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周王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合集下载

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史【稀缺资源,路过别错过】

中国档案事业发展史【稀缺资源,路过别错过】

h
18
四、甲骨档案的存储
商代甲骨档案是有意识保管的,从几方面看: 首先,从考古出土看,商代的甲骨档案绝大部分
是集中保管。 第二,从窖藏情况看,也反映了集中保管的做法,
各窖发掘出来的甲骨,大体上有朝代可循“殷都 甲骨有很多是储积或累积于一处,可能是当时储 档之所”。 第三,有集中归档的做法,是殷商甲骨档案突出 的一点。 第四,有初步的整理方法。 第五,有专门经管人员。
卜辞也有较规律的刻写行款 从句式看,占卜文书及记事文书有其特殊的文书
句式和用语。如“对贞”。
h
17
三、 甲骨档案的内容
甲骨档案按所记载的内容可分四大类: (一)占卜刻辞(卜辞):这是甲骨档案的最大部分。记
载了七世九个王时期的生产、政治、军事活动及意识形态 等多方面的内容,如农业、畜牧、田猎、阶级关系、军队、 监狱、战争、方国、天文、历法、气象、建筑、疾病等, 大致国家社稷大政,小至王的私人生活在甲骨档案中都有 反映,可谓殷代大政和王的活动的真实记录。 (二)卜事刻辞,即关于准备占卜材料的记事刻辞。主要 记载向商王贡龟以及采集龟甲、兽骨之事,也记有检视整 治好的龟甲、兽骨以备卜用的情况。 (三)记事刻辞:即与卜事无关的记事文字。关于职官、 制度以及王朝日常政务的记载。 (四)表谱刻辞:包括干支表、祀谱和家谱。祀谱和家谱 即关于王朝祭祀活动和王室世系的记载。
h
11
第二节 商朝甲骨档案
甲骨档案是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 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官府文书。
现存商朝甲骨刻辞确是商王朝档案的一个重要部 分。甲骨是当时的占卜材料,也是当时档案的主 要载体。商代甲骨档案是殷商统治者在占卜活动 和其他政务活动中形成的文字记录。因其多数发 现于殷墟,故又称殷墟卜辞。然以其制成、体式、 用语、内容、保管均有规律性的程式,故而,按 其性质而论,应称为甲骨档案,或称殷墟书契。

周代史官与档案管理

周代史官与档案管理

周代史官与档案管理作者:赵彦昌来源:《档案管理》2008年第01期摘要:周王室为了推展政府施政,加强王室的权力,在政治上、组织上建立了一套完备而严密的管理制度。

在档案管理的职官方面,以五史为基础的史官掌管国家最高行政机关的档案,五史以外的史官掌管与其本职有关的档案,关键词:周代史官档案管理周朝建立之后,随着政府推行政事的需要,国家组织日益周密,政府官员之间文书往来日益频繁,对于档案的需求就更为迫切,掌管档案的史官职权也逐步扩大,地位更受尊崇。

在档案管理方面,周朝开始出现较为明确的分工。

当时管理档案的主要职官有五史,各有其专门之职责与典藏之档案,档案的分类也依各职官所掌管业务的性质来分类。

此一制度可以说是以职官为标准的分类制度。

周朝的百官,虽均分别掌管其本职范围内所形成的的档案,但仍是以任用史官为主的官员来管理档案工作。

1 周代史官的来源1.1 来自于商朝。

商朝作为统治中原广袤地区的中央政权,其史官群体自然较周边地区各方国更为庞大。

因此,吸收商王朝史官为己服务就成了周统治者的一贯策略。

《吕氏春秋·先识览》记载:“殷内史象挚见纣之愈乱迷惑也,于是载其图法,出亡之周”。

这里所说的“图法”,便是由太史令、内史一类的史官所管理的档案文献。

殷商即将灭亡之时携带“图法”档案来投靠周朝的殷商史官,在周朝取代殷商之后,便挟其专业之知识在王室任职。

对这些前来投奔的殷商史官,周统治者极为重视,一方面借机加大准备讨伐纣的舆论宣传,如殷内史象挚投奔武王之后“武王大说,以告诸侯曰:‘商王大乱,沈于酒德,辟远箕子,爰近姑与息。

妲己为政,赏罚无方。

不用法式,杀三不辜,民大不服。

守法之臣,出奔周国’”(《吕氏春秋,先识览》);另一方面授予他们职位,加以重用。

如甲辛,“去至周,召公与语,贤之。

告文王。

文王亲自迎之,以为公卿,封长子。

”在“在朝代交替之际,更显示出图书典籍在统治者争权夺位中的重要性,也说明图书档案编纂保管者——史官有举足轻重的作用,他们带着重要的国家档案、地图、户籍等投奔新朝,反映了人心向背,加速了旧王朝的削弱和覆灭。

西周的天府不是中国最早的档案机构

西周的天府不是中国最早的档案机构

西周的天府不是中国最早的档案机构张树文(原载《档案学研究》2002年第2期)摘要:中国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诞生于何时,是中国档案史研究的重要课题。

中国档案史专著对这一重大问题采取谨慎态度,而秘书史研究者对这一重大问题则采取一种比较自信的态度,断言“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是西周的天府”。

笔者认为,根据目前的史料,我们虽然无法断定中国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出现于何时,但却可以断定西周的天府不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

因为从殷墟出土的大量甲骨档案的保管情况看,至迟在商代中期以前,朝廷已经有了专门管理甲骨档案的机构。

关键词:中国档案史最早的档案机构天府档案在历史上曾经是国家管理的重要工具,因此,中国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诞生于何时,是中国档案史研究的重要课题。

但是,由于上古史料的缺乏,人们难以了解当时档案工作的详细情况,目前作者所能见到的正式出版的中国档案史专著,对这一重大问题均采取十分谨慎的态度。

例如,邹家炜等编著的《中国档案事业简史》在“西周档案工作的建立与发展”一节中写道:“据《周礼》记载,西周时的许多重要档案,均保存于宗庙(天府)……把档案保存于宗庙,充分说明了周王朝对档案保管的重视”,但该书没有明确断定天府是不是中国最早的档案机构。

