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文学概论讲义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第三版)PPT 第五章 民间故事
第一节 民间故事概说
一、民间故事的界定 故事的概念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故
事,指民众口头创作和传播的带有虚构内 容的散文叙事作品的总称,包括神话、传 说、童话、生活故事、寓言、笑话等。狭 义的故事,指民众口头创作的内容具有泛 指性、虚构性和生活化特征的散文叙事作 品,是指神话、传说以外的散经典童话的情节类型 (一)天鹅处女型故事 此类型故事的主要情节为:
(1) 一个穷青年在河边见到几个仙女。 (2) 他把其中一个仙女的衣服拿走,她就成了他
的妻子。 (3) 若干年后,她找到了她的衣服,逃回了天界。 (4) 丈夫去追她。 (5) 天神下令将他俩永远分开,每年只能会一次
盛装。 (6) 她也去参加庆祝活动,结识了一位秀才,跟
他结了婚。
第二节 童话
二、中国主要经典童话的情节类型 (四)狗耕田型故事
此类型故事的主要情节为: (1) 两兄弟分家,弟弟只分得一条狗。 (2) 他用狗耕田,因此富了起来。 (3) 哥哥借狗耕田,结果失败,将狗打死。 (4) 狗坟上长出一棵树或者一枝竹子,弟弟因
井里,自己取而代之。 (6)死者变成了一只鸟,在假妻梳头时辱骂她,鸟被杀死,做成
食物。丈夫吃鸟肉,鲜香可口,假妻吃鸟肉,不是滋味。 (7)死者变成了一棵树或一根竹子,假妻觉得它很讨厌,而丈夫
觉得它很可爱。假妻把它砍掉。 (8)死者后来的一连串化身把假妻给折磨死了。
第二节 童话
二、中国主要经典童 话的情节类型
第一节 民间故事概说
三、故事的情节类型学 与AT分类法
1910年,芬兰的安蒂·阿 尔奈发表《故事类型索 引》一书,比较分析了 芬兰和北欧其他国家以 及此外的欧洲某些其他 国家的民间故事,将这 些故事的同一情节的不 同异文归为一个类型, 并写出简洁的提要,然 后分类编排,统一编号
民间文学概论精讲5
随堂练习
提出神话是“原始信仰与道德智慧上实用的特许证书”的是( ) A:马林诺夫斯基 B:汤姆斯 C:维柯 D:丁乃通
第十三章 民间文学的语境
第一节 什么是语境 第二节 语境的构成 第三节 语境研究的尝试
13.2 语境的构成
选择
就具体的表演事件来看,时间、空间、传承人、受众、表演情境、社会结构、 文化传统等不同因素共同构成了表演的语境。【注意多选题的考查】
随堂练习
语境理论认为,受众与表演者共同构成了一个交流互动的() A:表演场域 B:语境 C:表演情境 D:表演场景
随堂练习
民间文学传承人表演过程中的时间是( ) A:自然时间 B:文化时间 C:历史时间 D:生活时间
随堂练习
民间文学传承人表演过程中的时间是( ) A:自然时间 B:文化时间 C:历史时间 D:生活时间
民间文学概论
主讲老师:李东洋
特别鸣谢:蒋丽媛老师
全书框架
加粗标黄章节为考前复 习重点和优先章节
第十三章 民间文学的语境
第一节 什么是语境 第二节 语境的构成 第三节 语境研究的尝试
第十三章 民间文学的语境
第一节 什么是语境 第二节 语境的构成 第三节 语境研究的尝试
13.1 什么是语境
13.1.1 语境的含义 名词解释
第十三章 民文学语境
1.什么是语境
① 指话语、语句或语词的(上下文),或前后关系、前言后语; ② 指话语或语句的意义所反映的(外部世界的特征)
2.语境由要素构成
时间 空间 传承人 受众 表演情境 社会结构 文化传统
3.语境研究的尝试(了解即可)
随堂演练
语境的构成包括【 】 A.文化传统 B.社会结构 C.传承人 D.受众 E.表演情境
民间文学概论1
民间文学概论1民间文学第一绪论一、定义1、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集体口头创作。
其创作成果(作品)反映劳动人民的思想感情和艺术情操。
2、民间文学主要样式--神话、传说、故事、歌谣、诗史、抒情叙事长诗、民间小戏(戏曲)、谜语、歇后语。
3、民间文学定义的核心--劳动人民口头创作。
4、民间文学的国际统称--Folk-lore(【英】威廉.汤姆斯语)二、进一步理解民间文学的含义民间文学作者-劳动人民为主的某个若干个群体。
民间文学创作方式-口头创作(后加文字记录)。
民间文学流传方式-口耳相传。
民间文学内容上最大特点-反映劳动人民思想感情和艺术情操(直接人民性)。
三、为什么开设和学习《民间文学》课程?1、从历史上的地位看,民间文学是历史事象的记录2、从文学创作起源看,民间文学起了源头和标杆作用3、从作家成长状况看,民间文学是古今中外作家的摇篮和乳娘4、从高等师范院校培养目标看,民间文学是学员实践需要的重要内容之一四、民间文学的特征(内容、创作流传、艺术和生态方面)艺术方面(了解):真情。
朴素。
富有音乐美,现实主义与浪漫主义结合(一)内容直接地表现人民自己的思想感情,直接地描写自己的生活(特别是劳动与社会斗争),并且用人民大众最喜闻乐见的形式表现出来。
具体表现在:(1) 民间文学是人民生话、历史的全面而生动的形象反映。
(2) 文学是交流感情的工具,感情只能在生活实践中才能获得,只有亲身参加劳动、参加人民起义斗争,才能真切而生动地描写它们。
(3) 民间文学是民族文化的根基,从远古的神话、传说到史诗、歌谣,都体现了民族精神、人民的道德观念和理想愿望。
所以,我们说民间文学是民族的灵魂。
(4) 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自己的文学创作,在本质上属于先进文化与民主思想的范畴。
(5) 民间文学鲜明地表现了人民群众的世界观、心灵美和人情美。
(二)民间文学创作和流传方面特征(基本特征)-口头性、集体性、变异性、流传性(传承性)、传统性、1. 口头性民间文学与作家创作最大的区别,就是它的口头性,由此又形成了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变异性、流传性、传承性等特性。
《民族民间文学概论》各章的教学大纲
《民族民间文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课程的性质与目的(一)课程性质《民族民间文学概论》是民族地区高等院校中文专业的基础理论课程之一。
(二)课程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民间文学的基本理论知识,了解中国各民族民间文学的代表性作品,学习和掌握民间文学采录、整理、研究的原则与方法,培养民间文学教学和研究的能力,提高学生对中国民族文化与中国少数民族文学的鉴赏和接受力。
二、教学内容、重(难)点、教学要求及学时分配第一章概论(理论讲授2学时)讲授内容:1.民间文学学科的由来:与民俗学等相关学科的渊源关系、对其具有多学科价值的“特殊的文学”之说的理解。
