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科学下册3.4《日食和月食》说课稿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4.《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教科版
4.日食和月食(建议将本节课放到第3节上,即《月相的变化》之后,有条件的学校可以两节课连上)【教材简析】日食和月食是对学生(人类)有着极大吸引力的两种天文现象。
这两种现象的成因是由于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而形成的。
这两种现象的研究认识能有效地推进学生对于月球公转轨道的认识,有助于学生形成较为体系化的地月系统,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理能力和空间想像能力。
因此,日食和月食的研究在本质上是月球公转运动的继续研究。
日食和月食,也是学生在前一课的研究基础上应该会产生的问题。
因此,本课教学就从月相的变化的学习共识和模拟实验入手,引导学生思考并提出关于日食(和月食)现象及值得研究的问题,并继续通过模拟实验来研究、解释、回答自己提出的一系列问题。
并在学生研究的基础上,初步构建月球运动的轨道模型。
让学生经历一个产生想法、提出问题,再想办法去研究看到的现象、去解决自己提出的问题,最后形成自己解释和认识的这样一个过程,重演一个人类发现、研究、解释日食(和月食)这两种现象的认识过程。
【学情分析】从教材单元整体分析,《日食和月食》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月相成因的基础上的后续,是宇宙单元中的第4课。
有助于建立起有关宇宙系统的模型。
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和月球自转及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月相知识等。
以及地球、月球、太阳三者简单的相互运动关系。
日食、月食虽已是学生听说过或个别观察过的天文现象,但对其具体深奥的内容,形成的原因等还不了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了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科学探究目标1.基于已获得的关于月球公转的认识和月球公转的模拟实验,继续通过模拟实验,大部分学生能够自己发现,月球公转能够发生日食和月食现象。
2.继续通过日食和月食模拟实验,学生能够自己提出关于日食和月食的,自己能够在课堂上进行研究和解释的问题。
六年级下科学说课日食和月食_教科版
六年级下科学说课-日食和月食教科版一、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部分。
日食和月食,是学生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学生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学生们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是学生们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以及"在阳光下"两个单元以后认识发展的必然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材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部分。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如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
而教材对月食部分的光学传播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理,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也没有强调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己总结月食产生的原因。
这种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和想象能力(空间想象力)。
3、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
2、难点:根据日食成因推想月食成因。
五、教法和学法1、教法:(1)激发兴趣,适时诱导。
教科版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第4课《日食和月食》说课稿
教科版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三章第4课《日食和月食》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你们好!我来自浔阳区龙山小学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日食和月食》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是在学习地球自转、公转及月相成因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为进一步探究地球,月球,太阳天体运动规律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本课也是为进一步了解太阳系知识的一课。
日食和月食,是学生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学生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学生们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学情分析六年级学生通过中年级的科学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
比如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
而教材对月食部分的光学传播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理,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同时也没有强调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己总结月食产生的原因,这种教学设计即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教学目标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结合着小学六年级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推理能力和想象能力。
3、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四、教学重难点1、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
2、难点:根据日食成因推想月食成因五、教法和学法1、教法:(1)激发兴趣,适时诱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抽象,而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我倡导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4《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4《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这一节内容,主要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特点以及观察方法。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和简洁的文字,向学生展示了天文学的奥妙。
本节内容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天文知识有较强的兴趣。
但他们对于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观察方法还不够了解,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来提高他们的科学认知。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知道它们是自然界的一种现象。
2.让学生掌握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视频资料。
2.准备日食和月食的模型道具。
3.准备黑板和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自然现象,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同时,提出问题:“你们知道日食和月食是如何形成的吗?”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课堂。
2.呈现(10分钟)利用多媒体呈现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让学生直观地了解这两种现象。
同时,讲解日食和月食的观察方法,如使用太阳镜观察日食,用手指观察月食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每组领取一个日食和月食的模型道具,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日食和月食成因的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在操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4.巩固(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总结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观察方法。
每组派代表进行汇报,教师点评并总结。
5.拓展(5分钟)引导学生思考:除了日食和月食,还有哪些天文现象值得我们关注?让学生谈谈自己的看法。
6.小结(3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观察方法。
六年级科学下册3.4日食和月食教案教科版
学生尝试画出月食成因示意图。 吗?
