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传感器结构和工作原理
AF传感器结构和工作原理解析
![AF传感器结构和工作原理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a7a88f046bd97f192279e9c4.png)
图11 Four wire Type A/F 传感器 工作原理1
5. 四线型A/F 传感器工作原理
基本工作原理 进入排气检测室的排出气体,被扩散层控制在一定量, 因此,对氧化锆元件加载电压,当浓度低时将排气检测 的氧气吸到大气检测室,而在浓度高时从大气导入室吸 入到排气检测室内,这样就可以用排气检测室内的A/F 来得到理论空燃比。为了使排气检测室内保持理论空燃 比,加载电压后使氧气移动时,与排气A/F相对应的氧 气就会通过氧化锆元件。由于通过AFS+与AFS-间的电 流值与其氧气量是成比例的,因此通过测定电流,就可 以得到此时的排气的A/F。
On Board Diagnosis
汽车技术培训
AIR FUEL RATIO(A/F)传感器结构与功能 3. 两种 A/F 传感器
图6 四线型 A/F 传感器
现在本田车上所使用的A/F传感器有二种。 • 四线型 A/F 传感器(极限电流式) 这种A/F传感器的连结器处有四个接线头,其主要 用于L4车,从外观上看与氧传感器基本没有变化, 因此比较难以区分。 图7 五线型 A/F 传感器 • 五线型 A/F 传感器(泵氧式) 这种A/F传感器是:连接器的传感器侧有五个接线 头,在ECM/PC侧有七个接线头。在传感器侧的连 接器处有一个电阻(是制造时,用于识别个体差 异),主要用于V6车,它与Four wire Type 相比, 在浓度低一侧精度很高,因此价格也较贵。 图8 五线型 A/F 传感器 传感器连接器
Page-1 © 2006广州 Honda Motor Co., Ltd. – All Rights Reserved.
On Board Diagnosis
汽车技术培训
AIR FUEL RATIO(A/F)传感器结构与功能 图1 氧传感器的输出特性(转换特性) 1. 概述 以前氧传感器只可能检测到排出气体浓度高低。因此,就会出现如 图1所示的样子,就是以理论空燃比为界,反复出现浓度或高或低 的现象。这样的话,要使A/F能够不断保持在理论空燃比就显得非 常困难。 为了减少有害气体的排出量,近年来,我们引进了可以线性检测空 燃比的传感器,代替了以前使用的氧传感器,这就是Air Fuel Ratio (A/F) Sensor 。这种传感器不但能检测出排出气体的浓度高低, 同时也可以正确地检测出实际的空燃比状况。如图2,采用了这种 传感器,不但可以控制高精度的空燃比,同时可以大大地减少燃料 费用上升以及有害气体的排出。 目前所销售的本田车基本上都采用了这种A/F传感器。 如果参照S/M,就可以判断出哪辆车已经采用了A/F传感器,并且, 由于它不像氧传感器是采用电压,而是采用电流检测,因此根据 HDS数据清单,就可以识别出是否可以适用于对象车。 图3 A/F 传感器与氧传感器 O 2 传 感 器 输 出 浓度高 理论空燃比 浓度低 图2 五线型A/F传感器输出特性(线型特性) A/F 传 感 器 输 出 浓度高 理论空燃比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636afb9a84254b35eefd34aa.png)
C0
1A d
式中:ε1——介电常数。
(6-6)
当θ≠0时,则
C1
1 A1
d
C0
C0
(6-7)
可以看出,这种形式的传感器电容量C与角位移θ是成线性关
系的。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 结构
图6-6为圆柱式电容式位移传感器。在初始的位置(即 a=0) 时,动、定极板相互覆盖,此时电容量为
的条件相同。
上一页 返回
第三节 电容式传感器的测量电路
一、调频电路
调频测量电路把电容式传感器作为振荡器谐振回路的一部分。 当输入量导致电容量发生变化时,振荡器振荡频率就发生变 化,将频率的变化在鉴频中变换为振幅的变化,经过放大后 就可以用仪表指示或用记录仪器记录下来。
调频接收系统可以分直放式调频和外差式调频两种类型。外 差式调频线路比较复杂,但是性能远优于直放式调频电路。 其主要优点是选择性高,特性稳定,抗干扰性能强,灵敏度 高。
一般来说,差动式要比单组式的传感器好。差动式传感器不 但灵敏度高而且线性范围大,并且有较高的稳定性。
绝大多数电容式传感器可制成一极多板的形式。几层重叠板 组成的多片型电容传感器具有类似的单片电容器的(n-1) 倍电容量。多片型相当于一个大面积的单片电容传感器,但 是它能缩小尺寸。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上一页 下一页 返回
第一节 电容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 结构
二、变极距型电容式传感器
由式(6-1)可知,电容量C与极板距离d不是线性关系,而
是如图6-2所示的曲线关系。若电容器极板距离由初始值d0
缩小△d,极板距离分别为d0和d0—△d,其电容量分别为
C0和C1,即
闭环af马达的工作原理
![闭环af马达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7022e281fb91a37f111f18583d049649b660ed5.png)
闭环af马达的工作原理
闭环AF(Active Field)马达是一种精密的定位驱动装置,其工作原理基于电流控制。
闭环AF马达内部包含一个永磁体和一组线圈,通过控制线圈中电流的方向和大小,可以调节马达的输出功率和位置。
马达内部还配备了位置和速度传感器,用于监测马达当前的位置和速度。
传感器将收集到的信号反馈给控制器,以实现对电流的精确控制。
具体工作原理如下:
1. 电流控制:控制器根据所需的输出功率和位置要求,通过调节线圈中电流的大小和方向来控制马达的转动。
根据Fleming 左手法则,电流通过线圈时会产生一个磁场,与马达内部的永磁体相互作用,产生电磁力使得马达转动。
2. 位置反馈:马达内部的位置传感器会持续监测马达的转动位置,并将实时的位置信息反馈给控制器。
控制器根据实际位置与目标位置的差异,调整电流控制方式,使马达能够精确地达到目标位置。
3. 速度反馈:马达内部的速度传感器会监测马达的转动速度,并将实时速度信息反馈给控制器。
控制器通过比较实际速度与目标速度的差异,进一步调整电流控制方式,以确保马达能够稳定地达到目标速度。
通过不断反馈和控制,闭环AF马达能够实现高精度的定位和
运动控制,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机器人、医疗设备等领域。
AF摄像头工作模式原理