2.民族民间文学的概念、研究对象和范围:定义、我国55个少数民族人民自古以来所创造和流传的“口头文学创作”。
3.民族民间文学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其源头活水的地位、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内容和形式上、文学与文化内涵上的独特性。
4.学习民族民间文学的目的与意义:继承民族民间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促进民族团结、增强中华民族的民族认同,建设和谐社会。
5.学习民族民间文学的指导思想和方法:站在劳动人民立场、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联系实际、开展田野调查、增强学科的学术含量、建设系统的理论与研究方法。
重点:民间文学的概念、研究对象与范围。
难点:民族民间文学的多学科价值、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第二章民族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理论讲授2课时)讲授内容:1.直接人民性和民族性的理解:与底层民众的社会生活水乳交融的关系、从内容到形式所体现的民族文化特色与思想、语言风格。
2.集体性与口头性的理解:创作上与作家文学个人创作的区别、流传上与作家文学书面流传的区别、在七大基本特征中的主导地位。
3.传承性与变异性的理解:对民族口头文学与民俗文化传统的继承、在流传过程中内容与形式上发生变异的途径与原因。
4.立体性的理解:民族民间文学作为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而存在、因此具有的多学科研究价值、对七大基本特征的总结归纳和彼此间的联系。
黄涛-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第四版)第一章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第一节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二、群体性 (一)定义 所谓群体性,指民间文学是群体创作、群 体流传的,并具有群体性的思想感情和为 群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这与作家文 学强调创作的个体性、作品的个人化风格 形成鲜明的对比
第一节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三、传承性 (一)定义: 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指民间文 学作品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 式上有些根本性因素或传统 模式,在流传、演变过程中 积淀下来并具有较强的稳定 性,使作品以其固有的基本 面目在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 的群体中沿袭、存活
二、民间文学对作家 文学的影响 20世纪初,先驱者 们对中国现代文学的 开创与探索所借鉴的 资源主要有三个: 中国古典文学 中国民间文学 外国文学
第二节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二、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影响
(二) 民间文学为作家文学提供典型形象的素材 古典文学名著《水浒传》、《西游记》等中的不 少人物都直接脱胎于民间版本。在作为作家名著 的长篇小说问世以前,同一种素材的民间文艺已 经流传了几百年,经过民间传说、说书、戏剧等 几种文艺形式的积累,作家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再 创作
第二节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三、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
(二) 作家、文人对民间文学的损害和歪曲 作家、文人在记录、整理民间文学时,除了现在 按照严格的学术标准进行的以外,常对民间文学 进行程度不同的变动 对民间文学的改作,有些是成功的,使民间文学 的艺术性或思想性得以提高,但也有一些改作是 对民间文学的损害和歪曲
第一析方法有以下方面
1 认为民间叙事是一种表演事件,表演是一种 艺术性的展示与交流; 2 注重民间叙事发生的情境; 3 考察叙事交流的具体情形和文本的动态而复 杂的形成过程; 4 从讲述人、听众和参与者之间的互动交流考 察表演的即时性和创造性; 5 强调对社区的民族志考察和对个人表演特色 的关注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讲解
民间文学期末复习资料讲解民间文学第一章绪论第一节民间文学概述一、民间文学的概念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
二、民间文学的性质民间文学既是一种文艺现象,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一)民间文学是一种文艺现象。
1、民间文学是一种单纯朴素的文学样式2、民间文学是一种表演性的文学样式。
民间文学的表演性有两点本质性的含义:一是民间文学是一种活态的、立体性的文艺现象。
二是民间文学是与特定环境中的民众生活融合在一起的文艺现象,其意义往往并不限于作品本身所能展示的那些内容。
(二)民间文学又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第一、从民间文学的实际产生和存活状态来看,民间文学口头创作与表演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第二、从民间文学的学科归属来看,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
三、民间文学的研究现状1.英国:开展民俗学研究最早的国家之一。
代表人物:泰勒、弗雷泽、马林诺夫斯基英国研究民间文学的主要方法,早期是将民间文学看作原始文化遗留物的进化论方法,后期是将民间文学作为一种发生着作用的社会现象的功能方法。
2、芬兰是当代世界民间文学研究活动的中心。
国际民俗学家协会、国际民间叙事研究协会和北欧民俗协会的会址都在芬兰。
历史地理学派,也称为芬兰学派。
按照芬兰学派的方法编撰的主民民间文学工具书AT分类法和《民间文学母题索引》,成为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书。
