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公式定律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归纳)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归纳)初中物理公式总结大全一、力学1. 速度 v = S/t2. 加速度 a = (v2 - v1)/t 或 a = F/m3. 牛顿第一定律 F = ma4. 牛顿第二定律 F = m*a5. 牛顿第三定律 F1 = -F26. 动能 E = 1/2*m*v^27. 动能定理 E = F*S8. 功率 P = W/t = F*v9. 机械效率η = W输出/W输入10. 位移定理 S = 1/2*(v1+v2)*t11. 匀加速度运动公式 S = 1/2*a*t^2+v0*t12. 调和振动x = A*cos(ωt+φ)13. 动量 p = m*v14. 冲量 I = F*t二、热力学1. 热力学第一定律ΔE = Q+W2. 热力学第二定律任何热机效率不可能达到100%3. 热力学内能 U = K+Ug4. 热力学功 W = -p*ΔV5. 热力学热量Q = mcΔθ6. 热力学理想气体状态方程 PV = nRT7. 热力学理想气体绝热过程PVγ = 常数三、光学1. 物距 p + 像距 q = 焦距 f2. 物像距公式 1/p + 1/q = 1/f3. 放大率 M = -q/p4. 光路长 l = n1d1 + n2d25. 薄透镜公式 1/f = (n-1)*(1/R1-1/R2)6. 球面反射定律 i = r7. 球面折射定律 n1*sin(i) = n2*sin(r)8. 物体实际高度与像高 h'/h = 像距/物距9. 理想光源 A+B+C = 常数10. 等辐照光源 A1/A2 = d2^2/d1^2四、电学1. 电势差 U = W/Q2. 电荷量 Q = I*t3. 电阻 R = U/I4. 法拉第定律 I = Q/t5. 欧姆定律 U = RI6. 焦耳定律 W = UIt = I^2Rt = U^2t/R7. 电功率 P = UIt = I^2R = U^2/R8. 串联电路 R = R1+R2+...9. 并联电路 1/R = 1/R1+1/R2+...10. 电容 C = Q/U11. 电容公式 C = S/4π*d12. RC电路公式 Q = Q0*e^(-t/RC), U = U0*e^(-t/RC), I = I0*e^(-t/RC)五、波动1. 波长λ = v/f2. 周期 T = 1/f3. 波速v = λ*f4. 能量 E = hf5. 阻抗 Z = U/I6. 能量守恒定律 E1+E2 = E3+E47. 等级振幅公式 L1-L2 = 10lg(I1/I2)8. 多普勒效应 f' = f*(v+vt)/(v-vr)9. 斯涅尔定理 n1*sin(i) = n2*sin(r)以上就是初中物理公式的总结大全,掌握了这些公式,相信会对初中物理学习和复习有较大帮助。
初中物理公式(完整)
一、电学公式一、欧姆定律:定义式:I =R U 变形:U =IR ;R =IU 二、电能(电功):定义式 :W =UIt 变形W =t RU 2=I 2Rt =Pt 总电功:W 总= W 1+ W 2 或W 总=U 总I 总t =t R U 总总2=I 总2R 总t =P 总t (串联、并联都适用)三、电功率 定义式:t W P = 变形:P =UI =RU 2=I 2R总电功率:P 总= P 1+ P 2或P 总=U 总I 总=总总R U 2=I 总2R 总 =tW 总 (串联、并联都适用)四、电热:定义式:Q =I 2Rt总电热:Q 总= Q 1+ Q 2 或Q 总=I 总2R 总t (串联、并联都适用)●两种电路:①纯电阻电路: W=Q=t RU 2=I 2Rt =Pt ②非纯电阻电路: W ≠Q 求电功用:W =UIt =Pt 求电热用Q =I 2Rt六、常风的计算1、如果知道用电器的额定电压U 额及额定功率P 额,求用电器的实际功率P 实的方法:方法一、先由R =额额P 2U ,求用电器的电阻R ,后由P 实=RU2实求用电器的实际功率P 实方法二:由于同一用电器的电阻不变所以:22P U P U =实实额额,可根据此式求P实2、根据电能表的参数可以求:①根据U额和I最大求最大总功率:P总=U额I最大n②根据转数(n)求消耗的电能:W=Nn=③根据转数消耗的电能求转数(n):WN▲运用公式计算注意:①各量的单位要统一,且要带单位计算。
②各量要有同一性和同时性,不同用电器的各量要用不同的下标区分。
③要注意解题的格式,要有必要的文字说明和公式。
▲解电学计算题的思路:分析题意及电路图→标上已知量及要求的量→思考要求出答案有那些公式→根据题目给出的已知条件选择合适的公式→代入已知求解二、热学公式Array☆常用的常数15℃空气中的声速:V=340m/s 真空中光速:C=3×108m/s重力和质量的比值:g=9.8N/kg≈10N/kg标准大气压值:760毫米水银柱高=1.013×105Pa=10.3 m水柱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 = 100℃;冰的熔点 = 水的凝固点 = 冰水混合物温度 = 0℃水的比热容 C水= 4.2×103J/kg·℃一节干电池的电压 1.5V ;一节蓄电池的电压 2V ;我国家庭用电电压 220V;对人体安全电压:不高于36V三、力学公式S电动机☆规律总结:凡是人或其他动力对某—机械所做的功是总功:①杠杆、油轮组、斜面:W总=FS ②热机:W总=Q放=mq ;电动机:W总=W电=Pt=UIt;凡是该机械对物体所做的功是有用功:①用机械使物体上升:W总=Gh ②用机械使物体水平运动,W有=fL。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整理1. 运动学公式- 位移公式(平均速度):位移=速度×时间- 位移公式(匀变速运动):位移=(初速度+末速度)×时间/2 - 速度公式:速度=位移/时间- 加速度公式: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 牛顿第二定律:力=质量×加速度- 动能公式:动能=1/2×质量×速度²2. 力和压强公式- 压强公式:压强=力/面积- 引力公式:引力=质量×重力加速度- 阿基米德原理:浮力=液体密度×体积×重力加速度3. 热力学公式- 热能公式:热能=质量×比热容×温度变化- 内能公式:内能=质量×比热容×温度4. 光学公式- 焦距公式:焦距=透镜的折射率/透镜的弧度- 全反射公式:临界角=sin⁻¹(1/折射率)- 像距公式:1/物距+1/像距=1/焦距5. 电学公式- 电压公式:电压=电流×电阻- 电流公式:电流=电荷/时间- 电功公式:电功=电压×电流×时间6. 磁学公式- 磁场公式:磁场力=磁场强度×电流×导线长度×sin(磁场方向与电流方向的夹角)7. 其他- 斯涅耳定律:光的折射率1/光的速度1 = 光的折射率2/光的速度2这些公式是初中物理中经常使用的一些公式,帮助学生理解和计算各种物理现象和现象的数值。
公式是数学和科学中非常重要的工具,它们可以帮助我们描述各种自然现象和物理规律,并进行相关计算。
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有许多基础的物理公式需要掌握,下面就让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些初中物理公式。
首先,我们来看一些与运动学相关的公式。
在物理学中,运动学研究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变化规律。
其中,位移是描述位置变化的量。
