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金融学朱新蓉第十六章 主要内容

合集下载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六章~第十八章【圣才出品】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六章~第十八章【圣才出品】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复习笔记课后习题详解及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六章~第十八章【圣才出品】预览说明:预览图片所展示的格式为文档的源格式展示,下载源文件没有水印,内容可编辑和复制第十六章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16.1复习笔记考点一、货币政策基本原理1.货币政策的内涵货币政策是中央银行为实现特定的宏观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信用及利率等变量的方针和措施的总和。

实质上是一个包括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作用过程及其效果在内的完整宏观调控体系。

(1)货币政策的作用①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②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以保持物价的稳定。

③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

④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⑤调整一国的国际收支失衡,促进内外均衡。

(2)货币政策的构成(见表16-1)表16-1货币政策的构成2.货币政策规则货币政策规则就是基础货币和利率等货币政策工具如何根据经济行为的变化而进行调整的一般要求。

规则,就是以一种可持续、可预测的方式运用信息的系统性决策程序。

简而言之,货币政策规则就是关于规则原理在货币政策执行中的运用。

考点二、货币政策基本规则1.货币政策目标规则(1)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见表16-2)表16-2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货币政策最终目标的协调:货币政策的上述四个目标之间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往往为实现某一目标而采用的措施很可能使另一货币政策目标发生反方向的变化,抵消政策效果,从而使货币政策失效。

①稳定物价与充分就业的矛盾。

一个国家的稳定物价目标与充分就业目标之间经常发生冲突,因为通过增加工资的途径降低失业率,如果货币工资增加过少,不能有效促进充分就业,如果货币工资增加过多则致使其上涨率超过劳动生产率的增长,便会产生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

②经济增长与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的矛盾。

经济增长既与稳定物价有矛盾,又与充分就业有矛盾。

要使一个国家保持持续较高的经济增长率,很可能既引发通货膨胀,又增加失业人数。

赵州桥课后习题

赵州桥课后习题

赵州桥课后习题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本课的教学重点: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的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字、生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赵州桥的雄伟、坚固、美观,激发对祖国文化的自豪感。

二、德育目标激发学生对祖国文化的热爱,以读代讲,在读中感悟、领会文意。

三、重点难点:了解赵州桥的建造特点,体会作者的表达方法。

四、板书设计:略五、教具准备:赵州桥的图片及文字资料、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数:两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谈话导入:谁来说说“桥”字?由“桥”字你想到了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导入: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是《赵州桥》。

(板书课题)教师介绍有关赵州桥的资料。

2、质疑:读了课题,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后教师导入:同学们想知道的很多很多,让我们来读读课文吧!看看课文告诉我们什么?比比谁读得认真,读得仔细。

读后学生回答。

(相机板书:位置、设计者、建造年代、雄伟、坚固、美观)教师根据学生回答情况巧妙地点拨和引导过渡。

在学习过程中要注意重点词语的读音和理解。

(出示小黑板)学生读两遍。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教师巡视指导。

纠正字音。

检查读书情况。

学生自评、互评。

教师小结。

再读课文。

学生质疑。

(根据学情安排)教师点拨引导。

4、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课文。

(要求:读得投入,读得正确流利有感情。

)教师巡视指导。

纠正字音及指导读得投入的学生。

学生自评、互评。

教师小结。

(激励学生)再读课文。

(出示小黑板)填空。

(学生边读书边填空)交流。

(根据学情出示小黑板)学生讨论填空内容并完成填空练习。

教师小结并指导朗读。

学生自评、互评。

教师小结并指导朗读。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5-19章)【圣才出品】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15-19章)【圣才出品】

第十五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15.1复习笔记一、货币理论的发展货币供给理论和货币需求理论是货币理论最核心、最重要的组成部分。

1.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1)价值论货币需求说价值论货币需求说是由马克思和恩格斯提出的,是分析批判传统货币数量论的非科学性,吸收前人有关价值论的有益成分,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建立起来的货币需求理论。

为了分析方便,马克思以完全的金币流通为假设条件。

=商品价格总额执行流通手段职能的货币量同名货币的流通次数马克思指出,纸币流通规律与金币流通规律不同,在金币流通条件下,流通所需要的货币数量是由商品价格总额决定的,而在纸币是惟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

(2)货币数量需求理论①古典的货币数量论。

古典货币数量论最主要的观点是,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费雪的现金交易说和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说是这种理论的主要代表。

a.费雪现金交易说。

费雪方程式:=MVMV PY PY或其中P代表价格水平,Y代表总产出(总支出PY也称为名义总收入或名义GDP)。

PY 与M的比值即为货币流通速度V,即货币周转率,也就是每一元钱用来购买经济中最终产品和劳务总量的平均次数。

它揭示了名义收入和货币数量与流通速度之间的关系。

货币流通速度V 是由经济中影响个人交易方式的制度决定的,由于经济中的制度和技术特征只有在较长时间里才会对流通速度产生轻微影响,故在短期内货币流通速度相当稳定,可视为常数。

包括费雪在内的古典经济学家认为工资和价格是完全有弹性的,在正常年份整个经济生产出来的总产出y 总是维持在充分就业水平上,Y 在短期内也可被看做是不变的。

既然V、Y 都是常量,那么P 的值就取决于M 数量的变化。

d M kPY=因为k 为常量,所以由固定水平的名义收入引致的交易水平决定了人们的货币需求量M 2。

费雪的货币数量论表明,货币需求仅为收入的函数,利率对货币需求没有影响。

b.剑桥学派的现金余额说。

现金余额说是从被人们当做备用购买力的现金余额角度来研究币值和物价波动问题。

(完整word版)货币金融学_朱新蓉__课后习题答案(修改后)

(完整word版)货币金融学_朱新蓉__课后习题答案(修改后)

