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猪7个阶段的科学饲养管理
母猪饲养管理手册

母猪饲养管理手册第一章:母猪饲养环境管理一、饲养场地选择选择平整、干燥、通风和光照充足的场地,避免在低洼或易积水的地方饲养母猪,保证母猪的生长环境。
二、饲养圈舍建设1. 圈舍应具备防寒保暖、防风防雨、排水和通风良好的条件。
2. 圈舍内部要保持整洁,定期进行卫生消毒,防止疾病的传播。
3. 圈舍应根据母猪的生长阶段,设置合适的饲养空间和设施,保证母猪的舒适和安全。
第二章:母猪饲养饲料管理一、饲料配制根据母猪生长的不同阶段,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方,保证母猪的营养需求。
二、饲料投喂1. 定时定量投喂,避免过量或者不足造成浪费或者营养不良。
2. 注意饲料的新鲜度和卫生状况,避免给母猪带来细菌污染和消化问题。
第三章:母猪饲养健康管理一、定期体检1. 定期对母猪进行体温、体重、粪便等生理指标的检测,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2. 对母猪进行疫苗接种和驱虫,预防猪瘟、猪霍乱等常见疾病。
二、疾病防控1. 做好病死猪的处理和消毒工作,避免疾病的扩散。
2. 对发病的母猪及时进行隔离和治疗,确保疾病不影响整个饲养群体。
第四章:母猪繁殖管理一、选种选配选择优良的种猪进行配种,并控制母猪的配种次数和时间,保证繁殖的效果和母猪的身体健康。
二、妊娠期管理1. 对妊娠期的母猪进行科学的饲养,保证母猪和胎儿的健康。
2. 在母猪分娩前,准备好分娩间和产后护理的设施和工具,确保母猪的安全和顺利产下健康的仔猪。
第五章:母猪保健管理一、日常护理1. 定期为母猪清洗和梳理毛发,保证母猪的卫生和舒适。
2. 关注母猪的心理状态,避免母猪受到惊吓或者疲劳,确保母猪的身心健康。
二、饲养记录对母猪的饲养情况、健康状况、生长状况等进行详细的记录和分析,为饲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以上饲养管理手册,可以有效提高母猪的饲养效益,并确保母猪的健康和生长。
断奶后母猪饲养管理制度

断奶后母猪饲养管理制度一、背景介绍母猪断奶后即进入了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为了保证母猪在这一阶段的健康成长并获得更好的生产性能,饲养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因此,建立一套科学、合理的母猪断奶后饲养管理制度对于提高母猪的生产性能、改善生猪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二、饲养环境的保障1. 猪舍环境母猪断奶后需要一个安静、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的饲养环境。
饲养场要定期清理猪舍,保证猪舍内空气新鲜、无异味,避免猪舍湿度过高、通风不良等情况。
2. 猪栏设施母猪断奶后,需要一个干净、整洁、宽敞的猪栏,猪栏内要有足够的饲料槽、饮水设施和卫生间。
猪栏的设施要保持完好,避免猪栏内有尖角物或者易伤害猪的地方。
3. 温度控制母猪断奶后的环境温度要保持在15-25摄氏度之间,避免温度过高或者过低对母猪健康的影响。
同时,要根据季节变化适时调整温度,防止温度过冷或过热造成母猪压力过大。
三、饲料管理1. 饲料配制母猪断奶后的饲料需要根据母猪的生长发育需求进行合理配制,要保证饲料的全价、均衡和新鲜。
一般可采用玉米、豆粕、鱼粉等配制饲料,保证母猪的营养需求。
2. 饲料喂养母猪断奶后的饲料喂养需要按时定量,保证母猪的日常营养需求。
一般每天喂养2-3次,服用数量要根据母猪的生长发育情况适当调整。
3. 饮水管理饮水是母猪断奶后生长发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饲养场要保证母猪有充足的饮水来源,保持饮水器的清洁和水质的清洁。
四、健康管理1. 定期体检母猪断奶后需要进行定期的健康体检,包括体重、体温、粪便等指标的监测,以及对母猪进行疫苗接种和寄生虫控制。
2. 预防疫病母猪断奶后需要进行常规的疫病预防工作,保障母猪的健康成长。
如口蹄疫、猪瘟、猪霍乱等传染病的预防工作。
3. 疫苗接种针对母猪断奶后容易发生的疾病,要定期给母猪进行疫苗接种,保障母猪免受疾病的侵害。
五、行为管理1. 群体饲养母猪断奶后需要进行群体饲养,避免孤独造成的压力过大。
在群体饲养中,要做好猪群的管理工作,避免相互打架伤害。
常规母猪保健管理制度

常规母猪保健管理制度一、入栏前管理1. 选种:在选种阶段,应该选择健康、体质好的母猪,避免携带疾病或育肥不佳的母猪入栏。
2. 检疫:在母猪入栏前应对母猪进行常规检疫,确保母猪携带的疾病不会传染给整个繁殖群。
3. 消毒:对猪舍进行彻底的清洁消毒,确保母猪生活的环境干净卫生。
二、妊娠期管理1. 饲养管理:在母猪妊娠期间,应该提供充足的饲料,保证母猪的营养供给充足。
2. 定期检查:定期对母猪进行体检,确保母猪的身体状况良好。
3. 饲料管理:根据母猪的体重和妊娠阶段进行合理的饲料管理,避免体重过重或过轻对母猪的身体健康产生影响。
4. 疾病预防:定期注射预防疫苗,预防母猪在妊娠期间发生疾病。
5. 体重管理:监测母猪的体重变化,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饲养管理。
三、分娩期管理1. 分娩前准备:提前准备好分娩场所,保证母猪在分娩时有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
2. 分娩协助:如有必要,应该提供专业人员进行分娩协助,确保母猪和仔猪的安全。
3. 母猪产后护理:在母猪产后应该及时给予母猪适当的营养补充,保证母猪在产后恢复良好。
4. 仔猪护理:在仔猪出生后,应该加强对仔猪的护理,保证仔猪的健康生长。
四、哺乳期管理1. 饲养管理:在母猪哺乳期间,应该提供充足的饲料,保证母猪的乳汁质量和数量充足。
2. 疾病预防:定期注射预防疫苗,预防母猪和仔猪在哺乳期间发生疾病。
3. 体重管理:监测母猪和仔猪的体重变化,如果发现异常应及时调整饲养管理。
4. 哺乳管理:对母猪进行定期挤奶,确保母猪的乳汁持续供给。
五、断奶期管理1. 饲养管理:在仔猪断奶期间,应该提供适当的饲料,帮助仔猪顺利度过断奶期。
2. 分隔管理:在断奶期间,应该适时将母猪和仔猪进行分开管理,避免母猪哺乳期间对仔猪发生伤害。
3. 疾病预防:断奶期间应该加强仔猪的疫苗注射,预防仔猪在断奶期间发生疾病。
六、保健养护1. 定期驱虫:定期对母猪进行驱虫,预防内外寄生虫对母猪健康的影响。
2. 定期检疫:定期对母猪进行检疫,确保母猪的健康情况。
猪饲养标准七大类指标体系

