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医大师54种针灸治疗有效病症处方
常见病针灸处方
散瘀穴
①急性腰扭伤:委中(刺血)。 ②胸中瘀血:足三里。 ③胸肋扭伤:大包、阳陵泉。 ④腕关节扭伤:阳池、大陵。 ⑤肩臂扭伤:肩井、曲池。 ⑥踝关节扭伤:丘墟、昆仑。 ⑦膝关节扭伤:膝眼、阳陵泉。
止呕穴
内关、足三里、天枢、中脘、公孙、膻中、 劳宫、三阴交。
抽搐
1.百会、印堂、大椎; 2.合谷、太冲; 3.风府、曲池、涌泉;
运动系统辨病处方选穴
一.头颈上病症 (一)落枕 1.落枕穴。 2.天柱、后溪。 3.养老、悬钟。 4.大杼、肩外俞。 (二)颈肩肌筋膜炎 1.风寒:风池、百劳、风门、天宗、曲垣。 2.湿热:风池、肩井、肩外俞、后溪、支沟。 3.淤滞:天柱、曲垣、秉风、膈俞。 (三)肩关节周围炎 1.肩髃、肩贞、曲池、外关。 2.肩髃、肩賿、秉风、大杼、手三里。 3.条口透承山。 (四)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综合症 1.听宫、颊车、下关、合谷。 2.下关、颊车、外关、太冲。 3.听宫、下关、足三里、阳陵泉。 (五)肱骨外上髁炎 1.肘賿、曲池、天井、手三里、外关。 2.阿是穴。 (六)腕管综合症 1.内关、大陵。 2.合谷、外劳宫、中渚 、外关。 3.十二井(手经)。 (七)桡骨茎突狭隘性腱鞘炎 1.列缺、合谷、手三里。 2.阳溪、偏历、阿是穴。 3.列缺或阿是穴。 (八)腱鞘囊肿 阿是穴。
痛经
1.气滞血瘀:气海、地机、太冲(加热疗) 2.寒湿凝滞:关元、归来、肾俞、三阴交。 3.肝肾不足:肾俞、肝俞、血海、三阴交、
太溪。 4.气血虚弱:脾俞、胃俞、膈俞、足三里、
三阴交。 5.中极、次賿---热疗法
(十四)产后宫缩痛 1. 关元、合谷;2.十七椎、腰阳关、三阴交(加热疗) (十五)产后乳少 1. 气虚血弱:膻中、乳根、脾俞、胃俞、足三里(加热疗) 2. 肝郁气滞:太冲、内关、膻中、乳根(热疗)、少泽; 3. 对证选穴:膻中、乳根(热疗)膻中、少泽(热疗)。 (十六)产后血晕 1. 血虚气脱:关元、气海、三阴交、足三里。 2. 寒凝血瘀:中极、阴交、三阴交、支沟、公孙。 (十七)产后腹痛 1. 血虚:关元、气海、膈俞、三阴交、足三里(加热疗) 2. 关元、气海、肾俞、三阴交; 3. 血瘀:中极、归来、膈俞、血海、太冲。 (十八)绝经期综合征 辩证选穴: 1. 肝阳上亢:百会、风池、太冲、太溪。 2. 心血亏损:心俞、脾俞、肾俞、三阴交。 3. 脾胃虚弱:脾俞、胃俞、中脘、章门、足三里。(加热疗) 4. 痰气郁结:中脘、膻症
老中医内科秘验方都是无价之宝的秘方,效果神奇,立杆见影
老中医内科秘验方都是无价之宝的秘方,效果神奇,立杆见影行之医话 2022-07-11 09:33 发表于江苏1.愈咳散【处方】麻黄6g 杏仁9g 白前9g 黄芩9g 陈皮6g 甘草6g 枇杷叶9g【用法】水煎服,一日一剂【功效】发散风寒、止咳化痰【主治】急性支气管炎、感冒引起的咳嗽2.烧伤药膏【处方】地榆50克、虎杖、紫草各30克、黄芩、黄连、大黄、白芨各20克.【用法】用芝麻油600毫升浸泡72小时,文火炸至枯黄滤去药渣,立即加入蜂蜡10克,待药油温度下降到60度左右时再加入冰片5,待凉外敷。
【功效】清热解毒、敛疮生肌的功效,生肌长口快,愈合不留疤。
【主治】治疗烧伤的药膏,治好很多烧伤病人3.狐臭酊【处方】雄黄粉100克【用法】用100毫升碘伏浸泡24小时即可,取药液涂患处,每天一次。
疗效神奇,涂抹以后狐臭马上消失!【主治】一般狐臭患者涂药数次便可治愈。
4.保胎汤【处方】黄芪18克、人参、当归、杜仲、桑寄生、兔丝子各9克、白木15克、阿胶、砂仁、黄芩、炙甘草各6克。
【用法】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3次服。
【功效】健脾和胃,补气养血、益肾安胎。
【主治】治先兆流产、习惯性流产5.淋巴结肿大奇效良方【处方】玄参、浙贝各9克、牡蛎15克、金银花6克、白花蛇舌草、夏枯草各18克、全蝎、守宫各3克【用法】研末吞服.。
每日一剂,水煎2次分3次服。
【主治】治疗痰核瘰疠(相当于西医的淋巴结肿大)【方源】消瘰丸(玄参、浙贝、牡蛎)化裁而来。
6.祛风蠲痹黑膏药:【处方】A、粗料: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羌活、独活、葛根各30克、肉桂15克、生马钱子60克、洋金花、生半夏、生南星、防风、苍术、细辛、白芷、川芎、秦艽、杜仲、牛膝、桑寄生、桂枝、白芍、麻黄、甘遂、巴豆、木鳖子、透骨草、急性子各20克、干蟾蜍5只。
B、细料:净生乳香、净没药、蓖麻子各10克、血竭(国产的不行)20克、炮山甲15克、川蜈蚣10条。
研极细粉备用。
【制法】将A粗料放进芝麻油4000克中浸泡一星期,加热炸成棕褐色后,去渣炼油,待滴水成珠后加入铅丹粉1350克。
国宝级名老中医验方大全
国宝级名老中医验方大全【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于1991年首度评定当代『国家级名中医师』,共五百名,概略统计,大陆中医师、中医士,至少二、三十万人,故获选者,必须名镇杏林、医技超群,疗效显著.观其处方之灵活奥妙,确已深得化裁之精髓,或澎湃汹涌,或优柔细腻,盖已臻上乘之境矣!足以令人拍案惊呼,荡气回肠.若非勤学古方,体念蕴韵,何能至此?思今者,渐弃原典,粗看二手三手资料,虽曰开卷有益,然弃三千年代代菁华,不亦舍本逐末乎!乃披露当今大师秘方公诸同道,以共勉之。
国宝级名老中医验方大全1、刘渡舟刘渡舟,辽宁营口人,1917年9月20日出生,1932年拜当地名医王志远为师学医,后转从谢泗泉学习,前后七年。