我们认为,档案史学界对于中国档案史中这一重大问题采取谨慎态度是比较妥当的。

与此相比较而言,我国秘书史研究者对“中国最早的档案机构出现于何时”这一重大问题,则采取一种比较自信的态度。

例如,李欣主编的《中国秘书发展史》认为,“西周时期,由于档案种类、数量增多,档案业务较商朝复杂,因而设立起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天府。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年版,第3页) 詹绪佐先生等编著的《中国秘书简史》则直接了当地说,“天府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

(安徽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40页)。

笔者认为,根据目前的史料,我们虽然无法断定中国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出现于何时,但却可以断定西周的天府不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中央档案机构。

我国古代档案的保密

我国古代档案的保密
、 、
盟 约 在 其盟 书 而 藏 之 于 天 府
大史 内史 司

会 及 六 官 皆受 其贰 而 藏 之
,


《尚 书
金滕 篇 》


记载

周公 作册 书 毕 纳 书 于 金滕 之 匾
,
,
在 档 案管 理 工 作 得 以 重 视 和 加 强 的 同 时
,
,
国 家 对处 理 密 事更 加重 视 规 定 保 密 由 六 官 中

入 库 过 湖 船 只 和 库房 钥匙 均 由南 京 大 内 太监 掌管
开 船 开 库 均 有 定 期 入 湖过 桥 严 禁 烟 火
,

掌 人

《 旧 唐书
,

岑文 本 传 》 记载


于 是 以 文 本为
,
,
中书 侍 郎 专 典 机 密



对 掌 管 知 悉 国家 机 密 的

有 偷册 者 不 论 首 从 均 判 斩刑 故 湖 日禁 湖 地
的 法 律 中都 有 对 保 守 秘 密 的严 格 规 定 并 且 随
吏 垂相 置 一 法 官 诸 侯 郡 县 皆各 为 置 一 法 官 及
,
,
着 国 家政 权 体 制 的 逐 步 完 善 保 密法 规 体 系 也
日 趋 系 统 规 范 从 历 史 上 看 我 国 档 案 的 保 密工




可 见 秦 代 在 档 案 的 保 密 工 作 上 有 两 点较 规 定 档 案 不论 正 本 副本 均 藏 于 禁
,
国 家给 予 法律 制 载
后 汉书 》 据《 汉书》《 记载

周朝的历史记录与史官制度

周朝的历史记录与史官制度

周朝的历史记录与史官制度周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朝代,其历史记录和史官制度对于我们了解古代历史和政治体制有着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探讨周朝的历史记录方式以及其独特的史官制度。

一、周朝的历史记录方式周朝的历史记录方式主要分为两种:口头传承和文字记载。

在周朝时期,还没有发明纸张这样的记录材料,因此大部分的历史记录依靠人们的口头传承。

世袭的贵族阶级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他们将历史事件和传说通过口述的方式传递给后代。

这种传统的口头传承方式保留了许多古代文化和历史的瑰宝。

另一种历史记录方式是文字记载。

虽然文字记载在周朝时期并不普及,但仍然存在。

周朝的史记主要通过铭文和竹简来完成。

铭文是许多器物上刻写的文字,主要记载宗庙的祭祀仪式、国君的事迹等。

竹简则是一种常见的书写材料,上面刻写了一些重要的历史事件和政治文书。

这种文字记录方式为后来的史书编纂提供了重要的素材。

二、周朝的史官制度周朝建立了独特的史官制度,以确保历史记录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根据《周礼》,周朝的史官被称为“官史”,负责记录国家的重要事务和历史事件。

史官可以分为中官和郡官两个级别。

中官是史官制度中的最高级别,负责编纂国家历史和记录各项重要政务。

中官由君主任命,通常由担任宰相的重臣兼任。

中官还负责制定年号和编撰年鉴。

由于其地位的重要性,中官在朝廷中有很高的地位和影响力。

郡官是史官制度中的次一级别,负责记录各个郡的历史记载和管辖区域内的政务。

郡官由国君委派,通常由贵族子弟或在地方上有良好声誉的人担任。

他们要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当地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状况,并记录下来。

在史官制度中,史官的主要职责是记录历史事件和政务,但也承担着编纂史书的任务。

在周朝时期,这些史书往往是为了君主或贵族编写的家谱和祭祀文献。

这些家谱和祭祀文献记载了君主和贵族的世系和功绩,起到了宣扬和弘扬家族荣誉的作用。

三、周朝史官制度的意义周朝的史官制度在中国历史上具有重要的意义。

首先,史官制度的建立为历史记录提供了正规和制度化的手段。

古代史官与档案管理工作_从周代与秦汉时期史官职责的角度来看

古代史官与档案管理工作_从周代与秦汉时期史官职责的角度来看

古代史官与档案管理工作■李小飞摘要:中国档案学产生于上世纪30年代,是一门比较年轻的学科,但是档案管理工作却由来已久。

本文从古代史官工作内容的角度考察,说明档案管理工作在古代史官的工作中已经存在,并为我国早期的档案工作打下了牢固基础。

关键词:史官档案管理随着文字的发明并用以记言和记事,档案便随之产生。

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已有4000多年,在漫长的古代社会中形成了甲骨金石、简牍绵帛、铁卷金册、纸墨文书等浩瀚瑰丽的档案文献。

自古以来“史档不分家”,在档案概念出现之前,档案的角色其实就是历史工作者眼中的史料,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的需要才逐渐区分开来。