猪饲养标准七大类指标体系主要包括:生长发育指标、营养需求指标、环境条件指标、饲料品质指标、饲养管理指标、疫病防控指标和肉质指标。
1. 生长发育指标:生长发育指标主要包括猪的体重、生长速度、饲料转化率等。
这些指标可以反映猪的生长发育状况,为饲养者提供调整饲养管理的依据。
例如,在育肥阶段,猪的日增重应达到500克以上,饲料转化率在3:1以下。
2. 营养需求指标:营养需求指标包括能量、蛋白质、脂肪、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成分。
猪在不同生长阶段、不同体重、不同生产目的下,对这些营养物质的需求量有所不同。
饲养者应根据猪的实际需求,合理搭配饲料,确保猪的营养均衡。
3. 环境条件指标:环境条件指标主要包括猪舍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光照等。
猪舍应保持适宜的温度(15-25℃)和湿度(60%-70%),空气质量应符合卫生标准,光照应充足。
良好的环境条件有利于猪的生长发育和健康。
4. 饲料品质指标:饲料品质指标包括饲料的口感、营养价值、安全性等。
饲料应具有良好的口感,营养价值要满足猪的营养需求,同时饲料中不应含有有害物质。
饲养者应根据猪的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饲料品牌和类型。
5. 饲养管理指标:饲养管理指标主要包括饲养方式、饲养密度、饲料投放量等。
饲养方式应根据猪的生长发育阶段和需求进行调整,如哺乳期母猪应采取自由采食的方式。
饲养密度要适中,避免拥挤,饲料投放量要根据猪的体重和生长速度进行调整。
6. 疫病防控指标:疫病防控指标包括疫苗接种、疫病监测、消毒措施等。
猪场应制定科学的疫苗接种计划,定期进行疫病监测,发现疫情要及时隔离治疗。
同时,猪舍应定期进行消毒,保持卫生。
7. 肉质指标:肉质指标主要包括肉色、肉质、口感等。
优质的猪肉色泽红润,肉质紧实,口感鲜美。
饲养者应根据市场需求,选择优良品种,提高肉质。
猪饲养标准七大类指标体系涵盖了猪生长发育、营养需求、环境条件、饲料品质、饲养管理、疫病防控和肉质等方面,为饲养者提供了科学的饲养依据。
母猪限饲

在母猪后备阶段及妊娠阶段限饲,是现代高产母猪实现高生产性能的关键技术之一。
限饲的目的一是给后备母猪足够的时间发育,二是提高胚胎着床率,三是控制体况,预防难产和提高哺乳期采食量。
后备母猪的饲养策略:75kg前自由采食,分阶段饲喂小猪料和中猪料。
至75kg时,适当限料,维持生长速度在600 -700g/d,保证母猪有充足的发育时间,使得体成熟与性成熟基本同步,在配种前2周短期优饲,保证有更多的排卵数。
妊娠母猪的饲养策略:妊娠早期(0-30天),限饲1.8kg左右,能量过高,影响孕酮分泌。
此期主要目标是关注胚胎早期成活率,因为有20-30%的胚胎在这个时期会死亡,占整个妊娠期死亡率80%,研究表明母猪配种后高采食量与胚胎死亡率有关。
妊娠中期(30-95天),限饲2-2.5kg,此期主要目标是关注母猪体况,严防母猪过肥。
妊娠后期(95-112天),优饲3-3.5kg,补喂生殖营养,壮仔,饲料营养主要供给胎儿,供胎不会导致母猪过肥。
此期主要目标是关注胎儿生长和母猪体质(母源免疫力),要增加饲喂量并采取提高母源免疫力的一系列措施。
妊娠后期112-114天减料至2kg/t,现在研究已经表明,产前1- 2天减料主要目的是让体储提前被活化,增强哺乳期母猪动员体储的能力。
对减少难产,尽快恢复产后食欲有帮助。
有些猪场把妊娠后期和哺乳期母猪体储消耗过大导致的妊娠母猪过瘦,放到妊娠期来弥补,这种管理思维是错误的。
诺丁汉大学的研究发现,当第一胎和第二胎的母猪妊娠期间的给料量高于1.93千克/天时,就会发生泌乳期采食量降低的现象,第二胎比第一胎更严重。
当妊娠期的采食量增加1千克/天时,泌乳期的采食量第一胎会减少1.48千克/天,第二胎则减少了2.21 千克/天。
所以,妊娠阶段饲喂量过高对母猪繁殖能力的提高是极其不利的。
妊娠母猪偏肥的后果:提高难产率,仔猪被压死的几率提高,降低泌乳期采食量,降低泌乳量,热应激敏感性提高。
但是,很多规模猪场在限饲的实际操作中存在一些误区,导致限饲的优势没有很好的发挥出来,而限饲带来的弊端却越发凸显:与繁殖性能、免疫功能的正常表达相关的营养物质的补给不足,以至于因限饲而缺乏生殖营养出现不发情,产仔数少;因限饲而肠道容积缩小出现便秘;因限饲而出现部分母猪体况偏瘦;母猪体质差,母源免疫力缺乏而影响仔猪的健康。
集团规模化猪场提高窝产仔数、健仔数的技术要点