3、德国:格林兄弟对民间故事采录出版以及对神话的研究;缪勒创立的太阳神话学派,本非提出的流传学派。
4、俄国:维谢洛夫斯基“历史诗学”学派,以“自生说”来解释故事主题的起源,以“外来说”来解释故事情节的起源,认为主题可以自生,情节可以借用。
1928年,普罗普出版《民间故事形态学》归纳出两个最基本的叙事因素:“功能”和“行动范围”5、日本:柳田国男研究“口承文艺”。
提出“重出立证法”,研究民间故事反复出现那些情节,分析其基本核心与变化的部分。
提出“方言周圈论”,认为距离文化发达城市越远,方言和民俗也就保存越多。
民间文学概论精讲6
主讲老师:李东洋
特别鸣谢:蒋丽媛老师
第十六章 民间文学的鉴赏与
研究
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鉴赏
第二节 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
第三节 历史地理学派的民间叙事 文学研究 第四节 文化人类学与民间文学研 究
第五节 从事民间文学研究评论的 基本要求
第十六章 民间文学的鉴赏与
研究
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鉴赏
16.4.文化人类学与民间文学研究 16.4.1 文化人类学的发展态势
名词解释
1.性质:文化人类学是研究人的科学。 2.含义:文化人类学所研究的文化是广义的,它包括物质与精神成果的综合体, 包括物质、制度、行为模式与精神生活多个层面。
文化人类学将社会结构划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大组成部分的文化。
16.4.文化人类学与民间文学研究
先秦 → 两汉 → 魏晋南北朝 → 唐宋 → 元明清→ 晚清 → “五四”前后 → 30年代 → 40年代
17.1.1. 中国古代民间文学
(1)先秦时期 古籍对民间文学资料的记录与保存,如《尚书》、《左传》、《山海经》(鲁迅
最爱的宝书)、《吕氏春秋》等。 (2)两汉时期
对神话的记载历史化倾向渐浓,但比较丰富完整,《淮南子》和《史记》记述最 多。寓言大多因袭先秦,寻求长治久安之道。民歌是其精华。民谣是其最敏感的社会 晴雨表。
16.2、民间文学的比较研究法 选择
16.2. 2 运用 ① 跨国、跨民族比较 例:日本伊藤清司《中日两国民间故事的比较研究》中,“狗耕田”的故事分析。 ② 跨学科比较 最常见的是将宗教、民俗和民间文学进行比较。
随堂练习
比较研究对民间文学的意义和作用体现在( ) A:更好地发现民间文学的性质和特点 B:更好地揭示相关文化事象的不同特点 C:有利于开展跨国、跨民族、跨学科的研究 D:通过比较发现不同国家民族间的民间文学的联系 E:找出不同国家民族间民间文学发展演变的普遍规律
民间文学概论 教学大纲
民间文学概论教学大纲一、说明(一)课程性质《民间文学概论》是对民间口承文学的范围、特征、价值、体裁及各种具体形态作品进行综合性研究和专题性分析相结合的基础理论学科。
(二)教学目的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正确认识民间文学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价值及其与人文学科和作家文学的关系,掌握民间文学的范围、基本特征、体裁分类方法等理论基础知识,同时培养学生对民间文学的兴趣和搜集整理、调查研究的基本技能,为今后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民间文学及其他相关学科知识打好基础。
(三)教学内容本课程由综合理论、专题分析和作品阅读三部分组成。
综合理论,主要讲授民间文学的源流论、创作论、类型论、特征论、关系论、功能论、价值论、传承论、鉴赏论及史学理论等。
专题分析,主要讲授民间文学类型中的散体类型(神话、传说、故事)、韵体类型(民间歌谣、史诗、谜语、谚语等)、散韵合体类型(评话类、相声类、快板类、鼓曲类及少数民族曲种)等各种体裁的具体研究。
作品阅读,主要结合田野调查和文化语境分析一些代表性民间文学作品的内涵特质、产生流播与价值意义等。
(四)教学时数总授课54学时。
其中:综合理论与作品阅读:26学时;专题分析:28学时。
(五)教学方式以课堂讲授为导向,以课堂讨论、课外阅读、田野作业为辅助,将课堂教学与文化现实联系起来,注重培养学生对口头传承文学的认知研究能力和文化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适当通过田野作业或视频形式观摩分析民间文学传承状况,通过课程作1.你认为分析语境构成体系的七大元素对研究民间文学有何重大意义?2.鲍曼的表演理论主要有哪些观点?阅读参考书:1.户晓辉著:《现代性与民间文学》,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年版。
2.吕微、安德明编:《民间叙事的多样性》,学苑出版社2006年版。
3.(美)鲍曼著,杨利慧,安德明译:《作为表演的口头艺术》,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
第十四章民间文学田野作业与科学写定教学要点:讲授田野作业的原则要领,掌握田野作业的形式技巧与文本写定的科学方法,适当进行田野作业和文本写定训练。
民间文学概论课件
民间文学的创作和传承 方式,主要是通过口耳 相传,代代相传,因此 具有极高的历史和文化 价值
民间文学的特点
民间文学的特点
集体性 传承性
口头性 变异性
地域性 人民性
民间文学的类型
民间文学的类型
故事
故事是民间文学中最常见的一种形式,它包括 了各种题材和内容,如寓言故事、童话故事、 生活故事等。故事往往具有娱乐和教育功能,
能够启迪人们的思想和智慧
歌谣
歌谣是一种以歌唱为主要表现形式的文学作品, 它通过抒发情感和表达思想来反映人民的生活 和心声。歌谣的内容广泛,包括爱情歌谣、劳 动歌谣等
谚语
谚语是一种简洁明了的口头表达形式,它通过 精炼的语言传达了深刻的生活经验和智慧。谚 语往往富有哲理和启发性,能够给人以启示和
教益
传说
创新性
国际交流与合作:加强国际
6
间的民间文学交流与合作,
共同推动世界文化多样性的
保护和发展
民间文学的保护与传承
通过以上措施的实施,我们可 以更好地保护和传承民间文学 这一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在 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挥其独特的
价值和意义
结论
结论