![AF摄像头工作模式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1d45ddb3a58da0116c1749d6.png)
AF摄像头工作模式原理AF(Auto Focus)自动对焦:自动对焦有两种方式,根据控制原理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
主动式自动对焦通过相机发射红外线,根据反射回来的射线信号确定被摄体的距离,再自动调节镜头,实现自动对焦。
被动式对焦有一点仿生学的味道,是分析物体的成像判断是否已经聚焦,比较精确,但技术复杂,成本高,而且在低照度条件下难以准确聚焦,多用于高档专业相机。
一些高智能相机还可以锁定运动的被摄体甚至眼控对焦。
有的手机平台上引出的GPIO口控制或者是Sensor中集成的AF算法,不需要单独使用MCU,有的手机平台是靠MCU集成AF算法,比如MTK的6228。
Sensor 的AF算法是在ISP(DSP)的fireware里面的,就是MCU.对于Sensor带有AF功能的一般通过I2C下命令就行了。
手机平台如果是采用IO口控制的话,软件必须有AF的算法,根据图像的清晰度通过IO口控制马达的驱动IC使VCM或者Step(步进电机)动作。
实际上和音圈的原理是一样的,首先对马达供给有低到高的直流电VCM的转子由低到高走完全程,在走的过程中使用IC读取SENSOR固定位置上的亮度数值并记录实时电流数值,到达顶端后在供给马达在sensor亮度值最高时的电压,用VC开发会比较快。
镜头直接就可以拧进VCM马达的镜头槽中的,在你给VCM 进行控制时可以有两种控制方式一种时PWm控制方式,还有的是IIC的控制方式,在控制信号输入到驱动芯片时,驱动信号便发出电流来驱动VCm马达,使VCm马达机构上下移动,所以就实现了自动对焦的目的。
基于DSP的自动对焦系统,自动对焦技术是计算机视觉和各类成像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国外AF技术已经非常普遍,照相机、摄像机、显微镜、内窥镜等成像系统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在我们国家这个方面应用比较少。
传统的自动对焦技术较多采用测距法,即通过测出物距,由镜头方程求出系统的像距或焦距,来调整系统使之处于准确对焦的状态。
霍尼韦尔电流传感器工作原理
![霍尼韦尔电流传感器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86abc02611a6f524ccbff121dd36a32d7375c7d1.png)
霍尼韦尔电流传感器工作原理
霍尼韦尔电流传感器是一种用于测量电流值的传感器。
其工作原理是利用霍尔效应来检测电流。
霍尔效应是指当电流通过一个垂直于电流方向的导线时,会在导线两侧产生一个电势差。
具体地,霍尼韦尔电流传感器通常由一个霍尔元件和一个磁场发生器组成。
磁场发生器会在电流导线周围产生一个弱磁场。
当电流通过导线时,会在导线周围产生一个磁场,这个磁场会影响到霍尔元件。
霍尔元件是一种带有金属板的半导体材料。
当该材料中的电子受到磁场影响时,会产生一个靠近导线的侧面电荷集体运动,而在另一侧面则会产生相同的数量的电子洞集体运动。
这种侧面移动会引发霍尔电势差的产生,即在材料的两个侧面之间会产生一个电压差。
通过测量霍尔电势差的大小,可以推算出导线上的电流值。
通常,霍尼韦尔电流传感器会将霍尔电势差转换成可测量的电压信号,以便进行进一步的处理和分析。
总之,霍尼韦尔电流传感器利用霍尔效应来测量电流值,通过测量霍尔电势差来推算出导线上的电流值。
这种传感器具有较高的精度和可靠性,在许多应用中被广泛使用。
传感器工作原理及种类
![传感器工作原理及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78e8c5bb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342365c.png)
传感器工作原理及种类传感器是用于感知环境中其中一种特定物理量或化学量的装置,它能将这些物理量或化学量转化为可测量或可观测的电信号、热信号、光信号等。
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环境监测等领域,是现代信息技术与自动化技术的基础设备。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主要有以下几种:1.电阻式传感器:利用物体或环境的特定物理量改变电阻的原理,如温度传感器、压力传感器。
2.电容式传感器:利用电容变化来测量物理量的变化,如湿度传感器。
3.压阻式传感器:利用物体压力改变电阻的原理,如力传感器。
4.半导体传感器:利用半导体材料特性和传感器结构来感知物理量或化学量的变化,如气体传感器。
5.光电传感器:利用光电效应将光能转化为电能来测量光强度或接收光信号,如光敏电阻、光敏二极管、光电导、光电效应场。
6.气体传感器:利用气体与传感器之间的物理或化学反应来检测气体浓度或特定成分,如CO2传感器、甲醛传感器。
7.液位传感器:利用液位的高度变化来检测容器内物质的液位或液体的压力变化。
8.加速度传感器:利用质量加速度与惯性或弹性元件之间的作用来检测物体的加速度变化。
传感器的种类相当广泛,常见的传感器包括:1.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物体的温度变化,常用的有热电偶、热电阻、半导体传感器等。
2.压力传感器:用于测量气体或液体的压力变化,常用的有电容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共振式传感器等。
3.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光的强度、光的频率、光的方向等,常用的有光敏电阻、光电二极管、光电导等。
4.湿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空气或物体的湿度变化,常用的有电容式传感器、电阻式传感器、共振式传感器等。
5.气体传感器:用于检测空气中的气体浓度或特定气体成分,常用的有半导体气体传感器、电化学气体传感器、红外气体传感器等。
6.加速度传感器:用于检测物体的加速度变化,常用的有压电式加速度传感器、微机械式加速度传感器等。
7.液位传感器:用于检测液体的液位变化,常用的有浮球液位传感器、电容式液位传感器、超声波液位传感器等。
传感器原理结构
![传感器原理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115ab4cba1116c175f0e7cd184254b35eefd1a97.png)
