,放之山下。 2.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
省略句
文言文在不影响表达 的情况下,经常省略某些成 分,在翻译的时候,要将省 略的部分补充出来。
被动句
被动句是指主语与谓语 之间的关系是被动关系,也就 是说,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示 的行为的被动者、受事者,而 不是主动者、实施者。
( C)
( B) ( C) ( C) ( C) ( A)
用“之”“是”作为宾语前置的标志
举例: 1.孔子云:“何陋之有?” 2.语曰:“唇亡则齿寒。”其斯之谓与? 3.唯利是图 4.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介词短语中宾语前置
举例: 1.项伯东向坐。 2.启乃淫溢康乐,野于饮食。 3.谚所谓“室于怒市于色”者,楚之谓也。
宾语前置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 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吾不能举全吴之地,十万之众,受制于人。《赤壁之战》
3.用“见”或“见……于……”表被动。
如: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庄子·秋水》
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 邱智
15
三、被动句
(三)无标志的被动句(根据句意判断)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岳阳楼记》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
《马说》
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
《愚公移山》
比至陈,车六七百乘,骑千余,卒数万人。 《陈涉世家》
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木兰诗》
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 邱智
20
四、倒装句之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通常介宾短语应该放置谓语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介宾短语放在谓语之后。
4. 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 是无礼。
5. 贤哉,回也 6. 屠惧,投以骨
12杞国有人有天地崩坠,身亡所寄 ,废寝食者 13.天,积气耳/地,积块耳
7. 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
14.日月星宿,亦积气中之有光耀者

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 邱智
23
“之”取消句子独立性
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 邱智
如: 管夷吾举于士。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报任安书》
帝感其诚。
《愚公移山》
狡兔死,走狗烹;飞鸟尽,良弓藏。 《资治通鉴》
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 邱智
16
四、倒装句
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 邱智
17
四、倒装句之宾语前置
1 . 疑 问 句 中 疑 问 代 词 作 宾 语 时 , 宾 语 前 置 。 疑 问 代 词 有 “ 何 、 谁 、 孰 、 胡 、 曷 ( h é) 、 安 、 恶(wū)、焉、奚”等。
如: 大王来何操? 《鸿门宴》
沛公安在? 《鸿门宴》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来自语前置。如: 忌不自信。
《邹忌讽齐王纳谏》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
时人莫之许也。《隆中对》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能屈伸,弗之怠。《送东阳马生序》
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 邱智
18
四、倒装句之宾语前置
3.反问句中经常把宾语提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在宾语和谓语动词之间要加“之”。 “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实在意义。
如: 何陋之有?
《陋室铭》
宋何罪之有? 《公输》
4.在介宾短语中,宾语放到介词前。(介宾倒置)
如: 何以战?
《曹刿论战》
微斯人,吾谁与归? 《岳阳楼记》
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 邱智
19
四、倒装句之定语后置
通常定语应该放置于中心词的前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如: 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24
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 邱智
21
四、倒装句之主谓倒装
1.通常谓语应该放置主语的后面,但文言语句中却有很多句子将谓语放在主
语之前。(极少出现,往往表达强烈的语气。)
如: 甚矣,汝之不惠! 《愚公移山》
贤哉,回也!
《论语·雍也》
2.诗句中为了平仄和押韵,常常出现主谓倒装
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西风卷帘)
荡胸生曾云(曾云生,荡胸)
9
二、省略句 (一) 在现代汉语中,经常会出现多个分句共同陈述一个主语的情况。称为“承前省略”。
如: 他沉默,深思,若有所悟。 中国人民推翻三座大山,建立了新中国。 他家院子里有一道低矮的篱笆,植着一丛翠竹,散养着些鸡鸭。
文言文中,承前省略和现代汉语中的是一样的。(很常见,因为和现在用法相同,不属于特殊句式)
古代汉语语法知识之 文言特殊句式
河北省刘淑贵名师工作室
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
邱智
什么叫文言特殊句式
文言特殊句式就是古代汉语中那些与现代汉语句式结 构不一致的句式。
2.常见文言特殊句式
常 判断句
见 文
省略句
言 特
被动句