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三、思考题1.为什么说货币形式从实物货币到金属再到信用货币是必然规律?货币形式的演变过程体现着一个基本规律,即货币形式的发展必须适应生产力水平的发展。

在所有经济因素中,生产力因素是决定性的,货币同其他因素一样,都要适应生产力海水平。

不管是形式多样的实物货币,还是曾经发挥过巨大促进作用的金属货币,都不可避免地被淘汰,而信用货币则是适合当前生产力水平的货币形式。

2.支付手段职能导致货币危机性的原因何在?它与通货膨胀有何关系?⑴支付手段可能引发债务链条,从而导致货币流通和商品流通的不正常。

并且,货币具有相对独立运行的能力,在无发行信用保证时,可能引发货币的超量发行从而导致货币危机的发生。

⑵从表面上看,支付手段是货币进行单方面的转移,与商品脱离了关系,所以容易给人一种错觉,认为货币本身就是一种财富,货币越多财富就越多,导致货币量急剧增长,严重偏离商品和劳务总量,最终的结果只可能是物价上涨引致通货膨胀。

3.金属货币的贮藏手段职能为什么可以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而信用货币不能?在金属货币条件下,当经济中出现一定的物价上涨时,人们会倾向于收藏货币等待物价回落,而金属货币“窖藏”的贮藏方式可以使流通中货币实实在在地减少,从而使物价回落;在信用货币的条件下,由于信用货币本身是价值符号,人们面对物价上涨就会尽可能地将货币换成商品,而且即便人们愿意贮藏,信用货币的主要贮藏方式是存款,存款不仅不会减少流通中货币量,相反还可能通过银行信用创造出更多货币,所以,自发调节货币流通量的功能就不存在了。

4.电子货币的发展会对货币层次和货币范围产生怎样的影响?在传统的货币理论中,根据金融资产流动性的高低,将货币划分为四个不同的层次,然而,对货币层次进行划分要具备两个基本的前提:一是要客观存在具有明显不同流动性和收益的金融资产;二是各种金融资产之间的界限十分明显并且在统计时点前后的一段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性。

在电子货币条件下,传统货币层次的划分前提受到了挑战。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金融管理机构(圣才出品)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课后习题-金融管理机构(圣才出品)

朱新蓉《货币⾦融学》课后习题-⾦融管理机构(圣才出品)第⼋章⾦融管理机构⼀、思考题1.中央银⾏基本职能有哪些?答:中央银⾏的职能是中央银⾏性质的具体体现。

按中央银⾏性质划分,中央银⾏的三⼤基本职能是:发⾏的银⾏、银⾏的银⾏、政府的银⾏。

(1)发⾏的银⾏中央银⾏是发⾏的银⾏,是指中央银⾏垄断货币发⾏权,是⼀国或某⼀货币联盟唯⼀授权的货币发⾏机构。

(2)银⾏的银⾏银⾏的银⾏职能是指中央银⾏充当商业银⾏和其他⾦融机构的最后贷款⼈。

银⾏的银⾏这⼀职能体现了中央银⾏是特殊⾦融机构的性质,是中央银⾏作为⾦融体系核⼼的基本条件。

中央银⾏作为银⾏的银⾏需履⾏的职责如下:①集中商业银⾏的存款准备⾦;②充当银⾏业的最后贷款⼈;③创建全国银⾏间清算业务平台;④外汇头⼨调节。

(3)政府的银⾏政府的银⾏职能是指中央银⾏为政府提供服务,是政府管理国家⾦融的专门机构。

具体体现在:①代理国库;②代理政府债券发⾏;③为政府融通资⾦;④为国家持有和经营管理国际储备;⑤代表政府参加国际⾦融活动;⑥为政府提供经济⾦融情报和决策建议。

2.为什么要进⾏⾦融监管的国际合作?答:⾦融国际化及相应的⾦融风险国际化,使得各国的监管部门对⾦融活动和机构的监旨必须加强协调和合作,否则,⽆论是对个别国家还是对整个国际⾦融市场都有可能带来消极的影响。

加强国际⾦融监管合作的必要性主要表现在以下⼏个⽅⾯:(1)国际⾦融服务业经营风险增⼤,⾦融国际化在客观上要求加强对国际⾦融市场的监管。

(2)在⾦融活动和⾦融机构的国际化与⾦融监管的国别化之间,⽭盾⽇益加深。

(3)国际⾦融业务的创新不断突破现有的⾦融监管框架,⼀⽅⾯促进了国际⾦融市场整体效率的提⾼,产⽣了积极的经济效益;另⼀⽅⾯也给国际⾦融体系的安全稳定带来⼀系列的问题,使国际⾦融市场不稳定性增加,造成国际⾦融市场动荡加剧。

⼆、练习题1.中央银⾏的业务内容有哪些?答:中央银⾏发挥其职能要通过资产、负债与清算业务的操作来实现。

货币金融学Chapter 16

货币金融学Chapter 16
money supply.
• Because the money multiplier is larger than 1, the alternative name for the monetary base, highpowered money is logical; a $1 change in the monetary base leads to more than a $1 change in the money supply.
• The money multiplier reflects the effect on the money supply of other factors besides the monetary base, such as(1) Depositors’ decisions about their holdings of currency (2) checkable deposits (3) the reserve requirements imposed by the Fed on the banking system (4) Banks’ decisions about excess reserves
Deriving the Money Multiplier
• Now we incorporate more changes into our model of the money supply process by assuming
that the desired level of currency C and excess reserves ER grows proportionally with checkable deposits D
Deriving----P375