民间文学作为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广泛的价值。它不仅是历史的见证和文 化的载体,也是人民的精神寄托和智慧的结晶。在当今社会,我们应当加强对民间文学的研究、保 护和传承工作,让这一独特的文学形式得以继续传承和发展,为人类文明的繁荣做出贡献。同时, 我们也应该鼓励更多的人参与到民间文学的创作和传承中来,让这一文化遗产在新的时代焕发出更 加璀璨的光辉
结论
1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2 首先,我们需要加强对民间文学的宣传和教育,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它的价值和意义
民间文学概论
第一章绪论1、识记:民间文学的含义、民间文学是广大民众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一种语言艺术。
它运用口语的形式传述故事,展示生活,塑造形象,抒发情感。
它是广大民众日常生活的组成部分之一,是他们认识社会、寄托理想、表达情感意愿的重要方式和渠道。
2、领会:中国民间文学事业的新发展(试述民间文学在当代社会的发展变化) 在这个多元文化大比拼的时代,每个民族都在努力高扬自己的文化旗帜。
于是,民间文学作为民族传统文化中最鲜明的符号,受到了来自政府和民间的共同重视。
民间文学可以分成原生态、再生态、和新生态三种类型。
原生态民间文学指现在仍活在民众口头和实际生活中的传统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正在逐渐衰亡。
再生态民间文学指经过整理和改编,转化为书面或视听文学样式的民间文学,这一类民间文学转变形态后,重新走向千家万户,比以前传播更加广泛。
新生态民间文学指从当代社会生活中自然产生,反映人民某些意愿与时代风尚的新的故事、笑话、歌谣、谚语等,它们将不断涌现,恐怕永无枯竭之意。
借助电脑网络、手机、电视宽带等新的传媒技术,服务于民众生活的各种民间文学创作,得到了更大的发展。
3.领会:民间文艺学的性质(谈谈对民间文艺学性质的认识)民间文学是人民大众集体创作与传承的语言艺术,民间文艺学则是专门研究民间文学的一门科学。
民间文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指人民大众的口头文学创作,如神话、传说、故事、史诗、叙事长诗、歌谣、谚语、谜语、歇后语、民间说唱、民间小戏等,但不包括民间工艺美术和民间舞蹈。
从民间文艺学的学科性质来看,它是一门既具有交叉性又具有独立性的学科民间文学是文学的一个种类,因此,民间文艺学自然属于文艺学的范畴,但它又是一种特殊的文艺学,他研究的是一个民族在生活语境中集体创作和传承的口头文学。
民间文艺学与民俗学关系密切。
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间生活文化传承的的学问,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民间文艺学比一般文艺学更需要历史学的帮助。
民间文学和民族学也有很大关系。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概论民间文学是指在人民群众中流传的文学作品,包括传统的民歌、民谣、民间故事、民间传说等。
它是人民智慧和创造力的结晶,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本文将对民间文学的概念、特点以及其在社会历史中的重要地位进行探讨。
一、概念民间文学是指流传于民间的文学作品,是民间文化的一部分。
它通过口头传承、口碑宣传的方式广泛流传,并随着社会的发展与变迁而不断丰富和演变。
民间文学作品通常是由普通大众创作的,包含了他们的生活经验、思想情感和价值观念。
二、特点1. 大众性:民间文学作品是人民群众的创作和欣赏,贴近生活、贴近群众,体现了普通大众的审美需求和情感表达。
它与精英文学相比,更具有广泛的社会参与性。
2. 传统性:民间文学作为一种传统文化形式,在历史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传承和身份认同。
它通过口头传承的方式代代相传,保留了民族、地域和群体的传统特色。
3. 多样性:民间文学包括了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涵盖了歌谣、故事、传说、谚语等多种表达方式。
不同地域、民族、群体之间的民间文学作品呈现出多样的艺术风格和文化特征。
4. 大众化:民间文学通常以口头方式流传,受众范围广泛,可以迎合不同阅读层次和口味偏好的读者。
这也是帮助文学作品流传至今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社会历史地位1. 价值传递:民间文学是传播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重要途径。
通过传递智慧和经验,民间文学作品能够促进社会和个体的道德思考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助于社会的和谐稳定。
2. 文化传承:民间文学作为人民智慧的结晶,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历史记忆。
它可以使后人了解和认识自己的文化传统,自豪自信地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
3. 价值记录:民间文学记录了人民群众在历史中的奋斗和受苦经历,是对历史事件、社会现象的生动记录。
它帮助我们了解历史,反思现实,并从中汲取智慧和勇气。
4. 民主表达:民间文学作为人民之声的载体,借助艺术的力量表达人民的渴望和诉求。
它在推动社会变革、促进社会正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民间文学讲义打印版
民间文学讲义民间文学讲义提纲说明1. 提纲仅供大家参考,并非所谓“标准答案”。
2. 提纲中如有错误,请直接向郑老师反映。
3. 提纲只供选课生使用,请勿扩散。
绪论绪论部分初步清理关于民间文学的一些错误看法,就民间文学的地位和价值树立起基本的观念。
歌本与演唱歌本常宁塔山瑶族乡的“冈介”活动常宁塔山瑶族乡的“冈介”活动“冈介”录像片段“冈介”表演现场要点口传文化(oral culture)文化传统大传统(great tradition)小传统(little tradition)——罗伯特·雷德菲尔德钟敬文的文化分层生活文化文化展演狂欢化钟敬文先生的文化分层文化的范围很广泛,层次也不单一。
它是一个庞大的复杂的综合体。
我向来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有三个主流。
首先是上层社会文化,从阶级上说,即封建地主阶级所创造和享有的文化;其次,是中层社会文化,即城市人民的文化,主要是商业市民所有的文化;最后,是底层社会的文化,即广大农民所创造和传承的文化。