句 式
宾语前置
倒装句 定语后置
介宾短语作状语后置
主谓倒装
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 邱智
如: 友人惭,下车引之。
《陈太丘与友期行》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狼》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 《咏雪》
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 邱智
10
二、省略句
(二) 特殊的省略句 1.省略主语
如: 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陈太丘与友期行》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
列传》 余犹记周公之被逮。《五人墓碑记》
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 邱智
14
三、被动句
(二)特定句式表被动
1.用“为”/“为……所……”或“……为(之)所……”表被动。
如: 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过秦论》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岂能为暴涨携之去?《河中石兽》
2.用“于”或“受……于……”表被动。
2
学习文言特殊句式的目的?
读懂文言文呗
例如:给下面的加线的句子断句。(2分)
时(吕)蒙与成当、宋定、徐顾屯次比近,三将死,子弟幼弱,权悉以 兵并蒙。蒙固辞,陈启顾等皆勤劳国事,子弟虽小,不可废也。书三上, 权乃听。蒙于是又为择师使辅导之其操心率如此。
所以: 1.理解词义需要借助文言文特殊句式。 2.理解文意需要了解文言文的特殊句式。 3.翻译句子需要明确文言文特殊句式。 4.断句需要用到文言文特殊句式。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史记·陈涉世家》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鸿门宴》
4.省略介词
如: 以河内守亚夫为将军,军(于)细柳。 今亡亦死,举大事亦死,等死,死(于)国可乎?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周亚夫军细柳》 《史记·陈涉世家》 《鸿门宴》
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 邱智
12
三、被动句
2. 吾闻二世不当立,当立着乃公子扶苏。 《史记·陈涉世家》
3. 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
《岳阳楼记》
4. 侍中侍郎郭攸之 、费祎 、 董允等,此皆良实。《出师表》
5. 人为刀俎,我为鱼肉。
《鸿门宴》
6. 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醉翁亭记》
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 邱智
8
二、省略句
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 邱智
这样的句子在古文中几乎到处都是。
如: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曹刿论战》
蒙辞以军中多务。
《孙权劝学》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醉翁亭记》
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岳阳楼记》
苛政猛于虎。
《礼记·檀弓下》
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 《卖油翁》
出(于)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求二石兽于水中。
《河中石兽》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 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
《陈涉世家》 《唐雎不辱使命》
《小石潭记》
《曹刿论战》 《鱼我所欲也》 《爱莲说》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史记·屈原列传》
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 邱智
7
一、判断句
(二) 特定词表判断(“即”“乃”“则”“皆”“为”“非”等词语)
1. 吕公女即吕后也,生孝惠帝、鲁元公主。 《汉书·高帝纪上》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 邱智
5
一、判断句
需要特别提醒大家:
如果这个句子没有主语时,“是”在句首,往往做主语(解释 为“这、这些”),而不作表判断的动词(是不是的“是”)。
如: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 邱智
13
三、被动句 (一) 在现代汉语中,经常用“被”来表示被动。
如: 敌人被打跑了。 每一个观看影片的观众都被他大无畏的英雄主义精神感动了。
文言文中,也有用“被”表示被动的。(不常见)
如: 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栗腹以十万之众五折於外,以万乘之国被围於赵。《史记·鲁仲连邹阳
2.省略谓语(比较少见)
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曹刿论战》
楚人一炬,可怜焦土。
《阿房宫赋》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论语》
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 邱智
11
二、省略句
(二) 特殊的省略句
3.省略宾语
如: 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 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竖子不足与(之)谋!
是马也,虽有千里之能……
《马说》
是谓大同。
《大道之行也》
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 邱智
6
一、判断句
(二) 特定句式表判断
……者,……也 陈涉者,阳城人也。 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


……者,……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

式 表 判
……,……也 夫战,勇气也。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

……,……者也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
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 邱智
3
一、判断句
石家庄市第八十一中学 邱智
4
一、判断句
(一)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用“是”表示判断。
如:
今天是星期三。
王明是科学家。
八十一中是长安区的一所初级中学。
文言文中,在少数地方也用到了“是”来表示判断。(这种是少数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