1956年在【北京中医学院】,从事中医教学与临床。
先后任古典医籍教研室主任、伤寒论教研室主任、教授,《北京中医学院学报》主编,【国务院‧学位评审委员会】中医组成员。
刘渡舟教授著述颇丰,主要著述有《伤寒论通俗讲话》《伤寒论十四讲》《伤寒论诠解》《伤寒挈要》等书。
刘教授在【北京中医学院】从教36年,为中医人才培养做出了具大贡献。
自1978年以来,他指导培养了硕士和博士研究生20多名。
主持了2项国家级科研课题的研究工作,其中1项获1992年度【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科技进步二等奖。
〔柴胡解毒汤〕〔组成〕1。
柴胡10克2。
黄芩10克 3.茵陈蒿12克4。
土茯苓12克5。
凤尾草12克6。
草河车6克〔主治〕急性肝炎或慢性肝炎活动期,表现为谷丙转氨会显著升高,证见口苦、心烦胁痛、厌油食少、身倦乏力、小便短赤、大便不爽、苔白腻、脉弦者. 〔用法〕水煎服,日一剂。
〔备注〕1、1钱=3.75g2、〔草河车〕即〔蚤休〕,乃常用草药。
国宝级名老中医验方大全2、俞慎初俞慎初教授(图中者),男,1915年10月出生,福建福清人。
系【福建中医学院】教授,主任医师.俞老出生于中医世家,曾主编《现代医药》月刊.任上海《复兴中医》杂志编辑,【复兴中医专科学校】教务主任,并任【上海中医专科学校】【中华国医专科学校】教师。
30个中医针灸疗效记录
30个中医针灸疗效记录1. 中风后遗症患者男,58岁,中风后遗症,左侧肢体无力,言语不清。
经过10次针灸治疗,患者左侧肢体力量明显恢复,言语清晰。
2. 颈椎病患者女,45岁,颈椎病,颈部疼痛,手臂麻木。
经过12次针灸治疗,患者颈部疼痛缓解,手臂麻木症状消失。
3. 腰椎间盘突出患者男,60岁,腰椎间盘突出,腰部疼痛,下肢麻木。
经过15次针灸治疗,患者腰部疼痛减轻,下肢麻木症状改善。
4.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女,62岁,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膝关节疼痛,行动不便。
经过8次针灸治疗,患者膝关节疼痛缓解,行动能力提高。
5. 面瘫患者男,35岁,面瘫,面部表情僵硬,口眼歪斜。
经过10次针灸治疗,患者面部表情恢复正常,口眼不再歪斜。
6. 头痛患者女,42岁,头痛,经常性头痛,影响生活。
经过6次针灸治疗,患者头痛症状明显缓解。
7. 失眠患者男,50岁,失眠,入睡困难,睡眠质量差。
经过10次针灸治疗,患者睡眠质量明显提高,入睡变得容易。
8. 肠胃炎患者女,38岁,肠胃炎,腹痛,腹泻。
经过8次针灸治疗,患者腹痛缓解,腹泻症状消失。
9. 鼻炎患者男,28岁,鼻炎,鼻塞,呼吸不畅。
经过6次针灸治疗,患者鼻塞症状明显缓解,呼吸变得顺畅。
10. 肩周炎患者女,55岁,肩周炎,肩部疼痛,活动受限。
经过10次针灸治疗,患者肩部疼痛减轻,活动能力提高。
11. 耳鸣患者男,40岁,耳鸣,耳朵嗡嗡作响,影响生活。
经过8次针灸治疗,患者耳鸣症状消失。
12.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女,65岁,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双下肢疼痛,麻木。
经过12次针灸治疗,患者双下肢疼痛减轻,麻木症状改善。
13. 哮喘患者男,7岁,哮喘,呼吸困难,咳嗽。
经过6次针灸治疗,患者呼吸困难缓解,咳嗽症状消失。
14. 网球肘患者女,48岁,网球肘,肘部疼痛,活动受限。
经过8次针灸治疗,患者肘部疼痛减轻,活动能力提高。
15. 牙痛患者男,32岁,牙痛,牙齿疼痛,影响饮食。
针灸45病处方歌诀
前言:正统歌诀是如此美妙,如果你真的反复吟咏的话。
当我们临床遇到病人的时候,你还有时间把趣味歌诀翻译成穴位吗?呵呵,没有要争谁对谁错的意思。
只是把好的东西供养诸位医生菩萨!针灸歌诀经过修改,自己不断吟咏获益良多。
针灸四十五症处方歌诀一、头痛(四经、寒热湿;肝阳、痰浊、瘀;血虚、肾虚)1.外感头痛:外感头痛肺胆督,百风太列四经分,阳明堂竹内庭谷,少阳外关率足临,太阳天柱后溪脉,厥阴内关太神聪,风寒风门热曲椎,风湿头痛阴陵泉。
2.内伤实痛:内伤实痛胃胆督,百会风池头维总,肝阳太冲太侠溪,痰浊阴陵太阳隆,血海内关膈血瘀。
3.内伤虚痛:内伤虚痛胃胆督,百会风池三里足,血虚阴交肝脾俞,肾虚肾俞溪悬钟。
4.偏头痛:偏头痛寻肝胆疗,外泣风隆太冲率,头维角孙祛头风。
二、面痛(寒热、瘀滞、眼、额、颌)手足阳明足太阳,攒下地谷四风池。
风寒列缺热池泽,淤滞太冲阴交通,眼痛阳白丝竹外,额痛颧髎迎香逢,颊车翳风庭浆颌。
三、面瘫(寒、热、复)手足阳明与太阳,四白阳白鱼腰攒,颧颊地谷昆仑配。
风寒风池热曲池,迎香水沟三里复。
四、落枕(寒、瘀、肩、背)落枕阿是小肠胆,肩劳后悬压痛点,风池谷寒瘀内关,肩痛肩髃加外关,背痛天宗肩外俞。
五、漏肩风(太阳、阳明、三焦、瘀血、气血虚)手部三阳阿是穴,贞前髃髎压痛点,太阳后溪阳明谷,三焦外关谷风邪,内关膈俞气血瘀,三里气海气血补。
六、肘劳(外上、内下、外部)三阳经筋阿是穴,外上三里谷池髎,内下阳谷小海针,鹰嘴外关天井索。
七、腰痛(太阳督脉、寒湿、瘀、肾虚、坐骨神经)大肠委中阿是腰,太阳申脉督后溪,寒湿阳关瘀膈俞,命门肾志肾虚痛。
坐骨神经胆膀胱,脊委阳虚大骨环。
八、痹症(行、痛、着、热)痹症阿是循经配,行痛着热四痹分。
膈俞血海行痹证,关元肾俞痛痹疗,着痹阴陵足三里,热痹曲池与大椎。