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我们可以使用位移的平均速度来计算。
公式如下:位移=速度×时间。
初中科学所有公式
初中科学所有公式由于初中科学内容较为广泛和多样,涉及的公式也颇为丰富。
以下是初中科学中常见的公式,包括物理、化学和生物等方面的公式。
一、物理公式:1. 动能公式:动能(E)= 1/2 × 质量(m)× 速度的平方(v^2)2. 功力公式:功(W)= 力(F)× 位移(s)3. 法拉第定律:电流(I)= 电荷(Q)/ 时间(t)4. 简单机械杠杆原理:力1 × 力臂1 = 力2 × 力臂25. 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i)= 反射角(r)6. 牛顿第二定律:力(F)= 质量(m)× 加速度(a)7. 速度公式:速度(v)= 路程(s)/ 时间(t)8. 位移公式:位移(s)= 速度(v)× 时间(t)9. 压强公式:压强(P)= 力(F)/ 面积(A)10. 重力公式:重力(F)= 质量(m)× 加速度(g)11. 热传导公式:热传导率(λ)= 热流量(Q)/(温度差(ΔT)×时间(t)×面积(A))12. 压力公式:压力(P)= 力(F)/ 面积(A)13. 弹簧定律:弹性力(F)= 弹性系数(k)×变形量(x)14. 电功率公式:电功率(P)= 电流(I)×电压(U)15. 高斯定理:电通量(Φ)= 电场强度(E)×表面积(A)16. 光速公式:光速(c)= 折射率(n)×光在真空中的速度(c0)17. 电阻公式:电阻(R)= 电阻率(ρ)×长度(L)/ 面积(A)18. 能量转化公式:能量转化效率(η)= 有用能量输出 / 输入能量19. 万有引力定律:引力(F)= 万有引力常量(G)×质量1(m1)×质量2(m2)/ 距离的平方(r^2)20. 功率公式:功率(P)= 功(W)/ 时间(t)二、化学公式:1. 摩尔质量公式:质量(m)= 物质的摩尔数(n)× 摩尔质量(M)2. 摩尔浓度公式:摩尔浓度(C)= 物质的摩尔数(n)/ 溶剂的体积(V)3. 酸碱中和反应公式:酸(H+)+ 碱(OH-)→ 盐 + 水4. 质量守恒定律:反应前的质量 = 反应后的质量5. 摩尔质量与密度关系:密度(d)= 质量(m)/ 体积(V)6. 摩尔气体体积公式:V1 / n1 = V2 / n27. 燃烧反应中的化学方程式:燃料 + 氧气→ 二氧化碳 + 水8. 氧化还原反应公式:还原剂 + 氧化剂→氧化产物 + 还原产物9. 铁的生锈反应:4Fe + 3O2 + 6H2O → 4Fe(OH)310. 碳酸钙分解反应:CaCO3 → CaO + CO2↑11. 硝酸银与氯化钠的反应:AgNO3 + NaCl → AgCl↓ + NaNO312. 硫酸与铜的反应:Cu + 2H2SO4 → CuSO4 + SO2↑ + 2H2O13. 氢氧化钠与盐酸的反应:NaOH + HCl → NaCl + H2O14. 碳酸氢钠的分解反应:2NaHCO3 → Na2CO3 + CO2↑ + H2O15. 氢氧化铁的沉淀反应:FeCl3 + 3NaOH → Fe(OH)3↓ + 3NaCl16. 硫酸铜与铁的反应:Fe + CuSO4 → FeSO4 + Cu17. 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反应:CuO + H2 → Cu + H2O18. 碳酸钙与盐酸的反应:CaCO3 + 2HCl → CaCl2 + CO2↑ + H2O19. 氢氧化钠与硫酸铜的反应:2NaOH + CuSO4 → Cu(OH)2↓ + Na2SO420. 氢氧化铁的溶解反应:Fe(OH)3 + 3HCl → FeCl3 + 3H2O三、生物公式:1. 光合作用方程式:光能+ 6CO2 + 6H2O → C6H12O6 + 6O22. 呼吸作用方程式:C6H12O6 + 6O2 → 6CO2 + 6H2O + 能量(ATP)3. 分子遗传学公式:DNA → RNA → 蛋白质4. 遗传交叉公式:分离型基因型比例 = 1:1:1:15. 平行交叉公式:连接型基因型比例 = 1:16. 细胞分裂公式(有丝分裂):2n → 2n7. 细胞分裂公式(减数分裂):2n → n8. 细胞分裂公式(无丝分裂):1n → 2n9. 氧化磷酸化公式:ADP + Pi + NADH + FADH2 + O2 → ATP + H2O + NAD+ + FAD10. 酶催化公式:底物 + 酶→产物 + 酶11. 肽键形成公式:氨基酸 + 氨基酸→肽键 + H2O12. 葡萄糖酵解公式:葡萄糖→ 2 丙酮酸 + 2ATP + 2NADH13. 三羧酸循环公式:乙酰辅酶A + 3NAD+ + FAD + GDP + Pi → 2CO2 + 3NADH + FADH2 + GTP + 2H2O14. 脂肪酸氧化公式:脂肪酸 + O2 → CO2 + H2O + 能量(ATP)15. 蛋白质合成公式:mRNA + tRNA + rRNA →蛋白质16. 翻译公式:mRNA + 核糖体→蛋白质17. 氨基酸活化公式:ATP + 氨基酸→ AMP + 肽基酸18. 转录公式:DNA → mRNA19. 复制公式:DNA → DNA20. 逆转录公式:RNA → DNA以上是初中科学中常见的公式,这些公式在不同的科学学科中有重要的应用和意义。
初中的物理公式大全
初中的物理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是一门基础性科学课程,物理公式是学习这门学科的重要内容。
下面我们来详细介绍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一、力学公式
1.速度公式:v=s/t
2.加速度公式:a=(v-u)/t
3.牛顿第二定律:F=ma
4.功力定理:W=Fs
二、电学公式
1.电流公式:I=Q/t
2.欧姆定律:U=IR
3.磁通量公式:Φ=B*S*cos(θ)
三、热学公式
1.热功定理:W=Q-H
2.理想气体状态方程:PV=nRT
3.热传导公式:Q=K*A*ΔT/d
四、光学公式
1.透镜公式:1/f=1/v+1/u
2.菲涅尔斯反射公式:θi=θr
3.薄透镜成像公式:1/f=1/d+1/d'
以上就是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希望同学们多加练习,熟记这些公式,轻松掌握初中物理知识,取得好成绩。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总结初中物理公式总结1.动力学公式:-动力学方程:F=m*a-牛顿第一定律:F=0,a=0-牛顿第二定律:F=m*a-牛顿第三定律:F1=-F22.动能公式:-动能定理:K=1/2*m*v^2-动能转化公式:W=ΔK=K2-K13.万有引力公式:-万有引力定律:F=G*(m1*m2)/r^24.加速度公式:-加速度公式:a=(v-u)/t-加速度的平均定义:a=Δv/Δt5.速度公式:-速度公式:v=u+a*t6.运动2相关公式:-距离公式:s=(u+v)*t/27.力的计算公式:-压力定义:P=F/A-动摩擦力:F=μ*N8.空气动力学公式:-空气动力学方程:F=0.5*ρ*A*v^2*Cd9.光线折射公式:- 折射定律:n1 * sin(θ1) = n2 * sin(θ2) 10.光线反射公式:-反射定律:θ1=θ211.光线成像公式:-聚焦距离公式:1/f=1/v+1/u12.电阻公式:-电阻定义:R=V/I13.电路公式:-欧姆定律:V=I*R14.杠杆公式:-杠杆原理:F1*r1=F2*r215.音速公式:-声波传播距离:v=f*λ16.运动3相关公式:-物体自由落体公式:h=1/2*g*t^217.感应公式:-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ε = -dφ/dt以上是初中物理常见的公式总结,这些公式可以帮助你计算和理解物理过程中的问题。