传感器原理结构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感知和测量物理量、化学量或者生物量的装置,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医疗、环境监测等领域。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多种多样,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传感器原理和结构。
一、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是通过测量物体受到的压力变化来检测和量化压力的传感器。
根据原理的不同,压力传感器可以分为电阻式压力传感器、压电式压力传感器、电容式压力传感器等。
电阻式压力传感器采用了电阻片成型材料,当受到压力作用时,电阻片的阻值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通过测量电阻值的变化,可以获得压力的大小。
压电式压力传感器利用了压电效应,当受到压力作用时,压电晶体会产生电荷。
通过检测电荷的变化,可以得到压力的大小。
电容式压力传感器则是利用了压力改变电容量的原理。
当受到压力时,电容器的电容量会发生变化。
通过测量电容的变化,可以计算出压力的数值。
二、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用来测量温度的传感器,常用于温度控制、环境监测等领域。
根据原理的不同,温度传感器可以分为热敏电阻、热电偶、热电阻等。
热敏电阻是利用温度对电阻值的影响来测量温度的。
一般情况下,随着温度的升高,电阻值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可以得到温度的数值。
热电偶则是利用温差产生电力的原理来测量温度的。
热电偶由两根不同材料的导线组成,当两端温度不同时,就会产生电力。
通过测量电力的大小,可以计算出温度的数值。
热电阻也是利用温度对电阻值的影响来测量温度的。
与热敏电阻不同的是,热电阻的电阻值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
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可以得到温度的数值。
三、光敏传感器光敏传感器是用来检测光线强度或者光的存在与否的传感器,广泛应用于光电自动控制、光通信等领域。
常见的光敏传感器有光敏电阻、光电二极管等。
光敏电阻是利用光照对电阻值的影响来检测光线强度的传感器。
在光照条件下,光敏电阻的电阻值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通过测量电阻的变化,可以获知光线的强弱。
光电二极管则是利用光照产生电流的原理来检测光的存在与否。
AF摄像头工作模式原理
![AF摄像头工作模式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5e484983bceb19e8b8f6baa1.png)
AF摄像头工作模式原理AF(Auto Focus)自动对焦:自动对焦有两种方式,根据控制原理分为主动式和被动式两种。
主动式自动对焦通过相机发射红外线,根据反射回来的射线信号确定被摄体的距离,再自动调节镜头,实现自动对焦。
被动式对焦有一点仿生学的味道,是分析物体的成像判断是否已经聚焦,比较精确,但技术复杂,成本高,而且在低照度条件下难以准确聚焦,多用于高档专业相机。
一些高智能相机还可以锁定运动的被摄体甚至眼控对焦。
有的手机平台上引出的GPIO口控制或者是Sensor中集成的AF算法,不需要单独使用MCU,有的手机平台是靠MCU集成AF算法,比如MTK的6228。
Sensor 的AF算法是在ISP(DSP)的fireware里面的,就是MCU.对于Sensor带有AF功能的一般通过I2C下命令就行了。
手机平台如果是采用IO口控制的话,软件必须有AF的算法,根据图像的清晰度通过IO口控制马达的驱动IC使VCM或者Step(步进电机)动作。
实际上和音圈的原理是一样的,首先对马达供给有低到高的直流电VCM的转子由低到高走完全程,在走的过程中使用IC读取SENSOR固定位置上的亮度数值并记录实时电流数值,到达顶端后在供给马达在sensor亮度值最高时的电压,用VC开发会比较快。
镜头直接就可以拧进VCM马达的镜头槽中的,在你给VCM 进行控制时可以有两种控制方式一种时PWm控制方式,还有的是IIC的控制方式,在控制信号输入到驱动芯片时,驱动信号便发出电流来驱动VCm马达,使VCm马达机构上下移动,所以就实现了自动对焦的目的。
基于DSP的自动对焦系统,自动对焦技术是计算机视觉和各类成像系统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国外AF技术已经非常普遍,照相机、摄像机、显微镜、内窥镜等成像系统中有着广泛的用途。
在我们国家这个方面应用比较少。
传统的自动对焦技术较多采用测距法,即通过测出物距,由镜头方程求出系统的像距或焦距,来调整系统使之处于准确对焦的状态。
电容感应式指纹传感器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
![电容感应式指纹传感器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https://img.taocdn.com/s3/m/313051ca6137ee06eff9184e.png)
电容感应式指纹传感器工作原理和性能分析交通运输1101 陈强 3110405027摘要:本文首先通过查找相关传感器历史资料,回顾了指纹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历史。
从发展早期,现如今和未来三个角度分别介绍了指纹传感器技术的原理,发展过程和未来前景。
与此同时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和技术论文,详细解释了指纹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着重介绍了目前几种现实生活中常见的传感器,如光学指纹传感器和半导体指纹传感器,在对两种传感器进行原理性剖析的基础上,通过列举现实生活中同型号不同产品的半导体指纹传感器,对传感器的主要性能参数进行对比研究,指出了它们的优缺点和应用情况。
最后,通过了解苹果公司最新发布的iPhone5s产品中新加入的指纹解锁技术,在阅读其专利图和技术使用说明的基础上,研究分析了实现该项功能所使用传感器的原理和技术细节,并对这一新鲜技术的未来产品中的运用做评估和预测。
1.引言:指纹是手指表面皮肤凸凹不平形成的纹路,由多种嵴状图形构成。
指纹特征即手指表面嵴和沟组成平滑纹理模式,其随机性很强。
研究表明:指纹特征具有唯一性、稳定性特点,据此可实现身份识别。