古代的史官与档案的关系更是密不可分,很多史官往往就是档案工作者或是兼职档案工作者。

在了解史官和档案的关系之前我们首先来分析一下我国古代“史”的产生和史官的源流。

“史”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史,记事者也,从又持中。

中,正也。

”这里的“中”,《周礼·春官》中讲到“凡官府乡州及都鄙之治中,受而藏之。

”《秋官》中讲到:“以三刺断民狱讼之中”。

“岁终,则令群士计狱弊讼,登中于天府。

”这些话都是说:凡是官府及乡州的各级政权所形成的官方文书和诉讼简册都要有一定的官员整理、收藏和保管。

清代学者江永在《周礼疑义举要》中对这些记载阐释得更加详尽,他认为“凡官府簿书谓之中,故诸官言‘治中’,‘受中’,及小司寇‘断庶民狱讼之中’,皆谓簿书,犹今言之案卷。

此‘中’字之本义。

”因此他的结论是“故掌文书者谓之史。

”①由此可见,“中”就是“犹今言之案卷”的簿书,因此“持中”者的史当然就是起草、制定、收集、保管这些簿书的人了。

档案一词在我国正式出现是在明末清初,《辞源》中:“档案”条目说“清杨宾《柳边记略》三:‘边外文字,多书於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片若牌故也;存贮年久者曰档案,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

然今文字只书于纸者,亦呼为牌子,档子。

’”②因此在明末清初以前的文献中我们看不到“档案”这一名词,但这并不等于说古代没有档案及档案工作和档案工作者。

中国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课程教学大纲与指导教材:《中国档案事业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周雪恒)一、课程的性质与任务:本课程是从事档案工作人员的必修课程,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我国档案、档案工作及档案学的产生及其发展历程与发展特点;了解我国历史上档案管理的制度、方法及其经验教训与成就(包括现存历史档案概况);认清档案事业的历史发展与社会政治、经济、科技、文化诸方面的相互关系,具备基本的从历史表象背后分析问题的思维与能力。

二、课程基本内容:本课程对我国档案事业发展作系统阐述,阐明其对于个历史阶段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诸方面的作用和影响,从而总结历史经验,为当前档案事业提供历史借鉴。

借此,还可以丰富学员的专业历史知识,提高学员的专业水平和政治素质,增强对我国档案事业的热爱。

第一章我国档案的产生与夏朝档案工作的建立,一、教学目的与教学要求本章从两节内容向学员介绍档案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及夏朝档案的产生。

目的使学员了解我国档案的起源及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和社会条件,并对夏王朝的建立及其档案有个基本性的了解。

二、教学内容和重点知识讲解:(一)主要讲授内容第一节档案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一、我国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二、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三、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第二节夏朝档案的产生一、夏王朝国家的建立二、关于夏朝文字与古史记载中的夏朝档案(二)重点知识解析《易.系辞》:“上古结绳而治,后世圣人易之以书契”,说明结绳是我国最早的记事方法。

考察现代文化落后的民族也可以说明这一点,如独龙族远行以结绳记日,哈尼族买卖土地以打结表示田价。

刻契记事比结绳为进一步,所谓刻契,即在木片、骨片或玉片上刻上符号以记事。

复习题1、我国历史上原始记事方法有哪些?2、原始记事的特点?3、为什么说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4、为什么说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5、夏王朝国家是怎样建立的?6、我国档案的起源?7、现今存世记载夏史较详的文献?8、迄今留下的夏代文书种类?9、我国现存最古老的月令历书?10、禹刑。

中国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

第一章我国档案的产生于夏朝档案工作的建立一、档案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1、我国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

我国历史上主要由结绳和刻契等原始记录方法。

2、文字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

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但原始记事并非档案。

3、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二、夏朝档案的产生上古文书的种类:典、谟、诰、训、誓,都是下行文第二章商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1、甲骨档案:是以龟甲和兽骨为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也是现存最古老的历史档案。

2、甲骨档案集中保存于宗庙地区3、世人将甲骨早期研究成绩最大者号称四堂:罗雪堂(罗振玉)、王观堂(王国维)、董彦堂(董作宾)、郭鼎堂(郭沫若)4、近代史料五大发现:甲骨卜辞、居延汉简、敦煌经卷、明清大内档案、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第三章西周王朝1、我国历史上的史官记注制度奠定于西周2、西周王朝各级官府政务文书包括:版图、盟约、人事文书、刑律3、我国古代文书档案库至今文献可考的以周代为最早,天府是现存最早的保管档案的库房4、天府:是西周王朝保存重要档案正本的处所,具有中央档案馆的性质5、副本制度是从西周开始建立的6、金文档案:是继甲骨档案后我国历史上又一珍贵的特有的历史档案。

青铜器上铭文铸字不自周始,在商朝就已经出现。

西周时发展到专为记事铭文而铸造青铜器,这种具有书史性质的青铜器铭文称为金文档案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1、计书:这是战国时期的赋税档案,是封建国家向广大农民征收赋税的依据2、春秋战国时期文化繁荣局面的出现,与档案的流散与利用有直接的关系,这种局面的出现有两方面原因:a)一方面由于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大变动引起的各国养士风气的盛行,士这一阶层对档案的需求;b)另一方面春秋战国时期档案的流散为士的需要提供了利用的可能3、《尚书》是我国历史上最早的档案文件的汇编4、自孔子修《春秋》起,才开创的私家利用档案修史的先例第五章秦朝1、秦始皇时期在文字统一的前提下建立了一套尊君抑臣的文书档案制度2、文书抬头制度、文书避讳制度(了解)3、石刻档案大兴是秦代档案的一大特点,是铭刻在石材上的公务文书或书史记事第六章两汉时期1、封建社会初期档案管理与文书工作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2、封建社会初期档案收藏机构的特点:档案保管机构集保管档案资料与著书立说为一体3、汉统治者保藏图书档案的处所有:石渠阁、兰台、东观第七章魏晋南北朝1、东晋末年,豪族桓玄把持朝政,颁令停止使用简牍,自此,纸最终完全取代简牍,成为国家文书的正式书写材料2、北齐第一次在中央设置史馆,是为沿袭至清朝的国家垄断修史机构的雏形,但定制于唐朝第八章隋唐时期1、唐代确立了”中书出令、门下审议、尚书执行”三省分权运行体制,文书的拟定、审核与执行由中书、门下、尚书三省分掌2、唐朝专门档案的名称(贯穿整个封建社会):记注档案、甲历档案、赋役档案、舆图3、甲历档案:是我国封建社会中期在官员栓选、任用过程中形成的一种专门档案,可谓官员人事档案4、贴黄制度:也称贴黄、押黄。