当然,在运用公式时,需要注意各个变量的单位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
理解和掌握这些公式可以帮助你在物理学习中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知识。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总结本文为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包含力学、能量、电磁学等模块的常见公式及其意义,希望能够对初学者有所帮助。
一、力学1. 牛顿第一定律 F=ma意义: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
2. 牛顿第二定律 F=ma意义:物体所受合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3. 牛顿第三定律 F1=-F2意义: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它们所受的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 动能 K=1/2mv²意义:物体具有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5. 势能 Ep=mgh意义:物体在重力场中所具有的势能与质量、重力加速度、高度成正比。
6. 动能定理W=ΔK意义:物体所受的冲量在一定时间内所作的功等于物体动能的增量。
7. 位移-时间关系 x=vₒt+1/2at²意义:已知物体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可以求得物体的位移。
8. 速度-时间关系 v=vₒ+at意义:已知物体初速度、加速度和时间,可以求得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9. 等加速度运动公式 v²-vₒ²=2ax意义:已知物体初速度、加速度和位移,可以求得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
10. 多体系统的质心公式x_cm=(m₁x₁+m₂x₂+...+mₙxₙ)/(m₁+m₂+...+mₙ)意义:多个物体在外力作用下形成的多体系统的质心位置。
二、能量1. 动能 K=1/2mv²意义:物体具有的动能与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2. 势能 Ep=mgh意义:物体在重力场中所具有的势能与质量、重力加速度、高度成正比。
3. 动能守恒定理 K₁+Ep₁=K₂+Ep₂意义:封闭系统中,物体所具有的动能和势能总和守恒,即系统能量不变。
4. 能量守恒定律Q=W+ΔE意义:热力学系统中,吸收的热Q等于系统所做的功W 和系统内能的增量ΔE之和。
三、电磁学1. 库仑定律 F=kQ₁Q₂/r²意义:两个点电荷之间的作用力与它们电量的乘积成正比,与它们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初中物理公式(初一到初三全)
初中物理公式(初一到初三全)1、速度:V=S/t2、重力:G=mg3、密度:ρ=m/V4、压强:p=F/S5、液体压强:p=ρgh6、浮力:(1)F浮=F’-F(压力差)(2)F浮=G-F(视重力)(3)F浮=G(漂浮、悬浮)(4)阿基米德原理:F浮=G排=ρ液gV排7、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8、理想斜面:F/G=h/L9、理想滑轮:F=G/n10、实际滑轮:F=(G+G动)/n(竖直方向)11、功:W=FS=Gh(把物体举高)12、功率:P=W/t=FV13、功的原理:W手=W机14、实际机械:W总=W有+W额外15、机械效率:η=W有/W总16、滑轮组效率:(1)η=G/nF(竖直方向)(2)η=G/(G+G动)(竖直方向不计摩擦)(3)η=f/nF(水平方向)热学1、吸热:Q吸=Cm(t-t0)=CmΔt2、放热:Q放=Cm(t0-t)=CmΔt3、热值:q=Q/m4、炉子和热机的效率:η=w有/Q燃料5、热平衡方程:Q放=Q吸6、热力学温度:T=t+273K电学1、电流强度:I=Q电量/t2、电阻:R=ρL/S3、欧姆定律:I=U/R4、焦耳定律:(1)Q=Iˆ2Rt普适公式)(2)Q=UIt=Pt=UQ电量=Uˆ2t/R(纯电阻公式) 5、串联电路:(1)I=I1=I2(2)U=U1+U2(3)R=R1+R2(4)U1/U2=R1/R2(分压公式)(5)P1/P2=R1/R26、并联电路:(1)I=I1+I2(2)U=U1=U2(3)1/R=1/R1+1/R2[R=R1R2/(R1+R2)] (4)I1/I2=R2/R1(分流公式)(5)P1/P2=R2/R17定值电阻:(1)I1/I2=U1/U2(2)P1/P2=I12/I22(3)P1/P2=U12/U228电功:(1)W=UIt=Pt=UQ(普适公式)(2)W=Iˆ2Rt=Uˆ2t/R(纯电阻公式)9电功率:(1)P=W/t=UI(普适公式)(2)P=Iˆ2R=Uˆ2/R(纯电阻公式)10.电磁波:c=λf。
初中物理公式定律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定律总结大全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如果没有外力作用,则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牛顿第二定律(动力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其上的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共线。
4.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5.惠更斯原理(波的传播定律):光可以作为横波传播,遵循直线传播和折射、反射。
6.斯涅尔定律(折射定律):当光从一种介质通过到另一种介质时,入射角、折射角和介质的折射率之间满足正弦关系。
7.焦耳定律:电流通过导体时,导体内的热量与电流的平方成正比、与导体电阻和时间成正比。
8.电压分压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并联电阻的电流之和等于总电流,串联电阻的电压之和等于总电压。
9.闭合回路定律(基尔霍夫定律):对于任意一个闭合回路,电流的代数和为零,即入流量等于出流量。
10.波尔定律:电子在原子内部的能级是离散的,电子的能量与其所在的能级有关。
11.平均动能定理:一个物体的平均动能与其质量和速度的平方成正比。
12.光的干涉和衍射:光通过光栅、单缝或双缝等时,会发生衍射现象,呈现出干涉条纹。
13.安培环路定律:电流通过闭合回路时,磁感应强度在环路上的线积分等于穿过该回路的总电流。
14.热传导定律:热量在物质中的传导遵循热流密度和温度梯度成正比的关系。
15.等压定律(盖-吕萨克定律):在恒压条件下,一定质量的气体的体积与其绝对温度成正比。
16.阿尔基美德原理: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浸没时受到的浮力等于其排挤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17.亥姆霍兹定理:在电流流过其中一导体回路时,该导体回路中的磁感应强度由该回路所围成的面积和流过的电流来计算。