指纹表面积较小,且存在磨损,获取优质指纹图像较困难。
指纹传感器是获取指纹图像的专用器件,在自动指纹识别系统中起着关键作用。
本文回顾了指纹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历史,并介绍了目前几种常见的传感器,在进行原理性剖析的基础上,指出了它们的优缺点和应用情况。
1.1. 早期:早期的指纹图像采集主要运用油墨按印等物理方式,如果油墨及纸张质量有问题,或按压压力不均,或按压位置、方向差异,或手指损伤、变形等,都会导致采集的指纹图像质量不理想,进而影响该技术应用。
为克服物理方式的缺点,发展光学传感器、半导体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等对获取高质量指纹图像提供了良好的技术保障,具有很好实用价值。
同时,更先进的指纹图像传感器亦在研发,目的是获得足够的指纹细节,并使指纹图像达到较高分辨力,提高指纹识别准确性、可靠性。
传感器工作原理
![传感器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2bc9dc55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268fd71.png)
传感器工作原理
传感器是现代工业自动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常被用于实时监测和控制生产过程中的物理量。
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以描述为将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的过程。
这种电信号可以是电压、电流、电阻或电容等。
传感器通常由传感元件和信号处理电路两部分组成。
传感元件是传感器的核心部分,它能够将所监测的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
传感元件可以是热敏电阻、压力传感器、光电传感器、温度传感器等。
不同的传感器可以监测不同的物理量。
传感元件产生的电信号需要经过信号处理电路进行放大、调整等处理,使其能够被传输和识别。
信号处理电路包括滤波器、放大器、模数转换器等。
信号处理电路能够将传感元件产生的微弱电信号转换成数字信号,从而实现对物理量的准确监测和控制。
传感器应用广泛,例如在冶金、化工、机械制造等工业领域中被广泛使用。
传感器也被应用在智能家居、医疗设备、汽车等领域,实现对环境、人体等物理量的监测和控制。
总之,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将物理量转换为电信号的过程。
传感器的应用范围广泛,因此对其工作原理有一个清晰的理解非常重要。
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及应用实验
![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及应用实验](https://img.taocdn.com/s3/m/31534e378f9951e79b89680203d8ce2f00666530.png)
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及应用实验1. 传感器的定义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检测和感知外界信息并将其转换为可用电信号或其他形式信号的设备。
它通过感知物理量,如温度、压力、湿度、光线等,并将其转换为可供电子设备处理的电信号。
2. 传感器的结构原理传感器的结构原理可以根据其工作原理分为多种类型,如压力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光敏传感器等。
每种传感器都有特定的结构原理。
2.1 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是一种将物理量压力转换为电信号的传感器。
其结构原理主要包括弹簧、应变电阻和信号放大电路。
当物体施加在传感器上时,弹簧会受到压力变形,从而使应变电阻发生改变。
应变电阻的变化被传给信号放大电路,最终转换为电信号输出。
2.2 温度传感器温度传感器是一种测量物体温度的传感器。
常见的温度传感器包括热敏电阻、热电偶和红外线传感器等。
这些传感器通过测量物体的热量变化来检测温度。
热敏电阻和热电偶的原理是利用温度对电阻或电压的影响,红外线传感器则通过检测物体向周围环境辐射的红外线来测量温度。
2.3 光敏传感器光敏传感器是一种用来测量光线强度的传感器。
它可以检测光线的数量和强度,常用于自动控制、照明系统和光电子设备等领域。
光敏传感器的原理是基于半导体材料的光电效应。
当光线照射到光敏传感器上时,其电阻或电压会发生变化,从而测量光线的强度。
3. 传感器的应用实验传感器在各个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介绍几个传感器的应用实验:3.1 压力传感器应用实验实验材料:压力传感器、电压表、压力源实验步骤:1.将压力传感器连接到电路中,并与电压表相连。
2.设置压力源并将其与传感器连接。
3.施加不同的压力到传感器上,并观察电压表的读数。
4.记录不同压力下的电压读数,并绘制相应的压力-电压曲线。
3.2 温度传感器应用实验实验材料:温度传感器、温度计、热水源实验步骤:1.将温度传感器和温度计分别放置在热水中,并记录两者的温度。
2.提高或降低热水源的温度,并观察传感器和温度计的变化。
AF系统(数码相机)
![AF系统(数码相机)](https://img.taocdn.com/s3/m/03475e9a51e79b8968022631.png)
焦点检测和陷井对焦Nikon、Pentax和Olympus等几家公司在推出其AF单反机时,并没有完全改变原有的手动对焦卡口,只是在原卡口上进行改良,以适用于自动对焦。
这样就意味着原来的手动对焦镜头均能用于新型的AF 单反机上。
由于AF单反机的标准对焦屏是没有裂像的(只有一片刻着对焦框的毛玻璃),将手动对焦镜头用于AF 单反机时,就不能像手动对焦单反机那样利用裂像来检查对焦状态了。
此时可通过AF单反机的焦点检测(也称电子测距)装置来检查对焦状态。
在手动对焦时,手动调节镜头上的对焦环,照相机取景框的资料显示屏会显示出焦点的前后情况(焦前、焦后和合焦)和镜头应旋转的方向,当对焦准确时,一般会有一只绿色的亮点出现。
但要注意,还是由于AF检测模块的限制,如果手动对焦镜头的最大光圈比较小时,焦点检测装置是不能工作的。
一般要求手动对焦镜头的最大光圈至少为f/5.6以上。
AF单反机均有焦点检测装置,它实际就是1985年以前出现的"电子辅助对焦系统",同时也是自动对焦的附属产物。