5 时间管理 时间管理是整个养殖中最关键的指标,把握好时
间是创造生产效益最核心的指标,同时也是降低非生 产天数,减少生产成本的关键。提高窝产仔数和健仔 数,主要需要关注以下时间:
以压背静立作为母猪发情的主要鉴定依据,而 外阴粘液的表现主要作为后备猪只发情的辅助鉴定依 据。 2.4 刺激
五点刺激法:外阴、侧腹部、腰肩部、乳房、背 部刺激。 2.5 查情时间
每天固定的查情时间是更好地掌握猪群发情规律 的基础,也为把握配种时间提供了依据。
3 适时配种 适时配种是为精卵结合创造最佳的平台,在准确
67
பைடு நூலகம்
Practice 实践 生产
根据不同地区、品种、季节的饲料营养含 量的不同,猪群维持体况的营养需求、采 食的饲喂标准也不同,建立不同季节猪群 维持基本体况的饲料量是饲喂的关键,也 是节约饲料成本的关键。
表1 不同生理阶段母猪发情对应的配种时机
不同配种次数所在的天数
发情母猪阶段
第1次配种 第2次配种
4 妊娠饲养管理 妊娠饲养管理重点在于妊娠初期和饲喂调节两个
方面。妊娠初期是配种生产中的一个重要阶段,要求 减少母猪的应激和转群流动,尽量保证有安静、舒适 的环境确保胚胎更多、更均匀成功着床。在妊娠初期 7d内为保证受精卵良好健康成功的发育,饲喂量不能 过多;从7~30d要保证全群母猪体况在3~3.25分,真 正的饲喂制度和标准也在这个阶段。
第3次配种
断奶母猪发情(断奶当天为第1天)
第3天
第4天上午 第5天上午
断奶母猪饲养管理

断奶母猪饲养管理断奶是母猪养殖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确保猪仔健康成长的关键步骤。
断奶母猪饲养管理工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猪仔的生长发育和生产效益。
下面将从断奶时间、饲养环境、饲料管理和健康管理等方面介绍断奶母猪的饲养管理。
一、断奶时间的选择断奶时间是指将猪仔从母猪身边分离的时间点,一般在出生后20-30天左右进行。
选择合适的断奶时间,可以保证猪仔早日适应自主进食,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生长发育。
在断奶前的一周,可以逐渐减少母猪的哺乳次数,让猪仔适应离奶的过程。
二、饲养环境的营造断奶后,需要为猪仔提供一个干净、整洁、温暖的饲养环境。
饲舍内要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通风良好,避免潮湿和过度拥挤。
可以铺设干净的稻草或木屑作为床料,定期更换,保持干燥清洁。
此外,要做好饮水设施的清洁和消毒工作,保证猪仔的饮水安全。
三、饲料管理的重要性断奶后,猪仔需要逐渐过渡到固体饲料,因此饲料管理是非常重要的。
一方面,要选择适宜的断奶饲料,通常是添加了适量酪蛋白的料粉或颗粒饲料。
饲料要具有良好的食欲诱导性,易于消化吸收。
另一方面,要确保饲料的供应充足,每日分次供应,避免猪仔饥饿或过度饱食。
同时,饲料要保持新鲜,避免变质发霉。
四、健康管理的必要性断奶母猪的健康管理是保障猪仔健康成长的前提条件。
首先,要定期检查母猪的身体状况,及时发现和处理可能存在的疾病。
其次,要注意猪仔的消化道健康,定期给予益生菌等保健品,预防腹泻等疾病的发生。
此外,要做好疫苗接种工作,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对于有疾病的母猪,要及时隔离治疗,防止传染给猪仔。
五、断奶后的适应期管理断奶后的猪仔需要适应新的饲养方式和环境。
在这一阶段,要注意观察猪仔的食欲和精神状态,及时调整饲料的种类和喂养方法,保证猪仔的正常生长发育。
同时,要加强猪仔的运动锻炼,提高其机体免疫力和抵抗力。
在适应期管理中,还要注意防止猪仔之间的争抢和伤害,保持饲舍的整洁卫生,减少疾病的发生。
六、注重数据的记录和分析在断奶母猪饲养管理中,要注重数据的记录和分析。
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及饲养管理分析

妊娠母猪的营养需要及饲养管理分析随着农业的发展,养猪业也逐渐成为了一个重要的产业。
而母猪的妊娠期是养猪过程中最为关键的一个阶段,正确的营养和饲养管理对母猪的健康和产仔数量有着直接的影响。
本文将对妊娠母猪的营养需求和饲养管理进行分析,以期能为养猪生产提供一些有益的参考。
一、妊娠母猪的营养需求1. 蛋白质妊娠母猪对蛋白质的需求较高,特别是在妊娠后期,胎儿生长的需要会占据较大一部分蛋白质。
合理的蛋白质摄入是十分重要的。
一般来说,妊娠中期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为15%,妊娠后期则要增加到17-18%。
2. 能量妊娠母猪需要摄入较高的能量来支持孕期的正常生理活动和胎儿的生长发育。
饲料中应该含有高能量的成分,如玉米、麦麸等。
妊娠中期每日代谢能的需求量较为平稳,在1800-2000千卡之间,而到了妊娠后期则要增加到2000-2200千卡。
3. 矿物质和维生素妊娠母猪对矿物质和维生素的需求也有所增加,尤其是钙、磷、铁等矿物质和维生素A、D、E等。
这些微量元素对于胎儿的骨骼发育和母体的营养供应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因此在饲料中应该适当补充这些营养成分。
1. 合理的饲料配比针对妊娠期的母猪,应该制定合理的饲料配比,确保每日的蛋白质、能量、矿物质和维生素的供给量符合其需求。
不同阶段的妊娠母猪也需要有所区别,比如妊娠后期需要增加饲料供给,以满足胎儿生长的需要。
2. 舒适的生活环境母猪在妊娠期需要一个相对舒适的生活环境,包括干净的饮水、干燥的床铺和充足的活动空间。
这些都会影响母猪的情绪和身体状态,进而影响胎儿的健康。
3. 定期体检和护理妊娠母猪在妊娠期间需要定期进行体检和护理,以确保其身体状况良好。
特别是在妊娠后期,要密切关注母猪的食量、体重、行为等指标,以及观察有无产前征兆和并发症。
4. 合理的运动和运输母猪在妊娠期需要适当的运动和锻炼来保持身体的健康状态。
对于运输过程中的母猪也需要特别的关注和保护,以避免对胎儿和母体造成不必要的伤害。
母猪养成计划