18.光的色散定律:光通过一个折射率与波长有关的介质时,会由于不同波长的光的折射率不同而产生色散现象。
19.斯托克斯定律:流体粘性力使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终端速度与密度、形状、重力和流体粘性力成正比。
初中物理公式及概念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及概念大全力学部分: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直至有外力使其状态发生改变。
2. 牛顿第二定律:F = ma,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4.速度:v=s/t,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
5.力的合成与分解:两个力可以合成一个力,一个力也可以分解为两个力。
6.力的平衡:力的合力为零时,物体处于力的平衡状态。
7. 动量:p = mv,动量等于质量乘以速度。
8.动量守恒定律:同一孤立系统内,总动量保持不变。
9. 动能:Ek = 1/2 mv^2,动能等于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
10.动能守恒定律:孤立系统内,机械能总和保持不变。
11. 功:W = Fd cosθ,功等于力与位移的乘积再乘以力与位移的夹角的余弦值。
12.功率:P=W/t,功率等于做功的大小除以做功所用时间。
热学部分:1.温度:物体内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
2.热平衡:物体之间没有热量传递,温度相等。
3.热传递方式:传导、辐射、对流。
4. 热能:Q = mcΔT,热能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比热容乘以温度变化值。
5.内能:物体微观粒子的热运动能量总和。
6.相变:物质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如凝固、熔化、汽化等。
7.热传递:热量由高温物体传递给低温物体的过程。
8.热交换:两个物体的热平衡状态达到后,两者之间的热量传递停止。
电学部分:1.电流:I=Q/t,电流等于单位时间内通过的电量。
2.电压:V=W/Q,电压等于电路中单位电量所能获得的电能。
3.电阻:R=V/I,电阻等于电压与电流的比值。
4.欧姆定律:U=IR,电压等于电流乘以电阻。
5.并联电路:总电压相等,总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
6.串联电路:总电流相等,总电压等于各支路电压之和。
7.功率:P=IV,功率等于电流乘以电压。
8.电功:W=Pt,电功等于功率乘以时间。
9. 静电力:F = kq1q2/d^2,静电力等于库仑常数乘以两个电荷之积再除以距离的平方。
初中物理公式定理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定理大全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若物体没有外力作用,则物体将保持原来的状态,即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即F=ma。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与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4.重力定律(万有引力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即F=G*(m1*m2/r^2),其中G为万有引力常数。
5.动量定理:物体的动量变化率等于物体上的合外力,即F=Δp/Δt。
6.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的情况下,一个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7.能量守恒定律:在一个封闭系统中,能量的总量保持不变。
8.功与能的转化:力对物体做功等于物体具有的能量的增量。
9.机械能守恒定律:在没有非弹性碰撞和不考虑能量损失的情况下,一个物体的动能和势能之和保持不变。
10.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变化量等于物体上的合外力所做的功,即ΔE_k=F*s。
11.弹性势能的计算公式:Ep=1/2*k*x^2,其中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弹簧伸长或压缩的位移。
12.速度的平均值计算公式:v=Δs/Δt,其中Δs为位移的变化量,Δt为时间的变化量。
13.加速度的平均值计算公式:a=Δv/Δt,其中Δv为速度的变化量,Δt为时间的变化量。
14.路程与位移的关系:路程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实际走过的路径长度,位移是指物体从初始位置到终止位置的位移差。
15.匀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位移公式:s=v*t,其中s为位移,v为速度,t为时间。
-速度公式:v=s/t,其中v为速度,s为位移,t为时间。
-时间公式:t=s/v,其中t为时间,s为位移,v为速度。
16.加速直线运动的公式:-位移公式:s=(v0+v)*t/2,其中s为位移,v0为初速度,v为末速度,t为时间。
-速度公式:v=v0+a*t,其中v为末速度,v0为初速度,a为加速度,t为时间。
初中物理公式定理大全
物理 公 式一、电学部分1、欧姆定律RU I =3、电功率的定义式 P =t4、计算电功率的基本公式 P =I U P =I 2 R P =RU25、焦耳定律 Q=I 2Rt6、波长、频率和波速的关系 C=λ?二、力学部分1、密度定义式:ρ=V m 2、速度公式: v =ts 3、重力的计算公式:G=mg4、杠杆平衡条件:F 动L 动=F 阻L 阻5、动滑轮绳子自由端动力大小的计算公式(不计绳重和摩擦): F=21(G 动+G 物)6、滑轮组绳子自由端动力大小的计算公式(不计绳重和摩擦): F=n 1(G 动+G 物) 式中n 是吊着动滑轮和重物的绳子段数7、压强定义式:p =SF 8、液体压强计算公式:P=ρgh9、计算浮力的公式: ①称量法:F 浮=G -F②阿基米德法:F 浮=G 排=ρ液gV 排 ③平衡法:F 浮=G 物10、功的计算公式:W = F s 11、机械效率的定义式:η=总有用W W12、功率的定义式:P =tW 三、热学部分1、物体温度升高时吸热的计算公式:Q 吸=cm (t -t o )=cm △t2、物体温度降低时放热的计算公式:Q 放=cm (t 0-t )= cm △t3、热值的定义式:q=mQ 常用的数学公式和定理1、正方形面积公式:S=a 22、长方形面积公式:S=ab3、圆的面积公式:S=Лr 2=41Лd 24、正方体体积公式:V=a 35、长方体体积公式:V=abc6、圆柱体体积公式:V=sh7、勾股定理:a 2=b 2+c 28、直角三角形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9、在直角三角形中,30°角所对的边等于斜边的一半。
