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复习题老师用.doc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活用现象
吾日三省吾身:H,每天,名词作状语;
温故而知新:故,I日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3、古今异义
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吾tl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tl
“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今义:数词,三
3、积累格言警句:
1谈学习态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Z,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 不贤而内自省。
2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谈修身做人的:有朋白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 岁,(常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 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3、《论语》中的其他名言
1子口:“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六则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 确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笫九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 也指做人要诚实。
岁寒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的人
2、通假字
是知也:“知”通“智”,聪明。
女同汝,表示你,不是通假字,而是两字在古代意思相同。
说“悦”的古字,表示愉快,不是通假字,而是由于古代并无“悦”字,在古代“说” 就相当于“悦”后为与说话的“说”区分人们造出了 “悦”字。
是知也:“是”:古义:这,今义:表判断
三、课文理解
各则注解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 “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
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 范围)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
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
观点二: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 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 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观点三:这样的处世Z道既有可取Z处,又有不可取Z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 什么人、什么事。
二、基础知识
1、成语
不亦乐乎:指快乐的无法形容了。
死而后己: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择善而从:选择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
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 学习。
■
(11)诲女知之乎!J教导 诱导)(通“汝”你)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送、此)(通“智”智慧)
• •
(13)见贤思齐焉(贤人)(考虑)(看齐)
• •
⑷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了解)(恼怒、生气)(道德高尚的人)
• • •
⑸温故而知趣,可以为师矣(旧的知识)(新体会、新发现)(凭借)
• •
⑥吾日三省吾身(每Hale Waihona Puke Baidu)(及思)
• •
⑺为人谋而不忠乎?(办事)(尽心竭力)
• •
⑻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交往)(诚实,真诚)
⑼学而不思则罔(迷惑丿
■
(10)思而不学则殆Q有害)
《论语》十则复习提纲
一、文学常识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以“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來教育学生。他后來被 尊称为“圣人”。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 《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 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 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來亡佚了(焚书坑儒导致),就只剩下了五 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木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Z书。
四、课外拓展:
1、这十则论语内含有的成语:①②三人行,必有我师。③温故知新;④不亦乐乎;⑤ 见贤思齐;⑥择善而从;⑦任重道远;⑧死而后已;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⑩
2、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见解。
点拨:观点一: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 于人。
5子F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五、一词多义
1、知
①人不知而不愠(了解)②温故而知新(理解和体会)
⑶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志同道合的人)(愉快、高兴)
吾日三省吾身:H,每天,名词作状语;
温故而知新:故,I日知识,形容词做名词;
传不习乎:传,传授的知识,动词作名词。
3、古今异义
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按一定的时间,今义:时间
“习”:古义:复习,今义:学习
吾tl三省吾身:“日”古义:每日,今义:一tl
“三”古义:泛指多数,虚数今义:数词,三
3、积累格言警句:
1谈学习态度的:三人行,必有我师。/知之为知Z,不知为不知。/见贤思齐焉,见 不贤而内自省。
2谈学习方法的:学而时习/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3谈修身做人的:有朋白远方来,不亦乐乎? /三人行,必有我师。/吾日三省吾身。
士不可以不弘毅。/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己所不欲,勿施 于人。
译文孔子说:“我十五岁,有志于学问;三十岁,(懂礼仪,)说话做事都有把握;四十 岁,(常握了各种知识,)不致迷惑;五十岁,得知天命;六十岁,一听别人言语,便可以分 别真假,判明是非;到了七十岁,便随心所欲,任何念头都不会越出规矩。”
4子曰:“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译文孔子说:“人无信誉,不知能干什么?