九、中风(肝阳、风痰、痰热、虚风、气虚瘀;头晕、尿失禁、复视)(闭、脱)1.中经络(口歪、上下肢不遂、足内翻、便秘)心包督脾经络中,关中三泉水沟泽。
针灸处方集锦
针灸处方内科病症1.感冒:处方:风池大椎外关列缺合谷2.咳嗽:处方:以手太阴肺经腧穴和肺的俞、募穴为主。
肺俞中府列缺太渊3.股外侧皮神经炎:处方:股外侧局部和足少阳胆经腧穴为主。
风市环跳伏兔血海阿是穴4.三叉神经痛:处方:以面颊局部和手、足阳明经腧穴为主。
四白下关地仓攒竹合谷太冲内庭5.泄泻:处方:以大肠的俞、募、下合穴为主。
神阙天枢大肠俞上巨虚三阴交6.癃闭:处方:以足太阴脾经腧穴为主。
关元三阴交阴陵泉膀胱俞7.尿失禁:处方:以肾和膀胱的俞、募穴为主。
中极膀胱俞肾俞三阴交8.痢疾:处方:以大肠的募穴、下合穴为主。
合谷天枢上巨虚阴陵泉9.黄疸:处方:胆俞阳陵泉阴陵泉至阳10.淋证:处方:以足太阴脾经腧穴和膀胱的俞、募穴为主。
中极膀胱俞三阴交阴陵泉11.水肿:处方:水分水道三焦俞委阳阴陵泉12.胁痛:处方:期门支沟阳陵泉足三里13.腹痛:处方:以任脉和足阳明胃经腧穴为主。
中脘足三里天枢关元14.坐骨神经痛:处方:以足太阳、足少阳经腧穴为主。
⑴足太阳经型:环跳阳陵泉秩边承扶殷门委中承山昆仑⑵足少阳经型:环跳阳陵泉风市膝阳关阳辅悬钟足临泣15.眩晕:处方:以头部和足少阳经腧穴为主。
百会风池头维太阳悬钟16.震颤麻痹:处方:百会四神聪风池合谷太冲阳陵泉17.胃痛:处方:中脘足三里内关公孙梁丘18.呕吐:处方:中脘胃俞足三里内关19.胃下垂:处方:以任脉腧穴和脾、胃的背俞穴为主。
中脘胃俞足三里脾俞气海百会20.糖尿病:处方:以相应背俞穴为主。
肺俞脾俞胃俞肾俞胃脘下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21.呃逆:处方:以任脉腧穴为主。
膈俞内关中脘天突膻中足三里22. 失眠:处方:神门内关百会安眠23.疟疾:处方:大椎陶道中渚间使后溪24.哮喘:处方:手太阴肺经腧穴和肺的俞、募穴为主。
肺俞中府天突膻中孔最定喘丰隆25.癔病:处方:以手、足厥阴经腧穴为主。
神门大陵内关期门心俞合谷太冲26.腰痛:处方:以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腧穴为主。
针灸处方
针灸处方1、精【梦遗泄精】心俞、白环俞、膏肓俞、肾俞、中极、关元、三阴交,或针或灸。
【无梦泄精】肾俞、关元、中极,灸之。
【精溢失精】中极、大赫、然谷、太冲,针之。
【精浊自流】中极、关元、三阴交、肾俞,灸之。
【虚劳失精】大赫、中封,灸之。
2、气【一切气疾】必取气海、或针或,灸之。
【气逆】尺泽、商丘、太白、三阴交,针之。
【噫气上逆】太渊、神门,针之。
【短气】大陵、尺泽、,针之(属气实者);大椎、肺俞、神阙、肝俞、鱼际,灸之(属气虚者)。
【少气】间使、神门、大陵、少冲、足三里、下廉、行间、然谷、至阴、肝俞、气海,或针或灸之。
【上气】太冲,灸之。
【欠气】通里、内庭,针之。
【气急食不消】太仓,灸之。
【冷气脐下痛】关元,灸百壮。
3、神【精神萎靡】关元、膏肓,灸之。
【善恐心惕惕】然谷、内关、阴陵泉、侠溪、行间针灸之。
【心澹澹大动】大陵、三里,针之。
【失志痴呆】神门、中冲、鬼眼、鸠尾、百会、后溪、大钟,灸之。
【妄言妄笑】神门、内关、鸠尾、丰隆,针之。
4、血【衄血吐血下血】隐白、大陵、神门、太溪,针之。
【衄血不止】囟门、上星、大椎、哑门,俱灸之;或以三棱针于气冲出血之,再针合谷、内庭、三里、照海。
【吐血】针风府、大椎、膻中、上脘、中脘、气海、关元、三里;或灸大陵。
【呕血】上脘、大陵、曲泽、神门、鱼际,针之。
【大便血】关脉芤。
大便出血数斗者,膈俞伤者灸膈俞。
【咳血】列缺、三里、肺俞、百劳、乳根、风门、肺俞,针之【虚劳吐血】中脘、肺俞、三里,灸之【口鼻出血不止】上星,灸之【下血不止】脐心对过脊骨上灸七壮5、梦【惊悸不眠】阴交,针之【烦不得卧】浮郗,针之【沉困睡多】无名指第三节尖,屈指取之,灸一壮【胆寒不得睡】窍阴,,针灸之【多梦善惊】神门、心俞、内庭,针之6、声音【卒然无音】天突,针之【厥气走喉不能言】照海,针之【喉痹卒喑】丰隆,针之【暴喑】合谷,针之;天鼎、间使,亦针之7、言语【喑不能言】合谷、涌泉、阳交、通谷、大椎、支沟,针之【舌强难言】通里,针之【舌缓不能言】哑门,针之【舌下肿难言】廉泉刺之8、津液【多汗】先泻合谷,次补复溜【少汗】先补合谷,次泻复溜【盗汗】阴郗、五里、间使、中极、气海,针之【盗汗不止】阴郗泻之【虚损盗汗】百劳、肺俞,灸之【伤寒汗不出】合谷、复溜、俱针泻之9、痰饮【痰饮】诸凡痰饮,必取丰隆、中脘【胸中痰饮不食】巨阙、足三里,灸之【溢饮】中脘,灸之【痰饮久患不愈】膏肓,灸之,愈多愈妙10、胞宫【月经不调】中极、三阴交、肾俞,针之【月经断绝】中极、三阴交、肾俞、合谷、四满、三里,针灸之【崩漏不止】血海、阴谷、三阴交、行间、太冲、中极,针灸之【赤白带下】中极、肾俞、三阴交、章门、行间,针灸之【白带】中极、气海、委中,针之【白带】曲骨、承灵、中极,针灸之11、虫【劳瘵】膏肓、鬼眼、四花穴,灸之12、小便【癃闭】照海、大敦、委阳大钟、行间、委中、阴陵、石门,针之【小便淋闭】关元、三阴交、阴谷、阴陵、气海、太溪,针之【石淋】关元、气海、大敦,针之【气淋】气海、关元,针之【血淋】阴陵、关元、气冲,针之【小便滑数】中极灸、肾俞、阴陵、气海、阴谷、三阴交,针之【遗尿不禁】阴陵、阳陵、大敦、曲骨,针灸之【茎中痛】行间,灸之,中极、太溪、三阴交、复溜,针之【白浊】肾俞,灸之;章门、曲泉、关元、三阴交,针之【妇人阴中痛】阴陵泉,针灸之【妇人转脬不得尿】曲骨、关元,针灸之13、大便【渴饮欲泻】大椎灸三五壮【泄泻久年不愈】百会灸五七壮【久泄痢】天枢、气海,灸之【泄痢不止】神阙灸七壮;关元灸三十壮【溏泄】脐中、三阴交,灸之,以多为妙【飧泄】阴陵、巨虚、上廉、太冲,灸之【泄泻如水,肢冷脉绝,腹痛短气】气海灸百壮【下痢血脓腹痛】丹田、复溜、小肠俞、天枢、腹哀,灸之【冷痢】关元灸五十壮【里急后重】合谷、外关,针之【痢不止】合谷、三里、阴陵泉、中脘、天枢、关元、神阙、中极,针灸之【一切下痢】凡诸下痢,皆可灸大都五壮、商丘、阴陵各三壮。