母猪养成计划随着人们对食品安全和健康的关注度不断提高,有机养殖逐渐受到了广大消费者的青睐。
在这其中,母猪养殖作为农业领域的重要环节,也需要加强管理和培养。
本文将介绍一项名为“母猪养成计划”的养殖管理方案,旨在提高猪的养殖效益和品质。
第一章:环境准备为了保证母猪的健康生长,提前准备好一个舒适、干净、通风良好的养殖环境是非常重要的。
首先要确保养殖场具备充足的空间,每头猪至少有4~6平方米的活动空间。
其次,保持养殖场的卫生清洁,定期清理粪便并进行消毒工作,确保环境无臭味和病原菌。
最后,养殖场要保持合适的温度和湿度,避免极端天气对母猪的不利影响。
第二章:良种选育良种选育是母猪养成计划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
优秀的母猪品种能够带来更高的繁殖能力和优良的遗传基因,为养殖带来更大的效益。
在选择母猪的时候,应该考虑母猪的体型、生长速度、繁殖性能等因素,并确保母猪来自正规的种猪场或者养殖基地。
第三章:饲料管理合理的饲料管理是保证母猪健康生长的关键。
在母猪的不同生长阶段,需要提供不同种类和营养成分的饲料。
母猪在怀孕期间需要高蛋白、高纤维的饲料,以支持其胎儿的健康发育。
在产仔和哺乳期间,饲料要富含丰富的营养物质,以满足母猪和仔猪的需求。
同时,饲料要新鲜、洁净,避免出现霉变、变质等情况。
第四章:健康管理母猪的健康状况直接关系着养殖效益和猪肉的品质。
因此,健康管理是母猪养成计划中不可忽视的一环。
首先,进行定期的疾病防控工作,注重疫苗接种和疫病监测。
其次,定期对母猪进行体检,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处理。
此外,保持养殖场的清洁和干燥,减少病原微生物的滋生。
第五章:繁殖管理母猪的繁殖管理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的提高。
一方面,要注意母猪的配种时间和技术,选择合适的配种方法,确保母猪受胎成功。
另一方面,要根据母猪的生殖能力和生长情况,合理安排母猪的怀孕和产仔间隔时间,避免过早配种或者怀孕太久而影响母猪的健康。
第六章:市场销售母猪的市场销售是养殖环节的最后一步,也是养成计划的最终目标之一。
猪的养殖管理与健康养护

猪的养殖管理与健康养护猪的养殖是农业中重要的项目之一,猪肉是人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食品来源之一。
要保证猪的养殖质量与数量,必须进行科学的养殖管理与健康养护。
本文将从饲养环境、饲料管理、疾病预防等方面阐述猪的养殖管理与健康养护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一、饲养环境1.1 温度调节:猪的舒适温度一般在15℃至25℃之间。
低于15℃会导致猪的生长速度减慢,食欲下降,易受感染。
高于25℃则容易引起中暑,造成猪只死亡。
因此,在冬季要保持猪舍的温度不低于15℃,在夏季要采取通风降温措施,确保猪只的适宜生长环境。
1.2 猪舍清洁:猪舍的清洁与卫生是保证猪只健康的重要要素。
及时清理猪舍内的粪便、尿液,并保持猪舍的干燥清洁。
可使用简便的清理设备,如铲子、刷子等,定期进行清理消毒,减少猪只接触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机会。
二、饲料管理2.1 饲料选择与配方:合理的饲料选择和配方是保证猪只健康成长的关键。
猪只在不同年龄阶段对营养物质的需求不同,应根据猪只的生长阶段选择合适的饲料。
常见的猪饲料包括浓缩饲料、全价饲料和添加剂等。
在配方时应根据猪只的体重、性别、生长速度等因素进行科学搭配,以满足猪只的生长需求。
2.2 饲料投喂管理:合理的饲料投喂管理是保证猪只健康成长的重要环节。
应根据猪只的年龄和季节特点,合理安排饲料的投喂次数和投喂量。
饲料投喂要保持定点、定量、定时,避免浪费和过量投喂。
同时,饲料的质量也要注意,确保饲料无霉变、变质等情况。
三、疾病预防3.1 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猪只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
根据猪只所处的地域、季节等情况,选择适当的疫苗进行预防接种。
常见的猪病疫苗包括猪瘟病毒疫苗、猪蓝耳病疫苗等。
接种疫苗要遵循规范操作,确保疫苗的有效性。
3.2 环境卫生:保持猪舍的环境卫生对于防控猪病具有重要意义。
定期对猪舍进行清理,并消毒灭菌,杀灭病原体。
猪舍的通风、排水等设施要完善,确保猪只的生活环境清洁卫生。
3.3 疾病监测:定期对猪只进行疾病监测,及时发现疫情。
不同生长阶段猪的营养需求与饲喂要点