4、日食和月食 板书 设计 月食:地球居于月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日食:球居于地球和太阳之间,三者在一条直线上。
教学 反思
日食和月食
学习内容 4、日食和月食 页码 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 形成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3、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4、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学习重点 学习难点 器材准备 课 前 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篮球、小皮球、手电筒等。 课前收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学 案 【活动方案】 1、(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讨 论并交流: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 点?从这些特点中你有何推想? 小组汇报讨论结果 导 案 二次备课
学习目标
自主探究
一、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1、设疑激趣: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 月相变化,知道月球的圆缺变化是在一 个月内发生的,可是有时在一个晚上就 能看到月球圆缺变化的全过程,你们看 过吗?这叫什么现象? 你们听说过日食和月食吗?关于 日食和月食你有什么问题?这节课我 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 2、 分小组设计模拟实验的计划,设 计时注意: (1) 用什么实验材料来做模拟实验? (2)如何做实验 ? (3)在实验中估计会出现哪些现 象? (4)观察到的哪些现象能说明日食 发生了? 学生分小组进行模拟实验:一 生用手电筒代表太阳, 一生手持乒乓 球代表地球, 一生手持玻璃球当月球 自西向东运动,用玻璃。 球绕乒乓球转动一周表示月球 2、讲述:我们先来研究日食发生的过 程及特点。 3、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 (1)太阳被一个物体挡住了;(2)挡 光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3)挡光 的物体是运动着的;(4)挡光的物体 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4)地球、 挡光物体和太阳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 6、提出问题:根据日食的特点,你认 为日食可能是怎么形成的? 二、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 1、刚才有同学认为是月球挡住了太阳 射向地球的光造成了日食。怎样用模拟 实验的方法来证实我们的推测?
教科版科学六下《日食和月食》说课稿
教科版科学六下《日食和月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这一课是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的一个教学内容。
本节课主要向学生介绍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及其相关现象。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图表和文字,帮助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原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掌握天文学的基本知识。
二. 学情分析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学生已经掌握了太阳、地球、月球等基本的天文知识。
他们对这些天体的运动和相互作用有一定的了解。
然而,对于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和过程,学生可能还存在一些疑惑。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深入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原理。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解释相关现象。
2.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和讨论,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激发对天文现象的兴趣,增强探索科学的意识。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及其相关现象。
2.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理解日食和月食的原理,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实际问题。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法、观察法、讨论法等。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图片、图表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2.探究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引导学生观察太阳、地球、月球的位置关系,分析日食和月食的形成过程。
3.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日食和月食的相关现象,如日偏食、日全食、月偏食、月全食等。
4.分享与展示:各小组派代表分享讨论成果,其他同学进行评价和补充。
5.总结与拓展: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及其相关现象,并布置课后作业,拓展学生对天文现象的了解。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形成原因–日食:地球转到太阳和月亮之间–月食:地球转到太阳和月亮之间2.相关现象–日偏食、日全食–月偏食、月全食八. 说教学评价教学评价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形成原因及其相关现象的理解程度。
《日食和月食》说课稿(全国实验说课大赛获奖案例)
《日食和月食》说课稿一、教材分析本课内容选自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宇宙》的第四课,由“日食”和“月食”2个部分组成,是学生们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以后认识发展的必然方向,也是学生们认识了月球和月相变化后的再学习。
教材还设计了一个模拟日食的实验,让学生模拟日食的发生过程,探究日食的形成。
二、学情分析我面对的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处于这一阶段的学生经过三年科学课的学习,已经累积了一些基本的探究学习的方法,有了初步的科学探究技能。
而且他们已经知道了许多有关地球、太阳、月亮、星球的知识,甚至还可以讲出黑洞、超新星爆炸、类星体等科学词汇来,日食和月食是学生已经听说过或观察过的天文现象,但仅仅停留在学生已有的认知层面是不够的,他们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也是表达不到位。