国宝级名老中医验方大全
国宝级名老中医验方大全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珍贵遗产,中医药历史悠久,其中蕴藏着许多珍贵的验方。
这些验方是祖国医学的精髓,经过千百年的实践验证,被誉为国宝级名老中医验方。
本文将为您介绍一部分经典的国宝级名老中医验方,希望对您有所启发和帮助。
1. 国宝级名老中医验方之《桂枝汤》《桂枝汤》是中国古代名医张仲景创立的经典验方,用以治疗伤寒病。
方中主要用草药包括桂枝、芍药、甘草等。
《桂枝汤》具有祛风散寒、调节气血的功效,对于发热、恶寒、头痛等症状有较好的疗效。
2. 国宝级名老中医验方之《四物汤》《四物汤》是由古代名医李东垣所创方剂,常用于补血、调经、滋补气血。
方中主要包括当归、川芎、熟地黄和白芍等草药。
《四物汤》被广泛运用于妇科疾病的治疗,对于经期不调、痛经等问题有显著疗效。
3. 国宝级名老中医验方之《清热解毒汤》《清热解毒汤》出自名医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是治疗病毒感染、热病等疾病的经典方剂。
方中主要包含黄连、黄芩、知母等中草药。
《清热解毒汤》清热泻火、解毒生肌,对于高热、口干、咽干等症状有良好的疗效。
4. 国宝级名老中医验方之《石膏汤》《石膏汤》是古代名医章介室所创方剂,常用于清热解毒、利尿退热。
方中主要包含石膏、知母、竹叶等草药。
《石膏汤》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的功效,对于高热、口干、小便不利等症状有显著疗效。
5. 国宝级名老中医验方之《香砂养草饮》《香砂养草饮》源自名医董沛公的《本草纲目》,“砂”的含义为砂锅,采用砂锅熬煮药材,具有温中祛寒、祛湿化滞的功效。
方中主要包含干姜、砂仁、大枣等草药。
《香砂养草饮》被广泛运用于胃肠疾病、风寒湿痹等疾病的治疗,具有较好的疗效。
以上所述仅是部分国宝级名老中医验方的介绍,这些方剂通过千百年的实践验证,具有显著的疗效和广泛的应用价值。
在今天,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中医药的传统,将这些国宝级名老中医验方传承下去,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愿中医药的光芒永远闪耀在人类的医疗史上,造福人类。
(完整版)首批国家级名老中医效验秘方精选(精)
3.感冒、时邪、疫毒 3.1退热灵方(汪履秋(组成)银花15G,连翘15G,薄荷10G(后下),荆介10G,板蓝根30G,半边莲30G。
(功效疏风散邪,清热解毒(主治上呼吸道感染和病毒性感冒,包括外感风热证和风寒化热证,临床表现发热重,恶寒轻,或发热不恶寒,无汗或少汗,头身疼痛,苔薄脉浮等。
(用法)每剂水煎二次,薄荷后下,煮一、二沸即可,重者可一日三四服。
(方解)本方中银花、连翘、板蓝根、半边莲意在清热解毒,降热退烧,究其药性寒凉清解,若不复辛品,则无散邪解毒之效,“风为百病之长”,四时皆有,故再取辛散的薄荷、荆介二药辛凉、辛温合用,以冀辛平疏风散邪,共奏散热、清热、退热之功。
(加减)兼见鼻塞咳嗽时,加用杏仁、桔梗、苍耳子、前胡,夹有咽喉红肿疼痛,可参入牛蒡子、山豆根、僵蚕、蚤休之类。
(按语)此方集辛温、辛凉、清热药于一体,药性清灵,适应范围广,疗效确切可靠,凡新感外邪,肺卫郁闭者,皆可取其散邪清热,对风热、风寒化热及温热病初起邪在表有“退热灵,一用就灵”之誉,曾对100例患者进行观察统计,有效率95%以上,平均退热时间48小时。
(典型病例)陈某某,男性,58岁,南京人。
因恶寒发热三天而求治,查T39.2度,头痛微寒,服APC能得汗,但热仍不退,舌苔薄黄,脉象浮数,拟用本方煎服,每日二剂,药后次日即热退身凉,诸症悉平。
3.2清暑定中汤(祝伯权)(组成)佩兰10G,生地10G,麦冬10G,藿香10G,竹茹10G,半夏曲10G,陈皮10G,扁豆10G,川厚朴6G,焦曲12G,茯苓10G,滑石块10G (功效)养阴清热,利湿化浊(主治)夏季感受暑湿之邪,症见头晕,头痛,身倦,恶心或吐或不吐,自汗或无汗,其恶寒与伤寒略同,不过发热较重,心烦较甚,脉虚等是其别也。
(用法)日一剂,清水浸泡30分钟,文火煮沸5分钟即可,二煎共取汁400ML,二次分服。
(方解)本方据香薷饮、六合定中汤、人参白虎汤等方加减,方中生地、麦冬养阴生津;佩兰、藿香消暑化湿去浊,醒脾和中止呕;竹茹清胃热止呕;半夏曲、神曲健脾胃消食止呕;陈皮、厚朴秆气除湿散满;扁豆清暑渗湿和脾;茯苓健脾祛湿;滑石清暑除热,渗湿利尿。
针灸处方
偏瘫:百会、风府、神庭、头维、水沟、内关,极泉,尺泽、曲池、手三里、二间、三间、孔最、合谷、委中、三阴交,足三里、上巨虚、下巨虚、条口、八邪、十宣、阿是穴
面瘫:百会、四神聪、头维、印堂、攒竹、太阳、人中、迎香、颊车、地仓、大迎、承浆、合谷、阿是穴
颈椎病:风池、风府、大椎、天柱、列缺、合谷、外关,后溪、颈夹脊,天宗、手三里,曲池,腕骨,肩髃、阿是穴
肩周炎:天宗、臂臑、外关、天柱、大椎、天窗、缺盆、中府、肩井、肩髃、外关、曲池、阿是穴。
便秘:大肠俞、天枢、支沟、合谷、曲池、中脘、行间、脾俞、胃俞、神阙、气海、足三里、三阴交、脾俞、阳关、中髎、阿是
小便不利:八髎,中极、关元、曲池、内关、合谷、太冲、足三里、三阴交、太冲、阿是