养殖与饲料2018年第8期摘要本文总结了猪在不同生长阶段的营养需求与饲喂要点,养猪场必须根据猪的生理特点和功能定位进行精细化饲养。
乳猪饲养时要注重教槽料的使用,以使其平稳断奶;保育猪饲养时要注意疾病的预防和逐步换料,将换料应激降至最低,必要时可考虑药物保健措施;育肥猪饲喂时要注重采食对体重的影响,另外在出栏前遵守药物的休药期,防止出现食品安全问题;母猪饲养时要分阶段给予不同的饲料,禁止饲喂霉变饲料,同时还要注重维生素以及青绿多汁饲料的供给。
关键词猪;营养需求;饲喂要点不同生长阶段猪的营养需求与饲喂要点薛军华1王苏建1周建东21.江苏省如东县双甸畜牧兽医站,江苏如东226404;2.江苏省如东县长沙畜牧兽医站,江苏如东226400养猪是一门科学,传统的观念认为养猪就是喂猪,这种观念是错误的,因为在不同的养殖模式条件下,最终形成的经济效益不同。
为了满足集约化养殖需求,最大程度发挥猪的生长潜能,下面笔者就不同生长阶段猪的营养需求和饲喂要点与大家进行交流。
1乳猪的营养需求及饲喂要点1)营养需求。
猪从一出生便离开母体,不再需要通过胎盘摄取营养,转而通过母乳,营养成分也基本都是通过母乳摄取而来。
母乳由于完全来自于分娩母猪的母体,不但营养价值高,乳汁中各种营养成分的配比科学合理,且进入仔猪肠道后容易吸收,不会发生过敏及胃肠道不适应的情况。
传统的养殖,哺乳期一般在2个月以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养殖水平的提高,加上猪场追求养殖效益最大化,现在大部分都是提前断奶,早的会在20d 左右断,晚的也是在30d 左右。
期间为了最大程度防止断奶应激,在7~10d 时可使用教槽料进行补饲,让胃肠道有个识料过程。
因此,哺乳期间的乳猪营养来源有2种,绝大部分来源于母乳,少部分来源于教槽料。
2)饲喂要点。
哺乳期以各个系统的发育和成熟为主,体格变化不大,营养主要以蛋白、脂类物质和维持量的碳水化合物为主。
由于绝大部分营养来源于母乳,故一定要加强母猪的饲喂管理。
生猪养殖周期

生猪养殖周期生猪养殖是农业中重要的一个分支,对于满足人类的食品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生猪养殖周期是进行养殖管理和计划的基础,本文将就生猪养殖周期进行详细介绍。
一、种猪选育种猪的选育是生猪养殖的第一步,优质的种猪能够传递良好的遗传基因,提高繁殖性能和抗病能力。
通常,种猪选育从早期的品种选择开始,随后进行公母猪的配对交配,留下优秀后代用于后续繁殖。
二、妊娠期生猪的妊娠期平均为114天左右。
在这段时间内,母猪需要接受良好的饲养管理,确保获得足够的营养和合适的环境温度。
妊娠期间,母猪会逐渐增重,腹部也会明显膨胀。
三、分娩期分娩期是生猪养殖周期中关键的一部分,也是繁殖效果的重要评价指标之一。
母猪通常在妊娠期末期进入分娩阶段,当出现产前症状如排尿增多、食欲减退等时,表明即将分娩。
分娩过程中,需保持产房的清洁和温暖,以确保生产过程的顺利进行。
四、断奶期断奶期是指仔猪完全断掉母乳喂养,开始逐渐转向固体饲料的阶段。
断奶通常在出生后3到4周进行,因个体差异和饲养管理的不同,可适当灵活调整。
在断奶前后,需要注意仔猪的饲养环境和饲料转换,以促进它们适应新的饲养方式。
五、育肥期育肥期是生猪生长的最后一个阶段,也是将生猪养殖转向市场销售的关键时期。
在育肥期间,需要注意给予足够的高能饲料,以促进肌肉和脂肪的快速积累。
同时,环境的舒适和卫生也对育肥期的生猪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六、屠宰和销售生猪达到出栏体重后,即可进行屠宰和销售。
屠宰过程要符合卫生标准和相关法律法规,确保生猪肉的质量和安全。
随着养殖技术的进步,现代的生猪养殖已经能够实现规模化和精细化的养殖管理,提高产品质量和经济效益。
综上所述,生猪养殖周期包括种猪选育、妊娠期、分娩期、断奶期、育肥期以及屠宰和销售等阶段。
了解和掌握生猪养殖周期对于做好养殖管理和计划具有重要意义,能够提高繁殖效果和经济效益。
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母猪批次化生产的技术与管理要点

母猪批次化生产的技术与管理要点
一、技术要点:
1.系统合理的繁殖管理:通过挑选良种母猪,保证繁殖的优质猪苗,
同时要进行科学配种、合理控制产后恢复期,提高母猪的产仔数和存栏率。
2.营养管理的科学化:母猪在繁殖期、断奶期和哺乳期的饲料需求不同,需根据不同阶段的营养需求,合理配置饲料配方,提供充足的营养,
保证母猪的生产性能。
3.环境条件的改善:提供适宜的温度、湿度、通风等环境条件,保持
舒适的饲养环境,减轻母猪的应激反应,提高母猪的生产能力。
4.疾病防控:加强疫病防控措施,定期做好疫苗接种、驱虫、消毒等
工作,以减少疾病的发生,提高仔猪的存活率。
二、管理要点:
1.分区管理:母猪批次化生产需要将母猪分组管理,按照繁殖期、断
奶期等不同阶段划分猪舍,以实现针对性的管理和照顾,减少交叉感染和
应激反应。
2.数据记录与分析:建立完善的数据统计系统,记录母猪的配种、产仔、存栏等数据,定期进行数据分析,掌握猪群的生产情况,及时采取措
施进行调整和改进。
3.配种管理:根据母猪的繁殖能力、产仔情况、遗传背景等因素,合
理安排母猪的配种,提高后代的良种比例,进一步提高猪场的繁殖效益。
4.制定科学的养殖计划:根据猪场的规模、资源情况等因素,制定科学的养殖计划,包括猪舍的建设规划、饲料供给计划、疫苗接种计划等,保证养猪过程的协调有序。
综上所述,母猪批次化生产的技术要点包括合理的繁殖管理、科学的营养管理、良好的环境条件和疾病防控措施;管理要点包括分区管理、数据记录与分析、配种管理以及制定科学的养殖计划等。
只有兼顾技术和管理,才能实现母猪批次化生产的高效、规模化和经济效益最大化。
母猪养成计划