物理量单位换算关系1、时间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1h=60min=3600s 1min=60s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 m =10-3km=10dm=102cm = 10 3 mm = 10 6 μm = 10 9 nm 3、面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cm 2=10-4m 2 1dm 2=10-2m 2 4、体积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cm 3=10-6m 2 1dm 3=10-3m 31mL=1cm 3 1L=1dm 3 1L=103mL 5、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t=103kg 1g=10-3kg 1mg=10-6kg 6、密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 g/cm3=10 3kg/m37、速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 m/s=3.6 km/h8、电流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mA=10-3A 1μA=10-6A9、电压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kv=103v 1mv=10-3v10、电阻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kΩ=103Ω 1MΩ=106Ω11、电功(电能)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 度=1Kw h=3.6×10 6 J12、电功率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kw=103w13、电磁波频率单位间的换算关系1MHz=106Hz 1kHz=103Hz初中阶段常见的几个常数1、声音在15℃的空气中的传播速度:v =340m/s2、电磁波(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c=3.0×10 8m/s =3.0×10 5 km/s3、水的密度:ρ=1g/cm3=10 3 kg/m34、水的比热容:c=4.2×10 3 J /(kg ℃)5、1标准大气压下水的熔点(凝固点)为0℃,沸点为100℃6、对人类而言,理想的声音环境是:30~40分贝7、1个标准大气压p0 =1.013×10 5 Pa=76cmHg8、g =9.8N/kg 通常取g =10N/kg9、人的密度跟水的差不多10、人体的正常体温为37℃11、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1.5V;家庭电路两端的电压是:220V;安全电压值是:不高于36V初中阶段出现的几位物理学家的贡献第一章声现象1、声音的发生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
初中物理公式总结一、力学部分1.速度公式速度=位移/时间,v=s/t2.平均速度公式平均速度=总位移/总时间,v̅=Δs/Δt3.加速度公式加速度=速度的变化量/时间,a=Δv/Δt4.向心加速度公式向心加速度=v²/r5.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F=m*a6.动量公式动量=质量*速度,p=m*v7.冲量定义冲量=力*时间,I=F*t8.功公式功=力*移动距离*cosθ,W=F*s*cosθ9.功率公式功率=做功/时间,P=W/t10.能量公式动能=1/2*质量*速度²,E_k=1/2*m*v²11.引力公式引力=质量1*质量2*G/距离²,F=G*m₁*m₂/r²12.弹性势能公式弹性势能=1/2*弹簧常数*位移²,E_p=1/2*k*x²13.单位功率的定义单位功率=单位能量/单位时间14.压力公式压力=力/面积,P=F/A15.阻力公式阻力=摩擦系数*冲突力,F_r=μ*F_N16.转动惯量公式转动惯量=质量*半径²,I=m*r²17.机械效率公式机械效率=所做的有效功/所输入的功率二、热学部分1.热力学第一定律热力学第一定律即能量守恒定律,能量不能自行产生和消失,只能由一种形式转换为另一种形式。
2.功与功率公式功=力*位移*cosθ功率=功/时间3.比热容公式Q=m*c*ΔT4.热膨胀公式ΔL=α*L₀*ΔT5.物体内能公式Q=mcΔT6.热平衡条件当两个物体之间没有净热能传递时,称它们达到热平衡。
7.传热公式Q=K*A*ΔT/δx其中Q表示热量,K为比热传导系数,A为截面积,ΔT为温度差,δx为热量传导路径8.焦耳定律在任一具有电阻的导体中,通过它的电流所产生的热量与通过导体的电流的平方和电阻成正比。
三、光学部分1.折射率公式折射率=n₁/n₂=sin(入射角)/sin(折射角)2.光速公式光速=c=fλ其中c为光速,f为频率,λ为波长3.薄透镜公式1/f=1/v-1/u其中f为透镜焦距,v为像距,u为物距4.虚像实像判断当物距(u)大于等于焦距(f)时,像距(v)为负,为虚像;当物距(u)小于焦距(f)时,像距(v)为正,为实像。
初中物理公式定律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常用(chánɡ yònɡ)公式、重要单位换算、常数等知识汇总一、常用(chánɡ yònɡ)公式:【一】力学(lì xué):1、求速度(sùdù):v= S /t2、求重力(zhònglì):G=mg3、求压强:(1)P=F/S (2)P=ρgh4、求压力:(1)F=PS (2)F=G(对自由放在水平面上物体对水平面的压力)5、求浮力:(1)F浮=G-F(2)F浮=G排=ρ液gV排(3)F浮=F向上-F向下(4)漂浮或悬浮时,F浮=G6、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7、滑轮组的省力情况:F=(G+G动)/n S=nh8、求功:W=Fs=Gh W=Pt9、求功率:P=W/t P=Fv10、求机械效率:η=W有/W总(在滑轮组中:(1)η=G/ nF(竖直方向) (2)η=f / nF (水平方向) )【二】电学:1、求电流:I=U/R I=P/U2、求电压:U=IR U=P/I3、求电阻:R=U/I R=U2/P4、求电功或电能:W=UIt=Pt5、求电功率:P=W/t=UI=I2R=U2/R6、求电热:(1)Q=I2Rt (2)Q=W=UIt=Pt=U2t/R (纯电阻公式)7、电磁波与波长、波速的关系:c=λf (c是定值)8、比例:串联电路:Q1/Q2=W1/W2=P1/P2=U1/U2=R1/R2(I1=I2)并联电路:Q1/Q2=W1/W2=P1/P2=I1/I2=R2/R1(U1=U2)【三】热学:1、求吸热:Q吸=cm⊿t=cm(t-t0)2、求放热:Q放=cm⊿t=cm(t0-t)3、求燃料燃烧放热:Q放=mq或Q放=Vq4、求热效率:η=W / Q放二、重要单位换算:1、速度单位:1m/s=3.6km/h2、面积单位:1m2=102dm2=104cm2=106mm23、体积单位: 1m3= 103dm3=106cm3=109mm3 1L=1 dm3 1mL= cm34、密度单位:1g/cm3=1.0×103kg/m35、电能换算:1kw•h=3.6×106J三、常用常数:1、水的密度:1.0×103 kg/m32、水的比热容:4.2×10 J/(kg•℃)3、1标准大气压:1.013×105Pa4、电磁波(光速)的速度:3×108m/s5、15℃空气中的声速:340 m/s6、g的值:9.8N/kg或10N/kg7、安全电压:不高于36V8、水的凝固点:0℃,水的沸点:100℃9、元电荷:e=1.6×10-19C10、一节干电池电压:1.5V;一节铅蓄电池电压:2V11、家庭电路电压:220V;动力电路的电压:380V四、常见常例:1、晶体和非晶体:晶体:金属,海波,荼,冰;非晶体:玻璃,蜡,沥青。