三、实验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目标: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以及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科学探究目标: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和逻辑推理,推测出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3.科学态度目标:体验到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更深入探究日食和月食的兴趣。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体会到借助科技的力量,深化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认识,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根据以上这些目标,以及课程标准中的建议,我把本节课的教学重点制定为让学生认识到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而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依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理解起来具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我将这作为本节课的难度。
四、实验方法设计为了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最终发展学生的能力,同时为了让学生在教学中经历科学发现和科学探究的过程,我采用合作探究法、实验观察法来完成实验教学。
五、实验内容设计及创新在实际教学中我发现以下几个问题和不足:课本设计了一个模拟日食的实验,手电筒、乒乓球和玻璃球分别代表太阳、地球和月球,实验器材简单易得,看似简单,但是不易操作,效果也不明显,探究内容单一,而且不贴近实际情况,是让学生处于宇宙的角度认识日食,而不是处于地球的角度来认识,同时课本上解释日食成因和类型中引用了本影和半影,学生很难透彻地理解这两个概念。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3《日食》说课稿
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3《日食》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日食》这一课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的一个重要内容。
通过学习这一课,学生可以了解日食的成因、特点以及观测方法。
教材以图文并茂的形式,生动地展示了日食的现象,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
在这一课的学习中,学生不仅需要掌握科学知识,还需要培养观察、思考和探究的能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他们对日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
学生的思维方式以形象思维为主,逐渐向抽象思维过渡。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注重引导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精神。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食的成因、特点和观测方法,学会用科学的方法解释自然现象。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思考、讨论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提高学生解释自然现象的能力。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食的成因、特点和观测方法。
2.难点:日食的成因及其科学解释。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本节课采用问题驱动法、案例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和实验法等多种教学方法。
同时,利用多媒体课件、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日食的相关知识。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以日食现象的图片或视频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日食的成因和特点。
2.讲解:详细讲解日食的成因、特点和观测方法,引导学生理解日食的科学原理。
3.实践:分组进行日食模拟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日食现象,巩固所学知识。
4.讨论: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观察和思考,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5.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日食的科学原理和观测方法。
6.作业: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日食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简洁明了,突出日食的成因、特点和观测方法。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部分:1.日食的成因:月球运动到地球与太阳之间,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线。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 日食和月食-日食|教科版
课题:
日食
备注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
1.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在月球运动过程中,如果太阳月球、地球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或 地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或月球)的光,这时地球上的人们就会观察到日 食(或月食)现象。
过程与方法:
1.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的成因。
教学难点:
正确理解日食的成因、模拟实验的科学操作 教学准备:每人一个小实心泡沫球,大的空心泡沫球,摄像头,球形大灯,铁架 子 课时准备:1 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有这样一种现象,白昼会在突然之间变成黑夜,你们知道这是什么现象吗? 生回答。 师:对了,是日食。关于日食这种大自然的天文奇观,人们既惊奇又恐惧,并由 此引发了无数的神话与传说。谁愿意来分享你所知道的神话故事。 生讲述故事。 师:谢谢你们的分享,老师发现很多同学在听故事的时候笑了,你们一定觉得古 人的思想真的是太不可思议了。在自然科学比较成熟的今天,人们大多知道日食 属于正常现象,今天我们就要像科学家那样去探究日食,小小科学家们,你们准 备好了么? 二、展开
2009 年的夏天,咱们江山发生了一件大事情,到底是什么大事情呢?请跟着老 师一起来看视频,注意:在观看视频的过程中,收集以下重要信息:时间和你所 观察到的现象。 播放视频。 学生回答。 1、 猜测
大家觉得是谁挡住了太阳? 挡住太阳的物体有哪些特征呢? 三:实验验证 1、老师:同学们觉得日食产生的原因是月球把太阳遮住了?我们可以怎样验证 自己的猜测呢? 老师:老师只提供这样一个小球?你觉得这个模拟实验应该怎么做呢?