母猪养成计划第一篇:母猪养殖的现状与发展前景母猪是猪场中重要的力量,在猪肉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在当前国内的养殖市场上,母猪养殖已经成为了一个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的领域。
但在母猪养殖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如病害频发、养殖成本高、技术要求高等问题,这阻碍了母猪养殖的发展。
本文将探讨母猪养殖的现状和发展前景,希望能对广大养殖者有所帮助。
目前国内养殖市场上,养殖母猪主要是以生猪养殖企业、农户和规模养殖户为主,其中农户的养殖规模较小,且专业化程度较低。
而随着国家的鼓励政策和养殖技术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农户开始把母猪养殖作为一项事业,并且不断加强养殖技术的学习,使得养殖技术日益提高。
母猪养殖的前景广阔,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母猪养殖有一定的市场需求,人们对猪肉的需求很高,因此,母猪养殖一直都是有市场的。
其次,国家对猪肉养殖的鼓励政策和支持力度不断加大,这对于母猪养殖的发展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
另外,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母猪的养殖技术也在不断完善,这将为母猪养殖提供更好的技术保障和更广的发展空间。
母猪养殖也存在很多问题,例如在养殖过程中可能会遇到病害的问题,养殖成本也比较高,还需要养殖者具备一定的技术和管理能力。
但是随着养殖技术不断提高,这些问题也将逐渐得到解决。
信息共享和经验交流也将促进养殖行业的不断发展,为母猪养殖提供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和更好的发展前景。
第二篇:母猪的养殖技术与管理母猪是猪场上很重要的养殖动物,其养殖技术与管理是养殖业成功的关键。
母猪的养殖技术包括母猪的选择、养殖环境的建立、天气的控制、病害的治疗等方面。
母猪养殖过程中的品种选择、饲料供应、疫病防治、空气流通以及进出口管理等环节也是母猪养殖成功的重要方面。
下面将从母猪养殖的不同阶段、饲料供应和管理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进行讲解。
母猪的不同阶段养殖技术和管理母猪的养殖过程中大约可以分为3个阶段:发情期、怀孕期和产后哺乳期。
在这3个阶段中,母猪的养殖技术和管理也有所不同。
猪的饲养与管理中的喂养方法与频率

猪的饲养与管理中的喂养方法与频率猪是一种常见的畜牧动物,其饲养和管理需要特定的方法和频率。
正确的喂养方法和适当的喂养频率对于猪的生长和健康至关重要。
本文将介绍猪的饲养与管理中的喂养方法与频率。
一、喂养方法1. 饲料配制:猪的饲料应包含适量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营养物质。
饲料可以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进行配制,确保其获得充足的营养。
2. 定时供应:猪在成长期需要定时供应饲料。
一般情况下,成年猪每天喂食两次,早晨和下午各一次。
幼仔猪需要更频繁地喂食,每天可能需要喂食3-4次,以满足其生长需求。
3. 自由饮水:猪需要随时饮水,因此饮水设施应保持畅通并提供清洁的水源。
水的质量和供水的温度也需注意,以确保猪的正常饮水量和健康。
4. 合理饮食量:猪的饲料量应根据其生长阶段和体重进行合理控制。
饲养者可以根据猪的活动情况、食欲和体态等来评估其饥饱程度,并适量调整饲料供应量。
二、喂养频率1. 成年猪:成年猪一般每天喂食两次,早晨和下午各一次。
喂食时间应固定,以便让猪在规定的时间内进食。
每次喂食的时间间隔不宜过长,一般为8-12小时。
2. 幼仔猪:幼仔猪较为活跃,生长迅速,因此需要更频繁地喂食。
幼仔猪每天喂食3-4次,每次喂食的时间间隔约为4-6小时。
幼仔猪的饲料需保持柔软易消化,以满足其生长发育的需要。
3. 其他特殊情况:对于怀孕的母猪和育肥猪,饲养者需要根据其生理状态和体重进行特殊的饲养安排。
母猪在怀孕期需要适当增加饲料供应量,以满足胎儿的生长需要;而育肥猪需要控制饲料供应量,以防止其过度肥胖。
总结:在猪的饲养与管理中,喂养方法和频率是至关重要的。
适当的喂养方法和合理的喂养频率可以确保猪获得充足的营养,促进其正常生长和健康发育。
饲养者应根据猪的不同生长阶段、体重和特殊情况来制定相应的喂养计划,以提供个性化的饲养与管理。
通过科学的喂养方法和正确的喂养频率,可以提高猪的生产性能和养殖效益。
猪的饲养管理猪饲养管理的技术