初中物理力学公式总结大全
初中物理力学公式总结大全1. 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在外力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除非有其他力作用于它。
公式:F = ma2. 牛顿第二定律(运动定律):物体受到的力和加速度成正比,方向相同。
公式:F = ma3. 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公式:F₁₂ = -F₂₁4. 重力的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公式:F = G* (m₁m₂/r²)5. 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其质量和速度平方的乘积的一半。
公式:K = 1/2mv²6. 动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动量的改变。
公式:FΔt = Δ(mv)7. 冲量定理:物体所受合外力的冲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与速度变化之积。
公式:J = Δ(mv)8. 动量守恒定律:在没有外力作用下,物体或物体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公式:m₁v₁ + m₂v₂ = m₁v₁' + m₂v₂'9. 力矩定理:物体的旋转平衡时,所有力矩的代数和为零。
公式:τ = rFsinθ10. 杠杆原理:杠杆的平衡条件是所有作用在杠杆上的力矩的代数和为零。
公式:F₁d₁ = F₂d₂11. 弹簧力定律(胡克定律):弹簧的伸缩变形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公式:F = kx12. 摩擦力定律:摩擦力与物体所受压力之间的关系。
公式:f = μN13. 周期与频率之间的关系:周期是指一个完整的循环所需要的时间,频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完成循环的次数。
公式:T = 1/f14. 加速度与速度、时间之间的关系:加速度是速度改变量与时间的比值。
公式:a = (v₂ - v₁) / t。
初中物理公式定理汇总
初中物理公式定理汇总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有许多重要的公式和定理帮助我们理解和解决物理问题。
以下是初中物理中常见的公式和定理的汇总:1.运动学公式-速度公式:速度=位移/时间-加速度公式:加速度=(末速度-初速度)/时间-匀速直线运动公式:位移=速度×时间-匀加速直线运动公式:位移=初速度×时间+1/2×加速度×时间的平方-速度-时间公式:末速度=初速度+加速度×时间-位移-时间公式:位移=(末速度+初速度)/2×时间2.牛顿运动定律-第一定律(惯性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条件是合力为零。
-第二定律(加速度定律):物体的加速度与合外力成正比,与物体质量成反比。
加速度=合力/物体质量-第三定律(作用-反作用定律):对于一个物体作用的力,总有同样大小但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3.动能定理与功-动能定理:物体的动能等于它所做的功。
动能=1/2×物体质量×速度的平方- 功=力× 位移× cosθ4.重力-重力公式:重力=质量×重力加速度(地球上为9.8米/秒²)5.阿基米德原理-浮力=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物体体积6.光学公式-光速:光在真空中的速度约为3×10⁸米/秒-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光的反射定律:入射角等于反射角-光的折射定律:折射角的正弦值与入射角的正弦值成正比7.静电学公式-库仑定律:两个带电物体之间的静电力与它们之间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与电荷的大小成正比-电流:电流=电荷/时间-电阻:电阻=电压/电流8.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流的变化会产生磁场,磁场的变化会产生电流9.温度与热量-温标转换公式:摄氏度=(华氏度-32)×5/9;开氏度=摄氏度+273 -比热容公式:热量=质量×比热容×温度变化以上是初中物理中常见的公式和定理的汇总。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
初中物理所有公式物理学是一门描述物质运动和相互作用的学科,涉及多个领域,如力学、光学、电磁学、热学等。
以下是初中物理常见的公式:1.力学- 动能公式:E = 0.5mv²- 动量公式:p = mv-动量定理:FΔt=Δp- 牛顿第一定律:F = ma- 牛顿第二定律:F = ma-牛顿第三定律:F₁₂=-F₂₁2.热学- 热量公式:Q = mcΔT-热传导公式:P=kAΔT/Δx3.光学-光速公式:v=fλ-光程差公式:ΔL=nλ/2-焦距公式:1/f=1/d₁+1/d₂4.霍姆定律-电流公式:I=Q/t-电阻公式:R=V/I-电阻定律:V=IR5.频率-频率公式:f=1/T-圆周频率公式:ω=2πf6.波速-波速公式:v=λf7.光的折射- 斯涅尔定律: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 折射角公式:n₁sinθ₁ = n₂sinθ₂8.加速度-加速度公式:a=(v-u)/t9.电势差- 电势能公式:Ep = mgh-电势差公式:V=W/q10.牛顿万有引力定律-引力公式:F=G*m₁m₂/r²11.速度-速度公式:v=(s-u)/t12.高度- 高度公式:h = vt - 0.5gt²13.电功率-电功率公式:P=IV14.电能-电能公式:E=Pt15.机械功- 机械功公式:W = Fs*cosθ16.密度-密度公式:ρ=m/V17.声速-声速公式:v=fλ18.电容-电容公式:C=Q/V。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
初中物理公式大全力学:1.牛顿第一定律:物体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时,合外力为零。
2. 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加速度,即F=ma。
3.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不同物体上。
4. 重力公式:物体所受重力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即Fg=mg。
5. 动能公式:物体的动能等于物体质量乘以速度的平方的一半,即E=1/2mv²。
6.力的合成:两个力的合力可以通过平行四边形法则或三角形法则计算。
7.力的分解:一个力可以分解为两个相互垂直的分力,分别为水平分力和垂直分力。