货币金融学_朱新蓉_第16章货币均衡与金融稳定方案

货币金融学_朱新蓉_第16章货币均衡与金融稳定方案
市场和外汇市场,对金融稳定的意义重大 • 1.实现资源优化配置 • 2.提供了流动性便利 • 3.提供了防范和分散风险的工具
• 四、金融基础设施与金融稳定 • 法律制度、法规、审计制度、信息披露
机制、交易与清算组织等。 • 法律基础是核心 • 会计制度是第二个要素 • 支付结算体系
三、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
• (一)货币均衡与总供求平衡的联系 • (二)货币均衡与总供求平衡的区别 • 货币均衡并不意味着总供求均衡 • 1.保存价值的不流通货币不构成社会总需求 • 2.社会总供给提出的货币需求也并不是货币
需求的全部。 • 3.货币供给量变动与社会总需求量变动在时
间上不一致。
稳定是一个宏观概念,金融机构、 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健康运转 ,并能够正确评估、防范和化解金 融风险。
• 二、金融机构与金融稳定
• 金融机构的行为特征直接影响 到金融稳定
• 金融机构对金融稳定的冲击中, 银行作用最大。有学者认为, 银行 稳定是金融稳定的核心
• 三、金融市场与金融稳定 • 金融市场主要包括: 货币市场、资本
• 供给政策 • 1.减税 • 2.削减政府福利开支和政府开支增长率 • 3.减少政府对企业活动的限制, 让
企业更好的扩大商品供给
三、通货紧缩
• 一、定义
物价水平持续下降 物价水平持续下降+经 济负增长/货币供给的缩减 物价水平持续下降+实 际经济增长率低于潜在经 济增长率
•一般物价水平的 持续疲软、下降 的经济过程
二、货币均衡的含义 (一)对货币均衡的三种解释
1.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 只要通货膨胀问题解决了,货币均
衡问题自然解决了 2.货币利率和自然利率相等: 北欧学派利率对货币均衡问题至关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16章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16章

米什金《货币金融学》第16章重点知识1.货币政策的其他目标①高就业和产出稳定②经济增长③金融市场稳定④利率稳定⑤外汇市场稳定2.物价稳定是否应该作为最主要的货币政策目标物价稳定与货币政策的其他目标在长期内不存在不一致的问题。

但在短期内,物价稳定常常与高就业和利率稳定等目标发生冲突。

只要物价稳定是长期而非短期目标,中央银行就可以通过允许通货膨胀率在短期内偏离长期目标,实现减少产出波动的目的。

3.通货膨胀目标制以通货膨胀为指标包括几个方面:a)公布中期通货膨胀率目标数值;b)为达到产出稳定等其他目标,央行短期内拥有采取灵活政策的权力;c)要求货币政策决策者保持实质性的开放和透明。

①优点:a)通货膨胀指标允许货币当局使用所有可用的信息,而不仅仅是一个变量,实现了规则性和灵活性的高度统一;b)易于公众理解,透明度高;c)明确的通胀指标数值增强了中央银行的责信度,在很大程度上可以防止中央银行为了在短期内增加产出和就业而推行过分扩张的货币政策,从而降低了中央银行陷入时间不一致性陷阱的概率。

②缺点:a)信号时滞,通货膨胀指标不能及时向公众和市场发送关于货币政策动向的信号;b)过于僵化,给货币政策制定者规定了严格的规则,限制了他们对无法预见的情况做出反应的能力;c)增加产出的波动性,当通货膨胀率高于指标时,只关注通货膨胀可能导致过分紧缩的货币政策,进而可能导致较大的产出波动;d)低经济增长。

4.美联储“直接行动”的货币政策战略①优点:a)不依赖于货币和通货膨胀之间的稳定联系;b)有助于阻止过分扩张的货币政策,进而改善时间不一致问题;c)已被证明是成功的。

②“直接行动”的缺点:a)缺少透明度,导致了金融市场不必要的波动;b)十分依赖中央银行负责人的偏好、能力和可信赖性;违背了民主原则。

5.金融危机对于货币政策战略的启示①金融部门发展对于经济活动的意义超出了我们的认识。

金融震荡的逆向选择对经济活动的破坏作用远远超过我们的预期。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十四章 货币供给——第十六章 货币理论的

戴国强《货币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十四章  货币供给——第十六章  货币理论的

第十四章 货币供给14.1 复习笔记一、货币的定义1.狭义的货币定义所谓“狭义的货币”,通常是由流通于银行体系之外的、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即通货)及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所构成。

如果以M 1表示狭义的货币量,以C 表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以D 表示商业银行的活期存款,则:M 1=C+D 。

持这种货币定义的经济学家一般都强调货币的交易媒介职能。

辨别交易媒介的三种比较重要的标准:(1)以普遍接受性作为标准这是大多数经济学家所同意的辨别货币与非货币的标准。

持这一标准的人们认为,作为一种交易媒介,它必须在交易中具有明显的被人们所普遍接受的特性。

(2)以是否支付利息作为标准英国经济学家佩塞克(B .P .Pesek )和萨文(T .R .Saving )认为,货币是其持有人的财富,但它却不是任何其他人的负债,持有人不必为货币支付利息。

因此,是否支付利息可作为鉴定一种金融资产是不是货币的标准。

%100⨯=市场利率该资产的收益率某金融资产的负债性 某种金融资产的货币性=100%-该资产的负债性通货的负债性为零,故其货币性为100%;活期存款的负债性几乎为零,故其货币性也几乎为100%;而定期存款的负债性近似于100%,它是商业银行的负债,故其货币性便近似于零。

(3)以交易行为的特征作为标准英国经济学家纽伦(W.T.Newlyn)和布特尔(R.P.Bootle)认为,货币作为一般的交易媒介,在交易过程中具有以下两个特征:一是货币在交易过程中不对经济产生任何影响,尤其是不对借贷市场产生影响;二是货币在交易过程中只改变其持有者,而不改变其总量。

通货与活期存款能同时具备上述两个特征,而其他金融资产却不能同时具备这两个特征。

2.广义的货币定义(1)第一种广义的货币定义这种货币定义强调货币的价值贮藏职能,认为除了M1以外,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也应包括在货币的范围中。