3、《论语》中的其他名言
1子口:“巧言令色,鲜矣仁”
译文孔子说:“花言巧语、满脸堆笑的,这种人是很少有仁德的。”
2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译文孔子说:“不怕没人了解自己,就怕自己不了解别人。"
3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第六则是学习方法,学习态度、思想修养。强调随时都该反省自己。
第七则是学习态度和个人修养,强调无论何时何地,都要虚心向别人学习,同时要有正 确的学习态度。
第八则是个人修养,强调怀有抱负就该有坚毅的意志。
笫九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经受得住时间的考验。
第十则是个人修养,强调要学会换位思考。
总共三类:学习方法,学习态度,个人修养.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不想做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指做学问态度要端正, 也指做人要诚实。
岁寒松柏:比喻在艰苦困难的条件下节操高尚的人
2、通假字
是知也:“知”通“智”,聪明。
女同汝,表示你,不是通假字,而是两字在古代意思相同。
说“悦”的古字,表示愉快,不是通假字,而是由于古代并无“悦”字,在古代“说” 就相当于“悦”后为与说话的“说”区分人们造出了 “悦”字。
是知也:“是”:古义:这,今义:表判断
三、课文理解
各则注解
第一则是学习方法和个人修养,启发人们热爱学习,加强自律。
第二则是学习方法,讲知识的继承和创新。
第三则是学习方法,强调复习对知识的必要性。
第四则是学习态度,强调学习要和思考相结合,阐明了 “学”与“思”的辩证关系。
第五则是学习态度,通过对话论述了聪敏好学、虚心求教的可贵。
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信”古义:真诚,诚实,今义:相信
温故而知新:“故”古义:旧的知识,今义:过去的,老的(此古义变今义是意扩大了 范围)
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优点,今义:善良的人
“从”古义:跟从(学习),今义:跟从(此古义变今义也是意扩大了范围)
可以为师矣:“可以”:古义:可以(凭借)把,今义:可能、许可
观点二:这样的处世之道不可取,社会这个大家庭是由若干成员组成的,每个成员都有 自己的喜好,有些东西也许我们都不喜欢,但又不得不要,比如监狱、死刑等。如果什么东 西都要去考虑个人的喜好,这个社会的秩序就没法维持。
观点三:这样的处世Z道既有可取Z处,又有不可取Z处,看你用这种处世态度来对待 什么人、什么事。
二、基础知识
1、成语
不亦乐乎:指快乐的无法形容了。
死而后己:死了以后才罢手。形容为完成一种责任而奋斗终身。
温故知新:温习旧的知识,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也指回忆过去,能更好地认识现在。
任重道远:比喻责任重大,要经历长期的奋斗。
择善而从:选择有才能的人委以重任。
见贤思齐:见到德才兼备的人就想赶上他。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必定有可以作为我的老师的人。指应该虚心地向一切有长处的人 学习。
■
(11)诲女知之乎!J教导 诱导)(通“汝”你)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送、此)(通“智”智慧)
• •
(13)见贤思齐焉(贤人)(考虑)(看齐)
• •
⑷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了解)(恼怒、生气)(道德高尚的人)
• • •
⑸温故而知趣,可以为师矣(旧的知识)(新体会、新发现)(凭借)
• •
⑥吾日三省吾身(每Hale Waihona Puke Baidu)(及思)
• •
⑺为人谋而不忠乎?(办事)(尽心竭力)
• •
⑻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交往)(诚实,真诚)
⑼学而不思则罔(迷惑丿
■
(10)思而不学则殆Q有害)
《论语》十则复习提纲
一、文学常识
孔子(前551-前479),名丘,字仲尼,鲁国人。中国春秋末期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是以“因材施教”和“有教无类”的教学理念來教育学生。他后來被 尊称为“圣人”。
四书五经是四书和五经的合称,是中国儒家经典的书籍。四书指的是《论语》《孟子》 《大学》和《中庸》;而五经指的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简称为“诗、 书、礼、易、春秋”,在之前,还有一本《乐经》,合称“诗、书、礼、乐、易、春秋”, 这六本书也被称做“六经”,其中的《乐经》后來亡佚了(焚书坑儒导致),就只剩下了五 经。《四书五经》是南宋以后儒学的基木书目,儒生学子的必读Z书。
四、课外拓展:
1、这十则论语内含有的成语:①②三人行,必有我师。③温故知新;④不亦乐乎;⑤ 见贤思齐;⑥择善而从;⑦任重道远;⑧死而后已;⑨己所不欲,勿施于人。⑩
2、怎样看待“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请联系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的见解。
点拨:观点一:这样的处世之道可取,因为人本来就不应该把自己都不喜欢的东西强加 于人。
5子F1:“成事不说,遂事不谏,既往不咎。”
译文孔子说:“以前的事不要再评说了,做完的事不要再议论了,过去了就不要再追咎
6子曰:“朝闻道,夕死可矣。"
译文孔子说:“早晨理解真理,晚上死也值得。” 五、一词多义
1、知
①人不知而不愠(了解)②温故而知新(理解和体会)
⑶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志同道合的人)(愉快、高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