不仅是卡口未改变的照相机如此,其他的照相机也都可以将AF镜头当成手动对焦镜头来使用,通过焦点检测装置来检查对焦状态。
在有些场合还是很有必要采用手动对焦的,如出外拍摄时,为了节省电池,可以将对焦方式置成手动,虽然麻烦些,但总比电池很快就用完了要强得多。
AF系统的另一个最为有用的附属产物是所谓的"陷井对焦"方式。
首次出现在Yashica 230AF上,实际上这种方式最早出现在Olympus于1982年随其OM-30单反机推出35~70/4自动对焦镜头上,只是230AF将这一方式作为相机机身的内置功能而已。
工作原理是这样的:切换至该方式时,拍摄者先预置镜头上的对焦距离,然后按住快门释放钮不放。
如果没有任何物体在焦点之内,快门是不能释放的;等到被摄对象一进入焦点(即投焦)时,快门立即释放。
如果能配合专用快门线使用,就更为方便了。
氧化锆式氧传感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氧化锆式氧传感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77fa0971e418964bcf84b9d528ea81c758f52e05.png)
氧化锆式氧传感器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氧化锆式氧传感器是一种常见的气体传感器,广泛用于氧气浓度检测、燃烧控制以及空气质量检测等领域。
本文将介绍氧化锆式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氧化锆式氧传感器的基本结构氧化锆式氧传感器的主要结构包括探头、氧离子传输管和阴、阳极。
其中,探头由氧化锆陶瓷和铂电极构成,氧离子传输管则是由硅酸盐陶瓷制成,阴、阳极则分别由金属银和金属铂构成。
工作原理首先,氧化锆作为氧离子的传输介质,其极性与氧离子一致,即氧离子在氧化锆中呈现出负电荷。
而在探头上,铂电极对氧气与氧化锆之间的氧离子的输送过程进行检测,通过检测,可以了解氧气的浓度。
简单来说,氧化锆式氧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使用氧化锆陶瓷充当离子传输介质,通过氧离子在氧化锆中的传输,等效于对氧气进行浓度检测。
在实际应用中,氧化锆式氧传感器需要使用电源进行驱动,并通过接收电极上的反馈信号来计算氧气的浓度,然后再输出结果。
同时,为了保证氧化锆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氧化锆式氧传感器还需要进行定期的校准和维护。
氧化锆式氧传感器的优点相较于其他氧气传感器,氧化锆式氧传感器具有许多优点,包括:•灵敏度高:氧化锆式氧传感器对氧气的检测灵敏度非常高,可以检测非常低的氧气浓度。
•反应快:氧化锆式氧传感器的反应速度快,可以在数秒内输出准确的检测结果。
•稳定可靠:氧化锆式氧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可以在长时间内稳定地工作。
•体积小:相较于其他氧气传感器,氧化锆式氧传感器体积更小,易于集成和使用。
结论氧化锆式氧传感器是一种常见的气体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快速反应、稳定可靠以及小体积等优点。
其工作原理基于氧离子在氧化锆中的传输过程,通过对氧气浓度的检测,可以在氧气浓度检测、燃烧控制以及空气质量检测等领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智能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
![智能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https://img.taocdn.com/s3/m/b0c222c9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fb9305c.png)
智能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智能传感器是一种能够检测和监测各种物理量和环境参数的电子元件。
它们的工作原理基于传感器材料对输入信号的响应特性,通过将被测量的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来输出信息。
智能传感器具有很多应用价值,如智能家居、智能健康、智能交通等领域,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利。
智能传感器一般由传感元件和信号转换电路两部分组成。
传感元件负责对被测量的物理量进行检测,并将检测到的信号转换成电信号进行输出。
信号转换电路则负责对传感元件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模数转换等处理,将信号转换成人们能够理解的信号,如数字信号、模拟信号等。
智能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步骤:1.传感元件:智能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基于传感元件对被测量的物理量的响应特性。
传感元件可以是一种半导体器件,如晶体管、场效应管、压阻传感器等,也可以是一种物理器件,如光电二极管、磁电传感器等。
不同类型的传感元件对物理量有不同的响应特性,如温度传感器、光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
2.信号转换电路:智能传感器输出的信号需要经过信号转换电路进行处理,才能变成人们能够理解的信号。
信号转换电路主要包括放大电路、滤波电路、模数转换电路等。
3.数据处理:信号转换电路将传感元件输出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模数转换等处理,以便于数字信号处理。
这样可以对信号进行增强、削弱、降噪等处理,以便于后续的信号处理和分析。
4.信号输出:信号转换电路将经过处理后的信号输出,以便于智能终端的识别和处理。
智能终端可以是智能手机、智能家居、智能汽车等,它们可以识别信号并做出相应的反应,如显示消息、控制设备等。
智能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各不相同,但它们都具有检测和监测物理量和环境参数的功能。
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智能传感器在各个领域的应用需求不断增加,如智能家居、智能健康、智能交通等,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带来了便利。