模拟实验(6 分钟) 汇报结果:(6 分钟) 老师:实验时间到,请某某某到老师身边来,其他同学放下笔,看向黑板!通过 模拟实验你知道,日食发生的时候,月球应该在哪个位置? 你能描述月球的位置吗? 2、用摄像头模拟另一个实验 猜测:请你根据看到的现象,猜测一下地球上什么地方的人可以看见日食? 3、展示日食的时间。 四:小结 五:观看月食布置作业(2 分钟)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日食和月食|教科版
六年级下册科学教案-3.4日食和月食|教科版《日食和月食》教学设计教学内容:教科版六下第三单元《宇宙单元》第4课学情分析:从教材单元整体分析,《日食和月食》一课是在学生认识了月相成因的基础上的后续,是宇宙单元中的第4课。
有助于建立起有关宇宙系统的模型。
学生已经知道了地球和月球自转及公转的方向——自西向东逆时针运动,月相知识等。
以及地球、月球、太阳三者简单的相互运动关系。
日食、月食虽已是学生听说过或个别观察过的天文现象,但对其具体深奥的内容,形成的原因等不了解。
教学目标:科学概念: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形成了日食;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利用模拟实验等方法,使学生认识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行的位置关系形成的天文现象。
教学难点: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设计理念:通过呈现生活中真实、奇特的天文现象,引导学生发现其中的疑问。
现在六年级的学生大都知道是月球挡住了太阳,因此重在让学生自行获取证据来解释。
通过观察分析太阳被挡住时黑影的特点,模拟日、月食实验自己得到证据,进行解释。
利用课,在科学家的研究成果中进一步得到证实、完善。
充分体现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学习方式,在探究活动中建构科学概念。
进一步激发、引导学生正确观看日食、月食。
教学准备:全班:日、月食课、录像;分组:乒乓球、玻璃球、手电筒、观察记录表、线、胶带。
日食和月食说课稿
《日食和月食》说课稿天津市武清区杨村第十一小学谢瑞佳一、说教材1、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教科版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第4课的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部分。
本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前两个单元后认知发展的必定方向,从这个意义来说,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天体的典型资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部分。
宇宙这一单元工分为8课,前面3课的学习为《日食和月食》打下来铺垫,环环相连,本课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把宇宙这一单元连成整体,让学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接触宇宙,并探索宇宙。
2、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以及发生日食和月食时三个天体的位置关系。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能对模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模拟日食发生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
能够大胆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3、教学重点: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4、教学难点:理解日食、月食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和推理能力。
二、说教法、学法科学课是一门探究性很强的课程。
鉴于本节课较为抽象的特点,这节课我采取了活动探究法和互助教学法的教学方法。
就是让学生在一个个问题的引导下展开自主和合作学习活动,引导学生由简到繁、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探究本课知识,从而培养他们获取信息、处理信息等动手能力。
学生的学习方法则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索与小组合作学习相结合。
合作学习的核心是让学习者在互动与交流中“共同”去完成本课探究活动。
小组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习者认知过程的重建,提高学习者思维的自由性、灵活性,增强学习者的团队协作意识等。
教科版科学六下3.4《日食和月食》教案
教科版科学六下3.4《日食和月食》教案一. 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这一节内容是教科书中的重要部分,主要向学生介绍日食和月食的成因、类型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规律。
通过学习本节课,学生可以对日食和月食有更深入的了解,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基本知识,对于观察自然现象也有了一定的经验。
但学生对于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类型可能还比较陌生,需要通过实例和图片来帮助理解。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类型。
2.培养学生观察自然现象的兴趣和能力。
3.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来分析和解决问题。
四. 教学重难点1.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类型的理解。
2.学生能够运用科学思维来分析和解释日食和月食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类型。
2.演示法:通过图片和实例来展示日食和月食的现象。
3.互动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日食和月食的理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图片和实例,用于展示日食和月食的现象。
2.准备教案和教学材料。