足底反射作用:按摩脚底部反射区可调动人体的内部潜能,增强机体的抗病能力,适宜治疗人体各个脏腑器官的疾病,特别对某些慢性病有一定疗效。
按摩脚穴治病不分阴阳、表里、寒热、虚实,能标本兼治,整体调理,多功能一次完成。
针康各区主治:
顶区:运动障碍,感觉障碍,二便障碍,空间定位障碍,失用症及癫、狂、痫等。
顶前区:运动障碍、不自主运动、肌张力的变化、植物神经功能障碍(肢体浮肿、皮温变化等)、木僵状态及书写不能等。
额区:精神症状,包括记忆力减退、表情淡漠迟钝、缺乏自制、注意力不集中、智力障碍、性格改变、欣快易怒等,以及时间、地点、人物定向力障碍,睡眠障碍、癫、狂、痫和其它神志变化。
枕区:视力障碍及眼病
枕下区:平衡障碍及眼病。
项区:主要应用于以吞咽困难、饮水反呛、声音嘶哑为主要症状的延髓麻痹,以及语言障碍。
颞区:主要应用于各种语言障碍、听力障碍、眩晕症等。
全国名老中医(无私奉献-特效秘方)
全国名老中医(无私奉献-特效秘方)全国名老中医(无私奉献-特效秘方).txt20如果你努力去发现美好,美好会发现你;如果你努力去尊重他人,你也会获得别人尊重;如果你努力去帮助他人,你也会得到他人的帮助。
生命就像一种回音,你送出什么它就送回什么,你播种什么就收获什么,你给予什么就得到什么。
全国名老中医(无私奉献-特效秘方)1、高血压:用玉米穗上的须熬水当茶喝,半月即愈。
2、气管炎:喝大豆腐水,连续喝多日;神奇般的根除;佛教释永空提供3、关节炎:北京医生:张建明用野线麻叶裹住关节,多用几层,3日换一次,多换几次,关节部位逐渐好转。
4、红白痢疾:上海医生:李国治芝麻120克,绿豆120克,两药捣碎冲服,1日3-5次,即愈。
5、糖尿病:上海医生:马三林菜葫芦一个分7份,每份加1钱白矾,每日熬1份,3个葫芦熬21天即愈,不加盐。
6、胃病:、陕西省:王瑞石人丹12包,香附子半斤,研面分20份,每日3次,每次1包,两剂即愈。
7、食道炎、喉哑:浚县小河名医:申金太烧过的煤球2个,放盒盆内捣碎,抓入2两白糖加水,放火上熬20分钟,早晚喝三日即愈。
9、肺炎:山西太原:梁正心鱼腥草一把炖荷包鸡蛋食数日可愈。
11、治风湿:西安市医生:李政付霜后丝瓜藤500-1000克,焙干研面,每日3次,1次2-3克,红糖水冲服。
12、四肢麻木、坐骨神经疼:西安医生:钟明鸡粪六斤、鸭粪二斤,焙干放一处温热醋1斤、再装入布袋里,一榻便好,多榻几次。
13、腰疼:兰州市:杨孝忠韭菜半斤,熬水加醋喝,不加油盐,3-5天即愈。
14、头晕头疼:陕西医师:王保魁苍耳子半两,加红糖1两,煎水喝,7天即愈。
15、牙疼:河南名医:陈民生石膏粉1两,麻黄半两煎水喝,两剂即愈。
16、心口疼:洛阳医生:刘广波八角茴香烧灰,乌头二钱熬水一茶杯送下立即止痛。
17、咳嗽:洛阳医生:黄治军桔子内倒入香油烧热吃,每日三次,每次1-2个,三日即好。
18、哮喘:山西长治:张志立杏仁半两、蜂蜜一两,水煎服治无年哮喘。
国医大师张志远,专治各种疑难杂症妙方!满满纯干货,值得珍藏
国医大师张志远,专治各种疑难杂症妙方!满满纯干货,值得珍藏张志远者,山东德州人也。
幼承庭训,饱读经书。
从父习医,深得家传,诵经典、习本草,研医案、勤临证,三十而立,小有医名。
经选入山东中医研修班,与当地名医切磋论道,亦不逊色。
后执教于山东省中医进修学校,始入院校教育之途。
逾一年,调任山东中医学院,躬身于此,医、教、研并重。
张氏博览群书,堪称“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知人事”。
其好读也,手不释卷,一目十行,涉猎广泛;其善思也,批注笔记,笔耕不辍,著作等身;其活用也,旁征博引,如数家珍,兼收并蓄,告往知来。
人皆称“活辞典”。
先时秉承家学,精于外科、小儿之术,又精研杂病,尤长于女科。
且教授医史学,于各家学说一端造诣颇深。
今天,小编为大家汇总张老的各大名方,值得大家收藏!少腹逐瘀治疗不孕河北玉田先贤王清任虽不长于文,却属有阅历的实践家,《医林改错》所记各种处方皆从经验中来,是岐黄界公认奇人。
其少腹逐瘀汤:当归10克,川芎7克,赤芍7克,生蒲黄10克,炒五灵脂7克,肉桂3克,没药7克,延胡索3克,炒干姜1克,炒小茴香1克。
水煎,分2次服。
对妇女月经延期、量少、色暗下块、痛经、子宫内膜增生流血不止,都有作用。
老朽临床以之治疗不孕症,凡盆腔炎、输卵管阻塞,精卵无法相遇者,连吃15~30剂,即可解决这难题。
但在用量上,常增加半倍,即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效果堪称理想。
通窍活血治黄褐斑老朽验证,除肝硬化满脸黧黑外,青、壮年颜面局部晦暗,色素沉积、黄褐斑,要以通窍活血汤加减调治,常开当归10克,川芎9克,丹参12克,桂枝9克,三棱9克,莪术9克,赤芍9克,桃仁9克,红花9克,益母草9克,大黄2克,生姜15克,老葱15克。
水煎,分3次服,连续应用1个月,即逐渐消退。
麝香昂贵,可摒弃之。
但吃养阴或补益药则加重。
黄元御黄芽汤应用经验山东昌邑先贤黄元御“贵阳贱阴”学说引起后人不少争议,然其温养补正的论点则为医林所称赞。
他受《伤寒论》理中丸启发,创制黄芽汤:人参、茯苓、干姜、炙甘草,单刀直入,药少而精,属代表作。
47个针灸歌诀
针灸医治临床内科病症识记歌诀1.头痛:头痛百会风池穴,外感太阳和列缺,内伤实证加头维,虚证则加三里穴。
2.2.面痛:面痛攒竹四白穴,下关地仓脸部穴。
再加合谷风池穴,祛风通络止痛绝。
3.3.落枕:落枕阿是外劳宫,肩井后溪悬钟从,舒筋通络又活血,落枕病痛疗效绝。
4.4.肩周炎:肩周炎用肩三针,再加肩前阿是穴,通经活血又止痛,老年肩疾疗效绝。
5.5.腰痛:腰痛阿是大肠俞,再加委中医治足,通经活血又止痛,腰痛疾患疗效独。
6.6.坐骨神经痛:取足太阳和足少阳经穴。