古代档案

古代档案

我国古代档案保管的探究07043348 黄苏力“档案”一词见诸文字材料,始于明末清初,杨宾在《柳边纪略》卷3中记述:“外边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曰牌子,以削木若牌故也。

在贮年久者曰档案,曰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

”但是,古代档案的出现并不是始于明末清初,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的殷商时期,距今已达三千多年。

中华民族数千年之历史之所以能够绵延不断地记载下来,并形成数量浩繁的历史典籍,这与各个历史时期档案工作的建立与发展是密切关联的。

我国自古以来就注重古代档案的保管。

为使祖宗公德万世永存,国家典章袭而有本,历代统治者无不视档案为圭臬,藏之金匮,置之禁室,并且在保管工作中摸索和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内容已涉及到档案保护技术中防火、防潮、防蛀、避光、恒温等方面的知识。

一、严格的公文用纸制度汉晋时期,纸张已逐渐取代简牍,成为文字的主要载体,为国家公务活动提供了优良的书写材料。

随着纸的质量、种类的增加,公文用纸有了较大的选择余地。

古代对不同衙门、不同种类的公文,用纸有着大体的规定,一般说,衙门等级越高、公文越重要,所用的纸张的质量越好。

历代宫廷用纸多用精品,由地方进贡,或由御用作坊制造。

地方衙门用纸稍差,但也有专门的纸户制作。

皇帝诏书、王朝重要文件的用纸质量最高,多用藤纸、麻纸、皮纸,做工十分讲究。

如明代赋役黄册必须使用厚棉纸,清代奏销钱粮、起居注、实录、玉牒等都使用宣纸,宣纸有千年寿纸之誉,用其写成的明清档案,至今完好。

帝王的文书用纸,还要经过精心装潢,宋代官诰使用金银云凤罗凌纸。

古代公文用纸制度保证了公文纸张的质量,为归档后的保管工作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

古代公文用纸还考虑到日后存放防蛀的需要,大量使用经过加工处理的黄纸。

黄纸是用黄柏树皮的汁液做染料,浸染而成。

它的树皮色黄味苦,溶于水后既可染色又是天然的杀虫剂。

熬制黄柏汁浸染纸张,是古代纸防虫的重要手段,北魏末年,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有专篇介绍制染黄纸防虫的具体方法。

夏商周三代史官文化

夏商周三代史官文化

夏商周三代史官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源头中国人民大学档案学院博士生李福敏中国文化的起源向来是从夏商周三代说起。

夏商周三代是中国史上从传说走向有文字记载的历史时代。

在中国历史上,三代在中国古代历史发展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中国有文字记载的信史是从这一段时间开始的;国家在此阶段形成,整个中国历史时代的许多文物制度的基础也是在这个时代奠定的。

而这一切都与中国古代史官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

在上古三代时期,史官是政府中的重要官员,职掌天文、历法、记注,负责文书的撰写与档案及国家典籍的保管。

同时,他们也是中国古代最早的知识分子,他们自始至终参与了中国古代文化的创造,形成了中国文明的特色及中国史官文化,并直接影响着其后的中国社会历史和文化的发展。

一、夏商周三代史官的建置与史官的地位我国古代“史”即是史官。

《说文解字》云:“史,记事者也,从右持中。

”江永<周礼疑义举要)认为:“凡官府簿书谓之中,故诸官言治中,受中,小司寇断庶民狱设中,皆谓簿书,犹今之案卷也。

此中字之本意。

故掌文书者谓之史。

其字从右从中,又者右手,手持簿书也。

”江永以中为簿书,与今人所说的案卷同义。

吴大澈《说文古籀补》从古字形上“史”像手持简形,王国维《观堂集林·释史》一文认为“中”为盛算之器,算与简册本为一物,因为史之所执,因此盛算之“中”为记事简册。

他的结论是“中”是盛算之器,“史”持书之人。

这些都说明“史”是掌簿书、记事的人,所以,古代史官,就是最早的文书档案工作者,也是最早的知识分子。

我国史官建置是很早的,传说在黄帝时就有史官。

据《汉书·艺文志》载:“古之王者,世有史官。

”唐代刘知几《史通·外篇·史官建置》说:“盖史官之建置其来尚矣,昔轩辕受命,仓颉沮诵,实居其职,至于三代其数渐繁…”这些论述说明史官的建置是很早的。

至三代时,史官已有确证。

夏代在考古学上虽然还是一个没有完全揭晓的迷,但二里头文化已经证实了夏代的存在。

从_尚书_金月滕紊_看西周的文书档案工作

从_尚书_金月滕紊_看西周的文书档案工作

摘 要 《金 滕紊》是《尚书》中的一篇, 是最早的记述我国古代档案工作的文献。

本文通过《金滕紊》叙述了周代的档案工作。

关键词 金 滕紊 尚书 文书 档案《尚书》是 我 国第 一 部 文章 总 集 , 先秦 时 期 就 受 到 儒 家 学 者 的高度重视, 据传孔子曾对其做过整理工作。