3.准备黑板和粉笔,用于板书。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地球、月球和太阳的基本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向学生展示日食和月食的图片和实例,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种自然现象。
引导学生关注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类型。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享对日食和月食的理解。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运用科学思维来分析和解释日食和月食的现象。
4.巩固(10分钟)教师提问,检查学生对日食和月食的理解程度。
鼓励学生用简洁明了的语言回答问题。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日食和月食在人类历史和文化中的意义,以及科学家是如何利用日食和月食来探索宇宙的奥秘。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和类型,以及它们在自然界中的规律。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巩固本节课所学的内容。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3.4《日食和月食》教案
(1)PPT出示日食发生的时间表
(2)PPT出示农历初一时月球的位置图片
3.小到太阳和地球之间,如果三者正好处在一条直线上时,月球就会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在地球上处于影子中的人,只能看到太阳的一部分或全部看不到,于是就发生了日食。处于地球本影中的人们看到日全食,处于半影中的人们则看到日偏食。
2.模拟三球运动
(1)PPT出示模拟实验的材料
(2)提示:手电筒模拟太阳、乒乓球模拟月球、地球仪模拟地球
(3)播放视频:模拟“日地月”三球的运动
解说:用乒乓球绕地球仪一周表示月球绕地球转动一周。仔细观察地球上月球的影子。当月球运行到地球和太阳的中间,三者正好处于一条直线上,月球就挡住太阳射向地球的光。
探索
1.搜寻证据
(1)PPT出示太阳、水星、金星、月球、地球的位置图片
提示:水星、金星距离地球很远,而月球离地球较近。
(2)PPT出示在地球上看到的太阳、月球、金星、水星图片
提示:从地球上看到的四个星球的大小,我们发现只有月球和太阳看起来“差不多大”,金星和水星看上去像一个小点。金星和水星挡住太阳时,我们看到太阳上出现一个小黑点,天文学上称为金星凌日和水星凌日。这些证据说明了遮挡物只能是月球。
重点
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观测“日食”现象
难点
理解日全食、日环食、日偏食形成的原因与区别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小组:1.模拟三球运动:手电筒、乒乓球(或小球)、地球仪(或大球)。
2.模拟日食:大圆片(或墙上时钟)、小圆片(或瓶盖)。
3.《知识与能力训练》。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聚焦
1.引入2020年6月在深圳观测日食。(PPT出示观测日食的图片)
小学科学说课稿:《日食和月食》说课稿
小学科学说课稿:《日食和月食》说课稿各位评委、老师们:你们好我说课的题目是《日食和月食》。
一、教材分析《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规范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局部。
日食和月食,是同学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同学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同学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和了同学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同学们从现象到实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是同学们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以和"在阳光下"两个单元以后认识发展的必定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局部内容是同学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资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局部。
二、学情分析六年级同学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方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
而教材对月食局部的光学传达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置,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也没有强调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同学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身总结月食发生的原因。
这种说课稿,既体现了同学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1、通过本课教学,使同学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养同学的实验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和想象能力(空间想象力)。
六年级下册 科学教案 -3.4 日食和月食|教科版
《日食与月食》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科学概念知道日食和月食是日、地、月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射到地球上的光而形成日食。
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2.过程与方法能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能对模拟实验中的各种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能根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模拟日食发生实验的过程中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实验方案的重要性;能够大胆的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意识到模拟实验及推测与客观真实是有一定差距的。