他们的这一货币定义通常以M2来表示。

如以T表示商业银行的定期存款和储蓄存款,则:M2=M1+T。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章节题库-货币与货币制度(圣才出品)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章节题库-货币与货币制度(圣才出品)

第三部分章节题库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一、概念题1.货币制度(北师大2001研;武大2001研;华中理工大学2001研;首都经贸大学2002研)答:指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货币流通的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它是随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而逐步形成的,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变化,货币制度也不断演变。

货币制度的内容包括:确定货币材料、规定货币单位、规定流通中的货币种类、规定货币法定支付偿还能力、规定货币铸造或发行的流通程序、规定货币发行准备制度。

2.GreSham’s Law(上海财大2000研;中国海洋大学2002研;北京工商大学2006研;东北财大2006研)答:即格雷欣法则,又称“劣币驱逐良币律”。

在金银复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按国家规定的法定比例流通,结果官方的金银比价与市场自发金银比价平行存在。

当金币与银币的实际价值相背离,从而使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良币”)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这就是所谓的“劣币驱逐良币”。

3.金块本位制(厦门大学2000研)答:金块本位制又称为生金本位制,是金本位制三种基本形式之一,流行于金币本位制消亡后。

其特点是:金币停止流通而以银行券(政府发行的“纸币”)作为流通货币。

银行券仍规定一定的法定含金量,其发行以一定数量的黄金作为准备,银行券在达到一定数额之后可以兑换为黄金。

但这一兑换限额往往比较大,一般公众通常无法接受。

实行金块本位制只需保留一定比例的黄金作为发行准备,可节省黄金使用,暂时缓解了黄金短缺与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矛盾。

但金币流通的取消和兑换数量的限制,表明黄金的货币职能已开始萎缩,这时货币制度已不如金币本位制稳定;并且长期来看黄金数量仍然不能满足世界经济增长和维持稳定汇率的需要,最终会被不兑现的信用货币制度所取代。

4.国家货币制度答:国家货币制度是指一国政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1复习笔记一、货币的产生与发展1货币的产生(1)私有制和社会分工产生了商品和商品交换。

(2)价值是商品交换的基础,价值通过价值形式来表现。

(3)价值形式的变迁推动商品交换从低级向高级发展,货币即由此而产生。

2.货币形式的发展(1)实物货币所有这些实物货币,都有这样的几个共同特点:相比其他商品而言较为珍贵,人们都愿意接受和使用,比其他商品更容易保存,等等。

(2)金属货币相对其他实物货币而言,金属货币具有价值含量高、体积小易携带、不易变质等优点,其自身也经历了从贱金属到贵金属、从金属秤量制到金属铸币制的发展。

①贱金属货币在我国流通的时间较长。

②我国流通贱金属铸币的同时,还流通着金属秤量制的贵金属如金和银。

(3)信用货币①传统信用货币传统信用货币主要有两种形式:一是银行券,二是纸币。

银行券作为典型的黄金凭证均是可兑换银行券,持有者可随时随地向发行者兑换面额标注的黄金。

纸币的发行流通是货币名目主义和货币国定论在实践中的体现,它是一种纯粹的价值符号,无任何保证,只有法律赋予的名义价值。

②现代信用货币现代信用货币就是存款货币。

存款货币是一种以支票或信用卡为支付工具、依靠商业银行转账结算业务进行支付的信用货币。

无论哪种性质和形式的信用货币,都具有这样几个特点:其一,作为价值符号,被用来表示和象征价值,其名义价值高于实际价值。

其二,都是负债货币,是发行者对持有者的负债,在发行者的资产负债表上记入借方。

其三,具有强制性。

中央银行垄断货币发行权,强制发行,强制流通,无限法偿。

③电子货币电子货币指在电子技术的支持下,能够在交易或消费过程中充当支付职能的货币替代品,包括接触式与非接触式的各种各样的卡,以及能在因特网流通的电子钱包。

目前流行的电子货币主要有4种类型:储值卡型电子货币、信用卡应用型电子货币、存款利用型电子货币、现金模拟型电子货币。

3.货币的本质(1)货币所具备的主要特征①货币作为一般等价物,具有两个特点:体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可以同一切商品相交换。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第4版)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目录第一章货币与货币制度1.1 复习笔记1.2 课后习题详解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二章信用与信用工具2.1 复习笔记2.2 课后习题详解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三章利息与利率3.1 复习笔记3.2 课后习题详解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四章外汇与汇率4.1 复习笔记4.2 课后习题详解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五章金融与金融体系5.1 复习笔记5.2 课后习题详解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六章存款类金融机构6.1 复习笔记6.2 课后习题详解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七章非存款类金融机构7.1 复习笔记7.2 课后习题详解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八章金融管理机构8.1 复习笔记8.2 课后习题详解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九章货币市场9.1 复习笔记9.2 课后习题详解9.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章资本市场10.1 复习笔记10.2 课后习题详解10.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一章金融衍生产品市场11.1 复习笔记11.2 课后习题详解11.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二章国际收支与内外均衡12.1 复习笔记12.2 课后习题详解12.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三章国际金融体系13.1 复习笔记13.2 课后习题详解13.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四章货币需求与货币供给14.1 复习笔记14.2 课后习题详解14.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五章货币均衡和金融稳定15.1 复习笔记15.2 课后习题详解15.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六章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16.1 复习笔记16.2 课后习题详解16.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七章金融风险与金融监管17.1 复习笔记17.2 课后习题详解17.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第十八章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18.1 复习笔记18.2 课后习题详解18.3 考研真题与典型题详解内容简介本书是朱新蓉《货币金融学》(第4版,中国金融出版社)的学习辅导书。

博迪《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及详解

博迪《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及详解

博迪《金融学》第2版课后习题及详解博迪的《金融学》第2版是一本广泛使用的金融学教材,其中的课后习题对于学生理解和掌握金融学概念和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选取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课后习题,并提供详细的解答和分析。