非接触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
![非接触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c1b6242b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65.png)
非接触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非接触式传感器是一种可以通过无需物理接触的方式来测量和检测目标物体的参数或状态的装置。
它们通常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医疗诊断、安全监测等领域。
本文将详细介绍非接触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并分点列出其几种常见的工作原理。
1. 电磁感应原理电磁感应原理是非接触式传感器常用的工作原理之一。
当目标物体通过装置附近时,电磁场会受到目标物体的影响而发生变化。
传感器可以通过测量这种变化来确定目标物体的位置、形状、速度等参数。
常见的例子包括电感传感器和磁场传感器。
2. 光电感应原理光电感应原理是另一种常见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工作原理。
在光电传感器中,光源和光敏元件通常被放置在传感器的两端。
当目标物体经过传感器时,目标物体与光线之间会发生遮挡或反射,从而改变光敏元件接收到的光信号强度。
通过测量这种强度变化,传感器可以识别目标物体的位置、颜色、形状等信息。
3. 超声波原理超声波原理也是非接触式传感器常用的工作原理之一。
传感器通过发射超声波脉冲并测量其返回时间来确定目标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距离。
这种原理常用于测量距离、高度、厚度等参数。
超声波传感器在工业测量和障碍物检测中广泛应用。
4. 电容感应原理电容感应原理是非接触式传感器中较为复杂的工作原理之一。
传感器会产生一个电场,并通过测量该电场的变化来检测目标物体的位置、形状等参数。
当目标物体靠近传感器时,电场会受到目标物体的干扰而发生变化。
电容传感器常用于触摸屏、近距离物体检测等应用。
5. 声波感应原理声波感应原理是一种基于目标物体与传感器之间的声音交互的非接触式传感器工作原理。
传感器通过发送声波,并通过测量目标物体反射回来的声波来确定目标物体的距离、形状等参数。
这种原理在汽车倒车雷达、声纳等应用中常见。
总结:非接触式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多种多样,本文介绍了其中几种常见的原理,包括电磁感应、光电感应、超声波、电容感应和声波感应等。
这些原理的应用领域广泛,从工业自动化到医疗诊断再到安全监测,非接触式传感器在现代社会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传感器工作原理及种类
![传感器工作原理及种类](https://img.taocdn.com/s3/m/793d2452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aaebb2f.png)
传感器工作原理及种类传感器是指能够将被测量的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或其他可以识别的形式,并能够对其进行处理和传输的装置。
它们在工业、农业、医疗、能源等领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详细介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和常见的传感器种类。
一、传感器的工作原理传感器的工作原理可以归纳为以下几种方式:1.压阻效应原理:利用被测量物理量对电阻的影响。
例如压力传感器、重量传感器等。
2.压电效应原理:利用被测量物理量对压电体的机械应变引起电荷分离的影响。
例如压力传感器、加速度传感器等。
3.电感效应原理:利用被测量物理量对线圈感应电势的影响。
例如温度传感器、湿度传感器等。
4.光电效应原理:通过光电元件(如光敏电阻、光电二极管)对光信号的检测来实现对其它信息的测量。
例如光照传感器、颜色传感器等。
5.磁电效应原理:利用被测量物理量对磁场的影响。
例如磁力传感器、地磁传感器等。
6.超声波原理:利用超声波在介质中传播的特性进行测量。
例如液位传感器、距离传感器等。
二、传感器的种类根据被测量的物理量不同,传感器可以分为以下几类:1.温度传感器:用于测量物体的温度,常见的有热电偶、热电阻、红外温度传感器等。
2.压力传感器:测量物体的压力,例如压力传感器、压电传感器等。
3.光传感器:用于测量光的强度、颜色和位置,例如光照传感器、光敏电阻、光电二极管等。
4.加速度传感器:测量物体的加速度和振动,广泛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和运动健康领域等。
5.湿度传感器:测量空气中的湿度,例如湿度传感器、露点传感器等。
6.触摸传感器:通过感应人体接触来触发信号,例如触摸屏、电容触摸传感器等。
7.气体传感器:用于测量空气中的气体浓度,例如气体传感器、CO2传感器等。
8.流量传感器:测量液体或气体的流量,例如流量传感器、涡轮流量传感器等。
总结:传感器是将被测量的物理量转换成电信号或其他可以识别的形式,并对其进行处理和传输的装置。
其工作原理有压阻效应、压电效应、电感效应、光电效应、磁电效应和超声波原理等。
说明变磁阻式电感传感器的主要组成和工作原理
![说明变磁阻式电感传感器的主要组成和工作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f1b320b80342a8956bec0975f46527d3240ca68e.png)
说明变磁阻式电感传感器的主要组成和
工作原理
变磁阻式电感传感器主要由线圈、铁芯和衔铁三部分组成。
铁芯和衔铁由导磁材料(如硅钢片或坡莫合金)制成,在铁芯和衔铁之间由气隙,气隙厚度为δ,传感器的运动部分与衔铁相连。
当衔铁移动时,气隙厚度δ发生改变,引起磁路中磁阻变化,从而导致电感线圈的电感值变化。
因此,只要能测出这种电感量的变化,就能确定衔铁位移量的大小和方向。
这种传感器的工作原理是基于磁阻的变化来引起电感的变化。
磁阻主要由气隙和铁芯、衔铁的尺寸决定。
当衔铁移动时,气隙厚度发生变化,导致磁路中的磁阻变化,进而引起电感的变化。
这个电感的变化可以通过测量电路转换为电压或电流的变化量输出,从而实现对衔铁位移的测量。
40af霍尔参数