秦统一之后, 它与 诸子作品一起同遭被焚的厄运, 西汉时期重见天日, 并随着儒学 获得独尊地位, 而被列 入“ 五经 ”之 一。

此后, 更作为承载正统儒 家思想的典籍而成为历代士人的必读之书 。

《尚书》是 儒家经典, 但它的价值却不止于此, 因为它包含着极为丰富的反映上古时 代社会生活的资料, 是我们研究古代社会的重要文献 。

《尚书》的 内容 都 与 政事 相 关 ,《荀 子·劝 学》:“《书》者 , 政 事 之纪 也 。

”《史 记·太 史 公 自序》:“《书》记 先王 之 事 , 故长 于 政 。

”《金 滕紊》是《尚 书》中 的 一 篇 , 它记 载 的 是西 周 初 年的 一 个 重要 历 史 事件 , 从 中 我们可以看出当时文书档案工作的一些情况。

《尚 书·金滕紊 》记 载 的 史 实 大 致 是 这 样 的 : 灭 商 之 后 的 第 二 年, 周武王得了重病。

于是, 周公用自己作抵押, 筑坛向周的三位 先王: 太王 、王季 和文王祷告, 表示愿意代替武王去死。

并称自己 “ 多才多艺, 能事鬼神 ”, 而武王在这方面则不如自己。

史官制作 册书记下了周公的祝辞。

然后, 分别三次用龟来问卜, 结果都是 吉兆。

查看占卜的书, 也是吉利的。

周公放心地返回, 史官 则“纳 册于 金 滕紊 之匮 ”。

次 日 , 武王 的 病 果然 好 了 。

这 里 提 到 的“ 金 之 匮 ”, 东汉学者郑玄的解释是 :“ 凡藏秘书, 藏之于匮, 必以金缄其 表。

”( 《尚书正义》) 所谓金滕紊 之匮是用金属缠束的柜子。

中国档案史1-5章

中国档案史1-5章

(三)甲骨档案的发现、发掘及研 甲骨档案的发现、 究
1、发现年代、发现者:光绪二十五年(公元1899 发现年代、发现者监祭酒王懿荣最先认识是古物。 年),清国子监祭酒王懿荣最先认识是古物。 2、迄今发掘数:国内外总共收藏154604片。 迄今发掘数:国内外总共收藏154604片 3、研究甲骨档案的知名学者:甲骨四堂 研究甲骨档案的知名学者: 罗雪堂(罗振玉) 罗雪堂(罗振玉) 王观堂(王国维) 王观堂(王国维) 董彦堂(董作宾) 董彦堂(董作宾) 郭鼎堂(郭沫若) 郭鼎堂(郭沫若) 4、甲骨档案的首次公布及1979年起出版的《甲骨文 甲骨档案的首次公布及1979年起出版的 年起出版的《 合集》 合集》:
(四)商朝简册档案产生的史料依 据:
《尚书·多士》:“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尚书·多士》 惟殷先人有册有典”
第三章 西周王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一)西周王朝中央档案机构及档案官员的 名称、 名称、职任和地位 (二)西周档案收集的形式:按月收集和按 西周档案收集的形式: 年收集
(三)西周王朝的主要档案及管理制度
(二)甲骨档案的形成过程、形式、 甲骨档案的形成过程、形式、 内容和保管
1、甲骨档案、殷商甲骨档案和现存商朝甲骨 甲骨档案、 档案 2、甲骨档案是商朝的王家档案。 甲骨档案是商朝的王家档案。 (1)甲骨文书形成过程是商王行事和国政决 策的过程。 策的过程。 甲骨档案有文书的一定体式和专门用语。 (2)甲骨档案有文书的一定体式和专门用语。 (3)甲骨档案的内容是商代社会各种情况的 真实记录和反映。 真实记录和反映。 甲骨档案是有意识存贮以备查考利用的。 (4)甲骨档案是有意识存贮以备查考利用的。
1、保管
秦殿中档案保管机构的名称——中央禁室 秦殿中档案保管机构的名称——中央禁室。 中央禁室。 秦律法档案副本收藏处所: 秦律法档案副本收藏处所: 法律答问》 秦《法律答问》

中国古代档案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档案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档案发展概况【摘要】档案文献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历史的真实记录,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世界古国之一。

中华民族数千年之历史能够洪纤巨细、绵亘不断地记载下来,并形成了数量极为浩繁、时间又相互衔接的历史典籍,它们对后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起着决定的意义和作用。

主题词:古代档案发展“档案”一词见诸文字材料始于明末清初,杨宾(1650—1740)在《柳边纪略》卷3中记述:“外边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日牌子,以削木若牌故也。

在贮年久者日档案,日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

然今字之书于纸者,亦呼为牌子、档子矣。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康熙起居注》中就有“部中无档案”的句子。

但是,古代档案的出现并非始于明末清初。

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的殷商时期,距今已达三千多年。

我国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档案收集、保管工作,特别是秦、唐、宋、明清时期将文书档案方面的有关规定列入封建法典中,在档案的保管和保护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公认最早用文字记录的档案是距今3500年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档案。

这点从清末光绪年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的文物中得到了证实。

从1936年对殷墟进行发掘,集中出土的一万七千余片的甲骨来看,考古学界认为它可能是武丁时期的一个档案库,在这些坑中出土的甲骨档案,大致都有朝代可循,有的坑存贮一个朝代的,有的坑是累积几个朝代的。

说明殷商时期的统治者已经非常重视档案的收集工作了。

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也是我国目前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历史档案。

甲骨档案是殷商王朝的公务文书,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祭祀、狩猎、农业、战争、王室活动等许多方面。

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档案可以看出,这些甲片是经过人工精心整理和装订有序的文献,不同时期、不同帝王所制定和使用过的龟甲文书分坑埋藏,可以说,殷商时期档案的保存和管理不只有了初步的规模和规则,而且考虑到了利用时的方便。

夏商周三代,随着国家机关的建立和官制的设置,统治者逐步建立了一套行政管理制度,于是奴隶社会国家的档案工作也随之产生。

中国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

中国档案事业史复习资料第一章我国档案的产生与夏朝档案工作的建立1.我国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我国历史上主要有结绳和刻契等原始记事方法。

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

档案起源于原始记事,形成于文字的产生,国家的出现。

2.甲骨档案是以龟骨为材料形成的古代档案,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现存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

3.夏朝档案文书:典、谟、训、诰、誓第二章商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1.商朝甲骨档案的存储商代的甲骨档案大部分是集中保管,集中保存在宗庙地区。