答:金融学是一项针对人们怎样跨期配置稀缺资源的研究。

它涉及货币、投资、证券、银行、保险、基金等领域,主要研究如何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对资源进行跨时期分配,以实现最大化的收益或满足特定的目标。

金融体系(financial system)答:金融体系是金融市场以及其他金融机构的集合,这些集合被用于金融合同的订立以及资产和风险的交换。

它是由连接资金盈余者和资金短缺者的一系列金融中介机构和金融市场共同构成的一个有机体,包括股票、债券和其他金融工具的市场、金融中介(如银行和保险公司)、金融服务公司(如金融咨询公司)以及监控管理所有这些单位的管理机构等。

研究金融体系如何发展演变是金融学科的重要方面。

假设某个投资者在2022年购买了一张面值为1000元,年利率为5%的债券,并在2023年以1100元的价格卖出。

请问该投资者的年化收益率是多少?(1100 - 1000) / 1000 × 100% = 10%其中,分子部分为投资者获得的收益,分母部分为投资者的初始投资金额。

答:现代金融学的三个主要理论包括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有效市场假说(EMH)和现代投资组合理论(MPT)。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CAPM)是一种用来决定资产合理预期收益的模型,它认为资产的预期收益与该资产的系统性风险有关。

在投资决策中,投资者可以通过比较不同资产的预期收益与其系统性风险来确定最优投资组合。

有效市场假说(EMH)认为市场是有效的,即市场上的价格反映了所有可用信息。

根据这个理论,投资者无法通过分析信息来获取超额收益。

然而,在实践中,许多研究表明市场并非完全有效,投资者可以通过分析和利用信息来获得超额收益。

现代投资组合理论(MPT)是由Harry Markowitz于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它认为投资者应该通过多元化投资来降低风险。

货币金融学_朱新蓉__课后习题答案

货币金融学_朱新蓉__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课后习题答案来源:《货币金融学》学习网时间:2011-12-20 编辑:admin 点击:1285一、关键词1.货币(money;currency)从商品中分离出来固定地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

现代货币:是指以某一权力机构为依托,在一定时期一定地域内推行的一种可以执行交换媒介、价值尺度、延期支付标准及作为完全流动的财富的储藏手段等功能的凭证。

一般可以分为纸凭证及电子凭证,就是人们常说的纸币及电子货币。

2.信用货币(credit money)由国家法律规定的,强制流通不以任何贵金属为基础的独立发挥货币职能的货币。

目前世界各国发行的货币,基本都属于信用货币。

3.货币职能(monetary functions)货币本质所决定的内在功能。

货币的职能主要包括了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国际货币这五大职能。

4.货币层次(monetary levels)货币层次的划分:M1=现金+活期存款;M2=M1+储蓄存款+定期存款;M3=M2+其他所有存款;M4=M3+短期流动性金融资产。

这样划分的依据是货币的流动性。

5.流动性(liquidity)资产能够以一个合理的价格顺利变现的能力,它是一种所投资的时间尺度(卖出它所需多长时间)和价格尺度(与公平市场价格相比的折扣)之间的关系。

6.货币制度(monetary system)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二、重要概念1.价值形式商品的价值表现形式。

商品的价值不能自我表现,必须在两种商品的交换中通过另一种商品表现出来。

2.一般等价物从商品中分离出来的充当其它一切商品的统一价值表现材料的商品,它的出现,是商品生产和交换发展的必然结果。

3.银行券由银行(尤指中央银行)发行的一种票据,俗称钞票。

早期银行券由商业银行分散发行,代替金属货币流通,通过与金属货币的兑现维持其价值。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

第十九章金融发展与金融创新19.1 复习笔记一、金融发展理论1.金融发展的含义与衡量指标(1)金融发展的含义金融发展,主要包括金融资产的发展、金融机构的发展及金融市场的发展。

在金融发展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分析上,美国的格利和肖以及戈德史密斯的理论最为著名。

在格利和肖看来,所谓金融发展,主要指各类金融资产的增多以及各类金融机构的设立。

在各类金融资产中,货币只是其中一种;在各类金融机构中,银行也只是其中一种。

经济发展,金融业随之发展。

这种发展不仅表现为各类非货币金融资产的涌现和数量的增多,也表现为各种非银行金融中介机构的建立和发展。

(2)金融发展的衡量指标对于一国金融的发展程度,主要从两个角度进行衡量:一是根据金融发展的含义,通过对金融结构状态的数量指标来衡量;二是通过金融发展状态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来衡量。

①金融内部结构指标。

主要金融资产(如短期债券、长期债券、股票等)占全部金融资产的比重;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与非金融机构发行的金融工具的比率,该比率是衡量金融机构化程度的尺度;在非金融机构发行的主要金融工具中,所有金融机构持有的比率,该比率用来进一步衡量金融机构化程度;主要金融机构如中央银行、商业银行、储蓄机构及保险组织的相对规模大小;各类金融机构资产之和分别占全部金融机构总资产的比重,该比率为分层比率,用来衡量金融机构之间的相关程度;主要非金融部门的内部融资(如公司本身的资本积累)和外部融资(主要指通过金融渠道融入的资金)的相对比重;在外部融资中,国内部门(主要是国内金融机构)和外国贷款人在各类债券和股票等主要金融工具中的相对规模,等等。

②金融发展与经济增长的相互关系指标。

a.金融相关率。

所谓金融相关率,是指一定时期一国全部金融资产价值与该国经济活动总量的比值。

实际统计中,经济活动总量通常用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来表示。

b.货币化率。

货币化率就是指一国通过货币进行交易的商品与服务的值占整个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