8.力矩公式:力矩等于力乘以力臂的长度,即M=Fl。
9. 黏滞阻力公式:黏滞阻力等于物体在介质中运动的速度的一次方,即Fv=kv。
10. 弹簧力公式:弹簧力等于物体和弹簧之间的位移乘以弹簧的劲度系数,即Fs=kx。
热学:1. 热量公式:热量等于物体的质量乘以温度变化的大小乘以物质的比热容,即Q=mcΔT。
2.比热容公式:物质的比热容等于单位质量的物质所吸收或放出的热量与温度变化之比,即c=Q/(mΔT)。
3. 合金温度变化公式:合金在加热或冷却时的温度变化可以通过用质量、比热容和热量表达式计算,即Q=mcΔT。
4.热膨胀公式:物体在温度变化时的长度变化可以用线膨胀公式表达,即ΔL=αL0ΔT。
5.球形物体的体积膨胀公式:物体在温度变化时的体积变化可以用球膨胀公式表达,即ΔV=3αV0ΔT。
光学:1.光速公式:光在真空中传播的速度是恒定的,即c=3.0×10⁸m/s。
2.光线传播公式:光的传播可以用光线传播的公式表示,即v=fλ,其中v为光速,f为频率,λ为波长。
3.焦距公式:凸透镜的焦距可以用焦距公式表示,即1/f=1/v+1/u,其中f为焦距,v为物距,u为像距。
4.放大率公式:显微镜和望远镜的放大率可以通过放大率公式计算,即β=Lp/Ln,其中β为放大率,Lp为投影距离,Ln为物距。
初中物理公式及意义
初中物理公式及意义
1.动能定律:E=1/2mv^2 意义:动能是物体运动时所拥有的能量,其中m是物体的质量,v是物体的速度。
2.动量定律:F=ma 意义:动量是物体的运动状态的定义,其中F是力,m是质量,a是加速度。
3.功率定律:P=Fd/t 意义:功率是指在单位时间内所能释放的能量,其中P是功率,F是力,d是位移,t是时间。
4.气体定律:PV=nRT 意义:气体定律描述了气体在压力、体积和温度发生变化时的关系,其中P 是压强,V是体积,n是物质的质量,R是气体常数,T是温度。
5.势能定律:U=mgh 意义:势能是物体位于地球表面时所具有的能量,其中U是势能,m是质量,g是重力加速度,h是物体距离地面的高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初中物理公式定律大全物理量单位公式名称符号名称符号质量m 千克kg m=pv温度t 摄氏度°C速度v 米/秒m/s v=s/t密度p 千克/米3 kg/m3 p=m/v力(重力) F 牛顿(牛)N G=mg 压强P 帕斯卡(帕)Pa P=F/S功W 焦耳(焦)J W=Fs功率P 瓦特(瓦)w P=W/t电流I 安培(安)A I=U/R电压U 伏特(伏)V U=IR电阻R 欧姆(欧)R=U/I电功W 焦耳(焦)J W=UIt电功率P 瓦特(瓦)w P=W/t=UI 热量Q 焦耳(焦)J Q=cm(t-t°) 比热 c 焦/(千克°C)J/(kg°C) 真空中光速3×108米/秒g 9.8牛顿/千克15°C空气中声速340米/秒安全电压不高于36伏初中物理基本概念概要一、测量⒈长度L:主单位:米;测量工具:刻度尺;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的下一位;光年的单位是长度单位。
⒉时间t:主单位:秒;测量工具:钟表;实验室中用停表。
1时=3600秒,1秒=1000毫秒。
⒊质量m:物体中所含物质的多少叫质量。
主单位:千克;测量工具:秤;实验室用托盘天平。
二、机械运动⒈机械运动:物体位置发生变化的运动。
参照物:判断一个物体运动必须选取另一个物体作标准,这个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⒉匀速直线运动:①比较运动快慢的两种方法:a 比较在相等时间里通过的路程。
b 比较通过相等路程所需的时间。
②公式:1米/秒=3.6千米/时。
三、力⒈力F: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物体间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
力的单位:牛顿(N)。
测量力的仪器:测力器;实验室使用弹簧秤。
力的作用效果: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物体运动状态改变是指物体的速度大小或运动方向改变。
⒉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叫做力的三要素。
力的图示,要作标度;力的示意图,不作标度。
⒊重力G: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方向:竖直向下。
重力和质量关系:G=mg m=G/gg=9.8牛/千克。
读法:9.8牛每千克,表示质量为1千克物体所受重力为9.8牛。
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
规则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
⒋二力平衡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两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直线上。
物体在二力平衡下,可以静止,也可以作匀速直线运动。
物体的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外力的合力为零。
⒌同一直线二力合成:方向相同:合力F=F1+F2 ;合力方向与F1、F2方向相同;方向相反:合力F=F1-F2,合力方向与大的力方向相同。
⒍相同条件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滑动摩擦力与正压力,接触面材料性质和粗糙程度有关。
【滑动摩擦、滚动摩擦、静摩擦】7.牛顿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其内容是:一切物体在不受外力作用时,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性质叫做惯性。
四、密度⒈密度ρ:某种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公式:m=ρV 国际单位:千克/米3 ,常用单位:克/厘米3,关系:1克/厘米3=1×103千克/米3;ρ水=1×103千克/米3;读法:103千克每立方米,表示1立方米水的质量为103千克。
⒉密度测定:用托盘天平测质量,量筒测固体或液体的体积。
面积单位换算:1厘米2=1×10-4米2,1毫米2=1×10-6米2。
五、压强⒈压强P:物体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
压力F:垂直作用在物体表面上的力,单位:牛(N)。
压力产生的效果用压强大小表示,跟压力大小、受力面积大小有关。
压强单位:牛/米2;专门名称:帕斯卡(Pa)公式:F=PS 【S:受力面积,两物体接触的公共部分;单位:米2。
】改变压强大小方法:①减小压力或增大受力面积,可以减小压强;②增大压力或减小受力面积,可以增大压强。
⒉液体内部压强:【测量液体内部压强:使用液体压强计(U 型管压强计)。
】产生原因:由于液体有重力,对容器底产生压强;由于液体流动性,对器壁产生压强。
规律:①同一深度处,各个方向上压强大小相等②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③不同液体同一深度处,液体密度大的,压强也大。
[深度h,液面到液体某点的竖直高度。
]公式:P=ρgh h:单位:米;ρ:千克/米3;g=9.8牛/千克。
⒊大气压强:大气受到重力作用产生压强,证明大气压存在且很大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测定大气压强数值的是托里拆利(意大利科学家)。