2.世人将甲骨档案早期研究成就最大者号称为“四堂”:罗雪堂(罗镇玉)、王观堂(王国维)、董彦堂(董作宾)、郭鼎堂(郭沫若)。

其他名人:王懿荣;甲骨学的开上之作:刘鄂。

3.我国近代史料上的五大发现:甲骨卜辞、居延汉简、敦煌经卷、明清大内档案、长沙吴简。

第三章西周王朝的档案与档案工作1.史官记注制度是我国古代历史记载方面独步于世界的制度,奠定于西周。

2.西周王朝档案的管理a.登于天府。

我国古代文书档案库至今有文献可考的以周代为最早。

b.制作副本。

副本制度始于西周。

c.藏于金匮。

“石室金匮”保管档案之传统始于西周。

3.在青铜器上为记事铭文,这种具有书史性质的青铜器铭文称为金文档案。

第四章春秋战国时期的档案及档案工作1.计书:计书是战国时期的赋税档案,是封建地主阶级进行经济建设盘剥和政治统治的重要依据,是封建国家向广大农民征收赋税的依据,是春秋末年壮观的郡县制度的产物。

2.《尚书》是我国远古第一部档案文件汇编;《春秋》在我国历史上开创了私人利用档案修史的先例。

第五章秦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1.尊君抑臣——是秦建立的一套文书档案制度,所谓尊君即皇帝尊号不可侵犯,皇帝拥有不受限制的至高无上的权力,皇帝只能在一家一姓中世袭;抑臣即对臣下的贬抑,尊君必然抑臣,这是对应关系。

2.文书抬头制度——即行文中遇有需要表示特别尊敬的字样(如皇帝姓名、尊号、皇帝的诏制),虽然一行没有写满,也要换行顶格书写,甚至高出一格以至几格。

中国档案事业史复习资料

中国档案事业史复习资料

【档案事业史】一.原始记事的形式(传说记事实物记事图画记事)(作用: 保存传递备忘信约凭证)二.档案产生的条件1.文字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前提条件。

(文明的诞生和国家的诞生是同步的)2.国家的产生,是档案产生的社会条件。

☆商朝☆神权政治一. 商朝的宗教官员又称神职官员,是殷代最显赫的执政官员。

这类人后世称为史官,也是商朝掌管档案工作的官员。

二. 巫和史专掌占卜、记事和祭祀,巫侧重占卜,史侧重记事三.甲骨文书形成过程取材整治凿钻灼兆刻辞四.甲骨档案的内容1.占卜刻辞(卜辞)2.卜事刻辞(关于准备占卜材料的记事刻辞。

)3.记事刻辞(与卜事无关的记事文字)4.表谱刻辞(干支表祀谱家谱)以上四类甲骨刻辞的内容是商王朝统治活动的原始记录,比较确切而详细地反映了商朝国家活动,社会生产及其阶级关系。

五.甲骨档案的存贮1.集中保管(在宗庙里)2.大体上有朝代可循3.有集中归档的做法4.有初步的整理方法5.有专门经管人员商朝甲骨档案的保管工作已经有一定的规模和水平。

六.商朝应有简册档案,而且是重要的公文档案。

☆西周☆一.西周中央政府部门1.卿士寮为军事司法部门,要保管本职任内形成的各种档案。

2.太史寮(西周史官)起草文书保管典籍记载史事掌管天文,历法,祭祀,教育等事务。

西周史官比殷代史官地位有所下降,但还是周王朝中职权显赫的重要官职。

(大史小史掌王朝全局档案,内史掌王朝中央档案,御史掌王世档案,外史掌地方档案)我国历史上的史官记注制度奠定于西周。

二.史官身份1.重要执政官员2.档案保管者3.高级知识分子(当时的知识中枢)4.历史记录者5.贵族子弟老师三.除太史寮外,王室事务总管的“冢宰”也掌管王室档案,周公曾任此职。

六官皆总属于冢宰,在冢宰下主管档案事务的是宰夫司会司书等官员。

四.西周进行分封的同时,把先进的文化和典章制度推行到各诸侯国。

地方也建立有相应的档案工作和丁籍收藏制度。

五.西周王朝文书书写材料西周政府文书简称简牍和简策1.简,狭长的竹片和木片(简与策用于国家重大政事,书写典籍)2.牍,方形的木片(用于一般公文书)3.策(册),假设干简片编在一起六.西周王朝主要文书种类。

西周时期文献管理工作考略

西周时期文献管理工作考略

西周时期文献管理工作考略邱彤(河南省中医药研究院信息研究所,河南郑州450004)[摘要]西周政府重视文献管理,表现在文献管理人员的配置、机构设置、职能分工及其协调等方面,为周王朝治理国家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对现今文献管理工作的完善也有一定参考价值。

[关键词]西周文献文献管理工作[分类号]G259.291引言文献是某一门学科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它随着科学研究的延伸而发展演化。

文献是“有历史价值或同某一学科有关的图书资料”(《新华词典》);文献,“原指典籍与宿贤”,“今专指具有历史价值的图书文物资料”(《辞海》);“文献是记录有知识的一切载体”(《国家标准———文献著录总则》)。

随着科学文化的发展,文献的概念又有了广义与狭义之分。

狭义的文献是指传统所说的各种典籍;广义文献不仅包括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中的全部馆藏,还包括现代化的声像馆、情报中心的全部馆藏[1]。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是由周武王灭商后所建立,定都于镐京(今陕西省西安市西部)。

西周共传12朝,历时275年[2]。

西周王朝自周公制礼作乐以来,注重制度建设,尤其注重文献制作、收藏和管理,充分发挥文献在周王朝国家社会政治、生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作用。

因而,西周王朝的文献收集与整理工作形成了较为完备的制度,对现今的文献管理工作仍有着一定的参考价值。

2文献工作人员组成西周政府自始至终颇为重视文献管理工作,作为治理国家的重要依据,文献内容涉及广泛,主要涵盖“治典”、“教典”、“礼典”、“政典”、“刑典”与“事典”。