(完整)货币金融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朱新蓉),推荐文档

(完整)货币金融学期末考试知识点(朱新蓉),推荐文档

一、名词解释1、货币:货币即一般等价物,具备体现一切商品价值并同一切商品交换的基本特征。

2、货币的本质即一般等价物。

具有两个特点:体现一切商品的价值、可以同一切商品交换。

3、货币市场的定义:货币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资金融通和借贷的市场。

4、经济周期:是指社会经济状况沿着繁荣--衰退—萧条—复苏的过程周而复始的变化。

5、外汇:指以外国货币表示的用于国际结算的支付手段。

6、货币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内,以短期金融工具为媒介进行资金融通和借贷的市场。

7、金融创新:是各种金融要素的重新组合,是指会引起金融领域结构性变化的新工具、新服务方式、新市场以及新体制。

8、通货膨胀的定义:货币供给量超过了货币需求量,即货币供给大于社会经济生活对货币的实际需求。

二、填空1、利率的分类:(1)年利率、月利率、日利率(借贷的期限不同)(2)名义利率、实际利率(是否剔除了通货膨胀对利率的影响)(3)固定利率、浮动利率(借贷期内是否调整)(4)官方利率、公定利率、市场利率(是有中央银行规定并强制执行)2、外汇的分类:按外汇是否能够自由兑换划分为:自由外汇、记账外汇3、金融体系的构成:金融机构、金融市场、金融基础设施4、金融市场的功能:促进资金融通、优化资源配置、转移和分散风险、降低交易成本、调节经济运行。

5、投资银行的类型:合伙制投资银行、股份制投资银行6、中央银行的基本职能:发行的银行、银行的银行、政府的银行7、银行机构主要包括:商业银行、储蓄银行、信用合作社8、信用特征:1:信用标的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2:价值的有偿活动。

3:特殊的运动过程。

4:风险性9、资本的分类:普通资本、优先资本、其他资本三、简答1、货币的职能:是指货币本质所决定的内在职能。

具体包括:价值尺度职能是货币体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功能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之一、流通手段职能是货币作为商品交换媒介促进商品交换的功能、储藏手段职能是货币退出流通,被当作价值的独立形态或社会财富的一般形式保存起来的功能、支付手段职能是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的功能、世界货币职能也叫国际货币职能,是指货币越出国境,在国际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的功能。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章节题库(资本市场)【圣才出品】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章节题库(资本市场)【圣才出品】

第10章资本市场一、概念题1.资本市场答:资本市场指交易期限在1年以上的长期金融交易市场,主要满足工商企业的中长期投资需求和政府弥补财政赤字的资金需要,期限长,风险大,收益高,流动性差。

这一领域包括长期存贷市场和证券市场,证券市场又可分为债券市场和股票市场。

金融工具主要包括股票、公司债券和中长期公债等。

资本市场有效促进资本形成,动员民众储蓄,并将其加以合理分配,影响到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2.私募答:私募是指以某些特定的投资者为发行对象的一种证券发行方式。

在私募发行中,证券仅仅出售给某些特定的投资者(如公司的内部职工、公司的原有股东等),因此,发行人无须办理各种审核和登记程序。

私募是相对于公开发行的证券而言的,它可以节约证券发行成本。

私募基金可以看成私募的典型代表。

私募基金具有如下特点:①多为封闭式合伙基金,不上市流通;②更具隐蔽性、技巧性,收益回报高;③能满足客户的个性化需要;④经营机制灵活,善于利用市场时机。

3.股票价格指数答:股票价格指数是用来表示多种股票平均价格水平及其变动情况以衡量股市行情的指标。

股价指数是运用统计学中的指数方法编制而成的、反映股市总体价格或某类股价变动和走势的指标。

根据股价指数反映的价格走势所涵盖的范围,可以将股价指数划分为反映整个市场走势的综合性指数和反映某一行业或某一类股票价格走势的分类指数。

股价指数的计算方法有算术平均法和加权平均法两种。

算术平均法是将组成指数的每只股票价格进行简单平均,计算得出一个平均值。

加权平均法,就是在计算股价均值时,不仅考虑到每只股票的价格,还要根据每只股票对市场影响的大小,对平均值进行调整。

实践中,一般是以股票的发行数量或成交量作为市场影响参考因素,纳入指数计算,称为权数。

由于以股票实际平均价格作为指数不便于人们计算和使用,一般很少直接用平均价来表示指数水平,而是以某一基准日的平均价格为基准,将以后各个时期的平均价格与基准日平均价格相比较,计算得出各期的比价,再转换为百分值或千分值,以此作为股价指数的值。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 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

第十七章货币政策与宏观调控17.1 复习笔记一、货币政策基本原理1.货币政策的内涵货币政策所涉及的内容实质上是一个包括货币政策目标、货币政策工具、货币政策作用过程及其效果在内的完整宏观调控体系。

(1)货币政策的作用①通过调控货币供应总量保持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的平衡。

②通过调控利率和货币总量控制通货膨胀以保持物价的稳定。

③调节国民收入中消费与储蓄的比例。

④引导储蓄向投资的转化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⑤调整一国的国际收支失衡,促进内外均衡。

(2)货币政策的构成货币政策作为一个宏观金融调控的政策体系,主要由信贷政策、利率政策和外汇政策三大部分构成。

①信贷政策。

它是指中央银行作为实现其货币政策最终目标而在宏观上所采取的控制信用规模、调节信用结构等控制与调节的政策和措施。

②利率政策。

它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调控市场利率以影响社会资金供求的方针和各项措施。

中央银行调控利率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通过调高或降低基准利率,确定浮动幅度;二是调整利率结构,促使资金在合理的资金价格体系指导下被有效地配置和利用;三是对利率体制放松或集中管制,实现利率政策分层调节的作用。

③外汇政策。

它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采取的调控外汇行市和汇率、实行外汇管制、控制国际资本流动及平衡国际收支的方针与各种措施。