(88年)——钟敬文《话说民间文化·自序》生活文化:一个关键词民俗学是一门社会科学,是一门人文科学。
它的研究对象,是一个国家或民族中广大人民(主要是劳动人民)所创造、享用和传承的生活文化。
(82年)——钟敬文《民俗学及其作用》生活文化是“民族的基层文化”、基本文化。
不过,它应被理解成生活世界意义上的基层文化,是经典文化或意识形态的基础。
(94年)——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P142生活文化概念的学术意义如果我们认真注意到民俗的生活形态,我们就有可能更加现实地认识民俗的广泛存在。
从生活的角度来看,不难发现,民俗构成了人的日常性活动、日历性活动和人生的基本框架和基本内容,民俗是人基本的生活世界的基本构成。
——高丙中《民俗文化与民俗生活》P170要点阈限(threshold)阈限意指所有间隙性的或模棱两可的状态,这个概念与维克多·特纳的作品,以及他所拓展的阿诺德·范·盖纳普的原创观点是分不开的。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概论民间文学概论目录第一章绪言第二章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第三章民间文学的价值第四章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第五章各族民间文学的交流与相互影响第六章神话第七章民间传说第八章民间故事第一章绪言第一节民间文学的概念一、民间文学称谓的由来二、民间文学的概念与范围三、民间文学的体裁分类第二节学习民间文学的目的和意义民间文学称谓的由来民间文学这个名称是由民俗学演变而来的。
最早提出“民间文学”这个概念的是1846年英国考古学家汤姆斯(W·J·Thoms)。
他所说的“民俗学”(Folklore)的意思是“民众智识”(The Learing of the people)。
他说,民俗是“在普通人们中流传的传统信仰、传说及风俗”,包括了“古时候的举止(manners),风俗,仪式(observanees),迷信,民曲(ballade),谚语等等”。
他的这段论述,含有很重的民间文学成份。
后来,英国的班尼(C·S·Burne)在她的《民俗学概论》的专著中又很明确地指出,民俗学的内容包括传袭的信仰(Beliees),习惯(Customs),故事(Stories),歌谣(Songs),俚语(Sayfngs)等流行于民间的文化事象。
很显然,这些文化事象中的许多品类,正是后来人们所说的民间文学的样式。
这种理论的提出,引起各国学者的兴趣和关注,使他们各自又作了种种解释。
在美国和前苏联,对“民俗学”一词的研究主要是指口头文学或口头创作,近似于民间文学在我国,“民俗学”一词是1913年由日本传入的。
到“五四”运动时期,则有更多的学者从事“民俗学”的研究,但名称尚未统一,有的叫“民俗学”,有的叫“民间文学”,而“民间文学”的概念在学术界已经逐步明朗化。
1955年,我国创办的《民间文学》发刊词明确指出:“这个刊物的主要任务,是推动对全国各民族口头文学的搜集、整理,同时促进这方面的理论研究,……我们要用较多的篇幅来刊载各族人民口头创作。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PPT 第一章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以及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5.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有什么影响?
6.论述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7.常见的轻视民间文学的观点有哪些?其产 生原因是什么?这些观点正确吗?为什么?
(二)民间文学为作家学提供典型形象的素材 (三)民间文学在文学体裁和艺术手法上对作家文
学有很大影响 (四)在语言上,作家创作也常借鉴民间口语
三、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
(一)作家、文人对民间文学的保存、提炼 和再创作
(二)作家、文人对民间文学的损害和歪曲
思考题
1.简述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的含义及其形 成原因。
三、传承性
民间文学的传承性指民间文学作品在 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有些根本性因素或 传统模式,在流传、演变过程中积淀下来 并具有较强的稳定性,使作品以其固有的 基本面目在不同时代或不同地域的群体中 沿袭、存活。
四、变异性
民间文学的变异性,指在流传过程中 民间文学作品从形式到内容的各个方面, 包括语言、情节、人物甚至主题,都会发 生变化。同作家文学相比,变异性也是民 间文学的一个显著特征。
第一章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以及与 作家文学的关系
第一节 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
一、口头性 口头性是民间文学最显著的外部特征,
人们有时甚至就把民间文学称为“民众口头 创作”、“口头文学”、“口承文艺”等。
二、群体性
群体性又叫“集体性”,是民间文学 相对于作家文学而言最具区别性的特征, 也是民间文学最重要的本质特征。所谓群 体性,指民间文学是群体创作、群体流传 的,并具有群体性的思想感情和为群体所 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第二节 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第四版)课件 第2、3章 民间文学的搜集、记录与整理;神话
(一) 先秦时期 1.神话 神话是兴盛于人类社会早 期的一种文学体裁 (1)在各种文献里, 《山海经》中的神话资料 最为丰富,而且情节原始 而完整
第一节
搜集、记录与保存民间文学的历史概况
2 《楚辞》本是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作 品集,其中大部分作品是屈原在南方楚地民间 文学的基础上加以创造性提高的成果。它记载 了战国时代楚国等地方流传的一些神话 3 《穆天子传》又名《周穆王游行记》或 《周王传》,基本事迹应为实有,但在叙述中 加入了许多神话传说。书中也记述了穆王一行 与西方部族的物品交换等交往情况,沿途所见 异域他乡的风俗、地理、奇花异草及珍禽怪兽 等
第二节 搜集、记录和整理民间文学的原则与方法
(2) 善于选取采访时机,处理 好与采访对象的关系,并创造 自然活跃的讲唱环境 (3)尽量采取访谈与记录同步 进行的方法