治则:疏通经络,行气止痛。
7.7.痹症:六大关节部位取穴为主,再加阿是。
治则:通经活络止痛。
8.8.面瘫:面瘫阳白四白穴,攒竹鱼腰颧髎穴,夹车地仓合谷穴,再加昆仑委中穴。
治则:祛风通络,疏调经筋。
以手足阳明,太阳经为主。
9.9.痿症:上肢:肩髃曲池合谷穴。
下肢:髀关阳陵三阴穴。
治则:祛邪通络,濡养经筋。
10.中风:(1)中经络:上肢:极泉尺泽内关穴。
下肢:委中三里(水沟)三阴穴。
治则:行气活血,疏通经络。
(2)中脏腑:百会,水沟,内关,素髎穴。
治则:醒神开窍。
11.眩晕:(1)实证:眩晕实证用百会,风池内关太冲随。
治则:定眩,平肝化痰。
(2)虚证:眩晕虚证用百会,风池三里肝肾随。
治则:定眩,补气养血。
12.痫症:(1)发作期:痫症百会与水沟,内关后溪涌泉谋。
再加太冲和丰隆,发作时为主穴求。
(2)间歇期:太冲丰隆阳陵泉,间使鸠尾筋缩连,化痰熄风又通络,间歇时期医治验。
13.不寐:不寐安息四神聪,神门印堂一路用。
再加申脉与照海,安神利眠疗效宗。
14..郁证:郁证百会与神门,内关水沟太冲寻。
疏肝解郁调神气,医治郁证各证型。
15..心悸:心悸内关郗神门,厥阴巨阙膻中寻。
安神定悸,心悸各证疗效神。
16..伤风:伤风风池太阳穴,大椎合谷列缺穴。
-----祛风解表。
17.咳嗽:咳嗽主穴肺天突,外感列缺合谷府,内伤太渊三阴交,咳嗽病症皆排除。
(府:中府)18.哮喘:哮喘肺俞定喘穴,列缺尺泽膻中穴。
国医大师 耳鸣 针灸医案
国医大师耳鸣针灸医案
病人杨某,男,60岁,前来就诊,主诉耳鸣已有1年余,每
天持续不断,伴有耳鸣声音高低不一。
患者在未就诊之前已服用了多种西药和中药以及进行了一些耳部检查,但疗效不佳。
中医诊断:肝肾亏虚,气血亏损,耳脉亏虚。
治疗方法:采用针灸治疗,以补肾益肝,扶正祛邪的原则。
处方:选取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前外侧,胫骨下1寸),太溪穴(位于足背,第1、2跖骨之间凹陷处),肾俞穴(位于腰
椎旁突起处),耳门穴(位于耳廓前缘凹陷处)等穴位进行针刺。
针刺方法:先用75%的医用酒精将穴位擦拭清洁,然后以一
次性针具将针头插入皮肤下,调节好针位后,留针20-30分钟。
每周1次,连续治疗4周。
治疗后,患者的耳鸣症状明显减轻,耳鸣声音明显变小,且出现间歇时间,伴随着疗程的推进,耳鸣的间断时间逐渐增加。
治疗结束后复查,耳鸣症状基本消失,不再持续。
针灸治疗耳鸣的原理是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调节气血运行,增加耳内血液供应,促进耳部组织修复和功能恢复。
同时,针灸可以调节人体的神经功能,缓解精神压力和情绪波动,对改善耳鸣症状也有一定的作用。
但需要注意的是,针灸治疗需要
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方法,并严格控制治疗过程中的卫生条件和操作规范,以保证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
中医医院针灸科常用方剂
1.麻黄汤【出处】《伤寒论》【功用】辛温发汗,宣肺平喘。
【组成】麻黄三两,去节(6克)、桂枝二两,去皮(4克)、杏仁去皮尖七十个(9克)、甘草炙一两(3克)。
【主治】外感风寒表实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而喘,舌苔薄白,脉浮紧。
本方常用于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小儿高热、支气管哮喘等属风寒表实证者。
【方解】风寒伤人肌表,毛窍闭塞,肺气不宣,卫气不得外达,营气涩而不畅,所以外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无汗、脉浮,内见喘逆。
此时,当发汗解表,宣肺平喘,使肺气宣,毛窍开,营卫通畅,汗出而在表之风寒得解,诸证悉除。
麻黄味苦辛性温,为肺经专药,能发越人体阳气,有发汗解表、宣肺平喘的作用,所以是方中的君药,并用来作为方名。
由于营涩卫郁,单用麻黄发汗,但解卫气之郁,所以又用温经散寒,透营达卫的桂枝为臣,加强发汗解表而散风寒,除身疼。
本证之喘,是由肺气郁而上逆所致,麻黄、桂枝又都上行而散,所以再配降肺气、散风寒的杏仁为佐药,同麻黄一宣一降,增强解郁平喘之功。
炙甘草既能调和宣降之麻、杏,又能缓和麻、桂相合的峻烈之性,使汗出不致过猛而伤耗正气,是使药而兼佐药之义。
麻黄得桂枝,一发卫分之郁,一透营分之邪,所以柯琴评麻黄汤曰:“此为开表逐邪发汗之峻剂也。
”【方歌】麻黄汤中用桂枝,杏仁甘草四般施;恶寒发热头身痛,无汗而喘服之宜。
2.桂枝汤【出处】《伤寒论》【组成】桂枝、芍药、生姜、大枣、甘草。
【功用】解肌发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风寒。
【方解】桂枝为君药,解肌发表,散外感风寒,芍药为臣,益阴敛营。
桂、芍相合,一治卫强,一治营弱,合则调和营卫,是相须为用。
生姜辛温,既助桂枝解肌,又能暖胃止呕。
大枣甘平,既能益气补中,又能滋脾生津。
姜、枣相合,还可以升腾脾胃生发之气而调和营卫,所以并为佐药。
炙甘草之用有二:一为佐药,益气和中,合桂枝以解肌,合芍药以益阴;一为使药,调和诸药。
所以本方虽只有五味药,但配伍严谨,散中有补,为仲景群方之魁,乃滋阴和阳,调和营卫,解肌发汗之总方。
36种针灸常用配方(纯干货)
36种针灸常用配方(纯干货)展开全文1.大椎、曲池、合谷功能:疏风解表,调和营卫。
主治:外感六淫邪气在表诸证、疟疾及一些热病。