外汇政策包括以下内容:一是控制和调节外汇行市,以稳定汇率;二是实行外汇管制,以稳定外汇收支并控制资本流动;三是保持合理的外汇储备,以维持国际清偿能力;四是控制外汇市场的交易,以维护外汇市场的稳定。

2.货币政策规则所谓规则,就是以一种可持续、可预测的方式运用信息的系统性决策程序。

货币政策规则就是关于规则原理在货币政策执行中的运用。

二、货币政策1.货币政策目标规则(1)货币政策的最终目标多数国家中央银行通常有四大货币政策目标,即稳定物价、充分就业、经济增长和平衡国际收支。

①稳定物价a.稳定物价的含义。

稳定物价就是设法使一般物价水平在短期内不发生显著的或急剧的波动,实际上是使物价在短期内保持一种相对稳定状态。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货币均衡和金融稳定)

朱新蓉《货币金融学》复习笔记和课后习题(含考研真题)详解(货币均衡和金融稳定)

第十六章货币均衡和金融稳定16.1 复习笔记一、货币均衡概念1.经济学中均衡的概念(1)瓦尔拉斯的一般均衡理论里昂·瓦尔拉斯运用数理方法,从交换、生产、资本形成和货币流通四个方面创建了以边际效用价值论为基础的一般均衡理论。

瓦尔拉斯认为,当整个经济体系达到均衡状态时,每个部门的产品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产量,以及所有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和均衡供给量,都将相应地被决定,市场上的供给和需求完全相等。

这种均衡的获得和维持,是通过价格调整实现的:一旦市场的供求发生差异,价格就会进行调整,且调整速度是十分快捷的。

后人常常称之为瓦尔拉斯均衡。

(2)马歇尔的局部均衡理论局部均衡理论是相对于一般均衡理论而言的,是指在不考虑所分析的经济体系内某一局部以外的因素的影响时,这一局部所达到的均衡,即在研究整个经济体系中的某一局部问题时,假定局部以外的其他因素都是不变的,从而只考虑局部本身所包含的各种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及其达到均衡的过程。

(3)凯恩斯的非充分就业的均衡理论凯恩斯的分析是围绕失业均衡或小于充分就业均衡的轨道展开的,其基本特征是在需求约束型经济中,普遍存在非自愿失业和非自愿的商品供给过剩。

由于愿意提供的供给大于实际的需求,所以现实经济生活中的供求均衡是由有效需求所确定的,即凯恩斯均衡是指由有效需求所决定的非充分就业均衡。

(4)科尔内的短缺均衡理论亚诺什·科尔内认为,瓦尔拉斯均衡只是一种理想状态,其价值在于作为一种理想标准或参照系,在现实经济运行中,客观存在的是广义均衡和超广义均衡。

广义均衡是指短缺和滞存都不超过一定幅度时的均衡,而超广义均衡是指均衡本身是一种正常状态,任何一个系统都处于正常状态,改变这种正常状态并不是从不均衡(失衡)过渡到均衡,而只是从一种均衡过渡到另一种均衡。

2.货币均衡的含义(1)对货币均衡的三种解释①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

②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相等。

③储蓄与投资相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货币均衡
(一)经济中均衡的概念
“均衡”在经济学中,主要用于描述和分析市场供求的对比状态,以发现其运行的态势和规律,进而研究调控的措施和方法。

经济学家关于“均衡”的理论主要有四种:瓦尔拉斯一般均衡理论、马歇尔局部均衡理论、凯恩斯被充分就业均衡理论以及科尔内短缺均衡理论。

(二)货币均衡的概念
西方学者的货币均衡理论对究竟什么是“货币均衡”的问题也存在着分歧,其解释主要有: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相等、货币利率与自然利率相等以及储蓄与投资相等这三种。

我国的经济学家,对货币均衡的理解普遍采取上述第一种看法,即货币均衡为货币供求平衡,是货币供给量与货币需求量基本相等,以Ms表示货币供给量,Md表示货币需求量,则M s=M d。

所谓“基本相等”是指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的大体一致,而不是数量上两者完全相等。

因此,从经济学中对“均衡”的界定来看,货币均衡是一种非瓦尔拉斯均衡。

二、社会总供求与货币均衡的关系
由于社会总供给是由社会最终产品构成的,由此,社会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

社会总需求作为一定时期内社会货币购买力总额,由该时期内货币供给量与货币流通速度之积构成。

因此,在信用货币制度下,调节货币供给量的规模就能影响社会总需求的扩展水平。

在其他条件不变的前提下,表示一般价格水平与总供给(即总收入)之间关系的总供给与表示表示物价水平和总需求量之间关系的总需求曲线的交点,即社会总供求之间的平衡,是指社会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相互适应,是宏观经济的最终平衡。

其主要表现为:1.社会总供求平衡是货币形态的均衡,而非实物形态的均衡。

2.社会总供求平衡是动态均衡,允许短期偏离,但长期均衡。

3.社会总供求平衡是现代经济运行中的市场总体均衡,即商品市场和货币市场均衡的统一。

通过对货币供求和社会总供求之间内在联系的分析,可以发现货币供求关系的变化会引起社会总供求关系的变化。

在给定的价格水平上,货币供给量的增大,会使总需求相应增大,于是AD曲线向右平移;反之,则AD曲线向左平移。

在既定的价格水平下,生产成本的提高意味着利润下降,企业减少产出,AS曲线向左移动,此时对货币的需求也将相应减少;反之,则AS曲线向右移动,货币需求增加。

然而长期中,总供求均衡所决定的均衡价格水平和均衡产出水平,并不取决于货币供给、货币需求的变化,而是取决于经济发展的最根本因素如资本、劳动的投入状况。

尽管货币均衡与社会总供求均衡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但两者之间仍旧存在着区别,货币均衡并不意味着社会总供求均衡。