![40af霍尔参数](https://img.taocdn.com/s3/m/4f53b9df80c758f5f61fb7360b4c2e3f572725ed.png)
40af霍尔参数40af霍尔参数是指一种磁敏传感器的型号,主要用于测量磁场强度和方向。
它采用霍尔效应原理,通过测量电流在磁场中的漂移速度来确定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该传感器具有高灵敏度、高精度、低功耗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工业自动化、汽车电子、航空航天等领域。
一、40af霍尔参数的基本原理40af霍尔参数是一种基于霍尔效应原理的传感器。
霍尔效应是指当一个导体带电流时,若将其放在垂直于电流方向的磁场中,则会在导体两侧产生一定大小和方向的电势差。
这种现象被称为霍尔效应。
40af霍尔参数利用了这种现象,在其内部设置了一个特殊结构的半导体材料,当外加磁场作用于该材料时,会引起载流子(如电子)在材料中运动,并在两侧产生电势差,通过测量这个电势差来确定磁场的强度和方向。
二、40af霍尔参数的主要特点1. 高灵敏度:40af霍尔参数具有高灵敏度,能够测量微弱的磁场信号,对于一些需要高精度磁场测量的应用领域非常适用。
2. 高精度:40af霍尔参数具有高精度,能够测量磁场方向和强度,并且测量结果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低功耗:40af霍尔参数采用了低功耗设计,能够在长时间工作中保持稳定性,并且不会对系统电源造成过大的负担。
4. 宽工作温度范围:40af霍尔参数能够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正常工作,适用于各种环境条件下的应用需求。
三、40af霍尔参数的应用领域1. 工业自动化:40af霍尔参数可以应用于工业自动化领域中,例如流量计、液位计、位置传感器等方面。
通过对物体周围磁场信号的测量来实现物体位置、运动状态等信息的获取。
2. 汽车电子:40af霍尔参数可以应用于汽车电子领域中,例如转向角传感器、刹车轮速传感器、发电机转速传感器等方面。
通过对车辆周围磁场信号的测量来实现车辆状态的监测和控制。
3. 航空航天:40af霍尔参数可以应用于航空航天领域中,例如导航仪、姿态传感器等方面。
通过对飞行器周围磁场信号的测量来实现飞行状态的监测和控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传感器电流(IL电流 mA) 0mA
由于氧化锆元件不会产生电动势,根据ECM/PCM对B向加载的电压,使 电流 氧气由排气侧向大气侧(B’)移动,强制性地使排气检测室的A/F达到 理论空燃比。氧化锆元件在特性上,不能使排气检测室内比理论空燃比的 图B Four wire Type A/F传感器的电流特性 浓度高(注1),即使再加大加载电压流过的电流也不会增加。(增加是 指向A方向流动的氧气)。这个称为极限电流,测定出这个时候的电流值 A/F=13 就可以得到A/F。
特性修正
传感器的电流特性是根据内部阻抗的变化而变化的。 因此,ECM/PCM从加载在A/F传感器上的电压与检 测出来的电流,以一定间隔来检测内部阻抗。 其内部阻抗与传感器的激活状态有关,也可以判断 出是否被激活。
AFS+ ,AFS-间的电压
Page-9 © 2006广州 Honda Motor Co., Ltd. – All Rights Reserved.
On Board Diagnosis
汽车技术培训
AIR FUEL RATIO(A/F)传感器结构与功能 3. 两种 A/F 传感器
图6 四线型 A/F 传感器
现在本田车上所使用的A/F传感器有二种。 • 四线型 A/F 传感器(极限电流式) 这种A/F传感器的连结器处有四个接线头,其主要 用于L4车,从外观上看与氧传感器基本没有变化, 因此比较难以区分。 图7 五线型 A/F 传感器 • 五线型 A/F 传感器(泵氧式) 这种A/F传感器是:连接器的传感器侧有五个接线 头,在ECM/PC侧有七个接线头。在传感器侧的连 接器处有一个电阻(是制造时,用于识别个体差 异),主要用于V6车,它与Four wire Type 相比, 在浓度低一侧精度很高,因此价格也较贵。 图8 五线型 A/F 传感器 传感器连接器
Page-4 © 2006广州 Honda Motor Co., Ltd. – All Rights Reserved.
On Board Diagnosis
汽车技术培训
AIR FUEL RATIO(A/F)传感器结构与功能 图9 四线型 A/F 传感器构造 4. 四线型 A/F 传感器结构
前端部分的构造如图9所示,在氧化锆元件与加热器之间设有一个排 出气体不能进入的大气导入室。氧化锆元件与扩散层之间有一个排 出气体检测室,这是为了限制扩散层通过的排气量。而在氧化锆元 件的大气侧与排气侧各有一个白金电极。 与氧传感器的主要不同就是扩散层,还有就是在ECM/PC传感器两 个电极上加载了电压。A/F就是通过流过电极间的电流值来进行判断。 这个电流值如图9所示,浓度高时为正值,浓度低时为负值。端子线 共有4根,分别是氧化锆元件二个电极上的2根,以及加热器的正负 极的2根。 图10 四线型 A/F传感器输出特性 A/F 传感器输出 观察此断面 大气检测室 加热器 扩大 排出气体 电流 AFS扩散层 排气检测室
观察此断面 扩大 排出气体 电流 AFS扩散层 排气检测室
电极AFS-
O2 AFS+
氧化锆元件 电极AFS+
Honda Motor Co., Ltd. – All Rights Reserved.
On Board Diagnosis
汽车技术培训
AIR FUEL RATIO(A/F)传感器结构与功能 图A 四线型A/F传感器的工作原理2 排出气体 四线型A/F 传感器详细的工作状况 浓度高的情况(混合气浓度高,氧离子少) 氧化锆元件会产生电动势,从而对A向加载电压。对与此相反方向的B则 是由ECM/PCM来稍加电压,形成电动势大,且朝向A的加压状态,所以 氧气由大气侧向排气侧(A’)移动。另外,由于从扩散层进入的排出气 体受到限制,与吸入的氧气反应,排气中的HC或CO也受到限制。由于这 些作用,排气检测室内的A/F在达到理论空燃比之前,氧气就一直在移动。 因此,氧化锆元件中是只流过为达到理论空燃比所必要的氧气,这时通过 检测电流就可以得到排出气体的A/F。 浓度低的情况(混合气浓度低,氧离子多) 扩散层 AFSA’ B’ AFS+ O2 B 电流 A
ECU
IL(HDS))
AFC
Rs
A/D k Vafo A/D Vafc
化学反应 图E所表示是发生了化学反应。 实际上是氧气作为2O2-流动于氧化锆元件内。
AFV
空然比传感器
图E
Four wire Type A/F传感器电极的化学反应
浓度高的区域
浓度低的区域
电动势
Page-10 © 2006广州 Honda Motor Co., Ltd. – All Rights Reserved.