第二节 搜集、记录和整理民间文学的原则与方法
第一节 搜集、记录与保存民间文学的历史概况
2.歌谣
先秦古籍中的歌谣资料也是比较丰富的,除《诗 经·国风》里有集中的体现,还散见于其他文献
《诗经·国风》是先秦采集民间歌谣的优秀成果,已 成为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经典文献,对后世的文学发 展产生了重大影响。它是由当时统治者组织人手大 规模采集而成的
《诗经·国风》可以看做先秦时期以黄河流域为中心 的北方地区民歌的代表,而《楚辞》则在一定程度 上反映着大约三四百年后的长江流域一带的南部楚 地民歌的风貌
第一节 搜集、记录与保存民间文学的历史概况
二、中国现代民间文艺学的历史与搜集、 记录民 间文学的概况
(一) 发源、开创时期(1918-1926) 这一时期的民间文艺学以在北京大学发起的歌谣学运 动为中心 1920年12月,北京大学成立了歌谣研究会,由沈兼士、 周作人任主任。1922年,北大研究所国学门成立后, 歌谣研究会归入该所的国学门。1922年12月17日, 《歌谣》周刊创刊
民间文学概论
民间文学概论民间文学概论第一节民间文学的界定与分类第二节民间文学的特征民间文学的特征是多方面的,这里所说的基本特征,主要是与作家书面创作相比较而言,指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中所显示出来的相对稳定的特殊标志,即集体性、口头性、变异性、传承性。
一、民间文学的集体性1、集体性的含义及表现:创作、流传中的集体性特点,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重要标志。
作家文学作品创作的整个过程都由作家独立完成,创作成果有版权的保护。
民间文学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创作者,它是集体创作、集体传承的。
民间文学的集体性表现在创作和流传上,一般有以下几种情况(1)集体场合中的集体创作。
(2)由个别人编出作品雏形,许多人添枝加叶,逐步完善。
(3)个人创作,集体流传。
2、集体性特征形成、发展及其具体内涵(1)集体创作,集体流传;(2)体现在内容上,反映着群体的生活特点、思想感情和价值观念;(3)体现了特定群体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是集体智慧和才艺的结晶。
3、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的意义:(1)研究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对我们理解民间文学的特殊本质具有理要意义。
民间文学的思想和艺术价值,民间文学的巨大生命力,都必须联系集体性方能求得科学的认识。
(2)由于它是劳动人民自己集体创作的成果,直接而充分地表达了人民群众的思想感情、他们的爱憎情感和道德观念、他们的理想愿望和人生哲学等,因而具有直接的人民性。
(3)由于它所表达的是活动于广大时间空间范围之内的人民群众的集体意识,所以它是研究一个社会发展阶段、一个国家、一个民族或一个地方的民众心理状态的生动材料。
二、民间文学的口头性1、口头性含义及其表现:民间文学又常被称作“人民的口头创作”或“口头文学”。
因为它是一种活跃在人民口耳间的特殊的语言艺术。
人民大众用口头语言进行文学创作,并通过口头语言将这种创作传承下来,由此形成了一套与之相适应的表现形式和表现手段。
民间文学的这些适宜于口头创作和口头流传的特征叫口头性。
中国民间文学概论PPT 第四章 传说
传说与神话的区别是:
第一,二者的故事的主人公有不同的属性。 第二,神话与传说都有超现实的幻想,但神
话的幻想符合原始思维。
第二节 传说的种类与思想内容
一、人物传说
(一)神仙传说 (二)文人传说 (三)巧匠名医传说 (四)帝王将相传说 (五)起义英雄传说 (六)政治历史人物传说
二、史事传说
二、传说与历史的联系与区别
有相当多的传说是描叙历史人物或历 史事件的,这就使传说与历史具有一定程 度和某种方式的联系。
三、传说与神话的联系与区别
传说与神话的联系主要有三点: 第一,一部分上古时期的传说与神话交融在
一起,神话是传说产生的源头之一。 第二,传说与神话都是散文体的口述故事。 第三,传说的人物和情节也有一定程度的超
三、四大传说的结局艺术
(一)牛郎织女传说: (二)孟姜女传说: (三)梁祝传说: (四)白蛇传:
四、四大传说与节日习俗
(一)牛郎织女传说与“乞巧节” (二)孟姜女传说与寒衣节 (三)梁祝传说与双蝶节 (四)白蛇传与端午节
思考题
1. 传说与历史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2. 传说与神话的联系和区别是什么? 3. 举例说明中国传说有哪些类型? 4. 论述传说的艺术特征。 5. 传说产生的途径有哪些?
6. 传说有什么社会价值? 7. 简述牛郎织女传说的形成过程。 8. 孟姜女传说经过了怎样的演变过程? 9. 简析四大传说的形象系列及其特点。 10. 试述四大传说的结局艺术。 11. 简述四大传说三)革命历史事件传说
三、地方风物传说
(一)山川名胜传说 (二)物产传说 (三)动植物传说
四、习俗传说
(一)节日习俗传说 (二)婚丧习俗传说 (三)游艺习俗传说
第三节 传说的艺术特征、产生途径 与社会价值
第一讲 民间文学概说
更重要的是民间文学并非简单的表达 与接受的关系, 与接受的关系,而是经常在表达者与 接受者(受众) 接受者(受众)的双向互动或共同参 与下来完成。如民歌对唱、猜谜语、 与下来完成。如民歌对唱、猜谜语、 儿童游戏歌谣等都是由两个以上的人 甚至是几十人、 甚至是几十人、几百人的集体共同参 与才能进行和完成的。 与才能进行和完成的。参与和欣赏常 常是重叠的,同步的,在这个过程中, 常是重叠的,同步的,在这个过程中, 民间文学的娱乐功能得到了充分的体 现。
第四节 民间文学的价值
一、民间文学的实用价值 实用性是民间文学的普遍规律, 实用性是民间文学的普遍规律,民间文学首 先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实用目的而产生、 先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的实用目的而产生、 存在和流传的。在劳动生产中, 存在和流传的。在劳动生产中,民间文学可 以协调劳动动作、统一劳动节奏, 以协调劳动动作、统一劳动节奏,坚定劳动 信心,鼓舞劳动热情,总结劳动生产的经验, 信心,鼓舞劳动热情,总结劳动生产的经验, 传授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在社会斗争中, 传授劳动的知识和技能;在社会斗争中,民 间文学又是劳动人民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 间文学又是劳动人民进行斗争的有力武器; 在日常生活中, 在日常生活中,民间文学又能发挥教育和娱 乐功能。因此,民间文学是实用的文学。 乐功能。因此,民间文学是实用的文学。