猪的饲养管理猪饲养管理的技术(1)一贯育肥法将肉猪整个饲养期分成两个阶段,即前期20~60千克,后期60~100千克;或分成三个阶段,即前期20~35千克,中期35~60千克,后期60~100千克。
各期采用不同营养水平和饲喂技术,但整个饲养期始终采用较高的营养水平,而在后期采用限量饲喂或降低日粮能量浓度方法,可达到增重速度快,饲养期短,肉猪等级高,出栏率高和经济效益好的目的。
(2)肉猪原窝饲养(3)饲料调制和饲喂科学地调制饲料和饲喂,对提高肉猪的增重速度和饲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有着重要意义.①饲料调制:饲料调制原则是增强适口性,提高饲料转化效率。
②饲喂方法:自由采食与限量饲喂两种饲喂方法,前者日增重高,背膘较厚;后者饲料转化效率高,背膘较薄。
为了追求高的日增重用自由采食方法最好,为了获得瘦肉率较高的胴体采用限量饲喂方法最优。
如果肉猪为三元杂交猪或杂优猪,采用自由采食法,日粮稍加调整则也可以获得高的日增重和优等级胴体。
肉猪前期采用自由采食,后期限制能量饲料饲喂量,则全期日增重高,胴体脂肪也不会沉积太多。
限量饲喂方法的饲喂次数,应按饲料形态,日粮中营养物质的浓度,以及肉猪的年龄和体重而定。
在小猪阶段,日喂次数可适当增加,以后逐渐减少。
一般前期日喂4次,中期3次,后期以2次为宜。
(4)供给充足清洁的饮水肉猪的饮水量随体重、环境温度、日粮性质和采食量等而变化,一般在冬季,肉猪饮水量约为采食风干饲料量的2~3倍或体重的10%左右;春秋季约为4倍或16%左右;夏季约为5倍或23%左右。
饮水的设备以自动饮水器最佳。
(5)调教①限量饲喂要防止强夺弱食:当调入肉猪时,要注意所有猪都能均匀采食,除了要有足够长度的食槽外,对喜争食的猪要勤赶,使不敢采食的猪能得到采食,帮助建立群居秩序,分开排列,同时采食。
②采食、睡觉、排便三角定位,保持猪栏干燥清洁:通常运用守候、勤赶、积粪、垫草等方法单独或几种同时使用进行调教。
例如:当小肉猪调入新猪栏时,已消毒好的猪床铺上少量垫草,食槽放人饲料,并在指定排便处堆放少量粪便,然后将小肉猪赶人新猪栏。
母猪六阶段科学饲喂法

产子期
产前2天至产后3天
微生物发酵泌乳母猪配合饲料
限料饲喂
日采食量2.5斤/头,总用量15斤左右/头
这一阶段是母猪产前产后的关键时期,为使母猪临产前排空肠道宿便,便以母猪分娩,以与预防如放羊的发生,应实行限料饲喂,临产前2天内喂料不超过3斤,分娩第2天喂料3斤,以后每天增加1斤,第6天后自由采食。
饲喂阶段
饲喂时间
饲喂品种
饲喂方式
饲养用量
注意事项
断奶
至配种期
仔猪28日断奶至配种约7天内
微生物发酵泌乳母猪配合饲料
自由采食短期优饲
日采食量5-7斤/头,总用量45斤左右
这一阶段饲养管理的优劣关系到母猪“断奶发情的时间间隔”。
让母猪尽量可能地多采食有助于母猪发情,提高排卵数和卵子质量。
母猪断奶后10天仍不发情,应改为限制采食,防止母猪太肥而影响发情。
母猪
哺乳期
产后6天至28日断龄奶
微生物发酵泌乳母猪配合饲料
限பைடு நூலகம்饲喂
采食量=5斤+0.6N(“N”表示仔猪头数)
这一阶段要限度提高母乳的分泌量和母乳品质以提高仔猪窝增重,尽可能减少母猪哺乳期失重,缩短断奶发情间隔,提高下一繁殖周期的排卵数。母猪对能量的需求加大,增加哺乳期采食量是母猪饲喂方案中重要的方面。
配种
着床期
配种至怀孕21天
微生物发酵妊娠母猪配合饲料
限料饲喂
日采食量3-4斤/头,总用量80斤左右/头
这一阶段关系到受精乱的着床和胚胎存活。
经产母猪按体情况进行饲喂,一般日喂料不要超过4斤,饲喂过程会影响受精卵的着床和胚胎的存活率。
头胎母猪在配钟后最初72小时内饲喂3-4斤,若高水平饲喂(>5斤/天)会降低孕酮的水平从而提高胚胎的死亡率。
猪各个阶段的饲养标准方法

猪各个阶段的饲养标准方法猪是常见的牲畜之一,那么你们知道猪的饲养标准吗?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猪各个阶段的饲养标准,一起来看看。
猪各个阶段的饲养标准饲养标准是根据猪的不同品种、性别、体重、生产目的和水平,结合生产实践中积累的经验,以及能量消化试验、代谢试验、饲养试验的结果,科学地规定猪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的数量。
按照饲养标准对猪进行科学饲养,可以避免实际饲养中的盲目性。
营养不足或过多,直接影响猪的快长节粮。
特别是种猪,后果更为显著,严重影响配种和产仔。
其次,饲养标准还可作为猪场或专业户制订全年的饲料生产计划的参考依据。
饲养标准虽然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代表性,但是由于猪的品种、类型、生产水平、环境条件的差异,饲料的不同品质及加工调制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在养猪时要灵活掌握。
配制饲料时能接近标准即可,重要的是根据饲养效果及时调整,以达到满意的效果。
现行饲养标准中所列的营养指标共27 一28 项。
为方便实际应用,同时列出了每头每日营养需要量与每千克风干饲粮(按含干物质88 %计算)营养含量。
猪各个阶段的饲养方法1、哺乳仔猪的培育技术(1)保证哺乳仔猪吃足母乳:仔猪出生后其营养的唯一来源是母乳,只有吃足母乳才能保证其生长的营养需要,随着日龄和体重的增加,需要母乳量增多,但母乳分泌量21~25日龄达高峰,以后逐渐减少,因此,为了保证正常生长,单靠母乳是不能满足仔猪营养需要的,这就需要给仔猪及时补料;(2)狠抓补料:仔猪补料应早,实行早期补料,一方面可以锻炼仔猪的消化机能,另一方面可以补充母乳营养不足,一般从出生后6~7天就开始引诱仔猪吃料,经过2周的训练,到3周龄就可以采食一定量的饲料;给仔猪补料的饲料包括精饲料,青绿饲料,矿物质饲料和维生素伺料。
在补饲过程中,精饲料应注意由粒料到粉料,由少到多循序渐进。
青绿多汁饲料应切碎或打浆与精料拌混,矿物质饲料要打碎,拌匀,特别重视铁,铜等微量元素的补充。
2、断奶仔猪的饲养技术仔猪所需营养由母乳和饲料供给转为仅从饲料中获得,这种条件的改变,给仔猪一个应激刺激。
猪的饲养标准