A/F=14.6 A/F=18 0v A/F=23
注1:强制地使其达到浓度高时,在氧化锆元件中发产生逆电动势,即使 加大加载电压流动氧气的电压也不会增加。使电流变得不能流动。=极限 电流
AFS+ ,AFS-间的电压 Page-8 © 2006广州 Honda Motor Co., Ltd. – All Rights Reserved.
On Board Diagnosis
汽车技术培训
AIR FUEL RATIO(A/F)传感器结构与功能 IP Cell 负电极与VS Cell 的负电极都采用共同的接线 (VCENT)。 这种类型的A/F Sensor 为了使输出值的误差降到最小,在生产后要对每个传感器特性偏差进行全数检查,为了可以用ECM/PCM 来修正误差,针对其偏差量要在A/F传感器的连结器部位装配一个的电阻。因此连结器的传感器侧会有5根接线,而在ECM/PCM 侧有7根接线。
电极AFS-
0 mA AFS+
O2
氧化锆元件 电极AFS+
浓度高
理论空燃比 A/F=14.7
大气检测室
浓度低
Page-5 © 2006广州 Honda Motor Co., Ltd. – All Rights Reserved.
On Board Diagnosis
汽车技术培训
AIR FUEL RATIO(A/F)传感器结构与功能
图16五线型A/F传感器构造 3
IP
VCENT
VS
加热器+ 加热器LABEL电阻+ LABEL电阻-
Page-12 © 2006广州 Honda Motor Co., Ltd. – All Rights Reserved.
On Board Diagnosis
汽车技术培训
AIR FUEL RATIO(A/F)传感器结构与功能 7. 五线型 A/F传感器工作原理 此传感器主要是在如下所示的三个阶段工作 1) 大气导入室的氧气浓度要比排出气体检测室高。如果开 始VS元件与通常的氧传感器浓度一样,浓度高时,输 出1V左右电压,而浓度低时,则输出0V,如为完全理 论空燃比时则输出0.45V。总之,VS元件就是检测排气 检测室现在的浓度是高还是低。 如果可以从VS元件可以得到浓度高的电压(0.45V以 上),加载在IP元件上的电压就可能将氧气吸入到气体 检测室,使气体检测室的A/F达到理论空燃比。相反, 如果得到浓度低的电压(0.45V以下),利用IP元件将 氧气从气体检测室吸出,使气体检测室的A/F达到理论 空燃比。VS元件的电压在不是0.45V时就一直这样工作。 之后,为了使VS元件电压维持在0.45V,就要调整加载 在IP元件上的电压。 此时,可以利用检测流过IP元件的氧气量来检测A/F。 由于这个量也与流过IP元件的电流值是成比例的,这样 传感器就通过检测IP电流从而得到A/F值。 其特性如图16所示,由于是利用流过Vcent的电流来进 行检测,就可以检测出浓度高时的负电流,浓度底时的 正电流。 图17五线型 A/F传感器工作原理4
On Board Diagnosis
汽车技术培训
AIR FUEL RATIO(A/F)传感器结构与功能
四线型A/F传感器 追加信息 这种类型的传感器生产厂家是DENSO。(2006年到 现在) 图C 四线型A/F传感器的电流特性
传感器电流(IL电流mA) 0mA
A/F=13 A/F=14.6 A/F=18 0v A/F=23
On Board Diagnosis
汽车技术培训
AIR FUEL RATIO(A/F)传感器结构与功能 四线型A/F传感器测量 实际上电流值ILI不能直接用ECM/PCM来测量,要利用 并联电阻Rs来变换为电压,再将此电压增幅以及AD变换 来测定。 图D Four wire Type A/F传感器的等价回路
Page-1 © 2006广州 Honda Motor Co., Ltd. – All Rights Reserved.
On Board Diagnosis
汽车技术培训
AIR FUEL RATIO(A/F)传感器结构与功能 图1 氧传感器的输出特性(转换特性) 1. 概述 以前氧传感器只可能检测到排出气体浓度高低。因此,就会出现如 图1所示的样子,就是以理论空燃比为界,反复出现浓度或高或低 的现象。这样的话,要使A/F能够不断保持在理论空燃比就显得非 常困难。 为了减少有害气体的排出量,近年来,我们引进了可以线性检测空 燃比的传感器,代替了以前使用的氧传感器,这就是Air Fuel Ratio (A/F) Sensor 。这种传感器不但能检测出排出气体的浓度高低, 同时也可以正确地检测出实际的空燃比状况。如图2,采用了这种 传感器,不但可以控制高精度的空燃比,同时可以大大地减少燃料 费用上升以及有害气体的排出。 目前所销售的本田车基本上都采用了这种A/F传感器。 如果参照S/M,就可以判断出哪辆车已经采用了A/F传感器,并且, 由于它不像氧传感器是采用电压,而是采用电流检测,因此根据 HDS数据清单,就可以识别出是否可以适用于对象车。 图3 A/F 传感器与氧传感器 O 2 传 感 器 输 出 浓度高 理论空燃比 浓度低 图2 五线型A/F传感器输出特性(线型特性) A/F 传 感 器 输 出 浓度高 理论空燃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