二、民间文学在创作和流传方式上的特征
1、口头性 、 这是民间文学的首要特征, 这是民间文学的首要特征 , 也是其最显著的外部 特征。国外把民间文学叫做“口承文艺” 日本) 特征。国外把民间文学叫做“口承文艺”(日本)、 口碑文学” 朝鲜) 口头创作” 前苏联) “口碑文学”(朝鲜)、“口头创作”(前苏联), 正是突出其口头性的特征。这个特征的形成, 正是突出其口头性的特征。这个特征的形成,既有 社会的因素、阶级的因素, 社会的因素、阶级的因素,也有口头语言自身的原 当然,也不能狭隘地理解口头性, 因。当然,也不能狭隘地理解口头性,民间文学的 口头性与表演性是结合在一起的, 口头性与表演性是结合在一起的,这又形成了立体 性特征(详见后) 新时期, 性特征(详见后)。新时期,民间文学的口头性也 发生了一些变化, 发生了一些变化,其载体和传播方式不再局限于口 如传媒、网络、 头,如传媒、网络、通信工具都可能成为民间文学 的新的创作和传播工具。 的新的创作和传播工具。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民间文学概论授课大纲第一讲导论一.民间文学的定义二.民间文学的创作主体三.民间文学的范围四.民间文学的性质第二讲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一.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二.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特征三.民间文学的传承性特征四.民间文学的变异性特征第三讲民间文学的价值及其与作家文学的关系一.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与多重价值1.民间文学的社会功能2.民间文学的多重价值二.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关系1.民间文学对作家文学的哺养2.作家文学对民间文学的影响第四讲民间文学田野作业与科学写定——搜集、记录与整理一.田野作业的形式与规则二.田野作业中的全面搜集三.田野作业中的忠实记录四.田野作业资料的整理与科学写定第五讲神话一.神话界说与起源二.神话分类三.神话的基本特征四.神话的价值及其研究第六讲民间传说一.民间传说概说二.民间传说的分类三.民间传说的特征四.民间传说的价值及其研究第七讲民间故事一.民间故事的界定与分类二.民间故事的特征与价值三.故事家与民间故事的传承四.民间故事的研究问题与故事学研究方法第八讲民间歌谣一.民间歌谣的概说二.民间歌谣的分类三.民间歌谣的艺术特征与功能四.歌俗、歌节与歌手第九讲民间叙事诗一.民间叙事诗的概念二.民间叙事诗的分类三.民间叙事诗的特征四.民间叙事诗的研究第十讲史诗一.史诗的定义与意义二.史诗的分类三.史诗艺人与史诗传承第十一讲民间谚语、谜语、歇后语一.谚语二.谜语三.歇后语第十二讲民间说唱一.民间说唱概说二.评书与评话三.快书与快板四.相声第十三讲民间小戏一.民间小戏的概念、类型与源流二.民间小戏的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三.民间道具戏第十四讲民间文学研究一.国际性的学术研究领域二.民间文学研究的重要学术流派及其方法三.民间文学研究的一般方法一参考文献1.《民间文学概论》,钟敬文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年。
2.《民间文学作品选》(上、下),高等学校民间文学教材编写组,上海文艺出版,1980。
3.《民间文艺学原理》,张紫晨著,花山文艺出版社,1991年版。
4.《民俗学概论》,钟敬文主编,上海文艺出版社,1998年版。
5.《二十世纪中国民俗学经典》(相关各卷),苑利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2年版。
6.《民间文学教程》,刘守华、陈建宪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商,2002年版。
7.相关网站:①民间中国网站:②中国民俗网站:③民间文化青年论坛:二教学目的1.学习民间文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切实掌握民间文学的基本理论和独特规律,对民间文学有正确的认识,并注意学会研究民间文学的特有方法。
2.阅读和熟悉民间文学的重要作品。
熟悉民间文学各种体裁的代表作品,掌握鉴赏、分析民间文学作品的视角和方法。
3.初步掌握进行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方法,培养深入民间采集、整理民间文学作品的能力,能够初步进行民间文学作品的科学研究。
第一讲导论一.民间文学的定义民间文学是一个民族集体创作、口耳相传的语言艺术。
它既是该民族人民的生活、思想与情感的自发表露;又是他们关于历史、科学、宗教及其他人生知识的总结;也是他们的审美观念和艺术情趣的表现形式。
1. 首先,正确理解民间文学的“文学性”(艺术性)⑴.作为一种单纯朴素的文学样式而存在的民间文学⑵.作为一种表演性的文学样式而存在的民间文学民间文学的表演性有两个本质性的含义:一是,民间文学是一种活态的、立体性的文艺现象。
二是,民间文学是与特定环境中的民众生活融合在一起的文艺现象。
所以,其所展现的意义往往不限于作品本身所能展示的那些内容。
2. 民间文学创作主体是民众——民众的创作⑴.西方民俗学史上的“民”之演变威廉·汤姆斯(William Thomas):“folk”+“lore”=folklore,承载着“大众古俗”的乡民。
↓↓↓人类学家:乡民和野蛮人。
↓↓↓理查德·多尔逊(Rechard M. Dorson):趋向传统的匿名群众,包括乡下人和部分城市人(流入城市的乡下人及他们的后代)。
↓↓↓阿兰·邓迪斯(Alan Dundes):任何人组成的任何群体。
⑵.中国民俗学史上的“民”之演变北大时期和中山大学时期:“民”指与贵族、圣贤相对的“平民”,重点指下层平民。
↓↓↓建国后:按照严格的阶级观点,指“人民”或“劳动人民”。
↓↓↓目前学界:“民众”—至少指一个民族的最大多数成员。
民间文学是民众在日常生活中创造与传播的口头文学。
3.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口头流传的艺术形式集体创作、口头流传是民间文学的两个重要特征,它们决定了民间文学在思想内容和艺术形式上的基本面貌和特色,同时也是民间文学区别于作家文学的本质性内容。