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二、教学重难点正确理解日食的成因,模拟实验的科学操作三、教学准备老师:课件、乒乓球、电灯、多媒体课件。
学生:提前搜集关于日食和月食的相关知识四、教学过程看日食发生的过程影片,问:你们看到了什么?猜一猜可能是谁挡住了太阳?日食的发生与哪些天体有关?从中你最想知道什么?这一节课我们主要来学习三个球体形成日食与月食的相关知识。
板书:太阳、地球、月球1、日食的成因分析(1)、日食是怎样形成的?日食的形成应具备哪些条件?(2)、学生推测。
太阳、地球、月球必须在一条直线上。
小结:发生日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天体必须在一条直线上,月球必须在中间,是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
板书:三球在同一直线上,月球在中间宇宙中太阳、月球、地球是如何运动的?月球如何才能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之间?三者怎样才能形成一条直线?(课件)日食确实发生了,但地球上所有的人都能看到日食吗?为什么呢?哪些地方的人能看到呢?生:……教师继续边讲解边演示:投影演示。
要让学生明白:月球和地球都是自己不能发光、不透明的球体。
太阳光照到的那面是明亮的。
问:处在地球哪里的人只看到一部分太阳光或看不见太阳光。
( 重点强调月球影子)板书:月球影子,(日全食,日偏食)(课件演示)边演示边讲解:处在月球影子中的人看不到或看到一部分太阳——发生日食。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3.4日食和月食》7-教科版
六年级科学下册教学设计《3.4日食和月食》7-教科版一. 教材分析《3.4日食和月食》是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的一节内容。
本节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分析,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掌握判断日食和月食发生条件的方法,培养学生观察、思考、探究的科学素养。
教材以日食和月食为主题,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中发现科学规律,感受科学的魅力。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科学素养,对日食和月食有一定的了解。
但在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进一步拓展。
学生通过之前的的学习,已经掌握了观察和分析自然现象的方法,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问题。
但在判断日食和月食发生条件方面,还需加强训练。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掌握判断日食和月食发生条件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思考,培养学生探究科学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科学的魅力,培养学生热爱科学、亲近科学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判断日食和月食发生条件的方法。
2.难点:如何引导学生从观察和分析中,得出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及发生条件。
五. 教学方法1.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思考,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
2.案例教学:通过具体案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及发生条件。
3.小组合作: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交流表达能力。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图片和视频资料,用于展示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及现象。
2.准备实验材料,让学生亲身体验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3.设计好教学环节,确保课堂顺利进行。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展示日食和月食的现象,引导学生关注这两种自然现象。
2.呈现(10分钟)呈现日食和月食的成因,让学生初步了解这两种现象的产生。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日食和月食的成因,引导学生从实践中得出结论。
4.巩固(5分钟)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日食和月食成因的理解。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4日食和月食教案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三单元4、日食和月食教案4、日食和月食(教学目标)科学概念:1、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2、月球运行到太阳和地球中间,地球处于月影中时,因月球挡住了太阳照耀到地球上的光形成日食。
而月食则是月球运行到地球的影子中,地球挡住了太阳射向月球的光。
过程与方法:1、运用模拟实验的方法研究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对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细致的观察。
3、依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感情态度与价值观:1、体验科学实验的严谨、客观和乐趣,意识到设计科学研究方案的重要性。
2、能够大胆地想象,表达自己的想法。
3、意识到模拟实验与推测和客观真实是有肯定差距的。
4、意识到天文现象是可以被人们认识的。
(教学重点)日食和月食是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运动形成的天文现象。
(教学难点)依据模拟实验中的现象进行逻辑推理,推测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教学打算)有关日食和月食信息的图片、照片、课件、录像资料、书籍等;乒乓球、玻璃球、手电筒、观察记录表;要求学生在课前搜集有关日食和月食的信息。