方义:大椎属督脉,是手足三阳督脉之会,统全身阳气而主表,凡外感六淫之邪在表,皆能疏解。
曲池、合谷乃手阳明原合之穴,主气化而能传导,助大椎而调和营卫,故清里达表。
如果身热自汗,则泻大椎以解肌。
无汗恶寒,则可补大椎以发表。
对疟疾寒热,能调和营卫。
于虚劳骨蒸、盗汗,有养阴清热的作用。
2.合谷、曲池、外关功能:清热散风,宣通上焦。
主治:头痛、腮肿、耳鸣、耳聋、吐血、鼻衄、手腕及指节疼痛,胸痛等。
方义:曲池性走而不守,合谷升散而上浮,外关为手少阳之络穴,八脉交会之一,又通阳维脉,故能清热散邪。
三穴配合,为治头面、五官诸证属实者,确有效验。
3.合谷、复溜功能:发汗、止汗。
主治:用于表虚表实之汗证(自汗、无汗)方义:复溜属肾经经穴,补之可温肾壮阳,卫外固表,泻合谷可清气分之热,热清表固而汗止;补合谷轻扬走表而托邪,泻复溜玄府不固,故而汗出。
4.百会、水沟、风府功能:醒神开窍。
主治:一切卒急昏厥。
方义:百会为手、足三阳与督脉、厥阴肝脉之会,具有通阳安神,缓解厥阴筋急,清醒头脑之功。
水沟为督脉和手足阳明经之交会穴,督为诸阳之海,阳明为多气多血之经,泻此穴具有通泄督脉,清理阳明,调整气机,开窍救急之功。
风府为足太阳经、阳维脉和督脉之会穴,刺此穴,以搜脑府之风邪。
三穴相伍,能是关窍立开,随之苏醒,言语自如,转危为安。
5.肩髃、曲池(治上肢之主方)功能:疏通气血,搜风除湿。
主治:凡一切经络客邪,气血阻滞之证,如中风,偏枯,诸痹等上肢疾患。
方义:二穴俱属手阳明,肩髃卧针能疏通,曲池走而不守,故上肢一切经络客邪,气血阻滞之证皆可治之。
6.环跳、阳陵泉(治下肢之主方)功能:疏筋利节,调和气血。
主治:中风偏枯、诸痹不仁、痿废不用等下肢疾患。
方义:两穴均属足少阳经,能舒通宣散。
阳陵泉又是筋会,具有舒筋利节之功,环跳搜经络之风,二穴相应,相得益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医大师54种针灸治疗有效病症处方呼吸、循环系统疾病
1.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痰饮、喘证);主穴:大椎、风门、肺俞、天突、膻中、太渊;配穴:足三里、丰隆、鱼际、尺泽、太溪2.支气管哮喘(喘证、哮证、饮证):主穴:肺俞、天突、膻中、定喘、列缺、丰隆;配穴:足三里、丰隆、鱼际、尺泽、太溪、大椎、风门、膏肓俞、脾俞、肾俞、关元
3.冠心病(胸痹、心痛、真心痛、厥心痛);主穴:内关、心俞、膻中、足三里、神门;配穴:膈俞、阴郄、气海、三阴交、太溪、巨阙、命门、太冲、郄门、期门、丰隆、中脘、关元
4.高血压(头痛、眩晕、惊悸、头风)主穴:百会、风池、曲池、足三里、太冲;配穴:太阳、行问、肾俞、太溪、三阴交、丰隆、内关、神门、气海、关元、命门、神阙
消化系统疾病
5.消化性溃疡(胃脘痛)主穴:脾俞、胃俞、中脘、足三里、内关;配穴:肝俞、阳陵泉、太冲、内庭、关元、气海、章门、梁门6.溃疡性结肠炎(泄泻、久泻、大癜泄)主穴:中脘、天枢、气海、关元、肾俞、命门、脾俞、胃俞、大肠俞、足三里、上巨虚、三阴交、太冲;配穴:隐白、内庭、梁门、公孙
7.胆囊炎、胆结石(胁痛、黄疸、胆胀、腹痛、结胸)主穴:肝俞、胆俞、日月、期门、阳陵泉;配穴:中脘、内关、太冲、足三里、
胆囊炎、大椎、曲池、合谷
8.膈肌痉挛(呃逆)主穴:中脘、内关、足三里、膈俞;配穴:梁门、陷谷、气海、太溪、期门、太冲、攒竹、翳风、中魁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
9.泌尿系结石、肾绞痛(石淋、砂淋)主穴:肾俞、膀胱俞、中极、足三里、三阴交、京门;配穴:夹脊敏感点、阴陵泉、委中、太冲、气海、阳陵泉、血海、关元、脾俞、太溪
10.急性尿潴留(癃闭)主穴:三阴交、关元、中极、阴陵泉、中膂俞、会阳;配穴:气海、肾俞、命门、膀胱俞、水道、曲池、委阳11.慢性前列腺炎(癃闭、精浊)主穴:关元、中极、肾俞、膀胱俞、会阳、阴陵泉、三阴交;配穴:气海、脾俞、太溪、三焦俞、委阳、行间、会阴
12.阳痿(阴痿)主穴:关元、肾俞、三阴交、太冲、配穴:心俞、脾俞、内关、足三里、命门、中极、膀胱俞、阴陵泉、八醪
13.不育症(无嗣)主穴:关元、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太溪;配穴:心俞、脾俞、内关、气海、命门、中极、膀胱俞、阴陵泉、八醪
内分泌、代谢性疾病
14.糖尿病(消渴、消瘅)主穴:胰俞、肺俞、脾俞、肾俞、关元、足三里、三阴交;配穴:膈俞、心俞、少商、太渊、中脘、胃俞、曲
池、内庭、肝俞、命门、复溜、太溪、太冲
15.肥胖症(肥贵人、肌肤盛)主穴: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丰隆、阴陵泉、三阴交;配穴:脾俞、关元、胃俞、曲池、内庭、太冲、内关、肾俞、太溪、照海
神经、精神系统疾病
16.三叉神经痛(面痛)主穴:太阳、攒竹、鱼腰、四白、颧醪、下关、夹承浆、翳风;配穴:风池、合谷、外关、行问、内庭、然谷、太溪
17.面神经炎(口喎、面瘫)主穴:风池、翳风、阳白、四白、地仓、颊车、下关、合谷、内庭或太冲;配穴:、攒竹、承泣、瞳子髎、太阳、颧髎、巨髎、迎香、禾髎、人中、承浆
18.坐骨神经痛(痹证)主穴:腰2~5夹脊、阿是穴、肾俞、大肠俞、环跳、阳陵泉、秩边、委中、承山;配穴:风市、悬中、殷门、次髎、承扶、昆仑
19.偏头痛(头痛、少阳头痛、偏头痛、头风)主穴:风池、百会、率谷、太阳、合谷、太冲;配穴:风府、外关、列缺、丝竹空、足临泣、行间、头维、足三里、丰隆、膈俞、血海、三阴交。
20.脑血管意外(中风、卒中、大厥)主穴:人中、十宣、涌泉、内关、丰隆、关元、气海、神阙、风池、风府、肩髃、曲池、手三里、外关、合谷、环跳、伏兔、风市、足三里、阳陵泉、悬钟、解溪、太冲;配穴:地仓、颊车、下关、承浆、哑门、廉泉、金津、玉液、通