二.民间文学的范围1.民间文学的学科范围⑴.应弄清民间文学和民俗学的关系:是民俗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⑵.应划清民间文学和非民间文学的界限。
①.民间文学与通俗文学的关系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形式上的通俗易懂;而主要差别则表现在三个方面:A.创作者不同;B.创作流传形式不同;C.内容与思想倾向不同。
②.对作家取材于民间文学的创作成果,应作具体分析。
③.民间文学与非民间文学之间的区别都是相对的。
2.民间文学作品的体裁范围①.散文类作品,包括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②.韵文类作品,包括史诗、叙事诗,民歌、谚语、谜语等;③.散韵相间类作品,主要是民间说唱、曲艺和民间小戏等。
三.民间文学的性质1.民间文学的文艺属性民间文学是以语言为主要载体的形象化反映客观现实的艺术,因此其文艺属性主要表现在它的文学性上。
从文艺属性着眼于民间文学的研究,是一种文艺学的研究。
“民间文学”的两种含义:民间文学作品;研究民间文学的学问,即“民间文艺学”。
2.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民间文学的民俗文化属性,指民间文学是一种民俗文化现象。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第一,从民间文学的学科归属来看,民间文学是民俗学的一部分。
第二,从民间文学的实际产生和存活状态看,民间文学比作家文学同生活有更加密切的关系,以至于口头创作与表演本身就是生活的一部分。
由此可见,由于民间文学在性质上同时具备的双重属性,因此它在学科归属时也同样具有双重性:它既是民俗学的一部分,同时也是文艺学的一部分。
四.民间文学的研究方法1.田野调查法(field work)田野调查法,也叫田野作业法,它是民俗学与民间文学、人类学、民族学、社会学等共同运用的基本方法,即研究者到生活实际中去做实地调查,通过参与式体验、观察、访谈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以供研究。
2.历史研究法,即所谓历史地理研究法①.共时比较法对民间文学的而言,其共时研究是考察民间文学在特定时期的状况,可以是一个地域的状况,也可以是分布在数个地域的不同状况。
②.历时溯源法在历时性的研究中,历史溯源法更为常用,它或是指通过文献资料的考证,追溯现代的民间文学现象在历史上的演变过程,以获得对这种现象的全面认识。
③.其它方法辩证唯物主义分析法,功能学派、传播学派、人类学派等各学派的分析法等。
五.民间文学的价值1.民间文学具有实用价值⑴民众交流思想感情的一种艺术化的手段⑵协助劳动功能⑶娱乐休闲功能:自娱和他娱⑷传授知识、实施教育功能①知识、经验传授功能②道德塑造或规范功能:民间文学对道德的塑造是一种隐性的塑造,这项功能主要是通过讲述者有选择地讲述来完成的。
⑸礼俗伴生功能:民间文学成为礼俗内容的组成部分。
2.民间文学的科学价值民间文学不仅表现了民众的思想感情,同时也传承着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经验,记录着民众生活的历史。
这些资料往往是文献记载中索没有的,所以是值得许多学科开发和利用的宝贵资料。
①.历史资料价值民间文学作为“口传的历史”,许多历史资料特别是史前资料以及各时期的部分民众生活文化资料是文献记载所缺少的,对历史学要重要的借鉴价值。
②.科学资料价值民间文学反映民众世代积累的经验性知识。
民间文学是一般人了解科学知识的途径之一,也是研究自然科学史的重要材料。
3.民间文学的艺术价值民间文学具有很高的艺术成就和欣赏价值,为普通民众所喜闻乐见。
民间文学的娱乐教育作用是通过它的文学价值反映出来的。
其艺术价值,除了体现在民间文学作品本身的艺术魅力外,还在于它对其他艺术形式的发展有重大的借鉴价值。
六思考题1.怎样理解民间文学的双重属性?2.如何看待民间文学的文学价值?3.为什么说民间文学是民俗文化的一部分?4.民间文学有什么社会价值?第二讲民间文学的基本特征民间文学的特征与它的定义、概念有着密切的关系,只有把握了它的特征,我们才能对民间文学有一个全面系统的认识。
一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1.口头性特征的概念所谓口头性,指民间文学是一种口头创作、口头传承并有相应的表达方式和语体风格的文学形式。
2.口头性特征形成的原因⑴.历史原因:口头性是从民间文学诞生之日起就伴随左右的。
⑵.现实原因:因为民间文学的创作与传播是民众生活的组成部分,是民众的一种日常活动,伴随着其他活动自然而然地进行的。
3.口头性特征的表现⑴.民间文学的口头性特征首先表现在,它的创作和传播工具是更接近于口头表达方式和习惯的形象化语言。
⑵.其次表现在,它在传承过程中形成了自己的一套规范化的语言模式和表达方式。
⑶.它在创作上常常具有即兴创作的特点,思维活动与语言表达同步进行。
4.口头性特征的意义⑴.口头性特征的意义首先在于:口头语言创作是一种有声语言表达方式,以语音为载体,以声传意,其口头创作不仅有临场性,也有短暂性。
⑵.口头性特征的另一个重要意义在于,它导致了民间文学成为一种用于表演的口头语言艺术。
民间文学所创造的既是口述耳听的艺术形象,具有听觉艺术的特点,同时还是直观的表演,具有视觉艺术的特点。
口头性是民间文学最突出的特征,其他的一些特征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它引起的。
但是口头性不是民间文学独具的唯一特征。
故辨别民间文学还必须与作者、作品内容及艺术特点结合起来综合研究,才能划清民间文学与作家文学的界限。
二民间文学的集体性特征1.集体性特征的概念所谓集体性,指民间文学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并具有集体性的思想情感和为某一集体所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
2.集体性特征的体现:⑴.体现在民间文学的创作和流传方式上——是集体创作、集体流传的。
集体性特征在创作和流传方式上的体现,是可以从民间文学作品的形成情况看出来的。
第一,是在集体活动的场合,你一句我一句地完成创作的。
第二,先由个人完成作品的雏形,其后在流传过程中由众人加工和再创作。
第三,有些民间文学作品先由个人完成并有明确的传承线索,主要指民间艺人的创作情况。
从上面这几种形成方式看,对民间文学而言,创作者与传承者是一体的,其创作实践和传承活动也是一体的,即民间文学作品的创作过程和流传过程是交融在一起的。
因此,我们说民间文学的集体性,在很大程度上,是指它的积累和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