(教学过程)一、认识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1、设疑激趣:同学们,前面我们学习了月相变化,了解月球的圆缺变化是在一个月内发生的,可是有时在一个晚上就能看到月球圆缺变化的全过程,你们看过吗?这叫什么现象?〔板书“月食〞〕太阳是否有时也会有圆缺现象?〔出示日食发生过程的图片〕这叫什么现象?〔板书“日食〞〕你们听说过日食和月食吗?关于日食和月食你有什么问题?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研究(日食和月食)。
〔完成课题板书〕2、讲述:我们先来研究日食发生的过程及特点。
3、〔播放日食发生的过程录像〕商量并交流:日食发生过程有什么特点?从这些特点中你有何推想4、小组汇报商量结果,教师整理并适时补充日食发生过程的一些其他事实性资料。
5、小结日食发生过程中的一些特点:〔1〕太阳被一个物体挡住了;〔2〕挡光的物体是圆形或球形的;〔3〕挡光的物体是运动着的;〔4〕挡光的物体看上去和太阳差不多大;〔4〕地球、挡光物体和太阳差不多在一条直线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食和月食
一、教材分析
《日食和月食》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宇宙》单元中的教学内容。
本课内容分为"了解日食现象"、"推测日食的成因"、"推测月食的成因"三个部分。
日食和月食,是学生们听说过或观察过的两种有趣的天文现象。
从教材的角度来说,把这两种现象作为学生们学习的主题,有三个目的:一是因为这两种现象对学生有吸引力;二是这两种现象都涉及了学生在本单元要建立起的有关宇宙的基本概念,即天体是运动着的,日食和月食的成因是地球、太阳、月球三者之间的相对运动形成的;三是培养学生们从现象到本质的逻辑推理能力。
本课是学生们在学习了"地球的运动"以及"在阳光下"两个单元以后认识发展的必然方向,从这个意义上说,这一部分内容是学生认识天体运动的典型材料,也是本单元学习的一个基础部分。
二、学情分析
六年级学生通过中年级的科学课学习,已经形成了一定的科学态度,并掌握了一定的科学方法和能力,比如模拟实验,类比推理能力。
而教材对月食部分的光学传播原理进行了淡化处理,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思路和方法。
同时也没有强调用文字表述月食的形成过程,而是让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和类比推理,自己总结月食产生的原因。
这种教学设计,既体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也突出了科学探究的教学理念。
三、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知道什么是日食和月食,明白日食和月食的成因。
2、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做日食成因的模拟实验),推理能力(根据日食现象推想日食的成因,根据日食的成因推想月食的成因)和想象能力(空间想象力)。
3、通过认识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关系,使学生体会到自然事物(天体)是相互联系的、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四、教学重难点
1、重点:指导学生认识日食的成因。
2、难点:根据日食成因推想月食成因。
五、教法和学法
1、教法:
(1)激发兴趣,适时诱导。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考虑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相对抽象,而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抽象思维能力相对较差,所以我倡导以形象直观思维为主,使用多媒体作为辅助教学手段,变抽象为直观,为学生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树立正确的科学世界观。
引导学生模仿课件自己动手做实验,破除"天狗吃了月亮"的迷信思想,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学法:讨论交流(看到的想到的),模拟实验(日食的成因),小组合作,类比推理(月食的成因)。
六、课前准备
1、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日食、月食视频、动画,日食、月食成因示意图。
2、学生准备:电灯泡、小皮球。
七、教学过程
(一)教学引入
1、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太阳发生过圆缺现象吗?
2、学生质疑、分析、发表自己的意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水平,多数知道这种现象是日食现象。
(此时教师适时加以追问:关于日食你有什么问题吗?学生分别提出想要研究的问题。
如:日食是怎样形成的?为什么会有日食现象……)揭示课题。
我的课程结构是:故事导入,激发兴趣;推理实验,积极探究;巩固应用,再现新知。
(一)、故事导入,激发兴趣。
首先以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请学生说一说故事中出现的是哪一种天文现象。
根据学生发言教师揭示:其实,这就是日食现象这节课,我们来揭开日食的神秘面纱。
(二)、推理实验,积极探究。
1、观察推理,分析日食原因。
播放课件“日偏食”、“日全食”、“日食过程”。
指导学生通过
观察、推理得出结论:日食时是月球挡住了太阳的光辉。
2、实验论证,亲历探究。
首先让学生设计合理的模拟实验,然后指导学生分组实验,记录资料,接进行小组汇报,最后,由教师小结,了解日食是怎样发生的。
3、由扶到放,探究月食的成因。
此环节中,教师不再过多引导,而是提供一副月食成因示意图,让学生自己去探究,从而得出结论,正所谓: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
通过这一过程,学生在观察推理中发现问题,在观看中熏陶情感,在动手中探究科学,在验证中收获喜悦。
(三)、巩固应用,再现新知。
本环节我设计了让同桌口述日食和月食是怎样形成的,另一名同学画出日食和月食时,太阳、地球、月球三个天体的相互位置图,并指名上黑板张贴示意图。
这个环节既巩固了新知,又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课后作业是对本课内容的拓展延伸:请同学们设计一个有关月食形成的模拟实验,和伙伴合作完成,并填写实验记录单。
五、浓缩精华,突出重点——说板书
日食和月食
日全食
日食日偏食月食
(农历初一)日环食(农历十五或十六)
太阳——月亮——地球太阳——地球——月亮
精美的板书设计,让学生一目了然,不仅突出了本课的重难点,又加深了学生对本课内容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