里、百会、三阴交。
21.血管性痴呆(痴呆、呆症、善忘)主穴:百会、神庭、人中、内关、风池、神门、四神聪、足三里;配穴:丰隆、劳宫、气海、膈俞、肾俞、悬钟、太溪、太冲、脾俞
22.癫痫(痫证)主穴:百会、大椎、腰奇、长强、鸠尾、后溪、丰隆、涌泉;配穴:人中、下关、颊车、巨阙、内关、神门、足三里、申脉、照海、间使、肾俞、太溪、气海
23.震颤麻痹(风颤、震颤病、颤证)主穴:百会、风池、合谷、足三里、三阴交、太溪、太冲;配穴:曲池、外关、阳陵泉、丰隆、廉泉、地仓、风府、天柱
24.神经衰弱(郁证、心悸、不寐、虚损)百会、内关、神门、足三里、三阴交;配穴:心俞、脾俞、肾俞、太溪、风池、行间、胆俞、大陵、丘墟、太冲、中脘、丰隆
运动系统疾病
25.颈椎病(痹证)主穴:颈夹脊、风池、大椎、阿是穴;配穴:肩井、肩髃、曲池、外关、中渚、合谷、后溪、百会
26.落枕(痹证、项强)主穴:风池、大椎、阿是穴、后溪、悬钟;配穴:落枕穴、肩井、肩中俞、肩外俞、颈夹脊、外关
27.肩关节周围炎(漏肩风、冻结肩、肩凝证)主穴:肩髃、肩贞、臂臑、肩髎、阿是穴;配穴:曲池、天宗、外关、合谷、条口、肩井、中渚、承山、臑俞
28.肱骨外上髁炎(肘痛、肘劳、伤筋)主穴:阿是穴;配穴:曲池、手三里
29.急性腰扭伤(闪腰)主穴:阿是穴、肾俞、大肠俞、腰阳关、配穴:后溪、委中、腰痛(手针)、人中
30.腰椎间盘突出症(痹证、腰痛)主穴:相应夹脊穴、肾俞、大肠俞、秩边、环跳、委中、阳陵泉、承山、悬中、昆仑、阿是穴(压痛点);配穴:腰阳关、志室、殷门、风市、阴陵泉、三阴交、命门、八髎
31.足底痛(跟痛)主穴:阿是穴(压痛点);配穴:太溪、昆仑、申脉、照海、仆参
32.类风湿性关节炎(痹证、历节风)主穴:大椎、至阳、夹脊、脾俞、肾俞、命门、曲池、外关、足三里;配穴:肩髃、肩髎、尺泽、少海、阳溪、阳谷、阳池、大陵、八邪、四缝、环跳、秩边、膝眼、委中、阳陵泉、阴陵泉、解溪、昆仑、八风
皮肤科疾病
33.荨麻症(隐疹、风疹、风隐疹)主穴:风池、血海、膈俞、足三里、三阴交、合谷;配穴:风门、风池、大椎、神阙、天枢、中脘34.带状庖疹(缠腰火丹、蛇串疮、蛇丹、蜘蛛疮)主穴:相应夹脊穴、阿是穴、曲池、合谷、阳陵泉、支沟;配穴:期门、曲泉、足窍阴、中渚、内庭、外关、侠溪、公孙、血海、大椎
35.神经性皮炎(牛皮癣、顽癣、摄领疮)主穴:风池、大椎、曲
池、血海、委中、阿是穴;配穴:合谷、阴陵泉、膈俞、足三里、三阴交、内关、神门
36.寻常性痤疮(肺风粉剌、面疮)主穴:大椎、肺俞、膈俞、曲池、合谷、;配穴:鱼际、足三里、阴陵泉、关元、三阴交
37.黄褐班(肝斑、面尘)主穴:曲池、合谷、耳尖(放血)、行间、三阴交;配穴:内庭、太冲、大椎、血诲、太溪
妇产科疾病
38.痛经(少腹痛)主穴:关元、中极、气海、足三里、三阴交、次髎; 配穴: 水道, 大赫,地机,太冲, 归来, 脾俞, 血诲, 肝俞,肾俞, 命门
39.乳腺增生病(乳癖)主穴: 屋翳, 膻中, 合谷, 肩井, 天宗, 肝俞; 配穴: 行间, 太冲, 足三里, 丰隆, 肾俞, 太溪, 三阴交, 脾俞, 气海
40.不孕症(无子, 全不产, 断绪)主穴: 关元, 气海, 中极, 子宫, 足三里, 三阴交; 配穴:: 肾俞, 太溪, 膈俞, 血海, 太冲, 内关, 丰隆, 阴陵泉, 气冲, 胞门, 次醪
41.胎位异常(倒产, 横产, 偏产)主穴: 至阴, 配穴: 三阴交
儿科疾病
42.脑性瘫痪(五迟, 五软)主穴: 风府, 哑门, 风池, 百会, 四神聪, 大椎, 身柱, 筋缩, 命门, 腰阳关, 肾俞, 内关, 足三里,
三阴交; 配穴: 曲池, 外关, 合谷, 后溪, 秩边, 环跳, 阳陵泉, 悬钟, 解溪
43.小儿腹泻(泄泻, 伤食泻, 水泻, 暑热泻)主穴: 足三里, 天枢, 中脘, 长强, 神阙,; 配穴: 曲池, 内庭, 气海, 建里, 脾俞, 肾俞, 关元, 阴陵泉
44,遗尿(遗溺)主穴: 三阴交,关元, 中极, 肾俞, 命门, 膀胱俞, 百会; 配穴: 足三里, 阴陵泉, 曲骨, 神门, 太溪, 人中
五官科疾病
45.近视(能近怯远)主穴:晴明、承泣、攒竹、瞳子髎、风池、合谷;配穴:阳白、头临泣、肝俞、肾俞、足三里、光明、太溪、太冲
46.耳聋(耳内虚呜、耳聋)主穴:耳门、听宫、听会、翳风;配穴:外关、合谷、中渚、太冲、肾俞、关元、太溪
47.变态反应性鼻炎(鼻鼽、鼽嚏)主穴:风池、肺俞、印堂、迎香、合谷;配穴:百会、太阳、大椎、曲池、脾俞、足三里、肾俞、命门
48.急慢性咽炎(喉痹)主穴:少商、合谷、列缺、天突;配穴:尺泽、曲池、商阳、内庭、太溪、照海
49.牙痛(齿痛、齿牙痛、上牙痛)主穴:下关、颊车、阿是穴、合谷;配穴:外关、风池、内庭、足三里、太溪、行间
50.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痹证)主穴:下关、颊车、听宫、合谷;
配穴:太阳、风池、翳风、听会、耳门、内庭
传染病
51.流行性感冒(风温、冬温)主穴:风池、大椎、风门、肺俞、足三里、外关、合谷;配穴:风府、列缺、曲池、鱼际、太阳、印堂、迎香、少商
52.流行性腮腺炎(痄腮、蛤蟆瘟)主穴:翳风、颊车、角孙、合谷;配穴:阿是穴、大椎、曲池、商阳、少商、曲泉、太冲
戒烟主穴----耳穴(略)
恶性肿瘤
53.放化疗后不良反应主穴:大椎、脾俞、肾俞、足三里、三阴交、内关;配穴:中脘、血海、胃俞、脾俞、膈俞、命门、绝骨、太冲、太溪
54.癌症疼痛主穴:百会、合谷、阿是穴;配穴:风门、肺俞、孔最、章门、期门、阴陵泉、阳陵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