东汉郑玄注:“典,常也,经也,法也。

”“六典”是指国家6个职能部门,即天官冢宰、地官司徒、春官宗伯、夏官司马、秋官司寇、冬官司空,职掌治理国家政务应遵循的法律法规等法典文献[3]。

据《周礼》记载,每年正月初一至正月初十,历时10天,由大宰、大司马、大司寇依次向民众公布法律法规,宣传推广普及各种法律制度。

大司徒掌管教化民众,具体公布程序先由乡大夫在每年正月初一“受法于司徒,退而颁之于其乡”。

中国古代档案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档案发展概况

中国古代档案发展概况第一篇:中国古代档案发展概况中国古代档案发展概况【摘要】档案文献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历史的真实记录,中国是有着几千年文明史的世界古国之一。

中华民族数千年之历史能够洪纤巨细、绵亘不断地记载下来,并形成了数量极为浩繁、时间又相互衔接的历史典籍,它们对后人正确认识社会发展起着决定的意义和作用。

主题词 :古代档案发展“档案”一词见诸文字材料始于明末清初,杨宾(1650—1740)在《柳边纪略》卷3中记述:“外边文字多书于木,往来传递者日牌子,以削木若牌故也。

在贮年久者日档案,日档子,以积累多贯皮条挂壁若档故也。

然今字之书于纸者,亦呼为牌子、档子矣。

”清康熙十九年(1680年)的《康熙起居注》中就有“部中无档案”的句子。

但是,古代档案的出现并非始于明末清初。

它的历史可以上溯到公元前的殷商时期,距今已达三千多年。

我国历朝、历代统治者都十分重视档案收集、保管工作,特别是秦、唐、宋、明清时期将文书档案方面的有关规定列入封建法典中,在档案的保管和保护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我国公认最早用文字记录的档案是距今3500年前殷商时期的甲骨档案。

这点从清末光绪年间在河南安阳小屯村出土的文物中得到了证实。

从1936年对殷墟进行发掘,集中出土的一万七千余片的甲骨来看,考古学界认为它可能是武丁时期的一个档案库,在这些坑中出土的甲骨档案,大致都有朝代可循,有的坑存贮一个朝代的,有的坑是累积几个朝代的。

说明殷商时期的统治者已经非常重视档案的收集工作了。

商代甲骨档案是我国最早的系统的官府文书,也是我国目前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历史档案。

甲骨档案是殷商王朝的公务文书,其内容十分丰富,包括祭祀、狩猎、农业、战争、王室活动等许多方面。

从河南安阳殷墟出土的甲骨档案可以看出,这些甲片是经过人工精心整理和装订有序的文献,不同时期、不同帝王所制定和使用过的龟甲文书分坑埋藏,可以说,殷商时期档案的保存和管理不只有了初步的规模和规则,而且考虑到了利用时的方便。