猪的饲养标准猪产仔头数和仔猪双月断奶窝重是衡量饲养水平和生产水平的标志,也是考核猪经济效益的重要指标,下面是店铺精心为你整理的猪的饲养标准,一起来看看。
猪的饲养标准饲养标准是用以表明家畜在一定生理生产阶段下,从事某种方式的生产,为达到某一生产水平和效率,每日每头供给的各种营养物质的种类和数量,或每千克饲料各种营养物质含量或百分比。
完整的饲养标准包括标准研究条件、研究方法说明、各类动物不同阶段、不同生产目的营养需要量以及常用饲料原料营养价值表。
美国NRC和英国ARC的营养需要是世界上影响最大的两个标准,目前在我国养猪生产中应用较多的是1998年第十版NRC《猪的营养需要》。
在使用饲养标准时,对饲养标准要正确理解、灵活应用。
一定要考虑到猪的生产性能、饲养规格及质量、环境和饲养方式的差异,对标准中的营养需要按实际水平、饲料饲养条件进行适当调整。
严格讲,猪的饲养标准不能简单地用哪一个现成的标准作参考而是要根据所养生猪的品种或类群、体重特征等方面的条件而决定。
一般如果所养生猪为杜长大等洋三元组合,且是在集约化生产条件下按照国际标准进行生产,并将市场瞄准在国际市场,则可以按照美国NRC和英国ARC的标准;但如果不是这样,则可以将我国的饲养标准与美国NRC或英国ARC标准相结合,制订切实可行的标准。
猪的饲养技巧1、掌握好母猪的初配年龄正常的饲养条件下,适宜的初配年龄是:地方品种6月龄~7月龄,体重50公斤左右;杂交一代母猪8月龄~9月龄,体重75公斤左右;外来瘦肉型品种9月龄~10月龄,体重85公斤左右。
母猪一般利用六七年后,其繁殖能力显著下降,应及时淘汰,对长期不发情、发情不明显或久配不孕的母猪也应及时淘汰。
2、控制好配种前的母猪体况母猪在配种时,对体况的要求是“肥不见膘、瘦不见骨”,这样易受胎,产仔多。
如过肥或过瘦,应及时增减精料和增减运动量,增加青绿多汁饲料。
3、适时配种适时配种是决定母猪能否怀孕或产仔多少的关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够提高母猪生产性能的 科学管理程序
大北农母猪七阶段饲养程序
大北农母猪七阶段饲养程序的特点
提高排卵率 增加受胎率 胚胎损失最小化 高泌乳、更健康 缩短断奶至发情间隔 减少返情率 Nhomakorabea哺乳
哺乳
自
由
促进排卵
采
食
自
由
采
胎儿体重极大化
食
着床
体形调节
乳腺发育
分娩
2.6~3.6Kg 1.9~2.3Kg 2.3~2.6Kg 2.6~3.0Kg 2.8~3.5Kg 1Kg
谢谢 谢 谢! 大 家
养猪发财!
断奶 配种
30日
75日 84 95日 日
110日
5日
分娩
营养管理母猪的体型
不要过瘦 根据体形管理目标 持续性的体形管理 泌乳期饲喂量极大化
发情症兆
外阴红、肿 外阴有黏液 母猪叫声
母猪的繁殖生理和配种适期
(%)
100 90
分
80
娩 70 率 60
50 40 30 20 10
母猪的科学饲养管理
王振刚
大北农(东北)集团养猪事业部
母猪的综合 饲养管理
养母猪基本概念?
母猪 = 猪场生产性的基础
母猪的效益管理
1. 1.68 × 10头=16.8头 2. 1.84 × 10头=18.4头 3. 2.41 × 10头=24.1头
3和1的差异:7.3头 7.3×12KG ×40元/KG=3504元 3504元- 50元(长至12KG的饲料费/头) ×7.3 =3504元-365元 =3104元(增加收益)
配种适期
阴部肿胀
分娩率
排 卵
发情期
利用公猪的时间 按压后背时母猪不动
产仔数
12
11
10
9产 8仔 7数
6
5
4
3
时间 0
6
12
24 36 48
60
母猪配种的时机判断是猪场效益 的前提
1.母猪的发情周期分为发情前期、发情期、发 情后期和间情期(休情期),周期18—23天 ,平均21天。
2.母猪产后发情:2-7天,症状不明显,不正常 排卵;22-32天,发情症状不明显,配种可以 受孕,不影响泌乳和产仔成绩;断奶后3-7天 ,是必须抓住的配种良机。
13
母猪发情与配种时间的确定
断奶后发情 时间
1~3 天
4~5 天
6天
7天
上午
次日和第 3 日 当天下午和次日 立即配 下情期配
上午
上午
种
种
下午
次日和第 3 日 次日和第 3 日上 立即配 下情期配
下午
午
种
种
* 后备母猪的配种时间同断奶后4,5天发情的经产母猪
提高猪场繁殖成绩和经济效益的方案
养好母猪!
4
环境管理
饲养管理
料槽距离 季节/照明
饲养面积
饲养程序
饮水量
饲料的质量
温度/湿度 猪舍卫生
食欲
母猪采食量
饲喂方法 泌乳期间
妊娠哺乳期间
每窝断奶体重
体况
体重
胎次
哺乳仔猪数
生理因素防疫和免疫管理繁殖成绩
母猪生产性能
遗传因素 营养管理 环境管理 饲养管理 配种管理 防疫和免疫的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