我们可以将两个均衡之间的关系简单理解为社会总供求均衡与处在现实流通状态的货币供给关系相对应。

三、货币失衡及其治理
货币失衡即货币非均衡,是经济生活中一种普遍的现象。

一旦货币供给量与客观经济过程对货币的需求不一致时,就出现了货币失衡现象。

具体表现形式有通货膨胀,和通货紧缩;两种。

(一)通货膨胀的概念
通货膨胀的主要定义为:商品和生产要素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不断的上涨。

(二)通货膨胀的测量与分类
目前各国用于测量通货膨胀的价格指数主要有三种:居民消费物价指数(CPI)、生产者价格指数(PPI)以及国民生产总值平减指数(GNP Deflator)。

按照不同的标准,人们则又将通货膨胀划分为各种不同的类型:根据物价上涨的方式,通货膨胀可分为公开性通货膨胀和隐蔽性通货膨胀;根据物价上涨的速度可分为爬行通货膨胀、温和通货膨胀和恶性通货膨胀;按照通货膨胀是否可预期可分为预期通货膨胀和非预期通货膨以及按通货膨胀的成因划分为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供求混合型通货膨胀和结构型通货膨胀等等。

最后一种根据通货膨胀成因的划分方法是西方经济理论界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划分方法。

通货膨胀的影响主要分为对经济增长、失业、强制储蓄、收入再分配以及财富再分配这五方面的效应。

(三)通货膨胀的治理
对于通货膨胀的治理,则主要包括:紧缩财政、收入政策、供给政策以及指数化政策四类。

在面对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时,典型方法是采取宏观的紧缩政策来减少总需求,抑制价格上涨。

紧缩的货币政策包括
在面对需求拉上型通货膨胀时,各国采取的典型方法是采取宏观的紧缩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来减少总需求,抑制价格上涨。

收入政策是指为抑制或治理因为工人要求提高工资和垄断组织抬高垄断价格所致的成本推动型通货膨胀而采取的物价与工资管制或指导的政策与措施的总称。

其主要方法有:工资——价格管制、工资——价格指导以及利用税收的激励作用。

“供应学派”提出,在抑制总需求的同时,运用刺激生产力的方法来增加供给,以同时解决通货膨胀与失业问题。

他们的主要措施有:减税、削减政府福利开支和政府开支增长率、减少政府对企业活动的限制。

指数化政策是指将工资、政府证券收益以及其他收入与生活费用指数如CPI相联系,一律实行指数化,使各种收入随物价的变动而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抵消物价波动的影响,并且可以消除因通货膨胀所产生的分配不公平和减弱政府实行通货膨胀的动机。

(四)通货紧缩的概念
对通货紧缩下定义的主流观点都是以价格水平的变化来观察的,即是根据价格总水平的持续下降来给出通货紧缩的定义的。

通货紧缩本质上说是一种货币现象,同时也是一种实体经济现象,其主要特征表现为物价水平的持续与普遍下跌。

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把通货紧缩分成不同的种类:根据持续时间的长短,可分为长期性通货紧缩和短期性通货紧缩;按照通货紧缩形成的原因不同,可将通货紧缩分为良性通货紧缩和恶性通货紧缩。

(五)通货紧缩的成因
通货紧缩这一经济现象成因,不同学者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分歧,主要观点有:费雪的“债务—通货紧缩”理论,即“债务人还得越多,他们就欠得越多”;凯恩斯的“有效需求不足”理论,认为除非政府干预经济,用扩张的宏观政策来刺激总需求,否则有效需求不足必然导致通货紧缩;货币主义的通货紧缩理论,弗里德曼等认为,货币需求量是高度稳定的,货币供应量的变化引起价格水平的变化,通货紧缩主要由货币政策紧缩所引起的;克鲁格曼的“流动性陷阱”理论,他认为通货紧缩起源于总需求不足,是“流动性陷阱”作用的结果,因此,实现经济均衡的唯一途径就是物价水平下跌。

通货紧缩的治理手段主要包括:加大货币供给、扩大政府支出、收入政策、货币贬值等。

四、维护金融稳定
(一)金融稳定的概念
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范围内不断爆发的金融危机以及由此引发的社会动荡使得国际社会开始深入研究金融稳定。

然而到目前为止,国内外均未形成一个有关金融稳定的规范准确的定义。

大体上,可以将
已有的定义分为两类:一类是直接从金融稳定的具体特征来描述其内涵;另一类则是间接的从金融不稳定的特征来界定。

(二)金融稳定的内涵
尽管经济学家对金融稳定的定义各不相同,但总体可以概括为:金融稳定是一个宏观概念,它要求金融体系的三个组成部分—金融机构、金融市场和金融基础设施健康运转,并且能够正确评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机构作为金融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自身的行为特征将直接影响到金融稳定。

金融市场结构失衡、金融发展的不平衡,以及金融市场和金融资产价格的过度膨胀,市场投机气氛浓厚等,都是金融体系不稳定的诱因。

金融市场的不稳定影响到金融体系资源配置功能的有效发挥,也就必然会危及整个金融体系的稳定。

金融基础设施的发展能够促进规模更大、效率更高的产业资本的积累,而且,金融基础设施越发达,其承受外部冲击的能力就越强。

很明显,金融基础设施的建设对于金融稳定和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三)金融稳定与金融监管
目前各国在构建维护金融稳定的监管体系时,形成了以建立金融安全网为核心的金融监管体制。

银行自身的风险控制之外,由监管当局、中央银行以及银行同业编织的一种带有公共性质的安全保护网络,也称为“公共安全网”。

对于金融监管发挥维稳作用的另一措施是建立金融预警系统。

该系统通过对指标的分析来寻找一组特定的经济变量与危机之间的稳定关系以预测可能发生的危机。

金融监管部门应针对预警系统识别出的不同状态,然后采取不同的措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