第三章西周王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第三章西周王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四)记注:记录史实。 史官记录统治者及国政大事。周代左史记言, 右史记事。
三、西周王朝档案的管理 ①“登于天府”:
天府是西周王朝宗庙保存重要档案正本的处所。西周王 朝重要档案的正本均须上呈天府,以祭告神灵,祈求庇佑赐 福,也是周王处理政事、稽察官员、统治臣民的凭证和依据 。而宗庙是周王室最高神圣所在,建筑坚固,便于保密和保 卫,这是神权时代档案保管机构的共同特点。我国古代文书 档案库至今有文献可考的以周代为最早。 “祖庙之守藏”包括两大部分P53
第二节 西周王朝的主要档案及管理制度
(二)各级官府政务文书 人事文书:记录王室贵族和群士的善恶之迹, 是西周较完备的人事档案, 可供选拔升迁的考核依 据。 刑律:即记录刑律条款的档案,是维护周王朝 统治秩序的重要档案。《吕刑》:墨、劓、剕、宫 、大辟五刑。
第二节 西周王朝的主要档案及管理制度
(三)谱牒 谱牒:周王室和贵族的世系记载,是宗法制度 下世袭王位和各种爵位的特殊权利的文字凭证。西 周的《历谱牒》《牒记》的档案原件没有传下来, 司马迁撰写的《史记》里有采用。
二、金文档案的特点、内容及史料价值
2、金文档案的内容、形式和存贮
金文档案的内容:西周统治阶级凡册、赏赐、志功、诉 讼等重大事件都要在青铜上勒铭记载。 毛公鼎:周宣王时器物,是西周出土青铜器中铭文最长 的一件,共497字, 内容是周宣王册命毛公 为正卿的诰命铭 文。 大盂鼎:康王时,“授民授疆土”分封赏赐的记载,记载 了康王对贵族盂的赏赐。 此外还有史墙盘(重大历史价值) 、(害夫)簋 、曶鼎、利簋(目前西周最早一件铭文)、虢季子白盘。
周武王灭众多小国建立较大的侯国,强迫封建制 的小邦国接受周朝的分封制,周分公、侯、伯、子、 男五等爵位,它是按照诸侯与周王室的亲疏关系而划 分的。周王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采取了“众建诸侯、 裂土为民”的分封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史寮为西周王朝中央档案机构,这是一个以大史为首 与其属官组成的官署。其职任:主要掌管起草文书,策命诸 侯、卿大夫,记载史事,保管国家典籍以及天文、历法、祭 祀、教育等事务。(P42)
史官的地位
周代史官是仅次于师保,与卿事寮官员有着平行地位的职官。这 说明西周史官虽然比殷代史官地位有所下降,对国家所起作用都较商 朝史官有所逊色,但仍不失为周王朝中职权显赫的重要官职。西周史 官的地位与作用和档案工作是密切相关的。
第二节 西周王朝的主要档案及管理制度
(二)各级官府政务文书 人事文书:记录王室贵族和群士的善恶之迹,
是西周较完备的人事档案, 可供选拔升迁的考核 依据。
刑律:即记录刑律条款的档案,是维护周王朝 统治秩序的重要档案。《吕刑》:墨、劓、剕、 宫、大辟五刑。
第二节 西周王朝的主要档案及管理制度
(三)谱牒 谱牒:周王室和贵族的世系记载,是宗法制度
宗法制度:为了巩固奴隶制的统治秩序,周统治者利用 以血缘为基础的氏族组织演变而来的宗法关系,确立了一 套比商代更加系统的宗法制度(大宗和小宗)。使封国和 宗周之间关系既是血缘关系,又是政治从属关系。
谁来继位?
第一节西周档案工作的建立
西周王朝的政治制度及档案官员的名称、职 任和地位
国家机构和官职:为加强西周王室的统治,周王以下, 设太师、太傅、太保,他们是周王统治天下的辅佐。
“国中”——都城 “都鄙”——城郊 “郊野”——村野
第二节 西周王朝的主要档案及管理制度
(二)各级官府政务文书 2、盟约:盟书和约剂的统称。
盟书,又称载书。为周天子和诸侯之间,各诸 侯国之间,以及诸侯和卿大夫之间的约誓记载。 为政治或军事事件而歃血誓盟。
盟书怎么保管呢? 立盟后,形成一式数份,一份埋于地下或沉于 河中,以取信神明,与盟者各持一份,藏于盟府 或宗庙。
周武王灭众多小国建立较大的侯国,强迫封建制 的小邦国接受周朝的分封制,周分公、侯、伯、子、 男五等爵位,它是按照诸侯与周王室的亲疏关系而划 分的。周王为了巩固其统治地位,采取了“众建周王朝的政治制度及档案官员的名称、职
任和地位
封邦建国:为了建立周朝对全国的统治,周王将土地奴 隶分封给同姓子弟、姻亲和功臣。
第二节 西周王朝的主要档案及管理制度
(二)各级官府政务文书 约剂即维护统治秩序的各种制度和规定,为周
王国维系内外上下各种关系的法律性文书,故约 剂为周王驾驭臣属和万民的工具。
《周礼· 秋官· 司约》:“掌邦国及万民之 约剂,治神之约为上,治民之约次之,治地之约 次之,治功之约次之,治器之约次之,治挚之约 次之。”
3.史官既是知识中枢又是最早的教师。由于档案是知识的总汇, 他们所掌之典籍也就成为教育贵族子弟的教本,收藏典籍的史官机 构——太史寮,则是当时的最高学府,“学在官府”、“官师合一”,即 政教合一就是早期社会统治阶级垄断精神财富的写照。可见,史官的 显赫地位与档案工作是有密切关系的。
第二节 西周王朝的主要档案及管理制度
1. 奠定了我国史官记注制度的基础。西周史官的职任首先是保管 典籍,且已有明确的分职。除典守重要典籍外,他们还负责记录统治 者的言论和事迹。
2. 西周史官和殷朝史官一样是王朝高级知识分子。由于他们不仅 掌典本朝文字记注,也掌前朝典章文物,故典章、占卜、天文、历象 各种知识无不通晓,所以,他们可以参与国家大政,作为周王的重要 顾问。
周公(P48)
第二节 西周王朝的主要档案及管理制度
(二)各级官府政务文书 1、版图:版是户籍,记载周王的统治人数。图是地
图,象征周王的统治范围。版图档案室记载王朝 山川领土和人口的重要材料。这类档案是周王朝 进行经济剥削和政治统治的重要依据。
《周礼·司民》记载:户籍“自生齿以上,皆 书于版”,“男八月,女七月”。由地方基层机 构逐级上报王朝中央。
二、西周王朝主要文书种类
主要文书种类:从层级上划分可分为王命文书、各级官府政务文书、 谱牒,具有代表性的种类如版图、盟约、人事文书、刑律、谱牒、诰 、誓、政典和记注等。 (一)王命文书:王和诸侯使用的命令性文书,如“诰、誓、命等”。 命主要用来授官赐爵。西周时期,命,又称为册命、册(策)、书 、简书、命书,青铜器铭文称为书、令书(命书)、令册(命册)等 。周天子任命王官和分封诸侯,使用命书。周天子分封诸侯(世袭诸 侯还要重新册封)、任命职官,要给予受封者一定的赏赐,如弓矢、 土地和人民等,还要对受封者有所诰诫,因此,诰与命往往合称,广 义上的命也包括在诰之内。
一、西周王朝文书书写材料
西周王朝的政务文书皆书于竹木。尽管甲骨、青铜是书写 材料,但毕竟来源有限,制作不易。对于国家机关来说, 大量的公务文书必须有之中来源广泛、制作简易的书写材 料,简牍的使用正适应了这种要求。 简,狭长的竹片或木片。 牍,方形的木片。 策,若干片简编联在一起。
第二节 西周王朝的主要档案及管理制度
第三章 西周王朝的档案和档案工作
朝代简介
西周的建立 ——武王克商
时间:公元前1046年 定都:镐京
武王伐纣,纣 王组织军队抵抗, 在牧野之战中,商 纣王军队阵前倒戈。 纣王于鹿台自焚, 商朝灭亡。
朝代简介
历史上将东迁之前那一时期的周朝称为西 周。周朝是中国远古社会的鼎盛时期。从西周 开始,进行境内各个民族与部落不断融合的过 程,在这期间,华夏族逐步形成,成为现代汉 民族的前身。从周朝开始,进行境内各个民族 与部落不断融合的过程,其它还有夷、蛮、越、 戎狄、肃慎、东胡等诸多少数民族。西周国野 之制最为典型,到春秋时期国野之制开始瓦解, 到战国则普遍为郡县。
下世袭王位和各种爵位的特殊权利的文字凭证。 西周的《历谱牒》《牒记》的档案原件没有传下 来,司马迁撰写的《史记》里有采用。
西周中央政府:卿事寮、太史寮两大部门。
西周中央政府:卿事寮、太史寮两大部门。
卿事寮为军事司法部门,其长官称“卿事”,又作“卿 士”或“卿史”。西周以后,卿士有左、右之分。卿事之下, 有政务官称司徒(农牧生产)、司马(军事)、司空(百工 职事)、司寇(司法刑法)、司士(版籍爵禄),他们要保 管本职任内形成的各种档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