托里拆利管倾斜后,水银柱高度不变,长度变长。
1个标准大气压=76厘米水银柱高=1.01×105帕=10.336米水柱高测定大气压的仪器:气压计(水银气压计、盒式气压计)。
大气压强随高度变化规律:海拔越高,气压越小,即随高度增加而减小,沸点也降低。
六、浮力1.浮力及产生原因: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对它向上托的力叫浮力。
方向:竖直向上;原因:液体对物体的上、下压力差。
2.阿基米德原理: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大小等于物体排开液体所受重力。
即F浮=G液排=ρ液gV排。
(V排表示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3.浮力计算公式:F浮=G-T=ρ液gV排=F上、下压力差4.当物体漂浮时:F浮=G物且ρ物当物体上浮时:F浮>G物且ρ物ρ液七、简单机械⒈杠杆平衡条件:F1l1=F2l2。
力臂:从支点到力的作用线的垂直距离通过调节杠杆两端螺母使杠杆处于水位置的目的:便于直接测定动力臂和阻力臂的长度。
定滑轮:相当于等臂杠杆,不能省力,但能改变用力的方向。
动滑轮:相当于动力臂是阻力臂2倍的杠杆,能省一半力,但不能改变用力方向。
⒉功:两个必要因素:①作用在物体上的力;②物体在力方向上通过距离。
W=FS 功的单位:焦耳3.功率:物体在单位时间里所做的功。
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的物理量,即功率大的物体做功快。
W=Pt P的单位:瓦特;W的单位:焦耳;t的单位:秒。
八、光⒈光的直线传播: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是沿直线传播的。
小孔成像、影子、光斑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
光在真空中的速度最大为3×108米/秒=3×105千米/秒⒉光的反射定律:一面二侧三等大。
【入射光线和法线间的夹角是入射角。
反射光线和法线间夹角是反射角。
】平面镜成像特点:虚像,等大,等距离,与镜面对称。
物体在水中倒影是虚像属光的反射现象。
⒊光的折射现象和规律:看到水中筷子、鱼的虚像是光的折射现象。
凸透镜对光有会聚光线作用,凹透镜对光有发散光线作用。
光的折射定律:一面二侧三随大四空大。
⒋凸透镜成像规律:物距u 像距v 像的性质光路图应用u>2f ff2f 倒放大实幻灯机u⒌凸透镜成像实验: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使烛焰中心、凸透镜中心、光屏中心在同一个高度上。
九、热学:⒈温度t: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
【是一个状态量。
】常用温度计原理:根据液体热胀冷缩性质。
温度计与体温计的不同点:①量程,②最小刻度,③玻璃泡、弯曲细管,④使用方法。
⒉热传递条件:有温度差。
热量:在热传递过程中,物体吸收或放出热的多少。
【是过程量】热传递的方式:传导(热沿着物体传递)、对流(靠液体或气体的流动实现热传递)和辐射(高温物体直接向外发射出热)三种。
⒊汽化:物质从液态变成气态的现象。
方式:蒸发和沸腾,汽化要吸热。
影响蒸发快慢因素:①液体温度,②液体表面积,③液体表面空气流动。
蒸发有致冷作用。
⒋比热容C:单位质量的某种物质,温度升高1℃时吸收的热量,叫做这种物质的比热容。
比热容是物质的特性之一,单位:焦/(千克℃)常见物质中水的比热容最大。
C水=4.2×103焦/(千克℃)读法:4.2×103焦耳每千克摄氏度。
物理含义:表示质量为1千克水温度升高1℃吸收热量为4.2×103焦。
⒌热量计算:Q放=cm⊿t降Q吸=cm⊿t升Q与c、m、⊿t成正比,c、m、⊿t之间成反比。
⊿t=Q/cm 6.内能:物体内所有分子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
一切物体都有内能。
内能单位:焦耳物体的内能与物体的温度有关。
物体温度升高,内能增大;温度降低内能减小。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法:做功和热传递(对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7.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能量即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会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其它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而能的总量保持不变。
十、电路⒈电路由电源、电键、用电器、导线等元件组成。
要使电路中有持续电流,电路中必须有电源,且电路应闭合的。
电路有通路、断路(开路)、电源和用电器短路等现象。
⒉容易导电的物质叫导体。
如金属、酸、碱、盐的水溶液。
不容易导电的物质叫绝缘体。
如木头、玻璃等。
绝缘体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导体。
⒊串、并联电路的识别:串联:电流不分叉,并联:电流有分叉。
【把非标准电路图转化为标准的电路图的方法:采用电流流径法。
】十一、电流定律⒈电量Q:电荷的多少叫电量,单位:库仑。
电流I:1秒钟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量叫做电流强度。
Q=It 电流单位:安培(A) 1安培=1000毫安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规定为电流方向。
测量电流用电流表,串联在电路中,并考虑量程适合。
不允许把电流表直接接在电源两端。
⒉电压U:使电路中的自由电荷作定向移动形成电流的原因。
电压单位:伏特(V)。
测量电压用电压表(伏特表),并联在电路(用电器、电源)两端,并考虑量程适合。
⒊电阻R:导电物体对电流的阻碍作用。
符号:R,单位:欧姆、千欧、兆欧。
电阻大小跟导线长度成正比,横截面积成反比,还与材料有关。
【】导体电阻不同,串联在电路中时,电流相同(1∶1)。
导体电阻不同,并联在电路中时,电压相同(1:1)⒋欧姆定律:公式:I=U/R U=IR R=U/I导体中的电流强度跟导体两端电压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反比。
导体电阻R=U/I。
对一确定的导体若电压变化、电流也发生变化,但电阻值不变。
⒌串联电路特点:①I=I1=I2 ②U=U1+U2 ③R=R1+R2 ④U1/R1=U2/R2电阻不同的两导体串联后,电阻较大的两端电压较大,两端电压较小的导体电阻较小。
例题:一只标有“6V、3W”电灯,接到标有8伏电路中,如何联接一个多大电阻,才能使小灯泡正常发光?解:由于P=3瓦,U=6伏∴I=P/U=3瓦/6伏=0.5安由于总电压8伏大于电灯额定电压6伏,应串联一只电阻R2 如右图,因此U2=U-U1=8伏-6伏=2伏∴R2=U2/I=2伏/0.5安=4欧。
答:(略)⒍并联电路特点:①U=U1=U2 ②I=I1+I2 ③1/R=1/R1+1/R2 或④I1R1=I2R2电阻不同的两导体并联:电阻较大的通过的电流较小,通过电流较大的导体电阻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